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
Model of CLE from Jonassen:Strategy
①建模(modeling)策略:显性的行为model 和隐形的认知model. ②教练(coaching)策略:监控、分析和调节 ③支架(scaffolding)策略:概念框架
Model of CLE from Jonassen:Principle
• / • Webquest案例分析。 • P201-209研究性学习案例。
学习重点: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的内容,基于web的学习环境
设计框架 学习难点: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的内容 课时安排:2 教学方式:多媒体+案例分析
Visual object
能够分析网络学习系统中的学习环境构建思路及要素设计
Exercise
P220:2 P220:
Content outline
Model of CLE from Jonassen:Model
Model of CLE from Jonassen:Components • ①问题(包括疑问、项目、分歧等):这是整个建构主义学习环境(CLE) 设计的中心,学习者的目标是要阐明和解决问题(或是回答提问、完成项目、 解决分歧); • ②相关的实例(或个案);与问题相关的实例或个案(如法律、医疗、或社 会调查等方面的实例或个案); • ③信息资源:与问题解决有关的各种信息资源(包括文本、图形、声音、视 频和动画等)以及通过Web浏览器从Internet上获取的各种有关资源; • ④认知工具:主要指在计算机上生成的、用于帮助和促进认知过程的工具, 通常是可视化的智能信息处理软件。如知识库、语义网络、几何图形证明树、 专家系统等; • ⑤会话与协作工具:使学习者群体可以互相交流、讨论、协商,共同建构知 识的意义; • ⑥社会背景支持:在设计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时要考虑社会文化背景、客观环 境、物质条件等方面对于当前学习所能提供的支持。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建筑材料》网络课程探究式学习环境设计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建筑材料》网络课程探究式学习环境设计[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作为学习所必需的要素。
在《建筑材料》网络课程开发实践中,结合课程特点,通过创设特色栏目、提出讨论主题、点拨创新思维、讨论结果共享等方式营造出探究式自主、协作学习环境,取得了良好的开放教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问题探究式学习环境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建构主义也译作结构主义,其主要观点是认为:知识不是通过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的[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作为学习所必需的要素,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但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进行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支持者、引路人、评价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2]。
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动灌输的对象,这就要求学生应充分发挥其作为认知主体在学习中的能动作用,在教师的启发引导帮助下,积极思维、努力探索,使自己能顺利完成对主题知识的意义建构。
建筑材料种类繁多,看似各异,但其性能特点和使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使用历史渊源,这就为在建筑材料网络教学中实施建构主义探究式自主、协作学习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建筑材料》网络课程探究式学习环境主要是由网络自主学习环境、协作学习环境和探究式学习环境所组成。
而自主学习环境又包括课程教学主体内容、课程参考资源、课程拓展体系等功能模块组成;协作学习环境由课程讨论区、答疑区、百家之言(讨论结果共享)等模块组成;探究式学习环境由“参与式试验”“创新思维”等模块组成。
二、《建筑材料》网络课程的特点和内容本课程的内容特点是内容繁杂。
主要内容有建筑材料基本性质;气硬性胶凝材料;水泥;混凝土;建筑砂浆;烧土制品及熔融制品;建筑钢材;高分子材料;防水材料等。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nrcce./Expert/HEKK/JianGuo-JiaoXueSheJi.htm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何克抗一、引言在研究儿童认知发展基础上产生的建构主义,不仅形成了全新的学习理论,也正在形成全新的教学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可见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很大变化。
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单纯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简称ID)正是顺应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上述要求而提出来的,因而很自然地,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就成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ID)的理论基础,也就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ID)的理论基础。
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研究的几种偏向当前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ID研究(即以学为中心的ID研究),随着建构主义的流行,正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或基于Internet的教学环境下,对以学为中心的ID的应用更有其得天独厚的土壤。
因此,这个方面的研究近年来有较大的进展,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偏向,应引起我们的警惕。
1. 忽视教学目标分析在传统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是高于一切的,它既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又是教学过程的归宿。
通过教学目标分析可以确定所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内容的安排次序;教学目标还是检查最终教学效果和进行教学评估的依据。
但是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中,由于强调学生是认知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所以是把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作为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
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谈语文学习环境设计
考虑有利 于学 生建构 意义 的情境 的创设 问题 , 把情 并
、
建构 主 义学 习理 论
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 的最重要 内容 之一。协作发生 在学 习过程 的始终 。协 作对学 习资料 的搜 集与 分析 、
假设 的提出与验证 、 习成果 的评 价直至 意义的最 终 学
提 供 了理 论 基 础 和 实践 指 导 。
关键词 : 建构主 义 ; 习观 ; 文 ; 学 语 学习环境
中 图 分 类 号 :6 2 G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176 ( 02 0 -190 17 -84 2 1 )40 5 -3
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争 ・ ・ ・ ・ ・ ・ ・ ・ ・ ・ ・ ・ ・ ・ ・ ・ ・ ・ - 夺 牵 夺 夺 夺 夺 ・ ÷ 夺 夺 孛 夺 夺 ÷ 孛 夺 夺 串 夺 ÷ . 夺 夺 夺 夺 夺 . 夺 夺 夺 夺 夺 牵 夺 夺 夺 夺 夺 夺 夺 夺 夺 夺 ・ 夺
从 建 构 主 义 学 习理 论 谈 语 文 学 习环 境 设 计
张 新 英
( 源汇 区教师进修 学校 , 南 漯 河 4 2 0 ) 河 6 00
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夺 夺 争 夺 夺 ‘ 夺 牵 夺 夺 夺 寺 夺 夺 夺 夺 夺 辛 夺 专 孛 夺 夺 幸 夺 孛 夺 夺 夺 夺 ÷ 争 ÷ 夺 夺 夺 夺 夺 夺 夺 夺 夺 夺 夺 争
乔纳森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研究
乔纳森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研究【摘要】:本研究以教学范式的重大转型为宏观背景,尝试在对乔纳森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ConstructivistLearningEnvironments,以下简称为CLEs)理论开展研究的过程中促进以“学”为中心的新型教学范式的构建。
论文分别从乔纳森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理论的研究价值、诞生与发展的背景、依托的基础理论、设计的基本框架与策略以及在此基础上生成的发展模型几个方面对乔纳森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尝试性的拓展,以此,为实现传统教学范式的转型提供可资借鉴的解决方案与方法策略。
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探讨了研究乔纳森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理论的价值所在。
论文将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作为切入点,提出构建以“学”为中心的新型教学范式的重要论断,并进而指出设计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是建立新型教学范式的可行出路之一。
乔纳森提出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的理论与框架是学习环境设计中的一个典型代表,体现在前沿性、系统性和实践性等方面,因而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与价值。
第二章分析了乔纳森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理论诞生与发展的境脉。
论文在梳理美国教学设计理论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阐述了学习环境设计研究兴起的两个主要原因——认识论的转向和对知识与学习复杂性的重新认识,并进一步分析了教学系统设计与学习环境设计的主要区别。
目的在于对学习环境设计的诞生与发展形成清晰地认识,并由此对乔纳森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理论的发展源头与基本特征形成较深入的铺垫性理解。
第三章分析了乔纳森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思想依托的基础理论。
论文首先系统地梳理了乔纳森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思想的发展脉络与重要观点,并重点分析了CLEs依据的关于学习的基本假设、对技术的基本理解以及CLEs设计的理论基础。
第四章从前面几章的宏观分析转入微观层面的探讨,重点关注CLEs模型的要素设计与支撑性条件的设置,并深入分析了CLEs设计中的关键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以及设计的关键点。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1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一、引言在研究儿童认知发展基础上产生的建构主义,不仅形成了全新的学习理论,也正在形成全新的教学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可见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很大变化。
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单纯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简称ID)正是顺应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上述要求而提出来的,因而很自然地,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就成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ID)的理论基础,也就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ID)的理论基础。
论文百事通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研究的几种偏向1. 忽视教学目标分析在传统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是高于一切的,它既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又是教学过程的归宿。
通过教学目标分析可以确定所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内容的安排次序;教学目标还是检查最终教学效果和进行教学评估的依据。
但是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中,由于强调学生是认知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所以是把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作为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
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中通常不是从分析教学目标开始,而是从如何创设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情境开始,整个教学设计过程紧紧围绕“意义建构”这个中心而展开,不论是学生的独立探索、协作学习还是教师辅导,总之,学习过程中的一切活动都要从属于这一中心,都要有利于完成和深化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在学习过程中强调对知识的意义建构,这一点无疑是正确的。
但是,在当前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中,往往存在一种偏向,即看不到教学目标分析这类字眼,“教学目标”被“意义建构”所取代,似乎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完全没有必要进行教学目标分析。
如何在建构主义下构建问题 创设教学情境优化学习环境论文
探究如何在建构主义下构建问题创设教学情境优化学习环境所谓“思维构造”是指主体把新知识与多方面的各种因素在建立联系的过程中获得新知识的意义,即首先要与所设置的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建立联系,其次要与所进行的活动中的因素及其变化建立联系,又要与相关的各种已有的经验建立联系,还要与认知结构中有关知识建立联系。
在建立多方面联系的思维过程中,构造起新知识与各方面因素间关系的网络框架,从而最终获得新知识的意义。
教师也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认知准备,使学生建立新知识与原有知识之间的有效的实质性的联系,以学生的亲身体验主动构建新知识,这种学习才是有效的。
以一堂地理课《自然界的水循环》为例,探讨在建构主义下,构建问题创设教学情境优化学习环境的一些做法。
首先在创设问题前对学生情况和学习内容做了必要的分析:一、学生情况分析1.学生知识基础:本节是本章的开篇,学生的已有知识是知道自然界水的存在形态、能够概括出地球的圈层结构和各圈层的特点。
2.学生能力水平:从年龄特征生理特征上分析,高一年新生认知能力还是有限的,具体反映是,抽象思维能力能力较差,需要结合自身亲身体验和视觉体验去接受;空间想象能力还是较为狭窄,跨区域想象有限,空间分析角度单一多元思维困难;逻辑推理能力开始慢慢建立,有一定的逻辑判断能力,推理能力差异较大等特点。
二、学习内容分析课标中对本节的要求是“学生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主要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教材先阐述水圈的概念与构成,接着说明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互补的关系,从而引出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其中教材所附的读图思考题让学生思考分析陆地水之间相互转化补给的关系。
活动题让学生结合水循环原理去分析说明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2.教材中出现了三种水循环的概念。
然后在分析的基础上,在《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过程中构建了大量的问题创设以下的学习情境。
情境1:(设问)让我们静下来想一想,有关水我们之前学过哪些内容?生活对水的有什么体会呢?该设问让学生能够将这节课所学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也将课本知识与生活体验相联系。
乔纳森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研究
乔纳森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研究一、本文概述《乔纳森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研究》一文旨在深入探讨乔纳森建构主义理论下的学习环境设计原则与实践。
乔纳森作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其理论框架强调学习者在知识建构过程中的主动性和互动性。
本文将从乔纳森建构主义的核心观点出发,分析学习环境设计的重要性,并探讨如何在学习环境设计中融入乔纳森的建构主义理念,以促进学习者的有效学习和知识建构。
文章将先对乔纳森建构主义理论进行简要介绍,然后阐述学习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最后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如何在实际教学环境中应用乔纳森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理论,以提升学习效果和学习者的全面发展。
二、乔纳森建构主义的核心观点乔纳森作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其核心观点深深地根植于对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和意义的强调。
他认为,学习不仅仅是对外部信息的接收和储存,更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与外部环境的互动,不断地调整和重构自己的认知结构,从而实现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乔纳森进一步指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真实性、问题性、合作性和反思性。
真实性原则要求学习环境应尽可能地接近真实世界的情境,以便学习者能够在真实的任务和挑战中学习和成长。
问题性原则强调学习应以解决问题为核心,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来促进学习者的深度学习和思维发展。
合作性原则则鼓励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和协作,通过集体智慧和资源共享来促进学习的进步。
反思性原则要求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反思和评价,以便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乔纳森还强调了教师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他认为,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教师需要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情境,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引导学习者主动探索和发现新知识,同时还需要为学习者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支持,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一、引言在研究儿童认知发展基础上产生的建构主义,不仅形成了全新的学习理论,也正在形成全新的教学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可见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很大变化。
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单纯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简称ID)正是顺应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上述要求而提出来的,因而很自然地,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就成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ID)的理论基础,也就是(ID)的理论基础。
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研究的几种偏向当前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ID研究(即以学为中心的ID 研究),随着建构主义的流行,正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或基于Internet的教学环境下,对以学为中心的ID的应用更有其得天独厚的土壤。
因此,这个方面的研究近年来有较大的进展,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偏向,应引起我们的警惕。
1.忽视教学目标分析在传统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是高于一切的,它既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又是教学过程的归宿。
通过教学目标分析可以确定所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内容的安排次序;教学目标还是检查最终教学效果和进行教学评估的依据。
但是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中,由于强调学生是认知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所以是把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作为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
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中通常不是从分析教学目标开始,而是从如何创设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情境开始,整个教学设计过程紧紧围绕“意义建构”这个中心而展开,不论是学生的独立探索、协作学习还是教师辅导,总之,学习过程中的一切活动都要从属于这一中心,都要有利于完成和深化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乔纳森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研究
乔纳森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研究第一篇:乔纳森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研究乔纳森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研究【摘要】:本研究以教学范式的重大转型为宏观背景,尝试在对乔纳森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ConstructivistLearningEnvironments,以下简称为CLEs)理论开展研究的过程中促进以“学”为中心的新型教学范式的构建。
论文分别从乔纳森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理论的研究价值、诞生与发展的背景、依托的基础理论、设计的基本框架与策略以及在此基础上生成的发展模型几个方面对乔纳森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尝试性的拓展,以此,为实现传统教学范式的转型提供可资借鉴的解决方案与方法策略。
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探讨了研究乔纳森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理论的价值所在。
论文将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作为切入点,提出构建以“学”为中心的新型教学范式的重要论断,并进而指出设计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是建立新型教学范式的可行出路之一。
乔纳森提出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的理论与框架是学习环境设计中的一个典型代表,体现在前沿性、系统性和实践性等方面,因而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与价值。
第二章分析了乔纳森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理论诞生与发展的境脉。
论文在梳理美国教学设计理论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阐述了学习环境设计研究兴起的两个主要原因——认识论的转向和对知识与学习复杂性的重新认识,并进一步分析了教学系统设计与学习环境设计的主要区别。
目的在于对学习环境设计的诞生与发展形成清晰地认识,并由此对乔纳森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理论的发展源头与基本特征形成较深入的铺垫性理解。
第三章分析了乔纳森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思想依托的基础理论。
论文首先系统地梳理了乔纳森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思想的发展脉络与重要观点,并重点分析了CLEs依据的关于学习的基本假设、对技术的基本理解以及CLEs设计的理论基础。
第四章从前面几章的宏观分析转入微观层面的探讨,重点关注CLEs模型的要素设计与支撑性条件的设置,并深入分析了CLEs设计中的关键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以及设计的关键点。
建构主义视角下学习环境设计要素分析
建构主义视角下学习环境设计要素分析建构主义视角下学习环境设计要素分析摘要近年来,教育观处于转换期。
学习环境设计是一种教学设计,更是一种教学氛围与教学情境的创设。
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是我国现代学习环境设计的显著特征。
建构主义课堂学习环境设计与传统的教学设计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摈弃了以教为中心、教师为权威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它提供一系列支持条件来帮助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意义;它强调教学应以学为中心,重在发挥学生学习的探究性、自主性、合作性和创造性。
这与现代社会发展对自主创新型和合作交流型人才的需求是一致的。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其理论基础非常丰富,主要有情境认知理论、分布式认知理论、活动理论和基于案例的推理理论。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要素AbstractIn recent years, education in transition period. Learning environment design is a kind of teaching design, more is a kind of teaching atmosphere and the creation of the teaching situation. Based on the constructivism theory and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the combination of China's modern learning environment design feature. Constructivist Classroom Learning Environment Design and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design difference lies in: it abandoned teaching as center, teacher as the authority of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it provides a series of support to help learners actively construct knowledge significance; it emphasizes that teaching should be learning center, focus on giving play to students to study independently sex, inquiry, creativity and cooperation. With the modern social development on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nd cooperation andexchange of talents demand is consistent. Learner centered learning environment design, its theoretical foundation is very rich, mainly situated cognition theory, the theory of distributed cognition, activity theory and case based reasoning.Key words: Constructivist Learning Environments Design Elements目录引言 (1)1. 构建主义学习环境设计概况 (1)1.1构建主义的含义 (1)1.2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理论 (2)1.3构建主义学习环设计的发展状况 (2)2.建构主义视角下学习环境设计的要素 (3)2.1学习环境的生态学含义 (3)2.2学习环境的要素 (3)3.对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建设研究的展望 (6)3.1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在实施中的困难与问题 (6)3.1.1 评价形式的单一、评价体制的束缚——“不敢试,不能改”(6)3.1.2传统方法的便捷和成功的障碍——“用的很好,不用改” (7)3.2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应改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8)3.2.1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良好标准是什么 (8)3.2.2如何应用该学习环境于传统的课堂讲授式教学 (8)4 结束 (9)参考文献 (10)建构主义视角下学习环境设计要素分析引言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主要是强调以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被动接受者与知识灌输对象去转变为信息的加工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还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灌输者和传授者去转变成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促进者和帮助者。
建构主义所认为的创建真实的学习环境
建构主义认为,课程与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和知识建构,创设一种真实而复杂的学习环境。
在建构主义所指称的学习环境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四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媒体”具有了完全不同的角色意义和相互关系: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者、传授者和灌输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学生不再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和外部剌激的简单反应者,而是主动学习和积极探索的知识建构者;教材不再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依据和重要载体,而是学生知识建构的认识客体和学习活动的认识对象;媒体不仅是教师的教学工具、手段和方法,更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认知、交往、协作的工具、手段和资源。
建构主义为自己所指称的“学习环境”增加了三种必不可少的新要素,即情境、协作与资源:1)、情境。
广义的学习环境无所不在,建构主义所说的学习环境特指一种真实而复杂的问题情境,并要求把所有的学习任务放置(建构主义喜欢使用“抛锚”这样一个术语)于这样的情境中。
建构主义反对将情境简化的教学设计,因为这使学生脱离了产生问题的具体背景和环境,既无法使学习者深刻理解在特定背景下形成的概念与原理,也无法在学习后有效地迁移到现实生活问题的解决上。
因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总是与特定的背景与条件紧密联系的,总是真实而复杂的。
学习环境的设计应追求一种真实而复杂情境的创设。
真实、复杂的情境相应地形成真实、复杂的问题。
建构主义要求以问题为核心驱动学习活动。
由于问题自然而然地产生于真实而复杂的背景中,使学生感受到问题与背景相关联的同时,也感受到问题是自己的(是自己所面临的或由自己提出来的),而非教师强加的(但肯定是教师有目的设计的)。
呈现在学生面前的问题就成为一种特定的学习任务,而解决这些问题就构成了学习活动。
在这里,建构主义强调问题与任务的真实性复杂性,即结构不良或定义不完善的问题,问题的解决可以有多元化的方式与策略,问题的答案也应该是多元化的,而不是两者必居其一或二者择一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的学习环境要素及内涵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的学习环境要素及内涵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关于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答:“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
这就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说,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协作”: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
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重要作用。
“会话”: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环节。
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计划;此外,协作学习过程也是会话过程,在此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智慧)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因此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
“意义建构”: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
所要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这种理解在大脑中的长期存储形式就是前面提到的“图式”,也就是关于当前所学内容的认知结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环境中的哪四大要素?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
这就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说,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乔纳森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研究
乔纳森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研究的意义
乔纳森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03
学习环境设计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概念
学习环境设计是指通过创造一个有利于学习者学习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的过程。
原则
学习环境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以学习者为中心、促进自主学习、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等。
学习环境设计的概念与原则
适用性问题
乔纳森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可能并不适用于所有学科领域和学习目标,需要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和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应用。
技术支持不足
乔纳森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需要相应的技术支持,如数字化学习资源、虚拟现实技术等,但目前这些技术支持尚不充分,需要加强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01
02
03
谢谢您的观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概念与特点
VS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起源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后来在维果茨基、布鲁纳等人的研究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应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是在幼儿教育和高等教育中,成为课程改革和教学设计的重要理论基础。
发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与应用
乔纳森简介
乔纳森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乔纳森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的相关理论和实践,以期为未来学习环境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影响日益增强,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加丰富、真实的学习体验。
研究目的与方法
通过对乔纳森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的研究,探究其理论内涵、实践方法和应用价值,为学习环境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传统学习环境设计的研究
主要关注如何通过改变外部条件来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如教室布局、教学设备等。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原则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原则第一篇: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原则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原则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并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
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很大的变化。
教育技术领域的专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探索,力图建立一套能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全新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体系。
尽管这种理论体系的建立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并非短期内能够完成。
但是其基本思想及主要原则已日渐明朗,并已开始实际应用于指导基于多媒体和Internet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使用的教学设计原则如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明确“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点对于教学设计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至于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建构主义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努力: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以上三点,即发挥首创精神、将知识外化和实现自我反馈可以说是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三个要素。
这种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
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例如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
由于抛锚式教学要以真实事例或问题为基础(作为“锚”),所以有时也被称为“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或“情境性教学”。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CLEs)设计模型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CLEs)设计模型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CLEs)设计模型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CLEs)设计模型以问题解决为主线提出了一种设计建构性学习环境的框架和方法。
( Reigelutl. M.I999)在90年代之后的研究中,问题解决始终是乔纳森不断追逐和遵循的一条路线,该模型正是他支撑问题解决学习的一种尝试。
(一)CLEs设计模型概述CLEs设计模型包含六个基本要素:问题、相关案例、信息资源、认知工具、会话或协作工具和社会或境脉支持。
其中,问题是整个学习环境设计的焦点和核心,其他五个要素的设计都要围绕着问题进行,如相关案例需要选取与该问题有着相似境脉,问题要素或解决方案的问题及示范性的解决途径,信息资源的选择也取决于具体的问题内容和领域知识。
其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支撑问题解决背后隐藏的学习过程。
在应用乔纳森的CLEs模型设计具体的学习环境时,要注意的是,应根据具体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分析问题所处的境脉、问题中包含的关键概念和原理、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和相应的心智模型要素以及可采用的学习活动等,并以此为依据设计其他几个要素。
所以,问题的选取和设计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的第一步。
CLEs模型最主要的目的是能够促进学习者对问题的解决和概念的发展,并让他们以领域内实践共同体成员的学习方式学习某一领域的知识。
该设计将目标知识和技能都融会于问题解决之中,因此,在这里,学习者需要傲的是解释、解决问题或完成一个项目,而不是学习去境脉化的抽象知识。
(二)CLEs设计模型的基本要素1.疑问/问题/案例/项目CLEs最主要的特征是问题驱动学习。
问题解决可以蕴含在疑问型、案例型、项目型和问题型的学习中,而这几种学习在复杂性的维度上则构成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连续统。
在设计问题时,可以就问题境脉、问题表征/模拟和问题操作间三方面做出考虑。
1 )问题境脉。
"问题表征的核心部分是对问题发生的境脉的描述。
"乔纳森从环境和人两个维度论述了问题境脉应如何设计。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原则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原则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学院计算机科学系杨开城***************论著选摘摘要:我们不能狭隘地把建构主义理解成一种适应某种条件的教学策略。
建构主义是一种学习哲学,是一种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
学习环境的设计是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的核心。
而建构主义理论促使我们不再把学习环境局限于场所,而将学习环境理解为学习资源的组合。
本文正是从这个概念出发,以Perkins学习环境五要素为线索,提出了一些设计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应遵循的原则。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认知工具、任务情境随着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影响不断扩大,人们对建构主义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和全面。
这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认识到,建构主义不是一种适应某些条件的教学策略,而是一种学习哲学;因此说,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必然是合理的,合理有效的学习环境也必然是符合建构主义原则的。
二是对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中学习环境的认识不再只局限于物理环境(场所),影响学习活动的软环境(如,学习任务以及学习任务的管理策略)被认为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核心。
本文以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为线索,提出了几条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原则。
一、什么是学习环境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特别强调学习环境的设计。
但到底什么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至今人们却未能达成共识。
一种较有影响的观点是学习环境的场所观。
这种观点认为,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在追求学习目标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可以使用多样的工具和信息资源并相互合作和支持的场所(毛新勇,1999)。
这种观点虽然强调了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目标定向性、基于任务、协作性等特征,但将学习环境定位于学习场所,未能反映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核心内容。
这里,我们将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概括为是一种支持学习者进行建构性学习的各种学习资源(不仅仅是信息资源)的组合。
其中学习资源不仅包括信息资源、认知工具、人类教师等物理资源外,还包括任务情境等软资源。
任务情境在学习环境中起着集成其它各种学习资源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毛新勇学习环境设计是当前教育心理学中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
许多研究者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设计学校中的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来。
“实际上有意义学习并不一定渐次地从单个任务成分的练习发展至复杂、完整的任务背景中的操作,而往往是在支持环境中,在大任务背景下训练子任务所需的技能。
这样学习者终将独立地完成任务”(Robert Glaser,1997)。
因而,设计支持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应用的重要研究课题。
本文首先解释了学习环境的概念、要素与类型,然后论述了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特征,并列举了一个案例以加深我们对设计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理解,并从而促进教学的改革。
一、学习环境的概念、要素和类型把教学视为一种环境强调了学习发生的“地点”或“空间”。
在最低程度,一个学习环境包括:学习者;学习者行动(使用工具、收集和解释信息,与他人交互作用等)的环境或空间。
有效的教学要求学生的积极性和选择,因此学生在其中可以探索、确定目标和学习的环境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
这和传统的更多强调控制和指导的教学环境是不同的。
因此,现在更倾向用学习环境来代替教学环境。
可以说,学习环境就是“学习被刺激和支持的地点”(Brent ,1995)。
普金斯(Perkins,1991)提出了分析学习环境的要素。
他认为,所有的学习环境,包括传统的教室,都由以下要素组成。
(1)信息银行(information banks)。
信息银行指信息的来源或仓库,包括教科书、教师、百科全书、录象带、光盘等。
(2)符号簿(symbolpads)。
它们指建构和处理符号与语言的表面,包括学生的笔记本、索引卡片、文字处理器、信息库程序等。
(3)表现场所(phenomenaria)。
表现场所指表现、观察和控制事件的地方(水族馆、模拟真实世界的城市、物理微观世界等)。
它主要指的是教学的模拟环境。
(4)建构工具包(construction kits)。
这些与表现场所相似,但它们较少受自然现象的限制。
建构包是收集内容成分以供组合和处理。
它们可能在真实世界中没有明确的对应物。
例子包括,数学控制软件、学习记录簿等。
(5)任务管理者(task managers)。
在任何学习环境中,都存在着控制和管理的职责。
任务管理者指环境中确定任务,提供指导、反馈和方向改变的那些成分。
任务管理者经常被视为教师的职责,但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主要由学生自己承担这一职责。
有很多的工具和文件可以为教师和学生管理任务提供支持,包括协商地任务分配、建议会、策略计划工具、教科书、评分方案、评价工具、传递制度和期望的工具、计算机教学计划等。
学生和教师应该协商任务管理的细节,并逐渐使学生具有更多的任务管理的独立性。
教师将成为辅导者、建议者以支持学生的活动。
普金斯(Perkins,1991)通过这些学习环境的要素区分了两种类型的学习环境:“低程度”(minimal-ist)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rich)学习环境。
“低程度”的学习环境强调信息银行、符号簿、和任务管理者。
传统的教室是一种“贫乏的”学习环境,很少有处理和观察内容的工具,这种学习环境使探索和解决问题变得极为困难。
而“丰富的”学习环境则包括更多的建构工具包和表现场所,并强调学习者自己更多的控制。
学生通常进行多重的活动以追求多重的学习目标,教师在其中起辅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这种“丰富的”学习环境可能更易于称之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而同时“低程度”的学习环境可能被视为传统的学习环境。
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特征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教师、学习同伴等)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学习环境则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它是一个支持和促进学习者学习的场所。
因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可以被定义为,“学习者在追求学习目标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可以使用多样的工具和信息资源,并相互合作和支持的场所”(Bront -son,1995)。
德里斯克(Dyiscoll,1994,)认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应该:1)提供并入真实活动的复杂的学习环境;2)提供社会协商作为学习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通过小组协商过程获得别的方式不能获得的理解;3)并置教学内容,并包括随机访取的多重表征模式以使学习者从多重的角度来探究学习材料;4)培养反思能力或对自己的思维与学习过程的意识;5)强调学生中心的教学,其中学生积极地参与决定他们自己的学习需要和实现这些需要的方式。
1.并入真实活动的复杂的学习环境真实的活动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重要特征。
确实,今天人们的普遍呼声是“真实的学习”。
建构主义认为,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真实的任务和学习领域内的一些日常的活动或实践。
这些接近生活的真实的、复杂的任务整合了多重的内容或技能,它们有助于学生用真实的方式来应用所学的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意识到他们所学知识的相关性和有意义性。
真实的活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一个活动要和其他活动相联系才能判断是否是真实的。
学习活动的真实性指学习者在学习环境中的活动与学习被应用的环境的联系程度。
因而,真实性是一个关注于学习者的身体和心理活动迁移的问题。
设计真实的活动需要考虑以下一些方面(HarryMcMahon&William O′Neil,1993):(1)发展学习者的元认知技能,即发展学习者指导和控制其学习与操作的能力。
如果学习者要有效地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他们必须发展在这种真实环境中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元认知技能。
教师的作用是对学生的发展过程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辅助。
(2)对复杂任务的整体观。
真实的活动包括整体任务和子任务。
整体任务是由一些复杂的子任务组成的。
整体任务与学习者的迁移环境中的任务与经验紧密相联。
学习活动的目标是由整体任务的背景所驱动的。
因而,选择或设计学习活动发生的整体的任务环境应该考虑布莱特(Bereiter,1990)提出的“背景模型”(他认为这一背景模型确定了学习者带到学习任务中的因素和学习发展需要考虑的因素):程序的和声明的知识、情感、目标结构、自我概念、问题解决策略、行为方式。
其中,程序的和声明的知识以及元认知技能是讨论任何学习任务的中心问题。
所有这些因素交互作用确定了知识的学习。
学习者从事任务的情感和行为方式无疑会影响问题解决的策略,目标结构和知识。
(3)生成和评价多重观点的能力。
在多数真实活动中的专家认知的关键特征是试图从多重观点来考虑问题或任务,然后发展和确定自己的目标和策略。
2.提供社会协商作为学习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通过小组协商过程获得别的方式不能获得的理解社会交往在学习中是重要的。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应该支持合作,而不是竞争。
学生间的社会交往(对话、协商与合作等)有助于他们形成假设并进行检测,并有助于他们用多重的观点来看待知识和信息。
很多的研究者都指出,合作学习和合作问题解决小组提高了生成性学习(generative learning)的机会。
在合作小组中,学生有机会组成探究团体,他们在其中进行讨论和解释,从而形成共享的、更高级的理解(.,NCTM,1989,Palincsar&Brown,1984)。
因而,合作的环境如果得到正确地使用,能够鼓励更持久学习所必须的知识建构(Jonassen,1996)。
3.并置教学内容,并包括随机访取的多重表征模式以使学习者从多重的角度来探究学习建构主义强调应该创设含有多重信息来源和多重观点的学习环境。
丰富的信息资源有助于学生探索和整合知识以形成自己对意义的建构。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鼓励学习者获取多样化的观点,并对这些观点进行分析、综合以形成一个整合的更为高级的观点。
斯皮罗等人(Spiro et al,1991)主张,教学一方面要提供学生建构理解所需要的基础,同时又要留给学生广阔的建构空间,以让他们针对具体情境采用适当的策略。
因而,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中,信息来源应是丰富的,并允许学习者使用不同的表征模式以适应他自己的需要。
4.培养反思能力或对自己的思维与学习的意识反思能力是建构主义学习的一个核心特征,这意味着,学习者必须从事自我监控、自我测试、自我检查等活动,以诊断和判断他们在学习中所追求的是否是自己设置的目标。
反思是自己思维与学习建构过程的一面镜子,它对面对的是动态的、持续的、不断呈现的学习过程与学习者的进步。
学习者通过反思可以更好地根据自己的需要和不断变化的情况修改和提炼自己的策略,以便使学习者通过建构主义的学习,朝着专家的方向获得持续的进步。
因而,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应该鼓励学习者的反思能力。
5.强调学生中心的教学,其中学生积极地参与决定他们自己的学习需要和实现这些需要的方式。
建构主义者认为,人们是知识的积极的探求者和建构者,他们带着本身所具有的目标和好奇心到课堂来学习。
学习就是复杂知识的发现和转化,而传统的教师中心的教学是不适合的。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强调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建构主义教师的作用从信息的提供者变为指导者、提供学习支架的人、和任务或问题的展现者。
教师的责任包括创设有丰富信息的环境,学生能在其中思考、探索和建构意义。
当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里,和教师、教学材料、其他学习者相互作用时,建构过程就开始了。
三、设计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实例——“STF超媒体图书馆”学习环境建构主义的观点,特别是强调情境认知以及帮助学习者管理认知复杂的环境的观点,是“策略的教学结构”(Strategic Teaching Framework,STF)的核心。
STF是美国北部中心地区教育实验室(NorthCentral Regional Educational Labortatory,NCREL)开发的设计与评价学习环境的概念结构。
STF的理论基础是这样一种信仰,即优秀的教育是由能对其行为进行关键决策的参与者实现的。
STF中有七个有助于描述教学或学习环境的关键维度:1 驱动学习和教学的目标与比拟;2)学习者的特征、责任和价值观;3)教师的特征、责任和价值观;4)确定成绩特征与水平的任务;5)支持教学和学习的学校特征(背景);6)安排顺序的原则;7)评价的原则。
为了给在职的和未毕业的教师和管理者提供丰富的学习经验,NCREL和印地安那大学(Indiara U-niversity)联合建立了“STF超媒体图书馆”。
它是基于建构主义的观点进行设计的,并力图能够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多重目标:信息资源、教学实践范例的信息库和促进合作的工具。
下面结合上述的七个维度来说明这一图书馆的设计。
1.驱动学习和教学的目标与比拟背景:任何概念的意义都是通过其在特定背景中的应用来确定的(Wittgenstein,1958)。
例如,发展对教师使用某一教学策略的方式与原因的理解,这就要求学习者在整个课堂的背景中来观察这一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