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盐
氧化物的分类
金属氧化物 氧 化 物 从组 成元 素分 从性 质分 非金属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CuO、Fe2O3、Na2O CO、P2O5、H2O CO2、P2O5、SO3
CaO、CuO、K2O
(其它氧化物) CO、H O 2
二、分散系及其分类
往事回顾 1、把下列物质分成两类,应怎样分? ①纯水②泥水③纯H2SO4④稀H2SO4 ⑤蔗糖水⑥空气⑦铁粉 2、在初中我们能把纯净物继续分类,可表示为 单质
2、树状分类法
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的方法,分级,递进,每 一级一个分类标准。
化合物 酸
碱
盐
氧 化 物
【讨论】O2、Cu、H2SO4、Ba(OH)2、KNO3、CO2、空气
树状分类图 物 纯净物 单质 非 金 属 O2 金 属 Gu H2SO4 Ba(OH)2 KNO3 化合物 质 混合物 空气 氧 化 物 CO2
酸 碱 化合物 盐 氧化物 而混合物还能否再进行分类呢?
纯净物
1、分散系的概念 把 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 所得 到的混合体系,叫做分散系。前者属于 属于被分散的物质, 称作 分散质 ,后者起 容纳分散质 的作用,称作 分散剂。其 实,初中我们学过的溶液就是一种分散系,其中溶质属 于 分散质 ,溶剂属于 分散剂 。初中我们还学过悬浊液和乳 浊液,它们也是分散系。例如泥水中的水是 分散剂,泥土 小颗粒是 分散质 。 根据分散质与分散剂的状态,它们之间可以有9种组合方 式:
思考 胶体为什么具有介稳性?
原因一 胶体粒子可以通过吸附离子而带有 电荷,同种胶粒带同种电荷,而同种电荷会 相互排斥,要使胶体聚沉,就要克服排斥力, 消除胶粒所带电荷。
(完整版)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必背知识点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清单一、物质的分类1. 元素的存在形式有两种,分别是什么?游离态(单质)、化合态(化合物)2.从熔沸点角度看,纯净物和混合物有何差别?纯净物有固定的熔沸点,混合物没有3.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吗?不一定;如氧气与臭氧、石墨与金刚石组成的都是混合物4.从与酸或碱反应的情况看,氧化物是如何分类的。
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CO2、SO2、SO3、P2O5)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Na2O、CaO)不成盐氧化物:既不与酸反应,也不与碱反应的氧化物(如CO、NO)5.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吗?不一定,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吗?不一定,如CO、NO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吗?是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吗?不一定,如Al2O3、Mn2O76.酸碱盐是如何定义和再分类的?酸的定义: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都是H+的化合物。
酸可以分为强酸与弱酸;或含氧酸与无氧酸;或一元酸与多元酸;或氧化性酸与非氧化性酸等;碱的定义: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是OH-的化合物。
碱可以分为强碱与弱碱;或一元碱与多元碱等。
盐的定义: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盐可以分为正盐与酸式盐;或可溶性盐与难容性盐等盐的溶解性:钾钠硝铵全都溶,盐酸不溶银亚汞;硫酸难容钡和铅,碳酸只溶钾钠铵;钙银硫酸盐微溶;亚硫酸盐似碳酸。
7. 常见物质俗名和化学式生石灰:CaO 熟石灰:Ca(OH)2 石灰石:CaCO3碱石灰:CaO+NaOH烧碱(苛性钠):NaOH 纯碱(苏打):Na2CO3小苏打:NaHCO38.分散系如何分类的?分类的标准是什么?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分类的标准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其中小于1-100nm属于溶液,1-100nm之间的属于胶体,大于100nm的属于浊液。
9.常见的胶体有哪些?云、烟、雾、牛奶、豆浆、河水、血液、有色玻璃等10.胶体有哪些性质?丁达尔效应、聚沉、电泳、渗析使胶体聚沉的方法有哪些?加热、搅拌、加入电解质溶液、加入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主题2】离子反应(3课时)【第一课时】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预习目标】1、知道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情况;2、了解电解质的概念;3、能书写常见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4、初步了解NaCl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过程;5、初步从电离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
【导读提纲】1、我们在初中观察过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导电的实验,你知道它们为什么能导电吗?它们在其他状态下能导电吗?2、你认为满足哪些条件就可以认为该物质属于电解质?3、金属也能导电,属于电解质吗?说明原因。
4、请你尽可能多的列举一些属于电解质的物质。
5、仔细观察课本30页中NaCl在水中的溶解和电离示意图,你能简述NaCl的电离过程吗?6、试试看,你能写出下列各物质的电离方程式吗?NaCl H2SO4KOH Al2(SO4)3 Cu(NO3)27、请参考酸的定义,尝试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碱和盐的本质。
8、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酸(以HCl为例),碱(以NaOH为例),盐(以K2CO3为例)的各条通性。
9、你能用树状分类法对物质进行简单分类吗?【主题2】离子反应(3课时)【第二课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预习目标】1、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能够判定离子反应能否发生。
2、初步了解离子方程式的定义。
3、写出常见物质间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
5、知道离子方程式表达的意义。
【导读提纲】1、请你总结初中学过的沉淀、气体各有哪些?2、请你预估一下实验2-1各步实验现象并试着解释出各现象的原因,由此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请尝试设计实验来证明你的结论。
3、通过实验2-1,总结离子反应的定义。
4、总结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你认为哪步最关键?5、在离子方程式书写第二步中,你觉得哪些类型的物质能拆写成离子形式,哪些仍为化学式?6、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①AgNO3+NaCl ②Na2CO3+HCl ③Zn+H2SO4④CaCO3+HCl ⑤CO2+NaOH7、写出几个你所熟悉的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
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氧化剂和还原剂课件新人教版必修(共35张PPT)
探究三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问题探究
1.已知氧化性:Cl2>Fe3+>I2,将少量的Cl2通入FeI2溶液中,哪种离子首先被
常见的还原剂
常见的氧化剂
活泼金属单质:Na、Mg、Al、
活泼非金属单质:Cl2、O2 等
Ca 等
含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如
易使电子对偏离的物质如
H2SO4(浓)、KMnO4、HNO3、MnO2
H2、C、CO 等
等
非金属离子(含较低价态元素 某些高价态的金属离子,
的化合物),如 S2-、I-、Br-等 如 Fe3+、Cu2+、Ag+等
2.在Cl 、Fe 、Mg、H O、Cu 中,只能作氧化剂的是
;只能作
还原剂的是
;既能作氧化剂又能作还原剂的是
。
解析:高价氧化,低价还原,中间价态两边靠。Cu 中铜元素处于最高价,
只能作氧化剂;Mg中镁元素处于最低价,只能作还原剂;Cl 、Fe 中氯元
素和铁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而H O中氢元素处
④含较低价元素的化合物CO、SO2、H2SO3、Na2SO3等;
一、常见的还原剂和氧化剂
氧化剂化合价降低的总数=还原剂化合价升高的总数。
⑤部分非金属单质:H2、木炭(高温下)。
①找出氧化剂、还原剂及相应的还原产物和氧化产物。
氧化剂自身被还原,生成氧化产物
通常只有强还原剂与强氧化剂间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弱氧化剂只有与
第2课时 氧化剂和还原剂
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1.了解常见的氧化剂、还原剂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2.了解氧化剂、还原剂在生
活、生产中的应用(科学态度
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ppt版本
一、常见的分类方法 1、交叉分类法(同一事物) 交叉分类法:依据物质的不同属性同时按照多种标准 将物质进 行分类的方法。
2、树状分类法(同一类事物)
二单、物击质的此分类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2、氧化物分类 3、酸的分类 4、碱的分类 5、盐的分类
三、分散系 1、分散系定义 分散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 )物质 [分散剂]中所得到的体系。 分散质:分散系中被分散的物质。 分散剂:分散系中容纳分散质的物质。
d>100nm
大量分子的集合体
泥水 不能
能
不能
不能
4、(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定义(2)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5、(1)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是生成沉淀、放出气体或生成难电离 的物质。 (2)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强酸、强碱和易溶盐可拆,其他物质不可拆。 (3)书写离子方程式步骤: 写、拆、删、查。 (4)离子之间若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五、电离方程式
1、电离:物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2、电离方程式:电解质电离过程的式子 。
NaCl = Na+ + Cl-
3、电离方程式的书写要点: (1)元素守恒(等号两边的原子种类、数目相等)
(2)电荷守恒(正电荷总数=负电荷总数) (3)电离过程中,原子团不拆开
①丁达尔效应–—第—»四特第级性五级
光束通过胶体时看到一条光亮“通路”的现象。是由于胶体粒子
对光的散射形成的。
应用:区分溶液与胶体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③电泳– 第二级
由于胶体粒• 子第带三有电级荷,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粒就向某一极做定向运动。溶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归纳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一、物质的分类及其应用1、分类方法:①交叉分类,对同一事物按多个标准进行分类,如Na2SO4按阳离子叫钠盐,按阴离子叫硫酸盐。
②树状分类,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如中国分为多个省,省被分为多个市,市又分为多个县……2、分类方法应用③酸分类举例,含氧酸H2SO4,无氧酸HCl;一元酸HCl,二元酸H2SO4,三元酸H3PO4等;④常见弱酸,H2CO3,H2SO3,HClO,CH3COOH,H2SiO3,H2S,HF等;弱碱,NH3•H2O;⑤盐的分类,正盐如Na2CO3,酸式盐NaHCO3,碱式盐Cu(OH)2CO3,复盐KAl(SO4)2•12H2O;⑥氧化物分类,酸性氧化物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例如CO2 + 2NaOH = Na2CO3 + H2O ;碱性氧化物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例如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两性氧化物既能与碱又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例如Al2O3 + 2NaOH = 2NaAlO2 +2 H2O3、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①置换,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Fe + 2HCl = FeCl2 + H2↑②复分解,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NaOH + HCl = NaCl + H2O③化合,多种物质变一种物质,2H2 + O 2 2 H2O④分解,一种物质变多种物质,CaCO 3CaO + CO2↑二、分散系及其分类1. 分散系: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体系。
2. 分散质: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
3. 分散剂:分散质分散在其中的物质。
4、分散系的分类: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如果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的分散系叫溶液,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而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的分散系叫做浊液。
高一必修一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例1: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①铁与稀盐酸反应 2Fe+6H+ = 2Fe3++3H2↑ ②铝与稀盐酸反应 Al+3H+ = Al3++H2↑ ③FeCl3溶液中加入铁屑 Fe3++Fe = 2Fe2+ ④碳酸钡和稀硝酸反应 CO32-+2H+ = H2O+CO2↑ BaCO3+2H+ = Ba2++H2O+CO2↑
酸 碱 盐 氧化物
氧化物的分类
1.定义:元素与氧化合生成的化合物。 1.定义:元素与氧化合生成的化合物。有且只有两种元素 定义 组成 金属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 CuO MgO CaO 非金属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 CO2 SO2 氧 化 物
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能跟酸起反应只生成盐和水 碱性氧化物 能跟酸起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Na2O、CaO、Fe2O3、CrO、MnO 、 、 、 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能跟碱起反应只生成盐和水 酸性氧化物 能跟碱起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SO3、P2O5、Mn2O7、CrO3
胶体(介于 胶体 介于1-100nm) 介于
浊液(> 浊液 >100nm)
胶体与溶液浊液的本质区别: 胶体与溶液浊液的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
三、胶体
1.定义: 1.定义: 定义 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在 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在1nm—100nm 之间的分散系叫 胶体 。 2.胶体的分类 2.胶体的分类 根据分散质 微粒的构成 粒子胶体: 胶体、AgI胶体 粒子胶体:Fe(OH)3胶体、AgI胶体 分子胶体:淀粉溶液、 分子胶体: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 气溶胶: 气溶胶:烟、云、雾 根据分散剂 液溶胶:AgI胶体、Fe(OH) 胶体 液溶胶:AgI胶体 胶体、 3 的状态 固溶胶:有色玻璃、 固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
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离子反应
第二节离子反应第1课时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酒精、蔗糖等。
(3)常见的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常见的电解质。
①酸:HCl、H2SO4、HNO3、H2CO3等。
②碱:KOH、NaOH、NH3·H2O、Mg(OH)2、Al(OH)3等.③盐:KCl、Na2SO4、Mg(NO3)2等.④水。
⑤活泼金属的氧化物。
常见的非电解质.①部分非金属氧化物:CO2、SO2、SO3、P2O5等.②非酸性气态氢化物:氨气。
③部分有机物:蔗糖、酒精、CH4等。
2.电解质的电离(1)电离:①概念:电解质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②电离条件。
酸的电离条件是溶于水。
盐和碱的电离条件是溶于水或熔融。
(2)表示方法-—电离方程式①酸的电离:如H2SO4:H2SO4===2H++SO错误!。
②碱的电离:如NaOH:NaOH===Na++OH-.③盐的电离:如CuSO4:CuSO4===Cu2++SO错误!。
3.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1)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
(2)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3)盐: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4.电离和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关系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发生了电离,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离子带正负电荷,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从而导电.(时间20分钟,满分30分)知识点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1.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石灰乳与Na2CO3溶液混合:Ca2++CO错误!===CaCO3↓B.NH4HSO3溶液与足量的NaOH溶液混合加热:NH错误!+HSO 错误!+2OH-错误!NH3↑+SO错误!+2H2OC.酸性条件下KIO3溶液与KI溶液发生反应生成I2:IO错误!+5I-+3H2O===3I2+6OH-D.AgN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Ag++NH3·H2O===AgOH↓+NH错误!答案:B解析:A.石灰乳的溶解性较小,作反应物时写化学式,离子方程式为Ca(OH)2+CO错误!===CaCO3+2OH-,故A错误;B.二者反应生成亚硫酸钠、氨气和水,离子方程式为NH错误!+HSO错误!+2OH-错误!NH3↑+SO错误!+2H2O,故B正确;C。
高中化学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考点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一、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2.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元素A――→组成⎩⎪⎨⎪⎧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4.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1)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2)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5.混合物和纯净物(1)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2)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6.同素异形体(1)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叫同素异形体。
同素异形体的形成有两种方式:①原子个数不同 ,如O 2和O 3;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差异主要体现在物理性质上,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7.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图二、物质的分类1.交叉分类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如图为氧化物的分类)2.树状分类法——按不同层次对物质进行逐级分类,各层之间属于包含关系。
考点2物质的性质与变化一、物质的性质与变化二、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转化关系1.理解物质转化关系图2.形成转化关系一条线:(氢化物→)单质→氧化物→酸或碱→盐。
三、化学反应的分类化学反应⎩⎪⎪⎪⎨⎪⎪⎪⎧按反应物、生成物种类及数目多少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按反应中有无离子参与分为⎩⎪⎨⎪⎧离子反应非离子反应按反应中有无电子转移分为⎩⎪⎨⎪⎧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按反应进行的程度和方向分为⎩⎪⎨⎪⎧可逆反应不可逆反应按反应的能量变化分为⎩⎪⎨⎪⎧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四、物质变化中的“三馏”“四色”“五解”和“十八化”归类考点3分散系与胶体一、分散系1.概念: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剂)中所得到的体系。
第二章_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复习)
6、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①生成沉淀(难溶物质) ②生成气体(挥发性物质) ③生成水(难电离物质即弱电解质) ④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实质上就是两种电解 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 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 交换离子的反应
二、离子共存问题
1、同一溶液中若离子间符合下列任意 一个条件就会发生离子反应, 一个条件就会发生离子反应,离子之间 便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便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反应物
性质
实质
特征
反应
反应产物
还原剂
具有还原性
失电子
化合价升 化合价升高
发生氧化反应 发生氧 (被氧化)
氧化产物
化合价
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被氧化 还原剂) (还原剂)
升失氧, 升失氧,降得还
电子得失
常见的氧化剂有: 常见的氧化剂有: ①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如:Cl2、O2等。 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如: ②高价金属阳离子如:Fe3+、Cu2+等。 高价金属阳离子如: SO4、 ③高价或较高价含氧化合物如:MnO2、浓H2SO4、 高价或较高价含氧化合物如: 酸化KMnO HNO3、酸化KMnO4。 常见的还原剂有: 常见的还原剂有: ①活泼或较活泼的金属:如K、Na、Al、Fe等。 活泼或较活泼的金属: Na、Al、Fe等 Si等 ②一些非金属单质:如H2、C、Si等。 一些非金属单质: ③较低态的化合物:CO、H2S等。 较低态的化合物:CO、
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只取决于在相同条件下(温 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只取决于在相同条件下( 外电压等)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大小 度、外电压等)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大小 和离子所带电荷的多少 溶液与30%醋酸 NaCl是强电 例:浓度极稀的NaCl溶液与 浓度极稀的 溶液与 醋酸 是强电 解质,但浓度极稀时,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很小。 解质,但浓度极稀时,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很小。 所以导电性醋酸更强。 所以导电性醋酸更强。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一)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的关系
1.从物质变化的角度认识化学变化
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所以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都属于化学变化,如3O2 2O3。
2.从化学键的角度认识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是一个化学变化过程中的两个方面,仅有旧化学键的断裂,没有新化学键的形成不是化学变化,如NaCl固体熔化是物理变化。
烟水晶、有色玻璃
按分散质
粒子胶体
分散质粒子是很多小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如Fe(OH)3胶体
分子胶体
分散质粒子是高分子化合物,如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
(2)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丁达尔
效应
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会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的现象(应用:鉴别溶液和胶体)
聚沉
胶体粒子聚集成较大颗粒,形成沉淀从分散剂里析出的过程。使胶体聚沉的方法:①加入电解质;②加入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③加热(应用:三角洲的形成;明矾、铁盐溶液净水;盐卤制豆腐)
如硫酸铝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l3++3HCO ===Al(OH)3↓+3CO2↑
2.离子方程式
(1)概念及意义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离子方程式不仅可以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还可以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如强酸、强碱中和反应生成可溶性盐通常可用H++OH-===H2O表示。
(3)原理:反应方程式为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
[提醒]①不能用自来水制备Fe(OH)3胶体,因为自来水中有电解质会使胶体发生聚沉,应用蒸馏水。
②不能过度加热,否则Fe(OH)3胶体聚沉生成Fe(OH)3沉淀。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简单的分类法编写:谢英平审稿:胡淑红【学习目标与要求】1、了解分类的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2、学会对常见的化学物质以及化学反应进行分类。
【学习重点】分类的思维及应用,化合物的分类【自主学习】1、简单的分类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⑴交叉分类法.请同学们连线下列物质,并指明分类依据。
交叉分类法的定义:Na2SO4含氧酸盐 Na2SO4分类依据1:_________________K2SO4无氧酸盐 Na2SO4分类依据2:_________________ NaCl 钠盐 Na2SO4分类依据3:___________________ BaSO4硫酸盐⑵树状分类法的定义:例二:树状分类法固固:粗盐混合物(多种成分)液液:水与酒精气气:空气金属单质:Fe _______物质(1)单质(3)非金属单质:P ________一元酸 HCl ________酸(5)二元酸 H2SO4 _____________ 纯净物(2)三元酸 H3PO4 ______________难溶碱 Fe(OH)3 _________碱易溶碱 NaOH _________化合物(4)正盐 NaCl ________盐酸式盐 NaHCO3 ______________金属氧化物_______氧化物(2)非金属氧化物______将下列物质填进上表的横线上,O2, Cu,H2CO3, Ba(OH)2,KNO3, CO2,空气,含镁60%的MgO2、化学反应的分类:23Cu+H2O[合作探究]把以下物质分类:H2,CaO,Ba(OH)2,Fe2O3,Al,浑浊的河水,CH3CH2OH,NH3·H2O,Ar,NaHSO4,Cu(OH)2,HCl,HNO3,H2SO4,CO2,H3PO4,NaOH,CuSO4,Cu2(OH)2CO3,NaHCO3,空气,盐酸,CO,CH4,H2CO3,MgCl2,MgSO4(1)属于金属单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属于非金属单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属于氧化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属于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属于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属于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标测试】1、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可以采取多种分类方法,下列关于“Na2CO3”的分类不正确的是()A、化合物B、氧化物C、碳酸盐D、钠盐3、下列各物质中,均为纯净物的一组是:()A、碘酒,干冰B、石油,液氨C、Na2CO3·10H2O,Na2CO3D、石灰石,氨水4、下列物质中,前一种是化合物,后一种是混合物的是()A、氧化钙,洁净的雨水B、氢氧化钾,含铜80%的氧化铜(Cu相对原子质量64)C、澄清的石灰水,粗盐D、红磷,空气5()6、现有下列物质:①Na2CO3 ②Na2O ③SiO2 ④铁⑤O2 ⑥Ca(OH)2 ⑦H2SO4 ⑧海水⑨新鲜的空气⑩Ba(OH)2⑾NaBr⑿Fe3O4 ⒀H2O ⒁AgNO3请将上述物质按下列要求分类,并将其序号填入空白处:按组成分类,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_,属于酸的是_________________,属于碱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属于盐的是________________。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3、胶体的性质
胶体具有与溶液和浊液不同的性质是由 分散质微粒的大小决定的。
(1)丁达尔效应:可见光通过胶体时,在 入射光的侧面可观察到明亮的光路,这种 现象称为丁达尔现象,它是由胶粒对可见 光的散射而产生的。在实验室里可以利用 丁达尔效应鉴别胶体和溶液。
(2)布朗运动:是指花粉悬浮在水中进行 的无秩序、不停的运动。胶体也作布朗 运动。
5、胶体的制备和应用
(1)制备:
分散法:将难溶固体加工研磨成超细粉末,使之 达到胶体分散质微粒粒度范围,加入分散剂中混 匀即可。如:碳素墨水的制得。
凝聚法:利用复分解反应或水解反应,控制难溶 物形成的条件,使之达到胶体微粒粒度范围,如: Fe(OH)3胶体的制备
(2)应用:见课本
练习
1、经分析,某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则此 物质是( D ) A.一定是一种单质 B. 一定是纯净物
1、分散系:
概念:由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 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分散 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叫分散质,另一种物 质叫做分散剂。
2、分类:(1)、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所处
的 状态,可以有九种组合方式。
(2)、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可 以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把分散系分为:溶 液、胶体、和浊液。(区别与联系)
(3)电泳:胶粒细小而具有较大的表面积, 能选择性地吸附胶体中的某种离子带有 一定的电荷。在直流电场中,胶体微粒 会向带相反电荷的电极定向移动。 (4)聚沉:加入强电解质、加热、加入胶 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主要是中和胶粒 所带电荷,减弱胶体的稳定性。
4、胶体具有介稳性的原因
主要是因为胶体粒子可以通过吸附而 带电荷。同种胶体粒子的电性相同,在 通常情况下,它们之间的相互排斥阻碍 了胶体粒子变大,使它们不容易聚集。 胶体粒子所作的布朗运动也使得它们不 容易聚集成质量教大的颗粒而沉降下来。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教案).doc
高二化学学业水平冲刺复习讲义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一、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
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容纳分散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
(2)胶体①胶体的本质特征:分散质粒子在1—100nm之间②胶体的分类:按分散质分类:分子胶体(如蛋白质胶体、淀粉胶体)胶体粒子(如氢氧化铁胶体)③胶体的性质:光学性质——丁达尔效应:光束通过胶体,形成光亮的“通路”的现象叫做丁达尔效应。
二﹑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可(自身电离出自由移动离子而)导电的化合物...。
常见电解质有:酸、碱、盐、水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常见非电解质有:蔗糖、乙醇、CO、CO2等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常见强电解质有:强酸、强碱、大部分盐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不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常见弱电解质有:弱酸、弱碱、水三、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1﹑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写拆(强酸、强碱、可溶性的盐需要拆,其余都不拆)删查(三大守恒:质量、电荷、得失电子守恒)21﹑氧化还原反应三大定义综述定义:一种物质被氧化,同时另一种物质被还原的反应叫氧化还原反应。
特征定义: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本质定义: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2﹑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氧化剂(有氧化性)→得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向)被还原→化合价降低→还原产物还原剂(有还原性)→失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离)被氧化→化合价升高→氧化产物3﹑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得失情况的表示方法(1)双线桥——表示电子得失的结果(涉及到元素化合价的变化)MnO 2 + 4HCl = MnCl 2 + Cl 2↑ + 2H 2O注:(1)双箭号(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2)箭号起、止所指为同一种元素(化合价要发生变化);(3)标出得.与失.电子及总数(氧化剂得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
高一化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一、物质的分类 金属:Na 、Mg 、Al单质非金属:S 、O 、NSO 3、SO 2、P 2O 5等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Na 2O 、CaO 、Fe 2O 3氧化物:Al 2O 3等纯 CO 、NO 等净 含氧酸:HNO 3、H 2SO 4等 物 按酸根分无氧酸:HCl强酸:HNO 3、H 2SO 4 、HCl酸 按强弱分弱酸:H 2CO 3、HClO 、CH 3COOH化 一元酸:HCl 、HNO 3 合 按电离出的H +数分 二元酸:H 2SO 4、H 2SO 3 物 多元酸:H 3PO 4强碱:NaOH 、Ba(OH)2物 按强弱分质 弱碱:NH 3·H 2O 、Fe(OH)3碱一元碱:NaOH 、按电离出的HO -数分 二元碱:Ba(OH)2多元碱:Fe(OH)3正盐:Na 2CO 3盐 酸式盐:NaHCO 3碱式盐:Cu 2(OH)2CO 3溶液:NaCl 溶液、稀H 2SO 4等 混 悬浊液:泥水混合物等 合 乳浊液:油水混合物物 胶体:Fe(OH)3胶体、淀粉溶液、烟、雾、有色玻璃等二、分散系相关概念1. 分散系: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
2. 分散质: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
3. 分散剂:分散质分散在其中的物质。
⎢⎢⎢⎢⎢⎢⎢⎢⎣⎡⎩⎨⎧→→⎩⎨⎧→→→→⎥⎦⎤乳浊液悬浊液浊液胶气溶胶;液溶胶;固溶粒子胶体:分子胶体胶体溶液分散系分散剂分散质注意: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
三、胶体1、胶体的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0-9~10-7m之间的分散系。
4、胶体的性质:①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是粒子对光散射作用的结果,是一种物理现象。
丁达尔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因为胶体微粒直径大小恰当,当光照射胶粒上时,胶粒将光从各个方面全部反射,胶粒即成一小光源(这一现象叫光的散射),故可明显地看到由无数小光源形成的光亮“通路”。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复习课件.ppt
(保证)
要点
书写离子方程式的关键是要 掌握:强酸、强碱和可溶性 盐要用离子符号表示,难溶的 物质、气体、水、单质及氧化 物等要用化学式表示。必须 遵守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
3、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 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
(1)氧化剂 具有 氧化性 发生
生成
还原反应(被还原)
还原产物
(得电子物质) (得电子能力) (得电子变化,化合价降低)
C.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不一定是同时发生的
D.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2、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 FeCl3溶液中通入Cl2:Fe2++Cl2D=2Fe3++Cl一
B.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CO32-+2H+=CO2↑ +H2 O C. CO2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Ca2++CO2+2OH-=CaCO3↓+H2O D. NaCl溶液和AgNO3溶液混合:Ag++Cl一=AgCl↓
强酸
强电解质 强碱
电解质
绝大多数的盐 弱酸
化合物 (按是否电离分)
弱电解质
弱碱 水
非电解质:如酒精、蔗糖等
分散系的种类及胶体的性质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粒子直径 外观
<10一9m (1nm)
均一、透明
10一9m ~ 10一7m (1~100nm)
基本均一、透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0一7m (100nm)
不均一、不透明
(1)离子之间能相互结合生成难溶物质(沉 淀)、挥发性物质(气体)、难电离物质(弱 电解质)、或离子之间能发生电子转移, 离子反应就可以发生,这些离子在水溶液 中就不能共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分散系 ①定义:将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形成的体系。 ②分散系中被分散的物质叫做分散质,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叫分散剂。 ③分散系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聚集状态的不同,有9种组合方式。
④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溶液时,按照分散质离子的大小,可以把分散
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其中浊液又可分为悬浊液和乳浊液,两者 区别为前者分散质为固体,后者分散质为液体。 ⑤溶液中分散质粒子通常小于1nm,浊液分散质粒子通常大于100nm, 胶体分散质粒子介于两者之间。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1.分类方法 ①单一分类法
按元素性 质划分
Hale Waihona Puke 按所含 元素种 类多少 划分
按在水 溶液中 电离成 份划分
②交叉分类法
③树状分类法
单质
金属单质如Na
非金属单质如C
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如CO2 按酸性强弱 酸 碱性氧化物如Na2O 其他氧化物如CO
纯 净 物
3.离子反应 ①定义: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称为离子反应。如酸、碱、盐在水
溶液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溶液中的置换反应等。 ②实质:离子间的交互反应。 ③发生条件 ⑪在水溶液中进行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a.生成难溶物质,如BaSO4、CaCO3、CuS等。 b.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如弱酸、弱碱、水等。 c.生成易挥发的物质,如CO2等。 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类型的离子反应的条件 强氧化剂变为弱还原剂,强还原剂变成弱氧化剂。 例如:FeCl3溶液中加入Cu,FeCl2溶液中通入Cl2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2Fe3++Cu== 2Fe2++ Cu2+, 2Fe2++Cl2== 2Fe3++ 2Cl-
次磷酸(H3PO2)是一元酸。 ③无氧酸不一定是非金属的氢化物,如氢氰酸(HCN)等。 ④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NO2等。 ⑤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CrO3。 ⑥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Al2O3、ZnO为两性氧化物, Mn2O7、CrO3是酸性氧化物。 ⑦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⑧酸酐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乙酸酐(CH3CO)2O等。 ⑨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酸酐。 ⑩NO2与碱反应不仅生成盐和水,还生成NO,因而不是酸性氧化物。 (11)Na2O2与酸反应不仅生成盐和水,还生成O2,因而不是碱性氧化物。
4.离子方程式 ①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反应的式子。 ②书写步骤(以碳酸钙和盐酸的反应为例) ⑪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并配平,如 CaCO3+2HCl==CaCl2+CO2↑+H2O ⑫拆:把易溶、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如 CaCO3+2H++2Cl-==Ca2++2Cl-+CO2↑+H2O ⑬删: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如 CaCO3+2H+==Ca2++CO2↑+H2O ⑭查:检查方程式两边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 ③意义 离子方程式可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例如:离子方程式CO32-+2H+= CO2↑+H2O表示可溶性碳酸盐和强酸在水溶液中的反应。 练习: 碳酸镁溶于盐酸: CO32-+2H+= CO2↑+H2O ( ) 向氯化铁溶液中通入硫化氢气体: 2Fe3++S2-== 2Fe2++S↓ ( )
电泳现象表明胶体粒子带电,但胶体呈电中性。 一般来说,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粒子带正电荷,非金属
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的胶体粒子带负电荷。 同种胶体粒子的电性相同,在通常情况下,它们之间的相互排斥作用 阻碍了胶体粒子变大,不易聚集成大颗粒,这是胶体具有介稳性的主 要原因。 并不是所有的胶粒都带电,如淀粉胶体的胶体粒子不带电。 ⑭聚沉:向胶体中加入少量电解质溶液时,由于加入的阳离子或阴离 子中和了胶体粒子所带的电荷,使胶体粒子聚集成较大的颗粒,从而 形成沉淀从分散剂中析出,这个过程叫做聚沉。 胶体聚沉的方法有:加入可溶性电解质或电解质溶液;加入带有相反 电荷的胶体粒子;加热或搅拌(加热或搅拌可加快胶粒的运动速率, 增大了胶粒的碰撞机会,使胶粒聚集成较大的颗粒而聚沉)。 ④胶体的应用 医学:血液透析、血清纸上电泳。工业生产等。
能否透过 半透膜
鉴别
能
无丁达尔效应
否
有丁达尔效应
否
静置分层
第二节 离子反应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①定义: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在水
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叫做非电解质。 ②比较: 相同点:都是化合物;不同点:电解质一定条件下能电离产生离子,如 氯化钠、硫酸、氢氧化钠;非电解质不能电离不能导电,如蔗糖、酒精。 ③说明 ⑪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 ⑫电解质导电必须有外界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 ⑬电解质是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三氧化硫、氨溶于水后也能导电,但是与水反应生成新物质而导电的, 不是本身电离而导电的,故属于非电解质。 提问: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氨溶于水都生成什么,如何导 电?
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6.离子共存 判断离子能否共存,实际是判断离子间是否可以发生反
应。只要离子间相互反应则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常见情况有: ①若溶液中有阴、阳离子能够相互结合成难溶或微溶物, 则不能大量共存。如Ba2+、Ca2+与CO32-、SO42-、SO32-、 PO43-、SiO32-等; ②弱碱的阳离子与OH-不能大量共存。如Fe3+、Cu2+、NH4+、 Ag+、Mg2+、Al3+、Fe2+、Zn2+等均不能与OH-大量共存。 ③弱酸根离子与H+不能大量共存。如F-、CO32-、SO32-、 S2-、ClO-、CH3COO-等均不能与H+大量共存。 ④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与H+或OH-均不能大量共存。如 HCO3-、HSO3-、HS-、H2PO4-、HPO42-等既不能与H+也不能与 OH-大量共存。 ⑤若阴、阳离子都能发生水解,二者可相互促进,发生 双水解,则二者不能大量共存。如Al3+与HCO3-、CO32-、 S2-等,Fe3+与HCO3-、CO32-等不能大量共存。
FeBr2与Cl2反应:
⑪少量 ⑫少量 ⑬过量
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钠与硫酸铜溶液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 等物质的量氢氧化钡溶液与碳酸氢铵溶液混合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或过量的二氧化碳 碳酸氢钠与醋酸溶液混合
硫酸氢钠溶液与氢氧化钡反应至中性
硫酸氢钠溶液与氢氧化钡反应至硫酸根完全沉淀
化 合 物
强酸如HCl、HNO3、H2SO4 一元酸如HCl 强碱如NaOH 一元碱如NaOH
弱酸如CH3COOH、H2CO3 多元酸如H3PO4
按电离出H+数
按碱性强弱
二元酸如H2SO4 弱碱如NH3· H2O
碱
按电离出OH-数
二元碱如Ba(OH)2
多元碱如Fe(OH)3
物 质
盐
正盐如NaCl
酸式盐如NaHCO3
③胶体的性质:
⑪布朗运动:胶体颗粒总是在不停地、无秩序地运动,这种现象为布
朗运动。布朗运动是胶体具有介稳性的原因之一。 ⑫丁达尔效应:光束通过胶体时,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 条光亮的通路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形成的,叫做丁达尔效应。 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性质,可以用来鉴别胶体与溶液。 ⑬电泳:在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中做定向移动的现象, 叫做电泳。
碱式盐如Cu2(OH)2CO3
溶液如NaCl溶液
混 合 物
浊 液
悬浊液如泥水混合物 乳浊液如油水混合物
胶体如雾、Fe(OH)3胶体 其他混合物如食盐
2.物质分类中易混点 ①名称叫酸的物质不一定是酸,如石炭酸C6H5OH是酚不是酸。 ②酸的元数不一定等于酸分子中H原子个数,如亚磷酸(H3PO3)是二元酸,
6.分散系的比较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的直径
分散质粒子 实例 性 质 外观 稳定性 能否透过 滤纸
<1nm
单个小分子或 离子 酒精、氯化钠 溶液 均一、稳定 稳定 能
1 ~100nm
许多分子集合 体或高分子 Fe(OH)3胶体 均一 较稳定 能
>100nm
巨大数目分子 集合体 石灰乳、油水 混合物 不均一、不透 明 不稳定 否
③Na2CO3与酸的反应 CO32-+H+(少量)= HCO3 CO32-+2H+(过量)= CO2↑+H2O ④AgNO3与氨水反应 Ag++NH3·H2O(少量)== AgOH↓+NH4+ Ag++2NH3·H2O(过量)== [Ag(NH3)2]++2H2O 思考:
溶液 胶体 浊液 100 nm
1
4.胶体 ①本质特征:胶体粒子直径1~100nm之间。 ②提纯-渗析:小分子和小离子能透过半透膜,但胶体粒 子不能透过半透膜,利用渗析可以从溶胶中除去小分子 或离子,达到纯化胶体的目的。渗析时将胶体溶液置于 由半透膜构成的渗析器内,器外则定期更换胶体溶液的 分散介质(通常是水),即可达到纯化胶体的目的。
碳酸氢铵溶液与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向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足量氯气: 向硫酸铵稀溶液中滴加稀烧碱溶液: 碳酸氢镁溶液中加入过量石灰水(注:氢氧化镁溶解度比碳酸镁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