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5-河中石兽复习课件ppt
合集下载
中考一轮文言文复习《河中石兽》课件(共32张ppt)
交代结果。( √ )
2.文中两次写到“笑”,第一次是寺僧对讲学家在落水处 和下游找石兽做法的嘲笑,第二次是老河兵对讲学家主观
臆断的做法感到可笑。( × )
【解析】第一次“笑”是讲学家对寺僧在落水处和下游 找石兽做法的嘲笑。
河中石兽
3.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显得考虑不周,忽而原 地打捞,忽而沿河而下,代表的是不深思熟虑而盲 目行动的态度。( √ )
重点河句中子石兽翻译
1.尔辈不能究物理。 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
2.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这不是削下来的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3.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 臆断欤? 那么天下的事,只了解其一,不了解其二的情况太多了, 怎么能(只)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地判断呢?
河中石兽
8.尔辈不能究物理
究:___研__究__、__探__求___
物理:_事__物__的__道__理__、_规__律_
9.是非木杮
是:___这______________
10.湮于沙上
湮:___埋__没____________
11.不亦颠乎
颠:___颠__倒__,__错__乱______
12.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啮:咬__,__这__里__是__“__冲__刷”
【解析】寺僧不深思熟虑盲目行动,讲学家不切实际。
5.下列河对中文石兽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文章第二段叙写了讲学家分析石兽随着水流越埋越深, 应该在原地寻找,现场大家都认为这是正确的结论。 B.本文先议后叙,通过讲述寻找石兽的四种方法及结果, 揭示文章主旨,总结全文,脉络分明,结构严密。 C.文章对讲学家和老河兵主要运用了语言和神态描写。其 中“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这句话是老 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话后,所说的话。 D.文中老河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提出符合实际的结论, 代表的是实事求是的作风。 【解析】本文先叙后议,通过讲述寻找石兽的三种方法及结 果,揭示文章主旨,总结全文,脉络分明,结构严密。
2.文中两次写到“笑”,第一次是寺僧对讲学家在落水处 和下游找石兽做法的嘲笑,第二次是老河兵对讲学家主观
臆断的做法感到可笑。( × )
【解析】第一次“笑”是讲学家对寺僧在落水处和下游 找石兽做法的嘲笑。
河中石兽
3.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显得考虑不周,忽而原 地打捞,忽而沿河而下,代表的是不深思熟虑而盲 目行动的态度。( √ )
重点河句中子石兽翻译
1.尔辈不能究物理。 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
2.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这不是削下来的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3.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 臆断欤? 那么天下的事,只了解其一,不了解其二的情况太多了, 怎么能(只)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地判断呢?
河中石兽
8.尔辈不能究物理
究:___研__究__、__探__求___
物理:_事__物__的__道__理__、_规__律_
9.是非木杮
是:___这______________
10.湮于沙上
湮:___埋__没____________
11.不亦颠乎
颠:___颠__倒__,__错__乱______
12.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啮:咬__,__这__里__是__“__冲__刷”
【解析】寺僧不深思熟虑盲目行动,讲学家不切实际。
5.下列河对中文石兽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文章第二段叙写了讲学家分析石兽随着水流越埋越深, 应该在原地寻找,现场大家都认为这是正确的结论。 B.本文先议后叙,通过讲述寻找石兽的四种方法及结果, 揭示文章主旨,总结全文,脉络分明,结构严密。 C.文章对讲学家和老河兵主要运用了语言和神态描写。其 中“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这句话是老 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话后,所说的话。 D.文中老河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提出符合实际的结论, 代表的是实事求是的作风。 【解析】本文先叙后议,通过讲述寻找石兽的三种方法及结 果,揭示文章主旨,总结全文,脉络分明,结构严密。
河中石兽 复习课ppt课件
一位老河兵听了这话,也笑着说:“凡是沉在河中的石头,应当从上 游寻找它们。因为石头的特点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水不 能冲走石头,(但)水流的反冲力,一定会将石头底下迎着水流的地方冲 刷成坑穴,(石下的沙坑)越冲越深,延伸到石头(底面)一半时,石头 一定会栽倒在坑穴里。照这样再次冲刷,石头又会再次(向前)翻转。不 停地翻转,于是(石头)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寻找石头,固然荒唐; 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人们)依照他的说法(去做),果 然在(上游)几里开外找到了(石兽)。那么天下的事,只了解其一,不 了解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只)根据某一个道理就主观地判断呢?
石兽于水中, 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
到,在
终于,到底
划船
并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到底没能找到 (人们)认为它们顺流而下了
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牵引,拖着
(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耙,(向下游)找了十多里,没找到(它们
的)踪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 之笑曰:“ 尔辈不 译
讲学,教书 听说 这件事
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定会栽倒在坑穴里。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 不已,
译
像这样
一再翻转 停止
照这样再次冲刷,石头又会再次(向前)翻转。不停地翻转
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
于是 逆流而上
固然
于是(石头)反而逆流而上了。 到下游寻找石头,固然荒唐;
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 其言,果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 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 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 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 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石兽于水中, 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
到,在
终于,到底
划船
并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到底没能找到 (人们)认为它们顺流而下了
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牵引,拖着
(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耙,(向下游)找了十多里,没找到(它们
的)踪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 之笑曰:“ 尔辈不 译
讲学,教书 听说 这件事
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定会栽倒在坑穴里。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 不已,
译
像这样
一再翻转 停止
照这样再次冲刷,石头又会再次(向前)翻转。不停地翻转
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
于是 逆流而上
固然
于是(石头)反而逆流而上了。 到下游寻找石头,固然荒唐;
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 其言,果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 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 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 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 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河中石兽》优秀精品ppt课件(实用-含动态图)
27
比较
理由 寺僧 讲学家 老河兵 以为顺流下矣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 沙上,渐沉渐深耳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 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 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 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 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 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 逆上矣
28
• 1、文中主要说出了几位主要人物,概括他们 各自寻找河中石兽的四种方法及结果 • 2、在文中找出他们寻找石兽的理由有什么不 同? • 3、讲学家与老河兵推理的前提都是“石性坚 重,沙性松浮”,为什么结论不一样呢? • 4、为什么前三种方法是错的,只有老河兵的 方法是对的?
5
朗读课文
注意红色字的读音
6
gān
pĭ mù
沧州南一寺 临河干,山门 圮于河,二石
兽 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 募金重修, 求二
zhà o
石兽于水中, 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
yè pá
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7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 之笑曰:“ 尔辈 fè i 不 能究 物理, 是非 木杮,岂能 为暴
43
认识不同的原因及性格分析
• 寺僧:按一般的思维模式和惯例,认为水的流动 会把石兽带到下游。 •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可见其毅力坚 定但经验不足) • 讲学家:自认为“究物理”,以“石性坚重,沙 性松浮” 的理论知识推断石兽在原地“渐沉渐深 ” 了。 • (“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足显其一知 半解而好为人师,自视清高而轻视他人)
13
听说 顺流而下寻找石兽这件事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 之笑曰:“
设馆教书 事物的道理
尔辈不 你们这些人
被
这 坚硬沉重
fè i
木 怎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4课《河中石兽》课件-(共60张PPT)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
等。有名旳才子,学识渊博,自幼聪慧过人, 再加之后来对人情事故之通达,24岁便中进士 ,31岁成为翰林院大学士。他为人为官刚直不 阿,机智善辩,其渊博学识和管理才干深受乾
隆帝赏识,成为卷帙浩繁旳《四库全书》旳总
• 他旳作品统计诸多亲身经 历,详述一切他以为值得注意 旳事件,又对所叙内容经常加 以讥讽和评论。本文选自他旳 文言笔记志怪小说《阅微草堂 笔记》。
• (写寺僧按一般人旳想法顺流找石兽。 )
•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
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
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 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讲学,听了这件事
讥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旳
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
纪晓岚一寻思,“太守二千担,独 公……”
“怎么不说完?”府官问。“你要是还
我球,就是独公廉,不然就是独公贪。”府 官一楞,只好把球还给了纪晓岚。小伙伴们
纪晓岚趣事3 • 在清朝,纪晓岚是侍郎,和珅是礼部
尚书,有一次和绅宴请各位大臣,纪晓 岚最终一种到。和绅有意为难纪晓岚, 说:“那个纪侍郎,来来来,有事请教。 那个那个,究竟是狼是狗?是狼是狗?” 众大臣附和道:“对阿!是狼是狗,是 狼(侍郎)是狗。”纪晓岚说:“是狼 是狗?你堂堂一种尚书还分不出来吗? 我教你一种方法,看尾巴。下拖是狼, 上竖是狗。上竖(尚书)是狗。狼遇肉 食肉,狗遇屎吃屎。”和绅无话可说了。
• (一)导入:这篇讲了一种故事:有 一种庙接近河,庙门倒塌之后,门旁旳两 只石狮也掉到了河里。后来要修庙,决定 要把石狮打捞上来。有人说,到下游去找, 因为石狮被水冲走了,成果在下游没找到。 一种读书人说,石狮肯定沉到沙泥里去了, 因为石头重,沙泥轻,成果在庙前旳沙泥 里也没找到。一种老水手最终说,这两个 石狮在上游,成果果然在上游打捞到了。 怎么会到上游去呢?阅读完课文后我们便 懂得了。
隆帝赏识,成为卷帙浩繁旳《四库全书》旳总
• 他旳作品统计诸多亲身经 历,详述一切他以为值得注意 旳事件,又对所叙内容经常加 以讥讽和评论。本文选自他旳 文言笔记志怪小说《阅微草堂 笔记》。
• (写寺僧按一般人旳想法顺流找石兽。 )
•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
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
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 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讲学,听了这件事
讥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旳
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
纪晓岚一寻思,“太守二千担,独 公……”
“怎么不说完?”府官问。“你要是还
我球,就是独公廉,不然就是独公贪。”府 官一楞,只好把球还给了纪晓岚。小伙伴们
纪晓岚趣事3 • 在清朝,纪晓岚是侍郎,和珅是礼部
尚书,有一次和绅宴请各位大臣,纪晓 岚最终一种到。和绅有意为难纪晓岚, 说:“那个纪侍郎,来来来,有事请教。 那个那个,究竟是狼是狗?是狼是狗?” 众大臣附和道:“对阿!是狼是狗,是 狼(侍郎)是狗。”纪晓岚说:“是狼 是狗?你堂堂一种尚书还分不出来吗? 我教你一种方法,看尾巴。下拖是狼, 上竖是狗。上竖(尚书)是狗。狼遇肉 食肉,狗遇屎吃屎。”和绅无话可说了。
• (一)导入:这篇讲了一种故事:有 一种庙接近河,庙门倒塌之后,门旁旳两 只石狮也掉到了河里。后来要修庙,决定 要把石狮打捞上来。有人说,到下游去找, 因为石狮被水冲走了,成果在下游没找到。 一种读书人说,石狮肯定沉到沙泥里去了, 因为石头重,沙泥轻,成果在庙前旳沙泥 里也没找到。一种老水手最终说,这两个 石狮在上游,成果果然在上游打捞到了。 怎么会到上游去呢?阅读完课文后我们便 懂得了。
《河中石兽》ppt课件(46页)
被 为
认为
设帐:设馆教书 究:研究、探求
物理:事物的规律 是:这 携:带 乃:而;又 湮:埋没 颠:同“癫”;疯狂 服:信服
中辈非携重上河众不 木 求;之;;服一闻 沙 渐能杮之为去讲之性沉究确?;;学笑 松岂 不渐物论乃家曰浮能亦深石&理设:为;颠耳湮&性帐“暴&乎于是坚寺沿尔涨?沙”些 这 带 服硬 石 了 兽听人 不 走 地沉 兽&;了一不不 是 呢 认重 埋这位是能 木 ? 为没;件学沙 疯又推 片 他于事者的 了加顺究 的;沙嘲在怎性吗上着事话上笑寺么质?石河物是;说庙能松”越头流的精“:里被沉软性寻道确你大讲大越浮质找理的们家学水深动坚石言&这信;罢; 论&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本文用和尚、讲学家和老河兵推求沉 在河里的石狮子的三种不同结论,来说明 天下事物虽有共同的规律,但又有各自特 殊的性质原理,切不可不加分析,拘泥于 一般的道理而主观臆断。
合作探究
1.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
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 据理臆断欤?”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课堂小结
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 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根据自 己的一知半解就作出主观判断;而要根据实 践情况作出判断&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中的人物形 象&重点 2.学习叙述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难点 3.理解“实践出真知”的含义;懂得在认识事物的时 候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道理&重点
作者简介
纪昀1724-1805;字晓岚;直隶献县人&清代文学
家;乾隆十九年进士&学问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 侍读学士&因获罪遣戌乌鲁木齐&释放回京后;任 《四库全书》总纂官;亲自撰写《四库全书总目提 要》;在目录学上贡献很大&著有《阅微草堂笔记》 等&
认为
设帐:设馆教书 究:研究、探求
物理:事物的规律 是:这 携:带 乃:而;又 湮:埋没 颠:同“癫”;疯狂 服:信服
中辈非携重上河众不 木 求;之;;服一闻 沙 渐能杮之为去讲之性沉究确?;;学笑 松岂 不渐物论乃家曰浮能亦深石&理设:为;颠耳湮&性帐“暴&乎于是坚寺沿尔涨?沙”些 这 带 服硬 石 了 兽听人 不 走 地沉 兽&;了一不不 是 呢 认重 埋这位是能 木 ? 为没;件学沙 疯又推 片 他于事者的 了加顺究 的;沙嘲在怎性吗上着事话上笑寺么质?石河物是;说庙能松”越头流的精“:里被沉软性寻道确你大讲大越浮质找理的们家学水深动坚石言&这信;罢; 论&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本文用和尚、讲学家和老河兵推求沉 在河里的石狮子的三种不同结论,来说明 天下事物虽有共同的规律,但又有各自特 殊的性质原理,切不可不加分析,拘泥于 一般的道理而主观臆断。
合作探究
1.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
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 据理臆断欤?”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课堂小结
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 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根据自 己的一知半解就作出主观判断;而要根据实 践情况作出判断&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中的人物形 象&重点 2.学习叙述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难点 3.理解“实践出真知”的含义;懂得在认识事物的时 候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道理&重点
作者简介
纪昀1724-1805;字晓岚;直隶献县人&清代文学
家;乾隆十九年进士&学问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 侍读学士&因获罪遣戌乌鲁木齐&释放回京后;任 《四库全书》总纂官;亲自撰写《四库全书总目提 要》;在目录学上贡献很大&著有《阅微草堂笔记》 等&
《河中石兽》复习课ppt课件
1、古今异义 〔1〕二石兽并沉焉。并:古一义同:
今并义列:,并且
〔2〕阅十余。阅:古义:经过 今义:阅读
〔3〕是非木柿。是:古义:代词,这 今义:判别动词,是
〔4〕盖石性坚重。 盖:古义: 原来是 今义:盖子,盖住
〔5〕但矢其一。 但:古义:只 今义:但是
古今异义
古
今
干
岸
不潮湿
物理 事物的道理
一门学科
理〞 的,所以人们能服气;老河兵的观念处看上去似乎不合常 理,但其分析有着不可辩驳的压服力,事情的结果也验证其看法 的科学性和推理的合理性。 3、细节描写添加了文采和可读性。 如讲学家的“笑〞〔包含了讲学家对寺僧的嘲讽和一种自信,描 写出讲学家自恃博才的心态〕 老河兵的“笑〞〔流显露了老河兵对讲学家自恃博才的一种否认 ,也表现出老河兵的自信和沾沾自喜〕
16.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不能凭客观臆断去 判别事物。〔言之成理即可〕
老河兵:了解水、沙、石等自然事物特性,根据多年 阅历以为:当求之于上流 。〔有实践阅历,自信, 沾沾自喜〕
主题了解
然那么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 矣。可据理臆断欤!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外表道 理,不知道深层道理的人和事太多了,怎可 根据客观来臆断呢?
主题
结尾以议论点明主题,挖 苦了那些一知半解、自以为是的 人,又以反问的方式阐明认识事 物的方法是全面深化地调查探求 事物的特性,不能客观臆断,实 际才干出真知。
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 niè kǎn xué
水处啮 沙 为坎 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 zhì
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niè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 转 不已,
sù 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
《河中石兽》优秀课件PPT
一老河兵①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②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 处啮③沙为坎④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⑤坎穴中。
一位老河兵听说后,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上游寻找它。 因为石头的特点是硬、重,河沙的特点是松、轻,水不能冲走石头,但河水撞击石头返回 的冲击力,一定会将石头底下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成为坑洞,越冲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 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里。
4、圮(pǐ):倒塌。
5、沉焉(yān):沉没在这条河里。 焉,兼词,于此,在那里。 6、阅:经过,经历。 7、十余岁:十多年。岁:年。 8、求:寻找。 9、竟:终了,最后。
以为顺流下矣,棹①数小舟,曳②铁钯③,寻十余里无迹。
寺僧们认为石兽顺流而下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 没找到它们的踪迹。
随着时代的发展,散文的概念由广义向 狭义转变,并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
叁 原文学习
河中石兽
清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 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 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 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石 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河中石兽》中考复习课件(25张PPt)
中考复习中考专题复习课件ppt课件《 河中石 兽》中 考复习 课件(25张PPt)优秀课件精品课 件免费 课件公 开课课 件ppt课 件课件 下载
中考复习中考专题复习课件ppt课件《 河中石 兽》中 考复习 课件(25张PPt)优秀课件精品课 件免费 课件公 开课课 件ppt课 件课件 下载
2.句子翻译 (1)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在水中寻找石兽,最后无法找到。 (2)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顺着河水寻找它们,不是弄颠倒了吗? 3.文意理解 (1)文中围绕寻找石兽,出现了哪几种不同的看法和方法?
①寺僧按习惯思维认为石兽会顺流而下;②讲学家认为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石兽应该在原地;③老河兵认为 石兽会向上游移动。
中考复习中考专题复习课件ppt课件《 河中石 兽》中 考复习 课件(25张PPt)优秀课件精品课 件免费 课件公 开课课 件ppt课 件课件 下载
中考复习中考专题复习课件ppt课件《 河中石 兽》中 考复习 课件(25张PPt)优秀课件精品课 件免费 课件公 开课课 件ppt课 件课件 下载
(7)曳铁钯 (8)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9)尔辈不能究物理
(10)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11)湮于沙上 (12)不亦颠乎
曳:拖 设帐:设馆教书 究[F]:研究,探求 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暴涨:洪水 湮:埋没 颠:颠倒,错乱
中考复习中考专题复习课件ppt课件《 河中石 兽》中 考复习 课件(25张PPt)优秀课件精品课 件免费 课件公 开课课 件ppt课 件课件 下载
中考复习中考专题复习课件ppt课件《 河中石 兽》中 考复习 课件(25张PPt)优秀课件精品课 件免费 课件公 开课课 件ppt课 件课件 下载
一词多义
纪昀,字晓岚, 代清著明
《河中石兽》中考复习课件(25张PPt)
(2)山门圮于河 (3)二石野兽并沉焉 (4)阅十余岁 (5)求石兽于水中 (6)棹数小舟
临[F]:靠近 干:水边,河岸 圮:倒塌 焉:于此,在那里 阅:经过,经历 求[F]:寻找 棹:船桨,这里指划(船)
中考复习中考专题复习课件ppt课件《 河中石 兽》中 考复习 课件(25张PPt)优秀课件精品课 件免费 课件公 开课课 件ppt课 件课件 下载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 石
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
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 zhào)数小舟,曳(ye)铁钯
(pá),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
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
中考复习中考专题复习课件ppt课件《 河中石 兽》中 考复习 课件(25张PPt)优秀课件精品课 件免费 课件公 开课课 件ppt课 件课件 下载
中考复习中考专题复习课件ppt课件《 河中石 兽》中 考复习 课件(25张PPt)优秀课件精品课 件免费 课件公 开课课 件ppt课 件课件 下载
1.词语解释 (1)沧州南,一寺临干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
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
(niè)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xue)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su)流逆上矣。求之下
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中考复习中考专题复习课件ppt课件《 河中石 兽》中 考复习 课件(25张PPt)优秀课件精品课 件免费 课件公 开课课 件ppt课 件课件 下载
临[F]:靠近 干:水边,河岸 圮:倒塌 焉:于此,在那里 阅:经过,经历 求[F]:寻找 棹:船桨,这里指划(船)
中考复习中考专题复习课件ppt课件《 河中石 兽》中 考复习 课件(25张PPt)优秀课件精品课 件免费 课件公 开课课 件ppt课 件课件 下载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 石
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
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 zhào)数小舟,曳(ye)铁钯
(pá),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
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
中考复习中考专题复习课件ppt课件《 河中石 兽》中 考复习 课件(25张PPt)优秀课件精品课 件免费 课件公 开课课 件ppt课 件课件 下载
中考复习中考专题复习课件ppt课件《 河中石 兽》中 考复习 课件(25张PPt)优秀课件精品课 件免费 课件公 开课课 件ppt课 件课件 下载
1.词语解释 (1)沧州南,一寺临干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
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
(niè)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xue)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su)流逆上矣。求之下
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中考复习中考专题复习课件ppt课件《 河中石 兽》中 考复习 课件(25张PPt)优秀课件精品课 件免费 课件公 开课课 件ppt课 件课件 下载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5课《河中石兽》课件(共24张PPT)
(2)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动词作名词,汹涌的河水)
课文理解
1.读课文,概括寻找石兽的方法。
寻找经过 人物 寻找的地点 结果
第一种 第二种 第三种 第四种 Nhomakorabea僧 原地水中 不可得
僧 顺流而下 无迹
讲学家 原地沙下 失败
老河兵
求之于上流
果得于 数里外
2.你怎样理解寺僧、讲学家、老河兵 这三个人物形象?
寺僧:“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可 见其毅力坚定,但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 动。
贝母是中药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遇客买牛膝并鸡爪黄连
②斫二鸡脚售之
③客若要知母贝母
④人有初开药肆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客若要知母贝母,岂不连汝母亲抬去了?
(3)这则笑话讽刺的是怎样的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遇客买牛膝并鸡爪黄连
②斫二鸡脚售之
③客若要知母贝母
④人有初开药肆者
代词,代石兽
的
古今异义
(1)二石兽并沉焉 古义:一起;
今义:并列。
(2)阅十余岁
古义:经过;
今义:阅读。
(3)是非木杮
古义:代词,这;
今义:表肯定判断。
(4)渐沉渐深耳
古义:罢了;
今义:耳朵。
(5)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事物的道理、规律;
词类活用
今义:一种学科。
(1)棹数小舟
(名词作动词,划(船)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客若要知母贝母,岂不连汝母亲抬去了?
(3)这则笑话讽刺的是怎样的人
(1)和 。代词,代买药者。如果。店铺。 (2)如果顾客要买知母、贝母,岂不是连你母亲都要抬 走了吗? (3)不懂装懂、望文生义、不虚心请教的人。
《河中石兽》PPT免费课件(完美版)
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耙,往下游找了十几里 地,不见石兽的踪迹。
《河中石兽》PPT免费课件
《河中石兽》PPT免费课件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 物 理。是非木杮(fèi),
• 一位教书先生在寺中开设学馆教学,听了这件事笑 着说: “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客观事物的道理。 这两尊石兽不是木片,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 怎么能够被洪水携带走呢? 只不过石头的性质
坚硬沉重,沙子的性质疏松漂浮, • 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
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 石兽埋没在沙中,逐渐沉到深处罢了。顺着
河水寻找它们,不是弄颠倒了吗?” • 大家信服,认为是确定不移的道理。
《河中石兽》PPT免费课件
《河中石兽》PPT免费课件
巩固提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所指代的意思,理
解正确的一项是( C)
①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 ②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③一老河兵闻之 ④果得之于数里外
A.①和②句相同,③和④句不同 B.①和③句相同,②和④句相同 C. ①和③句不同,②和④句相同 D. ①和④句相同,②和③句不同
其中第二点的多了, • 可以凭据常理主观地推断吗?
《河中石兽》PPT免费课件
《河中石兽》PPT免费课件
合作探究
1.文中主要说出了几位主要人物,概括他们各 自寻找河中石兽的四种方法及结果。
《河中石兽》PPT免费课件
《河中石兽》PPT免费课件
总结四种寻找石兽的方法
寻找经过 人物 寻找的地点 结果
第一种 僧 原地水中 不可得
《河中石兽》PPT免费课件
《河中石兽》PPT免费课件
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耙,往下游找了十几里 地,不见石兽的踪迹。
《河中石兽》PPT免费课件
《河中石兽》PPT免费课件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 物 理。是非木杮(fèi),
• 一位教书先生在寺中开设学馆教学,听了这件事笑 着说: “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客观事物的道理。 这两尊石兽不是木片,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 怎么能够被洪水携带走呢? 只不过石头的性质
坚硬沉重,沙子的性质疏松漂浮, • 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
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 石兽埋没在沙中,逐渐沉到深处罢了。顺着
河水寻找它们,不是弄颠倒了吗?” • 大家信服,认为是确定不移的道理。
《河中石兽》PPT免费课件
《河中石兽》PPT免费课件
巩固提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所指代的意思,理
解正确的一项是( C)
①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 ②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③一老河兵闻之 ④果得之于数里外
A.①和②句相同,③和④句不同 B.①和③句相同,②和④句相同 C. ①和③句不同,②和④句相同 D. ①和④句相同,②和③句不同
其中第二点的多了, • 可以凭据常理主观地推断吗?
《河中石兽》PPT免费课件
《河中石兽》PPT免费课件
合作探究
1.文中主要说出了几位主要人物,概括他们各 自寻找河中石兽的四种方法及结果。
《河中石兽》PPT免费课件
《河中石兽》PPT免费课件
总结四种寻找石兽的方法
寻找经过 人物 寻找的地点 结果
第一种 僧 原地水中 不可得
《河中石兽》PPT免费课件
《河中石兽》PPT免费课件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河中石兽复习
纪昀,字 , 代
著名学者,任
总纂官,
著有
等。
《阅微草堂笔记》以记述 为主,是以 形
式写成的 小说。
2、文言文的默写: 要想答得准确无
误必须注意两点:首先是流畅地背诵;其 次是不写错别字。
如:1、“虽有嘉肴,弗食”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提示:熟练的背诵是很必要的, 但一定要落实到书写上。
实战演练:——默写
1、《河中石兽》一文中作者提出的观点是
(请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 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2、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
。
3、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4、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5、 其反激之力,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6、阅十余岁, 僧募金重修 7、 山门圮于河 ,二石兽并沉焉。
目标二:解释文言词语。复习时必须
注意以下几点:
1、切不可望字生义;2、区别古今词义不同;
3、掌握通假字;4、词类活用现象;5、多音字、多义字 的现象。
例如:
1、与儿女讲论文义。(义: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
——古今词义的差别
2、不亦说乎。 (义:通“悦”,愉快)——通假字
3、其家甚智其子。(义:认为……聪明)——形容词的 意动用法
例如:人不知/而不愠,不亦 / 君子乎?
译为:人家不了解/我却不生气,不也是 / 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实战演练:——翻译句子
[1]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2]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 水中,竟不可得 [3]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4]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 暴涨携之去? [5]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 渐沉渐深耳。 [6]沿河求之,不亦癫乎?”众服为确论。
情。
《古诗十九首》
五言之冠冕 一字千金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这首诗, 以牵牛、织女两星为素材, 巧借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 而不得相见的民间故事,抒 发了遭受爱情折磨的痛苦。
20、石必倒掷坎穴中 21、如是再啮 22、转转不已 23、遂反溯流逆上矣 24、固颠 25、如其言 26、然则天下之事 27、但知其一 28、可据理臆断欤
文言词语归类整理
1、通假字 2、古今异义词 一、实词 3、一词多义 4、词类活用 5、其他重点词 二、文言虚词
一、通假字: 1、不亦颠乎
通“癫”,疯狂
4、作者由此得出了什么结论?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 可据理臆断欤!)
总结四种寻找石兽的方法
寻找经 人物 寻找的地点 结果
过
第一种 僧 原地水中 不可得
第二种 僧 顺流而下 无迹
第三种 讲学家 原地沙下 失败
第四种
老河兵 求之于上流
果得于 数里外
第一种 没考虑流水、石兽、泥沙的关系
文言虚词“之”
1、闻之笑曰
代词,代顺流而下寻
找石兽这件事。
2、沿河求之
代词,代石兽。
3、一老河兵闻之 代词,代讲学家的话。
之
4、当求之于上流 5、其反激之力
代词,代石头。 的
6、至石之半
的
7、求之下流
代词,代石兽
求之地中 8、然则天下之事 的
目标三:文言文翻译:
这里的翻译是指直译,要做到“信和达”。所 谓“信”即忠实于原文,所谓“达”即语句通顺。 翻译时要紧扣原文,按原文的结构、句式、词语 进行直译。译文既要符合原文的句意,又要连贯 通畅,要落实到字、词。
实战演练:解释词语
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2、山门圮于河 3、二石兽并沉焉 4、阅十余岁 5、求二石兽于水中 6、竟不可得 7、以为顺流下矣 8、棹数小舟 9、曳铁钯
10、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11、尔辈不能究物理 12、是非木杮 13、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14、乃石性坚重 15、湮于沙上 16、不亦颠乎 17、凡河中失石 18、盖石性坚重 19、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第二种 只考虑了流水,没考虑石兽、泥沙
第三种 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 略了流水
第四种 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 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 课文是怎样结构的,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 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
本文围绕寻找河中石兽这一线索,展开戏剧性的情节, 在前三段通过寺僧、讲学家、老河兵对寻找石兽的不同 见解的叙述,寓理于事,作者在文末以议论的方式点明 自己的观点: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 矣。可据理臆断欤!
二、古今异义
例句
古
今
一寺临河干
岸
不潮湿
阅十余岁
经历,过了/年 看/年纪
尔辈不能究物理 事物的道理、一门学科
规律
是非木杮
这
表判断的动词
转转不已
停止
已经
三、一词多义:
1、为 A.以为顺流下矣 同“以”连用,认为 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表被动,被 C.众服为确论 是,认为是 D.啮沙为坎穴 成为 E.可以为师矣 做,当 F. 为人谋而不忠乎 替 2、如 A.如是再啮 像 B.如其言 依照
[7]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8]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 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 穴。 [9]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 中。 [10]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 遂反溯流逆上矣。 [11]求之下流,固癫;求之地中,不更[13]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 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特殊句式:
这句话,既是对讲学家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 的人的辛辣嘲讽,又指明了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
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 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 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同时也诠释了生活 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做空头 理论家的哲理。
汉魏晋诗三首
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
抒写夫妻、朋友间的离愁别绪; 表现动荡、黑暗的社会生活; 抒发对命运、人生的悲哀之情; 表现文人、士大夫阶层彷徨失意的心
1、省略句 A.果得于数里外
2、倒装句 A.求石兽于水中
【省略宾语,“果得 (之)于数里外】
(介词结构后置)
理解课文内容
1、课文中描述了几种寻找石兽的方法?
2、说说寺僧、讲学家、老河兵各自寻找石兽的 道理和方法,分析他们这样认识的原因及文中 表现出的人物性格特征。
3、老河兵的判断为什么是正确的?
(他常年在河边劳动,了解水、沙、石等自然事 物特性,把理论知识和多年经验结合起来分析)
纪昀,字 , 代
著名学者,任
总纂官,
著有
等。
《阅微草堂笔记》以记述 为主,是以 形
式写成的 小说。
2、文言文的默写: 要想答得准确无
误必须注意两点:首先是流畅地背诵;其 次是不写错别字。
如:1、“虽有嘉肴,弗食”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提示:熟练的背诵是很必要的, 但一定要落实到书写上。
实战演练:——默写
1、《河中石兽》一文中作者提出的观点是
(请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 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2、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
。
3、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4、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5、 其反激之力,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6、阅十余岁, 僧募金重修 7、 山门圮于河 ,二石兽并沉焉。
目标二:解释文言词语。复习时必须
注意以下几点:
1、切不可望字生义;2、区别古今词义不同;
3、掌握通假字;4、词类活用现象;5、多音字、多义字 的现象。
例如:
1、与儿女讲论文义。(义: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
——古今词义的差别
2、不亦说乎。 (义:通“悦”,愉快)——通假字
3、其家甚智其子。(义:认为……聪明)——形容词的 意动用法
例如:人不知/而不愠,不亦 / 君子乎?
译为:人家不了解/我却不生气,不也是 / 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实战演练:——翻译句子
[1]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2]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 水中,竟不可得 [3]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4]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 暴涨携之去? [5]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 渐沉渐深耳。 [6]沿河求之,不亦癫乎?”众服为确论。
情。
《古诗十九首》
五言之冠冕 一字千金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这首诗, 以牵牛、织女两星为素材, 巧借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 而不得相见的民间故事,抒 发了遭受爱情折磨的痛苦。
20、石必倒掷坎穴中 21、如是再啮 22、转转不已 23、遂反溯流逆上矣 24、固颠 25、如其言 26、然则天下之事 27、但知其一 28、可据理臆断欤
文言词语归类整理
1、通假字 2、古今异义词 一、实词 3、一词多义 4、词类活用 5、其他重点词 二、文言虚词
一、通假字: 1、不亦颠乎
通“癫”,疯狂
4、作者由此得出了什么结论?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 可据理臆断欤!)
总结四种寻找石兽的方法
寻找经 人物 寻找的地点 结果
过
第一种 僧 原地水中 不可得
第二种 僧 顺流而下 无迹
第三种 讲学家 原地沙下 失败
第四种
老河兵 求之于上流
果得于 数里外
第一种 没考虑流水、石兽、泥沙的关系
文言虚词“之”
1、闻之笑曰
代词,代顺流而下寻
找石兽这件事。
2、沿河求之
代词,代石兽。
3、一老河兵闻之 代词,代讲学家的话。
之
4、当求之于上流 5、其反激之力
代词,代石头。 的
6、至石之半
的
7、求之下流
代词,代石兽
求之地中 8、然则天下之事 的
目标三:文言文翻译:
这里的翻译是指直译,要做到“信和达”。所 谓“信”即忠实于原文,所谓“达”即语句通顺。 翻译时要紧扣原文,按原文的结构、句式、词语 进行直译。译文既要符合原文的句意,又要连贯 通畅,要落实到字、词。
实战演练:解释词语
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2、山门圮于河 3、二石兽并沉焉 4、阅十余岁 5、求二石兽于水中 6、竟不可得 7、以为顺流下矣 8、棹数小舟 9、曳铁钯
10、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11、尔辈不能究物理 12、是非木杮 13、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14、乃石性坚重 15、湮于沙上 16、不亦颠乎 17、凡河中失石 18、盖石性坚重 19、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第二种 只考虑了流水,没考虑石兽、泥沙
第三种 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 略了流水
第四种 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 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 课文是怎样结构的,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 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
本文围绕寻找河中石兽这一线索,展开戏剧性的情节, 在前三段通过寺僧、讲学家、老河兵对寻找石兽的不同 见解的叙述,寓理于事,作者在文末以议论的方式点明 自己的观点: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 矣。可据理臆断欤!
二、古今异义
例句
古
今
一寺临河干
岸
不潮湿
阅十余岁
经历,过了/年 看/年纪
尔辈不能究物理 事物的道理、一门学科
规律
是非木杮
这
表判断的动词
转转不已
停止
已经
三、一词多义:
1、为 A.以为顺流下矣 同“以”连用,认为 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表被动,被 C.众服为确论 是,认为是 D.啮沙为坎穴 成为 E.可以为师矣 做,当 F. 为人谋而不忠乎 替 2、如 A.如是再啮 像 B.如其言 依照
[7]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8]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 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 穴。 [9]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 中。 [10]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 遂反溯流逆上矣。 [11]求之下流,固癫;求之地中,不更[13]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 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特殊句式:
这句话,既是对讲学家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 的人的辛辣嘲讽,又指明了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
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 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 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同时也诠释了生活 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做空头 理论家的哲理。
汉魏晋诗三首
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
抒写夫妻、朋友间的离愁别绪; 表现动荡、黑暗的社会生活; 抒发对命运、人生的悲哀之情; 表现文人、士大夫阶层彷徨失意的心
1、省略句 A.果得于数里外
2、倒装句 A.求石兽于水中
【省略宾语,“果得 (之)于数里外】
(介词结构后置)
理解课文内容
1、课文中描述了几种寻找石兽的方法?
2、说说寺僧、讲学家、老河兵各自寻找石兽的 道理和方法,分析他们这样认识的原因及文中 表现出的人物性格特征。
3、老河兵的判断为什么是正确的?
(他常年在河边劳动,了解水、沙、石等自然事 物特性,把理论知识和多年经验结合起来分析)