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中文化自信的渗透路径

合集下载

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究

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究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Journal of 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 第40卷第5期Vol.40 No.52021年5月May 2021乂化「I 信融人高 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究刘彦,刘荣华(东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省吉林市132012)[摘要]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

基于文化自信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内在的关联性,本文探讨将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并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其实现路径进行调研分析。

[关键词]文化自信;中华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 -7602(2021)05 -0004 -03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这个根本问题。

文化自信被提出以来,其内涵愈加丰富。

将文化 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中,不仅补充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教学的实践渠道,而且有助于培育大学生的文化素养与理想信念,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一、文化自信的提出及主要内容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

文化自信被提出以来,其相关研究便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

深刻理解 与领悟文化自信,对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向意义。

(一) 文化自信的提出党的第十八大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展示与传播中华文化 魅力与价值的重要性。

2014年,习总书记提出增强文化自信与价值自信,并提出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

2015年,习总书记在第二届“读懂中国”国际会议上强调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本质是建立在悠久 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l ]o 2016年,习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用六个“更”和三 个“事关”表达文化自信的内涵及价值。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的提出 及内涵的逐步丰富,突显了文化自信的价值与使命,也表明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

文化自信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究

文化自信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究

文化自信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究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国家的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而文化自信作为当代中国精神的重要内容,如何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成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从文化自信的内涵和意义出发,探讨如何将文化自信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路径。

一、文化自信的内涵和意义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个重要理念,也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

文化自信,首先是指对本国文化传统和现实的自信,包括对中国价值观念、中国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

文化自信也是指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和开放,不排他、不傲慢、不自大,而是要敬畏、尊重、包容其他优秀文化,从而增强文化自信的内涵和广度。

在当今世界文化多元的浪潮中,中国需要树立起文化自信,对抗西方文化的侵袭,也需要拥抱其他文化,推动中华文明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文化自信的提出,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意义重大。

文化自信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自身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可以帮助大学生摒弃“精神贫困”现象,增强文化认同感,培养爱国情怀和责任意识。

文化自信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国家的需求,在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推动国家发展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二、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1. 丰富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优秀文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学习。

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可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加入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优秀文化的知识,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通过对经典著作、古代文化、历史故事等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自信。

2.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和交往的重要场所。

通过在校园内开展各种文化艺术活动、书法绘画比赛、文学讲座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更多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优秀文化的机会,激发他们的文化兴趣和参与热情。

浅谈“四个自信”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四个自信”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四个自信”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作者:李军付来源:《新课程·中学》2019年第06期摘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它不仅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重要板块,同时还是中国共产党党建文化中的主要内容之一。

作为高中生学习党建文化以及思想政治知识的重要阵地,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在“四个自信”渗透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因此,广大高中的思想政治教师应对此予以充分重视,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四个自信”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结合在一起。

主要对“四个自信”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浅析,希望能给广大高中思想政治教师的后续教学带来一些启示与思考。

关键词:“四个自信”;高中思想政治;应用“四个自信”是习近平主席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的庆祝大会上提出的。

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作为宣传党建文化、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质量,将直接决定学生对“四个自信”的理解以及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发展。

那么,单就“四个自信”思想的渗透来讲,广大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该如何开展教学活动呢?下文将重点对此进行分析。

一、“四个自信”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之道路自信所谓道路自信,就是党和人民对我国未来命运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自信。

其中,“道路”自然指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在实际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应当使学生认识到,唯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在不久的将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且这一点是经由我国近代历史反复证明过的客观真理,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性保证。

在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课本上,有很多内容可以和培养学生的道路自信结合在一起,如,在教学《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这一课时,教师可通过近些年,我国城市以及农村居民收入的柱状统计图,引导学生去体验近些年我国经济的变化;或者通过具体的图片、视频等资源为学生展示近几年我国农村、城市的现代化建设状况,以引导学生去体验我国近些年的进步等等。

基于文化自信的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

基于文化自信的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

收稿日期:2020-6-24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中南大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 融媒体环境下高校资助育人宣传工作实践研究 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ZZYR1902)㊂作者简介:郑强伟(1988 ),男,山东人,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㊂基于文化自信的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郑强伟,马国荣(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湖南长沙㊀410083)㊀㊀[摘㊀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文化是不可或缺的内容,为了进一步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文化修养与素质,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是必然发展路径㊂因此,本文基于文化自信视域下,阐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并从多个维度提出可行性融入路径㊂[关键词]文化自信;地方优秀传统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711X (2020)23-0080-02doi :10.3969/j.issn.2096-711X.2020.23.036[本刊网址]http :// ㊀㊀新时期背景下,在推进实现中国梦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进程中,文化自信均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使其指导思想㊂高校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的摇篮,其人才培育质量关乎国家未来发展,因此,必须正确认知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内涵,贯彻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中,增强当代大学生文化自觉㊁文化自信,使其自觉将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㊂一㊁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一)贯彻落实文化育人理念现实之举共产党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将文化育人作为优良传统,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育人并阐明文化育人的重要性,并提出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充分凸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文化育人的重要性㊂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蕴含十分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内涵,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对于当代大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资料和韩愈作用,有利于培育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其健康可持续发展铺垫道路㊂文化育人具有润物细无声的优势,将其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能够进一步提高思政教育的影响力与感染力,强化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与工作质量㊂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沉淀了宝贵的民族文化资源,对其进行有选择性的运用,能够丰富高校思政教育内涵,是当前文化自信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落实文化育人理念的必然选择㊂(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之需高校思政教育发挥着引领大学生意识形态的重要作用,是培养社会主义可靠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要课程体系,长期以来始终在高校占据重要地位㊂在多元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领域受到严重冲击,大学生面临着十分复杂的文化环境,高校思政教育迎来诸多新的挑战㊂在此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只有不断改进和优化,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并满足大学生学习诉求㊂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道德规范㊁思想理念㊁价值观点和人文精神,为新时期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发展指明方向㊂所以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思政教育效果与质量的内在需求㊂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使其自觉承担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扬的重要使命和责任㊂通过带领学生共同解读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能够使其受到潜移默化的滋养,感受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独特的魅力与价值㊂另一方面,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丰富了思政教育内容㊂高校思政教育在不断发展过程中,现如今已经形成相对完善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也逐渐系统化发展㊂然而思政教育内容并非长期固定,而是伴随时代与教育对象的变化而不断更新,所以涉及内容十分广泛且具有较强的政治色彩,大学生学习兴趣普遍偏低㊂通过融入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提取其中优秀的思想内容以及价值取向,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丰富素材,促使教育内容更有育人价值㊂(三)传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应有之义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进入校园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其有效载体,将其融入其中能够实现创新性的传承和发展㊂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只有在不断创新中传承,才能跟随时代发展与时俱进更好的应对多元文化挑战,焕发勃勃生机和持久生命力㊂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实现理论和内容的进一步创新,在充分凸显育人价值的同时,促进创新性发展㊂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虽然在经历历史发展过程中沉积了宝贵的文化资源,但是在当代发展过程中,部分内容必然会不断进行现代转化,才能适应当代大学生的思政学习需求,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以及表现形式均得到了改革创新更加凸显了时代价值,同时也以崭新的形象展现给当代大学生,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吸收㊂二㊁基于文化自信的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一)提高教师文化素质高校开展思政教育过程中,其教育质量与效果深受思政教师综合素质的影响㊂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活动过程中,承担着组织者,管理者以及协调者的角色,能够引导大学生正确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所以必须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师资队伍建设,为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活动,取得理想效果提供保障力量㊂虽然理论课堂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渠道,但是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实践教育能够更好地凸显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优势,贴合大学生的学习诉求㊂学校方面可以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走访地8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第33卷第23期㊀总第285期方村镇和社区,深入了解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在实践中感悟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内在含义,身体力行更有利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提高文化修养,进而更加有保障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㊂除此之外,当前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学方式方法适应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大力推进思政教育方法的现代化㊂思政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现代化教学方法和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提高自身的现代教学水平㊂(二)融入思政课程教学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更加注重于教材知识讲解,所运用的教学方式十分单一,导致学生对思政理论课学习兴趣偏低㊂基于文化自信背景下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应充分凸显其新颖性,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真正促进思政理论课成为学生喜爱的课程㊂高校可以针对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打造完善的课程体系,并以开设选修课的方式,引导高校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切实感受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㊂课堂教学是知识传输和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主要途径,所以,思政教师应高度重视课堂教学,改变当前抬头率较低的问题,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融入,促使学生积极学习,以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使其在未来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自觉践行地方优秀传统文化㊂(三)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在高校思政育人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能够更好地结合高校办学理念与精神内涵,进一步优化教学风气,促使两者的融合发展相得益彰㊂首先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以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活动,例如红色文化节㊁感恩文化节等,通过多样组织活动,充分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中,为广大学生开展思政教育,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㊂其次,着力打造校园文化活动品牌,高校方面组织校园文化活动,应注重彰显学生的个人特色与优势,结合专业特点以及学科教学共同探索,形成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增强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㊂例如,可以在高校组织高雅艺术进校园,展示地方优秀民间戏曲㊁民间艺术等,通过舞台表演的方式,丰富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呈现方式,向广大师生传递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㊂还可以组织十佳大学生㊁优秀班干部评选活动,从大学生群体中选取楷模,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形象,使其带领大学生群体共同感悟地方优秀传统文化㊂最后,当前许多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均已纳入非遗,高校可以组织非遗传承人进校园,让学生了解优秀地方非遗,提高民族自豪感,进而不断增强道德品质与文化自信㊂(四)融入第二课堂活动第二课堂是指基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基础上,所组织的课外教学活动,包含诸多社会实践活动,是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以及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㊂地方高校可以根据优秀传统文化的形式特点,打造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同时促进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㊂例如,可以组织爱国主义教育活动㊁红色文化社会实践活动,到地方的革命根据地㊁红色博物馆㊁红色遗址进行参观,实地感受红色文化的震撼,体会革命先烈战争的抛头颅㊁洒热血牺牲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㊁文化自信,使其在日后的发展道路中,自觉跟随党的引导,坚定自身的政治立场与理想信念㊂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更有利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融入,取得的效果更加显著,是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㊂结语综上所述,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特别是文化自信背景下,必须要更加注重文化育人,大力推进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繁荣发展㊂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基和灵魂,蕴含丰厚的价值底蕴,高校思政教育应充分汲取和借鉴,培养当代大学生民族自豪㊁文化自信,满足大学生文化层面的现实诉求,促进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㊂参考文献:[1]吴云.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4):108-110.[2]李文英.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新闻传播,2019(4):23-25.[3]徐洪军.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地方高校思政课教学探索 以绥化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9,40(5):72-75.[4]崔金辉,梁孝梅.地方传统文化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实现 以扬州传统文化为例[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8(4):78-81.Research on the Path of Integrating the Local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the Ideological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Based on Cultural ConfidenceZHENG Qiang -wei,MA Guo -rong(Resources and Safety Engineering School,Central South University,Changsha Hunan 410083,China)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a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culture is an indispensable content.In order to further promote cultural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improve the cultural accomplishment and quality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it is an inevitable development path to integrate local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herefore,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self -confidence,this article clarifies the necessity of integrating local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and proposes feasible integration paths from multiple dimensions.Key words :cultural confidence;local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责任编辑:章樊)18第33卷第23期㊀总第285期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Vol.33.No.23(Gen.No.285)2020年12月(上)Journal of HUBEI Open Vocational CollegeDec.(first half)2020。

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强化文化自信教育的探索

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强化文化自信教育的探索

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强化文化自信教育的探索【摘要】本文探讨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强化文化自信教育的重要性和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首先分析了文化自信教育的内涵,然后重点阐述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强化文化自信教育的必要性。

接着指出了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强化文化自信教育的途径和探索,同时进行了案例分析。

最后总结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强化文化自信教育的意义,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加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提升国家软实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文化自信教育、强化、探索、内涵、重要性、问题、途径、案例分析、总结、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文化自信教育成为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文化自信是一种国家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而在现代化进程中,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如何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借鉴外来文化,实现文化自信的传承和发展,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的重要课程之一,承担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使命。

在这一背景下,加强文化自信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的迫切需求。

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个平台,能够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引导学生树立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和骄傲,促进学生的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

在当今全面深化改革的形势下,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强化文化自信教育的探索变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1.2 研究意义文化自信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之一,在当前形势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文化自信是国家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中国的真正实力和魅力。

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障,唯有自信地拥抱本土文化,才能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昌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及路径建议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及路径建议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及路径建议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包括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诗词歌赋等等。

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促进大学生的历史文化认同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和传承这些文化,可以增强大学生对自己民族历史的了解和认同,并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心。

这有助于凝聚民族情感,增强国家认同感,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坚实的精神支持。

其次,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伦理道德,讲究仁爱和社会责任,强调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这些道德观念,可以使大学生更加注重修身养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树立追求共同利益和社会公平正义的意识,以此开展诚信与守法的行为,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再次,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盖了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如书画、音乐、剪纸等等。

通过欣赏、学习和创作这些艺术形式,可以丰富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他们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提升审美鉴赏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

这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要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需要有一系列的路径建议。

首先,加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设立,将其纳入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通过教材和课堂教学深化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其次,充分利用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如讲座、展览、比赛等,组织大学生参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实践。

再次,建立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机构,为大学生提供深入研究和学习的平台。

最后,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推广工作,让传统文化走进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成为他们的文化素养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路径研究

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路径研究

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路径研究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是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民族自豪感,激励大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的关键。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文化自信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构建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路径上,需要充分考虑教育体制改革、课程设置、社会实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自信观和自我认知提供有力支持。

一、教育体制改革是根本保障当前,教育体制改革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新的教育体制改革要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创新精神,推进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发展。

通过教育体制改革,将大学生培养成文化自信的合格人才成为可能。

一方面,教育体制改革应当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课程设置中注重对国家历史文化、传统文化等方面的教育,扎根于本国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之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认同。

还应强化对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自信观和文化自豪感,提高他们的文化自信水平。

二、课程设置是关键环节在大学生的课程设置中,应注重培养其文化自信的能力。

一方面,可以通过设置“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哲学概论”等课程,对大学生进行中国历史文化、哲学思想等方面的教育,使他们对本国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文化有所了解,树立文化自信。

还可以通过设置“国际文化交流”、“外国文化史”、“国际关系概论”等课程,拓展大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他们的文化自信水平。

应鼓励大学生参加文化类兴趣课程,例如书法、绘画、舞蹈、音乐等,让大学生在课余时间里养成良好的文化修养和个性表达的习惯,进一步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

三、社会实践是关键途径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培养文化自信的关键途径。

通过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可以更直接地感受到本国历史文化和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增强对文化自信的认同和自豪感。

一方面,学校可以组织大学生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普及国学知识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对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教学思政案例

教学思政案例

教学思政案例教学思政是新时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核心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教学中,通过教学活动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社会责任感、民族精神和创新意识等。

下面,我将以一些具体案例为例,介绍教学思政的实际应用和效果。

案例一:《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文化自信”在《大学语文》课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通过讲解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联系和发展,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在教学中,我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互动交流”等,使学生在交流中积极思考、互相启迪,最终达到了预期效果。

案例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信息安全意识”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通过讲解网络安全、密码学、信息保密等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并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在教学中,我还组织了实验教学和课外活动,如网络安全实验、信息安全知识竞赛等,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掌握知识,最终达到了预期效果。

案例三:《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中的“就业创业能力”在《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通过讲解职业规划、就业政策、创业经验等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到就业创业的机遇和挑战,增强学生的就业创业意识,并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创业能力。

在教学中,我还组织了实践教学和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如企业实习、创业项目培训等,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就业创业技能和经验,最终达到了预期效果。

以上三个案例,是我在教学中运用教学思政的实际应用和效果,它们不仅使学生在知识上获得了提升,更重要的是在思想上得到了启迪和引导,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社会责任感、民族精神和创新意识,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了坚实基础。

浅议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

浅议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

思想政治学科涵盖 了大量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客, 教师可以借助于政治教学这一载体, 发掘 e e 国优秀传统文化素材, 利用课堂教学
主 渠道 以及 丰富的课 外活动等融入和渗透 中国优 秀传统文化教 育。 关 键词 : 中学生 中国传 统文化 教 育 渗透
中 图分 类 号 : G6 3 1 文献标识码 : c

大的作用 。针 灸能治疗很 多病情 , 还可 以用 于美 容 、 减肥 。笔者 还 引导学生在 网上搜索一些 京剧 、 书法 的知识 , 学生们都被 中华 传 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所深深吸引 、 折服 。 当然 , 传统文化元 素不仅仅存在 于《 文 化生活》 中, 其 它模块 当中也有许 多传 统文 化元 素 , 特别是在《 哲学 生活》 中有许多 中华 传 统哲 学思想。在学习《 哲学生活》 时, 可 以向学生简单介绍 了五 行 学说 和《 易经》 的一些基 本内容。 2 . 2 以多元化途径 营造教学氛 围, 创设学习情境 中国优 秀传 统文化 内容出现于思想政治课教学 中, 往往是作 为支撑性知识 , 用来论 证和说 明问题 。教师要深入探 讨 、 精 心设 计, 采用 灵活 的方法 以营造 良好 的氛围 , 在 教学时 限内既不 喧宾 夺主, 又能生动而鲜明地突 出重难点 。对于人文色彩浓郁的 中国 优 秀传统 文化内容 , 例如 , 我国的传统建 筑 , 教师可 以准备图片资 料, 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北京故宫 、 华北地 区的四合 院、 苏州园林以 及 岭南地 区的干阑( 如 吊脚楼 ) 等, 从 中体会我 国各 民族人民的智 慧 与创造力 ; 关于风俗 民情 , 诸如 民族服饰文化 , 教师可以事先准 备好相关 民族服装实物展示 或让学 生穿戴好模拟 表演 , 使教学更 生动, 在活跃 的气氛 中理解各 民族的文化意识和 民族性格。 2 . 3 构建开放 的探究式学 习机制 , 搭 建互 动平 台 中国优秀传统 文化教育 内容丰富 , 具有广 阔的外 延 , 教 师要 善 于让 学生走 出思想政治课课 堂 , 利用互联网搜集或参与社会实 践调查 , 发掘相关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遗产与地方文物古迹和非物 质 文化遗产等 丰富的 中国传统文 化资源 。教 师也可以有计划地 安 排一些相关 的报 告 、 讲座 、 参 观或旅游 , 注意寻 找切 入点 , 针对 些问题鼓励学 生思考 、 讨 论和交流 , 激励 他们大胆 阐释 自己的 观点 , 甚 至提 出有价值 的见解 。还可 以组织学生竞赛 、 社 团宣传 等活动 , 让学生在参与和探究中提高人文素养 , 培养探索精神 , 从 而转化 为一种文化 能力 和人生智慧 。 总之 , 政 治教师要充分 挖掘 、 吸取和利用 中国传统文化 和学 术 思想 中有价值 的 中国传统文 化精华 , 用 历史 和时代 的眼光 审 视、 甄别 和探讨 , 根据时代需 要在思想政治 教学中加 以融入 和渗 透, 把思想政 治教育 与中国优秀传统文 化教育统一起来 , 从 而实 现现代教育 的总体 目标 。

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1. 引言1.1 文化自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文化自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密不可分。

文化自信是指一个国家对本国文化传统、文化现实和文化发展前景的正确认识和自信态度。

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通过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人们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政治立场。

文化自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文化自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

只有树立起对本国文化的自信,才能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传播和弘扬正确的观念和价值观。

文化自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脚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

文化自信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撑。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政治立场,就需要依托于本国文化传统和核心价值观,提倡国家认同和文化认同的理念。

文化自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只有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实现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和提升,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弘扬。

1.2 研究意义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通过深入探讨文化自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深刻的理论依据。

研究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可以为加强国家意识形态建设、提升国家软实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还能够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弘扬,引领全社会形成正确的文化认同和思想政治导向。

通过研究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可以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繁荣与发展提供全面的指导和支持,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研究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2. 正文2.1 构建强大的文化自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构建强大的文化自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

文化自信是一种价值观念的体现,是国家意识形态建设和统一思想引领的核心。

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文化自信是指一个国家对自身文化的自信和自豪感,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今世界,全球化的趋势下,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文化自信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

在中国,文化自信也成为了各个领域的重要内容,尤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更是要以文化自信为引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如何将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要让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中国的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12个方面。

这些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要求,要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中。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

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传统文化,要让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就需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文明的宝贵财富,是我们学习和传承的重要内容。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通过各种具体的教育形式,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学生了解和学习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和自豪感。

三、践行文化自信的实践活动要让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还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践行文化自信。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增强国家认同感。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比如宣传文艺、传统节日庆祝、文化艺术表演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从而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四、营造文化自信的教育氛围要让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就要营造文化自信的教育氛围。

教育氛围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条件,要创设浓厚的文化自信氛围。

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比如教育活动、校园文化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置等,营造出浓厚的文化自信的教育氛围,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对中国的文化更加自信和自豪。

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新时代中职生文化自信培育探索

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新时代中职生文化自信培育探索

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新时代中职生文化自信培育探索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已经明确强调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

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1]。

所以,对于我国广大中职院校而言,要在充分了解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基础上,注重对新时代广大中职学生自信文化的良好培育工作,确保所开展的文化自信方面培育工作更具有效性。

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抓手,不断加强中职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

鉴于此,本文主要探讨思政教育视角之下如何面向新时代的中职学生开展文化自信相关培育工作。

关键词:思想政治;中职学生;新时代;文化自信;教育视角;培育前言:中等职业院校担负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对中职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

中职学生是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担负着我国传统文化继承及发扬的重要使命,因此培养中职学生良好的文化自信更为关键。

中职学生往往处于思维方式、价值观、行为模式等形成的重要阶段,对于自身并未形成理性层面的良好认知,更未完全确立文化自信,无法全面掌握现阶段社会复杂性的发展状况,所以,中职院校需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有助于中职学生对我国中华文化形成比较深刻的认知。

因而,以思政教育为视角对如何面向新时代的中职学生开展文化自信相关培育工作实施综合分析,有着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一、关于中职学生的文化自信基本内涵概述针对于广大中职学生而言,文化自信基本内涵,包含着对民族传统文化、中国现实的发展道路及未来的发展前景等自信。

文化自信的前提是认同、信任,是一种自觉基础上的自信[2]。

针对民族传统文化方面自信,即文化属于一个民族灵魂、血脉,更是人类精神家园,是国家长期稳健发展之根基。

只有不忘初心,才可对社会进步及文化发展起到良好促进作用;针对中国现实的发展道路方面的自信,即中国坚定道路、理论、制度等自信,以华夏五千年的文明传承为基础所形成的一种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

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

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陶圆圆【摘要】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从为什么融、融什么、怎么融三个方面入手。

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要增强其理论阐释,为文化自信教育做好内容供给。

找准文化自信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点,并运用适当的方法将其传递给学生。

着力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发挥好高校思政课的主阵地作用,利用好网络和文化实践活动两大载体,搭建好家庭、学校、社会三大平台,从而发挥好文化自信对大学生更好更快地成长成才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文化自信∣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文化自信作为一种内在的精神动力,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描绘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1]的美好蓝图,文化自信中蕴含着丰富的营养和强大的精神动力,是培养大学生必不可少的教科书。

因此,十分有必要将其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这既是时代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使命和职责所在,更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

一、为什么融入: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深刻把握文化自信融入的价值意蕴,能够回答好“为什么融入”这一现实问题。

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凝聚思想、汇集力量的伟大工程,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的使命和要求,它的价值意蕴主要体现在个人、学校、社会和国家四个层面。

首先,个人层面。

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文化观,并促使他们从中吸取思想和信仰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2]。

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容有更深的了解,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从而拥有坚定的信仰力量。

其次,学校层面。

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一环。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培养“四有”大学生的责任,将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方法、原则、载体、环境等对大学生进行文化自信教育,利用文化自信教育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使其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寻找精神养料,“在文化自信中学好本领,在文化自信中实干兴邦”[3]。

大思政视野下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路径

大思政视野下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路径

大思政视野下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路径作者:张晗赵旭斌来源:《求知导刊》2019年第07期摘要:大思政视野下的课程属于新的课程观,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中,与学生文化自信教育关系密切。

基于此,文章以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作为研究对象,从大思政视野中寻找当前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高校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以及互联网新媒体技术构建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新路径。

关键词:大思政视野;大学生教育;文化自信一、从大思政视野中看待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存在的问题大学生普遍缺乏文化自信意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比较低。

大多数学生不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与外在表现,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对自己今后发展没有帮助。

受到实用主义的影响,学生们享受快餐文化,导致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下降,学生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越来越低。

主流文化认同危机。

大学生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学生思想越来越独立,个性化日渐突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已经与多元化社会并存,思想相互交融,导致人们对精神文化有了更高的需求。

但也出现了主流意识认同弱化现象,学生们甚至对主流文化产生疑惑。

二、大思政视野下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路径构建1.坚守高校课堂教学作为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主阵地作为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十分关键,文化自信教育离不开教师对知识的传播。

建议学校为学生们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提高课程质量,将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中。

要求教师认真研究教材,科学设计课程内容,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体系中,坚持科学谨慎的态度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弘扬文化精髓,通过讲授传统典故让学生们了解故事中的内涵,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建议教师创新教学手段,为学生开展实践教学,让学生通过课外活动读懂书中的文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新的认识,从而树立文化自信,发挥思政课主阵地作用。

2.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增强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认同感良好的文化环境对学生的思想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校园文化建设密切相关。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中培育文化自信的路径探索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中培育文化自信的路径探索

管理篇•德育天地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意和基础所在,青少年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培育文化自信是人生得以健康进步的基本内涵,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学科属性决定了培育文化自信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如何通过不同路径实现文化自信的培育,就成为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探索的着力点。

一、继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文化自信奠基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典籍浩繁,传统文化的因子渗透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既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特征的优秀文化,也有充满封建迷信糟粕的落后文化。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要从唯物主义立场出发,坚持辩证地分析和看待传统文化,在课堂内外都要做到一以贯之地继承弘扬传统文化,为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奠基。

传统思想从百家争鸣到儒学定于一尊,呈现出儒、释、道三教并立之势,文学成就从散文、传奇、诗词、元曲到小说各领风骚,传统节日从清明、端午、中秋、重阳到春节等积淀深厚,到处是传统文化,充斥其中的既有精忠报国、尊老爱幼,也有三纲五常、男尊女卑,因此对于附着于典籍、节日和文学之上的传统文化必须坚持唯物史观予以扬弃。

特别是要善于引导学生辨别良莠,不能被传统二字所误导,譬如爱国精神,从屈原到岳飞,从文天祥到史可法,在这些英雄人物身上充满浩然的爱国主义精神,但是必须指出,在古代社会,爱国具有特定的历史局限性,往往囿于一家一姓之政权,却客观上兼济天下苍生,背负民众热爱和平之愿望。

对时代局限性要客观认识,不能超越历史而求全责备,认识传统、继承传统的前提是正确评价。

譬如尊老爱幼,特别是孝道,的确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血脉,然而不能简单机械地理解传统的二十四孝,这里面既有孝老尊亲的美德,也有盲目愚昧的观念,绝不能不加区分地继承。

譬如浓厚的家国情怀往往是国人精神殿堂的明灯,其中延续的乡土观念更是不绝如缕,但是也要看到充斥其中的保守主义,特别是和现代化格格不入的人情面子意识。

此等事例,无法一一列举。

二、学习借鉴世界先进文化,为文化自信定向世界从点状分布走向联通一体,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也经历了战争与和平、隔膜与交流、封闭与开放,各个民族创造的不同文化经历了碰撞和融合,最终那些为人所公认的先进文化终于引领了世界文化的潮流和发展方向。

课程思政视野下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路径研究

课程思政视野下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路径研究

On the Path of College Students' Cultural Confidence Education Under the View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Education
作者: 顾恩平
作者机构: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思政部,安徽滁州239000
出版物刊名: 阴山学刊:社会科学版
页码: 107-112页
年卷期: 2018年 第3期
主题词: 大学生;文化自信;课程思政;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课程思政实质是一种新的课程观,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课程思政与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密不可分.当前大学生在文化自信教育方面存在以下问题:文化自信意识缺乏,民族传统文化认同感低,文化自信心不强,主流文化认同危机.大学生文
化自信教育的新路径包括:文化环境、高校课堂教学、互联网新媒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育人新机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定文化自信育人的路径研究——以汉服文化为例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定文化自信育人的路径研究——以汉服文化为例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定文化自信育人的路径研究——以汉服
文化为例
贺菲菲
【期刊名称】《化纤与纺织技术》
【年(卷),期】2024(53)2
【摘要】当代大学生受多样不良思想的影响,在此环境下对他们开展文化自信教育尤为关键。

长期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文化自信育人,可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心,使他们认可本国文化,能积极参与到文化相关的活动中,在弘扬、体验文化方面有所行动。

高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各高校需充分利用好其资源与渠道,创新教育理念及方式,提高思想政治活动的实效。

文章基于文化自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阐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重点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定文化自信育人的关键路径,以期为实际工作提供参考。

【总页数】3页(P230-232)
【作者】贺菲菲
【作者单位】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941.12;G641
【相关文献】
1.文化育人视域下区域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以河洛文化为例
2.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以
茶文化为例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定文化自信育人的路径探究——以汉服文化为例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坚定文化自信路径探析5.地方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耦合育人研究——以天中大地红色文化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华文化 课程思政

中华文化 课程思政

中华文化课程思政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华文化作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在这个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弘扬中华文化,推动其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成为了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探讨中华文化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与实践。

一、中华文化课程思政的内涵中华文化课程思政是指在中华文化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一教育理念旨在将中华文化的精髓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中华文化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通过中华文化课程思政的教学,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和基本特点,认识中华文化的独特价值和优秀品质,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2.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通过课程思政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内涵,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3. 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文化课程思政的教学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三、中华文化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1. 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在中华文化课程思政的教学中,要注重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结合时代特点和学生需求,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同时,要注重将中华文化的优秀品质与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相结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2. 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要注重实践教学,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 强化教师素质:教师在中华文化课程思政的教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要注重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加强教师的培训和学习,使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研究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研究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研究发布时间:2021-05-28T14:49:24.560Z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5月作者:姜洋[导读] 高中阶段的教育相对于初中来说,更加全面,也更加自由开放,高中思想政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有利于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大连市综合高级中学辽宁大连姜洋 116033摘要:高中阶段的教育相对于初中来说,更加全面,也更加自由开放,高中思想政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有利于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不管是对于一个民族还是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文化自信都十分重要,它关乎国家自身文化思想。

在现代社会,学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文化自信缺失,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都比较弱,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要注重政治教育质量、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对我国的教育行业发展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政治教育;文化自信;高中引言:一定要将文化自信的培育融入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促进高中生全面协调发展,全面素质提升。

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文化自信内容。

注重文化自信的培养,可以增强文化自信的实践意义,将文化自信应用到实践生活中,老师要把文化自信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也要在实践活动中注重文化自信的培养。

文化自信可以促进高中生健康成长的发展,这是时代的发展要求。

一、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必要性文化自信和思想政治教育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形成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这两者相互融通,相互促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了五千多年的沉淀,是一种文明延续的价值观。

所以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需要时代的年轻人的努力,为中国民族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对于国家教育现状来说,融入文化自信的培养可以改变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缺失的现状,整体提升高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有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老师可以充利用各种学习渠道,发掘更丰富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育或是文化传统的资源,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在政治教育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中文化自信的渗透路径
作者:赵璇
来源:《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2018年第06期
[摘要] 作为“炎黄子孙”,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民族文化已经深入骨髓,与我们呼吸相连,文化自信是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更是我们的精神底气和坚定信念。

思想政治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科学,它在改变学生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通过思想政治课程对学生渗透文化自信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大学思想政治;文化自信;传统文化;先进文化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6-0158-01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人们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这样一种认知误区:对外来事物的偏爱阻止了我们的基本判断,很多时候对于“舶来品”无论好坏照单全收。

其实,从深层分析这是对本土文化不自信的一种表现。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是集体和个人的创造力和智慧的体现。

传承中华优秀文明已逐步上升为国家战略,思政课堂不仅需要向学生传播文化,更需要向学生传递文化自信,提升我们的文化自信迫在眉睫。

一、文化自信的含义和内容
何谓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或地区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是对自身拥有的文化的高度认同与赞扬。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没有中断历史的国家。

经久积淀的传统文化不仅是一个民族的骄傲,更是智慧的象征和人文底蕴的升华。

在代代的流传和演变过程中,中华传统文化形成了稳定的整体和谐,内外兼修的道德自觉与精神自律。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对当代年轻人具有重要的约束作用,而且催人奋进,对加强认知、自我修养、观念矫正都有重要的升华作用。

这些还只是万花筒中的一角,绚丽多彩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更是我们民族自信的脊梁。

文化教学是最富生命力的感化教导,与现代和谐社会构建的价值观念相协调,不仅可以增进学生对中华文明的了解,更可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给予他们进取有为的动力,从纷繁复杂的现实中做出理性选择。

文化自信才可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而这种文化自信恰是思政政治教学的核心使命。

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中面临的文化困境
文化自信是一种底气,是一种根植于人们内心底蕴的外在流露,需要的是人们的真情实感。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关于文化自信树立方面的困境主要表现为无法真切地吸引、感染以及感召广大人民群众。

一方面,人民群众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需求不足,不能够从自身的内心产生渴望思想政治教育的诉求,这样导致的被动教育无法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

另一方面,文化教育发展的速度明显落后于经济水平的发展,人民群众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精神生活不能够得到满足,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性较强,无法产生吸引力。

三、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中文化自信的渗透路径
(一)传统文化进教材,根植文化底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根本源泉,是我们对外进行文化传播的法宝。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中必须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亲身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因此,传统文化进教材,形成具有中国风格的教材,比如中国书法、中国茶艺、中国戏曲、中国传统服饰等传统文化都要纳入教材中。

很多优秀文化因为学生对它知之甚少,所以才会被忽略,把优秀的传统文化以更为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广征博采,感知文化并逐步提升情感体验,自然而然提高了文化自信。

(二)转变教学方式,提高学生主体地位
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单纯的理论说教,它是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如果课堂上只是教师一味在讲台上讲解,学生很难有自身对文化的真切感受,更难以唤起认同感,在行为指导方面发挥作用更是难上加难。

因此,教师必须要转变观念,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角,通过有效的学习和积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践,应用已知解答未知,课内学习结合课外探究,真正实现思想政治课堂学习以生为本,全面发展的目标,结合思政课程,努力挖掘文化内涵,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获得感,并建立对文化的深度自信。

(三)多元文化进校园,用文化传递文明
在人们的印象中,对文化的理解较为片面,尤其是一些相对高雅的文化好像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比较远,其实信息时代很多高雅文化都已经逐步平民化,学校可以积极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音乐会、话剧表演、古筝欣赏、琵琶演奏、二胡选段、诗词诵读等多种形式,可以借助学生会的力量,让学生组建各自社团,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又用学生喜爱的活动形式把多元文化引进校园。

板报、广告墙、显示屏都可以采用中国风的画面适时更新,用文化传递文明,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树立文化自信。

综上所述,文化自信是国家前行和民族进步的文化基石,更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必须将文化自信教育放在首要位置,切实有效地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中去。

参考文献:
[1]马宝娟.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18(01):104-109.
[2]姜茹茹.思想政治教育推动文化自信培育问题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7(10):55-59.
[3]孙桂林.高校育人路径新探:将文化自信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J].教育现代化,2016(19):219-2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