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故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比及作用
(二)闰土的变化
少年闰土 中年闰土
对比及作用 少年闰土
(二)
中年闰土
纯真活泼 懂得很多生产知识 简直是个小英雄
麻木迟钝 善良忠厚 勤劳朴实
对比及作用
闰土二十多年来为什么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生气勃勃 热情开朗 勇敢善良 小英雄
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 表层原因 木偶人 苍老贫困 因循守旧 麻木迟钝
秕谷 bǐ
n 廿年 niàn 打拱 gǒng 隔膜 mó 寒噤 jì
深黛 dài 惘然wǎng 恣睢zì suī 潺潺 chán
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
• • • • • • • 阴沉昏暗。 阴晦: 聚族而居:同族各家聚在一起居住。 无端:无缘无故。 愕然:吃惊的样子。 嗤笑:讥笑。 惘然:心里好象失去了什么的样子。 展转:形容生活不安定,到处奔波。通 “辗转”。 • 恣睢:放纵、凶暴。
归纳总结:“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我”二十多年前远离故乡,过着辛苦辗转的生 活。回到故乡,看到故乡的衰败萧索,看到故乡人的 生活穷困悲苦,看到故乡人纯真人性的扭曲感到痛苦 悲哀。但“我”不失望,对故乡的未来有着美好的憧 憬。“我”希望故乡人过上新的生活。“我”对闰土 怀有深厚的感情,表现了“我”对劳苦人民的同情与 爱,对等级观念的否定。
写作背景:
• 1919年12月,鲁迅回故乡绍兴,接母 亲到北京。在故乡,他目睹了故乡的冷漠、 麻木、市侩和猥琐,“希望”的破灭,心 中感到无比的悲哀。1921年,作者依据这 次回家的经历为题材,写了这篇小说。 文章是用第一人称来写的,是作者所 塑造的一个人物形象,不能指作者自己。

自学指导(一)
小说中的“我”,有作者的影子,但不 要等同于作者。“我”是一个同情热爱劳动 人民的、追求新生活、心怀希望的、具有民 主进步思想倾向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
《故乡》第三课时
复习总结
熟记课文生字:
阴晦 萧索 无端 颧 瑟索 寒噤 展转 恣睢 猹 髀 廿年 獾 秕谷 鹁鸪 嗤笑 脚踝 吓 愕然 鄙夷 折本 黛
• 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 人物塑造的方法:
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 描写、心理描写等 • 故事情节:
开端、发展、高潮、结尾(序幕、尾声)
• 环境: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阅读小说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故事情节
人物形象
环境描写
主题思想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 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 代文学的奠基人。为我们 留下800多万字的文学巨 著。散文集《朝花夕拾》, 小说集有《呐喊》《彷徨》 《故事新编》等。第一部 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本文选自《呐喊》。
动作 语态
活泼刚健,动作干脆利落, 说话吞吞吐吐,断断续续, 说话脱口而出,朴质、生动;谦恭而又含糊,显得迟钝 有智有勇,热情、纯真 麻木。
“只是不怕我”,送我贝壳 对“我”恭恭敬敬,称呼 对“我” 和鸟毛,告诉我很多希奇的 “我”为老爷,和“我”之 的态度 事。对“我”友好,热情, 间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和“我”建立了纯真的友情。 对生活 的态度
惘然 隔膜
给文中加点字注音,解释加线字。
讨论小说的艺术特色并分析其作用
提示:
1. 对比中刻画人物,表现主题; 2. 运用典型的语言表现典型的形象,传神的 肖像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征。
3. 运用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 情;
对比及作用
(一)故乡的变化
眼前的故乡
记忆中的故乡神异的图画Fra bibliotek萧索的荒村
2.分析文中语句,简要概括杨二嫂这个 人物形象。 3.分析文中“我”的形象。
少年闰土
中年闰土
变化
少年闰土
中年闰土
外貌
十一二岁,紫色圆脸, 头戴小毡帽,颈上套一 个银项圈,有一双红活 圆实的手
身材增加了一倍,脸色灰黄, 很深的皱纹,眼睛周围肿得通 红,头戴破毡帽,身上只一件 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 提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手 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 皮了
海边奇异的图画是“我”对美好希望的想 象和憧憬。
6.“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 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 路。”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研讨与练习四) 作者把希望比作地上的路,意思是:只空 有希望而不去奋斗、追求,希望便“无所谓 有”;有了希望并始终不渝地斗争、实践,希 望便“无所谓无”。人们都满怀希望奋斗,就 会迎来新生活。——哲理性结尾。
封建礼教封建等级观念 深层原因
农村经济衰败,农民生活的贫困,封建传统观念 (即礼教、等级观念)毒害,使闰土发生了巨变。
对比及作用
(三)杨二嫂的变化
年轻漂亮端庄文静豆腐西施
泼辣刻薄自私势利 贪婪的圆规
语言 描写
“迅哥儿你阔了,搬动又笨重,你 还要什么这些破烂木器,让我拿去 罢。我们小户人家,用得着。”
第一课时
• 学习目标: • 1、掌握小说相关的文学常识; • 2、掌握作家及写作背景; • 3、掌握本文中的重难字词; • 4、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
谈谈小说
• 小说: 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 事情节的叙述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 生活。 • 小说分类: 按篇幅长短,可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 说,短篇小说,小小说。
说明杨二嫂 年轻漂亮, 安分守己。

说明杨 二嫂老 丑而瘦
语 二十 言 年后 描 写
“不认识了么?我还抱过你咧!” “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 “阿呀呀,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 阔?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 是八抬的大轿,还说不阔?吓,什 么都瞒不过我。” “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 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 便愈有钱……” 表现杨 二嫂势 利、尖 刻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对比手法对表现闰土、 杨二嫂等形象的作用。 3、感悟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 愿望和坚定信念。
阅读第一部分,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第1段中的“冒了严寒”说明什么? 2.第2段描写了哪些景物,起什么作用? 3.如何理解第3段的含义?本段在文中起 什么作用? 4.怎样理解“故乡本也如此,——虽然 没有进步,也未必有我所感的悲凉”?
1.第1段中的“冒着严寒”说明什么? “冒着严寒”写回故乡的季节,写出我回故 乡急切心情。 2.第2段描写了哪些景物,起什么作用?
天气阴晦、冷风呜呜的响、苍黄的天、萧 索的荒村。写出衰败荒凉的农村景象,衬托 “我”悲凉的心情。
3.如何理解第3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在文章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阅读第二部分,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分析文中语句,简要概括闰土这个人 物形象。
自学指导(二)
10分钟的时间认真读文, 然后思考并同桌讨论以下问 题。
整体感知课文
1. 作者回到阔别20余年的故乡,在故乡 呆了大约多长时间?是如何推算出来的? 2. 这么长的时间,作者对每天都作了介 绍吗?着重写了哪些天的事情? 3. 作者又着重写了这些天的哪些人、哪 些事?用了哪些方法刻划人物? 4. 题为“故乡”,请你根据时间顺序, 概括全文结构层次。
明确:着重写了这些日子的事情:
“第二日”;
“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 “又过了九日”。
3. 作者又着重写了这些天的哪些人、哪 些事?用了哪些方法刻划人物?
明确: “第二日”:母子见面;回忆少 年闰土(回忆瓜地刺猹、初见印象、讲 雪地捕鸟和瓜地刺猹、离别赠物);见 到杨二嫂(声音、视觉、语言、动作) “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会见 中年闰土(肖像、神态、语言、动作等) “又过了九日”:动身启程
1. 作者回到阔别20余年的故乡,在故乡 呆了大约多长时间?是如何推算出来的?
明确:约半个月左右
依据:“第二日清早晨”(P55第三自然段), “这样的过了三、四天”(P61倒数第二自然 段),“又过了九日” (P65第三自然段) 等。
2. 这么长的时间,作者对每天都作了介 绍吗?着重写了哪些天的事情?
速读全文,运用工具书,自学 本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1、读准字音; 2、掌握词义。
读准加横线字的读音:
ng 阴晦 huì 猹chá 五行xí
装弶 jiàng
獾猪 huān 篷隙péng竹匾biǎn 胯下 kuà
髀骨 bì 愕然 è 瑟索 sè 吓 hè
ng lì 嗤笑 chī 伶俐 lí
潮汛 xùn
4. 题为“故乡”,请你根据时间顺序, 梳理全文结构层次。 小说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 按照“回故乡”──在故乡”──“离故 乡”的情节安排,写了“我”回故乡的见 闻与感受。
第一部分(1-5)回故乡:描写了故乡的萧 条景象和“我”见到故乡的复杂心情,并 交代了“我”回故乡的目的。 (6-77) 第二部分 在故乡:写“我”在故乡 的见闻与感受。 第一层(6-8)写老屋的寂寥,更使“我” 沉浸在深深的悲凉之中;还写与母亲商定 搬家的事情。 第二层(9-33)“我”回忆与少年闰土的友 情。 (78—88) 第三层(34-52)“我”见到了圆规杨二嫂。 第四层(53-77)写“我”见到了中年闰土。 第三部分 离故乡:写“我”怀着深
人物分析(三) “我”: 结合以下问题,分析“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1.“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 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这是为什么? 因为“我”对故乡的现实(即人与事)感到 失望,故乡没有给“我”留下好印象。 2.“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着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 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中的“高墙”指什么? 指封建思想、等级观念毒害下造成人与人之 间的冷淡隔膜。 3.“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 过的”中的“新的生活”是指什么样的生活? 新生活指的是:自由、平等、幸福的生活。
1.小结:通过肖像、语言、神态、动作的细 节描写,表现了杨二嫂的自私、尖刻、贪婪、势 利的性格。 2.杨二嫂为什么也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农村经济衰败、生活的贫困、小市民势利贪婪 (或:市侩)的恶习使她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3.小结:小说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表现闰 土和杨二嫂在二十多年里发生的巨大变化,说明 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经济衰败,农民和小市民生活 的贫困,封建社会传统观念对人们的精神毒害, 造成人们纯真的人性被扭曲。作者塑造这两个人 物形象,真切地抒发了对现实社会的不 满,希望有新的生活的炽热感情。
4.(1)“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为 什么“害怕”?(2)为什么说“他的愿望切近, 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1)因为“我”的愿望是普天下的人都过上 自由、平等、幸福的新生活,但愿望能否实现是 未知数,“我”不知道,所以害怕
(2)闰土的愿望只是希望眼前能过上幸福生 活,所以说“切近”。
5.课文再次出现海边奇异的图画,表现了什么?
表现杨二嫂 贪婪的性格
动作 “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 表现杨二嫂 二 描写 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 的自私、尖 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 刻、贪婪。 十 年 “那豆腐西施的杨二嫂,自从我家收 贪婪 表现杨二 嫂自私、 后 拾行李以来,本是每日必到的,” 贪婪 “前天伊在灰堆里,掏出十多个碗碟 贼 来,议论之后,使定说是闰土埋着的, 喊 他可以在运灰的时候,一齐搬回家里 捉 去” 贼 杨二嫂发现了这件事,自己很以为 功,便拿了那狗气杀,飞也似的跑 了,亏伊装着这么高底的小脚,竟 跑得这样快。”
塑 造 杨 二 嫂 形 象 的 作 用
尖嘴利舌、贪财爱小、自私狭隘, 可笑、可恨、可怜、可气,她是 庸俗的小市民的典型形象,是 “辛苦恣睢”而生活的人。
1.以她的自私、刻薄衬托闰 土的善良、朴实。另一方面 展示了当时人与人之间关系 的隔膜。 2.说明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 力的统治下,故乡的日趋破 产和诚实小市民的日趋贫困。
天真活泼,无忧无虑
悲哀、痛苦,生活压得他喘 不过气来。而他把幸福的希 望寄托在神灵身上
• 人物形象分析: 少年闰土是一个天真活泼、无忧无虑、 勇敢可爱的农村小英雄的形象。 中年闰土是一个生活在重压下艰难挣 扎着的中国广大劳苦人民的代表。
“终日坐着”人称“豆腐西施”“擦着 二十 白粉,颧骨没有这么高,嘴唇也没有这 年前 么薄”“因为伊,这豆腐店的买卖非常 好” 外 凸颧骨,薄嘴唇,50岁上下的女人 貌 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 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 描 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