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布莱尔的“第三条道路”
第三条道路与社会民主主义的国家理论_
下载之前请注意:1: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有问题,请尽快和我联系2:如果遇到文件中有些地方图片显示不出来的,可能是文档转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请和我联系,我将图片发送给你,给你带来的不便表示抱歉!请邮箱联系:****************第三条道路与社会民主主义的国家理论内容提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民主主义国家理论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对现存国家及其政治制度的明确认同,逐步放弃生产资料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化的主张。
国家理论是社会民主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
作者认为,在这一点上,第三条道路并不是超越新自由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的道路,而是两者的批判性综合,因此目前社会民主主义的国家理论不可能停留在原来的一些观点上,而是必须吸收各家理论中有利于实现社会民主主义价值并切实可行的部分,用来指导自己的政策实践。
关键词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新自由主义国家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民主主义与自由主义在国家观方面的相互趋同和差别比较完整的社会民主主义国家理论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时期在原第二国际各社会党内改良主义派别的国家观的基础之上形成的。
它的主要内容是:只要巩固和发展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就可以过渡到社会主义;把国家的镇压职能同社会职能或管理职能区别开来,突出后者在民主共和国中的作用;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的新特点的分析从经济学角度为国家理论提供论据(如“有组织的资本主义”) 。
也有一部分社会党理论家强调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本质,但并不因此放弃和平过渡思想。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民主主义国家理论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为对现存国家及其政治制度明确表示认同,逐步放弃生产资料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化主张。
社会民主党对国家的性质及其经济和职能的理解也转化为党的政策,在党的基本纲领、竞选纲领、施政纲领等等中都作了详细表述。
上世纪90 年代,西欧各国的理论界和政治界盛行这样一种看法,认为传统的区分左派和右派的标志已经过时,已不再适于说明现实政治生活中的不同政治取向和方案。
对第三条道路的评析
对“第三条道路”评析进入9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出现的一个重要政治现象就是"第三条道路"的兴起。
在西欧,主要社会民主主义政党(包括社会民主党、工党、社会党等,以下简称"社民党")都打出了"第三条道路"的旗号,要走一条即不同于以国家干预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民主社会主义或社会民主主义,也不同于右翼政党所奉行的新自由主义的道路。
在美国,克林顿所领导的民主党政府虽然不信奉社会民主主义,但是也声称要走一条能够将自由市场经济与国家干预结合在一起的"第三条道路"。
新世纪到来之际,俄罗斯新领导人普京也提出要走不同于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第三条道路"。
目前,"第三条道路"成了各国学术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预计它在21世纪初期将对西方社会乃至世界产生重大影响。
本文拟以欧洲社民党的第三条道路为主要对象,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第三条道路":老词语,新概念"第三条道路"并不是什么新鲜词语,本世纪曾出现过许多版本的"第三条道路"。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奥地利马克思主义"就被称为是介于布尔什维主义与社会民主主义之间的政治力量;东欧的农村平民主义也这样描述自己;法西斯主义的知识分子也声称法西斯主义就是资本主义无政府状态和"共产主义专政"之间的第三条道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很多民族独立国家,比如印度,就试图走一条既不依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也不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第三条道路。
新中国成立前,一些民主党派也曾建议中国走第三条道路,不倒向两大阵营的任何一方。
1951年,社会党国际在其成立宣言中宣称,民主社会主义要走一条既不同于资本主义也不同于共产主义的第三条道路。
1968年"布拉格之春"期间,捷共领导人提出要实现没有私有制的市场经济,走介于民主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的道路。
试析英国工党_第三条道路_的执政实践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试析英国工党 第三条道路 的执政实践向文华 马军亮(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 100872)[摘 要]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西欧国家悄然兴起一种新的 第三条道路 思潮。
英国自1997年工党领袖布莱尔上台之后,在多个领域全面实施 第三条道路 。
第三条道路 在意识形态、政策、思维方式等方面对传统社会民主主义进行创新改造,而作为主要倡导者,英国工党在政治、经济、社会、外交等方面对 第三条道路 进行大胆实践,成就斐然,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值得关注与研究。
[关键词]英国工党;第三条道路;执政实践[中图分类号]D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217(2003)02-0019-05[收稿日期]2003-02-01[作者简介]向文华(1966-),男,湖南黔阳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经济学博士。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苏东剧变,冷战结束,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发展势头更加迅猛。
面对这些挑战,西方国家的社会民主党审时度势,图强自新,适时地提出了一种新的政治思维模式和治国方略,力图走一条介于 沉迷于国家控制、高税收和生产者利益的老左派 和 倡导狭碍的个人主义的新自由放任以及笃信自由市场是万能良药的信念的老右派 [1](P25)之间的新道路。
1997年5月,英国工党领袖、首相布莱尔提出了 布莱尔主义 ,标志着 第三条道路 !正式出炉。
此后,又经过三次 第三条道路 国际研讨会的炒作, 第三条道路 的思想原则广为传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第三条道路 业已成为全球争论的一个热点,在此背景下,了解 第三条道路 的历史沿革及其在各国的发展状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以英国工党的执政实践为研究对象,来考察 第三条道路 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一第三条道路 并非是一个新颖的词汇,在历史上,许多政治集团都曾使用过这一术语,尤其是民主社会主义,在冷战时期即被看作是介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 第三条道路 。
第三条道路-搜狗百科
第三条道路-搜狗百科第三条道路-搜狗百科第三条道路也经常被评论为原有的“带有少数社会主义性质的资本主义取代社会主义制度”的社会民主主义观念,以及社会民主党派为了赢得选举而选择的一种手段。
批评家认为第三条道路理论最终是以劳动阶层和穷人的牺牲来换取大企业的利益和社会福利。
在现实政策中,英国的托尼·布莱尔和德国的格哈特·施罗德是实行这种政策的典型政治家。
无论在东德、东欧或其他地区国家,其结论都是一致的,即人民都希望有一个真正全力为民服务,保护人民,以民为中心的政府。
我们必须留意,这种情况在过去是不可能的。
以欧洲为例,东欧企图避开一个由政府主导的社会;西欧则试着躲避一个由市场主导的社会。
所以无论东欧或西欧彼此都在寻求一个最有活力和能力的政府,一个最可以平衡两者,支持人民生活最大福祉的政府。
过去十年的经验里,东欧各国发现虽然拥有了自由思想与舆论,却仍无法压抑或摒弃官僚积习。
这正是“第三条路”主要的讨论问题。
1、在当代是指一种适应科技、经济、社会、阶级和生存环境等各方面全球性变化的“中间偏左”的社会民主主义政治哲学或理论。
它最早至少可以追溯到德国社会民主党理论家伯恩斯坦那里。
此后经常被社会民主党人和欧洲社会主义者所使用,以显示自己的观点与美国自由市场资本主义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差异。
即在传统的左派与右派之间,不放任自流也不像左派过分干预,是中间偏左的一种道路(偏向干预),出现在90年代。
2、第三条道路概括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外其他选择的思想。
它将人们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另外一种意识形态,该意识形态吸引了来自不同传统——包括法西斯主义、社会民主主义以及近来的后社会主义——的政治思想家。
现代形态的第三条道路是老式的社会民主主义及新自由主义的替代选择。
前者之所以遭到排斥,是因为它嵌入到了国家主义结构中,这种结构难以适应以知识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的现代经济;而后者遭到拒绝,是因为它造成了混乱,损害了社会道义基础。
浅论“第三条道路”与社会民主主义的回归
9 0年 代 中 期 开 始 .社 会 民 主 主义 在 西 欧 政 治 舞 台上 出现 了
复 兴 的 趋 势 . 0世 纪 7 2 0年 代 以后 , 球 化 新 形 势 下 , 统 福 利 也 趁 机 向社 会 民主 主 义 展 开 咄 咄逼 人 的 攻 势 .许 多 左 派 知 识 分 全 传 国家 模 式 难 以为 继 . 以新 自由 主 义 为 旗 帜 的 新 右 派 崛 起 . 在 整 子 和 原 社 会 民主 主 义 的追 随者 对 社 会 民 主 主 义 模 式 的 前 途 失 去 并 个8 0年代 主导 欧 美 政 治 舞 台 8 0年 代 末 苏 东 剧 变 . 右 派 阵营 信 心 . 至 对 社 会 民 主 主义 理 念 产 生 怀 疑 新 甚 进一步得势 . 吹“ 史终结” 鼓 历 论 如果 不 是 安 东 尼 . 登 斯 对 “ 吉 第 在 危 机 面 前 . 欧 的 社 会 民 主 主 义 者 必 须 反 思 过 去 的路 线 . 西
9 年 代 中期 以 来 . 欧政 坛 形 势 大 变 . 会 民 主 主 义在 整个 话 说 就是 “ 脱 党 内- 4部 分 人 所持 有 的标 准 马 克思 主 义传 统 . O 西 社 摆 - , 使 , 2 1 欧 洲 卷 土 重来 . 会 民 主 党 人 告 别 了似 乎 遥 遥 无 期 的在 野 生 涯 , 本 党 重构 基 本 价值 观 ” 以全 新 的 面貌 出现 在英 国政 治 舞 台 上[ 社 个 接一 个 组 织 政 府 . 积 极 参加 联 合 政 府 。 9 7年 5月 . 尼 ・ 或 l9 托 放 弃 传 统 路 线 只是 个 “ ” 过程 . 破 的 还存 在着 个 怎 样 “ ” 问 立 的 布 莱 尔 领 导 下 的新 工 党 以 压倒 优 势 的 胜 利 组 成 英 国战 后 历 史 上 题 . 个 问 题 最 先 是 由 被 誉 为 布 莱 尔 的精 神 导 师 的安 东 尼 . 这 吉登 支 持率 最 高 的一 届 政府 . 捣保 守 主义 的老 巢 在 英 国工 党 组 阁 斯 在 理 论 上 做 出解 答 直
简述“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及其实践——以代表人物、典型国家为例
简述“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及其实践———以代表人物、典型国家为例徐进(甘肃政法学院,甘肃兰州730070)【作者简介】徐进(1982-),男,山东淄川人,甘肃政法学院教师,研究方向: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
【摘要】结合对“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及其在西方典型社会福利制度国家的特色实践作了简要总结,展现了现代西方国家社会福利思想及其实践的结合图景。
【关键词】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思想实践【中图分类号】D63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36(2017)03-0189-02一、“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的出现20世纪90年代以来,直面英国福利国家困境,吉登斯和布莱尔主张在传统欧洲社会福利国家与新自由主义之间走第三条道路,并提出了一系列福利国家改革新观点,即“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
(一)吉登斯的社会福利思想1.超越左和右左派观点:着重强调国家责任,相对忽略了个人责任;国家福利在家庭贫困救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各种志愿组织在社会福利供给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无法与接受国家拨款的社会服务组织相提并论;为实现社会福利追求最大平等的目标,国家应主要采取公共政策手段,如累进税制。
右派观点:限制国家对社会福利供给功能,反对福利国家;倡导市场经济原则;收缩社会保障网应为英国福利制度未来发展的方向。
在分析和概括左右两派社会福利思想分歧的基础上,吉登斯提出了介于两派福利道路之间的“中间道路”主张,即“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
2.社会风险观吉登斯在对外部风险加以界定的基础上,认为在后工业社会人们面临着难以预料,不能用传统方法加以解决的人为风险,即“我们在以一种反思的方式组织起来的行动框架中要积极面对的风险”,是“在我们没有多少历史经验的情况下所产生的,由我们不断发展的知识对这个世界的影响所产生的风险”。
吉登斯进一步阐述了人为风险三个特点:一是认为风险是启蒙运动引发的发展所导致的,是“现代制度长期成熟的结果”,是人类对社会条件和自然干预的结果;二是其发生以及影响更加无法预测,“无法用旧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不符合启蒙运动开列的知识越多,控制越强的药方”;三是其中的“后果严重的风险”是全球性的。
浅析布菜尔第三条道路的兴起及特点
的理论发展和国际工人运动 的长期实践中 , 主义 内部又产生 了 社会
各种各样的利益集团和思想流派。 所谓 民主社会主义 , 由社会党 国际所 提 出的一种社会 主义 。 是
其 渊 源 可 追 溯 到 1 纪 第 二 国际 所 提 出 的 “ 主 社 会 ”是 二 战 后 9世 民 ,
摘
要
第三条 道路 是冷 战后 兴起 于 西欧 国家 民主社 会 主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总结历来工 人运 动经验和批判继承空想社 会主义优秀成果的基础上 , 创立 了科学社会主义 。但是在社会 主义
义政 党的一种在不触及 资本主义框架 基础上的改 良主义 思潮。其
中, 托尼 ・ 布莱 尔所领 导 的“ 新工 党” 及其 配套 的“ 三条道路 ” 第 理
”
… …
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对布莱尔 的“ 第三条道路 ” 理论及 相关实践进
行研究分析 , 试从 中剖析其 内在本质 。
,
而是允许各成员党 自行选择其理论基础。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但是 , 我们必须承认 的是 , 民主社会 主义始终选择作为资本 主
1 第 三条 道 路 的 历 史 背 景
11工党长期奉行 的民主社会主 义的内涵 . 工党是 民主社会 主义的重要 发源地 , 在理论 和实践上 对 国际
面对全新 的国内外政治格 局 , 冷战 中曾经独 领风骚 、 号令一方 的各种政治势力在第一时间却显得不知所措 。在某些西方国家 , 为 “ 打赢 ” 冷战立下赫赫 功勋的一些政治家 和执 政团体纷纷 因为某些 国内问题的处理不得当而失去了领导地 位。 就在这个令人 眼花缭 乱 , 呈现出惊人繁 荣的变化 中的时代 , 在
第三条道路福利思想
从消极福利转型到积极福利吉登斯提出积极的社会福利政策,是为了解决在全球化背景下,人们面对人为风险该如何应对,福利国家,或者一个国家的社会福利该朝向何方。
“我们应当倡导一种积极的福利,公民个人和政府以外的机构也应当为这种福利做出贡献,而且,他还有助于财富的创造。
”“它关乎到人的幸福”。
(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的积极福利有如下特征:第一,积极福利的目标是培养“自发地带有目的的自我”。
子发地带有目的的自我不刻意回避风险或者设想“其他人会解决这些问题”,他们会积极地面对风险。
第二,积极的福利政策的实施通常要求国家的干预,但不能完全限制在国家范围之内,需要国际的甚至全球范围的合作。
如,通过减少环境污染来改善健康情况的措施,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合作和共同努力。
第三,积极福利应当体现出有效地风险管理。
“有效的风险管理不仅仅意味着减小风险或者保护人们免受风险影响,还意味着利用风险的积极而富有活力的方面,并为风险承担提供必要的资源”。
第四,实施积极福利的理想政府的目的应该是鼓励人们追求幸福,而且个人“福利”与社会“福利”应该以此来界定。
幸福的实现是由安全(心灵和肉体上的)、自尊、自我实现的机会以及爱的能力推动的。
如果幸福被普遍化了,并且不威胁到别人,那么它就是一种积极的追求。
传统社会的小鸡福利与吉登斯的积极福利有许多不同(见下表)。
传统的福利政策主要是根据外部风险组织起来的,用来解决已经发生的事,具有被动性,本质上是一种风险的重新分配,其目标是维持人的一种生存状态,不至于因遭遇风险而陷入生存危机,因此被称为消极福利政策。
可见传统福利政策的目标是维护人的生存,其手段是外在的物质或现金给付,而积极的福利主要不是为了对付贫困,而是强调自我的实现和责任。
其目标是推动人的发展,其手段是增强人自身的生存能力。
传统的福利政策对外部风险采取事后风险分配制,而积极的福利政策对人为风险采取“事先预防”的方法,即在风险出现或可能出现时,采取防范措施。
布莱尔的“第三条道路”
布莱尔的“第三条道路”?秦戈(伦敦)近年来,有关“第三条道路”的文章发了不少,“第三条道路”作为社会政治的理念越来越被大家所谈论,所熟悉。
但在中文媒体里有个普遍性的现象,即人们谈话撰文时总把“第三条道路”的概念(或理论)与英国现任首相托尼·布莱尔连在一起。
如有学者不仅把“第三条道路”看成是布莱尔帮助英国工党从在野党走向执政党的竞选纲领,而且把它看成是布莱尔当选英国首相后施政的理论和思想基础;有人甚至把布莱尔看成是西方“第三条道路”思潮和新政的最主要代表。
更让人费解的是,即使连BBC这样的媒体,也犯同样无知的错误;如BBC记者霍斯在2003年7月11日的报道中说,“…第三条道路‟的说法源自英国工党政府所宣称的…在自由市场开放主义与传统社会主义之间的方式,提供更好的施政‟”。
诸如此类的以讹传讹,三人成虎,使读者误以为“第三条道路” 出自于布莱尔的新思想,似乎布莱尔就是该理论的原创者。
在笔者看来,这是一个对“第三条道路”理论的严重歪曲,也是一种历史性的误导,有必要对此理论正本清源,对其在舆论上加以拨乱反正。
一其实时至今日“第三条道路”既不是什么新思想,也不是从托尼·布莱尔开始。
早在1930年代,有人就提出了这个概念。
第三条道路的理论出现于国际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其主旨是要吸取布尔什维克理念和社会主义思想,并把两者的优点结合为一种现实可行的体制,以实现社会主义的远大目标;但在它早期(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出现时,并没有赋予它一个明晰而严格的定义。
二战后,欧洲的社会民主主义国家宣称自己的体制是“第三条道路”,即一种介乎于自由资本主义和原教旨共产主义之间,但比两者任一要好的发展模式。
而真正把它发展成为一种理论的是著名的捷克经济学家奥塔·塞克(Ota Sik)。
在20世纪60年代的布拉格之春以后,身为捷克副总理的塞克就试图在计划经济中引入市场经济的机制。
当时,一方面苏联、东欧加快改革的步伐,另一方面西方持续的经济滞胀局面使崇尚自由竞争市场制度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潮回升,二者彼此呼应,使市场社会主义思潮成为一种公认的独立的经济学流派而愈益受到重视,形成布鲁斯(W. Brus)“含有受控制市场机制的计划经济”模式、塞克“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分配计划”模式、科尔奈(J. Kornai)“有宏观控制的市场协调”模式等等,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探讨出现了在理论上异彩纷呈,学术上不断创新的局面。
希特勒,布莱尔,第三条道路
希特勒,布莱尔,第三条道路
希特勒,布莱尔,第三条道路——二战期间,纳粹德国既与美英为敌,也与苏联为敌。
这是比较难理解的,也是值得思考的。
我读历史不多,对西方思潮了解更少,就从有限的资料看,当年的希特勒面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认为资本主义害了德国,同样社会主义也害了德国,德国要建立一种既不是资本主义也不是社会主义的制度。
德国推行他们所认为的制度时,不免与其他国家发生冲突,给整个世界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上世纪90年代,西方以英国前首相布莱尔为代表人物的一种思潮,即第三条道路。
第三条道路是指既不走单纯的资本主义道路,也不走单纯的社会主义道路,而是走糅合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优点的第三条道路。
可能有人觉得希特勒走的也是第三条道路,和布莱尔的第三条道路一样。
其实,他们两人的第三条道路是不一样的,希特勒的第三条道路立足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缺点,布莱尔的第三条道路立足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优点。
布莱尔的“第三条道路”
布莱尔的“第三条道路”?秦戈(伦敦)近年来,有关“第三条道路”的文章发了不少,“第三条道路”作为社会政治的理念越来越被大家所谈论,所熟悉。
但在中文媒体里有个普遍性的现象,即人们谈话撰文时总把“第三条道路”的概念(或理论)与英国现任首相托尼·布莱尔连在一起。
如有学者不仅把“第三条道路”看成是布莱尔帮助英国工党从在野党走向执政党的竞选纲领,而且把它看成是布莱尔当选英国首相后施政的理论和思想基础;有人甚至把布莱尔看成是西方“第三条道路”思潮和新政的最主要代表。
更让人费解的是,即使连BBC这样的媒体,也犯同样无知的错误;如BBC记者霍斯在2003年7月11日的报道中说,“…第三条道路‟的说法源自英国工党政府所宣称的…在自由市场开放主义与传统社会主义之间的方式,提供更好的施政‟”。
诸如此类的以讹传讹,三人成虎,使读者误以为“第三条道路” 出自于布莱尔的新思想,似乎布莱尔就是该理论的原创者。
在笔者看来,这是一个对“第三条道路”理论的严重歪曲,也是一种历史性的误导,有必要对此理论正本清源,对其在舆论上加以拨乱反正。
一其实时至今日“第三条道路”既不是什么新思想,也不是从托尼·布莱尔开始。
早在1930年代,有人就提出了这个概念。
第三条道路的理论出现于国际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其主旨是要吸取布尔什维克理念和社会主义思想,并把两者的优点结合为一种现实可行的体制,以实现社会主义的远大目标;但在它早期(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出现时,并没有赋予它一个明晰而严格的定义。
二战后,欧洲的社会民主主义国家宣称自己的体制是“第三条道路”,即一种介乎于自由资本主义和原教旨共产主义之间,但比两者任一要好的发展模式。
而真正把它发展成为一种理论的是著名的捷克经济学家奥塔·塞克(Ota Sik)。
在20世纪60年代的布拉格之春以后,身为捷克副总理的塞克就试图在计划经济中引入市场经济的机制。
当时,一方面苏联、东欧加快改革的步伐,另一方面西方持续的经济滞胀局面使崇尚自由竞争市场制度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潮回升,二者彼此呼应,使市场社会主义思潮成为一种公认的独立的经济学流派而愈益受到重视,形成布鲁斯(W. Brus)“含有受控制市场机制的计划经济”模式、塞克“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分配计划”模式、科尔奈(J. Kornai)“有宏观控制的市场协调”模式等等,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探讨出现了在理论上异彩纷呈,学术上不断创新的局面。
布莱尔与第三条道路思潮
布莱尔与“第三条道路”思潮光明日报驻伦敦记者张鸣“第三条道路”作为一种重建的社会民主主义理论或思潮,近年来开始在欧美各国风行起来,尤其受到英国首相布莱尔的竭力推崇。
早在今年2月,布莱尔就提出要建立一个面向21世纪的“中间偏左”的国际共识。
9月21日,他通过著名的工党思想库“费边社”,发表长文《第三条道路:面向新世纪的新政治》。
同日,他利用出席联合国大会的机会,与克林顿等一起参加了纽约大学的一个专门研讨“第三条道路”的学术会议。
在刚刚结束的工党年度代表大会上,他再提“第三条道路”,并与其他工党领导人发誓说,“撒切尔主义”已经消亡,新工党也决不会再回到老工党的道路上去,将坚持和继续进行现代化改革。
所谓“第三条道路”,在当代是指一种适应科技、经济、社会、阶级和生存环境等各方面全球性变化的“中间偏左”的社会民主主义政治哲学或理论。
它最早至少可以追溯到德国社会民主党理论家伯恩斯坦那里。
此后经常被社会民主党人和欧洲社会主义者所使用,以显示自己的观点与美国自由市场资本主义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差异。
英国曾处于美国与大陆欧洲思潮相互作用的交汇点上。
老工党的政治主张要比大陆社会民主党更左更极端,致使它长期在野。
而大陆国家又没有像英国那样,曾经历过撒切尔主义的多年统治。
有此深层社会历史原因,“第三条道路”在英国新工党和布莱尔那里因而得到“厚爱”。
与老左派的“国家全面干预”、“高税收、高政府开支”和“完全福利国家”,以及新右派的“个人主义和自由市场经济能够解决所有问题”的主张不同,“第三条道路”鼓吹要以新的现代化精神驾驭我们时代发生的革命性变化,即全球化、个人生活的转换以及人与自然的新关系。
它的主张包括:机会而不是财富的平等和社会包容;自律式的自由;摒弃无责任的权利;摒弃无民主的权威;世界主义的多元论;哲学上的保守主义;以中间阶层为社会主流与基础;不断的再民主化过程;建立适应全球化趋势的结构机制;发挥充满活力的公民社会的作用,增进政府的公开性、透明性和高效率;实行国家宏观调控的新混合经济;积极的福利体制;国家注重对人的资源的投资;世界主义的国家;放权自治;等等。
【学术界关于布莱尔“第三条道路”的研究综述】布莱尔宫
【学术界关于布莱尔“第三条道路”的研究综述】布莱尔宫摘要:自1997年布莱尔获任英国首相以来,第三条道路理论引起我国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政治家和学者们纷纷发表了众多文章阐述自己的观点。
其中,探讨第二项的主要问题集中在第三条道路的背景、目的、原则、特征、内容、评价等方面。
但多数文章仅就其中的某一方面展开论述,难免有失偏颇。
文章试图总结这些观点社论的异同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主要从第三条道路的背景、内容和评价作阐述。
关键词:布莱尔主义;第三条道路;主要问题一、第三条道路理论呈现出的背景第三条道路兴起于90年代,背景比较复杂。
主要开始集中在政党政治、全球化、旧的社会民主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给人类的破坏、选举需要等几个方面:首先,刘建飞在《第三条道路的形成大背景路线与主要特征》一文中,分和国际政治背景两方面加以论述。
1998年9月,费边社发表了布莱尔撰写的小册子——《第三条道路:新世纪的新政治》,标志着第三条道路在理论上已经成形。
而吉登斯在《第三项道路及其批评》一书中也阐明了第三条道路的复兴以及随后的扩散要归功于工党对它的采用;刘成在《试述英国工党“第三条道路”的历史背景》一文中认为第三条道路理论的提出是理论政党市场化改革的必然结果;张小荣《当代美欧“第三条道路”兴起的历史背景》认为“冷战”结束后资本主义社会社会学的变化,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以及“新生代”领导人的鼓吹是“第三条道路”兴起的主要原因。
第二,克里斯托夫·佩德森、基斯万·克里勃根、安东尼·赫姆里克在《新自由主义,第三条道路还是其他?》一文中认为经济道路应该被看做是对第三条形势的一种新的社会民主反响,在此经济形势下,凯恩斯主义已不再适用,同时,社会民主派相互之间在就业和平等之间也面临着一次严峻的交换。
张明军《全球化与“第三条道路”的兴起》认为“第三条道路”是布莱尔在下用全球化的挑战下才,资本主义国家倡导中左政党为解决面临的现实问题所的的政治主张,是冷战结束后改良主义思潮在现时代的经济发展新发展。
英国_第三条道路_评析——兼评布莱尔十年执政之功过
2007年第6期江苏行政学院学报No6,2007墨苎堑塑生婴堂堕!!竺g竺!塑型!塑型丛生生!!型!!:堑·政治学研究·英国“第三条道路"评析——兼评布莱尔十年执政之功过张映宇(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北京100872)摘要:布莱尔十年执政中铸就了一个第三条道路的时代。
“第三条道路”是界于欧美现实资本主义的两种模式——美国的新自由主义模式和欧洲大陆的社会民主主义模式之间的一种资本主义模式。
在“第三条道路”新型理念的引导下,布莱尔在政治、经济、外交、社会诸多方面取得了成就,备受称赞与好评;但布莱尔在战争与丑闻方面屡犯错误,这也使他备遭非议与责难。
布莱尔执政十年的功过是非,从长远来看,应该是功大于过。
关键词:英国工党;布莱尔;第三条道路;执政中图分类号:D0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860(2007)06—0084一042007年6月27日,英国首相布莱尔宣布辞职,工党组成了以戈登·布朗为首相的新内阁。
从1997年5月1日上台执政到2007年6月下台,英国首相布莱尔执政十年,他的执政铸就了一个走向第三条道路的时代。
回首他执政的历程,功过是非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布莱尔曾经造就了诸多辉煌,但也备遭非议,背负骂名。
究竟孰是孰非,本文就此作一评析。
一、布莱尔“第三条道路”理论的基本内容剖析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问题与挑战,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的执政党显得力不从心,无能为力:既要保存已有的基本福利保障,维护劳工的利益,缓和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又要满足资本的要求,防止资本外逃,保持生产的增长和国内就业的增长。
这种两难的处境迫使政党不得不调整自己的理论和政策。
特别是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欧洲社民党纷纷上台执政,他们眼见美国在经济全球化中以其高效率和强有力的竞争力一路领先,深感自己的高税收、高政府开支的福利国家制度破坏自由、影响生产和社会效率,成了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因此,他们在政策制定上也不得不偏向自由主义并日益重视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的作用。
托尼·布莱尔的“第三条道路”?民主已死是何意
托尼·布莱尔的“第三条道路”?民主已死是何意1997年5月2日,托尼·布莱尔正式出任英国首相,那么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简介是什么样的呢?1994年,托尼·布莱尔当选工党领袖。
他是英国历史上最为年轻的工党领袖。
1997年5月,英国大选,在这次的大选中,托尼·布莱尔当选了英国首相。
他是继连续18年执政的保守党之后的工党首相,同时,年仅44岁的他也是20世纪以来英国最为年轻的首相。
除了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这名头之外,他的身上还兼任着第一财政大臣、公务员事务部部长、英国工党党魁和英格兰东北部塞奇菲尔德选区议员这四个身份。
1998年的12月26日,英国首相在爱尔兰会议上发表了演说。
2001年,英国大选,托尼·布莱尔连任英国首相。
之后,911事件爆发,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宣布与美国站在同一阵线,并参与了一系列的穿梭外交。
正是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的穿梭外交,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巩固了国际反恐联盟。
他坚定地支持着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有关进攻伊拉克的计划托尼·布莱尔简介,成为主战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擅长演说,曾多次发表演说来强调推翻萨达姆政权的必要性,而在2003年的美伊战争之后,却发现在伊拉克并没有什么杀伤力大的武器托尼·布莱尔简介,因此,在英国的国内有了一些针对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的争议。
尽管如此,在2003年的英国大选上,托尼·布莱尔继续连任首相,成为英国历史上任期最长的工党首相。
但是,之后托尼·布莱尔的支持率变得越来越低,甚至在2006年有了要求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早日下台的呼声,于是,2007年的5月10日,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宣布辞去工党领袖职务。
,并于6月27日正式离任英国首相职务。
在托尼·布莱尔的竞选期间,便是打着“第三条路”的旗号,那么第三条路指的是什么呢?托尼·布莱尔与第三条路之间又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在1900年的时候,庇护十一世提出了“第三条道路”这个名称。
_第三条道路_解析与启示_杨扬
济变革中建立伙伴关系。
们把克林顿的这套东西上升到理论高度, 响亮地提出这是
布莱尔强调, 2 1 世纪不会是公有制和私有制之间拼 有别于“老左派”( 即传统的社会民主主义) 和“新右派”( 即
杀的世纪, 工党应该结束繁荣和萧条之间的反复循环, 调 新自由主义) 的“第三条道路”。
整结构水平, 使衰竭的地区重获新生; 在工业和基础设施
理 论 探 新
2008.1( 总第 55 期)
“第三条道路”解析与启示
●杨扬
随着布莱尔率领工党连续在三次大选中获胜, 有着
在国际社会民主党的“政治家族”中, 英国工党因其与
“第三条道路”深刻印记的“新工党时代”竟然已经持续了 工会密切的传统联系, 因其早期所倡导而在战后初期所积
十年之久。虽然 2 0 0 7 年 6 月布莱尔交出首相权柄并同 极实施的“国有化”主张而处于明显的左翼。而这又对其自
代,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和美国总统里根都以新自由主义 左与右的意识形态的束缚, 是一条超越了传统左与右的
理 “第三条道路”; 其政府是重实效的, 拒绝任何教条; 最重要
论 探
的是使国家取得发展,
而不在乎是左还是右。在这个意义
新上讲, 布莱尔的“第三道路”理论的精髓可以概括为多元主
义与实用主义。前者可以说是不以某种单一的信念或信条
时辞去工党领袖职位, 但十多年前扬起的“尘埃”仍难以完 身的理论与实践构成了长久的制约。1 9 1 8 年立党之初所
全落定。这不仅是因为尘埃扬起的时间太长, 而且是因为 确定并经 1 9 2 9 年再度肯定的党章第四条, 将实现“生产、
此后直到 2 0 1 0 年仍将是工党执政, 略有修正的“第三条 分配和交换资料的公有制”列为工党的奋斗目标, 尽管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 民主和自由的长期承诺 , 并把它们运用于以生机勃勃的市 场为基础的新世界 ; 超越传统 的“ “ 分野 , 左”右” 摒弃 阶级政 治, 以寻求一种包括中产阶级( 即所谓的“ 白领” 阶层) 在内、 跨 阶级的更广泛的社会支持。 2 . 在经济方面,第三条道路” “ 主张奉行既非新 自由主义的
与启示。
关 键 词 :“ 第三条道路”布莱尔 ; ; 和谐社会 中图分 类号 :D9 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 编号 :1 0- 2 8 (09 4 05一 O 02 59 20 )2 — O6 2
上世纪 9 0年代中期以来,第三条道路” “ 作为一种更新和
私和贪婪的动力。”
重建黪挂会民主主义思潮和发展模式, 成为欧美国家中社会
聚主竟善遍高举器一蟊旗软。布菜尔曾是‘ ‘ 第三条道路” 的主 要倡导者秘氏表入物之一, 在欧美各国流行的“ 第三条道路” 中, 英国工党的“ 第三条道路” 最为典型 , 理论与实践也相当完 备成熟。因此, 进一步研究布莱尔的“ 第三条道路” 理论 , 对我 国和谐社会建设将起到重要的启示作用。 布莱尔“ 第三条道路’ ’ 的价值观念 前英 国首相 、 工党领袖布莱尔强调 : 新工党的基本信条 就是坚持把传统的价值观以新方法运用 于新形势中。他高 度重视核心价值观念 :我们的使命是促进并协调四个价值 “ 观念, 即个人价值平等 、 机会均等、 责任和社会意识。对于一 个能够最大限度发挥所有人的个人 自由和潜力的公正社会 来说 , 它们是必不可少的。” 为此 , 布莱尔还具体解 释了这四 个核心价值观念 。 关于“ ^ 个 价值平等” 布莱尔认为 , 。 社会公正必须建立在 每个 ^ 的价值平等基础之上,应该鼓励人们在各方面发挥他 们的才能和作出的努力 , 政府必须坚决行动 , 终止歧视行为和 偏见。 关于“ 机会平等” 。布莱尔指出:工党的新党章承诺要在 “ 可能的范围内, 寻求财富 、 权力和机会最为广泛的分布。…… 对右派来说 , 机会表示不受国家控制的个人自由。 ……对比之 下,过去的左派一直过分贬低了为个人 自我及其家庭 的发展 提供广泛机会的责任。 从最不利的一面看, 它为了 抽象的平等 抑止了机会。 严重的不平等就这样不断地代代相传, 而进步的 左派必须坚定地去除妨碍真正的机会平等的障碍。” 关于“ 责任” 布莱尔说 :在 近 几十年里, 。 ‘最 ‘ 责任和义务成 了右派的专有领域。 ……长期以来 , 向国家要求权利是与公民 的义务以及个人和社会公共机构之间相互的责任分离的。失 业救济金常常是在没有要求同等义务的情况下支付的 ;儿童 的成长得不到不在身边的父母的支持 。……我们享有的权利 反映了我们应负的义务 : 如果没有责任 , 权利和机会就成了自
l h o yRe e r h T e r s a c
l芋 — — — 一 埋 — —— 一 化
试 论布莱 尔 的“ 三条 道路 ’ 第 ’
张 国红
( 安庆师范学院 政法学院 , 安庆 安徽 2 6 3 41 ) 3
摘 要 :本文论述 了 布莱 尔“ 第三条道路” 的价值观念 、 内容 、 主要 政策和理论框 架 , 并初步探讨其政策实践 的绩效 与存 在的问题 , 一步分析布莱尔“ 进 第三条道路” 内在矛盾和局 限性, 而为我国 目前和谐社会 的建设提供一些有效 的帮助 的 从
‘
关于‘ 会意识” ‘ 李 土 布莱尔指出: 性是既竞争又 ‘ 舍终、
既 自私又无私的 , 否则 , 社会就无法运转 。……∞ 踅髦翡蒙 教旨主义左派分子的严重错误 ,就在于认为量家可以致健 公民社会并 由此促进 自由。 右派则转向了另一个极端 , 新 鼓 吹为了捍卫 ‘ 自由’ 而完全废 除国家的实质性 活动 。事实上 对群众来说 , 自由要求有强有力 的政府保障 。 进步政治面临 的一个关键性的挑战是把 国家 当作一种有能力的力量 , 在 适宜的伙伴关系下 , 保护有效的社区和 自愿组织 , 鼓励它们 更多地应付新 的需求。” 布莱尔强调这些基本价值观念的重要性 ,认为这些价 值观念指明 了前进的 目标 , 它们是 “ 第三条道路 ” 政策产生 的深层根源 :这些 就是第三条道路 的价值观念 ,没有 了它 “ 们, 我们就漫无 目的。但为了使它们产生实际的影响 , 当 相 程度的实用主义是必不可少的。如我~再所说的, 重要的是 那些使我们的价值观念发挥作用的行动。……我认为 , 第三 条道路的一个关键 的特征是政策源于价值观念 ,而不是相 反 。有 了正确的政策 , 市场机制就是实现社会 目标 的关键 , 企业家的热情能够促进社会公正 ,而新 的技术代表的是一 种机会而不是一种威胁。。 ’ 馏 二、 布莱尔‘ 三条道}’ 第 各的主要内容及其理论和政策瞧架 - 布莱尔的“ 第三条道 ’ 是战后英 国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 次重大调整和变革尝试 ,也是对近二三十年来迅猛发展的 资本主义全球化进程 的一种回应。“ 第三条道路” 的主要内容 及其理论与政策框架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 1 第三条道路” . “ 奉行超阶级的实用 主义政治哲学。“ 第三
作者简 介:张国红( 91 )女, 1 7 ~ , 安徽桐城人,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I e g i n I Zh n ZhYa J} u
☆ 政 治 研 究 ☆I
一
“ 放任 自流”也不是老工党传统的“ , 国家干涉主义”而是推行 , 种新型的资本主义“ 混合经济” 模式 , 力求把经济活动 中国 家的干预与市场的作用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布莱尔认为, 在 现代经济中, 价值和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是人与智力资本 , 主 张建立一种富有活力的、 以知识为基础的现代经济 , 即所谓的 “ 新经济” 。 3 第三条道路” . “ 主张推行“ 积极的” 福利国家政策, 变福利 国家为“ 社会投资国家”谋求把解决就业问题与改革社会保 ; 障制度相结合 , 强调加强职业培训 、 提高就业能力 , 以创造就 业机会代替救济性的福利保障。 布莱尔认为 , 高福利体制对英 国的竞争力、 可持续发展及传统伦理均带来了负面影响, 认为 应适当削减政府的作用 , 重新划定国家、 社会和个人之间的权 利与义务。 政府还大力推行养老金等领域的改革, 主要是调整 养老金负担结构 , 由国家、 雇主和个人三方共同负担 , 建立公 私混合的多元社会福利机构和保险制度。 4“ . 第三条道路” 主张实行新的社会治理方式, 建立一个 基于伙伴关 系和权力下放 的现代政府 , 推动“ 民主制度 民主 化” 第三条道路” 。“ 力图把公民社会的建设与国家治理结合 起来 ,在西方政治力量与公 民社会之间建立一种合作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