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刚虎 小学数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小学数学课堂的“生成”教学]小学数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小学数学课堂的“生成”教学]小学数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课堂生成,是课堂的主要环节,是学生学习能力形成的体现,如果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知识与技能获得了双丰收,必定在课堂上有精彩的生成表现;如果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是被动的,那在生成的环节中必定会无动于衷。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必须看重课堂生成,必须追求课堂生成的最佳效果。
然而,我们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却发现种种不如人意的现象:有的教师内心想自己的课堂生成是精彩的,但实际上却走了样,不是偏离了教材的主旨就是学生跑了题,要不就是学生在课堂生成的过程中提出这样或那样让教师难以应对的问题,最后闹个不了了之;有的教师面对新课程改革,面对这样那样的新理念,显得茫茫然,怕自己哪儿出错,给人以浅薄感,给其他教师看笑话,最后只能用一字来说“晕”。
在此,本人结合自己二十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就“课堂的生成教学”谈点个人看法:一、生成的前提――精心预设一堂精彩的课,需要预设与生成共舞。
通过预设去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完成预设,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
教学设计要为动态生成而设计,同时,必须认识到,课堂又是复杂的,老师在预设时,不可能穷尽也不必穷尽课堂上可能的变化,要凭借教育智慧在教学机智中生成。
有的时候,预设目标可以在生成中随机升降,教学重点可以在生成中调整,探究主题可以在生成中适时替换,教学的流程也可以在生成中即时变奏。
请看课例: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教学片断),上课时老师出示了一个例子:一头奶牛一天大约可挤奶29千克,照这样计算,明明家的42头奶牛一天大约可挤奶多少千克?师:读完这个题目,你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怎样列式?生:42×29=师:对呀,明明一家人(爸爸、妈妈、明明)都是这样列式的,可他们计算的得数却不一样?请看课件明明:42×29=7881妈妈:42×29=1548爸爸:42×29=1218学生急忙拿走笔来算。
浅析小学数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浅析小学数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小学数学课堂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和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而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的关键在于教师对课堂的预设和生成的能力。
预设是指在教师规划数学课堂活动时所设想的一系列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等,而生成则是指教师将预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真正应用于教学实践的过程。
小学数学课堂的预设还应包括合理的教学内容。
教师在规划数学课堂活动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应有层次性和逻辑性,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数学知识结构。
在讲解小学数学加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时,教师可以从简单的实物场景开始,逐步引入抽象符号的表示方式,使学生能够逐步理解和掌握加法的本质。
合理的教学内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小学数学课堂的预设还应包括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规划数学课堂活动时应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对于一堂关于几何形状的课堂,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游戏、实物展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几何形状的特征和性质。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除了预设,小学数学课堂的生成也是教师需要具备的能力。
生成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将预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应用于教学过程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生成能力。
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教学组织能力。
教学组织能力是指教师将预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形成连贯的教学过程。
教师需要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教学步骤和教学形式,使学生能够按照预设的学习进度进行学习。
在一堂数的认识的课堂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多种不同的数的认识活动,如数的比较游戏、数的排序练习等,以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需要具备巧妙地控制教学过程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教师需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困惑,并适时给予帮助和引导。
在教学加法的课堂中,如果发现有些学生对加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理解困难,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具体的实例和辅助教具,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
小学数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小学数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小学数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预设是指在课前,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制定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计划;生成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做出调整和变化。
本文将从预设和生成两个方面,探讨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1. 审视学情与教学目标在开展数学教学课程时,教师首先要审视学生的学情和知识基础,了解他们对于数学学科的认知情况。
通过了解他们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来为下一步课程的学习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
如果学生对于某些知识已经掌握得比较好,那么教师可以适当修改教学内容或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会感到太轻松;如果学生对于某些知识还不是很熟练,那么教师应该加强训练,注重巩固基础知识,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充分理解所学知识的意义和应用。
2. 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师在审视学情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和整理,根据不同的阶段和学生的需求来设计教学方法和策略。
例如,在进行小学数学运算时,可以设计好几种简单易用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也可以采用多种解题方法,让学生在思考和答题方面得到充分发挥。
3. 安排课堂时间与教学步骤在课前,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准备相应课件并安排好时间。
课堂中,老师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引导他们一步步完成课程目标;同时,还需要时常检查和调整授课进度,及时与学生互动沟通,使教学内容更贴合学生需求,确保教学顺利推进。
1. 实时检查教学进度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随时检查教学进度并进行调整。
如果学生对于某些知识点学习效果不好,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课程内容或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使他们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2.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他们尝试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展开自由探索。
当学生遇到一些难题时,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启发式问题、引导性的问题、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并逐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小学数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预设;课堂生成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0-0255-021.课堂预设——捕捉课堂生成的基础教学活动本身就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的特点,面对千变万化的小学生,这种特点更加显著,因此,精心的预设是上好课堂教学最为基本的工作。
1.1 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教学观念和教学认识是教学预设的基础,因为不同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认识会对教师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产生很大的影响。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学生是被动的,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学生听的过程。
历史证明,这样的教学观念是错误的,而正确的教学观念应该是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而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1.2 深入钻研教材。
深入钻研教材是教学预设的重点,教材是课堂学习的主要载体,是根据”课程标准”理念的具体编写,具有普遍性。
但是教学具有特殊性,因此,普遍适用的教材并不一定完全适用于不同地区教学的实际情况。
因此,教师在上课前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钻研教材,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实际的教学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当的修改。
深入钻研教材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就是要深度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广度、深度,科学制订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1)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例如学生的年龄阶段、思维发展水平、理解接受能力等,来合理安排一节课的知识量和知识难度。
(2)教师要正确区分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在重点和难点上多花时间帮助学生理解,避免抓不住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在《垂直与平行》这一部分教材的钻研中,教师要从互相垂直、互相平行、垂线、垂足等新的知识点中敏锐地判断出互相垂直和互相平行是重点。
教师应当通过对教材的钻研来设想学生可能出现的状况,比如有些学生可能对那些暂时还没相交,但延长后会相交的直线属于相交的情况存在疑惑。
浅析小学数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浅析小学数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小学数学课堂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发展数学思维的重要场所。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通过预设和生成的方式来组织教学活动,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达到学习目标。
预设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前,对教学活动进行规划和设计。
预设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设计等。
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确定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和能力。
在小学数学中,教师可以设定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为目标。
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材的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
对于小学生来说,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引导他们学习数学知识。
教师还需要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让学生在合作和交流中学习。
生成是指教师根据预设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并生成新的学习成果。
生成既包括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自主思考和探究,解决问题并形成新的知识和能力,也包括学生在课后通过复习和巩固,将所学的知识和能力应用到实际中。
教师应该通过启发性问题、探究性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预设和生成相互依赖、相互促进。
教师的预设为生成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通过合理的预设,教师能够明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条件。
而学生的生成则是预设的实现和体现。
只有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探究,主动参与,才能形成新的学习成果。
预设和生成也存在挑战和困难。
一方面,教师的预设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水平,而这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敏感度。
学生的生成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机会,而这需要教师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和任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性。
小学数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小学数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需要先进行预设和生成课程内容,然后才能进行教学。
这个过程需要教师有足够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同时需要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
以下是小学数学课堂的预设和生成的一些关键点:一、课程预设1. 课程目标首先需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指导性目标和知识技能目标等。
这些目标应该与教材内容相符,并且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
在确定课程目标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基础水平和学习能力,使得目标既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又能够有所提升。
2. 课程内容在制定课程内容时,教师需要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筛选,并选择最为重要的知识点和难点进行讲解。
同时,需要注意知识点的递进性,即先讲解简单易懂的知识点,然后逐步深入讲解。
教师可以通过分类、联想等多种方式进行课程内容的整理和组合,力求使知识点之间相互联系,有效提高学生理解的能力。
3.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课程中最为关键的一部分,需要教师用心设计。
教师需要精心安排课堂时间,确定授课方式和教学策略。
比如可以采用讲解、讨论、分组、互动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同时,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反馈和评估,及时纠正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和偏差,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点,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课程生成1. 教材使用小学数学课程的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础,因此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和使用。
教师需要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和难点,熟悉教材的衔接和递进,掌握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
同时,教师需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在教学中对教材进行适度调整,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2. 教学方法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认知能力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可以采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也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建立自主学习的意识。
3. 课堂设计在课堂设计中,教师需要注意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得学生能够集中精力、积极参与。
浅析小学数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浅析小学数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小学数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是指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所设想的目标、内容和方式,以及在教学过程中所实际展示出来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
预设是教师在教学前根据教育教学的要求,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科知识结构进行合理分析和合理设计,判断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与技能,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程序。
生成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具,实际展示出来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科学研究。
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认知能力、思维方式和学科知识结构具有一定的特点。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对数学的认知水平和学科需求,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
小学数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需要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教师用来组织和引导学生学习的工具和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引导法、实验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
小学数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需要教师注重教学效果的评价和调整。
教学效果的评价是教师对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客观评价,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习态度,并根据评价结果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整和改进。
教师可以利用测试、作业、观察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以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认知特点的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效果的评价过程。
只有教师能够科学地进行预设和生成,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数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小学数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作为小学数学老师,我们要为学生准备好充满趣味、挑战和实用性的课堂。
这需要我们在教学设计中预设和生成一系列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
预设:
1. 探究性问题。
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我们可以将一些数学概念转化为问题呈现给学生,鼓励他们自行思考并提出解决方法。
2. 数学游戏。
数学游戏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并能够激发他们的数学兴趣和动力。
3. 实际应用。
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意识到数学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4. 举一反三。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将已学知识运用到新情境中,扩展他们的思维和应用能力。
5. 探究学习策略。
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学习策略,在实践中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生成:
1. 游戏张贴墙。
在课堂上增加一个游戏张贴墙,不断更新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闲暇时间自由尝试。
2. 实践作业。
安排一些与实际生活和社会有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自己探究解决方案并在课堂上分享。
3. 数学拓展活动。
组织一些数学拓展活动,如赛事、讲座等,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数学、了解数学成就并激发兴趣。
4. 数学辅导角。
找出数学学习中的重点难点,成立数学辅导角,由老师和学生轮流担当,帮助同学解决问题。
5. 人人有贡献。
让学生参与课堂设计,按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安排不同内容,鼓励学生自己选题,掌握更多的学习资源。
浅析小学数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浅析小学数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小学数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是指老师在备课阶段对课堂教学的计划和构思,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指引和引导。
具体来说,预设涉及了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资源等方面的考虑和决策;而生成则涉及了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分析和应对,以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
在小学数学课堂的预设中,最重要的是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分析和确定。
教学内容是指教师要教授的数学知识体系,包括数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能。
在确定教学内容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因素进行考虑,选择适合学生的内容,并按照一定的顺序安排,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学目标通常包括知识、技能和情感素质三个方面。
知识目标主要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技能目标则是学生在数学运算和解决问题中所需要掌握的思维和操作技能;情感素质目标是指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习惯。
在预设教学目标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等因素进行分析和考虑,确定合适且具体的教学目标,并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教学资源和课堂活动,以帮助学生实现目标。
除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之外,教学方式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预设内容。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学方式通常包括讲授、演示、探究、体验和游戏等多种形式。
在选择教学方式时,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学习习惯,采用多种方式结合,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资源则是预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资源包括教材、课件、图表、实物模型等多种形式。
在选择教学资源时,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和选择,选择合适且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教学资源,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除了预设之外,小学数学课堂中的生成也是非常重要的。
生成涉及了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分析和应对,以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最新教育资料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在充满生机与魅力的数学课堂中,“预设”、“生成”都是不可或缺的,在时间方面,“预设”在前,“生成”在后,两者之间息息相关,相得益彰。
预设即预测、设计,特点即钻透教材,把握住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亮点、特点;生成是指事物的发生、形成,有不确定性、丰富性、复杂性、多样性。
为了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要以课程目标为基础,做好课堂预设,并在预设基础上,灵敏处理课堂“生成”,充分做到以学生为本,营造出趣味性、开放性的数学课堂。
一、精心做好预设,实现精彩生成在小学数学备课活动中,教师要周密考虑到各项内容,做好课前准备工作,精心预设教学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为后续的生成奠定基础,预设出教学活动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预设强调“预测”与“设计”,是对教学内容作出的有计划、有目的的安排与设想,实践证实,只有精心预设,在数学课堂上,才能够做到胸有成熟,也只有把握好预设环节,才能灵敏做到“生成”。
在“预设”环?,需要关注两个要点:(一)学情学情即例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呈现的能力差异与具体情况,这是预设的前提,在预设时,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准备状态、原有认知,深入钻研教材,掌握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动态化教学方案预设要做到“着眼于整体”、“致力于主体”的原则,设置出弹性化教学方案,为学生提供资助构建、想象的空间,做好关联式策划工作,为学生打造出可以辅助他们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新平台。
并预设出课堂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以此为基础构建出弹性化的解决方案。
在《圆柱的体积》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提前做出了两种预设:①学生不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计算方式,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②如果学生已经知晓了圆柱体积公式的计算方式,应该如何让他们分析公式的来源方式。
二、尊崇学生生成,营造生成氛围小学阶段的孩子,正处于创造力、创新能力高速发展的阶段,在这一阶段,要保护好学生的创新思维萌芽,予以学生积极、主动的回答,实践证实,如果对学生有价值的生成没有及时的反馈,学生的积极思维会不断磨灭,对数学学习也会产生逆反心理。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学法教法研究叶澜教授说:“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语,善于捕捉每一个孩子身上的思维火花。
”是的,只有学会倾听,才能和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共同参与教育活动,才能与学生形成平等与友好,理解与尊重,信任与接纳,关心与帮助的师生关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尊重学生的人格。
这样,在平等、和谐、快乐、安全的课堂氛围中,教师展现出他们的才华和智慧,学生表现出他们的天性和聪颖。
因此,有人说:“课堂因差错而精彩”!倾听首先必须是专注为前提的,怎样培养学生良好倾听能力呢?一、增养学生的集体感和学习热情数学是门比较枯燥的课程,学习热情和氛围怎么才能调动起来呢?交流是数学学习过程中很重要的环节,多用一些实物性的模型做教学工具,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共同分享动手实践过程中的体验,不仅能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愉悦感,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探索欲望,而且在学生互相补充的过程中,往往还能迸发出创新的思维火花,使学生更专注于学习数学,潜意识培养他们很好的倾听能力。
二、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生活中重要性在课堂中教师应尽可能地从实际中引出问题,使学生了解这些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实际;同时,教师也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带着好奇心听课,更能引起学生的课堂的倾听能力。
三、让学生有意义的学习数学1.首先是教学目标的定位要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对照执行,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
就跟跳高一样,绳子标准高度定太高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跳不过去,自然就丧失了信心;低了,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跳过去,当然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喜悦。
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
教师就教学内容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的情境性问题。
2.数学教育应担负起人格教育的任务车尔尼罗夫斯基说过,要使人成为真正有教养的人,必须具备三种品质:渊博的知识、思维的习惯和高尚的情操。
也谈小学数学课堂的预设与动态生成
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日益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
信息技术作为当今较为成熟的视听技术和传播科学正在被广泛地应用在教学中,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迅猛的发展速度,强劲的渗透能力,受到了教育界人士的越来越多的关注。
传统教育面临着重大的根本性的变革,信息技术必然走向与课程整合的阶段。
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学好小学语文的关键。
现在的学生大多活泼、好动,有意注意时间比较短,喜欢多变、宽松的教学环境。
静态的文字、课本及教师的口语则满足不了小学生比较活跃的心理需求,他们在安静的教室里,往往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认为老师是演员,自己是观众,是旁观者。
因此,思想容易开小差,使教学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而多媒体计算机通过声、像、动画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不断地给学生以新的刺激,使学生的大脑始终保持兴奋状态,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增强了学习兴趣。
为了突破小学语文教学的“瓶颈”,教师必须加强导向、调控作用,结合画面形象适时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乐意研读原文,从而能高效地去完成阅读教学任务。
二、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作为教师,每个人都希望在自己的课堂上,学生兴致勃勃,积极热情的从事学习和思考,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总是圈住教师的思维,有的人认为运用多媒体只不过就是花样繁多,一节课看似热热闹闹,其实小学生并没有学到什么真的本领,所以在许多课堂上仍然存在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
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热爱并正确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备听、说、读、写及观察思维能力,所以我们要充分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变无声为有声,让学生可听可看、可思可想,学生有了这种感受,有了兴趣之后,才会愿意去思考,去表达,我们的目的才会达到。
三、利用网络资源,精心备好课、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在以往备课时,教师需要翻阅很多的工具书,查阅相关的知识。
小学数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小学数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小学数学课堂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需要进行合理的预设与生成。
教师需要在教学目标上进行预设。
教师应该明确每堂课的教学目标,例如教授学生掌握加减乘除法的运算规则、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等。
教学目标的设定应该与课程内容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需要生成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材和教具,设计活动和训练题,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教学加法时,可以通过使用教具(如珠心算工具)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通过比较大小游戏提高学生数字的认知能力。
教师还可以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如讲解、示范、问答等,使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师还需要生成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
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设计小组活动、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评价方面,教师可以采用口头评价、书面作业、小测验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教师还需要生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和互动环境。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参与意识,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
教师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让学生充分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还应该创设良好的教室氛围,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放松的氛围中更好地吸收知识。
小学数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是教师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
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生成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和互动环境。
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数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小学数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1. 引言1.1 小学数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小学数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是指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设计时所做的各种准备工作和计划,以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预设与生成是教师备课工作的核心内容,也是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保障。
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的预设时,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合理制定教学目标,并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来实现这些目标。
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科内容和教学大纲,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教师还应该整合和应用各种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具、多媒体技术等,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还要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与管理,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以上的预设与生成工作,可以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和师生互动效果,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正文2.1 数学教学目标的设定与实践:小学数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数目或者标题。
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中,数学教学目标的设定与实践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教学目标既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总目标,又是实现教学内容的具体指导。
在设定教学目标时,首先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确定合适的目标;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启发他们的思维活动;再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最后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学习动机。
在实践中,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层次的目标,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教师还要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灵活的教学安排,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定与实践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反思,不断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浅析小学数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浅析小学数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小学数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是指教师在组织和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时,根据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特点等因素的综合考虑,事先制定并准备好教学计划和教学资源,以及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小学数学课堂的预设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和
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明确教学目标,确保目标具体明确、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并
根据教学大纲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掌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把握教学进度。
小学数学课堂的生成包括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资源的准备。
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
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直观教学法、启发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以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教师需要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如教具、
多媒体课件、课堂活动等,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
习需求。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分组进行活动,提供个别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困惑。
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对某些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帮助学生实现个体差异化发展。
小学数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是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进行的重要工作,它不仅需要教师具
备扎实的数学知识,还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实施能力。
只有充分的预
设和生成,才能保证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论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的预设与生成
论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的预设与生成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数学教学也在向更高的水平迈进,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需要制定一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以此来指导学生的学习,同时也需要在课堂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和理解知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预设和生成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一、预设预设是指课程设置的目的和实现目标的过程,即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对各教学环节所能完成的任务做出的预期。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制定出合适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以此来指导学生的学习。
这些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的预设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进行教学计划的基础和前提,它是教学过程中需要指导学生达到的目的性指标,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目标不仅要包括孩子们能否掌握数学知识点,还需要涵盖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解决问题能力。
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年级和学生的情况,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
2.选定教学材料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教学材料也是教师预设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接受知识,还能够帮助教师更好的进行教学。
对于教师而言,选定教学材料需要考虑到切实的教学需求,尽可能地选择能够适应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学目标的教学材料。
3.制定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确定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后,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方法。
在确定教学策略时,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求知欲、学习能力、学科知识等方面,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设定对应的教学策略。
二、生成生成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以此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在教学中的生成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对学生的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同年龄的学生所具备的智力和思维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对学生的要求也不同。
例如,在教授小学数学几何知识时,对于年龄稍大一些的学生,可以要求学生自行绘制图形,并运用相关知识对图形进行分析和判断,在对年龄较小的学生进行授课时,可以通过讲解、演示、练习等多种途径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小学数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小学数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课堂教学活动是面对着不同个性的生命体,它又是充满活力的生成的过程。
教学活动正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过程。
重新认识课堂,也就是在重新认识教师和学生生活的舞台和空间。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可见,课堂教学预设是必要的,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计划性和效率性,在这种设计中,是教师对课程的创新和开发过程,它需要教师的再加工,既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又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
对学生而言,即需要预设性发展,也需要生成性发展,它是个性的张扬,心灵的共鸣,思维的共振。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想驾驭课堂,只有拥有最先进的理论和认识能力,才能得心应手,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应学生而动、应情境而变,课堂才能焕发勃勃生机,显现真正的活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教学预设就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反映教师的教。
它集中体现教师的理念、智慧、机智和经验等要素。
课堂生成是伴随着课程改革派生出来的崭新理念,它是在一个个生命体鲜活的活动过程创造出来的教育资源。
课堂上,学生是否都各尽所能,感到踏实和满足;学生是否对后继的学习更有信心,感到轻松,是衡量生成的标准。
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因生成而精彩。
如果没有课堂生成,学生的主体性将无法体现,学生的数学探究活动就不是真实的,从而无法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虽然我们对课堂进行了预设,但是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之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按照预定的轨道进行。
那么,该怎样转变意识理念,关注课堂的预设与学生的生成。
一、尊重学生的生成,给学生的生成营造氛围如果每次学生有了创造的火花,有了有价值的生成,而教师给他的则是失望和不能满足的信息,学生的主动、积极思维就会被磨灭,这样对学生的培养显然也是一句空话。
所以,在教学中,当学生有了火花生成时,不要被这种火花电倒,采取积极的鼓励态度,如果学生的这种火花在课堂上无法进行研究或展开的,则留到课余或其他条件成熟时再研究,而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全程参与和关注,不要简单的布置学生下课之后再研究,然后就不了了之,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心理方面的影响,不可能会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一次机会也就这样消失了。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小学数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小学数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本学期开始,为了加大校本教研的力度,进一步转变教学方式,我校要求各年级教研组进行同课异构探讨,先确立课题,然后集体备课,讨论出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环节等,然后每位教师根据本班实际进行教学设计,最后每个老师根据教学设计进行示范。
我们学校先确定了一位老师上示范课,然后再观看专家是怎样上这节课的,结合专家的设计与老师们的研究,再重新设计,由另一位老师再上,下面我就以三位老师上课的教学片断(导入新课)谈谈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转变教学方式,使“预设”与“生成”更加精彩。
案例:《图形的特征》的情境教学片断张老师: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一只聪明的小熊在造房子,不一会儿房子就造好了。
师:小朋友,你发现了什么?看谁的小眼睛最亮生1:我发现了小熊的房子窗子没有师:真能干!你们还发现了什么?生2(学生争先恐后举手):我还发现小熊的房子门没有。
生3:我发现小熊的房子没有烟囱……这是一位从师范院校毕业两年的老师,她设想让孩子们从小房子中发现平面图形,可孩子们想到的却是小熊的房子中还缺什么,一次次偏离了自己预设的“轨道”,以至使“预设”与“生成”越来越远。
著名特级教师钱金铎是这样设计的:(观看录像)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一只聪明可爱的小熊在造房子,不一会儿房子造好了。
师:小朋友,你能从小熊的房子中找到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吗?看谁的小眼睛最亮生(回答略)一句看似简简单单的提问的转换,却凝聚了钱老师对提问恰如其分的把握,加强了提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将学生思维引向自己的“预设”。
龙老师:看了专家的课,龙老师深受启发,她想:钱老师的提问方案,固然是无可挑剔的,如何使“预设”与“生成”有机结合,教师的提问既广,又有针对性,经过老师们的一番讨论,于是第三节课又有了如下的创设: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一只聪明可爱的小熊在造房子,不一会儿房子就造好了。
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的预设与生成的方法探讨
Course Education Research课程教育研究2022年第8期预设是指预先设计,生成则是指达成的目标且与预设相对,二者之间存在相互统一、对立的关系。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处理好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可以顺应新课程教学改革发展潮流,提高教学效率,丰富学生的认知。
面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目标脱离实际、学生被动学习、应试教育理念深刻、教学形式单一的问题,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科学地预设教学目标、学习问题、讨论主题、实践活动,生成高质量课堂,帮助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来进行探究,使之能够体验和感受数学知识的实际用处,进一步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和质量。
一、课堂的预设与生成关系在课堂教学中,预设是指教师按照计划开展教学活动,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目标、内容、方案、结果,对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预测性思考。
生成则是一种与预设相对立的概念,是指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一种现实意义获得,也是学生自我构建知识体系的结果。
(一)相互统一、互补课堂的预设与生成之间存在相互统一且互补的关系,二者相互依存,具体体现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封闭性和计划性,以及各种学习活动的开放性和动态性[1]。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预设是对学生主体学习地位的尊重,更是对教学内容的尊重,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实现教学目标,进而收获教学成果,足以体现预设与生成之间的相互统一、互补关系。
(二)相对矛盾、对立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主要由教师完成,具有明显的标准性、可塑性,而生成则关注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能力培养[2]。
过度预设会导致生成被忽视,侵占学生较多的自主学习时间,而忽视预设则必然影响生成,不仅教学目标难以实现,而且就业计划的落实也将面临重重阻碍。
由此可见,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对矛盾、对立关系。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待解决的问题(一)教学目标脱离学生实际小学数学教学能够在启蒙阶段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有效锻炼其数学思维,使之能够健康成长。
小学数学课堂中预设与生成的调控
小学数学课堂中预设与生成的调控发布时间:2021-12-07T03:55:11.829Z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12月中35期作者:袁建忠[导读] 生成性的课堂教学,往往能创造出绚丽多彩的课堂景观。
但是当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遇到预设与生成相背离时,我们该如何调控与应对?结合一些自己的教学实例和听过的课例、作一些浅显的思考和论述。
江苏省常熟市练塘中心小学袁建忠 215500摘要:生成性的课堂教学,往往能创造出绚丽多彩的课堂景观。
但是当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遇到预设与生成相背离时,我们该如何调控与应对?结合一些自己的教学实例和听过的课例、作一些浅显的思考和论述。
关键词:精心预设调控生成挖掘价值正文:在教学中,我们会为自己精心设计的“教学陷阱”而兴奋不已;又会为自己课堂上无法预料的生成而措手不及。
面对动态生成、不可控制的、层出不穷的问题时我们怎么办?该如何应付?是照原来的预设继续上课?还是不理会学生的一些“意外”?还是抓住契机,调整预案,作灵活变动?课堂因学生而鲜活灵动,要真正灵活地驾驭课堂,机智地处理课堂中的众多的“不一致 ”,在处理预设与生成出现冲突的过程中,就能够很好地利用自己的教学机智,挖掘出“不一致”背后的教育价值和意义。
本人在教学和听课中经常遭遇到类似的经历,做了一些浅显的思考,现与同行探讨。
一、捕捉时机,挖掘课堂的生成资源。
无论我们在课前如何的巧施布局,精心预设,课堂中总会闪现学生智慧的光芒,如果给予充分的关注,给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发挥自己主动探究的精神和能力,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原因,最终得到了自己满意的答案,师生都收获到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课例】:《可能性》师:有一个小组,放的是这样的球,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生:2红2黄2白。
师:比较一下,和其他小组的球一样吗?生:不一样。
师:哪里不一样?颜色?生:比原来多了。
师:那红球呢?生:比原来少了。
师:颜色多了,红球少了,还有可能摸到红球吗?生:太不可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三农场小学袁刚虎
课堂教学活动是面对着不同个性的生命体,它又是充满活力的生成的过程。
教学活动正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过程。
重新认识课堂,也就是在重新认识教师和学生生活的舞台和空间。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可见,课堂教学预设是必要的,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计划性和效率性,在这种设计中,是教师对课程的创新和开发过程,它需要教师的再加工,既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又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
对学生而言,即需要预设性发展,也需要生成性发展,它是个性的张扬,心灵的共鸣,思维的共振。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想驾驭课堂,只有拥有最先进的理论和认识能力,才能得心应手,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应学生而动、应情境而变,课堂才能焕发勃勃生机,显现真正的活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教学预设就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反映教师的教。
它集中体现教师的理念、智慧、机智和经验等要素。
课堂生成是伴随着课程改革派生出来的崭新理念,它是在一个个生命体鲜活的活动过程创造出来的教育资源。
课堂上,学生是否都各尽所能,感到踏实和满足;学生是否对后继的学习更有信心,感到轻松,是衡量生成的标准。
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因生成而精彩。
如果没有课堂生成,学生的主体性将无法体现,学生的数学探究活动就不是真实的,从而无法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虽然我们对课堂进行了预设,但是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之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按照预定的轨道进行。
那么,该怎样转变意识理念,关注课堂的预设与学生的生成。
一、尊重学生的生成,给学生的生成营造氛围
如果每次学生有了创造的火花,有了有价值的生成,而教师给他的则是失望和不能满足的信息,学生的主动、积极思维就会被磨灭,这样对学生的培养显然也是一句空话。
所以,在教学中,当学生有了火花生成时,不要被这种火花电倒,采取积极的鼓励态度,如果学生的这种火花在课堂上无法进行研究或展开的,则留到课余或其他条件
成熟时再研究,而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全程参与和关注,不要简单的布置学生下课之后再研究,然后就不了了之,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心理方面的影响,不可能会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一次机会也就这样消失了。
要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无论是在课堂上能研究的还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来的而且是有价值的,老师都会很重视,而且会和我一起想办法创造条件去进行研究。
时间一久,学生的智慧潜能会火山爆发般的吐露出来。
这时不让学生去自主研究也不行了。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我是这样进行预设的:想一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哪些条件有关?同学们有过预习并经过思考,纷纷发言:“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底有关。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底边的高有关。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斜边有关。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相邻的两条边的夹角有关。
”由于前三个问题我都有预设,而第四个问题超出了我的预设。
尽管有些胡思乱想,但我认为学生提出的新问题很有价值,因此改变了原来的教学方案。
引导学生就这几个问题进行探究,找出其中的规律,并举出生活的实例来验证。
结果,学生探索热情高涨,对平等四边形的面积的内容掌握的更为牢固。
二、在“预设”中给生成留足空间
在教学中,预设是必要的,因为教学首先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但同时这种预设是有弹性的、有留白的预设。
因为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的建构的过程,这些由学生的原有经验、知识结构、个性等多方面的复杂性与差异性决定的,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从而使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给生成留足空间。
例如:我在教学《小数加减法》时,课前发现班中大部分同学在平时的购物中已经有计算小数加减法的生活经验,有一小部分同学已经初步知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于是,我果断地将原先教材安排的小步子教学进行了整合。
采取了开放式的教学:在课开始时,我出示纸尺子让学生观察长度并用米做单位表示长度(两位小数),而后撕掉一部分让学生说说剩下多少米?学生自己解决了这道一般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小数减法题。
我又让学生把式子中的长度用厘米作单位来表示,从而比较整数加减法与小数加
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相同计数单位对齐)。
接着让学生想在小数加减法的计算中还会有什么特殊的情况,编成题自己解决。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学生通过思考交流生成出了所有的特殊情况(结果末尾有0的,需要借位的,整数减小数)。
反馈时,让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再通过老师的寻问学生自主地归纳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相互启发,互相指导,互相渗透。
一节课就学会了原来需要3节课来解决的内容。
三、及时调整预设,为生成腾出空间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设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
有时,由于教师没有预设到学生的个别生成,所以一旦学生提出来之后,没有及时调整好自己的预设,而是匆匆的予以否定掉,当然,这有教师临时应变上的能力不足,同时也是平时训练中没有重视学生的生成的体现,只有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有这种意识了,在课堂实践中也好好的做了,遇到超出预设的现象也会合理的去处理给学生腾出空间,为学生生成提供条件,鼓励学生生成。
例如:教学“角的认识”时,我提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关于角你知道些什么?这下可好,学生说羊角、牛角、尺的尖尖角、甚至于人民币中的角,样样都有。
这正是学生认识的生活中的角,教师要耐心等待,多加鼓励,巧妙引导。
教师可以启发,数学中的角与刚才说的生活中的角有所不同,请你画出一个你认为的角。
学生在画角的过程中,充分显露思维水平,互相启发、交流、逐步完善。
只要教师能很好地把握教材,有足够的教学机智,给学生留有空间,就可能将问题变成新的教学资源。
总之,对课堂的预设是很有必要的,而且还要尽可能使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使课堂教学沿着预设的轨道前进。
但教学过程是随机生成的,学生的学习情况经常与预设有些差距。
此时,教师应运用教学机智改变原来的教学方案以适应学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师生在互动的教学过程中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