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推荐】三甲医院-卫生行业标准——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001)

合集下载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从事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的医护人员。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T 213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静脉治疗 infusion therapy将各种药物(包括血液制品)以及血液,通过静脉注入血液循环的治疗方法,包括静脉注射、静脉输液和静脉输血;常用工具包括:注射器、输液(血)器、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外周静脉留置针、中心静脉导管、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输液港以及输液附加装置等。

3.2 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经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置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

3.3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经上肢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肱静脉,颈外静脉(新生儿还可通过下肢大隐静脉、头部颞静脉、耳后静脉等)穿刺置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

3.4 输液港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完全植入人体内的闭合输液装置,包括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导管部分及埋植于皮下的注射座。

3.5 无菌技术aseptic technique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技术。

3.6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体温>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新标准】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新标准】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新标准】这是2013年11月14日发布2014年5月1日实施的标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从事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的医护人员。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T 213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静脉治疗 infusion therapy将各种药物(包括血液制品)以及血液,通过静脉注入血液循环的治疗方法,包括静脉注射、静脉输液和静脉输血;常用工具包括:注射器、输液(血)器、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外周静脉留置针、中心静脉导管、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输液港以及输液附加装置等。

3.2 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经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置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

3.3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经上肢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肱静脉,颈外静脉(新生儿还可通过下肢大隐静脉、头部颞静脉、耳后静脉等)穿刺置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

3.4 输液港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完全植入人体内的闭合输液装置,包括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导管部分及埋植于皮下的注射座。

3.5 无菌技术aseptic technique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技术。

3.6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体温>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静脉治疗是一种重要的医疗操作,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为了确保静脉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护理人员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操作规范。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一、洗手和消毒1. 在进行静脉治疗之前,护理人员必须彻底洗手,采用流水和皂液的方式进行基本手部清洁。

2. 使用酒精消毒液对双手进行消毒,消毒时间为30秒以上,不可以过早或过晚结束。

二、进针部位选择和准备1.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静脉穿刺部位,并将其暴露在外。

2. 使用无菌手套进行操作,并将所需的物品(如穿刺针、止血带、注射器等)摆放在干净的台面上。

三、皮肤消毒1. 使用0.5%的氯己定或2%的碘伏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涂抹原则呈辐射状自上而下,并容易被皮肤吸收。

2. 消毒剂必须充分干燥方可进行穿刺操作。

四、穿刺技术1. 穿刺器宜快速、准确地刺入静脉,针头的方向与血流方向一致。

2. 当看到血液返流时,表示已成功进入静脉,此时应取下止血带。

3. 拔针时应注意用纱布压迫针穿刺口,并轻轻按压几秒钟,以防止血肿的形成。

五、静脉留置1. 确认静脉置管位置正确无误后,拔出穿刺针,保持穿刺口向上,将骨瓣固定在患者的皮肤上,用胶布固定。

2. 患者的静脉置管常需固定盖帽在适当的位置,避免外界细菌感染。

六、管道连接和流量调节1. 使用无菌的爱康宁负压吸引管连接置管,将管道与输液瓶或输液器连接,避免空气进入。

2. 根据患者的情况,调节输液流速,避免过快或过慢。

七、观察和记录1. 护理人员需要定期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症状和体征变化。

2. 需要及时记录患者的静脉治疗情况,包括进针部位、输液种类和流速等。

八、拆管和消毒1. 静脉治疗完成后,应采取无菌的方法拆除静脉置管,拔除管道时要轻拔,以减少患者的不适。

2. 将拆除的管道进行正确的废弃,对使用过的设备和器具进行消毒清洁。

以上是一些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的介绍,护理人员在执行静脉治疗操作时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_(完整版)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_(完整版)

肢体远端有足够的动 脉压才能使其静脉有 良好的回流,良好的 静脉回流才能保证表 浅静脉的充盈。在结 扎止血带的肢体远端 要能摸到动脉的搏动
时间< 2min 伸入1指
时间过长会导致静脉 中的水进入周围临近 组织,使组织水肿过 紧的止血带在阻断表 浅静脉的同时,动脉 也被阻断,肢体远端 的动脉血流减少,导
≤500cfu/m3的医疗环境内进行,有条件的医院可在层流环 境中配置。
5.2 从事静脉治疗的护士应持有护士执业证书,并应定期进 行静脉治疗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培训。
5.3 PICC置管操作应由经过PICC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考核 合格且有5年及以上临床工作经验的护士完成。
5.4 应对患者和照顾者进行静脉治疗、导管使用及维护等相 关知识的教育。
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医疗机构法律纠纷?????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美国静脉输液学会ins指南?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静脉治疗护理实践和谐创新精医爱院关键词解释涉及项目应必须102项宜推荐建议32项可允许可以17项不应不能15项不宜88项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缩略语5基本要求6操作程序7静脉治疗相关并发症处理原则8职业防护?标准内容大纲本标准规定了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的要求
6.1.8 穿刺及维护时应选择合格的皮肤消毒剂,宜选用2%葡萄糖 酸氯己定乙醇溶液(年龄<2个月的婴儿慎用)、有效碘浓度不 低于0.5%的碘伏或2%碘酊溶液和75%酒精。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6.1.9 消毒时应以穿刺点为中心擦拭,至少消毒二遍或遵循消毒剂使用说明书,待自然干燥后方可穿刺。 解读:以穿刺点为中心,由内向外缓慢旋转,共两遍;消毒后自然待干,避免吹、扇等动作。 6.1.10 置管部位不应使用丙酮、乙醚等有机溶剂,不宜在穿刺部位使用抗菌油膏。 解读:丙酮和乙醚是危险化学品,不应接触,影响消毒效果;局部使用抗菌油膏,可促发霉菌感染和细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标准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标准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标准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静脉治疗在临床护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静脉治疗是一项需要专业技术和经验的护理技术,在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标准操作,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静脉治疗护理技术的操作标准,帮助护士们提高护理水平,提升服务质量。

一、准备工作1.1 接触患者前,护士应洗手并戴好手套,确保操作无菌。

1.2 准备好需要使用的药物、器械和敷料,以免操作中出现中断。

1.3 确认患者的个人信息和治疗方案,避免操作失误。

二、操作步骤2.1 选择穿刺部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穿刺部位,避免伤及血管和肌肉。

2.2 消毒处理: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处理,确保无菌环境,避免感染。

2.3 准备穿刺器械:确保穿刺器械的质量和完整性,防止造成损伤。

2.4 穿刺操作:确定好穿刺深度和角度,稳稳地插入针管,避免二次穿刺。

2.5 确认位置:抽取血液后,拉出穿刺针,确认位置正确,避免血液外渗。

2.6 固定敷料:使用透气、吸水性好的敷料,固定在穿刺部位,保持清洁干燥。

三、术后护理3.1 观察患者症状: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3.2 保持通畅:定时检查血管通畅情况,避免被血块阻塞。

3.3 术后教育:向患者和家属传达术后注意事项,提高治疗效果。

总结: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标准是护理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只有严格按照标准操作,才能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护士们在进行静脉治疗操作时,务必要做好准备工作,按照规范的操作步骤进行操作,并且术后的护理工作同样重要。

希望护士们能够加强对静脉治疗护理技术的学习和理解,提升专业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感谢各位护士的辛勤付出,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患者的健康贡献力量。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常规消毒皮肤后,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针,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 15°~30°角刺入静脉,见回血后再平行进针少许。
穿刺技巧
掌握正确的持针手法和进针角度,保持针头斜面完全进入血管。对于血管条件 较差的患者,可采用局部热敷、拍打等方法改善血管充盈度。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并发症预防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感染;合理选择血管和穿刺部位,减少血管损伤;掌握正确的拔针方法,避免血液 外渗。
操作原则及注意事项
无菌操作
静脉治疗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感染。
正确穿刺
选择合适的血管和穿刺部位,掌握正确的穿刺方法和技巧 ,以减轻患者痛苦。
合理用药
根据患者病情和药物性质,合理选择药物和溶液,注意药 物的配伍禁忌和相互作用。
密切观察
在静脉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 治疗方案。同时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疼痛等异常 情况,及时处理并发症。
给药途径
根据药物性质、患者病情及医嘱要求,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如静脉注射、静脉滴注、静脉推注等。
给药时机
根据药物的半衰期、治疗作用及患者病情变化,合理安排给药时间,确保药物在体内发挥最佳疗效。
药物不良反应观察与处理
不良反应观察
在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神经系统反应等药物不 良反应。
根据患者的心理需求,采用认知行 为疗法、放松训练、音乐疗法等心 理支持策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 恐惧,增强治疗信心。
家属参与
鼓励家属参与患者的心理支持过程 ,提供情感支持和安慰,帮助患者 度过治疗过程中的心理难关。
提高患者依从性和满意度途径
1 2 3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关怀,与患者建立信任和良好 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治疗方案的依从性。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最新精美完整版)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最新精美完整版)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最新精美完整版)静脉治疗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手段,可以通过静脉输液、注射等方式给予患者治疗药物或滋润营养素,从而达到治疗作用。

静脉治疗的成功与否,除了静脉导管选择和药物选择外,护士的技术操作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此,制定并规范静脉治疗的护理技术操作,是保障患者安全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

一、定义1.静脉输液:一种通过静脉注射液体药物来治疗人体疾病的方法。

2.静脉注射:直接将药物注射到静脉内的一种治疗方法。

二、器材准备1.纱布、消毒液、手套、手指套。

2.穿刺针、钢丝导管、注射器、静脉输液器、输液管、碘酒棉签、输液带。

3.注射药品、生理盐水。

三、操作步骤1.前期准备:让患者保持安静状态,至少测量一次血压、脉搏、呼吸,并记录。

确认患者能够忍受静脉注射过程。

检查患者的手臂(上臂或手背)了解患者的静脉状况,选择插管的部位。

挂好静脉输液瓶,调节好输液速度。

展开器械,进行器材消毒。

2.消毒:手(常规消毒和无菌消毒)、穿刺部位和部位周围皮肤。

(包括钢丝导管、静脉输液器,另外手套宜外套,手指宜戴套)3.穿刺针插入:在所选择的插管部位用左手握住患者手臂或作为支承根部,右手需要穿刺悬静的静脉,并将注射器中的药品或生理盐水缓慢注射进去,卡尺度应控制在2-3号左右(不能拧螺纹没有进去)。

晃动管子判断静脉引入后,松开卡扣,观察液体能通过管子进入静脉。

注意力定在穿刺部位不能离开,防止患者有异常不及时处理,发生意外。

4.碘酒消毒:穿刺后,会出现少量的血,用纱布残留一下,用碘酒棉签在穿刺点周围消毒处理。

5.固定针头:把针头牢固地固定在静脉部位。

6.输入药品:注射药品时,如果出现任何异常现象应立即停止注射,如有人意外呼叫,则应紧急处理。

7.静脉输液器连接:穿刺过程结束后,应将针头连接到输液管上,再将输液管连接到输液器上,调节好输液速度后即可。

四、注意事项1.护士进行操作前,必须对操作程序熟练掌握,且经过正式培训,具备操作规范。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卫生部2014.05.01执行)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卫生部2014.05.01执行)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得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从事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得医护人员。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得应用就是必不可少得。

凡就是注日期得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得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就是不注日期得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得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T 213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3 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静脉治疗 infusion therapy将各种药物(包括血液制品)以及血液,通过静脉注入血液循环得治疗方法,包括静脉注射、静脉输液与静脉输血;常用工具包括:注射器、输液(血)器、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外周静脉留置针、中心静脉导管、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输液港以及输液辅助装置等。

3、2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经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置管置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得导管。

3、3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经上肢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肱静脉,颈外静脉(新生儿还可通过下肢大隐静脉、头部颞静脉、耳后静脉等)穿刺置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得导管。

3、4输液港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完全植入人体内得闭合输液装置,包括尖端位于上腔静脉得导管部分及埋植于皮下得注射座。

3、5无菌技术aseptic technique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得技术。

3、6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得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她明确得感染源。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得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类医疗机构从事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得医务人员。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得应用得必不可少得、凡就是注日期得引用文件,仅注日期得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就是不注日期得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得修改版)适用于文件。

GBZ/T213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WS/T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3、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静脉治疗将各种药物(包括血液制品)以及血液,通过静脉注入血液循环得治疗方法,包括静脉注射、静脉输液与静脉输血;常用工具包括:注射器、输液(血)器、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外周静脉留置针、中心静脉导管、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输液港以及输液附加装置等。

3、2中心静脉导管经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置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得导管。

3.3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经上肢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肱静脉,颈外静脉(新生儿还可通过下肢大隐静脉、头部颞静脉、耳后静脉等)穿刺置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得导管。

3、4输液港完全植入人体内得闭合输液装置,包括尖端位于上腔静脉得导管部分及埋植于皮下得注射座。

3。

5无菌技术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得技术、3、6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h内得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体温>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她明确得感染源。

实验室微生物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或者从导管段与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得致病菌。

3、7药物渗出静脉输液过程中,非腐蚀性药液进入静脉管腔以外得周围组织、3、8药物外渗静脉输液过程中,腐蚀性药液进入静脉官腔意外得外周组织。

3.9药物外溢在药物配置及使用过程中,药物意外溢出暴露于环境中,如皮肤表面、台面、地面等。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国家卫生行业标准解读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国家卫生行业标准解读

基本要求
标准
5.1 静脉药物的配置和使用应在洁净的环境中完成
解读
配置与使用静脉治疗药物的环境,应在空气中的细菌总数 ≤500cfu/m3的医疗环境内进行
有条件的医院,可在层流环境(层流净化台和有层流通风设备 的静脉药物配置中心*2 )中完成配液,空气中的细菌总数应 ≤10cfu/m3 *1
*1 来源: 2002版 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 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
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 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 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实验室 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或者 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
术语和定义
药物渗出 (infiltration)
术语和定义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经上肢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肱静脉,颈外静脉 (新生儿还可通过下肢大隐静脉、头部颞静脉、耳后静脉等) 穿刺置管,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
输液港(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
GBZ/T 213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000年)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概要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基本要求 6.操作程序 7.静脉治疗相关并发症处理原则 8.职业防护
术语和定义
静脉治疗(infusion theraPy)
完全植入人体内的闭合输液装置,包括尖端位于上腔静脉asePtic technique)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1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1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从事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的医护人员。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T 213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静脉治疗 infusion therapy将各种药物(包括血液制品)以及血液,通过静脉注入血液循环的治疗方法,包括静脉注射、静脉输液和静脉输血;常用工具包括:注射器、输液(血)器、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外周静脉留置针、中心静脉导管、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输液港以及输液附加装置等。

3.2 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经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置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

3.3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经上肢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肱静脉,颈外静脉(新生儿还可通过下肢大隐静脉、头部颞静脉、耳后静脉等)穿刺置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

3.4 输液港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完全植入人体内的闭合输液装置,包括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导管部分及埋植于皮下的注射座。

3.5 无菌技术aseptic technique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技术。

3.6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体温>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行业解读标准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行业解读标准
• 5:输液附加装置宜选用螺旋接口 • 6:经输液头(或接口)进行输液及推注药液前,应使用 消毒液用力擦拭各种接口(或接头)的横切面及外围 • 7:输液器应每24小时更换1次 • 8:输血器宜4小时更换一次 • 9:附加装置应和输液装置一并更换 • 10:PICC,CVC,PORT附加的肝素帽或无针接头应至少每7天 更换1次
助动词对程度的解释
可 不必 宜 不宜 应 不应 解读涉及范围: 静脉注射,输液,输血 相关并发症处理
基本原则
• 标准 • 1:静脉药物的配置和使用应在洁净的环境中完成 • 2:PICC置管操作应由经过PICC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考核 合格且有一定临床工作经验的护士完成。 • 3:置入PVC(钢针与留置针)时宜使用清洁手套 • 4:置入PICC/CVC/PORT时采用最大无菌屏障原则。 • 5:穿刺及维护时应选择合格的皮肤消毒剂,2%葡萄糖氯 已定乙醇溶液0.5%以上有效碘浓度的碘伏或用2%碘酊溶液 和75%酒精
PVC穿刺的注意事项
• 5:成年人不宜选择下肢静脉进行穿刺 • 6:小儿不宜首选头皮静脉 • 7:乳房根治术和腋下淋巴结清扫术者应选健侧
导管维护
• 1:给药前后或使用两种不同药物之间宜用生理盐水脉冲 式冲洗导管,如果遇到阻力或者抽吸无回血,应进一步确 定导管的通畅怀,不应强行冲洗导管 • 2:输液完毕应用导管容积加延长管容积2倍的生理盐水或 肝素盐水正压封管 • 3:肝素盐水的浓度,输液港可用100/ml,PICC及CVC可用0 -19U/ml • 4:PORT在治疗间歇期应至少每4周维护一次
操作前评估
• 5:CVC宜用于短期,急救等静脉治疗,可用于任何性质的 药物输注,血液动力学的监测,不应用于高压注射泵注射 造影剂。 • 6:PICC宜用于中长期静脉治疗,可用于任何性质的药物 输注,不应用于高压注射泵注射造影剂和血液动力学监测 • 7:PORT可用于任何性质的药物输注,不应使用高压注射 泵注射造影剂和血液动力学监测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标准》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标准》

附加装置应该是螺口连接或一体化设计: − 保证安全连接 − 减少操作 − 最小化脱落风险 − 如果遇到有血液或药液残留时应可以随时更换
【2011版INS】 标准26.3 : 所有附加装置应该使用螺口连接以保证安全连接
标准40、冲管和封管 :
第六部分血管通路装置管理
在每次输液之前,应冲洗血管通路装置(VAD)并抽回血以评估导管功能预防并发症; 在每次输液之后,应冲洗血管通路装置,以清除导管内腔中输入的药物减少不相容药物 相互接触的风险; 输液结束冲管后应对血管通路装置进行封管可以减少内腔堵塞和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CR-BSI)的风险。
第六部分血管通路装置管理
标准41、血管通路装置的评估、护理和更换敷料:
评估敷料下的皮肤: − 预计因年龄、关节活动和水肿导致皮肤损伤的潜在风险; − 注意医用胶粘剂相关性皮肤损伤(MARSI)风险与以胶粘剂为基质的固定装置 (ESDs)的使用有关。
委员会共识 − 如果敷料受潮、松动和/或有明显受污染,应更换外周短导管的敷料,至少每5-7天 更换一次; − 输液港,每4周维护一次。
【2011版INS】 标准33:应在上肢的末梢区域按常规开始部位选择,后续插管应接近以 前的插管部位。
第五部分血管通路装置的选择和置入
标准33D、穿刺部位的准备和导管置入 :
进行皮肤消毒时首选含量大于0.5%的氯已定乙醇溶液作为皮肤消毒剂(I)
在外周静脉短导管置入时保持无菌操作 − 使用一副新的非无菌手套并结合“无接触技术”进行置管;皮肤消毒后不接触穿刺部
【2011版INS 】-- 标准22 : 也有此内容。
第五部分血管通路装置的选择和置入
标准26、血管通路装置选择:
选择合适的血管通路装置来满足患者的静脉条件、治疗方案、治疗时间、血管条件、 年龄,伴随疾病,输液治疗史,血管通路装置位置偏好;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卫生部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卫生部

WS/T433-2013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从事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的医护人员。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T 213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静脉治疗infusion therapy将各种药物(包括血液制品)以及血液,通过静脉注入血液循环的治疗方法,包括静脉注射、静脉输液和静脉输血;常用工具包括:注射器、输液(血)器、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外周静脉留置针、中心静脉导管、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输液港以及输液辅助装置等。

3.2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经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置管置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

3.3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经上肢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肱静脉,颈外静脉(新生儿还可通过下肢大隐静脉、头部颞静脉、耳后静脉等)穿刺置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

3.4输液港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完全植入人体内的闭合输液装置,包括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导管部分及埋植于皮下的注射座。

3.5无菌技术aseptic technique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技术。

3.6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卫生部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卫生部

.WS/T433-2013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种医疗机构从事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的医护人员。

2规范性引用文件以下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以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更正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T 213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范导则WS/T 313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3术语和定义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静脉治疗 infusion therapy将各种药物(包括血液制品)以及血液,经过静脉注入血液循环的治疗方法,包括静脉注射、静脉输液和静脉输血;常用工具包括:注射器、输液(血)器、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外周静脉留置针、中心静脉导管、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输液港以及输液辅助装置等。

中心静脉导管 central venous catheter经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置管置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经上肢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肱静脉,颈外静脉(再生儿还可经过下肢大隐静脉、头部颞静脉、耳后静脉等)穿刺置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

输液港 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完满植入人体内的闭合输液装置,包括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导管部分及埋植于皮下的注射座。

无菌技术 aseptic technique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范所有微生物侵入机体,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技术。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带有血管内导管也许拔掉血管内导管48 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 >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WS/T 433—2013)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从事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的医务人员。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T 213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静脉治疗(infusion therapy)将各种药物(包括血液制品)以及血液,通过静脉注入血液循环的治疗方法,包括静脉注射、静脉输液和静脉输血;常用工具包括:注射器、输液(血)器、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外周静脉留置针、中心静脉导管、经外周静脉置入中主静脉导管、输液港以及输液附加装置等。

3.2 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经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置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

3.3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经上肢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肱静脉,颈外静脉(新生儿还可通过下肢大隐静脉、头部颞静脉、耳后静脉等)穿刺置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

3.4 输液港(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完全植入人体内的闭合输液装置,包括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导管部分及埋植于皮下的注射座。

3.5 无菌技术(aseptic technique)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技术。

3.6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h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体温>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