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山东省德州市高三二模(4月)历史试题及答案 精品推荐
2-5《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课件精品
初中历史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 楚庄王等先后称霸,牵头召集诸侯大会,充当盟主,号令诸侯, 故A项正确。
初中历史
5.(家国情怀)(2024河南中牟期中改编)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
中原的“诸夏”与周边的“戎”“狄”“蛮”“夷”等长
期交往,为什么创造了契机( C )
A.国家统一
初中历史
能力提升全练
9.(唯物史观)(2024湖北襄州期末,4,★)据《文物》记载,陕西 凤翔秦公墓和秦宗庙遗址出土的春秋时期的铁器有十余件, 其中出土的铁锸、铁铲等均为典型的农业生产工具。这一 发现表明( C ) A.陕西地区最早使用铁制农具 B.铁犁牛耕在全国推广 C.春秋时期的农业生产力提高 D.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初中历史
解析 分封制下诸侯的爵位是周天子授予的,题干中熊通 “自立,为(楚)武王”的做法破坏了分封制,说明当时周王室 衰微,等级秩序受到挑战。 易错解读 本题选B项,易错选A项,判断失误是因为根据题 干材料“乃自立,为(楚)武王”就武断认为周王室统治崩溃, 其实是周王室权威受到挑战,其统治并没有崩溃。
初中历史
12.(2023山东滨州中考,2,★★★)古书上记载,春秋时期,人们 已经用铁制农具耕种土地。在湖南、河南、江苏等地的春 秋墓葬中,发掘出一批铁制农具。这体现了 ( A ) A.考古发现可以证实文献记载 B.古书上的记载都真实可信 C.铁制农具和牛耕已广泛使用 D.楚国在诸侯国中最为强盛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考古发现可以证实文献记载,验证 文献史料的真伪,故A项正确。
A.铁制农具和牛耕
B.青铜农具和刀耕火种
C.磨制石器农具和牛耕
D.打制石器农具和刀耕火种
初中历史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使 农业的深耕细作、山林的开发、耕地的扩大都具备了条件, 故A项正确。
2018届高考历史考点跟踪复习训练14(有答案)
[训练目标]新航路开辟(殖民者东来中国)→第一次工业革命(两次鸦片战争后,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第二次工业革命(甲午战争后,列强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以资本输出为主)→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和币制改革)→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初期(中国民族工业萎缩,外国资本主义逐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1.(2015·江山高三5月质检)“一带一路”是自东向西的东西经济交流共荣之路。
15世纪末、16世纪初开辟的自西向东的新航路()A.有利于全球经济的共同发展B.使欧洲的农民深受其利C.推动了西欧的资本原始积累D.很快就使中国融入欧洲市场2.(2015·天津河东二模)有学者称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了几个满足的因素。
当时有评论家评论说:“知道美洲对钉子的需要量的人,如果没见到过美洲极大量地用木头建造的房屋,是会感到惊异的……”从这段评论中我们判断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哪方面的支持()A.劳动力支持B.市场支持C.资本支持D.技术支持3.(2015·上饶二模)下图为古“丝绸之路”路线图和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历史上,这两条重要国际商路的开辟都促进了()A.世界市场的形成B.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C.亚、欧、美、非各洲文明的交流D.沿路各国之间的友好交往4.(2015·长春二模)自从英国于1825年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铁路以后,兴建铁路的热潮很快波及欧洲大陆和北美,进而蔓延到欧美国家的殖民地和附属国。
世界铁路总长度由1840年的5 490英里增至1880年的22.2万英里,1900年达到46.6万英里。
出现兴建铁路的热潮的原因是()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B.巩固国防的需要C.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D.开发边疆的需求5.(2015·景德镇三模)“产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用竞争取代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规则。
2024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三二模卷历史试题及答案
济宁市2024年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2024.04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图1为学者绘制的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分区示意图。
其分区基本上依据于( )图1A .地域文化特色B .主要生产形态C .血缘关系亲疏D .社会文明程度 2.汉代留下的大量文字遗存及文物资料(表1为其中的一部分)中,“国家”一词频繁出现。
这反映出( )表1A .社会发展改变思想观念B .国家一统利于文物保存C .民本主张影响治国策略D .历史记载迎合儒学伦理 3.表2为唐代小说中的两则故事。
它们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唐代()表2A .政府对商业贸易的严格控制B .官员日常引领社会风俗变迁C .文学创作超越社会生活实际D .城市中商业活动的不断发展4.《明律集解》载,明代,“州县各里皆设申明亭,里民有不孝、不弟、犯奸、犯盗,一应为恶之人,姓名事迹俱书于版榜以示惩戒,而发其羞恶之心,能改过自新则去之。
其户婚、田土等小事,许里老于此劝争解纷”。
这反映出明代基层治理注重()A.发挥士绅阶层的引导作用B.以致良知营造良好的社会生态C.明晰法律的社会教化功能D.行政治理与家族管理密切结合5.1876年,郭嵩焘奉派为第一任驻英公使。
他看到在英国的日本留学生多讲求法律经济,学兵者绝少,感叹到:“盖兵在末也,各种创制,皆立国之本也。
”其观点反映了()A.顽固派的基本立场B.对器物变革的反思C.洋务派的核心观点D.对西方模式的盲从6.1900年6月,上海《新闻报》连续发表社说:“读(农历)五月初十日上谕”,知其“有不肯痛剿之意,于是群情惊讶,而沪上商人为之震动”,“上海为商务总枢”,“京师、上海皆互为关切”,应以“急为痛剿”为上策。
山东省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山东省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据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燕国辖地(今鞍山一带)出土了大量的刀币和铁制农具。
在热河兴隆的古代冶铜遗址附近,出土了大量有文字的铸造生产工具的铁花,还有锄、镰、斧、凿、刀等生产工具。
这说明A.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逐渐形成________B. 铁器己在全国各地区普遍应用C. 铁器开始取代青铜器成为生产主导________D. 货币和文字的使用己相当普遍2. 汉文帝变“抑商”政策为“惠商”政策,下令“开关梁,弛山泽之禁”。
这些措施实行后,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隆盛局面。
材料中的“惠商”政策A. 维护了封建专制政权的经济基础________B. 使商品经济成为封建经济的支柱C. 是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政策________D. 使汉代抑商政策发生根本性改变3. 唐太宗论“明君”执政之“君道”,为此后历代帝王所推崇。
贞观元年,太宗令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修定法律,并说“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不可任情以轻重”。
据材料可知唐太宗的“君道”A. 体现了传统儒家的仁政思想________B. 为近代民主政治奠定基础C. 完全取决于帝王的个人品质________D. 是分权制衡体系的新发展4. 顾炎武在《亭林文集》中写道:“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
……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
”顾炎武意在强调A. 风俗关乎国家命运________B. 政治改革的条件C. 君主专制黑暗腐朽________D. 社会教化的作用5. 下表是很据《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对1893~1899年农产品出口量进行的统计(单位:担)。
该表反映了A. 中国的农业生产快速发展________B. 中国进一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________D.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6. 1923年,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理论形成,他将资产阶级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体,主张首先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无产阶级力里变得强大,再由无产阶级掀起一场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从而向社会主义转变。
高中历史 2023-202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高三(上)期中历史试卷
2023-202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高三(上)期中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A .早期国家的初始形态逐渐显现B .自然环境影响文明发展的程度C .早期玉器注重实用性与审美性D .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不断增强1.(3分)考古发现我国最早的玉器出现于约8000年前,主要有内蒙古兴隆洼遗址、辽宁阜新查海遗址出土的小型玉凿工具及玉环、玉玦等装饰品,淮河下游江苏淮安市宋集乡青莲岗文化遗址出土的玉斧、玉铲等小型工具及玉镯等装饰品,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玉璜、玉坠等佩饰。
据此我们可以判断( )A .儒家理政思想的弘扬B .原始民主制遗风的留存C .华夏认同观念的加强D .当时历史发展的总趋势2.(3分)春秋战国时期有“师保”“辅贰”之制。
《礼记》记载:“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
保也者,慎其身以辅翼之而归诸道者也。
”《左传》记载:“天生民而立之君……有君而为之贰,使师保之,勿使过度。
”这反映了( )A .政治中心发生东移B .王国威胁解除C .君主专制大大强化D .政治局势趋稳3.(3分)图1、图2分别为西汉文帝后期和景帝中元六年地方政区变化示意图。
它反映出当时( )4.(3分)如表为不同史籍关于隋文帝赈灾的历史叙述。
这种差异说明( )记述出处隋开皇十四年大旱,人多饥乏。
是时仓库盈溢,竞不许赈给,乃令百姓逐粮。
[唐]吴兢《贞观政要》上遗左右视民食,得豆屑杂糠以献,上流涕以示群臣,深自咎责。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A.官方档案可信度高B.唐朝记载更具真实性C.两则史料无法互证D.历史叙述具有主观性5.(3分)在服饰上,唐代宽袍大袖,无论男女都爱着胡服;宋代则相对修身适体,尤其是女装拘谨、保守,色彩淡雅恬静,襦衣、背子的“遮掩”功能加强。
这反映出宋代( )A.民族交融的不断加强B.社会重理的审美意趣C.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D.追求个性的思想意识6.(3分)如图为洋务派兴办的福州船政局的组织结构图。
2018年高考历史试题(全国卷Ⅱ)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Ⅱ)历史1.A【解析】材料意在通过商汤对鸟兽不赶尽杀绝而获得诸侯拥护这一历史事件,来体现商汤的成功缘于其“仁爱”之心和基本道德意识。
故选A。
材料中没有捕猎与其他生产活动进行比较的信息,不能得出捕猎是夏商主要经济活动,B错;材料未体现商汤注重生态环境保护,C错;材料不能体现资源争夺,D错。
2.B【解析】材料反映的主要信息是:西汉时期,百姓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他们在将粮食换成钱币的过程中遭到商人盘剥,导致其出卖土地而流亡。
答案选B。
自商鞅变法以来到晚清,重农抑商政策没有改变,A错;材料没有提及生产积极性受到打击,C 错;富商大贾并没有操纵税收,D错。
3.C【解析】材料反映了武则天时期,中书、门下两省名称发生变化并且宰相数量增加、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实质是分割宰相权力,强化皇权,这有利于加强君主对朝政的控制,C对。
两省宰相人数增加、更替频繁,会使得宰相权力被进一步分解,没有涉及职权扩大,A错;低品级官员参与国家大政,没有直接提升官品,这一做法的目的并不是为官员提供晋升机会,B错;宰相权力遭到削弱,参政议政的职能没有变化,D错。
4.D【解析】材料信息主要反映的是明代到清代昆曲流行于社会上层,江南士大夫也用昆曲以示高雅,说明昆曲属于上层文化和官场文化,这也是它流行于明清时期的主要原因,D对。
陆王心学提倡“心即理也”,事实上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与昆曲关系不大,A错;昆曲流行于京剧之前,是京剧的渊源之一,京剧吸收了昆曲的部分元素,B逻辑错误;昆曲是“官腔”“雅乐”且很受江南士大夫欢迎,这反映了社会上层的文化取向,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等级的强化,C错。
5.D【解析】材料中地方督抚的主张透露出两个信息:第一,“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说明依然存在朝贡观念;第二,主张中国外交官以“万国公法”为依据,联合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来参与评判是非曲直,明显带有近代外交观念,D正确。
山东省德州市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 中国古代史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试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一、选择题1.(2017·临沂模拟)根据《楚雄日报》的报道,元谋人以其唯一性和独特性被评为“云南十大名片”之首。
元谋人的“唯一性和独特性”主要体现在元谋人( ) A.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人类B.生活在中国湖北省元谋县C.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种植水稻D.会直立行走和使用打制石器2.(2017·德州模拟)从细节入手,能帮助我们加深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依据下面的细节描述,你能知C.山顶洞人 D.半坡人3.(2017·岳阳中考)岳阳市某校九年级(1)班学生想去参观距今约70万~20万年之间的某远古人类遗址,他们应该去( )A.云南元谋 B.北京周口店C.浙江河姆渡 D.陕西半坡村4.(2016·青岛中考)日本农学家认为,大约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粟就向东传入日本、朝鲜,向西传入阿拉伯、小亚细亚、俄国等国家和地区。
我国最早种植粟的是( )A.北京人 B.黄帝C.半坡原始居民 D.河姆渡原始居民5.(2017·东营中考)某同学绘制了一幅我国原始居民生活场景的想象图,下列内容与河姆渡原始居民相符的是( )①生活在黄河流域②种植水稻③住干栏式房子④挖井饮水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6.(2017·济宁中考)从北京人、山顶洞人的择洞而居到半坡、河姆渡人的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
人们居住条件改变中起决定因素的是( )A.生产工具的改进B.种植技术的发展C.建筑技术的进步D.饲养水平的提高7.(2017·德州模拟)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黄河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
下列远古文明与母亲河——黄河有关且正确的是( ) A.在黄河流域曾经生活过的原始人类遗址有北京人、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和炎黄部落B.河姆渡原始居民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他们普遍使用磨制石器C.黄帝、禹是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其中黄帝被后人称为“人文初祖”D.黄河流域由于比较潮湿,最适合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是干栏式建筑8.(2017·益阳中考)黄帝被称为“中华民族之父”,下列关于黄帝时期的发明正确的一组是( ) A.仓颉——缫丝B.隶首——文字C.嫘祖——算盘D.伶伦——乐谱9.(2017·六盘水中考)《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024-2025学年山东省德州市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学情检测历史试题
2024-2025学年山东省德州市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学情检测历史试题1.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记述:波吕斯认为正义是对朋友和敌人的善意和公平;修兰特斯主张正义是统治者所制定的法律和规则;苏格拉底认为正义不仅仅是个体行为的外在表现,而是个体灵魂内部的和谐统一。
上述关于正义的理解有利于()A.培养合格的士兵B.实现城邦的和平C.引导人追求个体的发展D.反思雅典民主制的缺陷2. 亚历山大东征西亚时,“每到一个地方,都在当地的庙宇里举行祭祀,搞一些活动和举办节日来向众神献祭”。
亚历山大此举旨在()A.实行宗教宽容和自由B.加强民族间交流交融C.借助神权以强化权威D.实现东西方思想统一3. 871年,德意志皇帝路易二世写信给拜占庭皇帝巴西尔一世,论证拜占庭帝国不是真正的罗马,在信中他列举了以下事实作为证据:东方帝国人说希腊语而非拉丁语;他们在种族上是希腊人而非罗马人。
这可用于说明()A.拜占庭成为新的希腊文化中心B.希腊文化的影响力深远C.文化交融促进拜占庭文化发展D.帝国分化加剧文化冲突4. 1607年《本草纲目》传入日本,日本儒学家林罗山于长崎得到此书,将其献给了幕府。
其后日本的本草学多受《本草纲目》影响。
如贝原益轩以《本草纲目》为蓝本,踏遍全国各地考察草药,于1709年著成《大和本草》,开拓出合乎日本国情的草药学新时代。
这可用以说明()A.中医学理论发展受政府影响B.日本对中华文化的学习与创新C.日本幕府推行对外开放政策D.日本文化与中华文化一脉相承5. 下图中的人物形象呈现出了共同的特点。
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生产力水平低B.区域文明交流C.文明形态一致D.宗教信仰相同6. 14—15 世纪,西欧商品流通量不断增加,相应地要求货币流通量的有效供应,而此时金融手段还没有发展到利用货币来弥补硬币不足的程度;同时,封建贵族阶层为了支付日益高昂和频繁的战争费用,为了满足其奢靡的生活需要购买东方精美昂贵的消费品,他们需要更多的金银。
精品解析:【全国市级联考】上海市崇明区2018届高三4月模拟(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
一、选择题(共40分) (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 下图为姜寨遗址复原图。
该复原图反映出中国早期原始农耕的突出特征是A. 社会等级B. 南稻北粟C. 聚族定居D. 贵贱有别【答案】C【解析】由姜寨遗址复原图可知,中国古代早期原始农耕突出特征是聚族而居,故C项正确;图片信息体现不出社会等级,故A项错误;图片中没有农作物的信息,故B项错误;图片信息也没有体现出贵贱有别,故D项错误。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认真观察图片信息,然后排除即可。
2. 在孔子看来,要纠正春秋时代的社会弊端,最可靠的手段是A. 道法自然,无为而治B. 礼法兼治,王霸并用C. 以民为本,推行仁政D. 恢复周礼,倡导仁义【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主张克己复礼,提倡“仁”,由此可知孔子纠正春秋时代的社会弊端的手段是恢复周礼,倡导仁义,故D项正确;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是老子的主张,故A项错误;礼法兼治,王霸并用是荀子的主张,故B项错误;以民为本,推行仁政是孟子的主张,故C项错误。
3. 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定,下列各项中属于谥号的是A. 秦始皇B. 光武帝C. 唐太宋D. 光绪帝【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是帝号,光武帝是谥号,唐太宗是庙号,光绪帝是年号,由此可知B 项正确,ACD错误。
4. “幽州”是古代地名,右某一时期幽州负责管辖“郡、国十一,县九十”。
据此判断“某一时期”最有可能是A. 秦代B. 汉代C. 唐代D. 宋代【答案】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提取材料的关键信息,如“州”“国”,由此判定答案。
5. 某同学对公元3~10世纪中国历史朝代更替进行整理,图中空白处应填的是A. 春秋战国B. 五代十国C. 北朝、南朝D. 辽、夏、金、北宋、南宋【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朝结束了南北朝分裂的局面,故C项正确;春秋战国远在三国之前,故A 项错误;五代十国是在唐代以后,故B项错误;辽、夏、金、北宋、南宋是在五代十国之后,故D项错误。
2023届山东省名校联盟高三第二次学业质量联合检测历史试题
绝密★启用前山东省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第二次学业质量联合检测历史试题本试卷8页。
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五帝时代指的是古史传说中夏代以前的中国上古时代。
根据文献记载,“五帝”的提法当始于西周或春秋时期,目前所见关于五帝时代的文献都在晚商以后。
东汉的《越绝书·宝剑篇》记载:“赫胥(黄帝之孙)之时,以石为兵,断树木为官室。
”这表明A.先民对远古时期记载丰富B.五帝时代与考古学发现已经相互印证C.古史记录系统的周密完备D.传世文献提供了五帝时代存在的可能2.出土汉简“里程简”对长安到敦煌的驿置(馆舍、邸店、邮驿站点)有详细记录,其中所记载的驿置是附有基本供应和保障设施的停靠站点,而不是一般的地名。
该驿置的设置主要是为了A.传播农耕技术B.发展民族文化C.畅通丝绸之路D.治理边疆地区3.考古研究发现,汉唐墓葬根据墓主身份的不同,其形制表现出极为明显的等级差别;而到了宋朝,未获得诏葬的高品官和中低品官的墓葬中则出现了与庶民墓相仿的“从俗而葬”现象。
这表明宋朝A.社会生活呈现世俗化趋势B.封建伦理观念已受到冲击C.市民阶层的地位获得提升D.国家对社会控制相对松弛4.清朝的科举考试制度极为严密,除仍实行宋明时期的弥封、誊录之外,还增加了复试制度与磨勘试卷环节,此外对于科场舞弊者亦是严加惩处。
这些做法A.扩大了统治基础B.保证了科举制度规范有效运行C.实现了社会公平D.消除了科举中的徇私舞弊现象5.晚清税则在计量规格和计量单位的使用上,经历了由中式主导到中英混合使用再到以英制为主的国内标准化与国际同步化的转变。
高三统编版高考历史模拟题汇编:宋元时期的经济
高三历史高考模拟题汇编——宋元时期的经济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1.如表内容是宋朝皇帝(部分)颁发的一些关于植树的诏令。
宋朝统治者此举意在()时间诏令内容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课民种树,定民籍为五等,第一等种杂树百,每等减二十为差,桑枣半之……佐春秋巡视,书其数”宋太宗至道元年(995年)“令诸路州府各据本县所管人户,分为等第,依元(原)定桑枣株数,依时栽种……如将来增添桑土,所纳税课并依元(原)额,更不增加”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民种桑柘,毋得增赋……令民即其地植桑榆或所宜木官计其活茂多寡,得差减在户租数,活不及数者罚,责之补种”A.维护小农经济稳定B.增强官民重农意识C.减轻农民赋税负担D.改善乡民生活环境(陕西省渭南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2.北宋时期,朝廷在江南地区大规模劝导南方农民试种麦、黍、粟等北方旱地作物,到南宋时南方多地种麦有一定规模,出现“却破麦田秧晚稻”的景象:此外,浙东一带农户在早稻未收时,多在稻田的行间种上晚稻。
这说明宋朝()A.南方饮食习惯开始改变B.南方经济优势地位确立C.南方农业经济韧性增强D.人地矛盾危机得以解决(重庆市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学业水平选择性考模拟调研(一)历史试题)3.宋代诗人留下众多对乡村田园生活吟咏的诗句,为研究宋代农业生产提供重要的史料。
从下列诗句描述的农业生产现象中,能够得出的结论是()杨万里却破麦田秧晚稻,未教水牯卧斜晖。
陈造半夜天晴一夜雨,前日麦地皆青秧。
曹勋隔岁种成麦,起麦秧稻田。
陆游处处稻分秧,家家麦上场。
A.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B.理学思想影响文学创作C.农业生产工具有重大革新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四川省凉山州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4.宋朝的瓷器温润如玉,没有任何花纹;而元青花瓷造型大气磅礴,带有伊斯兰风情的缠枝纹装饰,繁复满密的构图,崇蓝尚白的色彩,丰富多样的植物题材,无始无终的‘S’形骨骼,优游不迫的线条。
2018年全国高考二卷历史试卷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 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 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 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 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 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答案】A【解析】商汤认为野外捕鸟之人设的四面密实的网会将鸟兽杀绝,所以采取了“去其三面”的做法,这表面看是对鸟兽的仁慈,不赶尽杀绝,实际上《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有意在说商汤能够建立商朝是其仁德的结果,故选A;夏商时期我国华夏族居民大多已经过上定居的生活,所以农耕应该是主要的经济活动,故B不符合史实;保护生态环境不是题目的主旨,而且题干没有说到商朝建立之后的事情,故排除C;题干提到的是商汤的举动与夏商更替的关系,而不是资源争夺,故排除D。
名师点睛:这一题主要考查考生全面准确解读材料和审题的能力,试题以热点隐性切入,题干以商汤仁慈能最终推翻暴虐无道的夏桀这一《史记》记载为载体,考查以德治国这一时政热点(十九大提出“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问题,同时这一题也在聚焦立德树人、彰显了历史学科积极育人的导向。
考生在作答时需要注意审题干中的“意在说明”,这是提示思考《史记》作者这样记载的用意所在,所以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方能得出正确答案。
25. 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
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
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A. 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 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 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D. 富商大贾操纵税收【答案】B【解析】西汉文景时期,百姓的田租很轻,但是人头税重,而且在粮价极低的情况下,还要把粮食换做钱币来交税,富商大贾再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这就意味着百姓负担沉重,有可能因此而倾家荡产,再结合题干信息“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可知,这反映了当时自耕农经济发展难以为继,故选B;汉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故排除A;材料主旨是农民负担沉重,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税收多少及其形式是由政府确定的,且材料信息说的是“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故排除D。
山东省烟台市、德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2024 年高考诊断性测试历史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的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第Ⅱ卷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卡上。
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第Ⅰ 卷 (选择题 45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遗址发现的聚落距今8000年,半地穴式房屋成排布列,最大房址占据聚落中心。
临潼姜寨遗址发现的仰韶文化村落距今7000年左右,房屋围绕中心广场分为东、南、西、西北、北五个房屋组,每组代表一个亲属组织。
两者布局的不同反映了A.自然环境造成定居方式的差异B.不同地区文化发展形态的多元C.经济发展推动社会阶层的分化D.不同历史时期生产方式的变化2.西汉前期,士农工商大都以追求财富和权欲作为动机;西汉后期,弥漫整个社会的功利思想逐渐淡化。
这一变化缘于A.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发展B.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对外经济文化联系加强D.社会主流思想发生改变3.唐代,岭南“十月作田,正月收粟,养蚕八度,收稻再度”;云南曲靖州以南、滇池以西,农民“从八月获稻,至十一月、十二月之交,便于稻田种大麦,三、四月即熟。
收大麦后,还种粳稻。
”这可以用来说明唐代A.农作物种类明显增多B.农业生产技术大为提高C.农作物品种得到改良D.南方粮食产量已超北方4.有学者说:“清康熙朝开海贸易并设立江、浙、闽、粤四大海关,仅仅是恢复‘闽粤边海生民’的一条谋生之路,并征收海关税以益于‘闽粤兵饷’,所以清朝制定以限制为基本特征的对外贸易法律就成为必然。
”该学者揭示了清朝A.重农抑商政策与海禁政策的一致性B.抑商政策因时局变迁而调整C.限制了外贸推动经济发展的可能性D.商人已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5.清朝道光、咸丰年间,关于西北边疆的研究蔚然成风,相关史地研究著作大量出现,如魏源的《西北边域考》沈垚的《钦定回疆则例》等,并在不同程度上关注了西北的边防和疆域。
2018年德州市高二下学期历史阶段性测试(带答案)
2018年德州市高二下学期历史阶段性测试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1、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
这反映了()A、宗法制度的瓦解B、分封制度的崩溃C、等级制度的颠覆D、礼乐制度的破坏2、周人认为“追孝”“享孝”祖先,可以祈福长寿,并将“孝”的含义从“事死”扩大到“事生”,不仅要孝顺父母、祖父母,还要孝顺宗室、宗庙以及兄弟、朋友、姻亲诸侯等。
这反映出周代()A、伦理政治的建构B、宗法观念的淡化C、神权政治的强化D、君主专制的加强3、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
这客观上()A、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B、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C、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D、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4、秦政府规定:官吏必须经过国家正式任命才能奏效;未经任命而先行任职,或受私人派遣任职者均要受到法律治罪。
官吏一经任命,必须服从调遣,且不准带随员赴任;到了新任职位之后,也不得随意除其故官佐,更以之新官……违者依法治罪。
这些规定,旨在()A.强化君主专制 B.规范官吏从政C.树立法律权威 D.加强中央集权5、吴宗国认为,从政府机构看,秦和汉初“中央政府中皇家事务与国家事务尚未分离……‘卿’这个称呼本身即带有家臣的意味,宰相和百官也是具有浓厚的为皇帝个人服务的色彩,国家还保持了古老的家国不分、家国一体的传统和形式”。
这反映出()A、经济发展是家国同构观念维系的关键B、秦汉沿袭西周宗法制度,等级森严C、秦汉处于国家政治制度的转型时期D、三公九卿相关规定凸显宗族观念加强6、《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
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A、记载的真实性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C、修撰的政治性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7、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高考模拟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高考模拟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5小题,每题3分,共计45分)1.丘吉尔在二战后初期提出对英国有着深刻影响的“三环外交”,即按重要性由高到低,依次为英联邦环、英美环、英欧环。
英国曾经“三顾茅庐”最终于1973年如愿加入欧共体,后又多次公投脱欧。
英国与欧共体(欧盟)的关系,揭示了()A. 多极化趋势在加强B. 美国霸权主义影响C. 英国恪守孤立主义D. 英国奉行大国思维【答案】D【解析】由材料“对英国有着深刻影响的三环外交”,可知材料强调的是英国的外交策略而非多极化趋势,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英国而非美国,故B项错误;由材料中“英联邦环、英美环、英欧环”可知英国并不奉行孤立主义,故C 项错误;由材料可知三环外交企图通过英国在与英联邦、美国和联合起来的欧洲这三个环节中的特殊联系,充当三者的联结点和纽带,以维护英国的传统利益和大国地位,结合材料中“按重要性由高到低……英欧环”、“1973年如愿加入欧共体,后又多次公投脱欧”可知英国奉行大国思维,故D项正确。
2.下图体现了汉代推行的“推恩令”,此图比较形象地说明了汉代初年的政治变化。
下列关于此图的解释正确的是()A. “七国之乱”的教训是汉代“推恩令”出台的根源B. “推恩令以一种中央与地方相互妥协的方式解决了王国问题C. “推恩令”下的政治改革与“独尊儒术”的思想改革目的具有背离性D. “推恩令”的推行体现出汉武帝及其统治集团的政治智慧【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七国之乱”的教训是汉代“推恩令”出台的直接原因,“推恩令”出台的根源在于地方王国势力威胁到中央集权,故A 项排除;“推恩令”的根本宗旨是解决地方王国势力对中央集权的威胁,中央不可能向地方妥协,故B项排除;汉代初年的政治改革与思想改革的根本目的都是要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故C项排除;从图中可以看出,“推恩令”的推行实际上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这既迎合了汉代统治者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又避免了激起诸侯王武装反抗的可能,体现了当时统治者的政治智慧,故D项正确。
德州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2024
德州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202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题后的括号内)1. 以下哪一项不是德州历史上的重要事件?A. 德州独立宣言的签署B. 德州加入美国联邦C. 德州棉花种植的兴起D. 德州石油的发现答案:C2. 德州独立宣言是在何时签署的?A. 1836年B. 1835年C. 1834年D. 1833年答案:A3. 德州加入美国联邦的时间是?A. 1845年B. 1846年C. 1847年D. 1848年答案:A4. 德州棉花种植的兴起对当地经济的影响是什么?A. 促进了经济发展B. 导致了经济衰退C. 没有明显影响D. 引起了社会动荡答案:A5. 德州石油的发现对全球能源市场有何影响?A. 增加了能源供应B. 减少了能源需求C. 没有影响D. 引起了能源危机答案:A6. 德州历史上的“孤星共和国”是指什么?A. 一个独立的国家B. 一个州C. 一个城市D. 一个地区答案:A7. 德州独立战争的起因是什么?A. 墨西哥政府的压迫B. 经济利益的冲突C. 文化差异D. 宗教信仰的冲突答案:A8. 德州独立战争持续了多长时间?A. 1年B. 2年C. 3年D. 4年答案:B9. 德州独立战争的主要指挥官是谁?A. 萨姆·休斯顿B. 斯蒂芬·奥斯汀C. 詹姆斯·鲍伊D. 威廉·特拉维斯答案:A10. 德州独立战争的转折点是哪一场战役?A. 阿拉莫战役B. 圣哈辛托战役C. 戈利亚德战役D. 贝克萨战役答案:B11. 德州独立战争后,德州的领土范围有何变化?A. 扩大了B. 缩小了C. 没有变化D. 不确定答案:A12. 德州加入美国联邦后,其政治地位有何变化?A. 从独立国家变为州B. 从州变为独立国家C. 从地区变为州D. 从城市变为州答案:A13. 德州棉花种植的兴起对当地社会结构有何影响?A.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分化B.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融合C. 没有明显影响D. 引起了社会动荡答案:A14. 德州石油的发现对当地环境有何影响?A. 环境污染加剧B. 环境得到了改善C. 没有明显影响D. 引起了自然灾害答案:A15. 德州历史上的“孤星共和国”时期,德州的政治体制是什么?A. 君主制B. 共和制C. 联邦制D. 专制答案:B16. 德州独立战争期间,墨西哥军队的指挥官是谁?A. 安东尼奥·洛佩斯·德·圣安娜B. 萨姆·休斯顿C. 詹姆斯·鲍伊D. 威廉·特拉维斯答案:A17. 德州独立战争期间,德州军队的兵力是多少?A. 1000人B. 2000人C. 3000人D. 4000人答案:C18. 德州独立战争结束后,德州的经济发展情况如何?A. 迅速发展B. 缓慢发展C. 没有发展D. 出现了倒退答案:A19. 德州加入美国联邦后,其经济结构有何变化?A. 从农业为主转变为工业为主B. 从工业为主转变为农业为主C. 从服务业为主转变为农业为主D. 没有明显变化。
2023届山东省烟台市德州市高三下学期高考诊断性测试(一模)历史试题 附答案
2023年高考诊断性测试历史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的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第Ⅱ卷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卡上。
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4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墨子要求人们顺应天意,认为“顺天意得赏”,“反天意得罚”;主张“万事莫贵于义”,“有义则治,无义则乱”:认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提出选贤任能。
这些主张A.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色彩B.强调了重义轻利的理念C.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感慨D.呼应了社会变革的需要2.表1为汉高祖到武帝初期中央和地方高级官僚中军功集团所占比例表(单位:%)。
由此可知,在此期间A.军功制被察举制取代B.统治者治国理念转变C.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D.社会阶层流动性降低3.表2为唐代敦煌户籍资料关于“受田”的统计。
这可以用来说明A.赋役制度有待调整B.中央政府权力减弱C.国家严控土地交易D.小农经济大量破产4.16世纪初,中国金银比价是1:6,欧洲是1:12,日本是1:10。
据此我们可以推断,这一现象A.反映了清朝初年商品经济的发展B.促进了中国白银货币化发展C.源于新航路开辟致金银汇率波动D.推动了中国海禁政策的实施5.表3为部分洋务官员的简介。
这反映出洋务运动A.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结构B.注重培养资本主义人才C.经济近代化进程的曲折性D.孕育了革新社会的力量6.1912年1月3日,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交临时政府部长人选名单。
临时参议院认为其中宋教仁年轻气盛,锋芒毕露,章太炎标新立异,好唱反调,于是否决了该名单。
此后,孙中山将人选调整为程德全和蔡元培,名单获得通过。
由此可见,当时A.临时政府与国会矛盾尖锐B.民主政治理念得到践行C.革命派缺乏政治斗争经验D.责任内阁制进一步完善7.1940年陈嘉庚率领南洋华侨慰劳团访问延安,发现"实在看不出有什么共产党主义的存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科综合历史试题2018.4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页。
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答题纸规定的地方。
第I卷(必做,共140分)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择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卷上。
2.第I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3.古代某思想家认为:“释法术而任心治,尧不能正一国。
去规矩而妄意度,奚仲不能成一轮。
”该思想家的流派是 A.儒家 B.法家 C.墨家 D.道家14.“唐世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尽斡利权,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
故谚称‘扬一益二’,谓天下之盛,扬州一而蜀次之也。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唐朝重农抑商的政策加强 B.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C.盐铁经营促进了扬州城市发展 D.对外贸易的发展推动了扬州经济的繁荣15.明代袁宏道在《东西汉通俗演义序》说到:“今天下自衣冠以至村哥里妇,自七十老翁以至三尺童子,谈及刘季起丰沛、项羽不渡乌江、王莽篡位、光武中兴等事,无不能悉数颠末,详其姓氏里居,自朝至暮,自昏彻旦,几忘食忘寝,讼言之不倦。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两汉的政治制度对明代百姓有很强的吸引力B.伴随商品经济发展,明代通俗文化进一步普及C.明代通俗文化的兴起扩大了民众对政治的关注D.通俗文化在政府的支持下得以普遍推广16.“但这一战争并没有促使中国人惊醒……他们拒不承认中国在军事上的劣势和在政治上的衰退,这样他们便让自己继续沉睡了二十年。
”这段话中的“战争”是指A. 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17.下表为1894年、1914年的外国资本在华资本结构图表(单位:万元),据此可知A.1894年后因中国民族工业的萧条外国资本急剧膨胀B.外国资本的扩张导致中国被迫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 C.一战前外国资本在中国的扩张达到近代时期的最高峰 D.列强的在华投资中交通业和工业比重上升较快18.右图是江西婺源县水岚村少年詹庆良1949年9月23日的一则日记。
对此推断合理的是A.“三大邻国”有误,应为美苏居中调停B.当时国共两党和谈,决定和平民主建国C.作者身居乡村,获得外界信息迟滞有限D.日记所载不符史实,当属作者主观臆造19.下图是我国经济增长率波动曲线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 一五计划的实施推动1952经济增长率迅速提升B.国民经济比例的调整推动1964年经济增长率的回升C.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推动1984年经济增长率的提高D.中国经济增长率呈现出平稳增长的趋势20.1969年《人民日报》对联合国不满、批评和谴责的文章占当年该报纸关于联合国政治类文章的71. 43%,1970年为17. 24%,1971年为3.13%。
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第三世界国家控制了联合国 B.尼克松访华改善了中美关系C.中国国内“左”倾思想得以根除 D.中国对美政策做出调整21.“当时,新兴的自然科学已经证明自然是受理性所管辖的,于是哲学家们认为他们也有责任依据人不变的理性为道德、宗教、伦理奠定基础。
口口口口因此而产生。
”这里的“口口口口”应是A.智者学派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D.启蒙运动22.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一种新的科学的生产管理方式——泰罗制。
20世纪初,泰罗制被广泛推广,企业生产效率提高,美国经济迅速发展,职业经理人开始出现。
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 科学管理成为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原因B.泰罗制的推广促使美国经济进入“大企业”时代C.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企业规模的扩大催生了科学管理体系 D.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经营者革命”的出现23.1988年6月,经济互助委员会与欧洲共同体签署联合声明,双方互相承认,并正式建立关系。
这表明A.经互会实行市场经济体制 B.整个欧洲经济形成一体化C.国际经济组织间联系加强 D.两极格局对峙的局面结束第Ⅱ卷(必做140分十选做20分,共1 60分)注意事项:1.第Ⅱ卷12道题。
其中36~42题为必做部分.43~47题为选做部分。
考生在选做部分的试题中必须从地理、历史两科中各选择1道试题作答。
不按规定选做者,阅卷时将根据所选科目题号的先后顺序只判最前面的1道试题,其他作答的题目答案无效。
2.第II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黑色签字笔、钢笔或圆珠笔答在试卷答题纸上,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必做部分】38.(24分)1787年宪法创立了联邦制共和政体。
直到今天,这部宪法依然是美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976年到2013年,美国联邦政府曾关门18次,最短的1天,最长的21天。
2013年10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及其民主党同僚控制的参议院与共和党议员占多数的众议院,在医改问题上的分歧难以弥合。
参议院多次否决众议院通过的限制奥巴马医改方案的预算案,致使政府因预算“难产”而关门。
美国标准普尔公司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此次关门至少已给美国造成经济损失240亿美元。
——据央视网新闻频道“美国联邦政府关门”专题新闻 (1)依据材料一和1787年宪法等相关知识,说明美国联邦政府关门的原因。
(6分)材料二在罗斯福的“百日新政”期间,罗斯福向国会提交了15项重要提案,国会几乎没有经过任何周折,全部予以批准。
……在新政期间,罗斯福采取主动行动,通过自己的班子迅速起草制订他认为是必要的法律,然后交由国会批准。
过去那种仅由总统建议、国会批准立法的做法完全被突然增大的总统立法权代替了。
这是美国宪政上前所未有的局面。
——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 (2)依据材料二概括新政期间美国总统权力的变化,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和作用。
(8分)材料三美国宪法部分修正案和最高法院部分判例1791年,第一修正案:国会不得制定关于下列事项的法律:确立国教或禁止宗教活动自由;限制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剥夺公民和平集会和向政府请愿申冤的权利。
1803年,马伯利诉麦迪逊案,确立了最高法院的司法审查权,司法权真正成为足以抗衡行政权和立法权的权力。
1810年,弗莱彻诉佩克案,最高法院推翻了一项州法律,从而明确了最高法院有权宣告州的立法违宪。
1920年,第十九修正案: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性别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剥夺或限制。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美国宪法实践的认识。
(10分)39.(22分)从古至今,中国教育制度和内容不断发生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由地方学即郡国学申送十八岁以上青年入太学,受业一年,经考试,以甲乙等分发。
甲等得在宫廷充皇帝侍卫,乙等回归本乡作吏……凡属政府成员,皆须太学出身,或是由太学生服务地方政府为吏之双重资格为出身。
此等人,皆经政府之教育与选择。
每一成员,既通经术,亦称文学,又擅吏事,汉人谓之“通经致用”。
——钱穆《中国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太学教育的突出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6分)材料二国民学校修身科初级教科书《公民须知》目次(注:刘大绅编、教育部审定,商务印书馆出版,1917年1月)(2)依据材料二概括近代教育的新发展,并分析其形成因素。
(8分)材料三 20世纪20年代订立的《九江岳氏家规》中强调祭祀的时候“拜跪尤不可懈怠”,并规定“倘赞礼方完,执事者致祭,即哄然手弹膝尘,亦属不敬”。
而同时代《南海荷溪乡何垂裕堂族规》中扫墓之仪式规定为“(一)齐集;(二)立正;(三)行三鞠躬礼;(四)肃立;(五)颁发领胙券;(六)礼毕”。
——黄书光《变迁与转型:中国传统教化的近代命运》 (3)依据材料三指出近代家族教育的两种倾向。
你对近代家族教育的发展有什么认识?(8分)【选做部分】45. (10分)【历史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官吏俸禄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善为国者,其教民也,皆作壹(指专务耕战)而得官爵……所谓壹赏者,利禄官爵抟出于兵,无有异施也。
——《商君书》 (1)材料一中的思想在商鞅变法过程中有哪些体现?其“利禄官爵”的调整有何历史影响?(6分)材料二故宪章旧典,始班俸禄。
户增调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司之禄……禄行之后,赃满一匹者死。
一《魏书·高祖纪》 (2)据材料二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中俸禄制度的特点。
(4分)46.(10分)【历史一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89年6月,当时国民议会主席)巴伊先生发言:我请求我和秘书们首先宣誓;他们随即按照下述文字进行宣誓:“我们立誓,决不与国民议会分离,在王国宪法的制定和巩固于坚实的基础之上以前,誓必集会于环境所要求的任何地点。
”全体议员都在主席面前宣读了同样的誓词(史称“网球场宣誓”)。
——吴绪等选译《十八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1)据材料一概括当时国民议员的主要诉求?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网球场宣誓”体现的精神和作用。
(6分)材料二(1791年7月17日,哥德利埃俱乐部召集巴黎群众于马斯校场,当场宣读了一份请愿书。
)全民族的代表们,你们的任务将近完成了……但是出现了一件滔天罪行:,路易十六逃跑……立法者们!人民的意志不是这样的,路易十六的罪行确凿,这个国王已经放弃了王位。
我们要求通过他的退位,同时召开新的制宪议会作为真正的国家法庭来宣判这个罪犯,而尤其是要决定如何接替他的职务和新的执行政权的机构。
——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2)据材料二指出这份请愿书的核心要求是什么?它们的愿望是怎样实现的?(4分)47.(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报知新闻》的社论《天赐良机终于到来》(1941年12月9日晚报)说:“残虐无道,掠夺瓜分世界,地球上人类应当共同拥有的财富与资源的80%被他们占有。
恬不知耻的英美,竞进一步把魔爪伸向了东亚的最后一块肥肉——中国大陆。
国民,奋起吧!国民,前进吧!照耀我们的是三千年国体的精华!”——前坂俊之《太平洋战争与日本新闻》 (1)依据材料一指出该社论对太平洋战争起因的认识。
对此,你有何评价?(6分)材料二在被称为“没有比这里竞争更激烈”的新闻界,战争就是扩大发行量的最好机会。
反对战争不仅会引来政府和军部的不满,也会惹怒国内爱国主义的民众,发表反战言论的报纸会被骂为“卖国贼”“汉奸系”。
……政府还出台了<报纸法》等言论管制的法律法规,一旦发现违反禁令的文字将被审查部门禁止发行,每一次禁止发行都将造成报社的巨大损失,政府和军部还会利用利益关系恐吓广告主刊登报纸广告,彻底断绝报社的收入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