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经典”改编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
我对改编“红色经典”的想法——导演访谈录
我对改编“红色经典”的想法——导演访谈录我对改编"红色经典"——导演访谈录WhatIThinktoAdaptTheRedClassics一,《吕梁英雄传》受访者:何群(电视剧《吕梁英雄传))导演)采访者:梁明(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教授)刘芳(中国传媒大学电影学2005级硕士研究生)I'.-1:您当年为什么会改编《吕梁英雄传))这个小说,是否源于您对战争题材一向的热爱?何_抗日战争,我原来拍过两部电影和一部电视剧.我觉得从题材上来讲,抗日战争是一段抵抗外来侵略的历史,这段历史不应该被忘记.而且抗日"红色经典小说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打下了比较深的烙印.吕梁英雄传))问:那您的改编原则基本是以尊重原着为主是吗?何:对,但人物做了调整.在看原着的过程中,我会把第一遍看的时候印象最深的人物划分出来,把一些多余人物的性格特点都集中在这些印象比较深的人物当中,比如小说里面写了很多的地主,我就把所有地主的性格特征都集中体现在康锡雪的身上.小说里有很多汉奸,我就把汉奸的性格特征集中在翻译官王怀当身上,这样就把众多的人物当中最精彩的部分集中在典型人物上,而不把人物的戏份散掉."红色经典的电视剧我改编过两个,一个是红岩》,一个是《吕梁英雄传)).我个人认为首先得尊重小说,尊重原着刻画的人物形象,不能过多地去"编,"编就显得假了.并不是由于时代变了,我们就都要用崭新的视角去理解过去.要对抗日战争时期的民众有一种由衷的尊敬和崇敬之情,如果没有这种东西,改编出来就很假,很不到位.问:那也就是说您并没有对原着做很大的改动?何:这里面当然也有一些完全脱离小说的东西,比如说吃狗肉,把日本人的狗给杀了,然后反过来叫翻译官王怀当来吃,这个小说里没有,是编剧后期创作衍生的.另外,翻译官利用日本人听不懂中国话,中国人听不懂日本话,在那里胡翻一气,也是改编中创造出来的.与原着相86懿辩2007年第t期的想法比,我们把一些有戏的元素在人物身上扩大出来,但在逻辑上还是一致的.问:在故事上与原小说相比,您做了一些什么调整?何:调整主要体现在细节上.比如说打仗的手段,不见得就是用枪打,没有那么多子弹啊.在黄土高原,把土扬起来也是战斗的一种方式.比如说邱得士迎亲那场戏, 一扬土,然后一下子什么都看不见了,抢亲于是就失败了.我觉得在视觉手段上还得想想办法,不能老跟以前一样, 这毕竟是一个农民的战争,不是一个大规模军队的作战, 要有一些智慧和农民的土办法在里面.问:您当时把目标观众定位在什么人群?您有没有担心小众化?何.我觉得不会.考虑得太多反而会给自己带来压力.我这里面没有太多的大牌明星,只是用了一些有较好表演能力的演员.如果说有观众定位的话,就是那些对抗日战争这段历史有了解的人,因为他有情感倾注在这段历史中.没想到后来收视率还比较高,有点出乎我意料,但在拍摄中我也想过,这个戏还是会有人看的,最起码它真实吧.问:那您觉得吕最吸引观众的元素就在于真实吗?是否还运用了别的元素来吸引观众?何:真实是第一位的,除此之外就是一些喜剧因素,我希望这部戏能带一点轻喜剧的风格.当然原着本身也有较强的幽默感,但不是特别明显的.在原着基础上,我做了一些强化.问:你拍完以后最有感触的地方在哪?何:就是对于那段历史的深刻性和真实感的体验,一种由衷的崇敬之情.问:那您觉得"红色经典"的改编最重要的是什么?何:最重要的就是你对"红色经典要有一定的感情和一定的理解.还有就是这个故事是否能够改成一个长篇电视连续剧,有的东西它篇幅不够,改不了.素材本身提供不到位的话,靠凭空去想是很虚假的.现在一些作品过多地融入了商业因素,这是对"红色经典和那个时期的作品的一种不尊重.我们不能完全按照当下的观点去理解过去的那个年代,那种情感,这是很不好的一种理解方式. 【访后感】《吕梁英雄传))是"红色经典改编中的一个有特色的文本.与某些对红色原着加以所谓"娱乐化,通俗化的改编策略相比,该剧的改编回归了本真,即是:对多重自由的民间土壤中成长的"山药蛋文学内在意趣的传承.具体来说,不再强调革命历史的宏大叙事,而力求"真字,力求营造淳厚的原生态的农村生活情调,通过一系列看似琐碎的小故事,完成农民抗日英雄的群像塑造.比如说雷石柱杀狗,比如说康天成带羊群闯雷区等等,这些细节建构了一个亲切可信的叙述空间,沿袭了"山药蛋" 文学的乡土文化韵味.在人物塑造上,除了一些主要角色的二元对立,还精心刻画了几个活灵活现的具有小农意识的群众,比如自私的"小算盘",比如撒气不干革命的民兵李有红……这些人物由于没有脱离具体的历史环境和认知局限而显得真实可信,这不仅有别于过去"红色经典~高, 大,全"人物的单向面塑造,也迥异于时下"红色经典"改编中对一些主要人物增编过多的爱情戏的做法,本原地展现了人物丰富立体的精神世界.作品倒是有意识地强化了原着中恢谐俏皮的风格,把悲壮的历史厚重感通过富含喜剧元素的叙述方式渗透出来,实属一种"大巧若拙"的手法,其中暗含着对比式的反衬架构,这与原着的叙事特性仍然是一脉相承的.对照原着解读电视版((吕梁英雄传)),是不是能给那些过多地迎合"消费主义"需求而与原着走神的"红色经典"改编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呢?二,《沙家浜》受访者:沈星浩(电视剧((沙家浜))导演)采访者:梁明(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教授)刘芳(中国传媒大学电影学2005级硕士研究生)问:您为什么想到要改编((沙家浜》这个剧目?沈:我小时候也一直就挺喜欢看样板戏的,考虑到能让50—60来岁的人对以前的生活有一种回味,然后几个人就开始商量怎么做这个样板戏.怎么改好这个戏,怎么能把一个半小时的样板戏变成一个30集的电视剧是最大的困难.你想加情节进去,使每集都有很好看的看点,而又不损害原剧,原剧的人物还不走形,这是困难吧.还有,智斗这场戏是沙家浜》的精髓,这场戏对于一个30集的戏来说如何起到特别大的作用,这也是一直困扰我的.网上有些观众评论说,阿庆嫂没有更多的改变,可能是显得平了一点,但是我是尊重原着.我听一个比我年纪更大些的行内人说,样板戏,是没有真正的爱情故事在里面的,这个特征不能改.比如说((白毛女)),喜儿和大春是一个爱情的关系,但是在一开始,他们被坏人一逼,大春就走了,喜儿就进了山洞了,他们是没有感情戏的.阿庆嫂也是,只有阿庆嫂,阿庆在哪儿,从来没有出现过,这实际上是样板戏的一个特征,不能有爱情..电视文化批评TvCultureCr{tcisin问:您有没有觉得,当时没有爱情是因为时代的原因不敢表现?沈:你表现了爱情,这个特定的人物就走样了.我仔细看了样板戏,确确实实没有一个提到爱情的.现在说起一个故事里没有爱情可能就过不去,我就试着把这个突破一下,看看是不是能够跨过这一步.我们避开爱情不谈,因为,很可能表现了以后就损害了原着人物的形象,而且也不是观众期待的,就像阿庆嫂,她的爱情朝哪个方向发展都是有问题的.问:有一种说法,说((沙家浜))之所以在当时受欢迎.是因为表现了阿庆嫂和三个男人之间的周旋,也可能观众很期待看到在爱情方面的戏呢?沈:对,老板娘的周旋,就是不能有爱情偏差她才能周旋,如果爱上一个人了她就显得不玲珑了,她就会偏一方.她跟敌人之间是不可能产生爱情的,她和战友之间只应该存在战友情.所以我们就没有设计阿庆嫂的任何的爱情情节,她对丈夫的思念也是像样板戏里那样一带而过.问:那您在尊重样板戏的前提下拍摄,创新体现在哪里呢?沈:我觉得创新是字里行间里的,我并不想发展很多东西,使它看上去不像原来的样板戏.只是拉得非常长,又要让大家有不走出原来沙家浜))的故事的感觉.这实际上是很困难的.没办法,我们就增加了一些边缘人物,这些人物在原来的沙家浜》唱词里都是有的,比如原来京剧里面对新四军18个伤病员实际上没有过多的描写,现在我们设计了小护士啊,小战士啊,老兵啊,实际上是想表现一些友情,在别的方面填补一下,充实一下新四军的内容.原来样板戏里,新四军郭建光有一个唱段,是唱他在芦苇荡里坚持,是个很精彩的唱段,我们现在把这个唱段作为片尾曲来进行.其实也是想让人听到音乐以后,认可沙家浜)),是对过去的一种怀旧感受的渲染.问:那听您的意思,是把观众群定义在原先看过样板戏的观众群上面.沈:我想是这样,我是想抓住五六十岁的人对以前的怀旧感.至于年轻人,可能不知道样板戏,但是卡拉0k里面有"智斗"的唱段,他们也许对这个还是多少有点认识的,可能他们也会好奇,也会去看.问:您有没有加入一些新鲜元素(娱乐性元素)来吸引观众?沈:我用了音乐元素,一些京剧的变奏,这些能让人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与京剧《沙家浜))是有联系的.智斗里, 刁德一一出现,西皮流水那个调式就出来,所以我们在电视剧中就用了西皮流水这么一个调式,时常出现,哎,这就变成一个主题了.我们在剧中设计了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音乐主题,阿庆嫂,刁德一,胡传魁,这三个人出现的时候,音乐就在后面淡淡的起,这实际上都是京剧那种程式化的东西.只要让人家感觉到这是原着经典的一个表现,我觉得这就是成功了.问:那您原来对这个剧的想法和您拍出来的有没有什么差距,或者说不满意的地方?N0j3600NTE酗0RARYl蠡87沈:当然有了,有很多遗憾.当时担心是害怕坏人的戏太好看了,胡传魁,刁德一,还有小野,他们的阴谋很有戏,这样的话,显得新四军这边的戏就比较弱,没事情.他们是被日本人赶到芦苇荡的,所以他们很被动.而且他们是伤病员,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养伤而不是打仗,总是被动挨打,所以英雄人物或者是正面人物在故事情节上相对弱.这是一个很矛盾的事情.当时只好忍痛割爱,把反面人物比较精彩的戏慢慢削弱一些,因为不想太偏离,形成坏人很强,好人很弱这样一个情况.问:有人觉得"红色经典"改编缺乏原创性,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沈:我不这样认为.实际上翻拍经典是全世界的人都在做的一件事情,我们看过好多个版本的(《雾都孤儿》,现在俄国人又在拍(《白夜》,拍得非常好,这实际上是用一个新时代的眼光和现代的语言手法来感受名着.每个改编者都会注入他新的活力,或者有他自己的见解进入,不可能跟原来一样,总有些新鲜的时代烙印打在上面,它不是静止的.[访后感】电视版(《沙家浜》一石激起千层浪,一蒿子下去搅动起了江南水乡里的红色激情.平静的芦苇荡里暗潮涌动, 导演沈星浩坐看风云变幻.想当初"凡有井处,皆能歌柳词",这句话套用一下,在当代中国,凡有井处,皆能歌《沙家浜》.以京剧(《沙家浜》在中国的普及程度看,想要把一个半小时的戏曲原汁原味地兑换成30集电视剧,个中难度可想而知.导演并没有知难而退,随便倒入各种桃色添加剂,端出一盘杂味儿食品,而是根据原着,为我们炮制了一席流动的盛宴.编导采用增加新的次要人物(如小野),丰富主要情节线索(智斗);增加次要情节线索(如胡传魁和陈丽丽,黄春的三角关系)等方式来完成一个多姿多彩的调制过程.在一个全民娱乐的时代,三角关系满天飞,英雄解构为狗熊,仿佛一切都要走下神坛,腰弯得比常人还低才能算是人性.该片并没有和时髦潮流一起下沉,而是坚守住原着的纯净阵地,实为不易.其实,导演并没有完全拘泥于原着,毕竟当年的那张旧船票需要登上的是今天观众的新客船.导演希望这一把怀旧之火不仅仅燃烧在老同志的心上,也能让年轻的观众眼前一亮,于是审时度势地增加了很多的音乐元素,为(《沙家浜》的改编打上了新的烙印.用导演自己的话说,经典"不是静止的","红色经典"亦然.三,《苦菜花》受访者:王冀邢(电视剧(《苦菜花》导演)采访者:梁明(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教授)高志丹(中国传媒大学电影学2005级硕士研究生)问:能谈一下您创作的初衷吗?王:在创作初期,我们又十分仔细地看了一遍冯老(原着作者冯德英)的原着,觉得小说比电影要丰富得多.电影只有一个半小时,把小说中的许多内容砍掉了,就留下了一个对敌斗争的线索,情节线比较单一.在电视剧里我们不仅保留了小说的原貌,并对情节进行了加工与丰富, 88艘惫2007年第l期让它的生活面更丰富多彩.我是在60年代看到这个作品, 小说相当有震撼力,有很独特的东西.一个是对战争残酷性的描写,另一个是对扭曲和复杂的人性有所揭露,甚至涉及到性爱方面的描写.这是一般的"红色经典"小说里没有的,所以这部小说在当时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人物形象也比较鲜活,就一直想拍这个作品.问:把小说《苦菜花》改编成2o集的电视剧.在艺术处理上主要有哪些呢?王:小说(《苦菜花》只把情节线集中在冯大娘一个人身上,故事内容相对单一.我们需要加戏,我跟编剧兰之花针对小说的线索进行了大量扩充,丰满了人物情感线. 让故事不仅好看,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比如永泉与娟子,星梅与德刚,杏莉与德强,杏莉娘与长锁等人物的爱情关系.这些情感的介入,可以让人物更加丰富,立体,可以将生动的细节和真实的情感赋予这些人物,使之更鲜活,具有生命力.这样的加戏,同时也有助于凸现人物在两难境地时的勇气和高尚情操.这个改编冯老也很满意. 电影《苦菜花》是在极左环境下拍摄的,所以人物性格显得相对单一,脸谱化.我们在这个问题上做了很大的改进.问:能具体到一两个人物来谈谈这种改进吗?王:比如说王柬之这个人物.电影里的王柬之性格比较单一,就是一个特务,一个坏人.而我们在塑造这个人物时加了一些导致他变坏的原因:比如他戴了绿帽子,比如他在家里的地位……因为每个人身上都有人性的挣扎和扭曲,一个人不是一生下来就坏,而是由诸多原因渐渐形成的.我们的考虑是王柬之应该成为一个更具复杂人性的艺术形象,他甚至曾经是一个有一定革命思想的进步知识分子.王柬之成为"汉奸"也有深刻的社会和思想根源,其根本原因是由于信仰和理想的破灭,思想和情操的堕落,使其最终成为民族的敌人.这样的处理会比电影里的王柬之的性格立体,多面.另外就是冯大娘,电影(《苦菜花》里的母亲是一个革命老大娘的形象,没有任何缺点和成长过程,因此也可以说是一个符号性的形象,实际上冯大娘身上也有人性,也有复杂的情感需求,我们之所以把冯大娘变回原小说里的39岁的生理年龄,就是为了塑造一个有血有肉,并有真实感人成长过程的革命母亲形象.问:许多评论认为这些情感戏的加入会使"红色经典"庸俗化.您认为呢?王:见仁见智,一部作品出来,肯定有的说好,有的说不好.对于创作者而言,我们认为已经弥补了原先电影里所欠缺的东西.而且前面我说到,原着有关情感部分的描写是非常大胆的,我做的是还原,不存在任何歪曲.问:同您以前的作品((焦裕禄》,((共和国之旗等作品相比,((苦菜花在导演手法上有没有一些新的突破,在形式上是不是做了一些新的尝试?王:如果说有的话,就是更为节制了.我想让整个片子看起来很朴素,很朴实.一些煽情的场景我在处理上故意压,不要让情绪太过张扬.不知道你们注意到没有,拍摄时我们甚至很少用摇臂.我认为风格是与内容紧密相连,我们就是想要一种朴实的风格,让观众自己被人物感动,而不是通过手法迫使观众被感动.我个人也喜欢朴实一点的东西.问:在影像上有没有更多的考虑?王:为了完成深沉,凝重,悲壮,质朴的总体艺术风格,我要求摄影师找到屏幕造型的基础和依据.我们把山清水秀的胶东山区转换为贫瘠苍凉的黄土高原,是为了有利于表现历史,时代背景与故事和人物的特殊关系.另外, 为了突出画面的凝重感和油画感,选择全剧在秋,冬两季节进行外景拍摄,以黄,黑,红三色为色彩基调,使全剧的影像基调与总体艺术风格相吻合.无论画面的构图,运动,光影,还是场面调度,都力求朴实而沉稳.照明设计追求自然光效,室内和夜景均要求模仿自然光的效果,对人物用光也力求真实自然,无需进行刻意地修饰.问:您认为和电影版相比,电视剧的特点在哪些方面?王:电影版的((苦菜花受拍摄时代的限制,实际上并没有全面展示原着内容.这次重拍电视剧,是在冯老的具体指导下,重新组织了剧本,让剧情围绕着小说中出现的八个女性形象展开,通过讲述那个特定历史时期女性的故事,构成一组女性群像图,并借此反映革命历史时期阶级斗争的残酷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冯老也称赞说电视剧和小说原着的精神是一致的.问:那您认为超越的地方呢?王:创作初期,我们希望对原着和剧本至少在以下方面能有新的超越:一是赋予作品更加深刻的思想性,使人性,爱情,伦理,情操等层面的表现给观众以更多的收获; 二是增加作品的艺术性和感染力,使观众在潜移默化中享受思维的快感和艺术的熏陶;三是确保作品的观赏性和收视率,使观众耳熟能详的旧题材,旧故事,旧人物,旧观念翻出新意来.作品出来以后,我认为这些都做到了. 问:你能不能对"红色经典"改编系列作品做一个整体的评价,包括您自己的((苦菜花》.王:前两年翻拍得比较多,但是整体好的并不多.拍出来都觉得不如原来的好.我想这是由于创作者要顾及的东西太多了,而且作品跟原着符合的东西太少.苦菜花)), 我个人对它比较满意,因为很真实地还原了那个年代,这也是我们创作的初衷,而且一直被贯穿下来了,比较完整. 【访后感]电影苦菜花诞生于倡导革命现实主义创作的极左年代,其影像具有一种表现主义的倾向,比如仰俯角度的极致运用,人物光影造型的强烈标示性,黑白摄影的强烈电视文化批评TVCUlturecriticism反差呈现的非此即彼的质感,等等.这种模式化,规范化的形成是由主流意识形态的政治干预决定的,有利于正, 反二元对立人物的塑造,折射出特定历史情境下集体无意识的审美需求.今天,面对"红色经典"改编,创作者掌握了话语权,无论在美学诉求上,还是在叙事策略,影像构成上都可以突破经典模式.电视剧((苦菜花》的创作者认识到沉稳,朴实,自然的影像更加符合"红色经典"题材的表达.这种追求生活真实感的风格是对"高,大,全"单一造型手法的反拨,便于表现出人物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可以向当代观众的欣赏习惯靠拢.由此说明,"红色经典"改编大概有一条是不该违背的,即:真实还原的创作原则,其中包含着爱国主义价值观重塑的导向.至于表现风格,倒不一定非得写实,完全可做多向选择.四,《林海雪原》受访者:李文岐(电视剧((林海雪原》导演)采访者:梁明(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教授)高志丹(中国传媒大学电影学2005级硕士研究生)问:您选择((林海雪原》作为改编对象,初衷是什么?李:首先,((林海雪原的故事背景是关于黑土地的.作为东北人,一方面,从情感上来说我愿意拍自己家乡的戏;另外,处理自己所熟悉的题材,我认为自己更好把握; 最后一个原因是,我上中学时第一次看((林海雪原》,这个故事对少年的我影响极大.问:在((林海雪原》产生的时期,由于时代原因,革命崇拜,英雄情节是这类影片的灵魂;而现在由于时代大众化的需求,把英雄平民化,人性化,您觉得这样会消解"红色经典"作品最重要的意义吗?李:以往对英雄的形象塑造流于表面化,过分"高,大,全".我现在要做的就是要从仰视英雄到平视英雄.每个人心目当中都有自己对英雄的一个定义,英雄不应该被束之高阁,我认为一个真实的,生活化的英雄形象才是真正鲜活可信的英雄形象.一个让人有亲切感的英雄难道就不能称为英雄吗?从改编的立场上讲,我就是要把自己对英雄的理解融入我的创作当中.英雄是一种情结,不管时代怎么改变,这种情结都不会改变,我认为我们所做的尝试,只会让英雄的形象更立体,更可信,而不是要消解或摧毁大众的英雄情结.问:有人认为"红色经典"只是特殊社会条件下的产Nol36e0NTE麓P鼗A建Cl麓麓蠡89物,因为色别而成为经典,其实并不能算上真正的经典.对这您又是怎么看的?李:我认为过分追究某个概念没有任何现实意义.至于经典,我认为《战争与和平》是经典,(《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也是经典,经典无须被冠以任何颜色,经典就是多年之后当你回想起它时仍然会被感动.问:作品拍出来以后,您觉得和您最初的想法有什么出入?是否达到了让您满意的效果?李:总体说有很多的遗憾.最大的遗憾就是,我在诠释杨子荣这个人物的同时,可能忽略了他的对立面人物, 比如座山雕等土匪的形象塑造,有些太单薄.另外,观众对于我作品的曲解也是我的一个遗憾.比如老北风的媳妇和杨子荣的情感诠释,我想表达的是他们之间的乡情以及超脱了的男女之情,而观众却理解为三角恋.最后就是制作公司对我作品的一些修改,也是让我比较遗憾的地方, 比如对结尾的设置,原本我考虑的是另外一个版本.问:对一些原着里没有的新人物的设置您作何考虑?李:老北风,槐花,蝴蝶迷,这些人物的设置是从多方面考虑的.一个就是从推动故事情节上来考虑,比如老北风这个人物的存在,对于后来的智取威虎山的可信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女性形象的设置也是为了让我们的剧作内容更丰富,色彩上更饱满.问:您认为您这个版本的林海雪原》创新在哪里?李:我认为最大的创新就是,我们"蹲"下来了.所谓"蹲"下来,指的就是创作者力求将英雄还原于生活,而这样贴近生活的尝试并非是对艺术的一种背离,相反,恰恰是更贴近艺术本身,艺术本来就是来源于生活,英雄也需要成长过程,成长空间,需要一个"呼吸"的环境,而这个环境就是他周遭的生活.我们考虑生活化的元素更多。
浅谈“红色经典”影视剧的改编问题
“红色经典”影视剧改编是
可以表达出自己的身份、地位和 是“红色经典”,分析目前改编“红 一种汲取“红色经典”原著精髓,
性格等,由此可见,台词在动画 色经典”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 借助电影、电视传播媒介,在保
剧本中占据不可或缺的地位。
改编“红色经典”。
纸 贵
12
浅
以顺从的方式来刻意地避免一些
不 必 要 的“ 话 语 冲 突”。 但 男 性
谈
大 多 不 敢 苟 同, 他 们 会 以 此 为 机
﹃
会 来 提 升 自 我 能 力, 彰 显 自 我 价 值。 当 他 们 越 是 激 烈 讨 论, 越 是
红
陷 入 激 烈 的 矛 盾 冲 突 时, 他 们 越
持 原 著 主 体 框 架、 精 神 内 涵 不 变
抗战题材的文艺作品一直是 的基础上,丰富人物形象并填充
(江西服装学院) 国内影视剧创作的重要内容,它 情节内容,融入现代的审美价值
13
纸 贵
和历史反思,尝试重建新革命经 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本质,对原作 血雨腥风的岁月,生动形象地揭
典,满足新观众群体审美需求的 节外生枝,忽视观众已形成的对 露了国民党反动派在重庆解放前
所 谓“ 红 色 经 典”, 大 致 是 指 从
“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到
李
“文革”前,出版或上演、公映的,
华 伟
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
争、 抗 日 战 争 和 工 农 兵 生 活 的 重
要 文 学 艺 术 典 范 性 作 品, 这 些 作
台词是一个剧本的基础,同 时 也 是 构 成 剧 本 的 重 要 元 素, 可 以 说 没 有 台 词 就 没 有 剧 本。 如 果 没 有 台 词, 人 与 人 之 间 的 冲 突 就 表 达 不 出 来, 就 没 有 了 剧 情 的 产 生、发展、高潮和结局。相反地,
“红色经典”的改编之路
特别报道P opular C inema6月8日下午,北京电影学院标准放映厅放映了动画片《小兵张嘎》,这是这部被称为“中国首部‘红色经典’大型影院动画片”的影片首次面对媒体和公众。
影片创作时间长达六年,耗资1200万人民币,动用了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大连、长春、青岛,以及朝鲜的创作人才,最多时创作队伍达到600余人。
值得一提的是,《小兵张嘎》的主创全部来自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其中导演便是动画学院院长孙立军。
三天后,由北京电影学院研究所、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等单位发起的、以“红色经典在今天的现实意义”为主题的电影创作研讨会在北京电影学院举行。
与会的既有孙立军等新“红色经典”作品的创作者,又有北大教授张颐武、胡军等学者,更有葛存壮、凌圆等创造出了“红色经典”作品的老一辈电影艺术家。
研讨会围绕三个议题“我们如何创造了红色经典”、“红色经典如何影响了我们的成长”、“我们如何重现红色经典”,各抒已见。
关于“红色经典”的改编一直颇有争议。
反对者认为红色经典产生于特定的年代,有特定的时代背景,一旦脱离了那个时代,无论怎样改编,都必然沦入“不伦不类”的境地;支持者认为,红色经典作为那个时代遗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文化精神财富,要重新焕发它的生命力,除了改编,将现代精神注入其中,别无他途;相对于上述两种较为极端的观念,绝大多数人秉持的是更为“红色经典”应指在1942年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后,产生的大量反映时代、对人民群众有重要影响的一批小说、戏剧、电影等作品。
改编“红色经典”,必须要尊重原著的思想内涵,尊重原著的时代背景,尊重原著的主要人物塑造,尊重原著的艺术风格。
典”编之文/本刊记者苏星理性的态度,那就是红色经典可以改编,但是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那么这样的原则到底是什么?红色经典的改编如何才能做到各方“皆大欢喜”?这个问题至今没有标准答案。
然而,从较早的《野火春风斗古城》,到近期热播的《沙家浜》,十几年已经出现了几十部被改编的红色经典作品。
《2024年“红色经典”影视改编与传播研究》范文
《“红色经典”影视改编与传播研究》篇一红色经典:影视改编与传播研究一、引言“红色经典”一词,指代中国革命历史时期中涌现出的经典作品,如革命故事、革命精神等。
近年来,随着影视产业的蓬勃发展,这些“红色经典”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等作品,成为观众们热衷的题材。
本文旨在研究“红色经典”的影视改编及其传播方式,探讨其在中国影视文化中的独特地位与价值。
二、红色经典的影视改编1. 改编背景与动机随着国家对文化软实力的重视,以及观众对历史题材的浓厚兴趣,“红色经典”的影视改编成为一种趋势。
改编的背景源于对历史的尊重与传承,动机则是希望通过影视作品,让更多人了解中国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2. 改编策略与方法在影视改编过程中,制作者会结合原著精神,进行适当的艺术加工和情节调整,以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同时,也会注重角色的塑造,让角色更加立体、生动。
此外,还会运用先进的影视技术,还原历史场景,增强观众的代入感。
三、红色经典的传播方式1. 电视传播电视作为传统的传播媒介,在“红色经典”的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各大电视台会购买影视作品的播放权,进行轮播,让更多观众接触到这些作品。
2. 网络传播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成为“红色经典”传播的重要渠道。
观众可以通过视频网站、社交媒体等平台观看影视作品,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评论、分享,形成互动交流。
3. 文化活动与推广除了电视和网络传播外,文化活动与推广也是传播“红色经典”的重要方式。
例如,举办红色经典主题展览、文化节等,让观众亲身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
四、红色经典的价值与影响1. 文化价值“红色经典”的影视改编与传播,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国革命历史,让更多人了解中国革命的艰辛历程和伟大精神。
同时,这些作品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成为中国影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社会影响“红色经典”的影视作品在传播过程中,不仅激发了观众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还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同时,这些作品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旅游业、文化产业等。
红色经典改编的对策分析
红色经典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本文采用了文本分析与案列剖 的一种文化现象,它又与全球化时代接轨,改编“红色经典”
析等方法对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行了解析,希望能够促进 的问题已经成为当代影视艺术领域不得不注意的现象。与此
红色经典的改编。
同时就“红色经典”的改编而引发的问题也接踵而至,打着
关键词:红色经典 人性化 世俗化
七
市场是一个影视剧发展的必须因素,市场的好坏直接决
定影视剧的效益。正因为如此,才会有越来越多的影视公司,
在改编红色经典作品的时候,为了市场而恶搞编造,以符合
现在社会的一些庸俗风气。尤其在电视文艺方面将越来越明
显,越来越突出,电视剧《林海雪原》就有这样的现象。
小说中的杨子荣,参加小分队时已是侦查排长,电视剧
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各种小说,电视剧被搬上荧屏,过 体革命这块记忆,使红色经典作品崇高精神丧失,英雄沦落
去的“红色经典”也被重新拿出来进行再次创作,虽然随着“红 成世俗男女。
色经典”改编的电影,电视剧的热播及“红色作品”的畅销,
(二)二次创作正反人物形象歪曲
使红色经典再现热潮,红色经典的改编已成为当代文学艺术
Hale Waihona Puke 人生观、价值观都未定型的青少年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产生 的方向大致相同,把过去政治化神化的英雄打造成为一个接
了不良影响,应当引起社会的关注和思考。
地气的人,以顺应现代观众的审美观是可以的,可是一味的
一、红色经典改编的问题
追求娱乐化和收视率是不科学的,靠光辉反面人物,戏说丑
(一)崇高精神丧失,英雄沦落成世俗男女
○
热点透视 统 计 与 管 理
红色经典改编的对策分析
二
一
朱 敏
浅析红色经典题材影视作品翻拍的相关问题
中图分 类号 :J 9 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特 定 年 代 的产 物 — — 红 色 经典
文献标 志码 :A
文章 编 号 :1 6 7 4 — 8 8 8 3( 2 0 1 7)1 8 一 O 1 5 9 — 0 1
一
、
首先 ,“ 红”在东汉许慎的 《 说文解字 》里 的解释是 : “ 帛 赤 白色 。从 糸工声。户公切 。 ”红 的基本解释有 六种 , 本 义是 指像 鲜血 的颜 色 , 引 申义解释为象征革命 、 进步。其 次 , 经典指 具 有典 范性 、 权威 性 的, 经久 不衰 的万世 之作 , 经过 历史选 择 出来 的最有价值 经典 的, 最能表现本 行业 的精髓 的 , 最具 代表 性的, 最完 美的作 品。其 中 “ 经 ”指 的是 四书五经 当 中的经 , 而 “ 典 ”则是春秋 战国以前 的公 文体 制。 对于红色经典 , 徐舫州 、 徐 帆所写 的 《 电视 节 目类型学 》 ¨ 将其 理解 为 “ 电影表 现 了黑 暗社会 中那 战火纷 飞 的岁 月 , 红 色 的火焰 、 红 色的鲜血 、 红色 的旗 帜 、 红 色的苏维埃 、 红色得爱 情、 拳拳赤 子心 、 拳拳 爱 国情 ……这 一切铸造 了一个红色 的年 代, 也 带给人们红色的情节” 。
第 8卷 第 1 8期 2 0 1 7年 0 9月
新 闻研究导刊
J o u na r l o f Ne ws Re s e a r c h
V0 I . 8 No . 1 8
S e p t e mb e r 2 0 1 7
浅 析 红 色 经 典题 材 影 视 作 品 翻 拍 的相 关 问题
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学年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已纠错)
北京市西城区普通中学2019届高三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在俄罗斯,年轻人结婚时,新郎新娘会身穿礼服,到烈士纪念碑前献上一束鲜花,以表达他们对英雄的景仰,这几乎成为俄罗斯年轻人举行婚礼的传统;在美国,到处可见以英雄命名的公共场所,为英雄修建的纪念塔或纪念堂……景仰英雄,崇尚英雄,这是人类的一种美好天性。
古今中外,莫不如此。
说起中华文明的起源,就会想起尧、舜、大禹这些中国古代传说中的英雄,而中国革命战争年代造就的英雄,同样是我们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董存瑞、黄继光、杨靖宇……每当我们怀想起他们当年的英雄壮举,神圣与崇敬的情感就会由然而生。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有一种小说为我们认识英雄、解读英雄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它就是“红色经典”。
“红色经典”也被称为“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一般指建国以来,特别是“十七年”间创作的、表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和反映社会主义建设题材的一批作品。
其中一批长篇小说,对人们精神生活产生过巨大影响,代表作品有《红旗谱》《红岩》《创业史》《青春之歌》《保卫延安》《林海雪原》等。
这些作品代表了那一时期我国长篇小说的最高成就,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红色经典”对我国几代人的成长与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这些作品大多出自亲历者之手,作者亲身经历过作品所反映的那些重大事件,因此有有为历史和英雄“立传”的责任感。
作品中许多重要的人物形象,真实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精神风貌,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精神追求和革命理想,具有很强的感召力,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作品出版后备受瞩目,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许多作品被改编成多种文学形式。
“红色经典”小说中相当一部分作品在汲取我国传统小说艺术方法上也取得了明显成效。
如《林海雪原》的作者就借鉴传统通俗小说手法,在情节安排上,曲折动人,一波三折,以奇制胜。
书中活捉一撮毛、打虎上山、舌战小炉匠、会师百鸡宴、打破四方台等故事,惊险感人又富有生活气息,让人读来爱不释手。
2017届西城区第一学期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7届西城区高三年级期中语文试卷2016.11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在俄罗斯,年轻人结婚时,新郎新娘会身穿礼服,到烈士纪念碑前献上一束鲜花,以表达他们对英雄的景仰,这几乎成为俄罗斯年轻人举行婚礼的传统;在美国,到处可见以英雄命名的公共场所,为英雄修建的纪念塔或纪念堂……景仰英雄,崇尚英雄,这是人类的一种美好天性。
古今中外,莫不如此。
说起中华文明的起源,就会想起尧、舜、大禹这些中国古代传说中的英雄,而中国革命战争年代造就的英雄,同样是我们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董存瑞、黄继光、杨靖宇……每当我们怀想起他们当年的英雄壮举,神圣与崇敬的情感就会由然而生。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有一种小说为我们认识英雄、解读英雄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它就是‚红色经典‛。
‚红色经典‛也被称为‚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一般指建国以来,特别是‚十七年‛间创作的、表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和反映社会主义建设题材的一批作品。
其中一批长篇小说,对人们精神生活产生过巨大影响,代表作品有《红旗谱》《红岩》《创业史》《青春之歌》《保卫延安》《林海雪原》等。
这些作品代表了那一时期我国长篇小说的最高成就,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红色经典‛对我国几代人的成长与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这些作品大多出自亲历者之手,作者亲身经历过作品所反映的那些重大事件,因此有有为历史和英雄‚立传‛的责任感。
作品中许多重要的人物形象,真实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精神风貌,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精神追求和革命理想,具有很强的感召力,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作品出版后备受瞩目,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许多作品被改编成多种文学形式。
‚红色经典‛小说中相当一部分作品在汲取我国传统小说艺术方法上也取得了明显成效。
如《林海雪原》的作者就借鉴传统通俗小说手法,在情节安排上,曲折动人,一波三折,以奇制胜。
书中活捉一撮毛、打虎上山、舌战小炉匠、会师百鸡宴、打破四方台等故事,惊险感人又富有生活气息,让人读来爱不释手。
红色经典文本教学的难点辨析与实践策略
红色经典文本教学的难点辨析与实践策略红色经典文本教学是指以红色历史题材为主要内容的文学作品的教学。
由于这些作品往往具有独特的时代背景和思想内涵,教学难点辨析与实践策略成为教学中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难点分析入手,针对性地提出实践策略,以便更好地进行红色经典文本教学。
1. 语言难度大红色经典文本往往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创作的文学作品,因此文中所使用的语言往往具有时代特色,包括方言、古语等。
这就给学生阅读理解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尤其是一些地方特色词汇和短语,学生不易理解,造成学习障碍。
2. 历史背景复杂红色经典文本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往往十分复杂,包括革命斗争、政治运动、社会变革等。
学生需要对这些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涵。
许多学生在历史知识上存在缺乏和薄弱的情况,这就给教师的教学增加了难度。
3. 思想内涵深刻红色经典文本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往往较为深刻,包括对人生、社会和命运的思考等。
这就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思维层次和思维能力,才能领会其中的深意。
现实情况下,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这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红色经典文本教学的实践策略1. 选择合适的教材在红色经典文本教学中,教师要选择适合学生的教材,避免选择语言过于古老、历史背景过于复杂和思想内涵过于深刻的作品。
可以选择一些内容通俗、语言简练、思想清晰的红色经典文本进行教学,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领会。
2. 结合历史教学在红色经典文本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历史教学,对文本所涉及的历史背景进行适当的讲解。
可以通过课堂讲解、PPT展示、影视资料播放等方式,向学生介绍相关的历史事件和时代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涵。
3. 引导学生思考在红色经典文本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探究文本所反映的思想内涵。
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并帮助他们领会文本的深层含义。
4. 创设情境体验在红色经典文本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体验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本。
国家广电总局关于认真对待“红色经典”改编电视剧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家广电总局关于认真对待“红色经典”改编电视剧有关问题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04.04.09•【文号】•【施行日期】2004.04.0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广播影视正文国家广电总局关于认真对待“红色经典”改编电视剧有关问题的通知(2004年4月9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电视局(厅)、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解放军总政艺术局、中直有关单位:近期,一些电视剧制作单位将《林海雪原》、《红色娘子军》、《红岩》、《小兵张嘎》、《红日》、《红旗谱》、《烈火金刚》等“红色经典”改编为同名电视剧,有的电视剧播出引起了许多观众的议论,甚至不满和批评。
一些观众认为,有的根据“红色经典”改编拍摄的电视剧存在着“误读原著、误会群众、误解市场”的问题。
有的电视剧创作者在改编“红色经典”过程中,没有了解原著的核心精神,没有理解原著所表现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本质,片面追求收视率和娱乐性,在主要人物身上编织过多情感纠葛,强化爱情戏;在人物造型上增加浪漫情调,在英雄人物身上挖掘多重性格,在反面人物的塑造上追求所谓的人性化和性格化,使电视剧与原著的核心精神和思想内涵相距甚远。
同时,由于有的“红色经典”作品内容有限,电视剧创作者就人为地扩大作品容量,稀释作品内容,影响了作品的完整性、严肃性和经典性。
“红色经典”作为革命现实主义的代表作,是以真实的历史为基础而创作的,是文艺作品中的瑰宝,影响和鼓舞了几代人。
为此,各省级广播影视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红色经典”剧目的审查把关工作,要求有关影视制作单位在改编“红色经典”时,必须尊重原著的核心精神,尊重人民群众已经形成的认知定位和心理期待,绝不允许对“红色经典”进行低俗描写、杜撰亵渎,确保“红色经典”电视剧创作生产的健康发展。
请各省级广播影视管理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认真检查所属制作机构创作生产“红色经典”电视剧的情况,特别要严格把握好尊重原著精神,不许戏说调侃,切实保证此类剧目创作、生产、播出不出问题。
小学生红色故事演讲稿的演讲比赛常见问题
小学生红色故事演讲稿的演讲比赛常见问题演讲比赛中,作为小学生演讲者的你,有没有遇到过以下这些问题呢?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为你解答一些常见的问题,并提供一些有效的应对策略,帮助你在红色故事演讲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问题一:如何选取适合自己的红色故事?在选择红色故事时,首先要确定你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所在。
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兴趣,可以在演讲中更好地展示自己。
其次,选择一个鲜活有趣、触动人心的红色故事,以激发观众的共鸣。
可以通过与老师、父母或者同学们交流,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意见,寻找适合自己的故事。
问题二:如何进行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演讲的开头应该简短明了,引起观众的兴趣。
可以选择一个引人入胜的引言、有趣的小故事或者问问题等方式来开场。
结尾要有总结性陈述,强调演讲的核心内容,并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可以通过回顾演讲的重点,提出一个问题或者表达自己的观点等方法,让观众有所思考。
问题三:如何进行演讲内容的组织和衔接?在组织演讲内容时,可以采用清晰的逻辑关系,比如时间顺序、因果关系、问题与解决等方式进行组织。
同时,使用连接词和过渡性词语来衔接不同的段落和主题,使内容流畅自然。
这样可以让听众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演讲的内容。
问题四:如何提升演讲的表达能力?要提升演讲的表达能力,首先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和练习。
可以多读书、多积累,并注意参加演讲训练班等活动。
在演讲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的规范和准确性,语速的掌握,语调的变化,以及手势、面部表情的运用等。
多与身边的朋友和家人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自己的演讲技巧。
问题五:如何应对紧张和失误?演讲时紧张和出现失误是正常现象。
要应对紧张,可以通过深呼吸、放松肢体、正向思维等方式来缓解。
若出现失误,不要紧张,可以通过微笑、自信地坦诚承认错误并进行修正,与观众产生更好的互动。
此外,平时要进行多次的演讲练习,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和应变能力,以便更好地应对紧张和失误。
问题六:如何与观众建立良好的互动?与观众建立良好的互动是演讲的重要环节。
关于“红色经典”改编电视剧审查管理的通知
为切实加强对红色经典改编电视剧的审查管理,根据目前各有关机构对于红色经典改编、播出电视剧的实际情况,经研究决定,全国所有电视剧制作机构制作的以红色经典(即曾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的革命历史题材文学名著)改编的电视剧,经省级审查机构初审后均报送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审查委员会终审,并由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审查委员会出具审查意见,颁发《电视剧发行许可证》。
各省级广负起责任,认真检查所辖制作机构创作生产红色经典电视剧的情况,发现不妥,提早处理解决,避免给各方面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从收到本《通知》起,凡未经国家广电总局审查并取得总局颁发的《电视剧发行许可证》的红色经典电视剧,一律不得播出。对于违规机构,一经查实,要予以严肃处理,并追究领导责任。�
浅析红色经典影视改编的价值取向
浅析红色经典影视改编的价值取向作者:刘艳豪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30期摘要:红色经典主要讲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各族人民的革命道路,表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定的精神气质、崇高的思想内涵,但是近几年关于红色经典的影视改编,存在着娱乐化、商业化、市场化以及历史虚无主义和过渡追求浪漫主义的问题,为此在以后对于红色经典的改编,我们必须坚持真实性、时代性和艺术性原则,必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维护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关键词:红色经典;影视改编;价值取向一、红色经典影视改编及其存在的问题红色经典诞生于20世纪,作为我国特有的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和文化形态,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红色经典被改编成为影视剧出现在观众面前,红色经典热现象也显现出来。
比如《小兵张嘎》、《林海雪原》、《刘胡兰》、等,逐渐被人们熟知和喜爱。
但在改编过程中,主要出现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过渡娱乐化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作为记录革命史实的红色经典也存在泛娱乐化的问题。
《林海雪原》中杨子荣机智勇敢的侦查排长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了,但在电视剧进行拍摄时候,导演李文歧却说,革命英雄也是人。
所以在电视剧中杨子荣由机智勇敢的侦查排长变为了一介伙夫。
不仅如此,还加入了娱乐化的喜剧情节:杨子荣与战友闹了矛盾,往战友的饭里下巴豆。
这些情节的出现虽然提高了趣味性,但是却破坏了本来的英雄形象。
(二)商业化与市场化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产业的兴起,一些导演和影视公司,将原著中的主要思想与情感弃之不顾,对于平民人物的塑造也加入了传奇色彩,比如《小兵张嘎》中嘎子在奶奶被杀、老钟叔被抓的情况之下,还能缴获敌人的手枪,就算是被敌人抓起来也能够设法防火,死里逃生。
此种情况下的嘎子,像是一个无所不能的神。
破坏了红色经典的思想性和其精神内涵,扭曲了红色经典的思想文化,使得红色经典充满浓厚的“铜臭味”。
(三)历史虚无主义与浪漫主义众所周知,红色经典在原著中的故事大都是取材于现实世界的。
红色经典影视剧改编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红色经典影视剧改编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红色经典影视剧改编》的基本原则
红色经典影视剧改编是指以已有故事为蓝本,将故事以影视的形式改编创作出新的作品。
为了确保改编的成功,必须遵循一些原则。
首先,要搜集大量的资料,特别是原著小说,以了解原著作品的内容、风格和有关背景故事,以帮助改编者理清原著中所蕴含的内容,并理解其本质。
第二,要根据当代电视观众的受众审美和偏好,结合原著作品的内容进行创作,尽量做到忠实原著,而又接地气,这是改编中的重中之重。
第三,要确保宏观和微观,以全局观念来控制剧情,在细节处理方面要保持关键信息穿插于整个剧情中,不能牺牲剧情紧张感和节奏,以确保水准。
最后,要有更多的创新,有出色的演员阵容和完善的后期制作。
尤其在演员挑选上要尽量招募与原著中人物性格和精神特质接近的演员,善于将人物迅速塑造出来,有利于极大提升电视剧的观赏性。
综上所述,红色经典影视剧改编的基本原则主要是:要进行全面收集相关资料,接地气地改编原著,兼顾宏观和微观,并加入创新元素和完善后期制作,确保改编质量。
只有遵循上述原则,才能创作出优秀的红色经典影视剧改编作品。
“红色经典”影视改编与传播研究
“红色经典”影视改编与传播研究近年来,“红色经典”影视作品的改编成为了影视界的热门话题之一。
红色经典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以及与此相关的英勇事迹和精神。
这些经典作品旨在弘扬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和伟大事业,激发人们对党和革命的热爱和崇敬之情。
通过影视的方式,红色经典得以更好地传播和普及,激发人们对红色历史和革命的独特体验与感悟。
红色经典的影视改编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红色经典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激发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弘扬革命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影视的方式进行改编,能够更加生动地展现人物形象、情节以及革命英雄的伟大事迹,进一步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与认同。
其次,影视改编能够让红色经典更好地融入当代社会,吸引年轻观众,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和研究的热情。
通过影视的娱乐性,能够以更多元的表达方式传递历史和革命的思想,提高观众的接受度和粘性。
最后,红色经典影视作品的改编也可以促进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红色经典的拍摄地、革命遗址等都成为了吸引游客的重要资源,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然而,红色经典影视改编也存在一些挑战与问题。
首先,如何在保留原著历史真实性的基础上,进行影视表达的创新和艺术再创造,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在改编过程中,必须准确地传递历史事实和真相,同时也要注重影视形式的艺术创新,使电影更具观赏性和观众的吸引力。
其次,如何平衡影视作品的商业性与红色经典的意义也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影视作为商业产品,不可避免地要考虑票房收入与市场需求,但又不可忽视作品本身的红色内涵与价值。
平衡商业性和红色经典的关系,是红色经典影视改编中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
此外,红色经典影视作品的宣传与推广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推广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新媒体和互联网的平台,打造更多元化和有趣的宣传方式,拓展年轻受众群体。
例如,通过红色经典故事的短视频、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将红色经典的精神内涵传递给更广大的受众,提高影视作品的影响力。
小学生红色故事演讲稿的难点与解决方法
小学生红色故事演讲稿的难点与解决方法小学生红色故事演讲稿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革命精神的一种形式,但是在撰写和演讲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难点。
本文将探讨小学生红色故事演讲稿的难点,并提供解决方法,帮助小学生顺利完成此项任务。
一、难点:红色故事选材选材是小学生红色故事演讲稿的重要环节,如何选择适合的红色故事是个难点。
毕竟,小学生的历史知识相对有限,对于红色故事的了解可能不够深入。
解决方法:多方面寻找红色故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多方面的途径来寻找红色故事。
首先,可以向家长、老师或者其他长辈请教,了解他们所知道的红色故事,这些故事可能是他们亲身经历或者听说过的。
其次,可以借助书籍和网络资源,查找关于红色故事的资料,了解不同的故事情节和背景。
最后,学生也可以亲自到一些红色旧址和革命纪念馆进行参观,亲身感受历史的厚重感。
二、难点:语言表达与演讲技巧小学生在撰写红色故事演讲稿时,可能会面临语言表达和演讲技巧的难点。
他们的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相对较弱,很难把红色故事生动地向听众传达出来。
解决方法:简洁明了的语言和生动的演讲方式要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可以选择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来表达红色故事。
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词汇和句子,让故事情节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此外,学生可以通过多次的排练和练习,提高自己的演讲技巧。
可以尝试运用手势、声音的起伏和情绪的表达等方式,增加演讲的生动性和吸引力。
三、难点:演讲稿的结构和内容安排在撰写红色故事演讲稿时,小学生可能会遇到演讲稿结构和内容安排的难点。
他们可能不清楚应该如何合理地组织和安排故事的内容,使其更加完整和连贯。
解决方法:逻辑清晰的结构和有条理的内容安排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学生可以首先确定一个清晰的结构框架,包括引入、主体和结尾。
在引入部分,可以简单介绍红色故事的背景和重要性,引起听众的兴趣。
在主体部分,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或者故事情节的逻辑来组织内容。
逐步展开故事,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故事的发展过程。
未来改编电影建议
未来改编电影建议
改编要牢牢把握原作主题意指,防止歪曲原意。
红色经典文学尽管也有不同侧重点的解读,但万变不离其宗,不能抛开原作最基本的政治立场,这是改编红色经典必须遵守的首要原则。
红色经典文学之所以成为经典,根本原因是成功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透过这些人物形象,让读者体会到在风云变幻的特定历史时期,他们是怎样选择自己人生道路的。
一般来说,主要人物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
做到这些要求,简而言之,需要改编者具备:其一,站稳人民立场,不忘初心,永远牢记艺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其二,有比较均衡的艺术思维和市场思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既要保持艺术家风骨,自觉运用艺术思维,锻造艺术品格,不为资本马首是瞻,又要充分考虑市场效应,努力做到社会效益与市场效益的统一。
其三,深刻理解人民需要艺术生活,更需要艺术引导的辩证关系,寓教于乐,寓引导于服务,以文化人,以美育人。
其四,既要养成对历史细节的浓厚兴趣,求得艺术的真实,又要善于学习,切实把握艺术规律,求得艺术的主动。
智慧树答案红色经典导论知到课后答案章节测试2022年
第一章1.“红色经典”的说法最早出自非洲青年之口,指的是“文革”期间的(),与我们现在理解的“红色经典”不同。
答案:《毛主席语录》2.“红色经典”概念的出现与20世纪80年代的红色文化回归现象有关。
1987年1月14日,摇滚乐歌手崔健在首都体育馆演唱了带有明显个人色彩与调侃味道的(),引发了社会的强烈反响。
答案:《南泥湾》3.“经典”两个字只是一个借用性的语汇,借用的是作为一般意义上的“经典”所具有的()等外在表现性的特征,我们并不能以普遍意义上的经典概念对之硬性衡量与评价。
答案:共鸣感强;流播广;影响大4.表现20世纪30年代农民的奋斗历程的“红色经典”是()答案:《红旗谱》5.“红色经典”写什么?答案:写英雄;写革命;写正邪对立;写成长第二章1.“红色经典”具有“经典”的哪些基本元素?()答案:超越时空的共同美;高度的影响性;艺术的典范性2.以下“红色经典”中的人物形象,属于巾帼英雄的是()答案:金环;银环3.以下对“红色经典”进行不合理解构的是()答案:以一种单一视角对文学作品中的历史材料做考古式的校勘。
4.“红色经典”影视剧的改编,应注意以下哪些问题?()答案:不能随意动摇作品的根本价值;不能刻意改写形象的基本特征;不能轻易改变原有的艺术结构5.“红色经典”中情爱表现的三个层次是什么?()答案:同志式的握手;非理性的依偎;眼神的交流第三章1.造成“红色经典”版本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答案:民众的审美接受;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2.“红色经典”的文学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答案:叙事形态的多维交织;现代英雄史诗的整体奠定;形象艺术世界的丰富呈现3.以下选项中,作品名与英雄名对应正确的一项是?()答案:《林海雪原》杨子荣4.以下哪一部作品借鉴了苏联小说《青年近卫军》和我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的结构和布局,形成了多维交织的叙事形态?()答案:《红岩》5.“肆意解构”这种矮化英雄思潮的悖谬之处,根本上就在于对()的机械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 9卷 第 2 期
20 0 6年 3月
辽 宁师 范 大 学 学报 ( 会 科 学版 ) 社
J u n l f a nn r lUnv ri ( o il ce c dto ) o r a o ig No ma ie st S ca in eE i n o Li y S i
Ke o d : h d C a sc ;a a t t n;o i i a wo k y w r s T eRe l s is d p a i o r n l r g
最 近 , “ 色经 典 ” 编 成 电视 剧 正 在 成 为一 股方 兴 未 将 红 改 艾 的热 潮 。一 大 批 影 视 公 司 和 著 名 导 演 纷 纷 涉 足 这 个 领 域 ,
想。“ 红色经典” 编遇 到困境的原因在于几个 基本 的问题没有 真正得到解 决: 改 其一 , 什么是“ 红色经 典’ ’ ?其
二 ,红 色经 典 ” 什 么 能 够 重 新 “ ” 来 ? 其 三 ,红 色 经 典 ” 改 编 的 过 程 中应 该 如 何 尊 重 原 著 ? “ 为 热 起 “ 在
t a h olwig e sn ilp o lmsh v o e nt o o g l ov d F rt h ttef l o n se t rbe a en tb e h r u hy s le . is ,wh ti Th d Clsis S c n a a s eRe asc ? e o d,wh th ls a ep T e d Cl sis t e h p p lrt ”a an?Thr h a sc O g tt e“ o ua i Re y gi id,h w st ea a t t n k p O b at f l O t eo iia wo k o i h d p ai e tt efihu h r n l r ? o t g
关键词: 色经典 ; 红 改编 ; 著 原
中 圈 分类 号 :2 6 7 10 .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00 15 (0 6 0—1 10 10 —7 1 20 )20 1—3
S v r lPr blm s W hi h M u tBe s l e n t e Ad pt to o e e a o e c s o v d i h a a i n f TheRe a sc d Cl s i s
Ab ta t No d y ,i h s b c me a sr c : wa a s t a e o n i o t n p u g O a a t T eRe a sc . B tt ea de c i o e c O t e TV mp r a t u s r e t d p h d Cl s is u h u in e dd n tr a tt h p a s s r n r m h d p a i n a x e td W h h d p a in o eRe a sc n s c r d c me t ly p u g fo t e a a t t se p c e . o y i t e a a t t f Th d Cl s is i u h a p e ia n ?Th a s s s o e c u ei
Vo. 9 No 2 12 .
M a .2 0 r 06
“ 色 ’ 编 必 须解 决 的几 个 问题 经典 ’ 红 改
杨 利 景
( 阳 师 范大 学 文 学 院 . 宁 沈 阳 10 3 ) 沈 辽 10 4
摘
要: 时下 , 红色经典” 将“ 改编成 电视剧 正在 成为一股热潮 , 是观众对 改编后 的电视剧 的反映却 并不理 但
部 被认 为 是“ 色 经 典 ” 日. 其 中 既 有 建 国后 的革 命 历 史 红 篇 这 题材 作 品 , 有 建 国 前 的 诸 如 巴金 的 《 ・春 ・秋 》 茅 盾 的 也 家 、 《 夜 》 现 代 文学 作 品 。有 的 学 者 认 为 ,红 色 经典 ” 该 是 子 等 “ 应
定。 学界 并 未 形成 共 识 。
将 观众 对改 编 剧 的 评 价 总结 为 : 期 怨 声 载 道 , 期 恶 评 如 早 中
后 的 电视 剧 一 经 播 出 就 受 到 观 众 的 强 烈 批 评 有 人 在 网上
个特定历史时代 的产物 , 应该包 括后者 ; 不 而有 的学者 则
认 为 , 要 是 革命 题 材 的作 品 , 在 读 者 中具 有 广 泛 的影 响 , 只 且
都应归 为 红色经 典” 列 。这 说 明, 之 对于 “ 色经 典” 红 的界
YANG Li ig -n j
( c o l f C ie a g a ea d L tr tr , h n a g No m lU ie s y, h n a g 1 0 3 ,C ia S h o h n s L n u g n i a u e S e y n r a nv r i S e y n 0 4 h n ) o 将 所 有“ 色 经 典 ” 部 翻 版 重 拍 一 遍 的趋 势 。 红 色 红 全 “
经典” 改编热成了各路媒体 关注的焦 点。
那 么 , 众 对 “ 色 经 典 ” 编 的 反 映 如 何 呢 ? 与 “ 色 观 红 改 红 经 典” 身 所 享有 的 崇 高 声 誉 形 成 强 烈 反 差 的 是 , 些 改 编 本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