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一单元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二节环境问题及其实质教学案鲁教版选修6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环境与环境问题1_2环境问题及其实质(1)学案鲁教版选修61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环境与环境问题1_2环境问题及其实质(1)学案鲁教版选修61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1.2环境问题及其实质(第 1 课时)【学习目标】1、明确什么是环境问题, 掌握环境问题的分类。

2、认识环境问题的发展过程【学习要点】环境问题的分类【学习难点】环境问题的分类【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研究【知识链接】人类与环境互相关系【学习过程】一 . 环境问题及其分类1、环境问题指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作用下,环境向人类的方向变化而致使的一系列问题。

2、环境问题的分类: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环境问题按表现形式不一样可分为哪两类?两者之间会互相影响吗?假如是,试举一例加以说明。

( 2)“一般来说,城市道对的主要问题是;而乡村面对的主要问题是”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城市地域,因为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聚居地的过分密集,造成了污染物的集中,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

乡村地域,以农业活动为主,因农业发展过程中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妥或强度过大,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损坏。

( 3)“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面对的主要问题是;而发达国家面对的主要环境是。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发达国家工业化早、工业发达, 故而环境问题以环境污染为主。

发展中国家以农业活动为主,人地矛盾突出,故而环境问题以生态损坏为主。

(4)环境问题按发生的先后次序以及体制,环境问题可分为哪两类?两者能截然分开吗?以我国北方屡次发生沙尘暴现象剖析两者的“复合效应”。

自然原由 : ( 1)产生狂风的条件要素( 2)产生对流运动的不稳固要素( 3)当地地理环境存在着丰富的沙尘源。

人为原由:过分开垦、过分放牧、损坏自然植被,形成了大量裸露、松散地表,为沙尘暴的发生供给了大量的沙尘源。

(2)何为原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哪种环境问题是环境问题的主要方面?它们分别是指哪些环境问题?( 3)判断:火山迸发、水土流失、噪声污染、山崩、滑坡、土地盐碱化、大脖子病、水俣病、天气变暖、氟骨病、水污染、臭氧层损坏、泥石流、土地沙漠化、物种灭绝。

2021鲁教版选修6《环境问题及其实质》word学案

2021鲁教版选修6《环境问题及其实质》word学案

2021鲁教版选修6《环境问题及其实质》word学案第二节环境问题及事实上质【自学反馈】1.环境问题:一样是指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作用下,环境向不利于人类和的方向变化而导致的一系列问题。

2.环境问题分类:按发生先后顺序以及发生气制,分为和。

3.环境问题的表现:不同历史时期:进展水平不同,环境问题的表现也不同。

近三百年来,人类经历了由社会向社会的转变。

工业化给人类带来了庞大物质财宝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生态破坏,以及全球环境变化等问题。

4.环境污染的产生是由人类改造的结果。

5.近几十年来,由于社会经济高速进展,地质性、全球性的和生态破坏进一步加剧。

6.环境问题产生的缘故和实质:,和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是环境问题产生的缘故,从本质上讲,环境问题确实是,进展问题,而解决环境问题的全然途径是转变观念和进展模式,寻求与自然和谐的、健康的和高质量的生活方式,走之路。

【合作探究】知识点一:环境问题及分类让生阅读P10-12课文及相关图探究一: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之一”,你明白当前人类正面临着哪些突出的环境问题?试分析其缘故。

知识点二:环境问题的进展让生阅读P12-14课文及相关图探究二:除印度河流域的古城遗址以外,还有一些地区的古代文明最终走向衰亡,你能举出一个实例吗?收集有关资料并分析其衰亡的要紧生态缘故。

知识点三:环境问题的产生缘故和实质让生阅读P14-16课文及相关图探究三:结合图1-2-14、图1-2-17,归纳环境问题产生的缘故有哪些?事实上质是什么?【知识建构】【巩固练习】1.依照图中信息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1)说明灌渠邻近农业用地面临的要紧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2)简述聚落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2.能源是人类社会进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下图是我国2006年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图(一次能源指在自然界现成存在,不改变其形状就可直截了当取用的能源)。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示能源消费结构下,能源利用过程中产生的要紧大气环境问题有哪些?(2)水能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可再生能源,说明在其开发利用过程中应注意的环境问题。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环境与环境问题 1.1 人类环境教案 鲁教版选修6-鲁教版高二选修6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环境与环境问题 1.1 人类环境教案 鲁教版选修6-鲁教版高二选修6地理教案

第一单元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人类环境【课程标准要求】【设计思路】人地关系是贯穿高中地理教材的一条主线,自然资源、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等知识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等知识已经在必修一和必修三的教材中学习过,但系统性不够。

本课的内容要求将分散型的知识通过复习与串联讲解上升到系统性知识的层面,其认知过程应该利用案例分析,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

从教学方法看,本课可以灵活运用问题导学法、案例分析法、合作讨论法等多种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充满生机的探究性活动中掌握学习目标。

【知识构建】课程标准关于本课的“标准”是“举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举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其具体要求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需要知道什么是环境,环境分为哪几种类型。

二是理解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关系。

三是理解环境与人类的关系。

并根据“标准”的本质特征进行知识建构,其框架结构结构如图1所示。

【教学目标】1.说出环境的概念及分类,举例说明环境与资源的相互关系。

2.通过分析人类发展四个阶段的人地关系,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3.通过对环境与资源、环境与人类之间相互关系的探讨,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重难点分析】依据课程标准,可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环境与人类的关系”。

本课重点可以从两方面进行理解:一是通过复习“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说明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二是通过分析“人类与环境相互关系示意图”,让学生从原理上深刻理解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课前准备】提前三天布置学生考察学校周围的环境,分析哪些属于自然环境,哪些属于社会环境,它们之间有什么有什么区别和联系?课前做好学习小组的组建与分工工作。

建议每个小组以4-6人为宜,每个小组成员在教室中的座位邻近,可以随时集中起来围坐在一起。

每个小组确定1名小组长,1名记录员,1名发言人,1名纪检员。

提前为每个小组打印好“小组合作学习研讨过程记录表”(如表1所示),以便在讨论过程中及时记录学习情况。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环境与环境问题 1.1 人类环境(第2课时)学案 鲁教版选修6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环境与环境问题 1.1 人类环境(第2课时)学案 鲁教版选修6

1.1 人类环境 第2课时 环境与人类的关系学习目标 明确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环境与人类的关系 1.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发展 时代人类活动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原始社会采集、捕猎①____________ 人类②________自然环境 ③______社会栽培植物 驯养动物 人类④________自然环境 工业社会人类⑤________性开采资源 人类与环境关系越来越⑥______ 当代社会认识改变 寻找⑦ 的协调发展2.正确的人地关系⎩⎪⎨⎪⎧ 人类生存发展要占据一定的⑧ ,并从环境 中获取⑨ 和⑩ 人类新陈代谢和生产、生活的○11 要排放 到环境中,环境对人类排放的废弃物具有一定的○12 人类既是环境的创造物,又是环境的塑造者基础达标练考查点1 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发展1.下列关于一定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类社会发展早期,人受地的制约比较小B .古希腊时期的人地关系已经得到了和谐发展C .工业社会之后,人地关系开始出现矛盾,局部地区产生环境问题D .到了近代,人们对人地关系的认识逐渐走向系统化和科学化考查点2 正确的人地关系2.下列人类实施的活动体现了人类与环境关系良性发展的是( )①生态旅游 ②生态住宅 ③绿色食品 ④石油农业A .①④B .②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方法技巧练一、人类对自然态度的变化1.下图为“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人类文明中发生了三次转换,形成四个时期,每个时期文明结构不同。

图中坐标横轴为社会生产力结构,纵轴为社会生产力水平。

横轴分别表示:原始社会时期为农业与狩猎采集劳动力之比,农业社会时期为狩猎采集与农业劳动力之比,工业社会时期为工业与农业劳动力之比,知识社会时期为工农业与知识产业劳动力之比。

圆圈代表工具制造革命、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和知识革命(包含信息革命和生态革命)等。

(1)根据材料,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判断正确的是( )A.人地关系是不可能和谐的B.农业社会时期人地关系最和谐C.人类一直在努力使人地和谐D.知识社会和原始社会人地关系较为和谐(2)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对环境的破坏__________,人地关系是__________;农业社会时期,环境问题开始__________,人地关系开始不和谐;工业社会时期,环境问题开始________;知识社会时期,人类开始重新认识人地关系,努力使其和谐发展。

高中地理鲁教版选修六环境保护第一单元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二节 环境问题及其实质》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地理鲁教版选修六环境保护第一单元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二节 环境问题及其实质》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地理鲁教版选修六环境保护第一单元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二节环境问题及其实质》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了解环境问题的表现。

2、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3、认识环境问题的危害。

4、尝试提出解决环境问题的措施。

2学情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说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教材首先介绍了环境问题的概念和分类,然后阐述了环境问题的发展历史,最好探讨了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环境问题的实质。

其中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实质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只有明确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各类环境问题,因此本节内容是学习各类环境问题的基础。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环境问题产生原因
教学难点:
解决环境问题的措施
4新设计
导入:
家乡美
播放MV《在海一方》,歌中唱的是哪个地方的景象?夸一夸我们家乡连云港的的生活环境。

同学:连云港的山美,有孙猴子的老家花果山,也有孔子登临望海的孔望山等。

同学:连云港的水美。

有碧波万顷的苏马湾的海,也有清澈见底的渔湾的水。

同学:连云港的天美。

这里有四季分明的春夏秋冬,更有瓦蓝干净的天空。

承转:连云港的山美、水美,美无处不在。

但也有不和谐的地方。

设计意图:
课始,播放MV,能让学生在优美的意境中感受到生活环境的美好。

夸一夸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由衷发现家乡的美。

高中地理第1单元环境与环境问题第2节环境问题及其实质教案鲁教版选修6

高中地理第1单元环境与环境问题第2节环境问题及其实质教案鲁教版选修6

第二节环境问题及其实质●课标要求说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课标解读1.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分类。

2.通过不同文明时期环境问题,使学生理解环境问题的发展过程。

3.通过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让学生认识环境问题的实质。

4.逐步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观念和意识。

●新课导入建议用当前某一重大环境问题设问,探讨产生的原因及实质。

1.概念⎩⎪⎨⎪⎧狭义: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作用下,环境向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方向变化而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广义:包括人为原因和自然原因产生的环境问题2.分类 (1)按表现形式①原生环境问题:由自然界本身引起的。

②次生环境问题:由人类不适当的生产和消费活动引起的。

③复合效应:原生环境问题与次生环境问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彼此叠加形成的。

1.环境问题与自然灾害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提示】 二者都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

其中,自然灾害主要是自然原因引起的。

而广义的环境问题包括自然原因产生的环境问题和人为原因产生的环境问题。

1.(1)人类与环境问题相伴而生。

(2)人类在不断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3.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大范围、高危害。

2.采猎文明时期不存在次生环境问题,这种说法对吗?【提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采猎文明时期,人口少,人类活动的能力和范围小,对环境的影响微弱,环境问题主要是由洪涝、干旱等自然原因引起的。

但采集和狩猎也会给生物资源造成破坏,引起物种灭绝,但这种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影响较小。

1.(1)巨大的人口压力:人口多,增长快,过量开发自然资源,造成生态危机;大量排放有毒、有害物质,导致环境污染加剧。

(2)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加快了资源的耗竭速度,导致了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3)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传统发展模式只关注经济产值、利润增长和物质财富增加,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

2.环境问题的实质(1)实质:环境问题就是资源问题、发展问题。

高中地理 第1单元 环境与环境问题单元归纳提升学案 鲁教版选修6-鲁教版高二选修6地理学案

高中地理 第1单元 环境与环境问题单元归纳提升学案 鲁教版选修6-鲁教版高二选修6地理学案

第1单元环境与环境问题备选答案①生态系统②实质③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④分类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析环境问题成因分布危害荒漠化自然:气候变干人为:滥伐、滥垦、滥牧我国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生态环境恶化,耕地、林地、草地面积减少沙化季风区的边缘地带沙尘暴自然:干旱、大风、气流上升人为:植被破坏我国西北、华北(春季)降低大气能见度,危害健康、影响交通、湖泊、水库、农业生产、村庄、城市水土流失自然:暴雨、土质疏松人为:滥垦、滥伐黄土高原,南方地区的丘陵、山地使山区成为荒漠,高原表面沟壑纵横,淤积湖泊、河床,加剧洪涝灾害公害病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污染,如日本的“水俣病”(汞) 城市、工矿区及其周围地区危害人体健康,出现中毒症状水体富营养化含N、P的废液大量排入池塘、湖泊、河流城镇郊区,江河湖海水中缺氧,使水生生物生存受到影响赤潮自然:温度高、蒸发量大,降水少,水体交换少人为:含N、P的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排入大海工业、城市集中的沿海使水中溶解氧浓度降低,导致生态失衡,危害水生生物的生长繁殖和渔业生产、水产养殖CO2增加温室效应森林大量减少,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全球全球变暖,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使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酸雨pH<5.6 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出大量的SO2、NO等世界:西欧、北美、日本我国:主要在南方河湖水酸化——危害生物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农作物,危害人体健康,腐蚀建筑物光化学烟雾汽车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不利于气体扩散的一些谷地和大城市降低能见度,损害植物,危害人体健康臭氧减少人类大量使用制冷剂、杀虫剂等,使空气中氯氟烃增多南极臭氧空洞,北极臭氧层变薄,青藏高原上空臭氧层变薄速度加快地面紫外线辐射增强,损害人的免疫力,易患皮肤癌;危及海洋生物,导致一些生物灭绝城市环境问题人口增长过快;工业大量集中;缺乏科学规划一些大城市及部分中小城市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绿化面积少,不利于改善环境,社会秩序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推荐》鲁教版地理选修6《环境问题及其实质》学案(2)

《推荐》鲁教版地理选修6《环境问题及其实质》学案(2)

、分析说明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问题1:世界人口在空间分布和增长方面有什么差异?
亚非拉:基数大,增速快欧美澳:基数小,增速慢
资料1:据科学工作者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水土流失成因研究发现,自然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占到目前总水土流失量的9.6%,而人为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要占到
问题:材料中反映的环境问题是什么?出现该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什么?
小结:
人口基数大资源需求增加大量索取资源生态恶化
人口增长快废弃物超出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污染
1、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一是:
资料2:缩小了的洞庭湖
洞庭湖位于长江中游,每年雨季来临,长江水位暴涨,水位高于洞庭湖,江水注入湖泊,洞庭湖起接纳洪水,削减洪峰的作用,冬季相反。

因此,洞庭湖对长江水位起天然的调节。

这样,其分洪能力大大降低,致使
内蒙古高原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当地居民多以牧业为生。

由于人口的增长,对消费的需求大增,有些地区便开垦草地,种植作物,使牧区的范围缩小了。

被开垦的地区,冬春季节地表没有植被保护,此
了生态平衡,致使生态环境恶化。

近几年冬春季节我国北方频发的沙尘暴,就与内蒙古草生活质量就越高探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强调:人口问题是环境问题产生的首要原因,也是其它两大问题产生的前提和基础。

( )
值的比重会迅速提高
值的比重会迅速降低
值的比重有所降低‘
()
、协调问题
( ) .下列关于“牧童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
)图中所示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程度都较低的
_ __。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环境与环境问题1.3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第2课时)学案鲁教版选修6(2021学年)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环境与环境问题1.3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第2课时)学案鲁教版选修6(2021学年)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环境与环境问题 1.3 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第2课时)学案鲁教版选修6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第一单元环境与环境问题1.3 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第2课时)学案鲁教版选修6)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第一单元环境与环境问题 1.3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第2课时)学案鲁教版选修6的全部内容。

1。

3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第2课时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与环境伦理观学习目标了解环境的概念及分类;理解环境与自然资源、生态系统的关系.一、当代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环境问题的发展趋势从区域性、小规模向①______________方向发展,从②________损害向③________损害发展,从④____________向全面的⑤____________发展环境问题的特点全球性以往的环境问题,主要是⑥__________的,而当代环境问题除了仍具有明显的⑦__________特点外,已扩展到区域甚至全球综合性早期的环境问题,大多具有⑧__________,而当代环境问题表现形式更加⑨________________累积性历史环境问题依然存在,当代新的环境问题不断产生并形成积累、⑩________、集中爆发等复杂局面社会性环境问题不再是单纯的错误!________________问题,有些已成为重要的错误!________问题和经济问题.出现一些以错误!____________为宗旨的政府机构和民间组织二、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1.环境伦理:主要是指错误!____________的伦理.它涉及人类在处理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时,什么是人类正当、合理的行为,以及人类对于自然应当承担怎样的义务等道德问题2.正确的环境伦理观错误!基础达标练考查点1当代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1.环境问题的综合性是指( )①当代环境问题表现形式更加综合化、多样化ﻩ②同一地区可能有多种环境问题③某一类环境问题可能由多种原因造成ﻩ④某一原因可能引发多个环境问题A.①②③④ ﻩB.①② C.③④ ﻩD.①②③考查点2 树立正确的环境观人类在长期与环境的共存和斗争中逐渐认识了环境。

2019-2020年高中地理第一单元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二节环境问题及其实质教学案鲁教版选修6

2019-2020年高中地理第一单元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二节环境问题及其实质教学案鲁教版选修6

2019-2020年高中地理第一单元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二节环境问题及其实质教学案鲁教版选修6环境问题及其分类对应学生用书P7———————情景导入先思考——————沱沱河是金沙江源头一段的称呼,全长375 km。

在想象中,它应该是清澈的,笔者20年前见到的它,也确是一江清流,碧绿如玉。

然而现在,沱沱河的冰川融水流经50多千米后,便开始渐渐浑浊,河水带有盐碱味儿。

到了再下段的通天河,就已是浊浪滚滚,酷似黄河了。

源头两岸由于森林被毁,地表裸露,造成冰川退缩,雪线上升,沼泽干涸,草甸退化,狂风一来,飞沙走石,天昏地暗。

——《谁来保卫母亲河?》思考探究:文章中描述了哪些环境问题?提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土地荒漠化、冰川萎缩等。

———————基础知识要记牢——————1.环境问题的概念(1)狭义: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作用下,环境向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方向变化而导致的一系列问题。

(2)广义:包括人为原因和自然原因产生的环境问题。

2.环境问题的分类(1)按表现形式: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按照发生的先后顺序以及发生机制: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

———————重点难点掌握好——————环境问题的分类1.按表现形式环境问题与自然灾害的关系环境问题和自然灾害都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自然灾害主要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而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都会引发环境问题。

自然灾害只是环境问题的一个方面,二者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应用体验不可少——————根据环境问题的含义及分类,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环境问题表现的说法,正确的是( )A.资源短缺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B.环境污染在发展中国家更严重C.总体上看,发展中国家生态破坏更严重D.全球环境变化不包括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2.下列属于原生环境问题与次生环境问题“复合效应”结果的是( )A.华北地区春季降水少,多大风扬沙天气B.日本海底地震引发的海啸冲击沿海地C.南方丘陵地区山地荒芜,水土流失加剧D.我国夏季东南沿海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和风暴潮天气解析:1.C 2.C 第1题,资源短缺是一个全球现象;发达国家经营规模大,消耗资源和排放废弃物都多,环境污染较发展中国家严重;发展中国家人口多且增长快、经济粗放、人口素质低、环境意识淡薄,生态破坏更严重;全球环境变化与前三者并非对立,也不并列,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都可能引起全球环境变化。

鲁教版 选修6 环境保护 第二节环境和环境问题

鲁教版 选修6  环境保护  第二节环境和环境问题

第一单元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二节环境问题及其实质教学指导书【课程标准】:说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说出环境问题的概念,以及环境问题的两种分类方法。

2.通过了解环境问题的发展历史,说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3.通过环境问题及产生原因的探讨,认识环境问题的实质。

【重、难点】:“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环境问题的实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具】:教材、指导书、信息沟通牌【教学过程】:感情调节:第一次自学:阅读教材第一、二框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完成的亮绿牌一、环境问题及其分类(1)什么是环境问题?广义的环境问题包括哪两方面?(2)按表现形式分,环境问题可分为哪两类?这两类环境问题之间有什么关系?从表现形式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类别有何不同?(3)按照发生的先后顺序以及发生机制,环境问题可分为哪两类?它们彼此叠加形成什么效应?二、环境问题的发展:填写表格--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环境问题历史阶段主要环境问题采猎文明时期农业文明时期工业文明时期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地区性、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进一步加剧,人们生存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

植被破坏单产低扩大耕地需要更多劳第一次互帮:各组组长组织讨论、交流下列问题,并将问题(2)的结论写在互帮显示板上。

(1)将数字序号填到下列概念图中,正确归类下列各环境问题:①原生环境问题②次生环境问题③自然灾害④地方病⑤地震、台风、干旱⑥低氟区的龋齿⑦高氟区的氟骨症⑧缺碘引起的甲状腺肿大⑨生态破坏⑩环境污染(2)原生环境问题与次生环境问题彼此叠加,形成“复合效应”。

将下列具有该效应的环境问题正确连线,并校对修建水库大坝地面下沉过量开采地下水沙尘暴干旱环境地震释疑:例题:(1)对号入座:下列地理现象属于环境污染有,属于生态破坏的有。

①土地荒漠化②工业“三废”③水土流失④海洋石油泄漏⑤酸雨⑥森林锐减⑦湿地遭破坏(2)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①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生态破坏,发达国家面临的主要是环境污染。

2017鲁教版选修6环境问题及其实质word教案

2017鲁教版选修6环境问题及其实质word教案
(2)阅读教材图1-2-1,1-2-2,1-2-3,试探;环境问题是现今世界的“热点话题”之(一)你明白当前人类正面临着哪些突出的环境问题吗?为何进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不尽相同?
(二)新课学习
1.环境问题及其分类:
阅读教材P10-P12,第一目内容试探:
(1)什么是环境问题?
(21)B (2)D (3)A
四、系统归纳与整理
(由学生自己总结)
2.环境问题的进展:
阅读教材P12-14第二目内容,讨论:
不同历史时期,人地关系如何?各有哪些突出的环境问题出现?
3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和实质
阅读教材P14-16内容,试探:
(1)环境问题的产生,主要有哪些人为原因致使?
(2)从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分析其实质是什么?
三、典例分析:
例 下图表示的是经济进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据图回答(1)—(3)题。
D、能够采取办法减少或避免进展进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3)这种关系反映了环境质量的提高主要取决于( )
A、经济进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B、人的熟悉能力的不断提高
C、进展中国家工业化战略的不断调整
D、发达国家环保政策的不断调整
解析:这是一条经济进展与环境由不协调逐渐走向协调的进展道路。第(1)题的各选项中,伦敦是最能反映出图中所示关系曲线,其他城市由于其所在的国家德国、美国、俄罗斯等工业革命均发生在18世纪末或19世纪,不在考虑之内。第(2)题,A选项明显是不能采取的策略,B项“自然解决”是不可能的,C项“杜绝建设”不可取,“杜绝建设”不符合经济进展需要,因为进展是第一名的,采取治污办法才是根本所在。D项是既实现了进展又不走弯路的正确熟悉。第(3)题,A项是正确的,因为环境问题的实质是进展问题,是在进展进程中产生的,因此也必需在进展进程中解决。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一单元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二节环境问题及其实质课件鲁教版选修6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一单元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二节环境问题及其实质课件鲁教版选修6

一、判断题 1.自然原因不会引起环境问题。( × ) 2.环境污染可能会导致生态破坏。( √ ) 3.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环境问题大体一样。( × ) 4.从本质上讲,环境问题就是资源问题、发展问题。( √ ) 5.解决当代环境问题的关键是控制人口数量。( √ )
二、选择题 6.下列环境问题中,属于生态破坏的是( ) A.轧钢厂的噪声传到附近居民区 B.氮肥厂的废水排入附近河流 C.焦化厂的废气排放到天空 D.黄土高原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 答案:D
环境问题的发展 【合作探究】 读下面四幅漫画,探究下列问题。
(1)漫画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主要 出现在人类发展的哪一时 期?这一时期环境问题状况如何? (2)不同时期的环境问题有什么不同? 提示:(1)工业文明时期。地区性、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 破坏进一步加剧。 (2)采猎文明时期,主要是以气候危机和食物危机为代表的生 态问题;农业文明时期,开始引发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和 荒漠化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工业文明时期,地区性、全 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进一步加剧,当代环境问题显示 出大范围、高危害等新特点。
2.分类
(1)按表现形式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森林毁坏、土地荒漠化、 举例 大气污染、水污染等
物种灭绝等
典型地区
__发__达___国家
_发__展___中__国家
环境污染可能导致生态破坏,生态破坏也会影响 相互关系
环境污染的发生及其后果
(2)按发生的先后顺序以及发生机制 ①原生环境问题:由__自__然__界___本身引起的。 ②__次__生___环境问题:由人类不适当的生产和消费活动引起 的。 ③复合效应:原生环境问题与次生环境问题很难截然分开, 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彼此叠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环境问题及其实质环境问题及其分类对应学生用书P7———————情景导入先思考——————沱沱河是金沙江源头一段的称呼,全长375 km。

在想象中,它应该是清澈的,笔者20年前见到的它,也确是一江清流,碧绿如玉。

然而现在,沱沱河的冰川融水流经50多千米后,便开始渐渐浑浊,河水带有盐碱味儿。

到了再下段的通天河,就已是浊浪滚滚,酷似黄河了。

源头两岸由于森林被毁,地表裸露,造成冰川退缩,雪线上升,沼泽干涸,草甸退化,狂风一来,飞沙走石,天昏地暗。

——《谁来保卫母亲河?》思考探究:文章中描述了哪些环境问题?提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土地荒漠化、冰川萎缩等。

———————基础知识要记牢——————1.环境问题的概念(1)狭义:在人类作用下,环境向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方向变化而导社会经济活动致的一系列问题。

人为广义:包括(2)原因和原因产生的环境问题。

自然2.环境问题的分类按表现形式:(1)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按照发生的先后顺序以及发生机制:(2)原生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和次生———————重点难点掌握好——————环境问题的分类1.按表现形式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形成原因或含义人类向环境中排放大量废弃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引起的对环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导致环境质量下降,易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举例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等森林毁坏、土地荒漠化、物种灭绝和自然景观破坏典型地区发达国家、城市地区发展中国家、农村地区相互关系①两种环境问题都会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不利影响;②环境污染可能导致生态破坏,生态破坏也会影响环境污染的发生及其后果类型主要原因举例相互关系原生环境问题自然界本身,没有或很少有人为因素自然灾害如地震、海啸、台风、干旱、泥石流等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彼此叠加,形成“复合效应”地方病如低氟区的龋齿、高氟区的氟骨症、缺碘引起的甲状腺肿大次生环境问题人类不适当的生产和消费活动工农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人类不合理利用资源所引起的生态破坏环境问题与自然灾害的关系环境问题和自然灾害都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自然灾害主要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而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都会引发环境问题。

自然灾害只是环境问题的一个方面,二者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应用体验不可少——————根据环境问题的含义及分类,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环境问题表现的说法,正确的是( )A.资源短缺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B.环境污染在发展中国家更严重C.总体上看,发展中国家生态破坏更严重D.全球环境变化不包括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2.下列属于原生环境问题与次生环境问题“复合效应”结果的是( )A.华北地区春季降水少,多大风扬沙天气B.日本海底地震引发的海啸冲击沿海地C.南方丘陵地区山地荒芜,水土流失加剧D.我国夏季东南沿海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和风暴潮天气解析:1.C 2.C 第1题,资源短缺是一个全球现象;发达国家经营规模大,消耗资源和排放废弃物都多,环境污染较发展中国家严重;发展中国家人口多且增长快、经济粗放、人口素质低、环境意识淡薄,生态破坏更严重;全球环境变化与前三者并非对立,也不并列,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都可能引起全球环境变化。

第2题,A项中华北地区降水少引发的沙尘天气主要与自然因素有关,但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也会使沙尘天气频繁发生;B 项中海底地震主要是由自然因素所致;D项中台风引发的狂风、暴雨和风暴潮并不是由人类活动所致,故以上三项所述内容属于原生环境问题。

而C项中丘陵山地荒芜与人类不合理活动有关,所引发的水土流失加剧属于原生环境问题与次生环境问题“复合效应”结果。

环境问题按表现形式,可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按照发生的先后顺序以及发生机制,可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

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现象属于环境污染的是( )A.生物多样性减少B.汽车尾气造成的光化学烟雾C.土地荒漠化D.西北灌溉农业地区的土地盐碱化4.下列问题不属于次生环境问题的是( )A.我国北方土地荒漠化扩大B.热带雨林锐减C.俄罗斯境内陨石坠落,造成1 000多人受伤D.城市噪声污染解析:3.B 4.C 第3题,汽车尾气排放使大气中的污染物增加,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发生光化学污染,属于环境污染问题。

第4题,俄罗斯境内陨石坠落属于自然界本身原因造成的灾害,属于原生环境问题。

]教材问题提示[ P10问题提示当前人类面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由于它们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造成的。

环境问题的发展对应学生用书P8———————情景导入先思考——————思考探究:漫画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主要出现在人类发展的哪一时期?这一时期环境问题状况如何?提示:工业文明。

地区性、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进一步加剧。

———————基础知识要记牢——————1.不同历史时期的环境问题历史时期人类活动主要环境问题采猎文明从事原始的采集和狩猎活动以气候危机和食物危机为代表的生态问题农业文明开始自觉、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和荒漠化工业文明掠夺式开发资源,排放大量废物地区性、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1)人类与环境问题相伴而生。

(2)人类在不断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3.环境问题的新特点大范围、高危害。

———————重点难点掌握好——————环境问题的发展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人对环境的影响不同,环境问题也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

———————应用体验不可少——————1.环境问题成为全球性的问题是从( )B.农业文明时期开始A.采猎文明时期开始D.现代文明时期开始C.工业文明时期开始解析:选 C 工业文明时期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从自然界中获取的资源和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日益增多,使全球问题日益严重,开始成为全球性问题。

不同历史时期的环境问题不同,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影响也不一样。

据此完成2~3题。

2.下列所述的历史时期的人类活动,对环境破坏最严重的是( )A.春秋时代的封山育林B.农业文明时期的农业灌溉C.工业文明时期的生产生活排污D.原始社会时期的驯养牲畜3.下列关于环境问题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类与环境问题相伴而生B.人类在不断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C.往往是旧的环境问题得到解决,新的环境问题才可能产生D.人类正在积极寻求适当的途径和方式解决环境问题,以促进人类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解析:2.C 3.C 第2题,工业革命后,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工业生产和城市居民生活排放的“三废”大量进入环境,当进入环境的污染物超出环境的自净能力时,便造成环境污染,对环境破坏最严重。

第3题,环境问题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往往是旧的环境问题尚未解决,新的环境问题又不断产生。

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和实质———————情景导入先思考——————海伦娜岬角位于智利南端。

奇怪的是在那里几乎所有的动物都是瞎子。

猎人可以轻而易举地拎起瞎了眼的野兔,将其带回家去享口福;河里捕到的鱼多数是盲鱼;瞎了眼的野生鸟类常常飞进当地居民的院子里或房间里,成为人们的美味佳肴。

下图为南极上空臭氧空洞变化示意图。

思考探究: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出现动物“瞎眼”的原因?提示: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面积不断扩大,强烈紫外线射向地表,对地表生物造成了伤害。

———————基础知识要记牢——————1.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巨大的人口压力:人口基数庞大,增长率高,大量索取资源,破坏了生态平衡。

(2)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加快了资源的耗竭速度,导致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为代价来换取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为了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不惜以(3)损害环境经济的增长,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

2.环境问题的实质、从本质上讲,环境问题就是资源问题发展问题。

3.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是在人类中心主义指导下的传统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

4.解决环境问题的出路发展模式转变观念和,寻求与自然相和谐的、健康的和高质量的生活方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重点难点掌握好——————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和实质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和发展问题而出现的,其中,人口问题是根本,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是直接原因,发展问题是本质。

1.庞大的人口压力2.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3.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拓展提升]环境问题产生的实质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另一方面是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本身的自净能力。

———————方法技巧很重要——————图示法记忆环境问题的实质———————应用体验不可少——————读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关系图,回答1~3题。

1.18世纪60年代开始工业化起飞的国家中,最能典型地反映这种关系的城市是( )B.伦敦A.柏林D.旧金山C.圣彼得堡2.根据这种关系发展中国家应该认识到( )A.环境污染不可避免,应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策略B.后工业化阶段环境问题会自然解决C.保护环境至关重要,必须杜绝兴建排污量大的企业D.可以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3.这种关系反映了环境质量的提高主要取决于( )A.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B.人的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C.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战略的不断调整D.发达国家环保政策的不断调整解析:1.B 2.D 3.A 第1题,伦敦工业革命发生的时间符合题目的要求,其他城市要晚。

第2题,A项明显是不能采取的策略;B项“自然解决”是不可能的;C项“杜绝兴建”不符合经济发展需要,因为发展是第一位的,采取治污措施才是根本所在;D项是既实现了发展又不走弯路的正确认识。

第3题,环境问题是发展问题,是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因此也必须在发展过程中解决。

当人类活动违背了自然规律,或者其规模、强度超过了环境所能承受的限度,就会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从而导致各种环境问题。

据此完成4~5题。

4.下列有关人口增长与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增长过快,人类大量索取资源,导致环境污染加重B.人口增长过快,进入环境的废物超出环境的自净能力,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C.人口基数大,物质生产部门种类增加和规模扩大,造成严重的生态危机D.人口增长率高,无节制地砍伐森林获取木材,生态环境恶化5.下列有关资源利用与环境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类对可再生资源利用超过其补给、再生和繁殖需要时间,恢复困难B.人类对不可再资源利用的过程就是耗竭过程C.落后地区,人口素质低,意识淡薄,盲目毁林开荒、扩大耕地面积,造成环境污染D.过度放牧可能导致草地退化,甚至土地荒漠化解析:4.D 5.C 第4题,人口增长过快,人类大量索取资源,导致了资源短缺和生态破坏,同时增加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且超出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