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脊液常规检查指南EFNS特别工作组的报道
【2017年整理】脑脊液常规检查作业指导书
临床检验室脑脊液(CSF)常规检查版本:第一版页号/总页数:1/4 脑脊液(CSF)常规检查1 检验目的脑脊液常规检查对许多神经系统疾病及某些神经系统并发症的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具有参考价值。
2 检测原理一般性状检查采用目测法;蛋白定性试验采用Pandy原理(脑脊液中的球蛋白与苯酚结合,可形成不溶性蛋白盐而下沉产生白色混浊或沉淀);细胞学检查采用显微镜检查法。
3 标本3.1 脑脊液标本由临床医生进行腰椎穿刺采集,必要时可从小脑延脑池或侧脑室穿刺获得。
第一管作细菌学检查,第二管作化学或免疫学检查,第三管作常规检查。
3.2 标本采集后要立即送到检验科化验室(根据检验目的的不同分送不同的检验室),一般不能超过2小时,因为放置时间过久,其性质可能发生改变,影响检验结果。
采集的脑脊液标本应尽量避免凝固和混入血液。
4 设备和试剂4.1 仪器:OLYMPUS公司的CH-2显微镜。
4.2 试剂:5%苯酚溶液;冰醋酸。
4.3 设备:Vetri-plast一次性计数板(Cod. 211710)。
5 操作步骤5.1 一般性状检查观察脑脊液的颜色和透明度。
5.2 潘氏(Pandy)定性试验5.2.1 取5%苯酚溶液2~3ml置于小试管内,用毛细管滴管滴入脑脊液1~2滴,衬以黑背景,立即观察结果。
5.2.2 结果判断:阴性:清晰透明,不显雾状;弱阳性:微呈白雾状,在黑色背景下才能看到;阳性:有明显白色浑浊或浓絮状沉淀;强阳性:有白色絮状物凝块。
5.3 细胞计数临床检验室脑脊液(CSF)常规检查版本:第一版页号/总页数:2/45.3.1 细胞总数对澄清的脑脊液混匀后用滴管直接滴入一次性计数板,用低倍镜计数全部方格内细胞数;混浊或带血的脑脊液可用细胞稀释液或者生理盐水稀释混匀后滴入一次性计数板内,用低倍镜计数全部方格内细胞数。
5.3.2 白细胞计数小试管内放入冰乙酸1~2滴,转动试管使内壁粘有冰乙酸后倾之,然后滴加混匀的脑脊液3~4滴,数分钟后,混匀充入一次性计数池内,用低倍镜计数全部方格内白细胞数。
《脑脊液常规检查》课件
脑脊液常规检查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检查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到人体脑 脊液的情况。本课件将详细介绍脑脊液常规检查的目的、采集步骤、理化检 查以及解读结果等内容。
脑脊液常规检查的目的
脑脊液常规检查的目的是为了评估脑脊液的生理和病理状态,以及了解患者 是否存在脑脊液异常的情况。通过该检查,医生可以判断出一些常见的脑脊 液病理情况。
脑脊液样本的采集步骤
准备工作
打开脑脊液采集套装,检查有无损坏,准备 好采样器具。
穿刺操作
用无菌针头进行穿刺,采集脑脊液样本。
穿刺点选择
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和需要,选择合适的穿 刺点进行脑脊液采集。
处理样本
将采集到的脑脊液样本放入采样管中,严密 封闭,标明患者信息。
脑脊液的理化检查
外观和颜色
观察脑脊液的外观和颜色, 正常情况下应该是清澈透明 的。
特征 细胞计数增高、白细胞分类异常 脑脊液颜色异常、红细胞计数增高 特定肿瘤标志物的阳性结果
脑脊液常规检查的注意事项和限制
1
注意事项
脑脊液采集过程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注意无菌操作。
2
限制
脑脊液常规断。
3
安全考虑
在进行脑脊液采集时要注意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确保操作过程的安全性。
脑脊液常规检查结果的解读
1 正常结果
2 异常结果
3 进一步检查
脑脊液常规检查结果正 常,未发现异常情况。
脑脊液常规检查结果异 常,可能存在脑脊液感 染、脑脊液出血等病理 情况。
对于异常结果,通常需 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如脑脊液培养、脑脊液 细胞学等。
脑脊液异常的常见病理情况
病理情况 脑脊液感染 脑脊液出血 脑脊液肿瘤标志物
脑脊液检测PPT课件
1、细细胞胞计计数数 细胞总数计数
白细胞计数
细胞计数方法
手工显微镜计数
参考值
1.红细胞:无。
2.白细胞:
成人(0~10)×106/L; 儿童(0~15)×106/L; 新生儿(0~30)×106/L。
.
16
2 白细胞分类计数
方法:直接分类和染色分类 参考值
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为主,两者之比约7:3。 中性粒细胞可见少量 偶见软脑膜和蛛网膜细胞、室管膜细胞、脉络
生理 30%细胞间隙 主动分泌
70%脉络丛 超滤作用
侧脑室 室间孔
第四脑室
中脑导水管
第三脑室
两侧孔 中间孔
蛛网膜下腔及脑池
蛛网膜绒毛
吸收
.
血管及神经根间隙
4
标本采集
CSF标本一般通过穿刺取得,
部位:腰椎,特殊情况下可由小脑延髓池或侧脑 室
压力测试:穿刺成功后先作压力测定,正常在 8控解0有制—无在18蛛20m网ml内m膜,H下2低腔O于超阻8塞过0。m20m0mH2mOH可2作O 放动出力试CS验F 量以应了
膜细胞。
.
17
3 细胞学检查
细胞成分:
可见免疫活性细胞、单核吞噬细胞、多形核白细胞、 肿瘤细胞。
细胞收集方法:离心沉淀、细胞玻片离心仪 染色方法
可用综合应用多种染色鉴别
(吖啶橙荧光染色---肿瘤细胞等) PAS染色---------------鉴别原淋与腺癌细胞
.
18
CSF细胞计数和分类的临床意义1
蛋白质与苯酚结合成 原理: 不溶性蛋白盐而产生
白色混浊。
(Ross-Jone test)和
Nonne-Apelt test
(完整word版)3脑脊液常规检查的标准操作程序
一、目的规范脑脊液常规检查。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脑脊液的常规检测,包括:一般性状的检查、潘氏试验、细胞总数计数、白细胞计数与分类、革兰氏染色、抗酸染色、墨汁染色。
三、支持性文件《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临床检验基础》(第三版)四、标本处理1、标本收集后应立即送验,一般不能超过1h。
收到标本后应立即检查,久置可致细胞破坏,影响细胞计数及分类检查;葡萄糖分解使含量降低;病原菌破坏或溶解。
2、细胞计数管应避免标本凝固,遇高蛋白标本时,可用EDTA盐抗凝。
五、一般性状检查主要观察颜色与透明度,可记录为水样透明、白雾状浑浊、微黄浑浊、绿黄浑浊、灰白浑浊等。
脓性标本应立即直接涂片进行革兰染色检查细菌,并应及时接种培养基。
1、红色:如标本为血性,为区别蛛网膜下腔出血或穿刺性损伤,应注意:(1)将血性脑脊液试管离心沉淀(1500r /min),如上层液体呈黄色,隐血试验阳性,多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且出血的时间已超过4h。
如上层液体澄清无色,红细胞均沉管底,多为穿刺损伤或因病变所致的新鲜出血。
⑵红细胞皱缩,不仅见于陈旧性出血,在穿刺外伤引起出血时也可见到。
因脑脊液渗透压较血浆高所致。
2、黄色:除陈旧性出血外,在脑脊髓肿瘤所致脑脊液滞留时,也可呈黄色。
黄疸患者的脑脊液也可呈黄色。
但前者呈黄色透明的胶冻状。
3、米汤样:由于白(脓)细胞增多,可见于各种化脓性细菌引起的脑膜炎。
4、绿色:可见于绿脓杆菌、肺炎链球菌、甲型链球菌引起的脑膜炎。
5、褐或黑色:见于侵犯脑膜的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肉瘤。
五、潘氏(Pandy)球蛋白定性试验1、原理脑脊液中球蛋白与苯酚结合,可形成不溶性蛋白盐而下沉,产生白色浑浊或沉淀。
2、试剂5%苯酚溶液:取纯苯酚25m1,加蒸馏水至500m 1用力振摇,置37C温箱内1—2 天,待完全溶解后,置棕色瓶内保存。
3、操作取试剂2—3m1,置于小试管内,用毛细滴管滴入脑脊液I 一2滴,衬以黑背景,立即观察结果。
脑脊液常规
·标准与指南· 脑脊液常规检查指南EFNS特别工作组的报道Guidelines on Routine Cerebrospinal Fluid AnalysisReport from An EFNS Task Force表1 某些神经系统疾病CSF指标改变的典型表现总蛋白(g/L)葡萄糖比率(mmol/L)乳酸盐细胞计数典型的细胞学(每3.2 μL)正常值*<0.45>0.4~0.5<1.0~2.9<15MNC疾病急性细菌性脑膜炎↑↓↑>1 000PNC病毒性神经系统感染(脑膜炎/脑炎)=/↑=/↓=10~1 000PNC/MNC自身免疫性多发性神经病↑===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病↑==↑MNC蛛网膜下腔出血↑==↑红细胞、巨噬细胞、含铁血黄素吞噬细胞、MNC多发性硬化====/↑MNC软脑膜转移瘤↑=/↓NA=/↑癌细胞、MNCCSF:脑脊液;MNC:单核细胞;PNC:多形核细胞;↑/↓:增高/降低;=:在正常范围内;NA:无证据*成年人腰穿CSF的正常值1日期间摘要中含有“cerebrospinal fluid”和“immunoglobulin”和“diagnosis”(诊断)和“electrophoresis”(电泳)或“isoelectric focusing”(等电聚焦)的英文文献(274篇文献)。
以“cerebrospinal fluid”和“infectious”(感染性)作为检索词并限定时间(1980年1月1日至今)进行检索,得到560篇文献。
摘要未涉及诊断问题和感染性CSF(如非感染性炎性疾病、疫苗接种、CSF一般参数、病理生理学、细胞因子和治疗)的文献被排除在外,结果得到60篇摘要。
以“cerebrospinal fluid”和“serology”(血清学)作为检索词并限定时间(1980年1月1日至今)进行检索并排除与主题无直接联系的文献后得到35篇文献,以“cerebrospinal fluid”和“bacterial culture”(细菌培养)作为检索词并限定时间(1980年1月1日至今)检索后得到28篇摘要。
脑脊液常规检查及注意事项
脑脊液常规检查及注意事项脑脊液常规检查是一种重要的临床检验方法,用于评估中枢神经系统的病理状态。
下面将从检查方法、检查指标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检查方法:1.患者准备:在进行脑脊液检查前,患者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空腹至少4小时,以避免食物残渣的干扰。
其次,患者需要停用可能影响脑脊液分析结果的药物,例如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抗癫痫药等。
最后,患者需要保持充足的休息和舒适的状态。
2.检查部位选择:一般选择腰椎段作为穿刺部位。
首先,患者需采取侧卧位,将腰椎弯曲,并尽量保持病人的患侧靠近屈膝胸位,以便扩大棘突间隙。
其次,医生需要找到适当的穿刺点,通常在腰3-4棘突之间水平线低3-4cm处。
然后,进行局部消毒,并注射麻醉剂。
3.脑脊液采集:医生利用特制的针头腰点穿刺器将针头插入穿刺点,直达蛛网膜下腔。
成功进入脑脊液腔后,医生会固定针头,取出针头内芯,使脑脊液自由流出。
通常采集20-30滴脑脊液。
4.脑脊液分析:采集好脑脊液样本后,将其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
常规检查包括外观、压力、乳糜试验、细胞计数、蛋白质含量以及糖含量等指标的测定。
二、常规检查指标:1.外观和压力:正常脑脊液应呈透明无色,如有混浊、色泽发黄或红色等异常,可能表示炎症、出血或其他疾病的存在。
正常脑脊液压力一般在80-180mmH2O 之间,超过这个范围可能表示脑脊液循环障碍。
2.乳糜试验:正常脑脊液不应含有脂肪颗粒。
在一些疾病或损伤状态下,脑脊液中可能出现乳糜现象,表明蛛网膜下腔受到破坏。
3.细胞计数和分类:正常脑脊液中细胞数一般很低,通常不超过5个/μL。
通过细胞计数和分类可以了解细胞数量以及不同类型细胞的比例,以帮助诊断脑脊液感染、脑膜炎、脑肿瘤等。
4.蛋白质含量:正常脑脊液蛋白质含量通常在15-45mg/dL之间。
蛋白质含量的增加可能是脑脊液炎症、感染、出血、肿瘤等病理状态的指标。
5.糖含量:正常脑脊液中糖含量一般与血浆糖含量相当,通常高于血糖。
欧洲神经病学联盟关于视神经脊髓炎诊治的指南
欧洲神经病学联盟关于视神经脊髓炎诊治的指南Sellner J,Boggild M,Clanet M,et al.李海峰、徐雁(编译)2010年6月的Eur J Neurol杂志发表了由欧洲神经病学联盟(EFNS)多发性硬化(MS)/脱髓鞘疾病专家组(EFNS Scientific Panel on Multiple Sclerosis/Demyelinating Disorde rs)起草并由EFNS的科学委员会(Scientific Committee of the EFNS)通过的视神经脊髓炎(NMO)诊治指南。
专家组在MEDLINE和Cochrane数据库检索并复习了1965年1月到2 009年9月的论著、病例报道和荟萃分析,并从EFNS、美国神经病学会(AAN)、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和英国风湿病学会的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指南。
证据类别和推荐级别按照EFNS 定义。
专家组复习文献后发现,目前在NMO尚无充足证据以获得A~C级推荐,故基于专家共识给出最佳实践推荐(best practice recommendation)。
下面将专家组复习文献得到的结论、结论中未体现但重要的研究证据和类别以及推荐意见进行介绍。
该指南还明确定义了NMO疾病谱(NMO spectrum disorders),指潜在免疫病理机制与NMO相近但临床受累局限,不完全符合NMO者,包括:(1)受累部位局限的类型,如长节段横断性脊髓炎(longitudinally extensive transverse myelitis,LETM)、复发性孤立性视神经炎(recurrent isolated optic neuritis,RION)和双侧视神经炎(bilateral optic neuritis,BON);(2)在器官特异性或非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疾病背景下发生的NMO;(3)伴有症状性或无症状性脑内病灶的不典型病例;(4)亚洲国家的视神经脊髓型MS(optic-spinal MS,OS MS)。
脑脊液生化检查项目 -回复
脑脊液生化检查项目-回复脑脊液生化检查项目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方法。
脑脊液生化指标可以为医生提供有关大脑和脊髓健康问题的重要信息。
本文将详细介绍脑脊液生化检查项目的步骤和意义。
脑脊液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由脑室和脊髓腔产生。
它包含有关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物化学信息,并反映了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状态。
因此,脑脊液的分析可以在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起到关键作用。
脑脊液生化检查通常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腰椎穿刺:脑脊液样本通常通过腰椎穿刺获取。
这是一种小型手术过程,在局部麻醉下将一根细长的针插入脊髓腔,以收集脑脊液样本。
该过程通常在医院或临床实验室中完成。
2. 样本收集和处理:一旦脑脊液样本被收集,它将被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
在送往实验室之前,脑脊液样本通常会被分为几个小瓶并进行标签。
3. 检查项目:脑脊液生化检查通常包括对多种生化指标的分析。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脑脊液生化检查项目:- 蛋白质含量:脑脊液中的蛋白质含量是一个重要指标,可以帮助医生诊断神经系统疾病。
正常情况下,脑脊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应该很低。
异常的蛋白质含量可能暗示有炎症、出血或肿瘤。
- 糖含量:脑脊液中的糖含量是体内能量代谢的重要指标之一。
低血糖可能暗示有代谢紊乱或脑源性糖尿病。
- 氯离子含量:脑脊液中的氯离子含量正常情况下与血液中氯离子含量相似。
异常的氯离子含量可能提示有颅内感染、水电解质紊乱或先天性异常等疾病。
- 其他指标:除上述指标外,脑脊液生化检查还可以测量和分析其他指标,如乳酸酸碱平衡、尿素氮、肾功能指标、酶活性等。
这些指标的异常值可能暗示着其他疾病或损伤。
4. 结果解读与诊断:完成脑脊液生化检查后,结果将由专业医生进行解读。
医生将综合脑脊液生化指标的结果和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做出最终的诊断。
脑脊液生化检查的主要意义是帮助医生确定神经系统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并指导相应的治疗方案。
例如,蛋白质含量的增加通常与炎症性疾病(如脑膜炎)或出血有关,这可能需要针对病因的治疗。
脑脊液常规检查课件
预测疾病发展趋势: 如脑部疾病的预后 和复发风险等
脑脊液常规检查的适应症
01
神经系统疾病: 如脑炎、脑膜炎、
脑肿瘤等
02
内分泌系统疾病: 如甲状腺功能亢 进、肾上腺皮质
功能亢进等
03
心血管系统疾病: 如高血压、动脉
硬化等
04
呼吸系统疾病: 如肺炎、肺结核
等
05
消化系统疾病: 如肝硬化、胰腺
炎等
06
判断病变程度
脑脊液免疫学检查:检测抗 体、补体等指标,判断病变
性质
脑脊液病原学检查:检测病 原体,判断感染类型
脑脊液影像学检查:CT、 MRI等,判断病变位置和范
围
脑脊液检查结果综合分析: 结合多种检查结果,判断病
变类型、程度和治疗方案
4
脑脊液常规检查 注意事项
腰椎穿刺术的注意事项
01
腰椎穿刺术前应进行 详细的体检和实验室 检查,排除禁忌症。
09
肿瘤标志物: 升高或降低
10
其他:如脑脊 液颜色、透明 度等异常表现
脑脊液检查结果解读
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无 沉淀,pH值在7
异常脑脊液:颜色、透明度、 pH值等发生变化,可能存
在病变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观察细 胞数量、形态、分布等,判
断病变类型
脑脊液生化检查:检测蛋白 质、葡萄糖、氯化物等指标,
和单核细胞
09
细菌培养:阴 性
10
肿瘤细胞:阴 性
异常脑脊液指标
01
压力:过高或 过低
02
细胞数:增多 或减少
03
蛋白质:升高 或降低
04
葡萄糖:升高 或降低
05
脑脊液常规检查及注意事项你了解吗
脑脊液常规检查及注意事项你了解吗临床上对患者进行脑脊液常规检查,其主要目的是查明患者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的原因以及颅内是否存在肿瘤。
脑脊液检查较为特殊,具有一定创伤性。
脑脊液主要存在于脑室、蛛网膜下腔等部位,采取脑脊液需要进行腰椎穿刺。
1.常规检查1.1检查目的。
脑脊液常规检查便于诊断神经系统疾病极其并发症。
1.2检验原理。
观察脑脊液颜色及透明程度,通过显微镜计数脑脊液中的有形成分。
1.3采集标本。
脑脊液标本通过腰椎穿刺获得,由临床医生进行操作,如果患者情况特殊,也可将穿刺部位改为小脑脑池或侧脑室。
采集得到的脑脊液标本需要分别放置在三个无菌试管中,并标上序号,每个试管内脑脊液容量在一至二毫升即可。
其中1号试管内脑脊液作细菌培养,2号试管内脑脊液进行化学分析,3号试管内脑脊液作一般性状及显微镜检查。
如果患者脑脊液蛋白指标较高,可在试管内加入EDTA K2抗凝。
当标本采集完成后,需要立即送检,并且运输时要注意温度不能过高或过低。
1.4试剂。
检验试剂主要采用百分之五苯酚溶液,剂量为二十五毫升,与五百毫升蒸馏水混合后摇匀,并将其放在三十七摄氏度温箱内存放一至二天待其完全溶解,溶解后再将其放入棕色无菌瓶内。
1.5实验仪器。
检验用显微镜一台1.6具体操作步骤:1.6.1观察标本外观,判断其透明度以及颜色。
1.6.2潘氏实验:将二至三毫升百分之五苯酚试剂放入无菌透明试管中,再使用一次性滴管滴入一至二滴脑脊液,将试管衬以黑色背景,立刻观察反应情况。
1.6.3白细胞计数。
使用滴管将混合均匀后的澄清脑脊液滴入计数池,低倍镜对四个方格内白细胞进行计数,并换算成每升脑脊液中所含细胞数。
浑浊或带血脑脊液则需要使用0.38毫升白细胞稀释液与20µl混匀,剩余操作步骤与澄清脑脊液相同。
1.6.4红细胞计数。
使用滴管将混合均匀后的澄清脑脊液滴入计数池,高倍镜对五个方格内红细胞进行计数,并换算成每升脑脊液中所含细胞数。
浑浊或带血脑脊液则需要使用0.38毫升生理盐水与20µl混匀,剩余操作步骤与澄清脑脊液相同。
多灶性运动神经病诊断和治疗综述
多灶性运动神经病诊断和治疗综述作者:张千禧张雯潇兰元玉田奕洋罗洋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62期【摘要】多灶性运动神经病是一种罕见的,局限于神经并产生纯运动表型的疾病,主要临床特点是非对称性、缓慢进行性的以上肢和肢体远端为主的无力。
电生理特点为运动神经传导阻滞,免疫球蛋白对其治疗有一定疗效。
【关键词】多灶性运动神经病;神经节苷脂抗体;传导阻滞;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多灶性运动神经病(multifocal motor neuropathy,MMN)是一种免疫介导的疾病,主要临床特点是非对称性、缓慢进行性的以上肢和肢体远端为主的无力。
电生理特点为运动神经传导阻滞(conduction block,CB)该病由于发病率不高以及早期的临床表现特异性不强,很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相似的运动神经元疾病。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仍然是早期和长期治疗的核心,然而治疗的良好反应会随着病程的发展而逐渐消退。
本文就MMN的诊断和治疗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一、临床特征1、MMN被报道的发病率从0.29 到 0.70 /10万不等,可发生的年龄段,从20岁到80岁,男性多于女性,但目前已有儿童病例的报告,并且这些病例表明儿童MMN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反应可能与成人病例相似。
2、MMN是缓进性,非对称性肢体无力,有运动障碍但是通常没有感觉丧失,常受累的是上肢远端。
在一项MMN患者的回顾性研究中,77%的患者症状发生在上肢,92%的患者症状发生在远端肌肉。
肌肉无力通常会因寒冷而加剧,这可能是由于离子通道的改变MMN患者偶尔会自述轻微感觉疼痛的症状,但是在神经电生理检查中未发现异常,患者存在主观感觉障碍的原因,可能为其受累神经支配的肌肉存在麻木感、针刺感等。
3、其分布特点为单个神经受累,但常累及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神经,主要是桡神经、尺神经和正中神经,偶有膈神经受累的报道,表现为手腕和手指伸展困难或握力减少。
由于无力源于多灶性传导阻滞(CB)而不是轴突丢失,所以早期不会出现肌肉萎缩的症状,但是随着病情发展为节段式阻滞,可能会有肌肉萎缩的现象。
脑脊液常规检验
脑脊液常规检验文章目录*一、脑脊液常规检验的基本信息1. 定义2. 专科分类3. 检查分类4. 适用性别5. 是否空腹*二、脑脊液常规检验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1. 正常值2. 临床意义*三、脑脊液常规检验的检查过程及注意事项1. 检查过程2. 注意事项*四、脑脊液常规检验的相关疾病和症状1. 相关疾病2. 相关症状*五、脑脊液常规检验的不适宜人群和不良反应1. 不适宜人群2. 不良反应脑脊液常规检验的基本信息1、定义脑脊液是一种包绕并循环于神经系统脑组织和脊髓周围的特殊体液,对于脑的保护、营养、代谢等起着至关重要。
2、专科分类无3、检查分类脑脊液检查4、适用性别男女均适用5、是否空腹空腹脑脊液常规检验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1、正常值颜色和透明度:无色、透明。
凝固性:12~24h内不凝固(无凝块或薄膜)。
2、临床意义脑脊液一般性状检查主要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
颜色无色:虽是正常脑脊液特点,但也见于病毒性脑炎、神经梅毒等。
红色:见于各种原因的出血。
应区别脑脊液穿刺时可能损伤血管而出血。
病理性出血见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黄色:见于蛛网膜下腔和脑室出血、椎管梗阻、吉兰-巴雷综合征(又称格林-巴利综合征)、化脓性脑膜炎、重症结核性脑膜炎、重症黄疽、新生儿溶血症。
乳白色:常见于化脓性细菌性脑膜炎。
褐色/黑色:见于脑膜黑色素瘤。
透明度:脑脊液中如有细胞、细菌、真菌等增多时可变为混浊。
结核性脑膜炎呈毛玻璃样混浊;化脓性脑膜炎呈明显脓样混浊;轻度混浊或仍保持透明可见于病毒性脑膜炎和脑炎。
凝固性:脑脊液中蛋白质(引起凝固的主要蛋白质是纤维蛋白原)增多时(大于10g/L),常出现凝固。
1~2h内出现凝块或沉淀物,见于化脓性脑膜炎;12~24h后才出现薄膜状,见于结核性脑膜炎;出现胶样凝固,见于蛛网膜下腔梗阻;出现絮状物,见于神经梅毒等。
脑脊液常规检验的检查过程及注意事项1、检查过程脑脊液常规检查法。
2、注意事项脑脊液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放置过久将影响检验结果:如细胞变性,破坏,导致计数和分类不准;有些化学物质如葡萄糖等将分解含量减少;细菌发生自溶影响细菌的检出率。
脑脊液采集作业指导书
脑脊液采集作业指导书1. 引言脑脊液采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医学操作,用于诊断和治疗各种神经系统疾病。
本指导书旨在提供详细的脑脊液采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以确保采集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 准备工作在进行脑脊液采集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以确保整个过程的顺利进行。
以下是一些准备工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2.1 检查操作器材在开始脑脊液采集前,务必检查所有操作器材的完整性和清洁度。
确保针头、管路、收集容器等器材都是干净的,并且没有任何损坏。
2.2 准备工作区域选择一个安静、整洁的工作区域进行脑脊液采集。
确保操作台面干净,并放置所需的器材和消毒用品。
2.3 术前准备让患者了解整个脑脊液采集过程,并解答其可能有的疑问。
确保患者处于舒适的姿势,并准备好必要的术前药物。
3. 脑脊液采集步骤以下是一般的脑脊液采集步骤,注意,具体操作步骤可能会因不同医疗机构的标准而有所差异,请按照医疗机构的具体要求进行操作:3.1 无菌操作•手部消毒:使用含70%酒精的洗手液洗手,保持双手清洁和干燥。
•佩戴手套:在进行脑脊液采集之前,戴上无菌手套。
3.2 麻醉•局部麻醉:选定脑脊液采集点,使用局部麻醉药物麻醉。
3.3 采集•穿刺:将脑脊液采集针插入患者的脊椎间隙或者蛛网膜下腔。
•采集:连接采集器具,收集脑脊液样本。
•采集完成后,注意封闭和标记采集的样本。
3.4 处理采集针•将采集针丢弃到医疗废物箱中,确保安全处置。
3.5 结束操作•清洁和消毒:清洁操作区域,丢弃使用过的器材,并进行必要的消毒操作。
•记录操作日志:记录脑脊液采集的详细信息,包括采集日期、操作者和采集样本的特征。
4. 注意事项在进行脑脊液采集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事项:4.1 无菌操作确保在整个脑脊液采集过程中,保持无菌操作。
避免任何可能导致交叉感染的行为。
4.2 麻醉药物在使用麻醉药物时,务必按照准确的剂量和方法进行操作。
避免过量使用或者使用错误的麻醉药物。
4.3 采集点选择在选择脑脊液采集点时,需要仔细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