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与文化 文献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宗教研究》整本
《世界宗教研究》:宗教是什么?——宗教的本质、基本要素及其逻辑结构1998-06-01
【作者】吕大吉;
【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摘要】1987年作者曾在《中国社会科学》(当年第5期)上发表了《关于宗教本质问题的思考》一文。
该文的核心内容“宗教四要素说”是作者二十多年来从事宗教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基本心得。
从那以后作者对这个问题的许多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和思考,虽仍然坚持“宗教四要素说”的基本思想,但也发现原文的一些不足之处,如对宗教四要素作为宗教学基本范畴的内容及其逻辑结构,认识上尚有误区;又如宗教四要素说对各种具体宗教史有什么意义?宗教为什么是一种“社会文化形式”?宗教如何发挥其社会文化功能?这些理论上和实践上的重要问题,也未得到应有的讨论。
为此,作者在1987年文章的基础上作了重大的修改和发挥,写成此文,并首先发表在韩国汉城大学宗教学研究会主办的《宗教学研究》第13集上(译成韩文)。
现应本刊主编之约,将此文在本刊全文发表,以期引起本国同行的关注,展开对这个重要学术问题的深入讨论
《世界宗教研究》:宗教在当代社会的蜕变2002-06-30
【作者】金宜久;
【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
【摘要】当前世界宗教发生的变化表现为:宗教日益重视社会参与和政治参与,日益发挥其文化的社会功能,宗教国家化的趋势的发展以及宗教与社会冲突和民族冲突的关系日趋紧密。
这一切与宗教的蜕变有密切的关系而又有所不同。
由于它的蜕变,使宗教极端主义成为当代宗教的一个新的动向;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在于宗教的政治化。
但是宗教极端主义并不仅仅在伊斯兰教中存在,在其它宗教中也以不同形式、不同程度存在。
分析这个情况,旨在说明宗教与政治、宗教问题与政治问题、宗教与宗教极端主义是不同的概念,也是不同领域的问题,我们不能等同看待,混为一谈。
(会议录)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3集):关于宗教的本质、基本要素及其逻辑结构问题的思考 2008-06-01
【作者】吕大吉;
【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民族宗教理论甘肃研究基地;
【摘要】 <正>对于一个像宗教那样复杂而又庞大的对象,用一两句话清楚明白地下个定义,是一桩很难做到的事。
古今中外宗教种类繁多,情况千差万别,一个专
业学者虽穷毕生之力也难窥其全貌,更难升堂人奥,曲尽其妙。
如果执意要对宗教下个肯定的判断,说它是什么,难。
《中国宗教》整本
《中国宗教》:当代宗教的发展趋势
【作者】金宜久;
【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少数民族宗教与和谐社会研究2013-11-01
【作者】罗中;【导师】宝贵贞;
【作者基本信息】中央民族大学,宗教学, 2013,博士
【摘要】宗教作为少数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对民族的凝聚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国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含有民族和宗教两重特性,宗教文化上的统一和认同感,往往是一个多民族共同体在政治经济上统一的思想文化基础。
我国的55个少数民族绝大多数都有宗教信仰,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中国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是不可回避的因素。
对中国少数民族宗教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研究,既符合新时期对民族宗教研究的理论需要,又符合正确处理宗教之间,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之间关系的现实国情。
本论文的题目为《中国少数民族宗教与和谐社会研究》,尝试研究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从理论上阐明中国少数民族宗教中的有益因素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2、从现实层面探讨中国少数民族宗教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如何对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具有自身特色的贡献。
3、尝试提出少数民族宗教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的路径选择。
论文共五章,分为导论和正文两个部分。
导论部分:主要交代选题缘由、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等问题。
正文部分:第一章对中国少数民族宗教的分布与宗教信仰的特点作了大致阐述,并结合少数民族宗教信仰鲜明的民族化特征;宗教信仰形态多样同时并存;宗教信仰与民族心理、文化、风俗习惯融为一体等三个特点进行论述。
第二章对和谐社会理论与宗教和谐理论进行探讨,阐述两种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与内涵。
社会和谐的执政理念是在社会稳定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宗教和谐理论是科学发展观的落实。
把中国少数民族宗教和谐与社会和谐联系起来,有利于宗教与社会形成协调关系,有利于宗教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第三章论述少数民族宗教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从三个方面来阐述:民族即一母所生兄弟的和睦思想;人类与自然天人合一的环保思想;多元信仰和平相处的思想。
少数民族宗教自古以来就有追求和平崇尚和谐的传统,所以,在其原始信仰或宗教教规教义中蕴含着丰富的有关和谐的训导与启示。
因此,挖掘中国少数民族宗教中的和谐资源,结合新的时代要求和信仰实践加以创新发展,使崇尚和谐、追求和谐成为更多大众的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
第四章少数民族宗教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历史层面论述少数民族宗教对国家统一、民族形成的重要作用,以及正确处理民族宗教与国家间的关系:既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又对宗教进行合法的管理与控制。
没有稳定就谈不上和谐,为了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理想,
需要既有力又理性的社会控制。
第五章从现实层面探讨民族宗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对中国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研究,归根究底是要研究如何使其适应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所以对民族宗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的探讨不可或缺。
本章首先阐述了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构建的内涵,引用宗教学界提出的前沿理论宗教与文化生态平衡观点,来分析探讨中国少数民族宗教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及其在维系中国宗教文化生态平衡中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
其次尝试提出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构建的路径选择:兴边富民的理念、宗教信仰和谐思想的引导以及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中国和而不同的和谐文化思想,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持续的影响着中国的少数民族。
在今天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少数民族宗教也应适应社会辅助政治,成为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积极力量。
不同的民族宗教之间固然有差异,但其追求和谐的目标都是一致的。
历史已充分展现了宗教之间的和谐关系,也为宗教与和谐社会之间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学术研究的资源。
《史月周刊》:从宗教的产生、发展看宗教存在的长期性1996-03-25
【作者】映雪;刘翠花;
【摘要】从宗教的产生、发展看宗教存在的长期性映雪,刘翠花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头脑对客观世界的一种不正确的反映。
由于目前在我国还有不少人信仰宗教,对宗教在人类社会生活中还会长期存在.需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同任何事物都有其发展规律一样,宗教的产生、存在...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论宗教观念的产生及其对传统文化的影响2001-02-15
【作者】张福;
【机构】云南省社科院研究员;
【摘要】宗教是一种世界观,是各民族历史文化的一部分,又是一种社会力量。
宗教观念对传统文化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同时也必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
《今日教育》:文化是什么
【作者】龙应台;
【机构】香港城市大学中文、翻译及语言学系客座教授;台湾作家;
【摘要】 <正>曾经有一个特别奇怪的场合,做为台北市首任文化局长的我被要求当场"简单扼要"地说出来,"文化是什么?"是在1999年的台北市议会里。
从9月开始,官员每天四五个小时坐在议会里接受议员轮番质询。
我是个"新生",议员发
言多半用一种怒吼咆哮的声音,麦克风再把音量加以扩大,耳朵嗡嗡作响, 更多还原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宗教文化论2012-03-20
【作者】牟钟鉴;
【机构】中央民族大学当代民族宗教问题研究中心;
【摘要】宗教是大多数民族和民族国家的精神支柱和文化的精神方向,宗教文化是中华文化和人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宗教在经济全球化迅猛、科技高度发达、人文主义空前显扬的当代世界,其文化功能仍展示出巨大的特殊作用。
宗教在民族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不同类型。
宗教的文化性与宗教的特质紧密相连。
宗教文化与世俗文化的互动表现为良性与恶性的交替和并存。
宗教文化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新成果,其理论价值,深化了人们对宗教本质、结构和社会功能的认识。
它推动了宗教文化学研究,丰富了宗教史和文化史的内容。
宗教文化论的现实意义,为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对于宗教的健康发展有助益作用。
闽台地区传统宗教文化复兴对海峡两岸身份认同的影响2013-05-24
【作者】苏睿鑫;【导师】范可;
【作者基本信息】南京大学,国际关系, 2013,硕士
【摘要】近些年以来海峡两岸维持的现状没有特别大的改变。
不过,1978改革开放所给中国大陆经济带来的巨大变化以及1987年台湾解严后的民主化过程给两岸的社会与政治带來了十分大的影响。
福建的经济改革与台湾当地的民主改革在两地都引起恢復两地民众共性的闽南与客家民间信仰和文化传统。
福建与台湾民众之间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已在闽台习俗与身份认同扮演重要的角色。
因此,特别是在台湾,此文化信仰的复兴与宗教文化组织的奋起,推动了更积极的身份认同与身份意识。
此论文的新颖观察角度之源是关注于台湾政治体系与社会的民主本土化。
台湾社会民间信仰与文化复兴对两岸政治的影响则再也不是单单国共两党或中美政治。
两岸之间身份认同程度会对台海政治与中美台关系带来更大挑战。
加之,民间信仰与文化的复兴在某些程度上巩固了台湾的民主,同时也作為许多的台湾民众用为跟大陆作区分的一点。
另外福建与台湾的密切关系以及两地闽南与客家身份认同一样会使中美台关系复杂化。
中国大陆和台湾会如何面对两岸关系新的趋势、台湾岛内的身份意识、和两岸次国家身份的发展?此研究论文尽可能利用现有资源对以上问题提出分析和建议。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略论北京宗教文化的五大特征
2006-09-30
【作者】佟洵;
【机构】北京联合大学民族与宗教研究所;
【摘要】与中外著名城市相比,北京宗教文化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历史传承性、吸纳包容性、多元共存性、中心引领性、民众民俗性等5个方面。
原始宗教、道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在北京长期的演进中,形成了一条完整清晰的发展脉络、演进历程和规律,历史传承性是北京宗教文化的首要特征。
外来的宗教文化在与北京传统宗教的碰撞与吸纳中,逐渐融入北京历史文化中,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吸纳包容性是北京宗教文化的特点之一。
不同宗教的文化,长期以来在北京荣辱与共、共同发展,形成了多元共存性的特点。
北京宗教文化对全国其他城市和地区的影响不容置疑,中心引领性是北京宗教文化的重要特征。
在宗教活动融入北京传统文化、日益本土化的进程中,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北京宗教文化,民众民俗性就成为北京宗教文化的又一重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