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
管理学原理
管理学概念:管理学是研究如何合理组织和协调人类活动,以提高稀缺资源利用率、增进人类福利的科学。
组织概念:是指一群人为了某个共同目标而结合起来协同行动的集体。
组织构成要素:组织成员、组织目标、组织活动、组织资源、组织环境。
管理的原则:效益原则、人本原则、适度原则。
组织文化概念:是指组织及其成员的行为方式及这种行为方式所反映的被组织成员共同接受的信仰、价值观念及行为准则。
环境研究作用:可提高组织决策的正确性;可以提高组织决策的及时性;可以提高组织决策的稳定性。
外部环境概念:外部一般环境或称总体环境是在一定时空内存在于社会中的各类组织均会面对的环境,其内容庞杂,大致可归纳为政治、社会文化、经济、技术、自然五个方面。
决策概念:是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
决策分类(主体角度):组织决策和个人决策计划概念:是将决策实施所需完成的活动任务进行时间和空间上的分解,以便将其具体地落实到组织中的不同部门和个人。
计划编制的程序:收集资料—目标或任务分解—目标结构分析—综合平衡—编制并下达执行计划。
低成本战略概念:就是组织通过各种降低成本的手段,总以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或价格的方式,提供实物产品、服务和观念,从而获得高于行业平均利润的战略。
差异化战略:是通过提供不同于竞争对手的某种特殊产品,或以不同的产品提供方式,或以特殊保证产品使用价值实现的方式来实现顾客价值增值,从而获得高于行业平均利润的战略。
扁平结构:是指在组织规模一定、管理幅度较大、管理层次较少时的一种组织结构形态。
锥形结构:是管理幅度小,从而管理层次较多的高、尖、细的金字塔形态。
能力考评:是指通过考察管理人员在一定时间内的管理工作,评估他们的现实能力和发展潜力。
激励:就是鼓舞、指引和维持个体努力行为的驱动力。
管理控制系统:是在一定的控制环境下,控制主体,组织战略,四个控制因素(风险评估、信息沟通、监控手段、控制过程)相互统一的有机整体。
什么是管理学原理
什么是管理原理——原理是指某种客观事物的实质及其运动的基本规律。
——管理原理就是在管理的实践过程中,通过对管理工作中实际问题的科学分析和总结,形成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基本规律。
其特征表现为:1.客观性——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应该(必须)遵循。
2.稳定性——原理一方面具有时代性特点,另一方面具有稳定性,否则不能正确认识和使用。
3.概括性——不是现象的简单罗列,而是高度概括和总结,具有一般的指导作用。
4.系统性——各个原理之间是一个相互联系、转化的完整的统一体。
管理基本原理的内容:(一)系统原理1.什么是系统——系统是人们对有联系的客观事物的一种总的描述。
它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要素所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管理是对组织进行的管理;而组织是由相互联系和作用的要素组成的统一整体。
▲系统原理在管理的原理中最具基础性的原理。
(1)集合性:子系统组合而成。
(2)层次性:构成系统的子(子)系统处于不同的地位,具有一定的层次结构。
(3)相关性:系统中的各子系统是相互联系、作用。
——管理的系统原理,是指在管理过程中应从组织全局的角度,正确处理组织与各要素之间、各要素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实现组织利益最大化。
2、系统原理的基本内容(1)整体性观点(2)开放性观点(3)动态性观点(环境适应性观点)(4)综合性观点(集成、相关性、层次性)(二)能级原理1、什么是能级原理管理的能级原理,是指为了实施有效的管理,必须在组织中建立一个合理的能级结构,并按一定的标准,将管理的对象置于相应的能级结构中。
能级原理的运用,其重点在于如何使人的能量得到最有限度地发挥以实现目标。
2、能级原理的基本内容1)科学、合理地确定组织的能级结构2)、按层次需要选人、用人,使各种人才处于相应的能级(1)能级与职级配置,使能者有其位;(2)能级与岗位配置,使能者有其岗;(3)能级与待遇配置,使能者有其利;(4)能级与能级交叉配置,实现能力优化组合。
100管理学原理
人才:1、奥格尔维定律:善用比我们自己更优秀的人2、光环效应:全面正确地认识人才3、不值得定律:让员工选择自己喜欢做的工作4、蘑菇管理定律:尊重人才的成长规律5、贝尔效应:为有才干的下属创造脱颖而出的机会6、酒与污水定律:及时清除烂苹果7、首因效应:避免凭印象用人8、格雷欣法则:避免一般人才驱逐优秀人才9、雷尼尔效应:以亲和的文化吸引和留住人才10、适才适所法则:将恰当的人放在最恰当的位置上11、特雷默定律:企业里没有无用的人才12、乔布斯法则:网罗一流人才13、大荣法则:企业生存的最大课题就是培养人才14、海潮效应:以待遇吸引人,以事业激励人人性化管理:15、南风法则:真诚温暖员工16、同仁法则:把员工当合伙人17、互惠关系定律:爱你的员工,他会百倍地爱你的企业18、蓝斯登定律:给员工快乐的工作环境19、柔性管理法则:“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20、埃特法则:管理从尊重开始21、波特定律:不要总盯着下属的错误22、刺猬:与员工保持“适度距离”23、热炉法则: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24、金鱼缸效应:增加管理的透明度激励:25、鲶鱼效应:激活员工队伍26、马蝇效应:激起员工的竞争意识27、罗森塔尔效应:满怀期望的激励28、彼得原理:晋升是最糟糕的激励措施29、“保龄球”效应:赞赏与批评的差异30、末位淘汰:通过竞争淘汰来发挥人的极限能力31、默菲定律:从错误中汲取经验教训32、“垃圾桶”理论:有效解决员工办事拖沓作风33、比马龙效应:如何在“加压”中实现激励34、横山法则:激励员工自发地工作35、肥皂水的效应:将批评夹在赞美中36、威尔逊法则:身教重于言教37、麦克莱兰定律:让员工有参加决策的权力38、蓝柏格定理:为员工制造必要的危机感39、赫勒法则:有效监督,调动员工的积极性40、激励倍增法则:利用赞美激励员工41、倒金字塔管理法则:赋予员工权利42、古狄逊定理:不做一个被累坏的主管沟通:松下幸之助:“企业管理过去是沟通,现在是沟通,未来还是沟通。
什么是管理学原理
什么是管理学原理
管理学原理是指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旨在指导和规范组织内部的管理活动。
其提供了关于如何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组织的指导性原则,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1. 统一指挥原则:组织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指挥系统,明确各级管理者的职责和权限,确保组织活动的统一性和协调性。
2. 分权原则:管理者应根据组织的规模和特点,将管理职权适当地下放,以便更好地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积极性。
3. 内外部协调原则:组织应与外部环境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调,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同时,内部各部门之间也应保持紧密合作,实现工作的协同和高效。
4. 目标管理原则:组织的各项活动和决策应该与组织的目标相一致,确保整个组织朝着统一的方向前进。
5. 效益原则:组织应该追求最大化的效益,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和高效的管理来提高组织的绩效和竞争力。
6. 激励原则:组织应该通过激励措施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和责任心,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绩效。
7. 风险管理原则:组织应预见和评估潜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管理和应对,以降低风险对组织的影响。
8. 学习与创新原则:组织应鼓励学习和创新,不断提升组织成员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变化的环境和竞争。
9. 培养领导者原则:组织应注重培养和选拔具有领导才能的管理者,建立良好的领导体系,推动组织的发展和变革。
10. 责任追究原则:组织应建立明确的责任制度,明确各级管理者和员工的责任和义务,确保管理者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管理学原理
1.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学。
是一门系统的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3.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4.霍桑试验:1924~1932年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了一项研究。
由于研究是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因此后人称之为霍桑试验。
5.战略管理:是组织制定和实施战略的活动过程,其核心问题是确保组织的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相适应,求得组织长期稳定的发展。
6.全面质量管理: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7.社会责任:是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8.管理道德:道德是指规定行为是非的惯例或原则。
组织活动本身及其结果往往对社会造成很大的影响,这促使人们关注组织的管理者如何做出决策或采取行动,以及其背后所依据的准则,即管理道德问题。
9.许诺原理:是指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做出的许诺,许诺越大,所需的时间越长,因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就越小。
10.改变航道原理:是指计划工作为将来承诺的越多,管理者定期地检查现状和预期前景,以及为保证所要达到的目标而重新制订计划就越重要。
11.目标管理:就是指组织的最高管理层根据组织面临的形势和社会需要,制定出一定时期内组织经营活动所要达到的总目标,然后层层落实,要求下属各部门管理人员以至每个员工根据上级制定的目标和保证措施,形成一个目标体系,并把目标完成的情况作为各部门或个人考核的依据。
12.使命:是社会对该组织的基本要求,各种有组织的集体活动,都应当有一个使命。
使命表明组织是干什么的,应该干什么。
管理学原理
管理: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置、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责权一致原理:是指在组织结构设计中,职位的职权和职责越是对等一致,组织结构就越是有效。
信息反馈:是指由控制系统把信息输送出去,又把其作用结果返送回来,并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起到控制的作用,以达到预定的目的。
9·1型管理:是管理方格图中的基本极端类型之一,也叫“独裁的,重任务型的管理”,指这类领导仅仅关心促成一种高效率的经营活动,而对人则几乎或根本不关心,他们的领导的方式是极端专断的。
预算:就是用数字编制未来某一个时期的计划,也就是用财务数字来表明预期的结果。
管理宽度:管理宽度又称管理幅度,是指管理者有效地监督、管理其直接下属的人数。
人员配备:通常称为人力资源管理是对组织中全体人员的配备,它既包括管理者的配备,也包括非管理者的配备。
直接管理原理:是指管理者同下线的直接接触越多,所掌握的各种情况就会越准确,从而领导工作就会更加有效。
激励因素:人们对诸如成就、赏识、艰巨的工作、晋升和工作中的成长、责任感等,如果得到则感到满意,得不到则没有不满,赫茨伯格把这一类统称为“激励因素”。
管理审核:是一个工作过程,它以管理学基本原理为评价准则,系统的考察、分析和评价一个组织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成效,进而采取措施使之克服存在的缺点或问题。
管理的两重性:管理是由许多人协作劳动而产生的,它有效组织共同劳动所必须的,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管理又体现着生产资料所有者指挥劳动,监督劳动的意志,因此,它又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这就是管理的两重性。
管理宽度原理:是指组织中管理者监督管辖其直接下属的人数越是适当,就越是能够保证组织的有效运行。
直线职权:是某项职位或某部门所拥有的包括做出决策、发布命令等的权利,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指挥权。
命令一致原理:是指管理者在实现目标过程中下达的各种命令越是一致,个人在执行命令中发生矛盾就越小,领导与被领导双方对最终成果的责任感也就越大。
管理学原理
1,管理的概念:科学管理之父泰勒认为,管理就是“确切地知道你要别人去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
泰勒的科学管理的实质就是指挥他人用最好的工作方法获得最大的工作业绩。
管理是指为了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以人为本,驾驭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主要职能,有效整合组织的各种资源,创造效益的动态过程。
2,管理的特征:管理的目的性,管理的人本性,管理的组织性,管理的有效性,管理的创新性,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3,管理的性质:管理具有二重性,即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是与生产力相联系的属性,是由共同劳动的社会化性质产生的,是进行社会化大生产的一般要求和组织劳动协作过程的必要条件,体现为指挥劳动。
管理的社会属性是与生产关系相关的属性,这一属性主要取决于生产关系的性质。
4,组织文化的概念: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建设和发展中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组织文化的组成要素:物质层,精神层,制造层。
5管理信息的基本特征:实用性,共享性,传输性,存储性,增值性,时效性,失真性。
6,人本原理: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观念,管理的首要原理是人本原理。
人本原理的主要观点是:人是组织的主体。
组织成员的参与是有效管理的关键。
满足组织成员和社会公众的合理需求,服务于人是管理的根本目的。
使人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现代管理的核心。
7,美国人泰勒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制定科学的工作定额,实施标准化,挑选第一流的工人,差别计件工资制,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实行“职能工长制”,实行例外原则,劳资双方的“精神革命”。
8,法国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一般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6种基本活动:技术活动,指生产、制造和加工。
商业活动,指采购、销售和交换。
财务活动,指资金的筹措、运用和控制。
安全活动,指设备的维护和人员的保护。
会计活动,指货物盘点、成本统计和核算。
管理活动,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5项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管理学原理
1、管理职能:依据组织三要素理论和组织平衡理论,管理的主要职能包括①组织目标的设定和转化。
②确立和维持信息沟通系统。
③确保必要的活动。
④领导。
2、权变理论:在管理实践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发展变化随机应变,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的管理方法。
成功管理的关键在于对组织内外状况的充分了解和有效的应变策略。
3、领导:领导是直接和具体的管理工作,管理者运用权利和影响力引导和影响下属按照企业的目标需要努力工作。
4、目标管理:由企业最高层领导制定一定时期内整个企业期望达到的总目标,然后由各部门和全体职工根据总目标的要求,制定各自的分目标,并积极主动地设法实现这些目标的管理方法。
5、控制: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出现偏离时予以调整和修正的过程。
6、霍桑实验:根据科学的管理原理,探讨工作环境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7、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成5个层次,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情感需要、尊重需要以及自我实现需要。
8、行为科学学派:从心理学、社会学角度侧重研究个体需要、行为,团体行为,组织行为和激励、领导方式的流派。
主要的代表人物及理论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麦格雷戈的“X理论-Y理论”。
9、期望值理论:人们采取某项行动的动力取决于他对行动的结果价值评价和预期实现目标的可能性。
公式:激励力=效价*期望值。
10、双因素理论:使职工感到满意的都是属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方面的;使职工感到不满的,都是属于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方面的。
前者叫做激励因素,后者叫做保健因素。
11、Z理论:强调管理中的文化特性,主要由信任、微妙性和亲密性所组成。
12、心理契约:个人将有所奉献与组织欲望有所获取之间,以及组织将针对个人期望收获而有所提供的一种配合。
13、决策:在若干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中作出抉择。
14、PERT网络分析法:PERT是利用网络分析制定计划以及对计划予以评价的技术。
15、不确定性:指事先不能准确做出合理的可能性评估。
管理学原理
管理学原理管理学原理一、管理学概述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管理的学问,涉及领域广泛,包括组织管理、人力资源、营销管理、战略管理、领导力等等方面。
管理学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但作为独立的学科,管理学是在二十世纪初期形成的,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个学科。
二、管理学的基本原理管理学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计划、组织、控制、领导。
1、计划:指企业面对未来的经营方向和目标,通过确定战略和目标,制定任务书、预算和时间表等规划工具,从而达到控制经营活动、规范组织行为的目的。
2、组织:指企业管理者在有效的计划基础上,组织各部门和人员的分工与合作,使员工之间形成协同的工作关系,实现业务流程优化和资源利用最大化。
3、控制:指企业管理者通过计划和组织,监督和指导企业活动,避免或减少损失和浪费,从而实现企业持续、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4、领导:指企业管理者通过有效的领导方式,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敬业精神,推动企业不断向前发展。
三、管理学的应用管理学的应用涵盖了企业中的所有领域,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
1、组织结构设计:根据企业规模、发展阶段、产业特征和组织文化等,构建适合企业发展的组织框架、制度和机制,为企业高效运营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2、人力资源管理:通过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平台和机制,招聘选拔、培训发展、绩效评估、薪酬管理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具备竞争力的人才队伍。
3、生产管理:包括供应链管理、生产计划管理、生产工艺管理、生产质量管理等方面,通过有效的生产管理,确保企业自身产品的质量和产能,为企业打造可信赖的品牌和商誉。
4、财务管理:通过制定有效的财务管理政策与计划、规范进销存流程,分析成本与利润,提升财务效益,保障企业的经营稳健和可持续发展。
最后,管理学是一个不断进步的学科,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等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企业管理方式基于管理学的原理将会发生更加巨大的变革和创新。
管理学原理 全套课件共251页
(4)管理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的。
(5)管理需要有效地协调和配置组织资源。
(6)管理是一个过程。
2.管理的性质
(l)管理的两重性。 既有由一定的生产力状态所决定的自然
属性,又有由一定的生产关系所决定的社 会属性。 (2)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基层管理者,是监督组织 运作的低层管理者,直接 面对组织内非管理性的员 工,实施中层管理者制定 的具体计划。
图1.2 不同层次管理者花在每种职能上的时 间发布
三、管理者角色与管理者应具备的 技能管理者角色
20 世纪60年代末期,加拿大管理学家亨 利• 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g)对5 位总 经理的工作进行了一项仔细的研究,在大 量观察的基础上,明茨伯格提出了一个管 理者究竟在做什么的分类纲要。明茨伯格 的结论是,管理者扮演10种不同、但却是 高度相关的角色。这10种角色可以进一步 组合成三个方面:人际关系、信息传递和 决策制定。
• 泰罗希望通过科学的试验来解决“合理工 作量”这一难题,由此产生了他的三个著 名试验。
第一个试验是“搬运铁块试验”。
第二个试验是“铁锹试验”。
第三个试验是“金属切削实验”。
• 1911年,他的代表作《科学管理原理》一 书的出版标志着管理科学的形成。
(2)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
① 科学管理的目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② 实现科学管理的关键是转变工人和雇主之间 的对立。 ③ 泰罗对于劳动工人沿用了“经济人”假设。 ④ 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本手段是采用科学的工 作方法,并通过标准化加以体现。 ⑤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泰罗提出了科学管理的 四项原则,即研究工人的工作,以科学的操作方法 代替传统经验的方法;认真挑选工人,并对其进行 科学操作方法的培训;与工人亲密协作,一切工作 都按科学的原则进行;管理者和工人共同来承担工 作和责任。这些原则是管理者工作的指导。
管理学原理有哪些
管理学原理有哪些管理学原理有哪些1、系统原理:为了达到最佳管理,必须进行系统分析,抓住系统的三个环节:目的性、全局性、层次性;2、整分合原理:现代高效率的管理,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有效地综合;3、反馈原理:面对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必须做到灵敏、准确、有力的反馈;4、封闭原理:任一系统内的管理手段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5、能级原理:将不同的个人,根据其能力大小,分别安排在适当层次的组织机构中,做到人尽其才,能者多劳;6、弹性原理:管理必须保持充分的弹性,以适应各种可能的变化,实现动态管理;7、动力原理:管理必须有强大的动力,包括物质动力、精神动力,信息动力,才能持续有效地进行。
管理的对象是什么一般而言,管理的对象包括人、财、物、时间、信息等五要素。
具体介绍如下:1、人指被管理的生产人员、技术人员、以及下属管理人员,从长远的发展来看,还应包括预备劳动力的培养教育,以及整个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
2、财包括经济和财务,是一个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掌握和支配的物质资料的价值表现。
对财力的管理就应该按经济规律进行有效管理,保证管理计划的完成。
3、物指对设备、材料、仪器、能源、以及物资的管理,使之物尽其用,提高利用率。
4、时间表现为速度、效率,由过去、现在、将来构成连绵不断的系统。
高效能的管理应该考虑如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做更多的事情,充分利用时间。
5、信息是指具有新内容、新知识的消息,在整个管理过程中,信息是不可缺少的要素,信息的管理是提高管理效能的重要部分。
管理能力包括哪些管理能力包括很多方面,下面介绍的几种比较关键,第一,就是要有领导能力,作为一个管理者,要用自己的个人修养和魅力来影响下属,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下属卖力的工作。
第二,解决工作问题的能,工作中会有很多问题,有能力解决才能够有效化解冲突,处理矛盾,不至于团队是一盘散沙。
第三,进行工作计划的能力,工作的过程重要,结果也很重要,有详细的过程,才能提高工作效率。
管理学原理 完整版
第一章1,.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1)目的性(2)依存性(3)知识性2.管理的定义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1)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2)管理应当是有效地(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4)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3、管理的基本职能: 1.计划2.组织3.领导4.控制5.创新4,管理的二重性(1)自然属性:与生产力相联系,通过“指挥劳动”表现出来的管理的自然属性。
(2)社会属性与生产关系、社会文化相联系的,通过“监督劳动”表现出来的管理的社会属性5,正式权力和地位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应对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6.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基本业务职能人际技能:与他人协作的职能概念技能:从整体上把握组织资源、活动和经济绩效的能力7.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研究方法:归纳法,实验法,演绎法第二章1,西方早期管理思想(1)亚当·斯密:1)劳动价值理论2)劳动分工理论3)“经济人”观点(2)查理·巴贝奇:1)“边际熟练”原则2)合理化建议制度3)利润分配制度工资收入组成:按工作性质所确定的固定工资为提高劳动效率而提出建议应给予的奖励按在生产中所做的贡献分得的利润(3)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主要观点:1 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
2 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3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变革。
管理制度:工作定额制度“第一流工人”制度刺激性付薪制度标准化制度管理职能与作业职能分离例外管理制度(4)杰布蕾斯夫妇:进行“动作研究”制定出一套砌砖的标准作业方法(5)对泰罗制的评价为管理实践开辟了新局面提高了生产率,推动生产发展管理职能与职能执行的分离把人看做纯粹的“经济人”(6)法约尔:六种基本活动是①技术活动;②商业(经营)活动;③财务活动;④安全活动;⑤会计活动(指货物盘存、成本会计、核算等);⑥管理活动(管理的五项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管理学原理
管理: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组织机构的资源与其他资源以达到组织所要达到的目的的活动。
授权:主管将部分职权授予其直接下级的过程。
计划:对未来活动作出的安排。
战略:在现实环境和将来可能的环境下,如何使组织达到目标的计划。
组织:由两人或两人以上有共同奋斗目标的结构关系群体称为组织。
直线职权:上级对其直接下级行使的指挥命令的权限。
效率:“正确的”做事;涉及到做事情的方法、方式、速度、代价、成本等。
参谋职权:下级对直接上级的建议权限。
控制:检查和纠正各种操作和行为是否符合计划,确保计划的完成。
统一指挥:员工只接受一个上级领导的命令。
权限:在组织中所居职位的合法权力。
职能权限:同级对同级行使的一种要求的权限。
管理跨度:一个管理者管理直接下级的个数称为管理跨度。
效能:做“正确的”事。
所涉及的事情是否应该,是否正确,与期望相关。
三、论述1.在强调团队精神的今天,你如何搞好团队合作。
理解他人;关心他人;舍(利、权、时间、观点)2.霍桑效应最主要的结论是什么,请谈谈你学习的体会。
.霍桑(Hawthorne)试验是指,哈佛大学的梅奥教授为确定什么因素对工人积极性有影响而在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做的一项研究。
霍桑效应最主要的结论是金钱不是影响员工积极性的唯一因素;工作压力与工作积极性成反比;良好的组织氛围对员工工作积极性有促进作用。
3.请简述按职能划分部门的组织结构的优缺点.优点:合理地反映职能;维护主要职能的权力和威信;符合专业化原则;简化培训;为高层提供严格管理的方法缺点:降低了总的公司目标;关键人员过度专业化,观点狭隘;减弱了不同职能之间的协调;只限于最高层对利润负责;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差;限制了全面管理人员的发展。
4.现今企业运作需要学雷锋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1、对待同志,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像夏天般的火热;对待缺点,像秋风扫落叶般无情;对待敌人,像冬天般的残酷。
2、“螺丝钉”精神。
谦虚待人,甘于平凡,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立志在平凡中干出不平凡的业绩,乐于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管理学原理
1.名词解释(1)管理:管理就是管理主体在一定的环境下,运用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依靠组织内的全体成员的互动。
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从而有效和高效率地实现组织目标。
(2)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是一个能熟练地创造、获取和传递知识的组织,同时也要善于修正自身的行为,以适应新的知识和见解。
(3)虚拟企业:是当市场出现新机遇时,具有不同资源与优势的企业为了共同开拓市场,共同对付其他的竞争者而组织的、建立在信息网络基础上的共享技术与信息,分担费用,联合开发的、互利的企业联盟体。
(4)非正式组织:是人们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以感情、喜好等情绪为基础的松散的、没有正式规定的群体。
这些群体不受正式组织的行政部门和管理层次等的限制,也没有明确规定的正式结构,但在其内部也会形成一些特定的关系结构,(5)人本管理:就是指组织的各项管理活动,都应该调动和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根本,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管理原理。
(6)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是指在企业个体职工的积极参与下,自上而下地确定工作目标,并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自下而上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管理办法。
(7)标杆管理:(标杆管理是一种面向实践,面向过程的以方法为主的管理方式。
它与流程重组、企业再造一样,基本思想是系统优化,不断完善和持续改进。
)标杆管理就是企业将自己的产品、服务和经营管理水平同其它领袖企业进行对比和衡量,发现不足,找出差距,通过系统学习,把标杆企业的优势转化为自身的优势,最终超越竞争对手。
(8)菲德勒模式:有效的领导行为,依赖于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相互影响的方式及情境给予领导者的控制和影响程度的一致性。
(菲德勒模型强调为了领导有效需要采取什么样的领导行为,而不是从领导者的素质出发强调应当具有什么样的行为,这为领导理论的研究开辟了新方向。
)(9)全面质量管理:就是组织以提高质量为目的,以组织中的全体员工为主体,综合运用现代科学和管理技术成果,建立一套完整,严密,高效的质量保证体系,控制整个运营过程中所有影响质量的因素,以确保用最有效的手段向用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的工作过程。
管理学原理(PPT)
02
综合性
管理学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经济 学、心理学、社会学等。
科学性
管理学运用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 对管理活动进行系统化研究。
04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研究对象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组织、管理者、被管 理者以及管理环境等。
预测管理趋势
根据历史数据和现实情况,预测未来管理活 动的发展趋势。
描述和解释管理现象
供应链管理
全球化采购和生产使得供应链更加复杂,如何优化供应链、降低风 险成为关键任务。
信息技术对管理的影响与挑战
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
信息技术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分析工具,帮助管理者做出更 科学的决策,但同时也需要应对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等问 题。
远程办公与协作
信息技术使得远程办公和在线协作成为可能,提高了工作 效率和灵活性,但也带来了沟通和协调的挑战。
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
未来管理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企业需要关注环境、社会和治理等方面的问 题,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
多元化与包容性
未来管理将更加强调多元化和包容性,尊重不同文化背景、性别、年龄等差异,打造多元 化团队和包容性企业文化。
THANKS
感谢观看
知识经济时代强调人才的重要性,企业需要制定 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吸引、培养和留住优 秀人才。
组织学习与学习型组织
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企业具备持续学习和适应变化 的能力,构建学习型组织成为重要趋势。
未来管理理论与实践展望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在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未来管理将更加智能化,如智能决策支持、智能风 险管理等。
信息系统安全与风险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系统安全成为重要议题, 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以应对网络攻击和数据 泄露等风险。
管理学原理完整版
管理学原理完整版管理学原理是指在管理实践中所运用的基本原则、概念和方法,它以组织的目标为核心,通过规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达到使组织在不断发展的环境中获得竞争优势,实现长期稳健的发展。
本文将从管理学的基本原理、管理学的职能、管理学的方法和管理学的实践应用四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一、管理学的基本原理1.目标原则:目标是管理的核心,管理者应该明确组织的目标,并指导员工一起为实现目标而努力。
2.效率原则:当资源有限时,应该使资源的利用达到最佳效果。
3.合理组织原则:将工作分解、分类、分工和分层,使之形成有机的组织,从而使组织运行高效且秩序井然。
4.权责相关原则:权力与责任应当相互匹配,在分配职责和权限时应注重平衡。
5.控制原则:管理者应对组织运行的情况进行不断监控与调整,确保组织实现预期目标。
6.合作原则:协调各种不同意见,合作和协同工作来解决问题。
7.适应原则:管理者要不断适应变化的外部环境,进行必要的战略调整和创新。
二、管理学的职能管理学的职能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
1.计划:即确定目标和选定达成目标的途径,制定计划是决策的一个重要环节。
2.组织:将具有相互关联的各种工作活动组合成整体,达到全面协调和有效管理目的。
3.领导:管理者应对组织成员和资源进行有效的激励,使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最大化。
4.协调:促进不同个体之间或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从而最大化效率和提高质量。
5.控制:对组织运行的情况进行监控,包括各项指标的跟踪,对运行情况出现问题时进行调整,确保组织实现预期目标。
三、管理学的方法管理学的方法包括:规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五项管理职能所用到的相关技术和工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规划方法:SWOT分析、长期规划、中期规划、短期规划等。
2.组织方法:组织结构、工作流程、分工细化、优化整合等。
3.领导方法:灵活的激励机制、良好的团队氛围,领导者的能力与知识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题:1. 罗伯特˙卡茨对于管理者技能的四种技能:概念技能、人际关系技能、技术技能、(政治技能)2. 管理的职能包括: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控制职能3. 亨利˙明茨伯格认为管理者的角色划分:(1)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代表人(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2)信息方面的角色:信息接受者(监听者)、信息传播者、发言人;(3)决策方面的角色:企业家、故障排除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4. 管理的特点:(1)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2)管理的对象是能为组织所调用的一切资源;(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4)管理的任务是有效的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二重性——(1)自然属性: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相适应。
(2)社会属性: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体现所有者意志) (上层建筑、社会文化)5. 古典管理理论代表人物:(1)科学管理理论——泰罗、甘特、弗兰克;(2)组织管理理论——法约尔、韦伯、巴纳德6. 科学管理理论的核心:(1)管理要科学化标准化(2)要倡导精神革命,劳资双方利益的一致7. 梅奥与霍桑研究内容和结论:(1)内容:人际关系学说:(1)工厂照明实验和继电器装配实验;(2)大规模访谈;(3)电话线工作试验。
(2)结论:(1)职工是“社会人”;(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3)新的企业领导能力在于通过提高职工的满意度来提高其士气8. 组织的内部、外部环境:(1)内部环境:物理环境、心理环境、(组织)文化环境(组织的物质文化、组织的制度文化、组织的精神文化)等。
(2)外部环境:(1)一般外部环境:经济环境、政治法律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呵自然环境;(2)具体(特定)外部环境(也称人物环境):供应商、消费者、竞争者、政府、公众压力集团;(3)国际环境:外国企业的竞争和收购,本国企业进入海外市场,外国的习俗、管制、汇率等要素。
同时还包括了直接环境和间接环境的要素。
9. 集体决策方法:德尔菲法(又称专家意见法)、头脑风暴法(BS 法)、(名义小组法)10. BCG 矩阵(波士顿矩阵):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四象限法)[BCG 矩阵]——(1)基本思路:企业应该根据每个经营单位的市场情况确定其活动方向及其组合;(2)两种标准:市场增长率(是指整个同类产品在某一市场片的需求增长情况)和相对市场占有率(指本产品(经营单位)的市场份额与市场最大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的比值);(3)四种划分:金牛(增长率低、市场占有率高)、明星(高、高)、问题(幼童——高、低)、瘦狗(低、低);(4)分析步骤:划分经营:单位、计算业务(市场)增长率和相对竞争地位(市场占有率)、计算各种经营单位的相对规模、绘制组合图、确定各种经营单位的活动方向及组合概括:(1)首先分析确定问题类产品中需要大力扶持的和不可能转变成明星类的产品;(2)确定金牛类产品提供的资金流向。
应本着有选择和集中运用企业有限资源的原则,重点扶持能给企业带来丰厚利润的明星产品和问题类产品中极有希望但需大力扶持的产品;(3)对确无前途的问题类产品和以衰退的金牛类产品采取收缩措施;(4)对瘦狗产品一般采取逐步淘汰策略。
11. 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赫伯特西蒙提出的分类):(1)程序化决策:指对组织活动中呈现重复和例行状态的事物,能够按照一定的制度、方法、标准、程序予以处理的决策。
(2)非程序化决策:当问题涉及面很广,并且是没有出现过的问题,这些问题复杂且重要,找不高低销售增长率 相对市场占有率到既定的程序可用来处理这类问题,这时就需要重新考虑做出决策。
12. 决策的影响因素:(1)环境因素——环境稳定性、市场结构、买卖双方在市场中的地位;(2)组织自身因素——组织文化、组织信息化程度、组织对环境应变模式;(3)决策问题的性质——知识敏感性、时间敏感性;(4)决策主体因素——决策主体对风险的偏好、决策主体价值观、决策主体能力、决策群体之间的关系融洽程度13. 计划体系(哈罗德·孔茨):(1) 宗旨:一个组织在社会上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也是一个组织同其他组织相区别的标志(2) 目标:是宗旨的具体化和量化,可分为真实目标和宣称目标(3) 战略:为实现目标所确定的行动方向、内容和资源分配的总体谋划(4) 政策:是统一行动和沟通思想的陈述书(5) 程序:指制定处理未来必须方法的计划,它实际上是来规划未来活动的时间顺序(6) 规则:在特定时间场合,允许做什么以及不允许做什么的规定(7) 方案:是为实现组织价值,所需的宗旨、目标、战略、政策等指定的综合性计划(8) 预算:是数字化的计划14. 管理幅度及其影响因素:(1)管理幅度:一个管理者能够直接有效地管理多少下属。
公式:C=n [2^(n-1)+(n-1)];(2)影响因素:(1)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相似性;(2)主管与其下属双方的素质和能力;(3)有无完善的工作制度及工作的规范化程度;(4)信息沟通的技术与手段;(5)组织机构在空间上的分散程度15. 集权与分权的判断标准:(1)决策的数量;(2)决策的范围;(3)对下级决策施加控制的程度16. 扁平结构和锥式结构优缺点对比:(1)扁平结构:优点:信息纵向流通快、跨度大、权力分散、利于调动下属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缺点:监控较松散、横向沟通困难;(2)锥式结构:优点:分权少、上级对下级监控比较严格、分工明确、容易协调上下关系;缺点:层次多从而管理者增多、易产生冲突和摩擦、束缚了下属的主动性和积极性17. 组织设计的原则:1.(老师总结)(1)劳动分工原则;(2)统一指挥原则(不能越级管理);(3)控制管理幅度原则;(4)权责对等原则;(5)柔性经济原则。
2.(书上)(1)精简原则;(2)统一指挥原则;(3)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4)权责对等原则;(5)管理跨度原则;(6)灵活性原则;(7)效率效益原则18. 目标管理的概念以及提出:(1)概念:1.(老师总结)组织的高层领导根据组织的发展形势和社会需要,制定在未来的某一阶段发展的总目标,组织各部门依据总目标制定出目标体系并依据分目标对部门及其个人进行考核。
2.(书上)是组织中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实行自我控制,并达到工作成果目标的一种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
(2)提出:目标管理是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于1954年在《管理的实践》一书中首次提出。
继德鲁克之后,一些学者与管理者对目标宗旨 目标 战略 政策 程序规则 方案预算 抽象 具体 思想上的指南 行动上的指南 行动上的指南管理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并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完善与发展,形成了目标管理制度和行之有效的计划管理方法,并为许多组织所运用。
(3)目标的性质:层次性、网络性、多样性、挑战性、可实现性19.组织变革的内容及程序:(1)内容:1.(老师总结)(1)对人员的变革;(2)对结构的变革;(3)对技术和任务的变革。
2.(书上)(1)大规模危机出现;(2)组织的主要职能表现出低效率,或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3)组织决策迟缓、效率低下或常常失误,以致经常发生左事良机的情况;(4)组织内部的意见沟通渠道阻塞,信息传递不及时甚至失真;(5)组织缺乏创新,组织的管理人员缺乏开阔精神。
(2)程序:(1)通过诊断,发现变革征兆;(2)分析变革因素,制定变革方案;(3)选择正确方案,实施变革计划;(4)评价变革效果,及时进行反馈。
程序:勒温提出——解冻→变革→再解冻20.双因素理论:又称激励—保健因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于1959年提出的。
不满意————没有满意————满意21.路径目标理论:目标——路径理论:由罗伯特·豪斯发展的一种权变理论。
该理论认为:领导者的工作是帮助下属达到他们的目标,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以确保各自的目标与群体或组织的总目标一致。
“目标——路径”的概念来自于这样的观念:有效领导者能够明确指明实现工作目标的方式来帮助下属,并为其清除各种障碍和危险,从而使下属的相关工作容易进行。
两类情景变量:(1)环境因素;(2)下属的个人特点。
环境因素:任务结构、正式权力系统、工作群体领导方式:指令型、支持型、参与型、成就导向目标:绩效、满意员工因素:控制点、经验、直觉22.菲德勒领导权变论:(1)S=(L,F,E,) S是指领导行为的有效性,L为被领导者,E为情境。
(2)菲德勒权变理论:全变理论认为不存在一种“普遍适用”的领导方式,领导的行为若想有效,就必须随着被领导者的特点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领导者特征主要是指领导者的个人品质、组织特征、社会状况、文化影响、心理因素等)(3)菲德勒模型:菲德勒的领导权变理论认为,任何领导方式都可能在一定环境内有效,其有效性完全取决于是否与所处的环境相适应。
(4)三种权变因素:领导与下属的关系、任务结构、职位权利。
结论:改变领导以适应环境、改变环境以适应领导23.规则与程序的关系:规则与程序的区别在于规则不规定时间顺序,有时可以把程序看作一系列规则的总和。
就实质而言,规则和程序旨在抑制思考。
所以,有些组织只是在不希望他的员工运用自有处置权的情况下才加以采用。
但无论是规则还是程序,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一项好的程序和规则都是人们在实践中反复博弈、不断修改的结果。
24.矩阵型结构特点:(1)矩阵型结构:由纵(智能管理系统)横(项目系统)两套管理系统组成的组织结构。
(2)特点:纵向和横向的职权具有平衡对等性。
该结构打破了统一指挥的传统原则,具有多重指挥。
(3)使用的三个限定条件:存在跨产品线共享稀缺资源的压力、环境压力使组织需要提供两个或更多方面的产出、环境不仅复杂而且充满不确定性。
(4)优点与缺点:优点:增强组织结构的协调性和弹性、资源的共享与使用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为职能和产品两方面技能的发展提供了机会;缺点:员工将面临双重的职权关系,容易产生无所适从和不知所向谁负责的混乱感、员工需要有良好的人际技能并接受该方面的训练、在协调垂直系统和横向系统的关系方面容易出现问题。
25.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的优缺点对比:(1)口头沟通:优点:传递速度快,由于是双向沟通,因而能及时得到反馈、信息量大等;缺点:没有书面沟通准备得充分,沟通范围有限、受时间限制、核实困难等。
(2)书面沟通:优点:具有清晰性和准确性,不容易在传递过程中被歪曲,可以永久保留,接受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速度详细阅读以求理解;缺点:缺乏反馈,难以及时了解受讯者的译码是否正确。
26.控制必要性:管理控制只能是对组织内部的管理活动及其效果进行衡量和校正,以确保组织目标实现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是一个反复进行的过程。
控制职能使每一位负责执行计划的管理者的主要职责,尤其是直线主管的主要职责。
简答题:1.简述管理的含义: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依据一定的管理规律、原则、程序和方法,通过旅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获取、合理配置和协调组织资源,从而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