马哲总复习要点
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笔记(全)
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笔记(全)重点一: 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 哲学是一门研究宇宙和人类社会根本问题的学科。
-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存在问题和认识问题。
重点二: 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 哲学和自然科学都是人类对宇宙和人类社会进行认识的两个重要途径。
- 哲学关注宇宙和人类社会的基本原理和规律,而自然科学则研究具体的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
重点三: 哲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 哲学与社会科学是相互关联的学科,互为补充。
- 哲学关注宇宙和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和本质属性,而社会科学则研究人类社会的具体现象和规律。
重点四: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一种认识论和方法论,它强调认识的辩证性和实践的决定作用。
-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强调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重点五: 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是一种哲学观点,认为意识或思维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 唯物主义是一种哲学观点,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或思维是第二性的。
重点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重点七: 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在21世纪的发展理念和指导思想。
- 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重点八: 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
- 共产主义的核心原则是实现物质财富共享和人的全面发展。
以上是《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概论》的重点笔记概要,希望对您的研究有所帮助!。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资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1.辩证唯物论o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例如,人们根据客观的自然规律发明了各种工具和技术,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o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1.唯物辩证法o联系的观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比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o发展的观点: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新事物的发展往往会经历曲折,但最终会取代旧事物。
o矛盾的观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
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也有不同的矛盾。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o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科学家通过实验来获取新的科学知识就是实践决定认识的体现。
o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劳动价值论o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o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剩余价值论o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包括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o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剩余价值规律。
三、科学社会主义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o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
1.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o无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
o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的国家政权。
四、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意义1.为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对当今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马哲复习资料
1.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观的,能动的。
3.气者,理之所依也;子不语怪、力、乱、神: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4.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离不开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5.心外无物、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违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心主义。
6.按图索骥: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观点,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
7.画饼充饥: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没有认识到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8.掩耳盗铃: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违背了物质的客观性。
9.智子疑邻: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观因素制约。
人们必须以站在正确立场观察事物。
10.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11.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2.审时度势: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结合起来。
13.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拔苗助长: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违背客观规律必将受到惩罚。
14.目无全牛;庖丁解牛:把握客观规律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5.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把革命精神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16.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18.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灯不拨不亮,理不辨不明:因果联系的观点。
19.瑞雪兆丰年;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走不以手,缚手不能集疾;飞不以尾,屈尾不能远;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唇亡齿寒: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20.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事物的部分离不开整体。
马哲复习重点
●重点掌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实践的基本观点,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打下理论基础.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包含哲学●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坚持物质第一性;精神是物质的产物或表现。
●唯心主义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坚持精神第一性;物质是精神的产物或表现。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1●物质范畴的含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范畴所包含的丰富内涵:第一,物质的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世界上的具体物质形态一方面千差万别,纷繁多样,各有各的特点;另一方面又有共同本质、共同特性,就是它们都是在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
第二,物质可以被人们所认识。
物质是人的感觉可以反映的对象,而不是不可捉摸、不可认识的“自在之物”。
世界上只存在尚未被认识的事物,不存在永远不可认识的事物。
第三,物质范畴具深刻的辩证性。
它是从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具有最大共性的哲学范畴,体现了个性和共性、特殊和普遍、相对和绝对、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对立统一。
●哲学上理解的运动是什么?运动是标志世界的一般变化和一般过程的哲学范畴。
●为什么讲完物质要讲运动?割裂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必然导致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错误,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第一、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第二、运动是物质的运动形而上学的观点: a 物质开始不运动,后来才运动 b 物质开始在运动,后来趋于静止。
●相对静止:物质运动的特殊形式相对静止的涵义是运动的特殊形式,是指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相对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
相对静止中包含着绝对运动,绝对运动中也包含着相对静止。
●辩证唯物主义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第一,相对静止是衡量运动的尺度第二,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第三,相对静止是区别和认识事物的前提●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时间的含义时间是物质存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
马哲必备40理论知识点
马哲必备40理论知识点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起源和基本概念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关于宇宙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对唯物论、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总结和发展。
2. 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方法,它包括矛盾普遍性原理、矛盾特殊性原理、质量互变原理和否定之否定原理等。
3. 唯物论的基本观点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它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源,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4. 唯心论的批判与否定唯心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立面,它将意识置于物质之上,否定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5. 实践的决定性地位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概念,它认为人类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来源于实践活动。
6. 人的本质与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人,并且探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阶级斗争的规律等。
7. 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观,它认为社会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决定的。
8. 阶级斗争与社会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变革的动力,通过阶级斗争推翻旧的社会制度并建立新的社会制度。
9. 资本主义的特征和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私有制、商品经济、剩余价值等基本特征,并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
10. 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无产阶级革命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前提和手段,社会主义是实现共产主义的过渡阶段。
11.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特点马克思主义哲学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是消除剥削和实现共同富裕,以及社会主义的主要特点和优势。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宗教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了宗教的幻觉性和剥削性质,并提出了宗教是受压迫阶级的幻觉的批判。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人性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性是可变的,人的本质是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人类通过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来实现自身的人性。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点汇总
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点汇总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2个核心:物质、意识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二、辩证法(2个核心、3大规律、4种方法、4对范畴)2个核心:联系、发展3大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4种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4对范畴:现象与本质、必然与偶然、原因与结果、可能与现实三、认识论(3个核心、3大规律)3个核心:实践、认识、真理3大规律: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发展律、真理发展律四、历史观(2个核心、1大规律、1个基本问题)2个核心:社会、人2大规律:社会发展规律1个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2大概念(一)物质物质是指由物质具体形态中抽象概括出的一种共性——即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性。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物质首先要确立的是它的客观实在性,也就是说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依赖于意识存在可以独立存在。
同时它又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二)意识(1)意识产生的充分条件:人脑。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2)决定条件:社会实践(语言促进)。
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
(3)意识的本质: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特有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印象,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
马克思:“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表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并反作用于物质。
2大原理(一)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这是马克思关于世界本质问题的一个基本原理。
包含三点内容:1、世界是统一的,世界的本源只有一个。
2、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不是某种“始基”的物体。
马哲复习重点(知识点)
1、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物质和精神何者第一性、何者第二性的问题;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列宁是从物质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3、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等。
4、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联系和发展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
5、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6、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在由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一系列规律和范畴构成的辩证唯物法的体系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其实质和核心。
7、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
8、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
9、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行与曲折性的统一。
10、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11、马义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把辨证法运用于反映论,创立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12、实践观点是马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的观点。
13、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
14、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反映两方面特点:摹写性和创造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的本质。
15、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16、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17、根据不同角度可以将意识划分为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及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
18、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
马哲复习重点
一.货币的职能(1)价值尺度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是指货币是衡量和计算商品价值量的尺度。
货币商品的计算单位称为价格标准。
(2)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商品的交换都以货币为媒介,表现为商品流通。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是买卖脱节,从而存在发生紧急危机的可能性。
(3)储藏手段货币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被保存起来的职能就是储藏手段,必须是足值的贵金属货币或者是贵金属条块。
能起蓄水池的作用。
(4)支付手段货币作为延期支付、偿还债务、交纳赋税及租金、发放工资等方面的职能。
货币作为支付手段,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但也使经济危机的可能性进一步扩大。
(5)世界货币在国际市场上充当一般等价物。
—支付国际收支差额—购买国外商品—作为财富在国家间转移二.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必须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交换。
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价值量的决定商品价值量并不是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在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劳动生产率=产品量/劳动时间劳动产率于价值量成反比五.哲学基本问题“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恩格斯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意识和无知、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物质的本质,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其二,思维能否认识存在或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主管唯心主义:承认个人的精神(心灵、观念、意志等)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只存在于个人的心灵之中,或者说是个人心灵的产物。
物是感觉的复合,存在就是被感知。
心即理、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致良知“尔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便知此花,不在尔的心外”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的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做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马原理期末重点
马原理期末重点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1.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之一是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宇宙的发展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一切事物都具有矛盾性和发展性。
它通过研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内在矛盾。
2.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个核心概念。
它认为社会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结果,而不是某些个人的意志。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经济基础对社会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1.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存在的根本形式,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指出,社会意识形态的产生和发展取决于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物质生产方式。
2.实践决定认识的原理: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和认识的基础。
实践决定认识的原理指出,人类的认识是通过实践活动获取的,实践和认识相互作用,是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的关键。
3.人的社会性原理: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是社会性动物,个体的发展和自由是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实践来实现的。
人的社会性原理强调人类是社会关系的创造者和变革者。
4.对立统一原理:对立统一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原理之一。
它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驱动力是矛盾,在矛盾的对立面中体现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1.辩证思维方法:辩证思维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思维方法。
它通过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揭示事物的矛盾和发展,使人们从片面和表面现象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全貌。
2.实证主义方法:实证主义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研究方法。
它强调通过实践和经验观察来验证和证明理论,以事实为依据,遵循客观真实和可重复性的原则。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意义1.指导改革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指导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它提供了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为社会主义建设和现代化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2.解放思想和推动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和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放思想,推动实践。
马哲复习精华知识点
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2)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识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后,还有一个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社会科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5)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①物质观的发展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理”、“理念”、“绝对观念”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或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旧唯物主义无法对意识现象及社会历史的本质,做出唯物的科学解释,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6)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运动是物质自身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运动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物质运动可分为五种基本形式:即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运动和社会运动。
各种物质运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低级运动形式是高级运动形式的基础、高级运动形式是从低级运动形式发展而来的;高级运动包含低级运动形式;各种运动形式同时并存、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马哲复习要点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5.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他的物质性。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的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个形式。
15.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真理的内容和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真理最根本的特征就在于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揭示,就在于思想与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一致性。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对于特定的认识客体来说,真理只有一个,它不因主体认识的差别和变化而改变。
7.人类实践活动:
人类实践活动的具体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等。
物质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是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也就是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科学实验室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准备性和探索性的实践活动。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20.社会意识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表现在: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重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重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重点名词解释1、哲学的基本问题(3)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含本体论与认识论两方面。
本体论:思维和存在或者精神与物质何者是本原,即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它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认识论: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它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物质(103)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3、相对静止(111)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
4、规律(120)指物质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5、意识(130)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6、联系(143)指事物、现象、过程之间以及它们内部诸要素、成分、阶段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7、发展(147)指一种特殊的运动变化——前进性、上升性运动,即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变化。
其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不断取代旧事物的前进的过程。
8、矛盾(150)指事物内部两方面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也就是事物内部两方面之间既相互排斥又相互联系的关系。
9、量变(159)指事物量的规定性的变化,即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10、质变(159)指事物质的规定性的变化,即事物由一种质态到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11、否定之否定(164)事物的发展经过两次辩证的否定,由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再到否定之否定阶段,从而使事物的发展表现为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12、客观真理(236)第一,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中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第二,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13、人口(248)是一个包括人口数量、质量、构成、人口的发展、人口分布和迁移、人口的自然变动和社会变动等各种因素的综合范畴。
14、生产力(254)指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
马哲结业考试重点要点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2、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
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观念的东西不外乎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5、实践一、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主要复习内容: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6、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发展是指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变化,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7、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8、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9、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
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10、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11、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唯物主义坚持反映论立场,唯心主义坚持先验论立场。
12、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1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这种能动地反映具有摹写性和创造性的特点。
14、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反映)。
任何一个具体的客观真理都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因此,我们对待真理的正确态度就应该是:一坚持二发展。
15、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16、价值评价在实践中起激励、制约和导向作用。
17、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变得物质方面,主要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18、生产力系统的基本要素包括:劳动资料(劳动手段)、劳动对象和劳动者。
马克思主 义哲学核心要点复习
马克思主义哲学核心要点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对于我们理解世界、认识社会和指导实践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们来对其核心要点进行一次系统的复习。
一、唯物论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物质的客观实在性是唯物论的基石。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具有客观存在性和规律性。
这就要求我们在认识世界和处理问题时,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而不能主观臆断。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意识不是被动地反映物质,而是能够主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因此,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以更好地指导实践。
二、辩证法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
这种联系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同时,联系的形式又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等等。
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不能孤立地看待事物。
发展是永恒的主题。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但这一过程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
发展的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即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我们要善于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坚定信心,不断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同时又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
否定之否定规律则表明了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但总的趋势是前进上升的。
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不是全盘否定,而是“扬弃”,即既克服又保留。
三、认识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检验标准和目的。
人们通过实践获得认识,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的发展,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最终要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
马哲知识点总结框架
马哲知识点总结框架一、辩证唯物主义1.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宇宙万物是一个复杂多样、矛盾运动的统一体,是发展变化的。
辩证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的根本规律是矛盾的普遍性和发展的倾向性,并通过辩证法揭示了物质世界和社会世界的矛盾运动规律。
2. 矛盾的普遍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是客观世界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物质世界和社会世界内在的客观规律。
矛盾贯穿于一切事物发展的始终,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的发展。
3. 发展的倾向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一切事物都具有内在的发展趋势,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辩证唯物主义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强调对事物发展的全面理解和正确对待事物发展。
4. 辩证法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方法,是处理矛盾的方法。
辩证法主要包括矛盾的特征和运动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二、历史唯物主义1.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理论,是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阐释。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是有规律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阶级斗争所决定的。
2.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历史唯物主义主张,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的。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而生产关系则是生产力发展状况所决定。
3. 阶级斗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阶级是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因素,阶级斗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不同的阶级之间会展开不同形式的斗争,发展历史推动着阶级矛盾的转化。
4. 社会形态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原始公社制、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等不同的社会形态。
这些社会形态的变化主要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的。
三、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 实践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真理的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出发点和归宿。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 实践决定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张,实践是决定认识的根本力量。
考研政治:马哲复习必须掌握的67个知识点
考研政治:马哲复习必须掌握的67个知识点考研辅导专家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该主要掌握以下67个知识点:1、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2、哲学的基本问题;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5、两种历史观的对立;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7、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 8、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9、物质与运动;10、运动与静止; 11、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 12、实践构成了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13、实践的主体、客体及其相互作用;14、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 15、意识的产生、本质和能动作用;16、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17、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18、发展的永恒性和普遍性19、规律及其客观性; 20、现象和本质; 21、必然性和偶然性;22、原因和结果; 23、可能和现实; 24、事物存在的质、量、度;25、事物发展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26、事物发展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辩证关系;27、对立统一规律;28、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29、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及其相互关系;30、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非主要方面及其辩证关系31、坚持唯物辩证法,防止形而上学; 32、科学发展观与唯物辩证法;33、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与认识的本质;34、主体、客体及其辩证关系35、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与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36、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知行观;37、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38、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39、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40、真理及其客观性; 41、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 42、价值;43、认识论与思想路线 44、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45、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46、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47、社会有机体与社会结构 48、社会经济结构的内容和功能;49、生产力的内涵、构成要素和特性;50、生产关系的本质和内在结构; 51、社会经济结构的功能52、社会的政治结构及其构成要素53、国家的本质和职能; 54、社会的观念结构与意识形态 55、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 56、文化的本质和功能 57、文明与文明形态58、社会规律及其特点59、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及其矛盾 60、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及矛盾61、社会发展的动力; 62、“生产力标准”的依据及意义;63、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和科学技术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64、交往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65、社会发展和人的活动的关系; 66、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地位与作用;67、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小提示:目前本科生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就业主体是研究生,在如今考研竞争日渐激烈的情况下,我们想要不在考研大军中变成分母,我们需要:早开始+好计划+正确的复习思路+好的辅导班(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马哲复习资料整理
马哲复习资料1、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2、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4、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而彻底的科学性是最根本的。
5、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区别与联系: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
方法论同世界观是统一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6、哲学的基本问题:(1)思维存在何为第一性或世界本原问题-划分唯物和唯心的标准。
(2)思维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7、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8、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区别:(1)用联系还是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2)坚持发展的观点还是静止的观点。
(3)是否承认矛盾。
9、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唯一特性)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10、意识的本质: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两者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11、物质与运动两者关系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
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12、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3)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它的研究对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遗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2.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什么?(16)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3.为什么说“旧的唯物主义是半截子唯物理论主义”?答:因为他们在自然关上是唯物主义,一到社会历史领域就陷入唯心主义。
因为旧唯物主义不理解人的实践活动本身是一种客观存在。
不理解物质生产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把历史过程看作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因而得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错误结论。
4.意识的来源和本质。
(30)答:意识从其起源来说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意识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主观反应,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5.从哲学上讲,和谐是指什么?(44)答: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但和谐不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
和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只有在矛盾双方处于平衡、协调、合作的情况下,事物才展现出和谐状态。
6.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原理及其运用。
(45)答:矛盾含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
不同事物的矛盾是具体的、特殊的。
特殊的三种形式:(1)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2)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3)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矛盾的普遍性(及矛盾的共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辨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
(只有如实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认清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才能采取正确的方针和办法去解决矛盾。
所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7.质量互变规律及其运用。
(46)答:事物的联系和发展都采取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和形式。
其辨证关系为: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性。
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8.辨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47)答:基本内容:(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2)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
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3)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4)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及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9.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57)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应注意:(1)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2)实践的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
(3)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10.实践与认识的关系(64)首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总之,实践是认识的起点,也是认识的归宿,是全部认识的基础。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其次,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有两种情况:一是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会使实践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效果;二是当错误的认识误导实践时,就会对实践产生消极的乃至破坏性的作用,导致实践失败。
认识对实践的能动反作用,充分体现在作为认识的高级形式的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上。
11.哲学上的价值的含义(75)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定义: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12.真理观上的相对主义(79)真理观上的相对主义,错误在于( A )A、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B、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C、只讲真理的客观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D、认为关于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不是两个真理,而是同一个客观真理的两个方面,两种特性,它们像同一硬币的两面统一于客观真理。
就是说,任何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离开相对性的绝对真理是不存在的,同样离开绝对真理的相对真理也是不存在的。
因而二者总是统一的。
13. 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区别.(p83)答案:在实践中,真理既是制约的客观尺度,又是实践追求的兼职目标之一,即通过实践获取关于外部世界的科学认识;而价值则是实践追求的根本目标,同时又是制约实践的主体尺度,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基础上是辨证统一的。
14. 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角度说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P95-99答案:(网上搜索,仅供参考,先说原理,再说意义)原理: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是社会意识的根源;社会意识是第二性的,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1)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前提和基础。
人们必须先进行物质生产,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精神生产。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内容和形式。
有什么样的社会,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与之相适应。
(3)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
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归根到底都是同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相适应的,社会存在发生了变化,社会意识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
(4)社会存在的变化和社会意识的变化是同时进行的。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1)从质的方面看,不同性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着不同性质的作用。
(2)从量的方面看,无论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什么性质的作用,都有程度深浅、范围大小、时间久暂、作用方式、反馈方式的不同。
意义:(l)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被社会存在所决定的同时,还具有自身的能动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它的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并不总是保持着一致和平衡。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①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②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③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④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⑤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它可以促进或阻碍社会存在的发展。
(3)掌握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原理,对于建设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①由于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存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完全同步性,因此,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就可以建设高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②由于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自身历史的继承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因此,努力继承祖国的一切优秀精神文化遗产,遵循社会意识发展的特殊规律,就会有力地促进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
③由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反作用,因此,建设先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会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保证它的正确发展方向。
15.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规律。
P99-104答案: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方面。
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二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
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是一个过程,表现为二者的矛盾运动。
16. 社会革命根源。
p119答案:社会革命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17.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的决定作用?(130)答: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4,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5,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要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18.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三者的关系。
(144)答: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物质表现形式。
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其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
其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中。
19.劳动的二重性及其作用。
(145)答:二重性: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半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消耗。
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有事一般的抽象劳动,这就是劳动的二重性。
作用:20.货币的职能。
?(147)答: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21.试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及价值规律对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什么指导意义。
(147-149)答: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
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1)自发的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早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2)自发的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自发的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指导意义:价值规律在对经济活动进行自发调节时必然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后果,其一,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的进步。
其二,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一部分具有有利条件的生产者可能积累大量的财富,一部分处于不利条件下的生产者可能亏损甚至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