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诗的8大特点

合集下载

诗歌的特点与鉴赏

诗歌的特点与鉴赏

单元知识一:诗歌的特点与鉴赏一、诗歌的文体特征诗歌是世界上形式最古老、语言最凝练、抒情性最强且近乎音乐的文学体裁。

诗歌原是诗与歌的合称,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一起,统称为诗歌。

《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严羽《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

”朱光潜则从形式和实质两方面区别诗与散文,给诗下了这样的定义:“诗是具有音律的纯文学。

”并指出:“诗是一种音乐,也是一一种语言。

音乐只有纯形式的节奏,没有语言的节奏,诗则兼而有之:”这些言论,大致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

在所有文学体裁中,诗歌是一种最精练的文学样式。

散文、小说、戏剧都可以不受篇幅的严格限制,灵活自由地叙事、抒情、议论。

而诗歌,特别是近体诗,不仅篇幅字数受限,而且还要受韵律的限制。

所以,诗人必须要用最少的语言,反映出丰富而深刻的思想与情感内容。

这就要求诗人在表达时选取最能反映生活本贡或最富有特征的事物,道过最富有表现力的形象和精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地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感情。

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

在各种文学形式中,诗歌是一种“形动于中而形于言”的艺术形式,它的主要功能是以情感人,以情动人。

虽然任何文学作品都渗透者作者的思想感情,但跟散文、小说、戏剧相比,诗歌的感情色彩更强烈、更鲜明,所以说,诗歌是一种最富于感情色彩的文学样式。

“诗言志”的“志”,就是指诗人的思想感情。

抒情诗自不待言,就是叙事诗,也必须饱含情感;无情而叙事,往往会使人感到淡乎寡味,缺乏艺术感染力。

在饱含情感这一点上,白居易的《长恨歌》堪称典范。

诗人不仅让我们了解到李、杨悲剧的始末,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主人公痛彻心扉的相思相恋之苦。

白居易就非常深刻地认识到诗歌的这一特点,他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现代著名抒情诗人郭小川也说:“没有感情,就没有诗。

”第三,语言凝练而富于形象性。

《毛诗序》【原文】【译文】

《毛诗序》【原文】【译文】

《毛诗序》【原文】【译文】《毛诗序》原文: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慎于行,而无忘其所由。

凡称伦常,始诵于此。

古诗既繁,其义皆正。

春秋左氏,特别深矣。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知己知彼,方能无过,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放。

上下固分,陈力就列。

一人称短,众智解忧。

衆口铄金,积毁销骨。

三年河东,四年河西,始可制人。

译文:《毛诗》是我国古代诗歌的集大成者,其中收录了300首古诗,总的来说,这些诗歌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表现出来的都是清纯无邪的思想。

此外,这些诗歌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它们成为了我们讲述道德道理的起点。

在这些古诗中,意义非凡的不胜枚举。

我们可以从中发现到不少教训,特别是《春秋左氏》更是能够深入人心地告诉我们一些道理。

总之,我们学习古诗,是为了在今天的生活中有所启迪。

惟独我们从古人的经验教训中吸取营养,才干够在今天更好地生活。

附件:无法律名词及注释:无可能遇到的艰难及解决办法: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艰难主要有古字体的认读和对传统文化的目生感。

我们可以使用现代化的工具去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在学习中可以使用诗词APP,这样我们就可以方便地查找古字的读音和释义。

此外,我们可以通过多方面渠道去接触传统文化,如参观博物馆、阅读古书、看传统表演等等。

惟独通过多角度的探索,才干够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理解古诗中蕴含的道理。

《诗》四家名词解释

《诗》四家名词解释

《诗》四家名词解释1、风骚: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代表《诗经》的《国风》和代表楚辞的《离骚》并称为“风”“骚”。

2、政治美刺诗:是指《诗经》中由周朝贵族卿大夫所创作的,对统治阶级进行颂美赞誉和讽喻怨刺的诗歌。

如《假乐》、《板》等。

3、《九歌》:就是屈原汲取楚地民间的神话故事,并利用民间祭歌的形式译成的一组风格清爽迷人的抒诗,共十一篇。

4、采诗说:先秦古籍中并没有明确提出,但是根据相关的记载,可以推断采诗制度是存在的。

在古代言语不通、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只有通过这种有目的的采集,《国风》、《小雅》中那些遍布黄河、长江流域的民歌才能够汇集到王廷中来。

5、孔子删帖诗说道: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记述,孔子将和古《诗》三千篇删至篇。

这种观点影响非常大,但是我们已经存有很多有力的论据证明孔子虽然对《诗经》的健全、传播和留存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他未曾删诗。

《诗经》的最后古颚编订者必须就是周朝的乐官。

6、四家诗:汉代传习《诗经》的有鲁、齐、韩、毛四家,即四家诗。

鲁诗创建最早,影响也最大,创始人是鲁人申培,特点是以诗训诂,将《诗》作为《礼》的说明;齐诗的创始人是齐人辕固,他采用阴阳五行学说,以《诗》来解说《易》和律历;韩诗的创始人是燕人韩婴,特点是断章取义,割裂诗句作自己论文的脚注;毛诗是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所创,特点是以诗论史。

7、今文三家(三家诗):四家诗中鲁齐韩三家为今文学家,在汉代公存有博士,沦为官学,故称“今文三家“或“三家诗”。

8、《毛诗传笺》:东汉末年,经学大师郑玄所作《毛诗传笺》,及集古今古文经学研究之大成,主要为毛诗的《诗故训传》作注。

9、《毛诗正义》:在《毛传》、《郑笺》之后,唐代孔颖达承继汉学的研究方法与成果,集前代汉学之昌明,将《诗经》经学统一于汉学,策划Roadste《毛诗正义》70卷,就是唐代科举考试的标准《诗经》教本,代表了当时《诗经》经学研究的最低水平,在当时具备绝对的权威地位。

儒家诗论的总结

儒家诗论的总结
• 《礼记·经解》说“温柔敦厚,《诗》教也”, 《毛诗序》的“主文而谲谏”正是《诗》教的 灵魂。一方面坚持原则讽谏时政,另一方面又 委婉谲谏讲究批评技巧,给统治者保留面子, 使统治者乐于接受意见。
17
• 《诗大序》是我国诗歌理论的第一篇专 论,它概括了先秦以来儒家对于诗乐的 若干重要认识,同时在某些方面又有补 充与发展,从而构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 可以说是从先秦到西汉时代儒家诗论的 总结。”
25
– 孔氏是进入正道的唯一门径。 • 《法言·吾子》云:“好书而不要诸仲尼,书肆也;好
说而不要诸仲尼,说铃也。君子言也无择,听也无淫。 择则乱,淫则辟。述正道而稍邪哆者有矣,未有达邪 哆而稍正也。孔子之道,其较且易也。”“书不经, 非书也。言不经,非言也。言、书不经,多,多赘 矣。” • “五经”完全体现了孔子之道,所有背离五经的言论 著作都是多余的。 • 《法言·寡见》云:“或问五经有辩乎?曰:惟五经为 辩:说天者莫辩乎《易》说事者莫辩乎《书》,说体 者莫辩乎《礼》,说志者莫辩乎《诗》,说理者莫辩 乎《春秋》,舍斯,辩亦小矣。”
4
二、《诗大序》的思想渊源
• 孔子——子夏——荀子——毛亨——毛苌——卫宏 • (一)孔子论诗: • 孔子论诗内容见于《论语》。 • (二)子夏论诗: • 子夏论诗内容见于出土文献《孔子诗论》。 • (1)《诗论》的第一部分总论《诗》的特征。 • 《诗论》云:“诗亡隐志、乐亡隐情、文亡隐言。”
• (2)《诗论》的主体部分论“风”、“雅”、 “颂”的性质和作用。
10
• (3)音乐的社会功能 • “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
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 矣。”“君子曰:礼乐不可斯须去身。致乐以 治心,则易直子谅之心油然生矣。” • (六)卫宏作《诗大序》:

《毛诗》经学化的过程及其特点与得失

《毛诗》经学化的过程及其特点与得失

《毛诗》经学化的过程及其特点与得失作者:张启成付星星来源:《贵州文史丛刊》2010年第02期内容提要:本文主要论述三个问题:一、西汉前期,有经学的指导思想,但没有《诗经》经学的。

即《子夏序》是不存在的,并从六个方面加以证明。

二、《毛诗》经学化的过程。

三、《毛诗》经学化的模式及其特点与得失。

关键词:无《子夏序》《毛诗》经学化的过程《毛诗》经学化的模式及特点与得失中图分类号:K2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705(2010)02-1-8一、《毛诗》经学化的指导思想与《子夏序》是否存在的问题汉高祖是靠马上得天下的,所以素来不理会《诗》、《书》的作用,但到了文帝、景帝的时代,随着社会的安定、财富的积累,逐渐感觉到,要真正做到长治久安,确实要考虑“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问题。

于是开始设立《诗经》博士使之,成为国家支持的公开讲学的学官,宣扬儒家安邦定国的思想。

《鲁诗》、《齐诗》、《韩诗》先后都列为学官,只有最晚出的《毛诗》没有列为学官,只能在民间流行。

到了汉武帝时,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这种“诗经”经学化的趋势就更明确了,成为鲁、齐、韩、毛各家诗派首选的方向。

当时,经学化的指导思想是明确的,那就是孔子提出的“兴观群怨”与“迩之事父”,“远之事君”,换句话说,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处理好五伦的关系,即君臣、父子、夫妇、兄弟与朋友的对应关系。

到了战国末期,荀子提出了徵圣、宗经、明道的思想。

此外,战国中期的孟子,提出《诗经》研究的指导思想,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对汉儒也有相当的影响,那就是以史解经的倾向逐渐向《左传》、《国语》、《尚书》与春秋杂说靠近。

在两汉时期,《鲁诗》学派最早出,影响也最大,因而《鲁诗》的经学化也是最早完成的。

据《汉书·儒林列传》载《鲁诗》学者王式事:式为昌邑王师。

昭帝崩,昌邑王嗣立。

以行淫乱废,昌邑群臣皆下狱诛。

唯中尉王吉、郎中令龚遂以数谏减死论。

式系狱当死,治事死者责问曰:“师何以亡谏书?”式对曰:“臣以《诗》三百五篇朝夕授王,至于责臣孝子之篇,未尝不为王反复诵之也;至于危亡失道之君,未尝不流涕为王深陈之也,臣以三百五篇谏,是以亡谏书。

诗经的语言特点

诗经的语言特点

诗经的语言特色钟理内容摘要:《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语言丰富、准确、生动、形象、活泼、优美,《诗经》的作者们以这种独特而美妙的语言描绘了三千多前的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立体地再现了先秦先民们的喜怒哀乐,风土人情,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

本文主要从《诗经》的语言系统入手,对其语言的词汇、语法特点以及文学修辞特色进行较全面的梳理、论述,从而更好地发掘诗经的语言之美,以期更深入地理解诗经时代的社会人文和生活风貌。

关键词:词法特色句法、章法特色表现手法(修辞)特色Abstract: "The Book of Songs" is China's first poetry collection, the language of rich, accurate and vivid images, lively, beautiful, "The Book of Songs," the authors of this unique and beautiful language describing the more than 3000 before all levels of social life, three-dimensional reproduction of the pre-Qin to the emotions of our ancestors, customs, has a profound cultural accumulation. This article from "The Book of Songs," start with the language system of their language, vocabulary, grammar and literary characteristics of rheto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b for a more complete, on to better explore the beauty of the language of the Book of Songs, with a view t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Book of Songs age and life style of social and human.Keywords: lexical syntactic features, characteristics and performance art practices (Rhetoric) characteristics作者简介:钟理,男,汉族,贵州民族学院2005级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

诗歌的特点与鉴赏

诗歌的特点与鉴赏

单元知识一:诗歌的特点与鉴赏一、诗歌的文体特征诗歌是世界上形式最古老、语言最凝练、抒情性最强且近乎音乐的文学体裁。

诗歌原是诗与歌的合称,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一起,统称为诗歌。

《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严羽《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

”朱光潜则从形式和实质两方面区别诗与散文,给诗下了这样的定义:“诗是具有音律的纯文学。

”并指出:“诗是一种音乐,也是一一种语言。

音乐只有纯形式的节奏,没有语言的节奏,诗则兼而有之:”这些言论,大致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

在所有文学体裁中,诗歌是一种最精练的文学样式。

散文、小说、戏剧都可以不受篇幅的严格限制,灵活自由地叙事、抒情、议论。

而诗歌,特别是近体诗,不仅篇幅字数受限,而且还要受韵律的限制。

所以,诗人必须要用最少的语言,反映出丰富而深刻的思想与情感内容。

这就要求诗人在表达时选取最能反映生活本贡或最富有特征的事物,道过最富有表现力的形象和精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地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感情。

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

在各种文学形式中,诗歌是一种“形动于中而形于言”的艺术形式,它的主要功能是以情感人,以情动人。

虽然任何文学作品都滲透者作者的思想感情,但跟散文、小说、戏剧相比,诗歌的感情色彩更强烈、更鲜明,所以说,诗歌是一种最富于感情色彩的文学样式。

“诗言志”的“志”,就是指诗人的思想感情。

抒情诗自不待言,就是叙事诗,也必须饱含情感;无情而叙事,往往会使人感到淡乎寡味,缺乏艺术感染力。

在饱含情感这一点上,白居易的《长恨歌》堪称典范。

诗人不仅让我们了解到李、杨悲剧的始末,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主人公痛彻心扉的相思相恋之苦。

白居易就非常深刻地认识到诗歌的这一特点,他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现代著名抒情诗人郭小川也说:“没有感情,就没有诗。

”第三,语言凝练而富于形象性。

毛诗序

毛诗序

1.《毛诗大序》的“讽谏”说《毛诗大序》的主要内容则是宣扬封建教化的观点。

它在阐释“风”的涵义时,似乎能从两方面考虑问题,实则强调的是自上而下的说教:“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

”这就是说,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可以利用文艺影响对方,满足各自的要求。

但它认为“上以风化下”是无条件的,这是文艺的主要作用。

……相反,《毛诗大序》认为“下以风刺上”是有条件的。

首先就得注意态度。

所谓谲谏,按照郑玄的解释,即“咏歌依违不直谏”。

被统治者若要发表某种意见,应该注意方式方法,必须委婉曲折,不得径直显露。

但它还怕有些横暴而短见的统治者连这样的意见也不能听取,无从了解下情,故而又提出了“言之者无罪”的要求,藉安言者之心。

这种意见和诗教说的精神是一致的。

《礼记·经解》篇曰:“温柔敦厚,诗教也。

”这些都是“下以风刺上”时必须遵循的准则。

(周勋初《中国文学批评小史》)什么是“风”?“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用现代的语言来说,风相当于批评教育的意思。

但这种批评教育不是指责训斥,而是要从思想上去感化别人。

《毛诗序》在解释风时还提出所谓“主文而谲谏”,就是要用委婉深切的文辞去表示自己的意见、看法,不要直接地加以指责批评。

……在这些说法里,毕竟又指出了文艺对于人的作用,不是进行纯粹理性的、概念的说教,而要诉诸于个体的情感。

文艺所特有的作用,不在说教,而在感染陶冶。

所谓“风而动之,感而化之”的说法,包含了对文艺的这种特点的认识,素朴地观察到了在人们对文艺的接受中,理智的认识是和情感结合交融在一起的。

而所谓“主文而谲谏”的说法,虽然活画出臣民在君主面前那种可怜的胆怯心理,但它毕竟又包含了这样的意思,即在文艺里,理智的认识和判断不是直接地说出来的,而是隐含在具有感染力的文辞之中的。

在上述这些方面,《毛诗序》对它所十分重视的“风”的分析,在中国美学史上促进了人们对于艺术和美感的特征的认识,并且对形成中国文艺很为重视的含蓄的风格产生了主要影响。

中国古代文论-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文论-名词解释

一、1.(《毛诗大序》的)“讽谏”说"讽谏"就是讽刺的意思,“讽谏"是讽而谏,就是在讽刺之中包含着"谏(劝说)"的意思。

《毛诗大序》提出了 "讽谏"说:"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这就充分肯定了文艺批判现实的意义和作用。

老百姓可以用用文艺的形式对上层统治者进行批判,而且"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这就包含着一定的民主因素。

它为后来进步的文学家用文学创作干预现实,批判社会黑暗政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文艺与现实的关系作了比较明确的论述。

2.(《毛诗大序》的)“诗六义”说《毛诗大序》提到"诗有六义"的说法:"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教材的注释说:"风,指风教臣民百姓,并且可以表达臣民心声,讥刺上政。

""赋,用作动词,指铺叙直说。

""比,比喻。

""兴,起的意思。

兼有发端和比喻的双重作用。

""雅是正的意思。

""颂,周王朝和鲁、宋二国祭祀时用以赞神的歌舞。

""题解"只是笼统地说:它(按,指《毛诗大序》)在解释风、雅的意义时,接触到了文艺创作的概括性与典型性的特征,所谓"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者,是说诗歌创作以具体的个别来表现一般的特点。

也就是说,它对风、雅的解释符合现代文艺理论中以个别表现一般的观点。

3.(《毛诗大序》的)情志统一说"情志统一"说是《毛诗大序》提出来的一个诗论观点,文章里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从这里可以看出《毛诗大序》是承认诗歌是抒情言志的,情与志是统一的。

《听听那冷雨》的语言特点归纳

《听听那冷雨》的语言特点归纳
品 味 语 言
“情动于衷而言于外” —《毛诗》
(一)句式
(1)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 闻,那冷雨,舔舔那冷雨。 短句,参差跳跃,简洁干脆,具有珠落玉盘 的效果 。 (2)雨在他的伞上这城市百万人的伞上雨衣 上屋上天线上雨下在基隆港在防波堤在海峡 的船上,清明这季雨。 长句,一气呵成,层层递进,表现出雨的连 绵不断,表达了丰富的内容,气势非凡 。
不断的思乡之情。
(二)叠词
先是料料峭 峭,既而雨季开 始,时而淋淋 漓漓,时而淅 淅沥沥,天潮 潮地湿湿,…… 雨里风里,走 入霏霏令人更 想入非非。
叠词,表现了雨的 形态、气势、声 音,把雨的质感充 分写出,读来仿佛 有雨声的音韵之美。 叠词: a.音节美,音乐美 b.增强感情、形象
触觉 雨天的屋瓦,浮漾湿湿的流光,灰而
(3)雨是一种回忆的音乐,听听那冷雨,回忆 江南的雨下得满地是江湖下在桥上和船上,也 下在四川在秧田和蛙塘下肥了嘉陵江下湿布谷 咕咕的啼声。 此处作者刻意将文句拉长,造成文字稠密、意 象繁富的效果。透过阅读,雨如回忆的音乐,带 领读者领略了江南与四川不同的雨中即景。
诗化的长句,表现出雨的绵长细密纷纷飞走,飞入历史的记忆。
使用拟物、比喻手法,形象 地表现了古屋渐渐消失的情景, 蕴含着作者惋惜惆怅的心情。

• • • • • • • • •
“只是杏花春雨已不再,牧童遥指已不再, 剑门细雨渭城轻尘也都已不再”。 这是间接引用,糅合了四位诗人诗句中的意 境: “为报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元)虞集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杜牧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 (唐)王维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宋)陆游

诗歌的语言特点

诗歌的语言特点

诗歌的语言特点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

”虽然语言是抽象的、概括的,却能唤起读者的表象联想和想象,产生形象感。

诗歌和文学作品是想象的艺术,而诗是语言的精粹,尤其要重视选择运用最易唤起读者联想和想象的词语,使诗句更具形象美感。

诗歌的语言特质最具有形象美、情味美、凝练美、音乐美等。

在诗歌鉴赏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诗歌语言特质,揣摩体会诗歌形象可感的、意味丰厚的、韵味独特的语言,在品读诗歌的语言中体会诗歌独特的韵味。

那么诗歌语言有哪些特点呢?一、诗歌语言的形象性一首诗就是一幅画或多幅画,是由多个意象组合起来的画。

德国文艺评论家莱新说:“诗是动的画,画是动的诗。

”诗中有时间的悠长,空间的辽阔;有静景的描绘,动态的勾勒;有色彩的点染,线条的流动。

诗歌语言极具形象性,例如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十个文字就构成了一幅图画。

这幅图画很简单,景物只选四样:大漠、长河、孤烟、落日,表现出北方旷远荒凉的印象。

给“孤烟”加上个“直”字,可见没有一丝的风,当然也没有风声,于是就有了个静寂的印象。

给“落日”加上个“圆”字,并不是说唯有“落”才“圆”,而是说“落日”挂在地平线上的时候才见“圆”。

圆圆的一轮“落日”不声不响地衬托在“长河”的背后,这是一个多么静寂的境界。

一个“直”,一个“圆”,在图画方面说起来,都是简单的线条,可和那旷远荒凉的大漠、长河、孤烟、落日正相配,构成一幅十分悲壮的边塞风景画。

二、诗歌语言的跳跃性闻一多说:“诗的长处在于它有无限度的弹性,变出无穷花样,装下无限的内容。

”这种弹性就体现为语言的跳跃性。

这种弹性的获得来自:一是虚词的省略,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中有这样两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十个字都是单音词,而且都是名词,无法分出哪个是主谓宾,哪个是定状补。

十个意象并列,却能构成一个完美的意境,使读者在想象中充实言外之意,贴近自然境界。

诗的魅力就在于这种真切的境界和朦胧的意味。

诗的特点(总结5篇)

诗的特点(总结5篇)

诗的特点(总结5篇)诗的特点(总结5篇)诗的特点总结(一):诗的特点有韵文,有节奏感,有韵脚。

可是押韵宽松,并且诗的长短不限,韵脚也能够随时转换,韵脚不像近体诗必须用平声,是可平可仄的。

不要求对仗,可是能够使用对偶,格式也宽松,不在乎平仄、词性相对。

下笔出典,古朴沉雄,语言简单清新,这是因为高古的语言系统不完善的缘故,长久下来反而构成了一套让人感觉古拙的意境。

其实这些特点,都是相对于之后近体诗、词牌这些更高级、更精致的文学形式而言的。

随后在格律成熟之后,长短不齐的古体诗句子基本上也会成为律句,因为合律是好听顺耳的最简单方式,这种句子合律,只是体式,押韵,对偶上只合古风的诗体,我们称之为律古。

随着社会和文化的不断提高,不断精细化以及诗词意象的不可逆转性变化,真正意义上的古体诗很难再现。

今人仿作,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工业社会的油腻之气。

至于那些堆砌古词,连自我都不明白自我写的什么所谓新时代古风,可是是一袭工业流水线下的汉服罢了。

诗的特点总结(二):词是我国诗歌的一种形式,是一种诗体。

最初它的出现,是为配合音乐歌唱而写的歌词,初时也称曲子词。

由于是按乐填词,每首词都有自我的词调。

其乐曲来源,一般认为有四种情景:对民歌的加工和民间歌手的创制、根据大型歌舞曲或其他乐曲改制、少数民族地区或域外乐曲的袭用或改制、文人创制的乐曲等。

(参见陈振寰《读词常识》,上海古籍出版社)词调的名称叫词牌,词牌名称的由来,一般也有四种情景:乐曲的本名、填写较早而影响较大的某首词的题目、与某词调的创制或有关人物及故事、与词调所据的乐曲有关。

据不完全统计,词调总共在1000调以上,其中常用的约有100多个。

词分小令、中调、长调三类。

清毛先舒《填词名解》认为,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自五十九字始至九十字止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者俱为长调,从字数上大约讲出了这三类词的特点。

词有令、引、近、慢等,令一般较短,引和近较长,慢又比引、近长。

词除一部分小令外,一般都分为两段,第一段被称为上片,或上阕,第二段被称为下片,或下阕。

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知识点总结

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知识点总结

先秦文学考点一《诗经》一、成书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毛亨传下来的也叫“毛诗”,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

2.标录311篇,实际留存305篇,国风160篇,雅诗105篇(大雅31篇、小雅74篇)颂诗40篇(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另外6篇有目无辞,称为“苼诗”3.代表篇目:《蒹葭》《关雎》《七月》《硕鼠》《氓》《生民》《君子子役》《载驰》《伐檀》《黍离》二、体质六义:风雅颂赋比兴(一)风、雅、颂——音乐曲调1.《风》即《国风》民间诗歌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包括十五国风,共160篇,《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2.《雅》共105篇,分为《大雅》31篇和《小雅》74篇。

朝廷正乐,贵族官吏的诗歌,《小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和地位低微者。

3.《颂》共40篇,宗庙祭祀之乐,全部都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二)赋、比、兴——表现手法1.“赋”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即铺陈直叙。

如《七月》2.“比”是以此物言彼物,即比方。

如《卫风·硕人》中“手如柔夷,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3.“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如《郑风·野有蔓草》中“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三、内容(一)祭祀诗《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二)农事诗《七月》《臣工》《丰年》(三)燕飨诗《小雅·鹿鸣》(四)怨刺诗国风中《魏风·伐檀》(不劳而获)《魏风·硕鼠》(控诉剥削者)大雅中《民劳》《板》小雅中《节南山》《正月》(五)战争诗《小雅·采薇》(戍卒、返乡)(六)婚恋诗主要在国风中《周南·关雎》《邶风·静女》(男女约会)《郑风·子衿》(对男人思念)《周南·桃夭》(婚嫁)《卫风·氓》(弃妇诗)考点二※《楚辞》一、编纂(单)1.始见于西汉武帝时,这时“楚辞”已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屈宋诸骚,皆书楚语,做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

《毛诗》经学化的过程及其特点与得失

《毛诗》经学化的过程及其特点与得失
亡谏 书。 使者 以闻 , ” 亦得减 死论 , 家不教授 。 归
以上引文 , 说明王式授《 , 诗》 必有底稿为证 。这些底稿 , 就是《 三百业已经学化的证据 , 诗》 诗》 授《 颂美
孝子、 忠臣、 父子即是齐家, 君臣即是治国: 刺危亡失道之君 则是从反面论治 国之道。这就是《 鲁诗》 经学化
的要义。《 毛诗》 经学化的道路 , 也是沿着这个方向走下去 的。
① ② 作者简介 : 张启成 ( 9 6一) 13 上海市 人。贵州大学教授 , 贵州省文史研究 馆副馆长 , 州古代文学研究会 荣誉 会长 , 贵 作者简介 : 付星星( 94一) 。南京大学文学院 2 0 18 女 09级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 士生 。
世, 以意逆志 , 对汉儒也有相当的影 响, 那就是 以史解经的倾 向逐渐向《 左传》 《 、 国语》 《 、 尚书》 与春秋杂说
靠近 。
在两汉时期,鲁诗》 《 学派最早出, 影响也最大, 因而《 鲁诗》 的经学化也是最早完成 的。据《 汉书 ・ 儒林 列传》 鲁诗》 载《 学者王式事 :
序> 是不存在的 , 并从六个方面加 以证 明。二 、毛诗> 学化的过程 。三、毛诗》 学化 的模 式及 其特 点与得 < 经 < 经
失。
关键词 : 子夏序> ( 无< 毛诗》 学化的过程 经
中图分类号 :2 4 K 4 文献标 识码 : A
《 毛诗》 学化的模式、 经 特点与得 失
文章编 号:0 0— 75 2 1 )2—1— 10 8 0 (00 0 8
帝时代的《 鲁诗》 学者王式以三百五篇为谏 , 才有可能是 比较成熟的《 鲁诗》 学派。另外 , 刘歆的武帝时一人
不能 独尽其经 的提 法 , 明当时还 没有谁 见过 《 说 子夏序 》 之类 的古本 , 若果 有《 夏序》 类 的古 本 , 人独 尽 子 之 一

历代诗经版本

历代诗经版本

《诗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历代对《诗经》的整理、研究和注释等工作都有所贡献,以下是一些历代诗经版本的介绍:
1、《毛诗》:这是最早的《诗经》版本,由东汉时期的学者毛亨和毛苌所传。

《毛诗》的特点是以《毛诗序》为序,对每首诗的意义和作用进行解释。

2、《逸周书》:这是一部先秦时期的历史书,其中包含了许多与《诗经》相似的诗歌。

《逸周书序》对《诗经》中的诗歌进行了注释和评价。

3、《毛诗正义》:这是唐代的一部注释《诗经》的著作,由孔颖达等人所著。

《毛诗正义序》对《毛诗序)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补充。

4、《毛诗传笺》:这是清代的一部重要的《诗经》注释书,由阮元所著。

《阮注诗经传笺》对《毛传》和《毛诗序)进行了详细的校勘和解释。

5、《诗经校勘记》:这是近代的一部校勘《诗经》的著作,由胡适所著。

《胡适校勘记序》对《诗经》的校勘方法和原则进行了阐述。

6、《诗经今注》:这是现代的一部注释《诗经》的著作,由陈子展所著。

《陈注诗经今注》对《诗经》中的诗歌进行了详细的注释和解释。

以上只是历代《诗经》版本的简要介绍,实际上还有更多的版本和注疏等待我们去发掘和研究。

毛诗名词解释

毛诗名词解释

毛诗名词解释《毛诗》是我国古代诗歌的重要文献之一,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大型诗歌总集,共收录了诗歌305篇,是我国文学史上的里程碑之作。

《毛诗》中有许多名词,下面就对一些常见的名词进行解释。

1. 毛:指《毛诗》的总称,又称《毛诗三百篇》,是我国古代重要的诗歌总集之一。

2. 风:指《毛诗》的篇目分类,由五十四首民间歌谣和四十一首宗庙祭祀歌合称为《风》。

3. 邶风:《毛诗》中的一种风格,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代表之一,其特点是充满激昂的情感和慷慨豪放的气势。

4. 颂:指《毛诗》中的另一种篇目分类,由周朝的宗庙歌颂和祭祀赞美之辞组成。

5. 郑风:《毛诗》中的一种风格,以郑国的民间歌曲为主,表现了农民的生活和情感。

6. 远近:指《毛诗》中的一种格律形式,即在每一句诗的最后一个字下面有一个退格的点,表示这句诗要停顿或者延长声音。

7. 涉川:指《毛诗》中的一种格律形式,意为跨越山川,是指诗句中的两个字相距较大,意味着这句诗要读得慢一些。

8. 阙:指宫殿的门,也用来形容《毛诗》中一篇诗的结尾。

9. 辞:指《毛诗》中一种咏史的诗歌形式,在描述历史事件时采用了一种古朴而庄重的语言风格。

10. 郊庙:指《毛诗》中的一种主题,即周朝祭祀活动中的场景和仪式。

11. 殷商:指《毛诗》中的一种主题,指商朝的祭祀活动、宫廷宴会等。

12. 淇澳:《毛诗》中的一种地名,是指位于今天河南省温县南部的淇澳河。

13. 鬼神:指宗庙祭祀中的神灵,是古代人们虔诚崇拜的对象。

14. 禘:指周朝的一种祭祀活动,旨在祈求国家的安定和社稷的丰收。

15. 元:指《毛诗》中的一种古代音乐的调式名称,其音乐特征是由高音到低音的音程逐渐缩短。

以上是对《毛诗》中一些常见名词的解释,这些名词既反映了《毛诗》的内容和形式特点,也承载着古代社会、文化和历史等方面的信息,对于理解和研究我国古代诗歌有着重要的意义。

诗歌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诗歌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诗歌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思想内容的集中性。

诗歌是一定的社会生活的最集中的表现。

“意思犹五谷也,文,则炊而为饭;诗,则酿而为酒。

”(吴乔《围炉诗话》)诗歌思想内容的集中性主要体现在:它是通过创造意境(诗的形象)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

意境,就是内情与外景的水乳交融,情理、形神的和谐统一,就是具有强烈感染力和启示力的富于诗味的艺术世界。

(二)表达方法的抒情性。

诗歌是一种抒情的文学样式。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毛诗序》)诗贵真情。

“没有感情,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歌。

”(别林斯基)“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白居易)“诗的创作贵在自然流露。

诗的生成如像自然物的生存一般,不当掺以丝毫的矫揉造作。

我想新体诗的生命便在这里。

”(郭沫若)诗歌的抒情与其他文学样式的抒情相比较,其表现特别强烈。

(三)语言形式的音乐性。

诗是最富音乐性的语言艺术。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毛诗序),和谐的音韵,鲜明的节奏,是诗歌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一个基本特点。

马克思说:“既然你用韵文写,你就应该把你的韵律安排得更艺术一些。

”鲁迅要求:“新诗先要有节调,押大致相近的韵”。

总之,诗的本质是:通过精心制作的语言,形象地表现独特的思想感情,巧妙地从特殊中显示一般,使自我的感觉世界和情感世界达到和谐与统一。

要做一个诗人光凭常人的听觉还不够,还得有诗人变形的眼镜和听筒。

所以,我们写诗,既要对生活特征观察得很精确,而同时又不缺乏把这些特征加以变化的勇气。

由于变形,诗的形象往往具有象征的意义。

诗实际是一种语言”、“作为诗的观念的传达手段,文字这个因素也和用在散文里的表现有所不同,它在诗里本身就是目的,应该显得是精炼的。

”“诗也不能停留在内心的诗的观念上,而是要用语言把意造的形象表达出来。

在这方面,诗又有两种事要做:第一,诗必须使内在的(心里的)形象适应语言的表达能力,使二者完全契合;第二,诗用语言,不能象日常意识那样运用语言,必须对语言进行诗的处理,无论在词的选择和安排上,还是在语言的音调上,都要有区别于散文的表达方式。

毛诗正义硕鼠陆德明的注音方法

毛诗正义硕鼠陆德明的注音方法

毛诗正义硕鼠陆德明的注音方法毛诗正义硕鼠陆德明的注音方法是一种特殊的注音方式,针对毛诗的注音进行研究和创新,使其更加规范和准确。

陆德明先生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著名学者,他深入研究毛诗并融合了音韵学、古音学、汉字学等多个学科,提出了一套独特的注音方法。

陆德明先生认为,注音应该是一种能够准确反映古代音韵的方式,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声韵对应。

他提出了"音系对音"的注音原则,即将古代音系与现代音系进行对比,同时兼顾古代音韵和字形的特点,以达到更加准确明晰的注音效果。

在注音方法方面,陆德明采用了多种不同的手段和技巧。

首先,他结合了汉字学的研究成果,将古汉字按照字形类别进行分类,并对每个类别的字形进行详细的研究分析。

然后,他根据这些字形的特点,将其与古代音韵进行对照,找出与之对应的现代音韵。

其次,陆德明通过对毛诗的语言特点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多个辅助注音的原则。

例如,他注意到毛诗中常常使用了典型的音韵规律,如“通假音”、“违韵音”等。

他在注音时,会根据这些规律推测诗句中潜在的音韵,从而更加准确地还原古代音韵。

此外,陆德明还注重诗句的韵律分析,通过分析诗句的韵律,他能够准确找出每个字的音韵特征,并进行相应的注音。

通过这种方式,他在注音过程中考虑了整个句子的音律,使注音更加准确且具有一定的韵律美感。

陆德明的注音方法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并得到了许多学者的认可和推崇。

他的注音方法虽然在音韵学上有一定的理论依据,但由于古代音韵的繁杂和现代汉语的变化,注音的准确性和普适性仍然存在一定的争议。

总之,毛诗正义硕鼠陆德明的注音方法是一种独特而创新的注音方式,通过深入研究毛诗和古代音韵,结合音韵学、古音学和汉字学等多个学科,提出了一套准确明晰的注音方法。

这种注音方法对于诗歌研究和文化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深入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具有一定的帮助。

论《毛诗序》的文体分类思想

论《毛诗序》的文体分类思想

论《毛诗序》的文体分类思想
《毛诗序》,简称“毛序”,是中国古代诗歌文体分类理论的代表性著作。

毛诗序通过以诗经为基础的文本比较分析,提出了把中国古代的诗歌分为“四体”(乐歌、抒情歌、伤感诗、战争歌)的分类理论,并分析了诗歌的结构特点。

毛序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学者诗歌文体分类理论研究的重要基础。

《毛诗序》的作者是宋代文坛大帅毛佩玉,他是宋朝时期重要的文学家。

他在著述上严谨、深入,同时他认为,诗歌的内容应当取决于其体别。

他在毛诗序中以诗经为基础,把中国古代诗歌分类为“四体”:乐歌、抒情歌、伤感诗和战争歌。

已经有很多学者对毛佩玉的分类理论做了扩充和发展。

其中最著名的是明代学者程本中,他把毛序的分类理论推广到了赋体文学,把赋体文学也分类为“四体”:散文赋、豪放赋、节奏赋、宴坐赋。

此外,到了近代,有学者也对毛序的文体分类理论做了具体的应用,比如中国近代学者黄宗羲就把毛序的四体分类系统应用到他的“艺术诗体分类法”中,从而划分出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十余种诗体。

总之,毛佩玉的毛诗序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它把中国古代诗歌分类为四体,并分析了诗歌的结构特点,为后世学者研究诗歌文体分类理论提供了借鉴。

再加上明代学者程本中和近代学者黄宗羲的理论发展,让毛序的文体分类理论更加完善。

因此,毛序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学者诗歌文体分类理论研究的重要基础,对当代中国文学研究也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12月2日电(记者赵晶)今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纪念日。

今日下午,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教务部主任汪建新教授做客人民网党史频道,以“读不尽的毛泽东诗词”为主题与广大网友交流。

汪主任讲到,柳亚子称赞毛泽东诗词是“推翻历史三千载,自铸雄奇瑰丽诗”;元帅诗人陈毅评价毛泽东诗词是“妙语拈来着眼高,诗词大国推盟主”。

无论是从内容还是从形式方面去评论,毛泽东诗词都是艺术精品。

毛泽东诗词具有八个审美特征。

第一,史诗美。

毛泽东不同人生阶段写的诗词,具有历史性的完整系列,是一部空前波澜壮阔的史诗。

它是现代中国沧桑巨变的宏伟史诗。

1925年《沁园春·长沙》“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当时的中国究竟该向何处去,中国究竟该由哪个阶级来主宰、来掌控,毛泽东还没有找到令他满意的答案,他也在思考、也在探索。

1927年《菩萨蛮·黄鹤楼》,“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毛泽东面对大革命失败,依然斗志昂扬,奋勇前行,积极探索。

1949年《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天翻地覆慨而慷”,1950年《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一唱雄鸡天下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到1965年《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时,“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

毛泽东诗词是革命战争摧枯拉朽的壮丽画卷。

1927年《西江月·秋收起义》“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1928年《西江月·井冈山》“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1931年《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到1931年《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七百里驱十五日,横扫千军如卷席”。

1935年《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1949年《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百万雄师过大江”,穿长衫的毛泽东带兵打仗之后,逐步成为一位军事统帅、一位战略大家、一位兵法大师,人民军队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最终夺取全国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毛泽东诗词是毛泽东人生追求奋斗不息的真实写照。

我们可以把毛泽东诗词作为特殊形式的毛泽东自传来理解和阅读。

毛泽东所经历和参与的重大历史事件,在诗词中几乎都有反映。

1910《赠父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1925年《沁园春·长沙》“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1927年《菩萨蛮·黄鹤楼》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的“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1956年《水调歌头·游泳》的“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1961年《卜算子·咏梅》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1962年《七律·冬云》的“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1963年《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的“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1965年《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的“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毛泽东从未停息追求和奋斗。

他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

第二,人情美。

白居易说:“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毛泽东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毛泽东诗词是内心情感深沉丰富的自然流露,蕴含着眷恋娇妻爱侣的亲情,关切劳苦大众的天下情,迷恋戎马生涯的征战情,依恋故园家乡的乡国情,善待各界人士的挚友情,憎恶反动势力的阶级情。

这里仅以《蝶恋花·答李淑一》“我失骄杨君失柳”中“骄杨”二字为例。

章士钊曾问毛泽东如何理解这两个字,因为这个“骄”字一般不用于形容女性。

毛泽东回答说:“女子革命而丧其元,焉得不骄?”骄杨可以解读成刚毅、执着、坚定、果敢、忠贞、百折不挠、不屈不挠的杨开慧。

这是一个共和国的领袖对一个革命烈士的高度赞美。

一次,岸青、邵华请父亲抄一份这首词给他们作永久纪念,毛泽东提笔写成了“我失杨花君失柳”。

他们问父亲是否记错了,毛泽东说:“称杨花也是贴切的。

”杨花可以视为夫妻之间的称谓,比较随意、自然、亲切,这是丈夫对妻子的诉说。

毛泽东对杨开慧感情深厚,但在表达方式上内外有别,耐人寻味。

第三,人格美。

沈德潜说:“有第一等胸襟,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

毛泽东不仅靠他的光辉思想引领着人们,也凭借他的伟岸人格吸引着人们。

毛泽东刚毅、执著、坚韧、勇猛、果敢、睿智、率真、平和、从容、豁达、乐观、无私、忘我,充满人性的光辉,充满人格的魅力。

这种人格特性,在毛泽东诗词中都能找到印迹和表现。

毛泽东的诗句总是境象阔大、气势恢宏,如“看万山红遍”;“万类霜天竞自由”;“万木霜天红烂漫”;“万水千山只等闲”;“寥廓江天万里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万里长江横渡”,充分展示出毛泽东视野开阔、胸襟豁达、心系天下的人格魅力。

第四,哲理美。

毛泽东是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理论家,毛泽东诗词蕴含丰富,从“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国家前途命运的怅然天问,“战地黄花分外香”的生命礼赞,“人间正道是沧桑”的历史规律,到“牢骚太盛防肠断”的委婉规劝,“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警世格言,毛泽东诗词洋溢着深邃的哲理光辉,令人百读不厌、回味无穷,常读常新。

第五,语言美。

毛泽东堪称语言大师,他的诗句用词准确、雄健、精炼、生动、质朴。

他善于壮用名词,如“北国风光”两个名词涵盖半个中国。

他善于活用动词,如“万山红遍”、“漫江碧透”、“万类霜天竞自由”、“横扫千军如卷席”、“浪遏飞舟”、“一桥飞架南北”、“飞起玉龙三百万”。

他善于精用形容词,如“俏也不争春”,“搅得周天寒彻”,“唯余莽莽”,“顿失滔滔”。

他善于使用数量词,如“万水千山”,“千里冰封”,“百万雄师”,“四海翻腾”,“五洲震荡”。

他善于使用副词,如“层林尽染”,“只识弯弓”,“略疏文采”,“稍逊风骚”。

第六,声韵美。

毛泽东精通诗词创作技巧,基本遵循平仄格律,遵循诗词对仗规范,遵循诗词音韵要求。

但毛泽东强调形式服务于内容,以达意为主,不以辞害意,不为形式所拘,必要时某些地方也有所突破。

毛泽东诗词措词达意,声韵铿锵,读来抑扬顿挫,气韵生动。

第七,色彩美。

毛泽东喜用红色构筑艺术世界,如“红旗漫卷西风”、“看红装素裹”、“红雨随心翻作浪”、“万木霜天红烂漫”。

因为红色象征着革命,毛泽东诗词中有红旗意象的诗句有十二句之多。

“赤橙黄绿青蓝紫”,颜色格外鲜明绚丽,几个色彩词成句,这是毛泽东的首创。

毛泽东还善于运用色彩对比,如“万山红遍”与“满江碧透”,红更见其红,碧更见其碧;“红装”与“素裹”映衬出“江山如此多娇”,“百丈冰”与“花枝俏”更显梅花的艳丽高洁。

第八,共赏美。

毛泽东曾经说过:“诗当然应以新诗为主体,旧诗可以写一些,但是不宜在青年中提倡,因为这种体裁束缚思想,又不易学。

”毛泽东典雅规范,属于高雅文化。

但是毛泽东写诗从不玩弄词藻、故作艰深,而是尽量使用大众化语言,力求通俗易懂。

有时,他甚至直接运用口语,如“分田分地真忙”;“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红军不怕远征难”;“吴刚捧出桂花酒”等诗句,一看就懂。

毛泽东诗词雅俗共赏,既典雅又通俗,既属于阳春白雪,又适合下里巴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