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知识点苏教版二年级下册《你能跳多远》word教案-总结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1教学内容:第3、4页内容,“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经历探索有余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试商的方法和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并会用竖式计算。
3.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概括的能力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与同学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试商。
教学准备:点子图若干张,表格,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
12颗糖,分给几个人,每人分得同样多,有几种分法?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12÷2=6(人)12÷3=4(人)12÷4=3(人)12÷5=2(人)┄┄2(颗)12÷6=2(人)12÷7=1(人)┄┄5(颗)12÷8=1(人)┄┄4颗。
随机指一个有余数的算式,让学生说出各部分表示的意思。
教师: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分均分的时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正好分完没有余数,还有种就是分后有剩余的,但每次余下的数都比除数小。
有余数的除法怎么计算呢?今天我们学习。
(板书课题)二、探索新知1.复习引新。
(1)出示题:有6个桃,如果每盘放3个,可以放()盘。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6÷3=2(盘)竖式:答:可以放2盘。
师:现在老师把题目改一下你会计算吗?有7个桃,如果每盘放3个,可以放()盘。
想一想,问题要修改吗?2.教学试商的方法(1)要求学生根据题目意思列式,7÷3(2)小组讨论:商是几?你可以用你手中的小圆片代表7个桃子来分分看。
你是怎么找到这个商的?(请个别学生谈想法。
)(3)那么7÷3的竖式该怎么列呢?商和余数该写在哪儿?老师和你们一起来探讨下吧。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谈话:我们求商都是用乘法口诀来想。
那么同学们想一想;有没有一句口诀是三()得七的?(没有)再想一想:有没有一个数和3相乘的积最接近7,但又小于7的?(有)7下面应该写几,为什么?“6”表示什么?师生在谈话过程中完成如下板书:4.带着问题看课本上的例题:(1)为什么把一个桃子放在一边?(2)为什么商后面写“盘”,余数后面写“个”?(3)竖式上各个数各表示什么?(4)竖式中,商1或3行吗?为什么?5.尝试完成“试一试”。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单元教材分析 全册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整册教材分析一、本册教材一共安排了9个单元。
“数与代数”领域一共安排了5个单元,包括“有余数的除法”“认数”“加法”“减法”和“乘法”。
“空间与图形”领域一共安排了3个单元,包括“分米和毫米”“认识方向”和“认识角”。
“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了1个单元,即第九单元“统计”。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一共安排了2次活动,分别是“测定方向”和“你能跳多远”。
二、各单元教学内容简析。
“有余数的除法”是学生学习整数除法计算的一个重要的承上启下的单元。
在二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完成了表内乘、除法的学习,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将陆续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等。
通过有余数除法的学习,一方面可以拓展对表内乘、除法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为继续学习除法的笔算打好基础。
同时,学习有余数的除法也能进一步拓宽用除法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的范围。
“认数”主要是认识1000以内的数。
和传统教材比较,之所以要增加这个教学单元,主要基于以下三点考虑:第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大数的机会比较少,增加这个循环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积累感性经验,从而为认识更大的数铺设台阶,提供帮助;第二,课标对四则计算的笔算要求有所降低,加、减、乘、除的计算结果主要集中在1000以内,加强对1000以内数的认识,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四则计算结果的把握能力;第三,由于认识1000以内数时可以借助直观操作来学习,这便为学生进一步理解十进制计数法提供了一次很好的机会。
“加法”和“减法”主要教学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通过教学,学生将基本完成小学阶段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学习。
“乘法”主要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
这是学生学习多位数乘法的起始单元。
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原理,掌握其基本计算方法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整数乘法计算的重要基础。
“分米和毫米”主要教学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以及相邻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十进关系。
通过教学既可使学生对常用长度单位有一个相对完整的认识,也能为进一步学习相关的面积单位提供支持。
苏教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知识点总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有余数的除法:学生需要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知道余数一定比除数小,并会进行除法列竖式计算。
认识万以内的数:学生需要掌握100以内的数的组成和读写,以及数位和计数单位的概念。
他们会从右边起认识个位、十位和百位,并了解个、十、百是计数单位。
同时,他们还会学习10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以及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认识方向:学生需要了解太阳每天从东面升起,西面落下,早晨起床时面向太阳则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同时,他们还会学习地图或平面图通常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以及指南针的指向。
认识图形:学生需要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会数每种图形各有多少个。
此外,他们还会了解正方形四条边的长度都相等,三角形有三条边等特性。
以上知识点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主要内容,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将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做好准备。
二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苏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苏教版)内容各单元重、难点分析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基本求商方法,以及应用有余数除法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掌握有余数除法的基本求商方法;引导发现“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在应用有余数除法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时,能联系实际对计算结果做出判断和解释。
第二单元认教学重点:认识千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知道千以内的数位名称及其顺序;加深对数的意义、数的表示方法以及数的大小的理解,会正确读、写数。
教学难点:能按指定要求写数;能灵活比较一组千以内数的大小;增强估计意识,发展数感。
第三单元分米和毫米教学重点:建立1分米、1毫米实际长度的表象,知道分米、毫米与米、厘米的关系,能进行有关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难点:建立1分米、1毫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学会根据物体的长度特点或解决问题的需要合理选择长度单位。
第四单元加教学重点:理解和在1000以内的三位数加法的算理,掌握笔算方法;会用竖式计算比较简单的连加式题,培养验算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难点:探索并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及其相应的数量关系;运用估算解决一些简单求和的实际问题。
第五单元认识方向教学重点: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来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学过的方位词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第六单减法教学重点:理解三位数减三位数的算理,掌握笔算方法和验算方法;发展估算的策略。
教学难点:隔位退位减;运用估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七单元认识角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认出角,能区分角的大小。
教学难点:建立直角的正确表象;借助三角尺等工具上的直角判断出直角、锐角、钝角。
第八单乘法教学重点: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笔算、估算;在具体中初步理解倍的含义,并能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正确解答一些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关注学段特点,开展实践活动——苏教版二年级下册《你能跳多远》
此 ,第 一 学 段 “ 综 合 与 实 践 ” 活 动 应 侧 重 于 让 学 生
参 与 具 体 化 的 实 践 活 动 ,引 导 学 生 自主 参 与 、 全 程 参 与 ,体 验 运 用 所 学 知 识 和 方 法 解 决 简 单 问 题 的 过
程 , 获 得 初 步 的 数 学 活 动 经 验 , 了解 要 解 决 的 问 题
引 导 小 结 : 同 样 的 手 去 抓 不 同 的 东 西 ,东 西 越
出 校 园 ,我 们 还 可 以 数 些 什 么 ? ( 3 ) 刚 才 小 朋 友 说 的 都 是 可 以 直 接 数 的 ,如 果 我 们 想 知 道 全 国 有 几 个 省 份 ,世 界 上 有 多 少 个 国
题 的 能 力 有 限 ,但 并 不 意 味 着 教 师 在 学 生 提 出 问 题 能 力 的 培 养 上 毫 无 作 为 。 一 方 面 ,教 师 要 创 设 情
境 ,启 发 引 导 , 帮 助 学 生 初 步 感 受 提 问 题 的 途 径 和 方 法 。 另 一 方 面 ,教 师 提 出 的 问 题 要 源 自学 生 的 学
和 解 决 问题 的方 法 ,进 一 步 理 解 所 学 的 内 容 。
一
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问题 ,叩响实践之门
习和 生 活 实 际 , 确 实 是 学 生 “ 惑 ” 之 所 在 ,才 能 引
起学 生 “ 共鸣 ” ,从 而 积 极 主 动 地 参 与 到 实 践 活 动
2 01 1年 版 课 标 指 出 : “ 综 合 与实践 ”的实施 是
教学j i c a o x u e
关注 学段特点 ,开展实践活动
— —
2024年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二篇)
2024年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方面。
在把若干个物体平均分的活动中认识剩余现象,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规律。
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会列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探索三位数加、减笔算的方法,掌握计算要领,并会进行相关的估算和验算。
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能根据给定的东、南、西、北某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七个方向。
能运用方位词语清楚地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能看懂、会设计简单的路线图。
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会对同一组数据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
知道填表格和描方块都是呈现统计结果的方法,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判断、联想和预测。
2.数学思考方面。
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进一步感受统计的必要性。
通过简单的实际调查以及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活动,进一步积累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经验,体会分类方法的多样性,更加客观地理解统计结果,从而发展统计观念。
在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中,继续发展推理能力,学习有条理地、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
3.解决问题方面。
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从日常生活、问题情境和各种数学现象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在教师指导下,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初步的反思和评价。
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体会合作的益处,提高参与合作交流的积极性。
4.情感与态度方面。
从现实的、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内容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提高参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一共编排了____个单元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领域先教学有余数的除法,然后依次教学千以内数的认识,三位数的加法与减法,两位数与一位数的乘法。
结合计算,教学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分米和毫米,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方向和简单的路线图,直观认识角(包括直角、锐角、钝角)。
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并分别计算。
(完整版)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梳理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1、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相反除数一定比余数大。
2、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有余数时:被除数÷除数=商······余数有余数时:商×除数+余数=被除数3、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中:①商和余数都有单位;②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有可能不一样。
余数的单位一定和被除数的单位相同。
二、时、分、秒1、钟面上的最短的针是时针,长针是分针,最长的针是秒针。
2、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如: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9,就是9时(9:00)3、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
4、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
时针有几大格是几小时。
分针走1小格是1分。
分针走几小格是几分。
分针走1大格师5分钟。
分针走一圈是60分钟。
5、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正好走了一圈,是60小格,也就是60分,所以1时=60分。
6、判断钟面时间:先看时针,判断是几时多,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多。
再看分针,判断是多少分。
分针指着几,几乘5的积就是分钟数。
如:时针在5和6之间,走过了5,表示5时多。
再看分针,分针指着3,3×5=15,走过15分钟,就是5时15分。
7、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如:上午8时到校,中午12时放学,学生在校多长时间?12-8=4(小时) 答:学生在校4小时。
8、当几时几分的分钟数不满10的时候,要把“零”读出来或写出来。
如:钟面上8时过五分是8时零5分或8:059、分针走1小格是1分,秒针正好走了一圈,是60小格,是60秒,所以1分=60秒秒针走1小格是1秒。
秒针走几小格是几秒。
秒针走1大格是5秒。
10、计算秒针经过时间的方法:(1)先用终点-起点,算出大格数。
(注:起点是12的时候,把12看作0)如:秒针从2走到8,大格数是:8-2=6秒针从12走到8,大格数是:8-0=8(2)再用大格数X5,算出小格数。
(完整版)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1. 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的名称:读作:10 除以3 等于3 余1。
2. 遇到有余数的除法,可以用竖式计算,想:被除数里最多有几个除数,就商几。
3. 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之间的关系。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4. 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5. 如果除数是3,被除数每增加3,商就增加1;余数总是0、1、2、0、1、2 地重复出现。
如果除数是5,被除数每增加5,商就增加1;余数总是0、1、2、3、4、0、1、2、3、4 地重复出现。
(书第7 页第12题)6. 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中:①商和余数都有单位。
②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有可能不一样。
余数的单位一定和被除数的相同。
③个别情况下会出现商要加一,如书P7第10 题。
第二单元时、分、秒7.钟面上的最短的针是时针,长针是分针,最长最细的针是秒针。
8.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如:分针指着12,分针指着9,就是9 时(9:00 )9.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 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一共有60 个小格。
10.时针走1 大格是1 小时。
时针走几大格是几小时。
分针走 1 小格是 1 分。
分针走几小格是几分。
秒针走 1 小格是 1 秒。
秒针走几小格是几秒。
11.时针走1 大格是1 小时,分针正好走了一圈,是60 小格,也就是60 分。
分针走 1 小格是 1 分,秒针正好走了一圈,是60 小格,是60 秒。
1 时=60 分1 分=60 秒12.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多。
如:时针在 5 和6 之间,走过了5,表示5 时多。
8 时过了5 分,就是8 时零5 分。
时针指在不到8,分针指在11,表示7 时55 分。
13.判断钟面时间:先看时针,判断是几时多,再看分针, 5 分5 分地数,判断是多少分。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知道余数必须小于除数,会根据除数判断余数可能的情况。
•能解决与有余数除法相关的实际问题。
第二单元:时、分、秒•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是常用的时间单位,它们之间的关系是1时=60分,1分=60秒。
•时间的读写:•学会看钟面上的时间,包括整时、几时几分等。
•掌握时间的读写方法,如上午9时写作9:00,读作9时。
•时间的计算:•学会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如经过时间的计算等。
第三单元:认识方向•方向的认识:•认识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了解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学会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确定其他三个方向。
•方向的运用:•能看懂简单的路线图,会根据路线图描述行走路线。
•能运用方向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第四单元:认识万以内的数•数的读写:•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包括数的组成、数的读法和写法等。
•数的大小比较:•学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运用数的大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数的估计:•培养估算意识,能对万以内的数进行简单的估算。
第五单元:分米和毫米•长度单位的认识:•认识分米和毫米这两个长度单位,了解它们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
•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长度的测量:•学会使用尺子等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能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表示。
•长度的换算:•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第六单元: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两、三位数的加法:•掌握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加法运算的算理。
•能进行连加、加减混合运算等复杂计算。
•两、三位数的减法:•掌握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减法运算的算理。
•能进行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等复杂计算。
•估算与验算:•培养估算意识,能对计算结果进行简单的估算。
•学会用加法验算减法,用减法验算加法的方法。
第七单元:角的初步认识•角的认识:•认识角,知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要点汇总
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要点汇总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要点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1、有余数除法以的意义:在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有剩余;这样的除法是有余数的除法。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3、除法列竖式计算方法:(1)先写“厂”表示除号。
(2)在除号里写被除数。
(3)除号外面左侧写除数。
(4)把商写在除号的外面;被除数上面;并和被除数个位对齐。
(5)把除数和商的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
(6)用被除数减去商和除数的乘积得结果写在横线下面;与个位对齐。
4、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先想想被除数里面最多有几个除数;再利用乘法口诀试商。
5、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余数=被除数﹣商×除数第二单元:时分秒1、认识钟面:(1)钟面上最短最粗的针是时针;较短较粗的是分针;最细最长的是秒针。
(2)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
钟面上共有60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
时针走1大格分针走1圈;也就是60小格;1时=60分。
(4)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
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
分针走1小格秒针走1圈;1分=60秒2、认识整时方法: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时针、分针、秒针全部重合的时间是12时;时针和分针成一条直线的时间是6时;时针和分针成直角的时间是3时和9时。
3、认识几时几分方法:时针指在两个数之间;算小数;时针指在12和1之间;算12时;分针指着几;表示几个5分钟。
4、记录时间有两种方法:(1)文字法:如:5时50分;(2)用电子表法记录时刻时;几时就写几;再写“:”;后面写分时要占两位;分针不够整十的;十位要用0占位。
如:8时零5分写作8:05 5、认识大约几时方法:时针接近几就是几时。
此时;分针一般指在数字12左右。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要点归纳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要点归纳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1、有余数除法以的意义:在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有剩余,这样的除法是有余数的除法。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3、除法列竖式计算方法:(1)先写“厂”表示除号。
(2)在除号里写被除数。
(3)除号外面左侧写除数。
(4)把商写在除号的外面,被除数上面,并和被除数个位对齐。
(5)把除数和商的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
(6)用被除数减去商和除数的乘积得结果写在横线下面,与个位对齐。
4、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先想想被除数里面最多有几个除数,再利用乘法口诀试商。
5、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余数=被除数﹣商×除数第二单元时、分、秒1、认识钟面:(1)钟面上最短最粗的针是时针,较短较粗的是分针,最细最长的是秒针。
(2)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
钟面上共有60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
时针走1大格分针走1圈,也就是60小格,1时=60分。
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
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
分针走1小格秒针走1圈,1分=60秒2、认识整时方法: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时针、分针、秒针全部重合的时间是12时。
时针和分针成一条直线的时间是6时。
时针和分针成直角的时间是3时和9时。
3、认识几时几分方法:时针指在两个数之间,算小数,时针指在12和1之间,算12时,分针指着几,透露表现几个5分钟。
4、记录时间有两种方法:(1)文字法:如:5时50分;(2)用电子表法记录时刻时,几时就写几,再写“:”,后面写分时要占两位,分针不够整十的,十位要用占位。
如:8时零5分写作8:055、认识大约几时方法:时针靠近几就是几时。
此时,分针普通指在数字12左右。
6、计算两段时间之间的时间方法:用结束的时间减去开始的时间。
大班数学活动《跳得有多远》教案反思
(2)数据记录与描述:培养学生将测量结果进行记录和简单描述的能力,强调数据的准确性和描述的简洁性。
-举例:学生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并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如“我跳了5步远”。
(3)距离概念的理解: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距离概念的理解,感知距离的远近。
4.能将测量结果进行记录和简单描述。
本节课将反思学生在《跳得有多远》活动中的表现,针对测量技能的提升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进行总结。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材,注重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跳得有多远》教学活动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核心素养:
1.数据观念: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培养数据分析能力,增强对数量关系的理解。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自然测量工具的使用和测量结果的记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测量工具的准确性,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距离测量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跳远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如何使用步长进行距离测量。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距离测量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测量工具的使用和测量结果的记录与描述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你能跳多远》教学设计
统计第2课时你能跳多远【图解教材】【课时目标】1、使学生经验“发觉问题——提出问题——收集数据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2、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使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沟通的学习活动,获得数学活动的阅历,积累主动的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验运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能依据收集到的数据作推断。
【教学难点】能依据统计表提出新的问题。
【教学准备】米尺或卷尺。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谈话:小挚友们,你们会立定跳远吗?你是怎么跳的?看来,大家熟识的立定跳远里还有许多的学问!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探讨一下其中的学问,好吗?(出示课题:你能跳多远?)二、实践操作,自主探讨。
1、说一说:谈话:体育课上,我们都练过立定跳远,说说你是怎么跳的?(指名示范)引导:你知道为什么不用单脚跳吗?究竟单脚跳得远还是双脚跳得远呢?假如单脚跳,那是左脚跳得远还是右脚跳得远呢?(探讨沟通,作出揣测。
)说明:在我们揣测之后,我们应当怎样?让学生知道做任何事情都要试验探究后才能知道是否正确的科学看法。
2、想一想:说说你们准备怎样详细探讨?学生回答,(让一个学生来跳一跳,比一比。
)引导:一个小挚友跳的结果能不能代表全部人的结果?那应当怎么办?让学生体会出应当将每个同学的跳的状况进行调查、记录,再分析比较出科学的结果。
探讨:怎样知道跳的远近?用什么方法来测量?(目测;用尺测量出;厘米数记录。
)3、量一量:当堂指名试跳。
提问:怎样测量,你会吗?(有会的先让他们示范一下,然后比较出或没有就干脆示范好的测量方法。
4、做一做:分组跳远,组长记录,组员轮番负责测量,填写好记录单。
引导:通过试验,你获得了什么结论?全班沟通。
综合小组沟通的统计表,分类填写完下面两张统计表:参与双脚并拢跳远的人数统计性别双脚并拢跳远的成果统计小组先对记录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并提出结论,全班沟通:让学生谈谈自己在这两张统计表里分别知道了什么?三、拓展思路,巩固深化。
二年级数学下册《你能跳多远》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你能跳多远》教案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你能跳多远》教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8~99页的内容。
活动目标:1.让学生经历运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体会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态度。
教学准备:每6人准备一把尺。
活动过程:一、活动前准备1.以自愿为主,每6人一组,其中一人为组长,两人负责看尺子上的刻度,一人记录,两人负责监督是否犯规,尺子是否是直的。
2.每组准备一把尺。
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1.引入:体育课上,我们都练习过立定跳远,谁来演示一下。
(指名演示。
)2.提问:除了双脚跳,我们还可以怎样跳远?(分别请学生上台演示。
)3.质疑:你觉得是用双脚跳得远,还是用单脚跳得远?如果用单脚跳,是用左脚跳得远还是用右脚跳得远?4.6人小组讨论:怎样跳得远。
三、分组活动,进行测量统计1.指导学生测量的方法:先划一条直线,作为跳远的'起点;从起点向前跳,既定后由一人在起点固定住尺子的。
刻度,另一人将尺子拉长至跳远同学的脚后跟,再将尺上的刻度记录下来,这就是那位同学跳远的距离。
2.每6人一组,开始测量记录,要求每种方法都跳一次,并做相应的记录。
四、组织讨论,得出结论1.小组将刚才活动中一系列的数据汇总,填入课本第99页中的三个蓝色表格中,再讨论:通过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2.组织全班进行交流。
3.根据“双脚并拢跳”的数据,用不同标准分类统计。
4.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开展相应的统计活动。
五、总结评价,延伸拓展1.通过这结课的学习,你想对大家说什么?2.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可以进行统计?。
苏教版数学二下《你能跳多远》word教案
你能跳多远
教学内容:课本第98-99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经历实际测量、收集数据,并进行整理、分析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实际价值。
2、进一步积累开展统计活动的方法和经验,增强数据意识,发展初步的统计观念。
3、进一步学会与同学合作,学会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不断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
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经历实际测量、收集数据,并进行整理、分析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实际价值。
教学准备:实投,学生准备卷尺。
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能跳多远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通过以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中心设计的实践活动,进一步明晰“发现问题——提出
假设——收集数据解决问题”三个部分,充分展示了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通过具体实践活动,学会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收集数据,提高统计能力。
教法:引导、探究
学法: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活动前准备
1.以自愿为主,每6人一组,其中一人为组长,两人负责看尺子上的刻度,一人记录,两人负责监督是否犯规,尺子是否是直的。
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
1.引入:体育课上,我们都练习过立定跳远,谁来演示一下。
(指名演示。
)
2.提问:除了双脚跳,我们还可以怎样跳远?(分别请学生上台演示。
)
3.质疑:你觉得是用双脚跳得远,还是用单脚跳得远?如果用单脚跳,是用左脚跳得远还是用右脚跳得远?
6人小组讨论:怎样跳得远。
三、分组活动,进行测量统计。
1.指导学生测量的方法:先划一条直线,作为跳远的起点;从起点向前跳,既定后由一人在起点固定住尺子的。
刻度,另一人将尺子拉长至跳远同学的脚后跟,再将尺上的刻度记录下来,这就是那位同学跳远的距离。
2.每6人一组,开始测量记录,要求每种方法都跳一次,并做相应的记录。
四、组织讨论,得出结论
1.小组将刚才活动中一系列的数据汇总,填入课本第101页中的三个蓝色表格中,再讨论:通过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
2.组织全班进行交流。
3.根据“双脚并拢跳”的数据,用不同标准分类统计。
4.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开展相应的统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