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鲵细菌性败血症病原的分离鉴定与药敏特性
大鲵烂肢病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及药物防治
支8 0 毫克) ,一 日一次 0 . 3 毫升 ,连 用 5 天 ;用二氧
化 氯 泡腾 片 剂 ( 1 片) 加5 升 水药 浴 5 ~6 分钟 ,超过 6 分钟 ,大鲵 出现 活动加剧 ,张嘴 吞水 、吐水 、打嗝 现 象。连续药浴 5 天;用 金霉素软膏涂抹大鲵 体表 溃 烂处 ,一 日一 次 ,连用 5 天 。病 鲵溃 烂部 位 逐渐 恢
害最常见 ,也是造成经济损失最重要原因。 目前 ,大 鲵病害繁多 ,在养殖各时期都会出现疾病 ,其 中腐皮 病是 当前 出现最多 、危害最大的鲵 病之一 ,通常轻度
的感 染表现为体 表皮肤 的溃烂 ,烂尾 、烂肢 等症状 。 重度 的感 染表 现 为腹 中积 水 、肝脾 肾 内脏 组织 病变
蛋 白胨 l O 克,酵母 膏
5克 ,N a C I l O克 , 琼 脂粉 1 5 克,溶于8 0 0 毫 升 水
中 ,用 N a O H 调p H 到7 . 0 ,定容 到 1 0 0 0 毫升 ,1 . 0 5 千
大鲵 的皮肤 溃烂 组织 中成 功地分 离 出 了嗜 水气 单胞 菌 ,并确定该菌为大鲵腐皮病 的病原菌 ,为在生产 中
l 拦 旦 塑旦 夔
场 附近地 区做 售后服 务期 间,遇 到一起草 鱼死 亡现象 ,现将情 况介 绍一 下,供广 大水产 朋友
三 、讨 论
形态学 的特征和细菌生理生化实验 得到该病 原菌 的鉴 定结果 ,结合药敏实验结果进行药物治疗 。
一
1 . 大鲵烂肢病 ( 腐皮病) 致病菌的分析 目前 ,对
、
材料和方法
大鲵 腐皮病 的病原菌研究报道可能 为 3 种 :维 氏气 单
胞菌 、嗜水气单胞菌和点状产气 单胞菌 。本实验从信 阳市现代渔业 生物工程研究 中心大鲵体表及附肢溃烂 处分离 得到其病 原菌样 本 ,将 其在 L B固体 培养基 上
大鲵烂鳃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大鲵烂鳃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贺胜英;叶华;游玲【摘要】为了确定导致大鲵(Andrias davidianus )烂鳃病的主要病原菌类型,从而为大鲵烂鳃病的确诊和科学防治提供参考,从细菌性感染病鲵的鳃、肝、肾及血液中分离到两株细菌,经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征鉴定、16S rDNA 基因序列分析鉴定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和栗褐芽孢杆菌(Bacillus badius )。
人工感染试验证实栗褐芽孢杆菌(Bacillus badius )为主要致病菌。
两种病原菌对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比较敏感,可作为首选药物治疗该病。
%The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and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property of two trains isolated from gill,liver,kidney and blood of A.davidianus infected with gill rot disease were identified to determine main pathogenic bacteria types of A.davidianus gill rot disease an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diagnosis and scientific control of A.davidianus gill rot disease.Two stains were identified as B.cereus and Bacillus badius based on 16S rDNA gene sequencing analysis.The artificial infection test confirms that Bacillus cereus is the dominant pathogenic bacteria.Enrofloxacin and CPFX can be used as first choice drugs to control gill rot disease in artificial breeding of A.davidianus.【期刊名称】《贵州农业科学》【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4页(P109-112)【关键词】大鲵;烂鳃病;病原菌;分离鉴定;药敏性【作者】贺胜英;叶华;游玲【作者单位】宜宾学院实验与教学资源管理中心,四川宜宾 644007;宜宾学院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四川宜宾 644007;发酵资源与应用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四川宜宾 644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2.61大鲵俗称娃娃鱼,为我国所特有,故又称中国大鲵,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珍贵两栖动物。
大鲵皮肤分泌液中抗菌肽的鉴定及生物活性研究
大鲵皮肤分泌液中抗菌肽的鉴定及生物活性研究王利锋;李学英;王大忠【摘要】目的:鉴定大鲵皮肤分泌液中抗菌肽,研究其部分生物活性.方法:5%醋酸浸提和Sephadex G-50、G-25凝胶过滤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抗菌肤;采用抑菌圈法检测抗菌活性,Tricine-SDS-PAGE电泳和等电聚焦电泳鉴定其抗菌活性成份.结果:大鲵皮肤分泌液中舍有抗菌活性物质.对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和真菌均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电泳检测显示该小分子多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300,具有较强的碱性.结论:首次从大鲵皮肤分泌液中分离纯化到一种抗菌肽,此抗菌肽可能是一个具有较强阳离子特征的碱性肽.%Purpose To characterize the antimicrobial peptides from the skin secretions of the Andrias davidianus and to study its bioactivity. Methods This antimicrobial peptide was purified by 5%acetic acid extraction and Sephadex G-50, G-25 gel filtration chromatography. The antimicrobial ability was characterized by inhibiting zone determination. The antimicrobial active substance was identified by tricineSDS-PAGE electrophoresis and isoelectric focusing(IEF) electrophoresis. Results The skin secretions of the Andrias davidianus contain antibiotic active substance. It strongly inhibited Gram-negative, Gram-positive bacteria and fungus. The electrophoresis results showed that its molecular weight was about 4 300 with a strong alkaline property. Conclusion An antibacterial peptide was isolated from the skin secretions of the Andrias davidianus for the first time and this antimicrobial peptide may be a strong feature of the basic peptide cation.【期刊名称】《中国生化药物杂志》【年(卷),期】2011(032)004【总页数】4页(P269-272)【关键词】大鲵;皮肤;抗菌肽;分离纯化【作者】王利锋;李学英;王大忠【作者单位】遵义医学院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贵州遵义,563003;遵义医学院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贵州遵义,563003;遵义医学院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贵州遵义,563003;铜仁学院,贵州铜仁,554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2.74;R961两栖类皮肤湿润、裸露,无疑给外界微生物的侵入提供了便利条件,为了自身生存和适应栖息地多样化生态环境的需要,它们依靠皮肤腺体分泌出一系列抗菌肽,防御外界病原菌的侵袭[1]。
大鳞副泥鳅出血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201
大鳞副泥鳅出血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及药敏试验
王颖 张锦华 周秋白 王自蕊 宋明 高淼 钟潮明 张正洲 (江西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江西南昌 330045)
摘 要:为了解大鳞副泥鳅出血病的病因及防治方法,利用普通琼脂培养基从患病大鳞副泥鳅的肝脏分离 出 3株菌(Q1、Q2、Q3),经形态学、生化以及 16SrDNA分子鉴定,用 Q1菌株对健康大鳞副泥鳅进行人工感 染试验(菌液浓度为 108cfu/mL),并对该 3株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Q1为拉乌尔菌(Raoultella),Q2 和 Q3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veronii);Q1对大鳞副泥鳅有一定程度的致病性;Q1对强力霉素、左氧氟 沙星等表现为高度敏感,对头孢氨苄、利福平表现为中度敏感,对麦迪霉素表现为不敏感;Q2和 Q3对多黏 菌素、氟苯尼考等均表现为高度敏感,对卡那霉素、利福平等表现为中度敏感。 关键词:大鳞副泥鳅;出血病;病原菌;分离鉴定;维氏气单胞菌;拉乌尔菌;药敏试验
图 1 大鳞副泥鳅病例
1.1.2 试剂 普通肉汤培养基、普通琼脂培养基等所有培
养基经无菌检验合格后,于 4℃下保存备用。磁 珠法基因组 DNA抽提试剂盒来自上海生工生物 有限公司;革兰氏染液试剂盒以及部分生化鉴定 管来自海博生物有限公司;部分生化鉴定管来自 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药敏试纸来自杭州微 生物有 限 公 司;PCR-mix来 自 TaKaRa试 剂 公 司;引物使用通用引物(27F/1492R)。 1.2 试验方法 1.2.1 病样解剖
维氏气单胞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广泛分 布于水生环境,能引起多种水产动物疾病[5]。近 年来,屡见关于维氏气单胞菌引发水产动物疾病 或死亡的报道,如由维氏气单胞菌引起的中华鳖
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疫苗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熟悉水产细菌性病原的分离、培养、纯化与鉴定的基本方法,了解所分离细菌性病原的形态特征及培养特点,了解细菌性灭活疫苗制备的基本过程。
二、实验材料患白内障病虎纹蛙(或其他患细菌性疾病的水产动物)、健康虎纹蛙、脑膜炎败血黄杆菌(虎纹蛙白内障病的病原)三、实验药品、用具2216E 琼脂平板、 2216E 琼脂斜面、福尔马林、无菌蒸馏水、生理盐水、磷酸缓冲液、接种环、解剖刀、剪刀、镊子、滴管、纱布、白瓷盘、酒精棉球、灭菌试管、 96 孔板、注射器、酒精灯、离心机(包括离心管)、水族箱、记号笔四、实验操作程序(一)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1 .培养基的制备( 1 )普通肉汤培养基:按以下剂量称取各种试剂(先称取盐类再称蛋白胨及牛肉膏),置于铝锅或搪瓷缸中。
牛肉膏 5g 磷酸氢二钾 1g蛋白胨 10g 蒸馏水 1000ml氯化钠 5g pH 7 . 4 ~ 7 . 6初配好的培养基呈酸性故要用 NaOH 调整。
将 pH 测定后的肉汤培养基用滤纸过滤,将过滤好的肉汤分装试管、盐水瓶、三角烧瓶等容器,待灭菌。
( 2 )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普通肉汤 1000ml琼脂 20g琼脂是由海藻中提取得一种多糖类物质,对病原性细菌无营养作用,但在水中加温可融化,冷却后可凝固。
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琼脂 1 . 5 ~ 2 %即可固定培养基,如加入 0 . 3 ~ 0 . 5 %则成半固体培养基。
将称好的琼脂加到普容肉汤中,加热煮沸,待琼脂完全融化后,将 pH 调至 7 . 4 ~ 7 . 6 。
琼脂融化过程中需不断搅拌,并控制火力,不使培养基溢出或烧焦,并注意补充蒸发掉的水份。
加热溶解好的培养基可用滤纸进行过滤,固体培养基要用 4 层纱布趁热过滤(切勿使培养基凝固在纱布上),之后按实验要求,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分装入试管或三角瓶中,包扎好待灭菌,将培养基置于高压蒸汽锅内,121 ℃ 灭菌 15 ~ 30min ,趁热将试管口一端搁在玻棒上,使之有一定斜度,凝固后即成普通琼脂斜面,也可直立,凝固后即成高层琼脂。
中国大鲵“烂脚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中国大鲵“烂脚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樊汶樵;孙翰昌;姜玉松;徐敬明;蒋丽琳;赵满春;吴宝红【摘要】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pathogen from Andrias davidianus suffered from“foot-rot” disease, pathogenic bacte-ria from pathologic tissues of diseased A.davidianus were examined andisolated.Identifications of the isolated bacteria in-cluded the morphological,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The 16S rDNA gene detection and antibiotic sen-sitivity test were also conducted.The result showed only one predominant bacteria strain was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as Klebsiella mobilis, and it had strong pathogenicity to giant salamander and crucian carp; the similarity of16 S rDNA was 99.6%to other K.mobilis.The antibiotic susceptibility test revealed that K.mobilis rain was resistant to 7 agents.Above all, the K.mobilis strain was bacterial pathogen leading to “foot-rot” disease of A.davidianus; some candidate sensitive antibiotics was provided for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为了解重庆地区部分中国大鲵( Andrias davidianus)养殖场流行“烂脚病”的病因,对患“烂脚病”中国大鲵进行剖检后,在其肺部分离到一株优势菌CQWU2013,对该优势菌进行致病性实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16S rDNA测序和药敏实验。
异育银鲫细菌性败血病病原体的微生物学诊断及毒力、药敏实验
异育银鲫细菌性败血病病原体的微生物学诊断及毒力、药敏实验王春燕(安徽水产学校,合肥230031)摘要对合肥市某养殖基地发病的10余只异育银鲫的临床观察,经病原体分离培养与生理生化鉴定,结果初步表明,该病病原体为嗜水气单胞菌。
分离菌对多种抗菌素有敏感性。
毒力实验证实,分离菌对小白鼠具有致病性。
关键词异育银鲫;细菌性败血病;嗜水气单胞菌中图分类号S965.117;S941.4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02)05-0730-02Microbiological Analysis of Pathogenic Bacteria of C.giblio Bacterial Septicemia Pathogeny Test and Drug Sensitivity TestWang Chunyan(Anhui Fishery SchooI,Hefei230031)Abstract Ten iII fishes from an aguatic breeding farm of Hefei was observed.According to the cuItured features and biochemicaI characteristic of the isoIated strains,we concIuded it was A.hydrophila.Through experiment in the sensitivity to the antibiotic medicine,the resuIt indicated aII the separated bacterium had more sensitivity to the eight drugs.Key words C.gibeIio,BacteriaI septicemia,Aeromonas hydrophila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病,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我国大规模流行的传染病,危害鲢、鲫、鳊、鳙等多种养殖鱼类。
大鲵细菌性败血症病原分离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第 2 第 4期 7卷
21 0 0年 8』 {
生 物 学 杂 志
J URNAL OF B OL O I OGY
Vo . 7 No 4 12 . Aug,2 10 o:0 3 6 /.s .0 8—9 3 . 0 0 0 . 1 s 6 2 2 1 . 4 0 1
Ae i l g c lio a i n o h a t ra e i e i f g a ts l m a d r to o i a s l to f t e b c e i ls pt m a o i n a a c n e a d is b o o i a h r c e it s n t i l g c lc a a t r si c
大 鲵 细 菌 性 败 血 症 病 原 分 离 及 生 物 学 特 性 研 究
钟 蕾, 刘大志 , 肖调义 , 晓燕 , 刘 陈开健
( 南农 业 大学动物科 学技 术 学 院 , 沙 4 0 2 ) 湖 长 1 1 8
摘 要: 用湖 南润孚生物X 程公 司大鲵 人- 养殖场 1 具有 典型症状 的 患病 大鲵 , 利 - 3 7 - 0尾 从体 表病 灶和体 内器官肠 、
胃、 、 、 肝 脾 肾等 共 分 离得 到 9株 细 菌 。 通过 人 工 感 染 试验 、 菌 形 态 观 察 和 生 理 生 化 实 验 对 其 进 行 鉴 定 , 果 显 示 细 结 引起 该 养 殖场 大鲵 发 病 的痛 原 为 嗜 水 气 单 胞 菌 。通 过 回 归 感 染试 验 发 现 , 中一 菌株 对 大鲵 的致 病 力很 强 , 亡 率 其 死 达到 10 。 药 物敏 感性 试验 结 果 显 示 , 0% 菌株 对环 丙沙 星 、 头孢 曲 松 、 孢 他 啶 、 孢 孟 多 、 孢 哌 酮 、 大 霉 素 、 头 头 头 庆 头
假单胞菌对大鲵致病性研究进展
并出现成片白色水霉。肝脏表面有米粒 大小的灰白色坏死灶,脾脏略肿大,从 十二指肠到泄殖腔均有条索状出血。赵 虎等在 2008 年陕西大鲵养殖场 对 1 尾 病死的成年大鲵进行剖检, 从肝脏、脾 脏、心脏、血液和体组织取样进行细菌 学检验,分离纯化菌株,通过生理生化 鉴定,确定该菌株为恶臭假单胞菌。但 恶臭假单胞菌对于大鲵的致病机理以及 该菌的生物特性方面的研究目前尚无报 道,需进一步探究。 三、诊断 大鲵感染的细菌性疾病,常见的有 腹水病、 腐皮病、 败血症和赤皮病, 疥疮、 烂尾病、烂腿病、肠炎、腹胀病、打印 病和白点病等。这些疾病的临床症状很 多都相似,并且易造成继发感染和混合 感染。所以只靠临床表现的初步诊断并 不可靠,还要做进一步的实验室诊断才 能确定病原菌种类。 常规的实验室诊断首先进行病原菌 的分离。从患病大鲵体表、肝脏、肾脏、 肠道、 四肢和腹水等病灶部位采集病料, 利用平板划线法,分离细菌并保存至斜 面备用。对分离纯化后的细菌进行菌落 形态观察及革兰氏染色,观察细菌的个 体形态及染色特征。随后进行人工感染 动物试验,筛选致病菌株。鉴定致病菌 生理生化特性,并与 16S rRNA 检测技术 相结合, 使病原菌的鉴定结果更加准确。 最后再通过药敏实验对致病菌进行耐药 分析,为防治该菌感染所致的疾病提供 科学依据。 四、防治 目前,对于假单胞菌感染所致的大 鲵疾病的药物治疗研究基础还较为薄弱, 对同一疾病的治疗模式也不够完善。通 常是在发病后进行隔离、消毒处理,用 高锰酸钾进行全场消毒,随后针对大鲵 采用药物治疗。贺路等提出用氯霉素、 链霉素或庆大霉素浸泡或注射可有效治 疗假单胞菌所引起的大鲵疾病。王高学 等试验表明用 10 g/kg 的“鱼病康 -I”拌 料饲喂对发病较轻者治愈率达 90% 以上。 根据赵虎等药敏实验结果得出恶臭假单 胞菌对舒普深(头孢哌呱酮舒巴坦)、
稻田养殖的大鳞副泥鳅出血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measures for Paramisgurnus dabryanus cultured in the rice field with a hemorrhagic disease In this studyꎬ three bacterial
葡萄糖、 阿拉伯糖、 氧化酶、 七叶灵等反应为阳性ꎬ 对柠檬酸、 尿素酶等反应为阴性ꎬ 与嗜水气单胞菌的生理
生化特性相符ꎻ DLFNQ - 1 菌株的 16S rDNA 序列与嗜水气单胞菌( JN391411 1) 的相似度达到 99 7% ꎬ N - J 进
化树显示其 16S rDNA 与其它嗜水气单胞菌的聚为一支ꎮ DLFNQ - 1 菌株对庆大霉素、 妥布霉素这两种抗生素高
中图分类号: S941 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6907 ̄(2019)06 ̄0070 ̄05
Isolationꎬ identification and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 of pathogenic
(1 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ꎬ 南宁 530000ꎻ
2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ꎬ 广西水产遗传育种与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ꎬ 南宁 530000)
摘要: 为确定稻田养殖的大鳞副泥鳅( Paramisgurnus பைடு நூலகம்abryanus) 出血病病原与防治措施ꎬ 应用微生物分离技术和
分子生物学相关方法ꎬ 对患出血病的大鳞副泥鳅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并分析其药物敏感性ꎮ 从患出血病大
浅谈大鲵病害发生原因及诊断给药方法
浅谈大鲵病害发生原因及诊断给药方法作者:苏剑波,李川来源:《河北渔业》 2012年第11期苏剑波1,李川2(1.沙河市示范饲料厂,河北沙河 054100;2.沙河市畜牧水产局,河北沙河 054100)摘要:随着大鲵养殖业的兴起,越来越多的病害也伴随而来,成为大鲵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本文从技术员的角度通过分析引起大鲵疾病的原因以及病原的传播途径,总结了大鲵疾病有效的、简易的诊断方法以及常用的给药方式,以其为大鲵养殖户提供参考,促进大鲵养殖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大鲵;疾病诊断;防治措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 ) 属于脊索动物门、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是我国特产的有尾两栖类之一,也称之为中国大鲵,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有尾目两栖类在世界上共有约250种,分隶8科60属,主要分布于北半球[1]。
我国共有有尾两栖类28种(亚种),隶属3科11属。
隐鳃鲵科在我国只有一种,即中国大鲵[2]。
大鲵生长在潮湿、阴暗的河边石洞及冷水性小溪沟中。
其中以冒水泉洞中最多,尤其喜栖在有微流水的石洞中。
洞口稍比身体大,洞内平坦或有细沙。
其大小空间能使身体有回旋的余地。
一般不栖息于泥洞或有泥土的石洞。
大鲵在洞中多为头向洞外,以防御敌害侵袭和等待食物[3]。
大鲵为肉食性动物,其天然的食物有螃蟹、鱼类、蛙类、蛇类、甲鱼、水鸟、老鼠及水蜈蚣等水生昆虫,在缺食的情况下,也吃较小的同类。
大鲵怕光,白天行为较为呆滞,多伏于洞内,夜间则异常活跃,往往爬出洞外,寻找食物,一般是坐等食物接近或慢慢接近食物或发起突然袭击,张口将食物咬住,然或整个吞咽。
大鲵食量大,一尾重约1 500 g的大鲵一次可吞食500 g的食物,以后一周不进食[4-5]。
通过多年的努力,大鲵的人工繁殖技术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在我国很多地方也掀起了养殖大鲵的热潮。
随着大鲵养殖量的上升,越来越多的病害伴随而来,主要集中在卵的孵化、稚幼鲵的培育、亲鲵的培育和商品大鲵养殖等阶段,给大鲵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对危害严重的细菌性败血症的确诊和治疗
对危害严重的细菌性败血症的确诊和治疗细菌性败血症又称爆发性出血病,此病流行广、发病快、周期长,死亡率10-80%,如不及时治疗,其死亡率可达90%以上,为淡水养殖危害最大的传染性疾病。
细菌性败血症的致病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该致病菌在任何养殖水体中都存在,当鱼体抵抗力较强时,一般不发病,但在环境条件恶化时,寄生虫往往大量繁殖,破坏鱼体体表及其它器官组织,而此时鱼体处于应急状态,抵抗力下降,因此致病菌乘虚而入感染鱼体致病,有人以此认为,细菌性败血症的主要罪魁祸首就是寄生虫。
要彻底治疗细菌性败血症就必须先杀灭寄生虫再杀致病菌。
如果仅仅杀菌,往往引起复发,复发之后再治疗就较为困难,势必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细菌性败血症的流行情况全年均可发病,主要流行于水温25-30℃,各种鱼类均可发病,主要危害白鲢、鲫鱼、鲂鱼和少量的鲤鱼、鳙鱼。
细菌性败血症的诊断:从发病规律上来诊断。
一、细菌性败血症几乎危害所有淡水养殖鱼类,一旦发现池塘大量死亡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品种鱼类时,(在排除了中毒、泛塘等情况之外)基本上可以诊断为细菌性败血症;二、淡水鱼类其它鱼病一般不危害野杂鱼,池塘中一旦发现麦穗鱼、黄桑鱼等这些野杂鱼死亡,而且死亡次序在其它养殖鱼类之前,就可以诊断为细菌性败血症;三、在鲤鱼、鲫鱼大量繁殖季节,这时鱼体体质较弱,容易被感染,如发现鲤鱼、鲫鱼大量死亡,也可诊断为细菌性败血症。
细菌性败血症的病原体导致细菌性败血症的病原有三种:(1)鲁氏耶尔林氏菌;(2)嗜水气单胞菌;(3)弧菌。
以上三种病原体均可产生溶血毒素和细胞毒素,导致病鱼表现出细菌性败血症症状。
以嗜水气单胞菌感染最为常见,病鱼腹部肿大,有充血现象,轻压腹部,有腥臭味的液体从肛门流出,且紫黑色或红黑色,最先感染池塘中的小杂鱼,当小杂鱼出现死亡之后4-5天,养殖鱼类开始发病,1周内达到死亡高峰。
细菌性败血症的症状主要症状是病鱼胸鳍、背鳍、尾鳍基部及眼眶周围有明显充血现象,眼球突出,肛门红肿,腹部膨大,有的鳞片竖起,肛门拖粘液粪便。
大鲵细菌性败血症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大鲵细菌性败血症的组织病理学观察钟蕾;肖调义;刘晓燕;陈开健;刘大志【摘要】用光镜观察患有细菌性败血症的大鲵的血液涂片以及进行血液病理学检测,结果显示患病大鲵的血细胞形态、数量及比例异常,血清中总蛋白、免疫球蛋白、肌酐、血清铁、尿酸、酯蛋白等指标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值,谷丙转氨酶明显升高;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制作病理切片,对患细菌性败血症大鲵的不同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患病大鲵的肺、胃、肠、肝、胰等组织器官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病变,其病理特征主要表现为:细胞肿大、变性、坏死,多数组织淋巴细胞增多等.患细菌性败血症大鲵的血液、消化和呼吸器官均出现严重病变,功能遭到破坏,这可能是导致其发病死亡的病理学基础.【期刊名称】《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年(卷),期】2009(032)003【总页数】5页(P84-88)【关键词】大鲵;细菌性败血症;血液;组织病理学【作者】钟蕾;肖调义;刘晓燕;陈开健;刘大志【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中国长沙,410128;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中国长沙,410128;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中国长沙,410128;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中国长沙,410128;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中国长沙,4101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41.3大鲵俗称娃娃鱼,有尾目隐鳃鲵科大鲵属,是现存个体最大的两栖动物[1].其广泛分布在我国的华中、西南及西北等17个省区,具有一定的药用和科研价值,还可以作为观赏动物和食用佳肴.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杀和山洪爆发,其数量日趋减少,为恢复和有效利用大鲵资源,自20世纪60年代起国内有许多单位开始对大鲵进行人工养殖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2-6].但随着饲养规模的扩大和养殖密度的加大,有些大鲵养殖场的大鲵出现了各种病害.但目前为止关于大鲵的病害学方面的研究极少[7-8],对大鲵细菌性败血症(其病原和症状类似于水产动物的细菌性败血病,故暂定该名,作者有另文报道)的组织病理学研究还未见报道.2004年5月以来,湖南润孚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和张家界大鲵国家救护中心发生大鲵大量发病死亡情况,经解剖及细菌分离鉴定研究表明,细菌性败血症是其中一种主要疾病.本文对患有细菌性败血症的大鲵进行了血液病理学检查和对主要病灶组织肺、胃、肠、肝、胰进行了组织切片观察,从而为大鲵细菌性败血症的临床诊断和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动物由湖南润孚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和张家界大鲵国家救护中心提供,选取同一批健康和疾病大鲵各10尾,平均体重189 g,体长23.5~30 cm.1.2 血涂片制作及观察用柠檬酸钠液润湿玻璃注射器直接从患细菌性败血症及健康大鲵的心脏抽取血液,制成涂片,自然干燥,甲醇固定,8%的Giemsa染色液常温染色25 min,0.1 mol/L PBS(pH为6.8)分色,OLYMPUS显微镜观察并拍照.从患细菌性败血症及健康大鲵的血涂片中各取10片,每片随机观察5个视野,在10×40倍显微镜下观察记录各类型细胞数量.1.3 血清的制备及检测用注射器直接从患细菌性败血症及健康大鲵的的心脏抽取血液0.5 mL,注入微量离心管,4 ℃静置3 h,8 000 r/min离心15 min,用微量进样器吸取上清液0.3 mL,贴好标签,冷冻保存待测[10].血样各项指标送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检验科检测.各指标的测定结果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1.4 病理组织学观察取患细菌性败血症及健康大鲵的肝、肠、胰、肺等组织器官的组织各1~2块,用Bouin氏液固定,常规石蜡切片,厚度约7 μm,H-E染色,OLYMPUS显微镜观察并拍照.2 结果2.1 血涂片观察结果大鲵的血涂片经Giemsa染色后,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看到血细胞区分为红细胞、颗粒白细胞、淋巴细胞和血栓细胞.正常大鲵的红细胞呈椭圆形,细胞核被染成紫红色,细胞质被染成均匀的粉红色(图1a);患病大鲵的红细胞形态多样,细胞膜出现皱褶或破碎(图1b).正常与患病大鲵的血栓细胞无明显变化,细胞梭形,常数个聚集一起,细胞核大椭圆形,胞质很少,仅位于细胞核两端.患病大鲵的各种白细胞的形态结构与正常大鲵相比差别不大,但嗜碱性颗粒增多,颜色变深(图1c、1d、1e、1f).在10×40倍光学显微镜视野各种白细胞的比率差别较大,其中嗜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变化最明显,患病大鲵的嗜中性粒细胞的X±SD值由正常大鲵的56.21%升高到62.55%,而淋巴细胞由正常大鲵的28.16%降低为22.43%.其他白细胞数量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见表1).a.正常大鲵红细胞(箭头所指)b.患病大鲵红细胞(箭头示病变红细胞的细胞膜破裂,胞质颜色变淡) c.正常大鲵嗜酸性粒白细胞(箭头所指胞质为嗜酸性、红色) d.患病大鲵嗜酸性粒白细胞(箭头所指胞质嗜碱性颗粒增多,红紫色) e.正常大鲵淋巴细胞(箭头所指胞质为深紫色) f. 患病大鲵淋巴细胞(箭头所指胞质为蓝紫色)图1 正常与患病大鲵的血细胞形态比较表1 患病大鲵白细胞比率的变化分组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患病大鲵62.55±1.2214.11±0.757.26±1.8222.43±2.62正常大鲵56.21±2.658.24±1.033.15±0.0428.16±3.15P值P<0.01P<0.05P>0.05P<0.01 注:表中所列数据为X±SD,n=10.2.2 患病大鲵的血清学检测结果对患病大鲵的多项血清学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见表2,从表中可知,血清中总蛋白含量为5.8 g/L,为正常值的1/10,免疫球蛋白、补体C3、补体C4也严重偏低.胆碱酯酶、谷丙转氨酶的指标值远高于参考值,特别是谷丙转氨酶,由正常值的7~16 g/L升高到40 g/L.而肌酸激酶同工酶的结果则远高于参考值,由正常25U/L升高到204 U/L.患病大鲵的血清电解质离子浓度与正常值相比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其中钠、钾和镁离子的水平明显较低,分别为62.8,1.75和0.23 mmol/L.表2 患病大鲵血清成分分析结果编号项目结果参考值1总蛋白5.860^80 g/L2免疫球蛋白A0.030.7^4.0 g/L3补体C30.010.9^1.8 g/L4补体C40.010.1^0.4g/L5胆碱酯酶183 0004 300^13 200 U/L6谷丙转氨酶407^16 g/L7谷草转氨酶3.00.7^4.0 g/L8碱性磷酸酶12753^128 μg/L9磷酸肌酸激酶12410^125U/L10肌酸激酶同工酶2040^25 U/L11淀粉酶-30^95 U/L12肌酐344^132 μmol/L13钾1.753.5^5.3 mmol/L14钠62.8135.0^147.0 mmol/L15氯38.995.0^108.0 mmol/L16钙1.262.03^2.6 mmol/L17磷0.650.8^1.6 mmol/L18镁0.230.8^1.2 mmol/L19血清铁0.56.6^28.3 mmol/L20总胆固醇0.153.1^5.85 mmol/L2.3 大鲵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通过制作正常与患病大鲵多种组织器官的石蜡切片,进行光镜下对比观察,发现患细菌性败血症大鲵的组织器官病理变化主要见于呼吸和消化器官,如肺、胃、肠、肝脏和胰腺.正常大鲵的组织显微结构见图2a,c,e,g,患病大鲵的病变组织显微结构见图2b,d,f,h.与正常结构相比,肺的病理变化主要是看不到呼吸性细支气管和血管的断面,肺组织空泡化,组织间可见较多的淋巴细胞分散分布;胃黏膜的上皮细胞解体消失,细胞核固缩、破裂、溶解,固有层结缔组织排列疏松;小肠绒毛的上皮细胞纹状缘基本消失,杯状细胞增多,部分上皮细胞解体脱落,黏膜下层结缔组织模糊不清;肝实质中血窦扩大,大量淤血团状散布于肝细胞索之间,中央静脉不明显,肝细胞索排列紊乱、稀疏,肝细胞及细胞核肿胀明显,胞质染色浅淡,胞浆结构松散,着色不均,有的几乎无色,细胞轮廓逐渐模糊不清,部分肝细胞膜破裂,肝组织中的胆小管和小叶间胆管破裂,胆管中的物质渗入到肝组织中去,这可能是导致病鲵肝脏土黄色的主要原因;胰腺腺泡细胞肿大,细胞界限不清,胞质顶端部分染色性发生明显改变,腺泡间和腺泡细胞间充斥大量的脂肪组织,这可能是解剖观察胰腺颜色变为乳白色的主要原因.a. 正常大鲵肺(箭头示血管清晰)b.患病大鲵肺(箭头示组织空泡化,许多淋巴细胞分散分布) c.正常大鲵胃(箭头示上皮和固有膜清晰) d. 患病大鲵胃(箭头示黏膜层溶解破裂) e.正常大鲵肠(箭头示绒毛完整) f.患病大鲵肠(箭头示绒毛变短,上皮细胞不清晰,核固缩) g. 正常大鲵肝脏(箭头示肝小叶明显、肝细胞排列成索状) h. 患病大鲵肝脏(箭头示肝小叶不明显、肝细胞排列紊乱) 图2 正常与患病大鲵的显微结构3 分析与讨论大鲵细菌性败血症(有人称之为腹水病)最典型的病症是腹部积水,肝肿大,变成黄色,肠道、肌肉充血,肺、肠系膜充气积水等[11],与其他水产动物的细菌性败血症的主要症状是一致的[12].尽管对大鲵细菌性败血症的研究已经开始起步,但对其血液病理和组织病理却未见有深入的研究.本文从血细胞的病理变化、血清学检测以及主要病变器官的组织病理变化等方面对大鲵细菌性败血症进行了研究,发现患病大鲵在以上诸多方面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3.1 血细胞形态与数量比较通过Giemsa染色的血液涂片观察,患病大鲵的血细胞常常伴有形态和结构异常现象.李丕鹏等[13]认为正常大鲵的红细胞中含有一团嗜碱性的颗粒,颗粒染色和细胞核相似,但本研究中只在患病大鲵红细胞中偶尔可见,可能是红细胞在成熟或病变过程中一些细胞器退变而产生的.另外患病大鲵的红细胞膜出现皱缩甚至溶解,涂片中可见许多红细胞的细胞核聚集在一块,这预示着大量血细胞的衰老和死亡[14];白细胞的胞质中出现嗜碱性颗粒,有的出现深染区、空白区,部分白细胞可见异样突起,李光友等[15]在健康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血细胞SEM观察中,亦发现有异样突起,这种现象说明患病大鲵在病变过程中具有积极的免疫反应.患病大鲵的白细胞比率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嗜中性粒细胞最为突出,比率明显增加,这表明体内具有程度较重的炎症.3.2 血清检测分析从患病大鲵的血清检测结果可以发现,血清中总蛋白和其他血清蛋白含量均明显降低,张吕平等[16]曾进行过类似的研究,即采用白斑杆状病毒(WSBV)感染的斑节对虾进行血清检测,也发现血清蛋白含量明显降低,这种情况表明病原微生物的感染量已经到了大鲵机体本身不能抵抗的程度.谷丙转氨酶是肝脏损伤的重要指示酶,在正常情况下它存在于肝细胞质中,肝细胞若出现坏死和崩解,它便释放入血液中,导致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17-18].患病大鲵胆碱酯酶、谷丙转氨酶的指标值远高于参考值,这说明患病大鲵消化功能降低,肝脏受损严重,肝功能低下,淀粉酶的值为负数说明大鲵在患病期间没有从外界摄食,反而依靠消耗本身体内的脂肪类物质维持生命.这些数值的改变正好与组织病理研究中发现的病鲵肝组织的严重损伤相一致.患病大鲵的血清电解质离子浓度与正常值相比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其中钠、钾、钙和镁离子的水平明显较低,说明患病大鲵的肾脏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3.3 病理组织切片的观察通过对患病大鲵的解剖观察发现,大鲵细菌性败血症的病理变化主要集中在呼吸和消化器官,取肺、胃、肠、肝脏、胰腺等主要病灶组织的病理组织切片并观察,结果显示,肺脏的肺泡间隔有大量淋巴细胞和少量单核细胞浸润,肺组织无完整支气管;而正常大鲵的肺泡上皮有完整的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游离面较光滑,肺平滑肌发达,细胞及核呈螺旋状排列;胃内壁上皮细胞解体,固有层被破坏;小肠绒毛柱状上皮细胞纹状缘消失,肠系膜充气积水;肝脏的肝小叶结构不清,毛细血管和小叶间胆管被破坏,巨噬细胞增多,肝细胞肿胀、变性、坏死,中央静脉和肝细胞索不明显,肝组织中的毛细胆管和小叶胆管破裂,胆管中的物质渗入到肝组织中;胰脏腺细胞变性,有的细胞坏死、解体,腺泡细胞间充斥大量脂肪细胞.这些都与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其他水产动物疾病的病理组织变化相符[19-20].参考文献:[1] 章克家,王小明,吴巍,等.大鲵保护生物学及其研究进展[J].生物多样性,2002,10(3):291-297.[2] MORESCALCHI A, ODIEMA G, OLMO E. Karyologic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Cryptobranchid salamanders[J]. Experientia, 1977,(33):1 579-1 581.[3] MURPHY R W, JZ F U,UPTON D E,TD Leam,EMZhao Genetic variability among endangered Chinese giant salamanders,Andriasdavidianus[J].Molecular Ecology,2000,(35):1 539-1 547.[4] 杨干荣,金立成.大鲵性别控制试验初报[J].淡水渔业,1990,20(2):9-10.[5] 刘国钧,阳爱生.大鲵人工繁殖的初步研究[J].淡水渔业,1979,9(2):1-5.[6] 肖汉兵.人工生态条件下提高大鲵催产率技术初报[J].淡水渔业,1993,23(3):11-12.[7] 王高学,白占涛,张向前,等.大鲵赤皮病病原分离鉴定及防治试验[J].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99,27(4):71-74.[8] 贺路,刘鉴毅.大鲵疾病及其防治[J].水利渔业,1999,19(1):29-30.[9] 许光轩.大鲵疾病防治技术[J].中国水产,2003,4:51-52.[10] 张桂兰.虹鳟鱼血液学指标的测定[J].鲑鳟渔业,1991,4(2):82-83.[11] 叶小丽.大鲵腹水病的诊断与治疗[J].水产养殖,2001,(6):19.[12] 李进村, 刘建国.乌鳢腹水病的综合防治[J].科学养鱼,2005,(4):58-59.[13] 李丕鹏,何国湘,张育辉,等.大鲵的血液学观察[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17(3):50-53.[14] 邢维贤,安利国,傅荣恕.鲤鱼竖鳞病的血液病理学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11(4):84-86.[15] 李光友,王青.中国对虾血细胞及其免疫研究[J].海洋与湖沼,1995,26(6):591-597.[16] 张吕平,胡超群,吴灶和.实验感染白斑杆状病毒(WSBV)的斑节对虾血液病理学研究[J].热带海洋,2000,19(3):1-6.[17] 安利国.水体短期酿化对河鳟血藏生理生化的影响[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8(1):68-73.[18] 朱心玲.草鱼出血病病毒所致肝功能代谢失调机理的初步研究[J].鱼类病害研究,1990,12(1):1-4.[19] 谢嘉华,翁祖英,袁建军.两种病原菌感染后海鳗肝脏的组织病理学研究[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6(4):26-29.[20] 黄琪琰,郑德崇,金丽华,等.淡水鱼类细菌性败血症的组织亚显微病理及防治研究[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1995,4(1):27-34.。
大鲵的疾病防治
大鲵的疾病防治邓捷1,王中乾2,张红星1﹡,姜维1,王启军1,赵虎1(1.陕西省动物研究所,陕西西安 710032;2.陕西省渔业局,陕西西安 710004)摘要:中国大鲵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特殊的进化地位,人工繁育和养殖大鲵具有科学研究和经济学双重意义。
但多种高传染、高致死性疾病成为大鲵养殖业发展的瓶颈,这些疾病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真菌、寄生虫和病毒等。
本文就目前大鲵多种病害的发病原因、临床特征及相应的治疗方法进行简单综述,为中国大鲵疾病的深入研究提供必备的科学依据。
教关键词:大鲵;疾病;防治资金项目:陕西水利科技计划项目《大鲵病害防控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推广》(2017slk j-19)作者简介:邓捷(1986-),女,陕西宝鸡人,硕士。
E-mai l:;通讯作者:张红星(1967-),男,陕西临潼人,研究员,从事水生野生动物养殖技术与保护对策研究。
E-mail:DOI:10.3969/j.i ssn.1004-6755.2017.12.014中国大鲵(Andri as da vidia nus),俗称娃娃鱼,是世界上最大的两栖动物之一,长度可达180 cm(约6英尺),被称为“活化石”。
其一般生长在凉爽(10~23℃ )、海拔100~1 200 m、水流湍急的溪河边石洞或高山湖泊的沟缝中。
石洞内光滑平坦,无泥沙,洞内能使其自由摆动为宜。
成年个体一般单独生活在深水区域,幼稚鲵则聚集生活在较浅的缝隙中。
大鲵畏光,白天多静匿于巢穴内,头向洞外,以抵御天敌侵袭,夜晚相对活跃,常出洞觅食,一般是静等食物靠近或缓慢接近猎物,继而发起突然袭击,张口将食物咬住,整个吞咽。
大鲵水肿病病原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w i t h h y d r o p s y a n d ro f m i t s l i v i n g wa t e r i n a A n d r i a s d a v i d i a n u s f a r m o f J i a n g x i P r o v i n c e . T h e p a t h o g e n i c b a c t e —
大 鲵 水 肿 病 病 原 的 分 离 鉴 定 及 生 物 学 特 性 研 究
孙 浩 , 郑礼 洲, 魏 伟 , 王 萍
( 江西农业大学 动物科技学院 , 江西 南昌 3 3 0 0 4 5 )
摘要 : 为鉴定江 西省某大 鲵人 工养殖场大鲵发生水肿病 的病原 , 试验从病 鲵体表 病灶底层 的腹 水 、 肌 肉组织 和
i d e n t i f i e d a s a ki n d o f h i g h l y p a t h o g e n i c Ae r o mo n a s h y d r o p hi l a, whi c h wa s s e n s i t i v e t o p e n i c i l l i n, c e f a z o l i n, c e f - o p e r a z o ne, s t r e pt o my c i n a nd a mi k a c i n, b u t r e s i s t a n t t o b a c t r i m, a mo x i c i l l i n, d o x y c y c l i n e, e r y t h r o my c i n, s p e c t i n o —
内脏 等处及其养殖池水样 中进行细菌分离 , 对 疑似菌进 行生 化试验 及 1 6 S r R N A基 因扩增进 行鉴定 , 通过检 测 气溶 素( A e r ) 基 因及致病 性试 验验证细菌毒力 , 药 敏试 验检测其敏感 药物 , 并对该 厂常用 的消毒药 和抗生 素进 行最小抑菌浓度 ( MI C) 的测定 。结果表 明 : 引起该场大鲵水肿病 的病原菌为嗜水气单胞菌 , 且具有 很强 的致病 性。该菌对青霉素 、 头孢 唑林 、 头孢 哌酮 、 链霉素 、 阿米卡星敏感 ; 对 复方新诺 明 、 阿莫西 林 、 强力霉 素 、 红霉 索 、 大观霉素 、 氯霉 素耐药。 目前该厂常用 的 2种消毒药 的抑菌作用 已明显 下降 , 但硫 酸庆大霉素和氧氟沙 星的效
细菌性鱼病的药敏试验与用药效果存在差异的原因分析
细菌性鱼病的药敏试验与用药效果存在差异的原因分析作者:暂无来源:《渔业致富指南》 2017年第15期魏志宇1 ???曲玉虎 2山东省合顺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场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品质优先” 的原则,使用优质地下温泉水养殖名优淡水鱼。
养殖全过程基本不用药,确保商品鱼质量安全。
苗种、成鱼偶患疾病时,精准选择渔药尤为关键。
渔药选择是以药敏试验结果为依据的,理论上药敏试验推荐的渔药应当取得最短的治疗时间、最少的用药量和最满意的疗效。
但是, 2016年出现了根据药敏感试验报告选择的渔药疗效不佳的情况。
笔者分析了多方面的原因,总结如下:一、药敏试验推荐的渔药与用药效果存在差异的原因分析1. 药敏实验室设施的局限性导致药敏试验的误判针对细菌性鱼病,当地渔业主管部门的微生物实验室只能培养需氧菌,无法培养厌氧菌、L型细菌和对营养有特殊要求的致病菌。
如果导致细菌性败血症的致病菌是厌氧菌或是当地微生物实验室无法培养的致病菌,药敏试验报告就会误判主要的致病菌,直接导致推荐的渔药无疗效。
2. 渔药施用方法不当导致疗效不明显在治疗腐皮病的过程中,使用过多种中药和西药同时拌料投喂,有些违反了药物配伍禁忌,影响了疗效。
对渔药的浓度峰值能持续时间的长短及药物持续浓度没搞清楚也是影响渔药疗效的原因之一。
比如,浓度依赖性抗菌药关键是要能达到药效峰值,对药物起效时间要求不高,如果每天低剂量拌料投喂一次,治疗七天,会导致药物浓度峰值低,疗效不明显;而时间依赖性抗菌药要求药效持续时间长,对药物峰值要求不高,仅仅每天拌料投喂一次,会导致杀菌浓度峰值的持续时间短,不足以杀灭致病菌,疗效也不明显。
3. 致病菌耐药性导致疗效不明显合顺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场抽取地下温泉水养殖名优淡水鱼,养殖水温长期控制在24℃左右,给致病菌扩繁创造了良好的温度环境;从数代亲本开始,鱼苗、鱼种、商品鱼长期仅仅只使用同一类渔药,容易导致致病菌耐药性增强。
如治疗细菌性肠炎、细菌性败血症长期采用一种或一类渔药拌料投喂,致病菌已经转化为耐药菌,生命力顽强,再用此种渔药杀菌作用必然不明显。
大鲵细菌性疾病研究进展
《大鲵细菌性疾病研究进展》摘要:张红星王启军,气单胞菌属的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维氏气单胞菌(A. veronii)、点状气单胞菌(A. punctata)、杀鲑气单胞菌(A. salmonicida)均能引起大鲵患该病[8,13-15],养殖过程应遵守“三巡”(上午、下午、晚上巡池)、“三看”(看大鲵、看饵料、看粪便)、“三动手”(动手呵护大鲵、动手处理饵料、动手打扫养殖池),注重预防为主,综合防治[33]张晗邓捷赵虎孔飞马红英姜维张红星王启军摘要:为深入了解和治疗大鲵(Andrias davidianus)细菌性疾病,针对已知的大鲵细菌性疾病的致病病原菌、发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防治措施进行了简单概述,并提出了相应研究展望。
关键词: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细菌性疾病;防治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俗称娃娃鱼,隶属两栖纲(Amphibia)、有尾目(Caudata)、隐鳃鲵科(Cryptobranchidae),因其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近年来成为陕西、湖北等省份农业产业化和特色农业重点开发动物品种[1-2]。
随着大鲵人工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展,细菌性疾病,例如:腹胀病、败血病等,严重威胁养殖个体的健康,甚至引起养殖群体的大量死亡,造成养殖企业亏损,已成为大鲵养殖产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本文从致病菌的分类及主要特征、大鲵发病的临床特征及其诊断防治措施几个方面对大鲵细菌性疾病的现状进行了概述,并提出了相应研究展望,以期为大鲵产业发展和相关领域研究提供基本资料和参考[3-5]。
1 致病细菌分类及主要特征引起大鲵细菌性疾病的致病菌主要包括8个属的13种细菌,具体分类及主要特征见表1。
其中,在气单胞菌属(Aeromonas)中,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与嗜水气单胞菌(A. hydrophila)的区别要点在于前者生化特性方面对七叶苷和水杨苷的分解不明显;豚鼠气单胞菌(A. caviae)与同属上述两种菌最重要的区别在于生化特性方面的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
大鲵病害防治
大鲵病害防治第一篇:大鲵病害防治大鲵常见病害目前危害大鲵的主要病害已达14种。
主要病害种类包括细菌病、真菌病、寄生虫病以及其他一些疾病。
主要的细菌性疾病包括赤皮病、腐皮病、腹胀病(又称腹水病)、肠炎病、打印病(俗称红梅斑病)、烂尾病、烂嘴病、白点病、出血病等;真菌引起的疾病有水霉病;寄生性疾病有吸虫病、线虫病等。
1 腐皮病(1)病症:表粘液脱落,摸起来粗糙;体表有许多油菜籽至绿豆粒状白点,并逐渐发展成白色斑块状;到中晚期,白色斑点进二步腐烂成溃疡,并附着一层白色内容物,尤以四肢最为严重。
病鲵口腔、尾柄、头部略充血,厌食或废食,直至死亡。
剖检死体,肝脏肿大,呈现紫红色,胃肠道充血,胆囊肿大,呈绿色,心脏色泽变淡,肺紫红色。
(2)防治:腐皮病病原为点状产气单胞菌,对分离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表明,对药物敏感性比较一致并且灵敏度比较高的药物有:新霉素、环丙沙星、红霉素、痢特灵、庆大霉素、恩诺沙星等。
挑选高敏药物进行治疗是能够有效防治该病。
大鲵腐皮病应坚持以预防为主的方针。
大鲵是肉食性动物.应分池单独饲养,防相互攻咬受伤;运输过程中应小心操作,防擦伤皮肤,大鲵下池前应进行药浴消毒;饲料营养价值要全面,添加维生素等成份;特别注意调节水质,池水定期消毒;加强饲养管理,坚持“四定投饵”,以上措施将能有效地防治大鲵腐皮病。
2 烂尾病(1)症状:娃娃鱼患此病初期,尾柄基部末端常出现红色小点或红色斑点状,周围组织充血、发炎、表皮略呈灰白色,易腐烂,后期病灶处肌肉坏死,粘附大量病原菌及杂物,严重时尾部骨骼外露,此时娃娃鱼食欲减退或不食,活动能力明显减弱,尾部摆动无力,不久便会死亡。
(2)防治:致病菌主要为屈挠菌。
用强氯精0.3~O.4ppm或二氧化氯O.2。
0.3ppm浓度全池泼洒,每天一次,连用3~4天为一疗程;对病情较重的先用15~25ppm浓度高锰酸钾或O.3~O.5ppm孔雀石绿浸洗15~20分钟,并彻底清洗创伤表面的附着物,随后用硫磺软膏等消炎药物涂患处,每天一次,4~7天可治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2 8 4h后 , 定 抑 菌 圈 直 径 , 感 度 根 据 杭 州 天 测 敏
224 药 敏特性 的测 定 .. 分离 菌株对 1 7种 药 物 的
彦等 ]李 楠 等 、 、 ] 陈翠 珍 等 ¨ 1 离 的嗜 水 气 单 胞 分 菌 、 式柠 檬酸 杆菌 、 弗 柱状 黄杆 菌在 硫化氢 等生 化特 性方 面有所 差 异 。 出现 这些 差 异 , 能 是 由于从 不 可 同 地 区 和 寄 主 体 内分 离 到 的 菌 株 由 于 地 区 、 候 、 气 水
C GTT G TT 3。采 用 5 t 反 应 体 系 中 TT AC AC 一 0L  ̄
含 有 : 0× Ta fe ( 5 mmo/ Cl) 肛 1 q Buf r 1 lL Mg 2 5 L,
dNTP x u e 2 5mmo/ 4 L, qDNA l Mi t r ( . lL) Ta Po —
11 材 料 .
病 ( ) 鲵 , 重 1 0 3 0 g 体 长 死 大 体 5 ~ 0 ,
GATC TG T AG 3 ; 游 引 物 : GG AC C GC C 一 下 5 TT —
1 . m~ 3 . m , 由 贵 州 省 贵 定 县 某 养 殖 场 提 9 0c 5 0c 均 供 。细 菌 微 量 生 化 管 及 药 敏 试 纸 购 于 杭 州 天 和 微 生 物 试 剂 有 限 公 司 , 号 分 别 为 :0 8 1 4 20 1 1 ; 批 20 12 、0 8 0 6
(. 州省 畜 牧 兽 医研 究 所 , 1贵 贵州 贵 阳 5 0 0 ; . 州 省 贵 定 县 畜 牧 局 , 州 贵 定 5 1 0 ) 50 5 2 贵 贵 5 3 0
中 图分 类 号 : 8 2 6 ¥ 5. 1
文 献 标识 码 : B
文 章 编 号 : 5 96 0 ( 0 1 0 —0 0 0 0 2 — 0 5 2 1 ) 10 3 — 2
T qD o m rs 等试 剂购于北京 天根生化科技 a NA P l eae y
有 限公 司 ; 物 由宝 生 物 工 程 ( 连 ) 限公 司 合 成 。 引 大 有
y r s( / ) . * 引物 各 1 L 模板 D meae 5U/ L 0 5t t L, , NA 1 L, d H o 补 足 5 L。P R 反 应 条 件 为 : 用 d 0g C
9 ℃ 预 变 性 4mi 、 4 变 性 1 mi 5 ℃ 退 火 3 、 4 n 9℃ n、 5 Os
1 2 大鲵 发病 情况 及 剖检 特 征 调查 大 鲵 的发 病 .
情 况 , 录大鲵 病变 特征 。 记 1 3 病 原 菌 的 分 离 采 用 无 菌 操 作 取 患 病 大 鲵 的 .
黄 杆 菌 是 导 致 斑 鲮 烂 鳃 病 的病 原 菌 。本 研 究 中 人 工
状 ( 的菌体 稍弯 曲) 两端 钝 圆 、 有 、 散在 ( 的成 双 ) 有 、
无 芽 孢 。X 3革 兰 染 色 阴 性 , 个 排 列 的 短 杆 状 、 单 两 端钝圆、 芽孢。 无 2 2 2 培 养 特 性 X .. 1在 普 通 琼 脂 平 板 上 2 ℃ 培 8 养 2  ̄ 4 , 落 大 小 为 2mm 左 右 , 兔 血 琼 脂 平 4 8h 菌 在
h后 长 出 1 0 . . ~2 5mm 菌落 , 兔 血琼 脂 平 板上 无 在 溶血 环 。
223 理化 性状 .. X1能 发 酵 甘 露 醇 , 酸 盐 还 原 、 硝
蛋 白酶 、 化 酶 均 为 阳性 , 能 发 酵 葡 萄 糖 、 糖 、 氧 不 乳 阿
拉 伯糖 , 不产 生硫 化 氢 , 能 分 解 尿 素 。X 不 2能 发 酵 葡 萄糖 、 糖 、 乳 阿拉 伯 糖 、 露 醇 , 甘 能分 解 尿 素 , 生 产 硫化 氢 , 硝酸盐 还原 、 白酶 阳性 , 化 酶 阴性 。X3 蛋 氧 不能 发酵 葡萄糖 、 乳糖 、 阿拉伯糖 , 能分解 尿 素 , 不 产 生 硫 化 氢 , 化 酶 、 白酶 阳 性 。 氧 蛋
3 O
中 国 兽 医杂 志 2 1 0 1年 ( 4 第 7卷 ) 1期 第
Chns o ra o tr ayMein iee un l fVeei r dc e J n i
大 鲵 细 菌 性 败 血 症 病 原 的 分 离 鉴 定 与 药 敏 特 性
余 波 徐 景 峨 , ,谭 诗 文 ,文 正 常 ,方 开 志 黄 家 良。 唐 杰。 , ,
广 泛 存 在 于 水 环 境 的 常 见 菌 , 引 发 多 种 水 生 动 物 能
的传 染病 。本研 究 中病 ( ) 鲵 四肢腐 烂 、 死 大 体表 多
处 溃 烂 , 个 内 脏 器 官 发 生 了肿 胀 、 重 充 血 出 血 等 多 严
病 理变 化 。这与 汪开 毓等 报道 的 由嗜水气 单胞 菌 引起 的大鲵 细菌 性感染 综 合征一 致 。而弗式 柠檬 酸 杆 菌 、 状 黄杆菌 导 致 水产 动物 患 病 死亡 的病 例 较 柱 少 , 嗜 水 气 单 胞 菌 、 式 柠 檬 酸 杆 菌 、 状 黄 杆 菌 且 弗 柱 混合 感染 大鲵 未见 报道 。李 华等l 报道弗 氏柠 檬 酸 _ 4 杆 菌是河 蟹 的致 病 菌 。邓 国成 等_ 研究 表 明 , 状 5 ] 柱
脂 斜面 , 2 ℃培养 1 ~2 置 8 8 4h后 , 制备 成涂 片标本 ,
经 革兰染 色镜 检细 菌形态 。
收 稿 日期 ;0 9n~4 2 0 o 作 者 简介 : 波 ( 9 1)男 . 理 研究 员 . 士 , 余 1 8一 , 助 硕 主要 从 事 兽 医 微
生 物 学 , — i y b n y yh o c E ma : u o k @ a o . n l 徐 景峨 ( 9 1 ) 女 , 理 研 究 员 , 士 , 18 一, 助 硕 主要 从 事 兽 医微 生 物学 .
烂 , 四肢 、 侧最 为严 重 , 、 肢 严重溃 烂 、 胀 。 以 腹 前 后 肿 病鲵 口腔黏膜 弥 漫性 出血 ; 脏 肿 大 、 肝 出血 ; 囊 充 胆 盈 ; 脏 出血 , 紫 红 色 ; 道 充 血 、 肺 呈 肠 出血 。
注 : 波 和徐 景 峨 对 本 文 有 同等 贡 献 余
杆 菌 、 状 黄 杆 菌 在 人 工 回 归 试 验 中致 死 率 低 , 能 柱 可 与 其 产 生 一 血 环 均 为 阴 性 有 关 _ 。 溶 7 ] 本 试 验 分 离 得 到 的 菌 株 生 理 生 化 特 性 测 定 与 孟
溶 血环 。X 3在 普 通 琼 脂 平 板 上 2 ℃ 培 养 2 ~ 4 8 4 8
细菌进行 纯培 养 。
1 4 病 原 菌 的 鉴 定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公 司进 行序列 测定 。
1 5 人 工 回归感 染试 验 将 分离 得 到 的 菌悬 液 浓 . 度 稀释 为 2 0 0 F mL, . ×1 C U/ 然后 分别 对健 康 的鳖
1 4 1 形 态 观 察 取 纯 培 养 菌 移 接 于 普 通 营 养 琼 ..
大鲵 ( g lb tc u a i in s , 称 娃 娃 Me ao arh s vda u ) 俗 d
鱼 , 我 国 特 有 的 珍 稀 有 尾 两 栖 动 物 , 国 家 二 级 保 是 为
1 4 2 培养特 性观 察 取 纯培 养 菌 划线 接 种 于普 ..
通 营 养 琼 脂 平 板 、 血 琼 脂 平 板 , 2 ℃ 培 养 l ~ 兔 置 8 8 2 4h后 , 察 其 生 长 情 况 。 观
进 行腿 部注射 , 每尾 注射 剂量 为 0 5mL, . 以注 射0 5 . mL无 菌生理 盐 水 作 为 对 照 , 分 离 出多 株 菌 设 混 如
合 感染 组 , 组 试 验 鳖各 l 每 0只 。 连 续 1 0 d观 察 并 记 录 试 验 鳖 的病 症 及 死 亡 数 目, 时 对 人 工 回 归 感 染 同
护 动 物 , 经 济 价 值 高 , 有 广 泛 开 发 利 用 的 前 其 具 景l 。近年 来 大 鲵 的 人 工 养 殖 中不 断 发 生 各 种 疾 1 ] 病, 造成 养殖 户惨重 的经 济损失 。因此 , 于大鲵致 关 病 菌 的分离 鉴定及 其药敏 特性 等基础 理论研 究对 大 鲵 病害 的有效 防治 显得尤 为重要 。以大鲵细 菌性败 血症 ( 暂定 名 ) 为 严 重 , 要 病 症 为 “ 鲵 四肢 腐 最 主 大 烂、 体表 多处 溃烂 , 以及 多个 内脏 器官 出现 充血 、 出 血” 。本 试验 对病 ( 死)大鲵体 内分 离得 到 的 3株 菌
板上 具有 明 显 的 』溶 血 环 。X 3 一 2在 普 通 琼 脂 平板 上 菌 落为 圆形 , 径 1mm 左右 , 直 在兔 血琼 脂平 板 上无
一
回归试 验 结 果 表 明 , 水 气 单 胞 菌 、 式 柠 檬 酸 杆 嗜 弗 菌 、 状黄 杆菌 可能是 大 鲵细 菌性败 血症 的致病 菌 。 柱 嗜水气 单胞 菌产 生 』溶血 环 , 白酶 试验 阳性 , 可 3 一 蛋 这 能 是 导 致 大 鲵 死 亡 的 主 要 病 因之 一 _ 。 弗 式 柠 檬 酸 6 ]
因序列测 定 , 以期 为大 鲵 细 菌性 败 血 症 的有 效 防治
提 供科学 依据 。 1 材 料 与 方 法
和微生 物试剂 有 限公 司提供 的标 准进行判 定 。 1 4 5 1 Sr NA 基 因序列 测定 . . 6 R 本试 验采 用 1 S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