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鉴赏2
边塞诗词的鉴赏5篇
边塞诗词的鉴赏5篇盛唐边塞诗体现了一种阳刚之美。
在边塞诗中,一方面以夸张对比衬托的手法对战争残酷,环境恶劣进行展示,如“战士军前半生死”,“黄沙百战穿金甲”,“孤城落日斗兵稀”。
但另一方面,边塞诗作更凸显人面对战争时奔涌出的巨大精神力量。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边塞诗词的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碛中作朝代:唐朝|作者:岑参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碛中作》是唐代诗人岑参的边塞诗。
此诗选取沙漠行军途中野营生活的一个剪影,以雄健的笔触,描述了驰骋塞外,随止随歇的军旅生活。
虽仅四句,却融汇了作者初赴边塞的新奇之感和远离家乡的思亲之情。
在对大漠的荒凉和行军的艰苦所作的描绘中,也显现出一种从军豪情。
全诗语言自然遒劲,意境雄浑壮阔,情景契合,别有神韵,充分显示出悲壮与凄清的综合美。
子夜秋歌朝代:唐朝|作者: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子夜秋歌》是唐代李白的一首诗,全诗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
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真挚情意;虽无高谈时局,却又不离时局。
情调用意,皆不脱边塞诗的风韵。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朝代:唐朝|作者:高适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作品。
此诗是诗人为送两位被贬官的友人而作,寓有劝慰鼓励之意。
一诗同赠两人,内容铢两悉称。
诗除了首尾合起来总写外,中间两联双双分写,不偏祜。
颔联上句写巫峡风光,以古民谣典故来暗示李少府所去的峡中荒凉之地;下句写衡阳,暗示王少府去长沙,并希望他能多寄书函。
颈联上句写长沙青枫江的帆船,是再写王少府;下句写白帝城,远在古原始森林的巴东,是再写李少府。
双双交错进行,结构严密,情感交织。
边塞诗的鉴赏方法
边塞诗的鉴赏方法一、边塞诗是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二、边塞诗的特点:1、浓郁的汉代情结。
多以汉代唐,出征的军队称为汉兵,将领称为汉将,边塞称为汉塞,月亮称为汉月。
少数民族的称谓也沿用汉代的,交战对方——匈奴,对方将领——单于、左贤,称颂英雄时,常提到霍去病、李广、班超、马援。
三、鲜明的边地风貌:黄沙长云,冰川雪山,大漠,烽烟,长城,秋月,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地理区域:塞外、雁门、漠北、玉门关、黄河、轮台、龟兹。
异域风物:羌笛、胡琴、琵琶。
人物:戍卒、将帅、胡人。
用典:投笔从戎、长城、楼兰。
乐曲:《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行路难》。
用品: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刀。
四、景物特点:雄奇、奇丽、凄寒、辽阔、壮阔。
五、主题思想:1、抒写将士杀敌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
2、表现与亲人的离情别绪,表现思乡思亲的感情。
(戍边将士的乡愁、家中思妇的别离之情)3、表现塞外戍边生活的单调艰辛、连年征战的残酷。
4、宣泄对黩武开边的不满,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情。
5、描绘边塞的奇异风光和反映边陲人民的民风民俗。
6、选材角度与表达情感:(1)从戍边战士的角度,或写战争的惨烈,或写报国的豪情。
(2)从闺中主妇的角度,批判战争破坏了人民和平安宁的生活。
(3)从旁观者的角度,控诉战争的罪恶(4)从将士的角度,写因长期戍边而产生精神上的痛苦。
六、感情特点:豪迈、豪情壮志、报国之志、杀敌雄心、昂扬向上。
七、常用手法:用典、夸张、比喻、渲染、虚实结合。
虚实结合“实”是指客观世界存在的实像、实事、实境。
(看得见、摸得着、听得见、闻得到)“虚”1、神仙鬼怪、梦境。
2、已逝之景之境(回忆)。
作者曾经经历过的后者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现在不在眼前。
3、未来之景的设想:现实生活中还没发生的,或者虽在当下发生,但不是作者亲眼所见的景象。
虚实结合的作用:1、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开拓诗歌意境。
2、与现实世界形成对比,突出中心。
边塞诗汇总_诗词专题
边塞诗汇总边塞诗——《从军行七首之一》《从军行七首之一》原文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从军行七首之一》译文烽火城西面的百尺高楼,黄昏时分沙海上秋风吹来独自登临。
关山之上明月照耀吹响声声羌笛,无奈思妇对征人的万里之愁。
边塞诗——《从军行七首之二》《从军行七首之二》原文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从军行七首之二》译文琵琶奏响新曲人们不禁起舞,总是寄托离别故乡的关山之情。
缭乱边愁永远诉不尽,只见高高秋月照着长城。
边塞诗——《从军行七首之四》《从军行七首之四》原文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七首之四》译文青海湖上绵延的云彩暗淡了雪山,一座孤城遥对着玉门关。
身经百战黄沙穿破了铁甲,不攻破楼兰绝不回还。
边塞诗——《吊万人冢》《吊万人冢》原文兵罢淮边客路通,乱鸦来去噪寒空。
可怜白骨攒孤冢,尽为将军觅战功。
《吊万人冢》鉴赏唐朝末年,各种社会矛盾纷纷激化。
广大河淮地区遂成为新旧军阀朱温、时溥、杨行密等进行割据混战的战场。
边塞诗——《登单于台》《登单于台》原文边兵春尽回,独上单于台。
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
沙翻痕似浪,风急响疑雷。
欲向阴1 / 8关度,阴关晓不开。
《登单于台》鉴赏首联是全诗总领。
春字和独字,看似出于无心,实则十分着力。
边塞诗——《前出塞》《前出塞》原文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立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前出塞》赏析汉乐府有《出塞》《入塞》曲,是写边疆战斗生活的。
唐人写边塞诗常以塞为题。
边塞诗——《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原文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
梦好莫催醒,由他好处行。
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薄。
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
《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注释①倩魂句:此言梦醒后犹眷恋着梦中的美好的时光。
边塞诗——《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原文春风昨夜到榆关,故国烟花想已残。
边塞诗四首(边塞诗知识全面)
浪漫主义:侧重表现理想的境界,注重主观情 感的抒发。它按照生活应有的样式或作家主观 情感逻辑去想像和创造理想境界,描写生活。 常用联想、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
联想想象 :想象犹如天马行空, 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 象征: 形象生动具体,化实为虚。 比喻: 化平淡为神奇,深奥为浅显,抽象为具体, 使诗歌所描绘
1、抓住文中表现边塞风貌的词,分析本诗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边塞风光?
策马自沙漠, 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 白日黄云昏。
表现程度之深, 感慨之深
诗人骑马从塞外 千里迢迢赶到蓟 城,登上这座边 城的城墙。只见 边塞苦寒之地, 一片萧条,白日 当中,黯淡无光 的景象。
2、“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岂无安边书, 诸将已承恩。”写诗人登城所见而引发诗人忧心 边事心情。有人认为这是批评“诸将”,而有人 认为是讽刺“朝廷” ,你同意哪种看法?为什 么? 这是讽刺朝廷。因为,诗人看到边塞之地如此萧条,民 不聊生,就为胡虏的反复叛乱而担忧。难道没有安定边 境的奏疏上陈吗?并不是,而是朝廷偏信某些无能将领, 让他们无功受赏,令有志之士扼腕长叹。运用暗示手法, 语含讽刺,表面写诸将,实际写玄宗偏听偏信。
的画面。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如何表现士卒 思亲之情?
黄昏独 上之情, 极缠绵 悱恻
缕缕笛声,无 限的思愁
伤离别的乐府古曲如泣如 诉,似征人的叹息,引起
万里相思之情。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金闺万里愁
曲笔:以 闺中之思 已衬出已 愁,更为
情深
写得虽是“边愁”, 但意境雄浑开阔,情 调激越悲凉,绝不只
可怜无定河②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乙诗:闺怨 Biblioteka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边塞诗鉴赏
(5)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漠风尘,红旗半卷,前两句描写了唐军乘夜 色出征时迅猛、凌厉的声威。
B.前军夜战,生擒敌酋,后两句表现了唐军的勇 猛善战。
由于唐代国力强盛,开疆拓土,战争频繁,统治者 重武轻文,不少文人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 现了大量的边塞战争题材的作品。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 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 大发展起来了,边塞诗也就成了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 束奇葩。
不同时期边塞诗的主题特点:
1.唐以前的边塞诗:体现爱国主义精神 屈原《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C.诗中正面描写了后续部队,对战果辉煌的前锋 部队只从侧面带出。
D.诗中的气氛渲染和侧面描写,给读者提供了广 阔的联想和想象空间。
A (不是夜晚,而是白天。错在对于“日色昏”的理 解。“昏”指昏暗的大漠景色,并非指晚上。)
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5、用典故(常用典故:李广的典故、燕然的典故、玉门 关的典故、楼兰的典故)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王维)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闻道玉门犹被遮, 应将性命逐轻车。(李颀)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
表达效果:使诗歌内容凝练、含义深刻。
诗人有陆游等。 他们直面冷酷的现实,表达拯救国家和沦 陷区人民于水火的强烈愿望,诗歌紧紧围绕国 家领土完整、边塞安危的主题,常常表达为国 建功、收复失地、壮志难酬的苦闷以及梦绕沙 场与现实受阻的内心矛盾。
边塞诗鉴赏
边塞诗鉴赏
边塞诗指反映边塞征战生活包 的诗作。 括表现军旅生活的诗作。 边塞诗代表诗人: 边塞诗代表诗人: 高适、岑参、王昌龄等 唐:高适、岑参、王昌龄等 辛弃疾、陆游等 宋:辛弃疾、陆游等
小结: 小结:
景物的特点:雄奇、雄浑、 景物的特点:雄奇、雄浑、壮 奇伟、辽阔、 丽、奇伟、辽阔、广阔
内容情感:边塞风光( 内容情感:边塞风光(奇 丽壮阔)、 )、统治者的穷兵 丽壮阔)、统治者的穷兵 黩武、将士艰苦生活、 黩武、将士艰苦生活、昂扬 报国豪情、壮志难酬、 向上的报国豪情、壮志难酬、 将士思乡念亲等 将士思乡念亲等。
誓扫匈奴不顾身,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犹是春闺梦里人。 ——唐·陈陶《陇西行》 陈陶《 唐 陈陶 陇西行》 战士奋不顾身杀敌, 战士奋不顾身杀敌,后两句 夹杂了多少悲壮, 夹杂了多少悲壮,抒写征战 带给人民的痛苦和灾难。 带给人民的痛苦和灾难。
天山雪后海风寒, 横笛遍吹行路难。 天山雪后海风寒 横笛遍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唐·李益《从军北征》 唐 李益 从军北征》 李益《
(天气苦寒,不知何人吹起行 天气苦寒, 天气苦寒 路难, 路难,茫茫沙漠中几十万战 士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 士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 悲苦的思乡之情。 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朱门酒肉臭,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 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 杜甫《 百字》 百字》) 富贵人家酒肉发臭, 富贵人家酒肉发臭,路旁却有 冻死的百姓, 冻死的百姓,通过对比表达了 诗人对统治者穷奢极欲的愤怒, 诗人对统治者穷奢极欲的愤怒, 对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 对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
唐代的边塞诗词鉴赏
唐代的边塞诗词鉴赏【导语】我们伟大祖国版图辽阔,早在汉武帝元封六年就有反映边塞风貌的诗篇出现,但大量的边塞诗却产生在唐代前期。
唐代的边塞诗词篇一《燕歌行》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筋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雪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鉴赏】这首诗,气势磅礴,笔力劲拔,诗人直抒胸臆,强烈歌颂了广大将士轻身许国、英勇杀敌的爱国思想,同时也揭露了将领的无能和腐化,以及将领与士卒苦乐安危的悬殊和他们对卫国战争的不同态度。
全诗时而苍凉激越,时而委婉缠绵,宛转交织的笔法和悲壮幽怨的格调,使诗情跌宕起伏,荡人心魄!高适的创作,善于吸取律诗的某些技巧,使格调精整,音节和谐,气势奔放昂扬。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鉴赏】这首诗,以雪景为背景,以梨花喻雪的奇景,抒写送别之情,虽着笔边塞的严寒,却又荡漾着浓郁的春意,不令人生畏;虽描绘了宴会上的急管繁弦,却又显现出冰天雪地中军务紧张的气氛,最后写雪地上空留归骑脚迹,使惜别之情和乡思之情顿时奔涌出来,真是给人以设景壮观、余味无穷的新奇之感。
岑参的歌行体诗很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他通过想象、夸张手法把所要写的景物明白晓畅地表现出来,使之参差错落、声韵多变、语言犀利、生动活泼,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古诗词鉴赏之四:边塞诗
contents
目录
• 边塞诗简介 • 边塞诗的主题与情感 • 边塞诗的艺术手法 • 边塞诗的影响与价值 • 边塞诗的鉴赏与实践
01 边塞诗简介
边塞诗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1. 地域性
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 材的诗歌,主要表达诗人对边疆的热爱、 对战争的反思以及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要点二
反衬
通过描述一个事物的反面来突出其正面,如"莫愁前路无知 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意象与意境
意象
通过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表达情感或 寓意,如"枯藤老树昏鸦"。
意境
通过多个意象的组合来营造一种特定 的氛围或情感空间,如"长亭外,古道 边,芳草碧连天"。
语言与节奏
语言
边塞诗的语言简练、质朴,富有表现力,如"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通过壮志豪情的抒发,展现出诗人豁达、豪放、无畏的精神 风貌,以及对个人价值的追求和实现。
03 边塞诗的艺术手法
象征与比喻
象征
通过具体的事物或形象来表达抽 象的概念或情感,如用"雁南飞" 象征离别之情。
比喻
通过相似的事物来描述或解释某 一事物,如"月如钩"。
对比与反衬
要点一
对比
通过对比两个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来突出主题,如"战士军前 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岑参
唐代诗人岑参的边塞诗以 描绘边疆风光和军旅生活 为主,语言瑰丽,情感真 挚。
02 边塞诗的主题与情感
边塞风光
01
描绘边疆地区的壮丽景色,如辽 阔的草原、雄伟的山川、荒凉的 戈壁等。
高考语文复习:边塞诗鉴赏
塞诗诗歌的鉴赏
1.了解唐代边塞诗歌的常见意象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C.表现大西北厚重粗犷的风土人情、风俗习尚,传达出胡汉 文化融汇的斑斓氛围。
对凡庸军将的批评更为尖锐突出
战士苦难,为士兵的呼号更见痛切
对血与死的描绘触目惊心, 边塞与死亡连在一起成为习见现象
唐代边塞诗人及其代表作品
中晚唐时期较重要的边塞诗作家还有
卢纶 王建 张籍
杜牧
他们都已不像盛唐边塞诗派作家那 样专此为长,总的成就也不能与之 并称,显示了时代风气的流变。
塞诗诗歌的鉴赏
解读边塞诗歌与其他题材的诗歌是一脉相成的,如果 积累了大量的诗歌,有很好的古诗基础,再加上对边塞诗 歌常见意象、常见情感的了解,高考做好边塞诗是没有大 问题的。
完成:高考真题实践演练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塞诗诗歌的鉴赏
塞诗诗歌的鉴赏
2.了解唐代边塞诗歌的常见情感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唐·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生活奇苦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边塞诗鉴赏
从军行(其四)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如何理解首句中的“暗”和三句中的“穿”? 试解 说一、三句的具体意思。 • “暗”与“穿”都是“使动用法”。 “暗” 表现了战斗环境的险恶 ;“穿”表现了战斗的 持久、激烈,及戍边将士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 • 第一句描写边塞山势险峻,环境险恶,隐含 杀机,预示将来激烈的战斗,渲染气氛;第三句 既表现出戍边将士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也赞扬
——穷兵黩武 将士 ——生活艰苦
统治者 (2)情感: 对家乡——思乡念亲; 对友人——惜别感伤; 报国豪情
壮别感奋
(3)风格——雄壮豪迈。
(4)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
(5)边塞诗中常见词语:
金鼓旌旗
烽火羽书
戈矛剑戟
斧钺刀铩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碛西
轮台
龟兹
雪山孤城 箭飞马走
(2)第二句紧承上句,表达了诗人怎样一种思
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战死者的同情
(3)后两句,由_________ 虚写 转入______ 实写 ,既含蓄
委婉地讽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侧 统治者的无能 面烘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抒发了 英雄不能建功立业的无奈 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良将及早出现的渴望,对边疆和平的向往 。
王维《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诗中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 出大漠奇异风光──大漠上升腾起的燧烟是那么 的直,黄河中倒映着的落日是那么的圆,这简直 让诗人感到震惊,精神为之一振,前面的惆怅则 被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中,刹时一扫而光。抑 扬顿挫的手法很好地突出了大漠的壮丽、奇特和 诗人的激昂情绪。诗人通过对大漠壮丽风光的描 绘,抒发了对为国御敌守边,立功绝域的将士们 崇敬之情,充满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王昌龄出塞原文及赏析
王昌龄出塞原文及赏析《出塞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组边塞诗。
第一首诗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慨叹边战不断以及国无良将,反映出人民要求平息边患享受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王昌龄出塞原文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王昌龄出塞原文及赏析篇1【作品介绍】《出塞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组边塞诗。
第一首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
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
对《出塞》的评价历来很高。
明代诗人李攀龙甚至推奖它是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杨慎编选唐人绝句,也列它为第一。
第二首诗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刚刚结束时的情景,寥寥数笔,生动地描绘了将士们的英雄气概,胜利者的骄傲神态。
全诗意境雄浑,格调昂扬,语言凝炼明快。
【原文】出塞其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1龙城飞将2在,不教3胡马4度5阴山6。
【注释】但使:只要。
龙城飞将:《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元光六年(前129年),卫青为车骑将军,出上谷,至笼城,斩首虏数百。
笼城,颜师古注曰:“笼”与“龙”同。
龙城飞将指的是卫青奇袭龙城的事情。
其中,有人认为龙城飞将中飞将指的是汉飞将军李广,龙城是唐代的卢龙城(卢龙城就是汉代的李广练兵之地,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带,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纵观李广一生主要的时间都在抗击匈奴,防止匈奴掠边,其中每次匈奴重点进攻的汉地天子几乎都是派遣李广为太守,所以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
不教:不叫,不让。
教,让。
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度:越过。
在漫长的边防线上,战争一直没有停止过,去边防线打仗的战士也还没有回来。
要是攻袭龙城的大将军卫青和飞将军李广今天还依然健在,绝不会让敌人的军队翻过阴山。
出塞原文及赏析
出塞原文及赏析出塞原文及赏析出塞原文及赏析1出塞清代:徐锡麟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译文及注释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出征的战士应当高唱军歌胜利归来,决心把满族统治者赶出山海关。
出塞:本是乐府旧题,后人多用此题反映军旅、边塞生活。
军歌:这里有高唱赞歌、慷慨从军的意思。
大刀环:战刀柄上有环,环和“还”谐音,所以用它隐喻胜利而还。
胡奴: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各族的泛称,这里是清朝统治者的蔑称。
玉关:即玉门关。
这里借喻山海关,指要把清朝统治者赶出中原。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guǒ)尸还。
战士只知道在战场上为国捐躯,哪会想将来战死后尸体以马革包裹而还。
解:知道,懂得。
沙场:战场。
何须:何必要。
马革裹尸:英勇作战而死,尸体以马革包裹而还。
译文及注释译文出征的战士应当高唱军歌胜利归来,决心把满族统治者赶出山海关。
战士只知道在战场上为国捐躯,哪会想将来战死后尸体以马革包裹而还。
注释出塞:本是乐府旧题,后人多用此题反映军旅、边塞生活。
军歌:这里有高唱赞歌、慷慨从军的意思。
大刀环:战刀柄上有环,环和“还”谐音,所以用它隐喻胜利而还。
胡奴: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各族的泛称,这里是清朝统治者的蔑称。
玉关:即玉门关。
这里借喻山海关,指要把清朝统治者赶出中原。
解:知道,懂得。
沙场:战场。
何须:何必要。
马革裹尸:英勇作战而死,尸体以马革包裹而还。
创作背景这是一首边塞诗,写于1906年。
当时作者从日本回国,曾北上游历,在吉林、辽宁一带察看形势,一路走来,有许多感想,于是就留下了这首七言诗。
赏析“拼将热血洒疆场”,这是一首边塞诗,写于1906年。
当时作者从日本回国,曾北上游历,在吉林、辽宁一带察看形势,一路走来,有许多感想,于是就留下了这首七言诗。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这开篇的两句,诗人便是直抒胸臆,直接表达出了自己内心的一种愿望,而且这两句,也是非常好理解;对于出征的士兵来说,应该要高唱着战歌,然后胜利归来,只有要决心,一定是可以把胡奴赶出玉门关去。
边塞诗
常用意象: 从用品看:金鼓、旌旗、烽火、羽书、 戈、矛、剑、戟、斧、钺、刀、铩
从地名和民族名看:碛西、轮台、龟兹、 夜郎;胡、羌、羯、夷、楼兰、安西、 单于
边塞诗常见思想主题
• 3.描绘戍守战斗的场面,揭露官兵之间 的矛盾,表达反战主题。 卢纶的《逢病军人》“行多有病住无粮, 万里还乡未到乡。蓬鬓哀吟古城下,不 堪秋色入金疮。”借—个饥、寒、疲、 病、伤的退伍军人形象控诉了扩边战争 给人民带来的痛苦。王昌龄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体现了诗人对良将的期 待,对无能边将的嘲讽。王维的《老将 行》、《陇头行》贝反映了将军有功不 赏的不平。
从景物看:大漠、烽烟、长城、黄沙、 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 箭飞、马走
①时间意象:秋天 黄昏
②空间意象:楼兰 阴山 天山
瀚海 凉州 长城 玉门关 古道 荒 城 大漠 辕门 阳关 ③乐器:羌笛 胡笳 琵琶 号角 鼓
④战具:干 戈 战车 烽火 ⑥景物:黄沙、秋月、冬雪、寒雁、风雨 ⑦植物:杨柳、松竹、梅菊 ⑧曲子:《折杨柳》《梅花落》《关山月》
不同类别、风格诗词的鉴赏(二)
秦时明月汉时关
边塞诗鉴赏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塞下曲六首(其一)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边塞诗的产生
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 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 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 塞诗派”,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 观。所以说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 葩。
出塞作王维诗歌鉴赏
《出塞作》是王维的一首边塞诗,以雄劲的笔触和凝练的语言,描绘了边塞紧张的战事和军队的豪情。
首先,诗中通过描绘边塞的景象,展现了战事的紧张和危险。
诗人用“边疆烽火”和“战马嘶鸣”等词语,表现了战争的临近和士兵们的高度警觉。
这种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了边塞的特殊氛围和士兵们的英勇形象。
其次,诗人通过描写将士们的心理状态,表现了他们的豪情和决心。
他们毫不畏惧地面对敌人,表现出坚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斗志。
这种描写让读者对将士们的勇气和忠诚感到敬佩。
此外,诗人还通过对比将士们的不同形象,表现了他们的个性和特点。
有些人表现出勇敢果断,有些人则显得沉着冷静,这些形象都展现了将士们的不同性格和特点。
这种描写使读者对将士们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最后,诗人通过整首诗的描绘,表现了军队的豪情和对国家的忠诚。
整首诗充满了对将士们的赞美和对国家的热爱之情,这种情感贯穿始终。
总之,《出塞作》是一首具有强烈爱国情感的边塞诗,通过对边塞景象和将士们心理状态的描写,展现了战争的紧张和危险以及将士们的英勇形象和豪情。
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让读者对边塞战争和将士们的形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戎扫大漠,一战擒单于。
常怀感激心,愿效纵横谟
高适《塞上》
《 渔 家 傲 》 范 仲 淹
寐无浊 ,际酒 将,一 军羌杯 白管家 发悠万 征悠里 妇霜, 泪满燕 。地然 ,未 人勒 不归
里留塞 ,意下 长。秋 烟四来 落面风 日边景 孤声异 城连, 闭角衡 。起阳 ,雁 千去 嶂无
——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答案:⑴渲染西北边疆空旷凄凉、条件 艰苦、环境险恶的气氛,借以衬托远征 将士战胜艰难困苦的大无畏精神。 ⑵点出边境的荒凉,征战时间之久,暗 示战争的激烈,敌军的凶残。第三句的 金甲穿破更能衬托将士的报国壮志没有 磨损反而更加坚定。
归纳特征
景—— 边塞风光(奇丽壮阔)
内容
人
统治者—— 穷兵黩武 艰苦生活 将士 报国豪情(杀敌豪情)
思乡念亲
惜别感伤 友人 壮别感奋
边塞诗词的特点
㈠、在诗的意象上,秋月、孤城、黄沙、冰
雪、大漠、惨烈悲壮的战役等景观;描写有 旗鼓、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与战争有 关的器物;楼兰、天山、阴山、长城、玉门 关、瀚海、轮台等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单于、 都护、将军、征人、胡儿等与战争有关的人; 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落梅 花》、《关山月》等音乐。
(四)、风格
雄壮豪迈 苍凉悲慨 凄凉悲 愤 豪放旷达 慷慨悲壮 委婉清丽
有的豪放旷达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有的雄奇壮美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有的豪壮悲慨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有的委婉清丽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征 人 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 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 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 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3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 4有久戍边关的乡愁,出征将士的乡愁 和家中妻子的离恨;
总之,边塞诗词以慷慨 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 的乐观精神为基本特征,有 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 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的矛盾; 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 等等
㈢、在表达技巧上
多用比喻、夸张、用典、渲染、 衬托、直抒胸臆、借景抒情、 虚实结合等技巧。
答:(1)广漠无边,充满凄清与悲凉,但 也潜藏着紧张 。
⑵运用了曲笔,王诗表现征人思乡怀人的感 情,不直接写出来,而是从深闺的妻子的万 里愁反映出来,用曲笔,把征人和思妇的感 情完全融在一起。(也可以从虚实或者对比 衬托的角度谈);高诗用典故,表现自己对 现实的不满。
(3)王诗表达了边塞戍卒怀乡思亲之情; 高诗表达了自我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 是无限的乡愁?是立功边塞的雄心和对于现实的忧怨?
课堂分析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前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2、第三句写的是什么内容,它对最 后一句起什么作用?
这些意象的特点:荒凉、单调、旷远、开阔。
㈢、在表达技巧上
多用比喻、夸张、用典、渲染、 衬托、直抒胸臆、借景抒情、 虚实结合等技巧。
(四)、风格
雄壮豪迈 苍凉悲慨 凄凉悲 愤 豪放旷达 慷慨悲壮 委婉清丽
㈡、诗的内容及蕴含的思想感情
1有报效国家的激情、建功立业的源自望;2有帝王黩武的不满、无路请缨的怨恨;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 么? 答:不矛盾,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 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 (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 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答: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 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2006年高考天津卷] 凉州词(其一) 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出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问题: (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 的边塞景象? (2)本诗运用了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 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⑴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 的沙漠上。 ⑵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 与扬的衬托对比。前两句实写, 后两句以虚写为主,虚中有实。
黄更无 昏吹那《 独羌金从 坐笛闺军 行 海关万》 尺风山里王 楼秋月愁昌 , 。,。龄
烽 火 城 西 百
高撩总琵 高乱是琶 秋边关起 月愁山舞 照听旧换 长不别新 城尽情声 。,。,
边塞诗的产生
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 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 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 塞诗派”,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 观。所以说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 葩。 盛唐以前,国势强盛,边塞诗大多豪迈 爽朗昂 扬向上;中晚唐,国势衰微,诗中悲壮 惋伤成分多; 南宋多抒发悲愤哀痛之情.
高考链接
从军行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 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金闺万里愁。
蓟(jì )中作 高适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回答下列问题: ⑴两首诗共同表现了边塞什么样的环境特点? ⑵王诗最后一句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技巧,高诗 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⑶同为边塞诗,其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