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大气的热力状况(1课时)
高中地理第二章 第一节 大气的受热过程优秀课件
判断
1.垂直方向的气压值总是近地面大于高空。(
)
2.气流的垂直运动是由近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而水平运动是由同
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引起的。(
)
x 3.在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气压越高。( )
答案
知识归纳
太阳暖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大气还大地
热
大气的受
冷热不均引
力
热过程
起大气运动
环
流
探究重点
TAN JIU ZHONG DIAN
3.判定A、B之间的气压上下,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上下与等压面凹凸有何对应关系? 答案 白天:A气压低、B气压高;夜间:A气压高、B气压低。同一水平面上,等压 面向上凸起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
4.比照海陆间白天与夜间风向的差异。 答案 白天,近地面风由海洋吹向陆地,为海风;夜间,近地面风由陆地吹向海洋, 为陆风。
1.说出白天与夜间A、B代表的陆、海近地面气温上下状况,并解释原因。 答案 白天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夜间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原因是与海 洋相比,陆地吸热速度和散热速度快。 2.在图中画出各点之间的垂直气流和水平气流。 答案 绘图略。(白天:B→A、A→A1、A1→B1、B1→B;夜间:A→B、B→B1、 B1→A1、A1→A)
达标检测
DA BIAO JIAN CE
04
每年冬天,浙江省农业厅专家都要为西湖龙井茶树防冻支招。以下是两种常见的防冻措 施:①覆盖防寒(寒潮来前,用网纱等覆盖茶树蓬面,以保护茶树。如图1);②熏烟驱霜 (晚霜来前,气温降至2 ℃左右时点火生烟,以减轻晚霜冻害。如图2)。读图完成1~2题。
(2)判断下垫面的性质 ①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夏季,等压面下凹者为陆地、上凸者为海洋(湖泊)。 冬季,等压面下凹者为海洋(湖泊)、上凸者为陆地。 ②判断裸地与绿地:裸地同陆地,绿地同海洋。 ③判断城区与郊区:等压面下凹者为城区、上凸者为郊区。 (3)判断近地面天气状况和气温日较差 等压面下凹处,多阴雨天气,日较差较小,如图中A地;等压面上凸处,多晴朗 天气,日较差较大,如图中B地。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第1课时)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
2017-2018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第1课时)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第1课时)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第1课时)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1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1.教材第29页活动(1)大气逆辐射指向地面,是对地面辐射损失热量的补偿,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用“大气保温作用”概括是合适的。
(2)因为月球没有大气,白天月面温度升得很高,夜间月面温度骤降,所以温度变化剧烈。
地球上因为有大气存在,在白天,大气的反射、散射和吸收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使白天地面的气温不会过高;夜间,地面辐射绝大部分热量又被大气逆辐射还给了地面,使夜间地面气温不会降得过低,从而减小了气温日较差.2.教材第29~30页活动本“活动”旨在培养同学们的动手能力,通过观察烟雾在玻璃缸内的流动的方向,帮助同学理解热力环流的成因及流动方向。
通过实验可以看出,烟雾在玻璃缸内先由小洞向下,然后由装冰块的盆飘向装热水的盆,由装热水的盆向上,后又飘向装冰块的盆的上方,形成闭合的一圈。
烟雾飘动代表了空气流动,由实验可知,地面冷热不均可引起空气环流。
3.教材第30~31页活动白天,陆地增温快,海洋增温慢,相当于白天陆地受热,海洋冷却;晚上相反。
第二章第1节第1课时《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中图版新课标必修一第二章第1节第1课时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红安一中石胜书
首先太阳辐射到达地球大气上界;
接着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受到大气对其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
最后太阳辐射到达地球表面,其中部分被反射,部分被吸收。
地表吸收的部分转化为热能,部分转化为化学能储藏于生物体内。
大气的受热过程主要表现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
过渡: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由低纬度向两极递减。
那是为什么呢?
我们刚才学过了,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所以说,太阳高度角越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路程越短,被大气削弱越少,温度越高。
规律:由低纬度向两极递减
成因:太阳高度角越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路程越短,被大气削弱越少
地球表面吸收太阳辐射,温度升高,自己成为一个辐射源。
根据辐射原理,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
短;物体的温度越低,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长。
太阳表面温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温度高,短波辐射,如太阳辐射
温度低,长波辐射,如地面辐射
今天我们学习了大气的受热过程,包括大气对太阳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2.1大气的热状况ppt课件
陆比海洋气温 高,使等温线夏季大陆向 高纬
突出,冬季大陆向 低纬突出
沿岸有暖流经过的地区气温相对较 高,有寒流
经过的地区气温相对较 。低
精品课件
28
地面物质组成:影响反射率,如南极极冰对 太阳辐射有很强的反射率 地形:向阳坡气温高 地势:对流层大气气温垂直递减率:每上升 100米下降 0﹒6℃ 人类活动:改变大气成分、地面状况,释放 人为废热等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夜间多云使 得大气逆辐射作用增强)
精品课件
21
4、在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 晴朗的夜晚?
(因为晴朗的夜晚,天空少云或无云,大气 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
5、在寒冬,为什么人造烟幕能起到防御 霜冻的作用?
(人造烟幕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到 保温作用,所以可防御霜冻)
作用特点
空气分子 小颗粒尘埃 散 (大气层)
紫、蓝色 光最易被 散射
➢有选择性 ➢作用不大 ➢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射
云层
各种波 ➢无选择性
大颗粒尘埃 长都可
(对流层) 被散射 ➢阴沉的天空呈灰色
精品课件
10
精品课件
11
太阳高度大—经过的大气路程 短—大气削弱少—地表获得太 阳能多
低纬﹥高纬 ∴ 地表获得太阳能 中午﹥早晚
2、为什么晴朗的天空呈蓝色? (正午太阳高度大,穿过路程短,仅蓝光 被散射掉,因而天空呈蓝色)
精品课件
20
3、为什么日出或日落时太阳呈红色?
(早晚阳光斜射,穿过路程长,短波各色光 皆被散射,剩下红光投射地面,阳光红似火, 地平线附近的天空呈红色霞光)
4、为什么白天多云,气温比晴天低,夜 间多云,气温又比晴天高?
地理必修1中图版2.1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教案(1)
极地高压 副极地低压副热带高压高纬环流中纬环流中纬和高纬环流第1节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教案【基础知识】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大气环流:(1)概念:大气运动是有规律的,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称为大气环流,它反映了大气运动长时期的平均状态。
(2)因素: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引起大气运动(3)作用:促进高低纬度间、海陆间的热量和水汽交换,调整全球的水份和热量分布-直接控制各地气候类型的形成。
2.单圈环流成因:高低纬度间温度的差异 3.三圈环流:(1)成因:高低纬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 ①低纬环流赤道上空:南风→西南风→西风赤道地区上升的暖空气,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向北流,形成南风; 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南风不断偏转成西南风;到30°N 附近形成西风,便堆积下沉,使该地区地表气压较高,又该地区位于副热带,故形成副热带高压。
赤道地区地表气压较低,于是形成赤道低气压带。
在地表,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形成低纬环流。
②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单圈环流在地表,副热带高压地区的气压较高,因此气流向极地方向流动。
在极地地区,由于气温低,气流收缩下沉,气压高,气流向赤道方向流动。
来自极地的气流和来自副热带的气流在60度附近相遇,形成了锋面,称作极锋。
此地区气流被迫抬升,因此形成附极地低气压带。
气流抬升后,在高空分流,向副热带以及极地流动,形成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三圈环流也可用下图来表示:4.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赤道——赤道低压带之间——信风带(北—东北风,南—东南风)副热带(30°)——副热带高压带之间——西风带(北—西南风,南—西北风)副极地(60°)——副极地低压带之间——极地东风带(北—东北风,南—东南风)极地——极地高压带5.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1)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2)北半球:大致夏半年北移,冬半年南移。
第一节 大气的热力状况 .H
紫外线 可见光 红外线
O
O3
12 -100 -50 0 50
CO2 水汽
100
4、影响削弱作用的因素:
(1)、太阳高 度角
大 小
削弱作用弱 削弱作用强
路径长短与照射面积
为什么西藏是我国太阳年总辐射量最丰富的地方?
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太 阳 辐 射 射向宇宙空 间
地
面 吸
大气吸收
大 气 辐 射
高气压
B
冷却
A
受热
C
冷却
思考:如果地面受热不均,A地受热高于B、C两地,大气会
发生怎样的运动?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又会如何变化?
【学与用】在市区和郊区的近地面会吹什么方向的风呢?
请画出示意图。
城市与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
郊区 郊区
市区 市区
郊区 郊区
低
高
高
低
(1)在图a和图b上标出白天和夜间海洋和陆地气压的 高低。 (2)想想一天之内,海岸边何时吹海风,何时吹陆风? 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夜间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课堂练习:
1、天气晴朗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A气温日变化幅度较小 B夜晚气温较阴天稍高 C白天大气反射作用加强 D白天天空呈现蔚蓝色
想一想:地球和月球昼夜温差为什么产生这么大的差异?
地球白天极端最高 气温达58.8℃
昼夜温差一般在 50℃左右
二、热力环流
低气压
高气压
低气压
高气压
低气压
第一节 大气的热力 状况与大气运动
知识 太阳辐射 大气的 根本 热源是: 回顾:
1、太阳辐射是一种电磁 波 2、太阳辐射由紫外线、 可见光、红外线三部 分组成。
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课时1大气的受热过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20
2018-2019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课时1 大气的受热过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2019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课时1 大气的受热过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2019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课时1 大气的受热过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课时1 大气的受热过程课程标准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学习目标1.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从太阳辐射、大气辐射、地面辐射三者之间的关系上认识大气的受热过程.2.利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示意图和大气的“温室效应"示意图,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并能够解释生活生产中的一些现象。
[基础知识梳理]教材梳理1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阅读教材P32~P3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填写下列知识。
1.大气的根本热源就整个地球大气来说,受热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
2.大气的受热过程错误!↓错误!↓错误!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图中字母削弱作用成因或特性A反射作用大气中的云层和较大的尘埃对大气的作用B散射作用大气中的空气分子或细小尘埃对可见光【图表解读】读教材图2-1-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据图分析:(1)根据电磁波的波长,太阳光可分为哪几类?(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3)大气对太阳辐射是如何选择性吸收的?提示(1)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
大气分层和热力状况(第一课时)资料
【实战演练】 根据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1、多云的夜晚和晴朗的夜晚,谁的气温高,为什么?
辐大
辐地 射气 射面 逆
辐地 射面
(夜晚多云,增强了大气逆辐射,所以气温比 晴天高)
2.在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利于飞行
典型例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 温垂直变化曲线的是( B)
A① B② C③ D④
(2)对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 义的电离层位于( D) AⅠ层底部 BⅡ层中部
CⅡ层底部 DⅢ层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地球上的能量源泉是: 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 -----以辐射可见光为主的 短波辐射
假如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定 为百分之百,而实际上最后到达地 球表面的太阳辐射却只有百分之四 十七,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调节地表温度
成分 O3
“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水汽 固体杂质
成云致雨 的必要条件;保温作用 成云致雨 的必要条件
拓展探究
人类活动会不会影响大气成分的比例?
温室效应:全球二氧化碳增多 臭氧层空洞是大气平流层中臭氧浓度大量减少的空域。
身背氧气筒的登山运动员
读图回答 1.大气垂直分层的 依据是什么? 2.可分为那几层? 3.每一层的高度是 多少? 4.各层的气温是如 何变化的?
(因为晴朗的夜晚,天空少云或无云,大气逆 辐射弱,地面辐射的热量散失多,所以晚秋或 寒冬晴朗的夜晚地面气温很低,容易出现霜冻)
3.在深秋,为什么人造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
示范教案一(22大气的热力状况
示范教案一(2.2大气的热力状况 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温室效应。
2.了解大气热量平衡状态。
能力目标1.读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图、大气温室效应图,分析说明大气热力过程。
2.运用大气热力性质解释一些地理现象。
德育目标认识全球的热量平衡是自然界的重要规律,但由于人类活动有时会打破这种平衡,带来不良后果。
树立学生认识规律、把握规律的观点。
●教学重点1.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2.理解大气的温室效应。
●教学难点1.大气的温室效应。
2.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四种辐射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1.本节课原理性强,授课时应紧密结合图片,做到图文结合,有助于原理理解。
2.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导学法推出本课的原理。
●教具准备自制教学投影片、自制简易“玻璃房”、一些数字资料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太阳辐射是地球上的能量源泉,大气中发生的一切现象和过程,都与太阳辐射能及其转化密切相关。
太阳辐射需要穿过厚厚的大气才能到达地面,这样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和大气之间进行着一系列的能量转换,从而形成地球表面复杂的大气热力状况,维持着地球表面的热量平衡。
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讲授新课]2.2 大气的热力状况(板书)同学们想必有过这样的体会:夏季,有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
有的同学还可能见过农民用人造烟幕在晚秋或寒冬防御霜冻。
地球上这些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的大气现象,都与大气的热力作用有关。
因此我们先来学习本节课的第一大部分“大气的热力作用”。
一、大气的热力作用(板书)大气的热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保温效应。
我们首先学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板书)我们已知太阳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巨大的能量。
太阳辐射能在各种波长范围是有变化的。
请同学们阅读图2.3“各种辐射的波长范围”。
从图中可以看出太阳辐射的主要波长范围是0.15~4微米。
大气的受热过程(教学设计)
第二章自然环境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一课时)一、新旧课标比较分析【旧】 2.1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新】2.1 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 , 解释相关现象。
旧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而新课标将老课标中的“运用图表”改成“运用示意图等”,增加了“说明热力环流原理,解释相关现象”。
新课标,侧重运用示意图说明过程和原理,强调解释相关现象。
因此从这个角度看对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重点是通过示意图能够说明即可,学会运用本节知识解释相关的自然现象,尤其是学生身边的、生活中自然想象。
这样让学生觉得学习地理有用,地理就在我们身边。
示意图的选取以及生活中与大气相关的自然现象的选取显得极为重要。
二、内容标准细化核心概念是大气、大气受热过程、热力环流。
行为动词是“说明”、“解释”;行为条件是“运用示意图”;从新课标四个核心素养角度,确定学习主要目标是近地面的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
需要分清整个地球大气和对流层大气,根本热源和直接热源有很大区别。
大气的受热过程要设计到的基本概念有: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削弱作用:大气反射、散射、吸收作用,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大气温室效应。
针对素养水平1,可以是借助老师和同学,模拟实验或观察实验视频以及现成的示意图去观察获取信息,进行说明并解释日常生活相关现象。
针对素养水平2,可以是学生个体或者是小组,做模拟实验以及自己绘制的示意图去观察获取信息,进行说明并解释日常生活相关现象。
基于这条课标对于知识技能整体的学科要求较高,因此对核心素养更高层级建议做更高的要求;但对观念和认识方面应该提出具体要求。
结合课标所述核心概念知识的特点,模拟实验的应该主要由教师和学生或教师指导学生来完成;建议以示意图和模拟实验为主,尽量直观、生动。
解释的案例(自然现象)与学生关系越密切越好。
为激发学生兴趣,最好采用抛锚式教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探究问题的原因,学会运用原理解释现象,学会知识迁移。
高一最新地理教案-2.2大气的热力状况001 精品
2. 2 大气的热力状况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的: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三种主要途径及其影响因素;了解大气对地面保温效应的基本原理;了解全球热量平衡的原理以及人类活动对全球热量平衡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理解太阳辐射及其能量转换师是发生在大气里各种现象和过程的根本原因。
教学重点、难点: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及对地面保温效应教具准备:教学挂图、自制板图等教学方法:讲述法、图示分析法、归纳总结法教学过程:一、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辐射光谱: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线、红外线、电波。
(教材30页图2.2)各种波长的太阳辐射占太阳辐射总能量的比例:(教材30页图2.3)紫外线区约7%、可见光区约50%、红外线区约43%。
可见,太阳辐射中能量最集中的部分是可见光区。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太阳辐射要经过地球大气层才能到达地面,这样大气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有:吸收、反射、散射。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紫外线选择性对流层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等吸收红外线对太阳辐射的可见光部分吸收得很少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是很少的。
大部分可见光能到达地面。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云层和较大的尘埃能把太阳辐射反射回宇宙空间。
云层越厚,云量越多,反射越强。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例: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太阳辐射以这些质点为中心,向四面八方散射。
(教材31页图2.4)例: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依然是明亮的。
例: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是因为可见光中波长较短的蓝光最易被空气分子散射。
太阳高度越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距离越短,被大气削弱得越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多。
太阳高度越小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距离越长,被大气削弱得越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越少。
(教材31页图2.5)这是太阳辐射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的原因之一。
提问:其他原因呢?(二)大气的温室效应1、物体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越长。
中图版第2章 第1节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第1课时课件
必修1
图 表 活 动 解 读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演示结束
课 时 作 业
ZT ·地理
课 时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菜 单
必修1
图 表 活 动 解 读
课 标 解 读 1.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 收、反射作用。 2.理解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 大气辐射之间的关系。 3.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 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
重
点
难
点
1.大气的削弱作 用(重点)。 2.大气的保温作 用(重难点)。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作 业
ZT ·地理
课 时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菜 单
必修1
图 表 活 动 解 读
大气的受热过程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作 业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作 业
ZT ·地理
课 时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菜 单
必修1
图 表 活 动 解 读
●教学地位分析 本课时知识是本节内容的基础。大气运动必须有能量 来源,本课时知识即介绍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 本课时知识在高考中时有出现,有时结合后面第四章 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节的内容一 同命题。命题形式选择题和综合题均有。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作 业
ZT ·地理
课 时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菜 单
必修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大气的热力状况(1课时)课堂预习案高三地理备课组主备人:莫焕群【考纲考点】考试说明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分析大气的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1.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通过等温线为载体分析气温的分布规律2.理解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联系实际分析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危害、解决措施等。
3.理解热力环流的原理。
并知道城市风、山谷风、海陆风。
【命题趋势】从近几年的高考看,本部分内容多以选择题或综合题的形式考查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等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
其命题基本规律和趋势如下:从形式上,以文字、图表资料作为命题背景;从考核内容上,侧重于知识的综合考查,主要是地面的冷热不均引起空气的上升和下沉运动,形成热力环流,大气水平运动的成因及风的类型。
针对2013年高考,着重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现实中的典型实例为载体,考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通过提供典型区域位置,综合分析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对风的影响;分析海陆风、山谷风、城市热岛环流、沙漠和森林之间的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及带来的影响,是命题关注的重点。
【知识网络】【基础知识】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2.太阳辐射在传播过程中,部分被大气或3.地面被加热,并以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气。
4.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放出,大部分朝向地面,被称为,对地面起到了。
二、热力环流1.热力环流是由于引起空气环流。
2.大气由于,引起大气的运动,产生同一水平高度的,导致大气的运动,形成完整的热力环流。
【参考答案】一、1、太阳辐射 2、吸收反射 3、长波辐射 4、红外线辐射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二、1、地面冷热不均 2、地面冷热不均垂直气压差异水平【应试技巧】1_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最直接的能量来源是地面辐射。
2_晴朗的白天气温高于多云的白天,是因为晴朗的白天云层薄,大气的反射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所以气温高;多云的夜晚气温高于晴朗的夜晚,是因为多云的夜晚云层厚水汽含量多,大气逆辐射强,大气保温作用强,所以气温高,因而晴天的昼夜温差大于阴天的昼夜温差。
3_由于热力原因,近地面高温一般形成低压中心,低温一般形成高压中心,高空气压中心和近地面相反。
所谓高压、低压中心是指同一水平高度相比较而言的,同一地面某地点随海拔高度的上升气压总是降低的。
【重难突破】考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的受热过程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能。
投射到地球上的太阳辐射能,在穿过大气的过程中,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大部分到达地面,并被地面反射和吸收(如图)。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增温,同时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能量传递给大气,这种辐射热交换使大气增温,而且是大气增温的最重要方式,因此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太阳辐射透过地球大气到达地球表面,在地面和大气之间进行的这一系列能量转换过程可用下图概括:大气的受热过程包括:(1)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一部分能量被大气吸收、反射和散射而削弱,只有一半左右的太阳辐射能量到达地面。
(2)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同时向外放出地面辐射。
(3)大气吸收了地面辐射的绝大部分,同时向外放出大气辐射,大气辐射除极小部分射向宇宙空间,绝大部分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而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
2.大气的放热及保温作用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
大气辐射的方向既有向上的,也有向下的,向下的因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称为大气逆辐射。
大气辐射中的大部分能量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从而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①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是透明体(对流层大气的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平流层中的臭氧主要吸收紫外线;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很少被吸收),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到达地面,使地面增温,但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很强,几乎全部吸收,可将地面辐射的绝大部分能量贮存于大气中而不使其散失。
②大气辐射中的大部分能量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从而对地面起到保温效应。
考点2:热力环流1.用图解法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1)高低气压的理解气压,就是单位面积空气柱的空气重量。
重量=体积×密度,某点气压值大小只与空气密度和它上面的空气柱的高度有关。
因此,气压总是随高度增加气压降低。
如图中A>A¹,B>B¹;在同一高度上两点,空气密度越大,气压值越高,反之,气压值越小,如图中A>B,A¹<B¹。
这样就决定:高压和低压是就同一水平面(即同一高度面)不同地点比较而言的;就不同高度来说,总是海拨高,气压值小,海拨低,气压值大。
准确地说,气压排列为PA >PB>P>PB′>PA′。
(2)热力环流的形成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近地面冷热不均→气流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 →近地面和高空在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又高压流向低压)→形成高低空热力环流。
2.常见的热力环流(1)海陆风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增温快,气温比海上高,空气膨胀上升,高空气压比原来气压升高,空气由大陆流入海洋;近地面陆地形成低气压,而海洋上因气温低,加之因有空气流入形成下沉空气,形成高气压,使下层空气由海洋流入大陆,形成海风;夜间与白天大气的热力作用相反而成陆风,如图:(2)山谷风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增热强烈,于是暖空气沿坡上升,形成谷风(如下图a)。
夜间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如下图b)。
(3)城市风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并不断增多,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的燃料,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
当大气环流微弱时,由于城市热岛的存在,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在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称为城市风(如下图)考点3 :大气的水平运动1.三种力的特征比较名称产生原因方向大小作用水平气压梯度力高低压之间存在气压梯度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水平面单位距离气压梯度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地转偏向力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一种促使沿地表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偏离其运动方向的力垂直于风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地区为零,向两极逐渐增大只改变风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不改变风速大小摩擦力地面与空气之间,以及运动状况不同的空气层之间产生的阻力与风向相反与下垫面状况有关,与风速的大小有关减小风速,也改变风向,对近地面大气的运动影响显著2.各种状态下风的受力情况、风向比较:影响大气运动的力风向受力及风向名称方向高空大气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达到平衡状态时,与等压线平行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合力为零时,风向平行于等压线地转偏向力垂直于风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近地面大气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同上达到平衡状态时,与等压线斜交地转偏向力与地面摩擦力的合力与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合力为零时,风向斜穿等压线摩擦力与风向相反【命题透视】从近几年的高考看,本部分内容多以选择题或综合题的形式考查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等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
其命题基本规律和趋势如下:从形式上,以文字、图表资料作为命题背景;从考核内容上,侧重于知识的综合考查,主要是地面的冷热不均引起空气的上升和下沉运动,形成热力环流,大气水平运动的成因及风的类型。
针对2013年高考,着重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现实中的典型实例为载体,考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通过提供典型区域位置,综合分析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对风的影响;分析海陆风、山谷风、城市热岛环流、沙漠和森林之间的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及带来的影响,是命题关注的重点。
【总结提升】1. 大气的热量来源有哪些?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最直接的能量来源是地面辐射。
2. 为什么晴朗的白天气温高于多云的白天,而夜晚却低于多云的夜晚?晴朗的白天气温高于多云的白天,是因为晴朗的白天云层薄,大气的反射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所以气温高;多云的夜晚气温高于晴朗的夜晚,是因为多云的夜晚云层厚水汽含量多,大气逆辐射强,大气保温作用强,所以气温高,因而晴天的昼夜温差大于阴天的昼夜温差。
3. 高低压是如何划分的?由于热力原因,近地面高温一般形成低压中心,低温一般形成高压中心,高空气压中心和近地面相反。
所谓高压、低压中心是指同一水平高度相比较而言的,同一地面某地点随海拔高度的上升气压总是降低的。
【典题演示一】大气热状况读地球大气热量传递与平衡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字母A表示,B表示,C表示,D表示(2)冬半年的霜冻多发生在晴朗的夜晚,其原因是,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过程有关。
(3)多云的白天比晴朗的白天气温低,原因是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过程有关。
(4)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的原因是,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过程有关。
【解析】本题以地球大气热量传递与平衡示意图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等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1)搞清几个基础的概念: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
(2)霜冻出在晴朗的夜晚,应从大气逆辐射角度分析。
(3)多云白天温度低,主要是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4)对流层温度随高度上升而降低的原因是大气的直接热源是来自地面。
【答案】:(1)大气和地面的反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射向宇宙空间大气辐射射向宇宙空间(2)晴朗的夜晚少云,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下降快丙(3)多云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甲(4)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直接来源于地面乙【总结提升】大气的热力作用包括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随堂练习】一、单项选择题(2010·全国高考)自某城市市中心向南、向北分别设若干站点,监测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
监测时间为8日(多云)9时到9日(晴)18时。
监测结果如5-1-2所示。
据此回答1~2题。
图5-1-21. 图示的最大温差可能是()A. 4℃B. 12℃C. 16℃D. 18℃2. 监测时段被监测区域气温()A. 最高值多云天高于晴天B. 白天变化晴天比多云天剧烈C. 从正午到午夜逐渐降低D. 白天变化比夜间变化平缓3.(2011·广州模拟)如图所示,该地当天的地理环境最可能出现我国某地某日气温变化曲线示意图A.白天多云,夜间晴朗B.大气逆辐射较强C.夜间风力较大D.昼最短夜最长(2012·韶关摸底考)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悬浮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