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教学设计示例-教学教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教学设计】
平顶山市第四十三中学 赵明
课标要求
讲述开国大典、认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及图片、视频等,学生能说出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时间、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开国大典的议程及西藏的和平解放。
2.通过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史料实证理解《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及作用;,
—《人民日报》(中国)
料:这在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阵线上又打开了一个缺口;中国人民的胜利,乃是本世纪继苏联十月革命和消灭希特勒法西斯主义之后的伟大事件。
——《人民论坛报》(波兰)
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阅读学生阅读材料思考问题教材回答
国内: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提高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
史料实证
教师在幻灯片中展示材料: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提问:三年、三十年、一千八百年指什么时期
为了更好的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课后补充
(学生提问)
新民主主义胜利的原因
培养学生多思多问,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教学方法
1.纵向联系法。通过对过去学习过的知识的回忆,帮助理解本课的内容。
2.影像辅助法。可以向学生放有关开国大典的影视制品,增强直观教学的效果,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本课内容。
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
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课程标准〗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知识目标: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及主要内容;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理解分析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了解西藏和平解放的具体过程,认识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
能力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绘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主要决定简表??学会利用表格的方法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
(2)教师指导学生搜集国旗、国徽、国歌、开国大典和西藏和平解放等资料,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的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一系列问题,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及语言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入手??即“说说你出生时的情况”,导入新课,引导学生生疑、生趣。
通过学生归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成立所做的准备工作,学会归纳历史事件的方法。
通过搜集新中国成立的有关资料,学会搜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方法。
通过讨论教师提出的若干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我们的祖国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国家的强盛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通过分析“落后就要挨打”的原因,教育学生以史为鉴??居安思危。
鼓励学生对本课内容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主动的参与精神和勇于创新的胆识,张扬学生的个性。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一是开国大典的盛况,二是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1要突出开国大典举行的时间、地点及开国大典的盛况。
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开国大典》录像片段,让学生通过展现的开国大典的盛况来感受和体验当家作主人的喜悦心情。
2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引导学生利用讨论的方法增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突破重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精品教学设计
人教部編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精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八年级历史下册的第一课,主要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背景、经过和意义。
教材通过详细的叙述和丰富的插图,帮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新中国成立的详细过程和意义可能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新中国成立的过程,感受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背景、经过和意义,认识新中国成立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和世界的和平产生的深远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背景、经过和意义。
2.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播放相关视频、音频,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氛围。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3.合作探究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2.课件: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
3.板书设计: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经过和意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新中国成立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的场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呈现(10分钟)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背景、经过和意义。
同时,教师通过讲解,为学生提供详细的历史资料,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新中国成立的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度,阐述新中国成立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和世界的和平产生的深远影响。
北师大八年级下册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教学设计
北师大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材的第一课,主要内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教材从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筹备过程、宣告成立和意义四个方面进行了介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认识到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近代中国的历史,对于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有所了解。
但对于新中国成立的具体过程和意义,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史实来感受新中国成立的喜悦,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筹备过程、宣告成立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取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新中国成立的喜悦,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筹备过程、宣告成立和意义。
2.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取关键信息。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3.史料分析:运用历史史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中国成立的过程和意义。
4.情感教育:通过史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材。
2.历史史料:与新中国成立相关的历史图片、文献等。
3.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新中国成立的相关历史史料,如图片、文献等,引导学生关注新中国成立这一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取关键信息,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筹备过程、宣告成立和意义。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适时给予学生指导,解答他们的疑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新中国成立的过程和意义。
部编八下历史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1
部编八下历史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本课内容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背景、筹备过程、宣告成立及历史意义。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简洁的文字,引导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程。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新中国成立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新中国成立的细节和意义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细节出发,了解新中国成立的艰辛历程,感悟新中国的伟大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背景、筹备过程、宣告成立及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背景、筹备过程、宣告成立及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播放新中国成立的相关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时刻。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新中国成立的背景和意义。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新中国成立的相关课件,包括图片、视频、文字等。
2.教学素材:收集新中国成立的相关资料,如历史文献、新闻报道等。
3.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新中国成立的背景图片,如抗日战争胜利、解放战争形势等,引导学生回顾历史,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播放新中国成立的短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时刻。
同时,教师简要介绍新中国成立的过程,为学生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中 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教学设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筹备过程,包括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等。
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标志和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文献、观看影像资料等方式,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引导学生分析新中国成立的原因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让学生体会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艰辛,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内容。
开国大典的盛况和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新中国成立的纪录片片段,引导学生思考:“新中国是如何成立的?它的成立有什么重要意义?”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新课讲授1、新中国成立的筹备(1)讲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背景、时间、地点和主要内容。
时间:1949 年 9 月。
地点:北平。
主要内容: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2)展示相关图片和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共同纲领》的重要性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意义。
2、开国大典(1)详细介绍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主要流程。
时间:1949 年 10 月 1 日。
地点:北京天安门广场。
流程: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随后,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
(2)播放开国大典的视频片段,让学生感受当时的热烈氛围和激动人心的场面。
3、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八年级下册历史课程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教材内容包括: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取得了伟大成就。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过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深化。
此外,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历史事件和政策也需要加强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历史意义,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新中国成立的自豪感和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的认同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氛围。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对新中国成立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3.史料教学法:运用历史史料,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材料,提前熟悉教学内容。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新中国成立的纪录片片段,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的历史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历史意义。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2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的第一课,主要内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教材从中国人民的抗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新主义革命的基本内容,对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人民的抗争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过程及其历史意义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过程,掌握成立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过程。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3.情景模拟:通过模拟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课件:制作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对于中国历史具有重要意义?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过程,包括中国人民的抗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等方面。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讨论结束后,各组汇报讨论成果。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2一、课程标准内容内容要点:讲述开国大典,认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认知提示: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发热意义;体会“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深刻内涵。
解读:1949年 10月 1日的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在中国历史上具有伟大的里程碑意义,中华民族的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发展起来,随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
二、教材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本课是开篇课,是中国近代史的结束,现代史的开端。
本课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新中国的成立和西藏的和平解放。
新中国的成立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好了准备。
1949年 10月 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西藏和平解放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减少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使西藏从此走上了繁荣富强的道路,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三、学情分析通过一年半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一些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如学生以前学过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等,基本掌握了学习会议的基本方法,多数学生已经知道学习会议应该从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会议内容、意义等方面来进行学习,这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能力。
四、核心素养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主要内容、意义,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初步认识中国的政治制度;知道开国大典的盛况,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提高历史分析能力;知道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过程和重要意义;提高研读历史资料的能力,形成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历史情景想象。
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案.doc
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案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学习目标了解开国大典的过程,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体会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二、重点难点:重点:开国大典难点:认识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三、课堂学习(一)预习导学:通过《》中国人民政选举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治协商会议国旗国歌开国大典首都纪年开国大典:年月日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二)学习过程:导入:百年中国——19XX年的中国与XX年的中国在哪些方面有明显的不同?百年巨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一)开国大典1、开国大典盛况时间:了解开国大典的过程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主要内容:动脑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为什么?3、中华人民2020-02-09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学习目标了解开国大典的过程,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体会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二、重点难点:重点:开国大典难点:认识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三、课堂学习(一)预习导学:通过《》中国人民政选举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治协商会议国旗国歌开国大典首都纪年开国大典:年月日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二)学习过程:导入:百年中国——19XX年的中国与XX年的中国在哪些方面有明显的不同?百年巨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一)开国大典1、开国大典盛况时间:了解开国大典的过程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主要内容:动脑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为什么?3、中华人民2020-02-09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学习目标了解开国大典的过程,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体会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二、重点难点:重点:开国大典难点:认识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三、课堂学习(一)预习导学:通过《》中国人民政选举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治协商会议国旗国歌开国大典首都纪年开国大典:年月日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二)学习过程:导入:百年中国——19XX年的中国与XX年的中国在哪些方面有明显的不同?百年巨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一)开国大典1、开国大典盛况时间:了解开国大典的过程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主要内容:动脑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为什么?3、中华人民2020-02-09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学习目标了解开国大典的过程,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体会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冀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教学设计
冀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冀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过程和成立的意义。
教材通过介绍新中国的成立,使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新中国成立这一历史事件,他们可能略知一二,但对于新中国成立的详细过程和意义,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新中国成立的背景、过程和意义,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2.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的过程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等素材,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2.教学设备: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计算机等。
3.学习任务单:提前为学生准备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新中国成立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如解放战争胜利、国民党政府垮台等,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的艰辛历程。
3.操练(15分钟)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单,自主学习新中国成立的过程,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八年级下册历史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文字和数据,展示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筹备过程以及开国大典的盛况。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新中国成立这一历史事件,他们可能已经在 previous learning 中有所了解。
但他们对新中国成立的详细过程和意义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和理解这个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筹备过程和开国大典的盛况,掌握新中国成立的时间、地点和主要参与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筹备过程、开国大典的盛况及其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新中国成立的喜悦和自豪。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筹备过程和开国大典的盛况。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和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设计好自主学习任务单,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
3.准备好合作探讨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展示筹备过程和开国大典的盛况。
部编八下历史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2
部编八下历史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八下历史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教学设计。
本课主要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过程以及其历史意义。
教材内容包括: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庆祝新中国成立的活动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认识到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相关的历史知识,对新中国成立的背景和过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国庆节的相关知识还需要进一步拓展。
此外,学生对本课历史事件的时间线索和人物关系还需进一步梳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2.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国庆节的相关知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资料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3.讲解法:对新中国成立的相关知识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新中国成立的相关图片和资料。
2.教学素材:收集与新中国成立相关的视频、图片等资料。
3.学生活动材料:准备相关的问题和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新中国成立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讲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展示相关的历史资料,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回答与新中国成立相关的问题,如: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国庆节是如何庆祝的?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完成相关的历史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
引导分析法
教学媒体
录像资料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批注
一、复习
二、导入新课
三、新授
引导复习旧知:国民政府建立、性质、解放南京、中国人民革命目标。
成立新政权之前,需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一)筹建新中国
——1949。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1.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Biblioteka 会议共同纲领》四、巩固与练习
2.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政府主席。
3.确定国旗、国歌、首都、纪年法。
(二)开国大典----1949.10.1
(三)西藏和平解放
----1951。10
绘图总结政协会议内容
突出名称是“政府主席”
引导学生说出具体内容、含义、作者。
解释各个时期的不同纪年法
补充介绍:为何选在10月1日进行开国大典,为何鸣炮28响。
讲解建国初的形势和主要任务,引导看图。
利用人民币中的图案理解国旗、国徽的设计内容和含义
阅读资料了解
阅读资料
课后记
学生对两次会议混淆,把握不准政府委员会和正协会的具体概念。对本课的知识不感兴趣,反映不积极,回答问题不踊跃。
-----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确定了新中国名称、性质、主人。
引导复习旧知
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培养组织能力
板书
强调时间、名称
强调名称,注意“中华”“中国”的区别
引导分析:国家名称的含义、领导阶级、政权基础、国家主人、各阶级的地位、及纲领的作用。
回顾、复习旧知
对比设想
笔记
记忆、理解名称含义、由来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课主要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过程以及成立的意义。
教材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始,详细描述了毛泽东等领导人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以及人民群众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庆祝活动。
同时,教材还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国内和国际背景,如国共内战、二战后的国际形势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可能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国际形势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新中国成立的具体过程和意义理解不够深入。
学生可能对新中国成立的喜悦和激动情绪有共鸣,但对于新中国成立对中国的历史意义和国际地位的影响可能理解不足。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背景和过程。
2.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国内和国际意义。
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具体过程。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视听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历史背景,理解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多媒体设备。
3.相关的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照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详细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背景、过程和意义,包括国共内战、二战后的国际形势等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角度,如国内背景、国际背景、成立过程、意义等,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理解和记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深远影响,如中国的历史变革、国际地位的提升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国内和国际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教学设计示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示例
主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目标:
1.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背景和意义;
2. 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和历史过程;
3. 培养学生对于国家成立的重要性的认识和珍惜国家的意识。
教学内容: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背景和意义;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和历史过程;
3. 国家成立的重要性和珍惜国家的意识。
教学活动:
活动1:背景了解(小组活动)
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通过互联网或图书馆等途径,查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背景和意义。
每个小组需要记录下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准备向全班汇报。
活动2:时间和历史过程(讲解与讨论)
教师通过讲解和图片展示,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和历史过程。
然后与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于这一历史事件的看法和感受。
活动3:剪影表演(小组活动)
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重要历史人物,以这个人物的经历和贡献为基础,创作一个剪影表演。
每个小组需要编写剧本,设计舞台布景,并进行排练,最后在全班面前进行演出。
活动4:珍惜国家的意识(个人反思)
要求学生写下一篇反思文章,明确表示对国家的珍惜和对祖国的热爱。
学生可以从个人经历、家庭教育等角度出发,展示自己对祖国的思考和热情。
评价方式:
1. 小组汇报的内容完整准确;
2. 讨论中言之有理、观点合理;
3. 剪影表演创意独特、扮演生动;
4. 反思文章表达清晰、情感真挚。
人教新课标历史初中年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示例之一教案示例之一第18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师大附中高级教师杨子坤(一)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与主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二、要求学生认识: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是中国民主革命历史总结。
它是全国人民大团结的盛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开始。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对“中国新民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基本经验”的分析和概括,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总结历史经验的能力。
重点难点一、本课重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主要内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二、本课难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教学设备录相《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录相《开国大典》。
(幻灯片、图片也可以。
)教学要点(板书)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1.新政协筹备会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2)会议的主要内容二、开国大典1.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2.开国大典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1.国内意义2.世界意义3.基本经验(二)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导入新课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以1948年下半年到1949年上半年(也就是解放战争的第三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军事上和政治上所取得的胜利有哪些?(学生回答后,教师指明)在军事上:(1)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了主力决战,取得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伟大胜利,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示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示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示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示例导入:回顾中国近代史的几个阶段以及每阶段的政权性质,引导学生分析中国人民要建立一个怎样的国家,将由中国人民及其代表来商讨决定。
讲解新课:一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学生概括这次会议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教师指出:党的工作中心从乡村转移到城市;党的总任务是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建设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是新中国建立之后的总目标总原则,一切工作围绕这一目标进行。
强调这次会议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重要问题。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阅读教材大字和小字,讨论回答。
新中国成立的条件成熟了,指的是什么条件?.人民解放战争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取得基本胜利。
.国民党反动政府已被推翻。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决议和毛泽东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为新中国成立作了理论准备。
.全国人民热烈拥护在共产党领导下迅速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
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新政协筹备会议。
小字内容,教师简介即可。
要注意这次政协会议在筹备期间曾称为新政协,以区别于年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这次大会召开于年月。
地点北平。
参加会议的代表除中国共产党外,还有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部队团体各地区民族和华侨的代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也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大团结。
会议中心议题是讨论新中国的成立问题。
包括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及主席副主席;确定国旗国歌首都等。
共同纲领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还规定了国家政权机关军事制度经济政策文教政策外交政策的总原则,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教师要正确解释国旗图案的含义,对学生进行热爱和尊敬五星红旗的教育。
用人民英雄纪念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引导学生用典型史事进行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入:
回顾中国近代史的几个阶段、以及每阶段的政权性质,引导学生分析中国人民要建立一个怎样的国家,将由中国人民及其代表来商讨决定。
讲解新课:
一、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学生概括这次会议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教师指出:党的工作中心从乡村转移到城市;党的总任务是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建设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是新中国建立之后的总目标、总原则,一切工作围绕这一目标进行。
强调这次会议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重要问题。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阅读教材大字和小字,讨论回答。
“新中国成立的条件成熟了,指的是什么条件?”
1.人民解放战争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取得基本胜利。
2.国民党反动政府已被推翻。
3.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决议和毛泽东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为新中国成立作了理论准备。
4.全国人民热烈拥护在共产党领导下迅速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
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1.新政协筹备会议。
小字内容,教师简介即可。
要注意这次政协会议在筹备期间曾称为“新政协”,以区别于1946年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这次大会召开于1949年9月。
地点北平。
参加会议的代表除中国共产党外,还有来自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部队、团体、各地区、民族和华侨的代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也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大团结。
会议中心议题是讨论新中国的成立问题。
包括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及主席、副主席;确定国旗、国歌、首都等。
“共同纲领”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还规定了国家政权机关、军事制度、经济政策、文教政策、外交政策的总原则,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教师要正确解释国旗图案的含义,对学生进行热爱和尊敬五星红旗的教育。
用人民英雄纪念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引导学生用典型史事进行分析。
讲完本目后,教师可适当联系现在的政协会议进行小结,突出其民主性和历史作用,明确要点。
三、开国大典
1.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会议。
小字内容,学生阅读即可。
要明确会议的时间和内容。
2.开国大典。
教师重点介绍开国大典的盛况。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首都北京30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盛典,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这部分内容教师可利用书中彩图或电影剪辑、录像(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代现代史教学录像带》下(新中国的诞生部分)、录音等,加强教学的感染力和直观性。
由学生朗读海内外各方面的贺电。
课后由学生收集家长参加开国大典的感受,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四、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1.国内意义。
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
本主义的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中国的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纪元;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一百多年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从此结束,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由学生归纳、概括后,进行讨论:
为什么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点?
得出结论:因为中国110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结束了,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2.世界意义。
在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国里,冲破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由学生朗读,不必展开。
3.基本经验。
围绕课文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
启发学生联系已学过的典型史事加以阐明,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
小结本课:
点明中国历史从此跨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联系今天中国的强大,探讨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