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25《河中石兽》导学单+达标单 新人教版.doc
河中石兽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河中石兽导学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河中石兽》导学案--总()课时设计人:朱龙江审核人:七年级语文组【学习目标】1.熟悉并理解这篇短文的内容及其包含的道理。
2.学习叙述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3.积累文言词语。
【学习重点】1.借助故事阐述认识事物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道理。
2.寻找石狮的不同方式及其理由、结果。
3.对讲学家和老河兵的认识、评价。
【课前预习】借助工具书读通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搜集作者生平资料和故事,了解《阅微草堂笔记》。
小资料:纪昀是清代有名的才子,学识渊博,自幼聪慧过人,24岁便中进士,31岁已成为翰林院大学士。
其渊博的学识和管理才能深受乾隆帝赏识,成为《四库全书》的总纂官。
官至礼部尚书。
其作品与其渊博的学识一样,涉猎广泛,内容杂博,包括了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地理等各个方面。
在他的作品中,纪昀记录了许多他的亲身经历,详述了一切他认为值得注意的事件,又对所叙的一切常常加以讥讽和评论。
【预习检测】一、填空1.本文选自一书,这是所作的一部小说,全书主要记述,其中也有不少。
2.本文作者是朝的,字,学者,是的总篡官。
3.用文中的句子写出本文的主旨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僧募金重修5.棹数小舟6.曳铁把7.是非木柿8.湮于沙上9.不亦颠乎10.啮沙为坎穴11.可据理臆断三、翻译下列句子12.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13.尔辈不能究物理。
14.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15.……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16.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自主学习】(1)比较文中的寺僧、讲学家、老河兵寻找石狮的位置、理由及结果。
(2)试分析三人寻找石狮的方法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差异?(3)比较三人各自的性格特征。
提示:寺僧:“阅十余岁”,“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说明寺僧毅力坚定而经验不足。
讲学家:一知半解而好为人师,自视清高而骄傲自满,轻视他人。
25、河中石兽导学案
七年级上册第二十五课《河中石兽》导学案编写人:黄剑审核评议:七年级语文备课组使用人: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准确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
2、翻译全文,理解文章大意。
3、熟读课文。
学法指导: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结合书中所给的注释进行文章翻译。
自学导航1、 相关知识链接(1) 体裁:文言笔记小说(2) 作者:纪昀,字晓岚,清代著名学者,任《四库全书》总纂官,著有《阅微草堂笔记》,本文选自其中。
(3) 《阅微草堂笔记》: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全书主要记叙妖怪鬼狐故事,其中也有不少关于考据的文字,另外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在书中也有记述。
(4) 《四库全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
2、读通、读顺课文,借助工具书自行解决生字词。
3、自学检测A、字音字形圮( ) 曳( ) 棹( ) 杮()湮( ) 溯( ) 啮( ) 臆()B、通假字(1)不亦颠乎( 通 ,疯狂)C、古今异义(1)河干:古义:( )今义:不潮湿。
(2)阅十余岁:古义:( )今义:阅读。
(3)物理:古义:( )今义:一门学科。
(4)是:古义:( )今义:表判断的动词。
(5)转转不已:古义:( ) 今义:已经。
D、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遂反溯流逆上矣探究提升对照课下注释,翻译第一段。
重点句子: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目标检测背诵、翻译第一段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翻译全文二、三段,理解文章大意。
2、熟读成诵。
3、合作探究,理解文中蕴含的道理。
学法指导: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结合书中所给的注释进行文章翻译。
3、小组探究,完成导学案“探究提升”。
自学导航1、 复习、背诵第一段内容。
《河中石兽》导学案(七年级上册
《河中石兽》导学案(七年级上册
导学目标:
1. 了解并理解短篇小说《河中石兽》的主要情节和主题;
2. 探究短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意象;
3. 分析短篇小说中的语言运用和修辞手法。
导学步骤:
Step 1:预习导入
请先阅读一遍《河中石兽》,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1. 短篇小说的主要情节是什么?
2. 故事中的石兽和人物杨华有怎样的联系?
3. 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配角形象有哪些?
Step 2:整读理解
请在仔细阅读一遍《河中石兽》后,回答以下问题:
1. 故事中的石兽有哪些特点和象征意义?
2. 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杨华和父亲有怎样的性格和行为特点?
3. 故事中的意象有哪些?它们有什么寓意?
Step 3:语言运用与修辞手法分析
请分析故事中的以下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
1. “河水一阵洪涛,顿时腾空而起的石兽抓在了手中。
”
2. “那石兽棱角分明,长着一双如刀刃般锋利的爪子。
”
3. “如雷霆般的巨响,把我从紧闭双目中惊醒。
”
Step 4:拓展思考
请就以下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
1. 故事中的主题是什么?你如何理解这个主题?
2. 故事中的人物与现实生活中的人有什么联系和启示?
Step 5:总结归纳
请总结归纳《河中石兽》这篇短篇小说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Step 6:小结复习
在导学过程中,我们一起回顾了《河中石兽》这篇短篇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语言运用和修辞手法,以及思考了故事中的主题和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通过这次导学,希望你能对这篇短篇小说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更好地掌握分析和理解短篇小说的方法和技巧。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河中石兽》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河中石兽》教学案(新版)新人教版课题:河中石兽【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翻译并背诵。
(重点)2. 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以及老河兵的方法之所以正确的原因。
(难点)3. 培养实践出真知的学习精神。
【课时安排】3课时【预习导学】1.知识储备:纪昀,字晓岚。
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
学问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因获罪遣戍乌鲁木齐。
释放回京后,任《四库全书》总纂官,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学上贡献很大,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题材以妖怪鬼狐为主,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
2.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1)给加点字注音圮.(pǐ)募.(mù)金棹.(zhào)木杮.(fèi)曳.(yè )铁钯.( pá ) 湮.(yān)没啮.(niè)齿溯.(sù)流臆.( yì )断欤.(yú)(2)看注释,查工具书,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山门圮.于河(倒塌)二石兽并.沉焉(一起)阅.十余岁(经过,过了)棹.数小舟(划船)湮.于沙上(埋没)盖.石性坚重(解释原因,相当于“就因为”)但.知其一(只)是非木杮..(削下的木片)溯.流.(逆流)求之下流,固颠.(通“癫”,疯狂)其反激之.力(的)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被)一老河兵闻之.(这件事)尔辈...(你们)(推究)(事物的道理、规律)..不能究物理必于石下迎水外啮.沙为.坎穴(侵蚀、冲刷)(成为)3.整体感知:(1)故事说了一件什么事?一个庙门口的石兽,倒塌到河里,十几年后,人们找石兽的事。
(2)思考这件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皇帝的新装》教案苏教版【学习目标】1.理清故事情节,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七年级语文上册25《河中石兽》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
14、学生再读课文后谈启示。
15、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讨论,再班级汇报。
16、学生认真准备并积极踊跃参加。
17、学生自读并分享读书心得。
18、学生自读自感,然后分享。
19、和老师商定后独立完成。
9、可能遗漏
10、一定有不懂的或者总结不全。
11、应该有不准确或者不全面。
12、可能不够清楚
13、可能不全面。
14、应该不够精细。
15、可能答案不一
16、学生自演自评,可能不明白。
17、可能有不认真的。
18、可能有层次。
19、可能有完成质量不高的。
9、老师补充。
10、对不懂的老师指导。
11、老师让学生回答后再点拨。
12、老师演示石狮运动前行的轨迹。
13、老师可适当提示。
14、老师指导行补充。
15、老师收集后班级展示再纠正错误。并评出优胜。
16、老师和学生同台竞技提高。
17、监督之。
18、学生和老师共勉。
19、监督补救提高。
板书设计
1辛辣嘲讽:像讲学家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的人;
2指明: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要三思而后定)
12、老师分配任务到小组。
13、老师指导方法。
14、学法指导。
15、老师给出题目
16、老师给出主题并提出要求。
17、老师推荐。
18、老师给出内容。
19、和学生商定
9、学生找出并归纳。
10、学生自学、交流、班级展示并做笔记。
11、学生做笔记、并质疑、答疑。
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就容易多了,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也可以得到很好的提高。
七年级语文上册 25《河中石兽》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25《河中石兽》依据你掌握的材料,简略介绍一下作家著作。
纪昀,字晓岚,清代学者、文学家,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
学问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
因获罪遣戍乌鲁木齐。
开释回京后,任《四库全书》总纂官,他编纂的《四库全书》被称为文明史上的“万里长城”,对保存中国文明有很大的奉献。
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四库全书》分古今图书为经、史、子、集四档,总名为“四库全书”。
《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白话笔记小说,体裁以妖怪鬼狐为主,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叙,内容适当广泛。
本文选自他的白话笔记小说《阅微草堂笔记》。
1.堆集白话词汇,掌握古汉语的含义和用法。
2.练习阅览白话文的才能。
1、圈注法。
2、小组协作评论法。
榜首课时一、导入俗话说:“没有查询,就没有发言权”。
有一则故事记载,某土地庙前石兽因河滨坍塌掉入河中。
十多年后重修山门,寻觅石兽,它却不在原落水处,也不在下贱。
一位老兵说,应该在上游寻觅,依他的话,公然捞出了石兽。
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今日咱们来学习《河中石兽》一文,从中找出答案。
二、走进作者三、查学确诊:1、给下字注音圮(pǐ)募(mù)棹(zhào)柿(fèi)湮(yān)啮(niè)溯(sù)欤(yù)2、解说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1.解说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山门圮于河()(2)阅十余岁()(3)曳铁钯()(4)湮于沙上()(5)尔辈不能究物理()(6)如是再啮()(7)不更颠乎()(8)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答案:(1)坍毁(2)年(3)牵引,拖着(4)沉没(5)客观事物的道理,规则(6)冲激(7)倒置(8)依照四、导学施教:初读课文——疏通辞意结合课文注释,使用工具书,掌握要点字词的读音和释义,并标出要点词句,提出疑问字词句。
应掌握的要点语句(1)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对错木杮(fèi),译文:一位教书先生在寺中开设学馆教育,听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客观事物的道理。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河中石兽》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24《河中石兽》班级姓名小组等级【学习目标】1. 朗读课文,能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棹”“傎”“圮”等文言词语。
2. 熟读课文,通过分析对比讲学家及老河兵的话明确科学性思维的基本含义。
3.诵读文章,理解作者在文章中蕴含的道理。
【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自学指导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停顿和节奏。
用红笔标出你不认识或读不准的字词,读完后查字典或课下注释,并在课本注音,有疑惑的圈出来做好标记。
(温馨提示:注意生字、多音字、通假字的读音)2.结合课下注释译读课文,理解大意,重点字词做好批注(温馨提示:重点的实词、虚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不会的用红笔标注出来。
(二)自学检测要求:在学案上完成自学检测题目,书写认真、规范,不能乱涂乱画;做完后请举手示意老师;同桌互相检查并纠错。
1.了解作家作品。
本文作者是朝的,字,学者,本文选自一书,这是一部小说,全书主要记述、。
2.检查预习①读准字音、节奏。
河干()棹()曳()钯()木杮()湮()啮()坎()穴遂()溯()求石兽于水中。
以为顺流下矣。
尔辈不能究物理。
众服为确论。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②解释关键字词。
一寺临河干。
棹数小船。
阅十余岁。
竟不可得。
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柿。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渐沉渐深耳。
盖石性坚重。
但知其一。
然则天下之事③一词多义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其反激之力④翻译下列句子a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b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c……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d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三)我的疑惑:请你将自学或测试过程中的疑惑提出来。
首先请教同桌,不能解决的提出来在组内或班内解决。
二、合作探究要求:根据学案提示,再次速读课文,9分钟完成下列学习任务,准备展示。
1.故事说了一件什么事?事中主要出现了几位主要人物?三个人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各个人对河中石兽去向都有哪些意见?理由是什么?2.河中寻找石兽,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而其他方法不正确的原因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这三个人物形象各有什么特点。
七年级语文上册 25 河中石兽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25 河中石兽“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这是苏轼游石钟山后的感慨。
他在前人李渤经过实地考察却得出错误结论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事情不亲眼看亲耳听,却凭主观想象去判断它的有无,可以吗?今天将要学习的《河中石兽》一文,同样给我们带来深深的思考。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积累文言词汇,并能背诵课文。
3.理解“实践出真知”的生活道理。
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有一则故事记载,某土地庙前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
十多年后重修山门,寻找石兽,它却不在原落水处,也不在下游。
一位老兵说,应该在上游寻找,依他的话,果然捞出了石兽。
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河中石兽》一文,从中找出答案。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圮.(pǐ)募.(mù)棹.(zhào)柿.(fèi)湮.(yān)啮.(niè)溯.(sù)欤.(yú)2.作者简介纪昀(1724—1805),字晓岚,晚年自号白云,清代学者、文学家,乾隆年间进士,直隶献县(今河北省献县)人。
学识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
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他主编的《四库全书》被称为文化史上的“万里长城”,对保存中国文化有很大贡献。
本文选自《阅微草堂笔》,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以妖怪鬼狐为主,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课文朗读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音和朗读节奏。
2.听范读录音,并提示朗读节奏。
(二)疏通文意1.理解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一寺临.河干(靠近)(2)山门圮.于河(倒塌)(3)阅.十余岁(经过,过了)(4)尔辈不能究物理..(事物的规律、道理)(5)众服为确论..(精当确切的言论)(6)可据理臆断..欤(主观地判断)(7)求.石兽于水中(寻找)(8)如是.再啮(这样)(9)竟.不可得(终于,到底)(10)但.知其一(只)(11)盖.石性坚重(表议论的发语词,无实义)(12)尔辈..不能究物理(你们)(13)以为..顺流下矣(认为)(14)然则..天下之事(既然这样,那么)2.文言字词归类整理。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25《河中石兽》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25《河中石兽》导学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翻译并背诵。
2. 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以及老河兵的方法之所以正确的原因。
3. 培养实践出真知的学习精神。
【学习重难点】: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2.理解实践出真知道的道理。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小目标:1、积累“棹”“傎”“圮”等文言词语,疏通课文大意。
2 、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学习重、难点: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一、课前预习1、教材助读(1)、走进作者作者纪昀(1724年6月-1805年2月),字晓岚,。
清代学者、文学家,直隶献县(今河北省献县)人。
晚年自号白云,乾隆年间进士。
他的著作有《阅微草堂笔记》,他编撰的《四库全书》被称为文化史上的“万里长城”,对保存中国文化有很大的贡献。
(2)、了解背景《阅微草堂笔记》为清朝短篇记述狐鬼故事的志怪小说,题目是编者加的,于清朝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至嘉庆三年(1798年)年间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纪晓岚(1724—1805)和众人以笔记形式所编写成的。
在时间上,主要搜辑当时代前后的各种狐鬼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之流传的乡野怪谈,或则亲身所听闻的奇情轶事;在空间地域上,范围则遍及全中国远至乌鲁木齐、伊宁,南至滇黔等地。
(3)、文体知识《阅微草堂笔记》是和《聊斋志异》一样有着重要影响的文言小说集。
2.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1、阅读课文,给下列字注音圮()募()棹()柿()湮()啮()溯()欤()2、解释下列句中加加粗的字词。
(1)山门圮于河()(2)阅十余岁()(3)曳铁钯()(4)湮于沙上()(5)尔辈不能究物理()(6)如是再啮()(7)不更颠乎()(8)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二、预习反馈1、检查、矫正课前预习。
2、交流作家作品情况。
三、自主阅读课文,完成以下学习任务: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河中石兽》导学案(七年级上册
《河中石兽》导学案(七年级上册《河中石兽》导学案(七年级上册)学习目标1.理解实践出真知道的道理。
2.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3.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重点(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2)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2.难点:理解实践出真知道的道理。
一自学达标1、自读课文几遍,注意读音、节奏、语气等方面2、填空。
《河中石兽》作者是,字,清代﹑。
他学问渊博,在乾隆年间辑修《四库全书》。
本文选自他晚年所作的文言笔记小说《》。
该书主要记述狐鬼神怪故事,其中也有不少关于考据的文字。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圮()于河棹()数小舟曳铁钯()木柿()湮()没啮()沙溯()欤()4.解释下列加点字山门圮于河二石兽沉焉棹数小舟曳铁把是非木柿湮于沙上不亦颠乎啮沙为坎穴反溯流逆上可据理臆断 5.翻译下列语句。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2)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3)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二合作探究(一)朗读课文,从读音、节奏、语气等方面评比。
(二)探究问题1、课文说了一什么事?2、文中讲到了寻找石兽的哪三种方法?他们各自的根据是什么?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3、文中两次写了笑:“讲学家闻之笑之”、“老河兵闻之又笑之”,这两次“笑”各有什么含义?讲学家的“笑”:;老河兵的“笑”:4、老河兵的判断为什么是正确的?5、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那种表达方式,有什么启发意义?三.课堂检测.1、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代词指代的内容⑴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之”指代⑵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之”指代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或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门圮于河(倒塌)B.棹数小舟(划船)C、不亦颠乎(颠倒,即本末倒置)D.遂反溯流逆上矣(逆水流而上)3、对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A.寻十余里,无迹。
(寻找了十多里,也没有石兽的踪迹。
【精品】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第25课河中石兽导学案新人教版
第25课河中石兽【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扫清文中的字词障碍,熟悉课文内容。
2.积累文言实词,培养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3.熟悉并理解这篇短文的内容及其包含的道理。
【学习重点】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2.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学习难点】熟悉并理解这篇短文的内容及其包含的道理。
【学习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要点:熟读课文,掌握课文中重点的实词和句子的翻译。
导学过程使用备注一、课前自主先学1.初读课文,正确把握读音以及朗读的节奏。
2.整理作者及作品的相关知识。
3.反复朗读课文,复述课文中的故事。
4.结合课下注释翻译课文。
二、课中互动学习(一)一读课文,借助书下注释及工具书完成以下题目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圮.()于河募.()金重修棹.()数小舟曳铁钯()木柿.()湮.()没啮.()沙溯.()欤.()活动指导:注音全部正确的小组加1分。
2.文学常识积累本文作者,字,是朝的、家,也是《》的总篡官。
本文选自《》一书,这是一部小说,全书主要记述,其中也有不少。
活动指导:回答正确的小组加1分。
3.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学生朗读、点评。
老师请五位同学朗读文章,比比谁读得好。
全班同学一起监督,然后点评。
(重点注意不读错字,不漏字,并把握好节奏)看谁对文意理解得准。
采取一组一人问,另一组任何一人译的方式,教师总结指导范读课文后全班齐读。
(二)二读课文,借助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解释下列实词山门圮.于河二石兽沉焉.棹.数小舟曳.铁把是.非木柿湮.于沙上不亦颠.乎啮.沙为坎穴反溯流....逆上可据理臆断(三)三读课文,初步口译句子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译:2.以为顺流下矣(省略句,省略了主语“僧”)译:3. 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④,寻十余里无迹。
译:4. 尔辈不能究其礼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译:5.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七年级语文上册25河中石兽导学单达标单新人教
《河中石兽》【学习目标】【学法指导】自主探讨、合作交流【学习进程】一、熟读课文,感知内容熟读课文,给加点字的注音。
圮()募()棹()柿()湮()啮()溯()欤()二、疏通文意,积存词语1.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译文:2.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下,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译文:3.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还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译文:4.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颠乎?译文:5.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那么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译文:三、分析课文,质疑解难1. 故事说了一件什么事?2. 故事是如何进展转变的,课文能够分几个层次?归纳各层次大意。
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3.故事中要紧说出了几位要紧人物?他们各自寻觅河中石兽的道理和方式是怎么样的?分析一些他们如此熟悉的缘故。
4.什么缘故老河兵的方式是对的?5.那个故事说有了一个什么道理?四、梳理归纳,清点提升几种文言现象:1.古今异义井:古义:()今义:()阅:古义:()今义:()是:古义:()今义:()盖:古义:()今义:()但:古义:()今义:()2.一词多义去:岂有为暴涨携之去()西蜀之去南海()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必于石下迎水外啮沙为坎穴()橘生于淮南那么为橘()为其来也()3.词性活用棹数小舟,曳铁钯()4.通假字求之地中,不更颠乎?()【知识链接】纪昀(清朝)出名的才子,学识渊博,自幼聪慧过人,再加以后来对人情事故之通达,24岁便中进士,31岁成为翰林院大学士。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河中石兽》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24《河中石兽》班级姓名小组等级【学习目标】1. 朗读课文,能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棹”“傎”“圮”等文言词语。
2. 熟读课文,通过分析对比讲学家及老河兵的话明确科学性思维的基本含义。
3.诵读文章,理解作者在文章中蕴含的道理。
【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自学指导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停顿和节奏。
用红笔标出你不认识或读不准的字词,读完后查字典或课下注释,并在课本注音,有疑惑的圈出来做好标记。
(温馨提示:注意生字、多音字、通假字的读音)2.结合课下注释译读课文,理解大意,重点字词做好批注(温馨提示:重点的实词、虚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不会的用红笔标注出来。
(二)自学检测要求:在学案上完成自学检测题目,书写认真、规范,不能乱涂乱画;做完后请举手示意老师;同桌互相检查并纠错。
1.了解作家作品。
本文作者是朝的,字,学者,本文选自一书,这是一部小说,全书主要记述、。
2.检查预习①读准字音、节奏。
河干()棹()曳()钯()木杮()湮()啮()坎()穴遂()溯()求石兽于水中。
以为顺流下矣。
尔辈不能究物理。
众服为确论。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②解释关键字词。
一寺临河干。
棹数小船。
阅十余岁。
竟不可得。
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柿。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渐沉渐深耳。
盖石性坚重。
但知其一。
然则天下之事③一词多义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其反激之力④翻译下列句子a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b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c……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d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三)我的疑惑:请你将自学或测试过程中的疑惑提出来。
首先请教同桌,不能解决的提出来在组内或班内解决。
二、合作探究要求:根据学案提示,再次速读课文,9分钟完成下列学习任务,准备展示。
1.故事说了一件什么事?事中主要出现了几位主要人物?三个人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各个人对河中石兽去向都有哪些意见?理由是什么?2.河中寻找石兽,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而其他方法不正确的原因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这三个人物形象各有什么特点。
2019-2020学年(秋季新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24《河中石兽》(第1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秋季新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24《河中石兽》(第1课
时)导学案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1.能流畅的朗读课文。
2.能通顺的翻译文章内容。
【学习重点】流畅的朗读课文。
【难点预设】通顺的翻译文章内容。
【知识链接】
1.纪昀: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
清代学者、文学家。
《四库全书》的总篆官。
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
”故卒后谥号文达,世称“文达公”。
2.《阅微草堂笔记》:本文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其为清代文言短篇志怪小说,是纪昀以笔记形式所编写成的。
全书主要记述狐鬼神怪故事,意在劝善惩恶,虽然不乏因果报应的说教,但是通过种种描写,折射出封建社会末世的腐朽和黑暗。
他有意模仿亚宋笔记小说质朴简淡的文风,“雍容淡雅,天趣盎然”,“隽思妙语,时足解頣”(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所以每脱稿一种,即被亲朋好友竞相传抄,展转刻印,一时享有同《红楼梦》、《聊斋志异》并行海内的盛誉。
【学法导引】
一、读一读
同时,注意把相
)……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
子,
【收获与反思】。
25七年上语文河中石兽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学科河中石兽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实践出真知道的道理。
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纪昀(清代)有名的才子,学识渊博,自幼聪慧过人,再加之后来对人情事故之通达,24岁便中进士,31岁成为翰林院大学士。
他为人为官刚直不阿,机智善辩,其渊博学识和管理才能深受乾隆帝赏识,成为卷帙浩繁的《四库全书》的总纂官,其作品涉猎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地理等各个领域。
他的作品记录很多亲身经历,详述一切他认为值得注意的事件,又对所叙内容常常加以讥讽和评论。
本文选自他晚年所作的文言笔记小说《阅微草堂笔记》。
该书主要记述狐鬼神怪故事,其中也有不少关于考据的文字。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8分钟)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圮.()于河募.()金重修棹.()数小舟曳铁钯()欤.()木柿.()湮.()没啮.()沙溯.()2.本文作者,字,是朝的、家,也是《》的总篡官。
3.本文选自《》一书,这是一部小说,全书主要记述,其中也有不少。
4. 用文中的句子写出本文的主旨二、【合作探究】:(20分钟)1.解释下列加点字山门圮.于河二石兽沉焉.棹.数小舟曳.铁把是.非木柿湮.于沙上不亦颠.乎啮.沙为坎穴反溯流....逆上可据理臆断2.翻译下列句子山门圮于河译:二石兽并沉焉译:尔辈不能究物理。
译: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译:遂反溯流逆上矣译:三、结构思路:第一层(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寻十余里,无迹):交待石兽沉人河中的地点和第一种寻找方法。
第二层(一讲学家设帐寺中……不更颠乎):三种不同的寻找方法。
第三层(如其言……可据理臆断欤)由事而理,点明遇事不能“据理臆断”,深化主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l)二石兽并.沉焉( ) (2)尔辈不能究物理..( )(3)盖.石性坚重( ) (4)求之下流,固.颠( )2.下列语句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一寺临河干 B.曳铁把 C.不亦颠乎 D一讲学家设帐寺中3填表第一种:只考虑了流水,没考虑______ 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25《河中石兽》导学单+达标单新
人教版
【学习目标】
【学法指导】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习过程】
一、熟读课文,感知内容
熟读课文,给加点字的注音。
圮()募()棹()柿()湮()啮()溯()欤()
二、疏通文意,积累词语
1.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译文:
2.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下,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译文:
3.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译文:
4.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译文:
5.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译文:
三、分析课文,质疑解难
1. 故事说了一件什么事?
2. 故事是如何发展变化的,课文可以分几个层次?概括各层次大意。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第四层:
3.故事中主要说出了几位主要人物?他们各自寻找河中石兽的道理和方法是怎么样的?分析一些他们这样认识的原因。
4.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
5.这个故事说有了一个什么道理?
四、梳理归纳,盘点提升
几种文言现象:
1.古今异义
井:古义:()
今义:()
阅:古义:()
今义:()
是:古义:()
今义:()
盖:古义:()
今义:()
但:古义:()
今义:()
2.一词多义
去:岂有为暴涨携之去()
西蜀之去南海()
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必于石下迎水外啮沙为坎穴()
橘生于淮南则为橘()
为其来也()
3.词性活用
棹数小舟,曳铁钯()
4.通假字
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知识链接】
纪昀(清代)有名的才子,学识渊博,自幼聪慧过人,再加之后来对人情事故之通达,24岁便中进士,31岁成为翰林院大学士。
他为人为官刚直不阿,机智善辩,其渊博学识和管理才能深受乾隆帝赏识,成为卷帙浩繁的《四库全书》的总纂官,其作品涉猎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地理等各个领域。
他的作品记录很多亲身经历,详述一切他认为值得注意的事件,又对所叙内容常常加以讥讽和评论。
本文选自他晚年所作的文言笔记小说《阅微草堂笔记》。
该书主要记述狐鬼神怪故事,其中也有不少关于考据的文字。
25《河中石兽》达标单
【达标测试】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一寺临.河干()⑵山门圮.于河()
⑶阅.十余岁()⑷但.知其一()
(3)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⑴如是.再啮古义:()今义:()
⑵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今义:()
三、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闻之.笑曰
B.当求之.于上流
C.一老河兵闻之.
D.其反激之.力
四、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⑴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翻译
⑵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翻译
五、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作业布置】
1.能正确解释文言词语意思,熟练翻译课文。
2.阅读《阅微草堂笔记》。
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学科长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