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语段044
高考常考古文40段
1、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战国策. 邹忌讽齐王纳谏》)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做《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司马迁《屈原列传》)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李密《陈情表》)4、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鱼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王勃《滕王阁序》)5、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6、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自哀;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7、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不赂者以赂者丧。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故曰弊在赂秦也。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
以有尺寸之地。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2024中职高考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劝学》(荀子)1、原文: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译文: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加工)就直了,金属刀具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
2、原文: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就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3、原文: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译文:我曾经踮起脚尖眺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得广阔。
4、原文: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译文: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强,但听的人会听的清楚。
5、原文: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译文: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远。
6、原文: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译文: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会游泳,却能横渡江河。
7、原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什么)差别,只不过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8、原文: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译文: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精神就能达到很高的境界,智慧就能得到发展,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
9、原文: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译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距离,就无法到达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河流,就无法汇成江河大海。
10、原文:锲而舍之,朽木不舍,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译文:雕刻几下就放弃,连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一直坚持雕刻下去,连金属和石头也能雕刻成功。
11、原文: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文:螃蟹有六条腿和两个大钳子,除了蛇和鳝的洞穴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的缘故。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1、原文:直不百步尔,是亦走也。
译文:只不过没有一百步罢了,也是逃跑啊。
2、原文: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译文:(跑了五十步的人)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3、原文: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
译文: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
4、原文: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译文:(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遗憾,这就是王道的开端。
高考文言文重点翻译句
1.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翻译:我因为遭遇危险,从小就遭受不幸。
2.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翻译:我因为遭遇危险,从小就遭受不幸,出生六个月时,慈爱的父亲就离我而去了。
3.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翻译:艰难困苦,痛苦不堪,繁霜覆盖了我的双鬓,潦倒的我又停止了喝酒。
4. 臣闻忠臣之事君,犹孝子之事父也。
翻译:我听说忠臣对待君主,就像孝子对待父亲一样。
5. 臣既已失职,义不容辞。
翻译:我已经失去了职责,义不容辞。
6. 臣虽才疏学浅,愿效犬马之劳,报答圣恩。
翻译:我虽然才能浅薄,学识有限,但愿意像犬马一样为您效力,报答您的恩情。
7.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翻译:我本来是个平民,在南阳耕种,只求在乱世中保全性命,不追求在诸侯之间出名。
8. 臣闻君命有所不受,愿以死报答圣恩。
翻译:我听说君主有命令有时不能接受,我愿意用生命来报答您的恩情。
9.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行年四岁,舅父指腹为婚,五岁丧父,舅父因疾卒,婚事遂辍。
翻译:我因为遭遇危险,从小就遭受不幸,出生六个月时,慈爱的父亲就离我而去了。
四岁时,舅舅指腹为婚,五岁时父亲去世,舅舅因病去世,婚事也就此中断。
10. 臣闻君命有所不受,愿以死报答圣恩。
臣虽才疏学浅,愿效犬马之劳,报答圣恩。
翻译:我听说君主有命令有时不能接受,我愿意用生命来报答您的恩情。
我虽然才能浅薄,学识有限,但愿意像犬马一样为您效力,报答您的恩情。
通过以上翻译,我们可以看到《陈情表》中诸葛亮对国家忠诚、孝顺父母的情感表达。
这篇文言文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对于我们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和人物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高考文言文带翻译及注释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于孔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夫子哂之。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孔子曰:“善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翻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位弟子陪坐在孔子身边。
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长一些,所以不要因为我而感到拘束。
平时你们常说:‘没有人了解我。
’如果有人了解你们,你们打算怎么做呢?”子路急忙回答:“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遭受了军队的侵扰,接着又遭遇了饥荒。
如果让我来治理,等到三年后,可以让人们勇敢,并且懂得道义。
”孔子微笑着。
“冉求,你怎么样?”孔子问。
冉求回答说:“如果是一个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来治理,等到三年后,可以使百姓富足。
至于礼乐教化,那就等待有德行的人来实行吧。
”孔子也微笑着。
“公西赤,你怎么样?”孔子问。
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到,愿意学习。
在宗庙祭祀的事务中,或者在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赞礼的人。
”孔子说:“好呀!”“曾点,你怎么样?”孔子问。
这时曾点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铿的一声放下瑟,站起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位的想法不一样。
”孔子说:“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点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和六七个少年,一起到沂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下游玩,然后吟诵着歌谣回家。
高考文言语段翻译65篇(含答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精选精练65篇1、二人并走(前秦符融为冀州牧)有者姥逼劫于路,喝贼,路人为逐擒之。
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
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
”既而还入、融正色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贼遂服罪。
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捻,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卧薪尝胆_勾践之围会稽也,嚼然叹曰:“各终于此乎?”种曰:“汤系夏台,文王囚麦里,晋重斗奔翟,齐小白奔苦,其卒王霸。
由是观之,何速不为福乎?”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女志会稽之耻邪?”身白操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宾客,赃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孟子少时孟子少时,东家杀猪,孟子问其母曰:“东家杀猪何为?”母曰“欲唆汝。
高考语文常考的文言文选句
高考语文常考的文言文选句1.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五人墓碑记》)2.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六国论》)3.孔子曰:“吾与点也”。
(《论语·四子侍坐》)4.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六国论》)5.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于宾客。
(《魏公子列传》)6.自夏之徒不能赞一词。
(《孔子世家》)7.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公子曰。
(《魏公子列传》)8.以是知公子恨之复反也。
(《魏公子列传》)9.平伐其功(《屈原列传》)10.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项羽本纪》)11.人穷则反本。
(《屈原列传》)12.厚币委质事楚。
(《屈原列传》)13.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刺客列传》)14.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
(《项脊轩志》)(古代女子出嫁)15.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伶官传序》)16.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指南录后序》)17.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
(《项羽本纪》)18.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项羽本纪》)19.此所谓“资怨而助祸”矣。
(《刺客列传》)20.原始察终,见盛观衰。
(《太史公自序》)21.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举兵以逆军吏。
(《刺客列传》)22.孔子贫且贱。
(《孔子世家》)23.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
(《过秦论》)24.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
(《进学解》)25.养其全锋而待其弊。
(《留侯论》)26.简能而任之。
(《谏太宗十思疏》)27.每有制作,必先以简察,然后施用。
(《陈书•姚察列传》)28.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陈情表》)29.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谏太宗十思疏》)30.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廉颇蔺相如列传》)高考语文常考的文言文选段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劝学》)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高考文言文翻译摘抄
一、原文摘抄:1. 师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翻译:老师(孔子)说:“人不是生来就知道一切的,谁能没有疑惑呢?”2.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而不生气,不是君子吗?”3.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他们的缺点来改正。
”4.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了解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5.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知识,从而获得新的理解,可以成为老师了。
”二、摘抄原文及翻译:1. 师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翻译:老师(孔子)说:“人不是生来就知道一切的,谁能没有疑惑呢?”2.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而不生气,不是君子吗?”3.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他们的缺点来改正。
”4.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了解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5.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知识,从而获得新的理解,可以成为老师了。
”三、总结:高考文言文翻译是高考语文考试中的重要题型之一。
通过对文言文原文的摘抄和翻译,可以锻炼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翻译技巧。
以上摘抄的文言文句子,既涵盖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又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
各地高考文言文及翻译
一、《论语》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温习,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不生气,不也是一个有修养的人吗?”二、《孟子》原文: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孟子说:“得道的人有很多帮助,失道的人很少帮助。
帮助最少的时候,连亲戚都会背叛他;帮助最多的时候,整个天下都会顺从他。
用天下顺从的力量去攻打亲戚背叛的人,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三、《史记》原文:太史公曰:“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氏春秋》;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翻译:太史公说:“古时候富贵的人名字被磨灭,无法计数,只有那些卓越非凡的人才会被称颂。
就像周文王被囚禁时创作了《周易》;孔子处于困境时创作了《春秋》;屈原被放逐,于是创作了《离骚》;左丘明失明,创作了《国语》;孙子被砍断双脚,《兵法》得以完善;吕不韦被贬谪到蜀地,世人传颂《吕氏春秋》;韩非被囚禁在秦国,创作了《说难》《孤愤》;《诗经》三百篇,大多是圣贤们因愤怒而创作的。
”四、《资治通鉴》原文:唐太宗曰:“朕闻之,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今魏征殂逝,朕亡一镜矣。
”翻译:唐太宗说:“我听说,用铜镜可以整理衣冠;用古事作为镜子,可以了解历史的兴衰;用人作为镜子,可以明白自己的得失。
我经常保持这三面镜子,以防自己犯错误。
如今魏征去世,我失去了一面镜子。
”以上四篇文言文及翻译,不仅展现了我国古代文学的魅力,还让我们领略了古人的智慧。
高考文言文片段摘抄及解析
高考文言文片段摘抄及解析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表达形式,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考中,文言文作为一种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和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方式,经常出现在语文考试中。
下面是一些高考文言文片段的摘抄及解析,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言文的特点和技巧。
1.《论语·为政篇》:“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解析: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篇》,是孔子对于君子为政的要求进行的阐述。
其中,“君子之于天下也”指的是君子对待天下人民的态度,“无适也,无莫也”表示君子不偏袒任何一方,“义之与比”则强调君子要以道义为准则来处理政务。
这句话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君子为政的核心理念,即以公正、道义为准则,不偏袒任何一方。
2.《史记·项羽本纪》:“天下莫不知楚人也。
”解析:这句话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是描述项羽在战国时期的影响力。
其中,“天下莫不知楚人也”表示楚国的声名远播,无人不知。
这句话通过简洁有力的表达,突出了楚国在战国时期的强大势力和影响力。
3.《红楼梦》:“黛玉道:‘我也不是不知道,只是我不愿意。
’”解析:这句话出自《红楼梦》,是黛玉对于自己的心情和态度的表达。
其中,“我也不是不知道”表示黛玉对于事情的了解,“只是我不愿意”则表达了黛玉对于某件事情的不愿意。
这句话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黛玉内心的真实感受和态度。
4.《论语·学而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解析:这句话出自《论语·学而篇》,是孔子对于学习的态度进行的阐述。
其中,“学而时习之”表示学习要持之以恒,“不亦说乎”则表示学习的过程是快乐的。
这句话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孔子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和乐趣。
5.《诗经·小雅·车辖》:“四牡騑騑,兮亦有斁。
”解析:这句话出自《诗经·小雅·车辖》,是描述马匹奔跑的情景。
其中,“四牡騑騑”表示四匹马奔跑的样子,“兮亦有斁”则表示马匹奔跑的速度很快。
高考文言文例句翻译
一、原文:1.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2.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论语·颜渊》)3.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颜渊》)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5.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二、翻译:1. 知道这个道理的人,不如爱好这个道理的人;爱好这个道理的人,又不如以这个道理为乐的人。
2. 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帮助别人做坏事。
小人则与此相反。
3. 君子心胸开阔,神定气安。
小人则是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4. 几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成为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
5. 时间就像这奔流的河水一样,不分昼夜地流逝。
三、解析:1. 这句话强调了兴趣和乐趣在学习和成长中的重要性。
知道一个道理不如去喜欢它,喜欢它又不如把它当作一种乐趣。
2. 这句话揭示了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君子注重做善事,而小人则相反。
3. 这句话通过对比君子和小人的心态,告诉我们君子心胸开阔,心态平和,而小人则总是为琐事烦恼。
4. 这句话强调了向他人学习的重要性,我们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并从中汲取营养。
5. 这句话告诉我们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我们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四、总结:高考文言文例句翻译是高考文言文学习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例句的翻译,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同时,翻译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理解原文大意,把握文章主旨。
2. 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一词多义等文言现象。
3. 翻译要准确、通顺,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4. 多加练习,积累词汇和句式,提高翻译能力。
总之,高考文言文例句翻译对于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同学们在备考过程中能够重视这一环节,不断提高自己的文言文水平。
高考文言文名句(精选440句)
高考文言文名句(精选440句)高考文言文名句(精选440句)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5、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王风采葛)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子衿)7、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秦风蒹葭)8、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卫风硕人)9、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诗经卫风硕人)10、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鄘风相鼠)1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1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车辖)13、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诗经小雅)14、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诗经小雅)1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1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17、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18、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尚书)19、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20、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周语)2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22、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23、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左传)24、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左传)25、欲加之罪,何患辞。
(左传)26、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27、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左传)28、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
(左传)29、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30、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31、曲则全,枉则直。
(老子)3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33、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3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35、将欲取之,必先之。
(老子)36、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老子)3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老子)3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39、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4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文言文高三摘抄及翻译
原文: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之后,时常温习,不是也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不生气,这不也是君子之风吗?”【文言文摘抄二】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向他学习的人。
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对于他们的缺点,我加以改正。
”【文言文摘抄三】原文: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孟子·公孙丑下》翻译:孟子说:“得道的人会得到许多帮助,失道的人则会得到很少帮助。
帮助很少到极点时,连亲戚都会背叛他;帮助多到极点时,天下的人都会顺从他。
凭借天下人的支持,去攻击连亲戚都背叛的人,所以君子如果不战,战则必胜。
”【文言文摘抄四】原文:老子曰:“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以其无以易之也。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道德经·第七十八章》翻译:老子说:“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东西,但攻克坚强的东西没有能超过水的,因为它没有固定的形态,无法被轻易改变。
柔弱胜过坚强,柔软胜过刚硬,天下的人都知道这个道理,但没有谁能真正实行。
”【文言文摘抄五】原文:屈原有《离骚》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楚辞·离骚》翻译:屈原在《离骚》中说:“道路漫长而又遥远,我将努力地上下寻求。
”。
语文高考文言文重点翻译
一、《学而》原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学习并且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是很君子吗?解析:此章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提倡按时复习,以便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也提倡与朋友交往,分享快乐,以及面对他人误解时的宽容心态。
二、《为政》原文: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翻译:用德行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位于自己的位置,其他星星都围绕着它。
解析:此章强调为政者应以德行为本,以身作则,才能使国家安定、民众和睦。
三、《八佾》原文:佾者,礼也。
凡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翻译:佾,是礼仪。
大凡礼仪,不合礼的不要看,不合礼的不要听,不合礼的不要说,不合礼的不要做。
解析:此章强调礼仪的重要性,提倡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遵循礼仪,做到言行一致。
四、《里仁》原文: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翻译:居住在有仁爱之心的地方才是美好的。
选择不居住在有仁爱之心的地方,怎么能够算是明智呢?解析:此章强调仁爱之心的重要性,提倡人们选择居住在有仁爱之心的地方,以便受到良好的熏陶。
五、《公冶长》原文:君子不器。
翻译:君子不拘泥于一种器物。
解析:此章强调君子应该具备广泛的知识和才能,不应局限于某一领域。
六、《雍也》原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了解它的人不如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不如乐在其中的人。
解析:此章强调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认为乐在其中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
总结:《论语》中的这些重点章节,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人生智慧和道德准则。
通过对这些章节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儒家思想,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为成为有品德、有才能、有担当的人奠定基础。
高考文言文汇总
高考文言文汇总【一】1. 孟子曰:“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 荀子曰:“执绳而政,钩而说,让而舍,宽以待人,明以办事,则天下灵活。
”3. 孔子曰:“自行而正,可以令行;自反而复,可以使闻。
”4. 孟子曰:“勇气去险阻,慈悲为本则。
”5. 屈原曰:“君子惟恐小人之心不正而已矣。
”6. 《楚辞·介之推》:“垂帘听政,不让于文章;日月光华,不贻于古今。
”7. 墨子曰:“君子可以不欺,不有私,不谋暴。
”8. 庄子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变,以百姓为兄弟。
”9. 孟子曰:“睦言谨行,节俭而爱人。
”10. 《老子》:“气转而为鬼,鬼归而为神;神归而为道,道归而为常。
”11. 《孟子》:“宽容谅解,克己节制;不怨别人,不计小谋。
”12. 《荀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3. 庄子曰:“君子所以能养人,则先必有所信;及其有所信,则其有德行之出也。
”14. 司马光曰:“明令可尽,柔恕可传;利令可安,忍令可及。
”15. 《论语》:“贫贱致学,钝愚必诚。
”16. 孟子曰:“不欺诚实,不贪财物,不利行恶,不见死义,不胆佯负,贤达之完也。
”17. 《韩非子》:“耻于行,而能正其志;智于言,而能抑其言。
”18. 《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19. 荀子曰:“非天文聚智,不可以博;非天时定志,不可以观。
”20. 吕不韦曰:“非仁勿近,非义勿言,非礼勿动。
”。
文言文高中摘抄及翻译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篇》翻译:孔子说:“学习之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是很君子吗?”【文言文摘抄二】原文:孟尝君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孟子·尽心上》翻译:孟尝君说:“君子有三种快乐,而统治天下并不包括在其中。
父母都健在,兄弟之间没有灾祸,这是第一种快乐;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这是第二种快乐;得到天下的人才并加以教育,这是第三种快乐。
君子的三种快乐,统治天下并不包括在其中。
”【文言文摘抄三】原文:子路曰:“君子尚勇,未尝闻君子之勇也。
”——《论语·子路篇》翻译:子路说:“君子崇尚勇猛,我从没听说过君子的勇猛。
”【文言文摘抄四】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篇》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反省自己三次:为别人谋事是不是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温习了?”【文言文摘抄五】原文: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孟子·告子上》翻译:孟子说:“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
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我会放弃鱼而选择熊掌。
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
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我会放弃生命而选择道义。
生命虽然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不会为了苟且偷生而做出不道德的事情;死亡虽然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情,所以面对祸患我不会回避。
高中文言文翻译段落摘抄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文:
古代的学者必定有他们的老师。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的人。
人不是生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呢?有了疑惑却不向老师请教,那样的疑惑,终究是无法解决的。
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懂得的道理固然比我早,我跟从他学习;在我之后出生的人,他懂得的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学习。
我学习的是道理,难道还管他是在我之前还是在我之后出生的吗?因此,无论地位的高低,无论年纪的长幼,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高考文言文以及翻译
昔者,孟子游于齐,见梁惠王。
王问孟子曰:“吾欲从事乎文学,可得闻乎?”孟子对曰:“文学之道,广大而精微,其道深矣,非一日之功也。
君欲从事文学,必先正心诚意,然后可以入其门径。
夫文学者,所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
君若欲平天下,先修其身;欲修其身,先正其心;欲正其心,先诚其意;欲诚其意,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此之谓文学之道。
”孟子又曰:“君之行,一以身作则。
若身不正,虽令不从。
君若欲令民从己,必先正己,而后令之。
民者,水也,君者,舟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君若以民为舟,则必慎其行;以民为水,则必敬其德。
是故,君之德,民之望也。
君之望,民之命也。
君之命,国之兴也。
君之兴,天下之治也。
”王曰:“善哉!”于是,惠王归国,修其德,正其身,以道其民。
民亦归心,齐国大治,邻国咸服。
【翻译】从前,孟子游历到齐国,见到了梁惠王。
惠王问孟子说:“我想从事文学,可以听到一些教诲吗?”孟子回答说:“文学的道路,既广大又精深,它的道理很深奥,不是一天就能学成的。
君上想要从事文学,必须首先端正自己的心态,真诚地对待学问,然后才能进入学问的门径。
文学是用来修养身心、管理家庭、治理国家、平定天下的。
君上如果想要平定天下,首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身心,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态;想要端正心态,首先要真诚地对待自己的意图;想要真诚地对待意图,首先要达到真正的知识。
达到真正的知识在于探究事物的本质,探究事物的本质之后,知识才能到达,知识到达之后,意图才能真诚,意图真诚之后,心态才能端正,心态端正之后,身心才能修养,身心修养之后,家庭才能管理得井井有条,家庭管理好了之后,国家才能治理得好,国家治理好了之后,天下才能太平。
这就是文学的道路。
”孟子又说:“君上的行为,要以身作则。
如果自己不端正,即使发布命令,人们也不会听从。
君上如果想要让民众听从自己,必须首先端正自己,然后才能命令他们。
高三必备文言文
高三必备文言文1《论语》-十二章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2.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3.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4.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6.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8.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罕》)9.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10.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1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12.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2劝学(学不可以已……用心躁也)-《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柔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柔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高中文言文大全
高中文言文篇一:逍遥游(节选) 作者:庄周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
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此大年也。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
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
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
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虽然,犹有未树也。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
旬有五日而后反。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答案
1.A(“屈”应是“屈服”的意思,如“威武不能屈”。
结合语境,并没有“屈辱”的意思。
)
【评析】这四个实词,除了“鸠”比较陌生外,其他都是常见。
“大辟”对有的考生来说也是陌生的,但在文言中算较常见,如方苞《狱中杂记》中有“惟大辟无可要,然犹质其首”,其中的“大辟”就是古代的一种死刑。
文言实词考查有一种规律,越陌生的词语,其解释往往列为正确项。
“鸠”在现代汉语中有“鸠集”一词,“鸠集”即“纠集”。
2.B(B项“而”皆为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
A项前者“其”表反诘语气,相当于“难道”,后者“其”其实是与后半句“其远而无所至极邪”中的“其”连用,表示选择“是……还是”。
C项“焉”,前者是代词“这件事”,后者是兼词“于此”。
D项“于”,前者是介词“到”,后者是介词“对”。
)
【评析】文言虚词的考查,只要结合语境比较容易判断。
另要注意,对必修教材中出现的句子,一定要熟记、理解、领悟。
提议:A项的后半句子,应该选择整个句子“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不能只取前一半,很容易造成别人误解。
3.D(“但因恃才傲物,言行偏激,得罪了京兆尹韦祖思,以致仕途受阻,一生坎坷。
”
与原文“叟孤飘坎壈,未有仕路”不合。
)
【评析】对文言内容的赏析,不仅要读懂每段话的内容,还要整体理解全文。
“得罪了京兆尹韦祖思”在文章的第一段,“仕途受阻,一生坎坷”的内容在第二段,把二者内容串为因果关系,显然风马牛不相及。
4.其述前载||无违旧美|叙中世||有协时事|而未及鄙黩|人皆奇其才|畏其笔
【评析】这段文言断句,难度不大。
只要抓住文言句式具有“对称整齐”的这一特点,就能迎刃而解。
“述前载”对应“叙中世”,“无违旧美”对应“有协时事”,“奇其才”对应“畏其笔”,理清这一关系,其他处断句显得很容易。
做文言断句题,可以运用技巧帮助断句,一般技巧有:①寻找句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可以确定其是主语或宾语;②寻找句中的虚词,判断这些虚词是句首虚词,句中虚词,还是句末虚词?③寻找“曰”“云”等标志,确定对话的始末;④寻找对称(对偶)句式,判断前后断句。
⑤寻找总分、分总的形式,依层次断句。
5.参考答案:(1)于是(他)来到长安观察风俗民情,不露姓名,隐藏行踪,害怕别人看见并认出。
(2)我为德行而请命,拿钱财干什么?
【评析】第①句主要是对实词的翻译,应注意“风化”、“隐匿”、“知”等的翻译。
第②句注意“请”的翻译;并注意“财何为也”的句式,“何为”是“为何”的倒装。
但翻译时以通顺为准,如直译后读来不通顺,可以改换,如“入”直译为“进入”,“进入长安”不合习惯说法,可改为“来到长安”。
【参考译文】
胡叟,字伦许,是安定临泾人。
家中历代为官,是西夏著名大族。
胡叟幼时聪慧,年方十三,善于辩答疑问解释事理,闻名于乡里,他所感悟的见解,与成人辩论,很少有屈服。
学问上不接受师傅传授,友人劝勉他,胡叟说:“先圣的言论,具有精义传神的,难道只有《易》吗?(我)还是认为值得思考的地方过半。
(至于)末世迂腐的读书人,略微转变刚柔的地位,哪里有探索深奥的道理没有征兆的呢?接近真理的精义,不一定在今世了。
”等到他博览群书,再用眼睛精读,都能在口中背诵出来。
(胡叟)喜
欢写文章,既善于写典雅的词句,又精通通俗的词句。
因为姚政将衰,于是(他)来到长安观察风俗民情,不露姓名,隐藏行踪,害怕别人看见并认出。
当时的京兆尹韦祖思,很少读典章,蔑视当时的人,知道胡叟到此地,宣召他与他见面。
祖思像寻常一样,招待胡叟不周到。
胡叟略微与祖思说了几句天气冷暖的话,就拂衣而出来了。
祖思坚决挽留胡叟,说:“正想同你谈论天人的时候,为什么急匆匆地要回去呢?”胡叟回答说:“谈论天人的人大概消亡很久了,同你互相了解,何必像这样夸耀自己啊。
”于是不落坐就离开了。
到了主人家,为韦、杜二族作赋,一夜就写完成,当时他年龄十八岁。
他的文章记述前人的记载,不违背旧美,叙述中世之事,有调和当时的事,然而不涉及轻贱侮慢之词。
人们都以他的才华为奇,害怕他犀利的文笔。
世人还传诵他的文章,认为(他的文章)纯属玩笑不庄重。
胡叟孤身飘零困顿不得志,没有做官入仕的路,于是进入汉中。
刘义隆时梁、秦二州的刺史冯翊(yì)吉翰,认为胡叟是才士,对他相当地礼待。
授予胡叟辅佐之职,不适合(胡叟)的志向。
没有多久,吉翰调往益州做官,胡叟随他进入蜀地,多为豪俊所尊崇。
当时蜀地的和尚法成,聚集带领僧兵,(人数)差不多达到千人,铸造丈六高的金像。
刘义隆憎恨法成聚众,将对他施加杀头刑罚。
胡叟听到这件事,马上赶赴丹阳,开口申诉法成的好事,于是法成得以免罪。
又返回到蜀地。
法成感激胡叟,赠送胡叟珍贵的物品,价值千余匹绸。
胡叟对法成说:“纬萧是什么人,能舍弃明珠?我为德行而请命,拿钱财干什么?”一点也不接受法成所赠的礼物。
6、【参考答案】B易是“轻视,看不起”的意思
7、【参考答案】D②说明禁止巫祭,没有“不残”,③说明治理得好
8、【参考答案】C安排王正民到鄂州做官的是皇帝
【备考提示】要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
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
总体把握文意。
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故意曲解某个词语、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
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和选项相关的句子,仔细地进行对照,找出其中的差异。
9、【参考答案】(1)陈希亮毁掉的不合礼制的祠堂上百个,勒令巫师成为农民的有七十多家。
(2)陈公身处于最前列,号令士兵将弓箭拉满但不射出。
(3)陈公宽恕了他,将他流放,把其余士兵全部交给公府左右使令,并且他们把守仓库。
【备考提示】文言文翻译要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
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
审视句子特点,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
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
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
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
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虚。
组合成句子,前后通顺。
【参考译文】:
公名为希亮,字公弼,姓陈。
起初为长沙县令。
有个叫海印国师的僧人,他出入章献皇后家,与几个显贵的人(公卿大夫之类)来往,倚仗着他们的势力占据百姓的土地,人们没有谁敢正眼看他,陈希亮收捕惩治他,在法律上定他的罪,全县的人都很惊惧。
后去职担任雩都县令。
资深的官吏曾腆轻视法律,买卖官司。
因为陈公年轻就轻视他。
陈公就任的那天,首先查处他的重大罪责,曾腆叩头以至于出血,愿意改过自新。
陈公警诫他,宽免了他。
适逢陈公修建县学,曾腆把家财用来资助官府,让子弟都进入
县学学习,最终他成为良吏,并且子弟中有考取了进士的。
当地的巫师每年搜刮百姓的钱财祭鬼,把这叫作“春斋”,他们说,不这样做就会发生火灾。
陈希亮禁止了这项活动,百姓不敢犯禁,火灾也没有发生。
陈希亮毁掉的不合礼制的祠堂上百个,勒令巫师成为农民的有七十多家。
盗贼起事,陈公担任房州知州。
房州平素没有军队守备,百姓很是恐惧想要逃亡离开这里。
陈公率领几百名牢城的士卒和民众,昼夜训练检阅,名声震荡山南。
百姓依靠他们而得以安定,盗贼不敢进入房州境内。
然而殿侍雷甲带领百余名兵士,追捕盗贼到竹山,雷甲不能辖制(管制)士兵,士兵所到之处做下残暴之事。
有人上报有大盗入境将要到达城门,陈公亲自统帅士兵在水边阻止抵御盗贼。
陈公身处于最前列,号令士兵将弓箭拉满但不射出。
士兵都如同木头人人一样笔挺站立,雷甲向他们射箭:他们毫不动摇,雷甲于是下马拜服,请求处以死罪,说:“起初不知道是您的军队啊。
”吏士请求斩杀雷甲来示众。
陈公不答应,只处置了做下凶暴行为的十几人,劝告其余的人并使他们离开,让雷甲用捕捉盗贼的方式赎本身的罪。
屯驻在寿春的虎翼军士兵因为谋反被诛杀,迁移其余没有谋反的士兵数百人到庐州.士兵正惶惑不安.
一天,有暗中进入公府房屋将要做不利之事的人.衬公笑着说:"这必定是喝醉酒而已."陈公宽恕了他,将他流放,把其余士兵全部交给公府左右使令,并且让他们把守仓库。
陈公作京西转运使。
石塘河的役兵反叛,他们的首领周元,在汝州、洛州之间引起震动。
陈公听说了这件事,当天率领轻骑出去巡视杀死了周元来示众,并流放了一个军校,其余都像当初一样派遣他们赶去做劳役。
退休后逝世,享年六十四。
他为人仁慈,所以严厉但不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