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与三任成都地方长官

合集下载

杜甫(介绍杜甫生平、经历影响)1

杜甫(介绍杜甫生平、经历影响)1
下一张
沉郁顿挫
沉郁,是指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 顿挫,是指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 语言的刚健遒劲,音调的铿锵有力,章法的 曲折变化等因素。 沉郁顿挫,就是指杜诗语言的凝练质朴、感 情的忧郁苍凉、结构的曲折迂回。
由杜甫诗所延伸的成语
“历历开元事,分明在眼前”——历历在目 “冰雪净聪明”——冰雪聪明 “将军下笔开生面”——别开生面 “明眸皓齿今何在”——明眸皓齿 “指挥若定失萧曹”——指挥若定 “炙手可热势绝伦”——炙手可热 “意匠惨淡经营中”——惨淡经营 “翻手作云覆手雨”——翻云覆雨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固守长安时期 旅食京华(35—44岁)
•746年,35岁的杜甫西入长安。次年参 加了制举考试,因李林甫言“野无遗贤” 而失败。 •751年,杜甫向玄宗进献了三大礼赋, 得到玄宗赏识,奉命待制集贤院,但结 果却是“送隶有司,参列有序。” •755年,杜甫安家奉先,接任京兆府兵 曹参军。
《三吏》《三别》更加深刻写出了民间疾苦及作者在乱世之 中身世飘荡的孤独。表达了作者对倍受战祸摧残的老百姓的 困苦和对老百姓的同情。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 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 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 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 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杜甫一生坎坷,历经磨难。他的所思想, 所爱所恨,所喜所忧,所悲所乐,都是老百 姓心里所想的,也是历代士大夫的心声。杜 甫那种博大的仁爱精神,那种执着的政治的 信念,那种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的社 会责任感,永远值得后人的钦佩和敬仰。

诗人杜甫的简介资料

诗人杜甫的简介资料

诗人杜甫的简介资料杜甫,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被后人称为“诗史上的杜甫”、“诗中之龙”。

他的诗歌充满了真挚的感情和强烈的社会意义,被誉为“诗中有大风景”。

下面就让我们了解一下杜甫的简介资料。

一、出生和家世杜甫出生于唐朝贞元年间(712年-756年)的四川成都,家庭地位颇为显赫,属于著名的官宦家族。

他的祖父是唐思皇帝李世民的门客,曾荐举一些有才华的人到皇宫任官。

而他的父亲杜审言是唐玄宗朝的朝奉郎官,担任过几个州刺史和尚书,加上娶了有文化修养的母亲张氏,因此杜甫天生就受到了优秀的教育和卓越的家庭背景熏陶。

二、早年经历杜甫小时候聪慧好学,在家庭的熏陶下对诗文创作就有了强烈的兴趣。

在他十五岁时父亲去世,家道中落,杜甫便放弃了应试之路,以卖药为生,与贫苦百姓一起艰难度日。

在成都的几座佛寺里向僧人请教佛学,很快便掌握了佛经的精髓,并开始自己的文学创作。

此时的他,情感上非常活跃,深刻反映了民众抗争苦难的现实。

三、作品特点杜甫的诗歌特色非常明显,大多数作品都表现出他对人民疾苦的关注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

他的诗风严肃,感情深沉,表达了平民民众的忧思和诉求,同时热爱自然,对人类文明有着清醒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既有理想主义的豪情壮志,也有现实主义的批判锋芒。

杜甫的作品中常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也喜欢引经据典,并学习古人,加强自己的修养。

其中代表作品有《登高》、《赤壁怀古》、《范增论》、《三吏》等。

四、晚年生活杜甫的晚年生活非常不顺利,由于政治动荡的原因,他先后遭受了三次流放和迫害,无家可归,困苦度日。

虽然一直保持着写作的热情,但是作品不再那么辉煌,写下了许多感慨和无奈。

最终在759年去世,享年47岁。

杜甫虽然遭受了许多困苦和磨难,但在古今中外文学史上,他作品的价值和影响却长存不衰。

杜甫是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他的作品不仅反映了唐代的生活和时代,而且关注人民疾苦,探究人生命运,体现了中国思想文化的重要精神内核。

关于杜甫的资料简介

关于杜甫的资料简介

杜甫的资料简介关于杜甫的资料简介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杜甫的资料简介的相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杜甫(712—770),祖籍襄阳,出生于巩县(在今河南省),唐朝伟大诗人。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六月至乾元二年(759)秋,任华州司功参军。

杜甫原在朝中任左拾遗,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被贬到华州(今华县),负责祭祀、礼乐、学校、选举、医筮、考课等事。

与“诗仙”李白并称“大李杜”。

到华州后,杜甫心情十分苦闷和烦恼。

他常游西溪畔的郑县亭子(在今杏林镇老官台附近),以排忧遣闷。

他在《题郑县亭子》、《早秋苦热堆案相仍》、《独立》和《瘦马行》等诗中,抒发了对仕途失意、世态炎凉、奸佞进谗的感叹和愤懑。

尽管个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却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

时值安史之乱,他注视着时局的发展,在此期间写了两篇文章:《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冠形势图状》和《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为剿灭安史叛军献策,考虑如何减轻人民的负担。

当讨伐叛军的劲旅——镇西北庭节度使李嗣业的兵马路过华州时,他写了《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的诗,表达了爱国的热情。

乾元元年(758)年底,杜甫暂离华州,到洛阳、偃师(均在今河南省)探亲。

第二年三月,唐军与安史叛军的邺城(今河南安阳)之战爆发,唐军大败。

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感慨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并在回华州后,将其修订脱稿。

乾元二年(759)夏天,华州及关中大旱,杜甫写下《夏日叹》、《夏夜叹》,忧时伤乱,咏叹国难民苦。

这年立秋后,杜甫因对污浊的时政痛心疾首,而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西去秦州(今甘肃省天水一带)。

杜甫在华州司功任内,共作诗30多首。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成都的生活经历

杜甫在成都的生活经历

杜甫在成都的生活经历杜甫,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史上的杰出代表”。

他的诗歌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和高度的艺术价值,被后人推崇为“诗圣”。

而在杜甫的一生中,成都是一个重要的城市,也是他生活的地方之一。

下面,我们就来探索一下杜甫在成都的生活经历。

一、初到成都据史书记载,杜甫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年(732年)出生于河南巩县一个贫苦农家。

在杜甫五岁时,他的父亲去世,家中生活十分困难。

杜甫年轻时曾在长安任职,但很快就离开了这个大都市,开始了漫长的放浪生涯。

直到他三十岁左右,才到达成都。

初到成都,杜甫并没有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生活十分艰难。

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开始了自己的文学创作。

他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写下了很多优秀的诗篇,其中不乏对成都的描写。

二、成都的景色成都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自古以来就是川西平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杜甫在成都生活期间,对这座城市的景色和文化风貌有着深刻的感受。

杜甫在一首《登岳阳楼》中写道:“江峰何处是,江水忘流年。

”这首诗虽然是描写岳阳楼的,但其中的“江水忘流年”一句,也可以用来形容成都的江河。

成都地处四川盆地中心,有着丰富的水资源,蜀江、嘉陵江、岷江、大渡河等众多江河交汇于此,形成了众多美丽的水景。

杜甫也在一首诗中写到了成都的水:“水泉声咽千门外,竹叶舞飞何处天。

”成都的文化风貌也给杜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成都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杜甫在成都生活期间,有机会接触到了许多文化人物,包括著名的诗人白居易。

他曾经写过一首《白氏长句》来赞美白居易的才华。

三、社会现实杜甫在成都生活期间,也深刻地感受到了社会现实的残酷。

唐朝中期,天灾频繁,战乱不断,社会动荡不安。

杜甫深刻地感受到了这种社会现实,他的诗歌中也经常反映出这种现实。

杜甫在《春望》中写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这句话表达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

他认为,国家的破败和社会的动荡,已经让人们失去了生活的安宁和幸福。

杜甫交游考略

杜甫交游考略

杜甫交游考略考查杜甫交游,明了其社会关系,是亦"论世知人"①,为研究杜甫所不可少者。

老友李春坪同志,曾自《杜少陵集》中拈出杜甫交游名氏,惜未成篇②。

兹师其意,为作《杜甫交游考略》,备翻捡耳。

杜甫生平交游,情谊自有亲疏深浅之别,如房琯,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适等与之交往友谊较深,颇见肝胆,但亦不乏"点头之交",此于集中酬应之作,略能明之。

为节篇幅,交游人物之生平从略;凡诗只录其题目,原句尽量少引,凡不可考知者,无证不信,宁付阙如。

杜甫交游连同亲戚,共得三百十八人,按姓名笔划为序,考略于下。

于休烈见《旧唐书》一四九、《新唐书》一○四本传。

案集二《奉留赠集贤院崔于二学士》,于指于休烈,崔为崔国辅。

《杜工部年谱》:"天宝十一载,公在长安,送隶有司,参列选序。

"黄鹤注:"公献三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崔于二学士,当是试文之官。

"《读杜心解》五之一谓:"殆由召试不遇,意将辞别而归。

二学士特集贤院长耳。

"考杜甫于天宝十载献赋后,待制集贤院,从此"奉留赠"诗题与全诗意旨而言,浦起龙与仇兆鳌《集注》之说是。

据闻一多先生《少陵先生年谱会笺》,此诗为杜甫四十一岁四月前作,然则杜甫于三月暂归洛阳时,投赠诗篇,而与于、崔交游。

大觉集二十《大觉高僧兰若》,仇注据原注谓大觉当是高僧名。

大历二年,杜甫在夔州游巫山寺院,投赠大觉者。

巳上人集一《巳上人茅斋》: "巳公茅屋下,可以赋新诗。

"巳上人,即巳公,东都诗僧。

当为开元廿九年杜甫在东都与之交游所作。

卫八处士集六《赠卫八处士》,卫八蒲州隐士。

似即卫宾。

《唐史拾遗》:"杜甫与李白、高适、卫宾友善,时宾年最少,号小友。

"朱长孺注以为"伪书杜撰",然未有反证;一说疑为唐隐士卫大经之同族,亦未有确证。

卫伯玉新一四一、旧一一五有传,见集二十一《江陵节度使阳城郡王新楼成请严侍御判官赋七字句同作》、《又作此奉卫王》、《奉贺阳城郡王太夫人恩命加邓国太夫人》等。

杜甫个人简历

杜甫个人简历

杜甫个人简历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唐代杰出的诗人,被尊称为“诗圣”,被后世誉为“杜工部”或“诗仙”。

他的诗作体现了对时事、社会不公和人民疾苦的关注,深刻描绘了沉重的社会现实和广泛的人情世故。

以下是对杜甫先生个人经历的简要描述。

一、早年生活杜甫于712年出生于中国唐朝(618年-907年)时期的陕西成纪(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

他出生于一个文化世家,父亲杜审言是一位著名的学者和政治家。

在家庭的熏陶下,杜甫从小就表现出对文学的浓厚兴趣和天赋。

二、求学经历杜甫于727年进入当地的学宫学习,深入研究儒家经典,掌握了广博的知识基础。

由于他的聪明才智和文学天赋,很快就在学院中崭露头角,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赏。

三、官场之路杜甫毕业后,决定投身于政治和社会改革。

他于742年参加了唐朝的进士考试,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进士资格。

随后,他加入了朝廷,历任多个重要官职,包括右拾遗、检校翰林学士等。

四、流寓岁月然而,杜甫的政治生涯并不如意。

他对朝廷的腐败和社会的不平等感到深深的失望和绝望。

在754年安史之乱爆发后,他离开了都城长安,开始了漫长而流离的岁月。

在此期间,他身世逢乱,被迫经历贫困、疾病和丧失亲人的痛苦。

五、创作成就在流亡期间,杜甫不断以自己的诗歌表达对社会动乱和人民苦难的关注。

他的诗作多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对战争的痛惜,以及对人民困苦的同情。

他的作品充满激情和力量,以其广泛的影响力和深刻的描写被誉为古代中国最好的诗人之一。

六、晚年生活随着唐朝的局势稳定,杜甫于757年回到了长安。

然而,尽管他经历了诸多的艰难困苦,他并没有获得应有的认可和荣誉。

在770年,杜甫不幸去世,享年59岁。

七、影响及评价杜甫的诗作经过了千百年的传播和研究,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深远。

他的作品富有社会意义和人道主义精神,赞美了真实、纯洁的感情,被誉为史诗般的杰作。

他以其对人民苦难的感同身受和对人性的真实描绘,成为了后世诗人们学习和追随的榜样。

杜甫与成都的故事

杜甫与成都的故事

杜甫与成都的故事摘要:一、杜甫简介二、杜甫与成都的渊源1.杜甫在成都的寓所2.杜甫在成都的创作3.杜甫与成都的文化交流三、杜甫的作品在成都的传承与影响四、成都杜甫草堂的建设与发展五、杜甫精神在成都的传承正文:成都,这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的城市,与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有着深厚的渊源。

杜甫,字子美,是我国古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

他的诗作题材广泛,风格丰富多样,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化遗产。

一、杜甫简介杜甫(712-770年),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

他出身于一个世代仕官的家族,但由于家道中落,他年轻时便开始四处奔波,寻求仕进。

杜甫经历了安史之乱,目睹了战乱带给百姓的苦难,他的诗作因此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关怀民生。

二、杜甫与成都的渊源1.杜甫在成都的寓所:杜甫在成都度过了四年时光,期间寓居在成都北郊的草堂。

如今的成都杜甫草堂,即为纪念杜甫而建的纪念馆,也是杜甫曾经寓居的地方。

2.杜甫在成都的创作:在成都期间,杜甫创作了大量描绘战乱、反映民生疾苦的诗篇,如《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这些诗作体现了杜甫崇高的道德观念和深厚的民族情感,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

3.杜甫与成都的文化交流:杜甫在成都期间,积极参与当地文化活动,与友人唱和,传授诗艺。

他的到来,为成都的文化繁荣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杜甫的作品在成都的传承与影响杜甫的诗作在成都得到了广泛的传承与弘扬。

成都杜甫草堂不仅保存了杜甫的故居,还搜集、整理、研究了他的诗作,让后人得以一窥杜甫的精神世界。

同时,成都的文学艺术家们也深受杜甫精神的感召,致力于现实主义创作,为成都的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四、成都杜甫草堂的建设与发展成都杜甫草堂始建于唐代,历经宋、元、明、清各代的维修和扩建,逐渐形成了如今规模宏大的建筑群。

草堂内有许多珍贵的文物和碑刻,如《杜工部集序》碑、《秋兴八首》石刻等。

如今的杜甫草堂,已成为一座集纪念、研究、游览于一体的文化名胜景区。

文言文阅读训练:《新唐书-杜甫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新唐书-杜甫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新唐书•杜甫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

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

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

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

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

肃宗立,自邸州嬴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

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百稔连。

与房瑁为布衣交,瑁时败陈涛斜,又以客董廷兰,罢宰相。

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

“帝怒,谄三司亲问。

宰相张镐日:“甫若抵罪,结言者路帝乃解。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鄢,弥年艰篓,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

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

天翔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

流落剑南,结庐成都西郭。

召补京兆功曾参军,不至。

含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

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

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常醉登武床,武中衔之。

崔阡等乱,前往来梓、夔间。

大历中,出瞿塘,下江陵,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

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

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也。

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尝从白及高适过汴州,酒酣登吹台,慷慨怀古,人莫测也。

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槎弱,情不意君,人皆怜之。

坟在岳阳。

有集六十卷,今传。

(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有删改)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命宰相A试文章B擢河西C尉D不拜E改右卫率府F胄曹参军。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拾遗,是唐朝及后来朝代设置的小官,分为左、右拾遗,为谏官的一种,主要负责向皇帝奏论政事,称述得失。

B.“绝言者路”中的“绝”,同“往来不绝者,滁人游也”(《醉翁亭记》)中的“绝”含义相同。

唐朝诗人官职一览表

唐朝诗人官职一览表

唐朝诗人官职一览表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朝代,也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高峰时期。

在这个时期,许多优秀的诗人出现在文坛上,他们中的一些人也是官员。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唐朝诗人官职一览表,以及一些相关参考内容。

1.王之涣:王之涣是唐朝末年的一位著名诗人。

他在唐朝时期担任过吏部员外郎、吏部郎中、华州刺史等官职。

他的诗作主题广泛,有些是以官员身份书写的,反映出他对官场的深刻感悟。

2.杜甫:杜甫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之一,被誉为“诗史史诗”。

他曾经历过官场上的辛酸和悲苦,但并未停止创作。

他在唐朝时期官职辗转多次,包括江州司功参军、鄂州司戎参军、李义郎等。

3.杜牧:杜牧是唐代诗人,陕西杨凝式之后,是唐代文人的典型代表之一。

他曾历任成都刺史、秘书丞等职务。

他的诗作富有情感,曾以“吾宁死以杜穆、谷亨,不泯滞以杜甫”自称。

4.白居易:白居易是唐朝著名的文人,被誉为“诗鬼”。

他早年曾任左州刺史、韶州刺史等职,后辞官不再任官。

他的诗作擅长写人情世故,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5.王之涣:王之涣是唐代文人,官至秘书省侍书郎。

他的诗作风格清新明快,写作了许多描绘大自然美景和人生哲理的佳作。

6.岑参:岑参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官至工部员外郎、副峡州刺史等职。

他的诗作充满豪情壮志,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关切和批评。

7.元稹:元稹是唐代文学家,在文坛上享有很高的声望。

他先后任职于右补阙员外郎、谏议大夫等职务。

他的诗作风格沉郁逸美,被誉为“元杜”,堪称是唐朝后期诗坛的璀璨明星之一。

8.刘禹锡:刘禹锡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文官,被誉为“文镜”。

他曾历任中书舍人、审官东都留守等职务。

他的诗作清新明快,对美景、古代历史等有独特的见解。

9.王之涣:王之涣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在唐朝历史上担任过多个要职,如右拾遗、尚书左丞等。

他的诗作感情细腻,思维独特,善于表达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思考。

10.王之涣:王之涣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政治家,先后任职于尚书太仆少卿、右拾遗等职。

杜甫在四川时写的诗

杜甫在四川时写的诗

杜甫在四川时写的诗生平概述杜甫(712-770)字子美。

生于河南巩县。

他出身于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立功立言是这个家族的传统。

35岁以前——读书、壮游;35-44岁——长安求职:天宝十四载(755)十月,44岁的杜甫才被任命为河西尉,后改右卫率府曹参军;44-48岁——陷贼与为官:公元755年11月发生安史之乱,次年六月长安陷落,杜甫流亡,被判军俘获,次年四月,逃归凤翔肃宗行在,被任命为左拾遗,不久就因上疏营救房琯而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次年(759)七月,杜甫弃官,先往秦州(甘肃天水),十二月又往成都。

48-59岁逝世——漂泊西南:48岁-50岁在成都草堂,后又漂泊,53岁又回草堂,友人严武保举他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人因称杜工部),次年严武突然去世,他到夔州住了近两年,写了很多诗。

57岁乘船出峡,想回家乡。

59岁冬天,死在由潭州到岳阳的一条船上。

从肃宗上元元年(760) 至代宗大历五年(770)。

11年内,杜甫在蜀中8年,在荆、湘3年。

杜甫在夔州时说自己“漂泊西南天地间”(《咏怀古迹》),实际上他在成都先后住过5年,生活还是比较安定的。

760年春-762年七月(48-50岁)初入草堂上元元年(760年)春,他在成都城西浣花溪畔建筑了草堂,结束了四年流离转徙的生活,得到一个栖身的处所。

他离开了干戈扰攘、哀鸿遍野的中原,眼前呈现出一片田园美景,花鸟虫鱼都好象对他表示殷勤,使他多年劳苦忧患的生活,暂时得到休息,他也怀着无限的爱写出不少歌咏自然的诗歌。

但他并不曾忘记流亡失所、无处安身的人们,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唱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名句。

上元二年(761年)末,严武来成都为成都尹兼御史中丞,给过杜甫不少帮助。

代宗宝应元年(762)七月,严武应召入朝,成都少尹兼御史徐知道在成都叛变,杜甫流亡到梓州、阆州。

762年七月-764年三月(50-52岁)梓州、阆州流亡宝应二年(763年)春,延续七、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结束,杜甫听到这个消息,惊喜欲狂,以为有希望回到洛阳,脱口唱出《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七律,迸发出内心的欢悦,这是杜甫生平一首最快乐的高歌。

《三吏三别》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三吏三别》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三吏三别》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三吏三别》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三吏三别》分别指的是《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深刻写出了民间疾苦及在乱世之中身世飘荡的孤独,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不幸和困苦,表达了作者对倍受战祸摧残的老百姓的同情。

三吏三别杜甫《三吏三别》指的是:《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新安吏【唐】杜甫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

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

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

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

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

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

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全诗可分两个层次:前十二句记述了军队抓丁和骨肉分离的场面,揭示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后十六句笔锋一转,对百姓进行开导和劝慰。

此诗反映了作者对统治者尽快平息叛乱、实现王朝中兴的期望。

作品译文客走在新安县的大路上,听到人声喧哗,原来是吏役点名征兵。

于是便问新安吏:新安是个小县,人口不多,连年战争,还会有成丁的青年可以入伍吗?“兵府的文书昨夜才下达,命令没有壮丁就依次抽中男。

”“抽来的中男实在太小了,怎能守住王城呢?”肥胖的青年有母亲来送行,瘦弱的青年孤零零的无人陪送。

河水日夜向东流,时至黄昏,青山里还留着送行者的哭声。

把你们的眼泪收起吧,不要哭干了眼睛,徒然伤了身体。

官军去攻取相州,日夜盼望着平定它。

可贼心难料,官军溃败,归来的兵士像星星一样散乱地扎营。

就着原先的营垒就食,练兵也在东都洛阳近郊。

他们挖掘壕沟也不会深得见水,放牧军马的劳役也还算轻。

何况这一场战役里朝廷官军是正义之师,一切必然顺利。

主将对于战士的爱护,也一目了然。

送行战士的人们,不要哭得那么悲伤,郭子仪像你们的父兄一样爱着这些士卒。

杜诗“四登会府地三掌华阳兵”新释

杜诗“四登会府地三掌华阳兵”新释

杜诗“四登会府地,三掌华阳兵”新释马 剑① 杨 旭②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重庆北碚 400715摘要:古今学者对杜诗《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中“四登会府地,三掌华阳兵”一句的理解和注释并不恰当,此句实应指严武先后四次担任节度使的宦迹,即至德二载十二月任职剑南东川、至德三载(即乾元元年)初任职剑南道、宝应元年六月任职剑南西川、广德二年春任职剑南道,其中三次镇守成都。

此间涉及唐玄宗、肃宗之际的政治权力格局与剑南地区的地域分合,以及严武身处其间的处境和表现。

关键词:杜甫;严武;节度使;剑南明代文学家王嗣奭对杜甫的《八哀诗》评价颇高,其为之作注时称:“此八公传也,而以韵语纪之,乃老杜创格,盖法《诗》之《颂》,而称为诗史,不虚耳。

”[1]《八哀诗》之一《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吟记严武生平、事迹,间以作者对其之评述。

其中有“匡汲俄宠辱,卫霍竟哀荣。

四登会府地,三掌华阳兵。

京兆空柳色,尚书无履声”之句,朱鹤龄总结前人旧说,注曰:“武初为京兆少尹,再为京兆尹,两镇剑南,皆兼成都尹,故曰‘四登会府地’。

初以御史中丞出为东川节度使,后又两充剑南节度使,故曰‘三掌华阳兵’。

”[2]虽然古今学者并没有对上述诗句及其注释产生异议,然而细究之下,却有颇多疑问。

正如清人仇兆鳌作注,称以上数句乃“叙其历任始终”,那么,严武任职京兆之事便不当前后互见,因而,将其担任京兆之职纳入“四登会府地”之列,就不甚恰当。

不仅如此,翻阅诸书,“会府”一词所指有四:一为斗魁的别称,二为尚书省之别称,三为节度使的别称,四代指都会。

严武任“京兆少尹”或“京兆尹”,又何以能称为“登会府”?严武不仅两镇剑南,而且还曾节度剑南东川,为何不将后者计入“会府”之列而吟作“五登会府地”?事实上,根据文献加以考证,严武应为一任剑南东川节度、一任剑南西川节度、两任剑南节度,而诗中为何只称其“三掌华阳兵”?严武于代宗宝应元年(762)六月任西川节度使,后又于广德二年(764)春任剑南节度使,[3]学者对此并无疑义,主要问题则集中在其前两次任职上。

杜甫与三任成都地方长官

杜甫与三任成都地方长官

作者: 周啸天
作者机构: 不详
出版物刊名: 巴蜀史志
页码: 32-34页
主题词: 杜甫草堂 成都 邓小平 居住 生地
摘要:杜甫是乾元二年(759)岁末来到成都的,“五载客蜀都,一年居梓州。

”(《去蜀》)杜甫在成都及梓州等地居住的时间跨七个年头,实际是五年多。

现在,人们谈到杜甫.完全可以不提他的生地(河南巩县)与死所(湖南耒阳),却不能不提到成都。

邓小平一生五到草堂.他对家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不到杜甫草堂,就等于没有到过成都。

”杜甫客居蜀地.曾受到了几任成都地方长官不同程度的关心,生活相对安定,一度产生过“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为农》)的想法,有点“来了就不想走”的意思。

本文专门谈谈杜甫与三任成都地方长官的关系。

杜甫与成都(下)

杜甫与成都(下)

杜甫与成都(下)三、杜甫与高适杜甫到成都后还有一个必须干谒的对象,就是高适。

高适(700~)是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长杜甫十二岁。

天宝三年(744)他正失意的时候,曾与李白、杜甫相遇于洛阳,同游梁宋,算得上是贫贱之交。

高、李年纪相若,诗名都很大,对于杜甫来说是老大哥。

杜甫在成都期间,高适先后担任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和成都尹等要职。

杜甫一到成都,就会主动与高适联系,这一点是不成问题的。

正因为如此,高适才赠了他一首诗:传道招提客,诗书自讨论。

佛香时入院,僧饭屡过门。

听法还应难,寻经剩欲翻。

草玄今已毕,此后更何言?(高适《赠杜二拾遗》)从诗中看,高适对杜甫在成都的情况,已了如指掌。

也许送去了一些禄米,也许没有——因为裴冕已给以照顾。

诗末将杜甫比作汉代的扬雄,是抬举的意思,末句的意思是——应该满足了。

杜甫就写了《酬高使君相赠》答他。

古寺僧牢落,空房客寓居。

故人供禄米,邻舍与园蔬。

双树容听法,三车肯载书。

草玄吾岂敢,赋或似相如?(《酬高使君相赠》)关于杜、高这两首赠答诗的顺序,一般认为是高先杜后。

从两诗皆结以“草玄”云云看,杜诗应是对高诗的回应。

也有朋友认为,杜诗在先、高诗在后,因而认为高适对杜甫的委婉求助,是装做没有看懂。

我不作这样看,但也承认,高适对杜甫没有表现出足够的热情,只送一首诗,“秀才人情一张纸”。

作为一位高官,这显然是不够的。

不过还好,杜甫似乎不太介意,他在拜托一位崔侍御转呈高适的绝句中说:百年已过半,秋至转饥寒。

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

(《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一绝》)从这种不见外的口气上看,杜甫和高适的关系还是可以的。

高适“救急难”没有呢?我认为是救了的。

因为在高适改任蜀州刺史后,杜甫还到蜀州拜访他,呈诗赞美道:当代论才子,如公复几人。

骅骝开道路,鹰隼出风尘。

行色秋将晚,交情老更亲。

天涯喜相见,披豁对吾真。

(《奉简高三十五使君》)如果高适很简慢,杜甫还能写出这样热情洋溢的诗,是说不过去的。

761年人日,高适写了一首著名的诗寄到草堂: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杜甫来到成都之后当地的都督让杜甫做什么

杜甫来到成都之后当地的都督让杜甫做什么

杜甫来到成都之后当地的都督让杜甫做什么
杜甫来到成都之后当地的都监让杜甫做节度参谋和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

当地的都监是视杜甫为发小的严武,严武的父亲严挺之与杜甫的祖父杜审言是意气相投的故交,严武对杜甫极为恭敬且待遇甚隆。

杜甫来到成都之后当地的都督让杜甫做什么
杜甫来到成都之后,当地的都督让杜甫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当地都督让其代理公田。

杜甫也很开心,每天出门种田,享受田园生活。

杜甫关心农民关心田地。

并写了《春夜喜雨》一篇,赞美自然。

杜甫到了成都做了什么
杜甫到了成都写了《江村》、《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适)》、《绝句漫兴》、《江畔独步寻花》、《蜀相》、《百忧集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诗。

杜甫到成都后,没有官职在身,所以在生活上,除了自家菜园里的些微收获,基本上要靠朋友高适、严武等接济。

在朋友的帮助下,日子总过得下去。

宁静的田园,和家人的团聚,给杜甫的生活带来了新的力量。

杜甫与成都的故事

杜甫与成都的故事

杜甫与成都的故事
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与李白并称“李杜”。

杜甫曾在成都生活过一段时间,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

唐玄宗宝应元年(762年),杜甫因避安史之乱入蜀,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修建了杜甫草堂。

草堂四周古木参天,竹林茂密,环境幽雅,成为杜甫一家在这里居住和创作的理想场所。

在成都期间,杜甫创作了许多优美的诗篇,其中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最为著名。

诗中描述了杜甫的草堂在秋风中破败的景象,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生的关切。

此外,他还写了一首《登楼赋》,表达了对成都美景和人文历史的赞美。

除了诗歌创作,杜甫在成都期间还与当地文人雅士交往密切。

他经常参加文人聚会,与朋友交流诗文,这些活动也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在成都生活的这段时间,对杜甫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更加贴近人民生活,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

这些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了杜甫草堂,成都还有许多与杜甫相关的文化遗迹。

比如,位于成都市中心的“杜甫草堂博物馆”,是一个集杜甫诗歌创作、文物收藏、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此外,在成都的一些街道和公园也以杜甫的名字命名,彰显了成都人民对杜甫的敬仰和纪念。

总之,杜甫与成都的故事是一个充满文学和文化气息的历史佳话。

成都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浓厚的人文氛围为杜甫的诗歌创作提供了灵感和养分。

而杜甫则在成都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让后人缅怀和学习。

杜氏四川各地任职名录

杜氏四川各地任职名录

杜氏四川各地任职名录四川通志记载:杜氏各地任职名录杜康,墓地在四川新繁县西十五里。

周朝☞杜宇,蜀王。

墓地在成都市新都县,西北一里。

唐杜光庭,墓地在四川灌县西南的清都观后。

杜甫,河南巩县人,(今河南巩义市)(712一770)唐朝乾元二年入蜀,在成都,江油,潼川,涪陵名地都居住过。

.唐,宋:年间☞杜棕.万年人,开成中任节度吏。

杜元颖.天成中任节度吏。

杜固,麦县人,进士。

杜文粹,逐州人,进士。

杜懋,普州人,进士。

杜浩,遂州人,进士。

杜因,麦县人,进士。

杜鼎,射洪县人,进士。

杜量,崇宁进士。

杜師雄,淳熙进士。

杜寅孙,绍兴进士。

杜莘老,绍兴进士。

杜仲千,淳祐进士。

杜瑞林,淳祐进士。

杜发,中江人,进士。

杜时可,遂宁人,进士。

杜卯,遂宁人,进士。

杜藻,安岳县人,杜定,安岳县人。

杜:是,安岳县人。

杜子龙,安岳县人。

杜源子,安岳县人。

杜居易,安岳县人。

杜雄飞,安岳县人。

杜多行。

杜孝嚴,安岳县人。

杜正午,安岳县人。

杜铸,安岳县人。

以上安岳县人俱是进士。

杜廉夫,浙江绍兴人。

杜㮣,庆厯人。

☞元朝杜圭,墓地在成都市新都东北二里。

杜致恭,如祐进士。

杜甚,如祐进。

明朝时期:☞杜秉辉,童川人,洪武乙丑科进士,任同知。

杜铭,金堂县人,任知府。

杜果,富师县人,任御吏。

杜汝真,顺庆府人,任主事。

杜完,宜宾县人,癸丑科进士,任布政吏。

杜时芳,南充县人,癸丑科进士。

杜友兰,南部县人,癸丑科进士。

杜日章,顺庆府人己丑科进士。

杜长春,綦江县人,庚戍科进士。

社薰,忠州人,癸已科进士。

杜煜,忠州人,丁未科进士。

杜英,巴县人,洪武年武举人。

杜瑀,巴县人,洪武年武举人。

杜享义,蓬州人,洪武年武举人。

杜秉辉洪武年武举人。

杜履道,新都县人,永乐年举人。

杜温,彭县人,永乐年举人。

杜亮,德阳县人,永乐年举人。

杜绅,巴县人,永乐年举人。

杜澄,保宁府人,永乐年人。

杜懋,石泉县人,永乐年举人。

杜巽,巴县人,永乐年举人。

杜铭,金堂县人,正统年举人。

杜宏,永川县人,正统年举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严武 与之 同列 , 比他 小十 四岁 , 杜甫 的倾慕 者 。在政 治上 , 武与 又 是 严 杜甫 同是与房瑁 接 近 的人 , 因房瑁 的 失败 而遭 受 挫 折 。不 同 的是 , 也 严武被 贬为 巴州刺 史 , 分较轻 , 处 且不 久就 恢复 了他 的宦海航 程 , 一帆
风顺 。在革堂落 成那 一 年 (6 ) 二 月 , 武 由绵 州 刺史 升 任 成都 尹 72 十 严
不 可
近 房
然是 他对
杜结 与王
诗选
他 并
漫 劳
无 供
严武
杜甫在 成都所遭 遇 的几 任长官 中 , 交情最 深 的是 严武 。
严 武 (2— 7 5是 华 阴 ( 76 6) 今属 陕 西 ) , 甫 在行 在 为 左 拾遗 时 , 人 杜


很快 辞去 了幕府 的工 作 。但 杜甫 还是 非 常 看重 “ 部员 外 郎 ” 个头 工 这 衔的, 在诗 中不 断 地 提 到 “ 郎 ” “ 省 、 台郎 ” “ 绂 ” “ 帽” “ 鱼 ” 、朱 、纱 、绯 等
出他一生 中最 重要 的决定 , 涉蜀道 , 跋 远赴成 都 。
后来 , 杜甫 在成都 靠 写诗 拉 赞 助建 起 了草 堂 ( 者 另 有专 文 ) 而 笔 , 赞 助杜甫 的人 , 大多 是 县一 级 的 官员 。草 堂 动工 的时候 , 甫 到 成都 杜 不 过一两 个月 , 四川 话 说 “ 地皮 都 没有 踩 热 ” 在成 都 周边 县 一 级 用 I 连 , 官员中, 哪来那 么多 的熟人 ?但 你 只须 想 到 裴冕 , 不 成 问题 了 。因 就


杜甫与裴 冕
杜 甫刚到成 都时 , 居西郭 浣花里 , 卜 先住 在一 座冷 清 的寺庙 里 , 有
诗 云 :古 寺僧牢 落 , 房客 寓 居 。故 人 供 禄米 , 舍 与 园蔬 。(酬 高 “ 空 邻 ”《
使 君相赠 》 在成都 , ) 是谁 最初接 待和 安置 了杜 甫?这 是个 悬案 , 过 , 不 在 诗 中有 蛛 丝 马迹 可 寻 : 浣花 溪 水 水 西 头 , 人 为 卜 塘 幽 。 ( “ 主 林 ” 《卜 居 》杜甫 诗 中一说 “ ) 故人 ” 又说“ , 主人” 根据 杜诗 称谓 的惯 例 , 主人 ” , “ 应 指地方 长官 , 故 人” “ 的指 向也应 是 相 同 的。杜 甫研 究 者大 都 认 为 , 这 个“ 主人 ” 不是别 人 , 而是 当时 的成都尹 ( 当于成 都 市长 ) 剑南 西 相 兼
对 杜甫来说 , 高适 可亲 的程度还 不 如这个 章彝 。虽 然这 个章 彝是 个飞 扬跋 扈 的武 人 , 是个 饱受 争 议 的人 物 , 杜 甫在 他 那里 不感 到 拘 但 束 。杜 甫为他 写 了不 少 的诗 , 集 中所 见 , 题 上或 注 中标 明者 就有 就 在
十一首之 多 。 为什 么对 高适 , 甫 显得 拘 谨 呢?郭 沫 若 说 , 须想 到 唐 玄 宗 和 杜 只 唐 肃宗父子 之 间的矛盾便 可迎 刃 而解 了 。经过 安禄 山叛 变 之后 , 高适 和李 白 、 杜甫 已经站 在 敌对 者 的方 面 。高 适是 肃 宗一 边 的人 , 白 和 李
不过 还好 , 甫似 乎 不太 介意 , 在拜 托一 位崔 侍 御转 呈 高适 的绝 句 杜 他
中说 :
不过 , 甫与 高适 的交 情 总体 而言 是 比较矜 持 的 , 不是 亲密 的 。 杜 而 这从 一件事 上可 以看 出来 。那 就 是 7 2年 , 6 高适 任 成 都尹 , 照理 说 两 人 的关 系应该 有进一 步发展 了。偏 偏 在这个 时候 , 甫 因送严 武去 了 杜 绵州 , 着举 家迁往梓 州 , 托梓州 刺史兼 东西川 留后章 彝去 了 。 接 依
为 裴冕 只需 要 在一 次 宴会 上 , 发几 句 话就 行 了 , 比方说 : 这一 位 就是 “ 大名鼎鼎 的杜 甫 , 位多 多关 照 。唐 代有 尊重诗 人 的社会 风气 ,莫愁 列 ” “
前路 无知 己 , 天下谁 人不识 君 ”高适《 ( 别董 大 》这两 句诗 , 在杜 甫身 ) 用
皆结 以“ 玄 ” 云看 , 草 云 杜诗 应 是对 高诗 的 回应 。也有 朋 友认 为 , 杜诗
在先 、 高诗在 后 , 因而认 为 高适 对杜 甫的委婉求 助 , 装作 没有看懂 。 是
我不作 如是观 。但 也 承认 , 高适 对 杜甫 没 有表 现 出足 够 的热 情 , 只送一 首诗 , 秀 才 人 情一 张纸 ” “ 。作 为一 位 高 官 , 显 然 是 不 够 的。 这
《 酬高使 君相赠 》 答他 。
古寺僧 牢 落, 空房 客 寓居 。故人 供禄 米 , 邻舍 与 园蔬 。双 树 容 听法 , 车 肯 载 书 。草 玄 吾 岂敢 , 或 似 相 如 ? ( 酬 高使 君 三 赋 《
相 赠 》 )
关于 杜 、 高这 两首赠 答 诗 的顺 序 , 一般 认 为 是高 先 杜 后 。从 两诗
兼御史 大夫 。这 不能不 使杜甫感 到意外 的惊喜 。
严 武一到成 都 , 就带 着小 队人马 , 访 草堂 :元戎 小 队出郊 垌 , 拜 “ 问
柳 寻花 到野亭 。 (严 中丞 枉 驾 见过 》 有 时 还 亲携 酒馔 , 里 行 厨 , ”《 ) 竹 花







川 节度使—— 裴冕 。 I
为什 么有这样 的判断 呢?理 由有三 条 。杜甫 为左拾 遗 时 , 冕 官 裴
居 相
识。
明显
献 给
裴冕
这人
够朋
干谒
禄故 都。
杜甫正 因弃 官而去 了秦州 ( 甘肃 天水 ) 今 。后 来 , 杜甫 一家 在秦 州过 不 下去 , 又去 了南边 的 同谷 , 然没 有找 到生活 的 出路 , 已是 当年 的岁 依 那 暮 。至迟 在这个 时候 , 甫就 知道 了裴 冕 、 杜 高适 等人 的 消息 。这 才 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