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案: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23课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教案
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教学目标:1.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知道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
2. 了解闭关政策产生的原因,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正确分析其历史影响。
3. 郑和下西洋与欧洲航海家相比时间早、规模大,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他的远航,增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交流。
教学重点: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历史识图能力和历史想像能力。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闭关政策的影响。
教学方法:师友互助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用具:历史地图册、历史填充图册、课件。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每年的7月11日定为中国的“航海日”,同时也作为“世界海事日”在中国的实施日期。
郑和是中国和世界历史上一位杰出的航海家,也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和平使者。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一次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伟大创举,凝聚了东方文明的智慧和创造力,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险、勇于开拓、仁爱善良的民族秉性。
二、师友互助、自主学习。
(一)师友互助,检查自学情况(结合学习目标互助检查)1.运用地图明确“西洋”的地理概念。
2.师友讨论郑和为什么要下西洋?他最远到达什么地方?3.师友探究为什么说郑和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4.找出并勾画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影响。
5.什么是闭关政策?6.师友讨论清朝前期为什么实行闭关政策?7.师友探究清朝的闭关政策有什么影响?(二)老师反馈学生的自学状况。
三、走近历史,探究知识。
(一)学习课本第一目:郑和下西洋1.郑和下西洋的条件引导学生回忆明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情况,学生归纳出郑和下西洋具备的条件:通过归纳,使学生学会联系前后知识。
2.郑和下西洋的情况每一师友小组派代表在《郑和下西洋航线图》上指出郑和下西洋的时间、出发地、所经过的地区和最远到达的地方。
(通过读图,解决这一重点问题)3.每一师友小组,通过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课下收集欧洲航海家航海的情况,制成对比表格,从时间、船数、航船大小和随航人数上来对比。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3课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教案 北师大版
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教学目标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郑和下西洋。
难点:我国明清时期从开放走向闭关的原因。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入一:﹙多媒体展示奥运会开幕式中“郑和下西洋”的表演﹚这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一段表演,你知道它所演示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一重大事件吗?郑和下西洋发生在哪一个朝代?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
导入二:“中国航海日”诞生于2005年4月。
当时,国务院根据福建省全国政协委员林嘉马来在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的提案,决定以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为契机设立中国航海节,以郑和下西洋首航纪念日7月11日为中国航海节的法定日。
从此以后,每年的7月11日便成为“中国航海日”,也作为“世界海事日”在我国的实施日期。
郑和为什么要下西洋?你想了解他创建亚非海上通道的壮举吗?推进新课一、郑和下西洋1.条件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如果你与郑和生活在同一个时代,要想组建大型船队下西洋,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学生回答后,教师根据回答情况简单评述:明朝初年,社会安定,国力雄厚,同时还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这些条件使郑和下西洋能够成为现实。
2.壮举教材上说“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结合教材和“郑和下西洋航线图”以及“郑和与哥伦布远洋航行对照表”,说说哪些方面体现了这一“壮举”?学生讨论并回答后教师归纳:规模大,船只多,人数多。
船队由200多艘船组成,参加航行的人数达2万多人;造船技术先进,最大的船长151.8米,宽61.6米;时间长,次数多,1405—1433年共远航七次;时间早,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航程远,最远到达了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
这些无一不证明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3.作用(意义)(1)在郑和下西洋的过程中,流传了许多故事。
哪位同学来讲讲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小故事?学生讲述小故事。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 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的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
本课主要内容为明朝郑和下西洋的历史事件以及清朝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
教材通过介绍郑和下西洋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以及闭关锁国的原因和后果,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海外贸易和外交活动,认识闭关锁国对我国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郑和下西洋和闭关锁国这两个历史事件可能还较为陌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图片、地图等直观教具,以及小组讨论、探究等互动方式,来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此外,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从多个角度审视历史事件,从而形成全面的历史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闭关锁国政策的内容和后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学习的情感,认识闭关锁国对我国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的背景、过程、影响;闭关锁国政策的内容和后果。
2.教学难点: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闭关锁国政策对我国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直观教具,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审视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案例分析法:以郑和下西洋和闭关锁国为例,分析其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使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2.教具:投影仪、电脑、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视频资料等。
3.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案例,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分析和讨论。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3课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教案课题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个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知道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
了解闭关政策产生的原因,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正确分析其历史影响。
国古典小说的四大名著,了解明清时期世俗文学的成就。
过程与方法:通过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地图,培养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历史想像能力。
阅读课文中提供的历史材料,培养从材料中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
有条件的地区,参观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名胜古迹、历史文物,收集相关材料,写一篇历史游记,培养检索资料的能力和文字组织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郑和下西洋与欧洲航海家相比时间早、规模大,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他的远航,增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交流。
清朝的闭关政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对中国产生了严重的后果,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教学难点:闭关锁国的影响教学方法讲述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明初,对外交往活跃频繁,中华民族实现了人类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那就是郑和下西洋。
到了清代,中国的对外政策却转向了闭关锁国与保守落后。
你想了解郑和创建亚非海上通道的壮举吗?清朝为什么要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这种变化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内容分析本课内容介绍了明清两朝的对外关系和对外政策。
一、郑和下西洋“西洋”是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一带。
明朝前期社会经济繁荣,国家强盛。
我国的造船技术进步,指南针的发明及其应用于航海事业等,这些都为郑和下西洋提供了物质、技术条件。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从1405年到1433年近30年里,郑和率船队先后航海7次,到过中南半岛、南洋群岛、孟加拉、印度、伊朗和阿拉伯等地区,共经历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郑和每到一处,都向当地宣扬明朝的政策,赠送礼物,同该国建立友好关系;并和当地商人、居民进行互惠互利的贸易活动。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3课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学案 北师大版
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一、学习目标:1.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2.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
二、预习导学:(一)郑和下西洋:1、条件:(1)明初,社会安定,;(2)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和,船上配备和。
2、概况:---- 年,先后七次下西洋,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达东海岸和一带。
3、目的:主要是和到西洋“取宝”,不计。
4、影响:(1)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2)加强了中国与各国的友好往来和,而且推动华侨移居,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5、结果:随着明朝,远洋航海的壮举被当成“弊政”而遭废止。
(二)闭关政策:1、含义:闭关并非完全断绝往来,而主要是对贸易进行。
2、评价:(1)积极:对西方殖民势力起到一定的作用。
(2)消极: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恶果①限制了我国和的发展;②阻碍了的交流;③使中国更加远离的潮流。
三、合作探究交流:对比一下明朝郑和下西洋引进外国作物和清朝闭关锁国的不同后果,谈谈你的想法。
四、知识巩固延伸:材料一建文元年(1399年),朱棣起兵“靖难”,郑和随军出征,“出入战阵,多建奇功”。
朱棣即位后,赐其姓郑名和……永乐三年(1405年)明成祖朱棣便命他率领船队出使西洋。
材料二为了限制对外贸易,1757年,清政府规定外国船只只准在广州一口通商贸易,对外贸易的一切事务皆由清政府特许的“广东十三行”办理,外国商人在广州不得随意出入………对中国出海的商民,要作详细登记,并限期返航,如逾期不归则不准回国………………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明朝在对外交往中的一件什么大事?此时对外政策特点如何?这种对外政策与明朝前期的强盛有什么内在联系?(2)明清时期对外政策开始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向?原因是什么?(3)清政府对外的政策是什么?(4)实行此政策造成的危害是什么?请联系当前对外开放的现实谈谈你有何认识?。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教案北师大版
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郑和下西洋案例说明郑和下西洋部份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这一部份内容具有必然的故事性,还能够适本地补充15世纪东西方远航航海活动的历史史实,因此专门适合设计探讨式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表现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学生主体性。
教学进程《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0年版)》强调:“在了解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慢慢学会发觉问题、提出问题,初步明白得历史问题的价值和意义,并尝试体验探讨历史问题的进程,通过搜集资料、把握证据和独立试探,初步学会对历史事物进行分析和评判,并在探讨历史的进程中尝试反思历史,汲取历史的体会教训。
”依照如此的要求,结合本课内容,教师选择在利用大量历史图文资料引导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的缘故、进程后,再进一步层层设问,并提供相应史料,引导学生尝试体验探讨历史问题的进程,初步学会对历史事物进行分析和评判,使学生在探讨历史的进程中尝试反思历史,提升历史学科素养。
在导入环节,教师出示东非肯尼亚的墓碑、东南亚关于郑和的庙宇、地名等图片,引导学生猜想所提“三宝”为何人,海外历史古迹纪念“三宝”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
学生观赏图片,寻觅一起信息,体会郑和在东非、东南亚地域留下的普遍、深远阻碍。
此环节意在引发学生对郑和下西洋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导入本课题。
案例主体环节一: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教师提出问题:郑和什么缘故要远下西洋?教师呈现明成祖朱棣的图片和明史中关于郑和下西洋的记载,引导学生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动机。
学生阅读史料,讨论、试探并回答下列问题。
设计用意:提供材料,以问导学,提高学生阅读分析史料、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爱好。
环节二:郑和下西洋的进程教师提出问题:郑和下西洋的进程如何?教师讲述:郑和下西洋的概况,包括郑和下西洋的航行时刻、航行次数、船队规模、随行人数,航行范围。
最后总结:郑和下西洋的规模是无与伦比的,是人类征服海洋的壮举。
学生聆听,识读地图,明白郑和下西洋的航程范围,感受郑和下西洋的壮举。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23课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教案 北师大版
第23课从X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X和下西洋的目的、条件、经过,培养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和历史想像能力;通过X和与哥伦布的比较,认识到X和下西洋是人类航海史上的壮举,培养比较概括能力;通过学习,能够分析得出X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2.了解闭关政策产生的原因;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培养从材料中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分析闭关锁国的历史影响,培养辩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动画演示X和下西洋的路线图,增加对X和下西洋的了解;2. 通过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3. 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历史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感受历史人物的情感与经历;4. 通过讨论和补充的史料,帮助学生分析闭关锁国的影响;情感态度价值观:1. X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他的远航,增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交流,增加民族自豪感;学习X和的高贵的精神品质。
2. 清朝的闭关政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对中国产生了严重的后果,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有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X和下西洋的史实和闭关锁国的表现及影响,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和历史想象力。
难点:我国明清时期从开放走向闭关的原因。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在历史上有很多时候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各个强大时期的表现都有所不同,但在对外交往方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开放。
我们一起来看几X图片(X謇通西域、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到了明朝,对外交往又有了X和下西洋。
这是中国一次空前主动的外交,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可见,在我国历史上,强盛时期在对外交往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开放。
但是同学们也知道,在中国历史上1840年发生了鸦片战争,结果中国惨败,签定不平等条约割让国土,这说明了我国在鸦片战争时国力已经衰落,为什么会这样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第23课《从X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来研究其中变化的原因。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3课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教案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3课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教案北师大版第23课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教学目标】1.道德目标:自我封闭、夜郎自大则会断送民族生机;开放与包容,锐意探索与和平铸造国运昌盛之道。
2.情智目标:①感情目标: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他的远航,增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交流。
清朝的闭关政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对中国自身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后果,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②认识目标: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知道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了解闭关政策产生的原因,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正确分析其影响。
【教学时间】(1学时)【教学手段】多媒体、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学过程】(一)感情调节展示一组纪念邮票,提出问题:1.这套邮票的主题是什么?2.看邮票猜一猜,郑和航海曾经到达哪些地方?(二)自学1.自学内容1:理清本课知识体系。
自学方法:认真阅读教材,完成历史创造性练习P94 “课前思考”。
2.自学内容2:郑和下西洋(1)西洋是指今天哪儿?(2)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3)郑和下西洋会遇到哪些困难?(4)郑和下西洋的时间、路线、次数分别是?(6)郑和为什么能够成功完成这么大规模的航海?(7)郑和下西洋有什么影响?3.自学内容3:闭关政策自学方法:认真阅读教材P129—130 “闭关政策”一目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清朝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闭关锁国”政策?(2)具体表现有哪些?(3)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三)练习(解题、互阅或自阅)完成创造性练习P94—97(四)反思小结【加速一】探究(1)唐朝的对外政策是什么?对唐朝的繁荣起到了什么作用?(2)清朝实行什么对外政策?有对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3)不同的对外政策,不同的结果,对此你有何启示呢?(4)请思考,清朝和唐朝为什么会实行不同的外交政策?(不必写出答案)。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3课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名师教案 北师大版
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识掌握: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郑和下西洋的史实;知道闭关锁国的含义和主要表现。
能力要求:培养运用识读历史地图的技能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运用比较方法分析对外开放与闭关锁国政策对国家发展的影响,培养分析、归纳能力。
过程与方法创设情景,让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船队的壮观景象。
阅读“郑和下西洋航线图”,体会、感悟郑和下西洋的伟大之处。
学生讲述郑和下西洋对航线沿途经济、社会等方面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小故事。
比较、分析开放政策与闭关政策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有关郑和下西洋内容的学习,培养勇于开拓创新的意识,树立民族自豪感;通过本课的学习,树立对外开放是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备的一个条件的观念,每一个未来的建设者都应具有开放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郑和下西洋。
难点我国明清时期从开放走向闭关的原因。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采用教师提供部分材料和学生收集一些材料,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探讨的方式学习。
教具多媒体投影仪自制课件。
二、教材分析本课内容共“郑和下西洋”和“闭关政策”两个子目,介绍了明清两朝的对外关系和对外政策。
“郑和下西洋”体现了明朝开放式的对外关系,“闭关政策”介绍了清朝保守落后的对外政策,两种不同的政策导致了截然不同的结果,前者增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交流,后者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落后就要挨打,为下学期学习中国近代史做铺垫,所以,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习本课是让学生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的对外政策所导致的结果,认识到今天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加入世贸组织的必要性和正确性,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三、教学过程导入:教师多媒体出示东非肯尼亚的墓碑、东南亚关于郑和的庙宇、地名等图片,引导学生猜测所提“三宝”为何人,海外历史古迹纪念“三宝”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
(学生观赏图片,寻找共同信息,体会郑和在东非、东南亚地区留下的广泛、深远影响)。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优秀教案
23、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1、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2、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识掌握:经过本课的学习,知道郑和下西洋的史实;知道闭关锁国的含义和主要表现。
(2)能力要求:培养使用识读历史地图的技能和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使用比较方法分析对外开放与闭关锁国政策对国家发展的影响,培养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创设情形,让学生理解郑和下西洋船队的宏伟景象。
(2)阅读《郑和下西洋航线图》,通过相关材料分析、体会、感悟郑和下西洋的伟大之处。
(3)比较、分析开放政策与闭关政策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过本课郑和下西洋内容相关的学习,培养学生勇于开拓创新的意识,树立民族自豪感;经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树立对外开放是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备的一个条件的观念,让学生具有开放的意识。
三、重点与难点1、重点郑和下西洋体现我国古代对外关系的开放式传统,其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与当前我国的外交战略相一致,因此,郑和下西洋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应当是本课的一大重点。
同时,郑和下西洋经过两大洋和许多国家,路程漫长,加上航海路上险象丛生,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历史想象能力,通过地图的了解培养能力也就成为本课的另一重点。
第三大重点是清朝闭关政策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清朝闭关政策给中国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是深远的,教训是深刻的,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当今中国改革开放的必要性。
同时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消极影响,能培养学生辩证的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难点由于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与实际接触的有限,对闭关政策中所出现的经济文化以及科技的交流的阻碍理解相对抽象,因此,闭关政策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也就成为一大难点。
闭关政策出现的原因也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但由于它在教学中地位相对较弱,可根据学生实际和时间情况灵活处理,既可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思考,也可作为课外思考题。
23.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 教案(北师大版七年级下)
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课程标准: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
教材分析:明清时期是中华帝国专制统治的晚期,本课介绍了明清两朝的对外关系和对外政策。
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对外交往活动频繁。
明朝政府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增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交往,促进了南洋的开发。
但此时清朝对外关系却转向保守落后与闭关锁国,虽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阻碍了中国的发展,导致了经济的停滞与倒退,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
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对历史故事和角色扮演比较感兴趣,因此在“郑和下西洋”这一节中,要求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进行历史人物扮演,既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又可以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感受历史。
对于理论性较强的“闭关锁国“这一节,可通过问题讨论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培养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和历史想象能力。
2.了解闭关政策产生的原因;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正确分析其历史影响,培养辩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地图,培养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历史想象的能力。
2.通过历史材料,培养从材料中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
3.收集相关资料,写一篇游记,培养文字组织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他的远航,增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交流。
2.清朝的闭关政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对中国产生了严重的后果,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教学重点: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历史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确分析闭关政策的影响。
教学方法:探究体验式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一组纪念邮票,提出问题:1.这套邮票的主题是什么?2.看邮票猜一猜,郑和航海曾经到达哪些地方?分组活动,感受新知活动一:郑和访谈录把全班学生分成皇帝组、郑和组、郑和随从组与外国使者组,每小组同学收集相关资料,并回答问题。
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实验中学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教案
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史实,让学生知道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闭关政策相关知识(闭关政策的含义、表现),引导学生分析其出现的原因和产生的历史影响,培养学生全面的、历史的、辩证的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学习郑和下西洋的路线过程中培养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和历史想像能力。
在观看视频、欣赏图片、分析材料中掌握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促进学生加强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关系的意识。
进一步引导学生结合唐宋以来的开放传统和现今的对外开放的成就,增强开放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郑和下西洋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及通过郑和下西洋相关地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历史想象能力。
难点:清朝闭关政策所带来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课堂讨论法、谈论法四、教具安排制作PPT五、教学过程导入:(幻灯片)展示三幅图片,问学生三幅图片中的人物是谁?他们有什么事迹?三个人物有什么共同点?不管是张骞、鉴真还是玄奘他们都为中外交往做出了突出贡献,那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明清时期的对外交往,看看有没有类似的人物出现以及对外交往的政策是怎样的。
新授:一、郑和下西洋1、郑和下西洋之目的看下面几则材料,说说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今大明王朝,社稷安定,国力雄厚,为宣扬大明国威,朕锐意通四夷,今求才负经纬、谦恭谨密之贤臣远下西洋,宣德化而柔远人,钦此!”(幻灯片)郑和下西洋的珍宝生: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幻灯片)介绍郑和郑和,本姓马,小名三宝,云南人,回族。
12岁入王府为宦者,明成祖即位后,赐他姓郑,升为内宫监太监,世称三宝太监。
(幻灯片)郑和航海路线图,指出西洋的位置,航海的起止点图表:郑和下西洋往返时间及所经国家和地区简表,说出郑和下西洋的起止时间和所到国家活动:想一想郑和下西洋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生:暴风雨、海盗、缺粮缺水等2、郑和下西洋的条件师:为了解决这些困难,需要哪些条件呢?生:(1)明朝国家统一政治稳定,有雄厚的经济基础;(2)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和航海技术;(3)船上配有航海图和罗盘针;(4)郑和个人才能和不畏艰难、冒险的精神…师:同学们的回答很全面,那我们怎样来评价郑和下西洋呢?3、郑和下西洋的影响材料1:结合课本和中外航海对比表回答生:积极1.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材料2:明成祖在位时,郑和每次下西洋,随船队来中国的各国贡使、国王等都大量增加。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教案2-北师大版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郑和下西洋的史实,理解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
通过《郑和下西洋航线图》,培养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和历史想象能力。
了解闭关政策产生的原因,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正确分析其历史影响,培养辨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地图,培养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历史想象能力。
阅读课文中提供的历史材料,培养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通过历史小话剧表演,理解闭关政策产生的原因、表现、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他的远航,增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交流。
清朝的闭关政策有防御西方殖民势力的一面,但对中国产生了严重的后果,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认识对外开放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培养学生的历史识图能力和历史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闭关政策的影响。
一、导入新课师:今天是多少号?(月日,国际博物馆日)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的纪念日,哪位同学能说说你们知道的纪念日有哪些?有谁知道中国“航海日”是哪一天?(板书:月日——中国“航海日”),主题是:“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航海”。
师:这一纪念日的确立与历史上的一个事件紧密相关?那就是:郑和下西洋(板书)师:刚刚过去的年是中国和世界隆重纪念郑和首次下西洋周年,在老百姓的文化生活里,“郑和”成为一个被经常提起的名字。
为什么经过了近年,今天的中国和世界给了他如此高的赞誉?想知道答案吗?请跟我一起来学习第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板书)二、学习新课:(一)师:请同学们对照自学提纲,同桌两位同学合作,自学课文,完成自学提纲。
自学提纲:(二)指名回答,完成自学提纲,同时教师板书,形成知识结构。
(四)师总结:通过自学,同学们对本课内容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
(板书:明:开放,清:封闭。
)三、在新情境中体验、探究,巩固所学。
.①看课本插图《郑和》师:仔细观察这幅图,郑和给你一种什么印象?(雄姿英发……)师:虽是宦官,但却不乏男儿英雄本色。
2019-2020年(秋)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教案北师大版 .doc
2019-2020年(秋)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教案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史实,让学生知道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闭关政策相关知识(闭关政策的含义、表现),引导学生分析其出现的原因和产生的历史影响,培养学生全面的、历史的、辩证的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学习郑和下西洋的路线过程中培养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和历史想象能力。
在观看视频、欣赏图片、分析材料中掌握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促进学生加强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关系的意识。
进一步引导学生结合唐宋以来的开放传统和现今的对外开放的成就,增强开放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及通过郑和下西洋相关地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历史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清朝闭关政策所带来的影响。
三、探究新知(一)导入新课师展示纪念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400周年发行的邮票,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发行的邮票的图片。
左图是为纪念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400周年发行的邮票之一,右图是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发行的邮票之一。
哥伦布带给美洲居民的是十字架和宝剑,郑和船队给当地居民带来的又是什么呢?(二)自主学习自学指导:快速阅读课文,完成自学。
(三)合作探究探究点一郑和下西洋1.教师介绍郑和的简介师生共同探讨:2.出示史料:今大明王朝,社稷安定,国力雄厚,为宣扬大明国威,朕锐意通四夷。
今求才负经纬,谦恭谨密之贤臣远下西洋,宣德化而柔远人,钦此!问:明成祖派人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3.郑和下西洋的概况是什么呢?4.郑和为什么能够成功地实现远航?5.郑和远航的意义?材料一:郑和下西洋后,浡泥、满剌加、苏禄的国王和王后回访中国。
苏禄国王率300多人访问中国,归国途中病逝于中国,即在中国安葬。
材料二:郑和下西洋过程中和下西洋后,明朝有许多人到南洋(即今东南亚)去做工和经商。
探究二:闭关锁国师生共同探讨:1.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的原因?材料一:“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乾隆帝材料二:“设禁之意,特恐吾民作奸勾夷(勾结外国人,以窥中土”——(道光《重篹福建通志》)材料三: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培养运用识读历史地图的技能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概述郑和七下西洋的史实,知道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
2.了解闭关政策产生的原因,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辩证地分析其历史影响。
过程与方法1.创设情景,让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船队的壮观景象。
2.阅读课文中提供的历史材料,体会、感悟郑和下西洋的伟大之处。
培养从材料中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
3、学生讲述郑和下西洋对航线沿途经济、社会等方面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小故事。
4、运用比较方法分析对外开放与闭关锁国政策对国家发展的影响,培养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郑和下西洋是对唐宋时期开放的对外交往的继承,体现中国人放眼世界的开阔视野;2.认识到清朝的闭关锁国导致中国的贫困落后,为近代中国不断遭受到西方列强侵略和掠夺产生极为严重的消极后果。
【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难点:正确分析闭关政策的影响。
【课前预习】1.梳理郑和下西洋的相关信息时间\次数 1405—1433年,明朝政府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特点目的条件航线历史意义最终结果2.明朝的西洋指以西的南洋各地及印度沿岸一带。
3.1405—1433年,郑和共七次下西洋。
它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
4.如何评价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
积极:a.见证了大明国力,展现了技术的高超。
b.加强了中国与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而且推动华侨移居,促进了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消极:目的在于宣扬,不计;用来输出的物品也大多由官府督造或者低价强征硬派,造成大量手工工匠逃亡。
随着明朝国力,远洋航海的壮举被当成而遭废止。
5.闭关并非完全断绝往来,而主要表现在:a.严禁沿海人民擅自b.只开放一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c.严格进出口的种类和出海船只的。
d.垄断对外贸易,监视外国商人。
6.作为皇帝,您为什么派郑和下西洋?您选择郑和的理由是什么呢?(从郑和的个人经历、品质、信仰以及皇帝的忧虑去分析)7.清朝在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上采取闭关锁国政策,这种政策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我的疑惑】你在预习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内容探究与活动】导入:幻灯片展示两张图片图一:《郑和下西洋邮票》和图二:《漫画:鸟笼中的君臣对话》。
提问:观察图一,其核心人物是谁?他做了什么事情闻名全世界?观察图二,概况出清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学生回答:图一核心人物是郑和,郑和下西洋。
图二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老师点拨:郑和下西洋体现了明朝初期的强盛以及开放式的外交关系;图二“闭关政策”介绍了清朝保守落后的对外政策,这两种不同的对外政策将给中国带来截然不同的影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明清两朝是如何从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
一、郑和下西洋(一)活动探究:马三保是郑和原名,云南昆阳人。
明洪武四年,郑和出生。
他十二岁时,因家庭遭大变而被送到北平,成为北平燕王朱棣家的一名奴隶,做了宦官。
不久后,明朝皇室内发生了一场争夺皇位的斗争,史称“靖难之役”。
在“靖难之役”期间,郑和跟燕王朱棣南征北战,建立了不少战功。
永乐二年(1404年)初,朱棣亲笔写了一个“郑”字,赐他为姓,并提升为内宫兼太监。
由于郑和小字“三保”,所以人们也叫他“三保太监”或“三宝太监”。
当时印度洋沿岸各国都信伊斯兰教,南亚许多国家则信仰佛教。
由于郑和信奉两个宗教,懂一些航海知识而且又担任管理宫廷事务的大太监,因此成祖选拔他担任正使,率领船队出海远航。
你能协助他率领船队去完成这一光荣又艰巨的任务吗?1.面对惊涛骇浪,您接受这项任务的勇气来源于什么?2.任务一:郑和下西洋路线描述,请介绍一下你从哪里出发,最远到达哪里,途径哪些国家?3.任务二:结合课文和《郑和下西洋航线图》以及《郑和与哥伦布远洋航行对照表》,通过中西方远洋航海之比较,说明郑和下西洋是一次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4.任务三:在郑和下西洋的过程中,流传了许多故事。
哪位同学来讲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小故事?(二)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据《明史》记载:(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材料二:我国当代明史专家吴晗曾指出,郑和下西洋“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范围之广,那是历史上所未有的,就是明朝以后也没有。
这样大规模的航海,在当时世界历史上也没有过”。
材料三:英国著名汉学家李约瑟这样评价郑和下西洋:东方的航海家……从不威胁他人的生存……他们全副武装,却从不征服异族……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有哪些?(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郑和下西洋有怎样的历史意义?(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学生回答:(1)炫耀明朝国威。
学生回答:(2)规模之大,人数之多,范围之广,是和平交往等。
学生回答:(3)加强了与亚非各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老师点拨:不能照抄题目,需要自己根据所学知识进行举例概况地回答,看材料一要抓住主要字眼“耀”“富强”等;第(2)问要从材料所列举的数据的比较,用概括性的语言来回答;第(3)问最好结合一些事例来概括,如郑和下西洋后一些亚非国家也派使节来中国等,得出其积极意义。
二、清朝的保守外交——闭关政策(一)多媒体播放《明清时期从开放到闭关锁国》片段,约5分钟。
郑和下西洋一方面表明了在这一时期国力强盛,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明初我国对外交往中仍以开放为主,但郑和下西洋后,同学们听说过我国在这以后还有没有大规模的远航?原因又是什么?(通过阅读课文,学生小组讨论)学生回答:没有,明朝中期国力开始衰退,“下西洋”被当作是“弊政”而被废止了。
学生回答:明朝中后期,倭寇侵忧沿海一带和荷兰侵入台湾,明朝逐渐采取了一些禁海措施。
学生回答:清初,郑成功以及东南沿海一带人民的抗清活动,使清朝的禁海措施更加严厉,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老师归纳:可见,闭关政策是由于当时的历史环境所形成的。
我们通过以前所学的知识知道,国家开放与否,与国家的强盛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对于统治者来说,他们当然希望国家强盛以稳固政权,但当国家强盛与政权的稳固与开放发生矛盾时,他们宁愿放弃开放。
(二)问题探究:材料一:闭关政策的产生是与中国比较稳定的小农自给自足、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经济相适应的。
当时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虽然已有缓慢发展,但是占统治地位的仍然是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不需要大宗的外国商品。
材料二:乾隆帝曾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
”材料三:清军入关后,一些抗清力量转入南洋一带,清政府担心这些人重新打回来。
而这时西方殖民者在东南沿海经常进行海盗活动,甚至把炮艇开到中国沿海、内河,进行武装讹诈,这更使清政府忐忑不安,担心中国人民跟外界接触后会“滋扰生事”,威胁它的统治······1.根据材料一,分析清朝统治者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可看出当时清朝统治者对于海外贸易的态度如何?3.根据材料三,简述清朝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三)各抒己见胡适等人认为:闭关政策起到了“民族自卫的作用”。
清政府实行的禁海政策,有意防止自己的臣民与外人接触,但客观上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阻止外国侵略阴谋。
胡思庸等人认为:闭关政策是一种封建主义的对内对外政策,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带有与世隔绝的盲目排外立场,是封建专制和蒙昧主义的产物。
它妨碍了中国人学习世界先进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且还防止封建经济解体,维护专制统治,导致了中外贸易走上了变态发展的道路,对国家和民族有百害而无一利。
戴逸等认为:闭关政策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但在客观上阻止了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实际上成为弱者对抗强者的一种自卫手段。
关于我国这一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马克思评论说:“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你的观点是。
【小结】展示本课知识网络。
老师归纳:明清时期是中华帝国专制统治的晚期,本课介绍了明清两朝的对外关系和对外政策。
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对外交往活动频繁。
明朝政府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增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交往,促进了南洋的开发。
但此时清朝对外关系却转向保守落后与闭关锁国,虽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阻碍了中国的发展,导致了经济的停滞与倒退,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
【当堂小测】1.东南亚一些国家至今还保留“三宝港”、“三宝庙”、“三宝塔”等遗址,是为了纪念()A.郑和B.戚继光C.郑成功D.鉴真2.明初之所以能出现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主要原因是()A.海上交通发达B.明朝前期国力强盛C.指南针用于航海D.造船技术高超3.“凤凰卫视”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驾驶一艘名为“凤凰号”的单桅帆船,重走郑和下西洋的航线,他们不可能到达的地方是()A.印度洋沿岸B.红海沿岸C.非洲东海岸D.地中海沿岸4.有关郑和下西洋的评价,正确的是()①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②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③加强了中国与西方各国的友好往来④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A.①②③B.①④C.①②③④D.③④5、清人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
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
”以下对此诗提到的“国初”之政策所做的分析,错误的是()A.该政策禁止任何人的海外经商活动 B.主观上有维护清朝统治的意图C.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体现D.是重农抑商政策在特定时期、特定领域的体现6.历史小组就清朝实行闭关政策的严重后果展开讨论,你认为后果最严重的应是()A.限制了对外贸易的发展B.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C.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逐渐在世界上落伍了D.限制了航海事业的发展7.开放与封闭材料一:唐朝时,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向唐朝派遣留学生,日本的“遣唐使”有学问僧,也有留学生……唐朝,很多西方国家的宗教传到中国,一方面是来自西方的传教士,另一方面也有中国人到国外去学习佛教的……材料二:太仓是郑和七下西洋的起锚地,1405年,郑和船队在太仓首航。
为弘扬郑和远航精神,从2003年起,太仓市举办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中国太仓郑和航海节。
材料三:明清两朝由于禁止民众出海,在陆地和海洋上都把国门给封闭起来了……虽然清朝有为的君主比明朝的多,但是在思想领域的保守使进步和发展成为“不合祖制”的罪过。
请回答:(1)材料一中“到国外去学习佛教”的著名人物是谁?材料充分说明当时的唐朝实行什么样的对外政策?(2)材料二中“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他的远航起到了什么作用?(3)材料三中清朝实行什么样的对外政策?该政策有什么样的后果?(4)读史明智,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对当今的中国有何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