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提纲

合集下载

地理知识点总结提纲

地理知识点总结提纲

地理知识点总结提纲一、自然地理1. 地球的形态和结构-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球的大地形2.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公转和自转- 四季变化的原因- 白昼和黑夜的原因3. 气候和气象- 气候带和气候类型- 气压和风系- 降水和云彩4. 水文地理- 水文循环- 湖泊和河流- 海洋和海洋地理5. 土壤和植被- 土壤的类型和特点- 植被的分布和生态系统- 土壤和植被对人类的影响6. 自然灾害- 地震和火山- 飓风和台风- 洪水和干旱二、人文地理1. 人口地理- 人口数量和分布- 人口增长和人口结构 - 人口迁移和城市化2. 经济地理- 农业和农业地理- 工业和工业地理- 贸易和交通3. 城市地理- 城市的发展和分布- 城市规模和功能- 城市规划和环境问题4. 文化地理- 语言和宗教- 传统和现代文化- 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交流5. 政治地理- 国家和政治地理- 政治制度和国际关系 - 地缘政治和国际组织6. 人文环境问题- 污染和资源消耗- 能源和环境保护- 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三、地理工具和技术1. 地图和地图投影- 地图的类型和用途- 地图投影的原理和方法- 制图和测量技术2. 卫星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 卫星遥感的原理和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和应用- 数字地球和虚拟地理3. 地理实验和调查- 地理实验的方法和意义- 地理调查的过程和结果- 地理模拟和预测四、地理与可持续发展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目标- 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 可持续发展和地球未来2. 地理与环境保护- 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 水土资源的合理利用- 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法规3. 地理与资源利用- 自然资源的分布和供需- 能源开发和利用- 农林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4. 地理与城乡发展- 城市规划和乡村建设- 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一体化- 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结:地理知识点内容丰富,涉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理工具和技术等方面,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和人类生活的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发展。

高一地理知识点提纲简洁

高一地理知识点提纲简洁

高一地理知识点提纲简洁地理知识点提纲简洁一、地球与地理坐标1. 地球的形状与分布2. 地理坐标系统3. 地球的经纬度二、地球的运动与地理时间1.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2. 昼夜变化与地理时区三、地球的内部结构与板块构造1. 地球的内部结构2. 地壳板块运动与板块构造理论四、地球的大气环境1. 大气的组成与结构2. 大气的运动与气候3. 气候与生态环境五、水资源与水循环1. 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2. 水循环与水资源保护六、岩石与地貌1. 岩石的类型与形成2. 地表地貌的形成与变化3. 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七、水资源与人类活动1. 水资源的利用与管理2. 水资源与农业、工业、居民生活的关系八、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1.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成因2. 防灾减灾的重要性与措施九、城市与区域发展1. 城市化进程与城市发展2. 区域发展与资源配置3. 城市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上述提纲是地理学科高一阶段的基本知识点,从地球的基本结构、自然环境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均包含在其中。

学生们应该系统地学习这些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理学的观点和理论。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增强自己的地理素养。

同时,这些知识点也为进一步的地理学习奠定基础,为高中地理学科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学习这些地理知识点时,学生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实地考察、实验研究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加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同时,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动手实践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高一地理知识点提纲是学习地理学科的基础,学生们应该认真学习并灵活运用这些知识点。

通过对地理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现象和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从而提高自己的地理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提纲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提纲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提纲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的赤道半径、极半径,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地轴的倾斜角度及其影响。

2. 地图的基本知识:比例尺的计算与应用,地图上的基本方向,地图的种类(如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图等)。

3. 坐标系与定位:地理坐标系统,经纬度的划分与意义,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原理与应用。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的组成与分层- 气候类型及其分布(热带、温带、寒带气候)- 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形等)- 极端天气现象(飓风、洪水、干旱等)2. 水文循环与海洋:- 水循环的过程与环节- 河流的特征与分类- 海洋的形成、洋流的分布及其影响- 海平面上升的原因与后果3. 地貌与地质作用:- 地壳的结构与板块构造理论- 地貌的形成(侵蚀、风化、沉积等)- 地震与火山活动的分布及其成因- 矿产资源的分布与开采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与影响因素- 城市化进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城市功能分区与城市规划2. 农业与工业:- 农业的分类(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 农业的分布与区位因素- 工业区位理论- 工业布局对环境的影响3. 交通运输与贸易:- 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与选择- 交通网络的布局与影响因素- 国际贸易的模式与流向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遥感的基本原理,遥感图像的解译与应用。

2. 地理信息系统(GIS):GIS的构成,数据采集与处理,空间分析与应用。

3. 全球定位系统(GPS):GPS的工作原理,定位技术的应用。

五、环境与发展1. 环境问题:- 全球环境问题(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 区域环境问题(水污染、土地退化等)- 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策略2. 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资源的合理利用与节约- 生态保护与恢复3. 地理与区域发展:- 区域发展的理论- 区域发展策略与实践- 跨区域合作与全球化影响六、地理实践活动1. 地理实验与观测:地理实验的设计、实施与分析,地理现象的实地观测。

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高中地理必背基础知识点提纲

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高中地理必背基础知识点提纲

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高中地理必背基础知识点提纲一、地球与地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o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o平均半径:约 6371 千米。

o赤道周长:约 4 万千米。

2.地球仪o地轴:地球自转的假想轴,北端指向北极星附近。

o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分别是北极和南极。

3.经线和纬线o经线: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长度相等。

o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指示东西方向,赤道是最长的纬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

4.经度和纬度o经度:以本初子午线 0°经线)为基准,向东向西各分 180°,向东为东经,用“E”表示;向西为西经,用“W”表示。

o纬度:以赤道为基准,向南向北各分 90°,向北为北纬,用“N”表示;向南为南纬,用“S”表示。

5.地图三要素o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公式为:比例尺 = 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o方向:一般地图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向;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o图例和注记: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和文字说明。

6.等高线地形图o等高线: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o等高线的特点:同线等高;等高距全图一致;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合 陡崖处除外)。

o地形部位: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二、地球的宇宙环境1.天体系统o层次: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o太阳系:由太阳、行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构成。

2.太阳o主要成分:氢和氦。

o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o太阳活动:包括黑子、耀斑、日珥、太阳风等,对地球的气候、电离层和磁场等产生影响。

3.地球o普通性:在太阳系中,地球在体积、质量、密度等方面与其他行星相似。

o特殊性:存在生命,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液态水、适合呼吸的大气。

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复习提纲

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复习提纲
1★★★★★
1.1区域的基本含义
1.2区域的发展阶段
1.3区域发展差异
1.4区域经济联系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1、荒漠化与水土流失的防治
2、森林、湿地的保护与开发
3、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
4、流域开发
5、区域农业
6、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7、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8、产业转移(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是近几年考试的重点,对于如何解决区域问题以及如何利用区域优势来获得可持续发展是重中之重)
2、南方地区:位置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轻纺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
3.西北地区:位置范围,气候、地形、农牧业生产特点;保护草原,治理沙漠
4.青藏地区:位置范围,高寒气候,农牧业生产特点
(学习过程中注意四大分区差异比较)
1.2.3.4★★★★
3.2.1北方地区
3.2.2南方地区
3.2.3西北地区
2★★★★★
3.1.2人口和民族
3.1.3中国地形
3.1.4气候
3.1.5河流和湖泊
3.1.6自然资源
3.1.7农业
3.1.8工业
3.1.9交通运输业
3.1.10城市
3.1.11商业和旅游业
第二章中国地理分区
1.掌握北方地区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重工业和能源工业基地
1.中国自然地理概况:掌握中国地形总体特征、掌握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年降水量分布特点及成因,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气候特征,主要河流及水文特征
2.中国人文地理:识记我国疆域和行政区域,人口分布,人口增长,人口政策,主要交通线;理解我国主要农作物,农业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主要工业区发展条件

高考地理复习提纲

高考地理复习提纲

高考地理复习提纲地理是高中阶段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是高考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地理知识,以下是一份高考地理复习提纲,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一、自然地理1. 大地形地貌1. 陆地和海洋的分布2. 高山、平原、盆地及世界主要大陆、大洋的名称和位置2. 气候与气象1. 气候带与气候类型的划分2. 主要气候要素及其影响因素3. 气象图和天气图的解读与应用4. 天气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分布3. 水文地理1. 江河湖泊的形成和类型2. 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3. 河流的发育规律4. 全球水循环与水文灾害4. 生物地理1. 地球上不同生态系统的特点与分布2. 自然保护区的意义和作用3. 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和措施4. 人类活动对于生物地理的影响二、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1. 人口数量和分布的特点与影响因素2. 城市化进程和城市规划3. 城市人口流动和城市问题4. 人口政策和人口问题2. 农业与工业1. 农业地域的划分和特点2. 农业发展中的问题和挑战3. 工业地域的划分和特点4. 工业化进程中的问题和挑战3. 交通与通信1. 陆路、水路、空路和信息通信的重要性及发展2. 交通网络的构建和优化3. 交通运输中的问题和发展方向4. 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与影响4. 区域可持续发展1. 区域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外部条件2. 区域发展的类型与模式3. 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环境效应4. 区域合作与可持续发展三、地理方法和技术1. 地图与地图阅读1. 地图的种类与制图方法2. 地图的要素和符号的解读3. 地图与实地的结合运用4. 地图在地理研究与分析中的作用2. 野外实地考察与实验1. 野外实地考察的目的和意义2. 野外实地考察的方法和组织3. 野外实地考察的记录和分析4. 实验和模型在地理学中的应用3. GIS和遥感技术1. GIS和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2. GIS和遥感技术在地理研究中的作用3. GIS和遥感技术在资源与环境管理中的应用4. GIS和遥感技术的发展和前景这份地理复习提纲包含了高考地理的核心知识点,建议同学们按照提纲进行系统的复习,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结合例题和历年真题进行强化练习,提高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

地理高中复习提纲

地理高中复习提纲

地理高中复习提纲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与人类活动的学科,它涉及到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

在高中阶段,地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地球的构造和自然环境,还能够帮助我们认识人类的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下面是地理高中复习的提纲,希望能够对同学们的复习有所帮助。

一、自然地理1. 地球的构造与地壳运动地球是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组成的。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岩石壳层,地幔是地壳与地核之间的中间层,地核是地球的中心部分。

地壳运动是指地球表面岩石的变动和地壳的变形。

它包括地震、火山喷发、地壳隆起和地壳下陷等现象。

地壳运动对地球的地貌和地理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2. 气候与气象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降水、风向和湿度等因素。

气象是指一个地区短期的天气状况。

气候与气象的形成与地球的自转、公转、地形和大气环流等因素密切相关。

了解气候与气象对于我们预测天气、农业生产和城市规划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3. 水资源与水循环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它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两部分。

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球上不断循环的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渗漏等环节。

了解水资源和水循环对于我们合理利用水资源和保护水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二、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人口是一个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地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城市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场所,它集中了大量的人口和资源。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了解城市化对于我们认识城市发展规律和解决城市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2. 农业与工业农业是人类最早的生产方式,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农业资源包括土地、水和气候等因素。

工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它对于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工业资源包括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等。

了解农业和工业对于我们认识经济发展规律和推动经济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3. 交通与通信交通和通信是人类活动的重要手段,它们对于地区的发展和联系起着重要的作用。

高中地理大纲(史上最全的)

高中地理大纲(史上最全的)

高中地理考纲第一部分自然地理和地图1.宇宙中的地球:(1)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天体:地球的宇宙环境。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日地关系;太阳系概况;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3)地球: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轴;两极;经线;本初子午线;经度;赤道;纬线;纬度;经纬网及其意义。

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的划分;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时区的划分;日界线;国际标准时间;北京时间;区时的应用。

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黄赤交角;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4)宇宙探测:宇宙探测的意义;宇宙探测的现状。

2.大气:(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的组成;大气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对流层大气的热状况和大气的运动:大气的受热过程;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

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

(3)大气降水:降水的时间变化;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

(4)天气、气候与人类:锋面、低压、高压、锋面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光、热、水、风等气候资源及其利用。

寒潮、台风、暴雨、大风等气象灾害的危害及防御。

地球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5)气压、气温、降水等值线图、柱状图等图形语言的解读和应用。

3.海洋:(1)海水的性质和运动:海洋表层平均盐度、温度的分布和变化规律;洋流及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海洋开发:洋资源的主要类型及其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

海洋空间的重要性、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

中国邻近海域,主要渔场和海洋水产,主要盐场。

(3)海洋环境保护:要的海洋环境问题。

保护海洋环境的主要措施。

4.陆地:(1)陆地的组成要素和地壳变动主要造岩矿物。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与提纲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与提纲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与提纲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大小和结构(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近似于椭圆体的球体。

在赤道上,地球的直径为大约12756km,而在两极之间的直径只有约12713km,这意味着地球是稍扁球形的。

(2) 地球的大小:地球的赤道周长约为4万公里,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公里。

(3) 地球的结构:包括地球的核心、地幔和地壳。

地壳包括大洲和海洋地壳,海拔高度在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是地球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1) 自转:地球围绕自身轴的旋转运动,自转周期为23小时56分4秒。

(2) 公转: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公转周期为365.24天。

3. 地球的地理坐标和经纬度(1) 地理坐标:地理坐标是地球表面上任意一点的位置坐标,由纬度和经度组成。

(2) 经纬度:地球表面的位置可以用这两组数值来定位,经度是指东西方向上的角度,纬度是指南北方向上的角度。

4. 地球的地形和地貌特征(1) 地形特征:包括平原、高原、山地、盆地和丘陵等。

(2) 地貌特征:包括河流、湖泊、海洋、沙漠、冰川、火山等。

5. 地球的气候带与自然带(1) 气候带:根据不同的纬度和气候条件,地球表面可以分为寒带、温带和热带。

(2) 自然带:根据植被类型和地理条件不同,地球可以分为高山带、森林带、草原带、沙漠带和冰川带等。

6. 地图的特点和分类(1) 地图的特点:地图是地球表面的一种简化模型,用于表示地理位置、地形和分布情况。

(2) 地图的分类:根据不同的用途和表达方式,地图可以分为地形图、交通图、气候图、经济图和资源分布图等。

二、人口与城市1. 人口与人口分布(1) 人口数量和增长:人口数量是指某一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总数,人口增长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人口数量的变化情况。

(2) 人口分布:人口在地球表面上的分布情况,通常会受到地形、气候、资源和交通等因素的影响。

2. 人口迁移与流动(1) 人口迁移:指人口从一个地区或国家向另一个地区或国家移动的现象。

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

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

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第一章地球与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三个椭球体
–地球的大小和重量
–地球自转和公转
2.地球的位置和构造
–地球的位置和运动
–地球的内部构造
–地球的地壳运动
3.地图的制作和应用
–地球的纬度和经度
–地图的分类和框架
–地图的应用和误差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
1.气候
–气候要素和分类
–气候变化和预测
–气候与人类活动关系
2.水文
–水文循环和水资源
–水资源分布和利用
–水污染和治理
3.生物圈
–生态系统和生态位
–生物多样性和人类活动威胁
–生态环境保护
第三章经济地理环境
1.人口与城市
–人口数量和分布
–人口变化和趋势
–城市化和城市发展
2.农业
–农业类型和特点
–农业生产和技术
–农业问题和发展
3.工业
–工业类型和特点
–工业生产和技术
–工业问题和发展
第四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1.区域的自然和经济条件
–区域性质和特点
–自然资源和经济条件
–区域开发和利用
2.区域发展政策与规划
–区域发展政策和规划
–区域经济和人文特点
–区域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3.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
–中国的区域发展和特点
–中国的区域发展政策和规划
–中国的区域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以上是高一地理必修一的复习提纲,希望对大家的地理学习有所帮助。

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中国地理重要知识点提纲

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中国地理重要知识点提纲

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中国地理重要知识点提纲一、中国的地理位置1.半球位置:北半球、东半球。

2.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3.经纬度位置: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附近);最南端在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附近);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135°E(多);最西端在新疆帕米尔高原 73°E(附近)。

二、中国的地形1.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o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o第二级阶梯:以高原和盆地为主,海拔在(1000(-(2000(米。

o第三级阶梯: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海拔多在(500(米以下。

2.主要地形区o四大高原:青藏高原 世界屋脊)、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严重)、云贵高原 喀斯特地貌广布)。

o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 最大的内陆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 地势最高的盆地,矿产资源丰富)、四川盆地 紫色盆地)。

o三大平原:东北平原 最大的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o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三、中国的气候1.气候类型多样: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2.季风气候显著o夏季风: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偏南风,温暖湿润,带来丰沛的降水。

o冬季风:来自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的偏北风,寒冷干燥。

3.气温分布特点o冬季:南北温差大,越往北气温越低。

o夏季:除青藏高原等少数地区外,全国普遍高温。

4.降水分布特点o空间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o时间分布: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四、中国的河流和湖泊1.外流河和外流区o注入太平洋的河流: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等。

o注入印度洋的河流:怒江、雅鲁藏布江。

o注入北冰洋的河流:额尔齐斯河。

2.内流河和内流区o主要内流河:塔里木河。

3.主要湖泊o淡水湖:鄱阳湖( 最大)、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

高考地理复习提纲_全

高考地理复习提纲_全

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1、天体系统的级别2、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类地行星)、木星、土星(巨行星)、天王星、海王星(远日行星)其中小行星带是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3、地球的特殊性:已知的宇宙中唯一有生物的星球,其原因是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③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④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太阳能量的来源是:核聚变反应2、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递减3、太阳辐射能丰富区: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典型城市拉萨太阳辐射能贫乏区:四川盆地,典型城市成都4、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①太阳辐射是大气环流、地表某些物质运动等赖以发生、发展的最主要动力源泉②太阳辐射的能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5、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层和色球层,活动周期为11年6、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地球气候:黑子的数量变化与降水的年际变化有相关性②扰乱地球电离层,无线电短波通信受阻③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和两极的极光三、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对比自转公转方向周期角速度线速度自转自西向东北逆南顺一个恒星日一个太阳日除两极点外,都是15°/小时规律: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纬60°的线速度是赤道线速度的1/2 公转自西向东逆时针一个恒星年一个回归年大约1°/天大约30km/s规律:近日点(1月初)较快,远日点(7月初)较慢2、晨昏线: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在此线上太阳高度是0度。

在太阳直射点上正午太阳高度是90度。

晨昏线的判断方法: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所经过的晨昏线部分为晨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所经过的晨昏线部分为昏线。

3、时间计算:东加西减。

(加减)地方时:经度每相差1度,时间相差4min 。

地理知识点高中归纳总结提纲

地理知识点高中归纳总结提纲

地理知识点高中归纳总结提纲一、物候现象1. 物候现象的定义及分类a. 物候现象的定义:植物受气候等因素影响,在其生长、发育、景观变化等方面发生的相应现象。

b. 物候现象的分类:按季节分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四个物候期。

2. 物候现象的影响因素a. 气温:气温高矮直接影响植物的萌发、生长、吐花等。

b. 光照:丰富的光照有助于植物光合作用、繁殖等。

c. 湿度:高湿度可增进植物生长,低湿度则对植物生长不利。

d. 其他:土壤、二氧化碳浓度、风力等。

3. 典型的物候现象a. 春季物候现象:萌发期,叶片展开期。

b. 夏季物候现象:吐花期,结果期。

c. 秋季物候现象:叶片变色期,落叶期。

d. 冬季物候现象:休眠期。

二、地貌类型1. 高山地貌a. 定义:相对于四周地区海拔较高,形成的地貌类型。

b. 特征:海拔高,气候凉爽,植被稀疏,地表起伏大,河流陡峭。

2. 平原地貌a. 定义:海拔较低或靠近平坦的地貌类型。

b. 特征:海拔低,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合农业进步。

3. 大陆架地貌a. 定义:陆地延伸至海洋底部的地质构造部分,位于陆地边缘。

b. 特征:宽广平坦,潜在丰富的海洋资源,适合渔业和油气开发。

4. 河流地貌a. 定义:地表自然水道形成的地貌类型。

b. 特征:河岸多为陡峭,流淌水面起伏,地势沿河流方向改变。

5. 湖泊地貌a. 定义:水域四周被陆地环绕的地貌类型。

b. 特征:水域面积较大,四周多为平原或山脉,水质通常较澄莹。

三、自然灾难1. 地震a. 定义:地壳发生剧烈震动,造成地面损坏及伤亡的自然现象。

b. 形成原因:地壳板块运动引起的地震波。

c. 灾难影响:建筑物倒塌、地面开裂、引发海啸等。

2. 飓风a. 定义:热带地区发生的强烈的旋转风暴。

b. 形成原因:热带低气压区上空的热湿气流上升形成风眼。

c. 灾难影响:强风、暴雨、洪灾、海啸等。

3. 台风a. 定义:太平洋和北半球热带海洋上的气象现象。

b. 形成原因:暖湿气流、低气压区和气候环境的互相作用。

地理提纲知识点总结

地理提纲知识点总结

地理提纲知识点总结一、自然地理1. 地球与地理坐标-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的球体,其赤道周长约为40075公里,极径约为6357公里。

- 地球的旋转和自转:地球每天自西向东自转一圈,周期为24小时;同时,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周期为365.25天。

- 地理坐标系统:地理坐标是地球表面上任一点的经度和纬度的度数表示。

2. 大地形态- 大陆和海洋:大陆占地球表面积的29%,海洋占71%。

- 山脉和平原:地球表面的地形包括高山、丘陵、平原等不同类型的地貌。

- 河流和湖泊:地球上有许多不同规模的河流和湖泊,它们在地球上形成了各种地理景观。

3. 自然灾害- 地震:地球内部的地壳运动导致地震的发生,地震不仅会造成房屋倒塌和人员伤亡,还可能引发海啸等灾害。

- 气象灾害:气象灾害包括飓风、龙卷风、暴雨、干旱等,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 自然环境变化: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了污染,地球的自然资源也在不断消耗中,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威胁。

4. 气候和气候变化- 气候和气候区域划分:地球上的气候有着很大的差异,可以分为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等。

- 气候变化的影响:地球气候的变化对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比如极端天气、海平面上升等问题都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二、人文地理1. 人口和人口分布- 人口增长和变化:地球上的人口不断增长,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速度更为迅猛。

- 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地球上的人口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和河流流域,人口密度也大多集中在这些地区。

2. 城市与乡村- 城市化和城市发展:地球上的城市化进程正在不断推进,城市面积在不断扩大,城市的规模和人口也在不断增长。

- 乡村人口和发展:虽然城市化进程正在不断加快,但乡村地区的人口数量仍占很大比例,农村的发展问题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3. 农业和工业- 农业和农产品:地球上的农业形式多种多样,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式也存在着差异。

(完整word版)高中地理知识提纲总结,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高中地理知识提纲总结,推荐文档
名师解读
思维导图
1.了解工业联系的主要形式。
2.评价分析具体工业区的区位条件、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和措施。
3.结合实例分析工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
第4讲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名师解读
思维导图
1.理解交通运输布局对聚落空间布局和商业网点的影响。
2.学会分析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重点工程建设的区位条件评价及商业网点的区位选择。
4、学会结合相关资料分析气候变化的特点及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二部分人文地理
第五章人口与环境
名师解读
思维导图
1.学会运用图表资料分析人口增长状况与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
2.理解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区别。
3.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及特点。
4.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及类型。
5.学会分析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第4讲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名师解读
思维导图
1.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2.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3.理解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形成、特点及其差别。
第5讲 气温、降水和气候
名师解读
思维导图
1.掌握气温时空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学会判读等温线图。
2.理解并掌握降水类型及影响因素,学会判读等降水量线图。
3.能根据洋流模式图或局部大洋图,分析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并能分析洋流对局部地区的气候、海洋生物、航行和海洋污染的影响。
第3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名师解读
思维导图
1.识记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2.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和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高考地理考前必背知识提纲(50页,精心编制)

高考地理考前必背知识提纲(50页,精心编制)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1.宇宙中的地球(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1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①宇宙概念: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着的物质世界,具有物质性、运动性、多样性的特征。

②天体含义: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分类 a.自然天体: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

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天体。

b.人造天体:航天飞机、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

④天体系统: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⑤太阳系概念:太阳系由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八大行星,以及围绕太阳公转的小行星、彗星、流星体等天体构成。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八大行星的特征:a.运动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b.结构特征: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1)地球的普通性:从地球的外观、所处的位置、运动特征而言,地球与其他八大行星相比,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地球只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2)地球的特殊性:由于地球具备了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所以又是特殊的:①九大行星绕日运行具有共面、同向性,彼此间不会发生碰撞。

故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安全稳定。

②日地距离适中,温度适宜。

③地球体积质量适中,具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

④太阳的光照条件稳定。

⑤有液态水。

简而言之,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是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 3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①太阳辐射:指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的现象。

②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③对地球的影响:a.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b.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c.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的主要能源2)太阳运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由里往外:光球:黑子(标志,变化周期11年))、色球:耀斑(标志,以称色球爆发,最激烈)日冕:太阳风(带电粒子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行星地球§1 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系统级别:河外星系←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2、太阳系中距太阳由近及远的八大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因为地球上有生物,所以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

4、地球上产生生命的基本条件:外部条件包括太阳稳定的光照和地球安全的运行轨道;自身条件:(1) 地球有适中的质量体积,所以地球周围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2)由于日地距离适中及地球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所以地球上有适中的温度;(3)地球上有液态水(能形成海洋)。

§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来源,它可以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可以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还可以通过人为转化形成其它形式的能量。

2、太阳活动的标志包括黑子和耀斑。

当太阳活动比较剧烈时,可以形成磁暴和极光现象,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可以诱发水旱灾害和地震等自然灾害。

§3 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其自转周期若以太阳为参照物大约为24小时,叫做一个太阳日日;若以远离地球的某一恒星为参照物,则大约为23小时56分4秒,叫做一个恒星日日。

2、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其公转周期大约为365天6小时9分10秒,叫做一个恒星年年。

3、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了(1)昼夜更替现象;(2)不同经度出现了不同的地方时,即东边的时间比西边的时间要早;(3)形成了地转偏向力,即水平运动的物体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4、在空白图中绘制出直射光线、晨昏线,标注出直射点及夜半球,表示出地球自转方向。

5、地球公转与自转轨道的夹角叫做黄赤交角,其大小是23°26′。

6、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产生了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以及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四季的变化等。

7、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6月22日(节气: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9月23日(节气: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12月22日(节气: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3月21日(节气:春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周期:大约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叫做一个回归年。

8、在图中适当位置绘制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并判断出各点的日期9、昼夜长短变化规律:(1)夏至日越向北昼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冬至日越向北昼越短,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春分日、秋分日则全球昼夜等长。

(2)北半球夏至日昼长最长,冬至日昼长最短;南半球冬至日昼长最长,夏至日昼长最短;赤道全年昼夜等长。

10、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规律:(1)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分布规律: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逐渐降低;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分布规律: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逐渐降低;春分、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分布规律: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逐渐降低;(2)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是北回归线及其以北,达到一年中最小值的是南半球;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是南回归线及其以南,达到一年中最小值的是北半球;春秋分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是赤道。

§4 地球的圈层结构1、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地核;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水圈、大气圈、生物圈。

2、图中1表示地壳,2表示地幔,3表示地核,A表示莫霍面,B表示古登堡面。

3、岩石圈包括软流层以上部分,即地壳和上地幔顶部顶部。

4、水圈是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1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1、大气的根本热量来源是太阳辐射,但大气最直接的热量来源是地面。

2、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

3、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越多,通过大气逆辐射还给地面的热量越多,即保温作用越强。

4、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是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水平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风)。

在图中绘制出空气运动的方向、标注出地面气压的高、低。

5、空气水平运动(风)的方向是从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在等压线图上,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

§2 气压带和风带1、在图中标出气压带、风带的名称,画出风带的风向。

2、气压带中是由于热力原因形成的是赤道低压带、极地高压带;由于动力原因形成的是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风带是从高压带吹向低压带,并考虑地转偏向力形成的。

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是无论南北半球都是7月向北移,1月向南移。

4、北半球1月(冬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压带,从而在太平洋上形成了阿留申低压;北半球7月(夏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压带,从而在太平洋上形成了夏威夷高压。

5、东亚地区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可以在形成冬季由陆地吹向海洋、夏季由海洋吹向陆地的季风现象。

(冬季西北风,夏季东南风)§3 常见天气系统1、图中1表示冷锋,2表示暖锋。

其中冷锋在我国出现的频率较高。

3、图中的1表示高压,2表示低压。

4、在图中用箭头表示出气流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方向。

5、图中1形成的天气特点是晴朗少雨,如我国夏季的伏旱、冬季的寒潮、秋季的秋高气爽等天气。

2形成的天气特点是云雨天气,如我国夏秋季的台风现象。

§4 全球气候变化1、全球气候变化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现代气候变化最主要的趋势是全球气候变暖。

2、在我国,气候变暖现象由空间上看,北方地区十分明显,由时间上看,冬季季节比较突出。

3、产生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二氧化碳的排放(化石燃料的燃烧)、森林的破坏、人口的增长4、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1)导致海平面上升;(2)改变水循环,产生洪涝、干旱等灾害;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及供需矛盾。

(3)有利于高纬国家,使其农业增产(生长期延长);不利于低纬国家,使其农业减产(洪涝与干旱加剧)。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1 自然界的水循环1、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其中储量最大的是冰川水,利用最多的是河流水。

2、(1)图中1是蒸发,2是降水,它们组成了海上内循环循环;(2)图中3是蒸发,4是降水,它们组成了陆地内循环(内陆循环)循环;(3)图中5是蒸发,6是水汽输送,7是降水,8是地表径流,9是下渗,10是地下径流,它们组成了海陆间循环循环。

(4)能够更新和净化陆地水资源的是海陆间循环。

人类在利用水循环过程中对地表径流的利用和影响最大。

3、水循环的意义:(1)维持全球水体的动态平衡;(2)促进全球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3)塑造地表形态;(4)对陆地水资源具有更新、净化的作用。

§2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1、形成洋流的主要动力是盛行风,另外地转偏向力和陆地形状也可以影响洋流的方向。

2、洋流的主要类型有寒流和暖流。

3、在图中绘制出洋流的方向。

4、图中的寒流包括5、7、10、11;暖流包括1、2、3、4、6、8、9。

5、洋流的影响:(1)影响高低纬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

(2)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暖流起增温增湿作用,如西欧的温带海洋气候气候即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

寒流起降温减湿作用,如沿海地区受寒流影响可能形成荒漠。

(3)对渔场的影响:太平洋中由于寒暖流3和7 的交汇形成北海道渔场;由于上升流的影响在11处形成秘鲁渔场。

(4)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扩大污染范围;加快污染物的净化。

(5)对海洋交通运输的影响:顺流时可以加快速度、节省燃料;寒暖流交汇处易出现雾,可以干扰交通运输;另外洋流可能由高纬带来冰山,危害交通运输。

§3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1、自然资源按其性质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水资源属于其中的可再生资源。

2、影响水资源丰歉程度的因素有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等,其中径流量是衡量水资源丰歉程度最重要的标准。

3、水资源的数量主要影响经济活动的规模大小,水资源的质量主要影响经济活动的效益高低。

4、生产力(科技)的发展可以影响人类对水资源的利用。

在科技落后时代,人类主要利用河流水、淡水湖泊水;科技发达时代,人类利用水资源的种类增多,利用方式多样化。

例如地下水开采、海水淡化、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等。

5、当前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水资源质量不断下降,必须合理利用水资源,因为水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6、人类利用水资源的措施:(1)修建水库;(2)跨流域调水;(3)提高利用效率和重复利用率。

(4)海水淡化;(5)合理开采地下水;(6)提高节水意识;(7)人工增雨;(8)减少污染浪费。

其中属于开源措施的有(1)(2)(4)(5)(7),属于节流措施的有(3)(6)(8)。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1、地质作用按照能量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内力作用、外力作用两种类型。

由整个地质时期看,地质作用中内力作用居主导地位2、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热能),它可以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内力作用主要包括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壳运动等基本形式。

3、地壳运动中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是地壳运动,其按运动方向和性质又可以分为水平运动和升降(垂直)运动两种形式。

4、水平运动常常形成褶皱山脉、断裂带、裂谷、海洋等;垂直运动常常形成地势起伏、海陆变迁等。

就全球规模的运动而言,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

5、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外部(太阳能、重力能),它可以使地表变得平坦;外力作用主要包括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堆积作用)、固结成岩等基本形式。

6、三大类岩石可以相互转化(地壳物质循环)。

在图中填出相应名称。

§2 山岳的形成1、山岳的主要类型包括褶皱山、断块山、火山。

2、褶皱的基本形态有背斜和向斜两种类型。

其中岩层向上拱起形成的是背斜,其岩层的新老关系是中心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岩层向下弯曲形成的是向斜,其岩层的新老关系是中心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

3、在内力作用影响下,一般情况下背斜成山,向斜成谷;但如果考虑到外力作用,背斜的顶部由于受张力作用,容易被侵蚀成山谷,而向斜的槽部受挤压力作用,不易发生侵蚀作用,从而形成山。

世界著名的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科迪勒拉山脉等按其成因类型都属于褶皱山。

背斜属于储油气构造;可修建隧道;向斜属于储水构造。

4、岩层在地壳运动过程中破裂并沿破裂面发生明显位移而形成断层。

两条断层之间的岩块相对上升则形成地垒,容易形成断块山地,例如华山、庐山、泰山等即是如此形成;两条断层之间的岩块相对下降则形成地堑,容易形成低地和谷地,例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东非大裂谷等即是如此形成。

5、哥伦比亚高原、我国长白山主峰、日本富士山等都由于岩浆活动形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