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柱凝胶法与聚凝胺法在交叉配血中的应用探讨
微柱凝胶法、凝聚胺法及盐水法在交叉配血中的应用探讨
I MHG N,F e b r u a r y 2 0 1 4 ,V o 1 . 2 0 N o . 4
微柱凝胶 法 、凝 聚胺法及盐水法 在交叉 配血 中的应用探讨
容 文 潮 马碧 蓝 苏明茂 黄 秀华 徐 涛
【 摘要 】 目的 探讨微柱凝胶法 ( M G T)、 凝聚胺法 ( M P T ) 及盐水法交叉配血的灵敏性及
血液 科 。输 血 4 0 0 7例 次 , 自体 输 血 1 1 0例 次 ,异 查 ,而 次侧 阳性标 本 则行 抗人 球蛋 白试 验 。
1 . 1 临床资料
1 . 4 统计学分 析
D O I :1 0 . 3 7 6 0 / c ma . j . i s s n . 1 0 0 7 - 1 2 4 5 . 2 0 1 4 . 0 4 . 0 3 3
验配血 中阳性检测率较低 ,可对结果做出及时 、 正确分析及处理 ,从 而可确保 临床输 血安全 【 2 ] 。 盐水法配血 4 1 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卫生部 2 0 0 0
年颁布的 《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中临床输血指征
仪器包括美国强生提供 的微柱
但临床输血 时不规则抗体及假凝集 的存在可导致 要求 。 MG T配血 困难 口 】 。因此 ,2 0 1 2年 6月 至 2 0 1 3 年6 1 . 2 仪器与试剂
采用 S P S S 1 7 . 0 统计学软件对
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 资料 以 ( ± s ) 表示 ,组 间 计量资料采用 f 检验, 组间计数资料采用 检验 ,
作者单位 :5 2 9 2 0 0 台 山市人 民医院
通信 作者 :容文潮 ,E - m a i l :1 5 4 2 9 1 2 6 6 @ q q . c o n r
凝聚胺法与微柱凝胶法在临床配血中的应用分析
凝聚胺法与微柱凝胶法在临床配血中的应用分析摘要】目的比较微柱凝胶法和凝聚胺法在交叉配血试验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对516例受血者以微柱凝胶卡和凝聚胺技术联合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对配血不合的受血者、供血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
结果微柱凝胶卡式法配血不合3例,凝聚胺法配血不合2例,其中两种方法配血均不合2例。
经筛选细胞检测系受血者的血清中存在不规则抗体。
结论微柱凝胶法和凝聚胺法在配血工作中联合使用,有利于提高输血的安全性。
【关键词】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法配血试验【中图分类号】R4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3-0129-02准确的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是临床安全、有效输血的重要保证。
微柱凝胶法(MGT)是近年来新发展的一项免疫学检测技术。
与手工凝聚胺(MPT)法相比,MGT法具有操作简便、易观察、易保存等优点[1]。
若献血人红细胞与受血人血清( 主侧) 发生凝集,应禁止输血。
主侧不凝集,献血人血清与受血者红细胞( 次侧)凝集,必要时可少量、慢速输血。
交叉配血试验有盐水法、胶体介质配血法、抗球蛋白法、聚凝胺法等。
近年来,微柱凝胶实验因操作简单、耗时少、敏感性好、结果准确度高、可标准化、重复性好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抗体筛查、交叉配血及血型鉴定。
本研究对我院 2010年1月-2013年12月行交叉配血试验的患者分别采用微柱凝胶法和凝聚胺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证明凝聚胺法与微柱凝胶法结合使用可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供血安全,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仪器与试剂微柱凝胶卡专用离心机及孵育器购自瑞士DiaMed公司,低离子介质溶液、微柱凝胶卡购自瑞士 Di-aMed 公司,低离子稀释液、谱细胞及抗人球试剂购自上海输血技术有限公司。
凝聚胺相关试剂购自珠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2 方法1.2.1 凝聚胺交叉配血取试管2支,分别标明主与次,主侧加入受(供)血清2滴,加供(受)血者3%~4%红细胞盐水悬液1滴。
交叉配血中微柱凝胶法与聚凝胺法的应用分析
交叉配血中微柱凝胶法与聚凝胺法的应用分析摘要】目的:探析聚凝胺法和微柱凝胶法在交叉配血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接收的同意开展交叉配血者268例的临床资料,收集其输血标本,经开展微柱凝胶法、聚凝胺法采取交叉配血试验,分析比较试验结果。
结果:行MGT时患者交叉配血成功率为91.42%,明显低于行MPT时的96.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被选对象中,MPT阳性标本有9例,MGT阳性标本有21例,说明相比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法有较高的灵敏度。
结论:聚凝胺法特点是快速,适用于急诊工作中;微柱凝胶法特点是操作便捷、有较高宁敏度,适用于日常工作中。
在临床工作中,将聚凝胺法、微柱凝胶法联合应用,能有效提高交叉配血准确度和效率,保证临床血液安全性。
【关键词】聚凝胺法;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1-0244-01在临床医疗中,交叉配血检查是患者行输血前必不可少的步骤之一,确定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液相合与否,其目的是降低溶血反应情况发生。
聚凝胺法是临床常用手段,但随着近几年医疗研究的深入,微柱凝胶法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因其具有操作便捷、较好重复性和较高灵敏度等特点,现已广泛用于临床检测中[1]。
本文以我院接收的同意开展较差配血者268例为对象,经分别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法,现做分析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基线资料将2016年5月~2018年9月作为研究时段,回顾性分析我院接收的同意开展交叉配血者268例的临床资料,被选对象均是因伴有自身免疫性病症需要大量、反复输血者,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系统性血管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
其中男154例,女114例;年龄6个月~85岁,均龄(29.6±3.4)岁。
1.2方法1.2.1试剂和仪器此次研究所应用的免疫微柱孵育器、血型血清学用离心机均为医疗专用设备,仪器型号分别为FYQ、TD-3A型;专用离心机、微柱凝胶卡,由DiaMed公司提供的低离子稀释液;由贝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聚凝胺试剂盒。
凝聚胺法与微柱凝胶法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凝聚胺法与微柱凝胶法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是一种常用于临床输血的血型学方法,用于确定血型、筛选血
型不符抗体和交叉配血等。
凝聚胺法是一种直接凝集反应方法,可用于鉴定血型,检测血型抗体和交叉配血。
该
方法将被测血液和血型抗体加入凝集反应槽中,通过观察血液是否凝集来判断血型或抗体
的存在。
凝聚胺法简单、快速、适用于常规血型和抗体筛选,但可能存在误差和个体差
异。
在输血中的应用效果方面,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具有各自的优势。
凝聚胺法具有简单、快速的特点,适用于常规血型和抗体筛选,在常见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方面有较高的
准确性和可靠性。
凝聚胺法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和个体差异,较低的灵敏度可能导致低滴
度抗体的漏检。
微柱凝胶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能够检测低滴度的抗体和交叉配血,对于单个抗体的鉴定和血型碰撞也更为准确。
但微柱凝胶法操作复杂,检测时间较长,且试剂和设备的成本较高。
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中,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可根据具体需求选择使用。
对于常规
血型和抗体筛选,凝聚胺法可以快速、准确地完成;对于低滴度抗体的检测和血型碰撞等
较为复杂情况,微柱凝胶法更为适用。
在实践中,可以结合两种方法的优势,综合应用,
以提高输血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对于血型鉴定
和抗体筛选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输血质量和
安全。
凝聚胺法与微柱凝胶法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凝聚胺法与微柱凝胶法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临床需求的增加,血液输注成为一项重要的治疗手段。
而在临床输血中,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成为了两种常用的血液分型和交叉配血技术。
本文将对这两种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凝聚胺法是一种基于人类红细胞凝聚胺(AGA)抗体反应原理的血型鉴定技术。
它通过将待测血清与已知配血血液混合,观察是否产生凝胶反应,从而确定血型。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结果可靠等优点。
凝聚胺法能够同时确定ABO和Rh血型,减少了操作步骤,提高了工作效率。
凝聚胺法在临床输血中被广泛应用。
凝聚胺法的应用效果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研究发现,该方法的准确率超过了99%,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达到了100%。
在进行输血前的血型鉴定中,凝聚胺法能够快速、准确地判定受血者的血型,从而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另一种常用的血型鉴定技术是微柱凝胶法。
该方法采用微孔管技术,通过在凝胶中复制待测血型的结构,从而实现血型的鉴定。
微柱凝胶法具有高度自动化、高通量、结果稳定等特点,能够同时进行多项血型鉴定,提高工作效率。
与凝聚胺法相比,微柱凝胶法更加精确和直观。
微柱凝胶法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效果也得到了广泛认可。
研究显示,该方法的准确率高达99.5%,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在95%以上。
微柱凝胶法能够确定ABO、Rh以及其他重要的血型抗原和抗体,避免了输血不匹配的风险。
该方法还能够检测出一些罕见的和新发现的血型变异,对于特殊受血者的输血安全至关重要。
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都是临床输血中常用的血型鉴定技术,它们在操作简便、准确度高、结果可靠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凝聚胺法适用于常见血型的鉴定,适合于快速患者输血需求;微柱凝胶法则更加适合于进行多项血型鉴定和特殊血型的确定。
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将进一步提高输血的安全性和效率。
微柱凝胶法与聚凝胺法在交叉配血中的应用
微柱凝胶法与聚凝胺法在交叉配血中的应用前言交叉配血技术是指在输血前对供者和受者血型状况进行检查,以避免因血型不匹配而引起的血型不合、输血反应等问题。
近年来,随着交通和通讯的发展,人们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跨地区和跨民族的沟通也越来越频繁。
因此,交叉配血技术十分必要。
传统的交叉配血技术是通过血清试剂和细胞胶体试剂进行的。
这种方法需要对供者和受者的血液样本进行混合和离心等操作,手工操作时间长,误差率高。
为此,近年来,微柱凝胶法和聚凝胺法等自动化检测方法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微柱凝胶法微柱凝胶法是一种自动化的血型鉴定方法。
首先,将受测血清或血浆样本和已知血型比较混合,然后将混合后的物质滴加到微孔中,在旋转的柱体中搅拌均匀,使得样本中的抗体和已知血型比较基质相互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合物逐渐凝结,最终形成固态凝胶,通过观察凝胶的形态和颜色可以确定被检测血型。
微柱凝胶法的优点在于操作简便,快速而准确,能够同时检测多个血型,且对使用者的要求不高。
此外,该方法的抗体重组技术也日益成熟,已经可以检测到更加特异性的抗体。
然而,微柱凝胶法也有其缺陷,比如需要使用专用的仪器、试剂和耗材,成本较高,而且在样本中存在非特异性抗体时,检测结果可能会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
因此,充分理解检测原理和操作要点,选择合适的试剂和仪器,并结合其他方法进行综合分析,能够获得更加准确的结果。
聚凝胺法聚凝胺法是一种自动化的血型鉴定方法,可以从整体上检测抗原和抗体。
该方法利用了凝胶人工生成的聚孔结构,使得抗原和抗体可以沉积在凝胶的边缘上,形成一个闭环,从而实现特异性的血型鉴定。
聚凝胺法的流程分为样本准备、检测条制备、细胞沉积、反应视觉判断等多个步骤。
其中涉及到各种试剂的使用和反应时间的掌控,对使用者的要求较高,但是在准确性和检测灵敏度等方面均有优势,尤其适合于多种特异性抗体的鉴定。
与微柱凝胶法类似,聚凝胺法也需要配合其他方法一起使用,例如试管洗涤、离心、不同的抗原来源等综合考虑,使得检测结果更加可靠。
微柱凝胶法与聚凝胺法在交叉配血中的应用探讨
微柱凝胶法与聚凝胺法在交叉配血中的应用探讨【摘要】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与聚凝胺法在交叉配血中的应用。
方法收集400例住院输血患者标本,用微柱凝胶法与聚凝胺法分别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结果用两种方法从400例标本中筛查出42例交叉配血不合标本,经鉴定8例为真阳性,34例为假阳性,聚凝胺法假阳性率64.29%,微柱凝胶法假阳性率为78.57%。
8例真阳性标本中聚凝胺法阳性例数为7例,微柱凝胶法阳性例数为8例。
结论聚凝胺法适合急诊配血,不适合批量操作,鉴别假阳性结果更直接快速;微柱凝胶法简单、灵敏度高、准确度高,适合批量操作。
在实际工作中将两种方法灵活地联合应用可以向临床快速供应安全血液。
【关键词】微柱凝胶法;聚凝胺法;交叉配血交叉配血实验是输血前必检项目,检查患者与输入的血液是否相合,交叉配血方法必须能同时检出不完全抗体(IgG)和完全抗体(IgM)以免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
在我国主要的配血方法有聚凝胺法、抗人球蛋白法,抗人球蛋白法准确、可靠,但操作繁琐,耗时长,虽然是金标准但不能常规应用于临床,近年来微柱凝胶法在国内外输血界已逐渐做为常规应用[1,2],聚凝胺法和微柱凝胶法各有优缺点,二者在实际应用中灵活地联合应用会有效地防止交叉配血出现假阴性、假阳性结果。
1 资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收集2011~2012年住院输血患者标本400例。
1.2 仪器与试剂1.2.1 微柱凝胶交叉配血卡(Liss/Coombs卡,IgG+C3)及低离子溶液、专用离心机和孵育器均由瑞士达亚美公司提供。
1.2.2 离心机由台湾贝索公司提供,聚凝胺试剂由珠海贝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1.2.3 筛查红细胞由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1.3 方法经室内质控监测所有检测系统均在控后,严格按试剂说明书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每例临床标本分别用微柱凝胶法和聚凝胺法做交叉配血实验,同时对每份患者标本做抗体筛查实验。
2 实验结果400例标本中筛查出42例交叉配血不合标本,经鉴定8例为真阳性,8例真阳性标本中聚凝胺法阳性例数为7例,微柱凝胶法阳性例数为8例;34例假阳性标本中,聚凝胺法假阳性例数为27例,假阳性率64.29%,微柱凝胶法假阳性例数为33例,假阳性率78.57%,两种方法假阳性率经χ2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凝聚胺法及微柱凝胶法在输血检验中的应用分析
凝聚胺法及微柱凝胶法在输血检验中的应用分析李瑾艳【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24(22)9【摘要】目的分析探究凝聚胺法及微柱凝胶法在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临床输血治疗的2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的检查,并对比两种方法在检查时间、检验结果以及配血不合的病因方面的差异进行分析和研究。
结果根据研究结果,凝聚胺法检验时间明显短于微柱凝胶法。
以谱细胞鉴定结果作为金标准,发现微柱凝胶法检出阳性不合格率高于凝聚胺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针对凝聚胺法未配血合格的情况,进一步分析发现,血液疾病在不合中占比25.00%,免疫性或溶血性贫血占比12.50%,输血妊娠史血占比12.50%。
而在微柱凝胶法配血不合的情况下,血液疾病占比50.00%,免疫性或溶血性贫血占比25.00%,肾病占比12.50%,输血妊娠史血占比12.50%。
这表明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在配血不合的病因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结论通过研究发现,凝聚胺法的检验时间较短,而微柱凝胶法的阳性不合格检出率较高。
综合使用这两种方法可以同时节省时间并提高阳性检出率,从而增加临床输血治疗的安全性。
【总页数】4页(P69-72)【作者】李瑾艳【作者单位】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检验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11;R457.1【相关文献】1.盐水介质法、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法3种交叉配血法在新生儿输血安全中的应用价值研究2.盐水介质法、凝聚胺法及微柱凝胶法在新生儿输血安全中的应用价值对比3.凝聚胺法与微柱凝胶法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效果分析4.低离子凝聚胺法与抗人球蛋白微柱凝胶法开展交叉配血试验在输血检验中应用对比5.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法、凝聚胺法与固相凝集法检测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价值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聚凝胺法与微柱凝胶法在交叉配血中应用效果比较
临床检验 聚凝胺法与微柱凝胶法在交叉配血中应用效果比较施顺秋(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温州325027)[关键词] 聚凝胺;微柱凝胶;交叉配血[中图分类号] R446.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8849(2007)07-0956-01 聚凝胺试验(MP T)近几年刚从国外传入国内,它作为输血前试验正在国内许多医院血库常规应用[1]。
微柱凝胶试验(M GT)在国外输血领域已作为常规方法应用,而在国内只在少数实验室应用。
为找到一种既方便又灵敏的配血方法,自2003年起,笔者对在工作中碰到的MP T交叉配血阳性标本及MP T法阴性但有可能有抗体存在的标本再用M GT法进行配血,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1 标本来源 选择2003年2月—2005年10月36例M P T法配血阳性,16例需大量输血、反复输血、RhD(-)、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可能有抗体存在而M PT法阴性的本院住院患者,另选36例在本院新生儿科做新生儿溶血病检查的标本。
112 材料 微柱凝胶卡、专用离心机及孵育箱(瑞士D iaMed 公司生产),聚凝胺试剂盒(温州伊利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
113 聚凝胺试验 主侧:受血者血清2滴+供血者2%红细胞1滴,次侧:供血者血清2滴+受血者2%红细胞1滴,二管各加I液0.6mL、Ⅱ液2滴混匀后3000r/min离心1min,倒掉上清液,加入Ⅲ液2滴,轻摇观察结果,凝集在1min内散开为阴性,1min内不散开为阳性。
114 微柱凝胶试验 先将受血者标本1500r/min离心5 min,受血者、供血者红细胞经过3次洗涤后配成1%的红细胞悬液待用。
主侧:加50μL受血者血清于微柱孔中,并于相应孔中加入1%供血者红细胞悬液25μL;次侧:加50μL供血者血清于微柱孔中,并于相应孔中加入1%受血者红细胞悬液25μL,37℃孵育15min后离心10min,肉眼观察结果,游离于凝胶上面为阳性,沉于底部为阴性。
凝聚胺法与微柱凝胶法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凝聚胺法与微柱凝胶法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两种输血检测方法,它们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效果备受关注。
凝聚胺法是一种传统的输血检测方法,主要用于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
而微柱凝胶法是一种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检测方法,它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因此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凝聚胺法与微柱凝胶法的原理、应用效果等方面展开分析,以期为临床输血提供参考依据。
一、凝聚胺法的原理和应用效果分析1. 原理:凝聚胺法是通过血型抗体和抗原的相互作用来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
在凝聚胺试验中,通过将被检血清(抗体)与已知浓度的抗原反应,观察其凝集状态,从而确定患者的血型。
2. 应用效果:凝聚胺法在临床输血中已经应用多年,其准确性和可靠性得到了广泛认可。
通过凝聚胺试验,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患者的血型,为输血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凝聚胺法也可以进行交叉配血,确保输血过程中不会发生不良反应,保障了患者的安全。
3. 局限性:凝聚胺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在某些特殊的输血情况下,可能无法准确判断患者的血型。
凝聚胺试验操作复杂,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操作,且耗时较长,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输血的效率。
1. 原理:微柱凝胶法是通过在凝胶介质中使红细胞与抗体发生凝集反应,从而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的一种新型方法。
通过在凝胶介质中进行反应,可以更加清晰地观察红细胞的凝集情况,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2. 应用效果:与凝聚胺法相比,微柱凝胶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能够更快速地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
微柱凝胶法操作简便,只需要一般技术人员即可进行操作,且耗时更短,提高了输血的效率。
微柱凝胶法在临床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3. 局限性:尽管微柱凝胶法具有诸多优势,但其成本较高,对设备要求也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一些医疗机构的推广和应用。
微柱凝胶法也需要规范的操作技术和质控措施,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微柱凝胶法与凝聚胺法在交叉配血中的比较研究
・
2 6 9 ・
广 西 医 学 学 报 J UR O NAL OF G UAN I E L UN V R I Y 2 1 p ; 7( ) GX D C I E S T 0 0 A r 2 M I A ‘2 ’
I I c RSI
微 柱 凝胶 法与凝 聚胺 法在 交 叉配血 中的 比较 研 究
和凝 聚胺 法 进 行交 叉 配 血 试 验 。
22 2 6 肝 硬 化 患 者 抗 体 筛 查 试 验 及 抗 人 球 蛋 白试 验 结 . 0 例 果 :0 例 肝 硬 化 患 者 中 , 论 是交 叉 配 血 相 合 的肝 硬 化 患 者 26 无
还是 出现 次 侧 凝 集 的 肝 硬化 患 者 , 意 外 抗 体 检 测 结 果 均 为 其 阴性 。提 示 引 起 肝 硬化 患者 出现 次 侧 凝集 的不 是 意 外 抗 体 。 为 了进 一 步 了 解 出现 次 侧 凝 集 的 3 2例 肝 硬 化 患 者 抗 体 的类 型 , 们 进 一 步 对 此 3 我 2例 肝 硬 化 患 者 进 行 了抗 人 球 蛋 白试 验 , 果 3 结 2例 肝 硬 化 患 者 的 直 接 抗 人 球 蛋 白试 验 均 阳
i2 仪 器 、 剂 及 试 验 操 作 : i dI . 试 Da Me—D保 温 反应 机 、 柱 凝 微 胶 技 术 专 用 离 心 机 、 i dI isC o s卡 购 自达 亚 美 Da Me— Ls/ o mb D
公 司; 聚胺胞 、 抗 抗
探讨微柱凝胶技术在交叉配血中的应用
探讨微柱凝胶技术在交叉配血中的应用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技术在交叉配血中的应用。
方法用微柱凝胶技术和凝聚胺法对1293例临床输血标本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用统计学处理。
结果微柱凝胶法检出配血不合者41例,凝聚胺法检出配血不合者30例,漏检11例。
结论微柱凝胶技术在交叉配血中敏感、操作方便,更有效地保证了输血安全。
标签:凝胶类;血型鉴定;交叉配血准确的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是临床安全、有效输血的重要保证。
近几年来,微柱凝胶法(M icrot ubes Gel Test)进入国内实验室并逐步成为交叉配血的新方法,而在一些先进国家微柱凝胶技术己成为常规的红细胞血型血清学检测技术[ 1,2] 。
我院2010年2月~2012年12月起采用微柱凝胶法操作系统,该方法操作简单,工作程序和结果判定易于标准化,大大减少了实验误差。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在2010年2月~2012年12月来因各类疾病需要在我院输血治疗的患者1293例,其中男816 例,女477 例,年龄7~82(平均48.7)岁。
1. 2 试剂手工聚凝胺试剂(伊利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微柱凝胶卡,离心机和孵育箱(DiaMed 公司),抗人球蛋白试剂(上海血液中心)。
1. 3 标本处理对申请血型鉴定的送检血样用微柱凝胶血型卡做血型鉴定,对凡预约次日用血的送检血样,用微柱凝胶Co ombs 配血卡做交叉配血,申请急诊(0. 5 h 内)用血的送检血样,用凝聚胺做交叉配血。
对微柱凝胶卡或凝聚胺配血阳性及可疑的标本,交叉复查(微柱凝胶卡试验阳性用凝聚胺法复查,凝聚胶试验阳性用微柱凝胶卡复查)。
同时用间接抗球蛋白法鉴别,并将阳性标本做抗体筛选及抗体鉴定。
1. 4 测定方法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每个被检者占 2 个微柱,用定量加样器向主侧孔柱内加入50ul1%的献血者红细胞及25ul患者血浆,向次侧孔柱内加入50ul1%的患者红细胞及25ul献血者血浆,然后在37℃专用孵育器内孵育15min,最后放入专用卡式离心机离心10 min 后判定结果。
探讨微柱凝胶法与凝聚胺法在交叉配血试验中的运用
探讨微柱凝胶法与凝聚胺法在交叉配血试验中的运用摘要】目的:比较分析微柱凝胶法和凝聚胺法在交叉配血试验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278例受血者为研究对象,并对这些患者用微柱凝胶法和凝聚胺技术联合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比较两种交叉配血试验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结果:微柱凝胶法配血不合有6例,凝聚胺法配血不合有5例,两种方法配血均不合4例,两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微柱凝胶法和凝聚胺法各自有自己的优缺点,在配血工作中应该联合使用,才能有利于提高输血的安全性,更适合临床使用。
【关键词】微柱凝胶法凝聚胺法交叉配血【中图分类号】R4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9-0086-02【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analysis of micro-gel method and polybrene method crossmatch test application results. Methods: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January 2014 recipients treated 1,278 cases for the study, and these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micro-gel method and technology joint polybrene crossmatch test, comparing the two cross blood test results with application in practical work. Results: The micro-gel method with sub-six cases of blood, with blood substandard polybrene method has five cases, two methods were substandard four cases with blood,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 The micro gel method and polybrene method has its ow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each, should be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blood work in order to help improve the safety of blood transfusions, more suitable for clinical use.【Keywords】 micro-gel method polybrene method crossmatch输血是某些疾病的一种特殊治疗方式,为了确保临床输血的安全,我们采用能检出IgG型不规则抗体的交叉配血方法。
对比分析凝聚胺法与微柱凝胶法在交叉配血中的应用价值
对比分析凝聚胺法与微柱凝胶法在交叉配血中的应用价值摘要】目的:着重于对比分析凝聚胺法与微柱凝胶法在交叉配血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通过微柱凝胶法与凝聚胺法为本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3560例输血患者和3580例无偿献血者进行交叉配血,同时分析其交叉配血结果。
结果:微柱凝胶法检出阳性样本25例,凝聚胺法检出18例;微柱凝胶法主侧凝集与次侧凝集分别为11例、17例,凝聚胺法分别为8例、13例,前者试验耗时较多。
综合分析微柱凝胶法与凝聚胺法的交叉配血结果,经直接抗人球蛋白测试发现前者7例假阳性结果,后者5例假阳性结果。
结论:联合应用微柱凝胶法与凝聚胺法进行交叉配血,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关键词】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应用价值【中图分类号】R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1-0132-02临床输血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备受关注的话题。
交叉配血是血液检验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临床输血安全工作的核心部分,但该试验对灵敏度有极高的要求[1]。
目前微柱凝胶法与凝聚胺法为医院交叉配血常用的方法,本次研究主要探讨两种方法在交叉配血中的具体效果与应用价值,希望能够促进临床输血安全。
具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15年2月到2017年3月3580例无偿献血者与3560例输血患者的临床资料。
无偿献血者年龄18到55岁,平均年龄(26.8±5.6)岁,男2194例,女1386例。
3560例输血患者男1697例,女1863例,年龄21至65岁,平均(42.8±12.6)岁。
1.2 方法在交叉配血中应用凝聚胺法,然后应用微柱凝胶法,将两者阳性样本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试验操作均参照说明书进行。
具体方法为:(1)凝聚胺法:选用珠海贝索(BaSo)公司150Tests进行试验,在主侧加1滴供血者血3%~5%红细胞悬液与2滴受血者血清,而次侧则相反。
微柱凝胶法与聚凝胺法在交叉配血实验中的效果比较
微柱凝胶法与聚凝胺法在交叉配血实验中的效果比较发表时间:2019-06-17T10:58:51.963Z 来源:《医药前沿》2019年12期作者:王道成[导读] 微柱凝胶法在交叉配血实验中的效果更佳,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高,对不规则抗体的检出率高,临床可优先选择。
(德阳市旌阳区妇幼保健检验科四川德阳 618000)【摘要】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与聚凝胺法在交叉配血实验中的比较。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行交叉配血实验后输血治疗的3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使用微柱凝胶法与聚凝胺法两种交叉配血实验方法,聚凝胺法作为对照组,微柱凝胶法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不规则抗体检测阳性率、不规则抗体种类鉴定结果、不规则抗体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
结果:观察组对不规则抗体检测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抗E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在抗D、抗e、抗M、抗C、自身抗体等检出率相当,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对不规则抗体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微柱凝胶法在交叉配血实验中的效果更佳,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高,对不规则抗体的检出率高,临床可优先选择。
【关键词】交叉配血实验;微柱凝胶法;聚凝胺法;不规则抗体【中图分类号】R3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2-0227-02 输血治疗是临床医学中不可替代的治疗方法,但血液成分复杂,临床多通过交叉配血实验了解患者的血液是否与输血的血液成分相合,观察是否有IgM(完全抗体)和IgG(不完全抗体)存在,避免输血时发生溶血反应,确保输血安全性。
临床可供选择的交叉配血方法较多,聚凝胺法、微柱凝胶法等均是常用方法,且各具优缺点[1]。
本研究进一步比较微柱凝胶法与聚凝胺法在交叉配血实验中的效果,现具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行交叉配血实验后输血治疗的3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女性,年龄22~76岁,平均年龄(43.1±11.8)岁;所有患者均采用输血治疗,输血前行交叉配血实验,均行微柱凝胶法和聚凝胺法两种方法检查;排除资料不完善、不配合治疗的患者。
聚凝胺法与微柱凝胶法在交叉配血中应用效果比较
聚凝胺法与微柱凝胶法在交叉配血中应用效果比较施顺秋【期刊名称】《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年(卷),期】2007(016)007【摘要】聚凝胺试验(MPT)近几年刚从国外传入国内,它作为输血前试验正在国内许多医院血库常规应用[1]。
微柱凝胶试验(MGT)在国外输血领域已作为常规方法应用,而在国内只在少数实验室应用。
为找到一种既方便又灵敏的配血方法,自2003年起,笔者对在工作中碰到的MPT交叉配血阳性标本及MPT法阴性但有可能有抗体存在的标本再用MGT法进行配血,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标本来源选择2003年2月—2005年10月36例MPT法配血阳性,16例需大量输血、反复输血、RhD(-)、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可能有抗体存在而MPT法阴性的本院住院患者,另选36例在本院新生儿科做新生儿溶血病检查的标本。
1·2材料微柱凝胶卡、专用离心机及孵育箱(瑞士DiaMed公司生产),聚凝胺试剂盒(温州伊利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
1·3聚凝胺试验主侧:受血者血清2滴+供血者2%红细胞1滴,次侧:供血者血清2滴+受血者2%红细胞1滴,二管各加I液0.6 mL、Ⅱ液2滴混匀后3 000 r/min离心1 min,倒掉上清液,加入Ⅲ液2滴,轻摇观察结果,凝集在1 min内散开为阴性,1 min内不散开为阳性。
1·4微柱凝胶试验先将受血者标本1 50...【总页数】1页(P956-956)【作者】施顺秋【作者单位】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温州,32502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6【相关文献】1.微柱凝胶法与聚凝胺法在交叉配血中的应用2.聚凝胺配血法与盐水交叉配血法的应用效果比较3.微柱凝胶法与聚凝胺法在交叉配血中的应用探讨4.聚凝胺配血法与盐水交叉配血法的应用效果比较5.关于微柱凝胶法和聚凝胺法用于交叉配血中的临床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凝聚胺法与微柱凝胶法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凝聚胺法与微柱凝胶法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是常用于临床输血中的两种血型鉴定方法。
本文将对这两种方
法的原理、操作流程以及应用效果进行详细分析比较。
凝聚胺法是一种常规的血型鉴定方法,其原理是根据抗体与红细胞表面抗原结合后形
成凝固物来判断血型。
操作流程主要包括血清与红细胞的混合、反应液离心、静置等步骤。
凝聚胺法操作简单,结果直观,且适用于大规模的血型鉴定。
凝聚胺法需要较长的反应时间,其中的凝聚过程容易受到环境温度和离心速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结果的稳定性较
差。
微柱凝胶法是近年来新兴的血型鉴定方法,其原理是通过凝胶中的微柱滴法将悬浮的
红细胞与试剂进行反应。
操作流程主要包括加入血清和试剂、试剂离心、静置等步骤。
微
柱凝胶法具有反应速度快、凝固结果稳定等优点。
微柱凝胶法还可以同时检测多种血型抗
体和抗原,有利于更全面准确地确定血型,尤其是对于复杂和稀有的血型鉴定更为有利。
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效果方面,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都有一定的优势。
凝聚胺法操
作简便,结果直观,适用于大规模的血型鉴定,尤其是在急救等紧急情况下。
由于凝聚胺
法的反应时间较长,结果的稳定性相对较差,因此对于复杂和稀有的血型鉴定,凝聚胺法
的应用效果较为有限。
微柱凝胶法和改良凝聚胺法在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交叉配血中的应用
微柱凝胶法和改良凝聚胺法在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交叉配血中的应用目的分析微柱凝胶法与改良凝聚胺法在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交叉配血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需要输血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68例,先用试管法进行ABO血型正反定型鉴定和Rh血型鉴定,确保患者血型正确,再用微柱凝胶法与改良凝聚胺法同时进行交叉配血,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68例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ABO血型正反定型相符的有46例(67.65%),正反定型不相符的共22例,作进一步复检后正反定型相符,有冷凝集现象的18例(26.47%),含有不规则抗体的共4例(5.88%)。
68例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交叉配血中,微柱凝胶法配血不相合的63例,相合的5例,相合率为7.35%;改良凝聚胺法配血不相合的54例,相合的14例,相合率为20.59%,两种配血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交叉配血中,微柱凝胶法比改良凝聚胺法敏感度更高,安全性更好。
标签:微柱凝胶法;改良凝聚胺法;交叉配血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由于机体免疫功能发生异常,产生自身抗体或与补体结合使红细胞破坏加速而引起的一类贫血。
这种自身抗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冷抗体型,主要是IgM,属完全抗体,另一种是温抗体型,主要是IgG,属不完全抗体[1]。
这些抗体是引起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疑难配血以及输血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临床上交叉配血的方法主要有盐水法﹑木瓜酶法﹑抗人球蛋白法、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等方法,它们各有优点和缺点[2]。
本文采用微柱凝胶与改良凝聚胺两种方法对本院68例诊断为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标本进行交叉配血,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检测对象受检者为2009年10月~2012年12月送我科进行交叉配血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血标本,送检标本共68例。
采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
1.2 仪器与试剂改良凝聚胺试剂盒和抗人球蛋白微柱凝胶卡、低离子介质溶液、医学检验多功能离心机、孵育箱等为中山市生科试剂仪器有限公司提供。
凝聚胺法与微柱凝胶法在交叉配血及不规则抗体筛查中应用观察
凝聚胺法与微柱凝胶法在交叉配血及不规则抗体筛查中应用观察发布时间:2022-10-14T05:52:47.647Z 来源:《健康世界》2022年12期作者:刘忠红[导读] 分析临床较差配血期间予以微柱凝胶法、凝聚胺法对不规则抗体筛查情况探究。
刘忠红黑龙江省鹤岗市中心血站 154100【摘要】目的:分析临床较差配血期间予以微柱凝胶法、凝聚胺法对不规则抗体筛查情况探究。
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站检验科于2021年4月-2022年4月截止,期间共计选取患者180例,作为本次临床研究案例,对本次研究纳入患者分别进行微柱凝胶法、凝聚胺法配血检测,同时对其存在不合供血、受血者予以抗体特异性检测、筛查等。
结果:本次研究期间选取180例患者行交叉配血检测,其中应用微柱凝胶法检测期间配血不合人数为47例,占比(26.11%),其中次侧配血人数为43例,占比(23.89%),主侧不合配血人数为4例,占比(2.22%),予以凝聚胺法进行复检后,主侧不合配血人数不变为4例,占比(2.22%),次侧配血人数降至为6例,占比(3.33%)。
结论:临床进行交叉配血实验期间,部分不规则抗体、及假凝情况会提高配血的难度,予以微柱凝胶法、凝聚胺法联合检查,能够有效筛检出不规则抗体,及出现假凝性质,因此,将两种检测方式联合使用,能够有效提高输血安全性,保障病患生命安全,临床应用价值极为明显,值得广泛推荐使用。
【关键词】不规则抗体;配血;微柱凝胶法;凝聚胺法[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rregular antibody screening by microcolumn gel method and condensation amine method during poor clinical blood matching. Methods: in this study, 180 patients were selected from the laboratory department of our station from April 2021 to April 2022 as the clinical study cases. The patients included in this study were tested by microcolumn gel method and condensation amine method. At the same time, the patients with incompatible blood supply and recipients were tested for antibody specificity and screened. Results: 180 patients were selected for cross matching test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of which 47 cases (26.11%) were incompatible with blood matching during the micro column gel test period, of which 43 cases (23.89%) were incompatible with blood matching on the secondary side, and 4 cases (2.22%) were incompatible with blood matching on the primary side. After retesting by the condensation amine method, the number of incompatible blood matching on the primary side remained unchanged, accounting for (2.22%), and the number of blood matching on the secondary side decreased to 6, Proportion (3.33%). Conclusion: during the clinical cross matching experiment, some irregular antibodies and false coagulation will increase the difficulty of blood matching. The combined examination of microcolumn gel method and condensation amine method can effectively screen out irregular antibodies and false coagulation. Therefore, the combined use of the two detection method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afety of blood transfusion and ensure the life safety of patients.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is very obvious, and it is worth widely recommending. [Key words] irregular antibody; Blood matching; Microcolumn gel method; Condensed amine method 现今,输血安全问题为我国卫生部极为重视的项目,加之输血效果、情况对患者生命安全极为重要[1],因此,血检工作临床意义极为明显。
交叉配血中抗人球蛋白微柱凝胶法、凝聚胺法的配血结果及差异比较研究
交叉配血中抗人球蛋白微柱凝胶法、凝聚胺法的配血结果及差异比较研究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交叉配血试验中分别应用抗人球蛋白微柱凝胶法、凝聚胺法的配血结果。
方法:筛选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于2020年1月-2021年12月接受交叉配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符合研究需求的患者共计12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所占比例一致的两组,设定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凝聚胺法,观察组应用抗人球蛋白微柱凝胶法,对比两组检验结果。
结果:对照组、观察组配血时间对比差异显著,所得结果为P<0.05;对照组、观察组试验结果对比差异显著,所得结果为P<0.05。
结论:于交叉配血试验中抗人球蛋白微柱凝胶法的应用优势体现为重复性高、灵敏性高、操作简便,所得结果比较可靠,可作为交叉配血试验的首选方法,而凝聚胺法具有节省时间的优势,于抢救用血中属于必不可少的方法,两种检验措施可以联合应用。
关键词:交叉配血;抗人球蛋白微柱凝胶法;凝聚胺法;配血结果临床上所应用的输血治疗措施具有维持血容量、补充失血量、调节血压以及补充凝血因子和供氧等多种作用,特别是在抢救危重症患者中具有关键性作用。
而交叉配血试验属于临床输血治疗的前提,通过观察受血者、供血者的血液匹配程度决定是否执行输血治疗[1]。
目前,于交叉配血试验中所应用的方法比较多,包含抗人球蛋白微柱凝胶法、凝聚胺法、盐水介质法,上述检验措施各具优点以及缺点,而抗人球蛋白微柱凝胶法因具有较高的敏感度,重复性好以及操作便捷,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了交叉配血试验的主要方式[2]。
为此,本文展开对照研究,旨在分析交叉配血试验中抗人球蛋白微柱凝胶法、凝聚胺法的配血结果差异,现将具体研究内容分析汇总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筛选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于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中接受交叉配血试验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汇总两组患者基线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柱凝胶法与聚凝胺法在交叉配血中的应用探讨
作者:吴海波张亚文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第09期
【摘要】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与聚凝胺法在交叉配血中的应用。
方法收集400例住院输血患者标本,用微柱凝胶法与聚凝胺法分别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结果用两种方法从400例标本中筛查出42例交叉配血不合标本,经鉴定8例为真阳性,34例为假阳性,聚凝胺法假阳性率64.29%,微柱凝胶法假阳性率为78.57%。
8例真阳性标本中聚凝胺法阳性例数为7例,微柱凝胶法阳性例数为8例。
结论聚凝胺法适合急诊配血,不适合批量操作,鉴别假阳性结果更直接快速;微柱凝胶法简单、灵敏度高、准确度高,适合批量操作。
在实际工作中将两种方法灵活地联合应用可以向临床快速供应安全血液。
【关键词】微柱凝胶法;聚凝胺法;交叉配血
交叉配血实验是输血前必检项目,检查患者与输入的血液是否相合,交叉配血方法必须能同时检出不完全抗体(IgG)和完全抗体(IgM)以免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
在我国主要的配血方法有聚凝胺法、抗人球蛋白法,抗人球蛋白法准确、可靠,但操作繁琐,耗时长,虽然是金标准但不能常规应用于临床,近年来微柱凝胶法在国内外输血界已逐渐做为常规应用[1,2],聚凝胺法和微柱凝胶法各有优缺点,二者在实际应用中灵活地联合应用会有效地防止交叉配血出现假阴性、假阳性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收集2011~2012年住院输血患者标本400例。
1.2 仪器与试剂
1.2.1 微柱凝胶交叉配血卡(Liss/Coombs卡,IgG+C3)及低离子溶液、专用离心机和孵育器均由瑞士达亚美公司提供。
1.2.2 离心机由台湾贝索公司提供,聚凝胺试剂由珠海贝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1.2.3 筛查红细胞由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1.3 方法
经室内质控监测所有检测系统均在控后,严格按试剂说明书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每例临床标本分别用微柱凝胶法和聚凝胺法做交叉配血实验,同时对每份患者标本做抗体筛查实验。
2 实验结果
400例标本中筛查出42例交叉配血不合标本,经鉴定8例为真阳性,8例真阳性标本中聚凝胺法阳性例数为7例,微柱凝胶法阳性例数为8例;34例假阳性标本中,聚凝胺法假阳性例数为27例,假阳性率64.29%,微柱凝胶法假阳性例数为33例,假阳性率78.57%,两种方法假阳性率经χ2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聚凝胺(polybrene)是一种高价阳离子季胺盐多聚物,溶解后能产生很多正电荷,可中和红细胞表面的负电荷,使红细胞之间距离减少,能引起正常红细胞可逆性的非特异性凝聚。
如果是抗体致敏的红细胞则被聚凝胺凝集。
凝聚和凝集在外表上是不能区分的,如再加入含枸椽酸钠的假凝集清除液,椽枸酸根负电荷与聚凝胺上的正电荷中和,重悬后凝聚消失,而特异性抗原抗体结合的凝集则不消失。
我国适合应用聚凝胺法,原因是聚凝胺虽对Kell系统不敏感,但对Rh系统特别敏感,我国以Rh系统引起的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最为常见,中国人几乎100%为K抗原阴性,因此通常不会免疫产生抗K[4]。
微柱凝胶法是基于生物化学凝胶过滤技术和离心技术及免疫化学抗原抗体特异反应原理而设计的。
红细胞血型抗原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后形成凝集,离心时凝集块不能通过凝胶间隙而留在凝胶上层(根据凝集强弱亦可弥散于凝胶中),未结合的红细胞,则通过凝胶间隙沉在管尖底部,呈阴性反应。
有文献报道微柱凝胶法灵敏度高于聚凝胺法[5],本实验结果与文献报道相符。
就交叉配血实验而言灵敏度的要求很高,微柱凝胶法是首选的实验,有条件的医院要开展,但不能取代聚凝胺法。
由表1可以看出两种方法假阳性检出率没有显著性差别,从检验技术上来讲聚凝胺法排除假凝集要比微柱凝胶法更快捷,如未完全除去纤维蛋白原的血清标本,在凝胶中形成的纤维蛋白,阻碍红细胞沉降而浮于胶中或表面,微柱凝胶法看到的只是凝集现象,必须通过重新离心血标本重复做实验,而在聚凝胺法中我们可以将试管中反应物直接放在玻片上镜下观察,根据形态学鉴定假凝集现象;血浆蛋白异常,如多发性骨髓瘤,两种方法都会出现主侧凝集,微柱凝胶法法结合自身对照只能怀疑是蛋白异常,而聚凝胺法可直接联合显微镜观察缗钱状凝集;冷凝集素干扰,聚凝胺法可以在水浴箱内操作排除干扰,微柱凝胶法法则需洗涤RBC后重新交叉配血。
聚凝胺法进行一次交叉配血的完整操作在10 min内可以完成,而微柱凝胶法需要30 min,因此聚凝胺法仍然是医院急诊配血的首选方法,而且聚凝胺法试剂成本低,也是一些小型医院的常规应用方法。
聚凝胺法的缺点是对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高,即使完全按操作规程规范化操作,但个人的振摇力度与操作技巧、终点判断会有人为差别,可能将一些弱凝集结果误报为阴性,人为流程多误差几率高、生物安全风险高于微柱凝胶法。
微柱凝胶法操作简单,不需洗涤,对阴性结果不需确证试验,适用于批量检测,解决了Cooms试验因为程序复杂费时等原因未能在临床常规应用的问题,使不完全抗体检测由理论上的“金标准”成为实际应用中的真正“金标准”;结果清晰明确,可重复性强,标本用量少,特别有利于新生儿及某些特殊血液病标本的检测;结果保存时间长,易于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操作程序简化及规范化,减少接触血液标本及病原微生物机会,减少医源性传染。
输血安全是目前临床面临的重大挑战,输血科的实验技术是保证输血安全的重要环节,既要保证交叉配血的准确性,又要快速向临床提供血液,就要充分了解各种实验方法的性能,将各种方法灵活地联合运用提高工作质量,聚凝胺法和微柱凝胶法在输血科的实际工作中不可互相替代,急诊用血可用聚凝胺法快速向临床输送最低限量的安全血液,然后尽可能地应用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日常工作应采用微柱凝胶法,当有阳性结果出现时,联合聚凝胺法及相关实验尽快排除干扰,向临床提供安全血液。
参考文献
[1] CATE J C, REILLY N, Evalu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gel test for indirect antiglobulin testing in a community hospital laboratory. Arch Pathol Lab Med,1999,123:693-694.
[2] LANGSTON M M, PROCTER J L, CIPOLONE K M, et al, Evaluation of the gelsystem for ABO grouping and Dtyping. Transfusion,1999,39:300-301.
[3] 邓永福,杨明清.临床输血实用新技术.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7.
[4] 胡丽华,丛玉隆. 检验与临床诊断输血分册.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11.
[5] 王梁平,彭道波,赵辉.微柱凝胶法与凝聚胺法抗体检出比较分析.临床检验杂志,2001,19(6):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