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与分子免疫复习总结
免疫系统知识点总结
免疫系统知识点总结免疫系统是人体的防御系统,它能够保护我们免受各种病原体的侵害。
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对于维持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免疫系统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构成:1. 免疫细胞:包括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它们能够识别和消灭病原体。
2. 免疫器官:包括脾脏、淋巴结、扁桃体等,它们能够产生和储存免疫细胞。
3. 免疫信号分子:包括细胞因子、抗体等,它们能够传递信号,调控免疫反应的进行。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系统具有以下几个重要功能:1. 识别和消灭病原体:免疫系统能够通过识别病原体的特定抗原,选择性地杀死它们,保护人体免受感染。
2. 记忆作用:一旦免疫系统接触到某种病原体,它会形成对应的记忆细胞,以便在再次接触同一病原体时,能够更快速地作出反应。
3. 调节免疫反应:免疫系统能够根据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调节免疫反应的强度和方向,保持免疫系统的平衡。
三、免疫系统的免疫应答免疫系统的免疫应答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
1. 先天免疫:先天免疫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免疫应答,它能够在病原体侵入后迅速作出反应。
先天免疫通过皮肤、黏膜等屏障阻止病原体入侵,并通过巨噬细胞、天然杀伤细胞等杀伤病原体。
2. 获得性免疫:获得性免疫是在接触到病原体后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获得性免疫主要由淋巴细胞介导,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方式。
细胞免疫主要是通过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来杀伤病原体,而体液免疫则通过B细胞的产生抗体来中和病原体。
四、免疫系统的调节机制免疫系统的调节机制保证了免疫应答的适度和平衡。
1. 免疫耐受:免疫系统通过免疫耐受机制,识别并容忍自身组织,避免对自身组织的攻击,从而防止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2. 免疫调节:免疫系统通过调节细胞因子和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功能,控制免疫应答的程度和方向。
这种调节机制保持了免疫系统的平衡,避免过度活化导致的损伤。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选修1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选修1一、细胞的分子基础1. 细胞的概念与结构-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具有自主代谢和遗传信息传递的能力。
- 细胞的主要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2. 生物大分子- 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 核酸:包括DNA和R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 糖类:由单糖组成,主要提供能量。
- 脂类:包括甘油和脂肪酸,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3. 酶的作用- 酶是生物体内的生物催化剂,能够加速化学反应的速率。
- 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
4. 细胞呼吸- 有氧呼吸:在氧气存在的条件下,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释放大量能量。
- 无氧呼吸:在缺氧条件下,有机物不完全氧化,释放较少能量。
5. 光合作用- 光依赖反应:在光照下,水分子分解,产生氧气和ATP。
- 光合磷酸化:ATP的生成过程。
- 光合暗反应:固定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
二、遗传与进化1. 遗传的分子基础- DNA的复制:半保留复制原理。
- RNA的转录:DNA信息转录成mRNA。
- 蛋白质的翻译:mRNA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2. 基因的结构与功能- 基因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 基因的结构包括启动子、编码区和终止子。
3. 基因突变- 突变的类型: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
- 突变的影响:有益、中性、有害。
4. 生物的进化- 进化的证据:化石记录、比较解剖学、分子生物学。
- 进化的机制:自然选择、遗传漂变、基因流、突变。
5. 分子系统发育- 通过比较DNA序列的差异,推断物种间的亲缘关系。
- 分子钟假说:物种分化的时间可以通过DNA序列的变异速率来估计。
三、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1.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生物。
- 消费者:直接或间接依赖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的生物。
- 分解者:分解有机物,释放营养物质的生物。
2. 生态系统的功能- 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循环利用。
- 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传递和转化。
生化免疫知识点总结大全
生化免疫知识点总结大全1. 免疫系统的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基础免疫系统是人体抵御外界病原微生物入侵和异物侵袭的重要防线。
其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大部分。
在细胞免疫中,T淋巴细胞通过与抗原识别受体(TCR)和MHC分子的相互作用来识别抗原,同时,通过活化信号分子激活其他细胞,如B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等,从而实现对病原微生物的清除。
而在体液免疫中,B淋巴细胞通过表面的抗原受体(BCR)来识别抗原,然后分化成浆细胞,合成和分泌特异性抗体,从而对抗原进行特异性清除。
2.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免疫球蛋白是体液免疫中的主要分子,它包括IgG、IgA、IgM、IgD和IgE五个亚类。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包括两个重链和两个轻链,通过二硫键相互连接形成四股交联结构。
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包括中和病原微生物毒素、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激活经典途径的补体系统等。
3. 抗原和抗体的相互作用抗原是能够诱导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或激活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的物质。
抗原可分为T细胞抗原和B细胞抗原。
通过抗原和抗体的相互作用,抗原可被特异性抗体识别和结合,从而实现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和清除。
4. 细胞信号转导在免疫反应中,细胞接收外源性信号刺激后,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信号转导通路和转录因子等分子参与分子信号转导。
细胞信号转导的异常可能导致免疫系统的异常激活或抑制,从而引发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生。
5. 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一种重要的免疫调节机制,它在维持机体内部环境稳定和清除异常细胞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细胞凋亡,机体可以清除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细胞和异常细胞,从而维持正常的免疫态势。
6. 炎症反应炎症反应是机体对抗原刺激的一种非特异性免疫反应。
在炎症反应中,炎症介质的产生和释放引起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从而使免疫细胞和炎症介质迅速聚集到受损部位,并参与病原微生物的清除和损伤组织的修复。
以上是生化免疫学相关知识点的简要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中生物免疫的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免疫的知识点总结一、免疫系统的基本概念1. 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是由多种细胞和分子组成的复杂网络,包括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等各种免疫细胞及各种免疫相关分子,如抗体、细胞因子等。
2. 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识别病原微生物和其他异物,清除感染和受损细胞,以及调节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等。
3. 免疫系统的类型免疫系统主要分为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种类型。
先天免疫是指机体天生具有的抵御病原微生物和其他异物侵害的非特异性防御机制,主要由天然免疫和炎症反应组成;获得性免疫是指机体在接触到特定抗原后,产生特异性和记忆性免疫应答的防御机制。
二、先天免疫系统1. 天然免疫天然免疫是机体天生具有的抵御病原微生物和其他异物侵害的非特异性防御机制,它包括生体障碍、炎症反应、天然免疫细胞和天然免疫分子等多种防御机制。
2. 炎症反应炎症反应是机体对外界损伤和感染的一种非特异性保护反应,其特征是血管扩张、渗出、白细胞浸润和局部组织变性等。
3. 天然免疫细胞天然免疫细胞包括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它们能够直接清除病原微生物和其他异物。
4. 天然免疫分子天然免疫分子包括溶菌酶、抗微生物蛋白、补体等多种免疫分子,它们能够直接清除病原微生物。
三、获得性免疫系统1. 抗原和抗体抗原是能够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物质,抗体是免疫应答中产生的特异性蛋白质,它与抗原结合并清除抗原。
2. 淋巴细胞淋巴细胞是获得性免疫的主要细胞类型,包括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等。
3. T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主要包括T辅助细胞、T杀伤细胞和T调节细胞等,它们能够识别和清除感染和受损细胞。
4. 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是具有抗体分泌功能的免疫细胞,它们能够识别和清除病原微生物和其他异物。
5. 免疫记忆免疫记忆是指机体在初次接触到特定抗原后,产生的特异性和持久性免疫应答。
四、免疫调节1. 免疫调节细胞免疫调节细胞包括T调节细胞、B调节细胞等,它们能够调节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要点、重点总结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要点、重点总结.绪论细菌的形态与结构名词解释微生物:是一类肉眼不能直接看见,必须借助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放大几百或几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与人类疾病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及特异性防治原则的一门学科。
中介体:是细菌细胞膜向内凹陷,折叠、卷曲成的囊状结构,扩大膜功能,又称拟线粒体。
多见于革兰阳性菌。
质粒:是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双股环状闭合DNA,控制着细菌的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
异染颗粒:用美兰染色此颗粒着色较深呈紫色,故名。
用于鉴别细菌。
荚膜:某些细菌在其细胞壁外包绕的一层粘液性物质。
鞭毛:细菌菌体上附有细长呈波浪弯曲的丝状物。
鞭毛染色后光镜可见。
菌毛:菌体表面较鞭毛更短、更细、而直硬的丝状物。
电镜可见。
芽胞: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小体。
简答题1.简述微生物的种类。
2.简述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大小:测量单位为微米(μm)1μm = 1/1000mm球菌:直径1μm杆菌:长2~3μm 宽0.3~0.5μm螺形菌:2~3μm 或3~6μm形态:球形、杆形、螺形,分为球菌、杆菌、螺形菌。
3.分析G+菌、G-菌细胞壁结构与组成特点及其医学意义。
细菌细胞壁构造比较医学意义:1、染色性:G染色紫色(G+)红色(G-)2、抗原性:G+:磷壁酸G-:特异性多糖(O抗原/菌体抗原)3、致病性:G+:外毒素、磷壁酸G-:内毒素(脂多糖)4、治疗:G+:青霉素、溶菌酶有效G-:青霉素、溶菌酶无效4.简述L型菌的特性。
1、法国Lister研究院首先发现命名。
2、高度多形性,不易着色,革兰阴性。
3、高渗低琼脂血清培养基2-7天荷包蛋样、颗粒、丝状菌落。
4、具致病性,常在应用某些抗生素(青霉素、头孢)治疗中发生,且易复发。
5、临床症状明显但常规细菌培养(-),予以考虑L型菌感染5.分析溶菌酶、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的杀菌机制。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汇总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汇总必修 1第一节细胞中的原子和分子一、组成细胞的原子和分子1、细胞中含量最多的 6种元素是 C 、 H 、 O 、 N 、 P 、 Ca (98% 。
2、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C 元素。
(碳原子间以共价键构成的碳链, 碳链是生物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称为有机物的碳骨架。
3、缺乏必需元素可能导致疾病。
如:克山病(缺硒4、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 , 没有一种元素是生物界特有的。
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和自然界中含量相差很大。
二、细胞中的无机化合物:水和无机盐1、水:(1含量:占细胞总重量的 60%-90%,是活细胞中含量是最多的物质。
(2形式:自由水、结合水●自由水:是以形式存在,可以的水。
作用有① ;②生化反应 ;③物质运输 ;④维持细胞的形态 ;⑤体温调节(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自由水的含量一般较多●结合水:是与其他物质相的水。
作用是组成的重要成分。
(结合水的含量增多,可以使植物的抗逆性增强2、无机盐(1存在形式:离子(2作用①与蛋白质等物质结合成复杂的化合物。
(如 Mg 2+是构成叶绿素的成分、 Fe 2+是构成血红蛋白的成分、 I -是构成甲状腺激素的成分。
②参与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
(如钙离子浓度过低肌肉抽搐、过高肌肉乏力第二节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一、糖类1、元素组成:由 C 、 H 、 O 3种元素组成。
附:二糖与多糖的水解产物:蔗糖→ 1葡萄糖 +1果糖麦芽糖→ 2葡萄糖乳糖→ 1葡萄糖 + 1半乳糖淀粉→ 麦芽糖→ 葡萄糖纤维素→ 纤维二糖→ 葡萄糖糖原→ 葡萄糖3、功能:糖类是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
(另:能参与细胞识别 ,细胞间物质运输和免疫功能的调节等生命活动。
4.糖的鉴定:(1淀粉遇碘液变蓝色 ,这是淀粉特有的颜色反应。
(2还原性糖 (单糖、麦芽糖和乳糖与斐林试剂在隔水加热条件下,能够生成砖红色沉淀。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最全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最全版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起源、生命活动过程与规律以及生物多样性和人类健康等问题的科学。
高中生物必修一包括:细胞和遗传基础、分子与遗传、生物技术和人类健康。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细胞和遗传基础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所有有机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细胞的外部被细胞膜包裹,细胞内部包含着许多的细胞器。
其中比较重要的细胞器有:核、线粒体、质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等。
细胞的基本生命活动包括:新陈代谢、生殖、自我修复等过程。
细胞的能量来源是ATP,这是通过细胞呼吸过程获得的。
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两种: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遗传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是生物体内控制遗传信息传递的基本单位。
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等过程,产生特定的蛋白质,最终控制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都会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
人类的染色体由46条染色体组成,其中XX为女性,XY为男性。
二、分子与遗传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命体系中分子结构、性质和功能的学科。
其中最重要的分子是DNA和RNA。
DNA分子是由核苷酸组成的双螺旋结构,分子内部是由四种碱基A、T、C、G(腺嘌呤、胸腺嘧啶、鸟嘌呤、胞嘧啶)进行配对的。
RNA分子是由核苷酸组成的单链结构,其中U(尿嘧啶)替代了DNA中的T。
RNA在蛋白质合成中起到重要的携带作用。
遗传信息的传递是由DNA复制、转录和翻译三个过程完成的。
DNA复制能够在细胞分裂前完成基因信息的传递;转录过程是将DNA信息转写成RNA信息;翻译过程则将RNA信息翻译成蛋白质信息。
这三个过程相互协作,完成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
三、生物技术生物技术是运用生物学理论和方法进行繁殖、培育、检测、改造和利用等活动的综合性学科。
其中最重要的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培养、克隆技术等。
基因工程是利用DNA重组技术对生物体进行基因修复、改造等处理,达到人为干预生物体基因组的目的。
免疫学各章节知识要点总结
免疫学各章节知识要点总结Baby诺安目录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2)第二章免疫组织与器官 (4)第三章抗原 (8)第四章免疫球蛋白 (14)第五章细胞因子 (19)第六章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21)第七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 (23)第八章B淋巴细胞 (26)第九章T淋巴细胞 (30)第十章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 (34)第十一章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37)第十二章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41)第十三章固有免疫系统及其应答 (44)第十四章免疫耐受 (50)第十五章免疫调节 (54)第十六章超敏反应 (59)第十七章自身免疫性疾病 (6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一、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免疫(immunity)是免疫系统抵御抗原异物的侵入,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抗原,对“自己”的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进行排除,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和稳定的生理功能。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机体的免疫功能概括为①免疫防御②免疫监视③免疫自身稳定二、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免疫应答(immuneresponse)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整个过程。
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⒈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也称先天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是生物长期进化中逐步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特点先天具有,无免疫记忆,无特异性。
⒉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亦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
由T、B淋巴细胞介导,通过其表面的抗原受体特异性识别抗原后,T、B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并发挥免疫效应、清除抗原;须经历克隆增殖;分为三个阶段①识别阶段②活化增殖阶段③效应阶段三个主要特点①特异性②耐受性③记忆性第二章免疫组织与器官免疫系统(ImmuneSystem)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构成。
第一节中枢免疫器官和组织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一、骨髓是各种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及成熟的场所㈠骨髓的功能⒈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⒉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⒊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二、胸腺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㈠胸腺的结构胸腺分为皮质和髓质。
高中生物新课程必修一《分子与细胞》复习课程
复习课程教学安排一、复习内容高中生物新课程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模块二、复习时间2课时三、复习模式网络框架构建,知识结构梳理;抓大放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真题演练,巩固知识,增强效果。
四、复习过程1、自然学科学习的一般程序三问为什么。
(1)它是什么?(认识庐山真面目)包括组成、结构、分类(2)能干什么?(利用规律造福人类)功能3、网络结构解析(1)细胞的物质基础a)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b)构成细胞的化合物;重点是蛋白质、核酸c)三大有机物的检测;(2)细胞的结构基础a)细胞壁组成、结构和功能;b)细胞膜组成、结构和功能;c)细胞质组成、结构和功能;d)细胞核组成、结构和功能(3)细胞的地位分类a)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b)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4)细胞的功能运作a)物质进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b)能量转换(呼吸作用、光合作用)(5)细胞的功能保障a)酶b)ATP(6)细胞的生命历程a)细胞增殖b)细胞分化c)细胞癌变d)细胞衰老附详细图模块一《分子与细胞》《第1章走近细胞》复习要点重要考点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其中重要的是区别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种群是一定区域内的所有同种的全部个体;群落是一定区域内的的所有生物,完整得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生态系统是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及无机环境的总和。
2、高倍显微镜的使用。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重要是高倍镜使用的方法。
常考点有:换高倍镜的步骤(物像移中央、转动转换器、调光、调细准焦螺旋)、换上高倍镜后物像的变化(物像大了,看到的视野小了,视野比原来暗了)、玻片移动问题等。
3、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种类的区别:细菌、蓝藻、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
其中常常不好区分的是真核生物中的真菌(酵母菌、霉菌、蘑菇等)和藻类(衣藻等)。
4、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因为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没有叶绿体),没有线粒体等,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外有细胞壁(很多种原核生物都有,但成分与植物细胞壁不同)5、原核生物与真核细胞结构的区别:6、病毒。
免疫学复习总结-名词解释
名解:调理作用: opsonization,是指抗体,补体等调理素促进吞噬细胞吞噬细菌等颗粒型抗原的作用。
抗体通过Fc段与吞噬细胞FcR结合促进吞噬进行调理。
补体通过C3b与具有C3bR的细胞结合促进吞噬进行调理。
阳性选择:指早期胸腺细胞在皮质中时逐渐由双阴性细胞变成双阳性细胞CD4+ CD8+。
这种双阳性细胞表面的TCR若能识别并与皮质细胞上的MHC-I,MHC-II类分子结合,则T细胞克隆被选择出来,而未选择出来的则发生凋亡。
阴性选择:经历阳性选择的T细胞,其TCR可与胸腺髓质间质细胞(DC和巨噬细胞)表达的MHC-自身抗原肽高亲和力结合者则该T细胞凋亡或无能,此选择过程称为阴性选择。
协同刺激信号:免疫活性细胞活化需要双信号刺激。
第一信号是抗原提呈细胞表面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与淋巴细胞表面抗原识别受体结合,由CD3传递的;第二信号即协同刺激信号,是抗原提呈细胞表面协同刺激分子与淋巴细胞表面协同刺激分子受体结合,相互作用后产生的。
细胞因子:cytokine ,是主要由活化的免疫细胞(单核-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等)或间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间质细胞等)所合成,分泌,具有调节细胞生长与分化成熟,调节免疫应答等多种功能的小分子调节性糖蛋白。
超敏反应:指机体受到某些抗原刺激时,出现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的一场适应性免疫应答,又称为变态反应。
继发性免疫缺陷症:指由后天原因导致的免疫缺陷病。
其病因复杂,包括感染,药物,手术,创伤,放疗,营养不良,肿瘤等,而且继发性免疫缺陷远比原发性常见。
免疫缺陷病:IDD,是免疫系统先天发育不全或后天损害而使免疫细胞的发育,分化,增殖和代谢异常,并导致免疫功能障碍所出现的临床综合征。
自身免疫病:autoimmune disease,是机体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而导致的疾病状态。
传染性变态反应:胞内寄生菌,病毒和某些真菌感染时,可使机体发生IV型超敏反应。
由于该反应是在传染过程中发生的,所以称为传染性迟发型超敏反应。
免疫学复习资料汇总
第一章绪论1.世界上第一个疫苗:牛痘,防备天花第二章免疫器官1.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成熟和工作的场所免疫细胞——担负免疫功能的主体免疫分子——免疫细胞发扬功能的物质根底2.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胸腺、骨髓。
功能:免疫细胞产生和成熟的场所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脏、粘膜免疫系统。
功能: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3.胸腺: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4.胸腺细胞的概念:成熟T细胞的前体细胞5.骨髓:其内的造血干细胞是所有血细胞〔包括免疫细胞〕的共同祖先,是B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
6.生发中心:B细胞同意抗原刺激后发生活化和扩增的区域。
7.脾脏:是体内最大的免疫器官,也是胚胎期的造血器官。
第三章抗原1.抗原:是一类能被T、B淋巴细胞识不并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特异性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2.抗原的特性:免疫原性: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抗原性〔免疫反响性〕:抗原能够与其所诱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有免疫原性一定同时有抗原性〔对〕;有抗原性一定同时有免疫原性〔错〕3.半抗原:仅具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载体:与半抗原结合而给予其免疫原性的物质,半抗原+载体〔蛋白质〕——完全抗原4.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抗原的异物性:一般来讲,异物性越强,免疫原性越强理化状态:分子大小:分子量〔一般在10Kpa左右〕化学组成与结构:蛋白质>多糖>核酸、脂类物理性状:细胞性〔颗粒性〕>可溶性〔分子状态〕与宿主相关的因素:机体的遗传因素年龄、性不和健康状况抗原进进机体的途径、数量〔剂量〕: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腹腔注射>静脉注射5.抗原决定簇: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全然结构或化学基团,又称表位,是抗原与TCR/BCR及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全然单位。
6.抗原决定簇的分类:构象表位:能被B细胞识不线性表位:能被T细胞识不7.共同表位:存在于两种不同的抗原之间的相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称为共同表位。
免疫学重点知识总结
1.免疫的现代概念:免疫是指机体通过识别“自己”与“非己”成分,对非己物质进行识别、应答和予以清除的过程。
2.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的特点:固有免疫的特点是先天具有、无特异性、无免疫记忆性。
适应性免疫的特点是后天获得、有特异性、有免疫记忆性。
3.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免疫自稳。
4.人体中枢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的类型:中枢免疫器官是T、B淋巴细胞发生、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包括骨髓和胸腺。
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T、B细胞定居和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包括淋巴结、脾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5.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组织或器官反复循环的过程称为淋巴细胞再循环。
6.淋巴细胞妇巢:成熟的淋巴细胞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的特定区域,称为淋巴归巢。
7.抗原的定义及双重属性:抗原是指能够与T、B细胞受体(TCR、BCR)特异性结合,启动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效应细胞)产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抗原的双重属性指的是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
免疫原性是指抗原能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效应细胞的能力,免疫反应性是指抗原与其所诱导的抗体或效应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8.半抗原:半抗原是指只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抗原。
9.表位(AD):又称抗原决定簇,是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区域或基团,它是TCR、BCR及抗体与其特异性结合的基本结构单位。
10.异嗜性抗原:在不同种属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细胞表面存在着的共同抗原,最初由ForSSn1.an发现,又称为Forssman抗原。
11.影响免疫原性的主要因素:1.抗原的结构与生物学特性:异物性;分子量;复杂性;易接近性;可提呈性2.免疫系统的识别能力3.抗原与免疫系统的接触方式。
12.T细胞依赖性抗原(TD-Ag):指需要在APC和Th的参与下才能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
绝大多数的天然抗原属于TD-Ag。
其特点是均为蛋白质抗原,分子量大,结构复杂,表位种类多,含有B细胞表位和T细胞表位,但每种表位的数量不多且分布不均。
医学免疫学-第三版-龚非力-重点归纳-WF
医学免疫学重点总结第一讲绪论1、概念:1)、免疫(immunity):即免除疫病和抵抗疾病的发生。
是机体识别“自己”, 排除“异己(非己)”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正常情况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性防御功能。
2、免疫的三大功能:免疫系统具有三大基本功能,即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 denfense)、免疫监视(immunological surveillance)、免疫自稳(immunological homeostasis)。
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 denfense)书:指机体防御及清除病原体的功能。
Ppt: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的病原体及有害的生物性大分子。
免疫监视(immunological surveillance)指免疫系统识别、监视并清除体内出现的突变细胞及早期肿瘤的功能。
免疫自稳(immunological homeostasis)指免疫系统清除体内衰老、损伤的细胞或其他成分,对自身正常成分产生免疫耐受、并通过免疫调节达到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功能。
3、免疫器官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DC、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碱性细胞、肥大细胞等一系列细胞。
免疫分子包括免疫球蛋白(抗体)、补体、细胞因子、黏附分子、MHC等结构。
免疫器官又分外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bone marrow),胸腺(thymus),腔上囊(法氏囊,鸟类),中枢免疫器官为免疫细胞的发生、分化和成熟提供了场所。
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和黏膜免疫系统,是成熟T细胞、B细胞等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产生免疫应答的部位(即适应性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第二讲抗原1、概念:1)、抗原(antigen,Ag):书:是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Ppt:指能被机体免疫细胞识别,刺激和诱导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或效应淋巴细胞等免疫效应性物质,并能与相应免疫效应性物质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高二生物知识系统总结(1)—分子与细胞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
高二生物知识系统总结(1)—分子与细胞人教实验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知识系统总结(1)——分子与细胞前言关于生物的复习掌握(1)理解生命的物质性及生命物质的特殊性世界是物质的运动和运动着的物质,这是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
以细胞为基本单位的奇妙而多彩的生物世界,其组成的元素和化合物,既与非生命世界有普遍的联系,又有重大的区别,尤其是组成细胞的有机分子,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具有多种生命功能的糖类和脂质。
蛋白质、核酸和多糖又都是由特定单体构成的生物大分子,它们以碳链为骨架,成为细胞的结构基础,演绎着或简约、或繁复的生命之歌。
(2)理解生命系统有许多层次,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生命系统由宏观到微观,大体说是由生物圈、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到个体;由个体、系统、器官、组织到细胞。
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细胞内还有各种结构及各类分子和原子)。
客观世界是由许多大大小小,互相联系而又有区别的系统所组成的,系统都有它的边界,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组分组成,系统都有它自身的调控规律和发展、消亡的规律。
就细胞而言,细胞膜是系统的边界;各类细胞器的分工合作是各组分的重要关系;细胞核是系统的控制中心,等等。
(3)理解生命系统的开放性,即要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生物的整体性、动态结构、能动性和组织等级,构成了一个系统,同时它又是一个开放系统,和其环境组成一个大系统。
基于这样的认识,研究细胞这一基本的生命系统时,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或者称之为细胞代谢),就是最核心的细胞生物学知识。
生命活动的主动性、有序性和周围环境的统一性,尽在其中。
生命系统的开放性,通过细胞生命活动的分析,能够深入到分子水平而比较透彻,而这些认识,又将是研究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这些层次的开放性的基础,也和遗传进化息息相关。
用开放的观点审察自然现象和社会事务,具有普遍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价值。
高考生物知识点归纳
⾼考⽣物知识点归纳⾼考⽣物知识点归纳 在平⽇的学习中,说到知识点,⼤家是不是都习惯性的重视?知识点就是⼀些常考的内容,或者考试经常出题的地⽅。
相信很多⼈都在为知识点发愁,下⾯是⼩编帮⼤家整理的⾼考⽣物知识点归纳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考⽣物知识点归纳1 ⼀、要建⽴学科知识体系,抓住重点。
按教材顺序⼀起来梳理⼀下,希望同学们在梳理的过程中可找到⾃⼰的知识擅长处与薄弱处,抓住学习重点。
1.必修 1:分⼦与细胞 细胞是⽣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物学当然要研究"细胞"了,所以第⼀本教材便紧紧围绕"细胞"这⼀中⼼。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组成细胞的分⼦:此部分需掌握的内容主要为六⼤化合物的分布、结构、主要功能、及鉴定⽅法。
(2)细胞结构:细胞膜、细胞质(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及功能)、细胞核此部分需掌握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
(3)细胞代谢(细胞中的各种⽣物化学反应统称细胞代谢) ①物质的跨膜运输:细胞代谢伴随着物质的输⼊与输出该部分需掌握三种跨膜运输⽅式的特点及实例。
②ATP:细胞代谢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细胞⽣命活动直接利⽤的能量形式是ATP。
③酶:细胞代谢需要酶的催化该部分包含的考点主要有酶的化学本质、酶的作⽤特点、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
④两种重要的细胞代谢:光合作⽤与细胞呼吸 (4)细胞的⽣命历程:细胞的增殖、分化、衰⽼、凋亡、癌变 2.必修 2:遗传与进化 具有遗传现象是⽣物的重要特征,在遗传中⼜存在着变异,变异的积累使⽣物产⽣进化,第⼆本教材的内容设置主要围绕着遗传、变异、进化这三个主题,⽽其中的遗传部分是⾼考的重点也是难点,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1)遗传部分: ①孟德尔杂交实验的过程、结果及孟德尔两⼤遗传定律: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由组合定律在解题中的应⽤ ②伴性遗传 ③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减数分裂 亲⼦代之间遗传物质的桥梁细胞为雌雄配⼦,遗传的细胞学基础便是可形成雌雄配⼦减数分裂。
免疫系统中的关键分子抗体和细胞因子
免疫系统中的关键分子抗体和细胞因子免疫系统中的关键分子:抗体和细胞因子引言:免疫系统是人体内的一种重要的防御机制,能够识别并抵御外界侵入的病原体。
在免疫应答过程中,抗体和细胞因子作为免疫系统的关键分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抗体和细胞因子在免疫系统中的功能与意义。
一、抗体的结构和功能抗体是一种由免疫细胞B淋巴细胞分泌的蛋白质,主要存在于血液和体液中。
抗体由两个重链和两个轻链组成,通过其可变区域与抗原结合,从而实现特异性免疫应答。
(一)抗体的结构抗体的结构由四个基本部分组成:抗原结合部位(Fab)、晶体部分(Fc)、变动部位(Variable region)和恒定部位(Constant region)。
Fab部分负责与抗原结合,Fc部分则与免疫效应分子相互作用。
(二)抗体的功能1. 中和病原体: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后,可阻止其侵入宿主细胞,从而中和病原体的活性,保护机体免受感染。
2. 引发免疫效应: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可激活免疫效应细胞(如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进而引发体内的免疫应答。
3. 促进炎症反应:抗体能够与免疫细胞上的Fc受体结合,激活多种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引发炎症反应。
二、细胞因子的种类和功能细胞因子是一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能够调节和协调免疫系统的功能。
细胞因子在免疫应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包括细胞间通讯、调节免疫细胞的生长和分化等。
(一)细胞因子的种类1. 细胞增殖因子: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如白细胞介素-2(IL-2)。
2. 细胞趋化因子:引导免疫细胞定向运动,如趋化因子CCL5、CCL2等。
3. 细胞凋亡因子:促使免疫细胞发生凋亡,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4. 免疫调节因子:调节免疫细胞的免疫应答,如干扰素-γ(IFN-γ)。
5. 细胞诱导因子:促进免疫细胞向特定分化方向发展,如白细胞介素-4(IL-4)。
(二)细胞因子的功能1. 促进病原体清除:细胞因子能够激活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从而增强它们对病原体的清除功能。
高三的生物知识点归纳
《高三生物知识点归纳》高中生物是一门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学科,对于高三学生来说,系统地掌握生物知识点至关重要。
在高考的压力下,高效复习生物知识能够为学生取得优异成绩奠定坚实基础。
一、细胞的分子组成1. 组成细胞的元素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 20 多种,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大量元素如 C、H、O、N、P、S、K、Ca、Mg 等,微量元素如 Fe、Mn、Zn、Cu、B、Mo 等。
其中,C 是最基本的元素,因为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2.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细胞中的化合物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
无机物有水和无机盐;有机物有蛋白质、核酸、糖类和脂质。
(1)水水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分为自由水和结合水。
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参与化学反应,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2)无机盐无机盐在细胞中含量很少,但对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如 Mg 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Fe 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
(3)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由氨基酸组成。
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为:NH₂—CHR—COOH。
蛋白质的结构具有多样性,原因是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以及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
蛋白质的功能有结构蛋白、催化作用、运输作用、免疫作用、调节作用等。
(4)核酸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分为 DNA 和 RNA。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由脱氧核苷酸组成,基本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RNA 由核糖核苷酸组成,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核酸的功能是储存遗传信息,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5)糖类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
单糖如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二糖如蔗糖、麦芽糖、乳糖等;多糖如淀粉、纤维素、糖原等。
(6)脂质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
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磷脂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 D 等。
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免疫系统与疾病的免疫机制知识点总结
免疫系统与疾病的免疫机制知识点总结免疫系统是人体的自我保护系统,主要由免疫细胞、淋巴器官和免疫分子等组成。
它的主要功能是检测、识别和消灭病原体,以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当免疫系统出现异常或失调时,就会引发各种疾病。
本文将对免疫系统与疾病的免疫机制进行总结。
一、疾病的免疫机制1. 免疫应答的基本原理免疫应答是免疫系统对抗病原体的过程。
它包括两个主要的免疫机制: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
先天免疫是指通过遗传获得的免疫能力,它以非特异性和快速的方式对抗病原体。
获得性免疫是指通过感染或接种疫苗等方式获得的免疫能力,它以特异性和延迟的方式对抗病原体。
2. 免疫细胞的分类与功能免疫系统中的主要细胞包括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粒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
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
巨噬细胞能够吞噬和消化病原体,清除机体内的废物和细胞碎片。
淋巴细胞分为B细胞和T细胞,它们协同作用,对抗感染病原体和调节免疫应答。
粒细胞主要参与炎症反应,清除感染点的病原体。
树突状细胞是抗原提呈细胞,它能够将病原体的信息呈现给淋巴细胞,引发免疫应答。
3. 免疫分子的功能与作用免疫系统中的重要分子包括抗体、细胞因子和补体等。
抗体是由B 细胞产生的免疫球蛋白,它能够与病原体结合并标记病原体以便被免疫细胞识别和清除。
细胞因子是一类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分子信号,它们能够调节免疫应答的过程,包括促进细胞增殖、介导炎症反应和调节免疫细胞的功能等。
补体是一组蛋白质,它能够直接杀伤病原体或加强其他免疫细胞对病原体的清除能力。
二、疾病与免疫系统的关系1. 免疫缺陷疾病免疫缺陷疾病是指机体免疫功能异常或缺失,导致易感染、反复感染或难以清除感染。
常见的免疫缺陷疾病有原发性免疫缺陷病、艾滋病和移植免疫反应等。
2. 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和破坏正常组织,导致疾病的发生。
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和多发性硬化症等。
3. 过敏性疾病过敏性疾病是指机体对某些非病原性物质过度反应,导致免疫系统异常激活,出现异常症状。
免疫组织知识点总结归纳
免疫组织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免疫系统概述免疫系统是人体内的一种复杂系统,其功能是保护机体免受病原微生物、异物和肿瘤细胞的损害。
免疫系统主要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脾脏、淋巴结、胸腺等,这些器官对免疫细胞的生成、成熟和分化起着重要作用。
免疫细胞有多种类型,包括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粒细胞等,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和免疫效应。
免疫分子包括抗体、细胞因子等,它们参与调节和执行免疫反应过程。
免疫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免疫记忆、特异性和调节性等,它们共同确保人体对抗病原微生物和异物的能力。
二、免疫细胞1. 淋巴细胞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细胞之一,主要包括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NK细胞。
T淋巴细胞有助于免疫记忆的形成,并且可以通过识别抗原、杀伤受感染细胞等方式参与免疫反应。
B淋巴细胞是体液免疫的主要细胞,它们能够分泌抗体并参与吞噬病原微生物的过程。
NK细胞具有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及受感染细胞的功能,它们是自然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单核细胞单核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另一个重要细胞类别,主要包括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等。
单核巨噬细胞是一种重要的抗原提呈细胞,它们能够吞噬病原微生物并将其抗原呈现给T淋巴细胞,从而激活免疫反应。
树突状细胞也是一种重要的抗原提呈细胞,它们能够有效激活T淋巴细胞并参与免疫效应。
巨噬细胞是非特异性免疫系统的主要执行细胞,它们能够吞噬病原微生物并参与发炎反应。
3. 粒细胞粒细胞包括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等,它们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白细胞。
嗜中性粒细胞是最重要的炎症细胞,它们能够吞噬病原微生物并释放抗菌肽等化学物质。
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主要参与对抗寄生虫感染等免疫效应。
三、免疫分子1. 抗体抗体是一种由B淋巴细胞分泌的蛋白质,它们能够特异性地结合到抗原并促使其析出或被吞噬。
抗体分为IgG、IgM、IgA、IgD和IgE等不同类型,它们在免疫反应的不同阶段发挥不同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与分子免疫复习提纲第一章免疫学的基本内容1.免疫的概念:“ 免疫---是机体识别,排除抗原性异物的生理反应”2. 免疫的三个基本功能免疫防御:对外来(异体)抗原物质的识别,排除。
免疫防御功能异常时可导致免疫缺陷或超敏反应。
免疫稳定:即人体处理老化,损伤细胞的功能。
该功能异常时,可导致自身免疫病,如SLE,类风湿等。
免疫监视:对突变细胞具监视功能。
免疫功能低下可导致肿瘤发生率增高,增殖速度及转移加快。
免疫学的三要素:抗原,免疫系统,免疫应答抗原:是免疫应答的原因免疫系统:免疫应答的执行者,其组成为: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脏及淋巴结.免疫细胞-T细胞、B细胞、NK细胞及巨噬细胞等.免疫分子-抗体、补体、细胞因子及黏附分子等。
免疫应答:免疫反应的具体过程, 为免疫的中心内容。
第二章抗原1.抗原的概念: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物质,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即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2. 抗原的两个基本性质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能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效应T淋巴细胞;抗原性antigenicity, 也称反应原性或免疫反应性---能与所产生的抗体和效应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3. 完全抗原与半抗原具备上述两种基本性质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只具备免疫反应性而不具备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半抗原hapten.半抗原与适当的载体结合即可成为完全抗原.★决定免疫原性的条件(一)化学性质:分子大小、复杂的化学组成与特殊的化学基团(二)与机体的相互作用:异物性、适当的进入途径(三)其它因素:1. 分子易近性;2. 抗原物质的物理性状;3. 佐剂;4. 机体遗传因素★抗原特异性与交叉抗原▲抗原特异性: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结构基础:抗原决定基(表位)★交叉抗原及其意义1. 抗原异质性与共同决定基2.共同抗原和交叉反应的意义:阐明发病机理、诊断(排除干扰、方便诊断)、诱导针对难制备抗原的免疫应答TD抗原与TI抗原特性比较TD抗原TI抗原T细胞辅助需要不需要抗体类型IgG IgM细胞免疫常引起不引起免疫记忆有无表位性质T、B细胞表位B细胞表位第三章:免疫器官和组织1. 中枢免疫器官:胸腺和骨髓功能→免疫细胞产生、发育、分化成熟的场所2. 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脏和黏膜免疫系统→成熟T/B细胞定居、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过滤黏膜免疫系统:指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淋巴组织。
参与局部免疫应答、口服耐受和分泌SIgA.3. 淋巴细胞再循环:外周免疫器官→输出淋巴管→胸导管→上腔静脉→血液循环→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处穿越HEV→返回外周免疫器官第四章:免疫球蛋白★C 区的功能:1、激活补体:IgM、IgG1-3→激活补体经典途径聚合的IgA和IgG4→激活补体旁路2、与细胞表面FcR结合:1)调理作用(opsonization)→IgFc段与吞噬细胞表面FcR结合→促吞噬;2)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3) 介导I型超敏反应▲穿过胎盘和粘膜的抗体:IgG通过胎盘;sIgA穿过粘膜★五种免疫球蛋白特性1. IgG:血清含量最高再次免疫应答的主要抗体调理、ADCC、激活补体经典途径通过胎盘2. IgM:分子量最大初次免疫应答早期出现的抗体激活补体作用最强天然抗体为IgM 3. IgA:血清型IgA(单体)和分泌型IgA(二聚体)参与呼吸道、消化道等局部黏膜免疫4. IgD:血清型功能不清;膜型为BCR的重要组成成分,是B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标志5. IgE:血清含量最少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结合,参与I型超敏反应与抗寄生虫免疫有关第五章 :补 体 系 统▲3C 转化酶:a b C 24、bBb C 3 ▲5C 转化酶:b a b C 324、b bBb C 33▲补体主要由肝细胞、巨噬细胞产生;体内含量最多的补体成分是3C ;补体多对热敏感,56℃、30min 的条件下即可灭活。
★补体的生物学作用1.溶菌、溶解病毒的细胞毒作用2.调理作用3.引起炎症反应:趋化、激肽样作用、过敏毒素【C3a 、C5a 被称为过敏毒素】4. C3b 参与免疫复合物的清除(免疫黏附)5. 参与免疫调节(C3b+CR1)、(C3d+CR2)第六章 :细胞因子★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①理化特性:细胞因子是分泌到细胞外的小分子量蛋白或多肽,约8-80kD 。
②高效性:pmol 水平(10-9~12g/ml)即可显示明显的生物学效应。
③局部性:以自分泌(autocrine )和旁分泌(paracrine )形式发挥效应。
主要作用于产生细胞本身和邻近的细胞。
④短暂性:半衰期短,合成过程受到严密调控。
⑤复杂性:多样性 ;重叠性;双向性 ;网络性;抑制性调节。
第七章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第八章 : MHC 分子1.分子结构(1)肽结合区 (2)Ig 样区 (3)跨膜区 (4)胞浆区 2.组织分布(1)MHC I 类分子的分布:* I 类分子主要分布于所有有核细胞表面, 包括血小板和网织红细胞.以淋巴细胞表面I 类分子的密度最大, 其次为肾、肝及心脏;肌肉和神经组织含量最低, 神经细胞与滋养层组织不表达I 类分子。
* I 类分子还可以可溶形式存在于血清、初乳及尿液中。
(2)MHC II 类分子的分布:II 类分子仅表达于淋巴样组织中的某些细胞,如专职抗原提呈细胞(包括B 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细胞)、胸腺上皮细胞和人的 活化T 细胞等.★MHC分子的生物学功能1.抗原递呈MHC分子的抗原结合凹槽选择性结合抗原肽→形成MHC分子-抗原肽复合物→以MHC限制性的方式供T细胞识别→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
2.参与T细胞限制性识别:双识别及限制抗原递呈的细胞类型3.由抗原提呈衍生的其他功能* 参与T细胞在胸腺的发育* 诱导同种移植排斥反应* 参与免疫应答的遗传控制第九章:免疫细胞1.概念:阴性选择(获得自身免疫耐受)、阳性选择(获得MHC限制性识别能力)2.T淋巴细胞: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过程:双阴性细胞→双阳性细胞→阳性选择→阴性选择→成熟的单阳性细胞▲意义:胸腺细胞分化发育为成熟T细胞,表达功能性TCR;属CD4或CD8单阳性细胞;具有MHC限制性识别能力;一般不针对自身抗原产生应答▲T细胞表面标志【TCR、CD3、CD2】及其功能▲T细胞亚群及其功能3.B淋巴细胞B细胞分化发育【只有阴性选择】B细胞表面标志及其功能B细胞亚群及其功能4.自然杀伤细胞:抗肿瘤、抗感染、免疫调节KAR(NKR-P1)和KIR杀伤机制:穿孔素/颗粒酶、Fas/FasL、ADCC、细胞因子★T细胞亚类及其生物学功能1.TCRgd:CD8+,在皮肤黏膜免疫中起重要作用2.TCRab:(1)CD4+Th细胞的功能Th1细胞:分泌IFN-γ、TNF-β等,介导细胞免疫应答;Th2细胞:分泌IL-4、IL-5、IL-10等,主要介导体液免疫应答CD4CD25T细胞:抑制CD4T和CD8T细胞活化与增殖(2)CD8+T细胞功能Tc细胞:特异性杀伤携带抗原的靶细胞(穿孔素/颗粒酶,Fas/FasL)3.NK1.1+CD4+T细胞:识别CD1提呈的脂类抗原,活化后可杀伤靶细胞;产生IL-4或IFN-g,促进Th0向Th2或Th1转化★B细胞亚类及其功能1.B1细胞(CD5+)产生以IgM为主的低亲和力抗体;无抗体类别转换;无免疫记忆;无再次应答,对TI2抗原及某些自身抗原应答。
2.B2细胞(CD5-)可产生高亲和力抗体;有抗体类别转换、免疫记忆和再次应答;有抗原提呈和免疫调节功能。
第十章 抗原和抗原提呈1、组织中未成熟DC - 强吞噬和吞饮作用 - 处理抗原能力强 - 低水平的MHC - 缺乏共刺激分子 - 递呈抗原能力弱2、淋巴组织中成熟DC - 不再有吞噬能力 - 表达共刺激分子 (B7-1, B7-2)- 高表达MHC 和黏附分子 - 抗原递呈能力强3、MPS 的主要生物学功能吞噬作用:吞噬颗粒抗原、受体(FcR 和C3bR)介导的内吞、吞饮; 杀伤:氧依赖和非依赖机制杀伤和消化病原体; 抗肿瘤:直接杀伤、ADCC 、激发抗瘤免疫;参与免疫应答:-加工和递呈抗原,提供第二活化信号; -参与Th1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的效应阶段。
参与免疫调节:-正调:产生IL-1/12,TNF-a -负调:前列腺素、TGF-b介导炎症反应:吞噬杀伤;分泌各种炎症介质。
★溶酶体途径(外源性抗原递呈途径或MHC II类分子途径)★内源性抗原递呈途径(MHC I 类分子途径)第十一章:T 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内源性抗原(如病毒抗原、肿瘤抗原) 胞质↓被蛋白酶体酶解 抗原肽(含8-13个AA ) ↓ 经TAP 转运至内质网 形成抗原肽/MHC-I 类分子复合物 ↓ 转运至APC 表面 递呈给CD8+T 细胞识别一、识别阶段:抗原的摄取:吞噬、吞饮及受体介导的内吞对抗原的加工、处理和提呈:外源性抗原:APC/ MHCII CD4+T细胞内源性抗原:靶细胞/MHCI CD8+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双识别:TCR-肽,TCR-MHC共受体:CD4-MHCII, CD8-MHCI二、活化、增殖和分化阶段:CD4T细胞1.CD4T细胞活化的信号要求:(1) 活化信号1 (抗原特异性信号)* 双识别:TCR-肽TCR-MHCII* 共受体:CD4-MHCII,* CD3传递特异性抗原识别信号(2) 活化信号2 (协同刺激信号)* 如B7-CD28分子等黏附分子结合(3) 细胞因子(IL-1、IL-12等)2、CD4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T细胞活化→表达多种细胞因子及受体(IL-2及IL-2R) →T细胞克隆增殖→分化为效应T 细胞(效应Th1、Th2及效应Tc细胞)★APC与T细胞间协同刺激分子及相应配体相互作用产生第二信号★Th细胞增殖分化成Th1细胞二、活化、增殖和分化阶段:CD8+T细胞1. T细胞活化的信号要求:(1) 活化信号1 (抗原特异性信号)* 双识别:TCR-肽TCR-MHCI* 共受体:CD8-MHCI,* CD3传递特异性抗原识别信号(2) 活化信号2 (协同刺激信号)* 如B7-CD28分子等黏附分子结合(直接激活)* Th促进APC表达B7,向CD8T提供共刺激信号(间接激活)(3) 细胞因子(IL-1等)2.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T细胞活化→表达多种细胞因子受体如IL-2R,接受自分泌IL-2或Th细胞产生的IL-2(间接激活)→T细胞克隆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效应Th1、Th2及效应Tc细胞)三、效应阶段:▲Th1细胞的效应机制活化CD4+Th1释放多种淋巴因子,引起单个核细胞向炎症部位的浸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