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语文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专题01送别诗含解析2019022011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课件:热门题型——离别诗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课件:热门题型——离别诗第一篇: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课件:热门题型——离别诗古代诗歌鉴赏专题离别诗送别作词:李叔同(弘一大师)古代饯行赠诗风气盛行,因此产生了大量的离别诗。
唐代较突出的2000 多位诗人中,几乎人人都写过送别诗。
李白提到姓名的赠别诗就有400 多首。
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乡旅、归隐等。
鉴赏离别诗的方法1、积累离别诗常用意象。
2、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
3、离别诗常用的表达技巧:借景抒情、衬托诗人送别的习俗1、折柳送别2、饮酒饯别3、唱歌送别折柳送别习俗产生于汉代,产生原因大体有三:1、千丝万缕的柳条、纷纷扬扬的柳絮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缕、斩不断、理还乱的离愁非常相似。
2、“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
3、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
《送别》王之涣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离别多。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问题:1、第一句景物描写有何作用?答案:1、首句选取的景物是漂泊不定的杨花和叫声凄婉哀愁的子规,暗含了因友人王昌龄左迁偏远之地的忧伤之情。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第二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离别诗学案古代诗歌鉴赏专题离别诗送别作词:李叔同(弘一大师)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扶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古代饯行赠诗风气盛行,因此产生了大量的离别诗。
唐代较突出的2000多位诗人中,几乎人人都写过送别诗。
李白提到姓名的赠别诗就有400多首。
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乡旅、归隐等。
诗人送别的习俗1、折柳送别2、饮酒饯别3、唱歌送别折柳送别习俗产生于汉代,产生原因大体有三:1、千丝万缕的柳条、纷纷扬扬的柳絮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缕、斩不断、理还乱的离愁非常相似。
2019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汇编附详解-历年高考
2019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汇编附详解-历年高考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安徽卷)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⑴“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答案】::⑴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
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
(意思答对即可)⑵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答案】::⑵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
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意思答对即可)【鉴赏资料】:作为辛派词人,我们提起刘过,总喜欢将他与“金戈铁马”、“整顿乾坤”、“誓斩楼兰”联系在一起,豪放粗犷是其词的当行本色。
但他有些词却写得蕴藉含蓄,委婉动人。
这反而更使人觉得他是真豪杰,觉出他的真性情来。
联想到鲁迅先生所言:“无情未必真豪杰”,愈觉此言不虚。
卢梅坡,南宋诗人,刘过在京城杭州交结的朋友,这首词是刘过为他送别时写的。
它描写了送别的,尤其是送别后刘过对友人魂牵梦萦的思念之情,写得情真意切,饶有余味。
汉乐府《横吹曲》有《梅花落》曲,是唐宋文人很喜欢听的笛曲。
李清照《永遇乐》词人“染柳烟浓,吹梅笛怨”之句。
“吹梅角远”化用李词,写在春天的时候他们携手踏青,欣赏那冰肌玉骨的梅花,聆听那余韵悠长的笛声。
远,写笛声悠长。
一个“远”字,展现了他们胜日寻芳的愉快心情。
这两句词,不仅形象地再现了他们欢会的场面,还巧妙地暗示了他们欢会时间的短暂,不过是从秋到春,为下文“匆匆”二字埋下了伏线。
2019高考真题语文分项汇编诗歌鉴赏含答案解析
2019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一、【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二、【2019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瑰。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15.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三、【2019年高考新课标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插田歌(节选)刘禹锡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1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
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
2019届高考语文古诗鉴赏分类专题汇编(按类别1-8)(含答案)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2)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 南更草相如檄(3)。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 (4)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释】(1)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 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2)绣衣:官服。(3)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 《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4)铜鞮陌:代指襄阳。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 B.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 C.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襄阳月。 D.词的结尾两句,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 的珍惜与赞美。 2、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东北看惊诸葛表”,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 B.“赤壁矶头千古浪”,借用苏轼游览赤壁的典故,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 C.“蜀道登天”,化用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达对友人的担忧,望其早归。 D.“儿女泪,君休滴”,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 3、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 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6 分)
专题 送别诗
送别诗是抒发离别之情的诗歌。诗歌所表达的是送别时的离情别绪。正如江淹《别赋》 所说:“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在中国古代诗歌中,作为至情至性的诗人,面临与挚友分 别时,心中会产生一种不吐不快的激情。因此,在中国诗坛上,送别诗可以说是诗歌中重要 题材之一。在阅读和欣赏这类诗词,要注意离别的场所、时间、人物以及抒情视角。可以说, 这是阅读与欣赏送别诗的关键。 一、【2018 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12 分)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送别诗课件
相看不忍别,更进手中杯。 ——李白《送殷溆》
芳草 流水 古典文学别离意象之:
离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清平乐》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踏莎行》
长亭 古典文学别离意象之:
(南浦、灞陵亭、劳劳亭等)
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李白《菩萨蛮》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 寓相勉之词以致意”。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唱歌送别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踏歌”是民间的一种歌调,唱 歌时以脚踏地为节拍。
唱歌送别
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李白) (骊歌是一首离别时唱的歌)
送别诗鉴赏
送别原因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 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 ,故 古人特别看重离别。而诗人的情感天生敏 捷,故而触之于怀,发而为诗,以特殊的 人生经验和艺术表现情势,道出常人所不 能言的离情别绪。空间的隔离感、时间的 距离感、心理的距离感使送别诗具有特殊 的艺术魅力。
•
最后两句诗人自比冰壶,要从清澈无 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 慰友人(抓意象,绘图景,析手法),传达 出诗人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 表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情(悟 感情)。
大方豁达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纭。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首诗使用什么表现手法?体现了怎 样的思想感情?
送别诗手法
手法归纳
《送别诗鉴赏》课件
传统文化传播
送别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传 承和弘扬,有助于传播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认同感
送别诗所表达的情感和价 值观,有助于增强人们对 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 感。
文化创新发展
在传承送别诗的基础上, 结合时代特点进行创新和 发展,有助于推动传统文 化的现代化转型。
感谢您的观看
04 送别诗的鉴赏方法
把握主题思想
送别诗的主题思想通常表达离别之情、思念之苦以及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在鉴赏 送别诗时,要深入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体会诗人的内心世界。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通过描写登高望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 之情,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分析意象与意境
意象是诗中用来寄托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如柳、酒、 月等。意境则是诗人通过一系列意象所营造出的艺术境界。 分析意象与意境有助于深入理解送别诗的内涵。
03 送别诗的艺术手法
意象的运用
总结词
送别诗中意象的运用是表达情感的重 要手段。
详细描述
诗人常常借助具体的物象,如柳、长 亭、酒等,来表达离别的情感和意境 。这些意象富含象征意义,能够引发 读者的共鸣和联想。
语言的锤炼
总结词
送别诗的语言精练、含蓄,富有表现 力。
详细描述
诗人通过精心挑选的词汇和修辞手法 ,如比喻、拟人、对仗等,来增强诗 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诗歌更具有 文学价值。
THANKS
理解背景与文化内涵
送别诗往往与时代背景、文化传统、诗人个人经历等方面 有关。理解这些背景与文化内涵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送别 诗的内涵和价值。
例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创作于唐代边塞, 诗中描绘了边塞的苦寒和壮美的风光,表达了诗人对友人 归京的依依惜别之情。这首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反映 了唐代边塞文化的特点。
《古诗鉴赏之送别诗鉴赏专题》讲解版
古诗观赏之收别诗观赏博题之阳早格格创做【资料链接】一、昔人由于讲路崎岖易止,接通工具降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易期,果而昔人更重告别.昔人出止本果大概可分为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商旅、归隐等.二、收别诗的诗题特性:收别诗诗题往往是“收××(多写其名,也有官职加人名的)归(之、游、还、进、赴、迁等)某天”“留别(别)×ד/”赠××”唐代许多诗人正在诗题中往往本去没有记简曲的离别的对于圆.如李黑《渡荆门收别》、《收朋友》、《梦游天姥吟留别》、《金陵酒肆收别》、《收朋友进蜀》、《黑雪歌收朋友》等.三、收别诗中的意象【空间意象】1、少亭——是昔人正在大讲上博为止人戚息所设的亭子,人们常正在少亭收别,进而使得少亭那一自然景瞅时常出当前与收别有闭的做品中.2、开亭——又名开公亭,正在宣乡北里,是北齐诗人开眺任宣乡太守时所建,他曾正在此收别伙陪范云,厥后开亭便成了宣乡的收别之天,3、灞陵亭——正在少安东北三十里处,那边本有一条灞火,又果汉文帝葬正在那边,遂称灞陵,唐代时人们收伙陪出少安,常正在那边分脚;4、北浦——昔人火边收别并没有是只正在北浦,但是由于少暂的民族文化感化,北浦已成为火边收别之天的一个博名了.5、劳劳亭——是一座初建于三国东吴时期的出名履历古迹,自古此后即是去往其天止人分别、相收的场合,历代文人骚客亦多以之为题写做赋诗,而其中尤以唐代大诗人李黑所做《劳劳亭》一诗最为出名.【时间意象】1、薄暮:把告别与夕阳、日暮通联正在所有,表黑浓浓的离情,如孟浩然正在《宿建德江》中所道的“移舟泊烟渚,日暮客忧新”.2、月夜: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凄凉的,那与深邃悠少、坦率忧伤的离情别绪是普遍的;再则,月明含有思乡、思亲、多情的象征义,果而诗人常借月抒怀.如“尔寄忧心与明月,随君曲到夜郎西”3、秋:“自古遇秋悲寂寥”,昔人正在对于秋景的注视中感觉到时光的流逝,体验到人死的短促战易老,“秋”能使志士得志,对于现真得视,对于前途灰心.遇秋而忧已成为古代文人的一种普遍文化情绪.【环境意象】1、杨花(柳絮)——飘忽没有定——离忧别绪——游子思妇、佳友相别杨花,暮秋时节,漫天飞翔,飘飘洒洒,给人一种飘忽没有定、漂泊没有归的感觉,最简单勾起告别者的忧绪.2、杨柳(柳)——“柳”者,“留”也,柳枝依依——缱绻悱恻,离忧别绪——收别怀人“柳”者,“留”也,“柳”“留”二音相谐,果而“合柳”相留,表示情真意切的惜别之情.昔人与其义表示眷恋没有舍,以柳相留,故有“合柳赠别”的风气.3、大雁(雁、飞鸿)——雁姿雄壮,秋秋迁徙,鸿雁传书籍——雄浑悲壮,思乡之情,书籍疑去往——壮士、游子、怀人.雁是候鸟,秋秋迁徙.秋天,大雁好像正在奋力飞回故巢.那种情形通常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果此诗人时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忧战对于亲人的思念之情.鸿雁传书籍.尔国古代有“鸿雁传书籍”的故事,故鸿雁正在古代诗文中常代指书籍疑.4、杜鹃(杜宇、布谷、子规)——喊声凄切——悲惨凄浑——忧忧忧思、羁旅思归(1)杜鹃花则传为杜鹃血染成.后世即以杜鹃笑血去喻悲苦之情,或者多用做离忧的拜托.华夏几千年一代代文人朱客,已经把杜鹃鸟定位为一种悲鸟,一种悲忧的象征物.(2)由于其喊声昔人认为有“没有如归去”的意象,又与思乡念家的情感贯串.5、酒——促人卑奋,引人抒怀——富于设念,借酒抒情——豪搁洒脱,借酒浇忧6、夕阳(斜阳、降日)——凄凉得降,迷茫重郁,怀古幽情——游子、思妇、壮士、思乡怀古唐·李商隐《乐游本》:“夕阳无限佳,不过近薄暮”.夕阳则多给人予凄凉、沮丧战得降之感.古代游子思妇们便特天擅用夕阳去抒收他们的情思.7、流火——流火没有返,延绵没有断——时光易逝,情意绵绵——怀古思念、爱恨情少(1)子正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妇?”流火一去没有复返,故昔人常以流火喻时光的流逝,慨叹时光易逝,死命苦短.(2)悠悠流火,延绵没有断,千年已变,诗人常以流火喻感情的绵近、悠少、无尽.8、秋:秋——万物凋整——英雄好人早暮——英雄、好人秋——谦目凄凉——思乡怀人——游子、思妇秋——天下云浓一心胸壮阔——壮士、良臣(1)秋天万物凋整,好像表示着死命的末结,昔人常借秋哀叹英雄早暮,人死苦短.(2)谦目凄凉的秋色:秋风、秋月、秋花、秋天的梧桐、雁声乃至夕阳的楼台时常勾起游子思乡、闺妇怀人的情思,故昔人常借秋抒收告别之苦、思乡之情.9、月:月——月有阳阴圆缺——人有离合悲欢——游子思妇月——连结古今,连结同天——叹息时光流逝,逃思履历——豪搁洒脱者游子思妇,彻夜易眠,惟有天上的明月相陪,此时,月明的浑浑热热跟游子思妇内心的寥寂热浑揉战到一齐.再加上正在自然界中,月明月阳,月圆月缺与圆谦、短缺相闭联.果而诗人笔下的月便时常与离合悲欢的情感相通联了.10、骊歌、“阳闭三叠”、劳歌、离歌、笛声四、收别诗中的情感:果各人的情况分歧,故收别诗所写的简曲真质及思维倾背往往有别.有的间接抒写告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者标明心志,有的重正在写离忧别恨,有的重正在劝勉、饱励、抚慰,有的兼而有之.1、依依惜别的没有舍与伤感;2、告别后的思念与牵挂;3、对于朋友的抚慰与勉励;4、标明自己的心志;5、抒收对于人死的感触五、收别诗中时常使用的艺术脚法:曲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接融、托物寓情、对于比衬托(以乐景衬哀情、以动写静)、真真分散(设念、真真相死)、建辞脚法(比圆、拟人等)【注意】真真分散:收别诗常正在做家触景死情的前提上背前推念,大抵是设念分别后对于圆途中所当经睹的特定环境或者所当体验的离别的孤独与惆怅.六、【注意提示语】第一眼:注意题目是可有收别字眼;第二眼:注意诗词汇中是可有一些时常使用的收别意象;第三眼:注意诗词汇中的风景(环境的形貌)与所表黑情感的通联面;第四眼:瞅浑题目央供.七、问题步调:使用什么脚法——刻画什么景——体现什么特性——渲染什么气氛——表黑什么情感【小结】1.形式标记:题目中有“收”或者“别”等字眼;2.基础中心:依依没有舍的留恋;情深意少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黑;永没有褪色的深薄情谊;别后情境的设念、担忧与对于朋友的思念.3.感情色彩:眷恋与没有舍——矮重哀婉,伤感惆怅;抚慰与祝愿——旷达刚刚健,乐瞅进与.古诗观赏之收别诗观赏博项训练《收魏二》【唐】王昌龄醒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进舟凉.忆君遥正在潇湘月,忧听浑猿梦里少.【译文】正在橘柚浑香的下楼上设宴为伙陪收别,江风引去江雨,使船上的人感触了凉意.佳像瞅到了朋友近近的正在潇湘的月照下易以成眠,忧绪里听到二岸猿笑声而感触夜少易眠.1.那尾诗的用字凝练而含蓄.请指出“江风引雨进舟凉”中“凉”的含意.(2分)问:“凉”字写出了江风夹纯着雨火吹进船中给人的感觉(或者写出了秋风秋雨给人身体的真正在感觉);共时也是凄凉氛围、情感的反映,将情景混合正在所有.2.诗歌的三、四二句非写真景,颇蓄意蕴.请做简要赏析.(3分)问:三四二句是真写,使用设念的脚法,写的是做家设念的情景.设念正在没有暂的将去,魏二夜泊潇湘,孤月下照,梦里听睹猿笑,易以成眠.诗歌表面写佳友分别后忧绪谦怀,本质上写出做家收别魏二时一刀两断的情感.《收朋友》【唐】李黑青山横北郭,黑火绕东乡.此天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降日故交情.挥脚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注】“萧萧班马”出自《诗经》.班马:离群之马【译文】青翠的山峦横卧正在乡墙的北里,波光粼粼的流火盘绕着乡的东边.正在此天咱们相互讲别,您便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除中近止去了.浮云像游子一般止踪没有定,夕阳缓缓下山,好像有所留恋.挥挥脚今后分散,朋友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近止的马萧萧少鸣,好像没有忍拜别.1.尾联用什么词汇语勾勒出何如的收别环境?(2分)问:用“青山”、“黑火”青黑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出青山的固态,“绕”刻画出黑火的动背,形貌出一幅青山奇丽的收别图景.2.颈联用何如的艺术脚法表黑出做家什么样的思维感情?(3分)问:颈联二句是很工致的对于奇,使用比圆的建辞脚法,巧妙天用“浮云”“降日”做比圆,用“浮云”比圆朋友的止踪没有定、任性物品;用“降日”没有肯离启天里比圆自己对于伙陪依依惜别的心情.《收杜十四之江北》【唐】孟浩然荆吴相接火为乡,君去秋江正苍茫.日暮征帆那边泊?天涯一视断人肠.【译文】荆州战吴郡是接壤的火乡,您拜别的时间秋天的江火正渺苍茫茫.太阳将要降山,近止的小船将要停泊正在什么场合?抬眼背天的尽头视去,真让人肝肠寸断忧伤至极.1.那尾诗中的“苍茫”一词汇正在诗中有什么含意?(包罗着做家何如的心情?)(2分)问:“苍茫”是遥近而朦胧没有浑的意义,从字里上去瞅似是形容秋江上烟波浩淼,雨雾受受,本去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收别朋友时的欣然若得.2.诗歌的三、四句正在表黑本领上有什么特性及效验?(3分)问:三、四句使用了设问的建辞脚法.朋友日暮之时会停泊正在哪里呢?到那时,人死天疏,天涯一孤客是如许的令人忧伤啊!诗人推断朋友杜十四的止踪,表示出对于伙陪依依惜别之情.既抒收了离情,又没有流于曲露,余味深少,止有尽而意无贫.《丹阳收韦从军》【唐】宽维丹阳郭里收止舟,一别心知二天秋.日早江北视江北,热鸦飞尽火悠悠.【译文】正在丹江中乡边上收别止舟,即日一别尔知讲二天悲忧.天早尔仍站正在江北视江北,黑鸦皆已归巢只睹火悠悠.1.“一别心知二天秋”中的“秋”字有什么含意?问:“秋”字表面是写时令,接代收别朋友的季节是秋季,本质是表黑诗人凄凉忧苦的情绪.诗人巧妙天使用测字法,以“心”上有“秋”证明“忧”,进而表黑诗人的千种离情,万般忧绪.2.请细细品味诗的后二句,道道您的明黑.问:诗人独力江边遥视伙陪去处没有肯拜别,曲到很早,秋夜浑热,黑鸦皆已归巢,唯余江火悠悠.“江北”、“江北”正在诗中有呼应效率,超过了江火阻隔,视眼欲脱.第四句写视中所睹,给人以孤独、寥寂、空真之感.“火悠悠”暗含诗人对于朋友无限的思念之情.。
《送别诗鉴赏》课件
意象选择:选取与 离别相关的意象, 如柳、月、舟等
意象组合:将多个 意象组合在一起, 形成独特的意境
意象寓意:赋予意 象特定的寓意,如 柳代表离别,月代 表思念等
意象创新:在传统 意象的基础上进行 创新,如将现代元 素融入送别诗中
送别诗的语言风格
简洁明了:语言简洁,表达直接, 易于理解
Hale Waihona Puke 意境深远:意境深远,表达深远, 易于引发思考
感 谢 您 的
汇
观报 人 :
看
分析结构:送别诗 的结构通常包括起 承转合,需要分析 其中的结构和布局 。
体会意境:送别诗中 的意境通常具有深远 、悠长的特点,需要 体会其中的意境和情 感。
送别诗的鉴赏技巧
理解送别诗的背景和主题: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生活经历、情感经历等,有助于更好地 理解送别诗的主题和内涵。
品味送别诗的语言和意境:送别诗的语言往往具有独特的韵味和意境,品味其中的语言和意境, 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送别诗的情感和内涵。
岑参:《白雪 歌送武判官归 京》、《送李 副使赴碛西》
杜牧:《赠 别》、《江南
春》
和送 情别 感诗
的 主 题
送别诗的主题分类
友情送别:表达对朋友的不舍和祝福 爱情送别:表达对恋人的思念和期待 亲情送别:表达对亲人的牵挂和思念 事业送别:表达对事业的追求和奋斗
送别诗的情感表达
离别之情:对离别的伤感、不舍和思念 友情之深:对朋友的深厚感情和珍视 祝福之语:对朋友的祝福和期望 励志之言:鼓励朋友勇敢面对未来,追求理想
提升了文学价值: 送别诗以其独特 的情感表达和艺 术手法,提升了 文学的价值和地 位。
送别诗的价值和意义
情感表达:通过送别诗,诗人可以表达对离别的感慨、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2019届高考语文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专题01送别诗(含答案解析)
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专题01送别诗送别诗是抒发离别之情的诗歌。
诗歌所表达的是送别时的离情别绪。
正如江淹《别赋》所说:“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作为至情至性的诗人,面临与挚友分别时,心中会产生一种不吐不快的激情。
因此,在中国诗坛上,送别诗可以说是诗歌中重要题材之一。
在阅读和欣赏这类诗词,要注意离别的场所、时间、人物以及抒情视角。
可以说,这是阅读与欣赏送别诗的关键。
一、送别类别1、谢别如: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样的送别,从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同时也写出两人之间不拘形迹的友谊。
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恋别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此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对将要去荒凉之地的友人深深的依恋和牵挂。
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壮别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的惆怅之情,但因友人要去的地方是繁华的京城,因而更多的是对友人的羡慕。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4、阔别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诗人一改以往送别诗黯然销魂的感伤情调,格调高昂,气象壮阔,雄浑豪放。
把离别这件事看得很超脱,唱出了豪迈的歌声。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2019高考送别诗鉴赏
《淮上与友人别》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离愁。 首先,作者选取了大量象征离愁的 景物:“杨柳”、“杨花”、“风 笛”、“离亭” 。末句直接表达 了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和南北异途 的深长思念。
【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 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 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 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1)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 概括。(3分) (2)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请结 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 两句作简要赏析。(5分)
2、抒情方式
1、直抒胸臆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李白的《赠汪伦》
2、间接抒情
A、比喻显情: 《送沈子福归江东》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B、借物抒情:《赠别(其二)》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炬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C、借景抒情:《送灵澈上人》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李白《送友人》 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琵琶行》
夕阳(斜阳、落日): ——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 —游子、思妇、壮士、思乡怀古
送别诗常见意象
地点:长亭、南浦、古道、渡口
时间:傍晚、月夜
物象:芳草、晚风、柳树、笛声、远山、浊酒、
相看不忍别,更进手中杯。 ——李白《送殷溆》
离恨如旨酒, 古今饮皆醉。 ——贯休《古离别》 酒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 愁肠已断无由醉。 酒未到,先成泪。 ——范仲淹《御街行》
《古诗鉴赏之送别诗鉴赏专题》讲解版(最终五篇)
《古诗鉴赏之送别诗鉴赏专题》讲解版(最终五篇)第一篇:《古诗鉴赏之送别诗鉴赏专题》讲解版古诗鉴赏之送别诗鉴赏专题【资料链接】一、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
古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商旅、归隐等。
二、送别诗的诗题特点:送别诗诗题往往是“送××(多写其名,也有官职加人名的)归(之、游、还、入、赴、迁等)某地” “留别(别)×ד/”赠××”唐代许多诗人在诗题中往往并不记具体的离别的对方。
如李白《渡荆门送别》、《送友人》、《梦游天姥吟留别》、《金陵酒肆送别》、《送友人入蜀》、《白雪歌送友人》等。
三、送别诗中的意象【空间意象】1、长亭——是古人在大道上专为行人休息所设的亭子,人们常在长亭送别,从而使得长亭这一自然景观常常出现在与送别有关的作品中。
2、谢亭——又名谢公亭,在宣城北面,是南齐诗人谢眺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此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了宣城的送别之地,3、灞陵亭——在长安东南三十里处,那里原有一条灞水,又因汉文帝葬在那里,遂称灞陵,唐代时人们送朋友出长安,常在那里分手;4、南浦——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5、劳劳亭——是一座始建于三国东吴时期的著名历史古迹,自古以来即是来往其地行人分别、相送的场所,历代文人骚客亦多以之为题写作赋诗,而其中尤以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劳劳亭》一诗最为著名。
【时间意象】1、黄昏:把离别与夕阳、日暮联系在一起,表达浓浓的离情,如孟浩然在《宿建德江》中所说的“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2、月夜: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苍凉的,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绪是一致的;再则,月亮含有思乡、思亲、多情的象征义,因而诗人常借月抒怀。
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3、秋:“自古逢秋悲寂寥”,古人在对秋景的注视中感觉到时光的流逝,感受到人生的短暂和易老,“秋”能使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
2019高考语文复习课送别怀人诗鉴赏 (共51张) PPT课件 图文
送别诗常见意象
❖ ⑴时间意象:日暮、月夜、清晨、秋 ❖ ⑵空间意象:长亭、南浦、渡口、古道 ❖ ⑶具体物象:杨柳、柳絮、杨花,孤帆、 ❖ 流水、寒蝉、船(舟)、西风、美酒、 ❖ 春草、残笛、烟波、浮云 鸿雁
(4) 乐曲:《阳关曲》、 《骊歌》
“长亭”、“南浦”、“柳”、“芳草”、 “酒”等别离主题赖以生发的意象,往往被作家们交织在同 一❖首作品中,共同负起烘托、渲染或写照、象征离愁别恨的 使命。
• 这类诗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
明确送别诗鉴赏方法
抓意象 析手法 品情感
古道长亭,芳草萋萋, 夕阳映山,离情满怀。 晚风拂柳,残笛在耳, 执酒留别,酒尽梦寒, 浓浓情意就在这无言的 情怀中永远地飘荡……
柳 古典文学别离意象之:
折柳赠别
“柳”者,“留”也,二者谐音, 因而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
鉴赏时请注意:
第一眼:注意题目是否有送别字眼
第二眼:注意诗词中是否有一些常用的 送别意象
第三眼:注意诗词中的景物(环境的描 写)与所 表达情感的联系点
第四眼:归纳诗中蕴含的情感特点
第五眼:看清题目要求
答题要规范
明确送别诗鉴赏方法
抓意象 析手法 品情感
阅读唐诗,回答问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 鸿雁(雁、飞鸿)——雁姿雄壮,春秋迁
徙,鸿雁传书——雄浑悲壮,思乡之情, 书信来往——壮士、游子、怀人。
• 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 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 思乡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 自己浓浓的乡愁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 鸿雁传书。我国古代有“鸿雁传书”的故 事,故鸿雁在古代诗文中常代指书信。
英雄、美人
• 秋——满目苍凉——思乡怀人——游子、思妇
送别诗课件附练习赏析 (1)
新亭渚别范零陵云①洞庭张乐地,潇湘帝子游②。
云去苍梧野,水还江汉流③。
停骖我怅望,辍棹子夷犹④。
广平听方籍,茂陵将见求⑤。
心事俱己矣,江上徒离忧⑥。
[1]作品注释①这是一首送别的诗。
范云当时去做零陵郡的内史,可能是被贬出去的,所以作者在这诗中写出两人临别之际无限忧愁。
本来范云希望能够受到国家的重用,谢朓自己也希望能够施展才能,但范云因谪而远去零陵,自己也因病而呆在家里,两人的心事都不能实现,因此,江上送别,十分调怅。
新亭:在今南京市南。
零陵郡治在今湖南省零陵县北。
②洞庭张乐:传说古时黄帝曾在洞庭演奏咸池之乐。
潇湘帝子:传说帝尧的二女娥皇女英曾随舜前往南方,没有赶上而死于湘水。
这两句是说,洞庭是古代帝王奏乐的地方,潇湘是娥皇女英曾游的地方,而范云赴零陵正要经过这里。
③苍梧:山名,即九疑山。
传说舜南行死于苍梧之野。
这两句是说,行云正在远去,江水却在归来。
比喻作者与范云一去零陵,一在建业。
④停骖:即停车。
骖(cān参):古代四马驾车,两旁的马叫骖。
夷犹:犹豫不前。
这两句是说,自己送范云,车子停在江边,怅望不返;而范云也停船江上,不忍离别。
⑤广平:指广平太守郑袤(mòo冒),晋朝人,曾做广平太守,有政绩,为百姓所爱。
听方藉:声望将高起来。
藉,甚、盛。
茂陵:指司马相如。
相传司马相如作《子虚赋》,汉武帝读了,大为赞赏,经杨得意推荐,遂被召见。
这两句是说范云本想能像郑袤那样有声望,自己也想象司马相如那样被赞赏。
⑥心事:指上面所说的两人的愿望。
离:同“罹”。
遭受。
这两句是说两人的这种心愿都没有实现,因此,江上分手之际,只有忧愁而已。
[2]作品鉴赏新亭是东吴时建筑的旧亭,在建康(今南京)郊外。
水边陆地为渚;诗中又有“江上”云云,可知新亭是江边上的一座亭子。
诗人在这里送别他的好友范云。
与范云都是竟陵王萧子良的“竟陵八友”之一,他们友情深笃,过从甚密。
好友离别,已属难堪,而这次分别又非同一般。
这从诗的题目可窥探到些微消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专题01 送别诗送别诗是抒发离别之情的诗歌。
诗歌所表达的是送别时的离情别绪。
正如江淹《别赋》所说:“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作为至情至性的诗人,面临与挚友分别时,心中会产生一种不吐不快的激情。
因此,在中国诗坛上,送别诗可以说是诗歌中重要题材之一。
在阅读和欣赏这类诗词,要注意离别的场所、时间、人物以及抒情视角。
可以说,这是阅读与欣赏送别诗的关键。
一、送别类别1、谢别如: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样的送别,从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同时也写出两人之间不拘形迹的友谊。
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恋别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此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对将要去荒凉之地的友人深深的依恋和牵挂。
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壮别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的惆怅之情,但因友人要去的地方是繁华的京城,因而更多的是对友人的羡慕。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4、阔别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诗人一改以往送别诗黯然销魂的感伤情调,格调高昂,气象壮阔,雄浑豪放。
把离别这件事看得很超脱,唱出了豪迈的歌声。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二、写法特点送别诗在写法上主要有借景抒情和因事抒情。
前者就是借景物来烘托情感,后者就是借故事演绎来抒发情感(这主要体现在词中)。
其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1、直接抒情直接抒情又称为直抒胸臆,即诗人或者诗中人物不借他人、他事、他物、他景为媒介,直接表露自己内心的喜怒哀乐的情感的一种抒情方法。
如,唐诗人高适意境高远的七绝《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在诗歌中,诗人在最后两句以豪迈的气势,开朗的胸襟,不但叙写离情,而且主要在于激励友人。
可以说,诗人在凄清缠绵、低回留连,悲凉伤感的情调之外,给有人以积极的鼓励,在鼓励中抒发了离愁别绪。
2、间接抒情所谓间接抒情,就是诗人将自己或者诗歌中人物的情感借依附于人、事、景、物、理,通过记人、叙事、状物、写景、说理抒发和表露的一种抒情方法。
间接抒情又有多种形式。
(1)以喻显情如李白景象宏阔、别情深挚的七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诗的后两句看起来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又包含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
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远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直到帆影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
帆影已经消失了,而李白还在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
“惟见长江天际流”是眼前景象,可是谁又能说是单纯写景呢?这浩浩荡荡东去的一江春水,正是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
诗人以水喻情,不但形象生动,而且意蕴深刻,给人无尽的回味。
(2)借酒抒情酒在古代诗歌中是一种特殊抒情“物”。
曹操就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诗句,李白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的诗句,苏轼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词句。
可以说,就在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抒情“物”。
饮酒送别源于古代的“祖道”仪式。
所谓“祖道”就是通常说的“路祭”,即祭祀路神祈求平安。
发展到后来,“祖”就逐渐被“饯”所取代。
在诗歌中,“酒”是诗人生命的外在表现形式,诗是内核和本真。
如,王维构思精巧、语言新鲜的七绝《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的一二句交待了送别时间、地点和环境气氛后,接着三四句写了宴会即将结束时对主人的劝酒辞。
送别诗总要表现离别。
朋友上路的时刻终于到来了,主客之间惜别之情在这一刻都到了顶点,诗人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劝酒辞就表达了对朋友最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
(3)借物表情借物表情就是借助某一物体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一种方法。
这在古代诗歌中比比皆是。
送别诗中常用“物”即审美意象主要有“长亭”、“杨柳”、“夕阳”、“酒”、“秋”等。
如,杜牧的七绝《赠别·其二》: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炬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这首诗歌的“蜡炬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描写别情。
然而,诗人没有正面表现,而是撇开自己抽象的不舍之情,而把重心倾向在告别宴会上那燃烧的蜡烛。
正如《诗歌艺术鉴赏》中所说:“诗人常带着感伤的心情去看周围的世界,于是眼中的一切都带上了感伤的色彩。
”这里,因为诗人以伤感而不舍的眼光看蜡烛,而蜡烛的“烛芯”变成了“惜别”之心,“烛泪”就是为男女主人公离别而伤心流泪。
诗人借蜡烛这一意象,表达了坦率真挚、留恋缠绵的感情。
(4)借景抒情在诗歌中,写景不是仅仅为了展示景物形象,而是为了把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寄寓其中,所以,借景抒情就成为诗歌词作中最主要的方法之一。
如,唐诗人刘长卿的五绝《送灵澈上人》: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这首诗歌不仅以山水、人物、动人形成画面,而且诗人以画外的形象出现,使读者回味不尽。
可以说,诗人在作笔于实,虚处藏神中构成了一种闲淡的意境。
特别是那寺院传来的声声暮钟,触动诗人的思绪,勾惹诗人的归意。
诗人在优美而自然的环境中寄托不遇而闲适,失意而淡泊的情怀。
但要注意,送别诗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
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三、思想内容并不是送别诗表达的思想感情都是千篇一律地抒写惜别伤感之情。
下面对送别诗歌思想内容作一较为具体的概括,大致可分为以下七种情况:(1)依依惜别的感伤之情如:王勃的《送杜少甫之任蜀州》中第二句“风烟望无津”一句,用“风烟”、“望”两个词把相隔千里的秦、蜀两地连在一起。
自长安遥望蜀川,视线为迷蒙的风雨所遮,间接表现了依依惜别的感伤之情。
(2)体贴入微的宽慰还以上面那首诗为例。
诗人在第二句中流露伤感之意后,在后面三联中感情基调立即有了变化,作者宽慰朋友,这次离别只是客中之别,只要彼此心相连,即使远隔千山万水,不就好像近邻一样吗?这首诗极尽宽慰之意,成为温暧孤独的心灵鸡汤。
(3)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诗,同样有一般送别的惜别之情,但因朋友“西出阳关”是壮举,所以诗中不见伤感之意,只是在“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想象中包含了诗人的友人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4)前途艰险的担忧孟浩然的《送杜十四之江南》一诗的第三句撇景入情,朋友刚出发,便想到“日暮征帆何处泊”,春江渺茫,征帆一叶该停泊在哪里呢?在依依惜别中表现了诗人对友人艰险前途的担忧。
(5)坦陈心志的告白有的送别诗往往借别明心志。
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诗的最后两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则在送别感伤之外另辟蹊径,表达自己高洁的品格,孤介傲岸的坚强性格,借送别而言心志,可谓一箭双雕。
(6)积极奋发的勉励鉴赏诗歌,一定要能知人论世,初盛唐的诗人在诗歌中总是充满一种积极乐观精神。
陈子昂的《送魏大从军》一诗写与友人分别于繁华皇都,彼此心里总不免有些怅惘,但这种情绪只是轻轻带过,诗人随即把这种怅惘化为为国效力的责任。
全诗以“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二句作结,作者勉励友人建功塞外,不要使燕然山上只留下汉将功绩,也要有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
全诗一气呵成,充满积极奋发向上的豪情。
(7)各向天涯的愁绪与思念郑谷的《淮上与友人别》与一般送别诗不同,这是一次各赴前程的握别。
友人渡江南向潇湘,自己则北向长安。
诗的末句“君向潇湘我向秦”看起来只是交待各自行程,实际上在朴直的话语中,表现了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
可见,送别诗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它在表达惜别留恋之情外往往还会寄托诗人的个人身世遭遇之感,表现诗人的性情品质,或凸现时代风貌。
在分析诗歌思想情感时,我们一定要学会多角度多层面思考,切勿挂一漏万。
四、常见意象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
如果熟悉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
送别诗中也有一些常用的意象:习俗类意象:1、柳(折柳送别)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古人喜欢折柳送别,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
折柳送别的习俗产生于汉代,产生原因大体有三点:一则,千丝万缕的柳条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缕、斩不断、理还乱的离愁非常相似。
二则,“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
三则,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
2、酒(饮酒饯别)“问人间,谁管别离愁?杯中物。
”(辛弃疾《满江红》) 古人离别多设宴饯行,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
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所以许多离别诗,都飘散着浓浓的酒香,酒里充盈着亲情、友情。
时间意象:3、日暮送别诗中常出现“日暮”、“斜阳”、“夕阳”、“暮雪”、“暮钟”等表明傍晚时分的词语。
并非诗人喜欢傍晚时分送别,而是别离这种忧伤的情感与暮色朦胧中的苍茫感相协调。
并且,傍晚时分会伴随着飞鸟归林、鱼沉潭底,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征夫来说,更能勾起漂泊之人的离情别绪。
4、月亮月亮也是送别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苍凉的,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绪是一致的;再则,月亮含有思乡、思亲的象征义,因而古人常借月抒怀。
通过月亮的烘托,抽象的别情更显得动人深长。
空间意象:5、长亭古代驿道旁置亭,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送别亲朋好友时往往在亭中设酒饯行,所以长亭也就成了一个抒写离情别绪的意象。
如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