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比例和反比例公开课何鹏程
六年级下册《正比例和反比例》公开课教案(和教学分析)
六年级下册《正比例和反比例》公开课教案(和教学分析)撰写公开课教案是每个教师都必需熟悉的一项工作,好的公开课教案能够激发同学兴趣,培养同学多方面的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本站提供的这套六年级下册《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比较》公开课教案符合新课标的规范,思路清晰,结构合理,适合同学的年龄特征,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吻合,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等优点。
单元教学内容:变化的量正比例画一画反比例观察与探究图形的缩放比例尺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赖的变量;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身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2、结合丰富的实例,认识正比例或者反比例;能根据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或反比例3、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实例,会利用正、反比例的有关指示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4、通过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持发生的必要性和实际意义,了解比例尺的含义。
5、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丈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教材分析这局部内容是在同学已经学过比的意义、比的化简与比的应用的基础上学习的。
本单元教材编写力图体现以下主要特点。
:1.提供具体情境,使同学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互相依赖的量我们生活在一个变化的世界中,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变量和变量之间的关系,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实际世界、预测未来。
同时,研究实际世界中的变化规律,也使同学从常量的世界进入了变量的世界,开始接触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我们知道,函数(函数可以直观地理解为: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对于x的每一个变化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y就叫做x的函数)是研究实际世界变量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模型,对它的学习一直是中学阶段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
而国际数学课程发展的趋势标明,对变量之间关系的探索、描述应从小学阶段非正式地开始,早期对函数的丰富经历是十分重要的。
正比例和反比例复习课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正比例和反比例复习课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定义和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正比例和反比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定义和性质。
2.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应用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定义和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应用问题。
2. 难点:正比例和反比例的证明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讲授法,讲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应用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正比例和反比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图示和案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 案例分析:分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应用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正比例和反比例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练习与讨论:学生进行练习,教师进行点评和解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正比例和反比例的主要内容和性质,提出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正比例和反比例定义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制作正比例和反比例的课件,包括图文并茂的讲解和案例分析。
2. 练习题库:准备一定数量的练习题,包括不同难度和类型的题目,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3. 教学参考资料:收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相关资料,以备教师在教学中参考。
八、教学时间安排:1. 导入和讲解:20分钟2. 案例分析:20分钟3. 练习与讨论:15分钟4. 总结与拓展:10分钟5. 课堂问答和评估:5分钟九、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
《正比例 反比例》教案(公开课获奖)冀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教材分析正比例和反比例是《数学课程标准》“数与代数”领域的重要内容。
具体目标有四点: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什么是按比例分配,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2.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3.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4.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并进行交流。
正比例和反比例历来是小学数学里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对正比例与反比例知识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比例的理解及对数量关系的认识,初步渗透函数思想,为今后学习中学数学和物理、化学打下基础。
与教学大纲比较,《标准》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有所提高。
不仅要求学生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
淡化脱离现实背景判断比例关系,而通过大量的例子以及图形给学生丰富的感知经验。
学生通过对两个数量保持商一定或积一定的变化,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不安排应用正、反比例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本单元主要内容有:正比例的意义,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的实例,根据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根据其中一个量估计另一个量的值;反比例的意义,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的实例;正、反比例关系的字母表达式。
这些内容都可使学生体会到正、反比例的意义既是正比例知识和反比例知识的逻辑起点,同时也分别是判断两种量是成正比例的量还是成反比例的量、学习正比例图像、解决正比例和反比例问题的依据和基础。
学习这部分知识时,学生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反比例比较困难。
教学时,一方面要用好教科书提供的素材,另一方面还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补充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经验更好地理解成正比例、反比例关系中的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教材中相关变量之间关系用数值(表格)、图像、解析(关系式)三种方式来表示,更有助于学生理解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对函数思想获得初步的了解。
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第4单元 2 正比例和反比例 》 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第4单元 2 正比例和反比例》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4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旨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定义、特点、判定方法以及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本质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比例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学习上,学生可能存在对概念理解不深刻、应用能力不足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及其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正比例和反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和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自主探究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特点。
3.案例分析:通过一组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心得,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5.总结提升:对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特点和应用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最新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和反比例 第2课时公开课课件.pptx
… …
(2)水的高度是怎样随着杯子底面积的大
小变化而变化的?
(3)相对应的杯子的底面积与水的高度的 乘积分别是多少?
探索新知
杯子的底面积与水的高度的变化情 况如下表。 杯子的底面积 2 1 3 1 6 /cm² 0 5 0 0 0 2 3 1 5 1
水的高度/cm
… …
0 0 5 0 从上表可以看出,水的高度和杯子的底面
小试牛刀
1.填空。 (1)某电视机厂装配一批电视机,每天装配
的台数和需要的时间如下表:
每天装配 的 台数/台 60 90 120 180 360 720 … 需要的天 60 40 30 20 10 5 … 数/天
①表中每天装配的台 ( )和 需要的天 数 数 增 减 ( )是相关联的量,每天装 多 少 配的台数( ),则需要的天数 ( )。
如果总价 一定,单 价与数量 成反比例 关系。
探索新知
讨论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下面的问题: 如何判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关系? 请举例说明。 提示: 判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关系的基本 步骤: 1. 首先判断两个量是否是相关联 的量。 2. 然后再看两个量的积是否为定 值。
典题精讲
1.
每天运的吨 数/吨
积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水的高度是随着杯子的
底面积的变大而不断变小的,而且水的高度与
30 10 20 15 15 20 L 300。 杯子的底面积的乘积总是一定的。例如: 积300,实际就是倒入杯子的水的体积。
用式子表示它们的关系就是: 底面积×高度=体积
探索新知
杯子的底面积与水的高度的变化情 况如下表。 杯子的底面积 2 1 3 1 6 /cm² 0 5 0 0 0 2 3 1 5 1
人教版六下数学《正比例和反比例练习课》获奖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正比例和反比例练习课本案例为省级小学数学优质课一等奖教学内容分析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51、52页,练习九第11~16题。
正比例和反比例练习,重点是巩固对两者意义的理解。
通过练习,巩固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方法。
第11题,通过判断所展示小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关系,并说明理由,进一步巩固反比例的概念。
第14题,通过图象,反过来判断斑马的奔跑路程与奔跑时间是否成正比例关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和认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感受正比例和反比例是描述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掌握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的思考方法。
2.通过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方法,提高分析、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及用正反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复习回顾1.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分别是什么?2.根据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我们怎样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关系?判断方法是:第一,这两种量是不是相互关联?其中一种量是否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第二,这两种量中每一组对应的数的比值(或积)是否一定。
二、判断练习1.课本第51页第11题: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关系,并说明理由。
(1)煤的数量一定,使用天数与每天的平均用煤量。
(2)全班的人数一定,按各组人数相等的要求分组,组数与每组的人数。
(3)圆柱体积一定,圆柱的底面积与高。
(4)在一块菜地上种的黄瓜与西红柿的面积。
(5)书的总册数一定,按各包册数相等的规定包装书,包数与每包的册数。
引导学生规范完整地表述,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理由是什么。
2.课本第51页第12题:让学生同桌之间讨论,独立完成,再讲评。
对于用字母表示数的数量关系,要加强指导。
一个手机组装车间要完成一批任务,每天组装手机的数量与需要的天数如下表。
(1)每天组装的数量可以称为工作效率,用p表示,需要的天数可以称为工作时间,用8表示。
部编六年级数学《正比例和反比例》程昱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北京
名师PPT课件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心似平原野马,易放难收。
谢谢观赏!
2、下面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1)数量一定,单价和总价。
总价和单价是两种相关
联的量,因为
总价 单价
数量
(一定),所以总价和 单价成正比例。
(2)长方形的长一定,面积和宽。
面积和宽是两种相关联
的量,因为
面积 宽
长(一定),
所以面积和宽成正比例 。
3 名师PPT课件
把相同的体积的水,倒入 底面积不同的杯子。
黄瓜的种植面积和西红柿的种植面积是两种相关联的 量,因为黄瓜的种植面积+西红柿的种植面积=这块地 的总面积(一定),也就是和一定,所以黄瓜的种植面积 和西红柿的种植面积不成比例。
名师PPT课件
两种量
不相关联 →不成比例
相关联
加的关系 →不成比例 减的关系 →不成比例 乘的关系 积一定 →成反比例 除的关系 商一定 →成正比例
“比赛PPT课件,适合公开课赛课!”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 名师PPT课件
成反比例的量
名师PPT课件
复习:
1、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
(1)两种相关联的量。 (2)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
一种量缩小,另一种量也随着缩小。 (3)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
名师PPT课件
复习:
名师9P.判PT断课件下面每题中的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4)书的总册数一定,每包的册数和包数。
每包的册数和包数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因为每包的册 数×包数=书的总册数(一定),所以每包的册数和包数成 反比例。
名师9P.判PT断课件下面每题中的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正比例与反比例(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 六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
正比例与反比例(教案)一、课时内容1. 教学思路本节课主要教授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及应用。
首先向学生介绍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定义,然后通过例题巩固学生的理解,最后引导学生思考实际问题中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应用。
2. 教学目标1.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2.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计算方法;3.能够应用正比例和反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学重难点重点: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定义和应用。
难点:应用题的解决方法。
二、课堂活动1. 导入新课向学生展示两个瓶子,一个是小瓶子,一个是大瓶子。
问学生:如果用小勺子往小瓶子里倒水,需要多少勺子才能倒满?再问:如果用同样的小勺子往大瓶子里倒水,需要多少勺子才能倒满?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 概念介绍引导学生描述上述问题中的两种情况,并引入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
定义正比例和反比例,并在黑板上画出两条线段,分别表示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情况。
3. 例题讲解在黑板上写出3/2=15/x的比例式,并向学生解释如何计算x的值,引导学生思考这个比例式的特点是什么。
4. 练习时间让学生自主练习相关例题,并在课堂上讲解和分享解题思路。
5. 应用拓展引导学生对一些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并让他们思考如何应用正比例和反比例来解决这些问题,例如:某人每小时走1.5千米,问他3小时后走了多远?某地方种树,每株树之间距离为5米,种了多少株树才能种满一定面积的区域?三、课后作业一、完成教材P105页的习题1、2、3。
二、思考并解答以下问题:1.两个车间生产一个产品,第一个车间每天生产20个,第二个车间每天生产30个,如果两个车间增加产量,它们生产的数量会是正比例还是反比例?2.如果某菜市场中卖某种蔬菜的商铺多,价格是否会上涨?3.某医院每天接待病人时间为8小时,如果增加医生数量,病人的等待时间会缩短吗?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课堂练习时,要在老师监督下完成任务,以确保练习的正确性和学习效果。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 正比例和反比例∣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 正比例和反比例∣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掌握其数学表达形式。
2. 能够识别并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
3. 掌握比例尺的概念,并能够应用比例尺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分析和归纳,让学生发现正比例和反比例的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比例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1.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及数学表达形式。
2. 实际问题中的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的识别和解决。
教学难点:1. 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的理解和应用。
2. 比例尺的计算和应用。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和数学表达形式。
2. 探究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正比例和反比例的规律。
3.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比例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正比例的概念和数学表达形式。
- 正比例: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当一个变量增加(或减少)时,另一个变量也相应地增加(或减少)。
- 数学表达形式:y = kx,其中k为比例常数。
2. 讲解反比例的概念和数学表达形式。
- 反比例: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当一个变量增加(或减少)时,另一个变量相应地减少(或增加)。
- 数学表达形式:y = k/x,其中k为比例常数。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识别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
- 正比例实例:小明买苹果,苹果的价格和重量成正比例关系。
- 反比例实例:小华骑自行车,自行车的速度和行驶时间成反比例关系。
2. 引导学生运用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堂练习(15分钟)1. 设计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 正比例、反比例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 北师大版
正比例、反比例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总复习第63页至64页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问题使同学们加深对正比例、反比例意义的理解,初步建立函数思想。
2.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实例,并进行交流。
培养同学们的讨论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使同学们在合作学习中获得学习乐趣。
3.能根据有关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坐标系方格纸上画图,并根据其中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另一个变量。
4.使同学们学习推理判断的思维方法,培养同学们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一)回顾与交流一1.说一说师:在本学期的第二单元,我们学习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请你先想一想这一部分内容,然后说一说你对这部分内容的了解。
生:我知道了什么是变化的量。
生:我知道了什么是正比例和反比例。
师:举例说明什么是变化的量?生:比如上学时,我走的路程的多少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的。
路程和时间就是变化的量。
师:如果你走的速度是一定的,那么你行的路程和时间有什么关系?生:成正比例关系。
师:你能说明理由吗?生:我行的速度不变,行的路程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而且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一定,所以,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
2.议一议师:正比例和反比例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请你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有哪些成反比例的量?四人小组同学互相举例说一说,并说明自己的举例为什么是成正比例或者成反比例。
最后把你们组存在的疑惑或者争论的问题记录下来。
活动时间约为5分钟,教师巡视指导。
【点评: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有一个充分的相互学习和交流,学生通过回顾和交流,不仅加深对正、反比例意义的认识,也从中了解更多的实例,发现自己的疑惑。
教师通过这个活动能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更能了解学生在哪些方面有疑问或者对哪些例子的分析不透彻。
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准备。
】3.全班交流师:每组说明正、反比例实例各一个,其他小组注意不要重复,并把本组需要交流的问题展示出来。
生1:买苹果时,苹果的单价一定,那么需要的钱数和买的数量成正比例。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 总复习《正比例与反比例》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总复习《正比例与反比例》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1、复习整理比和比例的有关知识,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和比例的意义,深化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能运用比和比例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在正比例、反比例的回顾与反思中,体会函数的思想。
2教材分析学习正比例和反比例是小学阶段渗透函数思想的重要内容,使学生从常见量的世界进入了变量的世界。
3重点难点重点:复习整理比和比例的有关知识,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和比例的意义,深化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能运用比和比例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在正比例、反比例的回顾与反思中,体会函数的思想。
措施:讲和练结合4教学过程教学活动1【导入】情境导入一、情境创设,导入复习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①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 ②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 ③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 ④全校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 )2、根据条件说出数学关系式,再说出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并列出相应的等式。
(1)一台机床5小时加工4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8小时加工64个。
(2)一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90千米,要行4小时;每小时行80千米,要行X小时。
指名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2【讲授】回顾整理二、回顾整理,构建网络(一)比的知识:1. 谁来举个例子说说什么是比?什么是比例?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列举:“按比例分配”、“比例尺”、“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等例)2. 说一说用比的知识可以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让学生体会比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应用。
3. 完成教科书p83“回顾与交流”的3题两人一组,合作完成后,全班交流结果,让学生比较后回答有什么发现。
(二)比和分数、除法的联系出示:a∶b=( )(( ))=( )÷( )(b≠0)教师问:1. 你会填写这个的等式吗?学生填好后,再问:2. 你的根据是什么?(比和分数、除法的联系)3. 那么比和分数、除法的联系是什么?它们的区别呢?4. b为什么不能等于0?小组议一议,再交流。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2课时《正比例》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案
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第2课时正比例教材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比和比例的有关知识,并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了生活中常见的变量之间的关系,这些都为学生学习正比例奠定了基础。
正比例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对小学生来说正比例的意义的理解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因此,教科书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设计了一系列情境,引导学生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从变化中看到“不变”,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正比例的过程。
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讨论,使学生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根据正比例的含义,判断一些变量关系是否成正比例,体会正比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目标:1.结合“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路程、时间与速度”等情境,经历正比例意义的建构过程,能从变化中看到“不变”,认识正比例。
1/ 5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能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的实例,感受正比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经历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提高分析比较、归纳概括能力,初步体会函数思想。
教学重点:能初步运用正比例的含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
教学难点:通过实例认识成正比例的量,掌握成正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点。
教学过程:2/ 51.自主探究师:下面是正方形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之间的变化情况,把表格填写完整,并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对比交流师: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之间的变化规律相同吗?(小组交流、讨论)师:一辆汽车以90千米/时的速度行驶,行驶的路程与时间如下。
把下表填写完整,你从表中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讨论)3.归纳总结师:像这样,路程和时间这两个量,时间变化,所行驶的路程也随着变化,且路程与时间的比值(速度)一定,我们就可以说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师:第1个问题中,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成正比例吗?3/ 51.圆的面积与半径成正比例吗?你是怎么想的?与同伴交流。
2.乐乐和爸爸的年龄变化情况如下,把表填写完整。
正比例以及反比例公开课教案
正比例以及反比例公开课教案Positive proportion and inverse proportion open class teaching plan正比例以及反比例公开课教案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正比例和反比例是在同学学习了比和比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让同学结合实际情境认识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
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教学目标是: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的过程,理解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学会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正比例、反比例都是表示两个相关联的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数学模型,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
本单元的教材分“成正比例的量”和“咸反比例的量”两个局部,先教学正比例的认识,再教学反比例的认识。
在同一节课里引导同学探索两种量在变化过程中存在的规律,并用关系式表示出规律,有助于同学掌握正比例、反比例概念的实质,因此我们抓住知识的内联与实质规律,重组正比例、反比例教学:把认识成正比例的量和认识成反比例的量的两个例题整合起来,布置在一节课里进行教学,让同学在同一实例的情境中,感悟、体会并理解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
重组教材,创编文本。
将教材中的例1(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认识成正比例的量)和例3(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认识成反比例的量)整合成同一问题情境下有前后联系的两道例题:保存原教材中的例1,引导同学认识成正比例的量;根据例1的情境,创编新的例2,替代原教材中的例3,引导同学认识成反比例的量。
将教材中的例2(认识正比例图像)放到认识正比例、反比例之后进行教学。
抓住实质,内联教学。
成正比例的量的实质规律是“比值一定”,成反比例的量的实质规律是“积一定”,引导同学探究发现这两种实质规律是教学的主要任务,教学时应掌握好这一点。
本设计将例1和例2整合到同一情境下,从同学熟悉的时间、速度和路程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动身,引导同学对比研究,在观察、讨论交流中发现:①例1和例2中的两种量都是相关联的量,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
六年级下册《正比例和反比例》公开课教案教材简析反思
六年级下册《正比例和反比例》公开课教案教材简析反思《六年级下册《正比例和反比例》公开课教案教材简析反思》这是一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好的公开课教案能够激发同学兴趣,培养同学多方面的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撰写公开课教案是每个教师都必需熟悉的一项工作,好的公开课教案能够激发同学兴趣,培养同学多方面的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本站提供的这套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正比例和反比例》公开课教案符合新课标的规范,思路清晰,结构合理,适合同学的年龄特征,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吻合,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等优点。
本单元在同学具有比和比例的知识,认识常见数量关系的基础上编排,通过对两个数量坚持商一定或积一定的变化,理解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渗透初步的函数思想。
正比例和反比例历来是小学数学里的重要内容之一,与过去的教材相比,本单元进一步加强正、反比例的概念教学,突出正比例关系的图像和简单应用,重视正、反比例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淡化脱离实际背景判断比例关系,不布置应用正、反比例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全单元编排三道例题和一个练习,前两道例题都是关于正比例的,分别教学正比例的意义和图像,后一道例题教学反比例的知识。
1.笼统实际事例中的数量变化规律,形成正比例的概念。
例1让同学初步感知“两种相关联的量”以和“成正比例的量”的含义。
列表出现了一辆汽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通过写出几组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并求比值,发现各个比的比值都是80,理解80是这辆汽车每小时行驶的千米数,由此得出数量关系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在数量关系中,路程比时间等于速度是旧知识,速度“一定”是这个问题情境里的规律,是正比例概念的生长点。
教材先指出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用“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具体解释两种量的“相关联”。
再指出这辆汽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的比值总是一定,可以说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它们是成正比例的量,同学在这里首次感知了正比例关系。
“试一试”在另一组数量关系中继续感知正比例关系,购买铅笔数量和总价的表格里有三个空格,先计算买4枝、5枝、6枝这种铅笔的总价,让同学体会铅笔的单价每枝0.3元是不变的,总价是随着数量变化而变化的,总价与数量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 正比例和反比例名师公开课优质教学设计 苏教版
正比例和反比例(一)导引探究,由表及里教学例1,认识成正比例的量。
在让学生说一说表中列出了哪两种量之后,教师引导学生逐步探究:行驶的时间和路程有关系吗?行驶的时间是怎样随着路程的变化而变化的?行驶的时间和路程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学生探究第3个问题时,教师可进行适当的引导,如引导学生写出几组路程和时间对应的比,并要求学生求出比值。
)2.引导学生交流并聚焦以下内容: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时间扩大、路程也扩大,时间缩小、路程也缩小;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总是一定的,也就是“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板书关系式)。
3.教师对两种量之间的关系给予具体说明: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
当路程和对应时间的比值总是一定(也就是速度一定)时,我们就说行驶的路程和时间咸正比例(板书“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的量。
4.让学生根据板书完整地说一说表中路程和时间成什么关系。
[数学概念是客观现实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数学概念的来源一般有两个方面:一是直接从实际经验中概括得出;二是在原有的初级概念基础上通过新旧概念的相互作用而获得。
正比例概念的形成属于前者,因此例1的教学可以充分利用表格,让学生通过对表中数据的观察和分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步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特点。
本环节先让学生观察例题中的表格,说一说表中列出的是哪两种量;接着用三个引探性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在探究学习活动中发现路程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及变化趋势;最后,聚焦、明晰这两种量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初步认识正比例的特点。
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学生经历正比例概念的形成过程。
](二)自主棵究,尝试归纳出示例2: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行驶的速度和所用时间如下表,它们之间有什么1.出示供学生自主探究的问题:当速度变化时,时间是否也随着变化?这种变化与例1中两种量的变化有什么不同?速度和时间的变化有什么规律?2.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交流中认识成反比例的量的特点:速度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速度变化,时间也随着变化;例2中两种量的变化规律是: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反而缩小;速度和时间的变化规律是它们的乘积一定,可以表示为“速度×时间=路程(一定)” (板书关系式)。
正比例和反比例 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正比例和反比例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比和比例第一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正、反比例中每个概念的含义;更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比例的量。
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进一步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提出本课复习题基本概念的复习什么叫两种相关联的量?下面两种相关联的量哪些量成比例?成比例的是成正比例还需成反比例?什么样的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什么样的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成正比例关系的量与成反比例关系的量有什么异同点?应用练习完成教材97页的“做一做”。
第3题在完成时可先把题中的等式变一变形,像y=8x变成y/x=8;把y=8/y变成xy=8,这样判断起来就方便了。
巩固练习完成教材99页第6~7题。
全课总结(略)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上步理解和掌握比和比例的意义与性质。
区别有关易混概念,进上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过程:讲述本课复习课题并板书基本概念的复习比和比例的意义与性质。
什么叫比?什么叫比例?(就学生所举的例子再让学生说说比和比例中各部分的名称),比的后项为什么不能是0?比和分数、除法有什么联系?说说比的基本性质的比例的基本性质?比的基本性质与比例的基本性质各有什么用处?看教材95页的归纳整理,并把基本性质栏中的空填上,说说根据什么填写的?完成教材95的“做一做”。
结合第3题让学生说说什么叫做解比例?根据是什么?示比值和化简比。
独立完成教材96页上的题目。
说说求比值与化简比的区别?(求比值是根据比的意义。
用前项除以后项,得到结果是一个数;化简比是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得到的结果是一个最简整数比)。
看书中的表,总结方法。
完成教材96页的“做一做”比例尺问题:1)什么叫做比例尺?说说“图距”、“实距”、“比例尺”三者之间的关系。
2)一幢教学大楼平面图的比例尺是1/100,这比例尺表示的是什么意思?比例尺除写成数字化形式处,还可怎样表示?完成教材97页上的“做一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成比例
2、下面表格中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为什么?
(3)底面积一定,圆柱的体积和高的关系如下:
体积/立方分米 高/分米 200 2 300 3 400 4 500 5 …… ……
成正比例
体积与高是两个相关联的量;
体积随高的变化而变化; 体积 =100 (一定) 高
3、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 例?为什么?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 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它们的积 一定,这两种量叫做成反比例的 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关系式为: x y k (一定)
正比例与 反比例 有什么区别与 联系呢?
汽车在高速上行驶,速度保持在100千米/时,说说汽车行驶的路程 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用多种方式表示这两个量之间是的关系。 (1)可以列表
用长30厘米,宽24厘米的长方形砖铺一条路,需用 900块。如果改用边长20厘米的方砖铺,需用多少 块?
30 24=720 (平方厘米) 720 900=648000 (平方厘米) 648000 (20 20) =1620(块) 答:需要1620块砖。
综合: 24 30 90 (20 20) =1620(块)
如果用 t 表示汽车 行驶的时间,v 表示汽车 行驶的速度,那么
v t 200(一定)
1 2 3 4 5 6 7 8 时间/时
0
SS 100( v(一定) 一定) v v tt 200( S (一定 一定 )) tt
路程/千米 速度/千米/时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S 100(一定) t
一辆汽车在路程为200千米的高速路上行驶,说一说汽车行驶的速 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用多种方式表示这两个量之间是的关系。 (1)可以列表
时间/时 速度/千米/时 1 200 2 4 5 8
100
50
40
25
…… ……
(2)可以画图
速度/千米/时
(3)可以用式子表示。
200 175 150 125 100 75 50 25
相同 点
正比例 两种量中相对
应的两个数的 比值,也就是 商一定。
反比例
量,一 种量变 化,另 一种量扩大 两种量中相 一种量 (或缩小), 增则减, 对应的两个 另一种量也随 x y k (一定) 也随着 减则增。 变化。 数的积一定。 之缩小(或扩 大)。
y k (一定) 两种相 关联的 x
时间/时 路程/千米 1 100 2 3 4 5 …… ……
200
300
400
500
(2)可以画图
路程/千米
(3)可以用式子表示。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1 2 3 4 5 6 7 8 时间/时
如果用 t 表示汽车 行驶的时间,S 表示汽车 行驶的路程,那么
(1)一捆100米长的电线,用去的长度与剩下的长度。
(2)一个数(非零)与这个数的倒数。
分子 =分数值(一定) (3)分数值一定,分子和分母。 分母
分母一定,分子和分数值。
分子 =分母(一定) 分数值
分子一定,分母和分数值。
分母 分数值=分子(一定)
1、一本书以看的页数和未看的页数成正比例。( × ) 2、小丽跳高的高度和她的身高成正比例。( × ) 3、生产机器的总台数一定,生产天数和每天成产的台
200 175 150 125
100 75
50 25 1 2 3 4 5 6 7 8 时间/时 0 1 2 3 4 5 6 7 8
时间/时
200
100 0
正比例、反比例的区别与联系
名称
不同点
意义不同点 变化方向不 关系式不 同 同
一种量扩大 (或缩小), 同增同减 另一种量也随 之扩大(或缩 小)。
数成反比例。 ( √ )
4、时间一定,工作总量和工作效率成正比例( √ ) 5、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成反比例。 ( × ) 6、 2 x 5=10 ,所以2和5成反比例(×)
A.正比例
B.反比例
C.不成比例
1、小明的身高和体重。( C ) 2、圆锥的体积一定,底面积和高( B ) 3、正方体的表面积和其中一个面的面积(A) 4、所行路程一定,车轮周长和车轮转数(B ) 4 5、甲数是乙数的 ,那么甲数与乙数( A ) 5 6、差一定,被减数与减数。( C )
1、右图表示的是一根水管 不停地向水箱注水,水箱内 水的体积的变化情况
注水速度: 10÷ 5=2(升/分)
注水时间/分 水的体积/升 5 10 8 16 10 20 13 26 23 46
2、下面表格中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为什么?
(1)输液时一小瓶葡萄糖液均匀滴落时,每分滴数与 所需时间 的关系如下:
尽你所能的总结我们本节课所 复习的内容。 寻找我们身边与数学有关的知 识,发现数学带给我们的乐趣!
用长30厘米,宽24厘米的长方形砖铺一条路,需用 900块。如果改用边长20厘米的方砖铺,需用多少 块?
每分滴数/滴 时间/分 60 20 50 24 40 30 30 40 …… ……
成反比例
每分滴数与时间是两个相关联的量;
每分滴数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每分滴数 × 时间 = 1200 (一定)
2、下面表格中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为什么?
(2)小明的身高与体重的关系如下:
身高/厘米 体重/千克 100 40 110 42 120 43 130 45 …… ……
生活中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
有哪些成反比例的量?
请大家举例子来说一说?源自什么是正比例? 用字母怎样表示?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 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它们的比 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 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 叫做正比例关系。
y 关系式为: k (一定) x
什么是反比例? 用字母怎样表示?
1、长方形的周长一定,长和宽( 不成 )比例。 2、长方形的面积一定,长和宽( 成反 )比例。 3、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 成正 )比例。 4、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 不成 )比例。 5、圆的周长和半径成( 成正 )比例。 6、圆的面积和半径成(不成 )比例。 7、圆的面积一定,圆周率和直径( 不成 )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