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学习设计与课程开发

合集下载

小学教育心理学《当代教育心理学》第六章 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小学教育心理学《当代教育心理学》第六章 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第六章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理解各种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初步了解如何根据相关理论开展教学。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重点是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本章难点是个人建构主义理论。

教学时数:4学时第一节建构主义思想渊源与基本观点一、建构主义思想渊源建构主义是当前西方理论界处于主导地位的认识理论和教育理论,它对人的认识的产生,课程的开发设计、教学和学习活动的开展都有自己的一套主张。

建构主义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它更关注学习者如何以原有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为建构知识,更加强调学习的主观性、社会性和情景性。

从现实缘起来看,建构主义是针对传统教学的诸多弊端而提出的。

有人认为,在传统教学中,学生习得的知识存在不完整、不灵活等缺陷,无法在需要的时候加以运用,也无法在新的情境中有效迁移。

如何缩小学校学习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差距,实现广泛而灵活的学习迁移,这是建构主义所关心的核心问题之一。

作为教育界的一种新的认识论和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对传统教学观念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对学习和教学作出了新的解释,以这种理论为基础,研究者提出了一系列改革的设想,这对改革传统教学具有重大意义。

本世纪对建构主义思想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并将其应用于课堂和儿童学习与发展的主要有杜威、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等人。

1.杜威的经验性学习理论杜威认为,真正的理解是与事物怎样动作和事情怎样做有关的,理解在本质上是联系动作的。

由此出发,他将立足于“行动”的学习与不确定情境中的探索联系在一起,正是情境内在独特的、积极的、不确定性才能使探索存在并激励和指导着探索的前进。

杜威强调,教育必须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教育就是经验的生成和经验的改造,学生从经验中产生问题,而问题又可以激发他们运用探索的知识产生新概念。

2.维果茨基教育思想俄国杰出的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研究,对于理解建构主义也是十分重要的。

维果茨基强调,个体的学习是在一定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社会可以对个体的学习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持和促进作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成人教育课程开发的启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成人教育课程开发的启示
第2 卷 第 1 期 3 2以 年 0 月 )8 3
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Jo ma o Adult Educa on S ho l O Heb i Un ver it o Te hno1 u l f i t c o f e i s y f c o群
Vo . 2 l
No . 1
De e 2 00 8
1.4 学习 具有社会文化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知识不只是个体在与物理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建构起来的, 社会性的相互作 用更为重要。这是因为, 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本身就是社会文化内化的结果。每个学习者都有 自己的经 验世界, 不同的学习者可以对某一问题形成不同的假设和推论, 学习者之间可以通过相互沟通和交流, 相互争辩和讨论, 合作完成一定的任务, 共同解决问题, 从而形成更丰富、 更灵活的理解。同时, 学习者 还可以与教师进行充分的沟通。这种社会性相互作用可以为知识建构创设一个广泛的学习共同体, 并 提供丰富的资源和积极的支持。为此, 建构主义特别强调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关键在于学习者之间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的相互沟通、 相互合作。通过合作学习, 可以使学习者建构起对知识的新的、 更深 层次的理解;通过合作学习, 学习者的想法、 解决问题的思路都被明确化和外显化了, 学习者就可以更好 地对自己的理解和思维过程进行监控;通过合作学习, 学习者之间认识的不同, 尤其是观点的对立, 可以 更好地引发学习者的认知冲突, 进而达成对问题更全面、 更准确的理解, 建立更完整的表征。
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
1. 2 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这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观点。建构主义认为, 学习在教师指导下 的、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一种活动。建构主义既重视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 也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学 习者要由 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 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 转变为学习者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同时, 建构主义学习 理论还认为, 知识是在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学习的质量, 取决于学习者根据 自 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 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 1. 3 知识具有动态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学习者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建构对事物的理解, 由于不同学习者的经验背 景不同, 所以不同人看到的会是事物的不同方面, 而不存在对事物的惟一正确的理解。知识及其传载符 号系统都不是绝对真实的表征, 而仅是一种解释或假设;另外, 知识也并非问题的最终答案, 它会随着人 类的进步和人们认识的深入, 而被不断地变革、 升华和改写, 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因此, 知识并不能提 供对任何活动或问题解决都实用的方法, 而在具体的问题解决中, 需要针对具体问题的情景对原有知识 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同时, 知识虽然获得了较为普遍的认同, 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对同一知识有同 样的理解。真正的理解只能是由学习者 自 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的, 取决于特定情况下的 学习活动过程。

论建构主义教学设计范型

论建构主义教学设计范型

论建构主义教学设计范型一、本文概述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进步和更新,教学设计范型也在不断发展变化。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范型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理论,逐渐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建构主义教学设计范型的核心理念、特点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种新颖、有效的教学设计思路。

文章首先将对建构主义教学设计范型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进行阐述,为后续的分析和讨论奠定基础。

随后,将详细介绍建构主义教学设计范型的主要特点,包括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情境创设、强调知识建构等。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建构主义教学设计范型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以及其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和促进终身学习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文章将总结建构主义教学设计范型的优势与不足,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的核心理念建构主义教学设计范型的核心理念,在于强调学习者在知识建构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非外部实体简单地被学习者接收和内化,而是通过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学习者基于自身的经验背景,主动地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

这一过程中,学习者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范型强调学习环境的设计。

这种学习环境应该是真实的、复杂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者可以通过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实现知识的共享和深化。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还强调教师的角色转变。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成为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支持者。

教师的任务是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情境,引导学习者进行主动探究和反思,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同时,建构主义教学设计范型也关注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和认知灵活性。

它认为,每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学习风格和认知特点,教学设计应该尊重这些差异,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路径和策略,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

《建构主义7D精品课程开发》段烨老师亲授认证班

《建构主义7D精品课程开发》段烨老师亲授认证班

超值收益
掌握培训师的核心技术【精品课程开发】: 重构 已有课程 建构 全新课程 规划版权课程 获取行业高端领域通行证: 注册国际职业培训师(高级) 注册国际课程设计师(高级)
签约格诺威专家团、提升品牌
北京、上海、深圳、西安和重庆五家公司推广 培训合格 可直通2018年“我有好课程”大赛决赛 加入持续发展平台“鹰隼部落” 全国30多个城市部落, 就近复训,课程免费
接收回执
支付费用
7. 综合 设计
线下集中2天7D课程 讲授+体验+实操 课中
发结业证书 授予徽章 正式加入 鹰隼西安部落
1. 主题 设计
课后
2. 结构 设计
6. 成果 设计 5. 材料 设计
7D 设计
3. 内容 设计 4. 亮点 设计
线上磨课 课程推广沙龙 (每人每周一次)(每月1-2期) 线下展示 精品讲座分享 (每月一期) (每次三个名额)
������ 情境高尔夫®、PRM®、ADDIE®、SSCE™等版权领 衔开发者 ������ 著有《建构主义学习设计与课程开发》《培训师21项 技能修炼》等7本畅销书籍 ������ 建构主义学社发起人 ������ 全国多家知名机构、著名高校合作老师
学习安排
预习 视频自我介绍 通过线上微课 找出痛点, 集中学习 专家团队 线上点评 课前
《建构主义7D精品课程开-19日-------
主讲:
段烨 老 师
������ 格诺威(中国)咨询公司创始合伙人兼首席技术官 ������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专家 ������ 美国认证协会(ACI)注册国际培训师和课程设计师
项目专家级导师
课程及考证费用
建构主义 课程结业证书
7D精品课程开发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建筑材料》网络课程探究式学习环境设计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建筑材料》网络课程探究式学习环境设计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建筑材料》网络课程探究式学习环境设计[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作为学习所必需的要素。

在《建筑材料》网络课程开发实践中,结合课程特点,通过创设特色栏目、提出讨论主题、点拨创新思维、讨论结果共享等方式营造出探究式自主、协作学习环境,取得了良好的开放教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问题探究式学习环境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建构主义也译作结构主义,其主要观点是认为:知识不是通过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的[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作为学习所必需的要素,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但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进行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支持者、引路人、评价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2]。

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动灌输的对象,这就要求学生应充分发挥其作为认知主体在学习中的能动作用,在教师的启发引导帮助下,积极思维、努力探索,使自己能顺利完成对主题知识的意义建构。

建筑材料种类繁多,看似各异,但其性能特点和使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使用历史渊源,这就为在建筑材料网络教学中实施建构主义探究式自主、协作学习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建筑材料》网络课程探究式学习环境主要是由网络自主学习环境、协作学习环境和探究式学习环境所组成。

而自主学习环境又包括课程教学主体内容、课程参考资源、课程拓展体系等功能模块组成;协作学习环境由课程讨论区、答疑区、百家之言(讨论结果共享)等模块组成;探究式学习环境由“参与式试验”“创新思维”等模块组成。

二、《建筑材料》网络课程的特点和内容本课程的内容特点是内容繁杂。

主要内容有建筑材料基本性质;气硬性胶凝材料;水泥;混凝土;建筑砂浆;烧土制品及熔融制品;建筑钢材;高分子材料;防水材料等。

幼儿园建构主义课程设计:培养幼儿创造力思维

幼儿园建构主义课程设计:培养幼儿创造力思维

幼儿园建构主义课程设计:培养幼儿创造力思维一、引言幼儿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孩子创造力思维的关键时期。

作为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者,如何设计一套具有建构主义理念的课程,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思维,是我们要思考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结合建构主义理论,深入探讨幼儿园建构主义课程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此课程激发幼儿的创造力思维。

二、建构主义理论在幼儿园课程设计中的重要性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通过建构知识的过程来理解世界。

在幼儿园阶段,幼儿正处于认知和情感发展的关键阶段,因此建构主义理论的应用尤为重要。

通过建构主义理论的课程设计,幼儿可以在学习中建构新的知识,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思维。

三、幼儿园建构主义课程设计的特点和原则1. 环境创设建构主义课程设计强调环境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在幼儿园中,我们可以通过布置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包括角色扮演区、建构区、自然探索区等,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建构知识。

2. 项目学习以项目学习为主要方式,让幼儿在实际活动中进行探索和学习。

项目学习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主动性,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创造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建构知识。

3. 教师角色教师在建构主义课程设计中扮演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

教师需要关注幼儿的发展和需求,根据他们的兴趣和能力进行个性化的引导,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思维。

四、幼儿园建构主义课程设计的实践案例以“动物世界”为主题的项目学习。

在这个项目中,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一起观察动物的生活习性、搜集动物的资料,还可以邀请专家来讲解动物的故事。

通过搭建动物栖息地的模型、制作动物玩具等实践活动,让幼儿在动手实践中建构对动物的认识。

在这个项目学习中,幼儿不仅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获得了知识,还培养了动手动脑的能力和创造力思维。

五、小结幼儿园建构主义课程设计是培养幼儿创造力思维的有效途径。

通过创设丰富的学习环境,以项目学习为主要方式,教师在幼儿的学习中发挥引导作用,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思维,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毛新勇建构主义提供了一种与传统的客观主义不同的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

由于建构主义学习活动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且是真实的,因而学习者就更具有兴趣和动机,能够鼓励学习者进行批判型思维,能够更易于提供个体的学习风格。

因而,建构主义在教学中的应用会带来一场教学或学习的革命。

一、建构主义教学原则〔一〕把所有的学习任务抛锚在较大的任务或问题中我们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更有效地适应世界。

任何学习活动的目的对于学习者都是清楚的。

个体的学习活动可以是任何类型——关键的问题在于学习者清楚地感知和接受特定学习活动与较大的复杂任务间的相关性。

〔二〕支持学习者发展对整个问题或任务的自主权传统的教学计划特别强调学习目标,但不幸的是,学生通常并不接受这些目标,而只是关心能否通过考试。

因而,我们的教学目标应该与学生到达学习环境中的目标相符合。

我们可以从学习者那里获得问题,并用这些问题作为学习活动的推动力。

教师确定的问题应该使学生感到就是他们本人的问题。

〔三〕设计真实的任务真实的活动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重要特征。

建构主义认为,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真实的任务和学习领域内的一些日常活动或实践。

这些接近生活真实的、复杂的任务整合了多重的内容或技能,它们有助于学生用真实的方式来应用所学的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意识到他们所学知识的相关性和有意义性。

〔四〕设计任务和学习环境,可以反映学习者在学习结束后能够适应有效行动的复杂环境建构主义教学不是简化环境,而是要学习者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学习并工作。

这与认知学徒制〔Cognitive Apprenticeship〕和认知弹性理论是一致的,反映了背景在确定学习者对概念或原理的理解中的重要性。

〔五〕给予学习者解决问题过程的自主权学习者不仅应该确定所要学的问题,而且必须对问题解决过程拥有自主权。

教师应该刺激学习者的思维,激发他们去自己解决问题。

认知学习理论与建构主义理论对教学设计的影响

认知学习理论与建构主义理论对教学设计的影响

认知学习理论与建构主义理论对教学设计的影响认知学习理论与建构主义理论对教学设计的影响 1计算机、互联网、多媒体、超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人们对与工业化时代相关的传统学习观点和方法以及相应的教育教学培训形式存在的问题的认真反思,试图通过技术的支持,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创造新的学习方式和相应的教育教学培训新形式。

与注重外显行为的学习目标的行为主义和类似于计算机操作的信息加工模型不同,建构主义是一系列类似的关于学习和教学的新思想的集合,而不是单一的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者强调学习者只有通过解释自己的经验才能建构自己对现实的理解;学习者只有通过广泛的社会咨询,才能创造出具有社会意义的新知识;学习者只有沉浸在人类文化的语境中,才能获得完整的知识。

20世纪90年代迅速流行的建构主义对教学设计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承认,教学设计领域最深远的变化是源于建构主义。

他们认为,建构主义原则可以提高教学设计的理论和实践水平。

虽然建构主义的范式并没有颠覆认知和行为心理学的客观影响,但它对一代教学设计者的影响确实是可圈可点的,与其他关于学习的创新思想一起,必将对这一领域在新千年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学习理论的新世纪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与建构主义思潮同时产生的还有有关学习的情境理论、社会文化理论、活动理论、学习的生态理论、日常认知与推理理论、分布式认知理论等。

所有这些创新的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一样都建立在与传播学、行为主义和信息加工的认知主义完全不同的本体论和认识论的基础上,而且它们彼此之间在理念与方法上惊人的一致,并具有很多相同的假设和共同的基础,这标志着我们已经进入学习理论的新世纪。

有关学习的隐喻也从学习是反应的强化、学习是知识的获得,转变为学习是知识的建构、学习是意义的社会协商、学习是实践的参与,由此,与之相对应的新的教学隐喻也凸现出来,即教学是创建优化的学习环境、教学是组建学习者共同体、教学是构建实践共p-]体等。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就是可观察的行为变化的结果,提供有效的刺激和适时的强化,是影响学习的两个关键因素。程序教学就是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所提出的小步子学习、积极反应、及时反馈以及用适当的刺激(表扬或鼓励)来强化学习结果等主张,在今天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尤其是操作练习模式的软件设计中,仍有积极意义。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不仅认识到了大脑的作用,而且研究了大脑的功能及其过程,提出人的大脑的活动过程可以转化为具体的信息加工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信息加工过程,而教学就是通过外部事件促进学生的信息加工过程。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产生了很多研究成果,所提出的认知结构、认知策略、元认知、信息加工模型、学习的条件等,对课程设计与开发、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开发、教学模式与策略等产生了深远的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现代教育技术为建构主义的很多主张转变为现实提供了条件支持,例如: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通过网络通讯工具或交流平台为学生的合作、交流提供便利;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各种便捷的学习工具来支持学生对内容的自主建构等等。

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方式设计与配套课件开发研究

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方式设计与配套课件开发研究

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方式设计与配套课件开发研究作者:蒋南云张琳刘昕来源:《中国电力教育》2014年第06期摘要:在分析目前“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设计课程教学方式:在多种信息技术和实验设备的支持下模拟企业场景建立教学情景,建立学习小组加强合作与互动,构建问题导向型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案例教学及角色扮演,并据此开发了配套的多媒体课件。

实践证明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有显著作用。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生产与运作管理;教学方式;多媒体课件作者简介:蒋南云(1982-),女,江苏南京人,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张琳(1968-),女,江苏南京人,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江苏南京210009)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项目“支撑创新教学活动的毕业设计关键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11JSJG18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6-0079-02一、“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学难点“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是工业工程、工商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等专业的专业基础核心主干课程,涉及生产系统整个过程的管理,包括生产系统的设计、构建、运行、维护四大阶段。

课程大多在经济与管理学院开设,相关专业学生对制造企业现场没有感性认识,理论和方法理解较为困难,这是难点之一。

难点之二是如何将种类繁多的运作管理方法有效传授给学生,使其灵活应用。

难点之三在于课程内容与其他专业课交叉联系,需融会贯通才能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很高。

难点之四欠缺中国企业运作管理案例,过多使用国外案例易产生与实际脱节问题。

难点之五没有成套的教学辅助材料,如课外练习题、实践案例、计算机辅助软件等,增加了实训难度。

如何使学生既能解决书本上题目又能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难题,成为极具挑战的任务。

行为主义理论、认知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行为主义理论、认知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行为主义理论、认知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摘要:行为主义理论和认知论在西方的外语教学理论中曾有着重要的影响。

两者在实践中的应用有着各自的利弊。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式学习,在现代教学中逐渐流行。

关键词:行为主义理论;认知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者简介:陆菊芳,任教于江苏省苏州新区第二中学。

早期行为主义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在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基础上创立的。

他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

他认为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

1930年起出现了新行为主义理论。

以托尔曼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者修正了华生的极端观点。

他们指出在个体所受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存在着中间变量—当时的生理和心理状态。

在新行为主义中有另一种激进的行为主义分支,它以斯金纳为代表,斯金纳(B.Skinner)在刺激与反应的联接中更强调“强化”的作用。

他认为,要使学习成功,关键在于提供适当的强化,也就是:第一、通过提供正强化物或移去负强化物就可使相应的行为在长时间内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第二、通过强化的组合,我们又可塑造出较为复杂的行为。

这就正如斯金纳所指出的:“把强化的组合按所需行为的方向逐次改变,就可能通过塑造过程的一些连续阶段得到极复杂的行为。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当尽可能地提供正强化物和减少负强化物。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刺激—反应”,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叫做强化。

认为通过对环境的“操作”和对行为的“积极强化”,任何行为都能被创造、设计、塑造和改变。

在教学中,对学生理想的行为要给予表彰和鼓励,还要尽量少采取惩罚的消极强化手段,只有强化正确的“反应”,消退错误的“反应”,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浅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网络课程开发中的应用

浅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网络课程开发中的应用

个别 化学 习 型 网络 课件 正是 应用 这一教 学设 计 原则 , 为学 习者 提供个 别化 的学 习环 境 , 习 者 学
通 过与 网络课 件 的交 互 独立 进 行 学 习 , 到 学 习 达
目标 。在 网络 课程 开 发 中 , 用 Jv 语 言 便 可 以 应 aa 制 作 以学 习者为 中心 的具有 较强 交互 性能 的个别 化 学 习型 网络 课 件 。将 Jv aa程 序 内嵌 在 网络 课 件 页面 中 , 能够 大大 增 强 教 学 材料 的交 互 性 与 实 时 性 。同时 由于它 支 持 多 媒体 功 能 , 因而 可 以 将
二 、 习问题 必 须在真 实 的情境 中展 开 学
建构 主义学 习理论强 调学 习者认 知 主体作 用
的发 挥和 学 习能力 的培养 , 因此 , 们应 当积极 研 我 究 和探索 与建 构主 义学 习环境 相适 应 的 网络课 程 设计 的原 则与 方 法 , 体 可 以从 以下 几个 关 键 因 具 素来 把握 :
[ 摘 要 ] 建 构 主义 学 习理论 认 为 , 习的过 程 不 是 学 习者 被 动地 接 受 知 识 的过 程 , 学 而是 积
极建 构 知识 的过程 , 强调 以学 习者 为 中心 的教 学设 计模 式。这 种 以“ 为 主 的教 学 系统设 计 学”
有利 于促 进 学 习者 的主动探 索 、 主动发 现 与协作 学 习, 应用 在 网络课 程 开发 中 , 网络课 程 设 对 计 思路 的创新 起着 重要 的积 极影 响 , 利于 创造 型人 才 的培 养 。 有 [ 关键 词 ] 建 构 主义 ; 协作 学 习; 习情境 学
环 境 中的一 员 。虚拟 现 实能够 提供 一种 可迁移 的 经 验或 丰 富我们 日常 的非 虚 拟 现 实 的 经验 , 过 通

基于建构主义的课堂教学设计

基于建构主义的课堂教学设计
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 “同化”与“顺应”。
学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 程:“同化”与“顺应”。
同化——是指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 进来并结合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即 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 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
顺应——是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认 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 起的学生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 ,即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 发生改变的过程。
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 中采用
全新的教学模式
全新的教学方法
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
因而必然要对传统的教学理论、教学 观念提出挑战,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 、只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 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
从而在形成新一代学习理论-----建构 主义学习理论的同时,也逐步形成了与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相适应的新一代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 教学设计思想。
“情境”:
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 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
这就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也就是说,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 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 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 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 最重要内容之一。
“协作”:
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协作 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 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 终建构均有重要作用。
正和补充错误的或片面的认识。
四、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在研究儿童认知发展基础上产生的建构主 义,不仅形成了全新的学习理论,也正在形成 全新的教学理论。
如上所述,这种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 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转 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 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 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 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一、本文概述本文将探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在知识建构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这一理论认为,学习不是被动地接收知识,而是学习者通过与环境的互动,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本文将首先介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概念、主要观点和发展历程,然后探讨如何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用于教学设计,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者的学习体验。

具体来说,我们将讨论如何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如何创设有利于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学习环境,以及如何利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等问题。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希望能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和思考工具,以推动教学设计的创新和发展。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观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观点在于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建构性。

它认为学习并非简单的知识传递和接受过程,而是一个学习者通过与环境、他人的互动,主动建构、重组和内化知识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和理解,对新信息进行筛选、加工和整合,从而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情境的重要性。

它认为学习发生在真实的、具有意义的情境中,而非抽象的、去情境化的知识传递中。

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形成更加真实、有用的学习成果。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还重视社会互动在学习中的作用。

它认为学习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学习者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合作和分享,不断丰富和深化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更是知识的创造者和贡献者。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观点在于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情境性和社会性,这些观点为教学设计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启示。

在教学设计中,应该注重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创设有意义的情境,促进学习者的社会互动,从而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建构、理解和应用知识。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教学设计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浅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课堂教学的指导意义

浅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课堂教学的指导意义

浅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课堂教学的指导意义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尊重并合理地引导每一个人的个性和差异性;在建构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教师;课堂教学;以人为本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20世纪80年代,皮亚杰等西方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儿童认识世界的心理过程,创立了儿童认知发展日内瓦学派,在认知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其基本观点是: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的。

建构主义理论作为国际教育改革的一种新的主流思想,所形成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新加坡、德国等许多国家盛行,在我国已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它在认识论、教学观等方面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1.知识观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它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不是绝对的。

而是临时性的,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地变革、升华和改写,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

在解决具体的问题时,知识也不是一用就准,一用就灵的,而是需要针对具体问题的情景对原有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

知识也并不是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尽管通过语言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并且获得了较为普遍的认同,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对这种知识有同样的理解。

因此“知识系统”不是从外部“输入”的,不能由教师通过讲解、板书和各种媒体向学生灌输,而只能在学生个体内有机生成;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只能是由学习者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只能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在此基础上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在具体的行动情景中,其内化于个体大脑中的有机成分才能很快地从内部“输出”,迅速转化为实用而有效的行动。

2.学习观学习过程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情境)相联系,儿童的认知结构通过“同化”与“顺应”逐步建构起来。

学习者在实际情境下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指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研究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研究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研究作者:张淑凤,王海杰,刘嘉坤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第30期张淑凤1,王海杰2,刘嘉坤1(1.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河北省沧州市第二中学,河北沧州061001)摘要:微课程是以短时视频为载体来展示教学关键点的一种形式,在何种理论下开发微课程关乎着微课程的质量和学习效果。

本文通过剖析微课程的概念与特征及建构主义理论及其教学观,发现二者在教育思想上是一致的,然后提出了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微课程设计原则,介绍了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的流程,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与展望,期待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开发出更好更多的实用的微课程。

关键词:微课程;建构主义理论;设计;开发中图分类号:C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0-0279-02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重点立项课题作者简介:张淑凤(1979-),女,讲师,硕士研究生,化学教育及其研究。

一、微课程的概念与特征目前,有关微课程的定义人们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一是微课程通过什么形式表现;二是多长时间属于微课程教学;三是微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一个知识点还是多个知识点。

第一个方面人们还是普遍认同通过微型视频展现,但这不是关键。

第二个方面时间是一个重要指标,因为这是与传统课程教学最显著的区别。

时间一般在5到10分钟,突出其“微”的本质。

第三个方面是微课程讲什么,这是一个微课程的核心部分。

胡铁生认为微课程是: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1]。

微课程要有这样几个突出特点:(1)知识的独立化;(2)课程设计的模块化;(3)知识内容的微型化;(4)表现方式的可视化;(5)传播的便捷化。

二、建构主义理论及其教学观建构主义[2(] constructivism)是认知心理学派的一个分支,它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图式,在建构理论中,认知发展的实质是图式的形成和变化,认知发展受同化、顺化和平衡的影响。

“建构主义”简单介绍及案例分析

“建构主义”简单介绍及案例分析

“建构主义”简单介绍及案例分析建构主义是一种关于知识和学习的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常常是在社会文化互动中完成的。

建构主义的提出有着深刻的思想渊源,它具有迥异于传统的学习理论和教学思想,对教学设计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建构主义所蕴涵的教学思想主要反映在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师生角色的定位及其作用、学习环境和教学原则等6个方面。

在师生定位方面,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

教师的作用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

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

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

显然,在这种场合,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等四要素与传统教学相比,各自有完全不同的作用,彼此之间有完全不同的关系。

但是这些作用与关系也是非常清楚、非常明确的,因而成为教学活动进程的另外一种稳定结构形式,即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模式。

案例分析:必修二第二课"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教材分析:内容史实比较多,牵涉的知识面比较广,按照以往旧教材的教学是不可能在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构主义学习设计与课程开发段烨著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结合ADDIE模型,为学习设计与课程开发提供必备的原理、模型、流程、方法、工具和案例。

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设计与课程开发,ADDIE课程开发模式的全新升级。

本书依据建构主义的核心理念,结合互联网时代培训行业的发展趋势,分别从分析、结构设计、内容开发、课程呈现与实施、科学评估,以及五大教学模式和互联网时代的培训技术等角度,全面阐释课程设计与开发的核心技术。

基于构建主义的学习设计与课程开发,重点在于CADDIE六个核心内容,第一章C(Constructivism)建构主义——高屋建瓴、理念先行,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的核心内容,为全书提供了一个初步的框架;第二章A(Analysis)分析——发现问题、明确任务,运用建构主义的“聚焦问题、任务驱动”,分析问题,确定任务,这是学习设计和课程开发的第一步;第三章D(Design)设计——结构清晰、逻辑严密,为课程进行系统性的结构设计;第四章D(Develop)开发——材料翔实、活动丰富,开发具体的学习内容;第五章I(Implement)实施——科学实施、精彩呈现,实施整个教学活动,重点在于AGC模式和SSCE模式的操作要点和流程,还有一个全新的三维九步模型;第六章E(Evaluate)评估——系统把控、落地生根,在传统的四级评估基础上,补充基于学员问题解决的“三阶五级”模型;第七章基于建构主义的五大教学模式;第八章移动互联网学习设计的新趋势,主要介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PRM微课开发模型以及精品版权课程的开发。

CADDIE课程开发结构图第一章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高屋建瓴、理念先行从学习金字塔看学习设计,学习金字塔用数字形式形象阐述了一个结论: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的学习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也不同。

这是一种现代学习方法的理论。

学习效果保有率即学习者学习了两周过后,还能记住多少学习内容。

第一种情形:老师采用单纯的讲授,学习者单向被动听课,学习效果保有率为5%;第二种情形:学习者阅读,学习效果保有率为10%,比单纯听老师讲更有效;第三种情形:视听结合,学习者既要听、又要看,视频结合讲解,学习效果保有率为20%;第四种情形:示范,学习效果保有率为30%;第五种情形:分组研讨,学习者分组讨论、交流学习内容,学习效果保有率为50%;第六种情形:实践练习,学习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效果保有率为75%;第七种情形:教授他人,学习者教授他人,学以致用,学习效果保有率为95%。

学习金字塔的启示就是教学方法对于学习的效果非常重要。

一个好的教学方法能让培训取得更好的效果,而一个好的教学方法需要一个先进的思想做指导,学习效率保有率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保有率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

这些方法采用的就是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

以学员为中心为中心的建构主义的核心理念,建构主义=建构+主义,建构+建立+机构,主义=思想+原理+原则。

建构就是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引导学员建立一种有意义的结构,它包括三个要素:老师引导、学员建构、有意义。

建构主义的核心理念总结提炼出以下要点:1个目标、2个关键、3个转变、4个要素、5个原则。

➢1个目标:建构主义教学以学院完成有意义的建构作为培训的终极目标。

一切不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培训都是谋财害命。

➢2个关键:学员为主体,老师为主导,二者缺一不可。

➢3个转变:内容变问题、讲授变研讨、答案变共识。

教育部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4个要素:情景,建构主义需要设计一个情景,让大家一起更好地学习;经验,教学过程中会设计一些场景、运用一些方法工具,唤起学员的经验,共同学习;协作,个人的经验和能力是有限的,而协作学习可以取长补短,共同成长;对话,对话是建构主义教学中,老师实施教学最主要的工具和手段。

➢5个原则:平等,老师和学员是平等的,学员之间也是平等的;程序,教学过程要遵循流程并且结构化;强化,老师进行教学设计,让学员的建构不断强化,以确保建构的效果更好;精简,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开发,吸纳先进的思想、原理、方法、工具,不断地改良,不断地建构,不断地更新和发展。

建构主义的“12345”这几项核心要素,是建构主义教学的指导思想,ADDIE是学习设计与课程开发最常用的模型,接下来,就按照这个模型进行阐述。

第二章分析(Analysis)——发现问题、明确任务通过分析,发现问题,确定任务,明确学习目标,这是学习设计和课程开发首要进行的环节。

问题实际就是落差或差距,所谓落差就是现实状况和目标状况之间的差距,到达路径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因此通常叫解决方案。

乔纳森按照内容和性质把问题分为结构良好的问题(良构问题)和结构不良的问题(非良构问题),所谓的良构问题是指A——现实状况清楚,B——目标状况明确,C——解决方案(到达路径)清楚,结构不良的问题包括以下几种状况:(1)A现实状况清楚,B目标状况不明确;(2)A现实状况不清楚,B目标状况明确;(3)A现实状况不清楚,B目标状况也不明确;无论哪一种状况都会导致C解决方案不清晰。

培训前的问题收集,其实就是收集结构不良的问题。

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运用培训或学习的手段解决,业内公认的培训能够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三种——ASK,即A:态度Attitude;S:技能、技巧Skill;K:知识Knowledge。

因此,培训能解决的结构不良的问题就是态度、技能、知识方面结构不良的问题,那么结合差距,培训能够解决的其实就是知识的差距、态度的差距和技能的差距。

因此,问题的收集和整理就是围绕培训对象,发现他们存在的差距问题,根据这些差距问题进行教学设计、实施教学,从而解决这些问题。

差距分析法包括岗位胜任力分析法、工作分析法绩效分析法。

➢岗位胜任力分析法:从岗位胜任力模型出发进行分析,为企业或组织的格格岗位设计出一套完整的标准模型,然后根据这套模型招募、选拔、培养人才。

开发设计这样的课程系统耗时长,成本大,目前使用这种方法的并不多。

➢工作分析法:指从实际工作出发,对学习者的实际工作岗位进行分析、诊断、提炼,归纳出一些重要指标,将此作为工作者发展的标准,找到工作者和岗位标准的差距,从而设计课程。

这是课程开发中一种常见的方法。

➢绩效分析法:全程为绩效差距分析法,从绩效的角度,分析出差距,找到其中的问题,从而确定课题。

这是最近几年业内新兴的一种分析方法。

关键任务分析法是指通过分析关键任务,梳理出岗位素质的基本要求、工作的具体内容和绩效的差距所在。

关键任务分析法是目前业内逐渐运用的分析法,关键任务分析法的核心工具是“关键行为事件法”,如果把行为事件当做一个任务,那就和前面几种分析方法一样了,所以关键任务分析法其实就是各种差距分析的共同点。

关键任务分析法就是从关键任务开始,分解任务,发现差距,进行课程设计,首先确定具体的任务,将任务进行分解,最后找到完成各个子任务的差距。

基于关键任务的需求调研,第一步初步确定任务,第二步实施调研,第三步确定内容。

基于任务的三种调研思路,根据任务的性质,把任务分为三种类型:具体任务、抽象任务、负责任务。

(1)具体任务的调研及设计思路:如果是一个具体的任务,就以任务的推进为思路设计调研,明确一个具体的任务,根据完成任务的先后顺序,设计问题,进行调研。

直接的线索就是时间,针对具体的任务,按照任务推进的方式进行设计,是企业内部开发课程最常用的方式。

具体的任务主要是依据实际的工作经验,将工作经验科学地归纳总结,就可以提炼出具体的环节、步骤、流程、要素,然后根据这些内容设计相应的问题,找到其中的差距。

(2)抽象任务的调研及设计思路:抽象任务的调研,需要按照任务的发展轨迹和内在规律进行问题的设计。

抽象任务的调研设计,通常是将任务分解成各个模块,然后针对模块设计问题,进行调研。

对任务进行模块化,需要专业的理论基础进行解构,然后依据其内在的规律进行排列,再针对各个具体的模块设计问题,进行调研。

(3)复杂任务的调研及设计思路:复杂任务包含的内容更多更广,可能是由两个具体任务、多个抽象任务或多个抽象任务与和多个具体任务组成。

需要根据多个维度、多角度进行内容的设计,做到科学的调研。

综合设计最常见的就是,具体任务和抽象任务相结合,时间顺序和单元模块相统一。

总结一下设计调研内容的三种死了:具体任务按照时间的方式,抽象任务按照内在的规律,复杂任务按照综合的设计。

常用的调研方法有观察法、问卷调查法、测试法、访谈法,这些都是常规的调研方法,结合关键任务介绍一种新的收集问题的方法——案例收集法。

案例收集法是基于关键任务,按照关键行为事件的思路收集学习者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典型案例的一种调研方法。

案例收集法的优点是源于生活,学习者提供真实的、具体的案例,通过整理加工,提炼成具体的任务,既能激发学习者的参与性,又能真正解决学习者的问题。

案例收集法是基于关键任务的一种配套调研工具,为任务的确定和内容的设置提供了最重要的依据。

案例分析法在内训中最大的挑战是学员不提供案例。

为了便于课程开发的采用,最好将案例按照企业的性质进行分类,形成行业案例储备库。

最后强调的是,无论按照哪种思路和方法收集起来的问题和案例都需要加工、整理,进而开发。

问题收集完毕,就要对问题进行加工、整理,其方向就是围绕任务进行。

建构主义教学强调学员为中心、问题为中心和任务为中心,当围绕学员收集完问题后,就要聚焦任务了。

基于关键任务的课程设计与开发,就是在课程开发过程中,以工作中存在的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一些任务为中心,进行设计、开发并实施教学的一种思路和模型。

确定任务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问题中心和任务中心教学法最典型的特征。

基于关键任务的课程设计与开发,就是在课程开发过程中,以工作中存在的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一些任务为中心,进行设计、开发并实施教学的一种思路和模型。

这里的任务有三种含义:第一种完全真实的任务,第二种仿真的任务,第三种关键任务。

确定任务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思路:科学的理论,丰富的经验,专业的调研。

三者是相互关联和交织的,在课程开发的任务确定环节,三者是综合运用的。

基于关键任务的课程设计,相对于其他的课程设计思路,有以下两个特点:聚焦结构不良的问题,任务的明确性。

设计完整的关键任务,就是将各种结构不良的问题按照某种规律,加工设计成一个完整的任务,这个完整的任务要包括学习者面临的相关问题,问题和任务是紧密联系的,问题和任务的关注点不一样,问题只是提出了问题的所在,用问题的方式能引起注意和思考,而任务比问题更具体,更能揭示主要内容,任务其实已经包含了解决方案。

问题变成了任务,课题就非常明确了,主题确定之后,就需要设计规范的课题名称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