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程设置

合集下载

议程设置的名词解释

议程设置的名词解释

议程设置的名词解释议程设置(agenda setting)就是使传媒所报道的内容能在社会上被关心议题的各方接受,使之成为影响公众舆论和决策的手段。

它既包括主流媒体的宣传活动,也包括非主流媒体的信息传播。

政府可以通过操纵大众媒体对信息进行调控,其方法有两种:首先是用大众媒体来宣传某项政策,然后由政府宣布这一政策已经被证实是正确的;或者是将一些信息在大众媒体上发表,在信息流通的中间阶段提出质疑,而在信息的最终阶段则向公众解释事情的原委,从而影响公众的舆论,改变公众舆论的性质。

第二种方法是要求重要的政治家不得不公开一些他们不愿意让公众知道的信息,或者把政治家本人的一些政治主张发表在媒体上。

这种情况下,媒体可以使自己充当政治家与民众之间的桥梁,使他们彼此了解,以达到有效地监督和控制政府的目的。

《纽约时报》主编大卫莱文斯曾经说过:“我们正处于一个社会分裂、信息混乱和信息过剩的时代,正处于一个被操纵的时代。

”议程设置理论是一种针对新闻媒介制造舆论的技巧的批评,它的实质是利用媒介在公共领域里引导公众的目的。

其关键是一种使新闻事件(当然也包括社会生活的其他事件)成为政府、社会机构、组织和企业行为的参照框架的努力。

这种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受众是按照自身的价值标准和特定的心理需求选择、加工和制作信息的,传媒的责任不仅是让公众获取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还应该帮助公众找到那些符合他们个人利益需要的信息。

另外,报纸等传统的媒介受众所占比例很小,一般情况下没有多少发言权。

如果媒介自身不能或不敢向大众讲话,公众就无法了解真相,更不可能监督媒介和政府。

于是,出现了专门为权力服务的网络媒体,像美国的“水军”就是属于这一类。

因此,社会需要一种以公民为中心的媒介,公民参与媒介的生产与再生产过程,并且积极影响公众舆论,从而迫使传媒依靠大众对传媒施加的压力及大众的自律力量,逐步成为一种自由、平等、民主的公共空间。

议程设置理论突破了传统大众传播理论对传播与受众之间关系的过于乐观的假设,从而动摇了西方传播界一直把新闻媒介看作是公众理想化的代表、理性的守护者的根基。

议程设置常用方法

议程设置常用方法

议程设置常用方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议程设置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无论是在会议、讲座、活动或其他场合中,都需要制定一个合理的议程安排,以确保活动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效果。

制定议程不仅可以帮助参与者清楚了解活动的安排和内容,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让会议变得更加有序和高效。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议程设置方法,帮助大家更好地制定会议议程。

一、明确会议目的和主题在制定议程之前,首先要明确会议的目的和主题。

了解会议的目的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议程内容和时间安排,确保议程内容与会议主题相关联,达到预期目标。

明确会议目的也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参与者,确定活动形式和内容,为制定议程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二、确定议程内容和顺序在确定会议的目的和主题后,接下来要确定具体的议程内容和顺序。

议程内容应该包括主题演讲、分组讨论、交流互动等环节,结合会议主题和目的,安排内容的先后顺序,保证议程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可以根据不同的议程内容和时间安排,合理安排议程内容的时间长度,确保每个议程环节都能充分展开和遵循时间限制。

三、考虑参与者的需求和兴趣在制定议程时,要考虑参与者的需求和兴趣,以确保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和关注议程内容。

可以根据参与者的背景和职业特点,选取适合的议程内容和环节,引导参与者参与讨论和交流。

要考虑到参与者的时间和精力限制,合理安排议程内容和交流环节,避免议程内容过多或无关紧要的环节,影响参与者的参与度和兴趣。

四、预留适当的休息和调整时间在制定议程时,要预留适当的休息和调整时间,让参与者有机会休息、调整心态和注意力,减轻疲劳感和保持精神状态。

可以在议程中设置短暂的休息时间,让参与者休息放松一下,有助于保持注意力和专注力,提高会议效果和参与体验。

五、灵活应对变化和调整在会议进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或变化,需要及时调整和应对。

在制定议程时,要灵活应对各种情况和变化,保持沟通和协调,及时调整议程内容和安排,确保会议正常进行。

议程设置概念

议程设置概念

议程设置概念议程设置概念议程设置是指在会议、活动、讨论等场合中,对会议内容和流程进行规划和安排的过程。

它是一个重要的组织管理工作,能够确保会议的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目标。

一、议程设置的意义1. 确保会议目标达成:通过制定明确的议程,可以使与会者在会前了解会议主题和讨论方向,从而有针对性地准备材料和提出建设性意见。

2. 提高效率和质量:合理安排时间和内容,可以避免冗长无效的讨论,提高讨论效率;同时也可以保证讨论的深入和质量。

3. 促进沟通交流:通过设立交流环节、小组讨论等形式,可以促进与会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并且有利于集思广益。

4. 增强组织形象:经过精心设计的议程设置能够展现组织的专业性和实力,提升组织形象。

二、议程设置要素1. 主题确定:首先需要确定会议主题以及相关话题。

2. 时间安排:根据会议规模、参与人数等因素来确定会议时间。

同时还需要考虑各项日程的时间分配,以保证会议进展顺利。

3. 内容安排:根据主题和议程时间来确定会议内容,包括演讲、讨论、交流等环节。

4. 参与者安排:确定与会人员名单及发出邀请函,确保参与者能够按时到达会场。

5. 场地布置:根据会议需要来设计场地布置,如主席台、投影设备、麦克风等设备的摆放。

6. 材料准备:为了确保与会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参与讨论,需要提前准备相关材料和资料,并在会前发送给参与者。

三、议程设置步骤1. 明确目标和主题:首先需要明确会议的目标和主题,以便于后续的工作开展。

同时还需要考虑参与人员的背景和需求,以便于制定相应的议程安排。

2. 制定初步草案:根据目标和主题制定初步草案,并确定各项日程时间分配。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各项环节之间的衔接关系,以保证整个议程流畅有序。

3. 邀请发出及确认:发出邀请函并确认参加人员名单。

同时还需要告知参加人员会议地点、时间、议程等相关信息。

4. 确定场地和设备:根据会议规模和需要确定会议场地,并安排相应的设备和人员。

如投影设备、麦克风、主席台等。

议程设置 论述题

议程设置 论述题

议程设置论述题
议程设置是指在会议、研讨会、培训课等活动中,根据活动目的和参与者的需求,合理安排和组织活动内容的步骤和时间安排。

在进行议程设置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活动目标:首先确定活动的目标,明确活动的宗旨和预期的效果。

根据目标确定活动的主题和重点,以此作为议程内容的基础。

2. 参与者需求:了解参与者的需求和期望,根据参与者的背景和兴趣,确定议程的内容和形式。

例如,对于一个培训课程,需要根据学员的专业背景和培训目标设置相应的内容。

3. 时间安排:根据活动的时间限制和重点,合理安排议程的时间。

需要考虑到活动开始前和结束时的准备和总结时间,以及各个环节的时间控制。

对于较长时间的活动,可以设置适时的休息和互动环节。

4. 内容安排:根据活动的主题和目标,合理排序和组织议程的内容。

可以根据内容的重要性和逻辑关系,安排先后顺序和时间分配。

同时,可以根据参与者之间的互动和讨论情况,灵活调整议程,确保活动的效果和参与度。

5. 参与方式:考虑参与者的参与方式,可以结合讲座、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不同形式,促进参与者的积极参与和学习效果
的提升。

6. 灵活性设计:在议程设置中,需要考虑到突发情况和参与者的反馈。

预留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或需要调整的情况。

同时,关注参与者的反馈和意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议程。

议程设置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活动的效果和参与者的体验。

因此,在进行议程设置时,需要充分考虑活动目标、参与者需求和时间安排等因素,灵活调整和合理安排议程内容,以提高活动的效果和满意度。

简述政策过程的阶段

简述政策过程的阶段

简述政策过程的阶段政策过程通常包括多个阶段,这些阶段可以帮助决策者系统地制定、实施和评估政策。

以下是典型的政策过程阶段:1.议程设置(Agenda Setting):在这个阶段,社会问题被提出并引起注意,成为公共议程的一部分。

议程设置是政策制定的第一步,通常涉及到各种利益相关者、媒体和公众的参与。

2.政策制定(Policy Formulation):在确定议程后,政府机构、专家、利益集团等参与者开始制定政策。

这包括研究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制定政策文本等过程。

在这个阶段,政策的具体内容和方向得以形成。

3.决策采纳(Decision Making):在政策制定阶段后,政策需要被正式采纳和通过。

这通常包括政府机构、议会或其他决策机构的投票或正式决策程序。

决策采纳阶段是政策正式变成法规或法律的阶段。

4.实施(Policy Implementation):一旦政策被采纳,就需要在实际中进行执行。

这包括确定责任机构、分配资源、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等。

实施阶段可能涉及多个层面的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以确保政策的有效执行。

5.监测与评估(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在政策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监测和评估政策的效果。

这包括评估政策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是否有不良的副作用,以及是否需要调整政策。

6.终结或调整(Termination or Adjustment):如果政策达不到预期效果,或者出现了意外的后果,可能需要对政策进行调整或终止。

这个阶段反馈到议程设置阶段,形成一个循环。

这些阶段不一定是线性的,政策制定过程可能在不同阶段出现回溯和调整。

此外,每个阶段都涉及多个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包括政府、公众、专家、利益集团等。

整个政策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系统。

议程设置常用方法

议程设置常用方法

议程设置常用方法议程设置是会议的重要环节,能够为会议提供明确的方向和框架。

常用的议程设置方法有以下几种:1.确定会议目标:在制定议程之前,首先需要明确会议的目标和预期结果。

这有助于确定讨论的重点和主题,并确保会议达到预期的效果。

2.确定会议主题:根据会议目标,确定会议的主题。

主题应该与会议目标紧密相关,并能够引导讨论和决策。

3.列出议程项:根据会议主题,列出需要讨论的议程项。

这些议程项应该按照逻辑顺序排列,确保讨论的连贯性和合理性。

4.确定议程项的时间限制:为每个议程项设定适当的时间限制,以确保会议按时进行并顺利完成。

根据议题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可以为每个议程项分配不同的时间。

5.安排议程项的顺序:根据议题的重要性和逻辑关系,确定议程项的排列顺序。

一般而言,建议先处理重要且紧急的议题,然后再逐步处理其他议题。

6.留出时间供讨论和决策:确保在议程中留出足够的时间供与会人员进行讨论和决策。

这有助于促进参与和合作,确保会议达到预期的效果。

7.考虑参会人员的需求:在议程设计过程中,考虑参会人员的需求和利益。

可以通过事先调研或询问意见的方式,了解参会人员的关注点和期望,使议程更具吸引力和针对性。

8.灵活调整议程:在会议进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意外情况或议题讨论的延续,因此需要保持灵活性,及时调整议程。

这有助于适应不可预见的情况和确保会议的效果。

总之,议程设置是会议成功的关键之一。

通过明确会议目标、确定主题、安排议程项的顺序和时间限制,考虑参会人员的需求,并保持灵活性,可以有效地组织会议,提高会议效率和效果。

议程设置的名词解释

议程设置的名词解释

议程设置的名词解释议程设置是指由社会共同体设定的、在一定时期内反复出现的、有特定意义的生活事件或者重大事件。

议程设置的类型: 1,对已知事件和即将发生的事件作为议题加以公开宣传; 2,由组织提供新闻来源,再对新闻信息进行组合成媒介议程; 3,由某个组织或人物就某些事件或话题邀请各方面人士举行会谈并收集相关的背景资料; 4,通过互联网在世界范围内公布信息,或将某个事件或事实作为焦点新闻进行追踪报道。

5,在新闻报道中强调那些曾经被媒介议程忽视但在此次事件中又被突出的主题。

议程设置的目的:( 1)引导受众的注意力,使其能够更好地利用大众媒介;( 2)有效影响公众舆论;( 3)避免或降低负面公众评价的影响。

一般认为,政府机构通过利用新闻传播媒介建立一种环境氛围,该氛围诱导社会舆论的改变,使公众的态度和情绪倾向与预先制定的目标趋于一致。

公众对信息来源的偏好与舆论领袖倡导的事物是否一致往往被看作是社会改革的衡量标准。

而事实上,任何一个组织想要影响大众媒介,除非拥有足够大的财力物力或采取足够高明的策略,否则难免不会遇到挫折。

可见,任何“无心插柳”的结果都可能影响大众媒介的议程设置。

议程设置原则: 1,长期性。

选择的议程最好是能够比较持久地被公众关注。

2,公开性。

应让广大公众了解相关事件及其本身。

3,显著性。

让公众了解这些信息只有通过可靠、有说服力的途径才行。

4,针对性。

媒介议程不能盲目跟风,必须针对公众当前关注的热点问题。

5,间接性。

从公众关注的中心事件周围辐射开去,建立多种形式的辅助性议程。

6,公众参与。

充分考虑并吸纳公众意见。

为了防止议程设置问题,可以建立一系列的控制程序。

第一步,确保一切不属于媒介议程的信息都没有进入媒介。

第二步,规定媒介对涉及公众利益的信息有优先获得权,在发布之前进行审核。

第三步,要求媒介向议题发布单位做详细的询问,弄清议题是如何产生的。

第四步,编辑决定是否刊登新闻报道。

第五步,媒介发布之后,再次询问这些议题。

议程设置

议程设置

Features
议程设置理论 的特点
议程设置理论的特点
传播效果分为认知、态度和行动三个层面,"议程 设置"功能假说的着眼是完整意义上的效果形成过 程的最初阶段,即认知层面上的效果。
"议程设置"功能考察的整体的大众传播具有较长时 间跨度的一系列报道活动所产生的中长期的、综 合的、宏观的社会效果。这里着眼的是传播媒介 的日常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活动所产生的影响。 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暗示了这样一种媒介观,即传 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
该理论假设探讨的是三者之间的关系:
大众媒介
人们在头脑中构 建的事件图景
真实世界的再现
Viewpoint
议程设置理论 主要观点
议程设置理论的主要观点
在当代社会,大众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媒 介参与了“社会现实的构建” ,影响了人们头脑中对社 会现实的构想。
影响了人们头脑中对社会现实的构想
影响到受众对社会事务轻重缓急的考虑
,存在着一种高度的对应关系。他们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 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了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
议程设置理论基本定义
1972年麦库姆斯和肖发表于《舆论季刊》上的《大众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正式提出理论假设: 大众媒介加大对某些问题的报道量,或突出报道某些问题,能影响受众对这些问题重要性的认知。
大众传播媒介从每日每时所发生的客 观事实中挑选出极少数加以广泛传播 ,从而影响到受众对社会事务轻重缓 急的考虑。
事件在大众传媒中出现的 频率,是受众赖以判断该 事件重要性的主要依据。
出现频率影响受众判断事件重要性判断

议程设置理论

议程设置理论

议程设置理论∙1议程设置理论概述∙2议程设置理论的观点∙3议程设置理论的评价∙4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特点∙5议程设置理论的应用∙6对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研究概述“议程设置功能”作为一种理论假说,最早见于美国传播学家M.E.麦库姆斯和唐纳德.肖于1972年在《舆论季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题目是《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

这篇论文是他们在1968年美国总统选举期间就传播媒介的选举报道对选民的影响所作的一项调查研究的总结。

1968年,麦克姆斯和肖对总统大选进行了调查,看媒介议程对公众议程有多大的影响。

1972年提出了议程设置理论,该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给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

大众传播可能无法影响人们怎么想,却可以影响人们去想什么。

议程设置是大众传播媒介影响社会的重要方式,其观点主要来自政治学,李普曼的《舆论》最早提出该思想,被认为是传播学领域的奠基之作。

观点1)大众媒介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是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某些事实和意见,以及他们对议论的先后顺序,新闻媒介提供给公众的是他们的议程。

2)大众传媒对事物和意见的强调程度与受众的重视程度成正比,该理论强调:受众会因媒介提供议题而改变对事物重要性的认识,对媒介认为重要的事件首先采取行动。

3)媒介议程与公众议程对问题重要性的认识不是简单的吻合,这与其接触传媒的多少有关,常接触大众传媒的人的个人议程和大众媒介的议程具有更多的一致性。

4)不仅关注媒介强调哪些议题,而且关注这些议题是如何表达的,对受众的影响因素除了媒介所强调的议题外,还包括其他因素,这些影响包括对态度和行为的两种影响。

评价意义:1)"议程设置"理论从考察大众传播在人们环境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入手,重新揭示了大众传媒的有力影响,为效果研究摆脱"有限论"的束缚起了重要的作用。

议程设置 名词解释

议程设置 名词解释

议程设置名词解释议程设置是指在一个会议、研讨会、培训班或其他集体活动中,为了达到活动目标,安排和组织参与者参与的内容和顺序的过程。

议程设置对于活动的顺利进行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参与者了解活动的目标和内容,明确任务和责任,并确保活动的有效与高效。

议程设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会议目标:会议目标是指召开会议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希望通过会议达到的具体目标。

在议程设置时,首先需要明确会议的目标,以便安排相关的议程内容。

2. 时间安排:时间安排是指为每个议程项目分配的时间,包括开始和结束时间,以及每个议程项目的时间限制。

时间安排需要根据议程内容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来确定,以确保会议的顺利进行。

3. 内容选择:内容选择是指确定议程项目的具体内容和顺序。

在内容选择时,需要考虑到参与者的需求和兴趣,以及会议的目标和主题,选择与会议主题相关的议程项目。

4. 议程项目细化:议程项目细化是指对每个议程项目进行具体细化和确定相关的任务和责任。

在细化议程项目时,需要确定每个议程项目的内容和目标,并明确相关的责任人和任务,以便在会议中进行分工和合作。

5. 会议形式安排:会议形式安排是指确定会议的具体形式和流程。

在会议形式安排中,需要确定会议的开场白、发言顺序、互动方式以及参与者的角色和责任,以便确保会议的秩序和效果。

议程设置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目标明确:议程设置可以帮助参与者清晰地了解活动的目标和意义。

明确的目标可以激发参与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全力以赴地参与活动。

2. 时间合理:议程设置可以帮助参与者合理分配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活动的目标和任务。

合理的时间安排可以使会议高效进行,节省时间和精力。

3. 内容有序:议程设置可以帮助参与者了解活动的内容和顺序,以及各个议程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

有序的内容安排可以帮助参与者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活动的内容,提高学习效果和工作效率。

4. 分工明确:议程设置可以帮助参与者明确任务和责任,分工合作,达到团队合作的最佳状态。

第六讲 议程设置理论

第六讲 议程设置理论

宏观视野的议程设置理论模型
增加维度:
1、媒体议程的来源 2、政策议程与媒体议程及公众议程的关系 3、不同议程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1940年用其独特方法(“拉扎斯菲尔德指数” 的数学模型)对 当年的美国总统选举进行了详细调查,旨在探讨媒介对选民 投票意向的影响。1944《人民的选择》报告发表,其方法引 起广泛关注
“议程设置”概念寻根
1972 年麦库姆和肖发表于《舆论季刊》上的《大 众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正式提出理论假设:
大众媒介加大对某些问题的报道量,或突出报道某 些问题,能影响受众对这些问题重要性的认知。
该理论假设探讨的是三者之间的关系:
大众媒介、真实世界的再现、人们在头脑中构建的 事件图景
对公众议程的研究
公众议程的影响因素
1、信源的可信性 2、个人媒体的接触量 3、人际传播 4、个人经验 5、定向需求
议程间的零和博弈
通常一个人的议程限于5~7个
议程融合理论(Agenda melding)
观点:在现代社会中,个人必须通过加入某个社会群体来 降低认知不协调,获得安全感和确定性。为了融入自己想 要加入的群体,个人必须接触与该群体相关的媒体,使自 己的议程与这一群体的议程一致。
议程设置研究的转向——媒体议程来源
对于媒体议程来源的研究构成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议程 设置研究的一个热点 影响媒体议程的因素:
1、媒体影响力。具有影响力的媒体或新闻来源常常设置 其他媒体的议程(“媒体间议程设置”) 2、信息源,主要是政治人物和公关机构 3、偶然的诱发事件 4、媒体的报道框架
——麦库姆斯:《议程设置:大众媒介与舆论》
对“议程”的理解
议程:是指在某一时间点,按照重要性等级进行传播的一 系列问题(issue)。此处所说的问题(issue)是指较为 宏观的社会问题,比如经济问题、环境问题、外交问题等, 并不是某个具体的话题(topic)。议程中的某个问题的相 对重要程度,可以称为问题的显著性。

会议议程设置与调整程序

会议议程设置与调整程序

会议议程设置与调整程序1. 引言会议是组织与协作的关键环节之一,对于团队和组织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会议议程的设置与调整是确保会议高效进行的关键步骤。

本文档旨在介绍会议议程设置与调整的基本程序,以确保会议的顺利进行。

2. 会议议程设置程序会议议程设置程序是在会议召开前制定会议议程的过程。

以下是会议议程设置的基本步骤:2.1 确定会议目的在制定会议议程之前,首先需要明确会议的目的和主题。

确定会议目的有助于确保会议的讨论和决策与会议目标一致。

2.2 收集议题与会人员可以提前提交议题,或者由会议组织者主动收集议题。

收集到的议题需要分类整理,确保每个议题都得到充分讨论。

2.3 确定议题优先级在整理议题的过程中,需要根据议题的重要性和紧急程度确定议题的优先级。

优先级高的议题应该放在会议的开始部分进行讨论。

2.4 安排议程时间根据议题数量和重要性等因素,确定每个议题的讨论时间。

避免议程过于紧张,确保每个议题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充分讨论。

2.5 制定议程安排将确定的议题按照优先级和时间顺序,制定详细的议程安排。

议程安排中应包括每个议题的标题、讨论时间、负责人等信息。

2.6 分发议程将制定好的议程分发给与会人员,以便他们提前做好准备。

议程可以以电子邮件、在线协作平台或打印纸质形式进行分发。

3. 会议议程调整程序在会议召开前或会议进行中,可能需要对议程进行调整。

以下是会议议程调整的基本程序:3.1 收集调整意见在进行会议前或会议进行中,不同与会人员可能对会议议程有不同的意见和建议。

会议组织者需要主动收集与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

3.2 分析调整需求根据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会议组织者需要分析是否需要对会议议程进行调整。

考虑调整议程的影响和可行性,确保调整符合会议目标和与会人员的期望。

3.3 确定调整方式根据调整需求,确定如何调整会议议程。

可能的调整方式包括调整议题的顺序、增加或删除议题等。

3.4 通知与会人员在确定好调整方式后,及时通知与会人员会议议程的调整情况。

议程设置理论概览过去,现在与未来

议程设置理论概览过去,现在与未来

议程设置理论概览过去,现在与未来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全面探讨“议程设置理论”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作为传播学的重要理论之一,议程设置理论自提出以来就在学术界和实践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本文首先将对议程设置理论的基本概念和核心思想进行概述,为读者提供理论背景和基础。

接着,文章将回顾议程设置理论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分析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影响。

然后,本文将重点探讨议程设置理论在当前社会环境下的应用和挑战,包括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对议程设置理论的影响,以及全球化、多元化背景下的议程设置新趋势。

文章将展望议程设置理论的未来发展趋势,探讨其在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和新的应用领域。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更深入地理解议程设置理论的发展历程、现状和未来趋势,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议程设置理论的过去议程设置理论,源自于传播学领域,最早由美国学者麦库姆斯和肖于1972年提出。

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大众传媒并不能直接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观点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

换言之,媒体虽然不一定能告诉人们怎么想,但可以告诉人们想什么。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议程设置理论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深化。

在早期阶段,理论主要关注媒体如何设置公共议程,即哪些议题受到媒体关注并被广泛报道,从而影响公众对这些议题的认知。

这一阶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媒体议程与公众议程之间的关系,并证实了媒体议程对公众议程具有显著影响。

随着研究的深入,议程设置理论逐渐扩展到对媒体议程如何影响公众态度和行为的研究。

学者们发现,媒体不仅通过设置议程来影响公众的关注点,还能通过选择性的报道和呈现方式来影响公众对这些议题的看法和态度。

媒体还可以通过议程设置来影响公众的行为决策,比如影响选举结果、塑造社会规范等。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议程设置理论的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

除了传统的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外,网络、社交媒体等新媒体也逐渐成为议程设置的重要渠道。

必备冲刺名解25 议程设置、议程建构、议程融合、网络议程设置

必备冲刺名解25  议程设置、议程建构、议程融合、网络议程设置

必备冲刺名解25 | 议程设置、议程建构、议程融合、网络议程设置01.议程设置背景+内容+主要观点+特点议程设置(Agenda Setting)理论是M·E·麦库姆斯和D·L·肖在1972年《舆论季刊》上发表的论文《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中提出的。

他们发现,在选民对当前重要问题的判断与大众传媒反复报道和强调的问题之间,存在着一种高度的对应关系。

根据这种高度对应关系,他们得出了议程设置功能理论。

(背景)该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公众注目的焦点和对社会环境的认知。

媒介议程设置过程,本质上来说是占统治地位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势力对舆论进行操纵和控制的过程。

(内容)主要观点:❶大众媒介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议题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某些议题,以及先后顺序;❷大众传媒对议题的强调程度与受众的重视程度成正比,该理论强调受众会因媒介提供的议题而改变对议题重要性的认识,对媒介认为重要的事件首先采取行动;❸媒介议程与公众议程对议题重要性的认知不是简单的吻合,这与其媒介接触量有关,常接触大众传媒的人的个人议程和大众媒介的议程具有更多的一致性;❹不仅关注媒介强调哪些议题,而且关注这些议题是如何表达的,对受众的影响因素除了媒介所强调的议题外,还包括其他因素,这些影响包括对态度和行为的两种影响。

(主要观点)其特点:❶着眼于是传播效果形成过程中的最初阶段,即认知层面上的效果。

它以告诉人们“想什么”的方式来把他们关心和注意力引导到特定的问题上;❷考察的不是某家媒介的某次报道活动所产生的短期效果,而是作为整体的大众传播,是具有较长时间跨度的一系列报道活动所产生的中长期的、综合的、宏观的社会效果。

这里着眼的是传播媒介日常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活动所产生的影响;❸议程设置暗示了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作业”的机构。

agenda_setting_theory的theoretical_framework_概述说明

agenda_setting_theory的theoretical_framework_概述说明

agenda setting theory的theoretical framework 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在现代社会中,媒体对公众议程的设置具有重要影响力。

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和信息传播的加速,学者们开始关注媒体如何通过选择和强调特定的话题来塑造公众对事件的关注度和意义,并将这一现象称为"agenda setting"(议程设置)。

Agenda setting理论被广泛应用于新闻研究、政治学、社会科学等领域。

1.2 文章结构本文旨在全面探讨agenda setting理论的理论框架,并深入剖析其主要原理。

同时,我们还将分析agenda setting研究所采用的方法以及其在不同应用领域中的实际应用情况。

最后,文章将总结主要观点和发现,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系统概述agenda setting理论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则,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该理论并认识到其在社会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此外,我们还将介绍agenda setting理论的研究方法,并提供一些相关领域中实际案例,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理论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可以对agenda setting理论有一个全面且深入的认识,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研究或分析中。

以上为文章"1. 引言"部分内容,旨在概述文章的目标、结构和引言部分的主要内容。

2. agenda setting理论的理论框架概述:2.1 定义与起源:agenda setting理论是大众传媒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主要关注媒体如何通过选择和强调特定的新闻议题来影响公众对事件的关注程度和重要性评判。

这一理论最早由美国学者麦考姆斯和肖恩提出,并于1968年首次在《公共关系杂志》上发表。

随后,这一理论受到了广泛研究和讨论,并逐渐演化成为传播学及相关学科中的重要研究课题。

2.2 媒体议程设置:agenda setting的媒体议程设置涉及到媒体机构在报道中所选取和突出呈现的新闻话题。

议程设置功能具体案例

议程设置功能具体案例

议程设置功能具体案例
嘿,咱就来说说议程设置功能吧!比如说,热门电视剧的宣传,那可真是太明显啦!就像之前那部超火的《甄嬛传》,各大媒体、社交平台都在疯狂讨论,这可不就是在给我们设置议程嘛!大家每天都在聊甄嬛和她的那些宫斗事儿,搞得我们也忍不住想去看看究竟有多精彩。

还有啊,那些时尚潮流的传播也是一样。

突然之间,满大街都开始流行某种款式的衣服或鞋子,这难道不是议程设置在起作用吗?就好比前阵子流行的阔腿裤,一下子就成了大家都追捧的时尚单品。

再看看那些明星的八卦新闻,天天都能上热搜,占据着我们的视野。

我们不由自主地就被吸引过去,去关注他们的一举一动。

就好像某对明星情侣的分分合合,能让大家讨论好长一段时间呢!
你想想看,世界杯的时候,身边是不是所有人都在谈论足球比赛?各种关于球队表现、球员发挥的话题充斥着我们的生活。

这可不就是议程设置让足球一下子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嘛!
这不就跟风吹过稻田一样,议程设置的力量就像那风,把某些话题像稻子一样吹到了我们面前,让我们没办法忽视呀!
在我看来,议程设置功能真的超厉害的。

它能决定我们关注什么,讨论什么,甚至会影响我们的喜好和行为。

它就像一只无形的手,在悄悄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呢!。

政府议程设置

政府议程设置

政府议程设置
政府设置议程应该是以下三者完美的结合:政府要说明的(政策议程)、媒体感兴趣的(媒体议程)、公众关心的(公共议程)。

政府要通过议程设置,将政府的政策和工作成为人民乐于关注的焦点,使政府决策的权威性与新闻报道的影响力相结合,在公众当中形成广泛的相关的讨论议题,最终实现合力效应。

面对网络时代多元化、即时性、多样性的舆论生态环境,政府只有通过对媒体议程的设置,从而达到公共议程的设置,在公众当中形成广泛关注的议题,最终实现合力效应。

这种驾驭舆论的执政能力应该是顺应新闻规律,运用传播技巧,通过新闻发布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调动媒体的兴奋点,使媒体自觉自愿地围绕公共政策部门所发布的新闻事件和议题来进行报道和追踪。

作为加强执政能力的突破口,议程设置所塑造的舆论民意更可以使社会内部成员获得强烈的政治认同感。

议程设置案例

议程设置案例

议程设置案例在组织会议的过程中,议程设置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会议的效率和成果。

下面我们以一个实际的案例来说明如何进行议程设置。

本案例是某公司举办的年度业绩总结会议。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会议的主题和目的,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目的是总结过去一年的业绩,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新的发展计划。

基于这个主题和目的,我们可以开始进行议程设置。

会议的第一项议程是开幕致辞,由公司领导人发表。

在开幕致辞中,他们可以对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为整个会议定下基调。

接下来是业绩总结报告。

这部分内容需要围绕着公司的各项业务指标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总结,包括销售额、利润、市场份额等方面的数据。

通过对过去一年业绩的全面梳理,可以为未来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在业绩总结报告之后,可以安排一个互动环节,让与会者就报告中的数据和结论进行提问和讨论。

这样可以增加会议的参与度,也有利于发现问题和解决矛盾。

接着是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案讨论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与会者可以就在业绩总结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这部分内容需要有针对性地针对每个问题进行讨论,找出根本原因,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最后一个议程是制定新的发展计划。

在这个环节中,与会者可以根据前面的讨论结果,制定新的发展计划和目标。

这部分内容需要具体可行,同时也要有挑战性,能够激励全体员工为之努力。

总结会议内容并进行闭幕致辞。

在闭幕致辞中,公司领导人可以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并对新的发展计划进行强调和激励,同时也可以对与会者表示感谢。

以上就是我们针对年度业绩总结会议的议程设置案例。

通过合理的议程设置,可以使会议达到预期的效果,为公司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持和指导。

希望这个案例能够对大家在实际工作中进行议程设置时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关与议程设置,网络时代能否走得更远?
广电0903 沈洁学号:200908270310
摘要:网络热点事件的传播速度是惊人的,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它能够脱颖而出完全是依靠网络这个互动的平台。

本文就网络热点事件的传播特点利用案例举证法、数据调研法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并通过对比论证法将网络与传统媒体做一个比较,得出结论,即网络平台既沿袭了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也由于其独特性,使得一些大众传播功能得到了提升和放大,从而使我们对于如何利用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字:网络把关议程设置热点事件
目前,网络已成为传播热点事件的一个绝佳利器。

事件一经网络媒体爆料,其传播速度相较于传统媒体来说无疑是惊人的,在短期内可以迅速蹿红,成为网络热点,甚至是社会热点。

笔者查看了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热点舆情”研究组发布的关于《2012年第一季度中国热点舆情报告》,报告显示,“合肥少女毁容案”、“张妙家属所要赠款冲突事件”以及“中俄否决安理会叙利亚问题决议”分居网络舆情排名前三。

下面笔者就其中最受关注的“合肥少女毁容案”来解析一下传播学原理的应用及发展。

(一)网络将“把关人”发挥到极致
“把关人”理论说的是大众传播的新闻报道中传媒机构其本身即为所谓的“把关人”,而他们对于信息的取舍权是决定性的,他们能够决定哪些内容能够“上台”与受众面对面,信息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是由传媒组织控制的,或者说把关。

而对于网络环境中的网络媒体来说,这种把关功能其实是与传统媒介相类似的,特别是在我国,媒体的把关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如去年7月广电总局颁布的限娱令就是传媒主管部门一个很好的“把关”印证。

但其又有不同,在现今的网络条件下,已不仅仅是单方面的信息传递,而是双方的,或者说是多方的。

每个网民都可以通过网络的各种平台,如BBS、
Facebook、微博等时下相当流行的平台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

而由于网络具有虚拟性,使得信息的真伪辨识和来源追溯增加了主管部门“把关”的难度,而对于信息的传播源来说,其把关性更加凸显。

也由于其多方把关这一特性,使得诸多的网络事件成为热点,如若没有如此自由宽松的网络环境,也不会有“网络事件”这一说。

对于像郭美美事件、90后殴打老人事件,这些都属于上述所说的网络事件,前者是通过事件主人公的一条微博,而后者则是通过一个短小的视频。

对于“合肥少女毁容案”,网络更是将把关作用发挥到极致。

除了在各大门户网站发布头条信息、图片,用时下流行的“官二代”等能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词条等一系列方式,一方面,引起了人们对于事件的持续关注,另一方面,也勾起了人们对于“官二代”连带于“富二代”一些关注和讨论。

而在微博上,网民或者一系列官方微博也针对此次事件发表相关评论,有客观性表述,但多数皆是带有主观意向的。

官方微博评论员有时也会极尽犀利言辞,更何况是广大网民。

从这一程度上来说,网络平台上的“把关”实则是不具有实质性作用的,其要发挥作用也是在事后,只能通过屏蔽或者删除某些过激言论或者有损于社会主义和谐的言论。

但从另一角度来说,网民实则就是网络平台上的“把关人”,他们的言论实则主导着热门事件的动态,以及人们看待事件的主导看法。

有些事件,其实主导思想就只有几种,而这几种往往也是主流媒体或者有些网民一开始的言论引起广大网民的认可而广为流传,成为主导。

有些网民具有很高的声望,有足够的粉丝量,其话语的受重视程度无疑是举足轻重的。

在面对合肥少女从被毁容的案件时也出现了相当数量的微博评论,相关的微博条数就有989298条之多,而其中有声望人士对于此次事件的评论与转发也是达到了1654条之多。

于是通过网络的传播互动性以及传播多向性使得事件一炮而红,并得到普遍关注,也使得那些所谓的后期主流评论或者主流思想赢得大众的认可并成为“主流”。

当然对于信息的真实性以及可靠程度,有关新闻传播的主管部门以及传媒负责人应努力提高专业技能,尽早做到实时监控,实时管理,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做好媒介把关,这是至关重要的。

(二)网络“议程设置”功能放大化
议程设置是大众传播学中的一个经典理论,由美国著名记者、作家、评论家李普曼在其所发表的著作《公众舆论》中首次提出。

他是基于大众传播,即
传统媒介对于人们认识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作用所做的大胆阐释。

大众传播并不能决定人们对于某一时间或意见的具体看法,根据上节所述,其“把关”只影响人们对于某一事件或意见的思考方向,而并不限制具体看法,而媒体却往往能够通过提供信息以及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需要关注何种事件、何种意见并左右受众谈论以及思考的先后顺序。

而议程设置在网络媒体出现时,其功能有被放大的趋势。

在互联网上,人人都能成为意见领袖,人人都能唱主调,议程设置已不再是单一方面进行的了,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变得多方化,避免出现网络上的“媒介为王”的现象,尽管在传统媒体上仍然有“媒介为王”之说。

这里所说的媒介指的是非平台,是指真正意义上的媒介组织,包括传统的报纸、电视、广播,以及网络中的网络媒体,各大门户网站的新闻中心等。

社会议题的设置都朝着分散化的趋势发展。

在网络热点问题的分析当中,设置议程者(这里可以指网民亦或是某一网站)以其发布的具体信息为传播的载体,从而向社会受众传递一些极有可能成为未来社会热门议题的话题,从这一程度上来说,其与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过程和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而网络也有其独到之处,即能够在发布信息的同时对传统的媒体产生影响。

在现在的新闻评论类节目当中,不论是电视还是广播,甚至可以包括报纸,以网络资源为导向的新闻报道数不胜数;许多电视节目或者广播节目都有增设网络平台,实施与网络的互动;更有一些地方台开辟了专门以点评微博为切入口的新闻节目,据笔者了解,台州电视台就有这么一档节目,由于这一形式相对较新,尝试的电视台相对较少,但从趋势看,其今后的前景无疑是不可限量的。

正如上述所说,纵观前段时间的网络热点话题,如郭美美事件,合肥少女毁容案等事件,无不等上各大报纸,广播电视的新闻节目当中,成为议程之一。

这些现象都体现了网络与传统媒体的互动,体现了传统媒体立足于网络平台的媒介设置议程,也就是网络的议程设置功能已经间接地且越来越深刻地影响到传统媒介。

在议程设置的过程中,网络也注意把握人们对于事件进程的控制。

如去年六月红极一时的郭美美事件,可以说是由其本人的一条微博而一夜走红的。

一开始人们关注的焦点是郭美美炫富,关注的是其身家背景以及其男友身份,以
及有关富二代的讨论;后由于主人公的红十字会商业经理的身份,从而把人们的焦点转移到了红十字会,把红十字会推到了风口浪尖处,从而使红十字会深陷危机,另一方面也使得慈善捐款大幅减少,慈善事业信任危机弥漫。

这种种表现,实则都体现了网络的议程设置功能,且议程设置变得更加及时有效。

对于“合肥少女毁容案”来说,网络的议程设置功能也得到很清晰的体现。

从电视到广播,再到报纸,铺天盖地的新闻报道充斥了绝大多数受众的眼球,一时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人们从了解这一事件的动态,实时产生了不同阶段对于现实的思考。

从对“官二代”的抨击,到后来“官二代”被轻判而产生对司法体制的质疑以及讨论,同时,也激发了人们的善心,为少女筹款治病。

笔者查阅了新浪微博中有关“合肥少女毁容案”的一系列认证用户的微博,几乎是第一时间发布,接着就有人跟进转发,有些也会附带上一些评论,而正是这样一些实时的跟进与评论,成为了议程设置的主导,成为了议程设置的执行者,而这里的执行者既有如合肥热线、钱江晚报等这样的官方微博,又有如北邮EMBA联合会副秘书长刘洋、青岛大学教授刘忠世等有地位有身份有话语权的名人。

这就使得议程设置主体更加多样化,其传达的信息也更加多元化和丰富化。

而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有些不负责任的言论极有可能导致网络设置了错误的社会议程,从而造成了严重的社会恶果。

对于网上进行议程设置的网民及官方网站,需要通过一些管理部门进行科学的引导,从而使其议程设置功能更有效地发挥出来。

网络热点事件,已然成为一种规范性的公共实践意识形态,不仅能够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也能够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

舆论风暴是其产生的一大形态,网络时代的到来,特别是新媒体如微博时代的到来无疑成为社会受众接受公共资源方式改革与资源整合的重要手段和方式。

如何利用,我们还需要不断摸索前行。

参考文献:
[1] 张雷. 传播学通用教程[M]. 浙江: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7.
[2] 张艺馨. 网络传播对企业危机管理的影响研究[D]. 上海: 复旦大学, 2007.
[3] 唐逢九. 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新解读[J]. 法制与社会,2010.3:18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