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电学综合问题难点突破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电学教学的难点与解决方法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电学教学的难点与解决方法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电学教学的难点与解决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电学是一个相对较难的内容,很多学生在学习电学知识时容易感到困惑。

本文将探讨初中物理教学中电学教学所面临的难点,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电学教学的难点1. 抽象概念理解困难:电学涉及到许多抽象的概念,如电流、电压、电阻等。

学生可能会难以理解这些概念的实际含义和数学表达方式。

2. 数学知识要求高:电学与数学有很强的联系,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如代数方程、三角函数等。

一些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电学问题时会遇到困难。

3. 实验结果解释困难:电学实验是电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并解释实验结果时常常感到迷惑。

二、解决方法1. 融合具体实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电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和实际应用中的例子,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可见。

例如,通过讨论电路中的灯泡、电池等实际器件,让学生深入理解电流和电压的概念。

2. 图像化表达:使用图表、示意图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学概念和理论。

例如,在讲解电路时,可以通过绘制电路图,标注电流方向和电阻大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电流的流动和电阻对电流的影响。

3.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展示电路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视频等方式更好地理解电学原理和实验结果。

4. 强化数学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数学与电学的结合,帮助学生提高解决电学问题的数学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涉及电学的数学题目,让学生通过计算和分析来理解电学原理。

5. 拓展实验设计:鼓励学生参与电学实验设计和实施,借助实际操作提高学生对电学概念的理解。

例如,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串联电路或并联电路,并观察电流和电压的变化,从而加深对电学知识的掌握。

6. 连接前后知识:在教学中,及时回顾和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并与即将学习的电学知识进行连接。

通过建立知识的逻辑框架,帮助学生理顺电学知识的脉络,提高学习效果。

总结起来,电学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常常带来一定的难点,但通过融合具体实例、图像化表达、多媒体辅助教学、强化数学训练、拓展实验设计以及连接前后知识等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难点,提高学生对电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初中物理电学综合问题难点突破

初中物理电学综合问题难点突破

初中物理电学综合问题难点突破电学综合题历来是初中物理的难点,在近几年的中考题中屡屡出现,由于试题综合性强,设置障碍多,如果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够扎实,往往会感到很难。

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采用的是“题海战术”,无形加重了学生学习的课业负担。

探索和改进电学综合问题教学,是一项很有价值的工作。

在长期的初中教学实践中,本人逐步探索了一套电学综合问题教学方案,对于学生突破电学综合问题中的障碍有一定效果。

一、理清“短路”概念。

在教材中,只给出了“整体短路”的概念,“导线不经过用电器直接跟电源两极连接的电路,叫短路。

”而在电学综合题中常常会出现局部短路的问题,如果导线不经过其他用电器而将某个用电器(或某部分电路)首尾相连就形成局部短路。

局部短路仅造成用电器不工作,并不损坏用电器,因此是允许的。

因它富于变化成为电学问题中的一个难点。

局部短路概念抽象,学生难以理解。

可用实验帮助学生突破此难点。

实验原理如图1,当开关S闭合前,两灯均亮(较暗);闭合后,L1不亮,而L2仍发光(较亮)。

为了帮助初中生理解,可将L1比作是电流需通过的“一座高山”而开关S的短路通道则比作是“山里的一条隧洞”。

有了“隧洞”,电流只会“走隧洞”而不会去“爬山”。

二、识别串并联电路电路图是电学的重要内容。

许多电学题一开头就有一句“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如果把电路图辨认错了,电路中的电流强度、电压、电阻等物理量的计算也随之而错,造成“全军覆没”的局面,所以分析电路是解题的基础。

初中电学一般只要求串联、并联两种基本的连接,不要求混联电路。

区分串、并联电路是解电学综合题的又一个需要突破的难点。

识别串、并联有三种方法,⑴、电流法;⑵、等效电路法;⑶、去表法。

⑴、电流法:即从电源正极出发,顺着电流的流向看电流的路径是否有分支,如果有,则所分的几个分支之间为并联,(分支前后有两个节点)如果电流的路径只有一条(无分支点),则各元件之间为串联。

此方法学生容易接受。

⑵、等效电路法:此方法实质上运用了“电位”的概念,在初中物理中,电压的概念,是通过“水位差”的类比中引入的。

巧破初中电学中的难点

巧破初中电学中的难点

巧破初中电学中的难点在初中电学教学中,难点的形成是多种多样的,要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必须要有针对性,找出形成难点的原因,而教学中形成难点的原因通常有以下三种:(1)对相关知识的准备不足物理学本身有着严密的知识体系,教学内容的安排要一环扣一环,这就决定了物理教学要有一定的系统性,前面学习的概念和规律要为后面的学习打基础、做准备,后面的学习要充分利用前面的准备知识,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思维过程复杂而感性认识欠缺初中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的学习需要从具体的感性认识入手,如果缺乏感性认识,思维过程稍微复杂一些,就造成学习上的困难,从而形成教学中的难点。

例如,在家庭电路中,两个额定功率不同的灯泡串联使用时,额定功率大的灯泡发光暗,额定功率小的灯泡发光强,学生很难理解此现象,教学中如果配合实验进行教学,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再进行分析,难点自然就会得到解决。

(3)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不当教学要求要符合学生的实际,一般不宜超过教材的教学要求,但为了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教材,有时必须要超越教材的教学要求才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内容。

例如,电能的输送为什么要采用高压输送?如果按教材的要求讲解,学生会一知半解。

在教学中如果把实际电路等效成简单电路图再进行分析、讲解,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

从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学中的不少难点实际上是由于教学要求过高造成的。

如何突破电学教学中的难点呢?这是我们任课教师必须面对的难题。

下面我把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如何突破电学中部分难点问题的方法归纳如下:第一,学生对电学知识的概念、规律的建立过程要建立好,再熟记公式、关系式(理解后记忆)。

有的教师认为:学物理有必要记忆公式吗?请问:学生公式都记不住,谈何熟练应用公式?所以公式要记,且要熟记。

第二,学生对串、并联电路的连接方式要非常熟练。

能否准确的判断出一个电路是串联电路还是并联电路,这关系到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关系式、电学公式能否在电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混联电路不要求)。

电学综合作图技巧攻略(解析版)-2023年中考物理重难点瓶颈突破(难点剖析+真题汇编+原创预测)

电学综合作图技巧攻略(解析版)-2023年中考物理重难点瓶颈突破(难点剖析+真题汇编+原创预测)

(五)电学重难点瓶颈突破专题解析版专题28 电学作图技巧攻略解析版【考查重难点剖析】1、考点定位:1)电学是初中物理最重要的板块之一,而电学最大的特点就是应用理想模型的电路图表达电学现象及规律,这既是研究电学问题的需要,也是解决电学问题的需要,更是应用电学规律服务社会的需要。

电学作图题在全国各省市中考物理试题中地位独特,是必考内容。

2)电学作图考查范围较大,形式比较灵活。

有设计电路;有补全电路;有电路改错;有电路图连接实物图;有实物图作电路图;有电表填空;有家庭电路作图;有磁感线作图及判断;有螺线管作图及判断等。

这些作图有时以作图题直接呈现,有时综合于实验探究题、材料阅读题、综合计算题等题型之中,杂而乱且无规则是电学作图的最大特点,因而成为教学难点,也是学习难点。

2、考点剖析:【突破技巧】1、电学作图因内容多且杂,且常常以综合题呈现,复习时大多采用就事论事,综合分析的方法,因而学生难免顾此失彼,应对困难。

2、电学作图作为难点之一,除内容多且杂的客观特点外,主要原因还是物理规律的理解不深刻,应用不熟练,知识迁移能力差造成的。

3、难点:①找不到切入点;②补全电路无从下手;③电路改错找不到错误;④电表填空不会填;⑤磁感线相互作用类作图顾此失彼;⑥安培定则的应用问题大;⑤家庭电路作图困难。

3、难点原因分析:①方法技巧缺乏是电路图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

②规律不清是磁场磁感线作图问题的原因。

③相关规律应用不熟练,对应不到电路之中。

④家庭电路元件特点及使用知识不熟悉,导致解决问题困难。

⑤创新设计没有思路,是问题形成的原因。

4、“难点”突破技巧:【技巧一】——“电压表删除法”要点:此法用于“补全电路”作图;“电路改错”作图等问题。

做法:①将“电压表”直接“删除”。

②将电路中剩余元件连接好。

③最后将电压表并联入电路。

【技巧二】——“用电器通路法”要点:此法用于解决“填电表类”作图题。

做法:①不用管电表,将要求工作的用电器与电源连成通路;②在所连通导线上的“空”,一律填“电流表”;不在连通导线上的“空”,一律填“电压表”。

九年级物理电路问题重难点解决办法

九年级物理电路问题重难点解决办法

九年级物理电路问题重难点解决办法电路问题是初中物理比较难的知识,也是中考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很多同学遇到电路类的题目,首先不会分析电路图,找不到电流的走向,分析不清电路中各元件之间的连接方式,弄懂这4招,解决所有电路障碍!1、电路图的简化电学综合题是每年中考的必考题,但是电路图复杂多变,部分同学可能会觉得难以入手,这个时候就需要用到简化电路的技巧。

常用的简化电路的方法有:1. 从整体角度分析电路。

从电源正极(或负极)出发,先看电路的干路部分,再看支路部分(如果有支路)。

2. 判断电路中电表测量的对象。

判断电压表测量的是哪个电阻(或哪个用电器)的电压,将电压表并联在该电阻(或用电器)的两端;判断电流表测量的是干路还是支路的电流,画上串联的电流表。

3. 判断滑动变阻器(如果存在)的最大值、最小值分别在哪一端,以及接入电路中的方式。

4. 电流表本身阻值非常小,等同于导线电阻,电压表本身阻值非常大,等同于断路,因此:电流表=导线,电压表=断路,把电流表用导线代替,把电压表及其接入电路的导线去掉。

【真题演练】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则()A. 电流表A的示数将减小B. 电压表V1的示数将不变C. 电压表V2的示数将增大D. 电压表V1的示数与电流表A的示数的乘积将变大正确答案: D对电路如进行如下简化:本题考查电路的动态分析。

A选项,闭合开关S,R2被短路,电路总电阻变小,电源电压不变,根据I=U/R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将变大,所以电流表A的示数将增大,故A错误;B选项,电压表V1测的是R1两端的电压,电路电流增大,R1阻值不变,根据U=IR可知,电压表V1的示数将变大,故B错误;C选项,开关S断开时,电压表V2测的是R2两端的电压,示数大于零,开关S闭合后,电压表V2测的是导线两端电压,电压表示数变为零,所以电压表V2示数减小,故C错误;D选项,由A、B选项可知,开关S闭合时,电压表V1示数变大,电流表A的示数将增大,所以电压表的示数V1与电流表A的示数的乘积将变大,故D正确。

初中物理教学中电学部分的难点突破

初中物理教学中电学部分的难点突破

初中物理教学中电学部分的难点突破一、引言电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刚刚接触物理学的初中生来说,电学部分的内容具有一定的难度。

电学涉及到电流、电压、电阻、电路等概念,以及欧姆定律、电功率等计算公式,这些概念和公式对于初中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

因此,电学部分一直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难点之一。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初中物理教学中电学部分的难点突破方法,以期为初中物理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二、难点分析1.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的理解难度电流、电压、电阻是电学中的基本概念,也是学习电学的基础。

初中生对于这些概念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对于电阻的理解,许多学生对于电阻的阻值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存在疑惑。

此外,学生对电压、电流的认知也停留在表面层次,无法深入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欧姆定律的应用难度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一个重要定律,它揭示了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但是,许多学生在应用欧姆定律进行计算时存在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对于复杂电路的分析和计算,他们往往无法正确地找出电路中的各个电阻,导致解题错误。

3.电功率公式的记忆与运用难度电功率是电学中的一个重要计算公式,它涉及到电能、电压、电流等多个物理量,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

然而,许多学生在记忆电功率公式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同时,对于公式的运用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常常出现错误。

三、难点突破方法1.运用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对于电流、电压、电阻等抽象概念,教师可以运用生活中的实例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水流的原理,水流的大小与水压、水管粗细之间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如串并联电路的灯光变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流、电压的变化规律。

2.强化欧姆定律的应用训练欧姆定律的应用是电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师需要加强学生的应用训练。

谈“三步三法”突破初中物理电学部分教学难点

谈“三步三法”突破初中物理电学部分教学难点

谈“三步三法” 突破初中物理电学部分教学难点在初中物理电学中,通常把电路认识、故障问题、电学计算誉为“三座大山”。

在长期的教学中,我一直在探索如何攻破这些重难点?经过长期实践研究,总结提炼,我探索了“三步三法”突破初中物理电学部分教学难点。

具体做法如下:第一步:“三法”准确识别电路无论是电路图,还是实物图,准确识别电路是解电学综合题的重难点,尤其是初学者遇到混合电路问题中加上了电压表和电流表更是把学生搞得昏头转向,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交学生识别。

1.拆除法。

电压表的内阻很大,在并联电路中,通过它的电流很小,可忽略不计。

故在电路中去掉电压表,不会影响电路结构,电压表所在之处可视为开路;而电流表的内阻很小,串联在电路中几乎不影响电路的电流强度,因而,在电路分析中,可视其为一根导线,去掉后改成一根导线即可。

这样就还原了电路本来面目,就好判断多了。

2.电流法。

拆除电压表后,再按照电流法流向来分析电路。

电源正极出发,顺着电流的流向看电流的路径是否有分支,如果有,则所分的几个分支之间为并联(每个分支前后有两个节点),如果电流的路径只有一条(无分支点),则各元件之间为串联。

3.节点法。

在识别不规范电路过程中,不论导线有多长,只要其间没有电源、用电器等,导线两端点均可看成同一个点,从而找出各用电器两端的公共点。

在与正极相连的没有电源或用电器的导线均看作为“+”,在与负极相连的没有电源或用电器的导线均看作为“-”,在节点的地方分别标上,如果一个用电器一边接“+”一边接“-”,表明此用电器为通路,如果同时为“+” “+”或者“-” “-”,那就表明此用电器短路。

节点法一般不单独使用,往往先用节点法化复杂电路为简单电路——得到等效电路,再用电流法判断串、并联,如图1,如图2,当S闭合后,L1两边均为“+”,所以L1短路。

(1)(2)第二步:“三法”解决电路故障电路故障问题是电学的一个难点,如何让学生能冷静、理智的面对故障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理解法”。

物理电学考试难点归纳总结

物理电学考试难点归纳总结

物理电学考试难点归纳总结从学生的角度来看,物理电学可能是考试中最具有挑战性的科目之一。

电路分析,电磁感应和电场等概念,经常让学生感到困惑。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物理电学考试,本文将归纳总结物理电学考试的难点,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电路分析电路分析是物理电学中的基础内容,但也是许多学生觉得较为困难的部分。

其中,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的计算是一个常见的难点。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熟悉串并联电阻的计算公式,理解电阻在电路中的作用,掌握等效电阻的计算方法。

另外一个难点是复杂电路的分析。

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建议采用逐步简化的方法,将复杂电路分解为简单的部分,逐步进行分析和计算。

此外,善用基尔霍夫定律和欧姆定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电路分析中的难题。

二、电磁感应电磁感应是电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考试中的难点之一。

学生常常对于法拉第定律以及楞次定律的应用感到困惑。

为了克服这个难点,建议学生结合具体的例子进行理解和应用。

同时,多做一些与电磁感应相关的习题和实验,能够加深对该概念的理解。

此外,感应电流也是学生普遍难以理解的内容。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生需要清楚地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原因,并能够运用法拉第定律和楞次定律进行计算。

做到理解与实践相结合,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有助于掌握感应电流的概念。

三、电场电场是物理电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考试中的难点与重点。

电场的概念、性质和计算方法都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

首先,学生需要理解电场的概念,包括电场强度和电势的定义,掌握电场线的性质和表示方法。

其次,电场力和电势能的计算是考试中的重点。

学生需要熟悉库仑定律和电势能公式的应用,善于分析和解决与电场力和电势能相关的问题。

最后,电场分布也是学生常常遇到的难题之一。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多画电场线,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计算,加深对电场分布的理解。

总结而言,物理电学考试的难点主要集中在电路分析,电磁感应和电场等方面。

解决这些难点的关键在于理解概念、掌握计算方法,并通过练习和实践加深理解。

初中物理电学综合问题难点和易错点整理(学生版)

初中物理电学综合问题难点和易错点整理(学生版)

初中物理电学综合问题难点分析与强化训练一、理清“短路”概念。

在教材中,只给出了“整体短路”的概念,“导线不经过用电器直接跟电源两极连接的电路,叫短路."而在电学综合题中常常会出现局部短路的问题,如果用导线将某个用电器(或某部分电路)首尾相连就形成局部短路。

局部短路仅造成用电器不工作,并不损坏用电器,因此是允许的。

因它富于变化成为电学问题中的一个难点.局部短路概念抽象,可用实验突破此难点。

实验原理如图1,当开关S 闭合前,两灯均亮(较暗);闭合后,L1不亮,而L2仍发光(较亮)。

为了帮助初中生理解,可将L1比作“有阻",而开关S 的局部短路通道则比作是“无阻”。

电流只会“走无阻”而不会去“走有阻"。

即L 1短路不工作,电流从导线经过。

二、识别串并联电路识别串、并联有三种方法,⑴、电流法;⑵、等效电路法;⑶、去表法。

⑴、电流法:即从电源正极出发,顺着电流的流向看电流的路径是否有分支,如果有,则所分的几个分支之间为并联,(分支前后有两个节点)如果电流的路径只有一条(无分支点),则各元件之间为串联.此方法学生容易接受。

⑵、节点法:没经过用电器,导线再长都相当于一个节点,观察每个用电器两端的端点确定它在电路中的位置.图2、图3是对各电阻的连接情况分析.图2 图3如上图2各个A 点都与电源正极相连,各个B 点与电源负极相连,可以简化为图3。

在图3中,R 1、R 2、R 3的并联关系也就显而易见了。

⑶、去表法:由于电压表的内阻很大,并联在电路中时,通过它的电流很小,可忽略不计.故在电路中去掉电压表,不会影响电路结构,电压表所在之处可视为开路。

而电流表的内阻很小,串联在电路中几乎不影响电路的电流强度,因而,在电路分析中,电流表可以看成一根导线,去掉后改成一根导线即可. 三、串、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变化特点1. 两个电阻无论是串还是并联,其中一个电阻增加,总电阻都增加。

原因:串联时,R=R 1+R 2 ,若R 1增大,则R 增大AABBA BBAB并联时,1/R=1/R 1+1/R 2 若R 1增大 1/R 1减小,则1/R 减小,所以R 增大. 2. 几个电阻并联起来,总电阻比任何一电阻都小。

初中物理电学综合问题难点和易错点整理(学生版)

初中物理电学综合问题难点和易错点整理(学生版)

初中物理电学综合问题难点分析与强化训练一、理清“短路”概念。

在教材中,只给出了“整体短路”的概念,“导线不经过用电器直接跟电源两极连接的电路,叫短路。

”而在电学综合题中常常会出现局部短路的问题,如果用导线将某个用电器(或某部分电路)首尾相连就形成局部短路。

局部短路仅造成用电器不工作,并不损坏用电器,因此是允许的。

因它富于变化成为电学问题中的一个难点。

局部短路概念抽象,可用实验突破此难点。

实验原理如图1,当开关S 闭合前,两灯均亮(较暗);闭合后,L1不亮,而L2仍发光(较亮)。

为了帮助初中生理解,可将L1比作“有阻”,而开关S 的局部短路通道则比作是“无阻”。

电流只会“走无阻”而不会去“走有阻”。

即L 1短路不工作,电流从导线经过。

二、识别串并联电路识别串、并联有三种方法,⑴、电流法;⑵、等效电路法;⑶、去表法。

⑴、电流法:即从电源正极出发,顺着电流的流向看电流的路径是否有分支,如果有,则所分的几个分支之间为并联,(分支前后有两个节点)如果电流的路径只有一条(无分支点),则各元件之间为串联。

此方法学生容易接受。

⑵、节点法:没经过用电器,导线再长都相当于一个节点,观察每个用电器两端的端点确定它在电路中的位置。

图2、图3是对各电阻的连接情况分析.图2 图3如上图2各个A 点都与电源正极相连,各个B 点与电源负极相连,可以简化为图3.在图3中,R 1、R 2、R 3的并联关系也就显而易见了。

⑶、去表法:由于电压表的内阻很大,并联在电路中时,通过它的电流很小,可忽略不计。

故在电路中去掉电压表,不会影响电路结构,电压表所在之处可视为开路。

而电流表的内阻很小,串联在电路中几乎不影响电路的电流强度,因而,在电路分析中,电流表可以看成一根导线,去掉后改成一根导线即可. 三、串、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变化特点AABBA BBAB1. 两个电阻无论是串还是并联,其中一个电阻增加,总电阻都增加。

原因:串联时,R=R 1+R 2 ,若R 1增大,则R 增大并联时,1/R=1/R 1+1/R 2 若R 1增大 1/R 1减小,则1/R 减小,所以R 增大. 2. 几个电阻并联起来,总电阻比任何一电阻都小.并联时 1/R=1/R 1+1/R 2 因为1/R >1/R 1 ,1/R >1/R 2 所以R <R 1,R <R 2 四、欧姆定律的理解欧姆定律: 例:对于欧姆定律公式I=U/R 的理解,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对某一导体来说,导体中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成正比B 在电压相同的条件下,不同导体中的电流与该导体的电阻成反比C 导体中的电流与该导体两端的电压及其电阻有关D 公式R=U/I ,表明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五、R1、R2串、并联在电路中公式 1。

初三物理复习重难点攻克

初三物理复习重难点攻克

初三物理复习重难点攻克物理作为一门理科学科,对于中学生来说可能是一门既有趣又具有挑战性的学科。

在初三阶段,同学们需要掌握一些重要的物理知识和概念,同时也需要解决一些难点。

本文将讨论初三物理复习中的重难点,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一、电学知识难点在初三物理学习中,电学知识通常是学生们感到困惑的内容之一。

特别是对于电流、电压、电阻和电功率等概念的理解,往往容易出现混淆和错误。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概念,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

1. 电流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中的流动,通常用符号"I"表示,单位为安培(A)。

学生们往往会混淆电流与电荷量的概念。

要理解电流的概念,可以类比水流。

水流越大,代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水量越多,电流也是如此。

此外,了解欧姆定律(U = RI)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

2. 电压电压是保持电荷在电路中流动的驱动力,通常用符号"U"表示,单位为伏特(V)。

学生们往往对于电压的概念感到困惑,这里给出一个简单的解释:电压就像是给电荷赋予了能够推动它在电路中流动的能量。

同时,学生们需要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压的分配规律,以便更好地应用电压概念。

电阻是对电流流动的阻碍,通常用符号"R"表示,单位为欧姆(Ω)。

学生们往往分不清电阻与电阻器的概念。

电阻是对电流的阻碍程度的量度,而电阻器是用来调节电路中电阻的元件。

了解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电阻的计算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阻的概念。

4. 电功率电功率是单位时间内转化或传递的电能量,通常用符号"P"表示,单位为瓦特(W)。

学生们通常会混淆电功率与电能的概念。

电功率是电能转化或传递的速率,类似于功率和力的关系。

因此,电功率与电流和电压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可以通过P = UI来计算。

二、运动学知识难点在初三物理学习中,运动学知识也是一个较为困难的点。

初中物理电学实验综合题难点的有益方法

初中物理电学实验综合题难点的有益方法

电学综合题思路电学综合历来是中考的重点热点,综合性强的电学计算题,大多是由于开关的闭合、断开引起电路的改变,或由于滑动变阻器滑片的滑动引起电路中电阻的改变,从而引起电路中其他量的改变,这类问题的处理分以下几个步骤:1.电路的简化:在中考试卷中往往给出一个较复杂的电路,首先应将复杂的电路简化,(1)当电路满足一些条件时,要分析简化,然后计算,简化的方法是将因开路、短路而不工作的用电器删掉,只保留工作用电器或电表,画出此时有电流通过的电路图(即等效电路)。

(2)若电路中还连有电流表和电压表,并影响用电器连接的判断,由于电流表电阻很小,可当作导线处理,电压表的电阻很大,可去掉这部分电路(或当断路处理),再作判断。

(3)判定出用电器的连接后,再把电流表和电压表还原原位置,确定其测量哪部分电流或电路两端的电压,一个复杂的电路经简化后,要么只有一个用电器,要么几个用电器串联,要么几个用电器并联;2.利用题中的隐含条件所谓隐含条件就是题中没有明确给出,此类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隐含条件的利用,首先应确定哪个量是隐含的;其次,若分步求解应先求该隐含量,然后利串、并联电路特点,求出所求量,隐含的条件有以下几种情况:(1)电流相等或不变,串、并联电路皆存在这样的隐含条件,但在串联电路中的应用更为广泛。

(2)电压相等或不变,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电路中的电源电压表保持不变,再是家庭电路电压恒为220V,照明电路中的用电器的额定电压为220V 。

不管电路怎样连接,求什么物理量,我们在解题目时,都分以下三步来进行分析:(1)识别电路从电源的正极沿着电流方向分析到电源的负极。

分析时,因为电流表的内阻很小,在电路中当成直导线;因为电压表的内阻很大,在电路中当成断路;识别电路的串、并联。

(2)识别各电表的位置分清各个电表测的是哪一部分的电流和电压(3)利用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有关公式,算出要求的物理量[例]:在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U=16伏,并保持不变。

初中物理电学综合问题难点和易错点整理

初中物理电学综合问题难点和易错点整理

在教材中,只给出了“整体短路〞的概念,“导线不经过用电器直接跟电源两极连接的电路,叫短路。

〞而在电学综合题中常常会出现局部短路的问题,如果用导线将某个用电器(或某局部电路)首尾相连就形成局部短路。

局部短路仅造成用电器不工作,并不损坏用电器,因此是同意的。

因它富于变化成为电学问题中的一个难点。

局部短路概念抽象,学生难以理解。

可用实验援助学生突破此难点。

实验原理如图1,当开关S闭合前,两灯均亮(较暗);闭合后,L1不亮,而L2仍发光(较亮)。

为了援助初中生理解,可将L1比作“有阻〞,而开关 S的局部短路通道则比作是“无阻〞。

电流只会“走无阻〞而不会去“走有阻〞。

即L1短路不工作,电流从导线经过。

二、识别串并联电路识别串、并联有三种方法,⑴、电流法;⑵、等效电路法;⑶、去表法。

⑴、电流法:即从电源正极出发,顺着电流的流向看电流的路径是否有分支,如果有,则所分的几个分支之间为并联,(分支前后有两个节点)如果电流的路径只有一条(无分支点),则各元件之间为串联。

此方法学生简单接受。

⑵、节点法:没经过用电器,导线再长都相当于一个节点,观察每个用电器两端的端点确定它在电路中的位置。

图2、图3是对各电阻的连接情况分析。

如上图2各个A点都与电源正极相连,各个B点与电源负极相连,可以简化为图3。

在图3中,R1、R2、R3的并联关系也就显而易见了。

⑶、去表法:由于电压表的内阻很大,并联在电路中时,通过它的电流很小,可忽略不计。

故在电路中去掉电压表,不会影响电路结构,电压表所在之处可视为开路。

而电流表的内阻很小,串联在电路中几乎不影响电路的电流强度,因而,在电路分析中,电流表可以看成一根导线,去掉后改成一根导线即可。

三、串、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变化特点1. 两个电阻无论是串还是并联,其中一个电阻增加,总电阻都增加。

原因:串联时,R=R1+R2 ,假设R1增大,则R增大并联时,1/R=1/R1+1/R2 假设R1增大 1/R1减小,则1/R减小,所以R增大。

初中物理电学综合问题难点解析001

初中物理电学综合问题难点解析001

初中物理电学综合问题难点解析
理清“短路”概念
在教材中,只给出了“整体短路”的概念,“导线不经过用电器直接跟电源两极连接的电路,叫短路”。

而在电学综合题中常常会出现局部短路的问题,如果用导线将某个用电器(或某部分电路)首尾相连就形成局部短路。

局部短路仅造成用电器不工作,并不损坏用电器,因此是允许的。

因它富于变化成为电学问题中的一个难点。

局部短路概念抽象,可用实验突破此难点。

实验原理如图1,当开关S闭合前,两灯均亮(较暗);闭合后,L1不亮,而
L2仍发光(较亮)。

为帮助大家理解,可将L1比作“有阻”,而开关S的局部短路通道则比作是“无阻”。

电流只会“走无阻”而不会去“走有阻”。

即L1短路不工作,电流从导线经过。

资料整理自网络,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整理者删除。

电学难点突破概要

电学难点突破概要

如图5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4伏,L1的电 阻为4欧,L2、L3的电阻均为16欧求: ⑴S1、S2都断开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 ⑵、S1、S2都接通时,整个电路消耗的电功率。
例题分析: 在题中的当开关处于闭合或断开的两种 情况下电路结构发生了变化,可进行电 路的改画。在用“去表法”去掉电流表 电压表后,要分析它们分别测量哪一个 用电器的哪一个物理量。电压表可借助 于“等电位”进行分析。在图7中,红 线、蓝线、黑线分别是三个“同电位 点”,由图7中可见,L1与电压表V均 加在蓝线与黑线之间,所以电压表是L 两端的电压。
2.滑动变阻器变化问题
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有效电阻发生变化 了,或是引起电路结构的变化,或是引起电路中 电压、电流、电功率的变化。
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不 变,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 滑动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 数变化情况是[ ] A、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B、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变小 C、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大 D、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小
四、解题依据的选择
例4.如图所示的电铃,它正常 工作的电压是5V,若电铃的电 阻为10Ω,电源电压是8V,要 使电铃正常工作,需要串联一 个电阻R2,求电阻R2的,R1的电阻为4欧, R2、R3的电阻均为16欧.求: ⑴S1、S2都断开时,电流表 和电压表的示数。 ⑵S1、S2都闭合时,电路消 耗的总功率。
图2、图3是对各电阻的连接情况分析。
三、有关“电路变化”分析 不少同学反映“变化的电路难, 不知从何下手”。这是因为分析变化 的电路涉及的内容广,考虑的问题深。 这是电学综合问题的又一个难点。 变化电路主要是通过开关或滑动 变阻器的改变来变化的。
1.开关的通、断造成电路的变化 当开关处在不同状态时,由于断 路和短路,接入电路中的用电器,及 其用电器之间的连接方式一般要发生 变化,因此首先要在原电路的基础上 画出各种情况下的实际电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电学综合问题难点突破
电学综合题历来是初中物理的难点,在近几年的中考题中
屡屡出现,由于试题综合性强,设置障碍多,如果学生的
学习基础不够扎实,往往会感到很难。

在实际教学中,许
多教师采用的是“题海战术”,无形加重了学生学习的课
业负担。

探索和改进电学综合问题教学,是一项很有价值
的工作。

在长期的初中教学实践中,本人逐步探索了一套电学综合问题教学方案,对于学生突破电学综合问题中的障碍有一定效果。

一、理清“短路”概念。

在教材中,只给出了“整体短路”的概念,“导线不经过用电器直接跟电源两极连接的电路,叫短路。

”而在电学综合题中常常会出现局部短路的问题,如果导线不经过其他用电器而将某个用电器(或某部分电路)首尾相连就形成局部短路。

局部短路仅造成用电器不工作,并不损坏用电器,因此是允许的。

因它富于变化成为电学问题中的一个难点。

局部短路概念抽象,学生难以理解。

可用实验帮助学生突破此难点。

实验原理如图1,当开关S闭合前,两灯均亮(较暗);闭合后,L1不亮,而L2仍发光(较亮)。

为了帮助初中生理解,可将L1比作是电流需通过的“一座高山”而开关S的短路通道则比作是“山里的一条隧洞”。

有了“隧洞”,电流只会“走隧洞”而不会去“爬山”。

二、识别串并联电路
电路图是电学的重要内容。

许多电学题一开头就有一句“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如果把电路图辨认错了,电路中的电流强度、电压、电阻等物理量的计算也随之而错,造成“全军覆没”的局面,所以分析电路是解题的基础。

初中电学一般只要求串联、并联两种基本的连接,不要求混联电路。

区分串、并联电路是解电学综合题的又一个需要突破的难点。

识别串、并联有三种方法,⑴、电流法;⑵、等效电路法;⑶、去表法。

⑴、电流法:即从电源正极出发,顺着电流的流向看电流的路径是否有分支,如果有,则所分的几个分支之间为并联,(分支前后有两个节点)如果电流的路径只有一条(无分支点),则各元件之间为串联。

此方法学生容易接受。

⑵、等效电路法:此方法实质上运用了“电位”的概念,在初中物理中,电压的概念,是通过“水位差”的类比中引入的。

那么,可借助于“高度差”进行类比,建立“一样高的电位”概念。

可以通过类比手法,
例如:如果某学校三层楼上有初三⑴、初三⑵、初三⑶三个班级,
二层楼上有初二⑴、初二⑵、初二⑶三个班级,那么初三年级与
初二年级任意两个班级之间的“高度差”是一样的,都相差“一
层楼”。

因为初三年级各班处于“一样高”的三层楼上,而初二
年级各班级处于“一样高”的二层楼上。

在电路中,也有“一样
高电位”的概念。

在电路中,无论导线有多长,只要其间没有用电器都可以看成是同一个点,即电位“一样高”。

因此,我们可以找出各元件两端的公共点画出简化的等效电路。

图2、图3是对各电阻的连接情况分析。

图2 图3
如上图2红线上各个点都与电源正极“电位一样高”,蓝线部分与电源负极“电位一样高”,可以简化为图3。

在图3中,R1、R2、R3的并联关系也就显而易见了。

⑶、去表法:由于电压表的内阻很大,并联在电路中时,通过它的电流很小,可忽略不计。

故在电路中去掉电压表,不会影响电路结构,电压表所在之处可视为开路。

而电流表的内阻很小,串联在电路中几乎不影响电路的电流强度,因而,在电路分析中,可视其为一根导线,去掉后改成一根导线即可。

三、“表格分析法” 整理解题思路
不少初中生反映,电学习题涉及概念、公式多,解题头绪多,容易出错。

要突破这个难点,关键在于整理出清晰的解题思路。

可以使用“表格法”帮助整理解题思路。

表格的列,列出有关用电器的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四个物理量。

在一般计算中,出现用电器多为纯电阻,根据欧姆定律I=U/R,电功率的计算公式P=UI,在四个物理量中只要知道了其中的两个,就可以求出剩余的两个物理量。

(有六种情况)
表格的行,列出电流等物理量在各分电路和总电路的数值,或物理量在用电器的各种状态下(如额定工作状态、电路实际工作状态)的数值。

而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或根据题设,只要知道其中的两个(或一个),就可以求出剩余的物理量。

典型例题:如图4所示,R1=2欧,R2=6欧,接在电源上时,电压表的示数为0.5伏,求电路消耗的总电功率是多少?
这是有关两个电阻串联的典型习题,
有关电阻R1的物理量:I1、U1、R1、P1;
有关电阻R2的物理量:I2、U2、R2、P2;
有关总电路的物理量:I、U、R、P。

在这12个物理量中,已知其中的三个物理量,就可以求出剩余的9个物理量。

用“表格分析法”进行解题分析如下表1
表1:
注:* 表示为题目中已知量。

解题分析:从表中“有关R1”的纵向可以看出,由于已知了U1和R1故可以求出I1和P1(在本题不需要求出);再由“有关电流”的横向关系来看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可进一步得出I2和I;再从“有关总体”的纵向来看,要求P,则除了已求出的电流I这一个物理量外,还需要在U和R两者之中知道第二个物理量,方可求出。

而要求R或求U,则可以从“有关电阻”的横向关系或“有关电压”横向关系中求出来。

在这一步也就可以用两种方法,所谓一题多解。

解:[有关R1纵向关系]
∵因为R1与R2串联∴总电流I=I1=0.25A [横向关系]
总电阻 [横向关系]
总功率 [有关总电阻纵向关系]
有一类习题,是关于灯泡的,常有额定状态和工作状态,如用“6V3W”字样已知了灯泡额定状态的电压和电功率,而工作状态则常常为“电功率最小时(或最大时)”等情况。

横向关系往往在题设中出现,如设
灯泡的电阻不变,或设电源的总电压不变等。

四、有关“电路变化”分析
不少同学反映“变化的电路难,不知从何下手”。

这是因为分析变化的电路涉及的内容广,考虑的问题深。

对电阻、电流强度、电压及电功率相互关系的分析,稍有不慎就会造成连错反应,得出错误的结论。

这是电学综合问题的又一个难点。

变化电路主要是通过开关或滑动变阻器的改变来富于电路变化的。

电路中有多个开关,通过开关闭合和断开的状态变化,往往会使各用电器的连接关系发生变化,而滑动变阻器则通过滑片来改变其连入电路的有效电阻,从而使电路中的电压、电流、电功率等数值发生变化(也有改变电路结构的)。

有关变化电路,应在学会识别“部分电路短接”和学会识别串并联电路的基础上,掌握分析变化电路的基本思路。

1、开关的通、断造成电路的变化
当开关处在不同状态时,由于断路和短路,接入电路中的用电器,及其用电器之间的连接方式一般要发生变化,因此首先要在原电路的基础上画出各种情况下的实际电路。

改画时要根据电流的实际情况,运用“拆除法”。

拆除法要求:⑴、去掉被断路的元件;⑵、去掉已被短路的元件;⑶、用“去表法”去表,其原则是“电压表处是断路,电流直过电流表”。

在去掉电压表时,要分析电压表读出来的是哪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可用等效电路法进行分析。

例题:如图5所示
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
4伏,L1的电阻为4欧,
L2、L3的电阻均为16欧
求:⑴、S1、S2都断开
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
示数。

⑵、S1、S2都接通时,整个电路消耗的电功率。

例题分析:在题中的当开关处于闭合或断开的两种情况下电路结构发生了变化,可进行电路的改画,见图6。

注:图中虚线部分是要去掉的部分。

在用“去表法”去掉电流表电压表后,要分析它们分别测量哪一个用电器的哪
一个物理量。

电压表
可借助于“等电位”
进行分析。

在图7中,
红线、蓝线、黑线分
别是三个“同电位点”,
由图7中可见,L1与
电压表V均加在蓝线
与黑线之间,所以电压表是L两端的电压。

解:当S1、S2都断开时,L1、L3串联。

电流表读数
电压表读数
当S1、S2都接通时,L2、L3并联。

总电阻
总功率
2.滑动变阻器变化问题
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有效电阻发生变化了,或是引起电路结构的变化,或是引起电路中电压、电流、电功率的变化。

典型例题:如图8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滑动时,电流表
和电压表的示数变化情况是[ ]
A、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B、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变小;
C、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
数变大;
D、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小。

有关滑动变阻器的此类型问题,解题关键是:⑴、弄清滑动变阻器原理,滑片滑动时电阻是变大还是变小?
⑵、弄清物理量是否变化,一般来说,电源的电压,定值电阻的阻值是不变,其它的物理量都是变化的;
⑶、弄清电压表读数读出的是哪一个电器两端的电压;⑷、利用表格整理分析问题的思路。

上例题表格分析如下:
由电阻横向关系可知,因R1不变,R2变大,故R总将变大;再由总电路纵向关系可知,R总变大,
U总不变,故I将变小(电流表读数);因串联电路电流相等I1=I;再由有关R1纵向关系可知,I1变小,R1不变,故U 1将变小(电压表读数变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