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课程代码:00152-2016新版--第一章
00152组织行为学(考纲)
湖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组织行为学(课程代码:00152)绪论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组织行为学的概念,把握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了解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掌握组织行业学的研究过程,熟悉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课程内容第一节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和研究的内容组织行为学主要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研究内容分为个体心理与行为、群体行为及管理、组织行为、领导行为四个部分。
一、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及学科性质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应用型的行为科学,它在管理学特别是在组织管理学和人事管理学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而来,是组织演变、管理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
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学、工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组织心理学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一、组织行业学的学科基础二、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三、组织行为学的发展第三节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过程与研究方法不同的学者对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过程的划分是不同的,但都遵循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过程一般包括三个基本步骤。
在组织行为学的研究中,要将依据经验和逻辑思辨的方法及类似自然科学的定量研究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产生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一、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过程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一、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识记:(1)组织行为学的概念;(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
领会:组织行为学研究内容的四个模块之间的关系。
二、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识记:(1)组织行为学的产生;(2)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阶段。
领会: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基础。
三、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过程与研究方法识记:(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步骤;(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领会:组织行为学的各种研究方法的优缺点。
简单应用:组织行为学研究过程的应用及其注意事项。
综合应用:组织行为学的各种研究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第一章个性与个体行为分析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人性假设的基本观点和内容,了解关于个体行为的不同解释,了解影响人的行业的心理因素。
组织行为学_第一章绪论
- 7 -
组 织 行 为 学
考试成绩 平时成绩 课堂发言、专题讨论 课外作业、案例分析 考勤
70 30 10 10 10
- 8 -
组 织 行 为 学
第一章 绪论
【本章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对象、研究 内容,了解组织行为学的体系结构及发展历程,理解组织行为学 研究的原则、方法、任务与意义。 【本章教学重点】 1.组织、行为、组织行为学的概念
2.本本与情景结合型 3.能力型 4.熟练型 5.专家型
- 19 -
组 织 行 为 学
组织行为学没有绝对真理
组织文化多元趋势 劳动力多元化趋势 组织行为学没有绝对真理——权变管理:依照具体情况进
行管理
- 20 -
组 织 行 为 学
第二节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
科学管理阶段 人际关系学说 行为科学阶段 组织行为学的新发展
组织行为学的新发展
知识经济信息时代 积极组织行为学
- 26 -
组 织 行 为 学
我国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1979年第一机械工业部首先提出要重视行为科学的研 究
1980年一些工业部门领导人、学术界和企业界人士共 同倡议,成立了“中国行为科学学会筹备委员会” 1985年成立“中国行为科学学会” 组织行为学作为一门课程进入高校课堂,出版了一些 组织行为学或管理学的著作 开展了广泛的科学普及和应用研究工作
组织行为学中的“组织”不是指所有的社会组织,而 是指工作组织,如工商企业、政府机关、学校、医院 等。
- 2 -
组 织 行 为 学
研究组织行为学的意义 是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 的基础上,提高人的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 的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预期的组织目标。
00152组织行为学(2016版)(第6.7.8章)
• 对员工进行社会化:
1.甄选过程保证新员工价值观与组织价值观一致 2.组织的高级管理人员偏爱什么样的员工社会化方法。
(一)甄选过程 (二)高层管理人员 (三)社会化
第三节 组织文化创建、维系和创新
三、组织文化创新
(一)企业家应担任组织文化创新的领头人 (二)进行组织文化制度创新 (三)将组织文化创新与人力资源的开发相结合
• 1.组织结构设计的古典原则 • (1)分工;(2)统一指挥;(3)控制幅度;(4)部门化。 • 2.组织结构设计的现代原则 • (1)开放性;(2)动态性;(3)制约性
第二节 组织结构概述
一、组织结构分析
(三)组织结构类型
• 1.直线制
第二节 组织结构概述
一、组织结构分析
(三)组织结构类型
• 2.职能制
第一节 冲突
一、冲突概述
(一)冲突的定义 • 严重的冲突可以危机组织的生存;冲突也有一些不为人知的积极作用。 • 冲突的存在不仅是一个客观性问题,也是主观性问题。 • 冲突产生的必要条件是存在某种形式的对立或不相容以及相互作用。 • 冲突的主体可以是群体、组织、个人,客体可以是利益、权力、资源、目标、
• 3.相互作用观念(20世纪80年代后)
• 冲突对于组织既有建设性的一方面,又有破坏性的一方面,管理者应当使组 织保持适当的冲突水平,限制破坏性冲突,促进建设性冲突,充分利用冲突 的积极影响,限制冲突的消极影响。
第一节 冲突
一、冲突概述
(三)冲突的特征
• 1.客观性
• 2.主管直觉性
• 3.二重性(破坏性冲突和建设性冲突)
第二节 组织结构概述
一、组织结构分析
(三)组织结构类型
组织行为学--课程代码:00152-2016新版--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重点考点)课程代码:00152 版本:2016年新版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第一章个性与个体行为分析)一、人性假设。
识记:(1)人性假设的4种基本观点;“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2)X理论;X理论的基本观点,第一,多数人天生就是懒惰的,都尽可能逃避工作;第二,多数人都是胸无大志,不愿负任何责任,甘愿受别人的指挥和领导;第三,多数人的个人目标和组织的目标是相互矛盾的,必须用强制、惩罚的办法才能迫使他们为了达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工作;第四,多数人从事工作的目的在于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所以只有金钱和其他物质利益才能激励他们努力工作;第五,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大多数人具有以上特性,属于被管理者,少数人能克制自己的感情冲动进而成为管理者。
(3)Y理论。
麦格雷戈在总结并归纳马斯洛、阿吉里斯及其他人类似观点的基础上,结合实践中的管理,提出了著名的Y理论,主要观点如下:第一,厌恶工作不是普通人的本性。
第二,外部的控制及惩罚带来的威胁不是促使人们努力达到组织目标的唯一手段。
第三,一般人在适当的条件下,不但能够承担一定的责任,还会乐于追求责任。
第四,在人群中广泛存在并分布着高度的想象力、智谋和解决组织中各种各样问题的创造性力量。
第五,员工自我实现的需要和主动完成组织工作的意向,使得组织绩效更加富有成果。
第六,在现代工业化社会条件下,普通人的智力只是得到了部分发挥。
领会:人性假设的发展脉络。
“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1“经济人”也叫“唯利人”或“实利人”。
这种假设源于“享乐主义”的哲学观点和亚当·斯密(Adam Smith)关于劳动交换的经济理论(这一理论流行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
2“社会人’’假设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认为人们在工作中得到的物质方面的利益在调动其生产积极性方面只是起到次要作用,人们最重视的是在工作中与周围人群形成的良好的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的决定性因素。
完整版00152组织行为学各章提纲汇总
绪论1、组织行为学的看法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样知识,采纳系统剖析的方法,研究必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进而提高各级主管人员对人的行为的展望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科学。
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个体心理与行为研究、集体心理与行为研究、组织行为研究、领导行为研究3、组织行为学研究内容的四个模块之间的关系4、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初期的科学管理理论,工业心理学,工业社会意理学,管理心理学,组织心理学,组织行为学产生5、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阶段6、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基础7、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步骤三个基本步骤:概括综合、演绎推论,查验西拉季和华莱士的六个步骤:①弄清要研究的问题②查阅与某种行为问题有关的理论和信息资料③形成假定④选择正确的设计步骤和方法展开研究工作⑤实质察看、测试和实验⑥解说研究结论8、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察见解、检查法、个案剖析法、实验法、心理测试法、情形模拟法。
9、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的优弊端察见解长处:简易易行,所获取的资料真切,能全面和深入地认识工作要求弊端:花销时间多,得所资料难以量化,被察看者难以接受和讨厌检查法长处:弊端:第一章个性与个体行为剖析1、人性假定的 4种基本看法“经济人”假定,“社会人”假定,“自我实现人”假定,“复杂人”假定,2、 X 理论①多半人天生懒散,躲避工作②多半人胸无弘愿,不负责任,宁愿受人指挥和领导③多半人无目标,需强迫、处罚迫使努力工作④多半人工作是知足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要金钱奖赏⑤人可分为两类,被管理和管理者3、Y 理论①憎恶工作不是一般人的天性②外面控制和处罚不可以促进人们努力工作③一般人能够肩负责任,还会乐于追求责任④人群中有高度的想象力、智谋和解决问题的创建力⑤职工会自觉将自己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联合一同⑥人的智力不过获取了部散发挥4、人性假定的发展脉络5、新华生主义的主要理论①学习是成立条件反射的过程②心理学研究的是能够丈量的刺激和反响③行为源于后天学习④刺激影响行为6、个体行为的基本特色①目的性②自主性③社会性④连续性⑤长久性⑥可塑性7、卢因的集体动力论研究集体中各样力量对个体的作用和影响过程的理论8、个体行为规律9、认识过程是人的心理过程的初始阶段,经过个体的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想等活动对事物属性及各方面的综合反应过程。
00152组织行为学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的对象与性质第一节组织行为学与管理人员一、组织的概念1、从物的组织到人的组织;从静态的组织到动态的组织;从封闭的组织到开放的组织;从单个的组织到系统的组织。
2、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3、对组织的涵义的理解应把握以下几个要点:(1)组织是动态的组合活动过程,是指组织工作或组织活动。
(2)组织是相对静态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
(3)组织必须具有共同目标,而它自身则是实现共同目标的手段。
(4)组织是有一定的需要动机、情感和进取心的团队意识和精神的结合体。
(5)组织是一个投入产出的系统。
(6)组织是物的系统、人的系统和社会环境相结合的社会技术系统。
二、行为的概念1、人的行为:是有机体的所作所为及其活动。
人的行为是指人这种主体对所处环境这种客体所作的反应。
行为的概念又可分为广义与狭义。
所谓狭义的行为是指人受其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得活动。
广义的行为除上述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外显的行为外,还包括内隐地心理活动。
2、人的行为的特点:具有适应性。
具有多样性。
具有动态性。
具有可控性。
人的行为实质是人的生理、心理因素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和表现。
三、组织行为学的概念1、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与行为反应规律性。
把心理和行为作为统一体进行研究。
3、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
4、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是系统分析的方法5、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预测、引导、控制人的行为,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四、管理者为什么要研究组织行为学(论述研究组织行为学的意义与作用)管理者研究组织行为学的重要性与迫切性,主要是由组织行为学的实质和管理者的工作性质决定的。
(完整版)组织行为学自学考试00152(2016年版)教材复习资料
自学考试00125组织行为学(2016年版)复习资料绪论组织行为学的概念①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②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特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③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提高预测、引导及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提升工作绩效及员工满意度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①跨学科性②系统性③权变性④实用性⑤科学性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按不同的层面分为:个人心理与行为、群体心理与行为、组织心理与行为三个层次。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个人心理与行为、群体心理与行为、组织行为、领导行为研究。
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基础: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政治学组织行为学的产生早期的科学管理理论:1911年,泰勒《科学管理原理》,标志着管理学正式成为独立的科学。
工业心理学:闵斯特伯格是工业心理学的主要创始人,1912年他出版了《心理学与工业效率》工业社会心理学;20世纪2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梅奥“霍桑实验”,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管理心理学: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莱维特于1958年出版了《管理心理学》组织心理学:20世纪60年代初,莱维特《心理学年鉴》组织行为学产生组织行为学的发展(一)第一阶段: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以泰勒(科学管理之父)、韦伯(组织管理父)和法约尔(管理过程之父)等为代表,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封闭的理性模式,古典科学管理理论(二)第二阶段:20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60年代,以梅奥、麦格雷戈等为代表,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封闭的社会性模式(三)第三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以费德勒等人为代表,把组织看成是开放的模式,把原来的封闭观念转向开放观念是一大进步。
权变理论:费德勒、路径-目标理论:豪斯(四)第四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综合前三阶段之所长,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性模式,要求把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转变到社会文化这一更深的层次上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过程:归纳综合、演绎推论、检验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一)观察法:参与观察法、非参与观察法观察法的优点:简便易行;所获得的材料比较真实;能够比较全面和深入地了解工作要求。
00152组织行为学精讲重点课件01
《组织行为学》主讲老师:小智老师真实的人类行为比永恒的宇宙还要难以理解。
——马赛尔·普罗斯特(Marcel Proust)课程代码:00152版本:2016年版主编:高树军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题型分布题量分值总分难度系数单选25125☆多选5210☆☆名词解释5315☆☆简答5630☆☆论述11010☆☆☆案例分析11010☆☆☆1、关注学习。
课中不回答跟课程无关的问题;2、课后答疑。
课间、课后统一答疑;3、禁止聊天。
禁止课上一切聊天行为,放松聊天可以在课间;4、学习资料:PPT、讲义、通关宝典(教材可以不用买)5、学习作业:课中随堂考,课后作业。
(抽取1名学员)工作中,你是个什么样的人?什么工作让你积极?什么工作让你消极?目前所在部门氛围如何?有一天,项目加紧,是否愿意加班?是否看好公司的前景?打算在公司做几年?你喜欢什么样的领导?是否发现:1.深刻了解自我的人,在工作中表现更佳。
明白自己适合做某某行业,而不是打肿脸充胖子。
2.发现团队协作特别好的部门,工作更开心,效率更高,绩效也很棒。
更加明确方向,做事情齐心协力,高效。
3.不同文化的公司(组织)有不同的发展和周期。
阿里巴巴的发展,真功夫的内乱,facebook。
4.不一样的领导,造就不一样的团队,和自己。
强权式、教练式学习一门科学想拿到一个本科证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领导而前进什么是《组织行为学》?一、概念及学科性质(一)组织行为学的概念概念1:美国著名管理学教授、组织行为学的权威斯蒂芬•P•罗宾斯认为:“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
”概念2:里基•W•格里芬等人认为,组织行为学主要研究组织环境中的人类行为、组织和人类行为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组织本身。
一、概念及学科性质(一)组织行为学的概念概念3:安德鲁•J•杜布林认为:“组织行为学是系统研究组织环境中所有成员的行为的一门学科,一成员个人、群体、整个组织以及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行为作为研究对象。
00152 组织行为学
00152 组织行为学(样本,完整版16页余多半列)孙彤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章组织行为学的对象与性质第—节组织行为学与管理人员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第三节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第四节组织行为学的理论体系与其相关学科的关系第二章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第一节研究方法的主要特性第二节研究的基本过程第三节研究的主要方法第四节研究结果的统计分析法第二篇个体行为与管理第三章个体差异与管理第一节认知差异与管理第二节价值观、态度差异与管理第三节个性差异与管理第四章创造性行为的培养与开发第一节创造性行为的特点和类型第二节创造性行为应成为新世纪组织行为的主旋律第三节创造性行为人员主观特征的自我培养和测定第四节开发创造性行为应具备的客观环境第五章事业生涯的设计、开发与管理第一节事业生涯及其设计与开发的概念第二节研究事业生涯设计与开发的意义第三节事业生涯的管理第四节事业生涯的选择第五节事业生涯的变动方向与发展阶段第六节实施事业生涯设计、开发与管理应注意的问题第三篇群体行为与管理第六章群体心理与行为基础第一节群体的定义与类型第二节制约群体有效性的因素第三节群体规范与角色第四节群体凝聚力第七章群体内部互动行为第一节协同效应第二节群体压力与从众第三节群体沟通第四节群体决策第八章群体的人际关系第一节人际关系的性质第二节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第三节人际关系的测量第四节竞争与合作第九章群体间互动行为第一节群体间行为的特性第二节群体间冲突第三节冲突的管理第四篇领导行为及其有效性第十章领导行为与领导过程模式第一节领导的概念与功能第二节领导的过程模式第十一章领导理论第一节领导素质理论第二节领导行为理论第三节领导权变论第十二章领导的决策行为第一节领导与决策第二节领导决策的原则第三节领导决策的客观依据第四节领导决策的程序第五节领导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有效化第五篇激励理论与应用第十三章激励过程诸要素的研究第一节行为第二节动机第三节需要和目标第四节激励第十四章激励理论研究第一节激励理论的发展第二节内容型激励理论第三节过程型激励理论第四节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第十五章运用激励理论、建立激励机制第一节激励过程模式与建立激励机制第二节激励机制与激励理论第六篇组织行为与组织文化第十六章组织结构第一节组织结构概论第二节组织结构设计第三节组织行为科学化第十七章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第一节组织变革和发展的目标与特点第二节组织变革的压力与阻力第三节组织变革的对策第四节我国企业的组织变革第十八章组织文化第一节组织文化的发展第二节组织文化的建立是(B)A.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科学讨论会B.霍桑试验C.1949年利莲·吉尔布雷斯出版的《管理心理学》D.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1.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D)A.人的心理的规律性B.人的行为的规律性C.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性D.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1.3.一般认为,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是(A)A.个体的人B.群体C.领导D.组织1.4.作为一门独立的专门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性的科学,组织行为学最早产生于(B)A.30-40年代B.50-60年代C.60-70年代D.70一80年代1.5.组织行为学具有多层次相交切的特点。
00152 组织行为学笔记
00152 组织行为学南京大学编(高纲号0593)应用30个一、组织基础篇1组织行为学概论2研究方法3未来组织特点二、个体行为篇4个体行为基础5认知与情感6个体态度和价值观7个体需要和激励三、群体行为篇8群体行为心理9团队建设管理10信息沟通11冲突及其管理12领导行为四、组织行为篇13组织结构14组织文化15组织改革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论第一节组织的结构1、识记:(1)什么是组织;(2)组织中的四大要素:财、物、信息和人;(3)现代组织设计的趋势;(4)组织结构的概念:所谓组织结构是关于组织在运作中涉及的目标、任务、权力、操作以及相互关系的系统;(5)组织结构图;(6)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2、领会:(1)传统的组织设计原则;(2)传统的组织设计的优缺点;(3)行为分析的组织设计的原则;(4)行为分析的组织设计的优缺点第二节管理的基本特征1、识记:(1)管理者的基本职能;(2)管理者角色的种类;(3)管理者的技能;(4)环境的概念;(5)环境的层次性;(6)环境的类型2、领会:环境对管理的影响第三节组织行为学与组织中的人1、识记:(1)什么是组织行为学;(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3)组织行为学研究的难点;(4)组织行为学理论发展的主要阶段2、领会:(1)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原则;(2)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3)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4)麦克雷戈的X-Y理论的主要内容第二章研究方法2第一节研究的设计识记:(1)定量研究;(2)定性研究及意义;(3)理论研究及意义;(4)应用研究及意义;(5)研究中的变量;(6)研究中的实验室实验设计、现场实验设计、调查研究设计和案例研究设计第二节研究的基本术语与研究方法1、识记:(1)研究的基本术语(主试、被试、假设、因果关系、相关系数、理论);(2)实验法的概念;(3)观察法的概念及分类;(4)案例研究法的基本定义及分类;(5)调查法的基本定义及分类;(6)测量法的特点2、领会:(1)实验法的特点与意义;(2)观察法的意义;(3)案例研究法的意义;(4)调查法的特点3、应用:测量法有组织行为学研究中的运用第四节研究论文的撰写1、领会:撰写研究论文应注意的问题2、应用:如何写作研究论文第三章未来组织特点2第一节员工多元化1、识记:(1)什么是员工多元化;(2)同化的概念;(3)员工多元化的主要维度与次要维度2、领会:(1)员工多元化对管理的影响;(2)如何评价员工多元化3、应用:员工多元化对组织行为的影响第二节管理灵活化1、识记:(1)什么是管理灵活化;(2)灵活化的基础:扁平化和网络化;(3)组织结构的网络化2、领会:(1)灵活化对管理的影响;(2)灵活化的意义;(3)组织结构扁平化的特点;(4)灵活化对个体行为的积极影响;(5)灵活化对群体行为的积极影响3、应用:灵活化对组织行为的影响第四章个体行为基础第二节个体行为的社会学基础1、识记:(1)社会化的概念;(2)社会教化;(3)影响个体行为的环境2、领会:(1)社会化的内容;(2)社会化的基本途径第三节个体行为的心理学基础1、识记:(1)动机的概念;(2)挫折与冲突;(3)兴趣及特点;(4)理想和信念;(5)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6)气质、特点及类型;(7)性格及特征2、领会:(1)个体动机和行为之间的关系;(2)动机的功能;(3)能力的个体差异表现;(4)性格的特征第五章认知与情感第一节认知与智力1、识记:(1)认知;(2)感知;(3)注意及其功能;(4)注意的特征;(5)记忆及其过程;(6)记忆的类型;(7)表象及其类型;(8)思维及特点;(9)思维的主要形式;(10)语言的定义和分类;(11)影响语言交往的主要因素;(12)思维的基本过程;(13)智力及表示的方式2、领会:(1)感知的基本特征;(2)记忆对于个体行为的作用;(3)表象的作用;(4)解决问题的一般思维过程第二节情感与情商1、识记:(1)情绪与情感;(2)情绪与情感的表现形式;(3)个体的社会性情感;(4)情商的概念及表现形式;(5)自我意识2、领会:(1)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交流;(2)个体应如何提高挫折承受能力第六章个体态度和价值观2第一节态度及其转变1、识记:(1)态度的定义及其构成要素;(2)态度的转变;(3)服从、同化、内化2、领会:(1)态度的特征;(2)行为对态度影响的三种理论解释;(3)态度的功能;(4)态度转变的五个层次;(5)影响个体态度形成的因素;(6)影响个体态度转变的因素3、应用:态度形成与转变的一般过程分析第二节价值观及其重要性1、识记:价值观2、领会:(1)奥尔波特对价值观的分类;(2)格雷夫斯对价值观的分类;(3)斯蒂芬?P?罗宾斯对价值观的分类第三节工作满意度1、识记:(1)工作满意度;(2)个体的公平感2、领会: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3、应用:工作满意度对工作绩效的影响第七章个体需要和激励4第一节需要及其产生1、识记:(1)需要;(2)动机;(3)形成需要的条件;(4)马斯洛的需要五层次;(5)外在需要与内在需要2、领会:需要产生的原因和影响需要产生的因素第二节激励的主要理论1、识记:(1)激励因素与保健因素;(2)麦克里兰的需要层次理论;(3)斯金纳的强化理论;(4)正强化与负强化;(5)影响归因的因素;(6)目标管理2、领会:(1)如何理解激励的概念;(2)双因素理论的基本内容及评价;(3)麦克里兰提出的增强个体成就需要的四点建议;(4)改变不公平状态的六种方式;(5)公平理论关于与不公平报酬有关的四种观点;(6)波特——劳勒的激励理论模型的主要内容;(7)挫折理论的主要内容;(8)人们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对以后的工作积极性的影响3、应用: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评价第三节激励理论的应用:制定激励计划的步骤第四节员工挫折及其处理1、识记:(1)挫折;(2)挫折容忍力;(3)精神宣泄法;(4)心理咨询法2、领会:(1)挫折的意义;(2)影响人的挫折容忍力的因素3、应用:(1)挫折感产生的原因和因素以及产生挫折感以后员工的表现;(2)员工挫折心理矫正的方法第八章群体行为的基础——群体心理4第一节群体动力论1、识记:(1)群体;(2)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3)职能群体与任务群体;(4)工作群体与休闲群体;(5)非正式群体的种类;(6)群体行为与群体心理;(7)群体凝聚力;(8)群体领导者影响群体心理的方式;(9)影响群体心理与行为的合群因素2、领会:(1)群体的特征;(2)群体动力论的主要内容;(3)群体的发展步骤;(4)形式非正式群体的基础;(5)群体心理的特点;(6)群体规范的作用3、应用:(1)非正式群体的作用;(2)管理者如何对待非正式群体第二节人际关系及心理活动1、识记:(1)喜欢及影响因素;(2)利他行为;(3)爱他性利他与补偿性利他;(4)攻击及特征;(5)攻击产生的基础2、领会:(1)利他的特征;(2)紧急利他的特征;(3)利他的基础;(4)影响利他的因素;(5)如何减少员工的攻击第三节群体中的基本行为规律1、识记:(1)凝聚力;(2)士气;(3)从众行为及形式2、领会:(1)产生从众行为的群体原因;(2)产生从众行为的个体原因;(3)从众的意义3、应用:(1)影响凝聚力的因素;(2)如何提高员工士气第九章团队建设与团队管理4第一节团队与群体的异同1、识记:(1)团队;(2)群体;(3)团队形成的五个时期2、领会:(1)团队的特点;(2)团队建设的意义3、应用:团队与群体的区别第二节塑造高绩效团队1、识记:(1)高绩效团队;(2)高绩效团队的主要角色2、领会:(1)高绩效团队的作用;(2)高绩效团队的特点;(3)如何塑造高绩效团队第三节团队管理中的问题与解决1、识记:(1)团队管理中的冲突问题的种类;(2)流言蜚语;(3)团队成员建立信任的五个方面2、领会:解决团队缺乏生气问题的主要方法3、应用:团队目标与成员目标冲突产生的原因与解决方法第十章信息沟通3第一节信息沟通的基本概念1、识记:(1)信息沟通;(2)信息沟通过程的六个环节;(3)影响信息沟通过程的因素;(4)信息沟通的类型;(5)非语言沟通的主要形式2、领会:(1)信息沟通的重要性;(2)下行沟通的作用第二节信息沟通网络1、识记:(1)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2)网络;(3)正式网络与非正式网络;(4)网络化;(5)电子化信息沟通;2、领会:(1)非正式沟通的基本特征;(2)网络化的作用;3、应用:(1)如何运用非正式沟通;(2)电子化信息沟通的作用第三节管理中的沟通问题及其解决方法1、识记:(1)管理层的沟通;(2)管理中的沟通问题2、领会:管理层沟通的重要性3、应用:如何改进管理中的沟通第十一章冲突及其管理4 第一节冲突及其种类1、识记:(1)冲突;(2)竞争;(3)冲突的层次;(4)冲突的类型;2、领会:(1)冲突的特点;(2)冲突与竞争的关系。
组织行为学00152
27.情绪差异的三个维度:情绪的种类、情绪的强度、情绪的频率和持久性。 28.情绪智力是萨罗威和梅伊尔 1990 年提出的,情绪智力表现为自我意识、自我管理、自 我激励、感同身受和社会技能五点表现。
5、古典科学管理的局限理论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P34) 1)把是封闭的系统,只考虑内部环境,不考虑外部环境。
6、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过程包括以下三个基本步骤:(P36) 1)归纳综合 2)演绎推论 3)检验 7、美国的管理学教授西拉季和华莱士把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过程细分为那六个步骤?(P36) 1)弄清要研究的问题 2)查阅与某种行为问题有关的理论和信息资料 3)形成假设 4)选择正确的设计步骤和方法开展研究工作。 5)实际观察、测试和实验。 6)解释研究结论。 8、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有那些?(P37) 1)观察法(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法) 2)调查法(访谈法与问卷法) 3)个案分析法 4)实验法 5)心理测试法(人格测试、心理健康测试、倾向性测试) 6)情景模拟法 9、人的假设有那些?(P44-P49) 1)经济人的理论流行于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 20 年代; 2)社会人假设产生于 20 世纪 30 年代到 50 年代; 3)自我实现人假设产生与 20 世纪 50 年代; 4)复杂人假设产生于 20 世纪 60 年代末至 70 年代初。 10、麦格雷戈 X 和 Y 理论中,X 理论的基本观点有那些?(P44) 1)多数人天生就是懒惰的,都尽可能在逃避工作 2)多数人都是胸无大志,不愿意负任何责任,甘愿受别人的指挥和领导
4.1911 年,泰勒《科学管理原理》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管理学正式成为独立的科学。
00152组织行为学【重点】
工商企业管理【本科】组织行为学课程代码:00152绪论第一节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一、对于组织行为学的概念以及我们需要把握的几点。
❖❖❖[单选、简答](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
(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特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
(3)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提高预测、引导及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提升工作绩效及员工满意度。
二、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多选、简答]1、跨学科性2、系统性3、权变性4、实用性5、科学性。
三、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单选、多选]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其研究内容,即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可细分为个体心理与行为、群体心理与行为、组织行为和领导行为四大块的研究。
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一、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基础❖❖[多选]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应用型的行为科学,它是在多门学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它有主要贡献的学科包括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和政治学等二、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单选、简答]第一阶段: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以泰勒、韦伯和法约尔等代表,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封闭的理性模式。
第二阶段:20世纪30年至20世纪60年代,以梅奥、麦格雷戈等代表,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封闭的社会性模式。
第三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以费德勒等人为代表,把组织看成是开放的模式,从原来的封闭观念转向开放观念是一大进步。
第四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综合前三个阶段之所长,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性模式,要求把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转变到社会文化这一更深的层次上。
第三节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过程与研究方法一、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单选、简答](1)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借助人的感官和各种测量仪器直接对研究对象进行观测,观察员工的工作过程、行为、内容、工具等,进行分析与归纳总结,并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的方法。
00152组织行为学
第一篇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第一章组织行为学的对象与性质2第一节组织行为学与管理人员2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9第三节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12第四节组织行为学的理论体系与其相关学科的关系15第二章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24第一节研究方法的主要特性24第二节研究的基本过程26第三节研究的主要方法28第四节研究结果的统计分析法34第二篇个体行为与管理第三章个体差异与管理40第一节认知差异与管理40第二节价值观、态度差异与管理49第三节个性差异与管理58第四章创造性行为的培养与开发78第一节创造性行为的特点和类型78第二节创造性行为应成为新世纪组织行为的主旋律80第三节创造性行为人员主观特征的自我培养和测定82第四节开发创造性行为应具备的客观环境85第五章事业生涯的设计、开发与管理95 第一节事业生涯及其设计与开发的概念95 第二节研究事业生涯设计与开发的意义99 第三节事业生涯的管理101第四节事业生涯的选择104第五节事业生涯的变动方向与发展阶段111第六节实施事业生涯设计、开发与管理应注意的问题116第三篇群体行为与管理第六章群体心理与行为基础120第一节群体的定义与类型120第二节制约群体有效性的因素127第三节群体规范与角色135第四节群体凝聚力143第七章群体内部互动行为148第一节协同效应148第二节群体压力与从众151第三节群体沟通154第四节群体策略166第八章群体的人际关系175第一节人际关系的性质175第二节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180第三节人际关系的测量186第四节竞争与合作190第九章群体间互动行动196第一节群体间行为的特性196第二节群体间冲突203第三节冲突的管理214第四篇领导行为及其有效性第十章领导行为与领导过程模式222第一节领导的概念与功能222第二节领导的过程模式229第十一章领导理论244第一节领导素质理论244第二节领导行为理论257第三节领导权变论265第十二章领导的决策行为276第一节领导与决策276第二节领导决策的原则279第三节领导决策的客观依据282第四节领导决策的程序286第五节领导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有效化292第五篇激励理论与应用第十三章激励过程诸要素的研究300第一节行为300第二节动机301第三节需要和目标303第四节激励308第十四章激励理论研究314第一节激励理论的发展314第二节内容型激励理论315第三节过程型激励理论326第四节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344第十五章运用激励理论、建立激励机制348 第一节激励过程模式与建立激励机制348 第二节激励机制与激励理论352第六篇组织行为与组织文化第十六章组织结构364第一节组织结构概论364第二节组织结构设计370第三节组织行为科学化383第十七章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392第一节组织变革和发展的目标与特点393 第二节组织变革的压力与阻力395第三节组织变革的对策404第四节我国企业的组织变革416第十八章组织文化425 第一节组织文化的发展425第二节组织文化的建立436第一章组织行为学的对象与性质●考核知识点:一、组织二、行为三、组织行为学四、管理者研究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的意义与作用五、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六、组织行为学的理论体系七、行为规律的理论模式八、组织行为学与其相关学科关系九、21世纪管理者工作行为的变化一、三个概念1、组织的概念:P3从静态上看,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从动态的角度看,组织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组织行为学(00152)分章节练习题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P28)认为“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的学者是 A.斯蒂芬·P·罗宾斯 B.陈国权 C.里基·W·格里芬 D.关培兰2.(P32)首先正式把心理学运用到工业管理之中的著作是A.《管理心理学》B.《心理学年鉴》C.《科学管理原理》D.《心理学与工业效率》3.(1P48)“复杂人”假设产生于A.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B.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C.20世纪70年代末D.20世纪80年代初4.(1P58)人的全部社会活动都是A.感知活动B.意志活动C.情感活动D.认识活动1.(P28)“组织行为学是系统研究组织环境中所有成员的行为的一门学科,以成员个人、群体、整个组织以及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行为作为研究的对象。
”这一观点出自A. 里基·W·格里芬B. 斯蒂芬·P·罗宾斯C. 关培兰D. 安德鲁·J·杜布林2.(P32)发现了工作群体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的心理学家是A. 梅奥B. 荣格C. 巴甫洛夫D. 弗洛伊德3.(1P49 ) 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A. 约翰·华生B. 埃德加·沙因C. 爱德华·托尔曼D. 克拉克·赫尔4.(1P58 ) 随意活动是意志活动的()A.目的B. 结果C.基础D. 前提1.(P28)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 )A. 杜会心理的规律性 B.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 C.组织心理的规律性 D 一切人行为的规律性2.(P32)首先采用“组织心理学”这一名词的著作是( )A. 《心理学与工业效率》B.《科学管理原理》C.《心理学年鉴》D. 《管理心理学》3.(1P50)华生的刺激一反应公式并不能解释行为最为显著的特点,即()A. 目的性和自主性B. 选择性和适应牲c. 社会性和持久性D. 连续性和持久性4.(1P59)体现了人们对社会环境的态度和行为特征的是()A.心理活动B.个性心理C.个性心理特征D.个性倾向性1.(P28)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A.特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B.一切人类的心理规律C.一切人类的行为规律D.社会经济发展规律2.(P35)最早对权变理论作出理论性评价的心理学家是()A.荣格B.费德勒C.弗洛伊德D.梅奥3.(1P51)新华生主义者认为,在刺激、反应之间应该加上一个因素O,也就是()A.行为B.环境C.动机D.个体1.(P28)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提高_____人的行为的能力,以提升工作绩效及员工满意度。
00152组织行为学(2016版)(1)
(一)第一阶段:把组织看成一个封闭的理性模式。
• 20世纪初——20世纪30年代,代表人物:泰勒、韦伯和法约尔等。 • 古典科学管理理论局限性:1.把员工看成“经济人”;2.强调独裁式管理;3.把组织看成是封闭的系统。
(二)第二阶段:把组织看成一个封闭的社会性模式。
• 20世纪30年代——20世纪60年代,代表人物:梅奥、麦格雷戈等。 • 人际关系学说:把人当作“社会人”看待,重视人的因素,重视人的社会、心理需要,以及重视企业组织内
一、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及学科性质 (一)组织行为学的概念 • 1.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 • 2.研究范围是特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 • 3.研究目的是提高预测、引导及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提高工作绩效及员工满意度。
(二)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 • 1.跨学科性 • 2.系统性 • 3.权变性 • 4.实用性 • 5.科学性
暗示、诱导所形成的信息失真。
• 问卷法:
• 优点:(1)调查范围广(2)样本量大(3)调查资料可以量化,由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 • 缺点:(1)设计问卷费时(2)问卷使用前需要测试(3)填写问卷一般单独进行,缺少沟通,有可能影
响调查质量。
第三节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过程与研究方法
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之间的关系、工作的性质、个人的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的高低、动机的强弱及同事之间的 相处状态等。 • 5.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动机、能力及工作性质对不同的管理方式相应作出不同的反应。
第一节 人性假设
四、“复杂人”假设
(二)基于“复杂人”假设的管理
• 1.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来提高管理效率 • 2.采用富有弹性的、灵活多变的领导方式 • 3.关注个体之间的差异性
00152—组织行为学—知识点分析
题型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名词解释 简答题 论述题
分值 25 10 15 30 20
题量 25 5 5 6 2
难度 一颗星 两颗星 两颗星 两颗星 两颗星
绪论 第一节 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核心考点】(一)组织行为学的概念
国内外学者对组织行为学的概念有不同的界定: 美国著名管理学教授、组织行为学的权威斯蒂芬·P·罗宾斯认为:“组织行为学是一个
领导者带领组织成员高效实现组织目标的作用。领导行为研究包括领导理论、激励理论与实务两 大部分。其目的在于掌握领导活动过程的一般规律,运用有效的激励手段激发下属的工作积极性, 高效实现组织目标
绪论 第二节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和发展
【核心考点】一、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基础 P30【选择题】
(一)心理学(二)社会学(三)社会心理学(四)人类学(五)政治学
1.使考生对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领导行为及其规律有清晰的了解和认识, 对人性假设、人的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群体、沟通、团队、领导方式、激励等有较深刻的 理解。
2.使考生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发展脉络,掌握正确观察、分析、引导人的行为的科学方法, 提高对组织问题和人的心理及行为过程的诊断能力。
3.使考生通过学习,既能掌握组织行为学的相关理论,又能提高对人的心理的认识和分 析能力,以及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引导与控制的能力。 本课程考试采用闭卷笔答方式,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满分 100 分,60 及格
个体心理即个体在组织中因角色地位或不同的情境而表现出的心理现象,个体行为则 是个体在组织环境下的所作所为。个体心理与行为的研究内容包括个性与个体行为分析、个 体心理与行为分析。其目的在于揭示不同个体的心理活动特点及其与行为和工作效率之间的 关系,为管理者认识和掌握组织成员共同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提高对员工行为的解释、预测 和控制能力,掌握个体动机激发与行为选择、强化的规律,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为合理用 人提供理论依据。 (二)群体心理与行为的研究 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归属于某一个或某几个群体,组织中的群体既具有完成组织目标的作用, 又具有协调人际关系、满足个体心理和行为需求的功能。群体心理与行为研究主要包括群体对个 人行为的影响、影响群体行为的因素、沟通、团队建设、群体冲突及管理等。其目的在于正确处 理人际关系,提高人际管理和沟通水平,增强群体成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 (三)组织行为研究 个体及群体行为影响组织的生存与发展,组织行为也直接影响组织中个体和群体的心理与行为。 组织行为研究主要包括组织结构、组织变革与发展、组织文化、组织学习等问题。其目的在于分 析组织结构、管理体制、组织文化对组织成员心理和行为及组织效率的影响,以期形成良好的组 织气氛,促进组织管理效率的提高,探索组织变革、组织发展的原则和模式,促进组织不断完善 和发展。 (四)领导行为研究 领导行为研究主要研究领导者的心理活动及行为表现,解释领导活动过程中的一般规律,以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