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新北师大版《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第二单元《比例的认识》(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二单元《比例的认识》(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二单元《比例的认识》(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比例的概念及比例的表示方法。

(2)掌握比例中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已知数据求未知数据。

(3)能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1)能够理解和运用比例的概念。

(2)能够用比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能够观察、分析、抽象、思维以及实际问题的解决。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2)培养学生谦虚、尊重他人、乐于合作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比例的概念及比例的表示方法。

(2)掌握比例中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已知数据求未知数据。

(3)能够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1)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比例的概念和运用方法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自主探究法、学习小组讨论法等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出问题1.教师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比例的认识。

大家知道什么是比例吗?”2.请部分同学分享自己的看法。

3.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比例的概念。

第二步:引入新知识1.举例说明:“小明购买了一只价值30元的电动汽车,他在玩具店里花了20元买了一只遥控器。

这两个物品之间的价格比是多少呢?”2.引导学生用比例的方式描述这两个物品之间的价格比。

3.用线段表示这两个物品之间的比例,并用常见的比例表示法写出这个比例。

4.让学生默读课本上对比例的定义和表示方法的内容。

第三步:贯彻方法1.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的表示方法,让学生写出以下比例的表示方法:(1)3∶5 (2)2∶1 (3)5∶2(4)8∶9 (5)1∶5 (6)5∶1(7)7∶11 (8)6∶8 (9)9∶52.让学生发现并总结比例中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3.让学生归纳比例的基本性质。

(1)比例的值不变。

(2)比例可以倒置。

(3)比例两边乘或除相同的非零数仍为比例。

第四步:实战演练1.让学生完成以下判断和填空题目。

北师大版《比例的认识》教案

北师大版《比例的认识》教案

北师大版《比例的认识》教案
《北师大版《比例的认识》教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作业内容
1、通过复习比的意义来引入认识比例的意义及各部分的名称。

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在比例里,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2、小组讨论:根据比例的意义写比例,并说说你是如何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
3、学生根据已出示的机组比例仔细观察,找出规律用自己的话来总结,老师最后归纳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4、小组整理归纳所学知识。

北师大版《比例的认识》教案这篇文章共614字。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2.1《比例的认识》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2.1《比例的认识》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2.1《比例的认识》|北师大版一、教材版本及适用范围本教学设计适用于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 2.1《比例的认识》一课。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比例的定义。

•掌握比例的写法。

•能够根据已知比例计算各个量。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使用比例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善于发现事物内在联系的能力。

•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帮助学生了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内容及重难点1. 教学内容•比例的定义•比例的写法•已知比例计算各个量•比例的定义•已知比例计算各个量四、教学过程1. 预习导入•让学生看下面这道题:北京到上海的距离是1600公里,而上海到南京的距离是800公里,那么北京到南京的距离是多少公里呢?让学生问问身边的同学,这道题应该如何解决?•引导学生回忆和复习之前学过的比例相关的知识。

2. 讲解比例的定义及比例的写法•老师让学生拿出课本,读出比例的定义。

•教师让学生手抄比例的定义,并解释什么是比例。

•老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解比例的定义。

•老师给出比例的写法,要求学生认真跟随写下来,并解释比例的写法。

3. 初步计算已知比例下的各个量•老师给出一些简单的已知比例的例子,让学生自己根据比例计算各个量。

•老师引导学生讲解自己是如何计算的,讲解计算方法。

4. 继续计算已知比例下的各个量•老师提供更加复杂的例子,要求学生根据已知比例计算各个未知量。

•学生分小组进行计算,并互相讨论计算方法。

•老师给出一些更为复杂的问题,让学生进行综合运用已知比例计算各个未知量。

•学生分小组进行练习,并互相讨论解决方案。

6. 总结归纳•整理梳理已学内容,帮助学生对比例及已知比例计算上的问题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堂教学,学生掌握了比例的定义和写法,并初步学会使用比例计算已知比例下的各个量。

北师版比例的认识教案

北师版比例的认识教案

北师版比例的认识教案教案标题:探索北师版比例的认识教学目标:1. 理解比例的概念,能够准确地描述比例的关系。

2. 掌握比例的计算方法,能够灵活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比例的概念及其特点。

2. 比例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教学实例、比例相关的实物或图片。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具、练习册。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比例的概念,并与学生进行简短的讨论。

2.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能否举出身边的一些例子来说明比例的概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二、概念讲解(10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简明扼要地讲解比例的定义和特点。

2.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的关系,例如:A与B的比例为1:2,表示A的数量是B的数量的一半。

三、计算方法讲解(15分钟)1. 教师通过具体的实例,向学生展示比例的计算方法。

例如:已知A与B的比例为1:2,求A的值,可以通过A = B ÷ 2计算。

2. 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讨不同情况下比例的计算方法。

四、练习与巩固(15分钟)1. 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个人或小组练习。

2.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拓展应用(10分钟)1. 教师提供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六、总结归纳(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总结比例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并进行解答。

七、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完成并提交。

2. 教师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北师大版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比例的概念、表达方式及其相关概念;学生能够正确应用比例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对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意识和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比例的概念、表达方式及其相关概念的掌握;比例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2.教学难点: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学生对于比例的概念理解。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比例问题的图片,如水杯中的水和杯子的比例、菜谱中的食材比例等,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比例问题的思考。

2.比例概念的引入通过实物的展示和图形的展示,引导学生认识比例的概念,例如,将线段按照一定的比例分割,引导学生发现比例的规律,并引导学生给出比例的定义。

3.比例的表达方式的引入通过对比例中的分数等价变换的讲解,引导学生掌握比例的表达方式,如用分数表示、用两个数的比值表示等。

4.比例的运用能力培养通过举一些实际问题,如购物比价、图形的放缩等,引导学生将问题转化为比例关系,并解决问题。

5.综合练习设计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灵活运用比例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6.拓展任务设计一些拓展任务,如设计一份寿司的菜谱、设计一个房间的布置方案等,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拓展,提高对比例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7.总结与归纳四、教学方法1.案例引入法:通过举例引入比例概念,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体会比例的应用。

2.合作学习法:设计合作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协作,共同解决比例问题,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3.情景模拟法:通过设计一些情境问题,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情景模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比例的概念及其应用。

4.探究式学习法:在引导学生掌握比例概念的基础上,设计一些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比例的相关性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例的认识》教案 北师版

《比例的认识》教案 北师版

第二单元比例
第1课时比例的认识
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P16~18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比例尺,能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过程与方法: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比例尺,能根据三个量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运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认识比例尺,能根据三个量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运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法:引导法
学法: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呈现情境图
二、思考并讨论
我家的房屋平面图
1、比例尺1:100是什么意思?
图上距离
2、比例尺=
实际距离
注意求比例尺时,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要统一。

放手让学生自己研究。

教师对困难的学生加以指导
三、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认识 第1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认识 第1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认识第1课时》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比例的第1课时《比例的认识第1课时》,主要内容是比例的认识。

通过图片比较和情境调制蜂蜜水等活动,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中的各部分名称,并学会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以及学会用两种形式表示比例。

二、教学目标:1. 结合图片像不像、调制蜂蜜水等情境,找到相等的比,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各部分名称,能通过化简比或求比值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会用两种形式表示比例。

2. 经历自学和合作的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结合图片像不像、调制蜂蜜水等情境,找到相等的比,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各部分名称。

能通过化简比或求比值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会用两种形式表示比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和合作的过程,培养学习兴趣和合作意识。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有关比例的基础知识,对比例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他们对情境化的学习方式比较感兴趣,也适应了一定的合作学习模式。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学生对于化简比和求比值的方法可能还不够熟练,需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训练。

五、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教师出示一组图片,如花朵的大小、饼干的味道等,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哪些图片是相等的比?为什么?学生根据观察和讨论的结果,理解相等比的概念,并与教师一同总结相等比的特点。

Step 2: 情境活动教师提供一个情境:调制蜂蜜水。

教师将蜂蜜和水按比例调和,然后向学生们倒出一部分蜂蜜水。

学生观察蜂蜜水的颜色和味道,根据自己的感受来判断蜂蜜和水的比例是否合适。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察结果和判断依据。

Step 3: 认知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教师出示一个比例表达式,如2:6=5:15,然后问学生:这个比例中的2和15 代表什么?5和6 代表什么?请给出对应的名称。

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得知2和15代表比例的外项;5和6代表比例的内项。

第二单元《比例的认识》(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二单元《比例的认识》(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二单元《比例的认识》(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概念,能够使用比例来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量的关系。

2.能够使用比例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能够将所学的比例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教学重点:1.理解比例的概念。

2.能够使用比例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掌握比例的性质。

2.能够将所学的比例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教学方法:1.形象化教学法2.例题分析法3.活动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识(1)活动1:小组讨论同学们分成小组,讨论比例的认识和应用场景。

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成果。

(2)活动2:案例引入教师通过一个案例向同学们引入比例的题目,并通过分析让同学们理解比例的概念,并在同学们的思考中引出比例的性质。

二、教学重点(1)比例的定义教师通过图像和例子,让同学们理解什么是比例,以及比例的表达方法。

(2)比例的性质教师通过例题的解析,让同学们理解比例的性质,并掌握比例的运算规律。

(3)比例的应用教师通过丰富的例题,让同学们运用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学们也可以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经验。

三、教学扩展(1)拓展1:比例与图形的关系教师通过图像和例题,让同学们理解比例和图形之间的关系,并掌握使用比例解决图形问题的方法。

(2)拓展2:比例与单位换算教师通过例题,让同学们理解比例与单位换算之间的关系,并掌握使用比例解决单位换算问题的方法。

(3)拓展3:比例的应用举例教师通过实际案例解析,让同学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比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总结回顾比例的定义、性质、应用以及拓展知识,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比例的知识。

课堂作业1.完成练习册P1-P2、P4-P5、P7-P8、P10-P11、P13-P14、P16的题目。

2.总结比例的知识点和运用方法。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了解了比例的概念和表达方法,掌握了比例的性质和运算规律,并学会了如何使用比例来解决实际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可以借助比例的知识来做出更好的决策,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难题。

《比例的认识》(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比例的认识》(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比例的认识》(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内容1. 比例的概念: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表示方法。

2. 比例的基本性质:掌握比例的等比性质、等比中项性质和比例的倒数性质。

3. 比例的应用: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如行程问题、图形的相似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例的概念、比例的基本性质及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等比性质和等比中项性质,以及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比例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比例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

3. 比例的基本性质:讲解比例的等比性质、等比中项性质和比例的倒数性质,并通过实例进行演示。

4. 比例的应用:讲解如何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如行程问题、图形的相似等。

5. 练习与讨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小组讨论,相互交流解题方法。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比例的认识》2. 板书内容:(1)比例的概念(2)比例的基本性质(3)比例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 提高练习:解决实际问题,如行程问题、图形的相似等。

3. 拓展练习:研究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撰写小论文。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措施。

2. 学生反思: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4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4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比例的认识》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教材主要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组成,学会求比例的方法,并能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小数四则运算,对数学运算有了基本的认识。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二. 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对比例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比例是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但是,对于比例的组成、求比例的方法以及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各有不同,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因材施教。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组成,学会求比例的方法,并能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比例的概念,比例的组成,求比例的方法。

2.难点: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从而达到对比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实物模型、练习题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一本数学书,一本课堂练习本,一支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出比例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比例的定义,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让学生观察、分析比例的组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比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选一个实际问题,用比例的方法解决。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第一课时《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第一课时《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第一课时《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比例的认识》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二单元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比例的概念、性质和基本运算方法。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比例的概念,使学生感受到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进而引导学生探究比例的性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掌握比例的基本运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小数等基本数学知识,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比例的概念和性质可能还比较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实际例子去感受比例的意义,逐步掌握比例的性质和运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性质。

2.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比例的概念、性质和基本运算方法。

2.难点:比例的性质和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比例的概念,让学生感受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比例的性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合作交流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生活实例、练习题等的PPT,辅助教学。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比例解决问题。

3.计时器:用于控制教学环节的时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实例,如购物时商品打折、制作比例尺地图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实例中是否存在一种数学关系,使得两个相关联的量的比值始终保持不变?从而引出比例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比例的定义和性质,通过PPT展示比例的符号表示、比例的基本性质等,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选择一道实际问题,运用比例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比例的认识》(教案)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比例的认识》(教案)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比例的认识》(教案)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够正确运用比例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概括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3. 比例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如行程问题、几何问题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及如何运用比例解决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课本、笔记本、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比例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比例的意义,让学生理解比例的基本概念。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4.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6.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比例的认识》2. 板书内容:比例的意义、基本性质、应用实例。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计算给定比例的未知项。

2. 提高题: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如行程问题、几何问题等。

3. 拓展题:让学生探讨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对比例意义的理解,确保学生能够正确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问题。

3.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总结:本节课通过讲解比例的意义、基本性质和应用,让学生掌握了比例的相关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比例的认识》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比例的认识》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比例的认识》| 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计算比例的基本方法;2.理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由比例的概念和计算公式两部分组成。

具体内容如下:1.什么是比例?为什么要学比例?课堂展示图片、视频,辅助学生了解比例的概念。

2.比例的计算方式:同比例、反比例的计算方法。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演示如何进行比例的计算。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比例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图形的放大或缩小与比例的关系;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第一步:导入1.数学是什么?数学里有哪些内容?请简要介绍;2.介绍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比例;3.展示一些关于比例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比例的概念。

第二步:讲解1.什么是比例?为什么要学比例?2.比例的表示方法;3.同比例和反比例的区别;4.实际问题中的比例计算方法。

第三步:案例分析通过提供各种实际问题,让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应用所学的比例知识。

第四步:练习1.在黑板上画出三个图形,让学生判断它们之间的比例;2.提供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比例计算。

第五步:巩固1.让学生提供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比例应用;2.完成课堂练习。

第六步:作业1.让学生自行寻找并记录3个比例问题;2.让学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手段1.图片、视频展示;2.课堂讲解和案例分析;3.练习和巩固;4.课堂练习和作业。

六、板书设计•什么是比例?•同比例和反比例的计算方法;•实际问题中比例计算的应用方法。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在介绍概念时,做好概念的讲解,让学生清晰地认识什么是比例,同时要做好概念和实际问题的联系。

在讲解完基本公式后,还要通过实际问题来演示计算方式,让学生更快地学会并掌握比例的计算方法。

最后,通过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让学生对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更加清晰地认识,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比例的认识-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比例的认识-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比例的认识-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概念。

2.理解比例的意义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掌握比例的表示方法。

4.能够解决相关的比例问题,如比例的简化、倍数关系等。

5.学会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理解比例的定义以及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法。

2.能够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掌握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解决相应的比例问题。

教学方法1.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2.采用适当的示例和实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3.使用互动式教学,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比例的认识。

2.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比如“1元钱买3个苹果”“2杯水需要用1个盐包”,引出比例的概念。

步骤二:学习比例的概念1.介绍比例的定义和比例的表示方法。

2.使用生动形象的例子进行说明,比如“1∶3表示1和3的比是1比3”。

步骤三:学习比例的意义和应用1.教师为学生讲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举例说明比例的应用,比如通过比例来计算比赛得分、制定食谱等。

步骤四:简化比例1.几何表达式相同的比例称为简化比例,即除去所有可能的公因数,使得每一个字比都不含有公因数。

2.介绍简化比例的概念和方法。

步骤五:求比例的倍数关系1.介绍如何求出比例的倍数关系。

2.使用实例进行说明。

步骤六:练习1.布置练习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2.课堂上进行讲解和讨论。

教学评价1.学生能否掌握比例的概念和相关的表达方法。

2.学生能否理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学生能否解决相关的比例问题。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比例的概念和相关的知识,能够掌握比例的表达方法和应用,掌握简化比例的方法,以及如何求出比例的倍数关系。

通过对比例应用实例的讲解,学生对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有一定的认知。

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课堂上的互动式教学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比例的认识-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比例的认识-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比例的认识-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比例的概念,能够运用比例进行计算。

2.学生能够应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二、教学内容1. 比例的基本概念1.了解比例的含义。

2.通过小组合作和课堂讨论,掌握比例的概念及各种表达方式。

3.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学习比例的定义及其性质。

2. 比例的应用1.能够运用比例完成简单的数学计算。

2.通过实例分析,掌握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比例进行计算。

2.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 教学难点1.学生掌握比例的概念及其应用。

2.学生将比例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进行解决。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及其应用,并将比例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进行解决。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和课堂讨论,帮助学生掌握比例的概念及各种表达方式。

3. 实践活动法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帮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并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1.教师用比例问题来引导学生认识比例。

2.学生通过讨论,归纳出比例的定义及其各种表达方式。

2. 理解(30分钟)1.学生阅读教师提供的材料,理解比例的性质和应用。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课堂讨论,解决比例应用的实例问题。

3. 运用(30分钟)1.教师提供比例的实例问题,学生在小组内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决。

2.学生进行比例的整合,将比例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进行解决,并且能够对解决过程进行描述。

4. 应用(20分钟)1.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自主解决真实的实例问题。

2.每个小组选择一道真实问题进行分享,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5. 总结(10分钟)1.教师进行总结及思考题。

2.学生进行本节课目标的自我评价。

六、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小组和课堂活动中的表现及提问的质量,并及时纠正错误。

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2.1《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2.1《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1.必做题:
(1)请同学们从生活中找出三个实例,用比例的形式表示出来,并解释其含义。
(2)根据以下比例尺,计算地图上的距离对应的实际距离:
a. 1:1000000
b. 1:50000
c. 1:2000
(3)解决以下按比例分配的问题:
某班级有40名学生,其中男生与女生的比例为3:2。请问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
3.实践应用,巩固提高: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比例的应用。
例如:让学生根据比例尺,计算地图上的距离对应的实际距离;解决按比例分配的问题。
4.知识拓展,提升能力:引导学生探索比例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例如:探讨比例在建筑设计、绘画、摄影等领域的应用。
5.反思总结,查漏补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总结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
4.比例尺的概念:介绍比例尺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作用。
教师讲解:“比例尺是表示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关系,如1:1000000。”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比例的性质和应用。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例,讨论比例的性质和应用。”
2.各组汇报: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比例的性质和应用实例。
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2.1《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够准确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
2.学会使用比例尺,能够根据实际情境选择合适的比例尺进行地图绘制和物体放大缩小。
3.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涉及比例的计算,如按比例分配、比例尺应用等。
4.掌握比例的简单运算,如比例的倒数、比例的乘除等,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表示方法,能够计算与比例相关的数值。

2.运用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购物、制定饲养计划等。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1.比例的表示与计算方法2.实际应用场景下的比例计算与问题解决能力三、教学难点1.将比例的概念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比例相关的问题。

2.针对不完整比例进行计算并求解。

四、教学准备1.教科书《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2.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幻灯片展示仪、教学PPT。

3.教学辅助工具:计算器、练习册、实际物品。

五、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1. 了解比例概念教学内容:比例的概念与表示方法。

•比例的定义:指两个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量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称为比例。

通常用冒号、分数、百分数等方式表示。

•比例的表示方法:a:b (a 分之 b)、a/b 或a÷b(英文冒号:a:b 或a/b )。

教学过程:•通过实例练习,让学生了解比例的概念,例如:对于两个小朋友,让他们把一把尺子分成两段,A 小朋友拿走其中的 3 份,B 小朋友拿走其中的 2 份,那么这两个小朋友拿走的尺子比例是多少?让学生根据定义与表示方法进行计算及表达。

•将学生对比例的理解进行梳理,让学生总结提炼比例的定义和表示方法,以图表或文字形式呈现。

2. 比例计算方法教学内容:基于比例的计算方法——推导比例、计算未知值、判断比例是否相等。

•推导比例:已知两个相等的比例和一个未知值,让学生推导出该未知值的大小。

•计算未知值:已知一个比例和其中的三项,让学生计算出未知项的大小。

•判断比例是否相等:根据两个比例项的大小,判断两个比例是否相等。

教学过程:•通过例题引导学生掌握推导比例、计算未知值及判断比例相等的方法,例如:已知 a:b=x:10,且 a:b=6:10,求 x 的值。

让学生通过比例的计算方法推导出 x 的值。

2015新北师大版《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2015新北师大版《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2015新北师大版《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比例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16页《比例的认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

2.在比的知识基础上引出比例的意义,结合实例,培养学生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找出相等的比组成比例。

【教学方法】引导法。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

【教具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旧知铺垫你能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这几个问题吗?1.什么是比?(1)一辆汽车5小时行驶300千米,写出路程与时间的比,并化简。

(2)小明身高1.2米,小张身高1.4米,写出小明与小张身高的比。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 :16 1/3 :2/5 4.5 :2.7 10 :6二、探索新知1.用ppt课件出示课本情境图。

(6)比较“比”和“比例”两个概念。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比”,现在又知道了“比例”的意义,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呢?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

(7)找比例。

在这四副图片的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可以组成比例?学生猜想另外两副图片长、宽的比值。

求出副图片长、宽的比值,并组成比例。

如:3∶2 =12∶8 6∶4= 12∶83.右表是调制蜂蜜水时蜂蜜和水的配比情况,根据比例的意义,你能写出比例吗?写一写,与同伴交流。

蜂蜜水蜂蜜水蜂蜜/杯 2 3水/杯10 15(1)什么样的比可以组成比例?(2)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3)说一说你是怎么写的,一共可以写多少个不同的比例。

三、课堂练习1.⑴分别写出图中两个长方形长与长的比和宽与宽的比,判断这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⑵分别写出图中每个长方形与宽的比,判断这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哪几组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5∶18和30∶36 4∶8和5∶20 1/4∶1/16和0.5∶2 1/3∶1/9和1/6∶1/18四、课堂小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例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16页《比例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

2.在比的知识基础上引出比例的意义,结合实例,培养学生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找出相等的比组成比例。

【教学方法】引导法。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你能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这几个问题吗?
1.什么是比?
(1)一辆汽车5小时行驶300千米,写出路程与时间的比,并化简。

(2)小明身高1.2米,小张身高1.4米,写出小明与小张身高的比。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 :16 1/3 :2/5 4.5 :2.7 10 :6
二、探索新知
1.用ppt课件出示课本情境图。

(1)观察课本情境图。

(不出现相片长、宽数据)
①说一说各幅图的情景。

②图中图片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你知道这些图片的长和宽是多少吗?
(3)这些图片的长和宽的比值各是多少?
A.6 ∶4=
B.3∶2=
C.3∶8 =
D.12∶8=
E.12∶2=
(4)怎样的两张图片像?怎样的两张图片不像?
①D和A两张图片,长与长、宽与宽的比值相等,12∶6=8∶4,
所以就像。

②A长与宽的比是6∶4,B长与宽的比是3∶2,6∶4=3∶2,所
以就也像。

2.认一认。

图D和图A两张图片,长与长、宽与宽的比值相等,图A和图B
两张图片长和宽的比值相等。

板书:12∶6=8∶4 6∶4=3∶2
(5)什么是比例?
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从比例的意义我们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这两个
比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因此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是看什么?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的,怎么办?”
比例是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的。

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时,关键是看这两个比是不是相等。

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可以先分别把两个比化简以后再看。

(6)比较“比”和“比例”两个概念。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比”,现在又知道了“比例”的意义,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呢?
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

(7)找比例。

在这四副图片的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可以组成比例?学生猜想另外两副图片长、宽的比值。

求出副图片长、宽的比值,并组成比例。

如:3∶2 =12∶8 6∶4= 12∶8
3.右表是调制蜂蜜水时蜂蜜和水的配比情况,根据比例的意义,你能写出比例吗?写一写,与同伴交流。

蜂蜜水蜂蜜水
蜂蜜/杯 2 3
水/杯10 15
(1)什么样的比可以组成比例?
(2)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3)说一说你是怎么写的,一共可以写多少个不同的比例。

三、课堂练习
1.⑴分别写出图中两个长方形长与长的比和
宽与宽的比,判断这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⑵分别写出图中每个长方形与宽的比,判断
这两个
比能否组成比例。

2.哪几组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5∶18和30∶36 4∶8和5∶20 1/4∶1/16和0.5∶2 1/3∶1/9和1/6∶1/18
四、课堂小结。

(1)什么叫做比例?(2)一个比例式可以改写成几个不同的比例式?【板书设计】比例的认识
12∶6 = 8∶4
内项
外项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比例的认识(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7-18页《比例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

2.在比例的知识基础上理解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结合实例,培养学生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找出相等的比组成比例。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题。

【教学方法】引导法。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什么是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8 :15 1/6 :2/8 9.5 :1.9 20 :6
二、探索新知
1.写出上节课学习的几个比例,仔细观察,你会有新的发现。

板书:12∶6=8∶4 6∶4=3∶2 3∶2=15∶10 10∶2=15∶3
12×4=6×8 6×2=4×3 3×10=2×15 10×3=2×15
发现: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就是等号两端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积相等。

2.淘气的发现你同意吗?请你写出几个比例验证一下。

如:3∶2 =12∶8 6∶4= 12∶8
三、巩固新知
1.练一练第3题。

应用比例内项的积与外项的积的关系,判断下面哪几组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并写出组成的比例。

2.练一练第4题。

下面各表中相对应的两个量的比能否组成比例?把能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3.练一练第5题。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情况如下表。

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写出三个不同的比例。

4.练一练第6题。

⑴写出下图中图A,图B两个正方形的边长与边长的比以及周长与周长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
⑵写出两个正方形面积与面积的比,这个比与边长之间的比能组成比例吗?
5.练一练第7题。

根据下面的两组乘法算式,分别写出两个不同的比例。

9×0.4=1.2×3 3a=2b
四、课堂小结。

(1)什么叫做比例?(2)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板书设计】
比例的认识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12∶6=8∶4 6∶4=3∶2
12×4=6×8 6×2=4×3
3∶2=15∶10 10∶2=15∶3
3×10=2×15 10×3=2×15
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