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不良反应监测

合集下载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一、目的为进一步做好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药物治疗水平,确保医疗、护理质量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制定《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

一、参考文件1.《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1号 2011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1号2019年12月1日三、名词定义1.药品不良反应: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后遗效应、过敏反应、特异质反应、继发性反应、依赖性、致畸致癌、突变等。

2.新的药品不良反应:药品说明书中未载明的不良反应。

说明书中已有描述,但不良反应发生的性质、程度、后果或频率与说明书描述不一致或更严重,按照新的药品不良反应处理。

3.药品严重不良反应:因服用药品引起以下损害情形之一的反应。

(1)导致死亡。

(2)危及生命。

(3)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

(4)导致显著的或永久的人体伤残或器官功能损伤。

(5)导致住院或者住院时间延长。

(6)导致其他重要医学事件,若不进行治疗,可能出现上述所列情况。

4.群体不良反应/事件:同一药品在使用过程中,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区域内,对一定数量人群的身体健康或者生命安全造成损害或者威胁,需要予以紧急处置的事件。

四、内容(一)为加强药品不良反应收集报告管理工作,医院成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小组,制定管理小组工作职责,负责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的监督实施。

(二)医院各临床科室及药剂科在药品的使用和管理工作中要注意监测药物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即药品不良反应。

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后需进行详细记录、分析和处理,按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要求,并按规定报告。

(三)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范围1.上市五年以内的药品和被列为国家重点监测的药品,应报告该药品引起的所有可疑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1号)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1号)
第三十四条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应当对收到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评价,每半年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 理局和卫生部报告,发现提示药品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信息应当及时报告。
18
第三十五条 进口药品和国产药品在境外因药品不良反应被暂停销售、使用或者撤市的,药品生产企业应当在获知后 24 小时内书面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第三十条 药品经营企业发现药品群体不良事件应当立即告知药品生产企业,同时迅速开展自查,必要时应当暂停药品的 销售,并协助药品生产企业采取相关控制措施。
第三十一条 医疗机构发现药品群体不良事件后应当积极救治患者,迅速开展临床调查,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必要时可 采取暂停药品的使用等紧急措施。
第三十二条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采取暂停生产、销售、使用或者召回药品等控制措施。卫生行政部门应当采取措施积 极组织救治患者。
第十一条 省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的技术工作,并履行以下主要职责: (一)承担本行政区域内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资料的收集、评价、反馈和上报,以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网络的维 护和管理; (二)对设区的市级、县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进行技术指导; (三)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调查和评价,协助有关部门开展药品群体不良事件的调查; (四)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的宣传、培训工作。
第三节 药品群体不良事件
第二十七条 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获知或者发现药品群体不良事件后,应当立即通过电话或者传真等方式报所 在地的县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必要时可以越级报告;同时填写《药品群体不良事件 基本信息表》(见附表 2),对每一病例还应当及时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通过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网络 报告。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范本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范本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范本一、引言本报告制度旨在确保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有效开展,及时获取和汇总药品不良反应信息,提高药品安全性和疗效,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监管部门及相关人员。

二、目的和原则1. 目的:建立健全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及时获得和分析药品不良反应信息,发现和评估药品的安全性和疗效;2. 原则:科学、规范、公正、及时,依法依规进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并按照相关规章制度进行报告。

三、报告范围和要求1. 报告范围:涵盖所有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工作;2. 报告要求:确保不漏报、不谎报、不迟报,实现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四、报告主体及责任1. 报告主体:医疗机构、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监管部门及相关人员;2. 报告责任:a) 医疗机构:依据相关规定,负责报告与其相关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b) 药品生产企业:负责报告与其生产的药品相关的不良反应事件;c) 药品监管部门:负责报告与其监管的药品相关的不良反应事件;d) 相关人员:负责及时、准确地汇总、分析和报告药品不良反应信息。

五、报告流程和要求1. 报告流程:a) 事件发生:一旦发生与药品相关的不良反应事件,相关人员应立即收集和整理事件相关信息;b) 事件初步评估: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对事件进行初步评估,判断是否符合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c) 报告准备:对符合药品不良反应的事件进行进一步分析,准备报告所需的相关文档和证据;d) 报告提交:将准备好的报告及相关文档提交给上级机构或相关部门;e) 报告分析:上级机构或相关部门对报告进行分析,并提出反馈意见;f) 处理结果:根据报告分析结果,进行进一步处理和决策,并将结果反馈给医疗机构、药品生产企业或药品监管部门;g) 学习总结:及时总结和学习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经验,完善相关工作流程和措施。

2. 报告要求:a) 报告内容:包括不良反应事件的基本信息、临床表现、相关药品信息、处理与结果等;b) 报告时限:不良反应事件发生后,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报告的准备和提交;c) 报告方式:按照相关规定和要求,采用书面报告、电子报告或在线报告等方式进行。

10药品不良反应信息检索

10药品不良反应信息检索

药品不良反应信息检索程序1.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员应对不良反应信息每月检索1次,并形成具体的检索记录。

不良反应检索记录见附表一。

2、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种类有:公开发表的病例报告;ADR报告系统的病例报告;专题研究论文;综述性资料;ADR方法学研究;新闻类资料;政策法规性资料3、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的来源主要有:参考书、工具书;报纸、杂志;会议资料, 临床资料及各种宣传材料;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系统4.药品不良反应信息检索方式4.1图书检索4.1.1图书检索方法手检:中图分类号、作者名、图书名等。

软件检索:作者、编辑、出版团体机构、书名、分类号、索书号、主题词以及期刊名、ISBN、ISSN号等为检索入口进行检索4.1.2 常用的参考书和工具书4.1.2.1 M.N.G.Dukes: Meyler‘s Side Effects of Drugs (文本, CD-ROM)公认ADR的权威著作, 1957-1997已出12版.,每章有参考文献。

索引系统:别名索引(Index of synonyms)、药物索引(Index of drugs)、主要副作用索引(Index of major side effects)、主要相互作用索引(Index of major interactions)。

4.1.2.2 M.N.G.Dukes: Side Effects of Drugs Annual (1977创刊,每年1月出版)世界范围的年度新资料和动态调查, Meyler's的姊妹篇。

索引系统:药物索引(Index of drugs)、副作用索引(Index of side effects)。

4.1.2. 3 Martindale- The Complete Drug Reference (1999, 32ed, UK) (文本和CD- ROM)每种药品有“不良反应,处理,注意"一节,有较全面的概述,病例报告及参考文献,通常可先查阅此书。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范本(2篇)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范本(2篇)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范本为加强药品在我院使用的监管,规范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及时、有效控制药品风险,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范围:我院临床应用所有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

责任人:临床医师、护士内容:一、报告制度1.应严格执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____号____年____月____日施行),积极做好本院使用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收集、报告工作。

2.积极协助临床医师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并及时收集、汇总按《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所规定的时限上报。

3.应及时向医务人员通报有关药品的不良反应,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4.在上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指导下,积极参加或组织医院药品不良反应学术活动。

5.所有药学人员应当熟悉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和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处理流程。

二、药品不良反应定义。

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三、报告程序:1.临床医师和护士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如发现药品不良反应或疑似药品不良反应,应及时上报科主任或护士长,科主任或护士长及时通知药品不良反应信息员。

2.药品不良反应信息员接到报告后,立即到科室对患者病情及用药情况进行分析、调查,填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上报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并对发生药品不良反应情况需反馈给药库主任。

四、处理流程:1.若患者情况紧急,不论判断如何,都应及时对症处理,并把药品不良反应因素列入对原因的考虑之列,再次详细询问既往史,并避免使用过敏发生率高的药物。

2.对本事件是否为药品不良反应做出判断,若判断有困难,请示上级医生或反馈给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3.同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人员联系,并妥善保存原始资料,等待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人员的进一步处理。

4.一旦判断是药品不良反应,待患者情况稳定后,应及时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内容尽量详尽。

药事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药事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药事管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药品管理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项?A. 安全性B. 有效性C. 经济性D. 随意性2. 药品的GMP认证是指什么?A. 良好农业实践B. 良好生产规范C. 良好销售规范D. 良好使用规范3. 药品的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属于哪种药品监管方式?A. 事前监管B. 事中监管C. 事后监管D. 全程监管4. 以下哪项不是药品的分类?A. 处方药B. 非处方药C. 保健品D. 特殊药品5. 药品的临床试验分为几个阶段?A. 1个阶段B. 2个阶段C. 3个阶段D. 4个阶段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药品的注册审批流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等步骤。

7. 药品的有效期是指药品在规定的储存条件下,能够保持其______和______的时间。

8. 药品的标签必须包含药品的______、______、适应症或功能主治、规格、用法用量、生产批号、有效期等信息。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9. 简述药品召回制度的主要内容。

10.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意义是什么?四、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1. 论述药品管理在保障公众健康中的作用。

12. 分析药品市场准入制度对药品质量的影响。

五、案例分析题(共30分)13. (案例背景)某药品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发现一批药品存在质量问题,企业决定进行召回。

请分析该企业在召回过程中应遵循的程序和注意事项。

药事管理学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答案:D. 随意性2. 答案:B. 良好生产规范3. 答案:C. 事后监管4. 答案:C. 保健品5. 答案:D. 4个阶段二、填空题6. 答案:申请、审批、注册7. 答案:质量、疗效8. 答案:通用名称、生产批号三、简答题9. 答案:药品召回制度是指药品生产企业或药品经营企业在发现药品存在质量问题或安全隐患时,按照规定的程序,主动将药品从市场撤回并进行处理的制度。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监测报告制度范文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监测报告制度范文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监测报告制度范文一、目的和依据为了加强对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监测和管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依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及相关规范文件。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及药品生产、经营、使用等相关单位。

三、报告要求1.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和报告制度,并指定专人负责监测和报告工作。

2. 医疗机构在发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时,应当立即记录相关信息,并按照规定的时间要求上报报告。

3. 药品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和报告制度,并指定专人负责监测和报告工作。

4. 药品生产、经营单位在发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时,应当立即记录相关信息,并按照规定的时间要求上报报告。

5. 监测报告应当包括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人员信息、药品信息、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等内容,并提供相关证据材料。

四、报告流程1.医疗机构/药品生产、经营单位在发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后,应当立即将信息记录并上报所在地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2.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收到报告后,应当认真核实并进行调查,对不良反应事件的真实性进行评估。

3.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并根据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五、责任和处罚1. 医疗机构/药品生产、经营单位未按照规定上报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可以处以罚款等行政处罚。

2. 医疗机构/药品生产、经营单位故意隐瞒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视情况给予警告、吊销许可证等行政处罚。

3.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进行核实后,如发现医疗机构/药品生产、经营单位存在违法行为的,应当依法进行处罚。

六、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对以往已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依照该制度的要求进行监测和报告。

本制度由医疗机构/药品生产、经营单位监督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管理制度范本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管理制度范本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工作,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保障患者用药的权益,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生产、经营、使用药品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在合理剂量条件下,因用药引起的预期或非预期的有害反应,包括药物副作用、药物相互作用等。

第四条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分为主动报告和被动报告两种形式。

第五条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应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保障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和保密性。

第六条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指导和监督,相关单位和个人应积极配合。

第七条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应建立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及时汇总、分析和反馈相关数据。

第八条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工作应纳入相关单位和个人的绩效考核和奖惩机制。

第二章主动报告第九条药品生产企业应建立和健全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制度,设立专门的监测和报告部门或岗位,负责主动收集、分析和报告相关数据。

第十条药品生产企业应配备专业的药学及医学人员,参与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工作。

第十一条药品生产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报告机制,及时报告发现的药品不良反应情况。

第十二条药品生产企业应及时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药品不良反应相关信息,包括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处理结果等。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和健全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制度,配备专业的药学及医学人员,参与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工作。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及时报告发现的药品不良反应情况,包括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处理结果等。

第十五条药师、护士等药品使用人员应及时报告发现的药品不良反应情况。

第三章被动报告第十六条药品生产企业、医疗机构和药师、护士等药品使用人员应将发现的药品不良反应情况及时报告给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第十七条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建立和维护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平台,接受药品不良反应的被动报告。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管理制度范本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管理制度范本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管理制度范本一、概述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工作,确保药品的使用安全有效。

同时,本制度旨在加强药品安全监管,提高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的及时性和全面性。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药品研发、生产、流通和使用的单位。

二、监测和报告的责任分工1. 药品研发单位:a. 在药品研发过程中,负责对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和评估;b. 定期向药监部门报告不良反应监测和评估结果,并提出药物的风险提示和预防措施。

2. 药品生产单位:a. 在药品生产过程中,负责监测和评估不良反应;b. 在发现不良反应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停止生产,并向药监部门报告。

3. 药品流通单位:a. 负责在销售药品前对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和评估;b. 在发现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停止销售,并向药监部门报告。

4. 医疗机构:a. 在使用药品过程中,负责对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和评估;b. 将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记录,并及时向药监部门报告。

5. 药监部门:a. 负责组织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评估工作;b. 接收相关单位的不良反应报告,并进行统计和分析;c. 在发现严重不良反应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包括停止药品的生产和销售,并向上级药监部门报告。

三、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的流程1. 不良反应的监测a. 监测包括主动监测和被动监测两种方式,主动监测通过对患者进行随访、调查等方式进行,被动监测通过收集不良反应报告进行;b. 监测结果应及时进行记录,并进行评估。

2. 不良反应的报告a. 不良反应的报告应以书面形式提交,报告内容应包括患者基本信息、不良反应的具体描述、药品使用情况等;b. 对于严重不良反应和未知的不良反应,应及时向药监部门报告;c. 药监部门在接收到报告后,应及时进行统计和分析,并根据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四、不良反应的统计和分析1. 药监部门应建立完善的不良反应数据库,对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和分析;2. 统计和分析的结果应定期向相关单位进行通报,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3. 药监部门还可以组织相关专家进行不良反应的研究和评估。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管理制度范本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管理制度范本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管理制度范本一、背景和目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是保障公众用药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药品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规范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工作,确保药品安全和公众健康,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职责和义务1. 药品生产企业应设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管理机构,并配备专业人员,负责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工作。

2. 医疗机构应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系统,及时、准确地报告药品不良反应。

3. 药师和医生应提高药品不良反应的意识,认真记录和报告药品不良反应。

4. 病患和家属应积极报告使用药品后的不良反应,配合医疗机构和药品生产企业的监测工作。

三、监测和报告流程1. 药品生产企业应设立专门的监测人员,负责对生产的药品进行监测和报告工作。

监测人员应及时收集、整理和分析有关药品不良反应的信息,做好记录。

2. 医疗机构应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系统,对患者使用的药品进行监测和报告。

医生和药师在处方和发药时应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提供相关信息记录表格。

3. 病患和家属发现使用药品后出现不良反应,应向医疗机构和药品生产企业报告。

医疗机构和药品生产企业应及时记录和反馈处理结果。

四、不良反应报告的内容1. 报告包括患者基本信息、药品使用信息、不良反应的症状、程度、发生时间和持续时间等详细信息。

2. 报告需要提供相关证据,如病历、化验报告等。

3. 如需进一步调查和处理,医疗机构和药品生产企业需要与报告人保持联系,并及时反馈处理结果。

五、数据分析和处理1. 药品生产企业和医疗机构应定期进行数据分析,评估药品的不良反应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 如发现药品不良反应较多的情况,应及时停止生产或使用,并进行调查、整改。

3. 药品生产企业和医疗机构应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加强合作,提高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效率。

六、宣传和教育1. 药品生产企业、医疗机构和药师等应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认识和了解。

医生工作中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医生工作中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医生工作中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医生工作中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许多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如果医生不及时监测和处理,可能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更多的伤害。

因此,医生在日常工作中要十分关注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处理。

一、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在医生工作中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首先要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

医生应该详细询问患者正在使用的药物,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保健品等。

有些药物之间可能会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只有了解患者的全面用药情况,医生才能更好地进行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和处理。

二、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医生在工作中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

有些药物不良反应可能表现为头痛、恶心、腹泻、皮肤瘙痒等症状,医生要及时关注这些症状的变化。

如果患者出现新的不适症状,医生应该考虑是否与正在使用的药物有关,及时进行干预和处理。

三、进行药物不良反应的评估医生在监测药物不良反应时,需要对患者的症状进行评估。

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和药物使用情况,医生可以进行药物不良反应的评估。

通过评估,医生可以判断药物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四、与患者进行及时沟通在医生工作中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与患者进行及时沟通也是非常重要的。

医生可以向患者详细说明药物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药物的使用方法。

同时,医生还要鼓励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及时报告任何不适症状,以便医生及时进行干预和处理。

五、加强团队合作在医生工作中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团队合作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医生、药师、护士等多个医疗团队成员应该密切配合,共同监测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和症状变化。

团队合作可以更好地发现和处理药物不良反应,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六、定期进行药物不良反应的记录和报告医生在工作中还要定期进行药物不良反应的记录和报告。

通过记录患者的用药情况、发生的不良反应和处理的过程,可以更好地了解药物的安全性和适用性。

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模版

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模版

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模版1. 概述本报告旨在记录和监测药物使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并对不良反应监测流程、报告内容和责任分工进行规范。

2. 监测流程(1)不良反应监测的范围:包括所有上市药品及相关医疗器械的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

(2)监测报告的时机:药品上市后、新药上市前及在市场使用过程中,根据需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测报告。

(3)监测报告的责任分工:由监测团队负责对不良反应进行监测、记录和报告。

具体责任分工如下:a. 监测团队的成员:包括医师、药师、护士及相关的药品管理人员。

b. 监测团队的职责:及时收集和记录药物使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对不良反应进行初步评估,并向上级报告。

c. 上级报告的责任分工:由上级医疗机构、药物监管部门或药品生产商负责将不良反应情况上报给相关部门。

3. 监测报告内容(1)药品信息:包括药品通用名称、商品名称、药品类别、适应症、使用方法和剂量等信息。

(2)不良反应信息:包括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严重程度、症状描述、持续时间、处理方法及结果等信息。

(3)患者信息: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用药史和其他相关信息。

(4)监测记录:对不良反应的监测记录进行详细描述,包括监测方法、监测结果和初步评估。

(5)报告附录:包括相关的图片、实验室检查结果、医学文献引用等。

4. 监测方法(1)主动监测: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患者随访、电话访谈等方式,主动收集不良反应的信息。

(2)被动监测:通过患者自愿或医务人员报告的方式,被动收集不良反应的信息。

(3)不良反应评估:根据监测记录和相关的医学知识,对不良反应进行初步评估,确定不良反应与药物使用的相关性和严重程度。

5. 监测报告的分析和利用(1)报告分析:对监测报告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分析,发现药物使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趋势和特点,并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2)报告利用:将监测报告作为改进药品使用质量的参考依据,及时调整使用方案,并提供给临床医生和患者参考,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范本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范本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和评价药品的不良反应,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相关人员,包括但不限于医疗机构、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监管部门等。

第三条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应在发现不良反应后及时进行,确保相关信息真实、准确、完整。

第四条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及管理规定,尊重患者权益,保护患者隐私。

第五条相关人员应接受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专业培训,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

第二章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流程第六条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的流程包括以下环节:1. 不良反应发现:发现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相关人员应及时记录相关信息。

2. 不良反应报告:相关人员将不良反应报告表格填写完整并报送至上级药品监管部门。

3. 不良反应评价:上级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对报告进行评价,并根据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4. 不良反应通告:上级药品监管部门将评价结果通告给相关医疗机构和药品生产企业。

5. 不良反应处置:相关医疗机构和药品生产企业应根据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停用药品、调整用药方案等。

第三章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内容第七条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 患者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等。

2. 不良反应描述:对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详细描述,包括症状、起始时间、持续时间等。

3. 药品信息:包括药品名称、批号、剂量、用法用量等。

4. 医疗记录:包括就诊医疗机构、就诊日期、诊断结果等。

5. 相关检查:包括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6. 不良反应处理:包括停药、调整用药方案等。

第八条相关人员在填写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时,应确保内容真实、准确、完整,阐明事实真相,不夸大、不隐瞒。

第四章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的保密与管理第九条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应严格保密,相关人员不得泄露患者个人隐私。

第十条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确保报告的安全存档和备份。

医院不良反应监测制度模板范本(2篇)

医院不良反应监测制度模板范本(2篇)

医院不良反应监测制度模板范本一、背景介绍近年来,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患者需求的增加,医院的药物使用量持续增加。

与此同时,不良反应事件也随之增加,给患者的风险和医疗安全带来了严重挑战。

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医院不良反应监测制度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

二、目的和依据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准确、全面地监测、报告、评价和处理医院内不良反应事件,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的提高。

本制度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医院内部的管理规定、制度与流程。

三、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内,包括门诊、住院、急诊等各部门。

四、术语定义1. 不良反应:指使用药物或接受医疗服务后,导致患者身体或心理方面发生异常的现象。

2. 不良事件:指与医疗行为相关的、对患者产生不利影响的事件。

3. 不良反应监测:指对患者使用药物或接受医疗服务后的不良反应进行监测、调查、报告和分析的全过程活动。

4. 不良反应报告:指对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书面报告,包括患者基本信息、不良反应描述、可能的原因分析、处理措施等内容。

5. 不良反应评价:指对不良反应事件进行评价,包括严重程度评价、事件分类评价、相关性评价等。

五、不良反应监测制度流程1. 不良反应监测的责任和角色分工(1) 医院管理层负责制定和监督不良反应监测制度。

(2) 医务部门负责制定不良反应监测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以及开展培训工作。

(3) 各临床科室负责监测和报告本科室产生的不良反应事件。

(4) 药事部门负责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以及药品相关性评价。

(5) 护理部门负责监测和报告与护理工作有关的不良事件。

2. 不良反应监测的流程(1) 不良反应识别与监测a. 临床科室负责日常的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包括对患者使用药物后的不良反应进行记录和观察。

b. 医院建立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用于收集、管理和分析不良反应信息。

(2) 不良反应报告a. 医务部门负责不良反应的报告工作,包括收集、归纳分析科室提交的不良反应报告。

医院不良反应监测制度模版

医院不良反应监测制度模版

医院不良反应监测制度模版一、引言医院不良反应监测制度是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而建立的一项重要制度。

本制度的目的是建立一个完善的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报告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和改进。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科室和医务人员。

二、不良反应监测的目标和原则1. 目标1.1 及时发现和报告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减少患者的损害。

1.2 分析和评估不良反应,寻找潜在的风险因素和改进措施。

1.3 加强医务人员的不良反应监测意识和能力,提高医疗质量。

2. 原则2.1 主动监测:医院内所有医务人员应主动关注患者的治疗过程,认真记录和观察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2.2 及时报告:发现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后,医务人员应立即向上级报告,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理。

2.3 快速反应:及时采取措施处理不良反应,减少患者的损害,并进行进一步分析和评估。

2.4 追踪管理:对于出现重大不良反应的患者,医院应进行追踪管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三、不良反应监测的内容和流程1. 内容1.1 不良反应的定义和分类:明确不良反应的概念和分类,便于进行监测和报告。

1.2 不良反应的监测方法和工具:制定不同科室和药物的不良反应监测方法和工具,保证监测的全面和准确。

1.3 不良反应的报告和记录:明确不良反应的报告和记录要求,包括内容、时间、报告人等要素。

1.4 不良反应的处理和评估:建立不良反应处理和评估的程序,包括采取的措施、结果的追踪等。

2. 流程2.1 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现:医务人员在患者治疗过程中主动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2.2 不良反应的报告:医务人员发现不良反应后,立即向上级医务管理人员报告。

2.3 不良反应的处理:上级医务管理人员根据不良反应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并及时通知相关科室和医务人员。

2.4 不良反应的评估:经过处理后,对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进行评估,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预警分析管理使用手册(持有人)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预警分析管理使用手册(持有人)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改造项目用户使用手册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10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改造项目用户使用手册目录第1章背景 (1)第2章文档编写的目的 (1)第3章计算机配置要求 (1)3.1 硬件要求 (1)3.2 软件要求 (2)第4章预警分析 (2)4.1 预警规则设置 (2)4.2 预警信号管理(持有人) (5)4.3 预警信号管理(市级) (7)4.4 预警信号管理(省级) (8)4.5 预警信号管理(国家) (10)第1章背景为加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工作,落实上市许可持有人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主体责任,保障公众用械安全。

贯彻落实《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满足《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有关要求,在对用户方的实际需求调研基础上,建设“国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信息系统”(以下简称“系统”)。

第2章文档编写的目的本用户操作手册是依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改造项目”建设范围,在实际需求调研之后,为进一步明确系统中各功能模块操作使用而编制的文档。

目标读者包括用户方、承建方、监理方、项目设计、开发及测试人员等。

第3章计算机配置要求3.1硬件要求为了保证系统能够稳定的运行,建议用户在使用前对计算机的硬件情况进行确认。

系统对于计算机硬件要求如下:●处理器:2GHz单核或双核及更高级别的处理器;●内存:4G或以上容量;●硬盘:30GB以上可用空间;●显示器分辨率:1366 * 768;3.2软件要求为了在使用过程中获得良好的体验,建议用户在使用前对计算机系统环境进行简单的配置,安装推荐的浏览器、办公软件。

系统对于计算机软件要求如下:●操作系统:Windows 7、Windows 10;●浏览器软件:Google Chrome、IE;●其它软件:Office 2003或以上版本;由于系统是基于互联网建设的BS架构项目,因此在使用过程中还需要保证网络环境的安全稳定。

医院不良反应监测制度

医院不良反应监测制度

医院不良反应监测制度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机制。

该制度旨在及时发现、记录并评估药物的不良反应,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患者的健康。

下面将详细介绍该制度的组成部分及其运作流程。

一、不良反应监测的重要性不良反应是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症状或不良事件。

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药物的性质、用法、剂量等因素有关,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不良反应监测制度对于保障患者的安全至关重要。

二、不良反应监测制度的组成部分1.不良反应监测团队医院需要成立一个由医生、药师、护士等专业人员组成的不良反应监测团队。

该团队负责监测和记录药物使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并及时与临床用药团队共享信息和提供建议。

2.医院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医院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

该数据库用于存储和管理患者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信息,方便查询和分析。

数据库需要保证数据的安全和隐私性,并确保及时更新和维护。

3.不良反应调查表和报告表格医院需要制定标准的不良反应调查表和报告表格。

调查表用于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药物使用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具体症状和严重程度等。

报告表格则用于将不良反应信息整理和上报给上级管理部门或药物监管机构。

三、不良反应监测制度的运作流程1.不良反应的发现和记录医院的临床用药团队和不良反应监测团队应紧密合作,加强不良反应的发现和记录工作。

在患者接受药物治疗期间,医生、药师、护士等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特别关注可能与药物使用相关的不良反应。

2.不良反应的评估和分级一旦发现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监测团队应对其进行评估和分级。

根据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可以将不良反应分为轻、中、重三个级别。

该评估和分级工作有助于确定不良反应的紧急程度,并为随后的处理提供依据。

3.不良反应的处理和控制根据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医院应采取相应的处理和控制措施。

对于轻度不良反应,可以进行观察和支持性治疗;对于中度不良反应,可能需要调整药物剂量或者更换其他治疗方案;对于严重不良反应,可能需要紧急干预,并采取必要的抢救措施。

医院不良反应监测制度范文

医院不良反应监测制度范文

医院不良反应监测制度范文第一条:为了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管理要求,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医院建立不良反应监测制度,以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理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和改进。

第三条:医院设立不良反应监测部门,负责不良反应的收集、分析和处理工作。

第四条:医院全体医务人员都有责任配合不良反应监测部门的工作,如实报告不良反应情况,提供相关资料和信息。

第五条:医院采取主动式监测和被动式监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

第六条:医院通过对患者的随访、电话回访等方式,主动了解患者治疗后的情况,并对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记录和分析。

第七条:医院鼓励患者和家属积极参与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及时向医院反映不良反应情况,以促进医疗质量的改进。

第八条:医院建立健全不良反应报告制度,规定医务人员在发现不良反应后应及时向不良反应监测部门报告,并填写相应的报告表。

第九条:医院对报告的不良反应进行分类、分析和处理,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和改进。

第十条:医院定期组织不良反应监测部门进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不良反应监测的知识和能力。

第十一条:医院建立健全不良反应的信息管理系统,对不良反应的收集、分析、处理结果进行记录和归档。

第十二条:医院将不良反应的监测情况报告相关管理部门,并及时向患者和家属进行相应的通报。

第十三条:医院对不良反应的监测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和改进,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第十四条:医院对医务人员在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中的表现,进行绩效考核,对积极参与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人员给予奖励和表彰。

第十五条:医院负责人对本制度的执行负总责,并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制度的有效运行。

第十六条: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医院所有,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述
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 ( Adverse Drug Reaction , ADR ) 主要 Reaction, ADR) 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 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主要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后遗效应、变态反应、 主要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后遗效应、变态反应、继 发反应、特异性遗传素质等。 发反应、特异性遗传素质等。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是指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现、报告、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是指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现 、 报告 、 评价和控制过程。 评价和控制过程。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medical device adverse event, MDAE)是指获准上市的、 MDAE ) 是指获准上市的 、 合格的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情 况下, 况下 , 发生的或可能发生的任何与医疗器械预期使用效 果无关的有害事件。 果无关的有害事件。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是指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发 报告、评价和控制的过程。 现、报告、评价和控制的过程。
3
国外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进展
历史上曾发生过无数例因药品引起器官功能损害、致残 历史上曾发生过无数例因药品引起器官功能损害、 致死事件: 致死事件: 1950年 女婴的外生殖器男性化畸形(600多例 多例) 1950年 女婴的外生殖器男性化畸形(600多例)与 母亲孕期服用孕激素有关; 母亲孕期服用孕激素有关; 1961年 反应停” 沙利度安) 海豹儿( 1961年 “反应停” (沙利度安)-海豹儿(1万多 例); 1966年 己烯雌酚-阴道腺癌( 1966年 己烯雌酚-阴道腺癌(8例)等。
16
必要性
我国避孕药具的使用特点: 我国避孕药具的使用特点: 健康人使用; 健康人使用; 使用人数众多; 使用人数众多; 个体使用周期长。 个体使用周期长。每个人在几十年的生 育期都要选择至少一种避孕药具。 育期都要选择至少一种避孕药具。 我国实行避孕药具政府采购和免费发放 这些特点决定了避孕药具的安全性比普通 药品更为重要,必须格外关注。 药品更为重要,必须格外关注。
7
黄卡系统在避孕药监测中的作用
1984年间 在1968—1984年间,英国的药品安全委员会(CSM)为了 1968 1984年间,英国的药品安全委员会(CSM) 评价甾体类口服避孕药(OC) 评价甾体类口服避孕药(OC)与抗惊厥药或抗生素之间的 交互作用时,运用了“黄卡系统” 交互作用时,运用了“黄卡系统”:结果发现 监测对象中有43例妇女使用OC 43例妇女使用OC同时服用抗癫痫药而怀孕 监测对象中有43例妇女使用OC同时服用抗癫痫药而怀孕 63例妇女使用OC同时服用抗生素的妇女而怀孕 例妇女使用OC 63例妇女使用OC同时服用抗生素的妇女而怀孕 提出抗癫痫药或抗生素与OC OC同时使用将影响避孕效果 提出抗癫痫药或抗生素与OC同时使用将影响避孕效果 这一研究结果用于指导临床安全使用避孕药。 这一研究结果用于指导临床安全使用避孕药。
避孕药具不良反应监测与防治
国家人口计生委计划生育药具 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内 容
避孕药具不良反应监测的国内外进展 我国避孕药具不良反应监测的背景和需求 避孕药具不良反应/ 避孕药具不良反应/不良事件监测体系和方法 避孕药具不良反应/ 避孕药具不良反应/不良事件监测报告程序 避孕药具不良反应的评价和处理 避孕药具不良反应的防治策略与措施
14
开展避孕药具不良反应报告的必要性 开展避孕药具不良反应报告的必要性
IUD是我国育龄妇女的主要避孕措施。IUD使用中存在着许 IUD是我国育龄妇女的主要避孕措施。IUD使用中存在着许 是我国育龄妇女的主要避孕措施 多不良事件,常见的有疼痛,出血、月经改变, 多不良事件,常见的有疼痛,出血、月经改变,严重的不 良事件则有严重贫血、盆腔炎、异位妊娠、子宫穿孔、 良事件则有严重贫血、盆腔炎、异位妊娠、子宫穿孔、 IUD移位到腹腔及其他脏器 严重者导致直肠狭窄、 移位到腹腔及其他脏器, IUD移位到腹腔及其他脏器,严重者导致直肠狭窄、直肠 穿孔、膀胱瘘、尿道瘘等,甚至死亡。 穿孔、膀胱瘘、尿道瘘等,甚至死亡。 避孕药品种涉及短效口服避孕药、长效口服避孕药、 避孕药品种涉及短效口服避孕药、长效口服避孕药、注射 避孕针、皮下埋植剂、紧急避孕片等。 避孕针、皮下埋植剂、紧急避孕片等。使用中涉及血栓栓 脑卒中、心肌梗塞、肿瘤(乳腺癌、宫颈癌、 塞、脑卒中、心肌梗塞、肿瘤(乳腺癌、宫颈癌、肝脏良 性和恶性肿瘤)、失明等严重不良反应。 )、失明等严重不良反应 性和恶性肿瘤)、失明等严重不良反应。
9
新西兰IUD 新西兰IUD集中监测项目 IUD集中监测项目
曼月乐和母体乐MCu 曼月乐和母体乐MCu 375 在上市后监测期间的结果比较 MCu375 375: 2001年放置的IUD队列为 16, 年放置的IUD 母体乐 MCu375:1991 – 2001年放置的IUD队列为 16,000 名新西兰 妇女。 妇女。 IUD: 2004年放置的 IUD,队列现已超过8000 8000名妇女 曼月乐 IUD:1998 – 2004年放置的 IUD,队列现已超过8000名妇女 。 置入困难事件: 置入困难事件:曼月乐 3.6%, 母体乐 1.4%,RR = 2.7
8
监测体系和方法
自愿报告制度 (Spontaneous reporting system) 处方事件监测(PrescriptionMonitoring,PEM) 处方事件监测(Prescription-event Monitoring,PEM) 医院集中监测系统 system) 病例对照研究 (Case-control study) (Case队列研究 (Cohort study) 记录联接 (Recorded linkage) (Intensive hospital monitoring
5
国外不良反监测工作进展
1962,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3500报告表 1962,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3500报告表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1963,澳大利亚药品评价委员会(ADEC) 蓝卡” 1963,澳大利亚药品评价委员会(ADEC) :“蓝卡”报告表 澳大利亚药品评价委员会 向澳大利亚医疗产品管理局(TGA) (TGA)报告 向澳大利亚医疗产品管理局(TGA)报告 1964,英国药品安全委员会(CSD):“黄卡 制度, 1964,英国药品安全委员会(CSD): 黄卡”制度,后更名为 英国药品安全委员会(CSD): 黄卡” 英国药物安全委员会(CSM) 英国药物安全委员会(CSM) 1968,国际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由世界卫生组织(WHO) 1968,国际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由世界卫生组织(WHO) 在美国Alexandria Virginia(10个国家 个国家) 在美国Alexandria Virginia(10个国家)
6
国外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进展
西方发达国家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已有30 40年历史, 西方发达国家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已有30-40年历史,对新产品 30- 年历史 研究开发、临床应用和市场销售都产生了良好的指导作用, 研究开发、临床应用和市场销售都产生了良好的指导作用,有效 地维护使用者的健康。 地维护使用者的健康。 WHO药物监察国际合作中心 药物监察国际合作中心( 1978年在瑞典乌普萨那建立现 WHO药物监察国际合作中心(UMC): 1978年在瑞典乌普萨那建立现 8O个国家作为成员国或联系国参加了这个国际性组织 个国家作为成员国或联系国参加了这个国际性组织, 在,近8O个国家作为成员国或联系国参加了这个国际性组织,覆 盖了全球85%以上人口。 85%以上人口 盖了全球85%以上人口。 国际医学组织委员会(CIOMS) 1987年开始建立了另一套ADR报 年开始建立了另一套ADR 国际医学组织委员会(CIOMS):从1987年开始建立了另一套ADR报 告制度。收集有或没有明显因果关系的药品不良事件(ADE); );收 告制度。收集有或没有明显因果关系的药品不良事件(ADE);收 集正常用法用量下和超剂量用药、药物混用、滥用情况下的ADR ADR; 集正常用法用量下和超剂量用药、药物混用、滥用情况下的ADR; 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调查、分析、估计各种药品的ADR发生率。 ADR发生率 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调查、分析、估计各种药品的ADR发生率。
15
必要性
计划生育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为育龄 计划生育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群众提供安全、及时、 群众提供安全、及时、有效的避孕节育措施是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保证避孕药具的安全、 保证避孕药具的安全、有效是政府监督管理部 门的职责和目标, 门的职责和目标,对上市避孕药具进行不良事 件监测和风险管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手段 避孕药具的问题多为国外研究结果, 避孕药具的问题多为国外研究结果,国内实际 应用中发生的情况尚不十分明确
17
2004-2006年 政府采购目录》 2004-2006年《政府采购目录》撤出的避孕药
11
Report Sources
/carm
12
部分国家不良反应的报告率
新西兰 澳大利亚 瑞典 英国 爱尔兰 丹麦 挪威 德国 法国 西班牙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每百万人口 每千医生
WHO_UMC 1994/2002
7
13
(95% CI = 2.2 - 3.3) 95%
置入不良反应:曼月乐 2.2%, 母体乐 1.3%,RR = 1.75 置入不良反应: 2.2%, 1.3%,
(95% CI = 1.4 - 2.3) 95%
10
自愿报告制度(SRS) 自愿报告制度(SRS)
自愿报告制度(SRS),是一种自觉自愿并有组织的管 自愿报告制度(SRS),是一种自觉自愿并有组织的管 ), 理制度,被许多国家广泛采用。监测报告制度简便易行, 理制度,被许多国家广泛采用。监测报告制度简便易行, 监测面广,费用很低,而且不受时间限制, 监测面广,费用很低,而且不受时间限制,能够及时发现 问题和提出问题, 问题和提出问题,初步确定药具与所发生问题的因果关系 因此在发达国家广泛采用。 ,因此在发达国家广泛采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