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三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苏教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苏教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37页至39页的章节,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和特征。
2. 能够识别和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
3. 能够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这些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
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片。
3. 练习题和答案。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物品,如书本、桌布、纸张等,让学生们观察和描述它们的特征。
2. 概念讲解:我会通过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和图片,向学生们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和特征。
3. 例题讲解:我会通过一些例题,让学生们练习识别和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并运用它们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和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找出身边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物品,描述它们的特征。
答案:略。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也会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材料,让他们进一步深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3.1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这节课中,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和特征,这是本节课的重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基本的二维图形,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因此,理解它们的特征对于学生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长方形的特征是四条边,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的特征是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3.长方形和正方形,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复习-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3.长方形和正方形,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复习 -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复习长方形、正方形的定义和性质。
2.理解平移、旋转、轴对称的概念。
3.能够进行简单的平移、旋转、轴对称变换。
教学重点1.平移、旋转、轴对称的概念和基本操作。
2.平移、旋转、轴对称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1.平移、旋转、轴对称的变换与图形的位置、面积、周长等性质的关系。
2.同时运用平移、旋转、轴对称的变换进行复合变换。
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围绕长方形和正方形、平移、旋转、轴对称这些重要概念展开学习。
概念复习首先,让我们来回忆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和性质。
长方形是指有两组相对平行的边且每组中的边相等的四边形。
它的性质有:•对角线相等,且相互垂直。
•对边相等,且相互平行。
•内角和为180度。
•面积为长乘宽。
正方形是一种特殊的长方形,它的性质有:•四条边相等,且相互平行。
•对角线相等,且相互垂直。
•内角和为360度,每个角为90度。
•面积为边长的平方。
平移接下来,我们介绍平移这一概念。
平移指的是在平面内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个方向上不改变它的大小和形状地移动。
对于二维图形,可以上下左右任意平移。
它的特点有:•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平移前后,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不变。
旋转旋转是指以固定点(旋转中心)为中心,固定角度(旋转角)旋转一个平面图形。
它的特点有:•旋转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但是位置会发生改变。
•旋转角度为正,表示逆时针旋转;旋转角度为负,表示顺时针旋转。
•每旋转一度,图形的每一个点会按照相对于旋转中心的距离和旋转角度的比例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一个度。
轴对称轴对称是指一个图形绕着某一条轴对称轴翻折,翻折后的图形与原图重合。
它的特点有:•对称轴将图形分为两个相同的部分,两端的点称为对称点,两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对称轴可以竖直、水平或倾斜。
平移、旋转、轴对称的复合变换当我们将平移、旋转、轴对称进行组合使用时,就会得到复合变换。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二次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二次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内容包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旨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提高他们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思考能力,他们可以通过观察和操作来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够运用这些特征来解决问题。
但同时,学生对于周长和面积的计算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掌握它们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克服困难,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方法解决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培养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操作卡片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如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等。
3.学习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通过实例和操作,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4.巩固练习: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和计算方法的理解。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和计算方法。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
实用文档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一、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感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同时,在研究活动中,让学生研究如何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数学情趣,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及相互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二、自主研究,建构模型学生自主研究时,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活动,及时给予学困生适当的指导。
学生可以通过猜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分小组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折一折、量一量等活动来实用文档验证它们的特点。
在集体交流中,学生可以讨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比较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并认识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资源: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直尺、三角板、钉子板、橡皮筋、小正方形、白纸、挂图、小黑板。
教学准备:出示课题、纸片、工具等。
研究目标:让学生能够根据具体实物判断某一个面是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并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情趣。
三、组织练,完善认知(10分)1.完成P59“想想做做”第1题和第1-7题,包括围一围、拼一拼、剪一剪、量一量、填一填、估一估、画一画。
同桌合作完成后展示作品并讲解思路。
实用文档2.完成P60“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拿出长方形纸并尝试将其变成尽可能大的正方形。
学生可以采用折叠和剪裁的方法,并在汇报时分享思路和方法。
3.完成P60“想想做做”第5题,让学生先量一量,并填写答案。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测量方法。
4.完成P60“想想做做”第6题,先让学生估算数学书封面的长和宽,然后再实际测量并比较结果。
5.完成P60“想想做做”第7题,让学生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并在小组里交流每条边的长度。
最后进行集体展示和交流。
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7分)1.完成P60“想想做做”第4题,包括用不同的拼法将6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区分它们的异同;2.能够在生活中观察和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实例;3.能够用手中的物品来创造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二、教学重点1.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状、特点和区别;2.观察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实例;3.用手中的物品模拟长方形和正方形。
三、教学难点1.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异同点;2.用手中的物品模拟长方形和正方形。
四、教学内容1. 导入教师可以在教室里寻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实例,注重让学生通过视觉去认知和发现这些形状。
2.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2.1 长方形让学生脑海中想象一下班里的门口,或者自己的家门口,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门口和室内的长方形:┏━━━━━━┓┃ ┃┃ ┃┃ ┃┗━━━━━━┛从这个形状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发现长方形的特点:长和宽的边长不同,不同于正方形的四边长相等。
2.2 正方形通过引导学生找到班里或家里的正方形,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正方形:┏━━━━━━┓┃ ┃┃ ┃┗━━━━━━┛从这个形状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发现正方形的特点:四边长相等,不同于长方形的宽度和长度不相等。
3. 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正方形和长方形,并让学生一同发现它们之间的区别,同时也要让他们看到它们的相似之处。
4. 巩固练习:模拟长方形和正方形让每一个学生拿出一些手中的物品,比如笔、纸巾、本子或者饼干,然后让他们尝试模拟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并进行比较。
5.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自己去找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实例,将它们拍照并上传至云盘之中。
五、教学反思这是一节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认知事物异同点的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让他们自己发现事物之间的区别和相似之处。
同时,让学生用手中的物品去模拟形状也是一个很好的练习手段。
整堂课程不仅注重教师的讲解能力,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说课稿2020年最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具准备、教学时间、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九个部分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本单元共三课时今天我说的是第一课时。
本单元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在观察图形、描画图形的活动中,以边数的多少对图形进行分类,知道四边形的形状和名称,然后进一步感知长方形和正方形;认识图形的周长,进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学生已经研究了简单的图形认识,在对其周长等研究图形知识的基础,在整个图形与几何知识体系具有重要的纽带作用。
二、学情分析小学三年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他们模仿能力强、好奇心强,性格爱好都具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对于带有模仿性的练,学生都有很大的兴趣,特别是将练项目融入游戏中学生们更容易接受。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形成自主研究的能力,加上老师的正确引导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研究兴趣。
因此我认为只要教学方法得当,本活动的教学是引导学生爱学、乐学、会学的一次好机会。
三、说讲授目标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生理特性,我将讲授目标确定为:1)知识目标:直观的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020年最新2)能力目标:通过画一画、找一找、量一量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生活中四边形无处不在,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激起学生的研究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根据教材内容和讲授目标,我将本课的讲授重难点确定为:1)教学重点:直观的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教学难点:通过画一画、找一找、量一量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五、说教法和学法1.教学方法选择。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掌握它们的特征和性质。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平面图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和性质把握不够准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和练习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长方形和正方形,掌握它们的特征和性质,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识别长方形和正方形,掌握它们的特征和性质。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思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片、实物模型、课件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张白纸、一支笔,用于绘制和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提问:你们认为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或实体教具,呈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和性质。
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特点,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择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观察并记录它们的特征。
然后各组向全班汇报他们的发现。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内容包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以及如何计算它们的周长和面积。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可以通过观察和操作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但是,学生对于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长方形和正方形,理解它们的特点,能够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识别长方形和正方形,理解它们的特点,能够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2.难点:学生对于周长和面积的概念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公式计算周长和面积。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操作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操作过程中,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能够交流和分享,提高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课件、教具(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计时器等。
2.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教室的黑板、桌椅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发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兴趣。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长方形和正方形吗?”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或板书,呈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和性质。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公开课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掌握它们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对图形的特征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掌握还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识别长方形和正方形,掌握它们的特征,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克服困难,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识别长方形和正方形,掌握它们的特征,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卡片、课件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引发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好奇心。
然后,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吗?”让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模型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它们的特征。
教师边展示边讲解,让学生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如四条边、四个角等。
然后,教师让学生拿出学具,自己动手操作,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理解。
小学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完整资料).doc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6~47页。
教学目标:1. 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我处的认识和对图形周长含义的理解,进一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在操作实践、交流讨论和解决总量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发展数学思考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请学生汇报。
(2)验证
谈话:同学们猜想到底是对还是错呢?我们能用什么方法来证明一下呢?请同学们6人一小组,互相讨论,想办法验证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是不是真的有这些特点。你打算用什么方法验证?
(3)班内交流,总结。
提问:你发现长方形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
(板书:长方形 四条边,对边相等)
讲述:我们把相对着的边叫做对边,相邻边叫做邻边。
你是怎样发现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呢?指名回答。(用三角形的直尺比一比,课件演示)
小结:刚才小朋友自己动手发现了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这就是长方形的特征。
2.研究正方形的特征。
通过电脑演示长方形的变化,呈现正方形。指出:长方形的长缩短到和宽相等,这样就成了一个正方形。
引导学生依据研究长方形边和角的特征的方法,自己去发现正方形的特征。
二、基础练习。
1.做“练习六”第1题。
学生自己读题。
让学生量一量两个图形每条边的长度。
同桌说一说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和各自的特点。
2.做“练习六”第2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每个图形的边长各是多少。
让一个学生说说该怎样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六”第3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自己读题。
4.剪出一个正方形。
(1)照样子剪出图形,再看看是什么图形?
苏教版苏州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复习》教案
苏教版苏州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复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苏州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复习》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复习和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概念,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关知识,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不牢固,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和训练,进一步巩固知识。
此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也需要在本节课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识别长方形和正方形,掌握它们的性质,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学会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和面积公式的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方法,自主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4.运用激励性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课件和教学素材,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片、实物模型等。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所学知识。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提问:你们还记得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吗?它们的周长和面积如何计算?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1课《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1课《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1课《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内容主要包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性质以及它们的名称。
学生通过学习,能够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概念,掌握它们的特征,并能正确识别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对一些基本图形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可能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把握不够准确,尤其是对边长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式,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识别长方形和正方形,理解它们的特征,并能正确命名。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名称。
2.教学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征,以及如何正确识别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增强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片、实物模型、教学课件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张白纸、一支笔,以便进行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二年级学过的平面图形,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事先准备好的白纸和笔,尝试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并互相检查,纠正错误。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解它们的特征。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 使学生能够初步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长方形和正方形,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及特征。
2. 长方形和正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3.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辨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 教学难点:辨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理解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图片、实物等。
2. 学具:直尺、圆规、剪刀、彩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实物,引导学生关注这两种图形,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及特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深入了解这两种图形。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典型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实物,让学生辨识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长方形和正方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长方形的定义及特征2. 正方形的定义及特征3.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应用4.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辨识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观察家里或学校里的物品,找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2. 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加深对这两种图形的理解。
3. 让学生思考长方形和正方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解了它们的特征及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环节的设计要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全体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全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内容包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本单元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使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探究能力。
但学生在计算周长和面积时,容易混淆公式,对实际应用题的解决能力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周长和面积公式的运用,解决实际应用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探究法、案例教学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卡片、课件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画图工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其特征,如四条边、四个角等。
学生分享观察结果,教师总结并板书。
3.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卡片,学生分组进行操练,运用周长和面积公式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实际应用题,学生独立解决,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师选取学生答案,进行讲解和评价。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图形可以计算周长和面积?学生分组讨论,探索其他图形的计算方法。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主要涉及第四章第一节“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在这一节中,学生将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掌握它们的特征,能够识别和判断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能够灵活运用它们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能够识别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卡片、黑板学具:学生作业本、彩笔、剪刀、胶水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物品,如课本、桌布、窗户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讲解:介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和特征,通过模型和卡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3. 例题讲解:给出例题,如判断一个图形是长方形还是正方形,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测他们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知识的掌握程度。
5.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长方形:定义:四条边,对边相等,四个角,直角特征:对边平行且相等,相邻边垂直正方形:定义:四条边,四条边相等,四个角,直角特征:四条边相等,对边平行且相等,相邻边垂直七、作业设计1. 判断题:1. 一个长方形的对边一定相等。
()2. 一个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3. 一个长方形的相邻边一定垂直。
()2. 选择题:4. 下面哪个图形是正方形?()A. 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B. 边长6厘米的长方形C. 边长8厘米的三角形3. 填空题:5. 一个_______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分析与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分析与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内容包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本单元通过引导学生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推理能力,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的性质。
同时,通过计算周长和面积,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平面图形知识,对图形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计算周长和面积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识别长方形和正方形,掌握它们的特征,能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方法,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面积的计算原理,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教学法:学生进行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自主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3.实例讲解法:通过具体案例,讲解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卡片、课件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直尺、圆规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如教室、书本、桌面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图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如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等。
让学生观察、操作,自主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卡纸制作长方形和正方形,并测量它们的边长、周长和面积。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主要包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本单元通过引导学生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为后续几何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但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和性质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对于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还需在本单元进行系统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面积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激发学习兴趣。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提高动手能力。
3.合作学习法:小组讨论,共同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培养合作意识。
4.讲解法:教师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卡片、课件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如课本、文具盒、教室的黑板等,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特征?2. 呈现(10分钟)呈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
如:长方形有4个角,对边平行且相等;正方形有4个角,四条边相等。
3. 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是什么?请用语言描述出来。
然后请各组代表进行汇报。
4. 巩固(10分钟)发放卡片,让学生分组进行辨别长方形和正方形游戏。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丨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丨苏教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丨苏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学习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数学内容,具体是第三章第一节——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我们将通过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了解它们的特点以及如何区分。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了解它们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同学们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及性质。
难点则是如何让同学们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将这些知识运用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我准备了一些实物模型,包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木板,以及一些彩色笔和剪刀。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从生活中的一些实物出发,如教室里的桌子、黑板等,引导同学们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引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
3. 练习:在讲解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后,我会给同学们一些实际的练习题,让同学们通过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我会给同学们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同学们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以及它们的主要性质。
我会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将所学知识呈现在黑板上,方便同学们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简要描述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2. 请同学们找一找生活中的一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物体,并画出来。
答案:1. 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有四条边,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2. (答案因人而异)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今天的教学,看看同学们的学习情况,以及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同时,我也会鼓励同学们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重点关注在教学内容中,我特别关注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及性质。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长方形和正方形 课时2∣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长方形和正方形课时2∣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
2.能够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
3.能够绘制长方形和正方形。
4.能够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教学重点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和辨认。
2.绘制长方形和正方形。
三、教学难点1.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举例说明长方形和正方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教师语言提示:这节课我们将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它们是什么?有什么区别吗?1.引导学生自己找出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并请他们把找到的形状描述一下,并说出它们有什么特征。
2. 新知呈现1.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片,并让学生自己找出它们的特征,让学生说出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标出来。
2.现场绘制一张长方形和正方形,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 合作探究1.分为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份练习。
让小组成员之间交流讨论,分析每个问题,一起解决。
4. 默读课本1.让学生进行默读,然后互相提问回答,询问对方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5. 锻炼巩固1.在黑板上画出不同图形。
然后请学生分辨它们的形状,并用黑板擦擦掉一个角色,让学生把这些擦掉的角色视为什么形状。
6. 展示1.展示一些有趣实例,如:正方形的象棋、四合院的建筑等,让学生发现实际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7. 总结1.请学生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和特征,并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知识点的能力。
五、家庭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
2.找出自己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并说出它们的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长方形和正方形
本单元内容分三段进行教学。
第一段: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引导学生体会图形相互间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揭示长方形的长、宽及正方形的边长概念。
第二段:认识周长的含义。
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初步学会测量并计算简单多边形的周长。
第三段: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引导学生联系篮球场的形状,探索和交流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在比较、交流的基础上加以优化。
此外,本单元还安排了一个练习和一次数学实践活动“周长是什么”,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加深对平面图形周长的理解,更好地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
第1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教材第36~38页例1及相关练习。
1.通过让学生数一数、折一折、比一比、量一量,使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图形。
2.培养学生独立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全面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
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联系和区别。
课件、长方形纸片、直尺、三角板、钉子板、皮筋。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藏在我们教室中的数学知识。
在教室里你能找出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的吗?(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
)
师: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面也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
生:桌子、黑板。
师: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可见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我们常见的图形。
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
1.探究长方形的特征。
(1)猜想。
师:你觉得长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征?
生: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也相等。
四个角是直角。
(2)验证。
师:同学们的猜想到底是对还是错呢?我们能用什么方法证明一下呢?请同学们6人一组,互相讨论,利用桌子上放着的长方形纸片、直尺、三角板、钉子板、皮筋等材料,分组研究长方形的特征。
学生相互讨论、动手操作、各自有了结论后交流汇报。
生1:我们用直尺量的方法,发现两条长边都是12厘米,两条短边都是9厘米,因此我们认为长方形的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也相等。
生2:我们也是用直尺量的,虽然量的结果不同,但也发现两条长边一样长,两条短边也一样长。
生3:我们用铅笔去比的。
先比出第一条长边有多长,并在铅笔上做记号,再去看另一条长边是不是也这样长,再用同样的方法比一比两条短边。
结果我们也发现长方形的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也相等。
生4:我们把长方形对折,可以看到两条边完全重合,说明两条长边相等,换个方向对折,又可以看到两条短边也相等。
(生边说自己的方法,边演示自己的操作。
)
看来我们用不同的方法都证明一个结论:长方形的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也相等。
这就证明了我们刚才的猜想是完全正确的。
那么长方形角有什么特征呢?
生:我们都是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的,通过比,得出4个角都是直角。
师:同学们想的办法都很好,通过折一折、量一量、数一数、比一比发现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
我们已经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为了使用方便,有必要把两组对边区别开来,咱们分别给它们一个名称,谁知道叫什么?(长和宽)
2.探究正方形的特征。
师:谁能像刚才一样,分别从边的特点和角的特点两个方面来说一说正方形有哪些特征呢?
(1)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2)集体汇报。
从同学们的汇报和交流过程中,我们发现正方形也有四条边,每条都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
3.比较异同。
想一想,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和四个角,每个角都是直角,而且对边都相等。
长方形具有的特征正方形也都具备,所以我们说,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为了今后进一步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我们通常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作长,短边的长叫作宽。
把正方形的四条边叫作边长。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1.教材第37页“想想做做”第1题。
请同学们拿出钉子板,在上面圈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再把圈成的长方形改成正方形。
2.教材第37页“想想做做”第2题。
让每个同学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两个三角尺,同桌合作,分别拼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3.教材第38页“想想做做”第4题。
先让学生各自量一量,填好后再组织学生交流。
4.教材第38页“想想做做”第5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