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1937年美英关于罗斯福和平计划的秘密谈判

合集下载

简评1937年美英关于罗斯福和平计划的秘密谈判

简评1937年美英关于罗斯福和平计划的秘密谈判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2000年第4期(S ocial Sciences Edition)(总第135期) 国际关系史研究简评1937年美英关于罗斯福和平计划的秘密谈判徐 蓝(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北京,100089.教授、博士生导师) 【摘 要】 1937年罗斯福设想召开一次世界和平会议讨论有关欧洲的政治、经济和裁军问题,在美国不承担任何政治义务的前提下满足德国的要求并制止希特勒发动战争。

但是英国政府认为政治磋商应该优先于对经济绥靖和军备限制的任何考虑。

英国的这种逐项解决的办法与美国希望一揽子解决问题的想法发生冲突。

与此同时,英国内阁中存在着强烈怀疑美国政策的倾向,而英国首相张伯伦更是认为罗斯福的和平计划会破坏英国对德国的绥靖政策。

因此美英秘密谈判最终遭受挫折。

【关键词】 美英关系;罗斯福;世界和平会议;绥靖政策 1937年,面对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扩张政策,美国和英国曾就罗斯福政府提出的召开一次国际和平会议以维持世界和平的倡议,进行了长达8个月的断断续续的秘密接触和谈判。

这是美国在中立法束缚下企图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第一次尝试,但以德国和英国拒绝合作而受到挫折。

本文拟对美英两国的这次秘密谈判过程和失败原因进行初步探讨,以就教于读者。

一1935年8月美国国会在意埃战争爆发前通过的有效期为6个月的强制性中立法案,以及1936年2月通过的有效期为14个月的第一次中立法修正案,表明了美国要置身于欧洲事务之外的决心。

但1936年3月希特勒重新占领莱茵非军事区的行动,7月爆发的西班牙内战,以及意大利和德国对这场内战的干涉而导致的欧洲局势再度紧张,使美国总统罗斯福并不相信在一旦欧洲发生战争的情况下,美国真的能够置身事外。

因此,他于8月14日在肖托夸的演说中,一方面强调美国要“避免承担可能使我们卷入国外战争的政治义务”,“维护美国的中立”,另一方面也指出美国不应忽视“对合众国的未来大概会有重大影响的一些问题和争端”,并暗示美国有被拖入战争的危险①。

美国对日政策演变:从“九一八”到珍珠港

美国对日政策演变:从“九一八”到珍珠港

美国对日政策演变:从“九一八”到珍珠港摘要:从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到偷袭美国的海军基地珍珠港这十年间是美国和日本在亚太地区争夺最激烈的时期。

开始时美国因国内经济危机和政治上孤立主义盛行对日本的扩张采取了妥协绥靖的政策。

但随着日本侵略的逐步扩大美国开始转变对日政策,从绥靖到遏制,最后采取强硬的制裁。

而此时的日本已在扩张的道路上难以回头直至铤而走险与美国开战。

这十年间美国与日本关系的演变对当时的世界局势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对这十年间的美国对日政策的演变做一简单的梳理,希望能加深对这段历史的认识。

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深受经济危机的困扰,日本国内市场狭小急需对外扩张转嫁国内危机。

日本不顾国际社会的反对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

美国苦于国内经济危机并且不愿意与日本发生武力冲突最终导致了以牺牲中国为基础的“不承认主义”的出台。

罗斯福上台后将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美国国内实施“新政”并且深受国内孤立主义势力的掣肘也对日本采取了绥靖政策。

虽然罗斯福本人不对日本存有幻想但为了在国内推行“新政”争取连任也向孤立主义势力让步。

在罗斯福的第一任期对日本的政策甚至比“不承认主义”还要倒退。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美国在华利益进一步受到损害。

美国对日政策也开始有了转变,1937年10月,罗斯福在芝加哥发表了“防疫演说”,对日本表示谴责。

但依然没有采取实质性的制裁措施。

在之后的“帕奈号”事件,美国也接受了日本的所谓道歉。

但是之后不久美国宣布对日实施“道义禁运”,显示了美国对日政策开始转向强硬。

1940年,日本入侵法属印度支那,美国对此做出了更加强硬的反应,但对与日本开战美国还是在尽量避免以争取时间。

1941年,日本加快了南进的步伐。

美国对日政策也从警告、威胁、禁运,上升到了全面的经济制裁。

但此时美国仍希望以牺牲中国的权益为代价满足日本的侵略要求来达到避免美日战争的目的。

然而日本已在侵略的道路上走的太远并且美日分歧巨大难以达成和解,谈判最终以失败告终。

斯大林与罗斯福的秘密交易_李小俊

斯大林与罗斯福的秘密交易_李小俊

斯大林与罗斯福的秘密交易⊙李小俊 张小荣⊙ 1945年初,随着德国法西斯走向灭亡,反法西斯战争已胜利在望,如何安排战后和平和处置德国便成为美、英、苏同盟国极为关注的问题;与此同时,日本还在继续顽抗,为了彻底战胜日本法西斯,美英等国希望苏联尽早参加对日作战。

为此,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于1945年初经过几番函电磋商,于2月4日在苏联雅尔塔附近一座前沙皇别墅——利瓦吉亚宫举行了商定战后重大问题处理原则的会议。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雅尔塔会议”。

有关雅尔塔会议的主要内容已为世人所共知,但举行雅尔塔会议之外,斯大林与罗斯福私下进行了一场秘密交易,当时却鲜为人知。

美、英、苏三巨头抱着完全不同的目的参加了雅尔塔会议,罗斯福作为代表美国资产阶级政治家,在这场交易中的目的,就是希望把自己国家在战争中将要付出的损失转嫁一部分给苏联,希望苏联提早出兵东征以缩短美国对日作战的时间,减少美国对日作战的牺牲;丘吉尔也支持罗斯福的提议,并希望得到美国战后的财政援助,用以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最大可能地牺牲苏联的利益,让苏在战后更难恢复元气。

至于斯大林,从保卫和发展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目的出发,时刻警惕着美英两国的阴谋,并希望在这场交易中能有所收获。

但是,斯大林存在着某些大国沙文主义思想,同罗斯福、丘吉尔一道破坏了某些基本的国际关系准则。

其实,有关雅尔塔秘密交易的主要内容,早在1943年11月美英苏三大国举行的德黑兰会议期间就开始酝酿了。

1943年11月30日,在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举行的一次“午餐会”上,美英两国首脑用不冻港问题为诱饵引诱斯大林。

丘吉尔饶有兴趣地说,他认为像俄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地跨欧亚两洲的广大陆地,应该有一个不冻港作为出海口。

当时在场的斯大林已有所动心,就问丘吉尔、罗斯福在远东能为俄国做些什么?丘吉尔于是就问斯大林对远东以及对远东的不冻港的看法如何?斯大林回答说,俄国人当然有自己的看法。

斯大林又补充说,苏联在远东没有一个完全的不冻港,因为海参威只是一个部分的不冻港,而且被日本控制的海峡所包围。

论罗斯福与美国对华经济援助(1937—1945)

论罗斯福与美国对华经济援助(1937—1945)

松。美 国政府对 华 的援 助更加全 面 , 有 限援助发展 从
为全面援助 , 助数 量增多 , 援 援助 领域更 为广泛 , 条件 更加优惠 , 时间更为缩 短 , 形式更 加多样化 , 从单一 的
商业贷款发展为平 准基金贷款 和租借“ 供应” 形成 了 , 全 面援助体系。 美 国财政部统计 ,9 1 5月至太平洋战争爆发 , 14 年
关 键词 : 罗斯 福 ; 经济 援 助 ; 款 借
中图分类号 :2 5 K 6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0 1 7 3 ( 09 1 0 3 0 10 — 86 2 0 )1— 19— 3

美 国第 3 2任 总统 富 兰克 林 ・ 拉诺 ・ 斯福 德 罗 (9 3 14 ) 13 - 95 是一个有远见 的资产阶级政治家 。从其
用于太平洋是完全错 误的。我越是 考虑这 个问题 , 我
中立政策不符合美国的利益 , 因而决 定摆脱孤立 主义
的束缚 , 改变美 国的对华政策 。在 中国人 民浴血奋 战 的八年时间里, 他认识 到 中国在反侵 略战争 中的战 略 地位 , 肯定中国人 民的巨大力量 , 努力摆脱各种困扰对 中国的抗战给予经济和物质上的援助 。其 中包括六次 借款和租借物资援助。本文就这些援 助的具体措施 、 原因、 背景 以及 罗斯 福为经济援华所 作 出的努力作 以
于 兆 兴 , 淑 洁 杨
( 郑州大学 历史学 院, 郑州 40 5 ) 50 2

要 :9 7年 日本发动 了全面侵华战争, 13 中国人 民浴血奋战为世界A R的反法 西斯事业作 出了巨大的牺牲 , -,
同时以罗斯福为首的美国政府对 中国进行 了一些经济上的援助, 中包括六次借款和租借物资援助。 其

战后初期美国政府的外交政策与冷战的起源

战后初期美国政府的外交政策与冷战的起源

战后初期美国政府的外交政策与冷战的起源赵学功内容提要:冷战的起源是战后国际关系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也是学界争论较多的问题之一"一些美国学者将冷战起源的责任归因于苏联,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和战后初期苏联的外交政策多持批评立场。

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美苏领导人当时都并不想进行冷战,而是战后国际环境使然。

事实上,战后初期美国政府外交政策的进攻性和扩张性,导致了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瓦解。

美国政府无疑应对冷战的发生承担最主要的责任"关键词:美国外交政策美苏关系冷战冷战的起源一直是战后国际关系史研究的重要课题!国内学者已经做了较多的研究,发表了不少颇有价值的论著。

①而国外学界的研究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冷战的起源成为战后国际关系史研究中最具争议的问题之一!②①参见沈志华《冷战的起源:战后苏联的外交政策及其转变》,九州出版社,2013;张小明:《冷战及其遗产》,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第1~36页;刘金质:《冷战史》下册,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第1540-1571页;余伟民主编《冷战是这样幵始的》,学林出版社,2015;白建才:《近年来美国的冷战史研究》,《历史研究》2002年第1期;邓峰:《冷战起源研究的国际源流与发展》,《社会科学战线》2012年第12期;戴超武:《斯大林、苏联外交与冷战的起源》,《俄罗斯研究》2013年第1期;沈志华、余伟民:《斯大林是怎样掉入(修昔底德陷阱)的:战后苏美从合作走向对抗的路径和原因》,《俄罗斯研究》2019年第1期。

②参见马丁•麦考利《冷战的起源,1941一1949》(Martin McCauley,Origins of the Cold War,1941-1949),劳特利奇出版社,201*;梅尔文•莱夫勒、戴维•佩因特编《冷战的起源》(Melvyn P.Lefflet and David S.Paintet,eds.,Origins f the Cold War:An Internatiooal(转下页)4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十七辑)美国学界不论是传统学派还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新冷战史”研究者,大多将冷战起源的责任归因于苏联,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和战后初期苏联的外交政策多持批评立场,这显然有失偏颇。

试论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对华政策及影响

试论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对华政策及影响

试论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对华政策及影响
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对华政策在20世纪30年代末期至40年代
初期,对美中关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的政策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平等对待,即1933年至1937年间。

在该阶段,罗
斯福认为,美国与中国应该平等对待,他的目标是加强两国之间的
经济合作,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

在这个阶段中,美国支持了中国
政府的积极抗日政策,提供了大量的财政和军事援助。

第二阶段是调整政策,即1938年至1945年间。

在此期间,随
着中日战争的加剧和美日关系的恶化,美国开始加强对中国的援助,并开始采取更加积极的立场。

罗斯福通过再次提供财政、军事和技
术援助,以及通过与英国等盟友合作,争取中国在战争中的支持。

此外,罗斯福也强调重建一个稳定的中国将对世界和平产生积极影响。

总体来说,罗斯福的对华政策广泛地增强了中美之间的关系。

他的政策激励了中国的抗日努力,并消除了中国方面对美国解决亚
洲问题的怀疑。

此外,罗斯福的对华政策也为中美两国后来在联合
国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总的来说,罗斯福的对华政策对于中美两国
的和平发展和互信关系具有深远的影响。

太平洋战争前美国的对日政策

太平洋战争前美国的对日政策

太平洋战争前美国的对日政策唐庆内容摘要文章论述了20世纪30年代至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美国对日政策由软到硬的演变过程,说明美国对日政策是绥靖与遏制相结合,其核心是避免承担义务和卷入战争。

关键词门户开放太平洋战争东亚新秩序对日政策是美国远东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远东,长时期存在着美国与日本的利益碰撞,两国关系时而紧张时而缓和。

20世纪30年代至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国际形势极度动荡不安,美国为了保障自身最大的经济利益,对日本采取了绥靖与遏制相结合的政策。

其核心是避免承担任何义务,孤立于战争纠纷之外,以软硬兼施的外交手法,维持美国的“门户开放”,以经济实力为后盾维持美国的竞争优势,谋求长远目标——远东及世界霸权。

但是,这种政策面对东西方法西斯咄咄逼人的军事攻势,最后被推到了战争的边缘。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被迫对日宣战,两国外交关系结束。

本文拟就这一时期美日矛盾及美国对日政策的演变作一分析。

一、三十年代美国对日政策的演变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爆发,引起资本主义各国疯狂地争夺国外市场。

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由来以久的以中国为焦点的美日霸权之争再度激化。

地盘小,资源少的日本走上了穷兵黩武的法西斯侵略道路,矛头直指中国,对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形成严重威胁。

在国际形势急剧变化的年代,美国的对外决策面临更多的国际国内复杂因素,远东政策在外交波涛中起伏不定,对日政策呈现软硬两面性特点。

30年代前半期,美日远东争霸矛盾暗中激化,美国的对日政策软弱无力,主要采取“不承认”、“不干涉”日本侵略的缓和政策。

1931年,日本发动“9.18事变”。

9月24日,美国国务卿史汀生向中日两国发出备忘录,要求停止军事行动并撤退军队。

而关东军却进一步扩大军事行动。

日本侵华势态逐步升级,虽有其它原因,但美国对侵略者与被侵略者不加区别对待的软弱态度,更是助长了日本的侵略气焰,直至日本完全控制东三省。

美国感到有从满洲资本市场被完全排挤出去的危险,对日态度才趋于强硬。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外交斡旋与谈判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外交斡旋与谈判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外交斡旋与谈判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伟大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除了广大的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外,外交斡旋与谈判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外交斡旋与谈判进行探讨。

一、太平洋峰会太平洋峰会是中国抗日战争中一个重要的外交斡旋与谈判平台。

194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邀请中国、美国、英国和苏联等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马里兰州的太平洋峰会上进行会谈,讨论战后世界秩序等重要问题。

中国代表蒋介石在会上坚决维护了中国的合法权益,表达了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决心。

通过这次会谈,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得到了更多的支持和认可,为中国的抗日斗争注入了新的动力。

二、中美友好协定中美友好协定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项重要外交成果。

1942年,中国国民党政府和美国政府签订了《中美友好协定》,确立了中美两国的团结合作关系。

根据该协定,美国向中国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援助和经济支持,为中国抗日战争提供了重要保障。

此外,中美友好协定还明确了两国在战后世界秩序中的地位和角色,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和话语权争取了更多的空间。

三、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又一项外交成果。

该条约于1945年签署,标志着中苏两国在抗日战争中的紧密联合。

根据该条约,中苏两国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互相提供军事援助和经济支持。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签署,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士气,为中国人民抗日斗争注入了新的动力。

四、八国联军的外交斡旋八国联军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中国、美国、苏联、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组成的联军,为中国抗日战争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八国联军通过外交斡旋,为中国争取到了更多的援助和支持。

联军成员国通过与中国政府的合作,提供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和物资支持,助力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

八国联军的外交斡旋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一把利剑,加快了抗战胜利的步伐。

五、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国际反法西斯同盟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外交组织。

罗斯福美国总统的战争与和平

罗斯福美国总统的战争与和平

罗斯福美国总统的战争与和平罗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是美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总统之一。

他执掌美国政权期间,面临着二战爆发和国际政治动荡的严峻挑战。

本文将探讨罗斯福总统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的角色和贡献。

一、战争挑战与罗斯福的决策1. 纳粹德国崛起和危机加剧二战爆发前,纳粹德国在欧洲崛起,饱受欧洲各国之忧。

罗斯福通过情报搜集和分析,意识到德国威胁不容忽视。

2. 策划珍珠港事件的影响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了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

这一事件震惊了美国,成为美国参战的导火索。

作为美国总统,罗斯福决定对日本宣战,正式将美国投入二战。

3. 罗斯福的军事和外交决策罗斯福领导美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和外交决策,以应对战争的挑战。

他通过建立盟军、提供援助和制定战略,努力实现战争的胜利。

二、国际合作与和平建设1. 罗斯福的盟国外交政策为了打破德国和日本的战争势力,罗斯福倡导建立盟军。

他与英国首相丘吉尔密切合作,共同制定战略,并争取其他国家的支持。

2. 联合国的创立1945年,罗斯福与丘吉尔、斯大林共同签署《联合国宪章》。

这里联合国成立,成为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组织,旨在维持世界和平与安全。

3. 罗斯福的和平遗产罗斯福对于和平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通过外交手段,帮助建立了国际政治和经济体系,为战后的和平与稳定做出了努力。

三、战后世界与罗斯福的影响1. 参与冷战的萌芽二战结束后,美苏两国之间的紧张局势加剧,冷战的萌芽开始显现。

罗斯福虽未参与冷战,但他对后来冷战时期的基础奠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2. 新政与内政改革罗斯福执政期间实施了众多的内政改革,诸如“新政”、社会保障体系和劳工权利等。

这些改革深刻影响了美国社会,并为战后的社会进步奠定了基础。

3. 罗斯福对美国的影响罗斯福的领导力和智慧使他成为美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总统之一。

他在战争和和平问题上的决策与贡献,塑造了美国的外交政策和国际形象。

结语:罗斯福美国总统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的决策和贡献无疑是不可忽视的。

实现民间和解:罗斯福新政的和平重建

实现民间和解:罗斯福新政的和平重建

实现民间和解:罗斯福新政的和平重建1930年代,美国经历了经济大萧条,社会动荡,种族关系紧张等一系列问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推出了他的“新政”,以改善经济,重新建立信任和重建社会。

在新政的核心是一系列经济和社会措施,包括建设公共设施,如道路和桥梁,制定最低工资规定,扩大社会福利和扶贫计划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减少经济不平等,帮助那些在大萧条中最受影响的人群。

然而,在新政中,对付种族关系紧张和深刻分裂的措施也得到了优先考虑。

罗斯福在1935年签署了“民权法案”,禁止针对种族、原住民、残疾人或宗教信仰的歧视。

他还建议协助峡谷奇观国家公园铁路站较早解决种族问题,并建议对原住民群体负起保障责任。

在这些努力下,社会上弥漫着关于民间和解的气息,使得经济交流、文化交流和教育交流的联系开始增强。

罗斯福也提出了不少办法来鼓励和促进民间和解,例如暴力行为的公开谴责,支持和促进教育交流计划以及促进和谐关系的大型文化活动等等。

实现民间和解,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过程,也需要随着时代和需求变化而不断提供微调和贡献。

不幸的是,1940年代的二战又进一步破坏了种族和社会上的相互协调,但是罗斯福的新政,对于实现民间和解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同时也为美国的未来奠定了更加牢固的基础。

罗斯福新政的和平重建对美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在未来的美国发展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这个政策的主要目的是帮助美国走出大萧条带来的经济危机,重新建立人们对政府和社会的信任。

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这个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普通美国人的生活质量,并帮助提高了社会和谐程度。

在整个过程中,实现民间和解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民间和解不仅缓解了社会上的种族紧张关系,而且也有助于推动社会的改革进度。

通过建立更强的社会联结和互相支持的文化基础,罗斯福的政策推动了社会变化、经济复苏和发展进步。

具体来说,罗斯福新政的经济计划曾使美国人民得以找到工作和维持本质生活需要。

抗日战 争中的外 交谈判你了解多少

抗日战 争中的外 交谈判你了解多少

抗日战争中的外交谈判你了解多少《抗日战争中的外交谈判你了解多少》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充满血与火的悲壮历程。

在这场关乎民族存亡的战争中,外交谈判作为一种特殊的斗争手段,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对于抗日战争中的外交谈判,我们又真正了解多少呢?在抗日战争初期,日本凭借其军事优势,妄图迅速占领中国。

中国政府在艰难的局势下,积极展开外交谈判,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

当时,中国的外交努力主要集中在向欧美等大国呼吁,希望他们能够出面制止日本的侵略行为。

例如,中国向国际联盟提出申诉,要求国际联盟对日本的侵略行径进行制裁。

然而,由于国际联盟的软弱和西方国家对自身利益的考量,这些外交努力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在这一时期,中国与日本之间也进行了一些局部的外交接触。

日本试图通过所谓的“和平谈判”来迫使中国屈服,实现其侵略目的。

但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定地拒绝了这种带有欺骗性和压迫性的谈判,明确表示只有在日本停止侵略、撤出中国领土的前提下,才有可能进行真正平等和有意义的谈判。

随着战争的推进,中国的抗日战争逐渐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融为一体。

中国的外交谈判也有了新的变化和发展。

中国积极与美国、苏联等大国加强联系,争取更多的援助和支持。

美国出于自身战略利益的考虑,逐渐加大了对中国的援助力度,包括提供军事装备和物资。

而中国则在外交谈判中,努力争取美国在政治上对中国抗战地位的承认,以及在战后国际秩序安排中为中国争取更多的权益。

在与苏联的外交谈判中,中国一方面寻求苏联的军事援助,另一方面也在涉及边界等问题上保持着谨慎和坚定的立场。

苏联在一定时期内为中国提供了重要的军事支持,但双方在一些问题上也存在着分歧和矛盾。

抗日战争中后期,中国的外交谈判更加注重在国际舞台上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会议,如开罗会议等,与美、英等国领导人共同商讨反法西斯战争的战略和战后世界秩序的安排。

在这些外交谈判中,中国代表据理力争,为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为中国在战后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奠定了基础。

加强国际安全:罗斯福新政的外交政策

加强国际安全:罗斯福新政的外交政策

加强国际安全:罗斯福新政的外交政策罗斯福新政的外交政策致力于加强国际安全。

这一政策的背景是二战爆发前,全球局势不断紧张,各国之间的关系也日益紧张。

罗斯福新政的外交政策旨在通过建立国际联盟,加强国际合作,共同维护全球和平与安全。

在罗斯福的领导下,美国成为了二战盟友中的领导者。

1941年,美国加入了盟军,并开始对德国、日本、意大利等轴心国家发动战争。

同时,罗斯福新政采取一系列外交政策措施,以加强国际安全:一、支持联合国:1942年,罗斯福在华盛顿组织了盟军峰会,提出了建立联合国的想法。

并且,他亲自起草了联合国宪章,在国际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945年,联合国正式成立,美国成为了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之一。

二、倡导世界自由:罗斯福新政主张保卫世界自由,积极帮助其他国家维护自己的独立和主权,反对任何形式的扩张主义和帝国主义,为全球和平与安全做出了贡献。

三、推动经济合作:罗斯福新政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推动了联合国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和经济合作,为经济发展和安全打下了坚实基础。

总之,罗斯福新政的外交政策,通过联合国、世界自由和经济合作等方面来加强国际安全。

这一政策不仅有利于维护全球和平与安全,也有助于促进各国之间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

罗斯福新政的外交政策重视国际合作与多边主义,对于维护全球和平与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联合国在二战后的国际秩序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罗斯福新政倡导建立联合国,是全球减轻矛盾、维护和平的有效手段。

联合国会员国之间利用多边渠道协商问题,可以减少战争和暴力斗争的发生,促进公平、合理的国际决策。

其次,维护世界自由对于国际关系的稳定以及和平与安全显然是至关重要的。

罗斯福新政所推动的世界自由和独立,我们可以理解为美国在二战前的孤立主义,以及战争中对抗轴心势力的新契约。

罗斯福的演说“4个自由”在某种程度上鼓舞了全世界各自由国家抗御纳粹和法西斯国家的斗志。

再次,经济合作不仅是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问题,更是全球各国的发展共同体。

罗斯福对华政策评析

罗斯福对华政策评析

罗斯福对华政策评析孙建霞【摘要】Rooseveh' s foreign policy to China was an important part of his strategy in the Far East and went through a flexural and difficult process. When Roosevelt came into office, because of lacking in strength and public opinion support, he could do nothing but maintain the status quo in the Far East and Pacific Ocean. As the situation of home and abroad changed, Roosevelt's foreign policy to China also changed quietly. He paid close attention to the situation in the Far East, and his foreign policy to China became the core of foreign policy. The foreign policy towards China was closely entwined with the relations between Japan and America during Roosevelt's time.%罗斯福的对华政策,经历了一个曲折复杂的过程。

罗斯福刚上任时,在实力上缺乏后盾,在舆论上得不到支持,只能是维持远东和太平洋的现状。

随着国内外局势的变化,罗斯福的对华政策悄然发生了变化,远东局势成为他密切关注的焦点,对华政策也成为远东政策的核心。

在整个罗斯福时代,其对华政策跟美日关系是紧密缠绕在一起的。

世界史论述题答案

世界史论述题答案

霍斯巴赫备忘录西班牙内战后,希特勒于1937年11月主持举行了一次重要的秘密会议。

这次会议由希特勒的军事副官霍斯巴赫上校担任记录,会后整理出一份备忘录,通称为《霍斯巴赫备忘录》,全面阐述了德国未来的侵略扩张计划。

其主要内容是“先大陆,后海洋”的“三步曲”:第一步,建立一个“大德意志”作为核心,主要包括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波兰北部的但泽走廊;第二步,打败法国,消灭苏联,夺取欧洲大陆霸权,作为称霸世界的基础;第三步,向海外发展,战胜英美,称霸全球。

波茨坦公告1945年7月,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杜鲁门和丘吉尔(后期为艾德礼)和三国外长为处置德国和解决对欧洲及其他问题的安排,在柏林西南的波茨坦举行会议。

会议过程中,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发表了《波茨坦公告》。

中国虽未参加会议,但这份由美国起草的《美、中、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在发表前已征得中国的同意。

《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同时宣布盟国占领日本后,将实施非军事化和民主化等基本原则。

苏联对日宣战后,也签署承认《波茨坦公告》。

1、20 世纪初,国际格局出现了哪些新变化?2、试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具体原因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及帝国主义国家三对矛盾的进一步发展;直接原因是萨拉热窝刺杀事件。

3、试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及内部矛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以后帝国主义在宰割战败国和利益再分配暂时平衡基础上建立的世界范围内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是一战后对于世界格局的重新安排,是战胜国对战败国遗产的重新分赃。

是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重新奴役。

其内部矛盾是:关于战争的罪责问题,它激起了整个德意志民族的强烈复仇心理。

凡尔赛体系的领土安排,实际加强了德国的地缘政治的潜在战略优势。

美国退出欧洲政治并拒绝参加国际联盟,是后来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未能及时建立的重要原因之一。

高中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历史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岳麓版巩固辅导

高中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历史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岳麓版巩固辅导

高中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历史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岳麓版巩固辅导第1题【单选题】有学者认为,德黑兰会议是在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根本好转的形势下召开的。

其中的“根本好转”主要表现为( )①德军陷入东西两线夹击②法西斯阵营开始瓦解③北非战事结束④德军失去苏德战场的主动权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③④【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史实与法国沦亡无关的是A、法国政府长期执行绥靖政策B、德国主力突破了马奇诺防线C、英法在对德开战后坐失战机D、法国贝当政府实行卖国政策【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1942年元旦,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在宣言签字前,确定了美、英、苏、中在前,其他国家按字母顺序排列的原则。

这一原则意味着A、承认四大国在反法西斯联盟中的特殊作用B、这个联盟实际上被四大国所控制C、四大国在所有问题上均达成了共识D、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法西斯阵营的部分大国领导人在一些地点举行了四次重要会议(下图),其先后顺序是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④②①③D、②①④③【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段关于二战前夕的记载这样写到:西方领导人仍为先前张伯伦对苏联红军的战斗力、苏联领导人的动机和苏联邻国的反应所表露的怀疑和担心所困扰。

同样,随着轴心国在西班牙、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节节胜利,斯大林的疑虑也在不断增长。

”上述情况( )A、导致四国达成《慕尼黑协定》B、推动苏德签署“互不侵犯条约”C、反映出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D、推动三国军事同盟的正式建立【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威廉·夏伊勒在《第三帝国的兴亡》中描述道“战马与坦克搏斗!骑兵的长枪与坦克的大炮对抗!……这是他们,也是全世界第一次领教闪电战的滋味……”,这里描述的是A、马恩河战役B、德国突袭波兰C、德国攻陷法国D、莫斯科之战【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某校举办了一次历史小报展览,有一位同学在小报中有下列一段叙述,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他的叙述中有几处史实性错误( )1939 年9月1日,德军突袭苏联,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关于和平手段能否遏制恐怖主义的辩论材料(续)(精华)

关于和平手段能否遏制恐怖主义的辩论材料(续)(精华)

中国抗日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与作用中国抗日战争在中国战争史上具有一个绝无仅有的特点,那就是它的发生与发展和世界上第二次大规模的战争联系在一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相比,也具有一个重要特点,那就是它有一个发展过程,即从局部战争逐步扩大为一场世界大战。

上述两个特点,产生了中国抗日战争与二战的关系和中国抗战在二战中的地位与作用的问题,本文拟就此作一些探讨。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不是突然爆发,它是由德国、日本、意大利三个法西斯国家先后挑起的局部侵略战争扩大为一场世界大战的。

最先发动局部侵略战争的是日本帝国主义。

早在1927 年 6 月27 日至7 月7 日,日本田中义一内阁召开了由陆、海、外务三省官员参加的东方会议上就制订了《对华政策纲要》,提出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的方针。

该方针的意图十分明确,即首先征服中国,掠夺中国资源,以补充其本国的不足,作为“北进”侵犯苏联,“南进”在太平洋驱逐英美势力,从而称霸亚太和世界。

1931 年,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随之侵占了中国的东三省,并且炮制了一个伪“满洲国” ,揭开了二战序幕。

1935 年10 月,意大利法西斯为了向非洲扩张,悍然入侵阿比西尼亚(今埃塞俄比亚),与此同时,德国法西斯跨出对外扩张的第一步,无视《凡尔赛和约》,于1936 年 3 月武装占领德法边界的莱茵非军事设防区;随后,德意又联合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

由于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称霸世界的共同要求,德日意三国加紧了勾结,结成侵略同盟。

1936 年11 月25 日,德日两国代表在柏林签订了《日德关于反共产国际的协定》,1937 年11 月 6 日,意大利也在这一协定上签了字,德意日三国终于结成法西斯侵略轴心,由此也大大加强了日本同西方列强争霸的地位。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历届内阁都极力推行进一步扩大战争政策。

1936 年8 月7 日,日本广田内阁制订《国策基准》,指出日本的“根本国策在于国防与外交的配合,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地位的同时,向南方海洋方面发展” ,这就把以苏联为敌的北进政策和以美英为敌的南进政策正式列入了国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2000年第4期(Social Sciences Edition)(总第135期) 国际关系史研究简评1937年美英关于罗斯福和平计划的秘密谈判徐 蓝(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北京,100089.教授、博士生导师) 【摘 要】 1937年罗斯福设想召开一次世界和平会议讨论有关欧洲的政治、经济和裁军问题,在美国不承担任何政治义务的前提下满足德国的要求并制止希特勒发动战争。

但是英国政府认为政治磋商应该优先于对经济绥靖和军备限制的任何考虑。

英国的这种逐项解决的办法与美国希望一揽子解决问题的想法发生冲突。

与此同时,英国内阁中存在着强烈怀疑美国政策的倾向,而英国首相张伯伦更是认为罗斯福的和平计划会破坏英国对德国的绥靖政策。

因此美英秘密谈判最终遭受挫折。

【关键词】 美英关系;罗斯福;世界和平会议;绥靖政策 1937年,面对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扩张政策,美国和英国曾就罗斯福政府提出的召开一次国际和平会议以维持世界和平的倡议,进行了长达8个月的断断续续的秘密接触和谈判。

这是美国在中立法束缚下企图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第一次尝试,但以德国和英国拒绝合作而受到挫折。

本文拟对美英两国的这次秘密谈判过程和失败原因进行初步探讨,以就教于读者。

一1935年8月美国国会在意埃战争爆发前通过的有效期为6个月的强制性中立法案,以及1936年2月通过的有效期为14个月的第一次中立法修正案,表明了美国要置身于欧洲事务之外的决心。

但1936年3月希特勒重新占领莱茵非军事区的行动,7月爆发的西班牙内战,以及意大利和德国对这场内战的干涉而导致的欧洲局势再度紧张,使美国总统罗斯福并不相信在一旦欧洲发生战争的情况下,美国真的能够置身事外。

因此,他于8月14日在肖托夸的演说中,一方面强调美国要“避免承担可能使我们卷入国外战争的政治义务”,“维护美国的中立”,另一方面也指出美国不应忽视“对合众国的未来大概会有重大影响的一些问题和争端”,并暗示美国有被拖入战争的危险①。

国际形势的发展很快证明罗斯福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

1936年10月德国和意大利建立了柏林—罗马轴心,一个月后德国便与日本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至此,三个法西斯国家已经结成了初步联盟。

52面对不断恶化的国际形势,罗斯福也在考虑美国在当前的世界事务中可能扮演什么角色的问题,并逐渐形成了一个想法,即在他重新当选总统之后,将召开各国首脑会议,讨论和平裁军、排除贸易障碍和普遍降低关税壁垒等问题,以缓和国际紧张局势②。

他希望“通过为德国人民提供生存空间而使局势平静下来,并制止希特勒发动战争”③。

如果“强盗国家”拒绝参加,或在会上不作出令人满意的保证,爱好和平的国家之间就应订立秘密协定④。

与此同时,美国国务院也在考虑同样的问题。

1937年1月18日,国务卿科德尔·赫尔在一份关于美国可能对欧洲和解作出贡献的备忘录中,设想了一个欧洲问题的全面解决方案,它将包括军备限制、政治保证和殖民地的重新调整。

美国不会参与政治方面的缓和,但准备在经济领域做出重大贡献。

进出口银行可以对柏林提供商业信贷,并给予贷款以重建经济。

美国还准备与第三帝国签订贸易协定,并讨论平等地获得原料的问题。

作为交换,将要求德国放弃自给自足的经济体制和扩充军备⑤。

总之,美国希望通过召开世界和平会议的方法,在美国不承担政治义务的前提下,通过满足德国在经济、军备限制和殖民地的重新调整等方面的要求,使欧洲的紧张局势缓和下来。

另外罗斯福还认为,要召开这样的会议,除了取得德国的同意之外,更重要的是获得英国与美国合作的保证。

为此,罗斯福首先派美国驻苏联大使约瑟夫·E·戴维斯(Joseph E.Davies)作为总统的代表到柏林进行探询,“就德国与法、英的关系和欧洲和平之间的形势问题”,草拟“一份综合调查”,查明希特勒是想要战争,还是真正想要和平⑥。

然而美国的打算并没有得到德国的积极响应。

尽管德国经济部长、德意志银行总裁沙赫特在1月20日对约瑟夫·E·戴维斯说,他希望罗斯福在华盛顿召开一次世界和平会议解决德国对殖民地的要求,但是外交部长牛赖特在3月4日会晤美国驻德国大使威廉·多德时却强硬地表示,“只有其他国家同意裁减军备,我们才会同意这样做”,和平会议不能达到任何目的⑦。

在询问德国意见的同时,美国更希望了解英国对美国倡议的态度,并争取和英国采取一致行动。

为此,从2月到9月美英两国断断续续进行了8个月的秘密接触和谈判。

二为了获得英国对美国倡议的支持,美国政府同时通过几条渠道展开工作。

首先是罗斯福通过美国财政部长亨利·摩根索向当时任英国财政大臣的尼维尔·张伯伦发出呼吁。

其次是罗斯福指示无任所大使诺曼·戴维斯(Norm an Davis)在去伦敦开会期间探明英国政府高级官员的反应。

另外,美国驻英国大使罗伯特·宾厄姆也根据总统的特别指令,在3月20日向英国外交大臣艾登询问对罗斯福总统打算提出一些力求改进当前国际局势的和平倡议的看法⑧。

1937年2月11日,摩根索同即将返回伦敦的英国驻美商务参赞肯尼思·比尤利会谈。

摩根索首先说明,他的谈话是机密的,而且是受到罗斯福的委托的。

他要比尤利带一封信给张伯伦,信的大意是:摩根索对国际财政前景甚感忧虑。

他认为军备开支是困难的根源,希望了解张伯伦能否就此问题提出任何建议。

在第二次会晤时,摩根索说,他曾和总统讨论过欧洲局势。

他认为,如果美国和英国提出大胆倡议,也许可以挽回局势。

他想了解英国能否提出什么倡议。

并强调除总统外,其他人均不知道这个想法⑨。

但张伯伦并不认同摩根索的想法。

他在3月26日给摩根索的复信中明确表示,英国不考虑召开裁军会议,并指出欧洲动荡不安的责任在于德国。

至于美国的行动,信中指53出,美国禁止输出武器和弹药“成了对侵略者间接的却有力的鼓励”;美国对世界和平所能作出的“最大的惟一贡献”就是修改现有的中立法。

此外张伯伦还认为美国能够在远东助英国一臂之力。

他说,德日协定表明,如果英国深深卷入欧洲,它甚至不能指望日本会保持中立。

美国只要能使“远东的局势稳定在目前这种程度”,就将大有裨益。

张伯伦还表示英国愿与美国签订贸易协定⑩。

因此摩根索的呼吁没有得到张伯伦的响应。

几乎与摩根索采取行动同时,罗斯福会见了即将出席4月在伦敦召开的国际糖业会议的美国代表诺曼·戴维斯,要他去考察欧洲各国政治家对世界形势发展趋势的看法,并看看是否能够找出使欧洲各国共同努力以阻止迅速恶化的国际局势的办法1。

2月16日国务院西欧司为诺曼·戴维斯的伦敦之行草拟一份关于欧洲形势的秘密备忘录,权衡了美国“对于一项和平解决方案作出贡献的可能性”。

该备忘录认为,美国在欧洲的政治解决中当然只能具有“间接的利益”,而在解决远东的动乱中却有着“直接的利益”。

现在德国正处于战争与和平的中心,有利于和平的解决办法在于对下列问题作出答案:是否能找到一个既不通过战争、又不让德国在欧洲大陆上称雄、从而能满足德国人民经济方面的要求这样一个妥协办法,或是否能为此而付出代价?如果能找到,战争就可避免;如果找不到,战争如果不是或许就要发生,也是有可能发生。

该备忘录指出:可以通过让德国获得原料的办法避免战争,并认为德国人民对军国主义和纳粹激进主义的支持是由于在经济上没有保障。

因此“并没有把德国对殖民地的要求看成是完全不合理的要求而加以拒绝,而且正在考虑保证德国经济复兴的可能性,对此美国应尽一份责任”。

它强调,美国干预欧洲事务的目的,“将在于推动一场运动,以达成一项全面的政治和经济解决方案,该方案将使德国不必再为从市场上获得德国领袖认为保持德国人民生活水平所必须的原料来源而奋力拼搏”。

该备忘录还说明,美国首先要与联合王国达成协议,从而说服与德国问题“最直接有关”的英国“成为这一〔和平会议〕倡议的发起人”,并能在满足德国要求方面进行合作12。

根据罗斯福的指示和国务院上述备忘录的精神,诺曼·戴维斯于4月10日首先与艾登举行了会谈。

诺曼·戴维斯指出,尽管美国“非常关心经济复兴和裁减军备,也愿意为此目的而进行合作,但是,在任何争取恢复经济与和平的有效步骤中,英国都是不可缺少的因素。

如果他们不愿意支持任何人为达到这一目的而作出的任何努力……那么所有尝试都将是徒劳的。

”他还反复说明,罗斯福总统绝不允许他自己卷入欧洲国家的政治纷争,但他愿意全心全意地加入到协调一致的努力当中,找到解决经济问题以及由于越来越激烈的军备竞赛而引发的问题的办法。

但是艾登却认为,英国不能对一个全面的国际协议提出任何计划,因为这样做将被人们认为是英国衰弱的表现,并将有损于英国针对日本、德国和意大利的重整军备的努力;他还说明,采取实际行动以达成国际协议的建议必须首先来自罗斯福总统,但他并不认为采取这个行动的时机已经成熟13。

因此会谈没有取得任何进展。

诺曼·戴维斯逗留英国期间还于4月29日与即将成为英国首相的尼维尔·张伯伦举行了会谈。

尽管张伯伦表示对美国试图把欧洲的极权国家和民主国家拉到一起达成全面协议的想法很感兴趣,但对于召开一次会议来解决欧洲尚未解决的问题的前景更加不抱希望,同时他强烈地表明了希望按照他自己的方式追求这个目标。

张伯伦说,在他看来“政治绥靖”必须先于“经济合作”和军备限制,“同时全面解决政治、经济和裁军问题是54不可能的,需要分阶段进行……必须先进行政治磋商并达成初步协议,然后再采取使经济得以复兴的实质性步骤……包括……取消外汇管制和减少贸易限制”。

他还认为裁军必须放在最后解决,并暗示说,必须“先使英国的重整军备达到一个较高阶段,然后再使之停下来,这才是现实可行的”14。

诺曼·戴维斯与英国政府官员进行的会谈,使他对召开一次国际会议的前景并不感到乐观,因此他写给罗斯福的关于这次试探结果的报告调子十分低沉。

他说:“英国人不想采取任何主动行动来停止重整军备,也不希望其他任何人发起这种倡议。

”15罗斯福对德国和英国的态度感到失望,但这并没有使他放弃提出一项和平倡议的想法,现在他集中力量争取英国的合作。

在罗斯福的授意下,诺曼·戴维斯于6月10日写信给新任英国首相张伯伦,信中说,总统“非常希望有机会结识他并与他就共同利益和共同关心的问题坦率地交换意见”,他还认为“在几个月内做出广泛一致的努力以达到经济复兴,财政稳定,限制军备乃至和平将是可能与可行的”,而这将主要取决于美英合作的开明政策。

诺曼·戴维斯代表总统邀请张伯伦在9月下旬访问华盛顿,并说总统准备立即做出安排草拟出会谈的议程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