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
浙美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教案
浙美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教案一教材分析【造型•表现】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
【设计•应用】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欣赏•评述】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综合•探索】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二学期目标1、学习色彩的冷暖,色调等基础知识,透视、构图知识,并能在写生或创作中运用这些知识。
2、学习剪纸技巧及利用日常生活用品、工具、材料进行工艺制作。
3、通过绘画、工艺、欣赏、进一步增强学生美术知识提高美术修。
4、在风景、静物写生或创作中,能独立、全面地应用色彩知识,构图知识、透视规律,从而使作品更生动、更有感染力。
5、学习剪纸技巧,培养学生大胆、细心、心灵手巧的动手能力。
6、通过橡皮泥的立体创作或利用日常所见的物品进行工艺制作,培养其空间想象力、创造力。
三教情分析该年级学生美术基础较好,在绘画中构图饱满,色彩运用大胆,想象丰富,工艺制作一般,并且有一定的欣赏能力,上课师生双向教学开展较好。
四存在问题1、两班绘画、工艺技能差异较大。
2、学生虽然想象丰富,表现欲望较强烈,但缺乏表现力,放映在作品上。
3、部分学生绘画创作内容单一。
五教学措施1、多对学生进行优秀美术作品欣赏,增强欣赏能力,开阔其视野的提高美术能力。
2、进一步使学生掌握美术基础知识的教学(如构图色彩,主题的表现等)3、定期进行作品展评。
六、教学进度第1课茶香四溢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我国茶文化的历史,知道茶的相关知识。
懂得包装艺术的一些简单方法。
2.尝试设计造型别致、色彩和谐的茶具、茶叶包装盒,或用粘土或彩泥制作出自己喜欢的茶具。
浙美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新部编本(2015最新精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四年级美术教案一、总体思路浙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科书的编写,以国家一系列有关教育改革的文件,特别是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针,以教育部制定并颁发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为主要依据,打破过去以美术学科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材体系结构,构建以促成美术素养的形成为核心,以探究性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以突出美术教育视觉性、实践性、人文性、愉悦性的单元结构为基本特征的美术教材新体系。
本教材的编写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四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
全册共有19课,分为10个隐性单元,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4个学习领域,其中“造型·表现”及“设计,应用”占有较大比重,“欣赏·评述”大多随堂教学,因而均分配在各课之中。
本册单元和课节教学内容中,技能方面是按照由浅人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排列的,但是也有并列的内容。
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时,课序可根据季节、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作一定的调整。
课时数只是一种建议,教师在教学时亦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学条件作适当调整。
二、教学方法了解了本册教材教学内容安排的总体思路,接下来最要紧的就是如何教学。
那么,如何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本册教学?编者认为在教学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应创造条件,多给学生感悟优秀美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
例如在上第9课《奇妙的点彩》时,先让学生先欣赏点彩名家作品。
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对点彩作品的观察、理解、感悟,而应当让学生对艺术家如何通过奇妙的点彩方法描绘景物进行比较、讨论,从而引导他们感受艺术表现的美,了解点彩画法的不同表现形式及其美感,并让他们多谈谈自己的感受,努力提高审美情趣。
浙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夜色》教学设计
浙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夜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夜色》是浙美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美术教材。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和描绘夜晚的自然景色,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夜景的绘画技巧。
教材以夜晚为主题,引导学生关注夜晚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观察力。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文字描述,又有绘画作品,还有绘画技巧的介绍,适合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对色彩和构图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对于夜晚的概念并不陌生,但可能对于夜晚的细节描绘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夜晚的细节,并进行详细的描绘。
同时,学生可能对于夜景的绘画技巧还不够熟悉,需要教师进行耐心的指导和示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夜景的绘画技巧。
2.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观察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夜景的绘画技巧。
2.教学难点:对夜晚细节的观察和描绘。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夜晚的自然景色,培养学生对自然的观察力。
2.示范法:教师进行夜景绘画的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绘画技巧。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进行绘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进行绘画实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夜景图片、绘画材料、示范作品等。
2.学生准备:绘画材料、笔记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夜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夜晚的美,激发学生对夜晚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示范作品,让学生了解夜景的绘画技巧,引导学生关注绘画过程中的细节描绘。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绘画实践,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相互交流心得,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夜景作品。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夜景绘画的技巧和观察力的重要性。
浙美版美术小学四年级下册同步教案(全册).docx
1茶香四溢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我国茶文化的历史及茶的相关知识,懂得包装艺术的一些简单方法。
2、尝试设计造型别致、色彩和谐的茶具、茶叶包装盒,或用粘土或彩泥制作出自己喜欢的茶具。
3、认识设计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2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茶文化,并能大胆、巧妙地对茶叶包装盒,茶具进行设计和表现。
难点: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3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播放《采茶舞曲》,教师表演茶道艺术,并斟上一杯热茶,让学生观察茶叶在水中的姿态,欣赏茶水的色泽,闻一闻茶水散发出来的清香。
请几位学生品尝茶的味道,并交流喝茶的感受。
(2)学生汇报、交流课前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到的中国茶文化信息,引出学习问题。
教师:很多同学对中国的茶文化很有兴趣,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运用网络资源,通过自主探究,进一步了解中国茶文化。
活动2【讲授】2.明确目标,确定研究主题。
(1)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你准备了解、学习哪一方面的知识?学生将研究问题说出,教师板书。
(2)教师提供学习网页。
网页的结构主要有9大块:①“源远流长的茶文化”;②“名茶大观园”;③“制茶工艺知多少”;④“如何品茶及饮茶的益处”;⑤“清香的茶文化”;⑥“韵味茶馆”;⑦“造型各异的茶具”;⑧“多彩的茶叶包装盒”;⑨请您留言:研究了中国茶文化,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活动3【活动】3.网上学习,自主探究。
(1)学生通过网络进行探究。
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选择感兴趣的问题,充分利用《中国茶经》网页课件,通过超链接等方式大量搜索图文资料,转入不同的知识点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
(2)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提供适当帮助和指导。
活动4【练习】4.汇报交流,深化提高。
1)剖析整理。
学生分组,围绕共同问题协作学习,通过收集、讨论、分析和整理,做好向全班汇报交流的准备。
浙美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一课茶香四溢一、教学目标1.掌握茶文化的相关知识。
欣赏了解各类茶具及茶叶包装设计。
2.根据自己了解的茶文化知识,设计一张造型别致、图案精美、色彩和谐、内容丰富的介绍茶文化的卡片。
3.感受茶文化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对茶文化探究的兴趣,增强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1.教材编写思路。
茶是中国人的日常饮用品,也为世界人士所普遍喜爱,它与咖啡、可可被称为世界三大饮料。
中国是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
史书记载,茶“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
《庄子·盗跖篇》说:“神农之世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也就是说,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还处于母系社会,由狩猎逐渐进化到畜牧和初级农业的时代就开始发现和利用茶叶了。
至公元前1 100年,茶在神州大地已广为人知。
公元U59年已有茶叶买卖的文字记载。
唐代已是“比屋皆饮”、家家饮茶了。
茶与陶瓷、丝绸一样,是中华民族对世界人民的卓越贡献。
本课主要意图是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茶叶包装设计精神以及茶具的造型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科书全面展示了中国的茶文化,如茶的历史、茶的制作工艺、饮茶的益处、茶叶的品种、茶与艺术(如绘画、书法、木雕)、茶馆文化、不同时期的茶具以及设计精美的茶叶包装盒等,还展示了学生设计的介绍茶文化的卡片。
本课程所涉及的茶文化领域很广,这里安排2课时来教学。
第一课时主要了解中国茶文化的知识,可以从这几个方面人手:了解茶的起源、种类及特点;我国有哪些名茶;怎样品茶;茶的制作方法及过程;饮茶有什么益处;饮茶的茶具有哪些,有哪些茶叶包装设计。
通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茶文化知识和审美文化修养,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第二课时主要在前一节课了解的茶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对茶文化的关注点设计制作一张介绍茶文化的卡片。
2.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中国茶文化,学习设计茶文化卡片。
难点:巧妙地设计茶文化卡片。
新版浙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2015最新精编版)
新版浙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2015最新精编版)四年级美术教案一、总体思路浙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科书的编写,以国家一系列有关教育改革的文件,特别是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针,以教育部制定并颁发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为主要依据,打破过去以美术学科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材体系结构,构建以促成美术素养的形成为核心,以探究性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以突出美术教育视觉性、实践性、人文性、愉悦性的单元结构为基本特征的美术教材新体系。
本教材的编写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四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
全册共有19课,分为10个隐性单元,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4个学习领域,其中“造型〃表现”及“设计,应用”占有较大比重,“欣赏〃评述”大多随堂教学,因而均分配在各课之中。
本册单元和课节教学内容中,技能方面是按照由浅人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排列的,但是也有并列的内容。
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时,课序可根据季节、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作一定的调整。
课时数只是一种建议,教师在教学时亦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学条件作适当调整。
二、教学方法了解了本册教材教学内容安排的总体思路,接下来最要紧的就是如何教学。
那么,如何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本册教学?编者认为在教学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应创造条件,多给学生感悟优秀美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
例如在上第9课《奇妙的点彩》时,先让学生先欣赏点彩名家作品。
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对点彩作品的观察、理解、感悟,而应当让学生对艺术家如何通过奇妙的点彩方法描绘景物进行比较、讨论,从而引导他们感受艺术表现的美,了解点彩画法的不同表现形式及其美感,并让他们多谈谈自己的感受,努力提高审美情趣。
四年级下美术教案-生长的植物-浙美版
四年级下美术教案-生长的植物-浙美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变化;2.掌握画出植物的外观特征,如根、茎、叶、花等;3.学习如何运用色彩表现出植物的生命力和美感;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画能力。
二、教学重点1.描绘植物的外观特点;2.学习如何运用色彩表现出植物的生命力和美感。
三、教学难点1.如何运用色彩表现植物的生命力和美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问询他们是否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并引导他们畅想各种植物的长相(如花、树、草等)。
2. 学习(30分钟)1.快速示范——请教师现场画出一种植物的形象,讲解各部位的特征。
2.向学生介绍植物的外部组成部分,如根、茎、叶、花等,并讲解它们的功能和作用。
3.让学生自由选择画一种自己熟悉的植物,并在带头完成后向其他同学介绍它的外貌及特征。
4.让学生在自己的草稿本上练习画出植物的形象。
教师在边上一一指导,进行必要的纠正和讲解。
5.引导学生通过在植物的身上加入色彩表现植物的生命力和美感。
可以用明暗的方法展现植物的立体感和质感。
3. 作业(5分钟)要求学生带回家参照自然植物,画出植物的形象并加入色彩。
可以辅以亲身观察或网络搜索等方法,但不允许出现抄袭的行为。
4. 后记(5分钟)•帮助学生回顾本堂课学到的内容,并询问是否有仍不理解或需要加深的地方。
同时,鼓励学生在心灵感应中静享花草树木之美。
五、教学评估方法1.课堂练习:表现画出的植物形象和运用色彩的效果;2.作业:评判画作是否达到课程要求。
六、教学工具1.教师准备的画布和颜料;2.学生的草稿本和铅笔。
七、教学提示1.教师要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和图像来引导学生认识植物的生长和传承的奇妙过程;2.掌握良好的教学节奏,特别是在画图的环节,要尽可能的配合学生和督促他们完成练习;3.良好的评判机制有助于学生的进步和学习积极性的提升。
要尽量多渠道多角度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估和反馈。
浙美版四年级美术教案
浙美版四年级美术教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内容选自浙美版四年级美术教材,主要教授学生如何通过绘画表现自然景物。
具体章节内容包括:1. 自然景物的观察与描绘方法;2. 绘画技巧的练习,如透视、光影、色彩搭配等;3. 创作自己的绘画作品,以自然景物为主题。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现力;2. 学生能运用绘画技巧,生动表现自然景物;3.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自然景物的观察与描绘方法,绘画技巧的练习。
难点:透视、光影、色彩搭配在绘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幻灯片、自然景物图片、绘画教材;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铅笔、橡皮等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自然景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2. 讲解教材内容:介绍自然景物的描绘方法,讲解绘画技巧;3. 示范讲解:教师示范绘画技巧,引导学生跟随操作;4. 学生练习:学生自行练习绘画技巧,教师巡回指导;5. 创作作品:学生根据所学技巧,创作自己的绘画作品;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自然景物的观察与描绘方法、绘画技巧(透视、光影、色彩搭配)等关键知识点。
七、作业设计:1. 题目:以自然景物为主题,创作一幅绘画作品;2. 要求:运用所学绘画技巧,表现自然景物的美感;3. 答案:学生完成作品,教师进行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绘画比赛,提高绘画水平;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自然景物的观察与描绘方法,绘画技巧的练习。
难点:透视、光影、色彩搭配在绘画中的应用。
解析:1. 自然景物的观察与描绘方法: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物的形态、结构、色彩、质感等方面的特点,学会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进行描绘。
例如,在描绘树木时,要注意树干、树枝、树叶等部分的形态和结构,以及树皮的质感。
浙美版小学四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一课茶香四溢一、教学目标1.掌握茶文化的相关知识。
欣赏了解各类茶具及茶叶包装设计。
2.根据自己了解的茶文化知识,设计一张造型别致、图案精美、色彩和谐、内容丰富的介绍茶文化的卡片。
3.感受茶文化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对茶文化探究的兴趣,增强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1.教材编写思路。
茶是中国人的日常饮用品,也为世界人士所普遍喜爱,它与咖啡、可可被称为世界三大饮料。
中国是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
史书记载,茶“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
《庄子·盗跖篇》说:“神农之世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也就是说,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还处于母系社会,由狩猎逐渐进化到畜牧和初级农业的时代就开始发现和利用茶叶了。
至公元前1 100年,茶在神州大地已广为人知。
公元U59年已有茶叶买卖的文字记载。
唐代已是“比屋皆饮”、家家饮茶了。
茶与陶瓷、丝绸一样,是中华民族对世界人民的卓越贡献。
本课主要意图是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茶叶包装设计精神以及茶具的造型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科书全面展示了中国的茶文化,如茶的历史、茶的制作工艺、饮茶的益处、茶叶的品种、茶与艺术(如绘画、书法、木雕)、茶馆文化、不同时期的茶具以及设计精美的茶叶包装盒等,还展示了学生设计的介绍茶文化的卡片。
本课程所涉及的茶文化领域很广,这里安排2课时来教学。
第一课时主要了解中国茶文化的知识,可以从这几个方面人手:了解茶的起源、种类及特点;我国有哪些名茶;怎样品茶;茶的制作方法及过程;饮茶有什么益处;饮茶的茶具有哪些,有哪些茶叶包装设计。
通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茶文化知识和审美文化修养,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第二课时主要在前一节课了解的茶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对茶文化的关注点设计制作一张介绍茶文化的卡片。
2.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中国茶文化,学习设计茶文化卡片。
难点:巧妙地设计茶文化卡片。
浙美版四年级美术下教学计划
浙美版四班级美术下教学方案第一节课:绘画基础学问与技巧的讲解(45分钟)教学目标:1. 了解绘画的基础学问,包括线条、外形、颜色等概念;2. 学习绘画的基础技巧,如线条的描绘、颜色的调配;3. 提高同学对绘画的爱好和乐观性。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呈现一些名画和同学自己的作品,引起同学对绘画的爱好;2. 讲解绘画的基础学问,包括线条的种类和描绘方法、外形的种类和描绘方法、颜色的基本原理等;3. 示范绘画基础技巧,如如何描绘直线、曲线以及各种外形;4. 练习绘画基础技巧,老师供应一些简洁的绘画题目,让同学动手实践;5. 结束:同学呈现自己的作品,老师进行点评和鼓舞。
教学资源:1. 名画图片;2. 同学的作品;3. 绘画工具和材料,如铅笔、彩色铅笔、纸张等。
其次节课:静物绘画(45分钟)教学目标:1. 学习观看静物的绘画技巧;2. 提高同学对绘画中细节的观看力和表现力;3. 练习运用绘画基础学问和技巧。
第1页/共4页教学步骤:1. 导入:呈现一些静物的图片,让同学观看其中的细节;2. 讲解观看静物的技巧,如如何观看外形、颜色、光影等;3. 示范绘画静物的过程,老师选择一些简洁的静物进行绘画,并做出解释和演示;4. 同学练习绘画静物,老师供应一些静物的图片让同学选择进行绘画;5. 结束:同学呈现自己的作品,老师进行点评和鼓舞。
教学资源:1. 静物图片;2. 绘画工具和材料,如铅笔、彩色铅笔、纸张等。
第三节课:风景绘画(45分钟)教学目标:1. 学习观看风景的绘画技巧;2. 提高同学对绘画中颜色的运用和表现力;3. 练习运用绘画基础学问和技巧。
教学步骤:1. 导入:呈现一些风景的图片,让同学观看其中的颜色和构图;2. 讲解观看风景的技巧,如如何观看颜色和透视的原理;3. 示范绘画风景的过程,老师选择一些简洁的风景进行绘画,并做出解释和演示;4. 同学练习绘画风景,老师供应一些风景的图片让同学选择进行绘画;5. 结束:同学呈现自己的作品,老师进行点评和鼓舞。
(北京市)新版浙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北京市精编版)
中心小学四年级美术教学计划一、总体思路浙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科书的编写,以国家一系列有关教育改革的文件,特别是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针,以教育部制定并颁发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为主要依据,打破过去以美术学科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材体系结构,构建以促成美术素养的形成为核心,以探究性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以突出美术教育视觉性、实践性、人文性、愉悦性的单元结构为基本特征的美术教材新体系。
本教材的编写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四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
全册共有19课,分为10个隐性单元,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4个学习领域,其中“造型·表现”及“设计,应用”占有较大比重,“欣赏·评述”大多随堂教学,因而均分配在各课之中。
本册单元和课节教学内容中,技能方面是按照由浅人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排列的,但是也有并列的内容。
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时,课序可根据季节、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作一定的调整。
课时数只是一种建议,教师在教学时亦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学条件作适当调整。
二、教学方法了解了本册教材教学内容安排的总体思路,接下来最要紧的就是如何教学。
那么,如何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本册教学?编者认为在教学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应创造条件,多给学生感悟优秀美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
例如在上第9课《奇妙的点彩》时,先让学生先欣赏点彩名家作品。
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对点彩作品的观察、理解、感悟,而应当让学生对艺术家如何通过奇妙的点彩方法描绘景物进行比较、讨论,从而引导他们感受艺术表现的美,了解点彩画法的不同表现形式及其美感,并让他们多谈谈自己的感受,努力提高审美情趣。
浙美版 四年级下册美术《第6课 家乡的桥》教学设计
浙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第6课家乡的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家乡的桥》是浙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的第6课,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式,了解桥的基本结构特征和美感表现,培养学生对家乡桥梁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桥的历史、种类、结构特点和绘画技巧,以及桥梁设计的基本方法。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绘画基础,对身边的景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桥梁的结构特点和设计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分析桥梁,了解桥梁的基本结构特点,以及如何通过绘画表现桥梁的美感。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桥的历史、种类、结构特点和美感表现。
2.培养学生对家乡桥梁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3.学习桥梁绘画技巧和设计方法。
4.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桥梁的结构特点和美感表现。
2.桥梁绘画技巧和设计方法。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桥梁,了解桥梁的结构特点和美感表现。
2.实践法:让学生通过绘画和设计,实践桥梁的结构特点和美感表现。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创作心得,互相学习。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和教学图片。
2.画纸、画笔、水彩等绘画材料。
3.桥梁模型或实物。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各种桥梁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桥梁的美感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桥梁的历史、种类和结构特点,让学生了解桥梁的基本知识。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观察身边的桥梁,分析其结构特点和美感表现。
然后进行绘画练习,尝试表现桥梁的美感。
4.巩固(10分钟)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创作心得,互相学习。
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
5.拓展(10分钟)讲解桥梁设计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桥梁设计练习。
可以让学生尝试设计一种未来的桥梁,或者为家乡的桥梁进行改造设计。
浙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6课.
第一课茶香四溢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我国茶文化的历史,知道茶的相关知识。
懂得包装艺术的一些简单方法。
2.尝试设计造型别致、色彩和谐的茶具、茶叶包装盒,或用粘土或彩泥制作出自己喜欢的茶具。
3.认识设计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重点: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茶文化,并能大胆、巧妙地对茶叶包装盒、茶具进行设计。
难点: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具准备:专题学习网页,网络教室。
学具准备:收集有关中国茶文化的图文资料。
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播放《采茶舞曲》,教师表演茶道艺术,并斟上一杯热茶,让学生观察茶叶在水中的姿态,欣赏茶水的色泽,闻一闻茶水散发出来的清香。
请几位学生品尝茶的味道,并交流喝茶的感受。
(2学生汇报、交流课前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到的中国茶文化信息,引出学习问题。
教师:很多同学对中国的茶文化很有兴趣,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运用网络资源,通过自主探究,进一步了解中国茶文化。
2.明确目标,确定研究主题。
(1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你准备了解、学习哪一方面的知识?学生将研究问题说出,教师板书。
(2教师提供学习网页。
网页的结构主要有9大块:①“源远流长的茶文化”;②“名茶大观园”;③“制茶工艺知多少”;④“如何品茶及饮茶的益处”;⑤“清香的茶文化”;⑥“韵味茶馆”;⑦“造型各异的茶具”;⑧“多彩的茶叶包装盒”;⑨请您留言:研究了中国茶文化,你学到了哪些知识?3.网上学习,自主探究。
(1学生通过网络进行探究。
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选择感兴趣的问题,充分利用《中国茶经》网页课件,通过超链接等方式大量搜索图文资料,转入不同的知识点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
(2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提供适当帮助和指导。
4.汇报交流,深化提高。
(1剖析整理。
学生分组,围绕共同问题协作学习,通过收集、讨论、分析和整理,做好向全班汇报交流的准备。
(学生可利用复制、粘贴等方法自制演示文稿(2汇报交流。
2019年(春)四年级美术下册 全一册教案 浙美版
2019年(春)四年级美术下册全一册教案浙美版一、教学目标1.掌握茶文化的相关知识。
欣赏了解各类茶具及茶叶包装设计。
2.根据自己了解的茶文化知识,设计一张造型别致、图案精美、色彩和谐、内容丰富的介绍茶文化的卡片。
3.感受茶文化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对茶文化探究的兴趣,增强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1.教材编写思路。
茶是中国人的日常饮用品,也为世界人士所普遍喜爱,它与咖啡、可可被称为世界三大饮料。
中国是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
史书记载,茶“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
《庄子〃盗跖篇》说:“神农之世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也就是说,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还处于母系社会,由狩猎逐渐进化到畜牧和初级农业的时代就开始发现和利用茶叶了。
至公元前1 100年,茶在神州大地已广为人知。
公元U59年已有茶叶买卖的文字记载。
唐代已是“比屋皆饮”、家家饮茶了。
茶与陶瓷、丝绸一样,是中华民族对世界人民的卓越贡献。
本课主要意图是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茶叶包装设计精神以及茶具的造型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科书全面展示了中国的茶文化,如茶的历史、茶的制作工艺、饮茶的益处、茶叶的品种、茶与艺术(如绘画、书法、木雕)、茶馆文化、不同时期的茶具以及设计精美的茶叶包装盒等,还展示了学生设计的介绍茶文化的卡片。
本课程所涉及的茶文化领域很广,这里安排2课时来教学。
第一课时主要了解中国茶文化的知识,可以从这几个方面人手:了解茶的起源、种类及特点;我国有哪些名茶;怎样品茶;茶的制作方法及过程;饮茶有什么益处;饮茶的茶具有哪些,有哪些茶叶包装设计。
通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茶文化知识和审美文化修养,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第二课时主要在前一节课了解的茶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对茶文化的关注点设计制作一张介绍茶文化的卡片。
2.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中国茶文化,学习设计茶文化卡片。
难点:巧妙地设计茶文化卡片。
浙美四年级下美术教案
浙美四年级下美术教案
1.通过观察、感受和表达画面中的色彩,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2.学习基本色彩和色彩搭配原理,提升学生的色彩运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如何从画面中感受色彩的情感表达。
2.如何运用基本色彩搭配出具有情感表达的画面。
教学准备:
1.学生用品:彩色笔、画笔、颜料、画纸。
2.教具:彩色图片、书籍。
教学过程:
Step 1 热身:听音乐,感受音乐中的色彩。
Step 2 引入: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感受画面中的色彩情感表达。
Step 3 学习:讲解基本色彩和色彩搭配原理,让学生实践运用。
Step 4 创作:让学生自由创作一幅具有情感表达的画作。
Step 5 展示:让学生互相欣赏、分享和讨论自己的作品。
Step 6 总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体会,感受色彩与情感之间的联系。
Step 7 作业:让学生在家自由创作一幅具有情感表达的画作,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活动和实践让学生感受色彩与情感之间的联系,同时也让学生学习了基本色彩和色彩搭配原理,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活动过程中要让学生自由发挥,不要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和方式。
新版浙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XXX学校教学设计(2015年春季高效课堂模式教案定稿)教案说明:本教案注重了培优辅差及学困生的转化,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教案环节齐全、内容详细,可以A4纸直接打印。
学科:;任课班级:;任课教师:;2015年月日小学2014学年备课教案纸小学2013学年备课教案纸小学2014学年备课教案纸小学2013学年备课教案纸小学2014学年备课教案纸小学2014学年备课教案纸小学2014学年备课教案纸小学2014学年备课教案纸小学2014学年备课教案纸小学2014学年备课教案纸小学2014学年备课教案纸小学2013学年备课教案纸小学2013学年备课教案纸小学2014学年备课教案纸小学2014学年备课教案纸小学2014学年备课教案纸小学2014学年备课教案纸教具学具(学生)毛笔、墨、水、长条宣纸。
(教师)课件、长卷复制品、画卷局部打印稿、作业纸。
教学过程1.猜一猜,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城市里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吗?(学生自由猜想)今天,我们就要通过一幅传世名画去了解北宋都城汴京的生活面貌。
出示课题:清明上河图。
2.看一看,感知体验。
让我们展开画卷,跟随画面的场景,体验视觉欣赏之旅吧。
课件出示《清明上河图》动态展示图。
(1)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看了这幅画你有什么感受?(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随机讲解画作相关信息。
(作者、年代、题目含义等)(3)了解长卷的表现形式和欣赏方式。
长卷因是横幅且画面窄长,不能悬挂,只能用手展阅,故又名“手卷”、“图卷”。
这幅五米多长的《清明上河图》分为三个段落,首段是汴京郊野的风光,中段描绘了繁忙的汴河码头,后段展示了热闹的城区街道。
欣赏长卷,一般是放在书案上手握长卷两头从右至左的顺序展开欣赏,画作距离眼睛40厘米左右。
(教师实时演示) 3.探一探,细品互说。
分发长卷各段落的打印稿,四人小组仔细观察画作,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如人物、动物、建筑、船舶等)仔细观察、研究讨论,完成作业纸。
浙美版四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浙美版四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第一课为中国队加油教学目标:1.认识奖杯的构成特点和造型的形式美。
2.发挥想象,尝试用泥塑表现一个新颖的奖杯造型。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中国体育的热情,加强设计造型能力。
重点:尝试用泥塑表现一个新颖的奖杯造型。
难点:奖杯造型设计的独特和新颖。
泥塑制作中的部件连接。
教具准备:各种奖杯的图片和自制。
学具准备:陶泥或彩泥。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直入主题。
教师手持奖杯,问: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学生自由回答:美观、新颖等。
教师:看到奖杯你想到了什么?学生:想到中国健儿的努力拼搏,想到领奖等。
初识奖杯,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
2.挖掘奖杯内涵。
教师:那就让我们再一次来回顾中国健儿登上最高领奖台的激动时刻吧!课件出示经剪辑的影像,学生观看,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教师小结,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金灿灿的奖杯是体育健儿付出汗水的回报,是奋发向上的见证,是荣誉,更是献给祖国母亲最好的礼物。
3.探索奖杯的艺术特色。
教师:正因为奖杯如此重要,所以奖杯都经过艺术家精心的设计和制作。
提问:在生活或影视中大家见过比较特别的奖杯吗?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在黑板上简单画出奖杯外形。
教师出示各种有代表性的奖杯图片提问:(1)你最喜欢哪个?(2)你能说说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吗?(学生欣赏、评述)①学生归纳,教师板书。
共同点:奖杯的设计和所要颁发的奖项有较大的联系。
②不同点:不同外形种类,不同材质种类(金质、铜质、水晶、合金等)师生讨论小结:有的造型简洁大方,有的精美华丽,有的形象可爱。
获得更多的感性素材,进一步认识奖杯,为启发学生的创作思路作铺垫。
教师:xx年北京奥运会就快到了,让我们为中国体育健儿们设计一座特别而又新颖的奖杯吧!请学生们谈论自己想设计什么样的奖杯,可让学生先表达自己的想法,启迪。
教师及时总结学生想法的亮点,并罗列学生设计的类型:植物类、动物类、抽象类。
师生探讨,如何预料操作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一课茶香四溢一、教学目标1.掌握茶文化的相关知识。
欣赏了解各类茶具及茶叶包装设计。
2.根据自己了解的茶文化知识,设计一张造型别致、图案精美、色彩和谐、内容丰富的介绍茶文化的卡片。
3.感受茶文化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对茶文化探究的兴趣,增强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1.教材编写思路。
茶是中国人的日常饮用品,也为世界人士所普遍喜爱,它与咖啡、可可被称为世界三大饮料。
中国是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
史书记载,茶“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
《庄子·盗跖篇》说:“神农之世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也就是说,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还处于母系社会,由狩猎逐渐进化到畜牧和初级农业的时代就开始发现和利用茶叶了。
至公元前1 100年,茶在神州大地已广为人知。
公元U59年已有茶叶买卖的文字记载。
唐代已是“比屋皆饮”、家家饮茶了。
茶与陶瓷、丝绸一样,是中华民族对世界人民的卓越贡献。
本课主要意图是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茶叶包装设计精神以及茶具的造型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科书全面展示了中国的茶文化,如茶的历史、茶的制作工艺、饮茶的益处、茶叶的品种、茶与艺术(如绘画、书法、木雕)、茶馆文化、不同时期的茶具以及设计精美的茶叶包装盒等,还展示了学生设计的介绍茶文化的卡片。
本课程所涉及的茶文化领域很广,这里安排2课时来教学。
第一课时主要了解中国茶文化的知识,可以从这几个方面人手:了解茶的起源、种类及特点;我国有哪些名茶;怎样品茶;茶的制作方法及过程;饮茶有什么益处;饮茶的茶具有哪些,有哪些茶叶包装设计。
通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茶文化知识和审美文化修养,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第二课时主要在前一节课了解的茶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对茶文化的关注点设计制作一张介绍茶文化的卡片。
2.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中国茶文化,学习设计茶文化卡片。
难点:巧妙地设计茶文化卡片。
三、教学课时2课时四、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教科书。
(教师)课件、茶具、茶叶包装盒等。
教学过程1.情境导人。
(1)教师拿出有包装盒的茶叶,问:老师带来了什么?学生回答后课件呈现“茶”字,并在玻璃茶杯里泡上一杯热茶,让学生观察茶叶在水中的姿态,欣赏茶水的色泽,闻一闻茶水散发出来的清香。
课件完整呈现课题:茶香四溢。
(2)请几位学生品尝茶的味道,并交流喝茶的感受。
2.初步交流。
(1)教师谈话:刚才通过看、闻、尝,对茶有了初步的感受,请问:你喝过茶吗?是什么茶?你家里有什么茶?你对茶的知识还有哪些了解?学生小组交流后指名发言。
(2)教师谈话:我发现同学们对茶知识的了解还是比较丰富的,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一起深入探讨有关茶的知识,进一步了解中国的茶文化。
3.深入探究。
(1)分组讨论。
①茶的历史有多久?②什么是中国茶文化?③茶叶有哪些品种?④茶叶的制作过程大概是怎样的?⑤你了解的茶具有哪些?⑥你了解的茶叶包装有哪些?⑦你见过的茶馆的环境设计是怎样的?⑧饮茶有哪些好处?(2)分组逐一交流汇报,教师逐一归纳小结。
①茶的历史有多久?中国是发现与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陆羽根据《神农本草经》的记载,认为饮茶始于神农时代,至今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
茶树原产于中国的西南部,云南等地至今仍生存着树龄达千年以上的野生大茶树。
四川、湖北一带的古代巴蜀地区据历史的记载是中华茶文化的发祥地。
从唐代、宋代至元、明、清时期,茶叶生产区域不断扩大,茶文化不断发展,并逐渐传播至世界各地。
②什么是中国茶文化?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三国前茶文化启蒙:有文献记载茶的制法和饮用。
晋代茶文化的萌芽:随着文人饮茶的兴起,出现茶的诗词歌赋,茶被赋予文化的印记。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公元780年陆羽著《茶经》,是茶文化形成的标志。
宋代茶文化的兴盛:出现专业品茶社团,茶仪形成礼制,民间出现斗茶。
明、清茶文化的普及:茶类增多,茶具丰富,茶技有别,茶事、茶书、茶诗及绘画等丰富多彩。
现代茶文化的发展:茶具、包装精彩纷呈,茶博馆、茶艺馆不断增多,茶文化研究、茶文化节、国际茶文化研讨层出不穷。
a.茶叶的种类。
茶叶一般分为六类: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
其他还有花茶、砖茶等。
我国十大名茶是: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信阳毛尖、君山银针、六安瓜片、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庐山云雾、安奚铁观音、武夷岩茶(注:不同年代有不同的十大名茶排名)。
b.茶叶的制作过程。
不同的茶叶品种有不同的制作过程,采摘鲜茶叶后,主要是杀青阿、揉捻、干燥、加工成成晶等。
c.茶具。
现代人所说的“茶具”,主要指茶壶、茶杯、茶碗、茶盅、茶勺等这类饮茶器具。
d.茶叶包装。
茶叶包装有金属罐包装、纸盒包装、塑料包装、薄膜袋包装、纸袋包装等。
e.茶馆的环境陈设。
茶馆的环境陈设有不同的风格,主要有:传统风格、乡土风格、自然风格、复古风格、西洋风格、混合风格等。
f.饮茶的好处。
据科学测定,茶叶含有蛋白质、脂肪,以及10多种维生素,还有茶多酚、咖啡碱、脂多糖等近300种成分,具有调节生理功能,发挥多方面的保健和药理的作用。
4.发表感受。
通过学习,你对中国的茶文化有什么感想?小结:(1)中国是发现与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有几千年的历史。
我们为祖先的勤劳、智慧而骄傲。
(2)人们饮茶,不仅仅把它当作解渴的饮料,还把它看作是一种高雅的精神享受和养生保健的途径。
从而形成了历史悠久的茶文化。
(3)从各种茶具、各类茶叶包装及茶馆的形态中感受茶文化的信息。
5.拓展延伸。
了解本地的茶叶产品及本地的饮茶文化。
搜集本地茶叶的图片、文字及纸质包装袋。
第二课时课前准备(学生)搜集自己喜欢的有关茶的图片、文字及纸质包装袋,水彩笔、剪刀、胶水等。
(教师)课件、范作、搜集的各种茶叶包装盒。
教学过程1.谈话导人。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知道了茶叶的历史,还欣赏了各种茶具和茶叶的包装,感受了中国的茶文化。
同时还让同学们了解本地的茶叶产品及本地的饮茶文化。
同学们搜集的本地茶叶的图片、文字及茶叶包装袋等,都带来了吗?(2)请学生汇报自己搜集了什么。
介绍自己了解的本地的茶叶。
(3)如何让更多的人了解茶文化,了解本地的茶叶?(4)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资料,课件呈现有关茶叶的宣传卡片。
问:这些是什么?(5)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设计茶文化卡片。
2.探究学习。
(1) 了解茶文化卡片的设计要素。
提问:茶史化卡片是由哪些内容组成的?学生交流问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课件中呈现茶文化卡片的组成内容。
①文字。
提问:文字的内容有哪些?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文字的内容与茶有关。
一般可以写茶叶的历史、不同茶的特点、饮茶的好处、诗人写茶的诗句等。
②图案。
提问:茶文化卡片上图案的内容都有些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图案的内容也与茶有关系。
③色彩。
卡片、文字、图案都有不同的色彩。
(2)探究茶文化卡片的设计形式、通过欣赏讨论,我们了解了茶文化卡片的—些内容,有文字、图案、色彩等。
下面我们来探究荼文化卡片的设计形式。
①文字。
提问:这些文字为什么有大小?都是横写的吗?是写满整张卡片的吗?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字有大小,主题写大的字,内容写小的字。
字的排列有横写和竖写,而且不是写满整张卡片的。
留出一些空间,视觉上较为舒服。
②图案。
这些图案不仅有大有小,而且位置也各不相同,请同学在课件图片中说明。
这些图案呈现的艺术形式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有摄影、绘画、纹样等。
③色彩。
文字、图案、卡片底的色彩非常丰富,如何使这些文字、图案更清晰?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要注重色彩的对比。
(3)探究茶文化卡片的外形设计。
①提问:这三张茶文化卡片的外形有什么不同?茶文化卡片的外形可以设计成哪些形状?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呈现各种卡片形状。
②欣赏其他各种茶文化卡片的外形设计。
3.尝试创作。
(1)作业要求:设计一张有创意的茶文化卡片。
创作建议:①可以根据学到的茶文化知识和教科书中提供的图片、文字资料设计一张宣传茶文化的卡片。
②可以根据自己搜集的有关本地茶叶的资料,设计一张介绍本地茶叶的茶文化卡片。
③可以通过绘画、剪贴等方式进行创作。
(2)欣赏同龄人的作品。
(3)学生课堂练习,教师进行针对性指导。
对好的、有新意的设计进行表扬,以此来启发其他同学。
4.作业展评。
(1)展示学生创作的茶文化卡片。
(2)学生自我评价:介绍自己设计的茶文化卡片,说兑自己的创意及作品的创作过程。
(3)同学欣赏评价:说说自己最喜欢哪张茶文化卡片,并说明理由。
(引导学乍主要从茶文化卡片在造型,文字、图案及色彩等方面进行评价)5.拓展学习。
课外上网了解更多的茶文化知识,如茶马占道、功夫茶、茶艺表演等,在日常生活中关注了解更多与茶有关的生活用品。
第二课年年有余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鱼纹装饰的形式与特点以及传统鱼纹的艺术美感,知道中国文字“鱼”和“余”的谐音寓意,学会绘制鱼纹装饰。
2.运用变形、概括、夸张等方法,绘制出简洁生动的鱼纹,并能将鱼纹进行简单的装饰运用。
3.领会鱼纹装饰的艺术魅力,感受中国鱼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操。
二、教材分析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鱼在中国文化的谱系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中的福娃贝贝,其形象为鱼,头部纹饰使用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鱼纹图案。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年年有余”象征财富与收获,“鱼跃龙门”寓意光荣与梦想。
自古至今,人们用鱼纹来装饰器物及日常用品,留下了大量的文化瑰宝。
通过对这些人文资源的开发,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学习美术,从而加强其对人类社会及文化的体验,培养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本课强调对鱼基本特征的把握,运用变形、概括、夸张等方法,创造出天真、富有童趣的鱼纹。
而鱼纹不仅具有独立欣赏的价值,也能作为一种装饰纹样,在日常的生活中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课特别强调美术学习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设计,引导学生用鱼纹装饰身边多种造型的物品,有圆形、方形、扇形、菱形等。
教科书中具体安排的图片,便于教学时赏析,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鱼文化及鱼纹的设计与运用。
2.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鱼的基本特征,能运用概括、夸张的方法进行鱼形纹样的设计。
难点:鱼纹设计的新颖性及美感,运用鱼纹去装饰各种造型的生活用品。
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学设计课前准备(学生)搜集鱼纹图片资料、有关鱼的故事,绘制工具。
(教师)课件、范作、鱼纹图片资料等。
教学过程1.欣赏导人。
(1)猜一猜:五千多年前的古人是如何画鱼的?并与自己平时厕的鱼作比较。
(2)出示鱼纹彩陶盘(陶器),让学生欣赏。
2.深入赏析。
(1)从陶盆上看出,j条鱼纹,它们首尾相连……教师与学生一同欣赏分析特点。
(2)欣赏实物——鱼:了解鱼各部分的结构特征以及和鱼纹比较异同,得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