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人力资源专家谈胜任素质模型应用

合集下载

胜任力模型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胜任力模型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胜任力模型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一、引言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之一,对于企业的发展和长期竞争力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而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胜任力模型被广泛应用,是企业评估员工能力和潜力、进行招聘、培训和晋升决策的重要工具之一。

本文将从胜任力模型的概念、构成要素、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研究,旨在探讨胜任力模型在企业管理中的实际运用价值,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二、胜任力模型的概念胜任力模型是指在一定的工作环境中,员工为达成工作目标所必备的知识、技能、经验和特质。

根据麦肯塔顿公司的研究,一个人成功的职业表现不仅仅取决于个人头脑和特质,更是因为适应自己的工作环境和上司,是企业会倾向于雇用能够适应在特定职位上取得业绩的人。

由于不同的岗位需要的技能、知识、经验和特质不同,因此不同的职位对胜任力模型的要求也各不相同。

在实际的胜任力模型制定中,企业会根据所需职位的具体情况,制定该岗位需要具备的胜任力模型,以作为招聘、评估和培训的依据。

三、胜任力模型的构成要素胜任力模型通常由知识、技能、经验和特质四个要素构成。

1. 知识:指员工在特定领域内所拥有的专业知识,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不同岗位对知识的需求也不同,企业在招聘时通常会根据对该岗位的知识要求进行测试和评估。

2. 技能:指员工具有的实际操作能力,包括技艺技能和沟通技巧等。

在实际工作中,技能往往比知识更加重要,因为很多知识在工作中需要通过技能转化为实际的效果。

对于企业来说,获得具备相关技能的员工更能够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岗位换手率。

3. 经验:指员工在特定领域内所积累的实际工作经验,包括在工作中获得的经验、在项目中取得的成就等。

经验对于员工的表现有重要的影响,一个有经验的员工通常能够更好的解决问题、把握机会、应对挑战。

4. 特质:指员工个人具有的性格特点和价值观,包括责任心、团队合作精神、抗压能力等。

特质是决定员工行为和职业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而且往往对于员工的长期表现具有更大的影响。

胜任素质模型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胜任素质模型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胜任素质模型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策略胜任素质模型(Competency Model)是指描述一个人在某一特定领域所需具备的知识、技能、技术等方面的特征和某些个人品质以及所需的行为表现等方面的不同因素。

胜任素质模型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跨越招聘、培训、绩效管理、晋升和离职等方面,并已成为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要素之一。

本文将从实际案例出发,探讨胜任素质模型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一、招聘阶段应用胜任素质模型在招聘阶段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对候选人胜任素质进行评估,筛选最合适的人才。

招聘团队可通过制定有效的胜任素质模型,在招聘广告和面试过程中明确要求候选人应具备的专业技能、个人素质、工作行为等方面的要求。

同时,需要通过评估考察候选人的能力和经历,验证候选人的胜任素质是否符合岗位要求。

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判断候选人胜任素质是否符合企业的期望:1.通过面试和考核题目,考察候选人在关键技能和能力上的表现。

2.查看候选人的历史工作表现,了解其在相关领域的实际能力和经验。

3.参考候选人的学历背景、培训经历等信息,判断是否已具备相关技能和知识。

二、培训阶段应用胜任素质模型在企业员工的培训阶段应用十分广泛,主要是针对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进行培训。

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以下阶段培训来实现:1.启发性培训:通过讲解、讨论、展示等形式,激发员工学习和进一步完善其专业能力和个人素质。

2.技术培训:正式培训员工进一步熟悉和掌握相关的技术、工具和方法。

3.实战模拟:模拟各种实战场景,对员工的能力、应变能力、领导力等方面进行锻炼。

4.反思训练:分析员工的工作表现,发现优点和缺点,促使员工自我反思并提出改进意见。

三、绩效管理阶段应用在绩效管理阶段,胜任素质模型可以作为基准标准,用于评估员工在工作表现和绩效方面的优劣。

只有通过规范化的绩效管理程序,企业才能清晰地了解每个员工所做的工作、贡献和表现。

在制定绩效评估标准时,企业可将胜任素质模型作为判断员工是否达到标准的重要依据。

胜任素质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胜任素质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胜任素质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作者:林巧芬来源:《今日财富》2022年第24期信息多元化发展的今天,使得企业管理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而胜任素质模型不仅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依据,也是对企业员工进行技能培训的依据,是当下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竞争力的有力方式。

要突出胜任素质模型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价值,唯有理清胜任素质模型的概念和构建方法,理解内涵,找出当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再对其进行优化,才能够保障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一、胜任素质模型概述(一)概念胜任素质模型指的是从企业的发展角度出发,以通过对员工能力的提升,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换言之,胜任素质模式是指通过培训方式驱动企业员工产生优秀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展现出员工的知识、素质以及能力等。

在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明显的背景中,胜任素质模型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种有效方式,是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的一种拓宽和延伸。

面对日益严峻的市场竞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只有沿着实践和创新方式进行研究,从企业员工能够胜任工作岗位的角度出发,对其开展培训和综合能力培养,才利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另外,从岗位对人的需求角度考虑,纵向发掘企业员工的价值,给其发展的规划和引导,才能够使企业员工与工作岗位有更好的契合度。

因此,胜任素质模型又可称之为能力素质模型。

(二)方法胜任素质模型的建立方法一般以访谈方式获取企业员工的个人信息,在此基础上结合多种方式,将企业员工的信息进行分类,进而建构比较科学的胜任素质模型。

主要方式:一,先将企业员工按照能力进行分类,即优秀者和一般工作者;之后通过约谈和访谈形式将员工的信息进行搜集。

在进行访谈中,通常会选取一些行为事件为出发点,以挑选部分员工参与访谈调查,让员工将自己的经历和意见进行表述,进而人力资源管理者对其进行记录。

再由专业人士根据信息记录,进行分析,进而根据数据分析建构出胜任素质模型,之后根据此模型对企业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素养进行排序,以作出细致、科学的胜任素质模型。

胜任素质模型的运用分析

胜任素质模型的运用分析

胜任素质模型的运用分析内容摘要:本文介绍了胜任素质模型,分析了胜任素质模型的作用,指出了胜任素质模型在企业运用中的配合条件,探讨了胜任素质模型在现阶段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胜任素质配合条件运用障碍胜任素质模型介绍胜任素质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直到1973年,心理学家麦克利兰在《美国心理学家》杂志上发表文章《测量胜任特征而非智力》认为,从第一手材料直接发掘的、真正影响工作业绩的个人条件和行为特征就是胜任素质。

美国心理学家斯班瑟在1993年给出了一个较完整的定义,即胜任素质模型是指能和参照效标(优秀的绩效或合格绩效)有因果关系的个体的深层次特征。

这一概念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深层次特征、因果关系和效标参考。

深层次特征是指个体潜在的特征能保持相当长一段时间,并能预示个体在不同情况和工作任务中的行为或思考方式,其基本层面为深层的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浅层的知识和技能。

因果关系指胜任素质能引起或预测行为或绩效,一般说来,动机、特质、自我概念和社会角色等胜任素质能够预测行为反应方式,而行为反应方式又会影响工作绩效,可表述为意图-行为-结果。

效标参考是指胜任素质能够按照某一标准,预测效标群体的工作优劣,效标参考是胜任素质定义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内容。

一种胜任素质如果不能预测有意义的差异,与参考的效标没有明显的因果关系,则不能称之为胜任素质。

一个企业运用胜任素质模型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必须遵照以下基本程序:确定绩效标准(销售量、利润、管理风格、客户满意度);建立标准样本(一般经理、优秀经理);收集数据信息(BEI、问卷调查、评价中心、专家评议组);分析数据信息(访谈结果编码、调查问卷分析);建立胜任素质模型(确定Competency项目、确定等级、描述等级);验证胜任素质模型(BEI问卷调查、评价中心、专家评议组)。

胜任素质模型作用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要解决职位与人之间的动态匹配关系。

胜任素质模型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胜任素质模型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胜任素质模型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策略胜任素质模型介绍胜任素质模型是由McClelland等人在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它是一种用于衡量个人能力和行为表现的工具。

该模型认为,个人的职业成功与其特定的胜任素质有着密切关系。

胜任素质是指个人所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中的某些特定方面,它决定了个人的工作绩效和成就水平。

胜任素质模型将胜任素质分为三个层次:能力、特质和态度。

能力是指个人所具备的完成工作所需的技能和知识。

特质是指个人的性格、智力、动机等人格特点。

态度是指个人对工作的态度和态度行为。

胜任素质模型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胜任素质模型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企业可以通过胜任素质模型评估员工的能力和表现,为企业管理提供参考。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应用策略:岗位招聘企业可以将胜任素质模型用于岗位招聘,通过评估候选人在所需的能力、特质和态度方面的表现,筛选出最适合岗位的候选人。

通过使用胜任素质模型来制定招聘要求,可以确保招聘过程更科学,可以提高新员工在工作中的表现,降低员工流失率。

员工培训企业可以使用胜任素质模型来进行员工培训计划制定。

根据员工在胜任素质方面的表现,确定适合他们的培训方案。

这有助于培养员工所需的能力和技能,提升他们的绩效水平,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多的价值。

个人评估企业可以使用胜任素质模型来评估员工的表现。

通过对员工在能力、特质和态度方面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员工的绩效和成长状态。

这有助于为员工提供针对性的反馈,帮助员工在工作中不断改进和进步。

组织管理企业可以使用胜任素质模型来进行组织管理。

通过评估员工在所需的能力、特质和态度方面的表现,确定员工所适合的岗位和职务。

同时,可以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帮助员工不断提升素质,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论胜任素质模型作为一种科学的评估工具,可以用于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企业可以采用胜任素质模型,为员工提供更好的工作机会和发展平台,同时,也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

胜任素质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胜任素质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胜任素质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以胜任素质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为标题一、胜任素质模型的概念和特点胜任素质模型是指根据企业岗位的要求和员工的工作能力,确定出一套可衡量胜任能力的指标体系。

胜任素质模型主要包括技术能力、知识水平、个人特质、工作态度和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要素,它通过对这些要素的评估,帮助企业在招聘、选拔、培训和绩效管理等方面进行科学决策。

胜任素质模型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针对性强:胜任素质模型是根据具体岗位要求而设计的,因此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能够准确地反映出员工在该岗位上需要具备的能力和素质。

2. 可量化:胜任素质模型通过对不同要素进行评估,可以将员工的能力和素质量化,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和可比较。

3. 预测性强:胜任素质模型主要从岗位要求出发,对应聘者或员工的能力进行评估,从而预测其在岗位上的表现和发展潜力。

4. 可操作性强:胜任素质模型具有明确的指标和评估方法,使得企业能够根据模型结果采取相应的招聘、选拔、培训和绩效管理策略。

二、胜任素质模型在招聘中的作用1. 提高招聘效率:胜任素质模型能够明确岗位要求和候选人的能力匹配程度,从而帮助企业筛选出更符合要求的候选人,提高招聘效率。

2. 降低员工流失率:通过胜任素质模型的应用,企业能够更加准确地评估候选人的胜任能力和适应度,降低因人岗不匹配而导致的员工流失率。

3. 促进多样化招聘:胜任素质模型能够客观地评估候选人的能力和素质,避免主观因素对招聘过程的影响,从而促进多样化的招聘。

三、胜任素质模型在选拔中的作用1. 评价候选人的综合素质:胜任素质模型能够全面评估候选人的技术能力、知识水平、个人特质和工作态度等方面的素质,帮助企业选拔出最适合岗位的员工。

2. 预测候选人的职业发展潜力:胜任素质模型能够评估候选人的能力和素质,从而预测其在岗位上的表现和职业发展潜力,帮助企业做出合理的选拔决策。

四、胜任素质模型在培训中的作用1. 确定培训需求:胜任素质模型可以帮助企业明确员工在各项胜任能力上的差距,从而确定培训的重点和方向。

浅析胜任素质模型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胜任素质模型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胜任素质模型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摘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高素质人才的供不应求,企业的成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人才资源。

对于企业而言,要想让人才产出高绩效,除了表层的知识、技能等以外,更需要关注深层次的个性特征、动机等。

在这种背景下,构建胜任素质模型的作用就越来越突出,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加速构建以胜任素质模型为核心的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关键词:胜任素质模型;人力资源管理一、胜任素质的内涵胜任素质也称胜任特征、胜任力或胜任能力,这一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

当时,美国国务院在外交官选拔过程中发现,以往基于智力、学历、外语水平、人文知识背景等内容,测试选拔出的外交官,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并未达到预期表现,甚至出现不胜任工作的情况。

因此,美国国务院邀请心理学家戴维·麦克利兰帮助设计一种能够有效预测未来真实工作绩效的人才测试选拔方法。

麦克利兰在研究过程中,运用行为时间访谈法,对工作绩效优秀和工作绩效普通的两类外交官进行了深度访谈,了解真正能够将他们的工作绩效区别开来的具体的行为特征。

经过研究,麦克利兰发现,在工作绩效优秀的外交官身上,有三个方面的行为特征,是工作绩效普通的外交官所不具备的。

这三个特征分别是:跨越不同文化的人际敏感性、对他人尊严和价值的尊重、快速融入当地政治网络的能力。

后来,美国国务院将以上三个方面的行为特征作为外交官测试选拔的重点内容,并对通过该方式选拔出的外交官进行工作绩效跟踪,结果发现,这些外交官的工作绩效明显优于按照传统方式选拔出的外交官。

麦克利兰基于这项研究在1973年发表了一篇题为《测试胜任素质而非智力》的论文,她在文中指出,传统智力、成绩测验并不能很好地预测一个人未来的工作绩效,其主要原因在于这些测验的内容都是基于一般生活情境,而不是基于特定的工作情境。

针对这一问题,麦克利兰认为,应当基于特定的工作情境来开发胜任素质测验或评价。

胜任素质模型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胜任素质模型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胜任素质模型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策略胜任素质模型(Competency Model)是一种用于评估和管理员工的方法论,它通过界定关键的工作技能、知识、能力和个性特征,以及应对不同职位要求的行为方式,帮助企业有效地管理和提升员工的能力水平。

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胜任素质模型可以应用于招聘、绩效评估、培训发展等方面,下面将结合具体实例,详细介绍其应用策略。

首先,在招聘流程中,胜任素质模型可以作为一个有力的工具帮助企业选择和筛选合适的候选人。

不同职位对胜任素质的要求不同,通过明确职位需求所需的胜任素质,可以帮助招聘团队明确候选人的应聘条件。

例如,某公司正在寻找一名销售经理,根据胜任素质模型,他们可以明确需要候选人具备的技能包括销售技巧、市场分析、团队管理等,以及个性特征如沟通能力、自我驱动等。

在面试过程中,招聘团队可以借助这些指标来评估候选人的胜任素质,以帮助做出更加明智的招聘决策。

其次,在绩效评估中,胜任素质模型可以帮助企业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以确保员工的工作表现与组织目标相一致。

通过明确每个岗位所需的胜任素质,可以将这些素质转化为具体的绩效指标。

例如,某公司的客户服务岗位需要员工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耐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他们可以设定来电接待的平均处理时间、客户满意度调查结果等作为评估绩效的指标。

这样做可以确保评估的公平性和准确性,并且使员工能够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

此外,胜任素质模型还可以指导企业员工的培训和发展计划。

通过对不同职位所需的胜任素质进行分析,企业可以确定员工的发展方向和培训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

例如,某公司的研发团队需要提升员工的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他们可以根据胜任素质模型,确定培训项目包括技术培训、项目管理等,以及个人能力提升如创新思维、团队合作等。

这样的培训方案能够帮助员工及时补充和提升胜任素质,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此外,胜任素质模型还可以应用于职业规划和晋升的决策中。

胜任素质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胜任素质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胜任素质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胜任素质模型(Competency Model)是一种用于评估和衡量员工胜任力的工具,它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胜任素质模型的定义、应用和优势三个方面来探讨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一、胜任素质模型的定义胜任素质模型是指通过对员工工作表现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所需的胜任素质,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行为指标和能力要求。

它通过对员工技能、知识、经验、行为和态度等方面的评估,帮助企业确定员工在不同岗位上的胜任力,以及提供培训和发展的方向。

二、胜任素质模型的应用1. 招聘与选拔:胜任素质模型可以帮助企业在招聘和选拔过程中准确评估候选人的胜任力。

通过与岗位要求进行匹配,选择具备相应胜任素质的候选人,提高招聘效果。

2. 培训与发展:胜任素质模型可以为企业提供培训和发展的指导。

通过评估员工的胜任力,确定其在各项胜任素质上的差距,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3. 绩效评估:胜任素质模型可以作为绩效评估的依据,对员工的胜任力进行客观评估。

通过与岗位要求的匹配程度,评估员工在各项胜任素质上的表现,为绩效考核提供科学依据。

4. 激励与奖惩:胜任素质模型可以为企业的激励与奖惩制度提供支持。

通过评估员工的胜任力,确定其在不同胜任素质上的优势和不足,针对性地进行激励和奖惩,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三、胜任素质模型的优势1. 精准匹配:胜任素质模型可以帮助企业更加精准地匹配员工的胜任力和岗位要求,提高员工的工作表现和工作满意度。

2. 个性化发展:胜任素质模型可以根据员工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培训和发展计划,提高员工的专业能力和职业发展潜力。

3. 持续改进:胜任素质模型可以帮助企业进行持续改进,不断优化岗位要求和胜任素质的匹配程度,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和竞争力。

4. 有效管理:胜任素质模型可以帮助企业建立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胜任能力模型在人力资源系统中的应用

胜任能力模型在人力资源系统中的应用
胜任雒力模型在人力姿源系统【 硇应用 l 】
中 国移动 通信 集 团上 海有限公 司党群 工作部 陈怡庭
胜任能力模型被用于确定完成一项工作所需 的技能 、知识及性格 特点 , 应用历史 已经有三十多年 。 很多公 司对胜任能力模 型及其在人才 培养 和提高绩效方面所具有 的潜在作用越来越感兴趣 ,这源于愈演愈 烈的竞争和严酷的成本管理 。 在异常激烈的市场竞争 中, 许多公司把人 才看成是获得竞争优势 的关键 因素 ,而胜任模型能够非常有效地保证 员工做好该做的事; 模型 阐明了提高绩效的必要条件 , 以帮助公 司将 可 员工 的行为与技能同公 司整体 的战略方向协同起来 ;激烈 的竞争使得 公司不得不为了生存而降低成本 , 缩减 人员 , 运营规模进行控制 , 对 而 在这些 措施的背后 需要更强的组 织再造 能力 和其他各 种流程 改进能 力 ,那些在竞争 中幸存下来的企业 就必须具有利用尽量少 的员工获得 同等的或者更高 的生产力的能力。今 天胜任 能力模型 比过去任何时候 都更能帮助人力资源部和直 线经理有效解决员工甄选与安置 、继任计 划以及培训与发展等方面的问题,最终可 以确保组织在人才方面的投 资能够带来预期 的回报。 企业 的经营业绩来源于企业员工的个人绩效 ,而员工卓越绩效的 源泉则是员工的胜任能力 。 员工具备什么样的胜任能力才能称为胜任 , 这是许多企业在思考的问题 。胜任能力模型在人力资源系统的每一个 流程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确定有效完成工作所 需的胜任能 力, 组织可把员工甄选 、 培训 与发展 、 效评 估和继任计划系统 的重点 绩 放在那些与高绩效最相关的行为上面。 在传统的工作分析相 比,胜任能力模型的研究更 多关 注的是工作 中的人。工作分析要看的是完成 了“ 什么” 而胜任能力模型要看 的是 目 , 标“ 如何” 达成 和工作是如何完成的。通过提取那些对取得高绩效起关 键作用 的胜任 能力形成胜任能力模型 , 对企业 的招聘 , 培训 、 绩效管理 等方面进行指导 。 在 员工 甄 选 方 面 的 运 用 基于胜任能力模型的员工招聘 能够 以组织要求 的核心胜任能力为 基础 , 使得那些对组织成功最为关键 的能力要求得到重视 。因此 , 根据 岗位的能力要求来选择合适 的候选 人 , 通过适 当的手段 , 比如 面谈 、 试 题考核 、 案例分析等来确定候选人是否具备 岗位期望的职业素养 、 能力 和知识 , 以使个人能力最 大程度地适合于 岗位要求 , 可 从而在工作中实 现高绩效 。 通过建立企业内各 岗位 的胜任能力模型 ,可以为招聘 提供有 利的 依据 , 给出全面 的工作要求 , 计更系统化的面试流程 , 设 提高雇用 到具 有成功潜力和适合企业核 心能 力要求 的员工 ,尽可能减少 在达不 到企 业期望的员工身上的( 时间和资金 ) 资。 投 二、 在绩效管理方面的运用 基于胜任能力模 型的绩效管理系统为员工达成业务 目标 以及将组 织 目标及组织期望 的行为融人到 日常工作中 ,指明了方 向并奠定 了基 础 。以能力模 型作为科学考评的一部分 , 以其为模版对组织成员所表现 出来 的 能 力 进行 考 评 ,根 据 组 织 成 员 的 在各 方 面 的行 为表 现 是 否 达 到

胜任素质模型在员工培训工作中的优化应用

胜任素质模型在员工培训工作中的优化应用

胜任素质模型在员工培训工作中的优化应用
胜任素质模型是一种用于评估和发展员工能力的工具,它可以帮助组织确定员工在特定岗位上所需的技能、知识和态度。

在员工培训中,优化胜任素质模型的应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
1. 确定核心能力:通过胜任素质模型,组织可以明确岗位所需的核心能力。

在培训过程中,可以将这些核心能力作为目标设定,帮助员工明确自己需要提升的方向。

2. 个性化培训:胜任素质模型可以帮助确定员工在不同能力维度上的强项和弱项,从而进行个性化培训。

根据员工的具体情况,设计并提供适合其需求的培训项目,帮助他们更有效地提升自己的能力。

3. 制定培训计划:通过胜任素质模型评估员工当前的能力水平,组织可以制定个性化的培训计划。

根据员工的岗位需求和能力缺口,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培训内容和方式,以提高员工的胜任能力。

4. 随时评估和反馈:胜任素质模型可以作为一种评估工具,随时对员工的能力进行评估和反馈。

通过定期的评估和反馈过程,可以及时发现员工的能力变化和成长空间,并针对性地调整培训计划,提供个性化的培训支持。

5. 跟踪培训效果:通过胜任素质模型,组织可以衡量培训的效果和员工的能力提升情况。

通过与评估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可
以验证培训的有效性,并及时调整培训策略和方式,以获得更好的培训效果。

综上所述,胜任素质模型在员工培训工作中的优化应用可以帮助组织确定核心能力、个性化培训、制定培训计划、随时评估和反馈,以及跟踪培训效果,进而提升员工的胜任能力和整体绩效。

国有企业发展型人力资源管理者胜任素质模型的应用

国有企业发展型人力资源管理者胜任素质模型的应用

国有企业发展型人力资源管理者胜任素质模型的应用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推进,人力资源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作用越发重要。

作为国有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人力资源,其管理者的素质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通过对国有企业发展型人力资源管理者胜任素质模型的研究,探讨其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通过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可以为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的选拔、培养和评估提供科学的依据,从而不断提升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一、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概述(一)国有企业的发展需求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的重要经济组织,面临着提高市场竞争力、提升经营效能、改进管理模式、创新转型以及关注员工福利与发展等多方面的发展需求。

一是提高市场竞争力。

为了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国有企业需要加强市场竞争力的打造。

这需要国有企业了解市场需求和趋势,根据市场定位和差异化竞争战略,开发创新产品和服务,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并保持竞争优势。

二是提升经营效能。

提升经营效能是国有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

这包括优化企业内部流程、降低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供应链管理、改进生产布局、提升产品及服务质量,以实现高效产出和可持续盈利。

三是改进管理模式。

国有企业需要逐步转变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引入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理念和工具。

这包括建立科学的企业治理结构,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推行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透明度,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有效性和灵活性。

四是创新与转型。

创新和转型是国有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国有企业应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和新业务,拓展新市场,通过市场化和多元化经营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是关注员工福利与发展。

国有企业需要关注员工的福利和发展,以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工作积极性。

这包括建立激励机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培训发展机会,关注员工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从而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活力。

胜任力模型在人力资源应用中的相关探讨

胜任力模型在人力资源应用中的相关探讨

胜任力模型在人力资源应用中的相关探讨胜任力模型是一种用来评估个人能力和能力发展的工具,它在人力资源应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胜任力培养、胜任力匹配、胜任力评估等方面探讨胜任力模型在人力资源应用中的相关问题。

胜任力培养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任务之一。

胜任力模型通过明确工作要求和员工能力之间的匹配关系,可以帮助企业确定员工的培训和发展需求。

胜任力模型可以帮助员工了解自己在各项工作要求上的能力水平,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

胜任力模型还可以帮助组织制定培训和发展计划,根据每个员工的现有能力水平和未来发展目标,为员工提供个性化的培训方案。

胜任力模型可以帮助企业评估培训效果,及时调整培训计划,保证员工的胜任力不断提高。

胜任力匹配是有效使用人力资源的关键。

胜任力模型可以帮助企业将员工的能力与岗位要求进行匹配,提高员工在岗位上的绩效和满意度。

胜任力模型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出最适合的人选,避免人员招聘过度或不足的问题。

胜任力模型可以帮助企业制定有效的绩效管理和激励机制,根据员工的胜任力水平和岗位要求,给予合理的激励和奖励。

胜任力模型可以帮助企业调整组织结构和组建团队,保证团队成员的胜任力互补,并形成良好的协作氛围。

胜任力模型在人力资源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胜任力模型的制定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和人力资源数据支持,对企业来说是一项比较复杂和耗时的任务。

胜任力模型的实施需要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努力,需要建立完善的绩效管理和培训体系。

胜任力模型的周期性更新和调整也是一个挑战,需要企业不断捕捉和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

胜任力模型在人力资源应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胜任力培养、胜任力匹配和胜任力评估,可以帮助企业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和绩效水平,促进组织的发展和进步。

尽管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但只要企业能够合理运用和完善胜任力模型,就能够有效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和效果。

谈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胜任力模型应用

谈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胜任力模型应用

谈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胜任力模型应用谈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胜任力模型应用导语:将胜任力模型应用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能够促使企业在面对当前激励市场竞争环境的过程中,强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程度,并借助胜任力模式来搭建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摘要:在企业践行人力资源管理改革的过程中,将胜任力模型应用于其中,则能够为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模式的搭建并提高自身的管理效率与经济效益奠定基础。

本文针对企业如何将胜任力模型完善的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中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胜任力模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优势;应用;对策当前,基于国际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下,我国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更加的复杂化,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下,企业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本优势的获取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因此,企业在践行改革、构建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就需要针对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进行积极的创新,而将胜任力模型引入人力资源管理之中,则能够打破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与模式的束缚,为企业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并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奠定基础。

一、胜任力模型概念与特点综述1.概念综述胜任力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麦克兰德教授,其核心是指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工作业绩有着直接影响的个人特征与条件因素,通过对价值观,人格以及行为技能等内容来实现对个人特征的深层次分析。

而所谓的胜任力模型则是指基于某一岗位下,能够胜任这一工作者所具备的各项胜任力特征之和,将胜任这一工作所提出的各项要求进行组合来搭建的一种特殊结构。

2.所呈现出的特征首先,具有着明显的行业特色。

基于这一模型下,其能够将某一行业下对人力资源能力素质所提出的综合要求进行集中反映;其次,具备着明显的企业特色。

指的是借助这一模型,能够针对企业对具体岗位人员所提出的综合要求进行全面的反映,比如人员的专业技能、综合能力以及职业素养等,同时能够细化到个人的行为方式以及价值观等具体化内容。

即使两个同类型的企业,由于企业经营管理以及企业文化等在各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致使在实际招聘与设置各个岗位工作人员的过程中,总体上对人员能力的要求大体一致,但是具体细化要求下会对人员的个人素养等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所以基于该方面不同人则会有着不同的表现。

著名人力资源专家谈胜任素质模型应用

著名人力资源专家谈胜任素质模型应用

着名人力资源专家谈胜任素质模型应用Competency称胜任特征,也称胜任素质或核心竞争力,是指那些能带来雇员高效或杰出工作绩效的潜在特征。

Competency方法则是从组织战略发展的需要出发,以强化竞争力,提高实际业绩为目标的一种独特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思想方式、工作方法、操作流程。

近年来,Competency方法在中国兴起,在华投资的跨国公司首先在中国区建立起了自己的Competency模型,作为公司选人、育人、用人、留人的标准。

不少国际咨询管理公司纷纷开展培训,给国内企业灌输Competency的理念。

目前,除个别大型国企已经建立了关键职位的Competency模型之外,大多数国内企业还处在对Competency方法从认识到熟悉的阶段。

为深入理解Competency方法在国内运用的意义,本刊记者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的林泽炎和王继承两位学者。

Competency模型:HR管理新工具Competency路程记:听说王老师是国内接触Competency比较早的学者?王:那是1994年,我在做研究生毕业论文,收集资料时看到美国的心理学家麦克利兰1973年在《美国心理学家》杂志上发表文章《测量胜任特征而非智力》“Testing for Competency Rather Than Intelligence”,从而了解了一些关于Co mpetency方法的知识。

当时,我和我的伙伴很想把这项技术引入国内。

但是,胜任特征模型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工具,是否适用于中国众多公司,其信度、效度、可行性、使用方法如何,却有待深入研究。

记:能否简单介绍一下Competency方法?王:Competency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直到1973年,麦克利兰在那篇着名的文章上第一次为Competency做出了定义。

他认为,从第一手材料直接发掘的,真正影响工作业绩的个人条件和行为特征就是Competency。

之后,以麦克利兰(音译不对)博士为首的研究小组发展了测试Competency的技术,创造了行为事件访谈(Behavioral Event Interview,简称BEI)的新方法,用于建立胜任特征模型。

著名人力资源专家谈胜任素质模型应用

著名人力资源专家谈胜任素质模型应用

著名人力资源专家谈胜任素质模型应用胜任特征模型的提出是建立在对人进行科学地评价、分析、鉴定的技术和方法之上,它的实际意义显而易见。

第一,选拔人才上,以往凭的是经验、领导意见,现在有了一种科学的方法,对准确地选聘人才提供了科学依据。

第二,培训上,可通过对照胜任特征,发现工作人员素质方面的欠缺或表现出的一些优秀特征,据此实施培训,使培训更有针对性。

第三,职业指导上,有助于把人员安排到与胜任特征相适应的岗位上,到达人岗匹配,还可以帮助员工进行职业生涯指导、规划。

BEI,也就是BehaviorEventInterview,即行为事件访谈方式。

它最早是心理学家用以进行心理测评的方法,通过一系列问题,如“您当时是怎么想的”“您是怎么对他说的”“您采取了什么措施”等,收集被访谈者在代表性事件中的具体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详细信息。

通过对所收集信息的比照分析,发现优秀员工与一般员工的巨大差异特征。

BEI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访谈方法,可以在有限时间内全面、深入地了解被访谈者,挖掘出大量有价值的信息。

首先,要选择一个适当的样本。

比方,建立一个咨询师的胜任特征模型,我们不能选择销售人员、管理人员作为访谈样本,而只能选择咨询行业咨询师作为样本;接着要了解他们的绩效历史记录。

谁是优秀谁是一般,客观的检验就是他们的绩效。

说到底,企业建立这样一个模型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模型使员工发挥更大的潜力,为企业赢利。

所以,检测模型的方法也是绩效。

但在此要提醒企业,不要以为建立了一个正确的模型就一劳永逸了,而要不断地检验它,确认它,根据不断变化的现实调整它。

王:如果企业经过科学的方法建立了一个准确的模型,那么这个模型本身是没有什么缺陷的。

但是,建立模型的过程,尤其是BEI方式,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人力,这个本钱比拟高。

建立模型需要的访谈人员、编码人员和数据分析人员都要经过专业训练,一般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培训缺乏以使HR人员胜任这项工作。

分析胜任素质模型在人才选拔中的应用

分析胜任素质模型在人才选拔中的应用

分析胜任素质模型在人才选拔中的应用王晓芳摘要:新的时代背景下,对于企业的经营发展而言,人才是一项重要资源,如何选拔出高素质的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和潜力,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

本文首先指出当前企业人才选拔常见的问题,然后介绍了胜任素质模型在人才选拔、人才管理中的具体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企业;胜任素质模型;人才选拔;人才管理胜任素质,指的是员工为了完成岗位工作,自身必须具备的各种胜任力之和,例如个性特征、品质要求、知识技能、动机表现、社会角色等。

这些要素具有可视性、可衡量性,会对个人绩效、企业发展产生明显影响。

依据国外心理学家提出的胜任素质模型,能从多个角度对人力资源进行评价,真正发现人才、引进人才、利用人才,推动企业健康发展,以下结合实践对此进行探讨。

一、当前企业人才选拔常见的问题企业选拔人才时,存在的问题较多,单纯从胜任素质角度来看,常见问题可以概括为“三低”:①标准低。

在选拔方式上,招聘负责人大多依靠个人经验,但是不同负责人的主观性有差异,导致选拔标准不统一。

如此一来,人才选拔不是为了企业服务,而是满足负责人自己的要求,会降低人才选拔标准。

②能力低。

对人才进行评价时,主要标准是知识、能力、经验等要素,忽视了价值观、态度、自我认知等要素。

选拔过程是以任职资格为准,虽然人才符合岗位要求,但不一定是最佳选择。

③准确性低。

相关调查显示,企业管理岗位选拔的人才,胜任率只有33%。

由于选拔流程不规范、选拔标准不完善,导致选拔的人才难以胜任岗位,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胜任素质模型在人才选拔中的具体应用2.1分析岗位需求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发展现状和未来愿景,首先提出长远的战略计划,然后制定绩效标准,最后分析岗位需求。

一般情况下,绩效标准应由专家小组讨论分析后得出,看岗位设置是否科学合理,明確岗位工作的具体要求,能对一般员工、优秀员工进行准确鉴别。

2.2收集样本资料以岗位要求为准,在绩效普通、绩效优秀的员工中,分别抽取部分员工作为样本进行调查,评价样本的胜任力。

胜任素质模型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胜任素质模型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胜任素质模型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摘要:在当前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人力资源不断变成企业发展过程中重要的资源。

企业对员工素质水平要求不断提高,进而需要利用一种途径来提高员工专业素质能力,胜任素质模型是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切入点和管理模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深入总结了胜任素质模型的基本内涵,并且探讨了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胜任素质模型的应用,力求给有关人员带来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胜任素质模型;人力资源管理;应用引言胜任素质是员工在企业环境当中,在特定的工作岗位上达到高水平工作绩效的个体特征及相应的外显行为。

这个理论以为:胜任素质包括个性特质、自我概念、社会角色、技能、知识、动机六个方面的内容,同时能够将高绩效的员工和一般绩效员工进行区分开来的任何个体特征。

胜任素质模型是一类从组织战略发展需求入手,通过加强竞争力,提升实际业绩作为目的的一类特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1]。

1胜任素质模型的重要意义胜任素质模型的基本原理为:辨别一般员工和优秀员工在社会角色、技能、知识、动机以及特性等方面的不同,利用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有效的整合数据,进而构建岗位工作能力素质特征模型的构架,同时产生有关操作性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胜任素质模型有利于鼓励员工积极提高与达成高绩效有关的能力,有助于弱化行政级别的概念,打造一种积极的以能力提升为中心的高绩效组织,强化组织的灵活性和员工的工作适应性。

和传统工作分析作为前提的人力资源管理相对比,工作分析直接成果是产生可操作的岗位说明书[2],胜任素质模型可以提高员工工作能力、绩效水平,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

胜任素质模型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它把战略因素注入到员工的日常行为中,是对传统工作分析方法的重要补充。

胜任素质模型通常指能力素质模型,是对组织或企业中的某一个职位,依据其职责要求所提出的,为完成本职责而需要的能力支持要素的集中表示,是担任某一特定的任务角色所必须具备的胜任力总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著名人力资源专家谈胜任素质模型应用Competency称胜任特征,也称胜任素质或核心竞争力,是指那些能带来雇员高效或杰出工作绩效的潜在特征。

Competency方法则是从组织战略发展的需要出发,以强化竞争力,提高实际业绩为目标的一种独特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思想方式、工作方法、操作流程。

近年来,Competency方法在中国兴起,在华投资的跨国公司首先在中国区建立起了自己的Competency模型,作为公司选人、育人、用人、留人的标准。

不少国际咨询管理公司纷纷开展培训,给国内企业灌输Competency的理念。

目前,除个别大型国企已经建立了关键职位的Competency模型之外,大多数国内企业还处在对Competency方法从认识到熟悉的阶段。

为深入理解Competency方法在国内运用的意义,本刊记者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的林泽炎和王继承两位学者。

Competency模型:HR管理新工具Competency路程记:听说王老师是国内接触Competency比较早的学者?王:那是1994年,我在做研究生毕业论文,收集资料时看到美国的心理学家麦克利兰1973年在《美国心理学家》杂志上发表文章《测量胜任特征而非智力》“Testing for Competency Rather Than Intelligence”,从而了解了一些关于Co mpetency方法的知识。

当时,我和我的伙伴很想把这项技术引入国内。

但是,胜任特征模型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工具,是否适用于中国众多公司,其信度、效度、可行性、使用方法如何,却有待深入研究。

记:能否简单介绍一下Competency方法?王:Competency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直到1973年,麦克利兰在那篇著名的文章上第一次为Competency做出了定义。

他认为,从第一手材料直接发掘的,真正影响工作业绩的个人条件和行为特征就是Competency。

之后,以麦克利兰(音译不对)博士为首的研究小组发展了测试Competency的技术,创造了行为事件访谈(Behavioral Event Interview,简称BEI)的新方法,用于建立胜任特征模型。

麦克利兰博士创立了自己的咨询公司——MCBER公司,把Competency模型作为商业化的技术向企业、政府机关和其他专业组织公开。

胜任特征模型发展至今已经有10年的历史,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优势逐渐得到大家的认可。

在国际上,Competency方法在许多著名的管理公司和先进企业中得到广泛的接受和运用,并且变成了人力资源管理的软件系统(?)的思想核心,被多家软件公司开发成系统的软件包推向市场。

Competency模型意义所在记:在企业建立Competency模型有什么意义?林泽炎:HR管理有两大基础:管人、理事。

首先是职务分析,其次是人员分析。

两大工作完成,HR管理即有一个科学的基础。

胜任特征模型的提出是建立在对人进行科学地评价、分析、鉴定的技术和方法之上,它的实际意义显而易见。

第一,选拔人才上,以往凭的是经验、领导意见,现在有了一种科学的方法,对准确地选聘人才提供了科学依据。

第二,培训上,可通过对照胜任特征,发现工作人员素质方面的欠缺或表现出的一些优秀特征,据此实施培训,使培训更有针对性。

第三,职业指导上,有助于把人员安排到与胜任特征相适应的岗位上,达到人岗匹配,还可以帮助员工进行职业生涯指导、规划。

王:其实这个模型的实践意义比学术意义更大。

在传统的选聘中,学历、学习成绩等智力因素会起关键作用,比如,用人单位要求的是商业人才,却用他在学校取得的学术成就检测他。

这样的选拔将是效度不高的甚至是无效的选拔。

因为对企业来说,学历高不见得就能取得商业上的成功,商业上的成就更多的是依赖非智力因素,比如情商。

Competency正是在纠正传统选拔方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方法,更具科学性。

记:可不可以理解为Competency模型给所有的HR工作制定了一个标准?林:那还远远做不到这一点。

现在只是提出了一种概念,或者说找到了一种将来有可能应用于教育、企业、行政管理上,对人评价的方法。

但是,离真正全面应用起来还有一段时间。

国内现在只是大致知道Competency模型是什么,胜任特征是什么概念,但具体环境的具体岗位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胜任特征,恐怕还没有明确的定义。

Competency是值得探索的方法、方向,但现在,还要国内大量的学者、专家、企业工作者来研究不同行业、不同层次和不同职位的人到底应该具备什么素质,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人才的Competency模型。

只有把这个数据库建立起来,才可能去广泛运用。

王:Competency模型建立一个什么样的Competency标准,关键在于选择一个什么样的群体。

建立的是这个群体的标准,就必须依据这个群体的Competency建立模型,它在这个领域上是有效的。

但在另外一个领域上却是无效的。

建立Competency模型的方法记:目前国内是不是已经有很多公司建立起Competency模型了?林:现在一些公司建立起来的所谓Competency模型,大多没有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很多是公司管理层根据经验确定下来的所谓Competency模型。

王:目前,国内还没有几家企业通过用BEI方式建立Competency模型。

他们大多是运用心理测验、面试、情景测验等方法建立的,但这些方法有一个适用效度和适用范围的问题。

通过心理问卷方式测验一个人的性格、气质、兴趣等,预测他比较适合从事什么行业,是非常准确的(?)。

但是,真正选拔人才时,不通过面谈、不通过情景测验,不对被测人进行公文处理能力的考查,只通过问卷的方式是没有效果的。

因为问卷检测的只是文字上的处理方式,但是处理公文、处理电话、进行商业谈判等,用得更多的是人际关系信息处理方式,被测者运用的是宏观模式还是微观模式,思路是开阔还是狭窄,只有通过情景测验才能判断。

越是高层的人员就越需要对行为进行深入分析,因为“一般”和“优秀”拥有的基本知识、技能大致相同,真正区分两者的是更深层次的态度、动机等因素。

要辨别这些,目前的心理测验、面试等方法,效果较差。

记:谈得比较多的是BEI,这是目前来说建立Competency模型最好的方法吗?王:在方法选择上,实践越来越证明,行为事件访谈方法是比较合适的。

不说技术人员,但起码对建立管理人才的模型是比较合适的。

BEI,也就是Behavior Events Interview,即行为事件访谈方式。

它最早是心理学家用以进行心理测评的方法,通过一系列问题,如“您当时是怎么想的”“您是怎么对他说的”“您采取了什么措施”等,收集被访谈者在代表性事件中的具体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详细信息。

通过对所收集信息的对比分析,发现优秀员工与一般员工的巨大差别特征。

BEI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访谈方法,可以在有限时间内全面、深入地了解被访谈者,挖掘出大量有价值的信息。

建立Competency模型的基本程序如下:确定绩效标准(销售量、利润、管理风格、客户满意度)→建立标准样本(一般经理、优秀经理)→收集数据信息(BEI、问卷调查、评价中心、专家评议组)→分析数据信息(访谈结果编码、调查问卷分析)→建立Competency模型(确定Competency项目、确定等级、描述等级)→验证Competency模型(BEI问卷调查、评价中心、专家评议组)。

并非一劳永逸的Competency模型记:既然Competency是一种具体环境具体层面的东西,每个特征都有不同的层级规定,这些规定是不是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有所更新、改变呢?林:可以这样理解,胜任特征应该都是一些具有相对稳定性的东西。

到底需要哪些人才,不需要哪些人才,这要取决于具体工作的需要。

比如,在原有的计划经济条件下,一个厂长所需要的胜任特征可能是服从上级的安排,把目标任务完成就行了。

但现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同一岗位对人的胜任特征提出了新的要求。

只能说某一个岗位对人提出了不同的胜任特征要求。

但我们谈某一个胜任特征的时候,谈的不是人本身,而是工作对人的要求。

王:随着时代的变化,一方面构成职位Competency的要素变化了;另一方面,构成胜任特征的内涵也将变化。

比如,对某些东西过去属于负面评价,而现在变成正面评价;有些东西过去非常注重,现在已经是最基础的构成,不需要特别强调。

记:如果具体到一个公司,要建立自己的Competency模型的话,在理论或方法上,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呢?林:我认为宏观层面要有一个大的框架。

在企业中起决定性作用、属于企业竞争优势的,是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和核心的技术人员,包括销售人员。

建立Comp etency模型不可遍地开花,而要重点突破。

首先,确定企业中能够带来效益、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人力资源;其次,确定企业的关键职位,然后分别研究、建立核心的高层管理人员、核心专业技术人员所需要的Competency,最后才考虑把这个模型运用到选评、考核、培训等人力资源工作中,为确保企业的竞争优势创造条件。

企业不是一个研究机构,不必要对所有职位建立模型。

王:另外,建立模型需要取样,中小企业不适合建立这样的模型,因为样本量太小。

在相对比较大型的中小企业中,干部、经理也只有一二十人,对建立模型样本量是不够的。

所以中小企业建立模型在方法技术上可以借鉴咨询公司的数据库或向外围专家请教。

而大企业比较有条件,但也要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建立核心部门的Competency模型。

在方法上,做什么样类别的职位的Competency特征,就必须运用与该类别相关的评价方法进行。

就是说,如果建立的是学术带头人的Competency模型,就必须用学术测验来评价他;如果选择的是商业人员就要用商业方法评价他;如果是技术、研发人员,比如高级工程师,就得用研发方面的技术方法评价他。

记:公司在建立这样一个模型的时候,在方法上如何才能做到科学、准确呢?王:这个问题涉及一个关键点,就是绩效的评定是否客观,是否有一个科学的标准。

因为,检测Competency模型的惟一方法是绩效。

首先,要选择一个适当的样本。

比如,建立一个咨询师的胜任特征模型,我们不能选择销售人员、管理人员作为访谈样本,而只能选择咨询行业咨询师作为样本;接着要了解他们的绩效历史记录。

谁是优秀谁是一般,客观的检验就是他们的绩效。

说到底,企业建立这样一个模型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模型使员工发挥更大的潜力,为企业赢利。

所以,检测模型的方法也是绩效。

记:也就是说,必须有一个公平的绩效原则来对Competency模型进行检测?王:对。

我们在选拔人才的时候,根据建立的胜任特征模型判定了员工的优秀或一般,一年两年之后,看看他们的绩效是否确实和模型预测的对应,如果真的如模型所预测,这说明建立的模型是非常正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