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第二单元)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1.[氧气]是[维持生命]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是植物[制造养料]必需的原料,氧气和二氧化碳对[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2.吸气,是含有氧气的空气由[鼻子或口腔]进入[气管],再进入[肺]的过程。

此时胸腔[扩张]。

3.呼气,是交换后的空气由[肺部]到[气管],再由[鼻子或口腔]呼出的过程。

此时胸腔[收缩]。

4.人体参与呼吸的器官有[鼻腔、咽、喉、气管和肺]等。

第二课《呼吸与健康生活》1.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2.平静状态下,青少年每分钟的呼吸次数在[20次]左右。

剧烈运动后,每分钟呼吸的次数会[增加]。

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呼吸功能],保持身体[健康]。

4.运动后,人需要更多的氧气。

[呼吸次数]会增加,及时补充所需要的[氧气]。

第三课《测量肺活量》1.[肺活量]是人体[吸入最多]空气后,[呼出去]空气的量。

肺活量是人体[是否健康]的一个指标。

2.我们可以用简易肺活量袋来测量[肺活量],肺活量用[毫升]作单位。

3.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提出,四年级学生肺活量的要求,男生[1100-2600]毫升,女生[900-2000]毫升。

4.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使[肺]得到锻炼,增加[肺活量],能向身体提供更多的[氧气],使精力更加充沛。

第四课《一天的食物》1.[食物]是我们身体所需[养料和能量]的主要来源。

2.按照食物的来源,食物可以分成[动物类食物]和[植物类食物]两类,也称为[荤食]和[素食]。

3.按照食物食用的生熟情况,可以分成[熟食]和[生食]。

4.按照日常食用的数量,食物可以分成[主食]和[副食]。

5.人们的生活习惯,可以把食物分成[米饭、面食、水果、蔬菜、肉类、蛋类]等。

第五课《食物中的营养》1.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通常分为[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矿物质】、水和膳食纤维]。

2.[淀粉]是[糖类]的重要成员之一,是我们身体[能量的来源]。

五上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五上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五上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第二单元主要涉及以下知识点:
1. 太阳系和地球运动,介绍太阳系的组成,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以及地球的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原因。

2. 地球的磁场和地球的内部结构,讲解地球的磁场对生活的重要性,以及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壳构造。

3. 地球与月球,探讨地球和月球的运动关系,月相变化原因,月球的表面特征等。

4. 人类活动与地球,介绍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包括环境污染、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内容。

以上是五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的主要知识点,涵盖了地球运动、地球内部结构、月球运动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等内容。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到你。

小学五年级科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

小学五年级科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4.空气的成分知识点:1.空气是一种混合物质,按体积计算,空气中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二氧化碳等其他气体约占1%。

2.氧气支持燃烧。

3.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因此常用来灭火。

4.氧气的作用:(1)供给呼吸:用于缺氧、低氧和无氧的环境。

(2)助燃剂(3)冶炼5.氮气的作用:(1)医疗手术(2)制氮肥、(3)保护食品6.二氧化碳的作用:(1)制作碳酸饮料(2)用作制冷剂(3)提高作物产量(4)作为灭火剂7.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

实验一:实验材料:蜡烛、玻璃片、水槽、矿泉水瓶等实验方法:①将一支蜡烛黏在玻璃片上并放在水槽底部②向水槽中加入适量的水,点燃蜡烛③用一只矿泉水瓶罩在蜡烛上方现象:蜡烛慢慢熄灭,蜡烛熄灭后,瓶内的水面上升了。

实验二:将燃烧的木条插入矿泉水瓶内,出现的现象是什么?现象:燃着的木条熄灭了说明剩余的气体不能支持燃烧如何利用掌握的科学知识和方法判断哪瓶是氧气,哪瓶是二氧化碳?把点燃的火柴(或者木条、纸条等)放进瓶子里,火柴熄灭的是二氧化碳;继续燃烧的是氧气。

5.燃烧与灭火1.燃点:某种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叫作这种物质的燃点。

2.燃烧必须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达到可燃物的燃点。

3.灭火的方法: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降温到该物质的燃点以下。

4.遇到火灾怎样逃生?(1)穿过浓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2)将身体贴近地面行走。

(3)披上湿被褥。

实验:右图所示,①用“纸锅”可以烧水吗?为什么?“纸锅”可以烧水。

“纸锅”中的水不断蒸发带走热量,“纸锅”始终达不到燃烧的温度。

②逃生方法推想:为什么逃生时要披湿被褥保护身体?浸湿的被褥可以带走热量,降低温度,防止被烧烫伤,保护我们的身体。

6让空气更清新1.让空气更清新的措施:(1)植树造林(2)低碳出行(3)道路洒水(4)治沙种草。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

本节要点:
光是怎样传播的
光是直线传播的 光传播的速度是30万千米每秒。 光从太阳发出到达地球需要8分钟。
复习
1、光是怎样传播的? 光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2、光传播的速度是多少? 光传播的速度是30万千米每秒。 3、光从太阳到达地球需要几分钟? 光从太阳发出到达地球需要8分钟。
想一想: 为什么我们对着镜子使用电视的 遥控器,还是能够打开电视呢?
最长。
• A、春季和秋季 • B、夏季 • C、冬季
9、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长度的变化是 ( C )。
A、长——短 B、短——长 C、长——短——长
• 10、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 方向是( B )。
• A、西—南—东 • B、西—北—东 • C、东—北—西
画出影子
阳光下的影子
画出影子
阳光下的影子
A、放大
B、缩小 C、不变
光的反射 画一画 2、在黑屋子里,为什么台灯亮后,就能看见书 上的字了?请画出灯光的传播路线图。
光的反射
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或物品运用了光的反射原 理?请列举3个实例。
探照灯、照镜子、反光镜
光的反射
本节要点: 1、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被反射回 去,形成反射现象。 2、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线
1、照明灯上为什么要装灯罩? 灯罩可以把灯泡向上的光,反射到下方和 本来向下的光线结合在一起。
2、教室的墙壁为什么要涂成白色? 白色的墙壁有利于反射。
1、眼睛瞳孔的变化? 光线强烈时,瞳孔缩小;光线弱时,瞳孔放大。
2、课后用一面镜子对着自己的眼睛,把头从黑暗处移到光 明处,观察瞳孔的变化?
光的反射 判断
1、阳光照射在镜面上后,可以改变原来的路线。( √ ) 2、平面镜中像的大小与实物的大小相同,但左右相反。( √ ) 3、汽车的反光镜不是平面镜,它没有用光的反射原理。(× ) 4、把房间里的墙涂成白色,会使房间更明亮。(√ ) 5、利用镜子,我们可以把阳光反射到教室的黑板上。(√ )

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第二单元《溶解》●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溶解: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肉眼看不见的微粒,不会自行沉降(没有沉淀),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过滤的过程:将滤纸对折两次后,沿着一条边打开,放入漏斗中。

让漏斗颈的底端紧贴烧杯内壁。

过滤时倒入液体时,要使液体沿着玻璃棒慢慢流入漏斗内,玻璃棒对着三层滤纸处,漏斗里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做过滤实验时,要注意“一贴、两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两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三靠:倾倒滤液的烧杯嘴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漏斗末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

过滤实验中用到的器材有铁架台漏斗过滤纸玻璃棒烧杯。

一些物质(食盐)可以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质(面粉沙子)不能溶解在水中。

小毛驴背糖(盐)过河,过河后感觉变轻了,你来解释一下。

白糖易溶于水,被水淹后,一部分白糖溶解在水中了●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高锰酸钾是紫黑色的固体小颗粒,常被用来消毒和防腐,但不能用手直接取,需要用小匙来取高锰酸钾投入水中时:会像小蝌蚪一样出现紫色的尾巴,然后慢慢沉入水底,一点点的向水中扩散。

搅拌后:高锰酸钾均匀的溶解在水中,不能看到它的颗粒。

因为它有颜色(紫红),能让我们看得更加明显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实验根据以上实验,总结什么情况下物质才溶解:溶解指物质均匀地、稳定的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

你对溶解的认识是:水中看不见颗粒,均与分布,没有沉淀,不能用过滤方法分离。

●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一些液体能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溶解于水,另一些液体则不能。

胶水或洗发液进入水中的状态:先浮在水面,再下沉,然后一缕缕的扩散,轻轻搅拌部分溶解,充分搅拌全部溶解,最后变成胶水或洗发液溶液。

实验:“胶水、醋、酒精、和食用油能在水中溶解吗”实验你是怎样完成的?你的预测:我认为胶水、醋和酒精能在水中溶解,食用油不能溶解。

五年级科学2单元

五年级科学2单元

第二单元光一、填空1、光源一般是指(能够发出可见光)的物体,生物光源的代表是(萤火)。

2、自然光源:(萤火、闪电、太阳光)等。

人造光源:(灯泡、蜡烛、激光、篝火)等。

3、没有光我们就看不见(物体),太阳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4、光在空气中和水中都是沿(直线)行进的,光在同一种介质中,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5、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小孔成像是(上下颠倒,左右相反)的。

这个现象是中国古代(墨子)发现的。

———光从窗户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再对面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这个现象称为(小孔成像)。

6、当光线照射到镜子、幕墙、月亮的表面后(会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光的(反射)。

7、几乎每样东西都可以反射光,越光滑的表面,反射效果越好,镜子是最好的反光物体。

8、镜子有平面镜、凸面镜、和凹面镜,同一个物体在这些镜子中的影像都不相同。

9、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正立的,大小与实物相等,在凸面镜中的影像是正立的,大小与实物不相等,在凹面镜中的影像是上下颠倒,大小与实物不相等。

10、家里的梳妆台用的是平面镜,汽车的后视镜用地市凸面镜,五官科医生用的是凹面镜。

11、光线从一钟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是,传播方向会再交界面上发生弯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12、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凸透镜),通过它观察物体,具有(放大)作用,还能使光线(会聚),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可以使物体在屏上(成倒)立的像。

13、中间薄边缘厚的透明镜片叫(凹透镜),通过它观察物体,具有(缩小)作用,还能使光(分散),凹透镜成像的特点:可以使物体在屏上成(正立)的虚像。

14、由于放大镜是(凸透镜),具有聚光的作用,所以千万不能用放大镜看太阳,以防灼伤眼睛,导致失明。

15、放大镜和老花眼镜都是凸透镜,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16、彩虹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这七种颜色称为七色光。

17、太阳光(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如果想得到某种彩色光,可以用这种颜色的玻璃纸把其他颜色的光过滤掉。

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内容

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内容

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内容一、电的基础知识。

1. 生活中的电。

- 电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如电灯照明、电视播放节目、冰箱冷藏食物等。

电是一种能量形式,它能使电器工作。

2. 电路的概念。

- 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

只有电路是通路时,电流才能通过,用电器才能正常工作。

二、电路元件。

1. 电源。

- 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常见的电源有电池和发电机。

电池有不同的型号,如1号、5号、7号电池等。

在电路中,电池的正极(通常用 + 表示)流出电流,负极(通常用 - 表示)流入电流。

2. 用电器。

- 用电器是消耗电能的装置,像灯泡、电动机、电铃等都是用电器。

灯泡是把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电动机是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等。

3. 导线。

- 导线的作用是连接电路中的各个元件,让电流能够在电路中流动。

一般导线由金属芯(如铜芯)和绝缘外皮组成,金属芯导电,绝缘外皮防止触电。

4. 开关。

- 开关是用来控制电路通断的元件。

当开关闭合时,电路接通,电流可以通过;当开关断开时,电路断开,电流无法通过。

三、简单电路的连接。

1. 串联电路。

- 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电路。

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路径。

例如,用电池、导线、开关和一个小灯泡连接成串联电路,当开关闭合时,电流从电池正极流出,依次经过开关、小灯泡,再回到电池负极。

如果其中一个元件损坏(如小灯泡灯丝断了),整个电路就会断路,其他用电器都不能工作。

2. 并联电路。

- 把电路元件并列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电路。

在并联电路中,电流有多条路径。

例如,有两个小灯泡与电池、开关组成并联电路,当开关闭合时,电流从电池正极流出,在分支点分成两条路径,分别经过两个小灯泡,然后在汇合点汇合,再回到电池负极。

如果其中一个小灯泡损坏,另一个小灯泡仍然能正常工作,因为它们各自有独立的电流通路。

四、电路故障检测。

1. 电路故障类型。

- 电路故障一般有断路和短路两种情况。

五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知识点(一)各节知识点一、地球的表面1.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复杂多样的,也是不断变化的。

常见的陆地地形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等。

2.整个地球的表面是高低不平、复杂多样的由陆地和海洋两部分组成。

海陆分布是不均匀的陆地被海洋分开并没有完全连接在一起形成几大板块。

3.地球表面的样子不是本来就有的,而是经过漫长的演化逐渐形成的。

4.地形地貌的主要特点及对其成因的猜测:二、地球的结构1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在不断运动着。

2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3地壳运动也称为构造运动推动着地壳的演化是地震和火山喷发的主要原因,其最直观的结果是造成岩石的变形。

不同年代的岩石或岩层由于地壳运动而受到力的作用发生弯曲或断裂,形成褶皱和断层等地质构造。

三、地震的成因及作用1.地壳运动是地震发生的原因。

地震的发生会使地表形态发生巨大变化。

2.两半拼接的小盒代表地壳中的两个板块铺在小盒中的泥代表岩层,拉开或挤压是模拟岩层受到的作用力。

3.地震会使地表断裂、隆起,引起山体滑坡泥石流、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等现象。

四、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1.地壳运动是火山喷发的原因。

火山喷发时,会使地面产生裂缝,并有熔岩喷涌。

2.火山喷发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形成火山岩小山、火山岛、火山口湖等。

地震和火山喷发是引发地表变化的内在因素,其主要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

3.长白山天池是一个火山口湖,由火山喷发形成。

火山喷发喷射出大量熔岩之后,在火山口处形成盆状凹陷,时间一长,积水成湖。

4.火山喷发成因的模拟实验用酒精灯加热→火山喷发→火山的成因(1)用番茄酱模拟熔岩,用土豆泥模拟地壳。

(2)注意事项:①必须戴护目镜,防止加热后的番茄酱喷射到眼睛。

②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③用薄薄的土豆泥封住洞口可以使熔岩更容易喷发出来。

(3)实验现象:洞口处薄薄的土豆泥裂开形成“火山口”,“火山口”喷发出“熔岩”,还可能发生“山体”裂开,流出“熔岩”的现象。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的知识点主要包括地球的构造和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构造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是最外层的部分,也是我们最接近的部分,其平均厚度约为6千米。

地幔位于地壳之下,地核则位于地幔之下。

地核是地球最厚的部分,平均厚度约为2900千米。

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力的作用和地壳运动的结果。

火山是因为地下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

地震则是地壳的岩层在互相挤压时会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大地会放出巨大的能量,造成严重破坏。

此外,地震方位可以通过特定的仪器进行自动测定,但目前还无法预测地震。

如需更全面的信息,可以阅读课本教辅或者请教老师。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2.2、蚕吐丝前的特征:粪便变软,变成叶绿色;停食;身体透明。
2.3、蚕蛹的体形粗短,身体呈纺锤形,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长有黑色的眼睛,体色呈褐色。一对触角的雏形。胸部长有胸足。腹足、尾足消失。胸部、腹部都有环节。有气门。胸部背面长出两对翅。蚕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
2.3、养蚕、抽取蚕丝是我国伟大发明之一。远在4000多年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开始养蚕。
变态:蜜蜂、蚂蚁、苍蝇、青蛙、蚊子、蝴蝶、蟋蟀、螳螂、蜻蜓等。
不变态:蝗虫、鱼、狗、猪、猫等。
从卵孵化而来:蚊子、苍蝇、蝗虫、鱼、青蛙、鸡、蜻蜓、蚕等。
由母亲直接生下来:猫、狗、人、羊、大熊猫等。
2.6、各种动物的生命周期包括出生、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四个阶段。
2.6、不同动物的生命周期所经历的阶段不一定相同,周期长短也不一定相同。
2.7、在人的一生中,出生前后和青春发育期长的最快。身高和体重变化很大。
2.6、有些动物幼年期和成年期的样子很不相同,从一种形态变成了另外一种形态,这种变化叫做变态。
2.6、完全变态要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种形态。蜜蜂、蚂蚁、苍蝇、蚊子、蝴蝶等属于完全变态。
2.6、不完全变态要经历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蟋蟀、螳螂、蜻蜓、蝉、蟑螂等属于不完全变态。
2.6、动物分类方法2种,一种按变态和不变态分类;另一种按卵生和胎生分类。
2.4、蚕蛹经过10—15天会变成蚕蛾,蚕蛾全身披着白色鳞毛,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长着眼睛和1对触角。胸部长着两对翅和三对足。
2.4、昆虫的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
三对足。
2.5、蚕的一生是从卵开始的。蚕的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种形态。
2.5、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2.1、小蚕爱吃桑叶,桑叶要新鲜并保持干燥,要保持小蚕“房间”的清洁,把小蚕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

五年级科学二单元

五年级科学二单元

五年级科学二单元在五年级科学课程的第二单元中,我们将探索生命的奥秘。

通过学习有关植物、动物和人类身体的知识,我们将深入了解生命的起源和运作原理。

本文将介绍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和重点。

一、植物的生长与繁殖(500字)植物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形式之一。

在本单元中,我们将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以及它们的繁殖方式。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转化为能量,并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

同时,我们还将了解植物的繁殖方式,包括昆虫传粉、风传播和自我繁殖等。

通过这些学习,我们将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生命力和重要性。

二、动物的特征与分类(500字)动物是地球上最丰富多样的生命形式之一。

在本单元中,我们将学习动物的特征与分类。

动物的特征包括有机体结构、生理功能和行为特征等。

同时,我们还将了解动物的分类方法,如按照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按照食性和栖息地等进行分类。

通过对动物的研究,我们将更好地认识动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三、人类身体的结构与功能(500字)人类是地球上最发达的生命形式之一。

在本单元中,我们将学习人类身体的结构与功能。

人类身体包括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多个系统,它们相互协作,保持人类的正常运作。

通过学习人类身体的结构与功能,我们将更好地了解人体的奥秘,并学会如何保持身体的健康。

四、生命的保护与关爱(500字)在本单元的最后一部分,我们将学习生命的保护与关爱。

生命是宝贵的,我们需要学会珍惜和保护它。

我们将重点关注环境保护、动物保护和健康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保护濒危物种,我们将明白人类与自然界的相互依存关系,并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结:五年级科学二单元的内容涵盖了植物、动物和人类身体的知识,以及生命的保护与关爱。

通过学习,我们将深入了解生命的奇妙,增强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

同时,我们也将学会保护和关爱生命,为构建美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让我们一起开启科学之旅,探索生命的奥秘吧!。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1.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在四年级上册科学的第二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关于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不同生物种类的数量和多样性。

这包括了各种动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之间的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的存在对于我们地球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因为不同的生物种类之间相互依存,构成了生态平衡,维持着我们的生存环境。

2. 为什么生物多样性重要?生物多样性不仅是自然界的奇迹,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基础。

生物多样性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例如食物、药物、材料和能源,支撑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各种生物之间相互作用,构成了复杂的生态系统,维持着地球的生态平衡。

生物多样性还为人类提供了文化、娱乐和休闲活动,丰富了人类的生活。

3. 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自身做起。

我们要爱护自然环境,不随意破坏动植物的生存地。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节约资源,减少浪费,保护自然资源。

对于濒临灭绝的物种,我们可以积极参与保护行动,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帮助它们重返自然。

政府和环保组织也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

4. 个人观点和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关乎着地球的生存与发展。

每一个生物种类都是地球生命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尊重并保护它们。

保护生物多样性,不仅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表现。

我希望未来能够看到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发展,人类与自然能够和谐共生。

总结四年级上册科学的第二单元,深入浅出地向我们介绍了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重要性。

通过学习,我们不仅增长了知识,更培养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和能力。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从日常做起,共同保护地球上丰富多样的生物。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它涵盖了各种动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之间的生态系统。

在四年级上册科学的第二单元中,我们学习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深刻认识到了生物多样性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以及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义。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内容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内容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内容一、呼吸与健康1. 呼吸的基本过程我们可以通过鼻子和胸腔运动感受到呼吸。

呼吸器官包括鼻腔、气管、支气管、肺、膈肌等。

一呼一吸算一次呼吸。

吸气时,气体从鼻腔或口腔进入气管,再进入肺,胸腔扩张,腹部收缩;呼气时,气体从肺部到气管,再由鼻腔或口腔呼出,胸腔收缩,腹部放松。

2. 呼吸的重要性氧气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质,我们体内所有的细胞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气来维持生命。

呼吸过程中,人体进行着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3. 呼吸与运动运动前后,呼吸次数会发生变化。

运动前呼吸次数比较少,运动后呼吸次数增加,以便呼出和吸入更多的气体。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呼吸功能,保持身体健康。

4. 肺活量肺活量是指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

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肺活量标准:男生1100~2600毫升,女生900~2000毫升。

肺活量的测量通常使用简易肺活量测量袋进行。

二、食物与营养1. 食物的分类按食物来源分:动物类食物 (荤食)和植物类食物 (素食)。

按食用方式分:生食、熟食。

按食物的重要性分:主食、副食。

2. 食物中的营养营养成分通常分为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淀粉是糖类的重要成员之一,是我们身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脂肪和糖类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而蛋白质则是构成人体肌肉、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

3. 食物的营养搭配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所需的所有营养成分,因此我们需要搭配膳食,保证营养充足。

膳食营养搭配原则:荤素搭配,粗细粮搭配;多种搭配;每日吃适当的新鲜水果和蔬菜。

三、食物的消化1. 消化器官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

口腔是消化起始的地方,牙齿将食物磨碎,与唾液混合。

食道传送食物至胃,胃储存和搅拌食物,吸收一些营养。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大肠储存难以消化的食物残渣,生成粪便。

2. 消化过程食物被吃下后,会在人体内被消化吸收,不能被消化吸收的残渣则形成粪便排出。

五年级科学第二单元

五年级科学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无处不在的生物六、酸奶的秘密1、牛奶制成酸奶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是:添加新鲜酸奶。

酸奶是人们利用牛奶作原料制成的一种美味食品。

2、牛奶为什么会变成酸奶?这是因为在酸奶中,有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乳酸菌在起作用。

乳酸菌是一种细菌。

在合适的温度下,它能让牛奶变酸。

3、细菌是一种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微生物,身体结构非常简单,每个细菌由 1 个细胞组成。

在地球上,细菌的分布非常广泛。

无论在土壤里、水中、空气中,还是在我们家里、食物上,甚至在我们的身体内外,都能找到细菌的踪迹。

4、每一个细菌都是由一个细胞组成,个头十分微小,如果想观察细菌,只能够借助高倍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

细菌的外形分为杆状、螺旋状和球状3种。

5、最小的生命体是病毒,病毒是目前人类所了解的最微小、结构最简单的一类生物,比细菌还小得多。

病毒不能够独立生活,只能够寄生在其他生物体内,利用这些细胞进行繁殖。

病毒有流行性感冒病毒、艾滋病病毒、非典型肺炎病毒、禽流感病毒。

人类的非典、艾滋病、流行性感冒、禽流感等疾病都是由病毒引起的。

6、微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在微生物的大家族中,还有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成员,它就是病毒。

七、发面的学问1、在干酵母粉里,有一种特殊的微生物—酵母菌,它是一种真菌。

蘑菇是一种大型的真菌。

2、发酵现象:酵母菌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它可以把面粉中的一些淀粉分解。

在这个过程中会释放二氧化碳气体。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发酵现象。

3、霉菌生长环境的共同点:潮湿、温暖、阴暗。

4、细菌和真菌的利和弊:弊:导致生物患上不同的疾病,如一些细菌使人患上扁桃体炎,猩红热等疾病;一些真菌寄生在人体表面,会让人长癣。

利:①用来制作食品。

②用来生产药物。

③使动植物的遗体分解。

5、在干酵母里,有一种特殊的微生物—酵母菌,它是一种真菌。

6、酵母菌可以把面粉中的淀粉分解,在这个过程中会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发酵现象。

7、请写出你知道的三种真菌:蘑菇、酵母菌、乳酸菌。

五年级上册科学二单元

五年级上册科学二单元

五年级上册科学二单元探索科学奥秘:五年级上册科学二单元解析五年级上册科学的第二单元,是一个充满探索与发现的奇妙旅程。

这一单元引领着学生们深入了解地球上的水循环、天气变化以及生物链等自然现象,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一、水循环的奥秘水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五年级的学生们将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深入了解水循环的过程。

他们将观察到雨水如何通过蒸发、凝结等环节,形成云朵再降落到地面,形成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通过实验和观察,学生们将理解水循环对地球生态的重要性,以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二、天气的奥秘天气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一章节将带领学生们走进天气的世界。

他们将学习如何观测和记录天气情况,了解不同天气现象的形成原因,如风、雨、雪等。

此外,学生们还将探索气候变化对地球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如何改变天气模式。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们将学会关注身边的天气变化,并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三、生物链的奥秘生物链是自然界中各种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网。

在这一章节中,学生们将了解生物链的基本概念,学习不同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他们将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索食物链和生态平衡的奥秘,认识到每个生物都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此外,学生们还将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平衡的影响,并思考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一章节强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关系。

学生们将学习如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他们将探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了解环保措施的重要性。

此外,学生们还将了解一些环保组织和活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环保行动,为保护地球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五年级的学生们将培养起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观察、实验和思考的能力。

他们将意识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紧密联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到环保行动中。

同时,这一单元还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六年级科学第二单元

六年级科学第二单元

六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科学探索的乐趣科学,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和方法。

它以反复观察、实验和推理为基础,通过不断积累和发展,揭示了自然界的奥秘,为人们提供了无尽的探索乐趣。

在六年级科学的第二单元中,我们将进一步了解科学知识,并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

一、观察和实验在科学探索中,观察是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通过仔细观察,我们可以发现事物的特点和规律。

例如,我们可以观察不同材质的物体对光的反射情况,探讨光的传播规律。

观察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保持客观,并记录下来发现的现象和规律。

除了观察,实验也是科学探索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验证自己的观察和推理是否正确。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控制变量,比较不同种类肥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精确测量,控制变量,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科学探索的步骤在进行科学探索时,我们需要有一定的步骤和方法。

首先,我们要确定研究的问题。

例如,我们可能会研究“什么因素会影响植物生长”。

接下来,我们要收集相关的信息和资料,了解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相关理论。

然后,我们需要制定实验计划,并进行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要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

最后,我们可以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对我们的研究问题进行回答。

三、科学知识的应用科学知识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的理论,它还可以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科学知识,改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比如,我们可以使用科学原理设计更高效的能源利用方式,减少能源浪费;我们可以运用科学方法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保护地球的生态平衡。

此外,科学知识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

通过科学的眼光,我们可以认识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例如,我们可以了解到火山喷发会引发地震和海啸,进而理解自然界中的地质作用。

四、未来科学的挑战科学的发展永无止境,未来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例如,我们需要更好地保护环境、解决能源问题、探索宇宙的奥秘等。

这些都需要我们拥有扎实的科学知识和探索精神。

科学第二单元及问题详解

科学第二单元及问题详解

1、水能溶解很多(物质)。

由于水溶解了自然界中的许多(矿物质),生物得到了(营养);由于水溶解了空气中的(氧气),水中的动物和植物能够(生存)。

2、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3、过滤的过程:将滤纸对折两次后,沿着一条边打开,放入漏斗中。

让漏斗颈的底端(紧贴)烧杯(内壁)。

过滤时倒入液体时,要使液体沿着(玻璃棒)慢慢流入漏斗内,漏斗里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4、溶解指物质(均匀地)、(稳定的)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

溶解就是一种物质(完全进入)了另一种物质里。

5、将一小匙食盐、面粉、沙子三种物质分别放入盛水的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会发现食盐(完全溶解到水中),面粉的颗粒(悬浮在水中),而沙子(则会沉于水底)。

6、取一小匙食盐,放入盛水的玻璃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后,观察到的现象有(食盐全部进入水中),所以说食盐在水中溶解了。

7、为了清晰地观察到物质的溶解过程,我们用一种有(颜色)的物质代替食盐做溶解的实验。

8、人们经常用高锰酸钾来(消毒)和(防腐)。

它是一种褐色的颗粒,能(溶解)于水中,溶于水中后,水(改变了)颜色。

不能用手直接取高锰酸钾,需要用(小匙)来取。

9、高锰酸钾投入水中时:会像小蝌蚪一样出现紫色的尾巴,然后慢慢(沉入水底),一点点的向水中(扩散)。

搅拌后,高锰酸钾(均匀)的溶解在水中,不能看到它的颗粒。

说明高锰酸钾能溶于水中。

10、某些固体物质溶解在水里,能够形成(均匀)、(透明)、(稳定)的溶液。

11、胶水或洗发液倒入水中,它们在水中是(悬浮)的,是(均匀)地向水中扩散,最后形成稳定的(胶体),(溶液)分散在水中。

而醋和酒精沉入水中而直接(迅速)地向水中扩散。

12、胶水放入水中,开始它们会慢慢地(沉于水底),轻轻搅拌一下,胶水会(随水流动起来),再充分搅拌后,会(溶于水中),静置后胶水会(沉于水底)。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本文档总结了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的知识点。

1. 物体的性质
物体的性质是指物体在特定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和特性。

常见的物体性质有颜色、形状、大小、质地、透明度等。

2. 物体的分类
物体可以根据不同的性质和特点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方法有按形状、用途、颜色等分类。

3. 物体的相互关系
物体之间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相互关系。

常见的相互关系有接触关系、重叠关系、分离关系等。

4. 物体的变化
物体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发生一些变化。

常见的物体变化有形状
变化、颜色变化、状态变化等。

5. 纸的种类
纸是一种常见的材料,有不同的种类。

常见的纸的种类有白纸、彩纸、包装纸等。

6. 木头的来源
木头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可以通过不同方式获得。

常见的木头
来源有树木、竹子等。

7. 研究物体
研究物体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进行。

观察物体可以通过用眼
睛仔细看、用手触摸等方式。

实验物体可以通过进行简单的实验来
了解其性质和特点。

以上是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的知识点总结。

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第二单元热一热起来了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当我们感到冷时,我们可以通过运动、多穿衣服、吃热的食物、靠近热源等方法来保暖。

2、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它只能减缓身全向空气散发热量的速度,起来保暖的作用。

二给冷水加热1、装有热水的塑料袋能浮在冷水盆中。

因为相同重量的水在加热时体积会变大,加满水的试管上面包一块气球皮,加热时气球皮鼓起来了这一现象来说明。

2、相同体积的冷水和热水比较,冷水重,热水轻;相同重量的冷水和热水比较,冷水体积小,热水体积大。

3、冷水在加热过程中,体积变大,重量不变。

三液体的热胀冷缩1、要明显地观察到水由冷变热时体积的变化,利用一个烧瓶装满水,上面橡皮塞上插一空心玻璃管,水变热时水位上升水变冷时水位下降,这种水体积的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但水在4摄氏度时正好相反,是热缩冷胀,金属锑和铋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

其它的液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装液体的瓶子都不会装满。

2、热胀冷缩: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3、(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4、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

四空气的热胀冷缩1、我们用一瓶口装有气球的瓶子来研究空气的变化,将瓶子放水热水里时,气球鼓起来了,比水的热胀冷缩的变化要明显,说明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解释热胀现象: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是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

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加快了运动,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当物体受冷后,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

2、(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3、(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科学第二单元复习重点

科学第二单元复习重点

科学第二单元复习重点1、2004年6月5日,国家环保总局在北京举办了全国绿色社区创建活动,并首次颁布了全国统一的绿色社区标志。

2、什么是绿色社区?答:绿色社区是指具备了符合环保要求的设施,建立了较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和公众参与机制的文明社区。

3、绿色社区建设包括哪些因素?答:绿色社区建设,包括绿色建筑、社区绿化、垃圾处理、污水处理、节水、节能和新能源设施,还包括完善的管理体制和居民的良好生活习惯等因素。

4、绿色社区的核心内容是什么?答:节能环保。

5、国家每年都认定一些生态市、生态县,各级政府也评选出一些绿色社区、生态村等。

6、你心目中的绿色社区是怎么样的?答:我心目中的绿色社区是这样子的。

①注重绿化:种植的花草树木多,绿地面积大,绿化面积达到20%以上。

②注意节约能源:每家都能做到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尽量使用节能电器,少开空调。

③环保设施完备:有垃圾分类回收清运系统、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等。

④居民行为:社区居民有良好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不乱扔垃圾,注意保护环境。

7.奇奇、妙妙所在的社区正在开展绿色社区创建活动。

请你帮助他们写几条建议。

争创绿色社区,我们共努力①节约用水,一水多用,随手关紧水龙头。

②慎用洗涤品,尽量选用无磷洗衣粉,减少水污染。

③绿色出行,尽量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少开私家车。

④垃圾分类投放,不随地乱扔垃圾。

⑤随手关灯,电器不要长期处于待机状态。

8、调查研究方法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和方法。

9、调查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10、我们学习科学的最佳途径是什么?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式是什么?答:我们学习科学的最佳途径是亲历探究,进行科学的基本方式是深入调查。

11、调查研究的方法有哪些?使用这些调查方法要注意什么?12、我们每个人都有建设绿色社区的责任和义务。

绿色社区的建设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13、调查研究的方法有哪些?使用这些调查方法要注意什么?答:调查研究的方法有:访谈法、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油菜和凤仙花一样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组成。

2.油菜花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

油菜是十字花科,有4个萼片、4个花瓣、6个雄蕊(4长2短),1个雌蕊。

(花瓣是黄色的)
3.解剖是科学研究常用的一种方法,顺序为:由外到内。

4.像油菜花一样,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完全具备的花叫做完全花。

如:油菜花、桃花、梨花、牵牛花、玉兰花、海棠花、迎春花等。

有些花缺少其中的一部分或几部分的花叫做不完全花。

如:南瓜花、黄瓜、丝瓜、柳树、杨树、桑树等。

5.植物的花承担着生产种子、繁殖新生命的任务。

植物的生殖器官是花。

6.只有雄蕊,没有雌蕊的花是雄花。

只有雌蕊,没有雄蕊的花是雌花。

雄花和雌花都是单性花,也是不完全花。

既有雄蕊,又有雌蕊的花是两性花。

(所有的完全花都是两性花,但并不是所有的两性花都是完全花)。

7.植物的花蕊分雄蕊和雌蕊。

雄蕊产生的花粉传播到雌蕊的柱头上,会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

胚珠受精以后,果实和种子开始成长,花朵开始凋谢。

8.雄蕊一般由花药和花丝两部分组成,上面是花药,下面是花丝。

花药里藏着许多花粉。

雌蕊一般由柱头、花柱、子房三个部分组成,上面是柱头,中间是花柱,最下面是子房。

柱头有黏性,能粘住花粉。

子房中藏有胚珠。

9.植物传播花粉的方式有:(1)自花传粉(2)异花传粉。

10.植物散播种子的方式有:(1)自体传播(弹射传播)(种花干裂后会卷曲,种子小而轻)如:油菜花、凤仙花、绿豆、大豆、豌豆、芝麻、喷瓜等;
(2)动物传播(果实表面长有钩、刺或果实味道鲜美多汁),
如:野葡萄、野樱桃、苍耳、车前草等;
(3)风力传播(果实轻小,有翅或毛),如:蒲公英、芦苇、杨柳、枫树等;
(4)水流传播,如:莲蓬、椰子等。

11.种子萌芽需要足够的水分和空气以及适当的温度。

12.蚕豆种子是由种皮和胚构成的,胚包括胚根、胚芽、子叶。

种皮起到保护种子的作用。

胚芽发育成植物的茎和叶;胚根发育成植物的根。

子叶的作用是为种子萌发提供养料,种子萌发是先长出根,再长出茎和叶,所以种子胚的结构中暴露在外面的部分是胚根。

13.种子里最重要的部分是胚。

胚是有生命的,可以发育成一株植物。

14.鸡蛋由壳、蛋白、蛋黄、气室、胚组成。

15.鸟类的卵由卵壳、卵壳膜、卵白、卵黄和胚(气室)等部分组成。

卵壳和卵白都具有保护卵细胞的作用,卵白还能供给胚胎发育所需要的养料和水分。

卵黄内储藏着胚胎发育的营养物质,气室内储藏着空气,供胚胎发育所需要的氧气。

卵壳上小孔的作用是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16.青蛙卵能在10天左右的时间里孵化出小蝌蚪。

小蝌蚪能在几个星期内长成一只小青蛙。

7.像青蛙、鸡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卵生,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如:鸡、鸭、鱼、鸟、青蛙、乌龟、蝴蝶等;像猫、狗、兔等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胎生,用胎生繁殖的动物叫胎生动物。

如:人、牛、羊、猫、狗、马、狮子、鲸鱼、蝙蝠、袋鼠等;胎生的动物一般都是用哺乳的方法喂养小动物。

18.动物也有与植物相似的地方。

许多动物分为雄性和雌性。

雌性动物产的卵,必须和雄性动物产的精子结合,使卵受精,才能发育成新一代的生命。

19.小鸡的孵化过程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答:选择蛋种、需要合适的温度和湿度、通风、翻蛋等。

重要条件是湿度,在35℃~40.5℃之间;翻蛋每隔1小时~2小时翻一次,孵化满18天停止翻蛋。

孵出小鸡大约需要3个星期。

20.卵生动物的繁殖活动有:青蛙求偶、鸟筑巢、蜻蜓交尾、蜻蜓点水产卵、成双成对的鹅等。

21.鸟类繁殖的顺序: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

22.花的子房发育成果实,受精的胚珠发育成种子。

人工种子便于贮藏和运输,适合机械化播种。

23.植物有哪些传播花粉的方式?油菜花是怎样传粉的?(P28)答:有靠昆虫传粉的花,叫虫媒花;有靠风来传粉的花叫风媒花;还有以水为媒介进行传粉的花叫水媒花等。

油菜花是虫媒花。

24.种子萌发的正确顺序是怎样的呢?答:种子吸水膨胀,种皮胀裂,先长出胚根,再长出胚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