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观潮29
八年级上册六单元第28课《观潮》教案及反思
八年级上册六单元第28课《观潮》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将能够了解观潮的特点和原理,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潮汐的形成原因。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实验和图表分析等方法,观察和记录潮汐的现象。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奇观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潮汐的概念和形成原因。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在观察和实验过程中,分析和解释潮汐的形成原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一段有关潮汐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之后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 你们去过海边吗?有没有观察过潮汐? - 你们对潮汐有什么了解?2. 学习新课教师通过课件呈现潮汐的概念和形成原因,并与学生进行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 什么是潮汐? - 潮汐是如何形成的?- 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潮汐的高度和时间?3. 实验与观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潮汐实验和观察。
教师提供实验材料和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结束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潮汐的特点和规律。
4. 延伸拓展教师与学生一起观看潮汐的时间表和潮汐的高度图表,并分析其中的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 为什么潮汐的高度和时间会有规律? - 这种规律与哪些因素相关?5. 小结与反思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潮汐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潮汐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 这节课上,你觉得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潮汐的概念和形成原因。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加深了对潮汐特点和规律的理解,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然而,在课堂实施过程中,有几点需要改进: 1. 实验设计:实验设计可以更加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更具体地观察潮汐的变化。
观潮导学案29
主备人:付娟课型:导学课时间:姓名:课题:28、《观潮》课时:2课时审核人:内容导航:2分钟【学习目标】了解有关周密的文学常识。
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意。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品味文中优美意境。
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深入体会课文语言精练、形象生动的特点。
【学习方法指导】1、充分预习课文,圈画出观潮美景的句子。
2、自查工具书,认记字词,疏通课文大意。
3、要充分预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勾画文中重要的文言字词和语句,自主进行解释和翻译。
4、认真研究导学案,独立思考,限时30分钟完成;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知识链接】《观潮》写的是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
钱塘江是浙江最大的河流,全长400多公里,流经杭州,在杭州湾入海。
由于江道狭窄,水势受阻,海潮倒灌,便形成了“钱塘潮”这一自然奇观,被前人称为“壮观天下无”。
“观潮”遂为古今盛事。
一、自主学习(温馨提示:我自学,我快乐!自学过后要接受教师小检测,加油!必胜!)10分钟1、填空:《观潮》选自,作者,字,号,(朝代)文学家。
著有、等。
2、注音或写字:每岁京尹()艨()艟() shū( )尔一舸()善泅()倍穹()珠翠罗qǐ( ) sù( )迎而上 Jiù( )赁()看幕如lǚ( )平地鲸波万rèn( )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沃:(2)倏尔黄烟四起倏尔:(3)人物略不相睹略:(4)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穹:(5)珠翠罗绮溢目溢:(6)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既望:(7)方其远处海门方:(8)如履平地履:(9)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为:逝:(10)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文:(11)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溯迎:出没:(12)江干上下十余里间江干:4、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1)海涌银为郭古义:今义:(2)吞天沃日古义:今义:(3)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骑:古义:今义:标枪:古义:今义:二、合作探究:(我探究,我收获!温馨提示:先看问题再读文本,省时高效!可以深情朗读,边读边圈点、记录,限时15分钟)1、作者在文中绘声、绘色、绘形、绘势,描写了钱塘江观潮的景象,全文的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
八年级上册六单元第28课《观潮》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八年级上册六单元第28课《观潮》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八年级上册六单元第28课《观潮》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教学设计1注:此教案仅供参考。
第一部分:教学背景分析1. 教学对象本课是初中阶段的八年级学生,是在语文方面基础相对扎实的学生。
2. 学情分析学生在读到《观潮》这篇文学作品时,首先先于认识它是一篇类似散文的文学作品,其次,他们需要学习一些新的文学知识和文学运用技巧。
然而,由于这篇文学作品涉及到的现象和道理较为深奥,因此可能会出现一些困惑,比如“何谓‘静水流深’?”等等。
3. 教学目标通过此节课的教学,希望能够使学生实现以下四个方面的目标:(1)理解本文的主题思想,也就是深奥的“静水流深”亦或是“波澜不惊”等等。
(2)学习相关的文学知识和文学运用技巧,同时也尝试着自己仿写文学作品,以便拓展自己的文学素养。
(3)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乐观的态度,尤其是做到“不为失败所惧”的品质。
(4)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素养。
第二部分: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1)主题思想:观潮(2)写作特点:描写细致,语言生动(3)文学知识:感恩、阳光心态、拟人、照应、音景交融等等。
2. 教学目标(1)理解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静水流深、波澜不惊,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乐观的态度;(2)熟悉本文的写作特点,如描写细致、语言生动等等,从而更好的进行仿写和自我提高;(3)了解和掌握相关的文学知识和文学运用技巧,如感恩、阳光心态、拟人、照应、音景交融等等,从而更加全面的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4)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从而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3. 温馨提示在进行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课节教学的基本要素,以便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引入课文之前,可以通过询问让学生将自己刚刚学习的一些知识和已经掌握的文学知识告诉大家。
在课程过程中,还可以采用举例法、拓展法、智辩法等等进行互动交流,共同探讨和解决语文学习的难点和疑惑。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答案
八年级上语文配套练习参考答案21《桃花源记》配套练习册答案一、. (1)咸全、都(2)缘沿着(3)寻随即,不久(4)规计划3.(1)“要”通“邀”邀请(2)“止”通“只”只有。
4. C5.(1)交通:为交错相通;今意为交通运输。
(2)妻子:为妻子和儿女;今意专指男人的配偶。
绝境:为与人世隔绝的境地;今意为山穷水尽的地步,没有出路的境地。
(3)如此:古意为像这样;今意为这样。
(4)无论:古意为不要说,更不必说;今意为表条件关系的,“不管”。
6.(1)C(2)C(3)A(4)C7. (1)问/所从来(2)后/遂无/问津者(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8. B9. (1)中无杂树芳草鲜美(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4)先世避秦时乱二、(一)1.东晋陶渊明2.(1)通“邀”邀请(2)又(3)做标记(4)原来的,从前的3.表现出桃源人与世隔绝已久,外面的人从来没到过桃源,桃源人对外面时代的变化、战乱的频繁也一无所知。
4.表现了那里美丽祥和,安宁和平。
,没有战乱,没有压迫,民风淳朴,人民生活富足、安定、快乐。
5.可以从向往安宁和平的,厌恶黑暗的社会现实,同情劳动人民等方面回答。
(二)1.(1)春天收蚕丝,秋天收获了却不用交赋税。
(2)荒草遮蔽了与外界的交通,鸡鸣狗吠互相唱和。
2.与“土地平旷……并”一段文字一致。
3.描绘了没有阶级,没有压迫,没有转乱,自食其力,和平宁静,古朴自然,的社会情境。
22《短文两篇》配套练习册答案一、(1) xīn (2) tái (3) rú(4) dú (5) fán (6) yū (7) zhuó (8) xiè2.(1)有名(2)灵异(3)这(4)香气(5)形体、身体(6)应当(7)隐居的人(8)亲近而不庄重3.略4. D5. C6. (1) 濯清涟而不妖(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4)周敦颐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二、(一)1.(1)这。
28.观潮(实用)
烟消波静,则/一舸gě 无迹,仅有“敌船” /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qiú 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sù 迎而 上,出没mò 于/鲸波万仞rè n中,腾身百变, 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qǐ /溢 目,车马塞sè 途,饮食百物/皆/倍穹qió ng 常时,而/僦赁jiù lì 看幕,虽/席地/不容 n 间也。
正 面 描 写
侧 面
描 写
请概括每一段的大意。
风景画
江潮盛况 水军演习
风俗画
吴儿弄潮
观潮盛况
第一句“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 也。”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总起全文
作者从哪些方面对钱塘江潮水进行描绘? 请结合具体句子进行说明。 仅如银线 玉城雪岭 大声如雷霆 (形、色)
(声)
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势)
树立、举 第二部分:演习图(正面描写) 从人多、技艺高超、战斗激烈、撤退迅速 忽然 船 等方面,写出了演习的壮观。 去,往
逆流而上 岸
用作动词,画着文彩
八尺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 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 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 不容间也。 第四部分:观潮图(侧面描写)
然后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 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
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在水面上骑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
古今异义
• • • • 仅如银线。仅,几乎,将近。 人物略不相睹。人物,人和物。 以此夸能。以,凭。 虽席地不容间也。虽,即使。
皆披发文身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8课《观潮》课件(12张PPT)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12、本文以 观潮
融合,
正面描写
为线索, 记叙 和 描写 相
和
侧面描写 相结合。
13、作者写“观潮”,为什么要写“校阅水军” 和“吴中健儿弄潮”?
作者在描写了钱塘江潮的雄伟景象之后,有浓墨重彩描绘水 军演戏的宏大场面和吴中健儿高潮的弄潮技巧,既写了风景, 又写了民俗,人借水势,水借人势,人助水势,水助人势, 使两者相得益彰,巧妙融合。这样的描写,是自然之美与人 文之美相互映衬,使读者如身临其境一般。
28 观潮
一、基础知识
作者是 周密 , 南宋 词人,字
,
号
、
等,宋亡不仕。本文选
自 《武林旧事》 。
二、重点翻译
1、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当潮远远地从海口涌起的时候,几乎像一条(横画的)银白色的线; 不久逐渐逼近,就像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
2、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三、理解性默写
1、演习战船之多的句子是:艨艟数百,分列两岸 2、阵势变化之多的句子是: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3、水兵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
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
4、双方演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5、演习声势之大的句子是: 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6、描写吴儿外形和风俗的句子是:披发文身。 7、最能体现吴中健儿弄潮之技的句子是:
旗尾略不沾湿。
8、点明在潮水暴涨时表演的句子是:
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
9、从侧面烘托观潮之盛的句子是:
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和虽席地不容间也。
• 不习惯读书进修的人,常会自满于现状,觉得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学习,于是他们不进则退2022年4月13日星期三上午11时56分9秒11:56:0922.4. 13
28 《观潮》课件八年级语文上册 新人教版
诗仙李白在《将进酒》中说: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 海不复回。”中国有句俗语叫“水 到东海不回头”。可钱塘江的水则 不然,每年八月要趁良辰美景从东 海回趟娘家,她回来时,气势非凡, 真是天下最雄伟壮观的景象,从皇 帝到庶民,都要先睹为快。
钱塘江观潮,历史悠久,有文献 记载的就有两千多年,为宋朝时最 盛。现在观潮在浙江海宁,但在宋 代,观潮胜地却在临安,就是今天 的杭州市。南宋定都临安,每年农 历八月十八日都要举行观潮盛典。 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 地少年弄潮争标表演,当日从宫廷 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 热闹。
所有这一切,在周密心目中都 是大平盛世的象征,是令人向 往的。今天看来,这种景象恰 恰反映了南宋小朝廷文恬武嬉、 苟且偷安生活的一个侧影。
周密生当宋元易代之际,《武林旧事》 又成书于宋亡之后。作者在《自序》中写 道:“及时移物换,忧患飘零,追想昔游, 殆如梦寐,而感慨系之矣。”清人鲍廷博 说:“《自序》一篇,声情绵邈,凄然有 故国旧君之思,不仅流连今昔而 已。”(《<武林旧事>跋》)其实,周密这 种思想情绪渗透全书,《观潮》一丈自然 也有表露。对此,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和 遭际来考察也就不难理解了,当然也无需 去求全责备。
渲染、烘托和对比是作者在文中所
运用的三种写作手法,请各找一个 例句,并说说它的作用。 “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 日,势极雄豪”是渲染钱塘江大潮 的“伟观”,增强了艺术效果。
烘托又称“衬托”、“映衬”,
女口“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是 烘托观潮人极多和观潮盛况。 “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 而旗尾略不沾湿”是对比,突出 了吴中健儿弄潮表演技艺超凡。
2.作者在《观潮》这篇散文中,绘
声、绘形、绘色地描写了这一壮美 雄奇的景象。全文的着眼点在“潮” 上,立足点在“观”上。作者是从 哪些方面写“观潮”的? 作者从四个方面写观潮:潮来之状, 演兵之威,弄潮之技,观潮之盛。
语文八年级上册 28课《观潮》梯度练习答案
28课《观潮》梯度练习答案
一、①sù②lǚ③gě④qióng ⑤qǐ⑥méng chōng ⑦jiùlìn ⑧shū⑨yǐn
二、宋周密临安钱塘江
三、丝毫举枪善于泅水身上画着文采逆流迎着潮水
形容浪头极高租用一席之地的空地当……时
用水淋洗看见船去,往高
四、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忽然黄烟四面升起,人和景物彼此一点也看不见。
②烟雾消散后江面又平静下来,就一条船的踪影也没有了。
③击鼓奋勇争先,逆流迎着潮水而上,在万仞高的巨浪中忽隐忽现。
④翻腾着身子变换尽各种姿态,但旗尾一点也不被水沾湿,凭借这种(表演)来显示(高超)的技能。
⑤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中间即使是一席之地的空地也不容有。
五、读文答题
1.解释下列词语
①农历十六日②连接着天③一会儿④冲荡太阳
2.翻译句子
①钱塘江大潮,是天下雄伟的景象。
②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
③当潮远远地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几乎像一条(橫画的)银白色的线。
3.江横玉系腰
4.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5.由远及近状写海潮气势。
6.①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②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③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⑤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第六单元28观潮(周密)
28.观潮学习目标——积累词语,包括生字和一些常用词。
如“方、倏尔、略、逝、文、溯迎、溢目、江干"等词语。
——了解我国南宋时期钱塘江潮的盛景和观潮的盛况。
——反复诵读课文。
对照注释。
借助工具书,独立翻译课文,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名师讲析【文学常识与背景知识】1.作者简介周密(1232--1308),宋末词人。
字公瑾,号草窗,祖籍济南(今属山东),流寓湖州(今浙江吴兴县)。
尝居弁山,自号弁阳啸翁,又号萧斋、四水潜夫。
周密和吴文英(梦窗)齐名,旧称“二窗”。
2.关于钱塘潮钱塘江大潮,古人称之为“壮观天下无”。
它的形成与其独具的自然条件密切相关。
其一,因江口呈喇叭形,宽处过百里,窄处仅十里,巨潮被狭窄的江道约束,当然会形成波澜壮阔的涌潮。
其二,河口有巨大拦门沙坎,潮水涌进遇到如此巨阻,当然会掀揭天下;前浪遭阻,后浪又上,波赶波,浪叠浪,潮水就会奔腾咆哮,排山倒海般地呼啸而来。
南宋的国都是临安,即现在的杭州,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
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
当日上到宫廷下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课文分析】1.文章主题本文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描写了南宋时期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流露出作者身为南宋遗民的故国之思和亡国之怨。
2.文章结构3.对话文本(1)钱塘观潮是古今盛事,南宋时期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是怎样的?作者又是怎样表现它的? 本文用十分精练的笔墨,分四段写了海潮的壮观景象,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弄潮的健儿和观潮的人群。
第一段写海潮的雄伟壮观。
开篇就是一句“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先声夺人。
接着交代海潮最盛的时间,然后对潮水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进行正面描绘,由远及近地写出了海潮的雄奇壮观。
描绘又以比喻、《观潮》观潮水:天下伟观气势磅礴 阅水军:军容整饰演习精彩 赞泳者:技术高超大显才能 数观众:没有席位热闹非凡 景象雄伟情景动人技术高超夸张的手法出之,简短的“如银线”“玉城雪岭”“如雷霆”“吞天沃日”几句,把海潮从远方奔涌到眼前的形状、颜色、声势都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28 《观潮》课件八年级语文上册 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1、背诵并默写全文。 2、记住仅、沃日、穷、尽、 舸与等重点词解释。 3、会翻译重点句子。 4、理 清文章结构
模块一:文学常识 词语解释 模块二:句子翻译、课文背诵(重点) 感情理解(难点)
周密,字公谨,号草窗,又号四水潜夫、弁 阳老人、华不注山人,南宋词人、文学家。 祖籍济南,流寓吴兴(今浙江湖州)。宋德 右间为义乌县(今年内属浙江)令。入元隐 居不仕。自号四水潜夫。他的诗文都有成就, 又能诗画音律,尤好藏弃校书,一生著述较丰。 著有《齐东野语》、《武林旧事》、《癸辛 杂识》、《志雅堂要杂钞》等杂著数十种。 其词远祖清真,近法姜夔(kuí ),风格清雅秀 润,与吴文英(梦窗)并称“二窗”,词集 名《频洲渔笛谱》、《草窗词》。存词150余 首。
杭州在南宋时称临安,是国都。观潮 地当时在临安城南,每年农历八月十 八日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 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 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 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潮来前:人山人海
潮来时
闷雷滚动
形成一道白色城墙
犹如千万匹战 马齐头并进
潮去时余韵犹在
雄 伟 壮 观
当……时 发、起
几乎,将近
5.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连接着天 6.吞天沃日 用水淋洗
7.艨艟数百,分列两岸
战船
8.既而尽奔腾合五阵之势 穷尽
9.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马 舞动
10. 略不相睹
举
彼此一点也看不见
11.倏尔黄烟四起 忽然
12.人物略不相睹 一点儿也不 13.随波而逝
去
14.一舸无迹
每岁京尹(yǐn)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méngchōng)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并有乘骑(jì)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 山。烟消波静,则一舸(gě)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28、观潮预习课
烟雾消散水波平静,就一条船的影子 也没有了,只剩下被火烧毁的假设的敌方 的战船,随着水波漂去。
原文: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
持十幅大彩旗;
吴儿善泅者数百(语序应调整为): 数百善泅者吴儿,(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中健
儿) 文:动词,刺花纹;
译
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中健儿,都披
文:散着头发,身上刺着花纹,手中拿着十
参加演习的船只__众__多__,演习中阵 势___变__化__多__样____,水兵作战技艺_娴__熟___, 演习中战斗__激__烈___,声势__浩__大__,演习 结束后撤退__迅__速___。
一场复杂的演习活动,而结在“烟消波 静”的静景上,这是采用了什么写法?采用 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
动静相衬的写法;
练习 解释加点的字
1、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租用)
(许、让)
2、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马)(树立、举)
3、一舸无迹;(船)
4、吞天沃日;(用水淋洗)
5、披发文身;(名词用作动词,刺花纹;)
6、倍穹常时;(高)
7、倏尔黄烟四起;(忽然)
8、艨艟数百;(战船)
9、以此夸能;(用,凭借)(夸耀,显示)
课后练习第二题 1、 农历十六日; 2、 当……时; 3、 忽然; 微、一点; 4、 去,往; 5、 名词活用为动词,刺花纹; 6、 时隐时现;
本文共四段,请概括每段段意:
一、 写海潮的雄伟壮观。 二、 写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 三、 写弄潮健儿的英姿。
四、 写观潮的盛况。
三、结
先总起
钱江潮涌的 交代海潮最盛时
排
感受自 然美、 人文美
掌握重点 文言实词 虚词的意 义和用法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观潮》ppt课件(人教版)
3.古人说:“富于万篇,贫于一字。”这说明写文章选词炼字 重要。试从课文中找一些精彩恰当的词语,说说它们的妙处 “吞天沃日”,动词“吞”“沃”极有气势。 “倏尔”一词表现了水军动作神速。 “披”“持”“挣”“鼓”“迎”“上”“出”“没” “腾”“变”“沾”动词蝉联而下,写出了弄潮儿生龙活虎 象特点,表现了动态美。“虽席地不容闲也”的“也”,是 强肯定语气的助词,强调观潮人特别多。
2019/7/8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thank
you!
2019/7/8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十八课
观潮
周密
浪淘沙 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
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
卷起沙堆似雪堆。
简介钱塘潮
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涌潮”的钱塘江潮,又叫(海宁潮)或( 江潮),每年中秋大汛,前来观潮的人日夜络绎不绝,自古以来蔚 天下奇观。从海宁角度观看最为壮观。每年的中秋节前后,海宁潮 头壁立,波涛汹涌,势如万马奔腾;云移至岸,浪卷轰雷,卷起“ 堆雪”。双龙相扑“碰头潮”、白练横江“一线潮”、蛟龙脱锁“ 头潮”和月影银涛“夜半潮”吸引着无数来自海内外的观光客。为 海宁市在每年中秋节前后,都要举办规模盛大的“观潮节”,现在 经成为闻名于世的一大胜景。
5.谈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特点。 课文前三段分别描写了潮的气势。 操练的情况及吴中健儿的
出表现,这都是正面描写。最后一段则是侧面描写,观潮的人越 越是说明钱塘江潮气势的壮观,越是说明水军操练及吴中健儿的 领高强,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对正面描写起了衬托的作 使文章中心更突出,更具有表现力。
百;
(忽9然、)以此夸能;
(战船)
(用,凭借)
(夸耀,显示)
28观潮课文精讲
28.观潮·课文精讲【知识储备】1.字词积累弄潮儿①在水中搏击、嬉戏的年轻人,也指驾驶木船的人。
②比喻敢于在风险中拼搏的人。
伟观:壮美的景观。
既望:望日的次日。
望日:农历十五;既望:农历十六。
银线:像一条银白色的线。
玉城雪岭:形容泛着白沫的潮水像玉砌的城墙和大雪覆盖的山岭。
雄豪:形容雄壮威武。
随波而逝:被焚烧的(敌船)随着波浪向远处漂去。
腾身百变:翻腾着身子变换种种姿态。
珠翠罗绮:这是泛指妇女的首饰和游人的华丽衣服。
披发纹身:披散着头发,身上画着文彩。
2.作家作品周密(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祖籍山东济南。
金兵人侵,他南渡流寓于湖州(今浙江省湖州)的弁山,又自号弁老人、四水潜夫。
宋理宗淳祜年间(1241~1252),曾做过义乌县令。
元灭南宋后,不再做官。
后迁居杭州,主要从事著述。
他不仅能文,而且工词,是南宋末年有名的词人。
著有《武林旧事》《齐东野语》《草窗词》等,所选编的《绝妙好词》,收集了132家词作,许多人的作品,靠此书才得以流传保存下来。
3.背景链接《观潮》这篇散文选自《武林旧事》,写的是观看钱塘江大潮。
钱塘江的入海口在杭州湾,每当海潮进入江口的时候,由于江道狭窄,就会形成波澜壮阔的涌潮。
同时,由于江底高起,涌来的潮水受阻,潮头冲天而上。
这样一来,浪浪相迭,波波相赶,奔腾咆哮,蔚为壮观。
本文就是写了这样的盛况。
【文本解读】一、谋篇立意本文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描写了南宋时期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流露出作者身为南宋遗民的故国之思和亡国之怨。
二、文章脉络第一段:写海潮的雄伟壮观。
第二段:写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
第三段:写弄潮健儿的英姿。
第四段:写观潮人数之多。
三、写作方法1.结构得当钱塘潮雄伟壮观,水上表演头绪纷繁,场面众多,观潮者士女骈阗,但在这篇短文中,作者却写得井然有序,主次分明,。
有赖于作者构思精巧,以海潮为线索,写景记事相融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8课 观潮课件 新人教版
作者周密,字公谨,号草窗。原籍济 南,后迁吴兴(今属浙江)。南宋文学画 。《观潮》选自《武林旧事》,是他进入 元朝后所写。
周密在《武林旧事· 自序》中写道:“ 及时移物换,忧患飘零,追想昔游,殆如 梦寐,而感慨系之矣。” 清人鲍廷博说:“《自序》一篇,声 情绵邈,凄然有故国旧君之思。”(《<武 林旧事>跋》)
这是一场船只众多、阵势变化多样、 将士功夫过硬、声势浩大、战斗激烈、让 人回味无穷的水军演习。
禁中例观潮于“天高图画”。高台下瞰,如 在指掌。都民遥瞻黄伞雉扇于九霄之上,真若萧 台蓬岛也。
注: 禁中:宫中,帝王居住的地方,禁止常 人入内,所以叫禁 中。散:sǎn 伞的本字。 • 译文:宫中体例,(天子、皇后)这时是在“天高图画” 堂上观潮。(他们从)高台上往下看,(潮涨、水军演习 等情景)看得清清楚楚,了如指掌。京都的游人远远地向 (堂)上望去,(只见天子仪仗)黄伞、雉尾扇在九天之 上,真像神台、仙岛啊。
百里闻雷震,惊清来似雪。——孟浩然 欲识潮头高几许?月山浑在浪花中。 ——苏轼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刘禹锡
解释词语
1.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2.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3.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4.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5.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6.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读准字音
雷霆
tí ng
沃日 wò 履 焚 穹
lǚ
艨艟 méngchōng 倏尔 泅
shū
乘骑 jì 舸 仞
gě
rèn
fén
qióng qǐ
qiú
jiùlì n
yǐn
僦赁
京尹
绮
28-观潮(2019新)
• •
•
•
学 习 文 中 精 彩 生 动 的 语
的 特 点 。
体 会 文 中 自 然 美 与 人 文
健 儿 高 超 的 弄 潮 技 术 。
了 解 水 军 演 习 的 动 人 情
了 解 钱 塘 江 潮 雄 伟 壮 观
学 习 目 标
言 美 景的
描 相 及景Biblioteka 写 融 吴象。 合 中。
作者及背景简介
“朔”,月
3、给下列红体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方其远出海门 A.当……时B.才 ②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A.城市B.城墙 ③倏尔黄烟四起 A.忽然B.迅速 ④皆披发文身 A.画着文彩B.花纹 ⑤江干上下十余里间 A.江岸B.江的干流 ⑤珠翠罗绮溢目 A.映眼B.满眼
;爱拼才会赢 https:// 爱拼体育 ;
周密,(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原籍济南,后迁
吴兴(今属浙江)。南宋文学家。宋末曾做过义乌县官等职, 宋灭之后隐居杭州不仕。他的诗文都有成就,又能书画。《观潮》 选自《武林旧事》,是他进入元朝后所写。
杭州在南宋时称临安,是国都。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今 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 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当日 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狂热。本文描写的水军 演习、弄潮表演以及观潮情景,既衬托了钱江涌潮的奇伟壮丽, 又共同组成了南宋都城生活的风景画、风俗画,表现了人与自然 搏斗的勇敢精神。
预习检查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艨艟(méng chōng) 倏(shū)尔 溯(sù ) 雷霆(tíng) 僦赁(jiù lìn ) 舸gě 泅qiú 绮qǐ 万仞rèn 履lǚ
2、解释加点的字。 伟观:雄伟的景象。 既望:农历十六日。既,已经。望,农历十五日。古时初一称为 末一天称为“晦”。 方:当……时。 吞天沃日:吞没宇宙,涤荡太阳。 继而:副词,不久。
初中文言文全解答案全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初中文言文全解答案1. 初中文言文全解出师表答案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4分)①先帝不以臣卑鄙()②以光先帝遗德()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④悉以咨之()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②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2、古之贤者善于以史为鉴,察治国家兴衰之理。
作者深情地回顾先帝“叹息痛恨”的情形有什么意图?(2分)13、陆游在《感状》中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
”足可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
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出三点即可)(3分)14、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挚诚,缘于先帝的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用毕生心血履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
请结合原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在重视责任意识的今天,他的这种精神将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3分)[参考答案]10、①卑鄙:出身卑微②光:发扬光大③简拔:选择提拔④咨:询问11、①这实在是万分危急(关系到我们国家)生死存亡的时刻啊。
②今天正当将要远离陛下的时候,面对着所写的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也不知道说了些什么。
12、围绕“借先帝之意,告诫后主(刘禅)要亲贤远佞”回答即可。
(围绕“亲贤臣,有利于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回答也可以得满分。
或围绕“亲贤臣,远小人,有利于国家强盛发展”回答也可得满分。
或围绕“亲贤远佞,才能治理好国家”回答亦可得满分)13、①积极献言,提岀三项建议。
(或答“提岀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②积极荐贤,安排内政、军事人才。
(或回答“推荐人才”)③平定南方,使后方稳定,得以岀师北伐。
④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准备。
14、围绕“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作好分内的事”来回答即可。
2. 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文言文大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翻译全集第一单元5、童趣(沈复)第二单元 10、《论语》十则第三单元 15、古代诗歌五首观沧海(曹操)次北固山下(王湾)钱塘湖春行(白居易)西江月(辛弃疾)天净沙·秋思(马致远)第四单元 20、*山市(蒲松龄)第五单元 25、《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第六单元 30、*寓言四则智子疑邻塞翁失马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翻译全集第一单元5、伤仲永(王安石)第二单元 10、木兰诗第三单元 15、*孙权劝学《资治通鉴》第四单元 20、口技(林嗣环)第五单元 25、短文两篇夸父逐日《山海经》两小儿辩日《列子》第六单元30、*狼(蒲松龄)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翻译全集第五单元21、桃花源记(陶渊明)22、短文两篇陋室铭(刘禹锡)爱莲说(周敦颐) 23、核舟记(魏学洢) 24、大道之行也(《礼记》) 25、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第六单元26、三峡(郦道元)27、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陶弘景)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28、观潮(周密) 29、湖心亭看雪(张岱) 30、诗四首归园田居(陶渊明)使至塞上(王维)渡荆门送别(李白)登黄鹤楼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翻译全集第五单元21、与朱元思书(吴均) 22、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23、马说(韩愈) 2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25、诗词曲五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赤壁(杜牧)过零丁洋(文天祥)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第六单元26、小石潭记(柳宗元)27、岳阳楼记(范仲淹)28、醉翁亭记(欧阳修)29、满井游记(袁宏道)30、诗五首饮酒(其五)(陶渊明)行路难(其一)(李白)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己亥杂诗(龚自珍)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翻译全集第六单元 21、陈涉世家(司马迁)22、唐雎不辱使命(刘向)23、隆中对(陈寿)24、出师表(诸葛亮) 25、词五首望江南(温庭筠)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渔家傲(范仲淹)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武陵春(李清照)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翻译全集第五单元 17、公输《墨子》 18、《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9、鱼我所欲也《孟子》 20、《庄子》故事两则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第六单元 21、曹刿论战《左传》 22、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23、愚公移山《列子》 24、《诗经》两首关睢蒹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1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3、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14、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学生按照要求自
主复习15分钟;
教师点拨知识点
学生理解记忆重难点,独立完成相关题目;
当堂检测
二、翻译句子:
1、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2、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3、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
4、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5、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6、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
7、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8、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9、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四、颜回好学《史记》: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①发尽白,蚤死()②今也则亡()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孔子哭之恸()②门人益亲()③弟子孰为好学()④不贰过()
3.翻译“不迁怒,不贰过。”:
4.颜回好学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在原文用直线划出来)
虽席地不容闲也。()
二、一词多义:
而:际天而来为:自即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随波而逝海涌银为郭
溯迎而上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而旗尾略不沾湿
而僦赁看幕
教
学
过
程
上课内容
双边活动
一、检查预习:
二、复习要点:
(一)、课文朗读、背诵
(二)、准确流利的翻Leabharlann 课文(三)、重点词语记忆:
【当堂检测】
一、词语解释:
1、天下之伟观也()2、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3、方其远出海门()4、仅如银线()5、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6、吞天沃日()7、艨艟数百()8、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9、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10、如履平地()11、倏尔黄烟四起()12、人物略不相睹()13、则一舸无迹()14、随波而逝。()15、皆披发文身()16、出没于鲸波万仞中()17、珠翠罗绮溢目()18、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19、而僦赁看幕()20、虽席地不容闲也()()21、是日更定()矣22、湖中人鸟声俱绝()()23、拥毳衣炉火()24、雾凇沆砀()()25、上下一白()26、湖中焉得更(gèng)有此人()()27、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青岛市第十六中学导学稿·
课题
《观潮》(八上)
授课时间
2010、3
课时
一课时
课型
复习课
撰稿人
高美倩
审阅人
赵伟
教学目标
1、背诵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2、积累文言词汇,翻译重点句子。
3、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重点
目标2、3
难点
目标3
预习内容
【知识点归纳】:
一、古今异义:
仅如银线。()
人物略不相睹。()
以此夸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