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系统开发项目需求模型
基于CORBA的柔性制造系统模型的建立
Ke o d :f x l mauatr gs se C B o j t r ne d lheaci ld tb t o t l y w r s l i e n fc i y tm; OR A; be - i t mo e; i r h a ir ue cnr eb un c oe d r c s i d o
es fr dfee t lc to s A ot t r i rn o a in . pr o ype s t s prs t o v l a e t e FM S b e n CORBA t ls . o yse i m e e e t ai t h n d d ad o s a a t
t o tol ys e Th a aa d me h d o d e c n r t m. e d t n t o s c mmon t h itiu e on r l r e i tg a e t ev r d s o t e ds rb t c tol s a e rt d i o s r e sa d e r n n n t e me h im o a h c ntol rt ev r a CORBA a epr vd . h c a s f re c o r l o s r e svi n e C b ie Theu e o n o d s fCORBA d lwa e s a ami d e r
维普资讯
20 年第1 期 07 2
文 章 编 号 :0 1 2 6 ( 0 7 1 0 0 0 10 — 2 5 20 ) 2— 19— 4
・ 管理 技 术 ・
基 于 C R A的 柔 性制 造 系 统模 型 的建 立 OB
孑、 艳 J 晓
( 无锡 职业技 术 学院 工 业 中心 , 苏 无 锡 江 240 ) 10 0
柔性制造系统
2012-5-26
湖南工程学院
15
a)中央管理系统:总体管理和决策控制。
由主计算机通过光缆与各单元、物流系 统,控制机和自动编程等联成控制网络。 b)单元控制装置:单元生产过程控制。 c)搬运控制和管理装置:物流控制。 d)计算机数控:切削加工控制。 e)其他:中心孔清理和工业监视系统等装 置。
2012-5-26 湖南工程学院 16
2012-5-26
湖南工程学院
9
柔性制造系统的发展历程
1967年,英国莫林斯公司首次根据威廉生提出的 FMS基本概念,研制了“系统24”。其主要设备是 六台模块化结构的多工序数控机床,目标是在无 人看管条件下,实现昼夜24小时连续加工,但最 终由于经济和技术上的困难而未全部建成。 1967年,美国的怀特· 森斯特兰公司建成Omniline 系统,它由八台加工中心和两台多轴钻床组成, 工件被装在托盘上的夹具中,按固定顺序以一定 节拍在各机床间传送和进
2012-5-26
湖南工程学院
1
FMS柔性制造系统
柔性制造系统(Flexible anufacturing Systerm)是 由由数控加工设备、物料运储装置和计算机控制系 统等组成的自动化制造系统,它包括多个柔性制造 单元,能根据制造任务或生产环境的变化迅速进行 调整,适用于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
FMS在箱体加工中得应用
1. 2.
加工对象为箱体类零件。 加工系统由3台立式数控机床和7台加工中心结合构成的 加工单元。
湖南工程学院 1动完成零件的运 送。 4. 控制系统 a) 中央管理系统:总体管理和决策控制。由主计 算机通过光缆与各单元、物流系统,控制机和 自动编程等联成控制网络。 b) 单元控制装置:单元生产过程控制。 c) 搬运控制和管理装置:物流控制。 d) 计算机数控:切削加工控制。 e) 其他:托盘库和装卸站。零件的识别采用托盘 库里托盘编码方式识读。
生态工业园柔性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并使专家评价与科 学计算相互补充 , 具有 系统、 全面、 学可 靠和 科 便
此方 法进 行 决 策 , 而 不 断地 对 生 态工业 园进行 改进 。 从
关键词:工业生态学 , 生态工业因, 柔性 , 次分析 法( P , 层 AH ) 权重
维普资讯
第
第 6 期 z o6 ̄ 1 f o zl
3 卷 2
东华大学学报 ( 然 科学版 ) 自 J OURNAL OF DONGHUA N I RS. UA U UNI VE .TY I Y l
Vo.3 I 2.No .6
De . 2 0 c 06
导人 的重视 , 目前 为止至 少有 6 个 生态 工业 园 到 O 项 目在运行和开发 , 其中包括正在规划和考虑的项
步展开可定义如下 :
刚性主要指整个生态工业园 中各企业之 间生态
链接技术的实力和水平。在生态工业园中一个企业 产生的废物能否作为另一个企业的原材料 , 即一个企
业和另一个企业之 间能否进行生态链接的关键在于
中 图分 类 号 : 2 x3
工业生态学一词最早出现于 2 世纪 6 ̄7 年 O 0 0 代的科技文献中 , 但是 真正深入的研究并得以发展
安大略 省多伦 多 的波 特兰 工业 区展开 , 最新研 据
究, 加拿大 4 个工业区中有 9 O 个被认为具备很强的 生态工业园发展的可能性[ 。 2 ]
是在 9 年代初。它是 由工程学 、 O 生态学和生 物经 济学交叉构成 的一个崭新学 科。通过 比拟 生物新 陈代谢过程和生态 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 形成 了工业
生态学的思想[ 。 1 ]
我国的生态工业示范区是在经济技术开发区、 高 新技术开发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分为创建
基于赋时着色Petri网的木材柔性加工系统的建模与重构
能力 的综 合 表现 , 具体 表现 在产 品 的重 构 、 务过 业 程 的重构 、 车间加 工 系统 的重构 、 组织 的重构 和信
息平 台的重构 . 木材 柔性 加工 系统 是典 型 的离散 事 件动态 系 统 ( i rt E e t y a cS s m, E S , 有 Ds e v n D nmi yt D D ) 具 c e e 事件 驱 动 、 步 、 作并 发 等 特 点.目前对 于离 散 异 操
1 4
大 连 交 通 大 学 学 报
第3 1卷
划 的要求 , 以优 化 系统 资源 为 目的 , 以重新 组 织 、 重复 利用 、 革新组元 或子 系统 的方式 , 快速调 整制 造过程, 实现 多 种制 造 功能 , 够 满足 多 品种 、 能 变 批 量 的产 品生产 要求 , 既具 有 一 定 的刚 性 和较 高
核 心 , 是企 业在 不 断变化 、 可预 测 的经 营环境 它 不 中善于应 变 的能 力 , 企 业 在 市 场 中 生存 和领 先 是
等动 态行 为 , 以说既 有直 观 的图形 表示 , 可 以 可 又 引入 许多 数 学 方 法 对 其 性 质 进 行 分 析 J而 且 , 各种 扩 展 Pt er 的相 继 出 现 , 其 功 能 更 加 完 i网 使 善, 因此成 为 离散 事件 动态 系统 的首 选建 模方 法 .
了机 床 的 利 用 率 .
关键词 : 时着色 P t 网 ; 赋 e i 木材加工 ; r 柔性系统 ; 动态模 型 ; 重构
中图 分 类 号 :1 9 . T' 19 3 文献标识码 : A
t 引 吾 ,
进 入 2 世 纪 , 造业 面 临着产 品更 新周 期越 l 制 来 越短 , 品批 量越 来越 小 , 户对 产 品 的性 能 和 产 用
MMC型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建模、安全稳定分析与故障穿越策略研究
MMC型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建模、安全稳定分析与故障穿越策略研究1. 本文概述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电网规模的扩大,柔性直流输电技术(MMCHVDC)因其高效率、高可控性和良好的故障穿越能力而成为现代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MMC型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建模方法、安全稳定特性分析以及故障穿越策略,以期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策略指导。
本文将详细阐述MMCHVDC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特点,为后续建模和分析奠定基础。
本文将重点探讨MMCHVDC系统的数学建模方法,包括其交流侧和直流侧的动态模型,以及控制器的设计。
这部分内容将采用现代控制理论,结合仿真软件进行模型验证,确保模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在安全稳定分析部分,本文将基于所建立的模型,分析MMCHVDC 系统在各种运行条件下的稳定性,包括正常运行、负载变化和故障情况。
特别地,本文将重点研究系统在直流侧和交流侧故障时的响应特性,以及这些故障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本文将提出一套完整的故障穿越策略,以增强MMCHVDC系统在电网故障时的鲁棒性和稳定性。
这些策略将涵盖故障检测、故障隔离、系统恢复等多个方面,旨在确保系统能够在各种故障情况下保持稳定运行,最大限度地减少故障对电网的影响。
总体而言,本文的研究成果将为MMC型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设计、运行和控制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有助于推动该技术在智能电网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广泛应用。
2. 型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概述MMC(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型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力电子输电技术,以其独特的模块化设计和优越的电力调节能力,近年来在高压直流输电(HVDC)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
该系统主要由多个子模块组成,每个子模块包含一个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和反并二极管,以及相应的电容器。
通过控制IGBT的开关状态,可以实现对电压的精确控制,从而实现有功和无功的独立控制。
供应链弹性、柔性、鲁棒性、脆性的对比分析及相关模型介绍
Martin Christopher
Yossi Sheffi
10
供应链弹性
供应链弹性的概念
作者 供应链弹性定义
Christopher(2004) 中断后,一个供应链系统恢复到原始状态或者迁移到一个新的、更 令人满意状态的能力,包括柔性、适应性以及敏捷性。 Pettit(2008) 供应链弹性包含两个方面:脆性和能力,分别指企业易受突变影响 的根本因素和使企业能够预测和应对突变的属性。
4
供应链柔性
供应链柔性的要素
Vickery et al.(1999)是比较早的从供应链的角度来研究柔性的,他将供应 链柔性要素分为产品柔性、数量柔性、新产品柔性、分销柔性和反应柔 性。 Rao(2002)等人从资源的利用和产品生产与转移的角度将供应链柔性要素 划分为资源柔性、过程柔性和产品转换柔性。而这种划分同样忽视了供 应链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合作伙伴战略关系与供应链系统重构问题。 Lummus(2003)在此基础上对供应链柔性要素进行了调整,给出了五个基 本要素,分别为运作系统柔性、物流过程柔性、供应网络柔性、组织设 计柔性和信息系统柔性。 张云波(2004)从系统的角度建立了供应链柔性系统集成模型,将其分为了 6个子系统,分别为制造柔性、物流柔性、研发柔性、资源柔性、决策柔 性和信息柔性子系统。
18
供应链弹性量化模型和方法
供应链网络弹性度量
王星星(2010)
供应链
供应链网络
需求突变下,引入弹性 系数来建立弹性机制以 保证供应链的正常运行
供应网络突变,导致原材料供 应渠道突变或分销商分销渠道 突变,通过建立后备供应商或 分销商的弹性机制,采用混合 线性规划建立模型求解,给出 最优后备供应商或分销商决策, 使突发事件对供应链影响最小。
柔性MIS及其分析与开发过程
Ke r s d man sse d v lpe vrn n4 M I ywo d : o i tm e eo n i me r y o F S; c mp n n c oo ; fe iit ; mo e o o e t e h lg t n y l xbl i y dl
0 引 言
柔性 MI 及其分析与开发过程 S
申利 民 , 马龙 龙 ( 燕山大学 信 息科学与 要 : 介绍 了F S的定 义与主要 特 点 以及 开发 模型 , F S的柔 性进行 了分析 , 针对其 特点 提 出 了F S的 开发 与适 MI 对 MI 并 MI 应需 求变化 的过程 。最后 利用构件 技术 实现 了F S的 开发 过程 。柔性 MI MI S的开 发减 少 了不必要 的人 力 时间的浪 费, 大大 提 高系统的 开发效 率 , 使企 业 MI S更加 灵 活 , 以满足用 户 多层 次、 多用 途和 变化 的需 求。
关键词 :领域 系统 开发环境 ;F S 构件 技术 ; 柔性 ;模 型 MI;
中图 法分类号 :P 1. T 31 5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00 04 20)010. 10. 2 ( 6 1 88 3 7 0 . 0
F e i l I n sa ay i n e eo m e t r c s lx b eM Sa di n l ssa d d v lp n o e s t p
系统 无 法 胜 任 而 生命 周 期 变 短 ,它 要 求 必 须 建 立 起 一 套 适 应
不同 的理解 在 软件工程 领域 中, 谓“ 所 柔性” 是指 软件系统 , 本 身所 具有 的一种 特性 ,是软件 系统对 不同的需求和 需求变 化 的包容 性和适应 性
柔性制造系统的建模设计
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和突发状况,实时调整生产计划和调度安排。
调度系统开发
利用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开发高效、智能的生产调度系统。
06 柔性制造系统的未来发展 与挑战
未来发展趋势
智能化
绿色环保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不断 发展,柔性制造系统将更加智能化, 能够自主完成更复杂的生产任务。
生产过程优化
通过柔性制造系统实现对 生产过程的优化,提高生 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03 柔性制造系统的建模方法
建模的基本原则
完整性
模型应完整地反映柔性制造系统的所 有相关要素,包括硬件、软件、人员 和环境等。
准确性
模型应准确地描述柔性制造系统的运 行状态和性能,以便进行有效的分析 和优化。
可扩展性
模型应具备可扩展性,以便适应未来 柔性制造系统的发展和变化。
通过合理安排设备和工位的相对位置,减 少物料搬运距离和时间。
设备布局再设计
设备布局仿真与优化
通过重新设计设备布局,实现紧凑、有序 和高效的生产环境。
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调整后的设备布局 进行模拟和优化。
生产调度优化
生产计划制定
根据市场需求、产品特性和生产能力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
调度算法选择
选择适合生产环境和需求的调度算法,如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等。
通过实验和仿真,优化工艺参数以提 高生产效率。
设计步骤与流程
选择合适的设备
根据工艺流程和生产需求,选择合适的制造设备和检测设备。
布局规划
合理规划设备布局,确保生产流畅,提高工作效率。
设计步骤与流程
选择控制系统
根据系统需求,选择合适的控制系统,如PLC、工业PC等。
机械系统的柔性建模与控制
机械系统的柔性建模与控制摘要:机械系统的柔性建模与控制是现代工程领域的一个热门研究课题。
本文将探讨柔性建模对于机械系统控制的重要性,并分析不同的柔性建模方法及其应用。
同时,本文还将介绍柔性控制技术在工业制造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第一部分:引言随着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对于机械系统的控制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传统机械系统中,通常假设系统的刚性,也就是系统在运动过程中不会出现形变。
然而,实际的机械系统往往都具有一定的弹性或柔性特性。
因此,在某些应用场景中,传统的刚性建模方法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现实需求。
第二部分:柔性建模的重要性柔性建模是针对具有柔性特性的机械系统进行建模和分析。
在柔性建模中,不仅考虑了刚性特性,还考虑了系统的弹性特性。
柔性建模可以更真实地反映机械系统在运动过程中的变形和振动情况,从而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和稳定性。
柔性建模对于机械系统控制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系统的动态特性分析:柔性建模可以对系统的动态特性进行准确的分析和预测。
通过对系统的柔性进行建模,可以获得系统的振动模态和固有频率等关键参数,从而更好地理解系统的动态特性。
2. 控制器设计:柔性建模提供了准确的系统模型,可以用于设计高性能的控制器。
例如,在机械系统中加入柔性部件时,传统的刚性建模方法无法考虑到柔性部件的振动特性,导致控制器设计可能会出现偏差。
而柔性建模可以更全面地描述系统,提供更精确的模型,从而设计出更稳定、更高性能的控制器。
3. 鲁棒性考虑:柔性建模可以帮助分析系统的鲁棒性。
在实际应用中,机械系统往往面临各种不确定性和干扰,如摩擦、负载变化等。
柔性建模可以考虑到这些不确定因素,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并通过合适的控制策略来应对不确定性。
第三部分:柔性建模方法与应用目前,有多种柔性建模方法可以用于机械系统的建模和分析。
其中,常见的方法包括有限元法、模态分析法、边界元法等。
1. 有限元法:有限元法是最常用的柔性建模方法之一。
机械工程中的柔性制造系统设计研究
机械工程中的柔性制造系统设计研究柔性制造系统(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FMS)是一种集合了机器人技术、计算机控制和智能化系统的先进制造模式。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机械工程中的FMS的设计研究也变得愈加重要。
本文将探讨机械工程中柔性制造系统设计研究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柔性制造系统的概念柔性制造系统是一套能够适应不同生产要求的自动化制造系统。
它可以通过重新编程和重新配置来适应不同的产品类型和生产流程。
柔性制造系统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并且能够实现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个性化生产。
因此,它在现代制造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和重视。
二、柔性制造系统的设计要点在设计柔性制造系统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要点:1. 产品种类和生产规模:柔性制造系统应该能够适应多种不同的产品类型,并且能够在需求变化时快速调整生产线。
2. 设备和工艺的灵活性:柔性制造系统需要选择具有高度灵活性的设备和工艺,以适应不同产品的加工和生产需求。
3. 自动化控制和信息管理:柔性制造系统需要采用自动化控制和信息管理技术,使生产线具有高度的智能化和自主性。
4. 人机交互界面:柔性制造系统的设计应该考虑人机交互界面,以便操作人员能够方便地监控和控制生产过程。
三、柔性制造系统设计研究的现状目前,柔性制造系统设计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系统建模与仿真:通过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对柔性制造系统的性能和可行性进行评估和优化。
同时,通过仿真技术,可以在实际建造之前对系统进行虚拟测试和优化。
2. 自适应规划与排产:柔性制造系统的规划和排产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考虑到不同产品的生产要求、设备的负载平衡等因素。
研究人员通过开发自适应的规划和排产算法,提高系统的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3. 机器人技术与控制:机器人技术是柔性制造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研究人员致力于研发更加灵活、精确和智能的机器人,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柔性多体动力学建模
柔性多体动力学建模、仿真与控制近二十年来,柔性多体系统多力学(the dynamics of the flexible multibody systems)的研究受到了很大的关注。
多体系统正越来越多地用来作为诸如机器人、机构、链系、缆系、空间结构和生物动力学系统等实际系统的模型。
huston认为:“多体动力学是目前应用力学方面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如同任何发展中的领域一样,多体动力学正在扩展到许多子领域。
最活跃的一些子领域是:模拟、控制方程的表述法、计算机计算方法、图解表示法以及实际应用。
这些领域里的每一个都充满着研究机遇。
”多柔体系统动力学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是传统的机械、车辆、军械、机器人、航空以及航天工业现代化和高速化。
传统的机械装置通常比较粗重,且*作速度较慢,因此可以视为由刚体组成的系统。
而新一代的高速、轻型机械装置,要在负载/自重比很大,*作速度较高的情况下实现准确的定位和运动,这是其部件的变形,特别是变形的动力学效应就不能不加以考虑了。
在学术和理论上也很有意义。
关于多柔体动力学方面已有不少优秀的综述性文章。
在多体系统动力学系统中,刚体部分:无论是建模、数值计算、模拟前人都已做得相当完善,并已形成了相应的软件。
但对柔性多体系统的研究才开始不久,并且柔性体完全不同于刚性体,出现了很多多刚体动力学中不呈遇到的问题,如:复杂多体系统动力学建模方法的研究,复杂多体系统动力学建模程式化与计算效率的研究,大变形及大晃动的复杂多体系统动力学研究,方程求解的stiff数值稳定性的研究,刚柔耦合高度非线性问题的研究,刚-弹-液-控制组合的复杂多体系统的运动稳定性理论研究,变拓扑结构的多体系统动力学与控,复杂多体系统动力学中的离散化与控制中的模态阶段的研究等等。
柔性多体动力学而且柔性多体动力学的发展又是与当代计算机和计算技术的蓬勃发展密切相关的,高性能的计算机使复杂多体动力学的仿真成为可能,特别是计算机的功能今后将有更大的发展,柔性多体必须抓住这个机遇,加强多体动力学的算法研究和软件发展,不然就不是现代力学,就不是现代化。
柔性多体动力学模型建立与仿真分析
柔性多体动力学模型建立与仿真分析一、引言柔性多体动力学模型是描述机器人、航天器、汽车等复杂系统运动和变形的重要工具,它能够准确地模拟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
在科学、工程和军事等领域,准确理解和预测系统的运动行为对于设计和优化系统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柔性多体动力学模型的建立与仿真分析。
二、柔性多体动力学模型的基本原理柔性多体动力学模型是由刚体和柔性体组成的,刚体用于描述系统的几何形状和质量分布,而柔性体则用于描述系统的弹性变形。
在建立柔性多体动力学模型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刚体动力学模型刚体动力学模型主要由刚体质量、质心位置、惯性矩阵和外力矩阵等参数组成。
通过牛顿-欧拉方程,可以求解刚体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
2. 柔性体动力学模型柔性体动力学模型主要由弹性变形方程、弹性势能和形变能等参数组成。
通过拉格朗日方程,可以求解柔性体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方程。
3. 位形坐标描述在建立柔性多体动力学模型时,需要选择合适的位形坐标描述模式。
常用的位形坐标描述模式有欧拉角、四元数和拉格朗日点坐标等。
三、柔性多体动力学模型的建立1. 刚体建模在刚体建模中,需要确定刚体的质心位置、惯性矩阵和外力矩阵等参数。
通过对刚体进行转动惯量测量、质心定位和精确测力等实验,可以得到准确的参数值。
2. 柔性体建模柔性体建模是建立柔性多体动力学模型的关键步骤之一,通过选择合适的柔性体模型和参数,可以准确地描述系统的弹性变形。
常用的柔性体模型包括弯曲梁模型、剪切梁模型和薄板模型等。
通过有限元分析和实验测试,可以获取柔性体的弹性参数和模态特性。
3. 使用有限元方法建立模型有限元方法是建立柔性多体动力学模型的常用方法,它通过将柔性体划分为有限个单元,利用单元间的相对位移和应变关系,求解节点的位移和形变。
通过有限元方法建立的模型,能够在较高的精度下反应系统的运动和变形情况。
四、柔性多体动力学模型的仿真分析1. 动力学仿真通过动力学仿真,可以模拟柔性多体系统受到外力作用下的运动行为。
制造系统柔性的评价方法
制造系统柔性的评价方法制造系统的柔性是指制造系统能够适应和处理各种变化、需求和挑战的能力。
评价柔性的方法很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制造企业了解其整体柔性水平,并为未来改进提供指导。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制造系统柔性评价方法。
1.评价指标方法评价指标方法是一种定量化的评价柔性的方法。
可以通过制定一些适当的指标来衡量制造系统的柔性水平。
例如,生产能力指标(如生产能力利用率和生产线平衡度)、响应能力指标(如订单交货时间和交货准确率)、适应能力指标(如产品设计变更时间和可变性)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进行定量评估,可以直观地了解制造系统的柔性水平,并对其进行比较和改进。
2.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结合了多个指标对制造系统柔性进行评价。
这种方法通常使用加权平均值、层次分析法或熵权法等方法进行指标权重的确定,然后将各个指标加权求和得到最终的综合评分。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综合考虑各个指标的重要性,从而更全面地评价制造系统柔性的水平。
3.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是一种将模糊集理论应用于柔性评价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来评估制造系统的柔性水平。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通常包括模糊集的建立、隶属函数的确定和模糊综合运算等步骤。
通过该方法,可以考虑到评价过程的不确定性和主观性,更全面地评估制造系统的柔性水平。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评价方法是一种将系统动力学理论应用于柔性评价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建立制造系统的动力学模型,模拟和分析制造系统中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通过分析模型的行为和动态演变过程,可以评估制造系统的柔性水平。
这种方法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制造系统的行为和性能,并为制造系统的改进提供指导。
综上所述,制造系统柔性的评价方法有多种选择。
评价指标方法、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和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评价方法都是常见的方法。
不同的方法有其各自的优势和适用范围,制造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评价和改进。
基于柔性的MIS系统开发模型
柔性公司模型及其应用
柔性公司模型及其应用一、柔性公司模型对企业发展的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的组织形式也发生了变化。
柔性公司模型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组织形式。
本文通过对柔性公司模型的分析,探讨其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柔性公司模型是一种以网络为基础的,能够快速适应市场变化的企业组织模式。
它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强大的适应性。
柔性公司模型能够快速适应市场变化和顾客需求,实现敏捷性生产。
2.高效的生产。
柔性公司模型采用集成化的生产方式,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降低成本。
柔性公司模型能够实现精益生产,降低了生产成本。
4.培育核心能力。
柔性公司模型侧重于培养企业核心能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但是,柔性公司模型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依赖于信息技术。
柔性公司模型需要良好的信息技术支持,而某些企业可能无法承担这种成本。
2.管理困难。
柔性公司模型依赖于合作伙伴之间的合作和协调,因此需要高水平的管理。
3.企业文化转变。
柔性公司模型需要企业从传统的官僚管理模式转变为开放的、自由的企业文化。
二、柔性公司模型在汽车行业的应用柔性公司模型在汽车行业的应用是目前比较成功的一种案例。
汽车制造需要大量的流程和资源,传统的制造模式效率低下,专业化程度高。
而柔性公司模型优先考虑最终用户的需要,强调质量控制和优质服务,所以能够满足市场的要求。
大众汽车是柔性公司模型的一个成功案例。
大众以稳定的供应商网络为基础,结合精益生产和集成化管理,实现了高效率、低成本的制造,并且依靠良好的企业文化,培养出了一批高素质、高竞争力的员工队伍。
同时,大众汽车还不断推进科技创新,推出了一批颇具创新性和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如“沃尔夫斯堡版”大众汽车。
三、柔性公司模型在电子行业的应用柔性公司模型在电子行业的应用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行业需要加快产品的创新和更新速度。
柔性公司模型能够满足这种需求,同时还能够降低生产成本。
三星集团是柔性公司模型在电子行业的一种成功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alue Engineering0引言研究背景:企业e 化管理已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不断导入或开发各种管理信息系统,提升管理水平。
F 公司下属NBE 塑模单位,近年来一直致力于管理水平提升,不断进行e 化管理系统的引进和开发。
总结历次开发实践,开发结果与最初需求总存在一定偏差。
究其原因,是需求方项目主管需求开发及管理不规范,所提需求不具可行性、模糊或变更频繁等。
鉴于此,文章拟构建一个面向用户的柔性系统项目需求模型,来解———————————————————————作者简介:孙彩勋(1981-),男,安徽临泉人,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项目管理硕士在读,从事模具设计开发管理,部门模具开发与系统开发项目管理。
柔性系统开发项目需求模型研究Requirement Model Research for the Flexibility System Developing Project孙彩勋①②SUN Cai-xun ;李树刚①LI Shu-gang ;吴薇②WU Wei(①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上海200030;②富士康科技集团SHZBG 塑模设计部,昆山215316)(①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hanghai 200030,China ;②FOXCONN SHZBG the Department of Plastic Mold Designing ,Kunshan 215316,China )摘要:在系统开发项目中,需求偏差一直是项目失败的主要因素。
文章通过对F 公司系统开发实践、PMI 、6σ和柔性等相关知识与工具的研究,构建了一个基于用户的柔性系统开发项目需求模型,用于指导企业系统需求开发,提升项目成功率。
Abstract:Requirement windage is always the master failing factor in the software developing projects.The paper built a requirement mold based users for flexibility system developing project,by researching the process data of the enterprise system projects,and the technology of PMI,6σ,flexibility and so on,to leading enterprises for the developing of system requirement,so as to raising the success rate of software projects.关键词:需求偏差;PMBOK ;6σ;柔性系统;需求模型Key words:Requirement Windage ;PMBOK ;6σ;Flexibility System ;Requirement Model 中图分类号:TP3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2-0221-03k i =(T 2+1)i l =0Σp (r l )=(T 2+1)il =0Σn l NK 1,0燮i 燮T 1(255-T 2)i s=T 1+1Σp (r s )+(T 2+1)=(255-T 2)is=T 1+1Σn s2+(T 2+1),T 1刍i 燮25刍刍刍刍刍刍刍刍刍刍刍刍刍刍刍刍刍5式中:k i 是原灰度级i 对应的增强后的灰度级;T 2是分割阈值;il =0Σp (r l )是[0,T 1]区间内以灰度级0为起点的第i 个灰度的累计分布函数;is=T 1+1Σp (r s )是(T 1+1,255)中以T 1+1为起始灰度的第i 个灰度的累计分布函数;n l 、n s 分别是区间[0,T 1]和(T 1+1,255)中r l 、r s 灰度级出现的像素点的总数;NK 1、NK 2是区间[0,T 1]和[T 1+1,255]内灰度级出现频率大于0的像素点总数。
灰度区间[0,T 1]和[T 1+1,255]经局域直方图均衡化处理后,生成一张灰度级变换的查找表,当下一帧图像到来时,其有效像素点的R 、G 、B 灰度值根据查找表进行灰度值的变化,则输出即为经过清晰化处理后的图像。
使用Matlab 对算法进行仿真,其仿真效果如图2所示。
图2(a )为有雾图像,(b )为改进前基于灰度增强算法处理的效果图,它是在YUV 空间对图像的亮度信号进行增强,而色度信号保持不变,(c)为改进之后基于RGB 彩色空间的增强算法处理效果图,对比原算法与改进后算法所得到的处理结果。
从处理结果对比图中可见改进算法对有雾图像的增强效果更为理想,图像的色彩鲜艳,其对比度明显增强。
3结束语本文通过对常用图像去雾算法进行分析,选用了计算量小且易于用硬件语言实现的改进的直方图均衡化增强算法,对算法的思想予以描述并对其进行仿真验证,通过对比发现改进后的算法对有雾图像增强效果更为显著。
参考文献:[1]阮秋琦,阮宇智等.数字图象处理(第二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2]Kaiming He,Jian Sun,Xiaoou Tang.Single Image Haze Removal Using Dark Channel Prior [J].IEEE Computer Society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ngnition Workshops,CVPR Workshops 2009.[3]李学明.基于Retinex 理论的图像增强算法[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5.[4]高赟.图像灰度增强算法的研究[D].陕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5]Guanzhang Li,Wusheng Luo,Pei Li,et al.Fusion Enhancement of Color Image Based on Global Histogram Equalization [C].IEEE Proceeding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Science and Software Engineering,CSSE 2008.[6]孙凤杰,王鹤,范杰清.基于遗传算法的图像阈值分割研究[J].电力系统通信.2008.·221·价值工程决此问题,提升企业需求开发管理水平,提高系统开发项目成功率。
研究思路:课题研究思路:通过研究F公司系统开发实践,总结以往需求开发中导致需求偏差产生的因子;选用PMBOK范围与风险管理知识与工具,结合6σ问题改善模式、FMEA、流程图等工具来构建模型过程维度;利用柔性系统评价及开发的相关研究成果,来构建模型柔性维度;最后,简要介绍该模型在F公司的实践状况。
1理论与文献研究1.1企业系统开发实践截止08年初,F公司模具厂已陆续引进和开发了PDM系统、TIP-TOP成本系统、MPIS 系统、刀具管理系统、I-MOLD生管系统等。
有效提升了企业效率和e化管理水平。
然而,各系统缺乏有效整合,成信息孤岛,未能发挥管理综效;为使集团各塑模厂之间能协同接单、生产,需架构统一之管控系统;在模具开发中,与上游客户、下游供货商,就产能、品质、交期、成本及人力等进行沟通,需架设全面的信息平台。
因此,启动了塑模厂系统整合项目,整合后系统架构见图1。
系统目标大且需求模糊,开发结果需求偏差大,项目失败。
F公司在系统开发中,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可资借鉴:①系统受企业环境、作业流程和组织变更影响,会进行功能模块增减、客制或流程变更;②企业各系统的有效整合是趋势,系统应具有兼容性;③因应系统的二次开发、客制或变更,系统功能构件、模块应具有可重用性;④系统需求单位要精心挑选项目人员,配合IT人员展开系统开发及测试;⑤系统开发前的流程整合,流程的在线可调,可有效减少系统流程变更;⑥系统变更高峰期为开发初具雏形时,可视化为需求开发之有效工具;⑦形成并保持记录的过程,使系统开发过程可追溯;⑧有效的变更控制,可有效减少需求偏差。
1.2需求管理知识与工具1.2.1PMBOK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制定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MBOK),将项目管理归为44过程和9大知识领域。
PMBOK注重流程管理和过程控制。
PMBOK范围管理含范围规划、范围定义、制作WBS、范围确认和范围控制[1]。
范围包括两方面:一是产品范围,产品和服务所包含的特征、功能,即需求;二是交付具有规定特征、功能的产品或服务所必须完成的工作,即项目范围[5]。
前者为后者基础,两者为映射关系,须保持一致。
由于软件项目需求之特殊性,需求管理通常被视为范围管理。
1.2.26σ针对需求管理,6σ相关知识、工具很有借鉴意义。
6σ除了应用在制造领域,也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服务行业。
软件开发属服务行业,故6σ的基本思想和辅助工具也可应用。
软件开发和6σ管理有着共同的关注:以客户为中心和减少变差[2]。
软件项目开发和6σDMAIC改善模型的阶段可以对应起来,见表1[3]。
文章将借用模型D、M阶段的SMART原则、流程图和FMEA等工具来构建需求模型。
1.3系统柔性系统柔性的定义版本较多,文章定义:系统在生命周期中,对内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控制能力与投入成本,该柔性分三个维度:缓冲、适应和创新,各维度又细分为三个次级维度:成本、敏捷性和范围[4]。
柔性系统注重对系统全生命周期过程(从项目启动,到上线与维护)变化的适应和控制能力及投入成本。
系统柔性开发技术,主要指系统在生命周期中,为适应和控制内外部环境变化,提高自身能力和降低变更成本的工具和方法,目前主要有BPR、构件法、软件复用、可视化开发、UML和敏捷软件技术等[3]、[6]。
2模型构建2.1模型维度模型为二维,分X和Y两个方向展开维度分析,X向为逻辑维,按过程控制各项活动之内在逻辑展开;Y向为流程维,按需求开发之时间顺序展开。
需求开发流程维度:柔性系统需求开发要有合理的流程,文章参照需求工程知识将流程定义为需求获取、需求分析、需求处理、需求确认和需求管理五个过程[3],将上述各过程分别细化为一组活动,增加过程粒度,增强过程的可视化、可控性。
过程维度:PMI、CMMI和6σ理论注重过程控制,通过相关过程技术和工具的使用(f()),有效控制过程输入(X1…X n),获得理想输出(Y),即Y=f(X1…X n)模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