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政治成语中的哲理选择题练习
高中政治哲学选择题精练60题
高中政治哲学选择题精练60题第五部分成语中的哲理选择题集锦1.“按图索骥”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Total Environment,2006,368:10−18.B.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迷信书本C.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消极等待D.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2.“按图索骥”的做法属于(A.唯物主义B.本位主义C.经验主义D.教条主义3.宋朝画家文与可擅长画竹,友人写诗赞曰:“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
”这里的“胸有成竹”主要出自于(A.画家的创作灵感B.文与可的美术天赋C.诗人的夸张和画家的想象力D.文与可平时细心观察形成的主观映象4.“胸有成竹”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C.意识是对客观事物能动的反映D.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5.“画饼充饥”包含的哲理是((1意识不能正确地反映物质(2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不同(3物质和意识是有区别的(4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不能代替物质A.(2(3(4B.(3(4C.(3D.(46.“望梅止渴”说明了((1望梅确实能解渴(2望梅可暂时起到止渴的作用(3空想可以暂时安慰人,但终究不能代替现实(4曹操的这种作法完全是唯心主义的A.(1(2B.(1(2(3C.(2(3D.(2(4“画饼充饥”和“望梅止渴”都非常富有哲理。
7.这两个成语都强调了(A.物质的作用B.意识的作用C.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D.实践的重要性8.实际上,“画饼充饥”并不能真正“充饥”,“望梅”也不能真正“止渴”。
这是因为(A.意识不能代替物质B.物质可以代替意识C.精神的东西并不重要D.物质和意识没有区别9、“掩耳盗铃”的错误,在于违背这样的哲理((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2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3意识能动作用要受物质决定作用制约(4意识决定于物质A.(1(2(3(4B.(1(2(3C.(1(3(4D.(2(3(410.“拔苗助长”的故事告诉我们(A.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取得成功经验B.发挥主观能动性往往失败C.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D.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因而导致失败“拔苗助长”却事与愿违,“庖丁解牛”则事半功倍。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选择题:俗语中的哲理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选择题:俗语中的哲理1、常言道:”满招损,谦受益。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这两句话共同反映了唯物论中的原理( )A、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B、人的意识具有能动作用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意识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2、上述两句话共同反映了辩证法中的( )原理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B、矛盾是普遍存在的C、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D、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结果3、”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俗语体现的哲理是( )⑴事物是普遍联系的⑵一定的原因必然引起一定的结果⑶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⑷辩证法思想A、⑴B、⑴⑵C、⑴⑵⑶D、⑴⑵⑶⑷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据此回答4、这一说法的哲学寓意是( )A、人在客观事物面前是无能为力的B、事物的变化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只有解放思想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D、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5、在有的情况下:”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这是因为( )A、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B、从实际出发是我搞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C、事物都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D、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利用和改变6、在常人手里有心栽花花不开,而园艺工程师能做到有心栽花花盛开。
可见( )A、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会有差别B、意识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受主客观条件制约C、人努力程度如何是成功与否的前提D、人们只有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按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预期目的7、”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说明哲理是( )⑴梦是客观事物作用于脑留下的印象,以梦的形式剪接组合而成⑵梦境的素材在客观世界都能找到⑶梦是一种意识活动,但归根到底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⑷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有了人脑就能产生意识A、⑴⑵⑷B、⑴⑵⑶C、⑵⑶⑷D、⑴⑶⑷8、”生地茄子熟地瓜,生地菜子熟地花,,”山腰点桐,山下务农”,”庄稼施肥有技巧,看天看地又看苗。
2010年高考政治诗文中的哲理选择题练习
诗文中的哲理选择题练习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而今有人说“床前”不好,应改为“窗前”。
其实,李白所说的床并非寝具,而是说的水井边的一圈栏杆。
回答1-3题。
1、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A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B人们的认识不能统一C 事物的多样性决定了人们的思维复杂性 D人们的思维可以改变客观对象2、有人将诗中的“床”理解为寝具()A是对认识的发展 B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C犯了教条主义错误 D不是对事实的反映3、人们要想获得正确认识()A必须勤实践、勤读书、勤思考 B必须多问几个为什么C必须亲身实践 D必须经过系统学习贾岛的“鸟宿池边树,曾敲月下门”堪称遣词造句的经典。
回答4-5题。
4、人们写文章之所以要“反复推敲”,从哲学上看,就是要()A“语不惊人死不休”B尽可能准确地反映事物 C出奇制胜 D写出好文章5、诗人把“鸟宿”和“僧敲”这对立的一动一静放到一起()A完全是诗人无根据的想象B是诗人对事物的加工制作C是诗人对客观事物的照搬 D完全是为了写诗的需要王安石《泊船瓜州》中有著名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柳宗元也有名句“欵乃一声山水绿”。
同是一个“绿”,可前一个是动词,后一个是形容词。
据此回答6-7题。
6、前后两个“绿”字都是()A客观实际 B诗人大脑的产物 C诗人对客观实际的认识 D诗人的主观想象7、两个绿字的词性不同,是人们()A认识事物的需要 B思维习惯的不同 C改造世界的需要D审美情趣不同以下是叙述京杭大运河开凿的四首诗,据此回答8-9题。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帝业兴亡世几重?风流犹自说遣踪。
但求死看扬州月,不愿生归驾几龙。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来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8、四位诗人的揭示了运河与隋朝灭亡之间的联系。
高中政治哲学选择题
高中政治哲学选择题(5)第五部分成语中得哲理选择题集锦1、“按图索骥”给我们得哲学启示就是( )A、要继承前人经验,不能割断历史B、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迷信书本C、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消极等待D、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2、“按图索骥”得做法属于( )A、唯物主义B、本位主义C、经验主义D、教条主义3、宋朝画家文与可擅长画竹,友人写诗赞曰:“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
”这里得“胸有成竹”主要出自于( )A、画家得创作灵感B、文与可得美术天赋C、诗人得夸张与画家得想象力D、文与可平时细心观察形成得主观映象4、“胸有成竹”体现得哲学道理就是( )A、意识就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得产物B、意识就是人脑得机能C、意识就是对客观事物能动得反映D、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5、“画饼充饥”包含得哲理就是( )(1)意识不能正确地反映物质(2)不同得人对同一事物得反映不同(3)物质与意识就是有区别得(4)物质就是客观存在得,意识不能代替物质A、(2)(3)(4)B、(3)(4)C、(3)D、(4)6、“望梅止渴”说明了( )(1)望梅确实能解渴 ( 2)望梅可暂时起到止渴得作用(3)空想可以暂时安慰人,但终究不能代替现实(4)曹操得这种作法完全就是唯心主义得A、(1)(2)B、(1)(2)(3)C、(2)(3)D、(2)(4)“画饼充饥”与“望梅止渴”都非常富有哲理。
7、这两个成语都强调了( )A、物质得作用B、意识得作用C、意识对物质得反作用D、实践得重要性8、实际上,“画饼充饥”并不能真正“充饥”,“望梅”也不能真正“止渴”。
这就是因为( )A、意识不能代替物质B、物质可以代替意识C、精神得东西并不重要D、物质与意识没有区别9、“掩耳盗铃”得错误,在于违背这样得哲理(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就是物质得反映 (2)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3)意识能动作用要受物质决定作用制约 (4)意识决定于物质A、(1)(2)(3)(4)B、(1)(2)(3)C、(1)(3)(4)D、(2)(3)(4)10、“拔苗助长”得故事告诉我们( )A、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取得成功经验B、发挥主观能动性往往失败C、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D、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因而导致失败“拔苗助长”却事与愿违,“庖丁解牛”则事半功倍。
政治:诗词典故蕴含哲理选择题(有答案)
诗词典故蕴含哲理选择题专练1.下列与“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包含相同哲理的是AA.金无足赤,人无完人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C.艰难困苦,玉汝于成D.前事不忘,后事之师2、下列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所体现的哲理相一致的是CA.天不变,道亦不变B.理生万物C.心外无物D.气者,理之依也3、有志在各领域成大器的人必须具备一些基本人文素质。
下列能体现基本人文素质的有A①海纳百川,有容乃大②人皆可以为尧舜③厚德载物,自强不息④君子一言,驷马难追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4、“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唐代诗人王勃的这句名言体现的民族精神是DA.团结统一B.爱好和平C.勤劳勇敢D.自强不息5、“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而尘心渐息;夷犹予诗书图画之内,而俗气潜消。
”这告诉我们BA.要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C.文化活动使人高雅D.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5 ACADB6、对“前贤”的文章,杜甫主张既要兼取众长,加以继承(“转益多师是汝师”);又要区别真伪(“别裁伪体亲风雅”)。
反对一味因袭(“递相祖述复先谁?”)。
这对我们进行创新的启示是:CA.亲自实践是创新的根本途径B.人民群众是创新的主力军C.创新是继承与发展的统一D.科技是创新的重要工具7、2007年12月29 日,温家宝总理吟诵了自己创作的俳句“常忆融冰旅,梅花瑞雪兆新岁,明年春更好”送给到访的福田康夫首相,表达了中日领导人和中日人民对中日关系的美好期盼。
下列名句与该俳句蕴涵相同哲理的是DA.试玉要烧三Et满,辨才须待七年期B.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C.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D.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8、“气者,理之依也”,“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这一说法属于D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9、今朝踏浪书海豪情盛,来年题名金榜笑颜开,这是一位老师送给高三学子的一副对联。
2010全国新课标区高考政治--哲学生活试题(二)
2010全国新课标区高考政治--哲学生活试题(二)19.齐白石有一句名言:“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他画虾腿,最初如实地画十对,后来改为八对、六对,最后变为五对时方觉得更为传神。
这一过程,从科学实证的角度看,是越来越不像;从艺术审美的角度看,则越来越像。
齐白石画虾表明: A.科学比艺术更加深刻地反映客观世界B.艺术比科学更加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C.艺术追求美,但与科学一样都包含真理性认识D.艺术反映事物的外在联系,不反映事物的内在本质2006年以来全球有数十亿蜂群死亡,严重威胁到农作物的收成。
研究发现,导致蜂群大量死亡的原因很多,其中为增产而滥用杀虫剂是主要原因。
据此回答20~21题。
20.从联系的观点看,上述事例表明:①事物的联系随条件的改变而改变②人的实践活动不能改变事物原有的联系③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④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要以尊重自在事物的联系为前提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1.使用杀虫剂本来是为了农作物增产,结果却事与愿违。
这说明:A.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真理包含着谬误的成分B.认识具有反复性,是不断推翻已有真理的运动过程C.片面认识指导的实践,缺乏直接现实性D.离开正确认识的指导,实践的目的将无法实现22.某公司以传统工艺为基础,对绣花鞋的面料、款式、花色进行大胆创新,凸显龙凤、鸳鸯、梅、兰、竹、菊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产品大受欢迎,远销10多个国家,把小小的绣花鞋做成了大产业。
该公司的成功表明:①观念创新创造了传统文化的新价值②技术创新是实现事物价值的重要途径③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是事物价值变化的前提④事物价值的变化取决于人的需要的变化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二、非选择题部分:(一)全国卷1课标地区(宁夏、辽宁、吉林、黑龙江、陕西、湖南)六地试题39.(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世界经济危机期间。
成语中的哲理选择题
成语中的哲理选择题1."按图索骥"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 要继承前人经验,不能割断历史B 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迷信书本C 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消极等待D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2."画饼充饥"包含的哲理是①意识不能准确地反映物质②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不同③物质和意识是有区别的④物质是客观存有的,意识不能代替物质A②③④B③④C③D④3."望梅止渴"说明了①望梅确实能解渴②望梅可暂时起到止渴的作用③空想能够暂时安慰人,但终究不能代替现实④曹操的这种作法完全是唯心主义的A①②B①②③C②③D②④4. "画饼充饥"和"望梅止渴"这两个成语都强调了A物质的作用B意识的作用C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D 实践的重要性5.实际上,"画饼充饥"并不能真正"充饥","望梅"也不能真正"止渴".这是因为A意识不能代替物质B物质能够代替意识C精神的东西并不主要D物质和意识没有区别6."掩耳盗铃"的错误,在于违背这样的哲理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②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③意识能动作用要受物质决定作用制约④意识决定于物质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7."拔苗助长"的哲学寓意是①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②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③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④主观能动作用是从属的,派生的,总要受到规律的制约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 D ①②③④8."庖丁解牛"之所以事半功倍,是因为他A尊重规律,能在事物运动中把握规律B具有创造性思维,理解了一切规律C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利用规律为人类谋福利D热爱解牛工作,有利可图调动了工作积极性9."智子疑邻"告诉我们A感性理解有待于发展到理性理解B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C实践是检验理解准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人们立足点不同对客观事物反映结果也不同10."审时度势"是说A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B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端正主观动机C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分析利用条件达到活动的最佳效果D主观能动性发挥受一系列主观因素制约11."尽力而为"符合下列哲理A物质和运动不可分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C客观规律制约主观能动性的发挥D办事情要取得成功,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12.我们之所以要"尽力而为"是①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的需要②理解事物本质与规律的需要③使用规律和条件改造世界的需要④克服困难,取得胜利的需要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13."削足适履"违背的哲理是A物质决定意识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意识能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D意识是人脑的机能14."杞人忧天"错在A否认世界的物质性B否认物质世界是运动的C否认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D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15."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明了A必须善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B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C人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D人的能动作用受客观条件制约16."锲而不舍"的哲学寓意是A做事往往有两种相反的结果出现B主观能动性决定办事的实际效果C理解世界,改造世界必须有良好的精神状态D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17."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是①不准确的,因为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是唯一的②准确的,因为在理解上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现象③因为人们的立场不同,对同一事物反映不同④因为人们的理解不同,在行为上应该各行其是A①④ B①③ C ②D①③④18."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哲学寓意是A物质决定意识B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C一个人的知识构成影响着理解客观事物作出的结论D一切从实际出发19.下列成语具有辩证法思想的是①抱薪救火②沧海桑田③唇亡齿寒④覆巢无完⑤画饼充饥⑥挥汗如雨A④⑤B③④⑤C①⑥D②③④20.下列具有辩证法思想的是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②是亦彼也,彼亦是也③对症下药,量体裁衣④因时制宜,因地制宜A①②③B①②③④ C①③④D②③④21.下列成语中属于形而上学的有①滴水穿石②物极必反③刻舟求剑④断章取义⑤墨守成规⑥浅尝辄止⑦统筹兼顾⑧固步自封A①②⑥⑦B③④⑤⑥⑧C①③④⑤⑥D③④⑤⑥⑦22."刻舟求剑"中的楚国人①承认物质,否认运动②承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③承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④否认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⑤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⑥属于形而上学唯物论的观点A①③④⑥B①④⑥C③④⑥D①④⑤23."涸泽而渔"的做法从哲学上看①忽视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②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③无视事物之间联系的客观性④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没有准确把握事物的因果关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 D③④24."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包含的哲理是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C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D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互相转化25."舍卒保车"体现辩证法原理是A一切从实际出发B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要按规律办事C整体与局部相互依赖,整体高于局部D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26."愚公移山"与"田忌赛马"这两个故事共同包含的哲理是A,事物数量的增减引起质变B,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C,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D,构成事物的成分因为结构和排列秩序上的变化引起质变27".坐井观天"之所以作贬义用,是因为它A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B割裂整体与局部关系C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D陷入唯心主义28."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说明①客观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②无论办什么事都要瞻前顾后,通盘考虑③要时时注意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④考虑问题切忌思维的直线性,单一性A①②③ B①②③④C①②D②③29."实事求是"体现了①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②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③在实践基础上,主观和客观的统一④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30."居安思危"的哲学寓意是①矛盾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②事物是持续运动,变化,发展的③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是不可分割的④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分为二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31."新陈代谢"的哲学寓意是①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③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④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32.下列成语,俗语,古语与相关哲理对应准确的是①防微杜渐-----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②严师出高徒-------内外因辩证关系③好事多磨-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④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内外因辩证关系A①② B①②③C③④D②③④33.下列说法体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的有①守株待兔②千里之行始于足下③水滴石穿,绳锯木断④物极必反⑤墨守成规⑥吃一堑长一智⑦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⑧失败为成功之母⑨断章取义⑩统筹兼顾A②③⑦B④⑤⑥⑧C①⑨⑩D③⑥⑨34.上题中的说法属于形而上学观点的有A①②③④B⑤⑥⑦⑧ C①⑤⑨D②⑧⑩35上题中的说法符合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观点的有A①②③B④⑤⑥⑦C⑥⑦⑧⑨ D④⑥⑧36."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这个说法体现的哲理是A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事物发展起主导作用B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是做好工作的关键C要善于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D矛盾双方的地位是不平等的37."防微杜渐"的哲学寓意是①量变到一定水准会引起质变②矛盾次要方面影响矛盾的主要方面,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③要坚信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④要重视意识的反作用A①③B,②③ C①②D③④38."依葫芦画瓢","照猫画虎"错在①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②否认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③违背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④否认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的哲学原理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39."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哲学寓意是①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②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③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④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义⑤事物内部特殊矛盾规定其特殊本质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①②⑤D②③⑤40."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与"四季循环,昼夜更替"的共同点是A都是一种因果联系B都是事物的质变和发展C都是事物的本质联系D都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必然联系41."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对我们的指导意义有①矛盾是普遍存有的,因而要正视而不能躲避矛盾②我们要懂得"福"与"祸"是对立的,因"福"得"祸"是绝对的,日常生活中要善待"祸"③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有条件的,且都是积极的,所以要积极创造条件,推动矛盾双方的转化④老翁因其儿子没被应征入伍,战死沙场而认为是"福"是不对的,因为他的观点违背了一分为二的观点,混淆了战争的性质界限A①④B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42.下列看法最能体现矛盾的统一的是A积劳成疾B声东击西C因材施教D居安思危43.下列成语与"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个诗句包含共同哲理的是A只见树木,不见森林B艰难困苦,玉汝于成C金无赤足,人无完人D满招损,谦受益44."过犹不及"在哲学上符合的辩证关系A内因和外因 B量变和质变C理解和实践D主观能动性和规律的客观性45."盲人摸象"的哲学寓意是①感性理解是不可靠的②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联系,只从感知事物局部特征下结论是错误的③要获得对事物本质的理解,占有感性材料必须全面完整④要坚持全面观点,克服片面性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46."生不逢时"包含的哲理是A人生价值实现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和家庭环境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有有反作用C人生价值实现首先需要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D提升全面素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条件BADAD BCBBB DCACD CBCDC BBDAC BBBDD DBACDBCBBD ADBBD C。
成语哲学选择题
成语哲学选择题1、"按图索骥"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 要继承前人经验,不能割断历史B 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迷信书本C 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消极等待D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2、"按图索骥"的做法属于()A唯物主义B本位主义C经验主义D教条主义3、宋朝画家文与可擅长画竹,友人写诗赞曰:"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
"这里的"胸有成竹"主要出自于()A画家的创作灵感B文与可的美术天赋C诗人的夸张和画家的想象力D文与可平时细心观察形成的主观映象4、"胸有成竹"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C意识是对客观事物能动的反映D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5、"画饼充饥"包含的哲理是()(1)意识不能正确地反映物质(2)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不同(3)物质和意识是有区别的(4)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不能代替物质A(2)(3)(4)B(3)(4)C(3)D(4)6、"望梅止渴"说明了()(1)望梅确实能解渴(2)望梅可暂时起到止渴的作用(3)空想可以暂时安慰人,但终究不能代替现实(4)曹操的这种作法完全是唯心主义的A(1)(2)B(1)(2)(3)C(2)(3)D(2)(4)"画饼充饥"和"望梅止渴"都非常富有哲理。
7、这两个成语都强调了()A物质的作用B意识的作用C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D 实践的重要性8、实际上,"画饼充饥"并不能真正"充饥","望梅"也不能真正"止渴"。
这是因为()A意识不能代替物质B物质可以代替意识C精神的东西并不重要D物质和意识没有区别9、"掩耳盗铃"的错误,在于违背这样的哲理()(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2)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3)意识能动作用要受物质决定作用制约(4)意识决定于物质A(1)(2)(3)(4)B(1)(2)(3)C(1)(3)(4)D(2)(3)(4)10、"拔苗助长"的故事告诉我们()A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取得成功经验B发挥主观能动性往往失败C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D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因而导致失败"拔苗助长"却事与愿违,"庖丁解牛"则事半功倍。
成语体现的哲学道理选择题
C.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D.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因而导致失败
“拔苗助长”却事与愿违,“庖丁解牛”则事半功倍。据此回答
11、“拔苗助长”错误主要在于( )
A.夸大了客观条件对主观能动性的制约作用
B.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
C.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规律的客观性
D.强调了规律的客观性,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3、宋朝画家文与可擅长画竹,友人写诗赞曰:“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这里的“胸 有成竹”主要出自于( )
A.画家的创作灵感
B.文与可的美术天赋
C.诗人的夸张和画家的想象力
D.文与可平时细心观察形成的主观映象
4、“胸有成竹”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意识是对客观事物能动的反映
D.人们立足点不同对客观事物反映结果也不同
17、“审时度势”是说( )
A.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B.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端正主观动机
C.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分析利用条件达到活动的最佳效果
D.主观能动性发挥受一系列主观因素制约
18、将上题中的观点运用于市场经济中,要取胜必须( )
①忽视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②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③无视事物之间联系的客观性
④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没有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关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36、“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包含的哲理是( )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C.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
D.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③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是不可分割的④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分为二
成语体现的哲学道理选择题
选择题集锦成语中的哲理选择题集锦1、“按图索骥”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要继承前人经验,不能割断历史 B.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迷信书本C.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消极等待 D.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2、“按图索骥”的做法属于()A.唯物主义 B.本位主义 C.经验主义 D.教条主义3、宋朝画家文与可擅长画竹,友人写诗赞曰:“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
”这里的“胸有成竹”主要出自于()A.画家的创作灵感 B.文与可的美术天赋C.诗人的夸张和画家的想象力 D.文与可平时细心观察形成的主观映象4、“胸有成竹”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C.意识是对客观事物能动的反映 D.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5、“画饼充饥”包含的哲理是()①意识不能正确地反映物质②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不同③物质和意识是有区别的④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不能代替物质A.②③④ B.③④ C.③D.④6、“望梅止渴”说明了()①望梅确实能解渴②望梅可暂时起到止渴的作用③空想可以暂时安慰人,但终究不能代替现实④曹操的这种作法完全是唯心主义的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D.②④“画饼充饥”和“望梅止渴”都非常富有哲理。
7、这两个成语都强调了()A.物质的作用 B.意识的作用 C.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D.实践的重要性8、实际上,“画饼充饥”并不能真正“充饥”,“望梅”也不能真正“止渴”。
这是因为()A.意识不能代替物质B.物质可以代替意识C.精神的东西并不重要 D.物质和意识没有区别9、“掩耳盗铃”的错误,在于违背这样的哲理()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②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③意识能动作用要受物质决定作用制约④意识决定于物质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 .②③④10、“拔苗助长”的故事告诉我们()A.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取得成功经验B.发挥主观能动性往往失败C.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D.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因而导致失败“拔苗助长”却事与愿违,“庖丁解牛”则事半功倍。
高中哲学 选择题常见成语俗语所体现的哲学观点
摸着石头过河+看准了大胆尝试大胆闯=马哲科学性与革命性统一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看到事物绝对运动的同时不否定相对静止的存在。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地不为人恶辽远而辍广=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有客观性。
景外之景(象外之象,韵外之致)=艺术创作是意识能动性的集中体现瑞雪兆丰年=农作物与气候环境联系密切(联系的普遍性)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从整体看问题若言琴上有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关键部分对整体有决定作用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矛主次转化+量变质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矛盾的转化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吐故纳新=唯物辩证法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唇亡齿寒=联系的观点对症下药/邯郸学步/东施效颦/因地制宜=矛盾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联系的观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客观实际变化发展+根据实物变化发展改变做事方式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似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重视量的积累千红万紫安排着只待新雷第一声=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牵牛要牵牛鼻子=抓事物主要矛盾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一客失了信百客不登门=量变质变关系原理失败是成功之母、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福兮祸之所伏=矛盾的观点刻舟求剑=事物运动的观点固步自封夜郎自大=应该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居安思危=矛盾同一性量体裁衣、因材施教=矛盾特殊性积劳成疾=量变质变弹钢琴=两点论眉毛胡子一把抓、单打一=一点论(错误的)近墨者黑,近墨者黑未必黑=辩证地看问题青取之于蓝青于蓝……=辩证否定是事物联系发展的环节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没有否定就没有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辩证否定观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规律的观点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揠苗助长苗枯田荒=尊重规律是成功的关键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改造客观世界要遵循规律各当时立法,,因事而制礼=一切从实际出发绝知此事要躬行、事非经过不知难=强调实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量变质变见微知著一叶知秋=联系的观点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前进行曲折性统一欲擒故纵声东击西=矛盾的转化物极必反相反相成=对立统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矛盾普遍性特殊性相连结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对立统一+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苦尽甘来=矛盾相互转化尽信书不如无书=辩证否定+反对形而上学+革命的批判精神。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选择题:俗语中的哲理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选择题:俗语中的哲理1、常言道:“满招损,谦受益。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这两句话共同反映了唯物论中的原理( )A、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B、人的意识具有能动作用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意识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2、上述两句话共同反映了辩证法中的( )原理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B、矛盾是普遍存在的C、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D、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结果3、"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俗语体现的哲理是( )⑴事物是普遍联系的⑵一定的原因必然引起一定的结果⑶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⑷辩证法思想A、⑴B、⑴⑵C、⑴⑵⑶D、⑴⑵⑶⑷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据此回答4、这一说法的哲学寓意是( )A、人在客观事物面前是无能为力的B、事物的变化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只有解放思想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D、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5、在有的情况下:"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这是因为()A、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B、从实际出发是我搞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C、事物都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D、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利用和改变6、在常人手里有心栽花花不开,而园艺工程师能做到有心栽花花盛开。
可见()A、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会有差别B、意识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受主客观条件制约C、人努力程度如何是成功与否的前提D、人们只有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按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预期目的7、"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说明哲理是()⑴梦是客观事物作用于脑留下的印象,以梦的形式剪接组合而成⑵梦境的素材在客观世界都能找到⑶梦是一种意识活动,但归根到底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⑷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有了人脑就能产生意识A、⑴⑵⑷B、⑴⑵⑶C、⑵⑶⑷D、⑴⑶⑷8、"生地茄子熟地瓜,生地菜子熟地花,,"山腰点桐,山下务农","庄稼施肥有技巧,看天看地又看苗。
2010年高考政治哲学选择题考前预测
政治:哲学选择题考前预测25题1.石头虽然天成,却是人类生活生产的重要伴侣。
从远古取石为器,到用石修房盖屋、制碾制磨、装点美化生活,石头给人类的发展繁衍提供了无尽的帮助。
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①人类可以根据自然物的属性利用自然物②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③人类意识能够直接反作用于客观事物④人与自然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一位大师正在作画,作品就要完成之际,一位旁观者不小心碰倒了墨汁瓶,墨汁在宣纸上洇开来。
这位旁观者正要为自己的过错道歉时,却被大师沉静自如的气度惊住了:大师顺着游走的墨渍轻勾漫抹,寥寥数笔,一幅雍容华贵的黑牡丹跃然纸上。
据此回答2~3题。
2.上述材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①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②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③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④事物的联系是根据人的意志创造的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3.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①要具有创新精神②要积极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向有利于人们的方向转化③任何矛盾的转化都有助于客观事物的发展④正是由于事物的变化发展,才构成了事物的联系和矛盾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4.通过在物体上植入各种微型感应芯片使其智能化,然后借助无线网络,实现人和物体“对话”,物体和物体之间“交流”,这就是“物联网”。
“物联网”展示了生活中任何物品都可以变得“有感觉、有思想”这样一幅智能图景。
“物联网”的出现说明①普通物体也可以具有意识②联系具有普遍性、无条件性③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④事物是变化发展的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5.有人说:“童年是一场梦,少年是一幅画,青年是一首诗,壮年是一部小说,中年是一篇散文,老年是一部哲学。
”从哲学上看.这句话表明A.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B.矛盾贯穿于一切事物之中C.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D.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中国国务院2009年12月3日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加快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不仅关系到环渤海地区整体实力的提升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全局,也关系到环渤海和黄河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
政治诗词典故蕴含哲理选择题(有答案)
诗词典故蕴含哲理选择题专练1.下列与“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包含相同哲理的是AA.金无足赤,人无完人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C.艰难困苦,玉汝于成D.前事不忘,后事之师2、下列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所体现的哲理相一致的是CA.天不变,道亦不变B.理生万物C.心外无物D.气者,理之依也3、有志在各领域成大器的人必须具备一些基本人文素质。
下列能体现基本人文素质的有A①海纳百川,有容乃大②人皆可以为尧舜③厚德载物,自强不息④君子一言,驷马难追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4、“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唐代诗人王勃的这句名言体现的民族精神是DA.团结统一B.爱好和平C.勤劳勇敢D.自强不息5、“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而尘心渐息;夷犹予诗书图画之内,而俗气潜消。
”这告诉我们BA.要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C.文化活动使人高雅D.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5 ACADB6、对“前贤”的文章,杜甫主张既要兼取众长,加以继承(“转益多师是汝师”);又要区别真伪(“别裁伪体亲风雅”)。
反对一味因袭(“递相祖述复先谁?”)。
这对我们进行创新的启示是:CA.亲自实践是创新的根本途径B.人民群众是创新的主力军C.创新是继承与发展的统一D.科技是创新的重要工具7、2007年12月29 日,温家宝总理吟诵了自己创作的俳句“常忆融冰旅,梅花瑞雪兆新岁,明年春更好”送给到访的福田康夫首相,表达了中日领导人和中日人民对中日关系的美好期盼。
下列名句与该俳句蕴涵相同哲理的是DA.试玉要烧三Et满,辨才须待七年期B.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C.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D.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8、“气者,理之依也”,“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这一说法属于D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9、今朝踏浪书海豪情盛,来年题名金榜笑颜开,这是一位老师送给高三学子的一副对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中的哲理选择题练习1、“按图索骥”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 要继承前人经验,不能割断历史B 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迷信书本C 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消极等待 D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2、“按图索骥”的做法属于()A唯物主义 B本位主义 C经验主义 D教条主义3、宋朝画家文与可擅长画竹,友人写诗赞曰:“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
”这里的“胸有成竹”主要出自于()A画家的创作灵感 B文与可的美术天赋C诗人的夸张和画家的想象力 D文与可平时细心观察形成的主观映象4、“胸有成竹”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C意识是对客观事物能动的反映 D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5、“画饼充饥”包含的哲理是()(1)意识不能正确地反映物质(2)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不同(3)物质和意识是有区别的(4)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不能代替物质A(2)(3)(4)B(3)(4) C(3) D(4)6、“望梅止渴”说明了()(1)望梅确实能解渴( 2)望梅可暂时起到止渴的作用(3)空想可以暂时安慰人,但终究不能代替现实(4)曹操的这种作法完全是唯心主义的A(1)(2) B(1)(2)(3)C(2)(3) D(2)(4)“画饼充饥”和“望梅止渴”都非常富有哲理。
7、这两个成语都强调了()A物质的作用 B意识的能动作用C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D 实践的重要性8、实际上,“画饼充饥”并不能真正“充饥”,“望梅”也不能真正“止渴”。
这是因为A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B物质可以代替意识C精神的东西并不重要 D物质和意识没有区别9、“掩耳盗铃”的错误,在于违背这样的哲理()(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2)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3)意识能动作用要受物质决定作用制约(4)意识决定于物质A(1)(2)(3)(4) B(1)(2)(3)C(1)(3)(4) D(2)(3)(4)10、“拔苗助长”的故事告诉我们()A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取得成功经验 B发挥主观能动性往往失败C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D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因而导致失败“拔苗助长”却事与愿违,“庖丁解牛”则事半功倍。
据此回答11、“拔苗助长”错误主要在于()A夸大了客观条件对主观能动性的制约作用 B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C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规律的客观性D强调了规律的客观性,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12、“拔苗助长”的哲学寓意是()(1)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2)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3)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4)主观能动作用是从属的、派生的,总要受到规律的制约A(1)(2)(4) B(2)(3)(4) C(1)(2)(3) D (1)(2)(3)(4)13、“庖丁解牛”之所以事半功倍,是因为他()A尊重规律,能在事物运动中把握规律B具有创造性思维,认识了一切规律C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利用规律为人类谋福利D热爱解牛工作,有利可图调动了工作积极性14、这两个成语共同说明了()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巨大的反作用B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自觉地认识与利用创造规律C实践决定认识D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15、“智子疑邻”的主要错误在于()A对墙坏必被盗未能预见 B不及时筑墙,造成其财产损失C凭主观经验办事 D凭主观想象代替客观事实16、“智子疑邻”告诉我们()A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B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D人们立足点不同对客观事物反映结果也不同17、“审时度势”是说()A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B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端正主观动机C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分析利用条件达到活动的最佳效果D主观能动性发挥受一系列主观因素制约18、将上题中的观点运用于市场经济中,要取胜必须()A改造和利用规律B自觉遵循和运用规律C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D实行对外开放19、“尽力而为”符合下列哲理()A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C客观规律制约主观能动性的发挥D办事情要取得成功,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20、我们之所以要“尽力而为”是()(1)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的需要(2)认识事物本质与规律的需要(3)运用规律和条件改造世界的需要(4)克服困难,取得胜利的需要A(1)(2)(3) B(1)(3)(4)C(2)(3)(4)D(1)(2)(4)21、“削足适履”违背的哲理是()A物质决定意识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意识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D意识是人脑的机能22、“杞人忧天”错在()A否认世界的物质性 B否认物质世界是运动的C否认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D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23、“人定胜天”思想()A是正确的,人的力量是无穷的 B是错误的,它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C是不科学的,它片面夸大了主观能动性,而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D是正确的,它承认人有主观能动性24、“事在人为”的观点错在()A承认和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B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C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决定作用D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25、“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明了()A必须善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B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C人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D人的能动作用受客观条件制约26、“锲而不舍”的哲学寓意是()A做事往往有两种相反的结果出现 B主观能动性决定办事的实际效果C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必须有良好的精神状态D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27、“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是()(1)不正确的,因为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是唯一的(2)正确的,因为在认识上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现象(3)由于人们的立场不同,对同一事物反映不同(4)由于人们的认识不同,在行为上应该各行其是A(1)(4)B(1)(3) C(2) D(1)(3)(4)28、“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哲学寓意是()A物质决定意识 B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C一个人的知识构成影响着认识客观事物作出的结论D一切从实际出发29、“欲速则不达”的哲学寓意是()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B要提高办事效率,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C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D要取得事业成功,必须按常规办事30、下列成语具有辩证法思想的是()(1)抱薪救火(2)沧海桑田(3)唇亡齿寒(4)覆巢无完卵(5)画饼充饥(6)挥汗如雨A(4)(5) B(3)(4)(5) C(1)(6)D(2)(3)(4)31、下列具有辩证法思想的是()(1)动中有静,静中有动(2)是亦彼也,彼亦是也(3)对症下药,量体裁衣(4)因时制宜,因地制宜A(1)(2)(3) B(1)(2)(3)(4) C(1)(3)(4) D(2)(3)(4)32下列成语中属于形而上学的有( )(1)滴水穿石(2)物极必反(3)刻舟求剑(4)断章取义 (5)墨守成规(6)浅尝辄止(7)统筹兼顾(8)固步自封A(1)(2)(6)(7) B(3)(4)(5)(6)(8) C(1)(3)(4)(5)(6) D(3)(4)(5)(6)(7)33、“刻舟求剑”中的楚国人()(1)承认物质,否认运动(2)承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3)承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4)否认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5)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6)属于形而上学唯物论的观点A(1)(3)(4)(6)B(1)(4)(6)C(3)(4)(6) D(1)(4)(5)34、“刻舟求剑”之所以落空,是因为那个楚国人()(1)否认了物质的存在(2)背离了物质的运动规律(3)离开了物质空谈运动(4)静止地看问题A(1)(3)B(2)(4)C(1)(4) D(2)(3)35、“涸泽而渔”的做法从哲学上看()(1)忽视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2)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3)无视事物之间联系的客观性(4)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没有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关系A(1)(2)(3) B(2)(3)(4) C(1)(2)D(3)(4)36、“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包含的哲理是()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C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 D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37、“舍足保车”体现辩证法原理是()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要按规律办事C整体与局部相互依赖,整体高于局部 D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38、“未雨绸缪”这一做法包含的哲理是()A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B整体和局部的关系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量变和质变关系39、“坐井观天”之所以作贬义用,是因为它()A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B割裂整体与局部关系C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 D陷入唯心主义40、“万事如意”从哲学上看违背了()哲理A世界的物质性B矛盾的普遍性 C矛盾特殊性 D运到的绝对性41、“好事多磨”包含的哲理是()A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 B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C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D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4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说明()(1)客观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2)无论办什么事都要瞻前顾后,通盘考虑(3)要时时注意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4)考虑问题切忌思维的直线性、单一性A(1)(2)(3) B(1)(2)(3)(4) C(1)(2) D(2)(3)43、“怨天尤人”错在()A只强调主观,是主观唯心主义 B只强调客观,是客观唯心主义C割裂内因与外因的关系 D只强调客观情况,否认主观原因,是唯心主义44、“实事求是”体现了()(1)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2)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3)在实践基础上,主观和客观的统一(4)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A(1)(3) B(2)(4) C(1)(2)(3)D(1)(2)(3)(4)45、“居安思危”的哲学寓意是()(1)矛盾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3)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是不可分割的(4)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分为二A(1)(3) B(2)(4) C(1)(2)(3)D(1)(2)(3)(4)46、“新陈代谢”的哲学寓意是()(1)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2)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3)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4)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A(1)(2)(3) B(2)(3)(4) C(1)(2)(4)D(1)(2)(3)(4)47、下列成语、俗语、古语与有关哲理对应正确的是()(1)防微杜渐-----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2)严师出高徒-------内外因辩证关系(3)好事多磨-----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4)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内外因辩证关系A(1)(2)B(1)(2)(3)C(3)(4) D(2)(3)(4)48、下列说法体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的有()(1)守株待兔(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3)水滴石穿,绳锯木断(4)物极必反(5)墨守成规(6)吃一堑长一智(7)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8)失败为成功之母(9)断章取义(10)统筹兼顾A(2)(3)(7) B(4)(5)(6)(8) C(1)(9)(10) D(3)(6)(9)49、上题中的说法属于形而上学观点的有()A(1)(2)(3)(4) B(5)(6)(7)(8)C(1)(5)(9)D(2)(8)(10)50、上题中的说法符合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观点的有()A(1)(2)(3) B(4)(5)(6)(7) C(6)(7)(8)(9)D(4)(6)(8)51、“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