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上课用

合集下载

初中课文《扬州慢》教案

初中课文《扬州慢》教案

初中课文《扬州慢》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扬州慢》;(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成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3)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培养文学素养;(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创意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扬州历史的热爱和传承,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3)学会珍惜当下,努力传承优秀的文化遗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扬州慢》;(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成语;(3)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古文词汇和句式;(2)理解作者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3)欣赏古典诗词,培养文学素养。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所描绘的景象;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扬州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扬州的历史和文化;(2)简介课文《扬州慢》的作者朱自清及其作品特点;(3)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2)要求学生查阅课文中的生词和成语,并记录下来;(3)填写课文内容概要,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成语,解释其含义和用法;(2)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3)解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4. 互动环节:(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精彩片段,分享自己的感悟;(2)教师提问:针对课文内容,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3)小组竞赛:开展小组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团队合作精神。

(完整版)李清照《扬州慢》教学设计-公开课

(完整版)李清照《扬州慢》教学设计-公开课

(完整版)李清照《扬州慢》教学设计-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和她的诗歌作品。

2.理解《扬州慢》的背景和意义。

3.研究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

4.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1.李清照的《扬州慢》原文。

2.诗歌欣赏的相关资料和评论。

3.音频或视频资源,以便播放相关解读或朗读。

4.扬州的地理和历史背景资料。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 利用音频或视频资源播放相关解读或朗读,激发学生对《扬州慢》的兴趣和好奇心。

2.研究诗歌背景- 给学生简要介绍李清照和她的诗歌创作背景,包括她的生平和在宋代文学中的地位。

- 分享《扬州慢》的创作背景和历史典故,让学生了解诗歌的背景和意义。

-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的情感和主题,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研究诗歌形式和修辞手法- 分析《扬州慢》的诗歌韵律和格律特点,让学生熟悉诗歌的形式和规律。

- 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帮助他们理解诗意的表达和感染力。

4.诗歌欣赏和表达- 合作或个人阅读《扬州慢》的原文,并理解诗歌的表达和情感。

- 小组或全班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或改编,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 展示学生的诗歌作品,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5.总结与反思- 回顾学生在欣赏和表达中的收获和体会,引导他们总结研究到的知识和技能。

- 鼓励学生反思诗歌的价值和作用,以及诗歌对个人情感和思考的影响。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对诗歌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以及对诗歌表达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2.收集学生课后创作或反思的作品,评价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个人表达的能力。

五、教学延伸1.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李清照的诗歌作品,并进行欣赏和交流。

2.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宋代文学和其他诗人的作品,拓展他们对诗歌的视野和欣赏能力。

以上为《扬州慢》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歌,同时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扬州慢》优秀课件

《扬州慢》优秀课件
等,以丰富课件内容。
结构设计
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概述《扬 州慢》的主题和背景,再分段解 析,最后总结全文,帮助学生全
面理解。
视觉设计
采用清晰、简洁的视觉风格,合 理使用图片、图表、动画等多媒 体元素,提升课件的可读性和吸
引力。
教学建议
01
02
03
教学目标明确
明确《扬州慢》的教学目 标,如理解主题、解析结 构、品味语言等,以便有 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扬州慢》优秀课件
目录
• 《扬州慢》的背景介绍 • 《扬州慢》的诗词解析 • 《扬州慢》的意境与情感 • 《扬州慢》的影响与评价 • 《扬州慢》的朗诵技巧与欣赏 • 《扬州慢》的创作与教学建议
01 《扬州慢》的背景介绍
作者介绍
01
姜夔:南宋著名词人,精通音律 ,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作 品数量不多但质量很高,在词坛 上享有崇高的声誉。
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探讨《扬州慢》的主题、 语言特点等,培养学生的 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拓展阅读
推荐相关拓展阅读材料, 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扬州的 文化和历史背景,进一步 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后人对该词的评价
高度赞扬
后人对《扬州慢》的评价极高, 认为该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是词中佳作。
深刻影响
该词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 影响,许多文人墨客都从中汲取 灵感,形成了独特的文学风格。
该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重要篇章
《扬州慢》在文学史上被视为宋词的 经典篇章之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和历史意义。
诗词的艺术特色
《扬州慢》采用了传统的词牌 格式,即上片和下片各四句, 每句七个字。

扬州慢大学教案

扬州慢大学教案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授课对象:大学一年级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姜夔的生平及创作背景,把握《扬州慢》这首词的意境和情感。

2. 鉴赏《扬州慢》的艺术手法,如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等。

3. 通过学习《扬州慢》,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理解《扬州慢》的意境和情感。

2. 掌握《扬州慢》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1. 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艺术手法在《扬州慢》中的具体运用。

2. 结合姜夔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深入理解《扬州慢》的内涵。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扬州慢》的原文、作者简介、创作背景、相关评论等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扬州慢》,了解作者姜夔的生平及创作风格。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姜夔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对《扬州慢》产生兴趣。

2. 学生分享预习心得,交流对《扬州慢》的理解。

二、讲授新课1. 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读《扬州慢》,分析词中的意象和情感。

2. 讲解《扬州慢》的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艺术手法,结合具体词句进行举例说明。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扬州慢》中哪些地方体现了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艺术手法。

2. 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作业布置1. 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扬州慢》的读后感,要求结合自身理解和感受,对词中的艺术手法进行剖析。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复习《扬州慢》的意境和情感。

2. 学生分享作业完成情况,交流读后感。

二、拓展阅读1. 教师推荐与《扬州慢》相关的其他词作,如《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引导学生拓展阅读。

2. 学生阅读拓展资料,分享阅读心得。

三、课堂总结1. 教师总结《扬州慢》的艺术手法,强调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重要性。

2. 学生回顾学习内容,对《扬州慢》的意境和情感进行再次体会。

四、课后作业1. 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扬州慢》与其他词作比较的论文,要求分析不同词作的艺术手法和情感表达。

扬州慢姜夔(上课用)

扬州慢姜夔(上课用)

杜牧才华横溢,料想今日重到扬州,一定会 为之大吃一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当年杜牧在繁华富庶的扬州,写下了名噪一 时的佳句。如今要是杜郎再来,面对破败荒 凉的扬州城,恐怕再也做不成“扬州梦”写 不出“豆蔻词”了。
手 法
用典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 年知为谁生
内 容
二十四桥虽在,物是人非,水波荡漾, 冷月寂然无声。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扬州芍药甲天下”, 想那将来芍药盛开的时节,有谁来欣 赏呢?
手 法
寓情于景、虚实结合、以动衬静பைடு நூலகம்
小结内容 • 上片全写眼前实景,写出劫后扬州长期以 来的萧条景象。 • 下片怀古伤今,抒发了诗人的“《黍离》 之悲”。 写作特色 • 全诗借古伤今,今昔对比,虚实结合, • 触景生情,寓情于景。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内 容 手 法
自从金兵南侵至长江离开后,那屡遭战火摧 残的城池、古树仍然讨厌谈论战事。 拟人 渐黄昏角吹寒,都在空城
内 容 手 法
黄昏时候,凄清的号角声随着凛冽的寒风飘过, 回荡在荒凉的空城之上,令人不胜沉痛之感。
寓情于景、视听结合、以动衬静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扬州慢
姜夔
自读提示 1、梳理诗词内容 2、讨论诗句的写作手法
梳理词意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内 容 手 法
扬州是淮左有名的都会,有竹西亭这样好的去 处,旅途之初,我解鞍稍事休息 。走过扬州 那昔日繁华的街道,如今满目绿色的野生麦 子。 今昔对照鲜明,突出了今日扬州的荒凉不堪的 景象。 用典化用前人诗句“春风十里扬州路”

2024最新-选修语文《扬州慢》教案6篇

2024最新-选修语文《扬州慢》教案6篇

选修语文《扬州慢》教案6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以下是爱岗的小编帮助大家整编的选修语文《扬州慢》教案6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扬州慢》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姜夔及其词作2、掌握本词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写法3、鉴赏本词用典的技法德育目标:体会词中的“黍离之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难点:体会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写法教学方法:探讨、点拔法,比较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生一起复习前几节课的内容,指出词分婉约、豪放。

重点复习婉约派词的特点,指出本词的作者也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

二、解题:作者简介:引导学生结合注释介绍姜夔,教师稍作补充。

他一生未仕,精通音律,能自度曲。

所以他的词牌往往和词题是一致的。

扬州慢可以看出写的是扬州战后的景象,又是慢词,故称扬州慢。

三、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体会感情教师放录音,学生跟读,进一步体会本词传达的情感,讨论明确本词的情感基调(诗人为国家的残破以及人民的不幸而及其沉痛的心情)四、引导学生结合注释,进行探讨,把握本词的文意及结构问:本词的写作背景和缘由从哪儿可以找到?引导学生讨论明确:在小序中可以看出作者为何写这首词,以及写本词的目的,即抒发“黍离之悲”。

(要求学生找出有关词句)追问:作者是如何书法自己的“黍离之悲”的?(即本词的文意及结构如何)讨论明确:(结构示意)所见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萧条冷落)空城二十四桥明月所闻清角吹寒(凄清)所感杜郎须惊(难言之痛)对比手法“黍离之悲”冷月无声(凄清)桥边红药(感时伤乱)教师在和学生分析的过程中重点解决以下字词:霁,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冷月,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五、引导学生研究探讨本词和前面的几首婉约词的不同要求学生结合前面的婉约派词来感受(文学史指出‘他的贡献主要在于对传统的婉约派词的表现艺术进行改造,建立起新的审美规范’)明确:语言由“俗”变雅,内容有开拓(如本词跳出了以往的词为表现个人的狭隘情感的范围,把国家和个人联系在一起),具体分析略。

初中课文《扬州慢》教案

初中课文《扬州慢》教案

初中课文《扬州慢》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扬州慢》。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掌握其意义和用法。

(3)了解作者姜夔以及南宋时期的背景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的主题和写作技巧。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国家兴亡的忧虑。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扬州慢》的朗读与背诵。

(2)课文中生词和难点的理解与运用。

(3)分析课文的主题和写作技巧。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古文句式的理解。

(2)作者情感的表达和时代背景的把握。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时代背景。

2. 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问、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3. 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扬州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扬州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简介作者姜夔及其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音韵律。

(2)学生自学生词和难点,组内交流讨论。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词和难点,翻译课文。

(2)分析课文的写作技巧,如描绘手法、抒情手法等。

4. 互动环节:(1)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课文中表达的作者情感。

(2)回答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课文所反映的社会历史背景。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

(2)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历史责任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五、课后作业1. 朗读并背诵《扬州慢》。

2. 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写一篇描绘自然风光或历史遗迹的短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讨论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扬州慢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扬州慢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拓展延伸
淡黄柳
姜夔
客居合肥南城赤栏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唯柳 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片,以纾客怀。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立刻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 是江南旧相识。正岑寂。 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 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一书中谈词的“境域”时说:“有有 我之境,有无我之境”,这首《淡黄柳》则属“有我之境”,试 作分析。
《扬州慢》乃姜夔自作调,“白石因游扬州而作,创为 新调,即以词意名题,其所言即扬州之事。”慢词是根据曲 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重抒情,一般都较长。《扬州慢》 共98个字,是一首长调,也是一首慢词。
走近作者
姜夔(1155—1221),字尧章,自 号白石道人,南宋著名词人、音乐家,具 有多方面的才能。善书法,精音乐,在词 坛上属婉约派。他屡试不中,一生过着清 客生活,生活闲适,和当时的社会现实相 脱离,以致视野不阔,情调低沉,这在他 的诗词中有明显的反应。他主张严谨的格 律和章法,在文学上刻意求工而不流于浮 艳轻靡,对后世有较大影响。著有《白石 道人诗集》。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岑参
本课小结
这首词抒发了词人“黍离之悲”, 作者即事写景,触景生情,我们可以 思接千载,体验词人为祖国山河的残 破、人民的不幸而极其沉痛的心情。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给予词人 极高评价:“古今词人XXX之高,无 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 言外之味,弦外之响。”
“波”是眼前景物,将杜牧“二十四桥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 诗句带出,今昔对照令人产生“桥在人去”的怅惘。
鉴赏课文
由上片的游记写景到下片的联想对照,一边是萧条冷落, 一边是繁华热闹;一边是实,一边是虚,两幅对照鲜明的图景 虚实结合,情景交融,寄寓着词人对扬州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 时伤世的意绪。

初中课文《扬州慢》教案

初中课文《扬州慢》教案

初中课文《扬州慢》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扬州慢》;(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把握诗文的基本内容;(3)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节奏,体会诗歌的美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2)运用想象、对比等方法,感受诗中的意境和情感;(3)学会欣赏古典诗歌,培养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扬州的历史情感,了解相关历史背景;(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3)学会珍惜美好生活,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扬州慢》;(2)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歌意象和情感;(3)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2. 教学难点:(1)诗中难点词语的理解;(2)分析诗歌意境和情感;(3)联系历史背景,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扬州慢》的作者姜夔及其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圈点勾画出生词和难点,教师辅导解答。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节奏,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讲解诗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分析诗歌的美感。

5. 想象对比:让学生发挥想象,对比古今扬州的变迁,体会作者的情感。

6.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扬州的历史情感,培养爱国情怀。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美感和历史文化价值。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扬州慢》;3. 调查了解扬州的历史文化,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背诵情况的评价;2. 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评价;3.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4.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情况的评价。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 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感受诗中的意境。

《扬州慢》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

《扬州慢》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

《扬州慢》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第一章:教案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扬州慢》的背景和作者简介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1.2 教学内容诗歌原文解析诗歌创作背景介绍诗歌主题思想分析诗歌情感表达探讨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诗歌分析和讨论实践活动: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和创作第二章:诗歌原文解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并背诵《扬州慢》诗歌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2.2 教学内容诗歌逐句解析诗歌结构和韵律特点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解读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解析诗歌内容和手法互动法:引导学生提问和讨论实践活动: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和默写第三章:诗歌创作背景介绍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扬州慢》的创作背景理解诗歌中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3.2 教学内容诗人朱敦儒的生活背景介绍诗歌创作时期的历史背景分析诗歌中的文化意象和内涵解读3.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诗歌创作背景互动法:引导学生提问和讨论实践活动: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尝试第四章:诗歌主题思想分析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扬州慢》的主题思想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4.2 教学内容诗歌主题思想的概述和解读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分析诗歌主题思想的深度探讨和批判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解析诗歌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互动法:引导学生提问和讨论实践活动:学生进行诗歌主题演讲第五章:诗歌情感表达探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感受《扬州慢》的情感表达分析诗歌中的情感色彩和情感变化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5.2 教学内容诗歌情感色彩的解读和分析诗歌情感变化的分析和解读诗歌情感表达的手法和特点探讨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解析诗歌情感表达互动法:引导学生提问和讨论实践活动:学生进行诗歌情感表达练习第六章:诗歌与音乐结合体验6.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诗歌与音乐的结合形式分析《扬州慢》诗歌的音乐特点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创新思维6.2 教学内容诗歌与音乐结合的形式介绍《扬州慢》诗歌的音乐特点分析诗歌朗诵与音乐演奏的实践体验6.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诗歌与音乐的结合形式及音乐特点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诗歌朗诵与音乐演奏实践活动:学生进行诗歌与音乐的创作和表演第七章:诗歌艺术与社会生活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诗歌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分析《扬州慢》诗歌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社会素养和审美观念7.2 教学内容诗歌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介绍《扬州慢》诗歌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分析诗歌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探讨7.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诗歌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诗歌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实践活动:学生进行诗歌与社会生活的主题创作第八章:诗歌鉴赏与批评8.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诗歌鉴赏与批评的方法分析《扬州慢》诗歌的优点与不足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8.2 教学内容诗歌鉴赏与批评的方法讲解《扬州慢》诗歌的优点与不足分析诗歌鉴赏与批评的实践练习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诗歌鉴赏与批评的方法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诗歌鉴赏与批评实践实践活动:学生进行诗歌鉴赏与批评的练习第九章:诗歌创作工作坊9.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诗歌创作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文学创作能力提高学生对《扬州慢》诗歌的理解和感悟9.2 教学内容诗歌创作的方法与技巧讲解诗歌创作的实践指导学生诗歌作品的展示与评价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诗歌创作的方法与技巧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实践实践活动: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并展示评价第十章:总结与反思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整个《扬州慢》的学习过程总结所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和自我提升意识10.2 教学内容回顾整个《扬州慢》的学习过程和内容总结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成长与收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总结所学知识和技能互动法:引导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反思实践活动:学生进行自我提升的计划制定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诗歌原文解析:理解并背诵《扬州慢》诗歌,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扬州慢人教版高三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扬州慢人教版高三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扬州慢人教版高三下册语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并背诵《扬州慢》全词。

1.2掌握诗词的背景、作者简介及创作特色。

1.3分析诗词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探究诗词的主题和情感。

2.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诗词中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背诵《扬州慢》全词。

1.2分析诗词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

2.教学难点2.1理解诗词的背景和创作特色。

2.2深入分析诗词中的情感和主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利用多媒体展示扬州美景,引导学生进入诗词情境。

1.2介绍诗词作者姜夔及其创作背景。

2.自主学习2.1学生自主阅读《扬州慢》,理解诗意。

2.2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诗词的创作背景。

3.合作讨论3.1分组讨论诗词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

4.课堂讲解4.1讲解《扬州慢》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

4.2分析诗词中的主题和情感。

5.课堂练习5.1学生自主完成课后习题。

5.2教师选取典型习题进行讲解。

6.课后作业6.1背诵《扬州慢》全词。

6.2写一篇关于《扬州慢》的鉴赏文章。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及时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2.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五、教学资源1.教材:《扬州慢》人教版高三下册语文教材。

2.多媒体课件:扬州美景、姜夔简介等。

3.课后习题:关于《扬州慢》的鉴赏文章。

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课堂讲解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理解并背诵《扬州慢》全词,掌握诗词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课后,学生应认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1背诵《扬州慢》全词:教师活动:“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诗词《扬州慢》是姜夔的代表作之一。

《扬州慢》上课

《扬州慢》上课

忆秦娥 邯郸道上望丛台有感
曾觌
风萧瑟,邯郸古道伤行客。伤行客。繁华一瞬, 不堪思忆。 丛台歌舞无消息,金樽玉管空陈迹。空 陈迹。连天衰草,暮云凝碧。
【注】 1169年隆冬,在去金国进贡时,作者路过邯郸望见 六国时期赵王宴乐之所——丛台,遂作此词。
3.请分析“繁华一瞬,不堪思忆”在结构上的作用。 承上启下(过渡),承上文“伤”,点明了引发
1.怀柔政策 2.怀古伤今 3.耿耿于怀 4.胸怀大志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 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 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 苍天,此何人哉?
(2016年高考全国卷1) 金陵望汉江 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 2.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 感情? 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冦,表达了对大 唐一统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作者自比任 公子,觉得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 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 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 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 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 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黍离》之悲
(2016年高考全国卷1) 金陵望汉江 李白
写作时间
写作地点
所见所闻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 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 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 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 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扬州慢》姜夔(上课用)

《扬州慢》姜夔(上课用)

•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 情景交融,用清角悲吟来衬托空城荒芜 寂寥。角声把寒意散布在这座空城里。听觉 所闻是清角悲吟,触觉所感是寒气逼人,再 联系视觉所见的 “荠麦青青”与“废池乔 木”这一切交织在一起,一切景物在空间上 来说都统一在这“空城”里,同时化景物为 情思,来突出“黍离之悲”。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解读序文
冬至 满眼 驻军的号角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 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 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
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
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
之悲也。
《诗经》悲叹宫室宗庙 被毁的名篇
相关链接
• 千岩老人 指老诗人萧德藻。是姜夔的叔岳父, 也是作者的老师。 萧德藻,生卒年不详,自号千岩老 人,闽清县人。曾与陆游从江西人 曾义学诗。有较高的文学造诣。
乐景,反衬今日“波心荡、
一轮凄冷的孤月悄然 冷月无声”的哀情渲染流露
无声地倒映在动荡的 出 “物是人限伤痛之情。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想那冬去春回,来日红药花开,又有谁来欣赏它呢?
花开依旧,人事已非,名都已成空城,更兼国难未 息,还有谁来赏花采摘呢?词人乐景写哀情,想那春 天来临,看到的不是红药枝头春意闹的盎然生机,不 是万紫千红总是春的姹紫嫣红,而是无限春愁无限恨。 诗人借此曲折地表现出劫后扬州人民的凄苦生活情景, 以及自己感时伤乱的情怀,把伤今怀古之情推向高潮, 以景作结给读者留下深沉的思考和回味。
苍凉中透露悲壮、豪迈
幽寂悲凉、婉约
手法 用典
今昔对比、 虚实结合 、 融情于景 、 以动衬静
扬州地当要冲,多富商大贾。 《旧唐书·地理志》

扬州慢上课内容

扬州慢上课内容

扬州慢上课内容这是扬州慢上课内容,是优秀的语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扬州慢上课内容第1篇一、[教材依据]《扬州慢》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推荐篇目”。

二、[设计思路]指导思想:新课程标准1.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农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3.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我国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

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4.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5.尝试进行诗歌、散文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交流体会。

设计理念:在了解新课程标准内涵基础上,要求学生着重学习鉴赏诗词的基本方法(知人论世、诵读吟咏、整体把握.重点词向赏析),领略诗词的艺术魅力,并背课圬本首词。

突出学生的能动性,积累-些诗词鉴赏的心得,并用这些体悟继分析后面的词作。

教材分析:本单元在第一单元知人论世 ,整体把握的基础上,主要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发挥想象,体会和品位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感时伤世的凄伤之情,诗意理解难度不大,重点在于诵读、想象,今昔对比中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学情分析:学生为高二年级文科平行班学生,语文素养-般。

通过本学期诗歌鉴赏单元学习与训练,学生初步了解了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能够理解诗歌中意象的概念但自主性不强,要老师多加点拨、引导,调动积极性与想象力,初步感知咕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力: 1、理解本文主旨<黍离》之悲2、熟读并背诵《扬州慢》过程与方法: 1、诵读、想象,今昔对比中体会诗歌内涵2、意象、修辞拓展训练情感与价值观:体会作者蕴涵在作品中的抚今追昔的哀思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诗歌鉴赏氛围[教学重点]《黍离》之悲”的解读[教学难点]对名句“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2023最新-《扬州慢》优秀教案通用5篇

2023最新-《扬州慢》优秀教案通用5篇

《扬州慢》优秀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内容是牛牛范文为您带来的5篇《扬州慢》优秀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牛牛范文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扬州慢》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宋词婉约派风格特点:情景交融、低沉伤感、讲究**2、掌握虚实结合写作方法3、体味伤古怀今情感及“清冷”意境4、与辛弃疾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比较阅读,体味豪放派与婉约派不同风格【教学重、难点】抓词眼“空城”,分析景物“清冷”特点,体味《黍离之悲》感情【教学设想】努力贯彻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思想,指导学生对《扬州慢》进行个性化解读。

【教学步骤】一、导入语*有一个城市被称为“*的月亮城”,因为这里的月亮最多情,这里的月光最温柔,这里的月色最蒙胧,这个城市叫“扬州”。

正所谓“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800多年前,有一位年仅21岁的词人经过扬州时却有着不同的感受,别有一番滋味,这位词人叫姜夔,之后写下一首词叫《扬州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别是一番滋味的词。

二、解题及背景介绍“慢”指慢曲,依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词,一般比较长,同长调一样在91字以上。

本词是作者21岁路经扬州时有感而作的。

扬州在唐代繁华兴盛,是南北交通的枢纽,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

但到了宋朝,由于女真族多次南侵,扬州屡遭战争洗劫,终于被弄得残破不堪。

这首词描绘了古城扬州的荒凉景象,指出了残败的原因,反映了作者的故国之思和对祖国前途的深切关心。

三、整体感知1、学生结合注释,**朗读词作。

2、师范读3、指导学生诵读(字音、节奏、情感)。

四、具体研习(一)研习序言1、词前小序交待了什么内容?交待了词作的时间(淳熙丙申至日),及眼前所见所闻扬州景色(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四顾萧条,寒水自碧。

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写作的缘由(感慨今昔),其他词人的评价(以为有《黍离》之悲也)2、词前小序的写作目的是什么?交待写作背景并为全词奠定“黍离”之悲的感情基调。

《扬州慢》上课实用

《扬州慢》上课实用

朗读
一看题目 《扬州慢》……
“扬州慢”,既是词牌又是词题。 扬州——词的内容 慢——慢词(曲调舒缓)
二看作者——姜夔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 人,鄱阳(今江西鄱阳)人, 南宋中后期婉约派代表词人。 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 道人歌曲》。他一生好学、好 客、好藏书。他多才多艺,擅 长诗词,精通音律,工于书法 ,精于鉴赏。生前与很多文人 学士有密切的往来。是继苏轼 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
扬州慢
姜夔
扬州
扬州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 之誉。地处江苏中部,有2500多年的建成史,扬州 地当要冲,多富商大贾。《旧唐书•地理志》。扬 州富庶甲天下。——《资治通鉴》。古今扬州皆是 旅游胜地,早在六朝时,就有“腰缠十万贯,骑鹤 下扬州”之说。扬州的古代文明和灿烂文化,以及 美丽风光,牵动了许多诗人的情怀和游兴。
• “名都”。 • 除此之外还有“春风十里”、“青楼梦好
”、“豆蔻词工”、“二十四桥”。 • 这些词句写出了昔日扬州繁华热闹。这些
景象是通过杜牧的诗句想象得来。
面对今昔完全不同的扬州的景象, 作者想到了什么?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曾经在杜牧笔下流淌过无数赞美扬州诗 文,可是面对今日的扬州,杜牧极度的惊 讶,再有才华也难以表达深深的悲怆。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 厌言兵。
• 明确: 这三句用了拟人的写法。词人将 废池、乔木人格化,意即它们是15年前那场 浩劫的目击者,战争的恐怖、敌人的凶残, 战争造成的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种种景象 仍然留在它们心中;它们“犹厌言兵”,更 何况当地的人民呢?这样写,深刻地反映了 人民对侵略战争心有余悸、极端痛恨。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缘由 千岩老人以为有 别人 《黍离》之悲也。 评价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 写作 因自度此曲。
主题 感情 : 基调 对国 : 家昔 低 盛今 沉 衰的 悲 痛惜 伤感 凉
之情
本词是作者22岁时路过扬州所作。词人虽然初到扬州, 但对这样一座历史名城并不陌生。然而,在南宋时,金兵 频频南侵,扬州屡遭兵火,如今映入作者视野的却是一片 荒芜,满目疮痍,词人顿生山河破碎之感。作者写本词时, 宋金隆兴和议已达12年之久。南宋朝廷苟安半壁,朝纲废 弛。词人目睹当年经强敌侵凌后扬州城的累累伤痕和苦难 频仍的现实,岂能无动于衷?因而追怀丧乱,感慨今昔, 写下了这首词,抒发了《黍离》之悲。
《诗经》悲叹宫室宗庙被 毁的名篇
黍离
周大夫行役路过宗周镐京,见旧时宗庙宫室遗址, 黍稷茂盛,因悲周室颠覆,乃作此诗。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词人进入扬州城,看到、听到、想到了 什么?
见到—— 听到—— 联想——
荠麦青青、废池乔木、 二十四桥、波心荡(以动写静) 冷月、红药
清角吹寒 (以声写静) 重到虚惊,难赋深情;桥月仍在、 玉人已无;花开依旧、人事全非 扬州城已是“空城”(词眼)
词人的想象与现实相比照,产 生巨大反差,词人心中产生了怎 样的感慨?那么造成此种情形的 原因是什么?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经· 王风· 黍离
黍离:对国家 昔盛今衰的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痛惜伤感之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情。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对比鲜明,虚实相生,化须惊。纵豆 蔻词工,青楼梦好, 难赋深情。二十四桥 仍在,波心荡冷月无 声。念桥边红药,年 年知为谁生!
《扬州 慢》
竹西佳 处
原句、出处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题扬州禅智寺》
作用
过春风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起珠帘总不如。 ——《赠别》 十里
昔盛今衰\感时伤世(黍离之悲)
胡马窥江
这份感慨,词人是借助何种 表现手法抒发的?
虚实结合 虚(昔日繁华的扬州) 实(作者眼前所见空城之景)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 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 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思考:
词人眼前的扬州城是怎样的呢?上阕中 哪一个词最能概括扬州城现在的特点?
赠别二首(其一)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扬 州 慢
淮左名都, 竹西佳处, 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 废池乔木, 犹厌言兵。 姜 夔 渐黄昏, 清角吹寒, 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 算而今、 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 青楼梦好, 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 波心荡、 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 年年知为谁生!
黍 图 与 稷 图
“黍离”典故的固定解释
1.内涵 黍离之悲—亡国之悲 (悲旧家败落, 流浪者之忧,怨战;伤怀时间流逝,感怀天生万物 的自然生老,无法宣泄的情感的倾诉) 2.《毛诗传》认为“彼”指周王朝宗庙宫室, 诗人路过此处,看到原来的宗庙宫室长满黍稷, 彷徨不忍离去,得出《黍离》哀叹周王室衰败的 主题。因此《黍离》一诗历来被视为是悲悼故国 的代表作。 3. 家与国自古以来是统一的,有了众多的 “家”才组成了“国”,因此,人们称“国”为 国家。“家”是缩小了的“国”,“国”是放大 了的“家”。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常年四处 漂泊的流浪者形象,听到他因流离失所而发出的
纵豆蔻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赠别》 词工, 青楼梦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遣怀》 好
二十四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 ——《寄扬州韩绰判官》 桥仍在
题扬州禅智寺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冷”意境。
2.理解宋词婉约派(清雅派)风格
特点:情景交融、
低沉伤感、讲究和谐。
3.掌握衬托及虚实结合写作方法。
扬州慢
冬至
满眼
小序
驻军的号角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 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 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 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 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 之悲也。
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生出 苗儿来。缓慢地走着,心中恍惚不安。 了解我的人说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 人说我有所求。遥远的的苍天啊,这 都是谁造成的呢? 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抽出 穗儿来。缓慢地走着,心中如酒醉般 昏昏沉沉。了解我的人说我有忧愁, 不了解我的人说我有所求。遥远的 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 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结出 粒儿来。缓慢地走着,心中难过,哽 咽难言。了解我的人说我有忧愁,不 了解我的人说我有所求。遥远的苍 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
诗经· 王风· 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 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 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 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艺术性分析 比兴 意象〔典型〕 内心独白 重章叠唱〔递进,深 化〕 *名句:知我者,谓我 心忧;不知我者,谓 我何求.悠悠苍天,此 何人哉.
文本 解读
小序交代了什么内容,作者的写作目的 是什么?
明确:交待了词作的时间(淳熙丙申至日), 及眼前所见所闻扬州景色(夜雪初霁,荠麦弥 望。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 悲吟。)写作的缘由(感慨今昔),其他词人 的评价(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1.黍 :一种农作物,即糜子,子实 《黍离》选自《诗经· 王风》, 去皮后叫黄米,有黏性,可以酿酒、 做糕等。 采于民间,是周代社会生活中 2.离离:庄稼一行行排列的样子。 的民间歌谣,基本产生于西周 3.稷 :谷子,一说高粱。 初叶至春秋中叶,距今三千年 4.行迈:远行。迈,行、走;。 左右。关于它的缘起,毛诗序 5.靡靡:迟迟、缓慢样子。 称:“《黍离》,闵宗周也。 6.中心:内心; 7.摇摇:心神不宁。 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宗庙 8.谓:说。 公室,尽为黍离。闵宗周之颠 9.悠悠:遥远的样子。 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 10.此何人哉:这(指故国沦亡 这种解说在后代得到普遍接受, 的凄凉景象)是谁造成的呢? 黍离之悲成为重要典故,用以 11.实:籽粒。 12.噎 :食物塞住咽喉,这里指 指亡国之痛。 哽咽。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扬州、维扬、江都、芜城、 邗、南兖州、吴州
扬州地当要冲,多富商大贾。
—— 《旧唐书· 地理志》
扬州富庶甲天下。
——《资治通鉴》

1、汉代 ---------------广陵国 2、东晋----------------徐州、青州、兖州治所。 《晋书.地理志》记载:"元帝渡江之后,徐州所得惟半,乃侨置....等郡,以属 徐、兖二州,初或居江南,或居江北,或以兖州领州。郗鉴都督青兖二州诸军事、 兖州刺史,加领徐州刺史,镇广陵。苏峻平后,自广陵还镇京口。" 3、南朝宋————————---南兖州治所。 《宋书》:南兖州刺史,中原乱,北州流民多南渡,晋成帝立南兖州,寄治京口。 时又立南青州及并州,武帝永初元年,省并并南兖。文帝元嘉八年,始割江淮间为 境,治广陵。《永初郡国》领十四郡。 4、南朝齐———————————南兖州治所。 《南齐书》:南兖州,镇广陵,汉故王国....宋永初元年,罢青并兖。三年,檀道 济始为南兖州,广陵因此为州镇。土甚平旷,刺史每以秋月多出海陵观涛,与京口 对岸,江之壮阔处也。永明元年,刺史柳世隆奏:“尚书符下土断条格,并省侨郡 县。凡诸流寓,本无定憩,十家五落,各自星处。 5、南朝梁----------------------南兖州治所,南兖州领六郡。 6、唐朝————————————淮南道治所,扬州大都督府驻地。 《新唐书》志三十一:淮南道,盖古扬州之域,汉九江、庐江、江夏等郡,广陵、 六安国及南阳、汝南、临淮之境。扬州广陵郡,大都督府。本南兖州江都郡。 7、五代————————————杨吴都城。 902-937年,扬州名江都府,为吴国都城。937年徐知诰篡位,迁都金陵。939年改 国号为唐,史称南唐。 8、北宋————————————淮南路、淮南东路首府 997年,淮南道改为淮南路,扬州为治所。1072年分淮南路为淮南东路、淮南西路, 扬州为淮南东路首府。 9、南宋建炎年间————————宋高宗行在 1127-1129年,宋高宗将南宋朝廷迁到维扬。 10、南宋——————————淮南东路治所 11、元朝前期————————江淮行省治所 至元十三年(1276)攻占南宋首都杭州之后,以扬州为首府,设置江淮行省,管辖 淮南、江东、浙西五路。至元二十一年(1284),改江浙行省,首府移往杭州。至 元二十三年(1286),复改名江淮行省,又移往扬州。至元二十六年(1289)最终 改名江浙行省,首府移往杭州,并将江北并入河南江北行省。
处 处 驻 兰 桡 。 这 ” 是 古 人 对 虹 桥 的 赞 美
扬 柳 绿 齐 三 尺 雨 , 樱 桃 红 破 一 声 箫 ,
“ 扬 州 好 , 第 一 是 虹 桥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