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渊冲诗歌翻译的三原则——诗坛翻译的奇葩
从“三美原则”下看许渊冲对中国古诗词的翻译
从“三美原则”下看许渊冲对中国古诗词的翻译许渊冲是中国著名的翻译家,尤其擅长对中国古诗词的翻译。
他在翻译古诗词时,一直遵循着“三美原则”,每一首诗歌都被他视为一件艺术品。
那么,什么是“三美原则”,又是如何体现在许渊冲的翻译中的呢?“三美原则”是指平仄美、韵美、意美。
其中,平仄美是指古诗词的平仄韵律美,要求诗词遵循平仄的韵律。
韵美则是指诗词的音韵美,要求诗词的韵律和音韵与古人原作一致。
意美则是指诗词的意境美,要求翻译能够传达出原诗的意蕴,体现出原作的文化内涵。
许渊冲在翻译古诗词时,严格遵循着“三美原则”。
在平仄美方面,他认为平仄是古诗词的灵魂,因此他会通过押韵和排比等方式来保持原作的平仄韵律。
例如,他在翻译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时,将“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翻译为“日色已黄昏,潮水落芦花”,保持了原诗的平仄对仗。
在韵美方面,许渊冲非常注重音韵的保持,他会使用古诗词本身的音韵作为翻译的依据,力求让译文与原作一致。
例如,他在翻译李清照的《如梦令》时,将“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翻译为“昨夜风雨瓢泼,浓睡不知残夜”。
这样的翻译不仅保持了原诗的韵律,而且也表达了原诗所描绘的情景。
在意美方面,许渊冲认为重要的是要传达出原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情感。
他会在注释中详细解释原诗的背景和意义,帮助读者更好地领悟原作的含义。
例如,他在翻译汪伦的《临别赠言》时,注释中详细解释了“送君千里,终须一别”的背景和含义,使得读者更能够深入地理解原诗所表达的情感。
综上所述,许渊冲在翻译古诗词时遵循着“三美原则”,并将每首诗歌视为一件艺术品,力求保持原作的韵律和情感。
在他的翻译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古诗词的热爱和对中国文化的尊重,这也为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许渊冲翻译三美原则
许渊冲翻译三美原则
许渊冲教授是汉语古体诗(即格律诗)英译的大家,他提出了诗体译诗的"三美"论标准,主张译诗在意、音、形三个层面上尽量转递和保存原诗的神韵。
古诗英译"三美"论标准与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新月派新诗革命"三美"论主张之间有承递的关系,"三美"论标准在许渊冲翻译实践中也有得失。
许渊冲在《文学与翻译》中写道:“我把鲁迅的‘三美说’应用到翻译上来,就成了译诗的‘三美’论。
”在他看来,“译诗要以‘美’为出发点,将原诗的意境、音韵和形式统一起来,尽可能地译出古诗的独特韵味,以飨读者”。
所谓意美,指的是诗歌内容、情感与意境等感于心的体验;所谓音美,指的是诗歌节奏、平仄与韵律等达于耳的体验;所谓形美,指的是诗句工整、对仗与协调等入于眼的体验。
这就是说,对意美、音美和形美的欣赏需要发挥读者的主观能动性,运用敏感的心、聪慧的耳朵和明亮的眼睛来品味文化,尤其是品味意韵悠长、抑扬顿挫、对仗工整的古诗,对译者有了更高的要求。
“三美论”:许渊冲先生译诗的原则
“三美论”:许渊冲先⽣译诗的原则著名翻译家、北京⼤学教授许渊冲先⽣于2021年6⽉17⽇在北京家中逝世,享年100岁。
6⽉22⽇上午,许渊冲先⽣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宝⼭殡仪馆举⾏。
在去世前的头天晚上,许先⽣仍在坚持⼯作。
这是他退休之后⽣活的常态,每天都对着台式电脑,从晚上⼗点⼯作到凌晨三四点。
在耄耋之年,他定下“每天翻译1000字”的⽬标;93岁时,依然笔耕不辍,⽴下翻译莎⼠⽐亚全集的宏愿。
从在西南联⼤求学,到百岁之年寿终正寝,许先⽣从事翻译将近80载,相当于⼤多数⼈⼀⽣的长度。
在参加《朗读者》节⽬时,许先⽣递给主持⼈董卿⼀张名⽚,上书“书销中外百余本,诗译英法唯⼀⼈”。
有⼈认为他个性太过张扬,在如此⾼龄依然锋芒毕露,⽽他却说⾃⼰是“实事求是”。
许先⽣的确有骄傲的资本,他把中国古诗词翻译成英⽂、法⽂,让西⽅读者也能领略中华古典⽂学之美;他提出韵体译诗的⽅法与理论,为翻译界后来者指明可供借鉴的⽅向。
他在国内外出版中、英、法⽂著译六⼗本,包括《诗经》《楚辞》《李⽩诗选》《西厢记》《红与⿊》《包法利夫⼈》《追忆似⽔年华》等中外名著,可谓著作等⾝。
由于在翻译领域所做的突出贡献,许先⽣于2010年获得“中国翻译⽂化终⾝成就奖”,并在2014年荣获国际翻译界最⾼奖项之⼀的“北极光”杰出⽂学翻译奖,成为⾸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
严复翻译《天演论》时,在书中“译例⾔”部分,谈到翻译的不易:“译事三难:信、达、雅。
求其信,已⼤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信达雅”由此经常被拿来评判译⽂质量,成为很多⼈⼼中的三字箴⾔。
美国“桂冠诗⼈”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曾说:“诗是翻译中失去的东西。
”(Poetry is what gets lost in translation.)以此来形容译诗之难,诗歌是否可译的问题在翻译界也争论已久。
许先⽣作为资深诗歌译者,知其难可为⽽为之,“带着脚镣跳舞”,在丰富的实践中找到了⾃⼰的答案。
三化论文三美论文:浅议许渊冲的“三论”在诗歌翻译中的运用
三化论文三美论文:浅议许渊冲的“三论”在诗歌翻译中的运用摘要:本文主要阐述许渊冲翻译理论之中的“三论”,即三化、三之、三美。
并从这三个方面,阐释许渊冲在中国诗歌翻译上的具体运用,比较了他与其他译者在经典著作翻译中的不同之处,得出“三论”对中国诗歌这种特殊文学形式翻译的巨大贡献。
关键词:三化;三之;三美在当代翻译界,提到“诗译英法唯一人”的学者,只有许渊冲老先生一人了。
许渊冲认为翻译是两种文化的竞赛,不仅译文之间展开竞赛,译文与原文也展开竞赛,竞赛的结果是共同提高。
三化指等化、浅化、深化。
三之论也是翻译目的论。
三美指意美、音美、形美。
一、“三化”理论在文化翻译中,许渊冲经常会采取“三化”的手法来进行诗歌的翻译。
如:untitleddifficult it was for us to meet, and difficult to part.now the east wind has failed, and all the flowers wither.the silkworm labors until death its fine thread severs;the candle’s te ars are dried when it itself consumes.(zhang and wei)poem without a titleit’s difficult for us to meet and hard to part.the east wind is too weak to revive flowers dead.the silkworm till its death spins silk fromlove-sick heart.the candle only when burned has no tears to shed.(the melted wax of a guttering candle is compared to tears.)(xu yuanchong)从以上不同的翻译中,我们可以看出张和魏虽然忠实了原诗,但诗味明显不足。
从“三美论”探析许渊冲的经典唐诗译作
其次,从形美的角度来看,许渊冲在翻译唐诗时非常注重保留原诗的形式和 结构。例如,在翻译杜甫的《登高》时,他采用了英文中的对仗形式,使得译诗 在视觉上与原诗保持了对等和对称,从而保留了原诗的视觉美感。
最后,从意美的角度来看,许渊冲在翻译唐诗时非常注重保留原诗的意象和 意境。例如,在翻译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时,他尽可能地保留了原诗中的意象 和意境,使得译诗能够让读者感受到原诗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的一首佳作,被誉为“唐诗之冠冕”。此诗以登 临黄鹤楼为主线,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出诗人对世事沧桑的感慨。
在英译本中,许渊冲将这首诗的“意美”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准确传达了原 诗中的每一个意象,如“白云千载空悠悠”、“烟波江上使人愁”等。在译文中, 我们能够看到许渊冲对原诗的深入理解和对英语表达的精细打磨。他用词精准, 使得英译本在传达原诗意蕴的同时,又具有了英语诗歌的韵味。
以《登鹳雀楼》为例:
原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许渊冲译文:“The sun beyond the mountains glows; The Yellow River seawards flows. You can seldom see so far as a thousand miles; You must climb upstairs higher and higher.”
从“三美论”探析许渊冲的经典唐 诗译作
01 一、音美
03 三、意美
目录
02 二、形美 04 参考内容
许渊冲先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翻译家,他的翻译生涯长达六十余年,为传播 中国传统文化和提高中国文学在世界上的地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翻译理论 “三美论”主张从音美、形美和意美三个方面尽可能传达原诗的魅力。在本次演 示中,我们将从“三美论”的角度探讨许渊冲的经典唐诗译作。
许渊冲 译诗六论
许渊冲译诗六论
许渊冲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他的译诗六论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忠实原则:翻译诗歌时要忠实于原文,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和情感。
2.优美原则:翻译诗歌时要注重语言的优美,使译文具有文学价值。
3.韵律原则:翻译诗歌时要尽量保持原文的韵律,使译文具有音乐性。
4.意象原则:翻译诗歌时要把握原文的意象,尽可能地传达原文的视觉和感官效果。
5.文化适应原则:翻译诗歌时要考虑文化差异,使译文符合目标文化的审美习惯。
6.创新原则:翻译诗歌时要有一定的创新,使译文具有新的艺术价值。
这些原则为翻译诗歌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指导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平衡忠实、优美、韵律等方面的要求。
从“三美原则”下看许渊冲对中国古诗词的翻译
从“三美原则”下看许渊冲对中国古诗词的翻译许渊冲是中国著名的诗人、诗词翻译家,他以其独特的翻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背景而闻名于世。
他的诗词翻译作品,尤其是对中国古代诗词的翻译,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认可。
从“三美原则”下看许渊冲对中国古诗词的翻译,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他的翻译理念和艺术成就。
“三美原则”是许渊冲提出的翻译理论,指的是忠实于原文美、忠实于目标语言美和创造新的美。
这一翻译理念在许渊冲的诗词翻译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许渊冲忠实于原文美。
他非常重视对原文的准确理解和尊重,努力将原文的音韵美、意境美、思想美等传达到目标语言中。
他对古代诗词的研究非常深入,能够准确把握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
在翻译过程中,他不仅注重对每个字词的准确理解和翻译,还注重对整句、整篇的整体感知。
通过细致入微的研读和体会,他将原文的美感与情感都传达到了翻译作品中。
许渊冲忠实于目标语言美。
他深知翻译不仅是在传达原文的美,更是在为读者创造一种与原作不同但同样美的阅读体验。
他注重利用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使翻译的诗词更贴合当代读者的审美观念和语言习惯。
他善于使用形象、灵动和富有节奏感的语言,使翻译作品在音韵上和意境上都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通过在目标语言中创造一种与原文相当甚至更加美的表达方式,他赋予了翻译作品新的生命和价值。
“三美原则”为我们解读许渊冲的诗词翻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他忠实于原文美、忠实于目标语言美和创造新的美,使得他的翻译作品在音韵美、意境美和艺术美上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通过他的翻译,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古代诗词的美,更可以感受到翻译带来的新的美感和阅读体验。
浅议许渊冲“三美论”在唐诗翻译中的运用
前两 句 的翻译 中 , 许先 生保 留了 中文 “ 拟人 ” 的修 辞 手 法 , 过 “nw ,s a” 动词 的运 用 , 分地 表 通 k o ” “t l等 e 充 达 了春 雨 的活 泼 动人 , 同一 个 调 皮 的孩 子 , 时 如 同
美, 再次求形美 , 并力求三者达到和谐统一。 笔者认 为 ,三美 ” “ 学说对 诗 歌 翻译 有着很 好 的指导作 用 。
关键 词 :许 渊冲 ; 美; 美 ; 关 ; 诗翻 译 意 音 形 唐
中图分类 号 I 5 H0 9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6 3 2 9 ( 0 0 0 — 12 0 17 —5 62 1 )1 00 —2
许 渊 冲教授 一 直致力 于 中 国古 典名 著 的翻译 , 并 在 长期 的 翻译 实 践 和 理论 研究 基 础上 提 出 了 自 己的独 创性 理论 。他 认为好 的译文应 该 “ 意 、 达 通 顺 、 神 、 形 ”在 翻译理 论上 创立 了 “ 传 表 , 三美 ” , 说 即 意美 、 美 、 音 形美 , 主张 首 先追 求 意美 , 次 求 音 并 其
浅议许渊冲“ 三美论 ’ ’ 在唐诗翻译 中的运用
李
( 浙江 大学
佐
杭 州 30 5) 108
外 国语 学 院 ,浙 江
摘
要 : 三 美论” “ 是许渊冲先生提 出的诗歌翻译的最佳标准。 本文从“ 意美” “ 、音美” 形美” 和“ 三个方
面, 比较 了许渊冲和其他译者在唐诗翻译上的经典译本, 出“ 得 三美论” 于中国诗歌这种特殊文学形式的 对 翻 译具有 很 高的指 导性 , 同时也对诗 歌翻 译理 论有 着杰 出的贡献 。
第3 卷 第 1 1 期 21 0 0年 1月
从“三美原则”下看许渊冲对中国古诗词的翻译
从“三美原则”下看许渊冲对中国古诗词的翻译许渊冲先生是著名的翻译家,他对中国古诗词的翻译颇具影响力。
在他的翻译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他遵循了“三美原则”,即忠实、通顺和雅致。
下面将从“三美原则”出发,分别对许渊冲对中国古诗词的翻译进行分析。
首先是忠实原则。
忠实原则是指译文要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意境。
在对古诗词的翻译中,许渊冲非常重视对原文意境的还原。
他在翻译中力求忠实原文,尊重原诗词的意境和情感,力图不失原作的精神。
比如《离骚》中的“乘风破浪会有时”一句,许渊冲的翻译是“凌风破浪会有时”,他将“凌风”取代“乘风”,表现出译者对原诗词所要表达的豪迈激昂之情的理解和忠实还原。
其次是通顺原则。
通顺原则是指译文要符合目标语言的语法和语境,使译文自然流畅。
在许渊冲对中国古诗词的翻译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注重了诗词翻译的通顺性。
他凭借对古诗词深入的理解和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通过对目标语言的把握,很好地表达了源语言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比如他对《将进酒》的翻译是“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他通过用当代的语言表达方式,使译文更加贴近现代读者的习惯,通顺流畅,不失古韵,使作品得以传承和发扬。
最后是雅致原则。
雅致原则是指译文要具有美感和艺术价值。
在译文中展现出现代语境下对中国古诗词的价值和意义。
许渊冲的译作集中体现了译文的雅致之美。
他深知古诗词背后的儒家文化和哲学思想,能够通过译文表达出这种文化内涵。
比如他对《静夜思》的翻译“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充分展现出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传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故乡的眷恋和思念之情。
许渊冲对中国古诗词的翻译能够很好地体现“三美原则”,即忠实、通顺和雅致。
他注重忠实原文的意境和情感,力求翻译通顺自然,使译文富有美感和艺术价值。
通过他对中国古诗词的翻译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和内涵,感受古诗词的深厚魅力。
浅议许渊冲古诗词翻译中的“三美论”
浅议许渊冲古诗词翻译中的“三美论”作者:肖雨来源:《青年时代》2020年第08期摘要:许渊冲先生是古诗英译成就极高的翻译家,一直致力于中国古典名著的翻译,为中国的翻译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许渊冲先生总结了关于古代诗词翻译的“三美论”,主张从音美、形美和意美三个方面来传达原文的意义,并特别注重传达诗词的魅力。
本文從音美、形美、意美三个方面分析了许渊冲先生对中国古诗词翻译的一些经典译本,得出“三美论”对中国古诗词的翻译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也对诗歌翻译理论有着杰出的贡献。
关键词:许渊冲;三美论;音美;意美;形美;古诗词翻译一、引言许渊冲先生从事文学翻译长达六十余年,翻译了大量中国古代诗词,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和提高中国文学在世界上的地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提出了翻译诗歌的“三美论”,主张从音美,形美和意美三个方面尽可能传达原诗的魅力。
“三美”之中,许渊冲先生认为最重要的是意境美,其次是音韵美,最后是形式美。
通过大量阅读许先生的经典译作,笔者发现,许先生的译文不仅做到了与原作的神似,达到了音、形、意三者的和谐统一,而且还能够带给读者美的享受。
因此笔者认为,许渊冲先生的“三美论”对古诗词翻译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我们在翻译中国经典古代诗词时,应尽可能地遵循“三美论”原则。
二、音美诗词是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来反映生活、抒发情感的一种文学体裁。
中国古代诗词的一大特色就是其音韵美,常常通过“押韵”与“平仄”来表达。
音美包括韵律、节奏、押韵和谐音等产生的美感。
许渊冲先生认为译文应该具有严格的韵律,可以选择译入语中常用的格律,原文音似的韵脚,以及叠韵,重复等方法,力求使译文具有严格的韵律、音步和句数,从而能够具备与原文相统一的美感。
例如,许先生翻译的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原词如下:“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许渊冲的译文是:Tune: "Like A Dream", Last night the wind blew hard and rain was fine. Sound sleep did not dispel the aftertaste of wine. I ask the maid rolling up the screen. "The same carb-apple tree," she says,"was seen." "But don’t you know,O don’t you know, The red should languish and the green must grow."原词的韵律整齐,节奏生动,第一、五、六、七行末的“骤”“否”“否”“瘦”所押的韵脚皆为“ou”,而第二、四行末的“酒”“旧”,韵脚为“jiu”。
从“三美原则”下看许渊冲对中国古诗词的翻译
从“三美原则”下看许渊冲对中国古诗词的翻译
“三美原则”是指许渊冲在翻译中国古诗词时坚持的三个原则,即忠实、通顺和美。
他认为翻译诗词要忠实于原作的意境和意义,让读者能够准确理解原作的内涵;要通顺流畅,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不拘泥于原文的词序和形式;翻译的诗词要具有一定的美感,使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诗词的韵味和美妙之处。
许渊冲对中国古诗词的翻译可谓是匠心独运,精益求精。
他深入研究原作的背景和意境,力求将原作的精神和风情通过翻译再现出来。
他注重对古老语言和文化的理解,力求在翻译中保持原作的独特韵味和美感。
在翻译杜甫的《登高》时,他将“国破山河在”翻译成“An empire shattered leaves a world in ruins”,传达了杜甫悲壮的抒情情感和对国家的关切之情。
许渊冲在翻译中注重通顺和表达的流畅性。
他善于运用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使翻译结果符合当代读者的阅读习惯。
他认为翻译要做到“不被翻译的看出来”,即读者在阅读翻译作品时不会因为翻译而感到别扭或生硬。
他的翻译通顺流畅,富有韵味,读起来自然而然。
许渊冲还非常注重翻译作品的美感。
他翻译的诗词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能够让读者在欣赏中体味到诗词的美。
他擅于运用音韵、押韵和修辞手法,使翻译的诗词在形式和语言上都具备美感。
通过他的翻译,读者不仅能够理解原作的意境和意义,还能够欣赏到诗词的艺术之美。
许渊冲的三论
其次,直译专门词语(历史或地理的专门词语, 人名,带有民族风味或地方色彩的专门词语) 不能传达原文的“意美”时,需要变通用浅化 或深化的方法;变通而有损于原文的民族风格 或地方色彩时,又以等化或直译为宜。
如:杜牧的《赠别》之一:“娉娉嫋嫋十三余,豆蔻 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苏东坡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 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罗郁正教授的译文: Shimmering water at its full—sunny day is best; Blurred mountains in a haze—marvelous even in rain. Compare West Lake to a beautiful girl, she will look Just as becoming—lightly made up or richly adorned. 许渊冲的分析:该译文可以说是译得“意似”的,但是 原诗有韵,译文没有,所以读起来觉得没有传达原诗的 “音美”,因此也就没有充分传达原诗的“意美”,只 能使人知之,不容易使人好之。由此可见“意似”和 “意美”的差别,也可以看出“音美”和“意美”的关 系。
许渊冲的分析:第一行“十三余”用反译法变通成了 “不到十四”,这是等化;第二行“二月初”简化成 了“春天”,这是浅化;第三行“扬州”只译其音, 就不能传达原文的“意美”,因为当时的扬州相当于 今天的上海,不用变通的办法是译不好的;第四行的 “不如”译得“形似”而不“意似”,因为原文是 “比不上”。所以我把第四行诗深化了。
首先,吕先生说:“译事之不能不有变通,最明显之例为典故。” 孟郊的《古别离》:“欲去牵朗衣,郎今到何处?不恨归来迟, 莫向临邛去!”
从“三美原则”下看许渊冲对中国古诗词的翻译
从“三美原则”下看许渊冲对中国古诗词的翻译
许渊冲是中国诗词翻译界的一位重要人物,以其翻译的「三美原则」而闻名。
这个原
则包括准确传达原诗的美感、以美化再现原诗的美感、以美去妥协翻译的准确性。
通过这
个原则,许渊冲试图在译作中保持原诗的美感,同时还需要在翻译过程中做出一些创造性
的改动,以准确地表达原诗的意境。
许渊冲强调要传达原诗的美感。
他认为,翻译不只是一个准确表达意义的过程,也是
一个艺术创作的过程。
翻译者需要理解原诗的意境和美感,并在译作中再现这种美感。
这
需要翻译者具备深厚的文化素养,以便能够准确理解原诗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只有通过
准确传达原诗的美感,翻译作品才能被读者所接受和欣赏。
许渊冲主张美化再现原诗的美感。
他认为,诗歌是一种高度压缩和艺术化的语言形式,每个字词都承载着丰富的意义和象征。
当翻译者将原诗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时,需要将原诗
的意境和美感再现出来,并且在翻译过程中进行一定的调整和改动,以创造出与原诗相当
甚至更美的翻译作品。
这其中包括对诗歌的音、韵、格律等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使译作更
具有原诗的韵律和美感。
许渊冲的「三美原则」从不同的角度指导了他在中国古诗词翻译中的实践。
这一原则
要求翻译者在传达美感的也要保持翻译的准确性,同时还需要在翻译过程中进行一定的调
整和改动,以再现原诗的美感。
许渊冲以其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良好的翻译能力,成功将许
多中国古诗词引入了国际舞台,并且在中国的诗歌翻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三美原则”下看许渊冲对中国古诗词的翻译
从“三美原则”下看许渊冲对中国古诗词的翻译
许渊冲是中国著名的翻译家和学者,他对中国古代诗词的翻译具有很高的造诣。
在其翻译实践中,他遵循了“三美原则”,即忠于原文、追求美感和传达文化内涵。
从这三个方面来看,许渊冲对中国古诗词的翻译具有独到之处。
许渊冲注重忠于原文。
他在翻译过程中力求准确地传达原诗的意境和语言风格,尽可能地保持原文的形式和结构。
在翻译《登鹳雀楼》时,他保留了原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句式,保持了原诗所具有的优美和雄浑的意象。
他对原文的尊重和理解使得他的翻译更加贴近原作,同时也更容易让读者感受到原诗的魅力。
许渊冲注重追求美感。
他在翻译中注重诗意的再现,努力使译文具有与原文相似的美感。
他注重韵律和节奏的表现,使译文在语言的层面上更接近原诗。
在翻译李白的《静夜思》时,他选用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表达方式,将原诗中的出奇意境和美感传达给读者。
他在翻译中的这种追求美感的态度,使得他的译文具有了独特的艺术价值。
许渊冲注重传达文化内涵。
他在译文中注入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和哲理,使得读者在阅读译文时能够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深厚内涵。
在翻译李白的《登鹳雀楼》时,他用“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译文,既保留了原诗的意境,又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寓意传递给读者。
他的译文不仅仅是文字的翻译,更是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从许渊冲先生“三美”原则看诗歌翻译——《水调歌头》两译本的对比研究
从许渊冲先生“三美”原则看诗歌翻译——《水调歌头》两译本的对比研究从许渊冲先生“三美”原则看诗歌翻译——《水调歌头》两译本的对比研究引言:水调歌头是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之一,被广泛诵读和传扬。
而诗歌翻译作为文学翻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翻译是否符合原诗的意境和美感,一直是备受争议的问题。
本文将从许渊冲先生提出的“三美”原则出发,对《水调歌头》的两个翻译版本进行对比研究,以探讨诗歌翻译中的难点和技巧。
一、许渊冲先生“三美”原则的介绍许渊冲先生是中国著名翻译家,他对于诗歌翻译提出了“三美”原则,即音美、意美和韵美。
他认为,诗歌翻译应该首先保证音韵的美感,其次是诗意的美感,最后是意境的美感。
只有这三者兼备,才能称之为一篇成功的诗歌翻译。
二、《水调歌头》的两个翻译版本的对比研究《水调歌头》是苏轼的一首代表作,各个版本的翻译会在表达方式、意境和节奏上有所差异。
本文选取了杨宪益和王国维的翻译版本进行对比研究。
1. 音美杨宪益版本:“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王国维版本:“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通过对比两个版本的翻译,不难发现在保持原文意境和韵律的基础上,王国维版本的翻译更具有音美的特点,表达更加流畅和押韵的感觉更强烈。
2. 意美杨宪益版本:“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王国维版本:“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在这个片段的翻译中,两个版本基本保持了原文的意思和押韵。
杨宪益版本的翻译比较准确,而王国维版本的翻译则更加简练,表达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丽心境。
3. 韵美杨宪益版本:“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王国维版本:“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这个片段的翻译也基本保持了原文的韵律和意思。
两个版本都采用了七言绝句的形式,通过押韵的方式使句子更加和谐。
从许渊冲先生_三美_原则看诗歌翻译_水调歌头_两译本的对比研究
摘要: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含蓄隽永,高度精炼,意境丰富精深,这就使得古诗英译不能仅仅满足于忠实对等,更要在目的语中再现美感。
本文以许渊冲先生诗歌翻译的“三美”原则为分析框架,对林语堂先生与Burton Watson 翻译的《水调歌头》和原文进行对比研究。
从而证明“三美”原则对中国古诗英译的翻译实践活动具有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诗歌;音美;意美;形美“三美”之说,是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自文字至文章》中提出来的。
鲁迅的原文是:“诵习一字,当识形音义三:口诵耳闻其音,目察其形,心通其义,三识并用,一字之功乃全。
其在文章,则写山日嶙峋嵯峨,状水日汪洋澎湃,蔽芾葱茏,恍逢丰木,鳟鲂鳗鲤,如见多鱼。
故其所函,遂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2006:126)。
”许渊冲先生把鲁迅的“三美”说应用到翻译上来,就成了译诗的“三美”论,即“意美、音美和形美”。
Burton Watson(华兹生)是20世纪英译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最多产的美国翻译家及汉学家。
他的译笔流畅自然、娴雅精练,可读性很强,在向西方普通英语读者普及中国典籍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著名作家兼翻译家林语堂,曾在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深造,他对中西方文化的了解以及其对中英两种语言炉火纯青的掌握为他在翻译方面的造诣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同时还著有《苏东坡传》,应该说林语堂对苏东坡及其诗词的理解是极为透彻的。
他认为翻译艺术所倚赖的有三条标准:第一是译者对与原文文字上及内容上透彻的了解(忠实标准);第二是译者有相当的国文程度,能写通顺畅达的中文(通顺标准);第三是译事上的训练,译者对于翻译标准及手术的问题有相当的见解(美的标准)(陈福康2002:326)。
对于翻译“美的标准”,林氏认为:“翻译于用之外,还有美以方面须兼顾的,理想的翻译家应当将其工作当作一种艺术。
以爱艺术之心爱它,以对艺术谨慎不苟之心对它,使翻译成为美术之一种(1983:26)。
浅议许渊冲诗歌翻译的三原则——诗坛翻译的奇葩
浅议许渊冲诗歌翻译的三原则——诗坛翻译的奇葩代玉华【期刊名称】《价值工程》【年(卷),期】2012(031)003【摘要】作为文学的最高表达形式一诗歌,历来是文人抒发情感的最佳方式,因此对于诗歌的翻译,对翻译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许渊冲的三原则理论给诗歌的翻译提供了新的方向,新的思维,对于诗歌的翻译实践活动有很大的指导作用.本文将对许渊冲先生的诗歌翻译三原则进行探析,希望我们继续继承优秀的诗歌翻译传统,将中华民族的优秀诗歌文化传向世界.%As the highest expression form of literature, poetry has always been the best way to express emotions for writers, so the translation of poetry also has higher requirements to the translator. Xu Yuanchong's three principles provide a new direction and idea for poetry translation, and have a great guiding role in the translation of poetry.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Xu Yuanchong's three principles for the poetry translation, in hope of continuing to inherit the fine traditions of poetry translation and spreading the Chinese nation's fine poetry culture to the world.【总页数】2页(P219-220)【作者】代玉华【作者单位】黄河科技学院外语学院,郑州4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59【相关文献】1.从《钗头凤》的三种译文看许渊冲的诗歌翻译三原则对诗词翻译的指导 [J], 高思飞2.从许渊冲诗歌翻译看文化转基因的再现——以许渊冲先生所译《游东田》为例[J], 王凤霞3.中国古典诗歌翻译比读——以许渊冲与庞德诗歌翻译为例 [J], 闫培瑜4.许渊冲的诗歌翻译对中国文学翻译的贡献 [J], 左丽丽5.以泰特勒翻译"三原则"浅析许渊冲宋词翻译 [J], 彭渝;黎明星;张薇;朱佩佩;余凯路;张子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oetry also has higher requirements to the translator. Xu Yuanchong's three principles provide a new direction and idea for poetry translation, and have a
代玉华 Dai Yuhua
(黄河科技学院外语学院,郑州 450000) (Foreign Language School,Huanghe S&T College,Zhengzhou 450000,China)
摘 要 :作为文学的最高表达形式—诗歌,历来是文人抒发情感的最佳方式,因此对于诗歌的翻译,对翻译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许渊冲的
great guiding role in the translation of poetry.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Xu Yuanchong's three principles for the poetry translation, in hope of continuing to
鲜明,音调和谐,是中华民族文学最该保护的部分。
1.2 诗歌翻译的三化原则 “三化论”(深化、等化、浅化)是译诗
这些美感在其英译中不但不能丧失,而且还要尽量体现。翻译 的方法论。分别利用加词、换词和减词等方法,通过意译来努力达到
难,翻译文学作品尤难,译诗更是难上加难。对中国古典诗词的英 神似的境界。
译,尤其是在再现原文“三美”这方面,其困境早已是译界的共识,尽
原文:平林漠漠烟如织,
的时代翻译理论特色,为中国优秀诗歌走向世界做出了不可磨灭的
寒山一带伤心碧。
贡献,对中国当代的诗歌翻译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作用。
译文:A flat-top forest stretches far in embroidered mist,
许渊冲在文学翻译实践的 60 年活动中,不断结合自己的翻译
中国传统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学艺术宝库的精品。它融合了绘画 “blue”,巧妙运用了 blue 一词多义的特点,既表达了山色碧,又传达
美、音乐美、意象美,是一种三维组成的复合艺术系统。它的内容形 了思妇的“忧郁”这一深层含义,一语双关,充分表现了李白用语奇
象生动,读起来耐人寻味,在风格上主要呈现含蓄婉约的特点,节奏 特的特点。
译的惟一专家,翻译了大量的中国古典诗歌作品,为播中国文化,提 句都对仗工整,读起来顺口好听,译诗都是韵脚工整,音步整齐,音
高中国优秀文化在世界文学界的影响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大量 美在译文中几乎都体现了出来。
的诗歌翻译实践活动中,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翻译思想,又提出
李白《菩萨蛮》:
了诗歌翻译的三原则—— —“三美论”,“三化论”,“三之论”,具有鲜明
A cluster of mountains cool is tinged with heartbreak blue[4].
实践总结,不断对自己的翻译实践进行反思并建Fra bibliotek了较为系统的翻
这是一首怀人词,写思妇盼望远方行人久去而不归的心情。这
译理论体系。许渊冲在 1984 年出版的《翻译的艺术》和 2003 年出版 两句为远景,此“漠漠”没有直接译出,但句中三个“f”起头的词(flat,
中 图 分 类 号 :H059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06-4311(2012)03-0219-02
0 引言
Bowing。in homesickness I’m drowned.
许渊冲是中国当代翻译家中一位杰出的代表,中国诗词英法韵
韵文整篇押韵,如译文①的尾韵…t’及译文②的…t,…d’,每一
1.2.1 词语反复 词语反复指的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相同的英
管如此,译界依然不乏具有研究价值的古典诗词英译的上乘作品。 文单词,出现在同一或相邻的诗行里。在诗词中,为了某种需要,为
许老的诗歌翻译为西方了解优秀的中国文化打开了一扇窗。
了强调和突出某一个方面,往往重复使用一些字或者某些词组;这
对于诗歌的翻译许老提出了以下的三原则,以下就结合具体的 种手法,无论在中诗或英诗中,都是屡见不鲜的。
三原则理论给诗歌的翻译提供了新的方向,新的思维,对于诗歌的翻译实践活动有很大的指导作用。本文将对许渊冲先生的诗歌翻译三原则进
行探析,希望我们继续继承优秀的诗歌翻译传统,将中华民族的优秀诗歌文化传向世界。
Abstract: As the highest expression form of literature, poetry has always been the best way to express emotions for writers, so the translation of
的《文学与翻译》中明确的阐释了自己的诗歌翻译的主张和原则,从 forest,far)把“漠漠”表现出来了。[f]是唇齿音,可以拖得很长,将树林
而奠定了自己诗歌翻译独树一帜的基础。
“无边无垠”的感觉体现出来了;第二句“伤心碧”的“碧”字,译者用
1 许渊冲的诗歌翻译三原则
英美传统诗中的相关意象来替换这一色彩意象,将“碧”译成
inherit the fine traditions of poetry translation and spreading the Chinese nation's fine poetry culture to the world.
关 键 词 :许渊冲;诗歌翻译三原则;传承弘扬民族文化
Key words: Xu Yuanchong;three principles for poetry translation;to promote and inherit national culture
Value Engineering
· 219 ·
浅议许渊冲诗歌翻译的三原则
—— —诗坛翻译的奇葩
Discussion on Xu Yuanchong's Three Principles for Poetry Translation:
Wonderful Work of Poetry Trans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