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爱莲说》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爱莲说》
周敦颐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徽是由哪种花构成的?
(莲花,因为澳门莲多、莲美,因为莲花象征了澳门人渴 望回归祖国的纯洁、高尚的心。)
二、进入课题:
1、重点字形音译: (1)蕃:多 (2)濯(zhuó):洗 (3)涟(lián):水波 (4)亵(xiè)玩:靠近玩弄;亵,亲近而不庄 重 (5)噫(yī):叹词,表示感慨 (6)鲜(xiǎn):少 (7)蔓、枝:都是名词作动词,蔓,横生藤 蔓;枝,旁生枝茎
四 、课堂小结:
《爱莲说》中,作者以莲喻人,通过对莲 的描写,赞美了莲的可贵品质,表明了作者 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及对当时 追逐名利、贪慕富贵的社会风气的鄙视。
五、课后作业:
1、P96敦颐,自茂叔,北宋 哲学家,我国理学的创始 人之一,著有《太极图 书》、《通书》等。
文体:“说”是古代的 一种文体,可以叙事,可 以议论,但都是为了说明 一个道理。
三、课文赏析:
翻译:与学生讨论。
1、本文共写了多少种花?各有什么特点? 答:三种(菊花、牡丹、莲花)
2、本文写莲花,为何要写其它两种花?
答:写菊花开放于秋天不与其它的花同放, 表现了它不与世同污的隐逸品格,用来正衬莲花 的高洁品质;牡丹,是世人皆爱之花,与莲正好 相反,用它来反衬莲,这样就更突出了莲的高尚 品格,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争名逐利的世风的厌 恶和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3、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答:这是一个反问句,表达了知音甚少的 无限感慨。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 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感叹 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 甚少。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爱莲说》 (1)
洁净地挺立着,可以在远处观看但不能 靠近玩弄呀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 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 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 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 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 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可爱者甚蕃 2.濯清涟而不妖 3.不蔓不枝 4.陶后鲜有闻
5.宜乎众矣
6.花之隐逸者也
7.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8.香远益清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 梨花处处开
填
采菊 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任所寄乡关故旧》 老子生来骨性寒,宦情不改旧儒酸。 事冗不知筋力倦,官清赢得梦魂安。
周敦颐——倾一生,爱一莲
• 周敦颐出生在广西桂岭县衙,据当地史书记载,周敦颐出生时的 那个冬天,县衙南侧枯败的荷塘竟然开出朵朵白莲,经冬不败。
• 14岁那年,周敦颐因家庭变故而北上投靠舅父,离开了桂岭那片 朝夕相处的荷塘,但此后数十年间,无论求学、为官,每到一处, 周敦颐都会在府邸旁挖池筑塘,栽种莲花,为的是找回心中的宁 静,也意在以莲警醒自己媚而不骄。
淤泥( yū )
濯( zhuó)
不蔓不枝( màn ) 亵玩( xiè ) 周敦颐( yí ) 鲜有闻(xiǎn)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 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 莲之出 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 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焉。
《宋史》记载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爱莲说》
运用一种方法
比较阅读: 《陋室铭》《爱莲说》的异同点: 探求主旨、研究写法、句式表达
陋室铭 刘禹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濯清涟而不妖,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晋陶渊明独爱菊。 予独爱莲
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却不被沾染污秽, 它经过清水的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谓:认为
说:是一种议论性古代文体之一, 它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
写作背景
为了表白自己虽然想做 而又未能做到像陶渊明那样 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官归隐, 但是还能努力做到不受官场恶习 的污染保持君子节操, 因而写作了千古名篇《爱莲说》。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孔子云:何陋之有?
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布置作业:
仿《爱莲说》写《爱柳说》
爱莲说
周敦颐
诵读、品析
作者简介:
北宋哲学家,理学的开山鼻祖。 喜爱莲花,建“爱莲池”。世称 濂溪先生。他从小喜爱读书, 在家乡道州营道地方颇有名气, 人们都说他"志趣高远,博学力 行,有古人之风"。 周敦颐喜爱莲高洁正直的形象和 品质,并用一生的实际行动践行 和塑造了莲的品格,成就了他一 代大儒的风范,他的人品和思想, 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敬仰。
短文两篇 《爱莲说》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短文两篇《爱莲说》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爱莲说》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爱莲说》选自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是北宋哲学家周敦颐所写的一篇文言文。
这篇文章篇幅短小,但内容深刻,含义隽永。
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七年级的文言文教学是安排在每个单元的最后一课。
本单元要求学生学习略读,通过精读了解某一类文章的特点后,就可以推而广之,去略读许多同类的文章。
在本课的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文言文知识外,更要注重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学情分析:七年级同学对于文言文在以前的教学中已经有所接触,但借助课下注释翻译课文、对于实词、虚词的理解以及特殊句式的把握仍然要严格要求。
再加上我所在的是一所乡村中学,相对来说学生基础比较薄弱,知识面比较窄,所有教学应以夯实基础、拓宽视野为主。
对于托物言志的文章,学生在上一课通过学习《陋室铭》已经有所了解,所以本课的教学相对来说难度不大。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文言文中“说"的特点。
2、熟读、背诵课文,把握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疏通文意。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朗读、思考、讨论等方式了解莲花的特点以及对应的人的品格。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引导学生以君子的品行要求自己。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熟读成诵,能准确流畅翻译课文。
教学难点:对君子品行和托物言志写法的理解。
对衬托手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由歌曲《独占潇洒》导入。
引用歌词“愿生命化作那朵莲花,功名利禄全抛下”导入,提问:为何有人会抛却功名利禄,而要去做一朵莲花?莲花到底有哪些优秀的品质令人为之折服呢?今天,就让我们从周敦颐的《爱莲说》中去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由欣赏音乐转入到对问题的思考,容易引起学生对文章的阅读兴趣。
便于下一步的学习。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爱莲说》 (8)
濯清涟而不妖
不攀附权贵
中通外直
独立高洁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美名远扬 纯真自然不显媚态
亭亭净值植
内心通达行为正直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自尊自爱令人尊敬
小结:作者写莲花是为了写人, 用莲花的高洁品质来象征君子的 高尚的品质。写物是为了写人。
托物言志
君子的高 尚品质
1、作者写莲花,可是文章开头并没有从莲 花写起,在写莲花之前,作者写了什么?
菊
隐逸者 惜
牡丹
富贵者 厌
菊
正 衬
隐逸
惜
生态环境
莲
托 物 言 志
反 衬
牡丹
君子 爱
富贵
体态香气 风度气质
厌
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 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 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 的品德。
巩
固 提
莲
莲花——君子
高
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菊花——隐逸者
菊
志向高洁,隐居避世
采莲曲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北
鱼戏莲叶南
早小 有荷 蜻才
蜓露 立尖 上尖
杨头角 万 里
--
映接 日天 荷莲 花叶 别无 样穷 红碧
杨 万 里
—
天清 然水 去出 李雕 芙 白饰 蓉
爱
莲
说周
敦 颐
《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 作者周敦颐(1017-1073) ,宋 代哲学家,字茂叔。因世居濂溪, 被称为濂溪先生。周敦颐非常博 学,人品很高,胸怀磊落,为官 清正,深得民心,为百姓所爱戴。 他曾带领属下在官署的一侧挖池 种莲,后人称为“爱莲池”。周 敦颐凭栏放目,触景生情,深感 官场的黑暗,深爱莲花的高洁, 写下了著名的《爱莲说》。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7课 短文两篇《爱莲说》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爱莲说》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爱莲说》七年级下册的内容。
它是一篇状物抒情、情文并茂的文言散文。
《课程标准》规定初中阶段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本文正是起着示范作用。
另外本文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描写,歌颂坚贞的气节,曲折的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名逐利的世风,表明了作者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联系到当下“清廉"主题教育,具有极强的思政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古文的学习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多数同学在字音、词义、疏通文意上有了一定的基础,在老师的提示下,能利用工具书,教材的注解在较短时间内理解大意。
但深入分析文章内容和写作手法,对学生还有难度,需要小组讨论和教师的点拨。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文言词语,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反复朗读以至成诵,合作探究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领会文章的寓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联系现实,教育学生在当今社会也该“出淤泥而不染",理解廉洁清正之风的深远意义。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汇,体会“莲——君子”的美好形象,学习托物言志、衬托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和学习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
四、教学方法根据本文的特点,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并且采用了朗读法、讨论法、迁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使用这些教法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活跃课堂气氛。
全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展示:师生共同给它们命名或配以诗文名句。
教师准备的是:生花妙笔、含露乍开、姐妹仙子、含苞欲放、青春将逝、一枝独秀、小荷才露尖尖角、世人皆睡君独醒、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2.由许多人都喜欢莲花,引出《古人笔下的“莲"》(大屏幕展示)。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爱莲说》 (2)
而植清枝直而而
不
不不
可
妖染
亵
玩
指君子洁身自爱、不 媚世随俗;“中通外直”指内 心通达、行为正直;“不蔓不 枝”指不攀附他人;“香远益 清”指美德远扬;“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指君子 高洁的人格不容亵渎。
本文写“莲”,为什么要写“菊”与“牡丹”?
花开不并百花丛, 长安豪贵惜春残, 独立疏篱趣未穷。 争赏街西紫牡丹。
——《寒菊》 ——《裴给事宅白牡丹》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
莲
说
周 敦
颐
文学常识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它可以说明或叙述事物,也可 以议论和抒发感情。通常借某 一事物说明道理。
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节奏和停顿
予/独 爱/莲 之 出 淤 泥↗/ 而 不 染↘
文言积累
予(yú)独爱 不蔓不枝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可亭香不中濯出
远亭远蔓通清淤
观净益不外涟泥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爱莲说》 (5)
B
D:不蔓不枝
E
E:濯清涟而不妖
F
F:香远益清 G:亭亭净植
G
H: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
H
君子 内心通达,行为正直 不同流合污 仪态端庄 美名远扬 独立高洁 不攀附权贵 清高
让我美美的读一读
爱 莲 说 颐 周
敦
仿写: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
例:丁香外表柔媚,但它的根紧紧抓住
土地,纤细的枝杆,劲健地支撑着一簇硕大 的花冠,抵御着北方的风寒和干旱。凝聚了 塞北人坚韧、顽强、生机勃勃的精神。
仿句:
,
。
请将匹配的字母填入恰当的地方
A:莲
A
B:出淤泥而不染
C
C:中通外直
3、读出气势。 排比句,语气应逐渐加强,层层推进,富有气势。
4、读出感情。
二读 读通文意
要求: 1、边读边结合注释,理解语句意思。 2、不理解的圈画,小组交流。不能
解决的,记下。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
1、作者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 蕃。”既然各种各样的花都很可爱,为什 么作者独独只喜爱莲花呢?从课文中找出 作者喜爱莲花的原因。(用文中原句回答)
“说”是议论文的的一种文体, 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 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 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爱好 莲花的问题。
自主阅读
一读,读准字音、节奏
1、读准课文。(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读出语气。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婉曲地批判世人追求富 贵的世风,衬 表达自己洁 身自好的生托 活态度。
花之富贵者
花之君子者
一“叹”-----爱菊者 二“叹”-----爱莲者 三“叹”-----爱牡丹者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7课 短文两篇《爱莲说》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爱莲说》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其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16课的其中一篇文言短文,本单元学习的课文都是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华美德,以及时代对这些美德的呼唤。
单元学习的要求是通过阅读单元课文,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使人追求道德修养的更高境界。
《爱莲说》选自《刘禹锡集》,与《陋室铭》都是托物言志的名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学习时要求学生反复诵读,用心品味,充分领会作者的情怀。
教学要求学生在教学前要认真阅读课文,参考工具书或部分注释,试着自己解决疑难问题,然后再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文言文是他们较难学习的一类文章。
但经过先前小学和七年级上册对相关古文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对古文的学习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能利用工具书查找注释,结合教材的注解,能够理解文言的大意。
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应在加强基础复习的同时,提高他们的能力。
还有莲对于学生来说很少见,学生知之甚少,因此在课前需收集有关“莲"的信息,以此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学生受年龄和阅历地影响,理解主题会有难度,将结合莲的引申义和时代背景做好铺垫。
三、设计理念文言文这一类文学体裁学生接触得较多,但他们对这种文体却有着抗拒感。
但是这篇短篇文言文难度较低,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更多的由学生作为主体进行学习。
教学内容方面,整体感知课文,紧扣中心,让学生体会作者喜爱莲的原因,引导学生去挖掘莲的美好品质;在写作方面,引导学生了解“说”这种议论文文体,尤其是学习并会应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在情感表达上,引导学生清楚作者爱莲的原因所在,并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引发深思,培养学生认识历史的能力,感悟“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品德。
四、教学目标1. 了解“说"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2. 反复诵读课文,掌握并学会运用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作方法;3. 理解作者爱莲的理由,感悟“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品德。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7课《爱莲说》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7课《爱莲说》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姓名年级初一六班科目语文课题爱莲说周敦颐一、教材的分析《爱莲说》是统编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
它不仅要求学生能读懂课文大意,还要求学生能在反复诵读中达到一个由表及里的效果。
该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对这种态度的赞赏,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人格的塑造阶段,因此,他们乐于从美的角度去重新认识周围的事物,从而获得美的体验。
在我所任教的班级中,学生虽已掌握了一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同学们对古文的学习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多数同学在字音、词义、疏通文意上有了一定的功底,在老师的提示下,能利用工具书,教材的注解,在几分钟之内就能理解大意。
但少数学的知识储备和知识水平还有欠缺,对文言文的赏析能力还较低。
因此,让学生主动加入到诵读、讨论,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成就感。
三、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2.理解莲的象征意义,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和衬托在文中的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和衬托在文中的作用。
五、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方法:讲解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小组式合作、圈勾画法六、教学准备1.教师制作PPT课件。
2.学生借助工具书扫清字音,词义障碍。
七、教学过程课前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
(一)视频导入:师:我们一起来欣赏视频……从画面中我们看到的莲花是什么样的呢?好,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周敦颐笔下的莲花,去了解一下作者眼中的莲花吧。
(二)解题目:爱莲花——同学们从题目中可以获得什么信息呢?爱:表明作者的情感;莲:文章说明的主体;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
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针对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或是论述某种道理。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爱莲说》
清 水 李出 白芙 (蓉 唐, )天 然 去 雕 饰 。
映接 日天 荷莲 花叶 别无 样穷 红碧
杨 万 里
留
得
残
——
荷
李
听 雨
商声
隐
爱 莲 说
周敦颐
说
• “说”是议论文的一种文体,可以直 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 借事或借物的记叙来论述道理。
•《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周敦颐(1017-1073) ,宋
颐yí
蕃fán 淤yū 濯zhuó 涟lián 亵xiè 逸yì 噫yī 鲜xiǎn
纲
小组合作探究 1.文中哪些句子描写了莲的形象?分别体现 了莲怎样的品质?
2.作者写莲花,可是文章开头并没有 从莲花写起,在写莲花之前,作者写 了什么?在文中作者对菊花、牡丹、 莲的评价如何?态度怎样?
3.文中为何要写菊花、牡丹? 从中能看出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3.分析阅读体会形象
4.讲解阅读品味意境 5.背诵阅读加深理解
习题 分析 作业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 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 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 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 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 爱,宜乎众矣。
菊
秋季开花,迎寒 斗霜,清高避世
牡丹
花色艳丽,雍 容华贵
为了起衬托作用
莲
莲花——君子
予独爱……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惜菊花——隐逸者
菊
晋陶渊明独爱菊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厌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爱莲说-一等奖
爱莲说教学——周敦颐学习目标:1、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能品味赏析莲的外在形象美和内在品质美。
3、能理解和会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4、学习作者“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学习重点:1、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能品味赏析莲的形象美和意蕴美。
学习难点:能理解牡丹、菊花对表达主旨的作用。
教学环节:一、导入桂林有一个林川县,县里有一个江头村,整个村都有莲花的图案,村中的始祖是周秀旺,他就是周敦颐的第十四代后人,建村到现在有千年历史,在2022年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22年被评为“国家三A级旅游景区”,2022年本村的“爱莲文化”被列入了“广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物质遗产”的名录。
莲花究竟有何魅力让一个村都印刻它的图案“爱莲文化”到底是什么呢二、朗读训练1、播放录音,学生听。
注意听语音、语调和语速。
2、在听录音,学生小声跟读。
3、指定学生读,师生共评。
4、强调语音和节奏全班齐读。
三、自主学习,疏通文意1、学生自行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并分层找学生译文。
2、重点字词检查,教师抽学生回答。
3、题目解说。
重点在“说”。
四、通过引导,探究文本1、周敦颐爱莲花,他眼中的莲花是什么样子的呢引导学生着眼第一段找出对莲花描写的句子,并且读出来。
明确:出淤泥而不染……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分析作者笔下的莲花,是从哪些方面来写教师提示人物描写的方法有哪些(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等),从而转入对物描写的方面有哪些(形状、颜色、味道、用途、品质等)。
明确:出淤泥而不染(生长环境);香远益清(气味);中通外直(外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精神品质)3、周敦颐将莲花描写的如同楚楚动人的少女,那么周敦颐是否也是把莲花比作了亭亭玉立的少女呢那他心中的莲花是什么形象呢明确:作者把莲花比作了君子。
联系之前学过的知识,什么是君子《论语》中的君子指什么人同学们认为君子具有什么品质呢(鼓励学生回答就,如正直、诚实、孝顺等)五、合作探讨周敦颐为何将莲花和君子并论呢莲花的形象有君子的品质吗明确:中通外直如同君子的正直,出淤泥而不染就如同君子洁身自好……六、引导点拨1、本文写莲花为何又提到菊花和牡丹(衬托)2、作者把菊花比作了什么(隐逸者)3、把牡丹比作了谁(追求富贵的世人)作者借化来表明自己的志向这种手法叫做——托物言志4、那么作者言什么志明确: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慕名利、不趋炎附势。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爱莲说-国赛一等奖
爱莲说一、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疏通文意。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激发学生对“莲”意义的探究和爱莲花,爱君子品德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激发学生对“莲”意义的探究和爱莲花,爱君子品德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莲以它的灼灼其华的风姿,卓尔不群的气度深受人们的喜爱。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几幅充满诗情画意的莲花图。
(出示图片)面对如此娇媚多姿的莲花,诗人用优美的文字传达出他们的爱意。
还有一个人,他对荷花更是情有独钟,他就是北宋哲学家——周敦颐。
齐读课题;二、作者、背景周敦颐1017-1073 ,宋代道洲人,字茂叔,著名的哲学家。
他一生为人清廉正直,任职南康太守时,在官衙旁挖池种莲,每当茶余饭后,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并写下了千古美文——《爱莲说》。
三、“说”文体“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师:莲花究竟有何魅力,让这位这些大师爱的如痴如醉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寻找答案。
四、初读课文,感知莲。
1、师播放课文朗诵,学生在重点字音、停顿处做好标注。
2、自由读。
3、指名读,学生点评。
4、齐读。
五、疏通文意,读懂莲。
1、借助注释,疏通语句。
2、检查自学词语:蕃fán 多淤yū淤泥濯huó洗涤亵iè亲近而不庄重鲜iǎn 少重点句子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六、精读品析,感悟莲本文题为《爱莲说》,作者爱莲的什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一)赏莲之美1、有感情地读课文,画出作者爱莲的原因的句子。
2、请边读边展开想象力,想象荷花美丽的姿态。
3、用你的朗读传达出荷花的美。
2位学生读,并配乐,师点评。
(二)悟莲之品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赋予莲哪些品格?(小组讨论)1、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爱莲说》 (9)
练习:
模仿例句,用托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
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造句:我爱
,
因为它
,
恰如
。
因为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 品格高洁。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 超凡脱俗。
菊花又是花中的隐士,这符合陶 渊明的处世态度。
写菊是为了正面衬托莲的君子形 象。
采
菊
东
篱
下
,
悠
---
然
陶 渊 明
见 南 山 。
文中为什么要写牡丹?
因为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们把它当 成富贵的象征。
“世人甚爱牡丹”说明世人贪慕富贵, 追名逐利。
莲,花之君子者也。
你认为莲花——君子具有哪些高 贵品质?
托物
言志
文 中 直 接 写 莲 的 句
出淤泥而不染 不同流合污 濯清莲而不妖 质朴、庄重 中通外直 通达、正直 不蔓不枝 不阿谀、不攀附 香远益清 芳名远扬 亭亭净植 清廉正直 可远观而不可 端庄、高洁
折 射 君 子 的 品 质
子 亵玩焉
陶渊明为什么独爱菊花?
这种世风,这种人生态度是作者否定 的。因此牡丹是本文的反面形象,
作者写牡丹实际上是从反面衬托莲的 君子形象。
花惟 开有 时牡 节丹 动真 京国 城色 刘。, 禹 锡
——
菊:隐逸者
牡丹:富贵者
正 衬托 反
莲 : 君 子 者
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描写莲的形象,托物 言志,借莲花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 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
学习目标:
掌握《爱莲说》中托物言志 的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
就是借某一具体事物来 表达某种情操、志向、人生 态度或思想感情的表现手法。
语文七年级下册《爱莲说》教案一等奖
语文七年级下册《爱莲说》教案一等奖《语文七年级下册《爱莲说》教案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语文七年级下册《爱莲说》教案一等奖导入新课同学们,水陆草木之花,可爱的有很多很多,你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喜欢它呢?说说看。
(学生众说纷纭)有人说,喜欢花的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
我很欣慰今天看到了这么多善良的心。
作者简介师: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周敦颐)宋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
字茂叔,道州营道人。
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濂溪先生”。
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对宋明的哲学思想有很大影响。
在《周元公集》。
师:要注意“颐”字左边的写法。
解题“说”是议论文的的一种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爱莲说》就是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叫一位同学上黑板注音)甚蕃(fán)淤泥(yū)濯(zhuó)清涟(lián)枝蔓(màn)亵玩(__è)隐逸(yì)颐(yí)噫(yī)鲜有闻(__an)师:一学生带读2、全班朗读课文这是一篇文言文,大家注意文言文的读法与现代文有所不同,古人读书很有韵味,自得其乐的读,一般语气都比较舒缓。
我们读古文虽然不需要摇头晃脑,但可以吸取些有益的读书经验,可以读得更舒缓一些。
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先要充分地理解课文内容,在把握作者感情的基础上去读。
3、教师范读理解重点字词1、蕃(多)独(惟独)甚(非常)而不染(表示转折)(沾染污秽)濯(洗涤)清(清水)妖(美丽而不庄重)不蔓不枝(长藤蔓)(长枝节)——属于词类活用香远益清(更加)(清香)亭亭净植(耸立的样子)(立)焉(呢)予谓菊(第一人称我)(认为)花之君子者也(品德高尚的人)陶后鲜有闻(少)宜乎众矣(应当)(多)中通外直(畅通挺直)(文中有一对反义词是蕃和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文章主要是写莲,为什么作 者还两次写到了菊花和牡丹呢?
莲花接近于菊,却不像菊 那样逃避现实,更不像牡丹, 以富贵示人,从俗从众。通 过对比,更加衬托出了莲的 高贵品质。
反馈总结
用自己的话谈一谈,如何 理解“出淤泥而不染”的人 生境界呢?
作业布置
1.背诵 2.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个 片段。
小小一姑娘, 坐在水中央, 身穿粉红袄, 阵阵放清香。
荷花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 的文体,对一事、一物、 或一种现
2.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积累“独”、 “鲜”等重点字词。 3.归纳莲的高贵品质,学习本文托物言志 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朗读并且背诵,能自己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 难点:通过对莲花形象的品读归纳莲的品质,学习本文托 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知识链接
周敦颐,字茂叔,谥(shì) 号元公,北宋哲学家,是宋 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 著有《周元公集》《太极图 说》《通书》等。
朗读
1.听录音,注意听准字音,以及句子的语气语调。 2.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通顺流畅。 3.朗读指导,请同学范读。 4.再次齐读,读出韵味。
自主学习
疏通文意 (1)自己结合书下注释翻译,将 不懂之处用横线勾划出来。
疏通文意
(2)小组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字 词。 (3)全班讨论交流,解决小组未能解决 的字词。 (4)自己再疏通一遍。
合作探究
1.《爱莲说》称莲为“花之君 子”,根据课文内容,用“我从__ 句,读出莲花___的品质”句式来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