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明朝的统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明朝的统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明朝的统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部编⼈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明朝的统治》省优质课⼀等奖教案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学⽬标:【知识与能⼒】了解明朝的建⽴时间、建⽴者和全⾯改⾰官制、改⾰科举制度等强化皇权的具体措施,概括明朝皇权加强的特点及影响,理解皇帝专权的种种弊端。

【过程与⽅法】识读《明朝疆域图(1433年)》,获取疆域范围、北⽅政权等有效历史信息;通过引导学⽣阅读《南京江南贡院的科举考场》《举⼦看榜图》,分析科举考试变化带来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明朝科举制改⾰虽然加⼤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但过于死板,束缚了知识分⼦的思想和创造性;认识明朝君权的强化,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但同时⼜是明朝逐步⾛向衰落的原因之⼀。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明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科举考试的变化。

【教学难点】认识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股取⼠的消极影响。

教学过程:⼀、新课导⼊多媒体出⽰图⽚:元朝末年,天下⼤乱。

朱元璋⾃幼⽗母双亡,沦为乞丐,后⼜遁⼊空门。

他⾛投⽆路,参加了义军,从此南征北战,⼀步步⾛上了中国历史的舞台。

朱元璋⼼思缜密,把徐达、汤和等⼀批将才笼络在⾃⼰⾝边,对李善长、刘伯温等⽂⼈礼遇有加。

在鄱阳湖⼤⽔战中,他以少胜多,⼀举消灭了劲敌陈友谅。

明朝建⽴后,他厉⾏改制,严惩贪官污吏,创造了诸多治国新法,使国家迅速恢复⽣机。

但同时,为了朱家江⼭永固,他⼤开杀戒。

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朱元璋和他建⽴的⼤明王朝。

【讲授新课】⼀、明朝的建⽴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66页“明朝的建⽴”,找出明朝建⽴的三个要素。

学⽣回答:①时间:1368年。

②都城:应天府。

③开国皇帝:朱元璋,明太祖。

教师:1368年秋天,明军攻占⼤都,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

⼆、朱元璋强化皇权教师讲述:历代统治者建国后都会加强⾃⼰的权⼒,巩固对全国的统治,明太祖也不例外。

明太祖即位后,⾸先采取了什么措施来强化皇权呢?学⽣回答:改⾰⾏政机构。

(最新)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明朝的统治》。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本课的要求:知道明朝的建立,通过皇权的强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

明朝前期,明太祖和明成祖先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强化皇权,奠定了明朝君主专制政治体制的基本格局。

这些措施具有不同于前代的明显特点,如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立、思想专制的强化等,其作用一方面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创造了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另一方面也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隐患。

国家统一、政局稳定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稳定的社会环境,明朝经济在前朝的基础上继续发展。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为七年级的学生,此时期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好动、好奇、好问的天性,喜欢直观有趣的史实。

但是他们掌握的历史知识比较少,逻辑思维尚待发展。

因此,他们难以理解抽象的历史概念,难以透过复杂的历史现象找寻历史发展的规律,更谈不上形成自己的观点结论。

因此,在课堂上要贴近他们的实际状况,创设符合他们认知特点的情境,以吸引他们的目光,引导他们去探索历史的奥秘。

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历史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知道元朝灭亡、明朝建立的史实。

了解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内容及其产生的影响。

通过分析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探讨其利弊,逐步提高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认识到朱元璋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一方面有利于皇权的巩固和国家的统一,另一方面专制制度是明王朝政治腐败的根源,并最终导致明王朝的覆亡。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朱元璋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影响难点:八股取士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小活动:猜猜他是谁?出身贫农,从小就是一个放牛娃;为了活命被迫剃度为僧;因为闹饥荒,被迫云游化缘;为了改善生活,参加起义军造反;造反成功,当上了皇帝。

以小活动的形式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吸引学生的目光,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和教学主题中。

(最新)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第14课明朝的统治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明朝强化君权的主要措施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通过阅读教材,独立思考,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分析。

通过讲故事法、展示幻灯片,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激发历史学习兴趣并增强合作学习意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明朝加强君权,巩固了封建统治,但也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的腐朽性和它的渐趋衰落。

分析八股取士的危害,培养学生正确的成才观、人本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明太祖强化皇权的措施。

难点:明朝经济的发展三、教学方法:创境激情导学法、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歌词中的朱皇帝是谁?他建立了什么朝代?他是如何巩固其统治地位的?给当时和后世带来哪些影响?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14课明朝的统治。

(二)、讲授新课一、明朝的建立1.背景:“堂堂大元,奸佞专权。

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

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

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贤愚。

哀哉可怜!” --《醉太平小令》师:上述材料反映元朝末年怎样的社会状况?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总结明朝建立的社会背景。

学生: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2、建立概况:时间、地点、人物、都城(1)时间: 1368年(2)都城: 应天(南京)(3)建立者: 朱元璋(明太祖)3、明朝建立方式是什么?农民起义夺权方式,教师总结:元末农民起义以改朝换代方式而宣告结束,中国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

朱元璋为了朱家天下的长治久安,开始总结了历史经验,寻找巩固统治的办法,即加强皇帝的权利。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1)行政机构改革:朱元璋为了强化皇权,在地方和中央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中央: 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朱元璋先后分封诸子驻守各地,监视地方,巩固皇权。

地方:在地方上,明朝在各省设立布政司,左、右布政使各1人,是本省的最高行政长官;提刑按察使1人,负责司法之事;而本省军事防务的责任就落到了都指挥使肩上。

(最新)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明朝的建立,归纳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2)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利用图片、故事作引导,增加知识的趣味性。

由于本课关于政治改革的内容比较抽象,所以我将运用大量的故事来引导学生化难为易,注重理解。

(2)制作多媒体课件,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1)要求学生从思想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对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老在政治上的表现。

(2)认识八股取士是从思想文化上加强封建君主专制的统治。

它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滞了科学文化的发展。

(3)认识明朝实行特务统治,是加强君主专制的手段。

重点难点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难点:八股取士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进行明朝的政治改革和八股取士的教学;第二课时进行明朝经济发展的教学及这一课的课堂练习的教学)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讲述安徽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历史文化名人辈出,其中朱元璋就是杰出的代表,他是怎样从一名乞丐逐渐当上皇帝的?又是如何进行统治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4课《明朝的统治》讲授新课:一.明朝的建立1.出示幻灯片《凤阳花鼓》,介绍这种地方戏的基本情况,被誉为“东方芭蕾”,介绍朱元璋小时候和年轻时候的生活背景:元朝末年政治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农民起义不断。

讲解几个故事实例来说明元朝统治的腐朽。

2.朱元璋参加了元末农民起义,逐渐成为起义领袖,最终建立明朝推翻元朝。

幻灯片展示相关内容。

3.过渡:元末农民战争以改朝换代而告终,中国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

朱元璋为了朱家的长治久安,开始总结历史经验,寻找巩固统治的办法,即加强皇帝的权力。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1.行政机构改革:讲述几个朱元璋的小故事,指出朱元璋属于手段残忍的人物,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强化皇权,树立君主的权威。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明朝的统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明朝的统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第14课明朝的统治
当堂检

1.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统治的事件是(D)
A.红巾军起义爆发
B.朱元璋攻占应天府
C.朱元璋建立明朝
D.明军占领元大都
2.明初统治者废行省、设三司的举措在当时起到了
怎样的作用(A)
A.通过分散地方权力加强了中央的权力
B.提高了地方各级的行政效率
C.有利于加强边境地区的军事防御力量
D.客观上减轻了对人民的压迫
3.七年级的某学生说:“明朝的官员没有隐私,太可
怕了!”他说的应该是明朝实行的哪项措施带来的
后果(A)
A.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B.大兴文字狱
C.废除丞相
D.设军机处
4.我国的科举制度从积极推动社会进步转变为束缚
人们思想和阻碍社会进步。

这种转变始于(B)
A.设置进士科
B.八股取士
C.开创殿试和武举
D.设置明经
认真完成老
师所给出的
题目。

加强学生
对知识的
理解,巩
固学习成
果。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教学设计5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教学设计5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明朝的统治》是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14课,主要讲述了明朝从建立到灭亡的过程。

本课内容包括:明朝的建立、明成祖迁都北京、明太祖改革、明成祖巩固政权、明朝的对外关系、明朝的灭亡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朝的历史发展脉络,认识明朝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唐朝的历史知识,对历史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对历史事件的联系、历史人物的评价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进行分析、综合、评价等思维活动,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的历史发展脉络,认识明朝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朝的历史发展脉络,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2.教学难点:明朝的对外关系,明太祖、明成祖的改革措施及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历史情境,引导学生体验历史。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本课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

2.教材:准备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材。

3.的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明朝的建立、明成祖迁都北京等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回顾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明太祖改革、明成祖巩固政权、明朝的对外关系等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了解明朝的统治情况。

3.操练(1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明朝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进行评价。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明朝的统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明朝的统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板块一 明朝的建立
识读图片:
小组展示:
(1)图中历史人物是谁?图中人物领导的只是元末农民起义军众多力量中的一支,他采取了什么策略,使他在众多的农民起义力量中脱颖而出,成就了他的帝业?
(2)在我国历史上,像图中人物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还有谁?
小组讨论:
(3)在北京的明十三陵中,为什么没有图中人物的陵墓?
板书
设计
当堂
达标
1.“草根”是近年来流行的一个词语,它的基本含义是群众的、基础的、乡村地区的。这一词语适合描述下列哪一位皇帝(D)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明太祖
2.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明朝加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有(D)
①废丞相,设三司 ②设置厂卫制度 ③八股取士 ④设三省六部制
(1)材料一图一中示意图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开创的?图示中丞相的职能是什么?
(2)明清时期是我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一图二反映出这一时期使皇权高度膨胀的是哪一措施?
(3)材料二中老儒钱宰低声吟咏的小诗之所以被明太祖知道,与哪个部门的工作有关?后来明成祖又设立了什么相似机构?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3.张三是生活在明朝的一位书生,他的梦想是将来考中状元,那么他必须在平时要努力学习(C)
A.唐诗宋词B.汉赋元曲C.四书五经D.琴棋书画
4.明朝时期经济发展,引进的原产美洲的新品种包括(D)
①玉米 ②甘薯 ③马铃薯 ④花生 ⑤向日葵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材料二
材料三 故吾以为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无异,特明巧而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明朝的统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明朝的统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明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和全面改革官制、改革科举制度等强化皇权的具体措施,概括明朝皇权加强的特点及影响,理解皇帝专权的种种弊端。

【过程与方法】识读《明朝疆域图(1433年)》,获取疆域范围、北方政权等有效历史信息;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南京江南贡院的科举考场》《举子看榜图》,分析科举考试变化带来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明朝科举制改革虽然加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但过于死板,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和创造性;认识明朝君权的强化,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又是明朝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明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科举考试的变化。

【教学难点】认识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温故知新:(1)封建社会形成和首次大一统时期——秦汉;(2)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3)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4)民族进一步融合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5)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明清(1368—1840)单元导读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

明初统治者进行一系列改革,大大强化了皇权。

明朝一度出现强盛局面,郑和下西洋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明朝后期统治危机不断加深,明政权最终在农民大起义和东北满洲的双重夹击下崩溃。

清朝统一全国后,加强君主专制,并对西藏、新疆、台湾及附属岛屿南海诸岛等进行有效的管辖。

面对世界形势的巨变,清朝君臣故步自封,古老的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

1、导入:安徽民谣《凤阳花鼓》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自从有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朱元璋采取了哪些专制集权的措施?与前代相比,明朝的官僚机构和科举考试有什么变化?2、学习新课:第一、明朝的建立(1)、元朝灭亡的原因:根本原因: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收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教学设计4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教学设计4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明朝的统治》是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讲述了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本课内容较为丰富,涉及到明朝的建立、皇权加强、科举制度、卫所制度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明朝的基本情况,认识明朝时期的社会特点。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元朝的兴衰,对我国历史的发展有一定的认识。

但明朝作为一个较为复杂的时期,学生对其了解可能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明朝的统治,从而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的建立、皇权加强、科举制度、卫所制度等方面的内容,认识明朝时期的社会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朝的建立、皇权加强、科举制度、卫所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难点:明朝皇权加强的表现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取关键信息。

2.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明朝的统治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相关课件,辅助教学。

3.资料:收集与明朝相关的资料,用于拓展学生视野。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明朝的版图,引导学生关注明朝时期的国家疆域。

同时,简要介绍明朝的建立,引发学生对明朝的兴趣。

2.呈现(15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取关于明朝皇权加强、科举制度、卫所制度等方面的关键信息。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相关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明朝的统治特点。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明朝皇权加强的表现和影响。

教师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明朝的统治特点。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所学内容。

(最新)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明朝的统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明朝的统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明朝的统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课程标准】了解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教材分析】《明朝的统治》是七年级下册第14课的内容。

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时期,而明朝皇权的加强是明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这一课在古代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明太祖加强皇权的措施教学难点: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教学过程一、导入PPT展示周杰伦《青花瓷》导入本课同学们,这首歌你们听过吧?对,周杰伦的《青花瓷》。

中国瓷器称霸天下,明代青花瓷是当时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

今天我们就以青花瓷为契机,来走进明朝,感受一下明朝的气息。

二、学习新课PPT展示想要感受大明的气息,我们得先知道明朝是如何建立的(一)明朝的建立学生读教材P66,回答两个问题1、元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2、明朝是由谁建立的,建立的时间是何时?都城定在哪里?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他就是明太祖。

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

对,大家找的很对,咱们在书上相应的位置标出来。

元末农民起义如火如荼,声势浩大,其中以朱元璋的实力最为强大,虽然出身贫苦,但他凭借自己的英勇善战,足智多谋,实现了个人的价值,一举灭了元朝。

明朝建立初期,社会矛盾复杂,政局动荡不安,形势严峻。

朱元璋为了朱家统治的长治久安,开始总结历史经验,寻找巩固统治的办法。

自打秦朝中央集权专制制度创立以来,就存在两对矛盾:一是丞相和皇帝之间的权力之争;二是地方和中央的权力之争。

不管是秦皇汉武,还是唐宗宋祖巩固统治的原则都是强中央弱地方,强君权弱相权。

朱元璋是如何面这个问题的?假如你是当朝皇帝朱元璋,你想采取哪些措施让所有的臣民伏首贴耳的听从皇帝的指令呢?咱们阅读P67---69分中央、地方、司法、思想小组完成我们大明的巩固。

(二)明朝加强皇权的措施中央组:朱元璋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优质教案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明朝的统治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明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和全面改革官制、改革科举制等强化皇权的具体措施,知道明朝皇权加强的特点及影响,理解皇帝专权的种种弊端;了解明代经济的发展过程与方法识读《明朝疆域图(1433年)》,获取疆域范围、北方政权等有效历史信息;通过引导学生识读《南京江南贡院的科举考场》《举子看榜图》,分析科举考试变化带来的影响;通过物种的引进、商帮的出现探究明代的社会经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明朝科举制改革虽然增强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但过于死板,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性和创造性;认识明朝君权的强化,虽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又是中国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教学难点: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是否曾经听过、看过《明朝那些事儿》这部小说?它以一种网络语言的形式向读者娓娓道出了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人物。

那些原本在历史中陌生、模糊的人物在书中一个个变得鲜活起来。

《明朝那些事儿》为读者解读了历史的另一面,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让历史变成一幕幕生动的故事,很多人看完这部小说后对明朝的历史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今天就让我们从明朝的建立之初开始学习,领略只属于明朝的魅力。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明朝的建立1.图片展示2.学生读教材“明朝的建立”一目,归纳明朝建立的概况。

3.分析元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

提示: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目标导学二:朱元璋强化皇权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朱元璋强化皇权”一目,明确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

提示:(1)中央组:朱元璋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2)地方组:取消行省,设立“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巩固皇室。

(最新)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明朝的统治》是七年级下册第14课的内容。

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时期而明朝君权的加强是明朝封建制度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这一课在明清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识记明朝的建立归纳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认识经济的发展。

(2) 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进行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能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视频导引增加知识的趣味性重点由学生讨论、研究、分析、归纳同时进行纵向对比、联系。

2读书指导合作探究分组辩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明朝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一个时期表明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2认识八股取士是从思想文化上加强专制统治。

它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滞了科学文化的发展。

3认识明朝实行特务统治是加强君主专制的手段。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难点想文化方面的体现。

四、学习过程、逐一分析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1改革行政机构①出示:胡惟庸案问:惟庸②怎样从中央和地方改革机构?2设立锦衣卫①师过渡出示《锦衣卫出行图》问②联系现实你认为锦衣卫侵犯了公民的哪些权利视频播放①历史回眸志事件雏形-----------正式形成--------发展---------僵化--------②辩论③今昔对比考试有何区别从考试目的、考试内容、考试范围等方面。

(最新)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标要求】1. 知道明朝的建立。

通过皇权的强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

2. 知道明朝君主专制加强的内容,了解明朝经济发展的表现。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明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和全面改革官制、改革科举制度等强化皇权的具体措施,概括明朝皇权加强的特点及影响,理解皇帝专权的种种弊端。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一个虚拟的历史人物朱文在明朝的经历,了解明朝君权加强的一系列历史事实,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通过师生、生生对话,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

理解八股取士是加强专制统治的工具,八股文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科学的发展。

【学情分析】近年来,关于这段历史的影视剧较多;历史读物如《明朝那些事儿》也畅销全国,学生对这段历史,有一些认识和了解。

但从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但他们的兴奋点往往集中在有趣的历史事件上,这就要求历史教学要有趣味性。

【设计理念】正确处理学生、教师与教材的关系,整合教材,将课堂真正交还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创设情境、再现历史,把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使课堂丰富多彩,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师在引导的同时,与学生共同学习、探究、感悟,实现教学相长。

【重点和难点】1、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以及影响。

2、难点:科举考试的变化和影响【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师: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朱八八的故事”。

朱八八家族的名字:朱八八也叫朱重八,他的爷爷叫朱初一,他的父亲叫朱五四。

学生哄堂大笑,兴趣极高。

师接着讲述:大家一定很好奇,朱八八家是搞数学的;其实不是这样,在元朝,普通老百姓是没有名字的,只能以自己父母年龄相加或出生日期命名。

朱八八从出生到十七岁的命运都是悲惨的,尤其是17岁那一年,父母双亡,看着身边的亲人一个个死去,自己却无能为力。

(最新)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教案
教学目标:认识明朝军权的强化,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又是中国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认识明朝科举制改革虽然加大了考试标准的的客观性,但过于死板,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和创造性等。
教学重点、难点:
1、朱元璋是如何强化皇权的?
2、科举考试的变化和危害
教学方法:创镜激情导学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等
目的:加强思想的控制
②考试范围:仅限“四书”“五经”;
③答题标准: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2.答题格式
“八股文”。
提问:什么是“八股文”?指导学生先看书P68-69、合作探究,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3、影响、危害
教师讲《范进中举》的故事……
四、经济的发展
一、明朝的建立
给学生2分钟时间自学课本P66回答问题:明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及都城?
时间:1368年
都城:应天
建立者:明太祖朱元璋
以上问题由老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在多媒体上打出。
教师简介朱元璋…………
1368年秋天,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第二目导入: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如何治理天下的呢?肯定是挠断了许多头发…………
一、明朝的建立
时间:1368年
都城:应天
建立者:明太祖朱元璋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1、在地方,取消中书省,设立“三司”。
2、在中央,废除丞相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听命于皇帝。
3、建立特务机构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1、考试范围和答题标准
2.答题格式
“八股文”。
3、影响、危害
四、经济的发展
1、农业
2、手工业

(最新)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课时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知道明朝的建立,了解明太祖强化皇权的措施、特点和经济发展的表现。

培养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

2、通过联系、对比、讨论、总结等方法,采用小组学习的形式,归纳明朝加强君主的措施,调动求知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3、从思想上认识到,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导入新(情景观视频播放:明太祖朱元璋档案。

提出问题:档案中记录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名人朱元璋,他的经历可以用丰富、离奇来形容,也是我们本节课的主人公,那他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样的地位?为我国历史发展又做出了哪些贡献?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共同学习《第14课明朝的统治》。

观看视频,学生的兴趣,生的求知欲。

明朝的建(自主学习、小组1、展示《元末农民战争形势》图,讲述元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史实,交待明朝建立的背景。

2、布置任务:结合教材,完成明朝建立的表格。

时间建立者都城设置问题:在我国历史上,像朱元璋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还有谁?小组讨论学习完成表格内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朱元璋强化皇权(小组讨论、合作探究)1、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历史原因是什么?2、分组(中央组、地方组、军事组、特务组)讨论: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有哪些?3、你们如何看待朱元璋废除丞相这一措施?4、在中央和地方采取这些措施有什么影响?5提出问题:结合材料,你们认为特务合作探究,加深学生对本模块的理解记忆,激发学生的兴趣,理解强化皇权的措施,突出本课的重点。

思考总结,认识到皇权的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机构锦衣卫对社会造成了哪些影响?6、思考总结:朱元璋为什么要采取这些措施?7、展示《科举放榜图》,设置问题:明朝的科举制有什么变化?8、展示明朝的一篇八股文范文,设置问题:①八股取士有什么目的?②找出八股文的文体有什么特点?③八股取士的考试范围?④讨论八股取士的影响?9、展示材料:明代著名学者顾炎武曾抨击过八股文:八股文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怎样评价八股文的?你如何评价“八股取士”?阅读材料,直击中考,加深学生印象,更直观形象正确地股取士带来的影响这一难点。

(最新)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但是仍然处于感性认识阶段,需要教师加以引导。不过经过接近一年的历史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能够自主发现一些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引下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了解明朝的建立的基本史实。 2.掌握朱元璋和明成祖强化皇权的措施及作用。
3.掌握明朝科举考试的变化及评价明朝的科举制度。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环节一:导入新课
展示目标
环节二:讲授新课
一、自主学习:1.课前阅读:课文66-69页。
2.课前做:《同步学习》34页“自主学习”部分。
二、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三、多媒体展示朱元璋图片及个人简介。
一、明朝的建立。
1.教师讲述明朝建立的背景: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员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1351年黄河下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很快发展到江淮地区,出现多支反元队伍。
①废丞相,设“三司” ②设置厂卫制度 ③八股取士 ④设三省六部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济南城有一条街叫按察司街,从历史角度推断这条街获此名最早是在( B )
A元朝 B明朝 C清朝 D宋朝
3.唐、元、明三个朝代在许多方面都有相似之处,以下说明正确的是(A )
A.都实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B.都结束了分裂局面实现大一统
学生通过了解元朝末期的社会状况,明白明朝的建立,结束了元朝的统治。
学生识读此图,知道当时明朝的疆域四至,注意葱岭、奴尔干都司、小琉球及南海诸岛的位置。
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的能力,及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检测学生的预习效果。
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历史。

(最新)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是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第一课,上承唐、宋、元,下启清朝,明清两朝是中华帝国的晚期,中国封建社会已开始走向没落。

明朝建立之初,为了加强控制,明太祖、明成祖采取了强化皇权、科举考试的变化等措施,巩固了封建统治,促进了经济发展。

明朝建立,强化皇权,是教学重点,基本点有朱元璋建立明朝、改革行政机构、设锦衣卫。

从政治和思想的角度说明明朝专制统治的强化。

[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对朱洪武即朱元璋,安徽凤阳人,有浓厚的兴趣,一些学生可能通过民间流传对他这个人物及主要故事情节有所了解。

,很容易进入历史情境。

学生有一定的认识和评价。

七年级学生在智力方面,形象逻辑思维能力有较快发展,但抽象思维成分仍起重要作用,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显著地发展起来,但认识能力还不高,仍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在个性方面,学生的自我意识有了迅速的发展,要求独立自主,有自我教育的要求。

[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明朝强化君权的主要措施2、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通过阅读教材,独立思考,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分析。

通过讲故事法、展示幻灯片,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激发历史学习兴趣并增强合作学习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明朝加强君权,巩固了封建统治,但也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的腐朽性和它的渐趋衰落。

分析八股取士的危害,培养学生正确的成才观、人本观。

[重点和难点]重点:明太祖强化皇权的措施。

难点:明朝经济的发展[课时] 一课时[课型] 授新课[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法、讲故事法、读书指导法、创境激情导学法、问题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课前准备]教师——做好教学设计,制作好课件,发预习材料给学生,布置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学生——预习[教学过程]作业:幻灯片展示题目三道,当场做。

教师及时点拨、引导。

培养方法能力,塑造情感。

教学案例:锦衣卫,它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成为专门的特务机构。

(最新)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⑴知识目标: 引导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废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增设东厂等基本史实,以及加强君权的作用。

了解明朝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

⑵能力目标:联系以往学过的知识,对比概括明朝加强君权的特点,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通过对科举制度的评价,提高学生运用辩证的两点论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⑴制作本课的多媒体课件,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

⑵通过设疑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学生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

教学重点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教学难点难点:八股取士。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据档案记载,南薰殿旧藏了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皇后画像75幅,其中皇帝画像63幅,大多数皇帝都只有一幅画像,其中唐太宗有3幅,宋太祖有4幅,画像最多的是明太祖朱元璋,他一人就有13幅画像。

而让人不解的是,这13幅画像画的都是朱元璋,却画了截然不同的两个相貌(见图)。

你认为为什么会留下两幅相貌截然不同的朱元璋画像?本节课我们就来解开谜底....多媒体出示教学目标(让学生读)二、学习新知(一)、明朝建立看书找出明朝建立的背景:(1)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2)1351年,黄河下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很快发展到江淮地区,出现了多支反元队伍。

其中,朱元璋领导的队伍逐步强大,先是消灭东南各地群雄,然后向北进军。

出示明太祖朱元璋图片,介绍其生平朱元璋(1328~ 1398)太祖朱元璋,字国瑞,父母早逝,家境贫寒,很小时候给地主放牧牛羊,吃尽了生活的苦,1344年,淮北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旱灾和虫灾,父母、大哥都死于灾荒和瘟疫,16岁的他在乡邻的帮助下,,草草埋葬了亲人,孤苦无依的他只好出家到一座寺庙做和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明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和全面改革官制、改革科举制度等强化皇权的具体措施,概括明朝皇权加强的特点及影响,理解皇帝专权的种种弊端。

【过程与方法】识读《明朝疆域图(1433年)》,获取疆域范围、北方政权等有效历史信息;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南京江南贡院的科举考场》《举子看榜图》,分析科举考试变化带来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明朝科举制改革虽然加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但过于死板,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和创造性;认识明朝君权的强化,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又是明朝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明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科举考试的变化。

【教学难点】认识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多媒体出示图片:元朝末年,天下大乱。

朱元璋自幼父母双亡,沦为乞丐,后又遁入空门。

他走投无路,参加了义军,从此南征北战,一步步走上了中国历史的舞台。

朱元璋心思缜密,把徐达、汤和等一批将才笼络在自己身边,对李善长、刘伯温等文人礼遇有加。

在鄱阳湖大水战中,他以少胜多,一举消灭了劲敌陈友谅。

明朝建立后,他厉行改制,严惩贪官污吏,创造了诸多治国新法,使国家迅速恢复生机。

但同时,为了朱家江山永固,他大开杀戒。

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朱元璋和他建立的大明王朝。

【讲授新课】一、明朝的建立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66页“明朝的建立”,找出明朝建立的三个要素。

学生回答:①时间:1368年。

②都城:应天府。

③开国皇帝:朱元璋,明太祖。

教师:1368年秋天,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教师讲述:历代统治者建国后都会加强自己的权力,巩固对全国的统治,明太祖也不例外。

明太祖即位后,首先采取了什么措施来强化皇权呢?学生回答:改革行政机构。

教师出示幻灯片:教师设问:明朝的政权机构与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相比,有什么变化?学生回答:明朝少了三省这一环节,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教师设问:朱元璋为什么要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从中央到地方政权组织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谁的权力增强了?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原来行省只有一个最高官员,一个人说了算,如果此人对皇帝有二心的话,可以说造反就造反。

设“三司”之后,财政、刑法、军事“三权分立”,三个官员平起平坐,各司其职,互相牵制,互不干涉,直接对中央负责。

官吏之间本就钩心斗角,若要三人联手造反谈何容易?就这样,朱元璋轻而易举地就把权力从地方收归到中央,全国军政大权,都集中到皇帝手中。

教师设问:为分散兵权,朱元璋又采取了什么措施?学生回答: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

教师:明朝时期,皇帝的权力空前加强。

丞相制度被废除后,全国的重大政务都由皇帝亲自处理。

明太祖平均每天要批阅二百多份奏章,处理四百多件国事,忙得不可开交,即使日理万机也难以应付。

这一问题明成祖是怎样解决的?学生回答:建立内阁,帮助皇帝批阅文件,处理政务。

教师过渡:可是皇帝对这些官员并不放心,又设立了锦衣卫、东厂。

出示幻灯片:《锦衣卫》教师:电影《锦衣卫》的情节、动作未免夸张、失实,但让我们知道了锦衣卫个个武艺高强,唯皇命是从。

大家知道关于锦衣卫的历史故事吗?谁能为大家讲一讲?展示课本剧,由学生表演。

锦衣卫:陛下,这是昨天晚上宋学士宴请宾客的情况。

(把图交给宦官,由宦官递给皇帝)(锦衣卫退下,宋濂上台)朱元璋:宋爱卿,听说你昨天晚上宴请宾客,都请了哪些人呢?宋濂(惊讶的表情):皇上是不是知道了(轻声)。

谢皇上关心,臣昨天和几个朋友聚了聚,有王学士、李尚书,还有张侍郎。

朱元璋:都吃了哪些好菜啊?宋濂:禀皇上,有糖醋鲤鱼、宫保鸡丁、四喜丸子、京酱肉丝,还有红烧茄子和拔丝地瓜。

朱元璋:很好,你没有欺骗朕,是朕的忠臣,有你们辅佐,朕很放心。

(面露笑容)来人,把这张图给宋大人看看。

宦官:是。

(将图拿给宋濂)宋濂:(接过图,伸手抹了把汗)好险,锦衣卫真是无孔不入啊!(轻声) 对学生的表演进行鼓励。

教师设问:通过观看幻灯片和短剧,说说锦衣卫的职能。

学生回答: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锦衣卫凌驾于法律之上,直接受皇帝指挥,皇权拥有了比法律还高的效力,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明成祖时又成立了同类机构东厂,与锦衣卫合称“厂卫”。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教师补充:为了彻底解决官员对皇帝的忠诚问题,使他们走上官场前就在思想上完全奴化,明政府还实行了八股取士。

出示幻灯片:教师设问:明朝时采取八股取士的办法来选拔官吏,科举考试都考什么?怎么考?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随意发挥;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称为“八股文”。

教师讲述:读书人为了参加科举考试,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文,不讲求实际学问。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出示幻灯片:教师:可以想象这些人当上官以后会是什么样子。

所以,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才说(出示幻灯片):教师设问:你们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学生回答:同意。

因为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

应试者为了能够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教师设问:朱元璋为什么要采取这样死板的考试方式?难道八股取士就一无是处吗?我们应如何正确评价八股取士?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学生讨论后回答:朱元璋采取这样的考试方式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

八股取士有积极的一面,比如说规定了考试范围、文体,使考试更标准化、规范化。

但也有其消极的一面,它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创造性和创新思维,许多读书人只知道死读书,不讲求实际学问。

所以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大于积极影响。

教师总结:同学们分析得非常好。

我们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辩证地评价历史事件,这样才能正确地认识历史。

明朝科举考试制度对中国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造成严重阻碍,但同时又是考试向标准化的重要发展。

教师过渡:明朝的统治者采取了很多措施,皇权在一步步强化。

那它的社会经济又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呢?四、经济的发展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农业大国。

早在半坡和河姆渡时期,我们的先民就已经培育出了世界上最早的粟和水稻,商周时有了五谷(稻、黍、粟、麦、豆),汉朝时中原和西域互通有无,传入了葡萄、石榴、核桃、苜蓿、胡萝卜等,北宋时我们又从国外引进了高产的水稻占城稻。

明朝大量引种了哪些外来高产农作物?学生回答: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等。

出示幻灯片:请同学们介绍这些外来农作物。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玉米:明朝文献中又称“御麦”“玉麦”“西番麦”等,原产美洲大陆从美国南部经墨西哥直到秘鲁和智利的狭长地带。

1494年哥伦布从美洲归来时把玉米果穗作为珍品献给西班牙国王,玉米开始传入欧洲,而后向世界各地传播。

16世纪时引入我国,开始时在山区种植,到明末,福建、浙江、云南、贵州、广西、河南、河北、山东、甘肃、陕西等地都有种植。

甘薯:甘薯又名“番薯”“地瓜”“金薯”等,分红、白、黄、紫等多种。

甘薯的引进,改善了我国农作物的结构和人民的食谱,成为我国度荒解饥的重要食物之一。

据古籍记载,荒年时“乡民活于薯者十之七八”。

清道光年间,福州人在乌石山建“先薯亭”以纪念这一作物的引进。

为了纪念引甘薯入中国的陈振龙,人们将他誉为我国的“甘薯之父”,国际上也将他带苗回乡的时间定为甘薯传入我国的时间。

马铃薯:1573—1620年传入我国。

它高产,成熟条件要求低,因此成为世界上种植范围最广的作物之一,解决了全世界三分之二人口的粮食问题。

花生:又称“落花生”“地豆”“番豆”“长生果”“万寿果”等,原产南美。

我国也是花生的原产地之一,不过一直没有把它当作重要的油料作物,直到美洲的新品种传入以后,花生才成为我国许多地区的主要油料作物。

向日葵:又称朝阳花,原产美洲,17世纪从东南亚传入我国,时称“西番葵”“丈菊”等。

我国在先秦时代已经知道这种植物,古人也已经食用葵子,但它成为重要的油料作物也是明代引进美洲新品种以后的事了。

教师设问:这些农作物的引进,大大丰富了我国农作物的品种。

想一想,明朝为什么要大量引进高产的农作物?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一是郑和下西洋后明朝的对外交往日趋频繁,大量农作物的引进是中外经济交流的重要表现;二是明朝时粮食短缺,政府需要高产农作物解决粮食问题。

教师设问:为什么它们的种植能解决粮食紧张问题?学生回答:因为它们的成熟周期短、产量高。

教师总结:对。

正如明朝杰出的科学家徐光启所说:“甘薯所在,居人便有半年之粮。

”所以不仅明朝,清朝也大力推广种植这些高产农作物,以解决百姓的吃饭问题。

农作物品种的增加,农业的发展,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促进了手工业的进步,我们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呢?出示幻灯片:教师设问:这是明朝松江出产的棉布。

明朝时棉纺织业有何发展?丝织业的中心在哪里?学生回答: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

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出示幻灯片:教师讲解:始于宋、成熟于元的青花瓷,鼎盛于明代。

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器,造型多样,花纹优美,畅销海内外。

这件明代青花扁壶便出自景德镇。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概括出明清商业发展的特征。

学生归纳:商品经济相当活跃。

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有名的商帮。

教师:请同学们列表归纳明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表现。

三、课堂总结明朝是中国古代传统社会结构和国家形态的转型时期。

朱元璋采取了一些措施,加强了君主专制,巩固了明朝统治。

同时,国家的统一、政局的稳定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稳定的社会环境。

明朝大力恢复和发展经济。

但是厂卫制度、八股取士也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

板书设计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