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DC指南解读)..-精选文档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导管留置的时间,置管部位及其细菌定植情况、无菌操作技术、置管技术、患者免疫功能和健康状态等因素。
一.定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h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
二.感染预防要点。
一.置管时。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置管时应当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
置管部位应当铺大无菌单,置管人员应当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
穿无菌手术衣。
2.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并戴无菌手套后,尽量避免接触穿刺点皮肤。
置管过程中手套污染或破损应当立即更换。
3.置管使用的医疗器械。
器具等医疗用品和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4.选择合适的静脉置管穿刺点。
成人中心静脉置管时,应当首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使用颈静脉和股静脉。
5.采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皮肤消毒剂消毒穿刺部位皮肤。
自穿刺点有内向外以同心圆的方式消毒。
消毒范围应当符合要求。
消毒后皮肤穿刺点应当避免再次接触。
皮肤消毒待干后,再进行置管操作。
6.患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或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进行置管操作。
二.置管时。
1.应当尽量使用无菌透明、透气性好的敷料覆盖穿刺点,对于高热、出汗、穿刺点初学、渗出的患者应当使用无菌纱布覆盖。
2.应当定期更换置管穿刺点覆盖的敷料。
更换间隔时间为:无菌纱布为一次/两天。
无菌透明敷料为1-2次/周。
如果纱布或敷料出现潮湿。
松动、课件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3.医务人员接触置管穿刺点或更换敷料时。
应当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4.保持导管连接端口的清洁、注射药物前,应当应75%酒精或含碘消毒剂进行消毒,待干后方可注射药物。
如有血迹等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5.告知置管患者在沐浴或擦身是,应当注意保护导管,不要把导管淋湿或者浸泡在水里。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措施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措施1.手卫生:在插管前和触摸导管或周围区域之前,必须进行适当的手卫生。
使用温水和肥皂或含酒精的手消毒剂,彻底清洁双手。
手卫生是预防感染的基本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2.无菌操作:插管过程中必须保持无菌操作。
使用消毒液清洁插管部位,并使用无菌巾或盖口,防止外界细菌污染导管。
操作人员必须穿戴适当的无菌手套和口罩,以避免自身细菌污染导管。
3.导管选择:选择合适的导管可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应首选抗菌性能良好的导管,比如硅胶或其他具有抗菌涂层的导管。
抗菌导管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并降低感染的风险。
4.导管清洁:对于插管使用时间较长的患者,导管应定期进行清洁。
清洁导管的频率和方法要根据医院的相关政策进行,通常需要每天清洁一次或更频繁。
清洁前后必须进行手卫生,使用消毒液擦拭导管表面,并注意彻底清洁导管插入部位周围的皮肤。
5.导管固定:导管必须牢固地固定在患者的身体上,防止导管的移动和摩擦,降低感染的风险。
导管固定要使用专业的导管固定器,避免使用胶带等粘贴物,因为粘贴物在移除时可能导致皮肤损伤并增加感染的风险。
6.避免过度使用导管:为了减少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风险,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导管使用。
在评估患者是否需要插管时,应充分权衡利弊,并与团队成员进行讨论,以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7.健康教育:对医护人员和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是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重要措施。
医护人员应接受关于手卫生、无菌操作和导管管理的培训,以提高其对感染控制的认识和能力。
患者及其家属应了解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风险,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操作和护理。
总之,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需要全体医护人员共同努力,通过适当的手卫生、无菌操作、导管清洁和固定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的风险。
与此同时,及时健康教育和合理使用导管也是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关键。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留置血管内导管是救治危重患者、实施特殊用药和治疗的医疗操作技术。
置管后的患者存在发生感染的危险。
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导管留置的时间、置管部位及其细菌定植情况、无菌操作技术、置管技术、患者免疫功能和健康状态等因素。
一、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定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BloodStreamInfection,简称CRBSI)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
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
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要点(一)管理要求。
1.医疗机构应当健全规章制度,制定并落实预防与控制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工作规范和操作规程,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职责。
2.医务人员应当接受关于血管内导管的正确置管、维护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的培训和教育,熟练掌握相关操作规程。
3.有条件医疗机构应建立静脉置管专业护士队伍,提高对静脉置管患者专业护理质量。
4.医务人员应当评估患者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预防和控制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工作措施。
5.医疗机构应当逐步开展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目标性监测,持续改进,有效降低感染率。
(二)感染预防要点。
1.置管时。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置管时应当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
置管部位应当铺大无菌单(巾);置管人员应当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
(2)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并戴无菌手套后,尽量避免接触穿刺点皮肤。
置管过程中手套污染或破损应当立即更换。
(3)置管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等医疗用品和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4)选择合适的静脉置管穿刺点,成人中心静脉置管时,应当首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使用颈静脉和股静脉。
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dc指南解读)
导管插入后的护理
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导管的通畅性和固定情况,以及穿刺 部位的皮肤状况。
保持清洁
定期清洁和消毒导管及其附件,防止细菌滋生。
记录护理过程
对导管的护理过程进行详细记录,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感染的症状与诊断
1 2
发热
不明原因的发热可能是感染的征兆。
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CDC指南解读)
• 引言 •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概述 • CDC指南的主要内容 • CDC指南的解读与实施建议 • 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背景介绍
01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是一种常见的医院感 染,对患者健康和医疗资源造成严重负担。
02
导管插入过程中,皮肤表面的微生物可能通过导管 侵入血液,引发感染。
推动行业规范
CDC指南的发布和实施,有助于 推动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规范操 作,提高预防感染意识和能力。
促进国际交流与合
作
CDC指南在国际上具有广泛的影 响力,为国际间交流与合作提供 了平台,促进了相关领域的发展 和进步。
对未来的展望与建议
加强基础研究
进一步深入开展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基础 研究,探索更为有效的预防方法和手段。
推广新技术
积极推广和应用新的预防感染技术,如抗菌涂层导 管等,提高预防效果和安全性。
完善监测体系
加强医疗机构内感染监测体系建设,及时发 现和解决感染问题,保障患者安全。
THANKS
感谢观看
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预防措施
严格执行手卫生、选择合适的导管、 减少不必要的导管留置、定期更换导 管、保持导管连接处清洁干燥等。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控制指南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控制指南
第20页
(2)应该定时更换置管穿刺点覆盖敷料。更 换间隔时间为: 无菌纱布为1次/2天,无菌 透明敷料为1-2次/周,假如纱布或敷料出 现潮湿、松动、可见污染时应该马上更换。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控制指南
第21页
(3)医务人员接触置管穿刺点或更换敷料时, 应该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控制指南
第28页
(10)医务人员应该天天对保留导管必要性 进行评定, 不需要时应该尽早拔除导管。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控制指南
第29页
(11)导管不宜常规更换, 尤其是不应该为预 防感染而定时更换中心静脉导管和动脉导 管。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控制指南
第30页
第13页
1.置管时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
程。置管时应该恪守最大程度
无菌屏障要求。置管部位应该
铺大无菌单(巾);置管人员
应该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
穿无菌手术衣。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控制指南
第14页
(2)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认 真洗手并戴无菌手套后, 尽可能防止接触穿 刺点皮肤。置管过程中手套污染或破损应 该马上更换。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控制指南
第15页
(3)置管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等医疗用具和 各种敷料必须到达灭菌水平。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控制指南
第16页
(4)选择适当静脉置管穿刺点, 成人中心静 脉置管时, 应该首选锁骨下静脉, 尽可能防 止使用颈静脉和股静脉。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控制指南第 Nhomakorabea7页(5)采取卫生行政部门同意皮肤消毒剂消毒 穿刺部位皮肤, 自穿刺点由内向外以同心圆 方式消毒, 消毒范围应该符合置管要求。消 毒后皮肤穿刺点应该防止再次接触。皮肤 消毒待干后, 再进行置管操作。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控制措施为加强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降低医院感染重大突发事件发生的风险,提高医疗质量从而保证医疗安全,根据国家卫生部指导文件《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措施。
一、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定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简称CRBSI)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
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
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1)导管留置的时间(2)置管部位及其细菌定植情况(3)置管过程中的无菌操作技术、置管技术(4)患者免疫功能和健康状态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要点:1.置管时(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置管时应当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
置管部位应当铺大无菌单(巾);置管人员应当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
(2)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并戴无菌手套后,尽量避免接触穿刺点皮肤。
置管过程中手套污染或破损应当立即更换。
(3)置管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等医疗用品和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4)选择合适的静脉置管穿刺点,成人中心静脉置管时,应当首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使用颈静脉和股静脉。
(5)采用安尔碘或有效浓度为75%以上的乙醇等皮肤消毒剂对消穿刺部位皮肤进行消毒,消毒方法为自穿刺点由内向外以同心圆方式,消毒范围应当符合置管要求。
消毒后皮肤穿刺点避免再次接触。
皮肤消毒待干后,再进行置管操作。
(6)患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或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得进行置管操作。
2.置管后(1)应当尽量使用无菌透明、透气性好的敷料覆盖穿刺点,对于高热、出汗、穿刺点出血、渗出的患者应当使用无菌纱布覆盖。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字号: 小中大 | 打印发布: 2011-5-20 00:32 作者: admin 来源: 本站原创查看: 305次留置血管内导管是救治危重患者、实施特殊用药和治疗的医疗操作技术。
置管后的患者存在发生感染的危险。
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导管留置的时间、置管部位及其细菌定植情况、无菌操作技术、置管技术、患者免疫功能和健康状态等因素。
一、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定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简称CRBSI)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
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
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要点(一)管理要求。
1.医疗机构应当健全规章制度,制定并落实预防与控制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工作规范和操作规程,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职责。
2.医务人员应当接受关于血管内导管的正确置管、维护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的培训和教育,熟练掌握相关操作规程。
3.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当建立静脉置管专业护士队伍,提高对静脉置管患者的专业护理质量。
4.医务人员应当评估患者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预防和控制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工作措施。
5.医疗机构应当逐步开展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目标性监测,持续改进,有效降低感染率。
(二)感染预防要点。
1.置管时。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置管时应当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
置管部位应当铺大无菌单(巾);置管人员应当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
(2)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并戴无菌手套后,尽量避免接触穿刺点皮肤。
置管过程中手套污染或破损应当立即更换。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COMPANY LOGO
2.置管后
(4)保持导管连接端口的清洁,注射药物前,应当用7 5%酒精或含碘消毒剂进行消毒,待干后方可注射药 物。如有血迹等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5)告知置管患者在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保护导 管,不要把导管淋湿或浸入水中。 (6)在输血、输入血制品、脂肪乳剂后的24小时内或 者停止输液后,应当及时更换输液管路。外周及中 心静脉置管后,应当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进行常 规冲管,预防导管内血栓形成。
注意
COMPANY LOGO
危险因素
导管留置的时间(通常置管30天后发生感染) 置管部位及其细菌定植情况,医院内细菌定植 患者体内。股>颈>锁骨下
无菌操作技术、置管技术及置管后的护理 患者免疫功能和健康状态等因素 穿刺部位污染 接受静脉高营养治疗的患者容易发生真菌血流感染 单腔导管患者感染低于双腔导管
COMPANY LOGO
要区分是直接源于导管的还是 其他感染部位导致的血行感染
• 有些菌血症导致的血行感染是激发于手术切口感染, 腹腔内感染,院内获得性肺炎,泌尿系感染等。故导 管相关的血行感染仅限于导管感染导致的血行感染, 能够排除其他部位感染,且导管尖端培养与血培养为 同一致病菌。但目前临床实践过程中两者较难区分。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二)感染预防要点
(4)选择合适的静脉置管部位和导管种类。(根据插 管目的,维持时间,) 成人:应当首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使用颈静脉和 股静脉。 (5)采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皮肤消毒剂消毒穿刺部 位皮肤,自穿刺点由内向外以同心圆方式消毒,消 毒范围应当符合置管要求。消毒后皮肤穿刺点应当 避免再次接触。皮肤消毒待干后,再进行置管操作 。 (6)患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或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 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 未治愈前不应当进行置管操作。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控制措施1、目的加强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降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风险,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
2、范围使用留置血管内导管的所有病人和医务人员3、定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简称CRBSI)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
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
4、标准感染办根据国家卫生部制定的指导文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我院临床工作特点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控制措施,并通过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后,培训教育全院医务人员。
4.1感染预防要点4.1.1置管时4.1.1.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置管时应当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
置管部位应当铺大无菌单(巾);置管人员应当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
4.1.1.2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并戴无菌手套后,尽量避免接触穿刺点皮肤。
置管过程中手套污染或破损应当立即更换。
4.1.1.3置管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等医疗用品和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4.1.1.4选择合适的静脉置管穿刺点,成人中心静脉置管时,应当首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使用颈静脉和股静脉。
4.1.1.5采用安尔碘或有效浓度为75%以上的乙醇等皮肤消毒剂对消穿刺部位皮肤进行消毒,消毒方法为自穿刺点由内向外以同心圆方式,消毒范围应当符合置管要求。
消毒后皮肤穿刺点避免再次接触。
皮肤消毒待干后,再进行置管操作。
4.1.1.6患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或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得进行置管操作。
4.1.2置管后4.1.2.1应当尽量使用无菌透明、透气性好的敷料覆盖穿刺点,对于高热、出汗、穿刺点出血、渗出的患者应当使用无菌纱布覆盖。
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DC指引解读35页PPT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DC指引解 读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Hale Waihona Puke END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总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导管留置的时间,置管部位及其细菌定植情况、无菌操作技术、置管技术、患者免疫功能和健康状态等因素。
一.定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h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
二.感染预防要点。
一.置管时。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置管时应当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
置管部位应当铺大无菌单,置管人员应当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
穿无菌手术衣。
2.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并戴无菌手套后,尽量避免接触穿刺点皮肤。
置管过程中手套污染或破损应当立即更换。
3.置管使用的医疗器械。
器具等医疗用品和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4.选择合适的静脉置管穿刺点。
成人中心静脉置管时,应当首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使用颈静脉和股静脉。
5.采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皮肤消毒剂消毒穿刺部位皮肤。
自穿刺点有内向外以同心圆的方式消毒。
消毒范围应当符合要求。
消毒后皮肤穿刺点应当避免再次接触。
皮肤消毒待干后,再进行置管操作。
6.患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或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进行置管操作。
二.置管时。
1.应当尽量使用无菌透明、透气性好的敷料覆盖穿刺点,对于高热、出汗、穿刺点初学、渗出的患者应当使用无菌纱布覆盖。
2.应当定期更换置管穿刺点覆盖的敷料。
更换间隔时间为:无菌纱布为一次/两天。
无菌透明敷料为1-2次/周。
如果纱布或敷料出现潮湿。
松动、课件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3.医务人员接触置管穿刺点或更换敷料时。
应当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4.保持导管连接端口的清洁、注射药物前,应当应75%酒精或含碘消毒剂进行消毒,待干后方可注射药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CDC2019指南解读
1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
后果严重而又可预防的感染
定义
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 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 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
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或者从导 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
对于大于2个月的患者短期临时置管时, 如果坚持遵循了基本的预防措施,包 括教育和培训、正确使用洗必泰消毒 皮肤以及最大化无菌屏障预防措施以 后,CLABSI的感染率仍不降低,置管 部位可使用含洗必泰的海绵敷料。
•
•
导管维护的规定
• 外周留置针
成人72-96h更换一次,儿童有临床指证时更换
• CVC,PICC,及透析导管
• 1,500,000中心静脉导管日/年
• 血流感染(BSI)发生率:5.3例次/1000导管日
3
CRBSI包括所有侵入性的导管!包括外周留置针
比例虽低,但绝对数高!
Delta
造成CRBSI的污染源
1)置管部位的表皮微生物侵入皮 下,并沿导管表面定植于导管尖 端;这是短期置管最常见的感 染路径 2)通过接触手、污染的液体或设 备导致导管或导管接口直接被 污染; 3) 某些较少见的情况下,其他部位的感染可能经血液播散至 导管; 4) 由于输入污染的液体导致CRBSI。
计算方法:每1000个中心静脉导管日的导管相关性感染数
感染例数
CRBSI=------------------------------ X 1000
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日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美国目前存在的问题
• 每年美国有近7百万个CVC,4百万个PICC,5百 万个动脉导管,以及1亿8千万个外周导管在使用。
压接头、分隔膜式输液接头
• 输注血液及血液制品或脂肪乳的患者,应在开始输注24小时 内更换输液管(ⅠB类)
中心静脉导管(CVC)
1.在选择置管部位前,须权衡降低感染并发症和增加 机械损伤并发症(如气胸、刺入锁骨下动脉、锁骨下 静脉裂伤、锁骨下静脉狭窄、血胸、血栓形成、空气 栓塞,置管错位)的风险。(ⅠA)
2.对于成人,避免选择股静脉作为穿刺点。(ⅠA)
2019/2/22
14
尽量使用锁骨下静脉
皮肤消毒
不常规更换导管,有临床指证时更换
• 动脉导管和压力传感器
不常规更换动脉导管
一次性或可重复使用压力换能器每96小时更换一次,同时更换系 统其它部件(包括输液管、连续冲洗装置和冲洗液)
导管维护的规定
• 输注装置的更换 • 对于不输注血液及血液制品或脂肪乳的患者,不必在96小时 内更换连续给药装置,但至少每7天更换1次(ⅠA类)如:正
“由于使用机械阀接头所导致的感染风险的增加,当使用无针 系统时,分隔膜接头要优于机械阀接头”
9
1.手卫生
容易产生遗漏
2019/2/22
手掌
手背
10
手卫生
• 可以采取的手卫生措施包括常规 的用肥皂和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 精的消毒液(ABHR)。 在接触穿刺点前后,置管、更换导 管、接触及维护导管或者更换敷料 前后均应执行手卫生程序。 在进行消毒处理后,不应触再碰穿 刺部位,除非保持无菌操作。(IB 类)
5
造成CRBSI的污染源
INS指南 : 护士应该知道导管座是导管相关性血流 感染的发生来源,无针机械阀是公认的 微生物感染部位
手卫生 置管技术
输液接头污染
血液播散 患者皮肤污染 输注液体污染
Delta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
Delta
2019年美国CDC指南 CRBSI预防中,加入维护的Bundle
• • •
2.最大化无菌屏障预防措施
• CVC置管、PICC置管或者更换导丝时采用最大化无菌 屏障
最大化无菌屏障包 括:佩戴帽子、口罩、 无菌手术衣、无菌手 套以及全身铺盖无 菌消毒巾。
一项对比随机试验研究了在CVC置管过程中,将使用最大化无菌屏障与戴无菌手套和铺较 小的消毒巾相比较。MSB组具有较小的导管定植 (RR=0.32,95%CI,0.10-0.96, P=0.04) 及CRBSI(RR=0.16,95%CI, 0.02-1.30,P=0.06) 。此外,使用MSB预防隔离的一组发生感染的时间较 晚,且革兰氏阴性菌多于革兰氏阳性菌。
植入 bundles • 导管插入核查表 • 手卫生 • 穿刺点,避免股静脉 • 最大屏障保护 • 洗必泰消毒皮肤 维护 bundle • 擦拭接头(洗必泰-酒精或酒精,>15m) • 使用抗菌导管 • 含洗必泰的贴膜 • 抗菌剂封管 • 洗必泰洗澡(ICU) • 立即拔出不需要的中心静脉导管
“When needleless systems are used, a split septum valve may be preferred over some mechanical valves due to increased risk of infection with the mechanical valves”
• 在进行外周静脉置管前使用消 毒剂(70%酒精、碘酒或者葡萄糖 酸洗必泰)消毒皮肤。
• 在进行中心静脉置管和外。
穿刺部位敷料的应用
• 当置管部位敷料出现潮湿、松 弛或者有明显污染时应及时 更换。 对于短期中心静脉导管置管 部位的敷料,应每2天更换一 次用纱布敷料,每7天更换一 次短期CVC置管部位的透明 敷料,儿童除外。 隧道式或植入式CVC置管部 位更换透明敷料的频率不应 超过每周一次(敷料有明显污 垢或者松弛时例外),直到置 管部伤口愈合。
•
•
酒精类手消毒液是 卫生保健的标准
手卫生
•
•
在进行置管和血管内导管护理时应持续无菌操作。(IB类)
进行外周血管内导管置管时,如进行皮肤消毒之后未接触置管部位,可 戴清洁手套,无须戴无菌手套。(IC类) 置入动脉、中心静导管时应佩戴无菌手套。(IA类) 当使用导丝更换导管时,在接触新导管前须更换新的无菌手套。(II类) 更换导管敷料时佩戴清洁或无菌手套均可。(IC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