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第5节 地下水、岩溶与农业资源
工程地质学第五章-地下水
硬 度
M C2 2 a g 2 H3 C O M Ca3 3 g C C H 2 O O O C2 O
2021/永8/2 久硬度:煮沸时未发生碳酸盐沉淀的那部分Ca2+、Mg2+含量 44
②根据硬度对地下水进行分类:
极软水、软水、微硬水、硬水、极硬水
5、地下水的侵蚀性
地下水对混凝土的侵蚀破坏类型包括分解性侵蚀、结晶性侵蚀和分解结晶
如挖排水、截水沟,筑挡水坝,开凿输
水隧洞改道等等。
2021/8/2
30
5、泉:地下水在地表的天然出露
泉的类型按补给源可分为三类:包气带泉、潜水泉、 自流水泉,按水头性质分为上升泉和下降泉,按出露 原因分为侵蚀泉、接触泉和断层泉。
河谷切割到潜水含水层时,潜水出露成侵蚀下降泉。河 谷切穿承压含水层的隔水顶板时,承压水喷涌成泉,称 为侵蚀上升泉。透水性不同的岩层接触,地下水沿接触 面出露称为接触泉。断层使承压含水层被隔水层阻挡, 当断层导水时沿地面出露的承压水称为断层泉。
隔水层(aquiclude): 不透水但可含水的岩土层。
含水层的形成条件:
一是岩石中要有空隙存在,并充满足
够数量的重力水;二是这些重力水能够在 岩石空隙中自由运动。
2021/8/2
10
3、岩土的水理性质
1.含水性
• 容水度:岩土空隙完全被水充满时的含水
量。
• 持水度:岩土在重力作用下释水时仍能保
持的含水量。
C、H、O为主的有机质
2、氢离子浓度
氢离子浓度是指水的酸碱度,用PH值表示:PH = lg[H+]
根据PH值可将地下水分为5类:
强酸性水、弱酸性水、中性水、弱碱性水、强碱性水
20地21/下8/2水的氢离子浓度为一般酸性侵蚀指标。
第8章 地下水渗流分析
非稳定流。稳定流为运动参数如流速、流向和水位等不随时间变化的地下水流动。反之,非
稳定流。绝对意义上的稳定流并不存在,常把变化微小的渗流按稳定流进行分析。地下水渗
流按运动形态可分为层流和紊流。层流指在渗流的过程中水的质点的运动是有秩序、互不混
杂的。反之,称为紊流。层流服从达西定律,紊流服从 Chezy 公式,内容详见本手册 3.3 节。
流砂是指土体中松散颗粒被地下水饱和后,由于水头差的存在动水压力即会使这些松散
颗粒产生悬浮流动的现象,如图 8-1 所示。克服流砂常采取如下措施:进行人工降水,使地
下水水位降至可能产生流砂的地层以下;设置止水帷幕如板桩或冻结法用来阻止或延长地下
水的渗径等[6][7]。
初始坡面
流砂后坡面
流砂堆积物
图 8-1 流砂破坏示意图
基坑工程中为避免流砂、管涌,保证工程安全,必须对地下水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地
下水的措施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分为堵水措施和降排水措施,详见表 8-8。出于经济和安全 的目的,常把堵水措施与降排水措施结合使用。
基坑工程中的治水措施
表 8-8
分类
说明
钢板桩
其有效程度取决于土的渗透性、板桩的锁合效果和渗径的长度等因素
按埋藏条件分类
埋藏条件
特征
岩溶裂隙潜水 裸露型
赋存于弱岩溶化的薄层灰岩和白云岩的各种裂隙中的水,埋 动态变化复杂, 藏浅,水量丰富而集中,富水程度不均,与地表水联系密切 分布不均一,多
岩溶区 地下暗河水
地下水
由强烈差异溶蚀作用导致岩溶发育的山区中形成地下管道, 见岩溶潜水,其 地下水构成暗河(带),有一定的汇水面积和主要地下河道 矿化度低
埋藏深,地下水矿化度高
往比水平向的大几倍
《水文地质学基础》完整版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一、名词解释:1.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研究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业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兴利除害,为人类服务. 2.地下水:地下水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
3.矿水:含有某些特殊组分,具有某些特殊性质,因而具有一定医疗与保健作用的地下水。
4.自然界的水循环:自大气圈到地幔的地球各个层圈中的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
5.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6.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
7.大循环:海洋与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
8.小循环: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
9.绝对湿度:某一地区某一时刻空气中水汽的含量。
10.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和饱和水汽含量之比.11.饱和差:某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含量与绝对湿度之差。
12.露点: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气温。
13.蒸发:在常温下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大气的过程。
14.降水: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达饱和状态时,超过饱和限度的水汽便凝结,以液态或固态形式降落到地面。
14.径流: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15.水系:汇注于某一干流的全部河流的总体构成的一个地表径流系统.16.水系的流域:一个水系的全部集水区域。
17.分水岭:相邻两个流域之间地形最高点的连线.18.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19.径流总量:某一时间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20.径流模数:单位流域面积上平均产生的流量.21.径流深度:计算时段内的总径流量均匀分布于测站以上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到的平均水层厚度。
22.径流系数:同一时段内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深度与降水量的比值。
二、填空1.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研究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
2.地下水的功能主要包括:资源、生态环境因子、灾害因子、地质营力、或信息载体。
地下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技术指导
地下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技术指导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地下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开发和利用地下水资源时,应统筹考虑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和环境保护。
本文将从地下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技术入手,结合国内外的经验和实践,为大家提供相关的技术指导。
第一章:地下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1 地下水资源的概念与特点地下水是地球表面以下岩石、土壤和沉积物中的水,是天然的饮用水、农业水、工业用水和生态水。
地下水流动缓慢,质量稳定,可以直接供水或水源补给,是重要的水资源。
1.2 地下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地下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指通过地下水勘查、钻探和抽水等技术手段获取地下水资源,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必要的水源。
地下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该达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要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完整性和质量,合理调整和分配地下水的使用。
第二章:地下水资源的勘查与评价2.1 地下水资源勘查的方法地下水资源勘查的方法有电磁法、重力法、电阻率法、声波传播法、地电阻率法、磁法、放射性同位素法和地形分析法。
综合应用勘查方法,可以获取更准确的地下水资源信息。
2.2 地下水资源评价地下水资源的评价包括地下水储量、水质和可利用性等方面的评价。
通过综合地下水资源勘查和水文地质调查的结果,制定地下水资源的开发方案。
第三章:地下水资源的管理与分配3.1 地下水资源管理系统建设地下水资源管理系统建设应该包括地下水水位监测系统、地下水化学监测系统、抽补水量计量系统、水库集中调度系统、地下水循环利用系统等。
通过建设地下水资源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地下水资源的实时管理和控制。
3.2 地下水资源分配机制地下水资源分配机制通常采用分配指标、分配标准和分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公平、公正、公开的分配。
根据地下水资源的特点,可以采用引河水库、地下水管网、小流域管理、水权交易等方式分配地下水资源。
第四章:地下水资源的开采与利用技术4.1 地下水开采技术地下水开采技术主要包括井控单井抽水、井组控制、人工补给和引入水源技术。
地质地貌学第8章第2节地下水的类型及特征最新
羊 八 井 盆 地
50
米
的 井
喷
,
美 国 黄 石 公 园 老 实 泉
4.孔隙水 孔隙水 : 指赋存于松散沉积物颗粒构成的 孔隙网络中的水。
(1)洪积扇中孔隙水 (2)冲积平原中的孔隙水
黄河下游岸边水文地质剖面图
(3)黄土高原中的地下水
黄土高原地下水水量不丰富,地 下水位埋深大,水质较差。这是岩 性、地貌、气候综合影响的结果。
包气带和饱水带
包气带和饱水带
二、地下水的类型及其特征
(一)、地下水 的分类 按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把地下水分为:
包气带水(土壤水,上层滞水)、 潜水、承压水
按
1.土壤水
是土壤重要的组成部分, 可呈气态水、结合水、毛管水 形式。主要消耗在植物吸收和 地面蒸发上,随季节性气候而 变化
承压水的特点:
(1)无承压水面,只存在承压水位; (2)承压水补给区与分布区、排泄区 不一 致; (3)承压水受气象水文因素影响较小,其 动态较稳定; (4)承压水参与水循环不如潜水积极,因 此资源不易补充、恢复,但因其厚度较大,
其资源具有多年调节功能。
基岩自流盆地中的承压水
西
藏
水 柱 高 近
岩溶水的垂直分带
(2)岩溶水的特点
可溶岩中裂隙系统经溶蚀作用改造
1) 岩溶水以管道流为主 尤其是南方岩溶水的主要流动形式,表现
为地下河。流速大(有的>10cm/s),以 紊流为主。 2) 岩溶水分布的不均匀性 • 极不均匀的:个体溶洞和单一管道; • 不均匀的:管道有一定的向外延伸,接 纳支流、支管道; • 相对均匀的:岩溶管道呈网状发育,主、 支管道交叉更迭,有统一的地下水位, 水力联系各向异性小;
地质与地貌学试卷、习题及答案
地质与地貌学试卷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风化壳2.地下水3.石灰岩4.断层三角面山5.洪积扇二、填空题(共15分)1.百望山的岩性主要为()和();十渡峰丛地貌的岩性为();周口店采石场的岩性为()。
(2分)2.黄土中多层埋藏古土壤的存在常标志着(),说明在黄土沉积的漫长时期内气候有多次()的变化。
(1.5分)3.下列各符号为地层代号,请写出各代号的中文名称:J2(),J x(), Q3(),Q b()。
(1分)4.地质作用普遍存在于自然界,有长期持续缓慢进行的,如()、()、()等,有短暂而猛烈的,如()、()、()等。
(2分)5.岩层产状160︒∠30︒中,160︒和30︒分别表示岩层的()和()。
(1分)6.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有()、()、()、()四个。
(2分)7.根据三角洲的形态特征和形成过程把三角洲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分)8.冲积平原是指()。
(1.5分)9.根据河流阶地的构造和形态特征,可分为()、()、()三种类型。
(1.5分)10.全球地震分布具有规律性,主要集中在3个带,分别是()、()和()。
(1.5分)三、选择题(前10题单选,后10题多选,共20分,)1.安山岩的矿物成分相似于()。
A、花岗岩B、辉长岩C、橄榄岩D、闪长岩2.在下列几种岩石中:玄武岩、安山岩、花岗闪长岩、砂岩、页岩、片麻岩、石灰岩、石英岩,属于沉积岩的是();A、花岗闪长岩、玄武岩、页岩、B、石灰岩、页岩、砂岩C、片麻岩、花岗闪长岩D、玄武岩、安山岩、石英岩3.河漫滩形成于河流的()A、凸岸B、凹岸A、黄土墚B、黄土塬C、黄土峁D、黄土碟5.岩溶(喀斯特)地貌出露在()。
A、碳酸盐岩地区B、硫酸盐岩地区C、卤化物盐类地区D、以上岩性均可6.()是表示地震对地面和建筑物的破坏程度A、烈度B、震级7.下面哪个湖属于断陷湖(),哪个属于向斜凹陷湖, 哪个属于火山口湖()。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Utilization and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water resources一、课程基本信息(一)知识目标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管理是一门研究农业水资源特征、农田水分状况和有关地区水情的变化规律及其调节措施、消除水旱灾害和利用水资源为发展农业生产而服务的科学。
其基本任务是通过各种工程措施,调节和改变农田水分状况及其有关的地区水利条件,以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农业水资源量分析方法,掌握灌溉排水的基本理论和灌排技术、灌排系统规划设计方法及地区水利规划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等。
(二)能力目标通过理论教学,能对区域水资源量进行分析,能根据水源条件选择合理的取水方式,能进行引水工程的水利计算;能进行灌区灌排系统的规划布置。
为土地规划、土地整治工程规划设计打下基础。
(三)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勤奋好学、细心踏实、思维敏锐、勇于创新、科学认真的职业精神。
三、基本要求(一)了解了解我国水资源利用状况、我国农田水利事业和世界灌溉与排水的发展概况;了解灌溉水源、水质标准、农用小型蓄水工程的类型及组成、取水方式的类型。
(二)理解理解水循环规律和地表水、地下水资源分析方法;理解农田水分状况和土壤水分运动的基本原理;理解作物需水量和灌溉用水量的计算方法;理解灌水方法的类型、特点及使用条件;理解田间排水的形式和作用。
(三)掌握渠道灌溉系统、管道灌溉系统的组成与规划设计;掌握喷灌和微灌系统的组成及设计。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绪论1学时第一节水资源的概念第二节变化中的世界之水第三节我国的节水农业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知识点:水资源的概念、水资源利用、我国的节水农业现状。
本章小结:本章主要介绍了水资源概念的由来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发展过程。
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概况和作用,理解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重要性,以及我国进行节水农业的必要性。
第八章喀斯特及喀斯特地区的工程地质研究
水的溶蚀性是喀斯特发育的必要条件 水对碳酸盐岩的化学溶蚀过程
CO2(溶解)+H2O +CaCO3
Ca+2 +CO3-2 +H+1+ HCO3-1
CO2(空气)
Ca+2+ 2HCO3-1
由上式可以看出,水中CO2含量越高,H+1也越多。由 于H+1是非常活跃的离子,当和石灰岩作用时,H+1就 会与CaCO3中的CO2—结合成HCO3-1 ,分离出Ca+2, 从而使CaCO3溶解于水。上述反应是可逆的,正反应 速度取决于CO2的浓度。
第1节、基本概念及研究意义
喀斯特(karst),又称岩溶,是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岩 以溶蚀为主的地质作用及其所产生地貌现象的总称。
岩溶作用(karstification)是指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可溶性岩 石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机械侵蚀和重力崩塌作用为 辅,引起岩石的破坏及物质的带出、转移和再沉积的综合 地质作用。
➢可溶性岩石(岩石的可溶性) ➢岩石的透水性 ➢水的溶解能力(水的溶蚀性) ➢水的运动状态(水的流动性)
(1)可溶性岩石(岩石的可溶性) 可溶性岩石的存在是喀斯特形成的物质基础。
➢卤化物类岩石 食盐、钾盐、镁盐等
➢硫酸盐类岩石 石膏、芒硝等
➢碳酸盐类岩石 石灰岩、白云岩、大理岩等
(2)水的溶解能力(水的溶蚀性)
碳酸盐岩的比溶蚀度与矿物成分相关图
b.岩石结构: ➢ 岩石的结构制约了岩溶发育强度。 按溶蚀性指标排序:泥晶-粒屑-亮晶(灰岩类); 泥晶-细晶-中晶-粗巨晶(白云岩类)。 ➢ 原因:岩石的孔隙度高,比溶蚀度、比溶解度值高,岩溶相应发育。
1-泥晶粒屑石灰岩 2-泥晶石灰岩 3-晶粒石灰岩 4-粉晶白云岩 5-细晶白云岩 6-细一粗晶白云岩 7-粗一巨晶白云岩 8-不等粒晶白云岩
《土壤与农业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土壤与农业化学》课程教学大纲Soil Science and Agricultural Chemistry课程编号:10202201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适用专业:草业先修课程:后续课程:总学分:2.5学分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农学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讲述农业生产所依赖的最基本生产资料土壤和肥料的有关知识,是农学、园艺、植保、草业、农业资源与环境等专业的本科生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
教学内容分为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两部分。
主要讲述土壤的形成、发育、分布、不同土壤的农业特性、土壤的改良技术、肥料的制造、肥料的性质、在土壤中的转化特点、植物的需肥规律,以及如何根据土壤的供肥特点与植物的需肥规律,通过适当的施肥手段调节好它们之间的关系等。
通过这方面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土壤与肥料在作物生产中的基本作用,为后续课程和今后的实际工作奠定基础。
必读书目:[1] 沈其荣主编.《土壤肥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选读书目:[1] 吴礼树主编.《土壤肥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年。
主讲教师:××,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教学目的与要求:土壤肥料学是研究土壤、肥料和植物营养及其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主要讲授土壤的组成和性质,土壤的形成、分类和分布,土壤管理,植物营养的基本原理,无机肥料的成分、性质和施用,以及有机肥料的成分、性质和积制。
以提高土壤肥力为中心,研究土壤肥力发生发展的规律,了解各种养分对植物的作用和植物对各种养分的需求,明确土壤、植株和肥料的关系。
掌握主要化肥和有机肥的性质、作用及其在土壤中的转化的关系和施用原则。
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学会经济用肥和科学施肥的原理和方法。
本课程是农学类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应力求做到深度适当,结合我国生产实际,突出应用理论、应用技术的传授。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第一章绪论一、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土壤和肥料学发展概况;(2)理解土壤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3)掌握土壤和肥料的概念。
水文地质学基础第八章课件-PPT
• 结论: ①分析系统输入与输出(激励与响应)的对应关
系有助于了解系统结构。 ②对系统结构的了解有助于预测激励 — 响应
关系。
8.2 地下水系统的概念
一、地下水系统概念的产生
• “地下水系统”的出现:
①系统思想与方法的渗入;②水文地质学发展的必 然产物。
初期 解决“找水”问题,只注意井附近小范围内 含水层的状况。
将所研究的事物精细地分析为各个互不关 联的独立部分,分别加以研究,把各部分研究 结果之和,作为对所研究事物整体的认识。
实质是将研究对象当作诸要素简单累加而 成的集合,而没有将其看成一个有机整体。
• 一个系统,不仅内部诸要素存在着相互作用,
而且还与外部环境发生相互作用。
系统接受环境的物质、能量或信息的输入
②软结构:
指地下水的运动形式、水量与水质的时空分布 格局及不同子系统间水量水质的交换关系。
因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特征以及各种水量 交换关系会发生改变,显得较“软”——软结构。
• 地下水含水系统:
由隔水或相对隔水岩层圈闭的,具有统一 水力联系的含水岩系。
• 地下水含水系统的分类:
基岩含水系统 把所研究的对象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 (系统),并从整体的角度去考察、分析与处理事物。
• 含水系统是由隔水或相对隔水岩层圈闭的,并不是说它 的全部边界都是隔水或相对隔水的。除了极少数构造封 闭的含水系统(图e)外,通常含水系统总有某些向环境开 放的边界,以接受补给与进行排泄。
例如:不同地质结构的含水系统以透水边界邻接是 常见的。虽然这时相邻含水系统之间水力联系相当密切 ,但因两者水的赋存与运动规律不同,仍有必要区分为 不同的含水系统 (图中a、c)。
松散堆积物含水系统:
《地下水基本概念》ppt课件
The shape of a water table beneath hilly topography
描画岩石浸透性能的参数是浸透 系数〔K〕。
1856年,法国水利学家达西 〔H.Darcy〕经过大量的实验,得 出线性浸透定律,
即达西定律:Q=Kωh/L=KωI
K-浸透系数;ω-过水断面;I-水力梯 度
Resources
groundwater: 地下水 infiltrate:渗入 porosity:孔隙度 pore:孔隙 fissure(fracture):裂隙 cavity:溶穴
permeability〔浸透性) aquifer〔含水层〕 aquitard〔弱透水层、半隔水层〕 aquiclude〔隔水层〕 unconfined aquifer〔无压含水层〕 confined aquifer〔承压含水层〕
1〕大气降水的补给 2〕地表水的补给 3〕凝结水的补给 4〕含水层之间的补给
〔2〕地下水的排泄 1〕泉 :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 2〕其它排泄方式 ①泄流 ②蒸发 ③蒸腾 ④人工排泄(井〕
abh:侵蚀泉
c:接触泉
defg:溢流泉
i:断层泉
The types of springs
Spring form
•A permeable material〔透水物质〕 is one through which water flows easily,whereas an impermeable
Number of available conduits Size of the conduits Straightness of the conduits
An aquifer is a high-porosity, high-permeability rock.If it has access to the ground surface,it’s an unconfined aquifer.If it’s trapped below an aquitard,a rock with low permeability,it’s a confined
地质学中的地下水资源与地下水地质学
地质学中的地下水资源与地下水地质学地下水是地球表面以下自然形成的水体,广泛分布于地下岩石中的地下空隙和裂隙中。
地质学中研究地下水的分布、运动、质量特征以及与岩石相互作用的学科被称为地下水地质学。
地下水作为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在人类生活、工业生产、农业灌溉、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地下水的形成与类型、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及开发利用、地下水地质学中的研究内容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地下水的形成与类型地下水是由降水、地表水和土壤水通过渗透、入渗等途径进入地下岩石中形成的。
地下水具有地埋深度深、运动慢、水量较大、水质相对稳定等特点。
根据地下水面上升和下降形态可将地下水分为水位上升区和水位下降区。
地下水的类型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地下河流和地下湖泊等。
二、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及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的分布与岩层的渗透性、裂隙发育程度、水文地质条件等有关。
在大多数地区,地下水资源被广泛分布于各种岩层中,如砂砾岩、砂岩、石灰岩和砂岩等。
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涉及到水井、水库、地热能和矿泉水等多个方面。
人们通常通过建设排水系统、利用气候变化控制地下水位、采用水资源节约技术等方式进行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三、地下水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地下水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地下水运动规律、地下水与岩石相互作用、地下水质量评价和地下水资源评价等。
在研究地下水运动规律方面,地下水地质学主要探讨地下水的水平和垂直运动以及地下水的补给和排泄等。
地下水与岩石相互作用是指地下水在与岩石接触过程中发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反应。
地下水质量评价主要研究地下水中各种矿物质、金属元素、有机物等物质的含量及其对人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地下水资源评价则是对地下水资源的储量、水质、开发利用潜力以及地下水资源保护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总结起来,地质学中的地下水资源与地下水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形成与类型、分布与利用以及与地下岩石相互作用等方面的学科。
岩溶地貌与地下水开发
岩溶地貌与地下水开发1. 引言岩溶地貌是指在石灰岩、石膏岩等可溶性岩石地区形成的一种特殊地貌类型。
它具有独特的地表和地下特征,对地下水的形成和储存具有重要影响。
地下水开发是一项重要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与挑战。
2. 岩溶地貌对地下水的影响岩溶地貌是地下水形成与流动的重要环境条件之一。
在岩溶地区,岩石由于长期的物理和化学侵蚀,形成了丰富的裂隙和溶洞。
这些裂隙和溶洞承载着地下水的运移,使地下水的储集、运移和排泄具有独特的特点。
此外,岩溶地区的含水层通常具有扩展性较大的特点,使得地下水的补给能力较强。
3. 地下水开发的重要性地下水在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干旱地区,地下水是唯一可靠的水源,用于满足居民饮水、农田灌溉和工业用水的需求。
在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地下水的开发可以起到缓解水资源供应压力的作用。
4. 地下水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尽管地下水开发对于水资源供应至关重要,但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与挑战。
首先,过度开发地下水资源可能引起地下水位下降、干井和地表下陷等问题。
其次,地下水开发过程中可能出现水质污染、地下水湿地退化以及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负面影响等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地下水开发利用策略,加强管理与保护。
5. 岩溶地貌与地下水开发的挑战在岩溶地区进行地下水开发存在着一些特殊挑战。
首先,岩溶地区地下水补给量的不确定性较高。
由于地下水与岩石的裂隙和溶洞关系密切,地下水补给量的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降水量、地下水位以及岩石物理和化学特性等。
其次,岩溶地区的地下水流动具有高度非均质性,地下水补给和补给场域选择对地下水开发具有重要影响。
此外,岩溶地区常常存在溶洞漏水和岩溶溶蚀引发的地表塌陷等问题,对地下水开发的水质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6. 地下水开发利用策略为了合理开发和利用岩溶地区的地下水资源,需要采取多种策略。
首先,加强地下水开发与地表水利用的协调管理,避免资源竞争和负面影响。
农业生产环境保护与治理方案
农业生产环境保护与治理方案第1章引言 (3)1.1 农业生产环境问题概述 (3)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3)第2章农业生产环境现状分析 (4)2.1 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4)2.2 水资源利用现状 (4)2.3 农药、化肥使用现状 (4)2.4 农业废弃物处理现状 (4)第3章农业生产环境污染源识别 (4)3.1 农业生产活动污染源 (4)3.1.1 化学污染 (4)3.1.2 物理污染 (5)3.1.3 生物污染 (5)3.2 农业生态系统污染源 (5)3.2.1 水体污染 (5)3.2.2 土壤污染 (5)3.2.3 空气污染 (5)3.3 农业环境风险评估 (5)第4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策略 (6)4.1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6)4.1.1 完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立法 (6)4.1.2 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执法 (6)4.1.3 建立农业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6)4.2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与措施 (6)4.2.1 制定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6)4.2.2 落实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 (6)4.2.3 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 (6)4.2.4 推广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技术 (6)4.3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创新 (7)4.3.1 生物技术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7)4.3.2 生态农业技术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7)4.3.3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创新 (7)4.3.4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信息技术创新 (7)第5章农业生产环境治理技术 (7)5.1 农药、化肥减施技术 (7)5.1.1 生物农药应用技术 (7)5.1.2 精准施肥技术 (7)5.1.3 农药化肥减施集成技术 (7)5.2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7)5.2.1 秸秆还田技术 (7)5.2.2 秸秆生物降解技术 (8)5.3 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8)5.3.1 物理修复技术 (8)5.3.2 化学修复技术 (8)5.3.3 生物修复技术 (8)5.4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技术 (8)5.4.1 生态农业技术 (8)5.4.2 水土保持技术 (8)5.4.3 生态恢复技术 (8)第6章农业生产环境治理工程 (8)6.1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程 (8)6.1.1 农药、化肥污染控制 (8)6.1.2 畜禽养殖污染治理 (9)6.2 农田水利工程 (9)6.2.1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9)6.2.2 农田水土保持 (9)6.3 生态农业工程 (9)6.3.1 生态农业模式推广 (9)6.3.2 生态农业技术集成与示范 (9)6.3.3 生态农业政策支持与推广 (10)第7章农业生产环境监测与管理 (10)7.1 农业环境监测体系建设 (10)7.1.1 监测体系概述 (10)7.1.2 监测网络布局 (10)7.1.3 监测能力提升 (10)7.2 农业环境监测技术 (10)7.2.1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 (10)7.2.2 水环境监测技术 (10)7.2.3 空气质量监测技术 (11)7.2.4 生态系统监测技术 (11)7.3 农业环境管理策略 (11)7.3.1 农业环境立法与政策 (11)7.3.2 农业环境监测与评估 (11)7.3.3 农业污染源防控 (11)7.3.4 农业生态补偿机制 (11)7.3.5 农业环境宣传教育与培训 (11)第8章农业生产环境保护与治理政策建议 (11)8.1 政策体系构建 (11)8.1.1 完善立法框架 (11)8.1.2 制定政策目标 (12)8.1.3 创新政策手段 (12)8.2 政策实施与评估 (12)8.2.1 加强组织协调 (12)8.2.2 完善政策实施机制 (12)8.3 政策推广与普及 (13)8.3.1 推广典型经验 (13)8.3.2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13)8.3.3 建立多元化参与机制 (13)第9章农业生产环境保护与治理案例研究 (13)9.1 国内外农业生产环境保护与治理案例 (13)9.1.1 国内案例 (13)9.1.2 国外案例 (13)9.2 案例分析与启示 (14)第10章农业生产环境保护与治理前景展望 (14)10.1 农业生产环境保护与治理趋势 (14)10.2 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15)10.3 发展方向与建议 (15)第1章引言1.1 农业生产环境问题概述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粮食产量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地质学与地下水资源的管理与保护
地质学与地下水资源的管理与保护水是生命之源,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在地球上,除了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也是我们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而地质学在地下水资源的管理与保护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地下水资源。
地下水,简单来说,就是存在于地下岩石空隙、土壤孔隙和含水层中的水。
它不像地表水那样容易被我们直接看到,但却在默默地为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提供着支持。
比如,我们日常饮用的井水,就是地下水的一种常见利用方式。
地质学如何与地下水资源产生联系呢?地质学研究的是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表面特征以及演化历史。
通过对地质结构、岩石类型、地层分布等方面的研究,地质学家能够了解地下水的储存、运移和形成条件。
比如说,不同的岩石类型具有不同的孔隙度和渗透性。
孔隙度大、渗透性好的岩石,如砂岩,往往能够储存和传输更多的地下水;而孔隙度小、渗透性差的岩石,如页岩,对地下水的储存和传输能力就相对较弱。
地质学家通过对这些岩石特征的研究,可以判断哪些地区可能富含地下水,哪些地区则相对匮乏。
此外,地层的分布和结构也会影响地下水的流动。
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可能会成为地下水流动的通道或者屏障。
了解这些地质构造,对于合理开发和保护地下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为什么要对地下水资源进行管理和保护呢?一方面,地下水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地下水的需求不断增加。
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可能会导致地下水资源的枯竭。
另一方面,不合理的开采方式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
过度开采地下水可能会导致地面沉降。
想象一下,就像从一个巨大的海绵中过度抽取水分,海绵会变得干瘪、收缩。
地面也是如此,由于地下水的支撑作用减弱,地面会逐渐下沉,这可能会破坏建筑物、道路等基础设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
同时,地下水的污染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旦地下水受到污染,由于其自身的流动特性,污染扩散的范围可能会更广,治理难度也会更大。
农业科学与农田水资源管理
农业科学与农田水资源管理农业科学与农田水资源管理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以及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农田水资源的利用、保护和管理等方面进行探讨。
农田水资源的利用农田水资源的利用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我国农田水资源的利用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灌溉:灌溉是农田水资源利用的最主要方式,通过引水、提水、井灌等手段,将水资源输送到农田,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
2.排水:排水是为防止农田积水和土壤盐渍化,将农田内的多余水分排除出去的过程。
排水方式包括自然排水和机械排水。
3.地下水补给:地下水是农田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人工补给地下水,可以增加地下水资源的储量,为农业生产提供保障。
4.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通过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改进灌溉方式、提高灌溉设备等措施,提高农田水资源利用效率。
农田水资源的保护农田水资源的保护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其主要措施包括:1.水资源保护区的建设:在水资源丰富的地区,设立水资源保护区,保护水资源的自然补给和排泄条件,防止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
2.农田水环境的治理:通过治理农田水环境,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保证水资源的质量。
3.湿地保护与恢复:湿地是农田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农田水资源的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农田水资源的管理农田水资源的管理是实现农业水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关键,其主要任务包括:1.水资源规划:根据农田水资源的分布、利用和保护现状,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资源规划。
2.水资源配置:在水资源短缺的地区,合理配置水资源,保证农业生产的需要。
3.水资源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通过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规范农田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行为。
4.水资源监测与评价:建立农田水资源监测体系,对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分布进行监测和评价。
农田水资源的管理需要政府、农民和专业机构共同参与,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实现农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岩溶工程—地下水知识下
岩溶工程—地下水知识下岩溶工程是研究地下水与岩溶地质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
它主要关注地下水在岩溶地质中的流动和贮存特征,以及地下水对岩溶地质的影响和岩溶地质对地下水的调控作用。
地下水是地球上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它广泛存在于地下岩石中的裂隙、孔隙和溶洞中。
在岩溶地质中,地下水与岩石之间的相互作用十分密切。
首先,地下水通过溶蚀作用对岩石进行溶解和侵蚀,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溶洞和地下河流。
这些溶洞和地下河流不仅对地下水的流动和贮存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还成为了人类活动中重要的水资源和旅游景区。
岩溶地质中的地下水对生态环境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下水是地表和地下生态系统的重要供水源,它通过渗透和出露等方式为生物提供水分和养分,维持了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行。
同时,地下水中的溶解物质也会影响生物的生长和繁衍。
岩溶地下水的水质和水量对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岩溶工程中,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成为了研究的重点。
地下水是人类生活和生产中不可或缺的资源,因此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对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地下水的特殊性和岩溶地质的复杂性,地下水开发利用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例如,岩溶地区地下水的补给量相对较低,容易出现水源枯竭的问题;地下水中的溶解物质对人体健康也具有一定的威胁。
因此,在岩溶工程中,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来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保护地下水环境。
为了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保护,岩溶工程中的地下水调控也显得尤为重要。
地下水调控是指通过人为手段对地下水进行管理和调节,以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在岩溶地质中,地下水调控主要包括地下水开采、补给和排泄等方面。
合理的地下水调控可以保证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供应,减少水源枯竭和地下水污染的风险,同时也可以维护生态环境的稳定。
岩溶工程中的地下水知识对于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地下水与岩溶地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为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提供技术支持。
地质学与地下水资源保护与管理
地质学与地下水资源保护与管理在我们生活的这个蓝色星球上,地下水资源是无比珍贵的宝藏。
它不仅关乎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如饮用、灌溉和工业用水,还在维持生态平衡和地质稳定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而地质学,作为一门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层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科学,为地下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地下水资源。
地下水,简单来说,就是存在于地下岩石空隙、裂隙和溶洞中的水。
它可以分为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
浅层地下水通常位于地表以下几十米的范围内,容易受到地表活动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深层地下水则埋藏较深,水质相对较好,但开采难度也较大。
地质学在地下水资源的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地质构造的研究,地质学家能够了解地下水的储存空间和运移通道。
例如,褶皱和断层等地质构造会影响地下水的分布和流动。
在褶皱构造中,向斜往往是地下水的汇集区域,而背斜则不利于地下水的储存。
断层既可以成为地下水的导水通道,也可能成为隔水边界,这取决于断层的性质和两侧岩石的透水性能。
此外,岩石的类型和性质也对地下水的赋存和运移有着重要影响。
孔隙度较大的砂岩和砾岩通常具有较好的储水性能,而裂隙发育的花岗岩和石灰岩则是地下水良好的运移通道。
地质学家通过对岩石的分析和研究,可以预测地下水资源的分布情况,为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
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对地下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地下水资源面临着诸多威胁。
过度开采是其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
当开采量超过地下水的补给量时,就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
这不仅会影响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还可能引发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
除了过度开采,地下水污染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工业废水、农业化肥和农药的渗漏、生活垃圾的不当处理等都可能导致地下水污染。
一旦地下水受到污染,治理难度极大,因为地下水的流动缓慢,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扩散范围广,而且修复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掌握包气带水(包括 掌握包气带水 包括土壤水 ,上层滞水 ) 包括 潜水, 承压水 以及孔隙水 裂隙水和 以及孔隙水,裂隙水和 潜水 承压水,以及孔隙水 岩溶水的特点
三、 岩溶形成的基本条件
1.岩石的可溶性 岩石的可溶性 2.岩石的透水性 岩石的透水性 3.水的溶蚀性 水的溶蚀性 4.水的流动性 水的流动性
土壤盐渍化:在比较干旱的气候 条件下,由细粒土组成的平原、 盆地中,埋藏较浅的潜水强烈蒸 发,盐分积累于土中的现象。 要防治土壤盐渍化,也应采取 ,同时冲洗土壤,以排水措施, 排水措施, 排水措施 降低地下水位减弱土壤积盐过程。 降低地下水位
五、地下水与生态环境 过量开采地海水入侵、下水水 质污染、地面塌陷等环境问题。
北方地下水开采最大的河北平原, 80—93年,累计超采518亿m3,年超采 约28.78亿m3 山东:84—93年,累计超采64.37亿m3, 年超采4.64亿m3 北京:80—95年,累计超采22.7亿m3
北方各省开采地下水总面积65.8 万km2 ; 有16万km2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 河北、天津最严重。其中 河北1997年,8598 km2 ,衡水市 1995年,5668 km2 北京:1995年,1963km2 , 山东1998 年,13501km2
截止到2005年年底,北京 市地面沉降量大于50mm的面 积达到4114.12km2, 最大累计沉降量>1m (1086mm)
地下水位超采,改变了地下水压 力,产生了粘性土释水及含水层、滞 水层压缩效应,从而导致地面沉降, 我国目前已发现地面沉降城镇36座。
六、岩溶的资源性及危害
(一)岩溶的资源性 (二)岩溶的危害
按补给水源, 有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 大气降水补给、 大气降水补给 地表水补给、和地下水补给的沼泽。 地表水补给、和地下水补给的沼泽。 地势低洼,或地下水流动受阻,潜水 地势低洼,或地下水流动受阻, 接近地表的地方, 接近地表的地方,可形成潜水补给的 沼泽。 沼泽。 治理沼泽的关键是排水,排除地表 治理沼泽的关键是排水,排除地表水, 有时还需要排除潜水。
地下水岩溶与土壤、 第五节 地下水岩溶与土壤、农业的关系 一、地下水与土壤的形成发育 二、地下水与农田灌溉用水水质评价 三、地下水与土地利用规划 四、地下水与土壤盐渍化和沼泽化 五、地下水与环境 六、岩溶的资源性及危害
太行山至滨海平原土壤分布断面图
四、土壤盐渍化和土壤沼泽化 土壤沼泽化:土壤长期处于过湿状态, 以致地表滞水,植物遗体因氧化不全 而形成泥炭层堆积下来,便形成沼泽。
四、掌握主要的岩溶地貌类型,形成
过程及其特征
第7.第8章 参考文献 第 章 1.《地貌学原理》,杨景春,李有利 主编, 主编, 《地貌学原理》 杨景春, 高等教育出版社 2.《地貌学》,严钦尚,曾昭璇 主编, 主编, 《地貌学》 严钦尚, 高等教育出版社 3.《普通水文地质学》,王大纯主编, 《普通水文地质学》 王大纯主编, 地质出版社 4.《中国的水危机》,马军著, 《中国的水危机》 马军著, 中国环境出版社
5. Geology,Stanley Chernicoff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Seattle 6. R.J.Chorley,S.A.Schumm,D.E.Sugden, 1984, Geomorpholog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本章小结
一、基本概念
地下水(groundwater)
重力水、 、重力水、
结合水、透水层、含水层、隔水层、 结合水、透水层、含水层、隔水层、 矿化度、 (孔隙 孔隙、 硬度、 矿化度、空隙 (孔隙、 裂隙、溶穴) 裂隙、溶穴 、潜水、承压水、孔隙水
裂隙水、岩溶水
包气带(zone of aeration) 包气带 饱水带(zone of saturation) 饱水带
岩溶, 峰丛,峰林,溶洞
二 、掌握主要的地下水类型及其特征
1. 按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把地下水分为
包气带水土壤水 (Soil water) 包气带水 上层滞水 suspended water 潜水(phreatic water) 潜水 承压水(confined water) 承压水
2.按含水层空隙性质,把地下水分为: 孔隙水(Pore water) 孔隙水 裂隙水(Fissure water) 裂隙水 岩溶水(Karst water) 岩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